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节水技术
一年两熟区小麦+谷子节水栽培技术

一年两熟区小麦+谷子节水栽培技术在我省低平原一年两熟区,小麦的主要种植模式为小麦+玉米。
近年来这一种植模式的效益越来越低,在当前地下水压采的大环境下,小麦的种植面积会有所减小,但小麦作为北方人们主粮的习惯仍会长时间存在,因此探索以小麦为前茬的高效栽培模式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省冬小麦成熟期多在6月上中旬,此时正是夏谷的最佳播种期,更重要的是谷子耐旱,除播前需要浇一水造墒外,通常整个生育期依靠夏季降水即可。
比玉米至少节省一次灌水,而且谷子的市场价格为玉米的2~3倍。
近年来谷子已发展为简化、高效的机械生产模式。
实践表明,以亩产谷子300公斤计,按目前市场价格折算,“小麦+谷子”种植模式较“小麦+玉米”或一年一熟棉花种植模式,每亩多收入300~500元。
一、前茬小麦节水栽培技术1.提高整地质量,科学施肥造墒。
地块旋耕前要将前茬作物的秸秆粉碎两遍,茎段长3~5厘米,分散均匀,施入底肥。
采取稳氮、增磷、补钾、配微的施肥策略。
一般亩施碳铵40~50公斤、过磷酸钙75~100公斤、硫酸钾5~10公斤、硫酸锌1~2公斤,或磷酸二铵25公斤、尿素10~20公斤、氯化钾5~10公斤、硫酸锌1~2公斤作底肥。
秸秆还田地块底肥中要保证一定量的速效氮肥。
充足底墒是实现节水高产和保证春季生长稳健的关键措施。
一般不建议抢墒播种,因为抢墒播种出苗后,若冬前降雨较少,不得已还要浇过冬水,会导致土壤板结,龟裂,蒸发快,越冬死苗多。
因此凡播前没有50毫米以上有效降雨的,应浇足底墒水,亩浇水量达50立方米。
播期偏晚的更要保证播种质量,先浇底墒水,再整地播种,避免浇过冬水。
2.适期晚播、播量配合,确保播种质量。
适期晚播可减少水分蒸发损失,除了给夏茬作物谷子留出充分的成熟时间外,还利于冬前生长稳健,安全越冬,有利于小麦节水技术的运筹。
适播期内还要有适宜播量,10月5~10日播种,一般亩播量在12.5公斤左右,10~15日播种亩播量15公斤左右。
高产优质抗寒节水小麦新品种泊麦7号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高产优质抗寒节水小麦新品种泊麦7号的选育及其配
套栽培技术要点
泊麦7号是一种高产优质抗寒节水的小麦新品种,是经过多年的选育而成的。
其选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抗寒性强:泊麦7号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可以在低温环境下正常生长发育,并保持较高的产量。
2. 高产优质:泊麦7号的产量稳定,可达到每公顷8000公斤以上,并且其品质也很好,适合制作各种面食。
3. 节水耐旱:泊麦7号是一种节水耐旱型小麦品种,可以在干旱缺水的环境下生长,不需要大量的灌溉。
针对泊麦7号的配套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 选择合适的地块: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基础肥力好的土壤进行种植,避免在高温、高湿、重盐碱或虫害多发区域种植。
2. 合理施肥:小麦生长期需要不同阶段的营养物质,应根据不同阶段的需要进行合理施肥,尤其是氮肥和磷肥的控制。
3. 控制病虫害:小麦生长期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选用抗病、抗虫的品种,及时喷洒杀虫剂、杀菌剂等。
4. 控制灌溉量:泊麦7号为节水型品种,应控制灌溉量,避免出现过度灌溉导致的积水、土壤肥力流失等问题。
5. 科学管理:小麦种植还需要注意密度、整地、保温等管理措施,以确保小麦正常生长发育,并保持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作者:周淑洁来源:《新农村》2017年第20期小麦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与玉米、大豆、水稻等一起构成我国的粮食基础。
甘肃省近年来以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为目标,加强对小麦栽培技术的创新。
本文对冬小麦节水高产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小麦生产水平,并且节约水资源。
随着我国农业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种植水平,小麦耐性强、适应性强,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推行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措施。
甘肃省临夏市的小麦种植主要以冬小麦为主,在生产过程中节水高产技术是一种常用生产模式,是通过选种抗旱节水品种,根据小麦生长过程中的需水规律以及不同阶段对水分的敏感性差异,对其进行科学灌溉,提高小麦生长水平,同时达到节水目标。
按照小麦生产过程中的灌水时节的节水程度来分,分别是返青水、冻水、灌浆水、挑旗杨花水、底墒水。
1 科学选种小麦节水高产栽培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选种,在这种栽培模式下所选择的品种都是节水抗旱品种,当前市场上的小麦品种较多,不同品种的小麦所需要的生长条件也不相同,因此在选择小麦品种的时候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确保小麦升高优质生长。
另外,除了考虑小麦品种的区域适应性之外,还要注意选择早熟、株形紧凑、叶片小、容穗量大、根系发达的品种,叶片肥大的品种呼吸作用较强,蒸发量大,对水分的消耗较大。
选种之后还要进行种子处理,在栽种之前还要对小麦种子进行处理,剔除霉变、破损粒种子,选择良好的天气进行晒种,每天晒种3-4小时,晒种2-3天,利用紫外线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
同时要进行拌种,提升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
2 保足底墒、科学使用底肥在小麦节水生产过程中,足墒播种是提高小麦产量与质量的关键,足墒播种可以使小麦出苗全、出苗整齐,而且是免浇冻水和实现返青期、起身中前期控水的前提。
因此在播种之前一定要保证底墒。
中低产田小麦节水栽培技术

构 ,经济合理 的利用水分调节养分 ,从 而 实 现 高产 。 是 足 墒 播 种 。 小麦 出苗 适 宜 的土 壤湿 度为 田间持水 量7 %~ 0 0 8 %,结合
一
特 另 提醒 : 征订工作已 0 明年 开始, 欢迎订阅2 9 农 技术 半月 上、 0 年《 村新 》 刊, 下半月f 分 0 -也可 i ,
低产 旱 薄 地 选 用抗 旱 耐 瘠 品种 ,在 早 年 可 以 发 挥 品 种 本 身 抗 旱 性 强 的优 势 ,表现 增 产 。 土壤 条 件 较 好 的 中产 早
和养分吸收。在小麦前茬作物 收获后 , 及 时抢 茬 借 墒深 耕 ,可 以消 除 小 麦 播前 深耕 所 造 成 的打 乱 土 层 、土 壤 悬 空 、容 易失墒而影响出苗等弊端。采用机械深 耕后 ,要 及 时整 地 ,耙 匀 耙 透 ,消 灭 明 暗坷垃 ,切 实做 到地 势平 整 ,上 松 下
一
种 ,然 后 覆 土 平 沟 。播 后 顺 沟 撒 毒 饵 ,
。
防 治 地 下 害 虫 。3 田 问管 理 。播 种 后保 . 证 田间 湿 度 ,促 使 出苗 整 齐 。 出 苗 后 及 时查 苗 补 苗 。 7 上 中旬 菜 苗 3 5 真 月 ~片 叶 时 。按 株 距 3 厘 米定 苗 ,保 证 每 6 7 O 6 平 方 米 5 0 株 。 及 时 中 耕 除 草 在 定 50 苗 后 、莲 座 期 、包 心 期 ,每 6 7 方 米 6平 施 速 效 三 元 复 合 肥 1 千 克 ~ O 克 ,其 0 2千 间也 可 增 喷2 3 叶 面 肥 ,以促 进 营 养 ~次 生 长 。4 防 治 病 害 虫 。用 高 效 B可 湿 性 . f 粉 ̄70 10倍 液或5 U5 ~ 0 0 %功夫 菊 酯 乳 油 2 0 ~ 0 0 液 喷 雾 防 治 菜 青 虫 ; 用 00 3 0 倍 2 0 3 0 克 / 克 农 用 链 霉 素 喷 施 发 0~0 毫 千 深 ,湿 不 种 浅 ,播 种 深 浅 均 匀 一 致 。 五 、强 化 管 理 ,提 墒 保 水 是 划 锄镇 压 ,划 锄 镇 压 可 以提 墒 保 墒 ,清 除 杂 草 ,是 中低 产 田重 要 的保 水 、 水 措施。据测定 。 麦 播后镇压 , 节 小 0 3 厘 米 土 壤 含 水 量 可 提 高 O9 % ~ ~O .2
小麦品种石4366_优质节水栽培技术规程

《小麦品种石4366优质节水栽培技术规程》(DB1301/T 440—2022)规定了小麦品种石4366实现优质节水栽培的基础条件,小麦主要生育期的群体和个体指标,以及配套的关键栽培技术。
该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将实现小麦高产、优质、水资源高效利用,提高生产效益。
1范围适用于石家庄市麦区及相关适宜地区灌溉麦田。
2技术指标2.1产量及产量结构指标产量8250~9000kg/hm 2。
群体穗数825万~900万株/hm 2,穗粒数25~28个,千粒重45.0~50.0g 。
2.2群个体发育动态指标2.2.1越冬前主茎叶龄4叶1心至5叶1心;总茎数1125万~1500万株/hm 2;单株茎数3.0~4.0个,单株大蘖1.5~2.0个,单株次生根3~5条。
2.2.2起身期总茎数1875万~2250万株/hm 2;单株茎数5.0~7.0个,单株大蘖3.0~3.5个,单株次生根6~8条。
2.3节水指标春季灌2水,总灌水量1350~1500m 3/hm 2,较一般生产节水375~450m 3/hm 2。
2.4品质指标达到中强筋主要品质指标:蛋白质含量≥13.0%,湿面筋含量≥28.5%,稳定时间≥7.0min 。
3产地环境3.1土壤条件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1995[1]。
土壤为中壤或黏质壤土,保水保肥能力强,地势平坦,耕层(0~20cm )土壤有机质含量>1.8%、全氮含量≥0.1%、碱解氮含量≥80.0mg/kg 、速效磷含量≥25.0mg/kg 、速效钾含量≥100.0mg/kg 。
3.2灌溉条件具有良好的排灌条件,播种前保浇底墒水,春季保摘要:《小麦品种石4366优质节水栽培技术规程》(DB 1301/T 440—2022)规定了小麦品种石4366实现优质节水栽培的基础条件,小麦主要生育期的群体和个体指标,以及配套的关键栽培技术。
该标准适用于石家庄市麦区及相关适宜地区灌溉麦田。
关键词:小麦;石4366;优质节水;技术规程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2024)01-0023-02收稿日期:2023-04-18基金项目: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STX-02);国家小麦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03-11)作者简介:张士昌(1977-),男,河北正定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小麦育种工作。
冬小麦节水栽培技术

冬小麦节水栽培技术在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下,推行冬小麦节水栽培技术,不仅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有间接的社会效益。
本文介绍冬小麦节水栽培技术,让你在缺水的情况下依然能种好小麦。
一、严把播种关播种是小麦管理的关键,只有打好播种基础,才能为以后的管理争取主动。
1、选择适宜品种要选择较耐旱和耐寒的品种,另外还要保证此品种遇旱年千粒重下降幅度较小。
2、精耕细作、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小麦可利用深层水分,这就是小麦可节水灌溉的依据,在高肥条件下,冬小麦根深可达2-3米,可吸收1-2米深层土壤储水。
因此,土壤要实行深耕,一般在25公分左右,深耕可打破犁底层,增强土壤蓄水能力也利于作物根系下扎。
另外,整地也要做到深、透、平、净这四个标准。
3、增施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以肥调水⑴增施有机肥有机肥含有丰富齐全的营养成分,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而且有机肥本身有高吸水特征,能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从而提高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利用率。
可亩施农家肥2000-3000千克,饼肥20千克,此法比只施化肥的土壤含水量均高2-3%,产量明显提高。
⑵氮、磷、钾、锌肥配合施用,以肥调水一般可亩施磷酸二铵20千克,尿素20千克或碳酸氢铵50千克,硫酸钾15-20千克,硫酸锌1.5-2千克。
⑶采取一炮轰的方法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一次底肥,能培育冬前壮苗,增加年前分蘖,能提高成穗率和增加穗粒数,而且全部肥料在耕作时一次投入方便,土壤调水能力强,增产效果好。
4、足墒适时适量早播,培育冬前壮苗冬小麦在播种前必须浇足底墒水,在底墒水充足的前提下,才能保证苗齐苗壮。
播期在9月23-10月5日为佳,播种量在每亩10千克左右。
节水小麦以主茎成穗为主,分蘖成穗为辅,一般以基本苗20万左右,冬前总茎数每亩80-100万株为佳。
二、加强田间管理⑴冬前如降水充沛,气温较高,小麦群体过大,要深耕断根或喷一次矮壮素,以控制水分过多消耗,促壮控旺。
⑵春季只浇一次拔节水。
冬小麦节水高效栽培技术

但每 0 6 m 产量 比对照 田能增产 .7 0 h
1 %左 右 。一般 年 份 每 0 6 m 能 5 .7 0 h 减 少 浇水 费 用 8一 0 元 。 目前地 膜 O 10
有京冬 8 、 号 晋麦 1、 8晋麦 10和晋 7
农 27 0。
( ) 时适 量足 墒 播 种 , 高播 4适 提
( ) 耕 细作 , 造 良好 的 生 长 2精 创 小 麦可 以利 用 土壤 深 层水 分 ,
在 高 肥 条 件 下 冬 小 麦 根 深 可 达 到
拉机牵引进行 。根据需要调好垄宽 、
播 量 、 深 和种 肥 用 量 , 垄 、 播 起 播种 一
3 0e m起垄盖膜 ,垄高 l~ 5 m, O 1 垄 c 间距 3 膜两边压土各 5 m, 0 m, e 垄的 e 两侧各播种一行小麦。 ( ) 地 整 地 选 地 势 较 平 2选
利用率。 第二 , 、 、 、 氮 磷 钾 锌肥配合施
用, 以肥 调水 。 一般 可 每 0 6 . 7h 施 0 m 磷 酸 二 铵 2 g尿 素 2 g Ok 、 0 或碳 酸 氢 k 铵 5 g 0k 、硫 酸 钾 1~ 0 g 5 2 ,硫 酸 锌 k
带 ,0c 3 m起 垄 , 成 圆顶 状 , 面 垄 垄
坦 , 层 深 厚 , 力 中 等 的 田块 , 土 肥 秋
2 3 可吸收 12m深层土壤储水 。 m, ~ 因此 , 土壤要实行深耕 , 一般在 2 5m c 左右。深耕可打破犁底层 , 增强土壤
蓄 水 能力 , 有 利 于小 麦 根 系下 扎 。 也
次完成。起垄宽 7— Oe 高 1~ 8 0 8 m, 6 1 c 垄上种 2 3 m, ~ 行小麦 。每 0 6 m .7 0 h
小麦玉米一年两季节水增产栽培技术

盐山县地处华北平原黑龙港流域,全县总耕地面积大约72.83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大约38万亩,多采取一年两季小麦玉米栽培种植模式。
1小麦节水稳产栽培技术1.1选种。
选用高产、抗盐碱、耐盐碱、耐干旱的小麦品种,如:石麦15、石麦22、衡麦0628等。
1.2规范化播种技术。
包括施足底肥、精细整地、足墒播种、秸秆还田、适期播种、控制播量、匀播、播后镇压等环节。
1.3小麦播种期。
一般在10月1~15日,最晚不得超过10月20日,亩播量12.5~15kg,晚播适当增加播量,晚1d增加播量0.5kg。
播种后根据土壤墒情及时镇压。
1.4肥水管理。
冬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时冬灌,一般在立冬节到小雪节前后(即11月下旬~12月上旬),当5cm土壤平均气温在5℃左右,表土夜冻昼消时为最适宜冬灌时期。
冬灌水量不宜过大,浇水后要及时锄划,防止土壤板结。
第2年春季,小麦起身期结合浇第1次水追施尿素20kg/亩,扬花灌浆期浇第2次水。
1.5病虫害防治。
小麦病虫害是影响小麦丰产的重要因素,应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尽量不用或少用农药。
①小麦蚜虫是小麦的重要害虫之一,尤其是在小麦灌浆期,应加强对穗蚜的防治,可用5%吡虫啉乳油或25%大功牛噻虫嗪颗粒喷雾防治。
②小麦锈病是小麦经常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根据锈病的发生部位,分为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其中条锈病是小麦锈病中危害最重的一种,可以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喷雾。
1.6适时收获。
在小麦完熟期及时收获,以便玉米抢时播种。
2玉米节水高产栽培技术2.1选种。
玉米应选用生育期适中、抗倒性强、脱水快、适合机械化收获、耐密植、耐盐碱的高产优质品种,如冀农1号、郑单958、京农科728等。
2.2重点推广“一增四改”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选用株型紧凑耐密植的品种;一般种植密度4500~ 5000株/亩;随播种一次性底施氮磷钾缓释肥30~ 40kg/亩,以保证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的肥水供应;贴茬种植,适时早播,争取一播全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农业大学 课程论文
题 目: 小麦节水高产技术 姓 名: 学 院: 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 专 业: 农 学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0 年 12 月 1 日 摘要:小麦的节水灌溉对于小麦的优质高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有了正确的灌溉技术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而且对于小麦的生产也意义非凡。下面详细具体介绍该项技术。
关键词:小麦;灌溉;节水灌溉 内容: 小麦节水灌溉技术是通过选用节水抗旱品种、适当晚播、增加基本苗、足墒播种、增施磷肥、重施底肥等技术的应用,以底墒水调整土壤贮水、减少灌溉次数和灌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高产栽培技术。适用于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主要包括河南中北部、山东与河北大部,山西、陕西和宁夏、内蒙古河套灌区等水资源相对缺乏的麦田。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有了灌水条件,小麦高产才有保障。但由于人类活动的负效应及全球性干旱已成定势,我市水资源更为贫乏,而且日趋干旱,大部分麦田依靠超采地下水支撑现状,地下水位不断降低。小麦生产不高产不行、不节水不行,节水与高产的统一势在必行,意义重大。为此要通过改变栽培技术找出一条小麦节水与高产相统一的最佳途径。
一、 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模式与效益分析 针对水资源不足和作物高产之间的矛盾,我们进行了试验:适当推迟春一水,减少春季浇水次数1―2次,通过节约用水,降低消耗,达到小麦节水、高产的目的。成功的实现了节水、高产、高资源效益的三者统一,具有明显的缓解水资源不足的作用。
去年我市安排节水小麦示范田5万亩。根据我市的地力基础和产量水平,节水小麦安排在地力水平较好的地块,在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据统计,节水示范区小麦平均亩穗数45.5万,穗粒数31.6个,千粒重34.5克,平均亩产421.6公斤,比对照亩减产6.1公斤,平均亩节水45方,亩纯增效益6.7元。
二、小麦节水灌溉的理论基础 1、小麦节水灌溉的生理基础 从小麦耗水规律来分析,决定了小麦节水灌溉的可行性。小麦不同生育时期耗水量不同,一般趋势是:苗期少,拔节期以后逐渐增多,到孕穗期为小麦需水临界期,至抽穗开花期耗水量达到最高峰,灌浆以后又逐渐减少。小麦全生育期共耗水500毫米左右,折亩耗水330立方米。播种至越冬日耗水约1.5―2毫米,其耗水量约占整个生育期的14%;越冬至拔节日耗水量仅0.3毫米,其中越冬期耗水量约占整个生育期的5%,是需水的低谷。返青至拔节期耗水量占整个生育期的12%。即:播种至拔节期近5个半月的时间内,耗水量仅占总耗水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拔节至开花成熟, 这个时期由于气温的增高及叶面积的扩大,小麦需水量剧增,日耗水量6―7毫米,其耗水量占整个生育期的65%以上,其中,拔节至抽穗约占31%,抽穗至开花约占4%,开花至成熟约占33%。因此,只要抓好出苗至越冬和拔节至成熟两个需水高峰期,而越冬至拔节的需水低谷期采取节水技术措施是完全可行的。
2、小麦节水灌溉的生态基础 分析小麦耗水的来源有3个方面:一是土壤蓄水,二是自然降水,三是人工补水。小麦全生育期大约耗水330立方米,其中播种前土壤蓄水可以补充20立方米左右,全生育期自然降水大约补供35立方米左右,既还需人工补供280立方米左右,根据我市常年高产麦区自然降水情况分析,小麦播种至越冬前常年耗水在53立方米,差值为29立方米,冬前只要保浇一水,就能满足小麦越冬期的需水。
3、 小麦春季最佳浇水次数及优化浇水时间 根据上述小麦需水规律和我市的基本情况,我们制定了“前足、中控、后保|”灌溉原则,前足即底墒足,中控即越冬至起身期要控,因苗制宜推迟春一水时间,减少春季浇水次数,后保即保证小麦生长后期的水分供给。近几年,我们把春一水推迟到3月底4月初,小麦春季共浇3水,第一水在3月底4月初实施,第二水在4月下旬实施,第三水在5月中旬前期实施。即:第一水在起身末拔节初实施,第二水在拔节中后期实施,第三水在抽穗扬花期实施。或者是拔节水、孕穗水、灌浆水3水,这样就可以节约1―2水。
三、 小麦节水灌溉的配套技术 1、严把播种关 播种是小麦管理的关键,只有打好播种基 础,才能为以后的管理争取主动。 选择适宜品种 要选择较耐旱,另外还要保证此品种遇旱年千粒重下降幅度较小。应选择容穗量大、穗粒数稳、灌浆早而快的品种 。产量构成:每667m2穗数47-52万,穗粒数28-31粒,千粒重40g左右。应选择株高80cm左右,上部两个叶片较小,穗型紧凑,穗层整齐一致,千粒重高的小麦;选择合适的土地 节水高产栽培应选择沙壤土、轻壤土和中壤土,地力中等以上地块,砂土和粘土不适宜;精耕细作,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小麦可利用深层水分,这就是小麦可节水灌溉的依据。在高肥条件下,冬小麦根深可达2-3米,可吸收1-2m深层土壤储水。因此,土壤要实行深耕,一般在25cm左右。深耕可以打破“犁底层”,加厚活土层,扩大“土壤水库”的库容量,利用土壤深层水,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在小麦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抢茬借墒深耕。采用机械深耕后,要及时整地,耙匀耙透,消灭明暗坷垃,做到地势平整,上松下实,达到“深”“透”、“细”、“平”标准,充分蓄住天上水,保住地下水; 增施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以肥调水 。
2、 强田间管理 适时适量浇水 小麦不同生育时期耗水量不同,一般趋势是:苗期少,拔节期以后逐渐增多,到孕穗期为小麦需水临界期,至抽穗开花期耗水量达到最高峰,灌溉以后又逐渐减少。春浇一水,最佳浇水时间在拔节至孕穗期,春浇两水,最佳浇水时间为拔节期和开花期。浇水次数和时间要根据土壤墒情灵活把握。
(1) 及时适量浇冻水。11月中下旬开始浇冻水,保证小麦正常越冬,日平均气温0℃时要停止冬灌无喷灌设备的麦田,要平整地面,改长畦为短畦、宽畦为窄畦,采用小白龙进行灌溉,每667m2灌水量40m3左右。坷垃较多、裂缝严重的麦田,在封冻后趁晴朗天气,表土上消下冻时轧地,破土弥缝。
(2)春季灌水时期分析春季浇关键水。这是节水高产栽培的核心技术,最佳灌水时间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春季灌水时间,从起身期到孕穗期,可延续30d之多,在此期间灌水,均可达到高产。主要原因是通过暄土保墒和基本苗保穗技术缓解了前期表层水分亏缺对穗数的不良影响。充足的后期土壤深层贮水的利用缓解了0-60cm水分亏缺对千粒重的影响。起身期灌水,前期生长繁茂,中部和上部叶面积增大,次生根增加,开花期延迟2-3d,开花期前物质生产量大,开花后物质生产量小,籽粒充实,对前期贮存物质依赖性大,经济系数略低。这一时期灌水增穗作用最大,单位面积总粒数最多,总耗水量也居三个灌水时期之首。拔节期灌水对叶面积增长的影响已经很微弱,增穗作用界于起身水和孕穗水之间,增穗粒数作用最大。孕穗期灌水,千粒重最大。冬春干旱多风,起身期麦田耕层严重缺水的,应浇起身水;春季多雨年份,直到拔节时麦田耕层仍不缺水的,浇孕穗水;一般年份浇拔节水,效益最好。
加强保墒措施,减少无效耗水 作物耗水包括蒸腾耗水和蒸发耗水。小麦从播种到拔节长达180d之久,作物覆盖度小,耗水以蒸发为主;,拔节到成熟50d,作物覆盖度大,耗水以蒸腾为主。北农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拔节前耗水170.7mm,其中蒸发耗水150.8mm,占88.3%;,拔节到成熟耗水269.8mm,其中蒸腾耗水205.2mm,占76.1%。全生育期耗水440.5mm,蒸发耗水215.4mm,占48.9%,蒸腾耗水225.7mm,占51.1%。蒸腾耗水是实施耗水,蒸发耗水是无效耗水;研究小麦节水,要特别重视减少蒸发耗水的技术。紧实的表土蒸发量大于疏松的表土。疏松表土是减少蒸发耗水最有效的技术。灌水后松表土比不松表上减少耗水53mm。拔节水灌后松土比不松土10日内水耗减少30%,每日减少耗水15mm。栽培管理技术中,采取疏松麦田表土,切断土壤毛细管联系,减少土壤蒸发耗水,是极为重要的措施。采取小麦播后在垄内镇压,可起到保墒作用。春季麦田灌溉后适时划锄,疏松表土,增温保墒作用良好。
叶面追肥和喷施抗旱剂 叶面喷施速效磷、钾肥、硼肥,以增加细胞质浓度,增强小麦的抗旱能力;喷施抗旱剂能促使小麦叶片气孔关闭,降低作物蒸腾和水分消耗,同时增加小麦植株的水分保持能力和增加光合作用,对小麦抗旱增产有明显的作用。可在小麦返青前后,每667m2用抗旱一号50g,对水2.5-10kg,充分溶解后作超低量喷雾,提高小麦节水抗旱能力。为了抵御干热风,可在小麦孕穗、扬花期各喷1次黄腐酸类叶面肥或0.2%-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减少水分的无效消耗。如果灌浆期土壤墒情差而影响小麦正常灌浆,要及时补水,喷灌4-6h。
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小麦垄作栽培有利于有效控制杂草,且由于田间微生态环境的改善(田间湿度降低、通风透光性能增强等),提高了小麦植株的抗病能力。但仍应注意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我国气候变暖,北方干旱天气在今后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一定要有的放矢,从播种时就开始抓,在管理时要想办法,尽最大可能争取丰收,这样才能养活我国庞大的人口。作为农业工作者,一定要以百倍的热情投身于农田实践中,尽可能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想出对策,来夺取夏粮的丰收。
参考文献: [ 1] 农业部 小麦品质区划方案[ J] 农村工作通讯, 2001, 7: 48 49 [ 2] 安成立 谈谈优质小麦[ J] 现代种业, 1997, 2: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