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物价问题 论文

合集下载

我国物价上涨的影响因素、趋势与对策毕业论文 精品

我国物价上涨的影响因素、趋势与对策毕业论文 精品

毕业论文我国物价上涨的影响因素、趋势与对策摘要当前,我国物价持续上涨,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稳定物价和控制通货膨胀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也是最为紧迫的任务。

本文以CPI为指标,研究影响CPI波动的各种因素,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原材料价格指数、平均工资指数、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外汇储备等。

本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最近十年的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研究影响CPI波动的主要因素。

研究发现:CPI 的变化主要受农产品价格以及原材料、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价格变化的影响。

最近几年住房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就在于劳动力、土地、能源和原材料等成本价格上涨,导致企业成本增加,从而推动房价上涨。

另外,在食品方面,以猪肉价格为例,也受到成本上涨的直接影响。

文章最后根据结论与当前国内经济形势预测未来住房、食品等主要商品价格水平的发展趋势,并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市场化改革等方面,提出应对物价上涨和控制通货膨胀的对策,包括控制能源、原材料、土地价格,降低企业成本,同时,控制货币供应量,减少企业税负,提高企业经营利润率,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和实际生活水平。

关键字:CPI;通货膨胀;多元线性回归;因素;成本;货币供应Factors affecting China to rising prices, trends and countermeasuresAbstractAt present, commodity prices in china continued to rise, pressures of inflationary continue to increase, which have become the prominent contradictions that affect the running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o stabilize prices and control inflation has become the primary task of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but als o the most urgent task.This article,regarding CPI as the index,Study the 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the CPI fluctuations,including the growth rate of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raw materials price index, the average wage index. producer price index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fore ign exchange reserves. we us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 ysis to study the main factors of the CPI fluctuations,according to the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data in the last decade.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changes of CPI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impa ct of price chang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raw materials, labor, land and other costs. The reason that housing prices rose sharply in recent years is that cost of labor, land, energy and raw materials prices, leading increased cost of doing business, which drives prices up.In addition, the food, regarding the price of pork as an example, but also by direct impact of rising costs.Finally, We predict the future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housing, food and other commodity prices with the current domes tic economic situation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cope with rising prices and control inflation from monetary policy, fiscal policy, market-oriented reforms,Including energy, raw materials, land prices, reduce business costs, at the same time,we should control the money supply, to reduce the corporate tax burden, improve operating margins to increase profits, improve people's income level and living standards.Including energy, raw materials, land prices, reduce business costs, at the same time,weshould control the money supply, to reduce the corporate tax burden, improve operating margins to increase profits, improve people's income level and living standards.Keywords: CPI; inflation;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factors; costs; monetary supply目录第一章前言–––––––––––––––––4§1.1 物价上涨的状况概述–––––––––4§1.2 本文研究的意义–––––––––––6 §1.3 有关问题的研究状况–––––––––7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结构的安排–––––8第二章物价上涨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9§2.1 多元回归分析的原理–––––––– 9 §2.1.1 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 9§2.1.2 多元回归分析的一般形式––– 10 §2.2 用回归分析法建立分析模型––––– 11 §2.2.1 问题的分析––––––––– 11§2.2.2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12§2.2.3 模型的结论与评价–––––––13 第三章本轮物价上涨情况––––––––––17§3.1 本轮物价上涨的特点–––––––––17 §3.2 近期物价水平高涨的因素分析–––––18 §3.2.1 对居住价格上涨的分析–––––18§3.2.2 近期食品价格高涨状况–––––19§3.2.3猪肉价格高涨的原因分析––––20§3.2.4 通货膨胀的根源––––––––26 第四章我国物价水平的趋势与对策–––––––28§4.1 我国物价上涨的趋势–––––––––28 §4.2 当前物价上涨和通胀加剧的应对之策–– 29 第五章结束–––––––––––––––––32§5.1 本文的主要结论与建议––––––––32 §5.2 本文的不足–––––––––––––33 §5.3 本文的创新点––––––––––––33参考文献–––––––––––––––––––––34第一章前言§1.1 物价上涨的状况概述§1.1.1物价变动的指标物价稳定的实质是币值的稳定。

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价格本质

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价格本质

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价格本质引言:经济学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实现效率最大化,而资源配置恰恰是通过供给和需求两大经济行为实现的。

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形成商品交易市场,价格在市场中发挥主导作用影响了供求情况,进而影响了资源配置的最终效果。

因此,经济学的研究核心便集中在了价格的本质上。

纵观经济学说的发展历程,无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都对价格进行过深入研究并总结出相应理论。

然而,直到经济学诞生两百多年后的今天,价格问题尚未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

这篇论文旨在阐述我个人对于价格本质的思考。

一、两大价格理论的偏颇之处(1)反思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价格理论A.理论本身的缺陷:《资本论》告诉我们,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商品自身的使用价值,而使用价值是人类无差别劳动凝结的产物。

物化劳动的时间多少,决定了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多少,进而决定了价格的高低。

因此,在马克思那里,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劳动的货币表现,价格的本质是劳动。

然而,价格真的可以用劳动时间的长短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

生产并销售一件商品,不仅仅在于劳动,更重要的是寻找消费市场。

没有消费者的需求作为基础,投入再多的劳动也是无用的。

一件商品,如果花费了相当的人力物力,投入了 N 小时的劳动,但是它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心理上或者生理上的需求,还是卖不出去。

如果它无法售出,也就不会产生价格了。

即便商家之前拟定好了标价,这个价格也是无法实现的。

那么,这个无法售出的没有价格的商品,就不包含任何劳动吗?因此,商品的价格并非取决于劳动的多少。

B.实际生活中的缺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着眼于劳动和生产,导致了一直秉承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前苏联建国之后出现的一系列经济问题。

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以后,由于提高生产力成为了当时的第一要务,国家的各个部门吸纳了社会中大量劳动力进行生产活动,保证了充分就业并维持了社会稳定。

但是厂商却为了满足国家计划中的指标而盲目生产,抛弃了价格之中消费者需求的重要性。

经济学原理论文

经济学原理论文

经济学原理论文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价格对生活的作用傅杰摘要:价格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决定所付出的钱而已,但实际上价格的作用不仅局限在此。

许多你看的见的、看不见的市场的规律和理性消费者的顾虑,很多都来源于价格。

但大多数人对价格的本质还存有疑虑,究竟是价值决定价格,还是市场的供求决定价格?电费和水费设置的原因、黄牛对于市场的作用,都和你直观的理解有所不同。

关键词:价格;市场;火车票;黄牛一、价格由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一)价格与价值、社会必要劳动生产时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商品的价格是由它的价值决定的,而价值又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实际上,马克思所说的商品的价格,是在纵向地看待商品的价格,不是横向看待,而我们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反应的是一种横向的比较。

比如这瓶水的价格,是由你对这瓶水的需求所决定的,和这瓶水旁边的其他水也有关系。

这就是为什么景区的水价格比较贵的原因。

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看待上述的问题,景区的水比较贵,是因为景区路途离市中心较远,运输成本和贩卖风险大,所以消耗在它身上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时间比较多,因此这瓶水的价值就大,价格也高。

这是一种纵向的思考。

我们再从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的角度看这个问题,这瓶水的价格之所以高,不仅仅因为是你口渴,十分想喝这瓶水,同时你旁边的人也想喝这瓶水。

你和你旁边的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瓶水的价格,再加上商家对这瓶水的供应,双方共同决定了这瓶水的价格远高于建议零售价。

这就是在横向的思考。

马克思的价格理论和市场的价格理论并不是互相对立的,双方只是思考的角度不同,分别只能对特定的问题做出解释,毕竟横向的纵向的思考都不完全。

(二)价格的本质那么价格到底是有谁决定呢火车票价、水费、电价到底是由谁制定的呢谈到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必要说下我对经济学的定义了,我觉得经济学是哲学加统计学。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经济学有一些说法,是必然的,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是规律,这一部分就是哲学。

物价的走向趋势分析论文

物价的走向趋势分析论文

物价的走向趋势分析论文摘要:物价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指标之一,其走向趋势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历史物价走向的研究和当前经济情况的分析,探讨了物价的走向趋势,同时也阐述了对于如何控制物价的建议。

关键词:物价,走向趋势,经济发展,控制建议一、引言物价是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重要指标,也是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物价走向的变化会影响到国家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因此对于物价的走向趋势进行研究和分析十分必要。

本文将通过对历史物价走向的研究和当前经济情况的分析,探讨物价走向趋势以及构建控制物价的建议。

二、历史物价走向历史上,物价涨跌的周期较为规律,一般会经历四个基本阶段:稳定期、上涨期、高峰期和下降期。

在稳定期中,物价的涨幅较小,价格变化相对平稳,供需关系相对稳定。

在上涨期,供需关系发生变化,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而生产成本的上涨、进口量不足或价格上涨等因素也会增强价格上涨的趋势。

当物价上涨逐渐超越了正常水平,进入高峰期时,价格已经远高于正常水平,但因为产生滞后效应,价格仍然会持续上涨。

最后,当物价到达高峰后,市场供求关系重新达到平衡,价格下跌,进入下降期。

在中国历史上,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物价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

在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物价受到政府控制,没有出现明显的波动。

但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价开始逐渐上涨。

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开放,物价上涨更为明显,但随着政府的积极措施和宏观调控,物价在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得到了一定的稳定。

21世纪初期,随着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物价上涨趋势再次显现。

尤其是近年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物价走向波动明显,不断上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三、当前物价走向分析当前,物价的走向呈现出明显上涨趋势。

特别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国家背负着调节宏观经济、保障民生和防止通货膨胀等多重责任,这让物价管理工作面临更大的压力。

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浅谈金融危机.doc

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浅谈金融危机.doc

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浅谈金融危机21世纪充满机遇和挑战,在跨世纪的新纪元征程中,向种种社会现象和前沿问题挑战已成为衡量跨世纪人才的标准和尺度。

这些年来,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关注,很多人开始了解GDP,开始关心CPI。

从亚洲金融风暴到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以至于这一段时间的CPI持续上涨,牵动了很多人的心!不断蔓延的国际经济危机,促使人们思考资本主义经济为什么会不断发生危机,进而想知道马克思是怎样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

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本质上是一种制度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相对于劳动者有效需求的过剩。

导致危机的最深刻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雇佣劳动制度为基础的。

在这一制度中,资本与劳动存在着根本对立。

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剩余价值,资本主义企业一方面不断增加资本积累、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尽可能压低工人的工资。

这样就形成了生产的无限扩大和普通劳动者购买力相对不足的矛盾,需求增长经常赶不上生产增长,从而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生产的社会化使各个企业和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日益紧密,要求资源在它们之间的分配或配置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同时,整个社会经济的运动却受私人利益支配和市场竞争调节。

这样就产生了个别企业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经济的无组织性的矛盾,经济发展中的正常比例关系经常遭到破坏。

这是产生危机的重要条件。

信用和股份制的作用日益增强,成为资本积累的强有力杠杆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们使生产和消费可以超出自有资金的限制而获得跳跃式的增长。

但是,它们也创造出了巨大的过剩生产能力和大量的虚假需求。

随着资本的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这一方面使单位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导致劳动力相对过剩;另一方面使单位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率出现下降趋势,导致资本过剩。

政治经济论文

政治经济论文

政治经济论文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和政治行为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政治力量如何影响经济政策,以及经济活动如何影响政治决策。

本论文旨在探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以及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一、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经济活动、政治行为、市场、政府、政策等。

经济活动是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商品和服务的过程。

政治行为是指个人、团体或政府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行动。

市场是指买卖双方进行交易的地方,政府是指管理国家事务的机构,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

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古典主义政治经济学、制度主义政治经济学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即经济制度决定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

新古典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市场是有效的,政府干预会导致资源错配和效率损失。

制度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制度是经济行为和政治行为的基础,制度的变化会影响经济和政治的运行。

三、政治经济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政治经济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会影响经济增长、就业和通货膨胀等经济指标。

政治选举也会影响经济政策,因为不同的政治派别有不同的经济政策主张。

政治经济学还可以用于分析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问题。

政治经济论文四、政治经济学的挑战与争议政治经济学领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争议。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存在争议。

一些学者主张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数据和统计模型来分析经济和政治之间的关系;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定性研究方法更为重要,通过案例研究和历史分析来深入理解政治经济现象。

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判断也引发争议。

不同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对于公平、效率、自由等价值有不同的看法,这使得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结果受到价值观的影响。

五、政治经济学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推进,政治经济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将更加关注全球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如国际贸易、跨国公司、国际金融等。

政治经济学论文范文

政治经济学论文范文

政治经济学论文范文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本文将主要探讨政治经济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随着世界各国政治和经济的紧密联系,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和理论成为必要的工具。

1. 引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涵盖政治和经济两个领域。

通过分析政治和经济体制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

2. 政治经济学的原理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原理是政治和经济的相互影响。

政治体制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经济体制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政治格局。

通过研究政治和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各国社会和制度的运作机制。

3. 政治经济学的应用政治经济学的应用在很多领域都有体现。

首先,政治经济学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理论和方法。

通过分析政治和经济关系,政府可以更准确地制定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其次,政治经济学的应用还可以帮助企业和投资者进行风险分析和决策。

了解各国政治经济环境的差异,可以帮助企业和投资者更好地评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风险。

此外,政治经济学还对国际关系和全球经济秩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政治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角色,并推动国际合作和发展。

4. 结论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应用。

通过研究政治和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和制度的运作机制,为政府决策、企业投资和国际合作提供有益的理论和方法。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应继续深入探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Smith, A. (1776). The Wealth of Nations.- Marx, K. (1867). Das Kapital.。

政治经济论文

政治经济论文

政治经济论文一、政治经济学的现状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政治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已经从传统的国家内部经济政策扩展到国际经济关系、全球治理等多个方面。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对于理解国际经济形势、制定经济政策以及推动全球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政治经济学的挑战尽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政治经济学的实证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更多的实证数据来支持理论分析。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还需要关注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等非经济因素,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政治经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实证研究,通过大量的实证数据来支持理论分析。

同时,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还将关注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等非经济因素,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还将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与其他学科如社会学、政治学等相结合,以更全面地理解政治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国际经济形势、制定经济政策以及推动全球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理论体系,注重实证研究,关注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等非经济因素,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政治经济论文一、政治经济学的现状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政治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已经从传统的国家内部经济政策扩展到国际经济关系、全球治理等多个方面。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对于理解国际经济形势、制定经济政策以及推动全球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政治经济学的挑战尽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政治经济学的实证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更多的实证数据来支持理论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物价问题探析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
1009-4202(2012)08-000-02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的观点,它对我们研究当前中国的物价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本文介绍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有关价格问题的一般原理,分析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视角下我国物价问题的实质。

关键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物价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的观点,它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在马克思的重要著作资本论中。

马克思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和英国历年的经济统计资料,对资本主义经济学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批判。

任何市场经济仍然要不断地和周期性经济危机作斗争,而解决的方法仍然是要不断地加强政府调控。

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价格机制的相关原理
不同的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决定了价格形成的不同,价格机制是由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所决定的。

价格机制是价值规律调节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表现形式,是市场上商品价格涨跌调节生产和流通的内在功能体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价值也转化为生产价格,在政府宏观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机制。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

价格的形成受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关系、国家经济政策等诸多变量因素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价格以价值为基础,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价格是在商品交换中形成的,主要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力量决定,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一般不会偏离太远。

简单来说,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有下降的趋势;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将上升,这就是它的形成机制。

在长期看来,由于厂家会根据市场的变动调整他们的生产,价格一般不会变化太大。

其他影响价格的因素还有工人的名义工资、货币实际购买力、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甚至现在公务员将上涨的工资也将会影响到价格。

商品价值量又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价格形成、变动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是一个过程。

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首先会引起相关商品价格发生相应变动,进而引起资本、劳动力、土地等各种资源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流动和重组。

产业结构又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力投向及消费结构,制约着产品结构和供给结构,新的供求结构又会引起价格结构的变动。

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原理
1.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社会的分配是先有生产条件的分配,其次才是产品的分配。

马克思认为把生产当作永恒真理来论述分配,应该把历史限制在分配之外才正确。

分配分为生产条件的分配和生产成果的分配。

马克思又说这种分配是一定历史的产物,这说明一定的历史是与其分配联系在一起的。

生产决定分配,而不是分配决定生产。

对于分配是一定历史生
产的产物,说明是历史创造了分配。

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言,其有自己的分配形式。

生产是永恒真理,因此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创造了资本主义的分配形式。

2.生产和交换的关系
生产决定交换,生产过程中和社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交换本身就属于生产,交换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中介环节。

独立于生产之外的产品与消费者的交换也是由生产决定的,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都由生产的发展和结构所决定。

交换反作用于生产,交换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也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也就是社会整体最优,其最优条件的实质是:社会资源配置的调整只要还存在使消费者效用增加的可能,就没有达到最有效率的状态,生产者就可能继续调整生产投入组合和产品结构,以满足更多的消费需求,直到产品组合的改变不再能增进消费者的效用为止,此时没有再调整的必要或余地。

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直接生产过程是再生产过程的起点,起着决定作用。

消费与生产之间具有同一性,生产直接是消费,物质资料生产要消费生产资料。

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水平、消费方式并为消费创造动力,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

消费对生产有重大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正因为消费具有这样重大的作用,人们不能人为地抑制消
费,不能使消费滞后,而应当根据生产力的发展逐步提高消费水平,使消费和生产协调发展。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4.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者的辩证关系
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关系,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着决定作用表现为: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与结构;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具体形式;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

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具体表现在: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分配方式,能够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起阻碍作用;交换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的发展;消费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得到实现,消费为生产的发展创造出动力,反之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例如,一条铁路,虽已修成,但如果没有通车,不被消费和使用,那它就只是一条可能的铁路,还不是一条现实的铁路。

不仅如此,消费还不断地创造着新的需要,从而为生产不断地创造着前提。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物价上涨的三种情况
1.价格向价值的回归
商品价值增加,即生产一件商品的平均劳动时间增加,会使商
品中含的劳动价值增加,导致商品价格上涨。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时间商品的价格并不是按照其价值标准来规定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商品的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当价格低于价值时,物价上涨不过是价格向价值的回归。

因此,当商品价格向价值回归时,也可能导致物价上涨。

2.商品供不应求
商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它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在市场上的反映。

通过价格与市场的偏离自发地调节供求关系,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到价值以上;反之,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售卖者竞相抛售,价格就会下跌到价值以下。

供给和需求都指的是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也就是说,供给是厂商有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的愿望,也有生产的能力;有效需求指,消费者有购买商品的愿望,也有购买的能力。

在需求不变而供给减少的情况,可能发生由商品供不应求所导致的物价上涨。

商品供应少于需求,在供小于求的情况下,商品成了稀有物品,价格自然上扬。

3.货币发行过多
货币流通规律也叫货币需要量规律,它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商品流通过程中客观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是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成反比。

马克思从货币流通规律出发,认为纸币发行量一旦超过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就可能导致物
价普遍上涨。

根据货币流通的规律,商品价格水平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成正比,因此,通胀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通胀发生的深刻原因是出现了使政府有意或被迫增加货币量的因素。

通货膨胀,必然会导致商品价格的普遍上涨。

四、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视角下我国物价问题的本质
通货膨胀的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我们的生产成本增加,消费需求却依然很高。

从目前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状况看,我国经济还是在快速的运行。

我国物价上涨的特点是工业消费品价格却持续低迷,实物价格和资本价格上涨,这体现了我们公共产品不足和分配的诸多问题。

当前,我国物价上涨可能是是供求影响下的价格波动,也可能通货膨胀的表现。

因此,我国应该理性的看待物价上涨,控制好经济发展的节奏。

市场机制就是依据经济理性原则而运行的,在正常情况下,市场会以它内在的机制维持其健康的运行。

市场就在供给和需求之间,根据价格的自然变动,引导资源向着最有效率的方面配置。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我们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我们要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是解决我国物价上涨问题的根本途径。

总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们认清当前我国的物价问题
提供了理论指导。

我们价格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做好价格工作。

参考文献:
[1]王虎林.关于马克思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的再认识.华中师范大学.2002.
[2]马瑾.曹廷贵.现货市场波动与商品期货合约定价.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