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地区土壤全氮及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分析——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
留茬覆盖免耕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留茬覆盖免耕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朱亚,刘刚(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兰州 730070)摘要:2003年~2004年,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的张掖市二十里铺乡设计4种留茬覆盖免耕方式,进行留茬覆盖免耕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为土壤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土壤环境,NPS40(40cm收后压倒处理)、 NS40(40cm 立杆处理)和NPS20(20cm收后压倒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含量分别在休闲期、播种期和收获期最大,分别是传统耕作的2.77、1.37和1.22倍。
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含量的最高值分别出现在休闲期的NPS40、播种期和收获后的NPS20处理,分别是该时期传统耕作的1.59、2.58和1.18倍。
保护性耕作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磷(SMB-P)含量与传统耕作相比变化不明显,从表层向下逐渐呈降低趋势。
关键词:免耕,留茬覆盖免耕,土壤微生物量免耕(No-tillage,NT)是近年愈来愈广泛推广和应用的一种省工耕作方法[1]。
它源于上个世纪的美国,目前在中国的发展也比较快。
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免耕不仅在南方水旱轮作地区试验推广,而且也在我国北方旱作地区示范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是在我国土壤耕作管理上值得十分重视的动向,也是一场耕作技术革命,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作用甚大。
我国的西北地区尤其是河西绿洲农业区,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生态环境逐年恶化,沙尘天气,土壤盐渍化,沙化和荒漠化加剧等,严重威胁着本区的灌溉农业[2]。
人们为此也做过不少努力,但收效甚微。
当前,少免耕作为世界公认的防沙治尘保护性耕作措施之一,此项技术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达到节水的目的,同时可减轻沙尘暴,在河西地区也进入试验推广阶段。
但目前免耕技术在河西地区推广的可行性方面仍存在一些争议,所以从基础理论方面为少免耕技术在河西地区的推广提供科学的依据是十分必要的。
基于GIS的兰州市土壤全氮和有机质空间变异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GIS的兰州市土壤全氮和有机质空间变异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土壤是自然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土壤质量的评价和管理则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和生产力的重要指标,其空间分布特征对于制定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GIS技术作为一种空间分析工具,已经在土壤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GIS的空间分析、空间插值和空间可视化等功能,可以实现土壤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并进一步探索土壤的空间变异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土壤质量管理和优化提供有效的科学支撑。
本研究以兰州市为研究区域,利用GIS技术对其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进行空间分析,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旨在为该地区土壤质量的综合评价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探究兰州市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其空间变异性与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因素、降水等环境因素的关系。
2.构建兰州市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的空间预测模型,并测试其精度和稳定性。
3.为兰州市土壤质量管理和土地利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采集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的野外调查数据。
通过现场取样和实验室分析得到合法可靠的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数据。
2.建立兰州市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因素和降水等环境因素的空间数据库,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图、地形图和气象数据。
3.利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空间插值和空间可视化,提取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性和分布特征,分析其空间关系。
4.使用地统计学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的空间自相关和影响因素,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预测空间分布。
5.测试模型精度和稳定性,对模型结果进行验证和优化。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对兰州市土壤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究,为土壤质量评价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综合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因素和降水等环境因素对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将有助于制定优化的土地利用措施,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益。
复杂地形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性分析及制图

i
bu
t
i
onmapsf
o
rpr
a
c
t
i
c
a
lus
e.
I
nt
h
i
spape
r,s
o
i
ls
amp
l
e
so
f253a
tt
hedep
t
ho
f0~20mf
rHale Waihona Puke omtheHuangshu
iRi
ve
rBa
s
i
ni
n2016
we
r
eob
t
a
i
ned,f
ou
rk
i
ndi
n
t
e
r
l
a
t
i
on me
t
hodsi
nc
l
ud
区土壤有机质制图中地统计学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
1)4 种 插 值 方 法 对 SOM 的 解 释 能 力 均 较 优,均 可 用 于 复
)均
杂地形区土壤有机质制图。(
值、
中
值
修
正
协
同
克
里
格 方 法 与 地 理 加 权 回 归 克 里 格 模 型 准 确 度 分 别 为 0.
2
905,
0.
923,
分布在民和县东南部等地;整体来看研究区 SOM 含量有利于农业发展。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协同克里格;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残差;土地利用;复杂地形区;湟水流域
中图分类号:
S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提高甘肃省河西走廊荒漠草原畜牧业生产力的研究——以张掖市甘州区平山湖乡为例

中图分 类 号 :S8 2 1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1 0 —5 0 2 1 ) 30 4 —6 0 95 0 (0 1 0 -0 50
产 和效 益低下 _ , 4 已成 为 该 区 畜 牧业 生 产 稳 定 发展 的 ]
一
高, 西北 低 , 倾斜 状 , 成 中间为槽 形 的平原 地 带 , 东南 贯
通, 呈走 廊形 。海 拔 18 0m, 9 夏季干 旱少 雨 , 冬季寒 冷 缺 雪 , 典 型 的 大 陆性 干 旱 荒 漠 气 候 类 型 , 均 气 温 属 年 5 7℃ , . 年均 降水量 1 0ml, 均蒸发 量 >19 0mm, 3 T 年 l 0 平均 无 霜期 1 0d 平均 日照 数 2 9 3h 2 , 9 。总土 地 面 积 1. 4 0h 其 中 , O 2 ×1 m , 天然 草 原 面积 8 6 ×1 m . 7 0h , 人工 种 植 草 地 4 .2 h , 别 占 总 土 地 面 积 的 2 m 分
收 稿 日期 :2 0 0 — 1 修 回 日期 : 0 00 — 7 1 — 60 ; 2 1 — 61
基金项 目: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 ( F 项 目 GE )
( 5 46 HA— ) 助 025C GS 资 作 者 简 介 :杨 思 维 ( 9 4)男 , 州 天 柱 人 , 18 一 , 贵 在读 硕 士 。
下 , 草 生长发 育 已经很 差 , 而受 传统 的草地 畜 牧 业 牧 然
生 产经 营方 式 的影 响 , 牧 民还盲 目发 展牲 畜 数 量 , 农 过 度利用 草地 , 草地严 重 超载 , 剧 草原 退化 、 使 加 沙化 。 J 草丛 变矮 , 产草 量 降 低 , 良牧 草 比例 下 降 , 产 品 生 优 畜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解答题):农业(10题)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解答题):农业(10题)一.解答题(共10小题)1.(2024•安徽)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佛手为热带、亚热带植物,具有药用、食用和观赏价值。
喜暖湿,适合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
绿化村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喀斯特地貌广布。
近年来,绿化村采取了“土地流转+优先雇用+分红”的模式进行佛手种植,石缝里长出了“金果果”,“石缝经济”得到大力发展(如图),昔日“石山”变“青山”进而变“金山”,走出了一条山区发展富民产业的乡村振兴之路。
(1)分析该地佛手种植的限制性自然条件,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工程措施。
(2)分析“土地流转+优先雇用+分红”模式对该地佛手种植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3)为进一步促进“石山”变“青山”进而变“金山”,从产业关联的视角为该地佛手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2.(2024•选择性)阅读文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偏关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区,沟壑占全县总面积的47.8%。
经近50年综合治理,全县绿化率由4%增加到40%。
2019年,国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偏关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广优质杂粮种植,建设“非笼养”蛋鸡养殖基地,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非笼养”蛋鸡养殖采用清洁化生产方式和国际先进的健康养殖技术,创造优良的养殖环境,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需求。
产品健康、安全、可追溯,主要供给知名餐饮企业,现已获得“非笼养”国际标识许可和出口备案审核。
(1)简述偏关县发展“非笼养”蛋鸡养殖的优势条件。
(2)分析市场因素对偏关县“非笼养”蛋鸡养殖发展的影响。
(3)说明“非笼养”蛋鸡养殖对偏关县绿色发展的积极作用。
3.(2024•贵港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张掖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南靠青藏高原,北依巴丹吉林沙漠,黑河贯穿全境。
黑河从祁连山北麓奔腾而下形成了冲积扇,当地聚落多分布在祁连山山前冲积扇上。
“水肥一体化+有机替减无机”模式对河西灌区制种玉米产量及耕地基础地力的影响

张掖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
随着制种产业的发展,生产基地多年重茬耕地连作障碍凸显,制种玉米产量、质量与效益持续增长乏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为有效缓解基地掠夺式生产经营和耕地负荷过重的问题,合力破解河西灌区玉米制种产业质量与效益增收瓶颈,有力提升制种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2019年在河西灌区制种玉米主要生产基地张掖市甘州区、临泽县和高台县三县(区)开展了“水肥一体化+有机替减无机”模式试验研究,通过分析增施商品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对制种玉米产量的影响,科学确定有机肥替减化肥的适宜比例,为化肥减量行动和耕地地力提升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于2019年4~10月在河西走廊国家级玉米制种生产基地的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田家闸村(L 1)、临泽县鸭暖镇五泉村(L 2)、高台县巷道镇东联村(L 3)3地进行。
试验地块地势平坦,水肥一体化设施配备齐全;前茬作物为制种玉米,秋收后旋耕灭茬、灌冬水蓄墒。
供试土壤均为河西绿洲典型的灌漠土,土壤质地为壤质,肥力均匀中上水平(表1)。
1.2试验材料试验用的商品有机肥均符合农业行业标准“NY525-2002”,有机质≥45%、总养分(N+P 2O 5+K 2O )≥5%、水分≤30%、pH 5.5~8.5,褐色颗粒状;施用“水肥一体化+有机替减无机”模式对河西灌区制种玉米产量及耕地基础地力的影响摘要:在河西走廊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核心区域张掖市甘、临、高三县(区)开展试验研究了“水肥一体化+有机替减无机”模式对制种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及耕地基础地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河西制种玉米水肥一体化生产区每亩增施300~500kg 商品有机肥可替减5%~10%化肥,“水肥一体化+有机替减无机”模式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制种玉米;水肥一体化;有机替减;耕地质量赵蕊1毛涛1付忠卫1师伟杰2毛森煜3王占海4王勤礼5(1.张掖市耕地质量建设管理站甘肃张掖734000;2.张掖市甘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张掖734000;3.临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临泽734200;4.高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高台734300;5.河西学院甘肃张掖734000)表1各试验点耕层土壤(0~20cm )养分情况试验点海拔(m )pH 有机质(g/kg )全氮(g/kg )碱解氮(mg/kg )有效磷(mg/kg )速效钾(mg/kg )L 11501.38.2016.2 1.0294.220.5178L 21408.48.3716.80.9085.029.8162L 31358.08.5715.70.9182.433.0140基金项目:祁连山(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推广奖补项目;张掖市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张掖市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
农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特征分析

工 作 研 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年第4期农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特征分析岳惠玲(磐石市烟筒山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吉林磐石 132302)摘要: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特性分析工作可以了解在一定的土壤发展空间内,各个区域的养分类型和含量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今后的肥料施放方案。
对于土壤的养分空间来说,需要管理和分析的项目包括土壤的地下深层区域养分分布装填和土壤表面的养分分布状态,采用取样调查和分析方法高精度分析。
关键词:农田系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0 引言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特征分析中要考虑所有的养分类型和养分调整方法,空间上的划分包括土壤表层的养分分析和土壤底层中的养分分析工作。
考虑到土壤中的含水量会对养分含量造成不同的影响,所以要进一步分析不同含水量状态下的土壤养分状态。
1 农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研究方法1.1 土地划分工作本文选择的土地位于我国吉林省,该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玉米,作物栽植中农作物处于一年一熟状态,其中土地西北角区域的玉米田和水稻田接壤,沿玉米田对角线方向距离水源地距离逐渐提高。
选择的土地面积为1 hm2,把整个取样范围划分出了100个取样地块,单个地块的面积参数是10 m×10 m,一共在这些区域中定位了98个取样点。
在取样地块土壤深度上的划分中,设置了两个取样深度参数,一个是0~20 cm的深度区间内,另一个是80~100 cm的深度区间内,为了消除取样点位置偏差对于最终结果造成的负面影响,本文采取的方式是不同深度空间内的采样中心线重合,通过这一方法提高获取结果的应用价值。
另外该过程中也确定了养分的检测内容,由于含水量会对养分含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优先检测项目必然是土壤中的含水量,其余的养分包括NH4-N、NO3-N、Olsen-P、土壤的表面有机质和表层全氮。
在确定了不同地块含水量之后,采用相关设备检测土壤中的这类养分[1]。
1.2 养分检测工作对于土壤中的不同养分来说,为了提高检测精度要使用不同的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其中最优先分析的参数为采样区域中土壤的含水量,该过程采用烘干法完成测量和检测工作。
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对河西走廊盐碱地的改良效果

彭轶楠,赵廷伟,梁燕,等.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对河西走廊盐碱地的改良效果[J ].中南农业科技,2024,45(3):3-8.土地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甘肃省河西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腹地,中国的西北内陆,占地约2700万hm 2[1],地形狭长,气候干燥,属明显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2]。
由于其降水少,蒸发强,加之当地以灌溉农业为主,致使盐分不断向土壤表层积聚[3],形成大面积盐渍土壤,盐碱土壤面积占总面积的6.67%[4]。
当土壤含盐量过高时,会改变土壤理化性质,致使发生土壤板结、肥力降低的现象,严重时会抑制和毒害作物生长,甚至引起作物死亡[5]。
21世纪以来,土壤盐碱化得到全国各地政府及相关科研单位和企业的重视,从国家到地方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采取工程、水利、生物及化学等改良措施进行盐碱地的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6]。
但因工程、水利措施投入大,不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种植盐生植物投资小、可持续,但周期长,因此在西北河西走廊干旱地区难以推广应用。
添加土壤盐碱改良剂来调节土壤盐碱化是研究较多的方式,其具有易实施、成本低、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已被很多地区推广使用。
土壤盐碱改良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降低土壤含盐量。
土壤盐碱改良剂的作用机制包括生物作用、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
不同类型的改良剂,作用机制也不相同[7]。
国内外土壤盐碱改良剂品种繁多,以其主要成分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以化学元素为主的化肥改良剂、有机物质为主的有机改良剂和含微生物等生命物质的生物改良剂。
不同类别的改良剂在性质、组成、作用机理及不同土壤类型上的施用效果相差较大,因此,选择合适的土壤改良剂是修复盐碱土壤的关键。
其中,以微生物为主的生物改良剂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现已发现多种不同功能的微生物,如解磷菌、解钾菌、固氮菌、菌根菌、光合菌等多种耐盐碱微生物。
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增加土壤中氮、有效磷、有效钾的含量,将土壤中一些植物不能直接利用的物质转换为可被其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通过调节作物内含物的物质水平抑制植物病原菌,提高土壤肥力,降低盐碱地土壤盐含量与pH ,达到改善盐碱地土壤条件的目的[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 质在农 业 生态 系统 中起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 含 量 直 其
接影 响着农 业 生态 系统 的生 产 力 。土 壤 全 氮 、 机 有 质 的空间变 异特 征 具 有很 强 的空 间 异 质性 , 要 受 主
成 土 母 质 、 候 、 形 、 土 过 程 以 及 一 些 人 为 因 素 气 地 成
的绿洲农 业 区 。土 壤 以灌 淤 土 为 主 , 次 是 灰 棕 漠 其
土 和风 沙土 。
来, 应用 地 统计学 方 法 对 河 西地 区 土壤 养 分 空 间 变 异 性程 度和 与之 相关 土壤 特征 值空 问变 异性研 究 目 前 还较 少 。本文 以甘 肃河 西 内陆绿洲 地 区 的张掖 市 甘 州 区为研究 对 象 , 用 地 统 计 学 和 G S相 结 合 的 利 I
方 法 , 用 半 变 异 函数 , 合 地 统 计 学 方 法 分 析 定 量 应 结
研 究土 壤全 氮 、 机 质元 素的 空间变 异 特征 , 有 不仅 要 从 宏观 上发 现农 田土 壤养 分退 化从 而减 轻农业 生 产 过程 中的污染 源 , 且 要对 区域 农 业 生 产 和 土壤 特 而
的 影 响 ~ 5。 J
甘州 区位 于 甘 肃 省 河 西 走 廊 中 部 , 处 东 经 地
106 ~105 北 纬 3。2 ~3。4 , 枕 祁 连 山 , 0~ 0 。2 , 83 92 南
北依合 黎 、 首 二 山 , 张 掖 市 政 治 、 济 、 化 中 龙 是 经 文
关键 词 : I; 统 计 学 ; 西 地 区 ; 壤 全 氮 ; 壤 有 机 质 ; 间变 异 GS 地 河 土 土 空
中 图 分 类 号 : l8 3 1 3 6 1 S 5 . ;S5 .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10 . 0 (0 0 0 — 13O 0 07 12 1 ) 40 8一5 6
法在 不断扩 展 与更新 , 统计 学 能 够 更 好 地 定 性 地 地 揭 示各 属性 变量 在空 间上 的分 布 、 变异 和相关 特 征 。 地 统计 方法 已经 被广 泛用 来研 究土壤 养 分 的空 间变
异 特 征 , 域 化 变 量 理 论 逐 渐 被 应 用 于 土 壤 科 学 的 区 研 究 中 , 要 集 中 在 土 壤 养 分 特 征 及 状 态 参 数 、 理 主 物 性 质 、 学 性 质 的 空 间 变 异 研 究 中 E~1 化 6 9。但 是 多 年
心 , 是 古 代 丝 绸 之 路 重 镇 。 境 内 地 势 平 坦 , 均 海 也 平 拔 144 m, 河 、 油 口河 、 磁 窑 河 等 河 流 贯 穿 全 7 黑 酥 大
随 着 统 计 学 的 发 展 , 壤 的 空 间 异 质 性 分 析 方 土
境 , 地面 积 占整 个 张掖 绿 洲 面 积 的 2 % , 绿 0 是典 型
第 2 卷 第 4期 8
21 0 0年 7月
干 旱 地 区 农 业 研 究
Ag i u t a s a c n t i d Ar a r c lur lRe e r h i he Ar e s
Vo . 8 No. 12 4
J1 0 0 u .2 1
河 西 地 区 土 质
以 张 掖 市 甘 州 区 为 例
杨 东 , 刘 强
( 西北 师 范 大学 地 理 与 环 境 科 学 学 院 ,甘肃 兰 州 7 0 7 ) 300
摘 要 :应 用 地 统 计 学方 法对 甘 州 区土 壤 ( 0~2 m) 0c 中全 氮 、 机 质 数 据 进 行 了分 析 。 结 果 表 明 : 壤 全 氮 、 有 土 有机 质含 量 比 较低 , 在 着 明 显 的 空 间分 异 性 , 现 为 从 中心 向 四周 逐 渐 递 减 的趋 势 , 用 半 方 差 函 数 分 析 , 存 表 应 土壤
全 氮 和 有 机 质 在 一 定 范 围 内存 在 空 间相 关 性 , 程 分 别 为 2. m 和 0.5 k 都 在 一 个 较 小 的 空 间尺 度 范 围 内相 变 4k 3 m,
关 ; 且 全 氮 总体 上 呈 条 带状 分 布 , 机 质 呈 斑 块 状 分 布 , 含 量 的 空 间 变 异 具 有 各 向异 性 特 征 , 各 自 的理 论 模 并 有 且 其 型 和 相 应 参 数 很 好 地 反 映 了土 壤 有 机 质 和 全 氮含 量 变 异 特 征 , 种 变 异 特 征 受 随 机 因 素 的 影 响 较 结 构 性 因素 大 , 这 具 有 中等 的 空 间相 关 性 。
土 壤 养 分 空 间 变 异 性 研 究 成 为 土 壤 科 学 研 究 领 域 的热 点 之 一 , 土 壤 养 分 空 问 变 异 的 充 分 了 解 是 对
l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研 究 区 域 概 况 .
管 理好 土壤 养分 和 合 理 施 肥 的基 础 。土壤 氮 素 、 有
性 的空 间变 异性研 究 提供理 论 指导 。
图 1 甘 州 区 地 理 位 置
Fi 1 Th e ga h c lp sto fGa z o src g. e g o rp ia o iin o n h u Ditit
收 稿 日期 :0 9 1 -4 20 . 12
基 金 项 目 : 北 师 范 大 学 科 研 骨 干 ( w u—kcg 一0 西 nn jxc 3—5 ) 青 年 基 金 ( w u n一 6 0 9; n n —q 0 —3 ) 作者简介 : 杨 东 (98 )男 , 北 宜 昌人 , 士 , 教 授 ,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区域 资 源 、 境 变 迁 与 全球 变 化 。Em i:unmnl 18 16一 , 湖 博 副 主 环 - a gag i i 93 l g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