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奥数(从课本到奥数_第一学期)

四年级奥数(从课本到奥数_第一学期)
四年级奥数(从课本到奥数_第一学期)

【小学二年级奥数】二年级奥数如何学习

孩子升入二年级后。不论是学习习惯还是学习方法,都需要全面的培养和正确的引导,这就需要家长对整个六年的小学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规划。低年级奥数如何学习一直是困扰家长的问题,二年级奥数应该如何学习呢?如何在低年级全面系统地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呢? 奥数相对比较深,超出学生在学校所学的成度。一般来说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奥数是比较适合的,太早了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并且数学基础也没有打好。那么对于二年级的奥数,我们学些什么呢?其实对于二年级与其说是奥数,还不如说是对奥数的一个铺垫。怎么激发孩子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不打击孩子在学习上的信心,并且开拓孩子看待事物和考虑问题的思维是二年级阶段学习的目的。这就是在正式学习奥数之前,从其他方面入手潜移默化,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和能力。观察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开始,重点培养孩子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加强孩子的数感训练,这对于孩子将来的数学学习很有帮助。 比如:在生活中,在带着孩子逛街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说“我们要去××路××号,我们要怎么走啊?”一条街的门牌号是一边奇数,一边偶数,并按大小顺序排列的,那么这个时候就是在考孩子的观察力,对于奇偶数的判断,对数的大小的判断等。像这种在日常生活中的思维拓展不会让孩

子觉得有压力,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看待日常事物的思维方式造成影响,可以引发还在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发现能力。 二年级奥数主要是兴趣培养阶段,只有在低年级时培养起良好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才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快的进步。这个阶段孩子需要积累的是,简单的运算知识和规律,简单图形的认识和分析能力,找规律,让孩子学会一种尝试的方法,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1. 二年级奥数学习:接触奥数,兴趣第一 有不少四、五年级希望开始学习奥数的学生,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其实在低年级时曾经学过奥数的,但因为当时学习听课效果不好便放弃了,到了高年级,迫于小升初形势又不得不学。对于这样的学生,学习奥数是有一定阴影的,甚至有些学生抱定了自己不适合学奥数的念头,有一定抵触心理。 所以既然家长决定低年级开始学习奥数,一定要首先注意兴趣上的培养,帮助他们找到数学中引起他们兴趣的事情,比如数字游戏等等。 2. 二年级奥数学习:找一位孩子喜欢的老师

1-6年级奥数内容

1-6年级奥数重点内容 一年级奥数: 一年级得孩子刚刚踏入小学。不论就是学习习惯还就是学习方法,都需要全面得培养与正确得引导,这就需要家长对整个六年得小学学习有一个全面得规划。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1、巧算与速算得基本知识:对于一年级得学生来说,计算就是学生学习时遇到得第一个问题。如果能够在瞧似无序得算式中寻找到一定得规律,化繁为简,那么学生一定能够增强学习数学得信心,提高学习数学得兴趣。另外,计算与速算就是各种后续问题学习得基础。学好数学,首先就要过计算这关。 2、认识并学会数各种基本图形:正方形、长方体、圆与立方体等就是小学学习中最常见得图形。通过系统得指导,使一年级得学生能够计算出各种基本图形得个数;使学生建立起有序思维,为建立思维模式打下基础。 3、学习简单得枚举法:枚举法对于一年级得学生来说得确就是有一定得困难。在华数课本中,介绍这一难题时采用数数这种更为直观得方式,将复杂抽象得问题形象化,便于孩子们理解。枚举法训练得重点在于有序得思维方式,学习之初将抽象问题形象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建立起自己得思维方式。 4、数字得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关于数论得基础知识:数论问题就是后续学习中得一个重点,而这学期将要学到得:数字得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无疑将会就是今后学习得基础,在这里我们把数论问题分解为各种类型逐一讲解,使华数学习更加系统。 二年级奥数: 二年级就是开发孩子智力、形成良好思维习惯得最佳时期,学习奥数不仅能够极大地锻炼孩子得思维能力,也能为孩子之后得学习打下坚实得基础。对于二年级得学生家长来说,激发孩子对华数得兴趣就是最主要得。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1、计算要过关:对于二年级学生得奥数学习来说,最先碰到得问题就就是计算问题,计算问题就是重点也就是难点。根据学校数学得学习情况,孩子还没有学习乘除法得列竖式,尤其就是乘法得列竖式在二年级华数得学习中要求得比较多,比如华数课本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中就多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应用题中也会有所应用。所以对于学习下册华数得学生,首先计算关一定要过。 2、枚举就是难点:对于二年级得学生来说,有序思维与抽象思维就是比较困难得,对于问题,二年级得学生更多得愿意以凑数来尝试解答问题。而枚举法得问题需要得就就是孩子得有序思维,比如华数课本上册几枚硬币凑钱得方法,下册得整数拆分都属于枚举法得问题。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孩子要有序,同时直观性不强,对于孩子理解有一定困难。建议家长可以比较抽象得问题形象化,比如上面举到得汉堡与汽水得例子就更加形象。 3、应用题要接触:二年级华数课本下册中得后几讲已经接触到了应用题部分,对于倍数等概念也有学习,建议学有余力得孩子可以适当接触三年级中得部分问题,但就是难度不要像三年级华数课本中那样大。 三年级奥数: 三年级得奥数学习就是小学奥数最重要得基础阶段,只有牢固掌握了三年级奥数最基本得知识技巧,才能有效得促进今后得数学学习,最终在竞赛、以及小升初中有所斩获。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三年级属于奥数学习打基础阶段,孩子进入三年级以后,随着年龄得增长,孩子得计算能力,认知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相比于一、二年级有很大得提高,这个时期就是奥数思维形

(完整word版)四年级奥数教材

第一课时等量代换 第一站:倒酒 例1:群宴时,曹丞相让曹冲给大家倒酒。于是,曹冲就把720毫升酒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倒满。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小杯和大杯各可以装多少毫升酒 思路点拨:一个大杯的容量可以换成3个小杯,“把720毫升酒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就可以替换成“把720毫升酒倒入()个小杯”。 尝试解答: 第二站:奖赏 例2:曹操为了把宴会搞得更加隆重,他对每个大臣都进行了赏赐。他给每个文官奖励4只羊,每个武官奖励2头猪。如果6只同样的小猪和18只同样的小羊总共价值648文钱,且2只小猪和三只小羊的价钱相等。问:每只小猪和每只小羊各是多少文钱 思路点拨:已知2只小猪和3只小羊的价钱相等,如果把小猪替换成小羊,那么6只小猪的价钱= 只小羊的价钱。 尝试解答: 第三站:取剑 例3:宴会结束后,曹操把曹冲带到一个藏宝室。曹操对曹冲说:“这里有很多宝剑和宝刀,你可以任选一样,但得回答我的一个问题。”曹冲说:“没问题!”

思路点拨:把两组条件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第一组比第二组多两银子,是因为第一组比第二组多了把宝剑的价钱。 尝试解答: 大胆闯关 1、曹冲把40个同样质量的苹果和5个同样质量的西瓜一起称了一下,一共重12千克,并且每个西瓜的质量是每个苹果质量的8倍。问每个苹果和每个西瓜各重多少克 2、一个大臣先取出5个同样质量的橙子和6个同样质量的梨子,一共重3120克;又取出5个同样质量的橙子和9个同样质量的梨子,一共重4080克。你知道每个橙子和每个梨子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克吗

3、曹冲用大小两种车运石头,大车运了9次,小车运了10次,一共运了132吨,大车3次运的石头等于小车4次运的石头。大、小车的载重量各是多少吨 4、小强在3个同样的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乒乓球,正好是98个。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6个,每个大盒和小盒各装多少个 5、同学们去公园划船,如果租6条大船和4条小船可坐52人,如果租4条大船和4条小船则可坐40人,那么每条大船坐多少人

推荐10本小学奥数参考书

推荐10本小学奥数参考书 推荐一些同步的参考书教材,大家根据自己的年级买对应的书即可 1、《华数奥赛教材》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 主编:毛文凤,单墫等 华数奥赛教材.png 简介:一本有着较长历史的书,可以作为同步学习的资料。作者毛文凤、单墫等都是我国著名的数学竞赛教练,同时编书很严谨。书正如其标题所示,是一本针对华杯赛的教材。华杯赛作为目前全国范围内比较正规、权威的赛事,其知识点覆盖面很全,同时对初中学习也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书中例题多采用华杯赛中的真题、改编题,可以帮助构建整个小学数学竞赛的知识框架。 优点:同时解决知识框架和华赛备考 缺点:书中欠缺知识点总结 适合学员:五年级、六年级有较好基础的同学可以使用 难度: 2、《小学奥数举一反三》 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主编:蒋顺,李济元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png 简介:也是分年级的一本书,难度相对来说较为简单,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都能看明白。孩子如果未接触过数学竞赛,可以用来作为初步自学的书籍。本书氛围A版和B版,A版是教材,有知识点讲解和例题;B版是同步练习册,用于课后巩固。 优点:入门必备,编排板式不错,有单独练习册 缺点:难度、深度均不足 适合学员:1-3年级推荐使用此书进行初步学习,4-6年级如果刚刚接触数学竞赛可以用此书作为初步学习的教材。 难度: 3、《明心数学资优教程》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主编:刘嘉 明星数学资优教程.png 简介:这是武汉的刘嘉老师编写的一本教材,内容非常详细,每个知识点的介绍都有很多的背景介绍,不仅传授方法和知识,也会培养孩子对于数学历史的了解。整本书的结构非常不错,对于所涵盖的专题的讲解非常细致。 优点:对于单个知识点挖掘得很深,同时有很多背景知识介绍,丰富孩子的见闻 缺点:可能这套丛书只是部分完成,很多重要专题没有涉及,另外部分题目的解题方法已经较为落后 适合学员:对数学有较强兴趣,同时有一定数学竞赛基础的同学,此书只有4—6年级 难度:

(完整)小学四年级上册从课本到奥数.pdf

四年级奥数测试 姓名 : 一、简便计算(每题5分,共20分) 99999+9999+999+99+91178+182+93-178-82 27.85-(7.85+3.4) 二、按规律填空(每空2分,共12分) 2,6,8,14,22,(),() 12,4,15,4,18,4,(),() (3,6),(2,90,),(3,60),(5,),(,18) 三、请你填一填(每空2分,共8分) 1、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乘10,另一个因数也乘10,积() 2、两数相除的商是15,如果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是()。 如果被除数不变,只把除数扩大5倍,商是()。 3、在一个除法算式里,除数除以5,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 四、解决问题(每题10分,共60分) 1、某果园实验基地,生产苹果、梨、橘子共4500吨,梨的质量是苹果的2倍,橘子的质量是梨的3倍。苹果、梨、橘子的质量分别为多少吨?17.48-3.45-6.55 2、从a城市到b城市可以乘汽车、火车和飞机,从b城市到c城市可以乘汽车和轮船。一位游客要从a城市出发经b城市到c城市,他可以有几种不同 的行走路线?

3、公园大门外按照“2红3黄1绿”的规律挂着一排彩灯,那么第100盏灯是什么颜色的?第200盏灯是什么颜色的? 4、有25个小朋友分苹果,平均每人能分到7个苹果;又来了几个小朋友,大家重新分这些苹果,平均每人只能分到5个。问:又来了几个小朋友? 5、3辆大卡车2次可运煤30吨,2辆小卡车5次可运煤20吨,现有35吨煤,用1辆大卡车和1辆小卡车同时运,需运几次才能运完? 6、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9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用了3小时,原路返回用了2小时。求这辆汽车往返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

小学奥数数学课本一年级打印版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一年级第一讲认识图形(一) 1.这叫什么这叫“点”。 习题一 1.点(1)看,这些点排列得多好! 上册下册 第一讲认识图形(一)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用笔在纸上画一个点,可以画大些,也可以画小些。点在 纸上占一个位置。 2.这叫什么这叫“线段”。 第二讲认识图形(二)第二讲速算与巧算(二) (2)看,这个带箭头的线上画了点。第三讲认识图形(三)第三讲数数与计数(一) 沿着直尺把两点用笔连起来,就能画出一条线段。线段有 第四讲数一数(一)第四讲数数与计数(二)两个端点。 3.这叫什么这叫“射线”。2.线段下图中的线段表示小棍,看小棍的摆法多有趣!(1)一根小棍。可以横着摆,也可以竖着摆。 第五讲数一数(二)第五讲数数与计数(三) 第六讲动手画画第六讲数数与计数(四)从一点出发,沿着直尺画出去,就能画出一条射线。射线 有一个端点,另一边延伸得很远很远,没有尽头。 第七讲摆摆看看第七讲填图与拆数(一)4.这叫什么这叫“直线”。(2)两根小棍。可以都横着摆,也可以都竖着摆,还可 以一横一竖摆。 第八讲做做想想第八讲填图与拆数(二) 沿着直尺用笔可以画出直线。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 第九讲区分图形第九讲分组与组式无限延伸。 5.这两条直线相交。 (3)三根小棍。可以像下面这样摆。 第十讲立体平面展开第十讲自然数串趣题 第十一讲做立体模型第十一讲不等与排序 第十二讲图形的整体与部分第十二讲奇与偶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6.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 第十三讲折叠描痕法第十三讲是与非 第十四讲多个图形的组拼第十四讲火柴棍游戏(一)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没有交点,无论延伸多远都不相交。 7.这叫什么这叫“角”。 第十五讲一个图形的等积变换第十五讲火柴棍游戏(二) 第十六讲一个图形的等份分划第十六讲火柴棍游戏(三)哪两条直线相交 哪两条直线垂直 哪两条直线平行 第十七讲发现图形的变化规律附:第一讲点、线、角 附:第二讲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角是由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构成的。这点叫角的顶点, 射线叫角的边。角分锐角、直角和钝角三种。 4.你能在自己的周围发现这样的角吗 附:第三讲多边形和扇形直角的两边互相垂直,三角板有一个角就是这样的直角。 教室里天花板上的角都是直角。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附:第四讲立体图形的认识

四年级从课本到奥数相遇问题测试

四年级从课本到奥数相遇问题测试 1、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列火车每小时行86千米,乙列火车每小时行102千米,经过5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求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快车每小时52千米,慢车每小时行38千米,两车同时从相距63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几小时相遇? 3、甲乙两地相距1800千米,两列火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6小时后相遇,已知快车每小时比慢车多行40千米,求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4、甲乙两车同时从AB 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58千米,乙车每小时52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还相距40千米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 5、姐妹俩同时从家里到少年宫,路程全长770米。妹妹步行每分钟行60米,姐姐骑自行车以每分钟160米的速度到达少年宫后立即返回,途中与妹妹相遇。这时妹妹走了几分钟? 6、A、B两地相距30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各自达到目的地后又立即返回,经过6小时后它们第二次相遇。已知甲车每小时行45去,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7、两列火车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第一列火车每小时行80千米,第二列火车每小时72千米,两车在距离中点20千米的地方相遇。求甲乙两地的距离? 8、A、B两辆汽车同进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两车第一次在距甲站32公里处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行驶,各自到达乙、甲两站后,立即沿原路返回,第二次在距甲站64公里处相遇,甲、乙两站间相距多少公里?

9、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在离A地40千米的地方,两人仍以原速度前进,各自到达终点后立即返回,又在离B地20千米处相遇,问A、B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10.甲地到乙地快车每小时行32千米,慢车每小时行18千米,如果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可在距中点35千米的地方相遇,甲乙两地相距是多少千米? 11.两城之间的公路长256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个城市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31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2..两地相距330千米。甲车每小时行3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4千米。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1)开出后几小时相遇? (2)相遇时两车各行了多少千米? (3)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少行了多少千米? 13. 甲、乙两艘轮船从相距654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而行,8小时两船还相距22千米。已知乙船每小时行42千米,甲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4、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驶8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甲先出发2小时后乙才出发,再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15.两地相距2400米。甲乙两人同时出发,向同一方向走,甲每分钟走115米,乙每分钟走125米,当乙到达目的地后立即返回,中途与甲相遇,从出发到相遇共经过多少分钟?

四年级奥数正式教材学生用

目录 目录.......................................................... - 1 - (一)找规律................................................. - 3 - ①数列中的规律.................................... - 3 - ②图形中的规律.................................... - 4 - (二)数字谜................................................. - 7 - ①横式字谜.................................... - 8 - ②竖式字谜................................... - 10 - (三)定义新运算............................................ - 13 - (四)鸡兔同笼.............................................. - 15 - (五)行程问题.............................................. - 17 - ①追击及遇问题................................... - 18 - ②火车过桥................................... - 20 - (六)植树问题.............................................. - 22 - (七)有趣的数阵图.......................................... - 25 - (八)有趣的数阵图练习...................................... - 28 - (九)枚举法................................................ - 30 - (十)逻辑推理.............................................. - 33 - (十一)抽屉原理............................................ - 35 - (十二)倒推法的妙用........................................ - 37 - (十三)火柴棍游戏.......................................... - 40 - ①摆图形游戏................................... - 40 - ②移动火柴,变换图形游戏................................. - 41 - ③去掉火柴,变换图形游戏.................................. - 42 - (十四)巧求面积习题........................................ - 43 - (十五)方程式解应用题...................................... - 44 - (十六)移多补少平均数...................................... - 46 - (十七)一笔画.............................................. - 47 -

小学四年级上册从课本到奥数 试卷

小学四年级上册从课本到奥数试卷 姓名; 一.简便计算[每题5分.共20分] 99999+9999+999+99+9 1178+182+93-178-82 27.85-[7.85+3.4] 17.48-3.45-6.55 二.按规律填空[每空2分.共12分] 2.6.8.14.22.[ ].[ ] 12,4,15,4,18,4.[ ].[ ] [3,6].[2,90,].[3,60].[5. ].[ .18] 三.请你填一填[每空2分.共8分] 1.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乘10.另一个因数也乘10.积[ ] 2.两数相除的商是15.如果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是[ ]。如果被除 数不变.只把除数扩大5倍.商是[ ]。 3.在一个除法算式里.除数除以5.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 ] 四.解决问题[每题10分.共60分] 1.某果园实验基地.生产苹果.梨.橘子共4500吨.梨的质量是苹果的2倍.橘子 的质量是梨的3倍。苹果.梨.橘子的质量分别为多少吨? 2.从a城市到b城市可以乘汽车.火车和飞机.从b城市到c城市可以乘汽车和轮船。一位游客要从a城市出发经b城市到c城市.他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行走路线? 3.公园大门外按照“2红3黄1绿”的规律挂着一排彩灯.那么第100盏灯是什 么颜色的?第200盏灯是什么颜色的? 4.有25个小朋友分苹果.平均每人能分到7个苹果;又来了几个小朋友.大家重 新分这些苹果.平均每人只能分到5个。问;又来了几个小朋友? 5.3辆大卡车2次可运煤30吨.2辆小卡车5次可运煤20吨.现有35吨煤.用1 辆大卡车和1辆小卡车同时运.需运几次才能运完? 6.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9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用了3小时.原路返回用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用规律解决问题》说课+奥数思维训练题.docx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解决问题》这一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的例5,作为这个单元的最后一个例题,让学生运用规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发现珠子的排列规律,并运用规律找到掉的是哪两颗珠子。该例题除了让学生继续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外,还重在让学生运用知识,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参的教学建议中提出:对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和培养比知识的积累更重要,也更困难。需要教师长期关注,细致指导。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除了分析解答时进行方法上的指导,还着重体现对“知道了什么”和“解答正确吗”两个步骤的突破。 先讲讲在“知道了什么”的环节的设想。 教材的例题呈现,既有文字信息,也有图画信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对信息的整理还是有困难的,更何况这道例题不是以往的用计算解决的问题,不能从题目中找到两个数量信息和一个问题,所以在审题时给了时间学生去同桌交流,引导他们关注到两方面的信息,并且能把题目理解为数学问题,就是补上两颗珠子后,符合原来的规律。把审题做细致,让学生经历了整理信息的过程,逐步养成好的审题习惯。 在“怎样解答”的环节,想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汇报交流来解决问题。 课前我们对部分学生进行过访谈,发现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学生都基本上能在右端接着补珠子,或是在左右两端各补一颗珠子。这时候他们还停留在感知的层面,并不是通过推理得到结果的。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如何进行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确定好如何思考,进而找出答案呢?在“怎样解答”的开始,就让学生先说说自己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然后通过归纳,引导学生明晰要先找到规律,才能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究,同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汇报,我们会发现他们观察的角度不同,认为找到的规律是不一样的。其实手链是环形的,规律应该是一样的,但是因为找规律的起点不同,所以对规律的表述也会不同。我们的板书尊重了学生对规律的不同的表述,只是在“解答正确吗”的环节中,用课件显示把手链串回环形,再通过对比,让学生发现其实三种方法找到的都是那两颗珠子,而且是同一串手链。

高斯小学奥数四年级上册含答案第07讲_追及问题

第七讲追及问题 开篇漫画: (都是旧版课本中的人物) 早晨,卡莉娅出门去上学,与小山羊打招呼再见.过了一 会,小山羊突然发现卡莉娅把红领巾落家里了,连忙飞出去去 追,最后终于在学校门口追上了卡莉娅. 上一讲我们学习了基本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这一讲我们来学习行程中的另一类重要问题——追及问题. 基本追及问题是指两个人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而行的行程问题,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后面的人速度快,经过一段时间追上了另一个人;还有一种是前面的人速度快,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相遇问题考虑的是“路程和”与“速度和”,而追及问题中两人是同向而行,因此我们考虑的是两人的“路程差”以及“速度差”.仿照行程问题基本公式,我们同样可以得到追及问题的三个基本公式: 例题1 A、B两地相距260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是往B方向出发的).已知甲每秒钟走5米,乙每秒钟走3米,那么甲出发多长时间后可以追上乙? 「分析」从出发到追上,甲一共比乙多走了多远?甲每分钟比乙多走多远呢?

练习1 京、津两地相距120千米,客车和货车分别从北京和天津同时出发,同向而行,客车在前,货车在后.已知客车每小时行10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120千米.那么出发后多长时间货车追上客车? 例题2 墨莫步行上学,每分钟行75米.墨莫离家12分钟后,爸爸发现他忘了带文具盒,马上骑自行车去追,每分钟行375米.求爸爸追上墨莫所需要的时间. 「分析」画出线段图,注意两人不是同时出发的哦!试着找找两人相同时间内的路程差吧! 练习2 龟、兔赛跑,龟比兔先出发100分钟,龟每分钟爬30米,兔每分钟跑330米.请问兔出发后多久追上乌龟? 画线段图是解决行程问题的基本方法,通过画图,比较不同对象在相同时间内的路程关系,挖掘出解题的突破口. 例题3 一辆公共汽车和一辆小轿车从相距10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公共汽车在前,每小时行40千米;小轿车在后,每小时行60千米.那么: (1)经过2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2)出发几个小时后小轿车会领先公共汽车100千米? 「分析」画出线段图,试着找找相同时间内两辆车的路程差吧! 练习3 阿呆和阿瓜沿着同一条路线上学,阿呆每秒钟跑3米,阿瓜每秒钟跑7米.现在阿瓜落后阿呆50米,那么再过多长时间阿瓜会领先阿呆50米?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奥数教材

目录 第一章:数一数 第一讲看图数一数 第二讲有几种走法 第二章:比一比、看一看 第一讲变与不变 第二讲移多补少 单元练习(一) 第三章:算一算(一) 第一讲单数和双数 第二讲算式猜谜 第三讲巧算速算(一) 第四讲+、-和() 单元练习(二) 第四章:简单应用(一) 第一讲没有那么简单 第二讲简单的判断 第三讲小兔吃萝卜 第四讲猫和老鼠 单元练习(三) 第五章:找规律 第一讲按规律填下去 第六章:算一算(二) 第一讲合理分组 第二讲天平平衡 第二讲巧算速算(二) 单元练习(四) 第七章:简单应用(二) 第一讲摸彩球 第二讲付钱的方法 第三讲鸡兔同笼 单元练习(五) 第八章:趣味数学 第一讲火柴棒游戏(一) 第二讲火柴棒游戏(二) 第三讲趣味问题 单元练习(六) 综合练习(一) 综合练习(二)

第一章数一数 第一讲看图数一数 【专题导引】 数学上有很多重大的发现和疑难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推理,学会了推理,能使小朋友们头脑更灵活,变得更聪明。 这一周我们将共同研究简单推理的初步知识,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去学习,希望大家能够多观察、多动脑、多分析,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典型例题】 【例1】填空 【试一试】填空 【例2】“?”处代表几? 【试一试】“?”外代表几?

【试一试】填空。 【例4】 【试一试】 【*例5】填空。【*试一试】填空。

课外作业 家长签名: 1 、 2、★ = ☆ + ☆ ☆ = ▲ + ▲ + ▲ ★ = ()个▲ 3、(1)□ + 6 = 12 □=() △ + □ =10 △=() (2)● - ▲ = 7 ▲=() ▲ + 4 = 9 ●=() 4、(1)○ + ○ + ☆ = 10 ○ + ○ + ☆ + ☆ =14 那么:☆ = 2 (2)□ + ○ + ○ = 30 如果:○ = 8 那么:□ = () 5、小明比小白大6岁,小丽比小明小6岁。小白和小丽谁大? 我的学习收获: 。 = + + + = ()个 我来编题:

小学四年级上册从课本到奥数 试卷

小学四年级上册从课本到奥数试卷 姓名: 一、简便计算(每题5分.共20分) 99999+9999+999+99+9 1178+182+93-178-82 27.85-(7.85+3.4) 17.48-3.45-6.55 二、按规律填空(每空2分.共12分) 2.6.8.14.22.().() 12,4,15,4,18,4.().() (3,6).(2,90,).(3,60).(5. ).( .18) 三、请你填一填(每空2分.共8分) 1、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乘10.另一个因数也乘10.积() 2、两数相除的商是15.如果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是()。如果 被除数不变.只把除数扩大5倍.商是()。 3、在一个除法算式里.除数除以5.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 四、解决问题(每题10分.共60分) 1、某果园实验基地.生产苹果、梨、橘子共4500吨.梨的质量是苹果的2倍. 橘子的质量是梨的3倍。苹果、梨、橘子的质量分别为多少吨? 2、从a城市到b城市可以乘汽车、火车和飞机.从b城市到c城市可以乘汽车和轮船。一位游客要从a城市出发经b城市到c城市.他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行走路线? 3、公园大门外按照“2红3黄1绿”的规律挂着一排彩灯.那么第100盏灯是什么颜色的?第200盏灯是什么颜色的? 4、有25个小朋友分苹果.平均每人能分到7个苹果;又来了几个小朋友.大家重新分这些苹果.平均每人只能分到5个。问:又来了几个小朋友? 5、3辆大卡车2次可运煤30吨.2辆小卡车5次可运煤20吨.现有35吨煤.用1辆大卡车和1辆小卡车同时运.需运几次才能运完?

6、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9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用了3小时.原路返回用了2小时。求这辆汽车往返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

(完整)四年级从课本到奥数练习题.doc

四年级从课本到奥数练习题 列竖式 176÷32 295÷41 604÷73 666÷74 416÷39 720÷24 571÷24 一、基础应用题 1、四年级有 278 人乘船,每条大船限乘 42 人。至少准备多少条大船? 2、甲乙两地的距离是 600 千米,叔叔从甲地开车前往乙地,已经行 了 280 千米,剩下的路程每小时行 64 千米,还要几小时能到乙地? 3、买一盆花要 120 元,买 4 盆送一盆,学校要用 25 盆花,最少要花多少钱? 4、李师傅生产一批零件,原计划平均每小时生产 50 个,6 小时完成。实际 5 小时就完成了任务,实际平均每小时生产多少个? 5、小刚有 28 张邮票,送给小红 8 张邮票后,两人的邮票张数一样多。小红原来有多少张邮票? 二、归一归总问题 1、、同学们做了 54 朵花,共花了 3 小时,后来发现不够,同学们又以同样的速度做了 36 朵,这次做花同学们一共用了多少时间? 2、2 台拖拉机 4 天耕地 32 公顷,照这样计算, 5 台拖拉机 7 天耕地

多少公顷? 3、一项工程,8个人工作15时可以完成,如果12 个人工作,那么多少小时可以完成? 450 米。80 天完成。现在4、一个工程队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要 求提前 20 天完成,平均每天应修多少米? 5、小华每天读 24 页书, 12 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 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四,和倍。差倍问题 1、学校将 360 本书分给二、三两个年级,已知三年级所分得的本数 是二年级的 2 倍,问二、三两年级各分得多少本图书? 2、学校将 360 本图书分给二、三年级,已知三年级所得本数比二年 级的 2 倍还多 60 本,二、三年级各得图书多少本? 3、白兔比灰兔多280 只,白兔是灰兔的 5 倍。求各有多少只 4、甲乙丙三人共有 195 元,已知甲的钱是乙的 4 倍,比丙多 12 元,求甲乙丙各有人民币多少元?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思考题及培优训练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思考题及培优训练内容 学号:姓名: 【教材7页思考题】(把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部分) 【思路分析】把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部分,方法有多种。 沿对角折叠沿左右对折沿上下对折 【解答】有无数种剪法,其中把长方形纸沿对角折、上下对折、左右对折、沿折线剪开,可以分别剪成两个大小相等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方法总结】 根据长方形的特征,确定怎样把长方形分成相同的两部分。 【变式练习】 ★把一张正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四块,把你的方法画在下面的正方形中。

【奥数培优】数一数下面图形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思路分析】 做这道题时,应该分类数数,先数出单个的小长方形的个数,再数由2个小长方形组成的大长方形的个数,接着数由3个小长方形组成的大长方形的个数……数一数可知,单个小长方形有5个,由2个小长方形组成的大长方形有4个,由3个小长方形组成的大长方形有3个,由4个小长方形组成的大长方形有2个,由5个小长方形组成的大长方形有1个,所以一共有1+2+3+4+5=15(个)长方形【解答】1+2+3+4+5=15(个) 【方法总结】 如果图形中并列摆放n个小长方形,则长方形的总个数就是1+2+3+……+n 【举一反三】 ★右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数一数右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教材12页思考题】 【思路分析】可以用画图法解决问题 数数可知,10个男生之间有几个间隔,就有几个女生。 【解答】10-1=9 【方法总结】 每两个事物之间有1个间隔,求一列事物有几个间隔,利用“事物的总数-1=间隔数”计算 【变式练习】 ★同学们布置教室,他们打算把8个红气球摆成一排,然后在相邻2个红气球之间摆2个蓝气球,一共需要几个蓝气球? 【奥数培优】 今年哥哥10岁,弟弟6岁,再过2年,哥哥比弟弟大几岁? 【思路分析】 再过2年哥哥和弟弟都长大了2岁,哥哥是10+2=12岁,弟弟是6+2=8岁,因此哥哥比弟弟大12-8=4岁。 也可以这样思考:今年哥哥10岁,弟弟6岁,他们的年龄差是10-6=4岁。2年后他们都长大了2岁,因此年龄差还是4岁。 【方法总结】

2012年春季四年级奥数培训教材

目录第一章组合与推理 第一讲逻辑推理 第二讲容斥问题 第二章数与计算(一)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 第二讲速算与巧算(二) 单元练习(一) 第三章实践与应用(一) 第一讲应用题(二) 第二讲平均数问题 第三讲差倍问题 第四讲和差问题 第五讲巧算年龄 第六讲假设法解题 第七讲盈亏问题 第八讲还原问题 单元练习(二) 第四章数与计算(二) 第一讲定义新运算 第二讲速算与巧算(三) 第三讲二进制 单元练习(三) 第五章实践与应用(二) 第一讲行程问题(一) 第二讲行程问题(二) 第三讲应用题(三) 第四讲应用题(四) 第五讲较复杂的和差倍问题 单元练习(四) 第六章趣题与智巧 第一讲周期问题 第二讲数学开放题 综合练习(一) 综合练习(二)

第一章组合与推理 第一讲逻辑推理 【专题导引】 解答推理问题常用的方法有:排除法、假设法、反证法。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选准突破口,分析时综合几个条件进行判断。 2、根据题中条件,在推理过程中,不断排除不可能的情况,从而得出要求的结论。 3、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假设,然后再根据条件推理,如果得到的结论和条件不矛盾,说明假设是正确的。 4、遇到比较复杂的推理问题,可以借助图表进行分析。 【典型例题】 【例1】桌上有排球、足球、篮球各1个。排球在足球的右边,篮球在足球的左边。请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出球的摆放情况。 【试一试】 1、甲、乙、丙比身高,甲说:“丙的身高没有乙高。”乙说;“甲的身高比丙高。”丙说:“乙比甲矮。”问:最高的是谁? 2、某班学生,如果:有红色铅笔的人没有绿色铅笔;没有红色铅笔的人有蓝色铅笔。那么“有绿色铅笔的人就有蓝色铅笔”。对吗? 【例2】刘老师、夏老师和胡老师三人在语、英、数三门课中每人教一门课。已知:夏老师:我不教数学。 胡老师:我既不教语文,也不教数学。 请你说这三位老师分别教什么课? 【试一试】 1、有4个球,编号为①、②、③、④,其中3个球一样重,有一个球比其他球轻1克。为了找出这个轻球用天平称了两次,结果如下: 第一次:①+②比③+④轻; 第二次:①+③比②+④重。 那么,轻球的编号是几?

小学一年级奥数入门练习:奥数100题(六)

小学一年级奥数入门练习:奥数100题(六) 51.6个小朋友分一袋苹果,分来分去多2个,问这袋苹果至少有几个? 52.一根60米长的绳子,做跳绳用去12米,修排球网用去30米,这根绳子少了多少米? 53.商场运回28台电视机,卖出一些后还剩15台,卖出多少台? 54.小虎学写毛笔字,第一天写6个,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写3个,四天一共写了多少个? 55.小云今年8岁,奶奶说:"你长到12岁的时候,我62岁。"奶奶今年多少岁? 56.最小的三位数减去最小的两位数,再减去最小的一位数,所得的结果是多少? 57.妈妈从家里到工厂要走3千米,一次,她上班走了2千米,又回家取一很重要工具,再到工厂。这次妈妈上班一共走了多少千米? 58.一辆公共汽从东站开到西站,开一趟。如果这辆车从东站出发,开了11趟之后,这辆车在东站还是西站?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

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59.一只猫吃一只老鼠用5分钟吃完,5只猫同时吃5只同样大小的老鼠,需要几分钟才能吃完?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

四年级奥数日期和时间的计算

第一讲日期和时间的计算 一、学习目标 1.学会在日期的计算中发现和识别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并能列式解答. 2.学会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能说明解答的基本依据. 3.感受简单的分析、推理等方法. 二、内容提要与方法点拨 1.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余数要小于除数. 2.找准有一定变化规律的周期,如1年有12个月,1周有7天,1小时是60分等. 三、例题选讲 例12008年元旦是星期二,那么,2012年元旦是星期几? 解:从2008年元旦到2012年元旦这四年中,2008年是闰年,其余三年是平年.四年的天数加上2012年元旦这一天,共有 366+365×3+1=1462(天) (或365×4+1+1) 一共是1462÷7=208(周)……6(天) 从星期二开始算,第六天是星期日.所以,2012年元旦是星期日. 这道题还可以这样算: 365÷7=52……1,平年有52周余1天,闰年就有52周余2天. 直接算出每一年的天数除以7的余数的和 2+1×3+1=6,从星期二开始算,第六天是星期日. 有一类数学问题是围绕每月天数、日期数和星期几的天数等关系展开的.解答这类问题的焦点往往在它的余数上. 我们知道,在一年的12个月中,每个月最少有28天,最多有31天,一个星期有7天.而 一个月的天数÷7 = 4……(余数),余数可以是0、1、2、3. 下面,我们根据这个除法算式进一步弄清有关的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1)由上式知,一个月的星期几的个数最少有4个,最多有5个. (2)当余数为0时,即这个月只有28天(平年的2月),那么,这个月所 有的星期几分别有4个.同时,这个月的第一天是星期几,最后一天就是星期几 的前一天.例如,2月1日是星期二,2月28日就是星期一. (3)当余数为1、2、3时,即这个月多于28天.多出了几天,就有几个星 期几是5个的,而且是连续的.例如,7月有31天,当7月1日是星期二时,7 月28日是星期一,7月29日、30日、31日就分别是星期二、三、四,则这个 月的星期二、三、四各有5个. 多出的几天及对应是星期几也可以放到月头考虑,在此不一一分述. 想一想:某年的六月一日是星期五,这个月有5个星期()和星期(). 例2某年的3月份正好有4个星期三和4个星期六,那么这个月的1日是星期几? 有4个星期还多3天。这3天是连续的而 且不能是星期三和星期六,因此,也不可 能是在星期三和星期六之间的星期四和星 期五。这样,只能是星期一、星期二和星 期日。 即这3天按顺序是星期日、一、二(29日、30日、31日)。所以,三月一 日是星期日(如图)。 例3有一个月,星期四的天数比星期三多,星期日的天数比星期六少,这个月的20日是星期几? 解:要求某月某日是星期几,一般可以由这个月的第一日或最后一日是星期 几推出. 由条件“星期四的天数比星期三多,星期日的天数比星期六少”可知这个月 的星期三、星期日只有4个,而星期四、星期六都有5个.从而推知在星期四和 星期六之间的星期五也应有5个.这个月有31天,31÷7=4…3,而且1日是星期

一年级学生如何学好奥数

一年级学生如何学好奥数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踏入小学。不论是学习习惯还是学习方法,都需要全面的培养和正确的引导,这就需要家长对整个六年的小学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规划。 低年级华数如何学习一直是困扰家长的问题,如何安排一年级下学期华数的学习,如何在低年级全面系统地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呢? 1、接触华数,兴趣第一。 我们接触过不少四五年级希望开始学习华数的学生,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其实在低年级时曾经学过华数的,但因为当时学习听课效果不好便放弃了,到了高年级,迫于小升初形势又不得不学。对于这样的学生,学习华数是有一定阴影的,甚至有些学生抱定了自己不适合学华数的念头,有一定抵触心理。 所以既然家长决定低年级开始学习华数,一定要首先注意兴趣上的培养,帮助他们找到数学中引起他们兴趣的事情,比如数字游戏等等。 2、找一位孩子最喜欢的老师。 既然刚刚接触华数,兴趣是第一位的,那找一位孩子喜欢的老师就是学习的重中之重。一位好的老师能够让孩子迅速喜欢上课堂,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课堂上,老师不仅是孩子的是师长,也是孩子的朋友,和孩子们一起探讨问

题,一起思考,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喜欢老师同时喜欢数学。 3、用一套最权威的教材。 华数课程使用的教材是《仁华学校奥林匹克数学》(简称华数课本),这套教材是最具系统、使用时间最长的奥数教材。通过长期的华数学习,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素质得到培养,思维能力、智力潜能得到很好的开发,现已被众多学有余力和学有兴趣的学生所青睐。华数课程可以使您的孩子开思维之窍,入解题之门,帮助孩子奠定坚实的基础,攀登数学的颠峰! 4、从最合适的起点开始。 刚刚接触华数,学不懂不是孩子不适合学数学,是起点不合适。举个例子:《仁华学校奥林匹克数学课本》是一本非常好的教材,但是《仁华课本》中的很多知识超前于学校的课本,如果利用的不好,很容易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是目前导致很多孩子不喜欢数学,厌恶数学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1、巧算与速算的基本知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计算是学生学习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如果能够在看似无序的算式中寻找到一定的规律,化繁为简,那么学生一定能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计算与速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