茅台镇地理位置及历史变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茅台镇地理位置及历史变迁
贵州茅台酒产于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

茅台镇位于大娄山脉一处低洼地带的马鞍山谷斜坡上,依山傍水,清澈舒缓的赤水河自西向东绕镇半圈,在镇头打转,形成一处宽阔深遂的回水沱,再调头北下,沿铁蛇岭流经习水县、赤水市,在四川省合江县汇入长江。

仁怀市位于北纬23º33ˊ30″~28º10ˊ19″,东经105º59ˊ49″~106°35´50"。

市境座落于赤水河畔,大娄山西段。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北向南向西弯曲,呈弧状三级台阶。

最高海拔1681.4米,最低海拔329.4米。

地跨平距:南北长61.2公里,东西宽17公里,市政府所在地中枢镇,海拔898.4米。

茅台镇位于仁怀市西北部13公里处,坐落在赤水河峡谷东岸南北走向的河谷斜坡上,北部主要为居民区和商业区,南部为贵州茅台酒厂厂区。

镇域南北长约12公里,东西宽约7.26公里,国土总面积约87.2平方公里。

北邻二合镇,东靠中枢镇,南接鲁班镇,西与四川省古蔺县交界,距遵义市120公里,距省会贵阳市260公里。

赤水河盐津滩至岩滩段两岸,长约7.5公里,赤水河茅台段有小型航运。

公路交通是镇境对外的主要交通。

主要有遵义至中枢公路,中枢至茅台至习水公路及遵义县枫香镇青坑至仁怀市中枢镇公路,可通遵义、四川古蔺、习水、金沙等地。

有通往三合、鲁班、中华、交通等地的四条县级公路,通往沙滩、渡口、兴群、新田、立英等地的8条乡级公路,交通方便,茅台镇建成区车流量较大。

仁怀市历史悠久。

据仁怀市博物馆图片文字介绍:“从仁怀市怀阳洞、罗村、后山、茅坝等地发掘发现的磨制石器石斧、石刻刀等,证明这片土地上在公元前10000年-4000年间已有人类频繁活动。

史料载,在商代(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仁怀为鬼方疆土。

殷代和周初的鬼方在荆地(今湖北)外的西南,包括现在湖南西北、四川东南、连接贵州大部,旁涉桂北、滇东地区。

春秋为蜀国东南(公元前11世纪-前476年)。

今贵州东部属楚国黔中,其余部分属蜀国、鳖国、习国、巴国、牂牁国,其中牂牁国最大。

战国时期,属夜郎辖境(公元前475年-前222年)。

史料记载今贵州包含两部分:从沿河至榕江以东仍为楚国的黔中地,一度曾为秦国的黔中郡,其它地方属大夜郎国。

当时贵州境内居住着许多濮人部落,他们以部落聚居。

《史记·西南夷列传》载:“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以皆椎结,耕田,有邑聚。

”农业的发展,粮食有盈余,为酿酒业兴起提供了物质条件。

仁怀地区在蜀汉、晋、南北朝时期属益州(公元221年-581年)。

在北周、隋朝属泸州合江县(公元581-618年)。

唐朝,仁怀地区属珍州(643年)、元和二年为溱洲(807年)。

仁怀地区与遵义市接壤,行政上隶属遵义市辖内。

《旧唐书》(卷四十四•志第二十•地理三):“遵义,汉武开西南夷,置牂牁郡,秦夜郎郡之西南境也。

贞观九年,置恭水县属郎州,十一年省,十三年复置,属播州。

十四年,改为罗蒙。

十六年,改为遵义。


宋代隶属播州,宋大观三年(1109年)乐源西设仁怀县,仁怀县名始于此。

嘉定二年(1209年)仁怀县境始列入播州杨保版图。

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隶四川行省。

《明史•地理四》载:“遵义军民府播州宣慰司,属湖广行省。

洪武五年正月改属四川。

十五年(1382年)二月,改属贵州都司。

二十七年(1394年)四月,改属四川布政司。

万历二十九年四月,改置遵义军民府。

领州一,县四。

西北距布政司千七百里。

遵义倚。

元播州总管。

洪武五年正月改为播州长官司。

仁怀州西。

万历二十九年四月以怀阳县地置。

东南有芙蓉江,西南有仁水,其下流俱注于乌江。


清雍正六年(1728年)遵义划归贵州。

中华民国1912年,仍属贵州。

1932年,设仁怀县茅台镇。

1949年11月27日,仁怀县解放。

1950年1月20日,建立仁怀县人民委员会政府。

1950年2月,茅台镇解放,名称仍称为茅台镇,隶属遵义专员公署(遵义市)仁怀县。

1995年11月30日,仁怀县撤县建市仍隶属遵义市,茅台镇为仁怀市茅台镇。

茅台镇位于贵州省西北部,遵义地区西部,仁怀市城西13公里处的赤水河东岸,地处黔北川南交界,东倚遵义县境,南接金沙县境,西邻四川省古蔺县,北控习水县、赤水市要道,历为兵家必争之地。

又是世界名酒茅台酒的产地,酒以产地而名,地因产酒而闻名。

关于茅台镇名称,在历史阶段上有过不同的演变。

据说最早的年代
叫马桑湾,是因赤水河东岸长满马桑树得名。

后又叫四方井,是因为河东岸的一股清澈纯净的泉水,世居那里的濮人部落砌了一口四方形的水井,因此而改名。

到了宋代才叫茅台。

据考查是因其后街背后有一个很宽大的土台,是历代濮人祭祀祖先、神灵的圣地,上面长满了茅草,当地人们称此地为茅草台,简称茅台。

元朝以后,州县以下设寨、村、坪、部,叫茅台村。

由于茅台街上修建起万寿宫大庙,在庙内有一座少有的半边桥,因此茅台也叫半边桥。

后赤水河西岸修建了九座大庙,其中的观音寺、灵仙寺、禹王宫内珍藏了三面东汉铜鼓,这三个寺庙因得此三鼓而闻名,茅台村又叫云鼓镇。

清代中叶,因商业发达一度改名益商镇,简称益镇。

终因当地群众长期习称难改,因而仍更名茅台镇。

茅台镇在清代乾隆时期,已是黔北重要交通口岸,成为“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的繁华集镇,贵州省三分之二的食盐由此起程转运全省各地。

乾隆八年(1743年)贵州总督张广泗命当地官员对河道进行调查,渡夫吴登举闻讯,赶到仁怀县城献开河之策,提出一些“确凿可行”的开河措施,在谈到开河成败时,竟刺指血书一家兄弟子侄18人名,誓言如工程失利“一并连坐”,于是贵州总督张广泗奏请开发赤水河。

乾隆十年(1745年)四月,经工部议准施工,赤水河上游共68滩,工程上起毕节县境的天鼓岩,下至猿猴(今赤水市元厚镇)附近的鸡心滩,长400余里。

上段自天鼓岩至新滩27 滩,由大定知府王允浩负责;下段自盐井河至鸡心滩共41滩,遣遵
毕节、遵义、凯里等地20多名官员参与施工管理,
吴登举被委派负责招募民工。

河道治理工程从十月初一日动工,于次年
三月初一日竣工,耗银38040两。

至此,盐船抵达茅台镇,舟行700里。

乾隆十一年(1746年)四月,张广泗视察工地,拟对吴登举授以官职,为吴谢绝,张广泗深受感动,手书“忠耿过人”四字赠吴,吴病卒后,后人立庙塑像纪念,赤水河上的文公滩亦改名为吴公岩,沿称至今。

茅台镇亦成为水陆交通物资集散地,与打鼓、永兴、鸭溪并称黔北四大重镇。

茅台酒亦远销海内外而名声大振,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成为世界名酒,茅台镇因此而闻名世界。

从省城贵阳市到仁怀市,经遵义、鸭溪、五马、必须经过距仁怀市约5公里的盐津河大桥(头桥),大桥驾于深谷之上,全长316米,宽9.5米,高189 米,主孔净长174米,在同类桁式组合拱桥之中,雄居亚洲之首,世界之季。

桥头是国酒门,国酒门高18.6米,宽23.8米,为中国古典牌楼样式,有一主门,两辅门,雕梁画栋、色彩斑斓的一殿、两亭,上下共四重琉璃瓦飞檐。

主门高7.8米,宽9 米,仁遵公路穿门而过。

前后各立一对绿豆石雕成的蟠龙华表,两边是玉阶石梯等辅助建筑。

桥旁是长满松林的山峰,国酒门北面山巅,耸立着一尊高 31.25米,直径10.2米的巨型茅台酒瓶,此瓶按实物比例立体造型,酒瓶上设有观景窗。

作为中国实物广告之最,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认定。

南边山头上矗立着中国长征火箭发射后回收的卫星外壳实物和战斗机实物模型,象征贵州省航天工业的发展。

2008年,遵义白腊坎至仁怀高速公路开通改道新桥,旧桥改为游览区,车辆不能通行。

过了盐津河大桥,穿过仁怀市所在地中枢镇,沿盘山公路再过13公里,就到达茅台酒的生产基地茅台镇。

茅台镇从1950年2月解放到2008年,经过58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茅台镇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茅台镇行政区辖杨柳湾、国酒街、河滨街、南坳、观音寺五个社区和岩滩、桂花、中华、椿树、元木岩、杨湾、太平、上坪八个村,国土面积约87.2平方公里,2005年总人口4.3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8万人。

根据《仁怀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资料,2001年,茅台镇城区总面积约1.4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约2.3万; 2005年,城区总面积约2.5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约2.5万; 2008年底,城市人口达4万余人(不含临时暂住户口),城区总面积约 3.21平方公里。

茅台酒厂位于茅台镇南部、赤水河东岸,地理坐标在北纬27°15′至27°51′,东经106°18′至106°22′,平均海拔423米。

沿河修建的生产车间连绵数千米,依次是制曲车间、包装车间、依山而建的酒库群,还有气势恢宏的进厂立交桥。

茅台酒厂酒文化城总占地3万多平方米,各朝代馆按汉、唐、宋、元、明、清、现代不同时期建筑风格修建;办公大楼高22层,还有科研楼、苏式园林、停车场、职工活动中心、职工医院、河滨西苑宾馆、体育馆、三星级的茅苑宾馆、子弟学校……厂区占地约3554亩,全厂绿地率达30%以上。

茅台镇北部为居民区,也是商业中心。

城镇不大,但其民居建筑依地形修建,鳞次栉比,因其风格中西合璧,其造型各式各样,各具特色。

茅台镇大桥连通四川省古蔺县、泸州市公路,成为川南黔北的
交通要道。

茅台桥横跨赤水河,河西为茅台镇白酒工业区和居民区,工业区含金士(力)酒业及上百家私营酿酒厂,河西岸桥北渡口处有红军四渡赤水茅台渡口纪念碑。

桥南侧沿河是花园广场、太和号仿古亭、三栋20层带电梯的员工住宅楼、9栋8 层员工楼和蔬菜、水果市场,桥右侧沿河是一栋20层安装了进口电梯带旋转厅和钟楼的员工楼,有花园小径,有“毛泽东在此过河”的碑记和长亭、还有一栋整体设计为一艘扬帆远航的船型公寓,供来茅台酒厂工作的大学生住宿,并设有停车场。

茅台镇上有仁怀市第二中学和3所公立小学,两所封闭式私立学校;有上百家私营酒厂和外来企业,这些企业也不同程度的增加了茅台镇的繁荣。

仁怀县因茅台镇特产茅台酒而闻名遐迩,于1995 年 11月30日撤县建市,于2004年7月18日获“中国酒都”称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