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端的在线学习平台设计与开发
基于AppCan框架开发移动教学互动平台

,
一
、
概 述
基:  ̄Ap p C a n 框 架开 发 移动 教 学互 动 平 台 ,教学 互 动
平 台 由教师端 和学 生端两部 分组 成 。其 中 ,教师端 包括 登 移 动互 联 网的 发展 ,使 移 动 智 能终 端 接 入 互联 网 , 录 、考 勤 、交 流互 动 、课 程管理 、用户 管理 ,试题 管理 等 成 为当前用 户使 用互联 网 的主要接 入方式 ,而 随之急 速发 功 能 ,学生端包 括登 录 、课 堂学 习 、交 流互 动 、绩 效评 价 展 的移动智 能终 端 的硬 件资 源 ,强 大 了并 支撑 了软件 的发 等功能 ,此外此平 台还可应用 于学校 的政务投票工作 等。 展 ,不断地 丰富 移动端 的应用 软件 ,成为 当前移 动智 能终 教 师端设计 方案如下 : 端上 非常重 要 的部分之 一 。学 习者获 取信 息 的工 具为移 动 1 . 登 录模 块 :教师可通过手机或者 平板 电脑输人信息登 智能 终端 ,能够充 分地利 用 时间碎 片资源 ,成为 当前移 动 录课堂 ,回顾历史课堂 隋况 。 应用的重要发展方 向。 2 . 考勤模块 :可查看考勤信息 ,获取本 次课 堂用户考勤 开发 移动应 用不 能越 过的障 碍就是 不 同操 作 系统 的差
用户连接服务器 客户端 。 6 . 试题管理模块 :获取 题库试题资源 ,查看备选试题 ,
而 当前 急需 解 决 的 问题 是 移 动应 用 如 何 进 行 创新 设 计 ?如何 高效率 的开 移动教 学平 台? 以此 提高 教学效 率 ,
是 当前 移动 开 发 的重 要 研 究方 向 。以 提高 教 学 效 率为 目 的 ,以跨 平 台 的应 用软 件 为设 计 目标 ,设 计 并 实 现基 于 Ap p Ca l l 框 架 开 发 的移 动 教 学 互 动 平 台 ,使 得 其 可 以在 A n d r o i d 和i O S 等不 同的移 动终端 系统 平 台上 运行 ,为使 用 者提 供移 动学 习服务 。该系统 不仅 能够充 分地利 用移 动互 联 网获取 来 自网络 的信 息 ,而且还 能够充 分地 利用碎 片时 间来 进行 学习 ,以此 提高 了教 学和 学习 的效率 。开发 者在
教育行业在线教育互动教学平台搭建方案

教育行业在线教育互动教学平台搭建方案第一章引言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3)1.3 项目意义 (3)第二章需求分析 (3)2.1 用户需求分析 (3)2.2 功能需求分析 (4)2.3 技术需求分析 (4)第三章技术选型 (5)3.1 系统架构设计 (5)3.2 关键技术选型 (5)3.3 系统安全性分析 (6)第四章系统设计 (6)4.1 系统模块划分 (6)4.2 界面设计 (7)4.3 数据库设计 (7)第五章教学内容制作 (8)5.1 教学资源整合 (8)5.2 教学内容制作流程 (8)5.3 教学内容审核与发布 (9)第六章互动教学功能设计 (9)6.1 课堂互动功能设计 (9)6.1.1 设计原则 (9)6.1.2 功能模块 (9)6.1.3 技术实现 (10)6.2 作业与考试功能设计 (10)6.2.1 设计原则 (10)6.2.2 功能模块 (10)6.2.3 技术实现 (10)6.3 学生管理功能设计 (10)6.3.1 设计原则 (10)6.3.2 功能模块 (10)6.3.3 技术实现 (11)第七章教师与学生互动 (11)7.1 教师端功能设计 (11)7.1.1 课堂管理功能 (11)7.1.2 实时互动功能 (11)7.1.3 作业与考试功能 (11)7.1.4 教学资源共享 (11)7.2 学生端功能设计 (12)7.2.1 课堂参与功能 (12)7.2.2 互动提问功能 (12)7.2.3 作业与考试功能 (12)7.2.4 教学资源学习 (12)7.3 互动评价与反馈 (12)7.3.1 教师评价 (12)7.3.2 学生评价 (12)7.3.3 同伴评价 (12)7.3.4 反馈机制 (13)第八章平台运营与管理 (13)8.1 平台运营策略 (13)8.2 用户管理 (13)8.3 平台维护与升级 (14)第九章平台推广与培训 (14)9.1 推广策略 (14)9.1.1 市场调研 (14)9.1.2 品牌塑造 (14)9.1.3 渠道拓展 (14)9.1.4 用户口碑 (14)9.2 培训计划 (14)9.2.1 培训对象 (14)9.2.2 培训内容 (15)9.2.3 培训形式 (15)9.2.4 培训效果评估 (15)9.3 用户支持与服务 (15)9.3.1 客户服务 (15)9.3.2 技术支持 (15)9.3.3 用户反馈 (15)9.3.4 用户社群 (15)第十章项目总结与展望 (15)10.1 项目成果总结 (15)10.2 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16)10.3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6)第一章引言1.1 项目背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传统教育模式正在逐渐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毕业论文-基于移动端的课程表查询软件的开发实现

安徽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创作)题目:基于移动端的课程表查询软件的开发实现学生姓名:XXX 学号: XXX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入学时间:2011 年9 月导师姓名:XXX 职称/学位:XXX导师所在单位: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完成时间: 2015 年 5 月基于移动端的课程表查询软件的开发实现摘要课程表在现代的教学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使学校能够合理安排教室、实验室和运动场等硬件资源,也能协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秩序。
在大学校园中,由于学生上课采用的是自主选课的方式,所以基本上每一位学生都会有各自不同的课程表。
而传统的教务系统课程表,由于一般是在PC网页端进行显示,无法满足课程表需要随时随地方便查看的使用需求。
结合当下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功能强大,使用手机实现大学课程表的查看具有非常大的实用意义。
本次毕业设计以安卓智能手机为运行平台,结合Java、PHP、数据库等技术,实现了一个可以在移动端查看课程表的软件程序。
关键词:课程表;智能手机;移动端;安卓;数据库Inquiry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oftware Based on MobileTerminalsAbstractSyllabus plays a vital role in modern teaching practices. Not only does it allow educational facilities, such as classrooms, laboratories, playgrounds, etc., to be allocated in a rational way, but also it coordinates the teaching order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Since university students select courses and take classes in a self-directed way, their course arrangements usually vary. Therefore, university students need to check their curriculum schedules whenever and wherever it is required. However, traditional syllabuses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systems cannot meet this situational demand because they are displayed on the PC side. Considering the current popularity and multi-function of smart phones, it is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to make university syllabuses checking available on cell phones. Based on Java, PHP, database and other techniques, this graduation project uses Android smart phone as an operating platform, attempting to develop software program through which the syllabuses are expected to be viewed on mobile terminals.Keywords: curriculum; smart phone; mobile terminal; android; database目录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软件开发的目标 (2)1.3.1 实用性 (2)1.3.2 易用性 (2)1.3.3 可重复利用 (2)1.3.4 稳定性 (2)1.3.5 美观性 (2)1.4 软件设计开发的内容 (2)2 软件开发使用的开发工具及技术简介 (3)2.1 Java (3)2.2 JDK (3)2.3 eclipse (4)2.4 Android Development Tools(ADT) (4)2.5 Mysql数据库 (4)2.6 myeclipse (4)2.7 Axure RP (4)2.8 软件开发及运行环境 (5)3 软件可行性分析 (5)3.1 技术可行性 (5)3.2 操作可行性 (5)3.3 经济可行性 (5)3.4 法务可行性 (5)4 软件需求分析 (6)4.1 功能需求 (6)4.1.1 教务系统学号与密码验证 (6)4.1.2 自动获取课程表数据 (6)4.1.3 显示本周的整体课程表 (6)4.1.4 切换不同周次进行查看 (6)4.1.5 查看某一课程的详细信息 (6)4.1.6 本地缓存课程表数据 (6)4.3 安全性需求 (7)5 需求分析细化 (7)5.1 软件结构E-R图 (7)5.2 软件运行状态转换图 (8)6 对需求进行验证 (9)6.1 一致性 (10)6.2 现实性 (10)6.3 完整性 (10)6.4 有效性 (10)7 软件主要功能及使用过程流程图 (11)7.1 验证学生身份 (11)7.2 自动导入教务系统课程表 (11)7.3 查看周历课程表 (11)7.4 刷新课程表信息 (11)7.5 切换周次 (11)7.6 查看某一门课程的具体信息 (11)8 编码实现 (12)8.1 网络通信 (12)8.2 账号验证与登录 (12)8.3 获取课程表的实现 (13)8.4 课程表手机端的设计实现 (13)8.4.1 周历课程表 (13)8.4.2 课程详情 (13)8.4.3 客户端界面实现 (13)9 软件实现效果 (14)9.1 登录页面 (14)9.2 周历课程表页面 (15)9.3 周次切换操作 (16)9.4 课程具体信息 (17)9.5 刷新课程表功能 (18)10 软件功能性测试 (18)10.1 用户登录模块 (18)10.1.1 正常登录 (18)10.2 周历课程表功能模块 (19)10.2.1 切换周次 (19)10.2.2 显示课表 (19)10.3 课程表刷新功能 (19)10.3.1 在周历课程表界面下刷新 (19)10.3.2 在课程详情页面中进行刷新操作 (19)10.4 课程详情显示功能 (19)11 结束语 (20)主要参考文献: (21)致谢 (22)1 引言1.1 研究背景从2007年,第一款革命意义的智能手机(苹果iPhone)发布以来,手机的使用方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代学徒制师徒共建移动学习平台设计

第29卷㊀第12期长㊀春㊀大㊀学㊀学㊀报Vol.29㊀No.12㊀2019年12月JOURNALOFCHANGCHUNUNIVERSITYDec.2019㊀收稿日期:2019-10-19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项目(2018ZCY238)ꎻ吉林省教育厅项目(SJYB19-05)作者简介:孙伟(1980-)ꎬ男ꎬ吉林白山人ꎬ助理研究员ꎬ硕士ꎬ主要从事教育管理方面研究ꎮ现代学徒制师徒共建移动学习平台设计孙㊀伟aꎬ冯㊀萍b(长春大学a.研究生院ꎻb.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ꎬ长春130022)摘㊀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ꎬ校园移动化学习已经成为高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ꎮ在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开展教学的过程中ꎬ泛在化学习是行之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ꎮ本文提出了现代学徒制视角下师徒共建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方案及实现方法ꎬ实践表明结合信息技术ꎬ构建移动数字化教学资源ꎬ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ꎮ关键词:现代学徒制ꎻ学习平台ꎻ教学资源中图分类号:TP311.52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9-3907(2019)12-0037-04现代学徒制是高等职业院校在传统学徒制基础上ꎬ以培养符合企业需求为目标ꎬ结合学历教育形成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ꎮ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ꎬ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组成教学团队ꎬ共同承担教育教学工作ꎮ在教学过程中ꎬ让学生能够灵活应用碎片化学习时间㊁获取移动学习资源显得尤为重要ꎮ目前主要面临两个问题:(1)企业师傅对学校传统的数字化教学平台不熟悉ꎻ(2)企业的数字资源如何融入学生教学及课后学习中ꎮ本文以软件工程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为例ꎬ探讨现代学徒制视角下师徒共建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方案ꎬ力求实现师徒共建ꎬ相互融入渗透ꎬ有效利用教学资源ꎮ1㊀系统需求分析1.1㊀开发目标本文旨在开发现代学徒制视角下师徒共建移动学习平台ꎬ将系统分为移动客户端和Web服务器端ꎮ移动客户端主要进行课程信息浏览与在线交流ꎮWEB服务器端主要对后台各个模块进行管理和维护ꎬ如教学资料管理和成绩统计分析等ꎮ1.2㊀系统用例描述系统的主要用户是学生和教师ꎬ学生用例有登陆注册㊁查看教学资源㊁师徒交流等选项ꎻ教师用例有发布微视频内容㊁作业管理等ꎮ系统管理员对用户和系统进行维护等ꎮ学生㊁教师用例图如图1㊁图2所示ꎮ㊀㊀图1㊀学生用例㊀㊀㊀㊀㊀㊀㊀图2㊀教师用例2㊀系统开发工具及语言选取移动客户端开发:Androidꎻ移动端的开发语言:Java语言ꎻ服务器端:ASP.NET语言ꎻ数据交互:JSONꎻJSON具有易编写㊁易阅读㊁数据轻量级等特点ꎬ用于服务器端和客户端㊁异构系统的数据交互ꎬ使用WebService技术在异构系统间通信ꎮ3㊀系统概要设计3.1㊀系统功能模块划分系统分为Android客户端和WEB服务器端ꎮ学生通过Android客户端进行学习ꎮ管理员通过服务器端对用户和教学资料进行相关管理ꎮ系统功能模块划分如图3所示ꎮ图3㊀系统功能模块Android客户端主要包含以下功能模块:教学资料㊁微课视频㊁师徒交流㊁知识金库㊁公告栏㊁查询等功能ꎮWEB服务器端完成所有系统涉及信息与数据的添加㊁删除㊁修改ꎬ数据导入等信息维护功能ꎬ监听数据库服务器ꎬ实时将新添加的信息推送到Jpush服务器ꎮ3.2㊀数据库设计系统包含的信息有用户㊁学生和教师实体㊁课程和课件实体㊁交流答疑实体㊁作业与学习资源表实体㊁测试题实体ꎮ教师㊁学生实体设计如图4所示ꎮ管理员与课程信息实体图如图5所示ꎮ图4㊀教师㊁学生实体图图5㊀管理员㊁课程信息实体图4㊀系统实现4.1㊀Android端与服务器端的架构整合与数据交互服务器端通过WebService接口和Android端进行交互ꎬ而Android端通过两个接口与服务器端进行交互ꎮ服务端和客户端通过JSON的数据格式实现数据交互ꎬ在服务端将从数据库获得的数据转化为JSON数83长㊀春㊀大㊀学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9卷据格式ꎬ将泛型转化为JSONꎮ数据的关键代码为:publicstaticstringJsonSerializer<T>(Tt){DataContractJsonSerializerser=newDataContractJsonSerializer(typeof(T))ꎻMemoryStreamms=newMemoryStream()ꎻser.WriteObject(msꎬt)ꎻstringjsonString=Encoding.UTF8.GetString(ms.ToArray())ꎻms.Close()ꎻreturnjsonStringꎻ}4.2㊀系统功能实现系统通过整合企业与学校的数字化资源ꎬ利用ASP.NET的WebService服务ꎬ以JSON作为数据交换格式ꎬ生成数据交互接口ꎬAndroid客户端对服务端生成的JSON数据进行解析ꎬ完成数据的交互ꎬ实现了教学资料㊁在线播放和离线下载㊁微课视频㊁师徒沟通㊁知识题库㊁公告栏㊁查询等功能模块ꎮ系统设计界面如图6㊁图7所示ꎮ㊀图6㊀系统主界面㊀㊀㊀㊀㊀㊀图7㊀师徒交流界面4.3㊀系统工作流程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为例ꎬ学生通过选择课程ꎬ在 教学资料 模块中找到类的定义与实例化等知识点ꎬ并应用移动终端查看 微课视频 完成进一步学习ꎮ为进一步巩固更多的知识ꎬ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ꎬ学生可以在 知识金库 模块中做典型例题ꎬ在 作业提交 模块中提交作业ꎮ同时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ꎬ可以在 答疑解惑 模块中及时与任课教师或企业工程师进行沟通和交流ꎬ实现互动学习ꎬ在需要了解课程技术和发展趋势时ꎬ可以通过 公告栏 进行了解ꎬ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ꎮ本系统在借助移动设备的基础上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ꎬ为企业工程师和学生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ꎬ还有效地创新并优化了校企合作资源ꎬ为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有效性提供了保障ꎮ4.4㊀Android端课程展示模块实现以微视频列表实现为例ꎮ编写WebService接口函数读取微视频ꎬ编写访问WebService的接口函数ꎬ调用接口函数将读取结果接收到Android客户端ꎬ将客户端收到的数据显示到Android的控件上ꎮ当用户在Android客户端点击微视频课件时ꎬWebService相应的函数就将其内容读取出来并传给Android客户端进行播放ꎮ93第12期孙伟ꎬ等:现代学徒制师徒共建移动学习平台设计04长㊀春㊀大㊀学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9卷4.5㊀移动教学系统服务器端设计移动教学系统服务器端的功能模块主要有:教师模块㊁学生模块和管理员模块ꎮ通过服务器端ꎬ教师和学生可以开展课堂学习㊁测试以及复习等工作ꎬ实现师徒共享共建资源金库ꎮ另外ꎬ教师可以在线上课堂中为学生布置作业㊁任务ꎬ学生进行自主学习ꎬ并实现在线讨论和研究ꎬ构成线上线下互动机制ꎬ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ꎮ5㊀结语现代学徒制视角下师徒共建移动学习平台ꎬ利用智能终端便携性及移动网络的强大优势ꎬ为学生提供了教学资料管理㊁课件在线播放和离线下载㊁微课视频㊁师徒沟通㊁知识金库㊁公告栏㊁查询等功能服务ꎬ拉近了学生与企业的距离ꎬ搭建了学生与学校㊁企业随时随地交流沟通的桥梁ꎬ提高了教学资源的传递效率㊁利用率和时效性ꎮ参考文献:[1]㊀万里勇.基于Android的移动学习平台设计与实现[J].江西通信科技ꎬ2018(5):21-23.[2]㊀吴娜.基于Android的移动学习平台设计与实现[D].南昌:华东交通大学ꎬ2017.[3]㊀李唯.泛在学习环境下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J].电脑知识与技术ꎬ2017ꎬ12(35):202-203.[4]㊀高凌洁ꎬ马亚锋ꎬ庞敏.一种基于Android系统的在线考试平台设计与实现[J].信息技术ꎬ2016(10):85-87. [5]㊀党保生.基于泛在学习环境的高职英语资源库建设探析[J].职教通讯ꎬ2012(12):63-65.[6]㊀赵亮.基于Android的移动医疗系统云端设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ꎬ2017(7):180-182.[7]㊀王翠英ꎬ宋微曦.基于Android的英语移动学习客户端设计[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ꎬ2017(3):91-93.责任编辑:程艳艳DesignofMaster-ApprenticeMobileLearningPlatforminthePerspectiveofModernMentoringSystemSUNWeiaꎬFENGPingb(a.GraduateCollegeꎻb.CollegeofComputerScienceandTechnologyꎬChangchunUniversityꎬChangchun130022ꎬChina)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mobileInternetꎬcampusmobilelearninghasbecomeoneofthemainde ̄velopmentdirectionsofinformationconstruction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Intheprocessofcooperativeteachingwithmodernapprenticeshipꎬubiquitouslearningisaneffectiveauxiliarymethod.Thispaperproposesadesignschemeandimplementationmethodofthemobilelearningplatformjointlybuiltbyteachersandstudentsfromtheperspectiveofmodernapprenticeship.Thepracticalresultshowsthatthecombinationofinformationtechnologyandtheconstructionofmobiledigitalteachingresourcesisconducivetoimprovingthequalityoftalenttraining.Keywords:modernapprenticeshipꎻlearningplatformꎻteachingresources。
医学形态学手机移动自主学习平台构建研究

医学形态学手机移动自主学习平台构建研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学习越来越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首选方式。
而医学形态学作为医学专业的基础学科,对医学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构建一款医学形态学手机移动自主学习平台,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本文旨在研究医学形态学手机移动自主学习平台的构建方法和实现效果。
一、医学形态学的教学特点医学形态学是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主要研究人类和动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的形态和结构。
其教学特点如下:1. 内容广泛、抽象难懂:医学形态学的内容涉及多个器官和组织的形态结构,需要大量观察和记忆,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都有一定的要求。
2. 综合性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医学形态学既有理论课程,也有实验操作,需要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 需要动手操作、器械复杂:医学形态学实验需要使用多种器械和试剂,操作流程繁琐,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和配合。
1. 平台设计思路(1)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通过网络和移动端技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方便地学习医学形态学。
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2)技术支持:该平台需要具有高效、稳定、可靠的技术支持,能够保证学生在线学习和技术支持的顺畅进行。
(3)互动性:医学形态学可以通过视频课程、图片展示、3D模型等形式来展示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结构,通过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平台核心功能(1)在线课程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在线观看医学形态学的视频课程,了解每个器官和组织形态结构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2)虚拟实验:通过3D模型和虚拟实验教学,学生可以在虚拟场景下操作器械,进行实验,模拟实验中的操作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互动问答: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提问和答疑方式,讨论和解决学习中的疑问和难点。
(4)学习笔记: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记录笔记,方便复习和回顾。
UMU互动学习平台初探

UMU互动学习平台初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育领域,互联网的发展也带来了学习方式的革新,UMU互动学习平台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UMU互动学习平台是一款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在线学习应用,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互动化的学习体验。
本文将就UMU互动学习平台进行探索,探讨其特点、优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1. UMU互动学习平台的特点UMU互动学习平台以其个性化、互动化的学习方式著称,其独特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个性化学习UMU互动学习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路径。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平台能够根据用户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为用户定制学习计划和课程内容。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进度和难度也能够根据用户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帮助用户更加高效地学习。
UMU互动学习平台强调学习的互动性,通过在线讨论、实时互动等方式,帮助用户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
这种互动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并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1.3 多元化学习资源UMU互动学习平台汇聚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电子书籍等。
用户可以在平台上找到各个学科的学习资料,满足不同用户的学习需求。
平台也鼓励用户共享学习资源,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互联网的力量。
1.4 移动学习UMU互动学习平台支持移动端设备,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学习。
这种便捷的学习方式,让学习变得更加自由和灵活,不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UMU互动学习平台以其独特的特点,在众多在线学习平台中脱颖而出,具有许多优势:UMU互动学习平台能够为每位用户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课程内容,让用户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学习需求。
这种个性化学习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2.2 互动交流UMU互动学习平台上汇聚了大量的学习资源,用户可以在平台上找到各类学习资料,使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全国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学习方案的开发与实施

全国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学习方案的开发与实施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推进全国中小学智慧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我们特制定本研究方案,以指导各地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开发与实施。
2. 目标与原则2.1 目标1. 构建全国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2.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3. 提升学生自主研究能力,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2.2 原则1. 公平性:确保平台资源对全国中小学师生免费开放,公平使用。
2. 共享性:整合各地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平台资源的共享。
3. 创新性:推动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创育模式。
4. 安全性:保障平台数据安全,保护用户隐私。
3. 平台建设与开发3.1 平台架构1. 平台采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全国中小学智慧教育资源的集中存储与分发。
2. 平台提供Web端和移动端访问,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3. 平台具备资源上传、审核、发布、检索、统计等功能。
3.2 资源建设1. 整合国家、地方和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包括课程、教案、课件、视频等。
2. 鼓励教师、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上传原创资源,促进资源共享。
3. 定期对资源进行审核和更新,确保资源质量。
3.3 平台功能开发1. 课程研究:提供在线课程研究、教学视频、微课等功能。
2. 教学互动:支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在线交流与互动。
3. 自主研究:提供个性化研究路径推荐、研究进度跟踪等功能。
4. 教育管理:实现学生、教师、班级等信息的管理,便于学校和教育部门监管。
4. 实施策略与措施4.1 政策支持1.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全国中小学接入智慧教育平台。
2. 对平台建设、开发和运维给予资金支持。
4.2 培训与指导1. 组织全国范围内的智慧教育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2. 开展智慧教育课题研究,为平台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4.3 推广与宣传1. 利用多种渠道,宣传智慧教育平台的优势和应用成果。
教育行业在线学习平台建设方案

教育行业在线学习平台建设方案第一章引言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意义 (3)1.3 项目目标 (3)第二章需求分析 (3)2.1 用户需求分析 (3)2.1.1 学生用户需求 (4)2.1.2 教师用户需求 (4)2.1.3 管理员用户需求 (4)2.2 功能需求分析 (4)2.2.1 课程管理功能 (4)2.2.2 互动交流功能 (5)2.2.3 学习进度追踪功能 (5)2.2.4 作业与考试功能 (5)2.3 功能需求分析 (5)2.3.1 响应速度 (5)2.3.2 数据存储 (5)2.3.3 安全性 (5)2.3.4 可扩展性 (5)2.3.5 兼容性 (6)第三章技术选型与架构设计 (6)3.1 技术选型 (6)3.2 系统架构设计 (6)3.3 技术可行性分析 (7)第四章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7)4.1 课程管理模块 (7)4.2 用户管理模块 (7)4.3 教学互动模块 (8)4.4 数据分析模块 (8)第五章界面设计与用户体验 (8)5.1 界面设计原则 (8)5.2 界面设计要素 (9)5.3 用户体验优化 (9)第六章安全与稳定性保障 (10)6.1 数据安全策略 (10)6.1.1 数据加密存储 (10)6.1.2 数据备份与恢复 (10)6.1.3 数据访问权限控制 (10)6.1.4 数据审计 (10)6.2 网络安全策略 (10)6.2.1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10)6.2.3 网络隔离 (11)6.2.4 安全审计 (11)6.3 系统稳定性保障 (11)6.3.1 硬件设备冗余 (11)6.3.2 软件负载均衡 (11)6.3.3 数据库功能优化 (11)6.3.4 系统监控与预警 (11)6.3.5 应急预案 (11)第七章平台推广与运营 (11)7.1 市场调研与定位 (11)7.1.1 市场调研 (11)7.1.2 市场定位 (12)7.2 推广策略 (12)7.2.1 线上推广 (12)7.2.2 线下推广 (12)7.3 运营模式 (12)7.3.1 用户服务 (12)7.3.2 课程内容 (12)7.3.3 合作伙伴管理 (13)7.3.4 营销活动 (13)第八章教学资源建设与整合 (13)8.1 教学资源分类 (13)8.2 教学资源整合 (13)8.3 教学资源优化 (14)第九章教育行业解决方案 (14)9.1 基础教育解决方案 (14)9.1.1 课程体系构建 (14)9.1.2 教学资源共享 (14)9.1.3 互动教学功能 (14)9.1.4 学习数据分析 (14)9.2 高等教育解决方案 (15)9.2.1 课程资源建设 (15)9.2.2 学术交流平台 (15)9.2.3 实验室资源共享 (15)9.2.4 学习成果评价 (15)9.3 继续教育解决方案 (15)9.3.1 课程体系设计 (15)9.3.2 实战型教学资源 (15)9.3.3 学习路径规划 (15)9.3.4 学习成果认证 (16)第十章项目实施与监控 (16)10.1 项目实施计划 (16)10.2 项目风险管理 (16)第一章引言1.1 项目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深入到教育行业的各个层面,为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oftware Development·软件开发
基于移动端的在线学习平台设计与开发
本文阐述了在移动互联网技
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适应学
生移动学习的需求而开发的基于
移动端的在线学习平台的设计与
开发过程。系统在Android平台
上采用了OOP的三层架构思路,
实现了教师课程与资源发布,学
生在移动端学习的功能。在技术
层面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
【关键词】移动学习Android开发教学平台
1移动学习的背景
随着智能手机应用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深 入,移动在线学习逐渐成为学习者选择的重要 方式之一。学生可以通过手机进行课程知识的 学习,随时记录个人的笔记,在相应的配套学 习资源和平台上进行学习交互。 2基于云端的移动开发技术 2.1云计算 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一种按使用 量付费的模式,它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 增加、使用和交付,通过互联网服务来提供动 态易扩展的虚拟化的资源。云技术的发展为移 动学习奠定了实现层面的技术基础,使得学习 资料、笔记资料、学习进度等一切信息存储于 云端,移动端随时随地可以实现上传下载。 2.2基于Webservice的分布式开发 Webservice是一个平台独立的,低耦合的, 自包含的、基于可编程的Web的应用程序, 可使用开放的X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 一个子集)标准来描述、发布、发现、协调和 配置这些应用程序,用于开发分布式的互操作 的应用程序。它能使得运行在不同机器上的不 同应用无须借助附加的、专门的第三方软件或 硬件,就可相互交换数据或集成。 3移动端在线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3.1系统目标 本系统的目标是开发一个基于移动平台 的服务于学校教学管理的软件系统。具体来讲, 首先是在课堂学习效果评价方面,建立学习效 果评价。其次采集大量的详细课堂数据,为全 面、详细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相关的数据 挖掘提供数据支持。最后,通过移动端的教学 管理平台的应用,提高师生交互频率,提升教 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2技术路线 文/李艳叶健豪 3.2.1技术选择 客户端的登陆、评价、考勤、交互功能均 需要和服务器进行网络交互,因此网络访问操 作放在了后台线程中去执行。系统网络访问具 有以下两个特点:网络请求频繁、请求数据量 小。基于这个网络访问特点,通过对比分析安 卓平台的主流网络访问技术,最终选取Volley 网络通信框架技术,并在此框架基础上进行功 能自定义.得到了适应本应用的网络通信架构。 3.2.2开发流程 在开发流程上,采用OOP的三层架构思 路实现系统,将每一个对象封装成类,之后进 行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的程序实现。重点 实现webservice的服务以及接口实现,从而为 移动端应用提供服务。 3.3系统设计 3l3.1功能设计,包含以下功能模块 课堂考勤模块:由教师完成特定一堂课 程的出勤信息提交。
学习效果评价模块:通过课堂学习效果
评价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得出学生学习效果全
面、细致的评价和分析。
在线学习:学生完成在线的提前预习和
课后复习。
课后交互模块:学生与教师进行课后的
在线交流,如学习进度安排、学习方法指导以
及疑难解答等。
系统功能框架图如图1所示。
3.3.2流程设计
本系统分为教师和学生2个角色。教师
作为管理员可以开设课程、开设班课、课程资
源管理、评价学生作业、管理自己所上课程的
学生信息、签到信息等内容。学生可以实现选
择课程、学习课程、完成作业、记录笔记、在
线交流等内容。具体的流程如图2所示。
3.4系统实现
3.4.1公共类设计
为了节省系统资源,实现代码的重复利
用率,在系统设计中以类的形式来组织、封
装一些常用的方法和事件。在本系统中,创建
了两个个公共类和一个webservice类。首先
是DBHelper类。该类用于提供一些常用的数
据库访问方法,在本系统中,DBHelper类提
供操作连接数据库,执行各种数据库管理、数
据检查以及一些数据统计功能;而tool类在
定义了对话框、跳转、格式检查、数据处理等
外围操作的方法,方便程序员快速实现功能;
webservice类则是为移动端提供服务接口,包
含了移动端调用服务端的所有功能实现,以及
JSON数据格式转换等功能。
3.4.2系统功能实现
系统主模块包含三部分:课程、互动、
数据统计。
基于知识学习的目的,设计了课程板块,
在课程板块下,设置了“课程介绍”、“学习
视频”、“学习作业”三维支撑点,目的是让
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查阅知识点更便捷,提高
学习效率,在碎片化时间学习课程,能够加强
·基金项目: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规划课题,项目编号:1562 32745
赢
图2:系统流程泳道图
记忆,高效率利用时间。
基于讨论互动的目的,设计了互动模块,
互动模块包含“课程论坛”、“教师答疑”、
“作业探宄”模块。 目的是为师生的交流互动
提供平台,进一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同
学们之间的交流。
基于行为研究的目的,设计了本功能,
主要是提供给教师学生的学习数据统计分析功
能,从而让教师通过分析数据能够掌握一些学
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进度、掌握程度、关注热
点、学习难点等方面的问题,进而进一步有针
对性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最终提高
教学质量。
4结束语
移动学习现在已经发展的如火如荼,可
谓遍地开花,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数字媒
体的兴起,使人们对知识的获取更加便捷,人
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也更加多元化。移动学习系
统本着简单、适用、高效的原则,实行通用化、
标准化、智能化、人性化的产品设计思想,帮
助学生形成学习型组织,对学生学习进行高效、
有序的管理。从而提升整体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韩锡斌,葛文双.MOOC平台与典型网络
教学平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
育,2014(01).
作者单位
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省宁波市31 5l 75
Electronic Technology&Software Engineering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33
广__r...] . 姊l 些 ~ ~ 塑 ~ 璺: 釜 十 ≥牛 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