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风格建筑与国际主义建筑风格的比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主义”建筑作为一种建筑风格的特指术语,指20世纪初期在德国、前苏联、荷兰等国家由一小批具有民主思想、左倾趋向的知识分子精英所探索和奠立的建筑方式和建筑思维方式.在建筑上具有明确的服务对象---为广大的穷困大众设计上.因此,自然形成考虑生产和建筑成本的基本要求,导致的结果是形式上简单明确,反对增加成本的装饰性,采用新的工业建筑材料,特别是钢筋混凝土、平板玻璃钢铁构件等和采用预制件的施工方式等等. 建筑上强调功能性、理性原则,美学上发展出以机械美为中心的机械美学,最后发展到极端的“少就是多”的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建筑运动随着大量欧洲建筑家迁居美国得到空前发展,民主内容逐渐消失,而形式内容高度发展,并且通过美国影响世界,从而形成20世纪建筑史上影响最大的形式风格----“国际主义”风格。

严格来讲,国际主义建筑风格是现代主义建筑派生出来的。(这里主要强调两者的紧密联系)这不仅表现在时间上具有延续性,而且从发展根源上看,两者又是同宗同源的。这里笔者认为应主要指两种风格的诸位大家和先驱。如德国包豪斯领导人格罗庇乌斯、密斯等。虽然在二战后出现了新的设计风格,但仍是贯彻包豪斯的思想和体系。不过在意识形态内容上两者却具有较大差异。如现代主义建筑与设计中强调的功能至上原则发展到国际主义逐渐趋向形式至上等。关于两者,欧洲设计和批评界有的认为国际主义是现代主义发展的新高度,是形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些人则认为,国际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倒退。但无论怎样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面主要从具体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

一、思想和意识形态的比较

在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主要取决于两种风格所处的不同社会背景,与经济、政治和国家地域有着密切联系。

1. 对于现代主义建筑来讲,首先是具有民主性,是社会主义的。

我们知道现代主义在追求装饰的“新艺术”和“装饰艺术”运动之后,它的产生本身就是对装饰的一种反叛。是在一战以后,世界和平和经济得到巨大摧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其民主性的产生,笔者认为主要具有两点:1 由于战后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难,尤其是住房问题严重,大量难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居。处于政治当头的巨大影响,一些设计和建筑家不得不为民众生活着想,从而远离以往主要针对贵族和少数人的装饰之风,从而得到求新的建筑风格。对于现代主义大师们来讲,尤其对于产生于后来包豪斯的一些主要教员和校长,由于德国当时的特殊条件,做为战败国对经济的调整、城市的重建的一系列问题的考虑,使得设计者、建筑家们开始考虑建筑的简单、廉价和建造的工期等。从而解决当时所面临的大量难民和无家可归的受难者的住房问题。这样的考虑不仅在技术和建筑材料上得到进步,重要的是一种“民主”思想观念的体现。当然,我们不可否认,这与当时建筑家的历史使命有关系,但这也与当时战后人们一种脆弱心理,主张求变的观念有关。革命的胜利,使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得到了提高,也改变了一些建筑设计者对工人的看法,认为建筑不应为少数人,而是服务大众的,这样才是建筑设计发展的方向。另外,这也是建筑风格发展的必然。

还有,这种“民主”思想的产生也与建筑设计者本人的出身有很大关系。如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建筑都有重要影响的建筑家密斯-凡德罗,本人就出生在德国亚琛市的一个普通石匠家庭。这样的家庭背景。在当时显然是较为卑微的。这一点,对于他的建筑设计生涯不能说没有影响。至少对于下层人民的关注和了解也是设计中“民主”思想的源头。当然这里不排除受彼得-贝伦斯等的设计思想的影响。

不过,与现代主义建筑相比较来看,国际主义风格建筑可称得上是垄断的,资本主义的。

同样是战争的结果,所不同的是,虽然都有一个重建的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经济、政治条件。这里国土广阔资金充沛、国力强大。建筑在战后进入兴盛的高潮。同样的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大师,此时,大多都聚集到了美国。但此时已同一战大不相同。建筑服务对象开始逐渐发生改变。密斯的“少就是多”的设计受到美国大企业和政府的欢迎,格罗庇乌斯设计的德绍包豪斯校舍那样运用钢筋混凝土、大量预制件的设计风格,由于造价低廉被广泛应用到学校等公共建筑当中。另外,玻璃幕墙大楼结构也为企业广泛采纳,并成为美国企业的标准建筑风格。也因为这些优点使得一系列的建筑模式成为标准,带上浓厚的资本主义色彩向世界传播。与现代注意建筑比较来看,此时已经少了各国的民主性和多元性,而是统一的建筑模式,呈现出一种“独裁”的特点。

2. 现代主义建筑是象征平等的,国际主义建筑是象征权威的。

这点,应该分别服从于“民主”“独断”。这在两个风格的建筑作品的体积和高度上也有明显的体现。前者大多是个体的重复的低层建筑,而后者则大都是高耸的,较为同一的“摩天大楼”。

3. 现代主义建筑是功能至上的,国际主义建筑却是形式至上的。

这里有一个转变,就是现代注意建筑强调功能至上,认为形式决定于功能,只有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建筑形式才是最理性的建筑形式。而国际主义建筑在密斯“少就是多”的原则影响下,渐趋强调形式,甚至认为功能也可以屈与形式。当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结构和玻璃幕墙结果得到非常协调的混合,成为国际主义建筑的标准面貌时,形式变成第一性的,因为这种“少就是多”的风格代表了企业、大政府、权力、现代化,因此形式本身也具有了象征的力量,功能也就可以屈就。

当然,这里的“形式”“功能”,都应有具体的含义。如现代主义建筑所指的“功能”重于“形式”是在“装饰运动”之后,是对烦琐的装饰风格的反对,这里的形式是对功能的一个侧面强调,只要是为了功能需要的,一切不必要的多余的形式上的东西都可以省略。在国际主义风格中的建筑,在功能性的原则上把现代主义的建筑形式开始置于首位,从而成为一种模糊的假“现代主义”或称“新现代主义”建筑。这当然也同国际主义建筑风格中的个人风格追求和商业利益上的竞争有关系。这点将在以下的讨论中详细阐述。

4. 现代主义建筑是实验性的,探索性的,注重设计的经济考虑--为客户考虑经济预算的,是反风格的;而国际主义建筑则是大规模的商业性的,注重设计的经济效益---为投资商和建筑师自己考虑收入效益,强调风格。

现代主义的集大成者莫过于德国的包豪斯。作为现代主义的实验和探索“基地”,无不受当时德国政治经济的巨大影响---强调功能、节约;也由于功能的重要性和设计的民主性,很少强调个人风格(虽然也存在个人风格的差别,但不是设计的出发点,至少不是当时所强调和推崇的方面,也不是以个人经济利益考虑为出发点)。在二站后,不同的是: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强大,使市场调控左右了建筑的发展建筑设计和商业设计紧密相连,由于市场的作用,建筑设计者为了生存,在坚持国际主义统一风格的前提下又不得不对自身特点(风格)进行发挥和强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