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归属感分析英语文化的文化趋同_安利萍

合集下载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如何借助文化教育
提升语言水平
随着全球化进程逐渐加速,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一门语言不仅仅是单纯的字、词汇
的堆砌,更包含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和背景,因此,在教授英语的
过程中,如何融合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与语言水平,成为
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针对中国学生的特点,可以从中西文化的对比、英语国家
的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介绍和讲解。

例如,在教授英国的文学作
品时,可以通过介绍英国历史、皇室、政治制度等相关背景知识,让
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而使学生对英国文化有更
深入的认识。

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影视等资源,让学生在受到语言输
入的同时,也接触到海量的文化信息。

比如,通过看电影、听英文歌曲、浏览网站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国家的生活、文化和风土人情,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理解和尊重。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口语交流、讨论
和演讲,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
的观点和文化背景,从而促进班级的文化融合。

最后,教师可以设计各种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
英语文化。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音乐会、国际文化节等活动,或者通过模拟英语国家的生活场景(如购物、旅游、商务会议等),
让学生体验和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和文化背景。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意识是一个重要且必要的环节,只
有通过全面深入的文化教育,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英语这门语言,提
高语言的应用能力,同时也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全球视野。

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2021年43期总第587期ENGLISH ON CAMPUS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文/陈瑞芬【摘要】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

笔者选取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蕴含文化内涵的阅读课例,对比分析同课异构的两节课,着重从文化意识这一素养出发,深挖阅读教材中的文化元素,通过比较鉴赏中西文化,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文化,体验和传播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文化意识;阅读教学【作者简介】陈瑞芬,厦门市深田小学。

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来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

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

语言文化不可分,语言知识学习和交际能力发展都离不开文化;对多元文化的感知、理解、鉴别是英语课程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跨文化技能的发展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英语教学中以语言为载体,具有文化内涵的语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本文将通过对比分析人教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3 “My weekend plan”(Read and write)一课的两节同课异构课,探究以文化意识培养为导向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一、见异求同,寻求文化共性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文化知识的传授。

PEP《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3 “My weekend plan”(Read and write)一课讲述的是Wu Yifan在日记里写的中秋节计划。

两位老师通过视频、图片创设主题情境,巧妙地在阅读前复习了相关的节日知识。

以下是两位教师教学设计片段的评析。

【教师A】教师A以有关春节的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关于春节的已有的文化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句型I'm going to do ...说一说春节的活动。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片说出更多节日的名称,进而区分中国节日和西方节日。

2024年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渗透

2024年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渗透

2024年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渗透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英语教学作为培养这种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往往过于强调英语文化的导入,而忽视了母语文化的教学与渗透。

母语文化不仅是学生语言学习的起点,也是他们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参照。

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合理渗透母语文化,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文化对比意识的培养文化对比意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比英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异同,使他们能够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性。

通过对比,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英语文化,同时更加珍惜自己的母语文化。

为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形式,开展各种文化对比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本土文化词汇的教学本土文化词汇是母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通过教授本土文化词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提升文化自信。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适当引入一些与母语文化相关的词汇和表达,让学生在掌握英语的同时,也能够深入了解和传播自己的文化。

三、母语文化背景的融入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母语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文化,并在此过程中加深对母语文化的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民俗等方面的知识,同时结合母语文化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两种文化的认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两种文化的异同。

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渗透母语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在面对不同文化时能够自信地进行交流。

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模拟跨文化交际场景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跨文化交际的策略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

英语教学中的多元文化视角

英语教学中的多元文化视角

英语教学中的多元文化视角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侧重于语法、词汇和发音等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语言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多元文化视角在英语教学中的引入变得愈发重要。

多元文化视角意味着在英语教学中,不仅仅关注英语语言本身,还要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社会、政治、宗教、价值观等多个方面的文化元素。

这种视角的引入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拓展全球视野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多元文化视角能够增强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许多英语词汇、短语和表达方式都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相关。

例如,“a piece of cake”这个短语,如果单纯从字面理解为“一块蛋糕”,就无法理解其真正含义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只有当学生了解了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和思维方式,才能真正理解和准确运用这些语言表达。

通过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学生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语言中的细微差别,从而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其次,多元文化视角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意味着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避免因文化误解而导致的交流障碍。

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引入多元文化元素,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在价值观、社交礼仪、沟通方式等方面的特点,使他们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能够更加自信和得体。

例如,在英语国家,直接询问他人的年龄、收入等个人隐私问题是不礼貌的,而在中国,这些问题在某些场合可能被视为关心的表现。

了解这些文化差异,能够帮助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避免尴尬和误解。

再者,多元文化视角能够拓展学生的全球视野,培养他们的包容和开放心态。

当学生接触到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时,他们能够更全面地认识世界,打破单一文化的局限,形成更加多元和包容的价值观。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公民。

从英汉词汇互借看中西文化趋同

从英汉词汇互借看中西文化趋同

关键词 : 汉语 比较 ; 英 词汇互借 ; 文化趋 同; 欧式句子 ; 中国英语
中图分类号 : 39 / 1 - I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9—87 (0O o —00 —0 10 892 1)2 16 5
在 全球 化语境 下 , 语 已成 为全 球 英语 ( . 英 bl n1h , 全 世界 范 围内被广 泛使用 。 aE gs)在 i …世界 各 民族 文化 在英语 的强势影 响 之下 , 历 了相互 经
装、 系领带已习 以为常 ;炒股” “ “ 、 证券” “ 、刷卡 ” 已成为中国人 E t 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 中国人穿 T 恤衫、 牛仔裤 已随处 可见 ; 过情人节、 愚人节、 圣 诞节 已不新鲜。此外 , 有不少 中国人也笃信基督 教 , 地参 与基 督 教会 的各 项 活 动 ; 相 当 比 虔诚 有 例的中国新 郎新娘举行中西合璧式的婚礼 , 甚至 举行纯粹的西式婚礼等等。同样 , 也有为数不少 的西方 人来 到 中国或 是在 本 国 的中 国城 、 唐人 街
甚 发

类型的工业社会。在这种社会里阶级 对抗消
失, 科技空前发展, 经济有计划地发展, 经济危机
逐渐减少 , 社会 日趋平等。 。
碰撞 、 相互渗透、 相互交融 的发展历程 。从趋 同
论 及文化 趋 同的理 念看 , 汉 文化 趋 同 的主要 表 英 现 现象是 , 汉词 汇互借 数量 呈现 日趋 增 多 的趋 英 势 ,汉英 夹杂 ” “ 的现 象呈 现 出上 升趋 势 。汉语 中 出现 了越 来越 多 的“ 欧式 句子 ”有些 “ 国英语 ” , 中 的表达方 式 已经进 入标 准英语 。因此 , 英汉 词 从 汇互借 的角 度 , 究 中西 文 化 趋 同 问题 , 研 对保 护 语 言生态 , 尤其是 汉语 语 言生态 的 问题 显得 尤 为

浅谈文化背景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浅谈文化背景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英美文化背景对二语习得的积极影响摘要:在很大程度上,不了解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会阻碍二语习得者的二语习得,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二语习得,本文主要讨论理解英美文化背景对二语习得的积极影响。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从文化背景入手促进二语习得的措施,希望这些措施能对二语习得者有一定的借鉴和帮助作用,从而提高二语习得者自身的学习效率和对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英美文化,背景,二语习得,影响一、引言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学习和习得。

然而在英语学习者中, 普遍存在着学习效率不高、应用能力低下等现象。

很多研究者的研究表明,不注重文化背景和英语学习之间的重要关系, 一味地死记硬背, 是导致学习者困惑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且Sapir -Whorf 理论认为, 讲外语意味着识别文化差异,更换文化视角。

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影响以及从文化入手促进二语习得的一些措施。

二、正文正文部分主要讨论这样几个问题:文化与语言,文化与二语习得,英语文化背景对二语习得的积极影响以及从文化背景知识入手促进二语习得的措施。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内容。

(一)文化与语言什么是文化?文化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包括文学、艺术、音乐、建筑、科技、哲学等, 是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的集中反映。

从狭义上来说,文化是指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习俗、习惯, 包括如何生活, 如何组织社会、家庭成员、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人们如何在不同的场合做出不同的表现等。

而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它与文化是密切相关的。

它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更是文化的载体, 容纳着文化的各个方面, 反映着文化的任何内容, 并以文化为其赖以生存并更新发展的源泉。

(二)文化与二语习得二语是指母语外的第二种语言,二语习得就是习得母语外的第二种语言。

在我国,二语习得包括了外语教师教授英语和学生学习英语。

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本论文为提纲式论文,简单扩充就可以成为一篇完善的论文。

欢迎你使用!
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引言
在如今的国际化环境下,英语已经成为连接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桥梁,而英语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文化意
识的培养。

本文主要探讨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更可以帮助他们跨越不同文化的障碍,逐步认知和接受其他文化
的差异,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

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方法
1. 比较文化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英语和学生所处的文化进行比较,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在课文中展示不同国家
的文化习惯和传统,有助于学生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

2. 授课形式的多样性
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采用多种不同的授课形式,如影视欣赏、听力训练等,帮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更深入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
化和生活习惯。

3. 常规活动的开展
不仅仅在教学的课堂中,社团和俱乐部活动也是英语教学中培养学
生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定期开展英语角、英语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加深对英语国家文化和生活的认识。

结论
总之,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拓展其国际视野,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国际化发展。

因此,在英语
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仅是教学质量的要求,
更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要求。

浅析英语与汉语的相似性

浅析英语与汉语的相似性

浅析英语与汉语的相似性
英语和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常用的两种语言之一,在许多方面存在相似性。

以下是对英语和汉语相似性的浅析。

英语和汉语都属于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家族之一——汉藏语系。

这意味着它们有着共同的起源和一些共同的语法、词汇和发音规则。

英语和汉语都有一套基本的语音系统。

虽然英语和汉语的发音规则不同,但它们都由特定的音位(音韵学单位)组成,并遵循一些语法规则。

英语中的元音有12个音位,而汉语中的元音有21个音位。

英语和汉语的音调也有相似之处,即它们都是一种声调语言。

英语和汉语在一些词汇上也存在相似性。

这是因为英语和汉语都受到了其他语言的影响。

英语中有很多法语和拉丁语的借词,而汉语中也有很多从外来语(如英语和日语)中借来的词汇。

英语和汉语的一些基本词汇(如人称代词、数字、颜色等)也存在相似之处。

第四,英语和汉语在一些语法规则上也有相似之处。

它们都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类,并且都有主语-谓语-宾语的基本句子结构。

英语和汉语中的形容词通常都在名词前面,而副词则通常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英语和汉语在一些文化和社会方面也有共同点。

这是因为英语和汉语都是由它们所代表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塑造的。

英语和汉语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如圣诞节和春节),并有着不同的礼节和社交规则。

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类型、发音规则、词汇、语法和文化等方面存在相似性。

这些相似性不仅仅是因为它们都属于同一个语言家族,更是因为它们在语言的使用和交流中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和规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第28卷 第2期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外语研究收稿日期:2013-01-10作者简介:安利萍(1981-),女,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助教,从事英语教育与研究。 张胜楠(1983-),女,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助教,从事大学英语教育方向研究。

欧洲作为英语文化的发源地,见证了众多列强帝国的兴衰,主流文化也历经时代变迁,几经更迭。在以欧洲文明为代表的强势文化发展扩张的过程中,英语文化因其显著的特征,最终实现了国家化的蜕变,成为世界第一语言。就文化层面分析,语言文化的合理内核即文化的合理性、包容性、先进性和归属感是英语文化成为主流强势文化的关键因素。文化归属感对于英语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决定英语文化不断向外辐射的本质原因。一、英语文化发展概述近年来英语文化的文化趋同已经成为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大部分都是从英语国际化发展历程、语言学角度现在语言发展变化及英语国际化趋势对世界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将英语发展的时期孤立割裂开来,忽视了英语文化循序渐进的发展历史。英语起源于凯尔特人、日耳曼人及罗马人征服古代大不列颠岛后所产生的盎格鲁即撒克逊英语。1066年,诺曼征服后英国有三种主要的语言,分别是拉丁语、法语和英语,直至15世纪,中古英语中的中东部方言才逐渐取代民族标准语。因此,中古英语在词汇、结构、语法等方面受到拉丁语和法语的影响比较多,促使英语的词形和语法等更加简化,使得英语由综合型逐渐过渡到分析型。1500年至今,英国社会经历了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帝国主义扩张等重大变革,逐步确立了英语文化的主流强势地位和英语的国际化趋势。第二次世纪大战后,美国凭借其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贸易等众多领域的优势,使美国英语成为英语文化发展的主体。伴随国家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的交流不断加强和深化,英语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的渗透日益深远。美国的崛起传承了英语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美国主流文化逐渐取代欧洲文明本身成为影响世界的主导强势文化。同时,不同国别的英语得到更多的发展,使英语文化呈现出国际化、口语化、区域化的发展趋势。如今,英语国际化和区域化的进程不断加速,以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为主干,澳大利亚英语、加拿大英语、爱尔兰英语、南非英语、印度英语、马来西亚英语等形成不同国别共同发展的英语语族。从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到科学巨匠牛顿,从约翰洛克到亚当亚当斯密,英国社会注重把握历史性机遇使英语文化中丰富的内容和积极的创新精神得到充分发展。通过构筑完整现代社会制度的理论体系和精神思想,是英语文化在历史变迁中最终胜出的根本原因,因此重视文化的影响是英语文化向外发展和推广的特征。同时,英国在社会制度及意识形态领域的改革和创新,使英国社会成为第一个资本主义整体、现代意义国家,

英语文化的内容和影响力是法兰西文明或西班牙文明无法比拟的。经历了工业革命后的英国,逐渐由文明边缘国家走向世界文明中心,并开创了以英语文化为基石的现代社会主流文化。二、基于文化归属感的英语文化中的文化趋同英语作为世界主流文化和强势文化,自由、创新及最大程度的追求社会制度的合理性是英语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显著特征。上述因素在英语文化持续发展推广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英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进行分析,英国在数百年的时间内在工业技术、现代技术产业、自然科学等方面取得迅速发展,并始终保持自身优势,大多得益于英国文化中不屈不挠的创新精神。文化趋同是英语文化中的重要合理内核,在朗文英语字典中对文化趋同的解释是to come from different directions and meet at the same point/if different ideas or aims converge, they become the same。文化趋同的实质是指对不断进步的理念和普遍价值观的追求,是超越本土文化的文化和价值认同。以英国和美国为例,1776年美利坚合众国宣布独立,当时的英国政府并不承认,英美两国之间的战争一直持续至1783年,两国签署协议,英国政府承认美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之后,英美两国从最早得殖民地属国到交战国,最后到互相承认的主权国家。这样的磨难考验着强势文化的包容性和宽容度,两国的关系经历复杂的转变阶段,最终达成文化上的共识,在这一过程中文化趋同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次工业革命后,在大部分重大国际事务的处理上,英美两国总能够成为国际关系中最牢固的盟友。这一历史转变充分证实了英国社会文化趋同的心态。英国是重视文化影响力的国家,丘吉尔曾说过“宁可失去印度,也不能失去莎士比亚”,正是这样一种看重文化的民族心态,使英国始终以大国的姿态屹立于国际社会,英语文化也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文化舞台中心的强势文化。文化趋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国家文化归属感的指向,是一个民族从众、附和心理和价值取向的真实体现。如果不重视文化合理内核,忽略文化归属感对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将难以实现中华文化内涵的扩展和宣传。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历史变迁的过程中,经历时间考验的特色文化,能够更加突出地显示文化的民族性。如属于英语文化的苏格兰文化在现代世界文化领域就是颇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苏格兰向来以商业、科学、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为荣,苏格兰风笛、格子裙、威士忌更是苏格兰文化中永远的名片。文化多元性是现代世界文化的主要发展方向,自哥伦布航

基于文化归属感分析英语文化的文化趋同安利萍 张胜楠(集宁师范学院 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摘 要:英语是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下西日耳曼语支,经历了古英语、中古英语、现代英语三个时期约1500年的发展和演变,现已成为国际性语言。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英语文化作为世界主流强势文化具有较为显著的特征。本文通过阐述英语文化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探讨追求文化归属感和文化趋同的意义,旨在为我国文化的推广提供一些建议。关键词:文化归属感;英语文化;文化趋同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3)02-0138-01

(下转第140页)2013年第28卷 第2期凤 娇:跨文化意识在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语课的恐惧感,注意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为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2.教师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激发学生主动性。英语老师应当摒弃过去单一的教学方法,注重科学教学方法的积累。老师具备优良的教学技能,才能轻松的驾驭课堂,将自己的教学理论素养综合地反映出来。英语老师应该考虑学生的年龄、性格、接受能力等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课堂活动,使跨文化意识得以深入落实,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创造良好的交际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我国其他民族或外国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习惯等文化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组织并完整的表达出来,锻炼学生真正独立思考的能力,也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表达技巧,使跨文化意识落实在教学活动中。4.努力借鉴外国合理之处,完善教学硬件设施设备。符合英语教育发展需要的硬件设施设备,才能保证英语教学呈现的良好效果。因此,我国英语教育应当充分借鉴国外的科学经

验,努力完善实际教学所需的各项硬件设施,弥补我国英语教育在这方面起步晚而产生的不足,通过设备设施使跨文化意识实现及时融入,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契合社会的发展趋势。五、结语在我国英语教育中应当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融入,使其在英语教育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扎实掌握英语知识,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进而提升英语教学水平,促进我国英语教育事业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1]邹玲.平探析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03):27-27.[2]马平平.浅谈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2):33-33.[3]曹霁.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J].才智,2012(20):30-31.

Analyze of the importance of Cross cultural awareness in English educationFeng Jiao(Department of Basic of Jiangsu Nanjing Yingti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Nanjing Jiangsu, 210000, China)

Abstract: English as a tool for language subject, the tool to realize the functions through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cultural awareness to support. Therefore,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English teaching. However, at present China's English education in cross-cultural consciousness still exist some shortcomings,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education. This article first elaborated the English education in the cultivation of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of the necessity, and then deeply analyzes cross cultural awareness and English education in close contact, introduced our country is at present English teaching intercultural awareness respect existence predicament,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ways to break through the predicament, hope to improve English education and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al cause.Key words: English teaching;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necessity; dilemma; way[责任编辑:周 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