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园艺植物病理学重点.

(整理)园艺植物病理学重点.
(整理)园艺植物病理学重点.

1、植物病理学研究哪些方面的内容?

研究内容:

1、病害病原体的本质及其活动

2、受害植物的本质及其活动

3、植物与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4、病害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5、根据这些基础研究的结果,阐明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并设计经济有效地防治措施

第二章园艺植物病害的概论

2、园艺植物病原生物有哪几类?它们各属于哪个界别地生物?

1、线虫-----动物界

2、植生滴虫-----原生动物界

3、寄生性植物-----植物界

4、菌物-----菌物界

5、卵菌-----藻物界

6、细菌、植原体-----原核生物界

7、病毒、类病毒-----病毒界

4、植物病状和病征各有几大类?如何区分它们?

症状有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

变色指植物生病后植株全株或局部失去正常颜色,一种是

褪绿或黄化,一种是花叶;

坏死是指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死亡,主要是由病原物杀死或毒害植物细胞组织以及

寄主的保护性局部自杀造成的。

腐烂是植物组织较大面织的分解和破坏,是由病原微生物产生水解酶类等的分解、破坏植物组织所造成的。

萎蔫是指植物的整株或局部脱水而枝叶下垂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植物根细胞受害吸水困难或病原微生物毒害、诱导的导管堵塞造成的; 畸形是指植物受害部位的细胞分裂受到促进或抑制性病变,使植物整株或局部形态异常。

病征有粉状物、霉状物、粒状物、菌核和脓状物。

粉状物直接产生于表面、表皮下或组织中,以后破裂后散出,包括銹粉、白粉黑粉和白銹;

霉状物菌物是菌丝、各种孢子梗和孢子在植物表面构成特征,包括霜霉、绵霉、霉层;粒状物菌物在菌部产生的大小、形状色泽和排列方式差别很大的物质;

菌核是菌组织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其形状差别很大;

脓状物是细菌性病害在病部溢出的脓状黏液。

第三章园艺植物病害的病因

2.菌物有哪些基本性状?营养体有哪些变态?

答:菌物的基本性状有(1)无根、茎、叶分化的异样型生物;

(2)有明显的细胞壁(除黏菌的营养体外)和细胞核;

(3)菌体形态在基物内外呈变形虫状(爬行)原生质团或假原生质团(无壁、多核)、单细胞、菌丝状(有隔或无隔);

(4)营养方式:复生、几声或共生生活;大多为寄生或腐生生物(从动植物的活体或尸体或残枝烂叶分解、吸收营养物质);

(5)典型的不动性生物,部分种类可产生游动孢子。

营养体有如下变态:

(1)厚垣孢子;

(2)吸器;

(3)附着胞和侵染垫;

(4)菌坏和菌网;

(5)匍匐菌丝和假根

3、菌物的无性繁殖产生哪些无性孢子?各有何特点?

答:无性繁殖是指菌物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从营养体上直接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如分生孢子、孢囊孢子、游动孢子、孢子等

游动孢子,产生在由菌丝膨大而成的游动孢子囊内。孢子通常为圆形、洋梨形或肾形,具一根或两根鞭毛,能够游动。

孢囊孢子,产生于孢子囊中的内生孢子。孢囊孢子有细胞壁,无鞭毛,释放后可随风飞散。

分生孢子,产生于菌丝分化的分生孢子梗上。是生于细胞外的孢子,所以称为外生孢子。

厚垣孢子,是由胞壁变厚而形成的休眠孢子。厚垣孢子呈圆形、纺锤形或长方形。

4、菌物的有性繁殖产生哪些有性孢子?各有何特点?

答:有性生殖是指菌物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常见的有性孢子有卵孢子、结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卵孢子,由两个异型配子囊——雄器和藏卵器结合而成,最后发育成厚壁的、二倍体的卵细胞。

结合孢子,由两个同型配子囊顶端融合成一个细胞,在次细胞进行质配和核配后形成二倍体的厚壁孢子。

子囊孢子,由两个异型配子囊——雄器和产囊体相结合,经过质配、核配和减速分裂而形成单倍体的孢子。子囊孢子大多着生在无色透明、棒状的子囊内。

担孢子,双核菌丝顶端膨大形成棒状担子,或双核菌丝细胞壁加厚形成冬孢子。在担子内或冬孢子内的双核经核配、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的担孢子。

5、菌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产生哪些性细胞或性器官?

答:菌物的性细胞称配子,有雄配子和雌配子。

性器官称为配子囊,有雄器、藏卵器、产囊体、雌器

6、菌物的生活史分哪5种类型?它们的倍性(单倍体、双倍体)和核型(单核、双核)各有哪些变化?

答:菌物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称为菌物的生活史。

5种类型:

①无性型:只有无性阶段即单倍体时期。②单倍体型:营养体和无性繁殖体为单倍体,有性生殖过程中质配后立即进行核配和减速分裂,二倍体阶段很短。

③单倍体-双核型:有单核单倍体和双核单倍体菌丝。④单倍体-二倍体型:生活史中单倍体和双倍体时期互相交替。⑤二倍体型:单倍体仅限于配子囊时期,整个生活史由二倍体阶段构成。

8.以霜霉菌、白粉菌、锈菌为例,重点掌握菌物分属的鉴别特征。

答:孢囊梗有限生长,孢囊梗及其顶端的分枝是霜霉菌分属的依据;闭囊壳内的子囊的数目(一个或多个)及外部附属丝形态是白粉菌分属的依据;锈菌是活体寄生菌,菌丝在寄主细胞间隙中扩展,以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取养料。

第三章第二节

1.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分为哪几类?它们的形态和结构有何不同?

4.原核生物四个门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各有哪些代表属性?

5.原核生物所致病害的症状有何特点?病原是如何侵入寄主?如何传播的?

答:症状往往有如下特点:一是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状或油渍状;二是在潮湿的条件下病部有黄褐或乳白色、胶黏、似水珠状的菌脓;三是腐烂型病害患部往往有恶臭味。植物菌原体病害的症状主要有变色和畸形,包括病株变黄、矮化或矮缩,枝叶丛生,叶片变小,花变叶等。病菌一般通过伤口和自然孔口(如水孔、气孔等)侵入寄主植物。

在田间,病原细菌主要通过流水(包括雨水、浇灌水等)进行传播。由于暴风雨能大量增加寄主伤口,有利细菌侵入,而且促进病害的传播,创造有利病害发生的环境,因而往往成为细菌病害流行的一个

重要条件。植物病原体和寄生维管束的难养细菌往往借助叶蝉等在韧皮部取食的昆虫介体或嫁接、菟丝子才能传播。

第三章第三节

3.植物病毒依靠哪些传播方式传播?介体昆虫传毒有哪些机制?与病毒病害的防治有何关系?

答:传播方式(1)种子和其他繁殖材料的传播(2)嫁接传播(3)机械传播(4)土壤传播(5)昆虫传播

介体昆虫传毒机制:

1.专化性某种病毒只能有一种昆虫传播

2.时间性○非持久性:昆虫获毒后立即就能传播,但很快就会失去传毒能力。

○半持久性:昆虫获毒后不能马上传播,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传播,这段时间叫做“循回期”。其原因是病毒要通过昆虫的体液再传回到唾液。但病毒不能再昆虫体内繁殖。因而传播时间是有限的

③持久性:昆虫获毒也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传播。一些昆虫一旦获毒后,可终生保持传毒能力,说明这种病毒能

在昆虫体内增值。

与防治有何关系了解病毒的传播规律是病害防治的基础之一。病毒如何积累和扩散与传播方式直接相关,所以确定防治对象和防治方法必须先了解传播特点。另外,在介体传播中,病毒-介体-植物三者之间的复杂生物学关系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2、植物病毒病害有哪些不同于其他类别病害的特点?防治原则有何不同?

病害特点:

(1)植物病毒病害由于不形成外部病征,只能看到病状。

(2)病毒病害的病状以系统性变色、畸形和局部性坏死斑点为主,少有萎蔫、腐烂类症状。

(3)病毒病害症状往往从幼嫩部分开始,在老叶上往往不产生明显的症状。

(4)变色往往伴随或多或少的畸形,症状在整株或叶片分布往往不均匀,与组织的发育状态有密切联系。

(5)由于病毒粒体太小,传播方式隐蔽,症状不一察觉,往往造成比较严重损失。

防治原则:

(1)预防重点是防止人为传播病毒,特别是检疫性病毒。

(2)抗病品种的选育和使用是最经济的防病措施之一。

(3)无病毒种苗技术首先受到欢迎。

(4)化学农药防治,控制毒源。

第三章第四节

3、与你了解的昆虫相比,线虫的生活史、传播有何特点?

线虫的生活史中具有卵、幼虫和成虫三种虫态。

线虫的传播有主动传播和被动传播。

5、植物寄生线虫主要以什么方式致病?

(1)机械损伤

(2)营养掠夺和营养阻碍

(3)化学致病,分泌有毒物质破坏寄主细胞组织

(4)与其他病原物对寄主进行复合侵染

第五节

7、寄生性植物有哪些类别?如何区分它们是全寄生或是半寄生?

菟丝子属、列当属、桑寄生属和槲寄生属和寄生性藻类。

全寄生植物从寄主植物获取它自身生活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水,无机盐和有机物质),半寄生植物仅从寄主植物获取水分和矿物质。

8.如何识别和防治各类寄生性植物?

第四章园艺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3.病原物有以下致病方式:

(1)夺取寄主的营养物质和水份;

(2).分泌各种酶类,消解和破坏植物组织和细胞,侵入寄主并引起病害;(3).分泌毒素,是植物细胞中毒;

(4).分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或干扰植物的正常激素代谢,引起生长畸形。

4.抗病性包括几种类型?有怎样的抗病机制?

答:按照抗病能力的大小,抗病性被划分为免疫抗病、耐病、感病、避病5种类型。

抗病机制可分为结构抗病性和生物化学抗病性,前者是机械的阻碍作用,利用组织和结构的特点组织病原物的接触侵入与在体内的扩展破坏;后者是植物的细胞或组织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产生对病原物有毒害作用的物质来抑制或者抵抗病原物的活动。

5.侵染过程与病害循环各有哪些阶段?他们有何相互关系?

答:病原物的浸染过程包括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和发病期4

个阶段;病毒循环包括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

病原物的传播以及病原物的初浸染和再浸染等环节。

(以下可自由发挥)病原物的浸染和病毒循环息息相关,病毒循环包括病原物的浸染,如果切断病原物浸染这个过程,能达到切断病毒循环防治病害的目的。

7.病原物在何处以何种状态越冬越夏?借何种方式进行传播?

答:病原物的越冬越夏一般有寄生、休眠、腐生等不同的方式,而越冬越夏的场所主要有土壤、植株、繁殖器官、病残体和介体昆虫等几方面。病原物传播的方式主要分为自然动力传播、主动传播、人为因素传播3大类。

9.植物病害流行的三要素是什么?它们如何相互影响导致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答:植物病害流行的三要素:大量具有致病力的病原、感病的寄主和有利于病害流行的环境条件。

相互影响:

(1)病原物毒性生理小种的出现能克服当地广泛种植品种的抗病性,就可能导致病害的流行。

(2)长期大面积推广种植单一化的或遗传性一致的抗病品种,能对病原物形成强大的定向选择压力,导致病原物毒性生理小种种群上升,品种抗病性丧失和病害的大流行。

(3)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气象条件和耕作栽培条件,气象条件主要影响病原物的传播、侵染、潜育、产孢和寄主的抗病性,当气象条件有利于病

原物的传播、侵染,而不利于寄主生长时,病害才可能流行;耕作制度的改变必然引起农业生态体系中各因素间相互关系的变化,而导致某些病害的流行,特别是近年来保护地栽培面积的扩大、园艺作物复钟指数的提高和环境条件的改变,一方面增加了保护地内流行病害的种类和病害流行的频度,另一方面使病原物及其传播介体有了更好的越冬场所,增加了初侵染来源,提高了保护地外某些病害的流行程度,另外,栽培管理过程中的很多技术环节都与病害的传播、侵染有关。

10.什么是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与空间动态?什么是单年流行病害与积年流行病害?什么是单循环病害与

多循环病害?

(1)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指研究病害数量随时间而增长的发展过程;

(2)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指研究病害由点到面的发展变化;

(3)单年流行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只要条件适宜,就能完成病原物数量的积累过程,导致病害流行;

(4)积年流行病害:指需要连续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病原数量的积累过程,导致病害流行;

(5)单循环病害:多是积年流行病害,是指无再侵染或再侵染作用不大,潜育期长的病害;

(6)多循环病害:大多是再侵染频繁,潜育期短的单年流行病害。

第五章园艺植物病害的诊断与治理原理

1,如何田间识别传染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

答:园艺植物病害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病害。而非传染性有如下特征:

(1)此类病害在田间一般为较大面积的均匀发生,没有由点到面逐步扩展的过程;

(2)此类病害不是由病原生物引起的,因此受病植物表现出的症状只有病状没有病症。

(3)非传染性病害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更密切,发生面积更大,无明

显的发病中心和中心病株,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恢复(环境条件改善后)

4.柯赫氏法则的原理和步骤是什么?如何掌握“纯培养”与纯化病原物?

答:原理:用纯培养以验证了细菌与病害的关系,以实现病原生物的鉴定

步骤:(1)在所有检查的患病植物上,该微生物必须总是伴随着该病害而存在。

(2)将病组织进行分离培养,并可得到纯化的微生物。

(3)将所得到的纯化微生物接种到相同的健康植物上,并能在接种植物上再现

相同的病害。

(4)必须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在分离到这种病原微生物,而且它的特征必须与第二步所得的纯化微生物的特征完全相同。

当接种后的植株发病后,再从这个病株获取纯化病毒,再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接种,得到同样的结果

5、为什么我国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保方针?综合防治的原则是什么?

答:“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植保工作的总方针,也是植物病理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预防”在植物病害防治中极其重要,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阻止传播:通过检疫措施预防危险性病害的传播,对于国内外局部地区

发生的一些危险性病害,只有严格预防其传入与传出,才能控制其蔓延和危害;二是做好预防:在病害发生之前采取积极措施,把病害消灭在未发生前或初发阶段;对于一些单循环病害,主要在病菌浸入之前做好预防,对于多循环病害,重点预防再浸染的发生,防止病害流行。“综合防治”作为防治工作的科学管理系统也具有两层含义,一是防治对象的综合:根据植物生产的需要,对于多种病害甚至包括虫害进行综合治理;二是防治措施的综合:充分利用各种防治措施,取长补短,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及危害而有利于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将病害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达到高产、稳产、优质、安全的目的。

原则:①综合防治要统揽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系的全局,通过各种措施的配合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和有益微生物繁殖生存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既要考虑当前的实际防治效果,也要考虑对环境和生态平衡的长远影响。②综合防治要科学合理配置资源,决不是简单的各种措施的累加,更不是措施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当地、当时病害发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协调运用必要的防治措施,争取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效果。

③综合防治要达到经济有效的目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更注重经济效益,因此综合防治要做到措施合理,增收节支。④综合防治要注重生态平衡和生物安全,要保证作物和人畜的安全,避免或减少防治带来的副作用。

6、如何确定检疫性有害生物?植物检疫有哪些主要措施?

答:确定的条件:①对内检疫性有害生物必须是局部地区发生的,对外检疫性有害生物必须是在我国从未发生过,或某些病虫在我国虽有发生,但也仅限

于极少数地区发生。②必须是主要通过人为因素进行远距离传播的有害生物。

③必须是危险性很强,对农业生产能造成严重危害,一旦传入将造成重大损失的危险性有害生物。④目前尚无有效方法防治的有害生物。综合以上四个基本条件,才能正确确定检疫性有害生物。

措施:①调查研究,掌握国内外疫情②划分“疫区”和“保护区”③产地检疫和现场检验④对感染有害生物的种子、苗木及其繁殖材料在发送地点及达到地点进行消毒处理⑤对外检疫工作由检疫机关在港口、机场、车站、邮局等地进行⑥在抽样检查时如发现可疑的、当时无法确定的检疫材料,一定要在隔离的温室或苗圃种植,或在室内进行分离培养,得出肯定的结论后才能决定处理方法。

7、农业防治包含哪些内容?各项措施的防治对象有何局限性?

答:包括①建立无病留种田,培育无病种苗;②田园卫生;③栽培措施;④轮作;⑤时期采收和合理贮藏。

①的局限性:种子繁殖时一定要建立无病的留种田或无病的留种区,留种田和留种区要与常规生产田隔离并保持一定距离,以防病原物的传染,必须加强留种田的病害检测和防治工作,收获时要单打单收,防治混杂;

②的局限:一是在生长期将发病初期的病叶、病果、病株及时摘除或拔掉,以免病害在田间扩大蔓延,另外还要铲除田边杂草,二是采收后,要将遗留在田间的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病原的越冬数量;

③的局限:需要通过改善种植方式,适当调整播期,加强水肥管理、合理修剪才可以为作物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减轻病害的发生;

④的局限:并不是对所有的病害都有效,只对以病原物的休眠体在土壤中存活的病害和土壤寄居菌所致的病害效果较为明显。最好的轮作效果是水旱作物轮作,虽然实施难度大,但效果显著;

⑤的局限:采收不当会加重采后病害的发生因此采收和贮藏也是病害防治中必须注意的环节,如水果采收的时间、采收和贮藏过程造成伤口的多少以及贮藏期的温湿度条件等。

植物病理学题库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题库 第一部分:拉丁学名 一、病原菌拉丁学名 1、真菌 Plasmodiophora (根肿菌属)Physoderma (节壶菌属) Achlya (绵霉属)Pythium (腐霉属) Phytophthora(疫霉属)Peronospora(霜霉属) Spongospora (粉痂菌属)Polymyxa (多粘菌属) Saprolegnia (水霉属)Aphanomyces(丝囊霉属)Sclerospora(指梗霉属)Plasmopara (单轴霉属) Pseudoperonospora (假霜霉属)Bremia (盘梗霉属)Albugo(白锈属)Peronophthora(霜疫霉属) Rhizopus (根霉属)Mucor(毛霉属) Choanephora(笄霉属)Absidia(犁头霉属) Taphrina(外囊菌属)Blumeria(布氏白粉属) Ceratocystis(长喙壳属)Gibberella(赤霉属) Valsa(黑腐皮壳属)Elsinoe(痂囊腔菌属) Guignardia(球座菌属)Venturia (黑星菌属) Sclerotinia (核盘菌属) Erysiphe(白粉属属)Sphaerotheca(单丝壳属) Podosphaera (叉丝单囊壳属)Phyllactinia(球针壳属) Uncinula (钩丝壳属)Microsphaera(叉丝壳属) Meliola(小煤炱属)Glomerella (小丛壳属) Gaeumannomyces(顶囊壳属)Cryphonectria(隐球丛赤壳属)Gnomonia(日规壳属)Phyllachora(黑痣菌属)

园艺植物育种学_王小佳_第五章园艺植物选择育种

第五章园艺植物选择育种 一、名词解释 1.选择:利用人工和自然产生的变异群体,根据育种目标要求和表现型,选择优良的基因 型,固定优良性状。 2.纯系学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森根据菜豆的粒重选种试验结果在1903年提出的一种遗传 学说。认为由纯合的个体自花受精所产生的子代群体是一个纯系。在纯系内,个体间的表型虽因环境影响而有所差异,但其基因型则相同,因而选择是无效的;而在由若干个纯系组成的混杂群体内进行选择时,选择却是有效的。 3.混合选择法:从一个原始混杂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单株,混合留种,次年播 种与同一块圃地,与标准品种及原始群体小区相邻种植,进行比较鉴定的选择法。对原始群体的混合选择只进行一次,当选择有效时就繁殖推广的,称为一次混合选择法。对原始群体进行多次混合选择后再繁殖推广的,称为多次混合选择法。 4.单株选择法:从原始群体中选取优良单株分别编号,分别留种,次年单株种植成一单株 小区,根据各植株的表现进行比较鉴定的选择法。若只进行一次单株选择,以后就以各株系为取舍单位,称为一次单株选择。 5.选择育种:利用现有种类、品种的自然变异群体,通过选择、提纯以及比较鉴定等手段 育成新品种的途径叫做选择育种,简称选种。 6.遗传力:亲代性状值传递给后代的能力大小。 7.广义遗传力(H B2 ) :基因型方差(V G)占表现型方差(V P)的百分率。 H B2 = V G / V P×100% = V G / (V G + V E ) ×100% 8.狭义遗传力( H N2):基因加性方差(V A)占表现型方差的百分率。 H B2= (V G- V D- V I) / V P×100%。V D为显性方差(等位基因间互作产生);V I为上位性方差(非等位基因间互作产生)。 9.株选:根据育种目标及相应的选择标准,以特定选择方式采取的选择和淘汰的方法。 10.选种程序:在整个选择育种过程中,选育出一个新品种要先后经过原材料搜集、优系选 择鉴定等一系列工作环节。这种按照一定的先后步骤依次进行的工作环节就叫选种程序。 11.芽变: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属于体细胞突变的一种。 12.枝变:变异的芽内分生组织萌动长成枝条时,该枝条表现出与原品种类型不同的现象。 13.株变:当包含突变细胞的芽发育成一个植株,或采用该芽进行无性繁殖形成新个体的现 象。 14.芽变选种:利用发生变异的枝、芽进行无性繁殖,使之选出优系,称为芽变选种。 15.饰变:由于环境条件(土壤、气候、栽培措施等)的变化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 16.实生选种:针对实生繁殖的群体为改进其经济性状、提高品质而进行的选择育种称为实 生选择育种,简称为实生选种。 17.选择差:当对某一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入选群体乎均值与原始群体平均值产生的离差 称为选择差。 二、填空题 1.选择的种类有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 2.选择育种的实质是造成群体单株有差别的生殖率,从而定向地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 3.通过增加群体的性状变异幅度、降低入选率和加大选择强度等手段可以提高 选择的效果。 4.有性繁殖植物的基本选择法有混合选择法和单株选择法。 5.对于无性繁殖植物我们常用的选择法有营养系混合选择法和营养系单株选择法。 6.株选的方法包括单一性状选择和综合性状选择。 7.芽变选种具有多样性、重演性、稳定性、局限性和多效性等特点。 8.芽变的遗传类别有: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突变;核外突变。 9.采用系谱选择方法选育一个菜豆新品种,将收集到的两个性状互补的地方菜豆品种杂交 后,单株选择法应该从 F2 代开始。 10.单株选择法多应用于自花授粉园艺植物。

植物病理学考试复习

植物病理学考试复习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病害:植物活体在生长或储藏过程中由于所处的环境条件恶劣。 寄生物:寄生于其他生物的生物。 寄主:被寄生的生物。 病原物:任何诱发病害的因素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的统称为病原物。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 共生现象: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现象。 寄生现象: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并从中吸取食物的现象。致病性:异养生物能诱发病害的能力。 活体营养食物:在自然间,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或组织中获得营养的寄生物。在实验室里不能培养。 死体营养食物:除寄生于或的植物组织上外,还可以在死的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营养物质的寄生物。 腐生物:只能从死的有机物上获得营养物质的异养生物。 半寄生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够自制养分,但必须从寄主植物上吸取水分和无机盐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全寄生种子植物:没有根或叶,或者茎叶具有很少的叶绿素,不能活仅能极有限地用无机物制造养分,因而必须从寄主植物体内吸收全部或大部分养分和水分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相继病原学:先入的病原物先侵染寄主,后入的病原物随之进入寄主,最终可以形成复合病害的综合症。

相伴病原学:两种或更多的病原物同时侵染寄主,引起的病害比单独的病原物引起的症状更重。 生理小种:在病原物的种内,在形态上相同,但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病理、致病力或其他特征上有差异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 致病性:是病原物诱发病害的能力的总称,一般是用来描述对不同种寄主的致病力。 毒性:是指病原物诱发病害的相对能力,用来衡量和表示致病力的差异。 侵袭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免疫: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完全不发病的称为免疫。 抗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轻的称为抗病。 感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重的称为感病。 高度抗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很轻的称为高度抗病。耐病:发病情况类似高度感病品种,但受害的影响比感病品种的小。垂直抗性:寄主和病原物之间有特异的相互作用,即某品种对病原物的某些生理小种能抵抗,但对另一些则不能抵抗,即抗性是小种专化的。在遗传上,抗性是由个别主效其因控制的。在生产上,这种抗性虽表现为高度抗病或免疫,但很容易因小种发生变化而表现为感病,因而抗病性是不稳定和不能持久的。 水平抗性:寄主和病原物之间没有特异的相互作用,一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即非小种化的。在遗传上,抗性是由多个微基因控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PDF.pdf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 需要掌握的名词概念 植物病害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的持续影响,在生理、组织和细胞上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外部表现出不正常现象 传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因素浸染造成的病害,可以传染 非传染性病害无病原生物参加,只是由于植物自身原因或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引起的病害,不具有传染性 症状植物受病原物或不良环境的侵扰后,内部生理活动或外观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病状植物患病后,植物病部本身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 病征病部上出现的肉眼可见的病原物个体或群体 活体营养型只能从活的寄主组织和细胞中获得所需营养物质的寄生物,其营养方式为活体营养型 死体营养型以死亡的有机体作为营养物质来源的生活方式称为死体营养型 专性寄生寄生物只能从活的寄主组织和细胞中获得所需营养物质的特性 非专性寄生寄生物即能从活体又能从死的植物组织上获取营养物质的特性 柯赫法则确定某种微生物是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常表述为四步:1病植株上有一种微生物的存在;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3将纯化培养物接种到相同健康植株上出现相同症状病害;4从接种发病的植株上可以再分离得到相同的纯培养物,性状与接种物相同 真菌狭义的真菌是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典型的营养体为丝状体,不含光合色素,主要以吸收的方式获取营养,靠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的生物。广义的真菌是包括卵菌、黏菌、壶菌、接合菌、子囊菌和担子菌等,又称菌物。 吸器真菌菌丝产生的一种短小分支,在功能上特化为专门从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物质的菌丝变态结构 菌核由真菌菌丝或菌丝与寄主组织共同构成的一种较为坚硬的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逆性 子座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形成的或是由菌组织和寄主组织组成,可用于产生子囊等生殖器官的垫状或头状组织。 菌索菌组织纠缠在一起形成的绳索状结构,可吸收营养和抵抗不良环境 厚垣孢子由菌丝中的个别细胞膨大,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形成的休眠孢子,可抵抗不良环境 游动孢子鞭毛菌的无性孢子,具鞭毛,无细胞壁,可在水中游动 孢囊孢子接合菌的无性孢子,不具鞭毛,有细胞壁,原生质割裂产生 分生孢子子囊菌、半知菌及担子菌的外生无性孢子,主要由芽殖和裂殖产生卵孢子卵菌的有性孢子,由雄器和藏卵器配合产生具有厚壁的休眠孢子,卵孢子为二倍体 接合孢子接合菌的有性孢子,由配子囊配合产生 子囊孢子子囊菌的有性孢子,产于子囊内,每个子囊8个孢子 担孢子担子菌的有性孢子,着生在一种称为担子的结构上,单细胞、单核、单倍体 子实体具有一定形状并着生孢子的真菌的产孢结构 闭囊壳包被完全封闭,无固定孔口的子囊果称作闭囊壳 子囊壳子囊果有孔口,球形或瓶形,内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大纲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GDOU-B-11-213《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20064 学分总学时50 理论35 实验/上机15 英文课程名horticultural plant breeding 开课院(系)农学院开课系园林系修订时间2006年10月20日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园艺专业的专业方向课,通过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引种驯化、选择育种和人工创造变异等育种途径的理论、方法、技术的学习等,进行园艺植物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园艺植物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从而为园艺植物生产提供优良的新品种。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园艺专业的专业方向课,主要内容包括: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引种驯化、选择育种和人工创造变异的育种途径以及采用这些途径选育新品种的理论、方法、技术等内容,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园艺植物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从而为园艺植物生产提供优良的新品种。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园艺植物种质资源概念、收集、保存、研究及利用的原理和方法;学习掌握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引种、选种、倍性育种以及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园艺植物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从而为园艺植物生产提供为优良的新品种。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懂得如何对园艺植物进行品种培育和品种研究,为今后从事园艺工作打下基础。 三、面向专业: 园艺。 四、先修课程: 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园艺植物栽培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植物病理学》考试大纲

《植物病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植物病理学是森林保护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报考森林保护学科的考试科目之一。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植物病害的概念;病原;侵染性病害的发病过程和侵染循环;感病植物的病理变化;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病害的诊断。 第二章植物病原菌物 菌物的营养体;菌物的繁殖;各大类菌物的形态、简要的分类及所致的植物病害的症状,菌物类病害的诊断;菌物类病害发生的特点、对寄主植物的危害。第三章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的一般概念和性状;病原原核生物的侵染和传播;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诊断及病原鉴定方法;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防治。第四章植物病原病毒及植原体 植物病毒的一般性状;植物病毒的传播;植物病毒病害的症状;植物病毒的鉴定原理;植原体的一般性状;植原体病害的症状、传播、诊断和防治。 第五章植物病原线虫 线虫的一般性状;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植物线虫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第六章寄生性植物 寄生性植物的一般性状;寄生性植物的繁殖与传播;寄生性植物的主要类群。第七章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概念;营养失调、湿度不适、温度过高或过低引起的植物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第八章侵染过程 病程的概念;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及其影响因素. 第九章病害循环 侵染循环的概念;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场所;病原物的传播。 第十章植物病原生物在病害互作中的作用 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寄生物的类型;病原物的致病机制;转主寄主和寄生专化型。 第十一章植物的抗病性在病害互作中的作用 植物抗病性的概念;抗病性的类型;植物抗病的机制;植物的诱导抗病性及其机制。 第十二章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植物病害的流行类型;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植物病害的预测。 第十三章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植物病害诊断的含义;植物病害诊断程序和方法;Koch’s法则;不同类型植物病害的诊断要点; 第十四章植物病害的防治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60 英文名称: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农学专业、植科专业、种子专业必修课 3.课程目的 (1)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主要栽培作物的主要侵染性病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1.5.学时为32 5. 建议先修课程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以微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作物栽培学、土壤学、农业气象学、化学、物理学、园艺学等学科为基础,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具备相关的植物学、微生物学、气象学、遗传学、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和生物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植物病理学》(第二版).华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参考书目: (1)《普通植物病理学》.许志刚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2)《植物病理学原理》.宗兆锋,康振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3)《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陈利锋,徐敬友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4)《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张满良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 (5)《中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上、下册).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编辑委员会主编.农业出版社.1979年 (6)《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David W. Par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7)《Cereal Diseases,Their Pathology and Control》 Second Edition, D. Gareth Jones and Brian C. Clifford , John Wiley & Sons, Chichester. New York. Brisbane. Toronto.1983 (8)《Rice Diseases》 Seond Edition, S. H. Ou, Commonwealth Agricultural Bureaux.1985 (9)《Vegetable Diseases and their Control》Arden F. Sherf and Alan A. Mscnab Wiley-Interscience York.1986.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实验课并重 (2)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与答案

2002 一、名词解释(5×3=15分) 真菌得营养体病原生物内含体营养体亲与性垂直抗病性 二、问答题(4×10=40分) 1、植物病害得防治措施按照原理有哪些?每一类列举2~3种具体得办法。 2、当前在农作物抗病品种选育与使用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采取哪些改进措施? 3、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与流行得基本因素各有什么不同? 4、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就是制订防治措施得重要依据? 三、写出下列拉丁学名得中文含义,并编制它们得分类检索表。(15分) Uncinula Phyllactinia Pseudoperonospora Plasmopara Peronospora Puccinia Uromyces Fusarium Exserohilum Macrophoma 四、选择填空(10分) 1、植物病毒得核酸类型主要为( )。 A 、 +ssRNA B、 -ssRNA C、 dsRNA D、 dsDNA 2、蠕传病毒属得传播介体为( )。 A、叶蝉 B、飞虱 C、蚜虫 D 线虫 3、烟草花叶病毒常简称( ) A、 TMV B、 CMV C、 PVY D、SBMV 4、( )病害通过喷菌现象可进行简易鉴别。 A、真菌 B、病毒 C、线虫 D、细菌 5、下列( )属于真菌得营养体。 A、菌核 B、假根 C、双核菌丝 D、菌索 6、有些真菌在完成其生活史得过程中需要两种亲缘关系相距较远得寄主,这种现象称( )。 A、专化型 B、专性寄生 C、单主寄生 D、转主寄生 7、下列担子菌中属于裸果型得就是( )。 A、锈菌 B、木耳 C、黑粉菌 D、香菇 8、有些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常具有潜伏侵染特性,这类病原物最可能就是( )。 A、弱性寄生物 B、专性寄生物 C、腐生物 D、活体寄生物 9、病原物侵入寄主后产生对寄主有害得代谢产物而致病,一种瘤肿症状可能就是由于病原物分泌( )所致。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卷1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题(1)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水稻最易感染稻瘟病的生育期分别是、、。 2.稻白叶枯病菌的侵入途径有、、。 3.稻纹枯病菌的再侵染主要靠。 4.棉花枯萎病远距离传播主要是带菌的和,近距离传播主要是、及地。 5.油菜菌核病的初侵染形态体是、再侵染形态是。 6.小麦锈病的病害循环分为、、和 。 7.小麦散黑穗病菌的初侵染来源是,防治的中心措施为。 8.烟草病毒病病原主要有TMV和CMV两种,前者通过传染,而后者则主要通过传播。 9.影响玉米斑病的主要因子有、、。 10.甘薯黑斑防治措施的“一留”“二侵”“三高”分别是指 。 ……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根据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命名法,对鉴别寄主反应为RssssRs,病菌小种命名为()A.B3B.C15C.F2 D.B4 2在病害流行上起重要作用的稻叶瘟病斑类型是() A.慢性病斑B.白点病斑C.褐点型病斑D.急性型病斑 3.水稻中后期病害一次用药兼治的最佳时期是() A.分蘖期B.灌溉期C.始穗期D.黄熟期 4.田间普查棉枯、黄萎病的理想共同时期是() A.6月B.7月C.4月D.8月 5.油菜病毒病最感病生育期是() A.苗四叶期B.花期C.抽苔期D.成熟期 6.由于三种小麦锈菌对温度的要求不同,春季三种锈病在田间发生早迟顺序为()A.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B.叶锈病—条锈病—秆锈病 C.秆锈病—条锈病—叶锈病D.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 7.下列何种病害属于花期系统侵染病害() A.小麦腥黑穗病B.小麦秆黑粉病 C.小麦散黑穗病D.大麦坚黑穗病 8.烟草黑胫病的综合防治以()为中心 A.选育选用抗病品种B.实行轮作 C.加强栽培管理D.化学防治 9.甘薯软腐病在()经常发生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思考题

退化:指一个新选育或新引进的品种,经一定时间的生产繁殖后,会逐渐丧失其优良性状,在生产上表现为生活力降低、适应性和抗性减弱、产量下降、品质变次、整齐度下降等变化,失去品种应有的质量水平和典型性,降低以致最后失去品种的使用价值。 机械混杂:在种子的收获、接穗的采集、种苗的生产和调运等过程中,由于工作上的粗枝大叶,致使其他品种混入,从而造成品种混杂,影响到群体性状,降低了该产品的生产利用价值。 生物学混杂:发生于有性繁殖作物,由于品种间或种间有一定程度的天然杂交,使异品种的配子参与受精过程而产生一切杂合个体,在继续繁殖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重组类型,致使原品种的群体遗传结构发生很大变化,造成品种混杂退化,丧失利用价值。 园艺植物育种学: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品种:是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依据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特异性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性状相对相似,以适当的繁殖方式(有性或无性)能保持其重要特性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 优良品种:指在适应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应产品的品种。 品种的时间性:品种在一定时间内其产量、品质和适应性等主要经济性状上符合生产和消费市场的需要。随着时间推移,消费者的消费兴趣转移,原有的一些品种便会被淘汰而更换新品种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地区性:指每一个品种的生物学特性适应于一定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技术要求 一致性:指同一品种个体间在一些主要经济性状方面是相对整齐一致的 稳定性:指品种经过反复繁殖后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保持相对不变。 当地种质资源:在当地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下,经过长期培育选择得到的地方品种和当前推广的改良品种。 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包括人工诱变而产生的突变体、远缘杂交创造的新类型、育种过程中的中间材料、基因工程创造的新种质等。 亲和指数:K=自交结籽总数/授粉花朵数简单引种: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广,或者是原分布区与引入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以致植物不改变遗传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驯化引种: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很窄,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太大,植物在自然状况下生长不正常或死亡,但通过人为的干预措施对植物的遗传特性进行逐步改良,使原本不能生存的植物可以适应新的环境而正常生长。 主导生态因子:通常都有一种或或少数几种因子对某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存繁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选择育种:利用选择手段从植物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芽变选种:指利用发生变异的枝、芽进行无性繁殖,使之性状固定,通过比较鉴定,选出优系,培育成新品种的选择育种法。 实生选种:针对种子繁殖的木本园艺植物群体所进行的为改进其经济性状、提高品质而进行的选择育种。 有性杂交育种:通过人工杂交的的手段,把分散在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对其后代进行多代培育选择,比较鉴定,以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有栽培利用价值的定型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多父本授粉: 用一个以上父本品种的混合花粉授给一个母本品种的方式 合成杂交:参加杂交的亲本先两两配成单交杂种,然后2个单交杂种杂交,这种多亲杂交方式叫做合成杂交。 雌性系:是指具有雌性基因,只生雌花不生雄花且能稳定遗传的品系 自交系:是由一个单株经过连续数代自交和严格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基因型纯合,遗传性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 苗期标记性状:在幼苗期,用来区别真假杂种且呈隐性遗传的植物学性状称作苗期标记性状。 三交种:是指先用2个亲本配成单交种,再用另一个亲本与单交种杂交得到的杂交种品种。 双交种:是由4个亲本先两两配成2个单交种,再用2个单交种配成杂交种品种。

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doc

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一:植物病理学试卷 a 及答案】 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植物病理学(a)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20 分) 1、植物病害: 2、病状: 3、病症: 4、病害三角: 二、填空(每空 1 分,共20 分) 1.引起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分为( 2.根据病原生物的类别侵染性病害分为()( ()()等。 3.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 ()五大类型。 4.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 ()五种类型。 5.()()( 素。 三、选择(每题 2 分,共16 分) 1.植物细菌病害的病症是()。 a.脓状物 b. 霉状物 c. 粉状物 d. 颗粒状物 2.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 b. 晚疫病 c. 猝倒病 d. 缺素症 3.引起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 b. 高温 c. 病原菌 d. 遗传因素 )()两大类。)())())())构成病害发生的三要 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4.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 b. 真菌 c. 线虫 d. 原核生物 5.植物生病后表现下列病症,()是真菌性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 b. 粉状物 c. 脓状物 d. 颗粒状物

6.()是植物病害的病状。 a. 霉状物 b. 坏死 c. 脓状物 d. 腐烂 7.属于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 b. 晚疫病 c. 猝倒病 d. 缺素症 8.()是植物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 b. 坏死 c. 脓状物 d. 腐烂 四、判断对错(每题 2 分,共16 分) 1.病害的三角关系指病原、植物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2.植物病害引起的萎蔫可以恢复。() 3.植物病毒病没有病症。() 4.非侵染性病害无病症,侵染性病害都有病症。() 5.环境条件不仅本身可以引起非侵染性病害,同时又是传染性病害 的重要诱因。( 6.病症是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7.脓状物是细菌性病害的特有病症。() 8.霉状物、粉状物等是真菌性病害的病症。() 五、简答题(每题8 分,共16 分) 1.简析病害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 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2.什么是病症和病状?都包括哪些类型? 六、论述题(12 分) 1.什么是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各由哪些因素引起? 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储藏运输过程中,在一定外界环境 影响下,受到病原生物或非生物的持续干扰,超越了它能忍受的范围,致使在生理上、组织上、及形态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长发 育不正常,表现出一些特有的外部症状及内部病理变化,病因此造 成产量下降、质量变坏、颗粒无收,降低了对人类的经济价值。 2、病状: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3、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有一定特点的结构。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农业植物病理学 总学时:70 ,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30学时 课程英文名称:Agricultural Plant Pathology 先修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 适用专业: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在修完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后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讲授水稻、小麦、棉花、油料作物、玉米、薯类、果树、蔬菜等主要作物的重要病害的症状识别、病原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并进行有关的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初步掌握上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初步具备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中常见植物病害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讲授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教师提问与学生答疑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大田作物、果树、蔬菜等常见植物病害症状识别要点,掌握重要病害的病原鉴定、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等理论知识。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是配合理论讲授的内容,采用实验室病害症状和病原物形态的观察和病害田间调查等方式对各类作物重要病害进行诊断、鉴定或调查研究,旨在进一步加深和巩固理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诊断病害和研究病害的能力。 三、理论教学内容结构及安排(以典型病害为例,共40学时) 第1-2讲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本章重点(任务和目标):主要介绍本门课程,了解课程性质及主要任务、目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和参考资料目录等。 1.1 历史大事件 1.2 课程性质及任务 1.3 目的要求 1.4 授课对象及要点 1.5 教学方法 1.6 课程考试 1.7 相关参考资料 第3-6讲

2020电大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第一套 一、名词解释(5×3=15分) 真菌的营养体病原生物内含体营养体亲和性垂直抗病性 二、问答题(4×10=40分) 1. 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按照原理有哪些?每一类列举2~3种具体的办法。 2. 当前在农作物抗病品种选育和使用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采取哪些改进措施? 3. 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基本因素各有什么不同? 4. 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 四、选择填空(10分) 1. 植物病毒的核酸类型主要为()。 A . +ssRNA B. -ssRNA C. dsRNA D. dsDNA 2. 蠕传病毒属的传播介体为()。 A. 叶蝉 B.飞虱 C. 蚜虫D 线虫 3. 烟草花叶病毒常简称() A. TMV B. CMV C. PVY D.SBMV 4.()病害通过喷菌现象可进行简易鉴别。 A. 真菌 B.病毒 C. 线虫 D.细菌 5. 下列()属于真菌的营养体。 A. 菌核 B. 假根 C. 双核菌丝 D. 菌索 6. 有些真菌在完成其生活史的过程中需要两种亲缘关系相距较远的寄主,这种现象称为()。 A. 专化型 B. 专性寄生 C. 单主寄生 D. 转主寄生 7. 下列担子菌中属于裸果型的是()。 A. 锈菌 B. 木耳 C. 黑粉菌 D. 香菇 8. 有些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常具有潜伏侵染特性,这类病原物最可能是()。 A. 弱性寄生物 B. 专性寄生物 C. 腐生物 D. 活体寄生物 9. 病原物侵入寄主后产生对寄主有害的代谢产物而致病,一种瘤肿症状可能是由于病原物分泌()所致。 A. 酶 B. 生长调节物质 C. 植保素 D. 毒素 10. 发病部位出现的霉状物是()。 A. 线虫 B. 病毒 C. 真菌 D. 细菌? 五、填空题(共20分) 1. 植物病原真菌的五个亚门分别是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docx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 绪论 第一节植物的进化与遗传改良 1.达尔文主义者认为所有生物进化决定于三个基本因素:变异、遗传和选择。 2.种群:进化的基木单位,种群中能进行生荊的个体所含有的全部遗传信息的总和称为基因库 3.物种是隔离的种群,新物种主要是山亚种在一定隔离条件下形成的 4.突变和杂交所实现的基因重组毘进化的根本原因 5.选择的基础在于差别繁殖,造成种群内基因频率发生改变,隔离促进了新类型的形成 6.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7.所有作物都是起源于其相应的野生植物 8.人工进化:人工发现和创造变界并进行选择的进化。选择的主体是人,发展有利变异和人工选择下有利变异 积累 9.八大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现在的栽培植物都是由野生类型,经人工驯化、培育和选择而成。 10.栽培植物进化速度比野生植物要快得多,原因:(2)人工选择的结果:(2)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和栽培环境 大大改善使得有利于人类需求的变异来源增多 11.遗传改良:指作物品种的改良。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使之更加符合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育种活动。 12.将优势性状集合在一起,其表达的环境也要相应满足才能实现。 第二节品种的概念和作物良种的作用 1?品种:cultivar,简作cv.,是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依据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特异性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性状相对相似(?致性),以适当的繁殖方式(有性或无性)能保持其重要特性(稳定性)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品种不是植物学分类单位,白菜品种'油冬儿'(中文使用单引号表明品种): 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L.) Makino var. communis Tsen et Lee cv. Youdonger] 2?作物品种的待性:(1)待界性:至少有一个以上明显不同于其他品种的可辨认标志性状;只是个别性状与原品种不同的群体,习惯上称之为该品种的品系。(2)一致性:除可以预见的变异外,经过繁殖,H相关的特征或特性一致。(3)稳定性:品种经过反复繁殖后其相关特征保持和对不变。(4)地区性(5)时间性3?作物良种的作用:(1)提高单位面枳产最;(2)改进产品品质;(3)提高抗病虫誉能力,减少农药污染; (4)增强适应性和抗逆性,节约能源,扩大种植地区和种植面积;(5)延长产品的供应和利用时期;(6)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革和机械化的发展,适应集约化管理、节约劳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一章育种目标与育种途径 第一节现代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及其特点 1?育种目标(breeding objective):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定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1)高产稳产一一植物育种的基本口标:(2)品质优良一一重耍口标;(3)适应性强:选育出抗逆性强、适合保护地栽培的品种;(4)抗病虫和除草剂:为了保持产量稳定,采用具有持久抗性的品种:(5)不同成熟期:满足周年供应市场的需要;(6)适于现代化生产 2.育种目标的特点:(1)育种目标的多样性;(2)预见品种的高效性;(3)供应市场的季节性:选育极早熟批注[0H1]:正体 批注[0H2]:正体,Y大写

植物病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病害:植物活体在生长或储藏过程中由于所处的环境条件恶劣。 寄生物:寄生于其他生物的生物。 寄主:被寄生的生物。 病原物:任何诱发病害的因素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的统称为病原物。 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 共生现象: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现象。 寄生现象: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并从中吸取食物的现象。 致病性:异养生物能诱发病害的能力。 活体营养食物:在自然间,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或组织中获得营养的寄生物。在实验室里不能培养。 死体营养食物:除寄生于或的植物组织上外,还可以在死的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营养物质的寄生物。 腐生物:只能从死的有机物上获得营养物质的异养生物。 半寄生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够自制养分,但必须从寄主植物上吸取水分和无机盐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全寄生种子植物:没有根或叶,或者茎叶具有很少的叶绿素,不能活仅能极有限地用无机物制造养分,因而必须从寄主植物体内吸收全部或大部分养分和水分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相继病原学:先入的病原物先侵染寄主,后入的病原物随之进入寄主,最终可以形成复合病害的综合症。 相伴病原学:两种或更多的病原物同时侵染寄主,引起的病害比单独的病原物引起的症状更重。 生理小种:在病原物的种内,在形态上相同,但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病理、致病力或其他特征上有差异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 致病性:是病原物诱发病害的能力的总称,一般是用来描述对不同种寄主的致病力。 毒性:是指病原物诱发病害的相对能力,用来衡量和表示致病力的差异。 侵袭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免疫: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完全不发病的称为免疫。 抗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轻的称为抗病。 感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重的称为感病。 高度抗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很轻的称为高度抗病。 耐病:发病情况类似高度感病品种,但受害的影响比感病品种的小。 垂直抗性:寄主和病原物之间有特异的相互作用,即某品种对病原物的某些生理小种能抵抗,但对另一些则不能抵抗,即抗性是小种专化的。在遗传上,抗性是由个别主效其因控制的。在生产上,这种抗性虽表现为高度抗病或免疫,但很容易因小种发生变化而表现为感病,因而抗病性是不稳定和不能持久的。 水平抗性:寄主和病原物之间没有特异的相互作用,一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即非小种化的。在遗传上,抗性是由多个微基因控制的,也由单个基因控制的。这种抗性表现为中度抗病,是稳定和持久的。 基因对基因假说:在进化过程中,在寄主群体中有一控制抗病性的基因,在病原物群体中就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题参考答案(20201011083510)

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的发生与(伤口种类和愈伤能力)虫害)(气候条件)(栽培管理条件)(品种抗病性)等关系密切。7、辣椒病毒病症状主要有(花叶型)(蕨叶型)(条斑型)三种类型。 9、(土壤)带菌是茄子黄萎病的主要侵染源。此外,病菌也可以在(种子)内越冬,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该病靠(气流)(雨水)(人畜和农具)传播。 三、选择题(15 分,每题1 分) 1、小麦赤霉病病害循环的类型为( a ) a?多循环病害b.单循环病害 c. 只有初侵染 d.积年流行病害7、属活体营养的病原物有(acde )。a. 小麦锈病菌b.玉米小斑病菌 c.油菜霜霉病菌 d.玉米丝黑穗病菌 e.小麦白粉病菌 8 、我国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年份为(d )。 a.1951 1961 1971 b.1955 1965 1975 c.1955 1975 1985 d.1950 1964 1990 9 、蔬菜苗期病害主要有(a、b、c、d )。 a.猝倒病 b.立枯病 c.灰霉病 d.生理性沤根 10、茄科作物病毒病的病原主要是( c )。 a.TMV 和TuMV b.CMV 和CaMV c.TMV 和CMV d.CaMV 和TuMV 11、蔬菜苗期病害主要在(b、c)越冬。 a.种子 b.土壤 c.病残体 d.昆虫 12 、防治黄瓜霜霉病可采取(a、b、d )等措施。 a. 高温闷棚 b.喷施1%红糖 c.喷施农用链霉素 d.选用抗病品种 13、防治白菜软腐病的常用药剂为(c)。 a.多菌灵 b.百菌清 c.农用链霉素 d.病毒A 14、瓜类白粉病病斑上可散生许多黑色小颗粒,这些颗粒为病菌的(b) a.分生孢子器 b.子囊壳 c.分生孢子 d.菌核 15、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 a )。 a.黑腐病产生V字型病斑,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 b. 发生软腐,由欧文氏菌属侵染引起。 c. 发生软腐,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 d. 黑腐病产生V字型病斑,由欧文氏菌属侵染引起。

普通植物病理学精彩试题(二)

标准文案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病症和病状 2.有性生殖和准性生殖 3.单分体病毒和多分体病毒 4.生理小种和专化型 5.胞囊和泡囊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任何一种病害的发生都是由有关病原物、寄生植物和环境条件三 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 2.植物病害都要经过一个持续的病理变化过程,最终都表现出一定 的病征。() )(3.多数真菌有性阶段对植物病害流行不起重要作用。)(4.半知菌亚门各类群真菌之间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5.锈菌的夏孢子具有分生孢子的功能。 )6.担子菌的次生菌丝是通过锁状联合的形式实现细胞分裂的。( )(7.鞭毛菌和接合菌都可以产生内生的无性孢子。 )(8.所有引起植物病害的原因统称为病原物。 )(9.芽孢是细菌的繁殖单位。 ) ( 10.对于非持久性病毒,用治虫的方法防治比较困难。 )(11.寄生性种子植物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12.从伤口侵入的植物病原细菌一定能从自然孔口侵入。 ) ( 13.植物病毒是专性寄生物,只能在活的寄主体内存活。)(14.真菌芽殖型分生孢子全部来自产孢细胞。().所有的植物寄生线虫都具有口针。15 )16.八界系统中广义的菌物涉及藻物界、原生动物界和真菌界。() ( 17.同一植物病毒粒体中含有DNA和RNA。 ) ( 18.子囊和担子都是真菌进行核配和减数分裂的场所。 ) ( 19.依据无性子实体形态特征和分生孢子个体发育特点。 ) ( 20.植物线虫多以二幼虫侵入寄主。 20分)分共三、填空题(每题2 1.引起植物病害的非生物因素有 等,生物因素有 。 .原核生物界可分为2 病。四个门,植原体属于门,主要引起植物的 .菌丝体的类型有3 ,菌丝的变态主要有

普通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的持续影响,在生理、组织和细胞上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外部表现出不正常现象。 2.病原生物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有害生物。 3.传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因素浸染造成的病害,可以传染。 4.非传染性病害无病原生物参加,只是由于植物自身原因或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引起的病害,不具有传染性。 5.病害三角需要有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互相配合才能引起侵染性病害的关系,又称为“病害三要素”。 6.症状植物受病原物或不良环境的侵扰后,内部生理活动或外观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7.病状植物患病后,植物病部本身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 8.病征病部上出现的肉眼可见的病原物个体或群体。 9.变色病株的色泽发生改变。 10.坏死染病植物局部或大片细胞和组织的死亡,因受害部位不同而表现各种变化。11.萎蔫指植物的整株或局部因脱水而枝叶萎垂的现象。 12.腐烂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腐烂可以分干腐、湿腐和软腐。 13.畸形指植物受害部位的细胞分裂和生长发生促进或抑制性的病变,植物整体或局部的形态异常。畸形可分为增大、增生、减生和变态四种。 14.综合征一种病害在一种植物上可以同时或先后表现两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15.并发症当两种或多种病害同时在一株植物上发生时,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16.隐症现象一种病害的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疗以后,原有症状逐渐减退直至消失。 17.病害循环指一种病害从寄主的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后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18.初侵染植物在新的生长季节中受到从越冬或越夏场所来的病原物的侵染。 19.再侵染在田间已经发病的植株上产生的病原物传播后侵染同一生长季内的寄主植物。 20.越冬寄主植物收获或休眠后病原物的存活方式和存活场所,病原物度过寄主休眠期后,引起下一季节的初次侵染。 21.死体营养型病原物可以直接从死亡的细胞中吸收养分或者是先杀死寄主细胞,然后再从死亡的细胞中吸收养分的寄主物。 22.活体营养型从细胞组织中吸收营养物质却并不很快引起细胞的死亡,通常菌丝在寄主细胞间发育和蔓延,仅以吸器进入寄主细胞的寄主物。 23.寄生性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活体内取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 24.致病性指病原所具有的损害寄主植物和引起病变的能力。 25.菌物(真菌)一类具有真正细胞核的异样生物,典型的营养体为丝状体,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或纤维素,不含光和色素,主要以吸收的方式获取养分,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26.菌丝真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称作菌丝,真菌的许多菌丝称作菌丝体。 27.假菌丝有些酵母菌芽殖产生的芽孢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形似菌丝。 28.有隔菌丝将菌丝隔成许多长圆筒形的小细胞,这种有隔膜的菌丝称作有隔菌丝。 29.无隔菌丝许多细胞核存在于细胞质中,无横隔膜加以分开,整个菌丝是一个无隔多核的细胞。 30.吸器真菌菌丝产生的一种短小分支,在功能上特化为专门从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物质的菌丝变态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