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热应激怎么办

合集下载

猪场热应激危害分析以及防治措施

猪场热应激危害分析以及防治措施

猪场热应激的危害分析以及防治措施通常,热应激是指在环境温度超过动物的适温区上限的影响下,因体内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导致的一系列生理与行为机能上的负面反应。

高温气候,特别是持续高温高湿气候给生猪生产会带来相当严重的后果。

机体抵抗力力下降、疾病增多、淘汰率与死亡率上升,生产成本提高,已成为养猪行业,尤其是规模化猪场面临的巨大挑战。

全方位应对猪场热应激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区规模化猪场在夏天的第一要务。

一. 热应激影响的主要方面猪因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体内热能散发较慢,难以通过皮肤蒸发散热来调节体温,因此猪很不耐热。

饲养实践证明,母猪最适环境温度为16~18℃。

进入夏季,由于猪先天性的汗腺缺乏,对高温反应比较敏感,只有通过呼吸和排尿及不停地饮水来降低和调节体内的余热.1、对公猪的影响:夏季高温,公猪热应激明显,有的猪场在白天配种,对公猪损伤较大,久而久之,公猪性机能下降,加之疾病的流行,很容易影响公猪精液质量,包括精子密度、活力、畸形率等;严重的应激导致部分公猪短期内不能使用,而猪场为完成配种任务只能加大其他公猪的使用频率,当公猪使用过于频繁之后,其精液品质必然下降,受胎率也受到影响。

据统计可以造成受胎率下降510%,胎产仔数下降11.5头。

总之,气温超过25℃影响公猪正常健康,超过30℃影响精子活力,在36℃维持一周,对60天后的精子活力还有很大的影响。

2、对母猪的影响:2.1、热应激对猪繁殖系统的影响热应激时,母猪表现为卵巢机能减退,受胎率下降、妊娠末期死胎数增加、窝重减少,甚至流产。

怀孕母猪夏季容易患无名高烧、中暑等病症,严重的会导致怀孕母猪胃肠扭转而死亡;对空怀母猪可造成配种不孕或母猪返情不正常;后备母猪初情期和性成熟延迟,母猪发情推迟,隐性发情甚至不发情。

据统计,当气温达到32℃以上时母猪进行配种,大约20%的猪不孕或重复发情,流产率增加。

母猪在配种后8 d和胚胎附植后的11~20 d以及妊娠后期(100d以后)遭受热应激,可发生严重的繁殖问题,夏季母猪窝产仔数和活仔数减少1~2头,母猪泌乳量降低,乳猪生长不良,成活率低,断奶仔猪体重小。

夏季母猪热应激的危害临床症状与综合防治

夏季母猪热应激的危害临床症状与综合防治

夏季母猪热应激的危害临床症状与综合防治1. 引言1.1 夏季母猪热应激的危害夏季母猪热应激是指母猪在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应激导致生理功能紊乱,从而影响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的一种疾病。

夏季高温是母猪群体中常见的环境压力之一,当环境温度高于母猪的适宜范围时,会引起母猪热应激,进而影响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1. 生长速度减缓:高温环境下,母猪的摄食量和能量代谢减少,导致生长速度明显减缓,影响母猪的体重增长和肉质品质。

2. 繁殖效率下降:热应激会导致母猪发情期延长、怀孕率降低和产仔数减少,从而影响繁殖效率和产仔质量。

3. 免疫功能下降:高温环境下,母猪的免疫功能受损,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影响母猪的健康状况。

4. 经济效益减少:夏季母猪热应激不仅会造成生产效果的下降,还会增加饲养成本和医疗费用,降低猪场的经济效益。

防治夏季母猪热应激对于提高母猪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2 夏季母猪热应激的临床症状1. 发热:母猪受到高温的刺激后,体温会显著升高,出现发热现象。

体温超过正常范围,表现为持续的高热症状。

2. 呼吸困难:由于高温环境会影响母猪的呼吸机能,导致呼吸困难现象。

母猪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增加,表现为气喘等症状。

3. 精神萎靡:受到高温的影响,母猪会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不振的情况。

表现为食欲减退,活动减少,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4. 消化系统紊乱:高温环境会影响母猪的消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母猪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

5. 血液循环障碍:高温环境下,母猪的血液循环会受到影响,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症状。

母猪可能出现心悸、头晕、乏力等循环系统疾病表现。

以上是夏季母猪热应激的临床症状,猪场管理者应及时观察母猪的身体状况,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和治疗热应激带来的危害。

1.3 夏季母猪热应激的综合防治夏季母猪热应激的综合防治包括多个方面的措施,旨在综合管理和调节母猪的环境和健康状况,减少或避免热应激对母猪健康和生产性能的不利影响。

有效缓解夏季猪群热应激的5种方法

有效缓解夏季猪群热应激的5种方法

有效缓解夏季猪群热应激的5种方法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猪群热应激的问题开始增多,它不仅导致母猪产程延长、死胎增多、泌乳减少、受孕率和窝产活仔数降低,而且还严重削弱猪群抗病能力,因此如何有效对抗热应激就显得十分重要,可以采取以下5种方法:方法一:物理降温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包括:水帘降温、滴水降温、冷风机降温,猪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都可以减轻热应激,但要达到良好效果需要把控降温关键点。

①水帘降温是夏季猪场使用最普遍的降温措施,在密闭猪舍内配合湿帘和风机使用能够将圈舍温度降低5-8℃。

水帘降温4关键点:★控制循环水温度,将水池建造在地面以下;★确保猪舍具有良好的密闭性;★控制使用时间:全天24小时使用会导致猪舍内湿度过大;★猪舍中部添加1-2块幕布,提高降温效果。

②滴水降温适合于分娩母猪、公猪,可通过颈部正上方通过滴水或悬挂冻成冰块的矿泉水瓶让其自然融化的方式实现降温。

滴水降温2关键点:★控制滴水速度,水滴速度在30-60滴/分,避免水滴过快引起湿度过大;★增强猪舍通风,通过吊扇或落地扇降低猪舍湿度。

③冷风机降温蒸发式冷风机其具有投资少,效能大;耗电量相对较少;冷风覆盖面积大(100~130m2)等特点,是规模猪场使用较多的一种降温方式。

使用两大原则:气压原则:一旦出现闷热、无风天气;气温原则:当猪舍内温度达到28℃以上;方法二:调整饲料配比三大营养素:能量、蛋白、脂肪,其中蛋白代谢后产热最多,加剧热应激!(1)降低饲料中蛋白水平(降低3-5%),提高赖氨酸水平;(2)饲料中补充2-3%油脂;(注意防止酸败)(3)多补充青绿饲料。

方法三:增加猪群饮水,并添加0.1-0.2%小苏打增强猪群饮水措施包括:(1)调整饮水器高度:母猪舍控制在80cm;(2)调整饮水流速:每分钟不低于2L;(3)控制饮水温度:最好使用地下水;(4)定期清理水线:避免影响水质。

方法四:调整母猪饲喂时间、增加饲喂次数热应激对母猪采食量影响很大,为避免热应激带来的不利影响,可通过饲喂湿拌料,调整饲喂时间和增加饲喂次数来实现,实行7-3饲喂法,即上午饲喂一天饲喂量的70%,下午饲喂一天饲喂量的30%。

哺乳母猪热应激及调控策略

哺乳母猪热应激及调控策略

哺乳母猪的热应激及调控策略热应激是指处于极端高温环境中的机体对热环境所做的非特异性的生理反应的总和。

随着集约化高密度饲养方式的迅速发展,大部分南方地区越来越迫切要求缓解夏季高温与高湿对养猪业带来的环境压力,热应激导致母猪繁殖力的下降也越来越多地引起家畜环境、饲料营养研究者的关注。

对于优良品种的哺乳母猪而言,此问题更为严重,这是因为现代基因型母猪是基于生长速度、瘦肉率和饲料转化率选育的,但会牺牲母猪的食欲(Smith等,1991),这就使得因热应激引起的采食量下降问题变得更为严重。

尽管可以通过培养抗热应激品种猪来解决这一问题,但短期内很难实现。

本文主要探讨从优化营养和饲养管理方面来缓解热应激的负面影响。

1 热应激对哺乳母猪直接与间接的影响哺乳母猪的最适温度大约为l6℃,但气温较高地区产仔舍平均舍温比其最适温度约高l0℃,最热月份的平均舍温比其最适温度高15℃以上。

通常舍温与哺乳母猪采食量呈显著负相关。

在18℃~30℃范围内,环境温度每升高l℃,哺乳母猪日采食量降低0.2 kg(Stansbury等,l987)。

在最适温度之上,环境温度每升高1℃,母猪每天每千克体重损失1 g(Smith等,l988)。

对于头胎母猪而言,当环境温度升至30℃以上时,日采食量降至3 kg以下,体重损失高达1.8 kg/d(Whittemore,1996)。

热应激使母猪体重损失严重,断奶至再发情的间隔延长(zak等,l997),排卵数减少(Zak等,1997),受胎率下降(Kirkwood等,l987),胚胎存活率降低(Zak等,l997;Kirkwood等,l987),窝产仔数减少(Kirkwood等,l988),母猪不发情(Einarsson等,1993),甚至有可能缩短母猪的利用年限。

董国忠(2004)对3 000头PIC母猪群在1年中被淘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因配种后返情和体况较差而被淘汰的母猪占总被淘汰母猪的近50%,而返情和体弱有可能就是哺乳期采食量不足造成。

夏季母猪热应激综合征的综合防治技术

夏季母猪热应激综合征的综合防治技术

夏季母猪热应激综合征的综合防治技术如何提高种繁殖率、提高存活率是实现业高产高效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途径,虽然当前养都经过严格的选种和选育,的生产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每到夏季由于高温引起的母猪“热应激综合征”易导致母猪采食量下降、奶水减少;母猪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综合征(MMA)上升,返情明显增加;同时死胎率上升,产仔数减少;仔猪腹泻率高、存活率下降等一系列影响养殖效益的难题。

因此,如何正确分析母猪夏季高温环境下,繁殖生产水平下降的原因,并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是摆在百度文库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热应激影响繁殖母猪生殖性能的主要机理夏季气温常在30°C以上,而母猪在温度达到26°C时就受到热应激的影响,使母猪的生殖性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热应激对繁殖母猪生殖性能的影响主要机理是:第一,热应激改变了内分泌机能的正常状态,使甲状腺功能异常,促甲状腺素分泌量改变。

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素显着增加。

第二,热应激使甲状腺素利用受阻,使机体对甲状腺素的产生造成反馈抑制。

当受到持续热应激后,间接地影响卵巢机能,严重时会诱发卵巢囊肿。

母猪发情和排卵是通过内分泌途径在生殖激素的控制下进行的,而这些激素与蛋白质和类固醇供应是否充足有关。

在高温条件下,母猪的采食量降低,能量和蛋白质摄人不足,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受到影响,使性腺机能减退,从而可直接影响FSH、LH的释放并间接作用于卵巢类固醇激素的产生而影响母猪的正常发情和排卵,常出现乏情和异常发情,发情周期延长。

同时高温不利于卵子的受精及受精卵在输卵管里的运行,致使卵子受精率和胚胎成活率降低。

2热应激对繁殖母猪生殖性能的影响2.1对母猪初情期和断奶后发情的影响在高温环境下使后备母猪初情期平均推迟22d,温度大于28°C 时,母猪性成熟迟延;有研究表明,初产母猪断奶后恢复发情的时间在7-9月的要比其它月份的长,断奶后无发情症状的初产母猪中46.2%的卵巢有黄体,而38.5%的卵巢无黄体。

母猪热应激的发病原因与综合防治

母猪热应激的发病原因与综合防治

母猪热应激的发病原因与综合防治热应激,就是当环境温度超过动物的适温区上限,使动物体内产热导致散热失衡与体内一系列生理与机能上的不良反应。

母猪对热应激相当敏感,其发病率较高。

病因:从猪的生理特点看,由于猪的汗腺变厚,皮下脂肪层过于肥厚,难以通过无从皮肤蒸发散热来自我调节体温,而且,猪的皮肤表皮层薄,被毛稀少,对强光照射缺乏保护力;水源不足;通风不良;母猪饲养密度大;母猪舍建造不合理(南北走向),母猪定位栏或产床靠近西边墙壁,发生不食或难产的比例较高;外界温度过高,母猪舍内湿度大,房舍顶层比较薄,形成桑拿浴环境;饲料搭配不当,粗纤维含量过高,缺乏维生素,母猪出现便秘,临产母猪更是如此;饲养管理不当等。

症状:因环境、管理等方面的不同,母猪受热应激程度吸热也不一样。

急性型:母猪突然发病,精神沉郁,站立不稳,体温42℃-45℃,全身通红,呼吸加快,张口喘气,口吐白沫,发出尖叫,卧地不起,痉挛,多因心脏衰竭而死亡,怀孕母猪更易暴死。

剖检可见脑膜充血、出血,肺水肿,其他脏器变化不较为明显。

慢性型:母猪精神不振,减食或不食,体温升高,耳朵、腹部发紫,颈部及背部痘痘有出血点,腹式呼吸,便秘,粪球如算盘子状,每天早、晚精神稍好,喜饮水;注射清热解毒药及抗生素活血后,会吃食1~2次,之后又不吃;怀孕母猪产前不食,易出现乳房炎、子宫内膜炎、无乳综合征,母猪死亡率为1%~2%,子猪20%~80%因饥饿、低血糖、拉痢而死。

剖检见气管黏液增多,气管环充血、出血,胸腔积液,肺水肿,心肌软而无力,胃黏膜脱落、溃疡、出血,肠黏膜脱落、充血、出血,肠内有黑粪,脾脏淋巴结充血,膀胱积黄尿,肝、肾微肿。

预防措施:加强通风,换气;猪舍之侧可搭建遮阳网;舍内可用水帘或淋浴降温;保证供足饮水;降低猪舍饲养密度;在母猪饲料或饮水加载中添加抗应激成分,如在饮水中添加蔗糖、达能(100公斤水中可加50克)、碳酸氢钠(100公斤水中加100克)、黄芪多糖等;气温特别高时,在其每公斤饲料中添加应激暑克0.5~1克,能不断提高猪的免疫力,增强抗热应激能力。

夏季热应激对母猪的影响与防控对策

夏季热应激对母猪的影响与防控对策

环境中, 则胚胎存活数显著减少。所 以高温对配种后 8天内的胚胎存活率和受胎率有不 良影响, 其次在胚 胎 附植几天 内对热特别敏感 , 2 0天后则有较 强的抗 热 能力。母猪妊娠前期遭受热应激可诱发流产 。 ( 3 ) 对 哺 乳 母 猪 泌 乳 性 能 的影 响 。 高 温 可 导 致 母 猪 采食量 明显下 降, 进而影 响泌乳机能 ; 或者 因热应 激刺激 ,母猪 的分娩时 间过长而所产生 的副作用影 响到泌乳机能 。据 M a t t e r i 和 B e c k e r ( 1 9 9 4 ) 报道, 长 时 间处 于炎热 环境 中 ( 2 7 ~ 3 2℃) , 可影 响催乳 激素 和 促 甲状腺激素 的分泌 ( 与2 0 c c 条件下相 比) 。 哺乳 母 猪采食量 下降, 泌乳减 少, 断奶 时掉 膘严重 , 乏情 和返情现象增 多。 最近研究发现, 环境温度高于 2 5℃
1 热 应 激 对 母 猪 生产 影 响的 机 理 当猪 舍温度超 过 2 6 时母猪 就会受 到热应激
的影响,使母猪 的繁殖性 能有不 同程度 的下 降。热 应激对母 猪繁殖 性能的影响机 理主要 是: 第 一, 热应 激 改变了 内分泌机 能的正常状态 ,使 甲状腺功能异 常,促 甲状腺激素分泌量 改变 。血浆 中促 肾上腺皮 质 素显著增加 。第 二,母猪发情和排卵是通过 内分 泌途径在 生殖激 素的控 制下进 行的,而这些激素与 时, 母猪 泌乳量 的降低不仅仅是 因为采食量 降低 , 而 蛋 白质和 类固醇供应 是否充足 有关。 在 高温 条件下 , 在 事实上 可能主要是 由于温度对泌乳产生 了直接 的 母 猪 的采 食 量 降低 , 能 量和 蛋 白质 摄 入 不 足 , 下丘 脑 影响。这 一直接影 响可 能是高温环境下进入乳房 的 和 垂体的分泌活动受到影响, 使性腺机 能减 退, 从而 血 流减 少从 而减 少 了生成 乳汁 所需 的养 分而造 成 可直接影响促卵泡素、 促黄体 生成素 的释放 , 并间接 的, 也可 能与调节泌乳 、 细胞代谢和养分分配有关 的 作用于卵巢类 固醇激 素的产 生而影响母猪 的正常发 激 素 ( 皮质 醇、 甲状腺素 、 生长激素和 胰 岛素样 生长 情 和排卵 , 常 出现乏情和 异常发情 , 发情周 期延长 。 因子 I ) 分泌发 生了变化而造成 的。 同时高温 不利于卵子的受精及 受精 卵在输 卵管内的 2 . 2 容 易诱 发 高热应激综合征 运 行, 致 使卵子受精 率和胚胎 成活率 降低 , 严 重时会 妊 娠母猪 是一个特 殊 的“ 群体” , 体 内外 的不稳 诱 发 卵巢 囊 肿 。 定因素 ( 如热应激 、 霉菌毒素 、 异体排斥等) 共 同作用 2 夏季 热应激对母猪 生产 的影 响 使其机体 处于一种“ 亚健康 状态 ” , 随时都有 可能 由 2 . 1 热 应 激 对 母 猪 繁 殖 性 能 的 影 响 病毒、 细菌 、 支原体 、 寄生虫等混合 或继发 感染导致 ( 1 ) 对母猪发情 的影响 。猪舍 内持续 高温且温 高热应激 综合征 ,表现 为肝糖原迅速耗尽 ,心力衰 度 超过 3 2℃时 ,后 备 母 猪 初 次 发 情 平 均 推 迟 2 2 天 竭 , 肺 充血、 水肿 , 进而 出现惊厥或 昏迷甚至猝死 。 多 左 右 ,性 成熟延 迟。有研 究表 明初产母猪断奶后恢 年 的 经验 表 明 ,大 部 分 地 区 的母 猪 群 在 炎 热 的 夏季 复发情 的时间在 7 - 9月要 比其他月份 延长。 往 往 多 发 此病 。 ( 2 ) 对胚胎和胎儿的影 响。 夏季母猪 的受胎率较 2 . 3 母猪产后感染增 多 低, 随着 气温 的不断上升而逐渐 下降, 这 与热应激对 处于“ 亚健康状态 ” 的妊娠母猪 在高温高湿 的夏 卵巢分泌机能的作用有 很大关 系,母猪 断奶 后 7 天 季 分娩后发 生子宫 内膜炎 、 乳腺炎 、 少乳或 无乳 、 厌 内 的受 胎 率 比其 它 月份 低 1 4 . 3 %。 母 猪 受 胎 率 与 配 食 等病症 增多, 严重者会不发情或持续返情 。 种时的环 境温度 和配种 后的周 平均温度成 负相 关。 2 . 4 母猪免疫力下降 , 感 染性 疾 病 的发 病 率升 高 在热应激条件下 ,母猪 的内分泌系统功 能紊乱 尽管猪对糖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有较强的抗性 , 失调 , 外周血液循环加强 , 子宫内环境失衡 , 身体 内部 但 是长 时间热应激造成 的高水平糖皮质激素性 的免 的血液供 应量减 少, 影响到蛋 白质 的合成 , 使胚胎营 疫抑制 已是不争 的事 实。由此 引发 的夏季感染性疾 养 不足, 出现胚胎 早期吸收和 死亡, 使母猪妊娠前期 病 , 如蓝耳病 、 圆环病毒病、 伪狂犬病、 附红细胞体病 、 ( 妊娠 0 ~ 3 0天) 胚胎存活率下降, 妊娠后期 ( 妊娠 9 0 ~ 弓形虫病等 的发病率升高已成为许多猪场棘手之事 。 1 1 4天) 流产、 死胎、 畸形胎增多 。研究表 明, 母猪怀孕 3 夏季热应激 的应对策 略 前期受热应激影响, 胚胎存 活数减少。在配种前和配 3 . 1 缓解热应激是控 制夏季猪 场发病的关键 种后各 3 天对环境作 3 2 . 2℃的热处理, 母猪的胚胎存 ( 1 ) 猪场 要根 据 自己的 条件 因地 制 宜 , 找 到适 活数不受影响;但配种后 3 ~ 2 5 天一直饲养于 3 2 - 2 c ( = 合 本场 的降温 办法 。 比如 在猪 舍顶 部进 行 隔热 改

猪热应激的危害及预防

猪热应激的危害及预防

给予病猪口服补液盐或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给予病猪口服补 液盐或静脉注射 生理盐水
降低猪舍温度, 保持通风良好
调整饲料配方, 增加营养摄入
定期接种疫苗, 提高猪群免疫力
对症治疗,如使用退热药、抗菌药等
使用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以降低体温,缓解热应激症状。 使用抗菌药: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以防止继发感染。 补充体液: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等,以维持电解质平衡和补充能量。 通风和降温:通过加强通风、降低环境温度等方式,降低猪舍温度,缓解热应激。
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防止病原菌滋生
定期对猪舍进行全面消毒,包括栏舍、食槽、饮水器等,以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 播。
消毒时应该选择对人和动物无害的消毒剂,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学消毒剂。
消毒前应该彻底清扫猪舍,清除粪便、垃圾等杂物,以提高消毒效果。
消毒频率应该根据猪舍的卫生状况和季节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每周应该至少消毒一 次。
促进散热:水蒸发时吸热,可以带走病猪皮肤表面的热量,有助于降低体温。
缓解症状:热应激会导致病猪出现呼吸困难、口吐白沫等症状,用凉水浇淋皮肤可以缓解这些 症状,使病猪感到舒适。
注意事项:在使用凉水浇淋病猪皮肤时,要注意水温不宜过低,避免对病猪造成刺激。同时, 要避免浇淋到病猪的眼睛、耳朵等敏感部位。
疫苗接种: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时段进行,避免中午高温时段 驱虫:选择在凉爽的天气进行,避免在高温时段 饮水:提供充足、清凉、清洁的饮水,避免饮用过热的水 饲料:调整饲料配方,增加营养浓度,提高猪的抵抗力
保持猪舍通风良好,降低饲养密度
保持猪舍通风良好:定期开窗通风,增加空气流通,降低猪舍内温度和湿度,减少热应激的发生。
03
预防猪热应激的措 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猪热应激怎么办?
猪属恒温动物,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体内热能散发较慢,因此,猪很不耐热。

热应激是指处于极端高温环境中的机体对热环境所做的非特异性的生理反应的总和。

随着集约化高密度饲养方式的发展,热应激使母猪繁殖力下降造成的经济损失日趋严重。

什么是热应激?
热应激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危害呢?“应激”是指面对变化和不利条件等压力,生物体本身对逆境做出的一种适应反应。

应激是关系到“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等”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应激是无法避免的,而损害的大小跟则跟猪本身的适应能力有关。

一般情况而言,应激都会使体内自由基数量增加,而自由基的增加不仅会增加机体能量的损耗,更会损害细胞、组织、器官,损害猪的健康。

应激是很多疾病的诱因,在实际生产中,应激造成了广泛而严重的后果。

热应激对母猪有哪些危害?
1、母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19℃,超过30℃以后配种率下降20%,怀孕猪容易流产,死胎,114天以后还不分娩,死亡率增高。

2、热应激影响母猪发情和受胎率。

有研究表明,在高温环境下,后背母猪的初情期平均推迟22天,当温度高于28℃时,母猪的性成熟延迟。

而断奶母猪断奶后恢复发情的时间在7-9月份要比其他月份长。

而受胎率在夏季也较低,随着温度的不断上升受胎率逐渐下降。

3、影响母猪胚胎的存活率。

高温的强烈应激作用使母猪内分泌功能失调,也使外周血液循环加强,身体内部的血液供应量减少,影响到蛋白质的合成,使胚胎营养不足,出现胚胎早期吸收和死亡,因而产仔数明显降低。

另外,高温还可使子宫内环境发生许多不良变化,死胎、畸形胎增多。

另外,热应激还影响母猪的产子数、影响母猪的哺乳性能,使泌乳量减少、降低母猪的采食量,从而使妊娠母猪不能够摄入足够的营养,导致生产时没有力气。

如何应对母猪热应激?
1、改善饲养环境
加强猪舍的遮阳、通风、隔热设施,如搭凉棚、植树、种藤蔓植物;厚垫草屋顶、双层屋顶、屋顶涂白色;电扇、通气扇、天窗等,密闭式猪舍可采取湿帘纵向通风降温系统。

及时清粪,保持清洁卫生,减少舍内因粪中微生物发酵产热。

经常用凉水冲洗圈舍地面和墙壁,条件许可安装风扇、空调,以降低猪舍温度。

2、提供足够清洁的饮水
提供足够的饮水,猪在超出体温10℃以上的环境中时,饮水量大增。

若缺水或者在饮
水管在阳光下暴晒,导致猪饮水减少等都会加重母猪的热应激。

可以给猪提供0.5%的清洁水来调节体温,减少热应激。

3、合理调整饲料
高温天气,母猪的采食量降低,提高日粮营养浓度,特别是能量、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在猪采食量减少的情况下,尽量满足营养供应。

日粮中可以酌情添加赖氨酸,可有效减轻热应激的不良影响,获得较好的生产成绩。

可以在饲粮中添加高脂肪,可以在提高能量的同时,缩短母猪从断奶到再发情的间隔。

因夏季脂肪容易氧化酸败,建议同时添加抗氧化剂。

除了在热应激时,其他时间不宜在哺乳母猪饲粮中添加脂肪,在哺乳母猪饲粮中添加脂肪会降低血浆胰岛素含量和促黄体生成激素分泌。

4、调整饲喂时间
饲喂时间可由以白天为主改为以夜间为主。

高温时段空槽,凉爽时段补饲,要少喂勤添。

另外,在畜禽体热来源中,热增耗的产量占有较大的份额,在高温时段空槽禁食就是为了减少热增耗,避免热应激的叠加。

5、注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添加
在正常情况下畜禽自身合成的维生素C能满足需要,饲料中一般不补加维生素C。

在热应激情况下,畜禽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可通过饲料或饮水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E 对抗热应激也有一定作用。

热应激期间机体细胞内发生了一些变化,添加维生素E能刺激免疫器官,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利于提高抗应激的能力。

在热应激的条件下可以添加有机微量元素,从而最大程度的满足母猪对微量元素的需要。

6、在饲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
在母猪热应激反应链中,直接造成机体损坏的是自由基。

自由基损坏机体细胞,打破母体体液调节,引发代谢紊乱,损伤生殖和免疫系统。

热应激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是养猪生产者普遍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

通过营养方面的调控,再加上饲养管理方面的改进,结合维生素、微量元素、微生态制剂的使用,可有效缓解热应激对母猪的负面影响,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和利用率以及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