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半桥拓扑

第六部分半桥拓扑
第六部分半桥拓扑

为使耦合电容呈充电线性,要选好谐振频率Fr,一般: Fr = 0.1 Fs

半桥逆变电路事情原理的分析1

个电极电流的正确波形(如文献 4 的电流i B 、i c 的起始波形就是错误的),因而无法作出符合 电子镇流器中半桥逆变电路工作原理的分析 陈传虞 引言 半桥逆变电路是电子镇流器和电子节能灯中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电路,正确地理解它的工作原理,将有助于我们合理地选择元器件如磁环变压器、扼流电感、启动电容等元件的参数,正确地安排三极管的驱动电路,以降低它的功耗与热量,提高整灯的可靠性。遗憾地是过去受观测仪器(如示波器)和测试手段的局限,我们无法观测到电路中关键点如三极管各 实际情况的定量分析和判断,以至形成一些错误的概念。最近看到深爱公司叶文浩先生发表 在中国照明电器(刊载于 04 年 11、12 期)的文章,受到不少启发,到欧普照明公司后,利 用比较先进的示波器TDS5000,对电路关键点的电流和电压波形,进行了仔细的测试,感到认识上有所提高,澄清了过去不少胡塗概念,特撰写本文,抛砖引玉,与叶先生商榷,并就教于国内方家。 首先讨论半桥逆变电路的工原理,尽管这个电路是众所周知的,但人们对它的理解却并不十分正确,存在一些错误观念。因此,本文拟对它作较为仔细的探讨。讨论时以图 1所示的基本电路作为讨论的出发点,后面所引用的元件名称及符号,均按图 1 所给出的为准。为支持和验证所提出的观点,文中給出了许多用示波器实际观测到的波形。 图 1、半桥逆变电路的基本形式 一. 三极管如何由导通变为截止(以VT 2为例) 不论是用触发管DB 3还是由基极偏置电阻产生基极电流i B2(后者用在基极回路中带电容的半桥逆变电路中),两种触发方式中的哪一种,在接通电源后,都会由于i B2的出现而产生VT 2的集电极电流i c2,通过磁环变压器的正反馈,引起电压v BE2上升, i B2进一步增加, i c2也随之增加。出现以下的连锁反应: 触发电流 i ↑ 通过T r N 3与N 2耦 b 2 ↑ 这种再生反馈的结果,产生了雪崩效应,三极管迅速导通并饱和(在半桥逆变电路正常工作期间, 三极管VT 1或VT 2如何由截止变成导通的原因,我们将在后面文章中加以讨论)。导通后的三极管可以看成闭合的开关,三极管的电流i c2不再受基极电流i B2控制,而仅由外电路元件的参数来确定。 在三极管开始导通的一段时间内,i c2增加,通过磁环变压器绕组间的正反馈使磁环绕组N 2上的感应电动势增加,v BE2及 i B2均增加,由图 2 知,i B2同磁环绕组N 2上的电压v N2基本上

半桥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注意问题

半桥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注意问题 在PWM和电子镇流器当中,半桥电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半桥电路由两个功率开关器件组成,它们以图腾柱的形式连接在一起,并进行输出,提供方波信号。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半桥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半桥电路当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希望能够帮助电源新手们更快的理解半桥电路。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半桥电路的基本拓扑: 半桥电路的基本拓扑电路图 电容器C1和C2与开关管Q1、Q2组成桥,桥的对角线接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故称半桥变换器。如果此时C1=C2,那么当某一开关管导通时,绕组上的电压只有电源电压的一半。半桥电路概念的引入及其工作原理电路的工作过程大致如下:参照半桥电路的基本拓扑电路图,其中Q1开通,Q2关断,此时变压器两端所加的电压为母线电压的一半,同时能量由原边向副边传递。Q1 关断,Q2关断,此时变压器副边两个绕组由于整流二极管两个管子同时续流而处于短路状态,原边绕组也相当于短路状态。Q1关断,Q2开通。此时变压器两端所加的电压也基本上是母线电压的一半,同时能量由原边向副边传递。副边两个二极管完成换流。半桥电路中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偏磁问题原因:由于两个电容连接点A的电位是随Q1、Q2导通情况而浮动的,所以能够自动的平衡每个晶体管开关的伏秒值,当浮动不满足要求时,假设Q1、Q2具有不同的开关特性,即在相同的基极脉冲宽度t=t1下,Q1关断较慢,Q2关断较快,则对B点的电压就会有影响,就会有有灰色面积中A1、A2的不平衡伏秒值,原因就是Q1关断延迟。如果要这种不平衡的波形驱动变压器,将会发生偏磁现象,致使铁心饱和并产生过大的晶体管集电极电流,从而降低了变换器的效

ABAQUS拓扑优化手册

ABAQUS拓扑优化分析手册/用户手册 分析手册: 13. Optimization Techniques优化技术 13.1 结构优化:概述 13.1.1 概述 ABAQUS结构优化是一个帮助用户精细化设计的迭代模块。结构优化设计能够使得结构组件轻量化,并满足刚度和耐久性要求。ABAQUS提供了两种优化方法——拓扑优化和形状优化。拓扑优化(Topology optimization)通过分析过程中不断修改最初模型中指定优化区域的单元材料性质,有效地从分析的模型中移走/增加单元而获得最优的设计目标。形状优化(Shape optimization)则是在分析中对指定的优化区域不断移动表面节点从而达到减小局部应力集中的优化目标。拓扑优化和形状优化均遵从一系列优化目标和约束。 最优化方法(Optimization)是一个通过自动化程序增加设计者在经验和直觉从而缩短研发过程的工具。想要优化模型,必须知道如何去优化,仅仅说要减小应力或者增大特征值是不够,做优化必须有更专门的描述。比方说,想要降低在两种不同载荷工况下的最大节点力,类似的还有,想要最大化前五阶特征值之和。这种最优化的目标称之为目标函数(Object Function)。另外,在优化过程中可以同时强制限定某些状态参量。例如,可以指定某节点的位移不超过一定的数值。这些强制性的指定措施叫做约束(Constraint)。 ABAQUS/CAE可以创建模型然后定义、配置和执行结构优化。更多信息请参考用户手册第十八章。 13.1.2 术语(Terminology) 设计区域(Design area): 设计区域即模型需要优化的区域。这个区域可以是整个模型,也可以是模型的一部分或者数部分。一定的边界条件、载荷及人为约束下,拓扑优化通过增加/删除区域中单元的材料达到最优化设计,而形状优化通过移动区域内节点来达到优化的目的。 设计变量(Design variables):设计变量即优化设计中需要改变的参数。拓扑优化中,设计区域中单元密度是设计变量,ABAQUS/CAE优化分析模块在其优化迭代过程中改变单元密度并将其耦合到刚度矩阵之中。实际上,拓扑优化将模型中单元移除的方法是将单元的质量和刚度充分变小从而使其不再参与整体结构响应。对于形状优化而言,设计变量是指设计区域内表面节点位移。优化时,ABAQUS或者将节点位置向外移动或者向内移动,抑或不移动。在此过程中,约束会影响表面节点移动的多少及其方向。优化仅仅直接修改边缘处的节点,而边缘内侧的节点位移通过边缘处节点插值得到。 设计循环(Design cycle): 优化分析是一种不断更新设计变量的迭代过程,执行ABAQUS进行模型修改、查看结果以及确定是否达到优化目的。其中每次迭代叫做一个设计循环。 优化任务(Optimization task):一次优化任务包含优化的定义,比如设计响应、目标、限制条件和几何约束。 设计响应(Design responses): 优化分析的输入量称之为设计响应。设计响应可以直接从ABAQUS的结果输出文件.odb中读取,比如刚度、应力、特征频率及位移等。或者ABAQUS 从结果文件中计算得到模型的设计响应,例如质心、重量、相对位移等。一个设计响应与模型紧密相关,然而,设计响应存在一定的范围,例如区域内的最大应力或者模型体积。另外,设计响应也与特点的分析步和载荷状况有关。 目标函数(Objective functions): 目标函数决定了优化的目标。一个目标函数是从设计响应中萃取的一定范围内的值,如最大位移和最大应力。一个目标函数可以用多个设计响应

半桥逆变电路工作原理的分析

电子镇流器中半桥逆变电路工作原理的分析 陈传虞 引言 半桥逆变电路是电子镇流器和电子节能灯中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电路,正确地理解它的工作原理,将有助于我们合理地选择元器件如磁环变压器、扼流电感、启动电容等元件的参数,正确地安排三极管的驱动电路,以降低它的功耗与热量,提高整灯的可靠性。遗憾地是过去受观测仪器(如示波器)和测试手段的局限,我们无法观测到电路中关键点如三极管各个电极电流的正确波形(如文献4的电流i B 、i c 的起始波形就是错误的),因而无法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定量分析和判断,以至形成一些错误的概念。最近看到深爱公司叶文浩先生发表在中国照明电器(刊载于04年11、12期)的文章,受到不少启发,到欧普照明公司后,利用比较先进的示波器TDS5000,对电路关键点的电流和电压波形,进行了仔细的测试,感到认识上有所提高,澄清了过去不少胡塗概念,特撰写本文,抛砖引玉,与叶先生商榷,并就教于国内方家。 首先讨论半桥逆变电路的工原理,尽管这个电路是众所周知的,但人们对它的理解却并不十分正确,存在一些错误观念。因此,本文拟对它作较为仔细的探讨。讨论时以图1所示的基本电路作为讨论的出发点,后面所引用的元件名称及符号,均按图1所给出的为准。为支持和验证所提出的观点,文中給出了许多用示波器实际观测到的波形。 图1、半桥逆变电路的基本形式 一. 三极管如何由导通变为截止(以VT 2为例) 不论是用触发管DB 3还是由基极偏置电阻产生基极电流i B2(后者用在基极回路中带电容的半桥逆变电路中),两种触发方式中的哪一种,在接通电源后,都会由于i B2的出现而产生VT 2的集电极电流i c2,通过磁环变压器的正反馈,引起电压v BE2上升, i B2进一步增加, i c2也随之增加。出现以下的连锁反应: 2b i ↑ 2C i ↑ 2b ↑ 这种再生反馈的结果,产生了雪崩效应,三极管迅速导通并饱和(在半桥逆变电路正常工作期间, 三极管VT 1或VT 2如何由截止变成导通的原因,我们将在后面文章中加以讨论)。导通后的三极管可以看成闭合的开关,三极管的电流i c2不再受基极电流i B2控制,而仅由外电路元件的参数来确定。 在三极管开始导通的一段时间内,i c2增加,通过磁环变压器绕组间的正反馈使磁环绕组N 2上的感应电动势增加,v BE2及 i B2均增加,由图2知,i B2同磁环绕组N 2上的电压v N2触发 电流 通过T r N 3与N 2

半桥式开关电源原理

一种基于SG3525的半桥高频开关电源 唐军,尹斌,马利军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 E-mail:jeefrain@https://www.360docs.net/doc/0011194182.html, 摘 要:文中简要介绍了SG3525芯片的功能及内部结构,介绍了一款基于SG3525芯片的半桥高频开关电源。给出了高频变压器、PWM 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关键词: SG3525、开关电源、半桥、高频变压器 1. 引言 随着PWM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开关电源以其高的性价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开关电源的电路拓扑结构很多, 常用的电路拓扑有推挽、全桥、半桥、单端正激和单端反激等形式。其中, 在半桥电路中, 变压器初级在整个周期中都流过电流, 磁芯利用充分,且没有偏磁的问题,所使用的功率开关管耐压要求较低,开关管的饱和压降减少到了最小,对输入滤波电容使用电压要求也较低。由于以上诸多原因, 半桥式变换器在高频开关电源设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2. SG3525芯片的工作原理 PWM控制芯片SG3525 具体的内部引脚结构如图1及图2所示。其中,脚16 为SG3525 的基准电压源输出,精度可以达到(5.1±1%)V,采用了温度补偿,而且设有过流保护电路。脚5、脚6、脚7 内有一个双门限比较器,内设电容充放电电路,加上外接的电阻电容电路共同构成SG3525 的振荡器。振荡器还设有外同步输入端(脚3)。脚1 及脚2 分别为芯片内部误差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同相输入端。该放大器是一个两级差分放大器,直流开环增益为70dB 左右。根据系统的动态、静态特性要求,在误差放大器的输出脚9 和脚1 之间一般要添加适当的反馈补偿网络。 图1 SG3525的引脚 1

拓扑优化技术

拓扑优化技术 第1节基本知识 一、拓扑优化的概念 拓扑优化是指形状优化,有时也称为外型优化。拓扑优化的目标是寻找承受单载荷或多载荷的物体的最佳材料分配方案。这种方案在拓扑优化中表现为“最大刚度”设计。 与传统的优化设计不同的是,拓扑优化不需要给出参数和优化变量的定义。目标函数、状态变量和设计变量都是预定义好的。用户只需要给出结构的参数(材料特性、模型、载荷等)和要省去的材料百分比。 拓扑优化的目标—目标函数—是在满足结构的约束(V)情况下减少结构的变形能。减小结构的变形能相当于提高结构的刚度。这个技术通过使用设计变量( i)给每个有限元的单元赋予内部伪密度来实现。这些伪密度用PLNSOL,TOPO命令来绘出。 ANSYS提供的拓扑优化技术主要用于确定系统的最佳几何形状,其原理是系统材料发挥最大利用率,同时确保系统的整体刚度(静力分析)、自振频率(模态分析)在满足工程要求的条件下获得极大或极小值。 拓扑优化应用场合:线性静力分析和模态分析。 拓扑优化原理:满足结构体积缩减量的条件下使目标函数结构柔量能量(the enery of structure compliance—SCOMP)的极小化。结构柔量能量极小化就是要求结构刚度的最大化。 例如,给定V=60表示在给定载荷并满足最大刚度准则要求的情况下省去60%的材料。图19-1表示满足约束和载荷要求的拓扑优化结果。图19-1a表示载荷和边界条件,图19-b 表示以密度云图形式绘制的拓扑结果。 图19-1 体积减少60%的拓扑优化示例 二、拓扑优化的基本过程 拓扑优化的基本步骤如下:

1.定义结构问题定义材料弹性模量、泊松系数、材料密度。 2.选择单元类型拓扑优化功能中的模型只能采用下列单元类型: ● 二维实体单元:Plane2和Plane82,用于平面应力问题和轴对称问题。 ● 三维实体单元:Solid92、Solid95。 ● 壳单元:SHELL93。 3.指定优化和不优化区域ANSYS只对单元类型编号为1的单元网格部分进行拓扑优 化,而对单元类型编号大于1的单元网格部分不进行拓扑优化,因此,拓扑优化时要确保进行拓扑优化区域单元类型编号为1,而不进行拓扑优化区域单元类型编号大于1即可。 4.定义并控制载荷工况或频率提取可以在单个载荷工况和多个载荷工况下做拓扑优化,单载荷工况是最简便的。 要在几个独立的载荷工况中得到优化结果时,必须用到写载荷工况和求解功能。在定义完每个载荷工况后,要用LSWRITE命令将数据写入文件,然后用LSSOLVE命令求解载荷工况的集合。 5.定义和控制优化过程拓扑优化过程包括定义优化参数和进行拓扑优化两个部分。用户可以用两种方式运行拓扑优化:控制并执行每一次迭代或自动进行多次迭代。 ANSYS有三个命令定义和执行拓扑优化:TOPDEF,TOPEXE和TOPITER。TOPDEF 命令定义要省去材料的量,要处理载荷工况的数目,收敛的公差;TOPEXE命令执行一次优化迭代;TOPITER命令执行多次优化迭代。 (1)定义优化参数首先要定义优化参数。用户要定义要省去材料的百分比,要处理载荷工况的数目,收敛的公差。 命令:TOPDEF GUI:Main Menu>Solution>Solve>Topological opt 注:本步所定义的内容并不存入ANSYS数据库中,因此在下一个拓扑优化中要重新使用TOPDEF命令。 (2)执行单次迭代定义好优化参数以后,可以执行一次迭代。迭代后用户可以查看收敛情况并绘出或列出当前的拓扑优化结果。可以继续做迭代直到满足要求为止。如果是在GUI方式下执行,在Topological Optimization 对话框(ITER域)中选择一次迭代。 命令:TOPEXE GUI:Main Menu>Solution>Solve>Topological opt TOPEXE的主要优点是用户可以设计自己的迭代宏进行自动优化循环和绘图。在下一节,可以看到TOPITER命令是一个ANSYS的宏,用来执行多次优化迭代。 (3)自动执行多次迭代 在定义好优化参数以后,用户可以自动执行多次迭代。在迭代完成以后,可以查看收敛情况并绘出或列出当前拓扑形状。如果需要的话,可以继续执行求解和迭代。TOPITER 命令实际是一个ANSYS的宏,可以拷贝和定制。

半桥拓扑与应用规范标准

半桥拓扑基础及应用规 摘要 本技术文档主要针对半桥逆变器工作原理进行分析。通过半桥逆变器开关分析得出结论,半桥逆变器可以有条件的实现软开关,从而提高效率。 描述 对称半桥的主电路如图1所示。图1中包括两个互补控制的功率MOSFET,其中M1的占空比为D,M2的占空比为(1-D),DS1和DS2是开关的体二极管,隔直电容C2,作为开关M2开通时的电源。包括漏感Lk,励磁电感Lm的中心抽头的变压器,原边匝数为Np,副边匝数分别为Ns1和Ns2。 本文档针对下图的半桥逆变器展开分析,首先分析了逆变器架构以及半桥逆变器的优缺点,接着针对高效率的半桥逆变器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最后对变压器的设计,高压电容容值得选取进行了仿真,分析,并给出结论。 Figure-1 半桥逆变器架构示意图 1.半桥逆变器设计分析 因液晶屏本身没有发光功能,这就需要在液晶屏后加一个照明系统,该背光照明系统由发光部件、能使光线均匀照射在液晶表示面的导光板和驱动发光部件的电源构成。现在发光部件的主流为被称作冷阴极管的萤光管。其发光原理与室照明用的热阴管类似,但不需象热阴管那样先预热灯丝,它在较低温状态就能点亮,因此叫冷阴极管。但要驱动这种冷阴极管需要能输出1000~1500V交流电压的特殊电源。这种特殊电源称之为逆变器。 小尺寸CCFL(22寸以下)逆变器方案中,由于半桥架构设计简单,成本低,应用非常广泛,通常使用一个P+N的场效应管即可实现,其工作模式比较简单,下图为小尺寸方案中,半桥架构的波形和电路示意图。

从成本和效率的角度考量,大尺寸LCD-TV逆变器的输入逐渐改为由PFC(380V-400V)的输出直接输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LIPS(LCD-TV Integrated Power Supply,液晶集成电源)方案。 Figure-4 LIPS电源和逆变器架构 大尺寸LIPS方案逆变器采用半桥或者全桥架构,半桥架构一般采用定频,MOSFET处在硬开关状态,这样会导致MOSFET上面很大的开关损耗,此外这种硬开关导致的EMI必须通过相应的手段去处理才能符

如何正确理解半桥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

如何正确理解半桥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 引言 半桥逆变电路是电子镇流器和电子节能灯中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电路,正确地理解它的工作原理,将有助于我们合理地选择元器件如磁环变压器、扼流电感、启动电容等元件的参数,正确地安排三极管的驱动电路,以降低它的功耗与热量,提高整灯的可靠性。遗憾地是过去受观测仪器(如示波器)和测试手段的局限,我们无法观测到电路中关键点如三极管各个电极电流的正确波形(如文献4的电流iB、ic的起始波形就是错误的),因而无法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定量分析和判断,以至形成一些错误的概念。最近看到深爱公司叶文浩先生发表在中国照明电器(刊载于04年11、12期)的文章,受到不少启发,到欧普照明公司后,利用比较先进的示波器TDS5000,对电路关键点的电流和电压波形,进行了仔细的测试,感到认识上有所提高,澄清了过去不少胡塗概念,特撰写本文,抛砖引玉,与叶先生商榷,并就教于国内方家。 首先讨论半桥逆变电路的工原理,尽管这个电路是众所周知的,但人们对它的理解却并不十分正确,存在一些错误观念。因此,本文拟对它作较为仔细的探讨。讨论时以图1所示的基本电路作为讨论的出发点,后面所引用的元件名称及符号,均按图1所给出的为准。为支持和验证所提出的观点,文中給出了许多用示波器实际观测到的波形。 一.三极管如何由导通变为截止(以VT2为例) 不论是用触发管DB3还是由基极偏置电阻产生基极电流iB2(后者用在基极回路中带电容的半桥逆变电路中),两种触发方式中的哪一种,在接通电源后,都会由于iB2的出现而产生VT2的集电极电流ic2,通过磁环变压器的正反馈,引起电压vBE2上升, iB2进一步增加, ic2也随之增加。出现以下的连锁反应: 这种再生反馈的结果,产生了雪崩效应,三极管迅速导通并饱和(在半桥逆变电路正常工作期间, 三极管VT1或VT2如何由截止变成导通的原因,我们将在后面文章中加以讨论)。导通后的三极管可以看成闭合的开关,三极管的电流ic2不再受基极电流iB2控制,而仅由外电路元件的参数来确定。 在三极管开始导通的一段时间内,ic2增加,通过磁环变压器绕组间的正反馈使磁环绕组N2上的感应电动势增加,vBE2及 iB2均增加,由图2知,iB2同磁环绕组N2上的电压vN2基本上式中i是流过磁环变压器次级绕组N2的电流。在磁环未饱和时,vN2也与磁环变压器原边绕组的电流、即电感L2的电流变化率成正比。在所讨论的情况中,电感L2的电流就是VT2的集电极电流ic2。我们知道,L值与磁环的磁导率μ成正比(L还与磁环的尺寸和其绕组的圈数有关),磁环的磁导率μ开始随流过它的励磁电流(这里就是集电极电流ic2或流过电感的电流)的增加而增加,在电流为某一数值后达到最大值,以后随电流的增加而下降。至于电流变化率di/dt出现最大值的时刻则与电流变化规律有关,例如如电流按正弦规律变化,则di/dt 在i=0时为最大。一般在半桥逆变电路中,在i较小时,di/dt为最大。因此,磁环变压器绕组的电压先是随ic2的增加而增加,在电流ic2到达最大值之前的某一数值达到最大,并出现一个峰值(),同样vB2、iB2也出现一个峰值(,它们和vN2出现峰值对应于同一时刻)。随着ic2的增加,磁环的磁导率μ下降,其绕组上的电压vN2及基极电压vB2将下降,iB2亦下降。在iB2为正值且下降为零之前,在基区中存储了大量的少数载流子,没有通过集电结被及时拉走,管子处于饱和状态。不难看出,如磁环绕组上电压出现峰值的

半桥拓扑及应用规范

半桥拓扑基础及应用规范 摘要 本技术文档主要针对半桥逆变器工作原理进行分析。通过半桥逆变器开关分析得出结论,半桥逆变器可以有条件的实现软开关,从而提高效率。 描述 对称半桥的主电路如图1所示。图1中包括两个互补控制的功率MOSFET,其中M1的占空比为D,M2的占空比为(1-D),DS1和DS2是开关的体二极管,隔直电容C2,作为开关M2开通时的电源。包括漏感Lk,励磁电感Lm的中心抽头的变压器,原边匝数为Np,副边匝数分别为Ns1和Ns2。 本文档针对下图的半桥逆变器展开分析,首先分析了逆变器架构以及半桥逆变器的优缺点,接着针对高效率的半桥逆变器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最后对变压器的设计,高压电容容值得选取进行了仿真,分析,并给出结论。 Figure-1 半桥逆变器架构示意图 1. 半桥逆变器设计分析 因液晶屏本身没有发光功能,这就需要在液晶屏后加一个照明系统,该背光照明系统由发光部件、能使光线均匀照射在液晶表示面的导光板和驱动发光部件的电源构成。现在发光部件的主流为被称作冷阴极管的萤光管。其发光原理与室内照明用的热阴管类似,但不需象热阴管那样先预热灯丝,它在较低温状态就能点亮,因此叫冷阴极管。但要驱动这种冷阴极管需要能输出1000~1500V交流电压的特殊电源。这种特殊电源称之为逆变器。 小尺寸CCFL(22寸以下)逆变器方案中,由于半桥架构设计简单,成本低,应用非常广泛,通常使用一个P+N的场效应管即可实现,其工作模式比较简单,下图为小尺寸方案中,半桥架构的波形和电路示意图。

从成本和效率的角度考量,大尺寸LCD-TV逆变器的输入逐渐改为由PFC(380V-400V)的输出直接输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LIPS(LCD-TV Integrated Power Supply,液晶集成电源)方案。 Figure-4 LIPS电源和逆变器架构 大尺寸LIPS方案逆变器采用半桥或者全桥架构,半桥架构一般采用定频,MOSFET处在硬开关状态,这样会导致MOSFET上面很大的开关损耗,此外这种硬开关导致的EMI必须通过相应的手段去处

结构拓扑优化的发展现状及未来

结构拓扑优化的发展现状及未来 王超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一、历史及发展概况 结构拓扑优化是近20年来从结构优化研究中派生出来的新分支,它在计算结构力学中已经被认为是最富挑战性的一类研究工作。目前有关结构拓扑优化的工程应用研究还很不成熟,在国外处在发展的初期,尤其在国内尚属于起步阶段。1904 年Michell在桁架理论中首次提出了拓扑优化的概念。自1964 年Dorn等人提出基结构法,将数值方法引入拓扑优化领域,拓扑优化研究开始活跃。20 世纪80 年代初,程耿东和N. Olhoff在弹性板的最优厚度分布研究中首次将最优拓扑问题转化为尺寸优化问题,他们开创性的工作引起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1988年Bendsoe和Kikuchi发表的基于均匀化理论的结构拓扑优化设计,开创了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研究的新局面。1993年和提出了渐进结构优化法。1999年Bendsoe和Sigmund证实了变密度法物理意义的存在性。2002 年罗鹰等提出三角网格进化法,该方法在优化过程中实现了退化和进化的统一,提高了优化效率。 二、拓扑优化的工程背景及基本原理 通常把结构优化按设计变量的类型划分成三个层次:结构尺寸优化、形状优化和拓扑优化。尺寸优化和形状优化已得到充分的发展,但它们存在着不能变更结构拓扑的缺陷。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开始研究拓扑优化。拓扑优化的基本思想是将寻求结构的最优拓扑问题转化为在给定的设计区域内寻求最优材料的分布问题。寻求一个最佳的拓扑结构形式有两种基本的原理:一种是退化原理,另一种是进化原理。退化原理的基本思想是在优化前将结构所有可能杆单元或所有材料都加上,然后构造适当的优化模型,通过一定的优化方法逐步删减那些不必要的结构元素,直至最终得到一个最优化的拓扑结构形式。进化原理的基本思想是把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思想引入结构拓扑优化,它通过模拟适者生存、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等自然机理来获得最优的拓扑结构。 三、结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 目前常使用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退化法和进化法。 退化法即传统的拓扑优化方法,一般通过求目标函数导数的零点或一系列迭代计算过程求最优的拓扑结构。目前常用于拓扑优化的退化法有基结构方法、均匀化方法、变密度法、变厚度法等。 基结构方法(GSA)的思路是假定对于给定的桁架节点,在每两个节点之间用杆件连结起来得到的结构称为基结构。按照某种规则或约束,将一些不必要的杆件从基本结构中删除,认为最终剩下的构件决定了结构的最佳拓扑。基结构方法更适合于桁架和框架结构的拓扑优化。基结构法是在有限的子空间内寻优,容易丢失最优解,另外还存在组合爆炸、解的奇异性等问题。 均匀化方法(HA)引入微结构的单胞,通过优化计算确定其材料密度分布,并由此得出最优的拓扑结构。均匀化方法主要应用于连续体的拓扑优化设计,它不仅能用于应力约束和位移约束,也能用于频率约束。目前用均匀化方法来进行拓扑优化设计的有一般弹性问题、热传导问题、周期渐进可展曲面问题、非线性热弹性问题、振动问题和骨改造问题等。 变密度法是一种比较流行的力学建模方式,与采用尺寸变量相比,它更能反映拓

半桥全桥

半桥电源与全桥电源的区别 全桥、半桥拓扑在逆变器中广泛应用,现对其拓扑作分析,得出各自的优缺点。 半桥逆变拓扑结构 两个开关管交替通断时的开关管耐压和变压器原边电压,可知开关管所需耐压为 Vdc ,变压器原边电压为± 1/2Vdc 。 全桥逆变功率转换主电路与半桥电路的区别就是,用另外两个同样的开关管代替两只电容,即由 4 只开关管组成逆变开关电路,同样分析时序电路,可得开关管所需耐压为Vdc ,变压器原边电压为± Vdc 首先,从电路图上可以很方便的看出一点明显的区别,就是开关管的数量不同。半桥式电路的开关管数量少,成本也就相应的低。全桥式电路有 4 只开关管,需要两组相位相反的驱动脉冲分别控制两对开关管,那就难免导致驱动电路的复杂。半桥式电路由于只有两只管子,没有同时通断地问题,且其抗不平衡能力强,也就是说对duty 的要求不是很高,所以驱动电路相对于全桥就简单很多。 就抗不平衡能力,我们可以再看一下原理图,当半桥式电路工作在120VAC 时,电容中间的开关闭合,此时主要靠隔直电容Cb 来解决不平衡的问题。产生磁通不平衡时,线路中会出现一个直流偏流,当这个直流偏流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磁通饱和,加了这个隔直电容,就可以使直流电不能通过,以达到抗不平衡的目的。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当没有隔直电容时,会产生磁通不平衡,也就是铁心中会有剩磁出现,磁通不能恢复到零,剩磁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铁心饱和。而加了这个电容,当变压器线圈续流能量过多时,就会给Cb 充电(C1 、C2 两端电压一定,所以可吸收的能量也一定),使多余的能量不会储存在线圈里,形成剩磁,从而解决磁通不平衡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全桥与半桥的工作原理就很相似。当半桥电路工作在220VAC 状态时,就不需要隔直电容的存在了。因为此时两个滤波电容中点的电压是浮动的,它可以自动对两边的电路进行调节,以达到平衡。当在某一周期,电感续流给C2 充电时,能量过多,C2 两端电压就会偏高一点,本来会产生剩磁的能量就储存在电容内了,同时C1 两端电压会相应偏低一点,下一个周期C2 放电时,由于duty 不变,就不会把多余的能量全部释放掉,也就是说,C2 两端的电压仍会比正常值偏高一点,但已经没有高那么多了,接着是C1 放电,由于它的电压比正常值偏低,释

拓扑优化简介

拓扑优化 什么是拓扑优化? 拓扑优化是指形状优化,有时也称为外型优化。拓扑优化的目标是寻找承受单载荷或多载荷的物体的最佳材料分配方案。这种方案在拓扑优化中表现为“最大刚度”设计。 与传统的优化设计不同的是,拓扑优化不需要给出参数和优化变量的定义。目标函数、状态变量和设计变量(参见“优化设计”一章)都是预定义好的。用户只需要给出结构的参数(材料特性、模型、载荷等)和要省去的材料百分比。 拓扑优化的目标——目标函数——是在满足结构的约束(V)情况下减少结构的变形能。减小结构的变形能相当于提高结构的刚度。这个技术通过使用设计变量( i)给每个有限元的单元赋予内部伪密度来实现。这些伪密度用PLNSOL,TOPO命令来绘出。 例如,给定V=60表示在给定载荷并满足最大刚度准则要求的情况下省去60%的材料。图2-1表示满足约束和载荷要求的拓扑优化结果。图2-1a表示载荷和边界条件,图2-2b表示以密度云图形式绘制的拓扑结果。 图2-1 体积减少60%的拓扑优化示例 如何做拓扑优化 拓扑优化包括如下主要步骤: 1.定义拓扑优化问题。 2.选择单元类型。 3.指定要优化和不优化的区域。 4.定义和控制载荷工况。 5.定义和控制优化过程。 6.查看结果。 拓扑优化的细节在下面给出。关于批处理方式和图形菜单方式 不同的做法也同样提及。 定义拓扑优化问题 定义拓扑优化问题同定义其他线性,弹性结构问题做法一样。用户需要定义材料特性(杨氏模量和泊松比),选择合适的单元类型生成有限元模型,施加载

荷和边界条件做单载荷步或多载荷步分析。参见“ANSYS Analysis Procedures Guides”第一、二章。 选择单元类型 拓扑优化功能可以使用二维平面单元,三维块单元和壳单元。要使用这个功能,模型中只能有下列单元类型: 二维实体单元:SOLID2和SOLID82 三维实体单元:SOLID92和SOLID95 壳单元:SHELL93 二维单元用于平面应力问题。 指定要优化和不优化的区域 只有单元类型号为1的单元才能做拓扑优化。可以使用这种限制控制模型优化和不优化的部分。例如,如果要保留接近圆孔部分或支架部分的材料,将这部分单元类型号指定为2或更大即可: … ET,1,SOLID92 ET,2,SOLID92 … TYPE,1 VSEL,S,NUM,,1,,2 !用这些单元划分的实体将被优化 VMESH,ALL TYPE,2 VSEL,S,NUM,,3 !用这些单元划分的实体将保持原状 VMESH,ALL … 用户可以使用ANSYS的选择和修改命令控制单元划分和类型号定义。 定义和控制载荷工况 可以在单个载荷工况和多个载荷工况下做拓扑优化。单载荷工况是最简便的。 要在几个独立的载荷工况中得到优化结果时,必须用到写载荷工况和求解功能。在定义完每个载荷工况后,要用LSWRITE命令将数据写入文件,然后用LSSOLVE命令求解载荷工况的集合。 例如,下面的输入演示如何将三个载荷工况联合做一个拓扑优化分析。 … D,10,ALL,0,,20,1 !定义第一个载荷工况的约束和载荷 NSEL,S,LOC,Y,0 SF, ALLSEL LSWRITE,1 !写第一个载荷工况 DDEL, SFDEL, NSEL,S,LOC,X,0,1 D,ALL,ALL,0

半桥同步整流设计报告

\ 半桥倍流同步整流电源的设计 摘要:现如今,微处理器要求更低的供电电压,以降低功耗,这就要求供电系 统能提供更大的输出电流,低压大电流技术越发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电源系统以对称半桥为主要拓扑,结合倍流整流和同步整流的结构,并且使用MSP430单片机控制和采样显示,实现了5V,15A大电流的供电系统。效率较高,输出纹波小。 关键词:对称半桥,倍流整流,同步整流,SG3525 一、方案论证与比较 1 电源变换拓扑方案论证 方案一:(如下图)此电路为传统的半桥拓扑。由于MOS管只承受一倍电源电压,而不像单端类的承受两倍电源电压,且较之全桥拓扑少了两个昂贵的MOS 管,因此得到很大的应用。但在低压大电流的设计中,输出整流管的损耗无疑会大大降低效率,而且电感的设计也会变得困难,因此不适合大电流的设计。 方案二:传统半桥+同步整流。将上图半桥的输出整流管改为低导通内阻的MOSFET。如此可大大减小输出整流的损耗,提高效率。比较适合大电流的整流方案,但变压器的绕制和电感的设计较麻烦。 方案三:(如下图)半桥倍流同步整流。倍流整流很早就被人提出,它的特点是变压器输出没有中心抽头,这就大大简化了变压器的设计,并且提高了变压器的利用率。而流过变压器和输出电感的电流仅有输出电流的一半,这使得变压

器和电感的制作变得简单。并且由波形分析可以知道,输出电流的纹波是互相抵消的。该电路的不足是电路时序有要求,控制稍显复杂。由上分析我们选择方案三。 2 控制方案选择 方案一:由于控制芯片SG3525输出两路互补对称的PWM信号,则可将控制信号做如下设置(如下图)。 将驱动Q1的信号与Q4同步起来,Q2和Q3的信号同步,则可以实现倍流同步整流的时序同步,方案简单易行,但由于SG3525在输出较小占空比时有较大的死区,则输出MOSFET的续流二极管会产生较大的损耗。 方案二:将SG3525的驱动信号反向后送入输出整流MOS管,如此可以极大的减少低占空比时的损耗,且仅需一对反向驱动,故选用方案二。

六种基本DCDC变换器拓扑结构总结

六种基本DC/DC变换器拓扑,依次为buck,boost,buck-boost,cuk,zeta,sepic变换器 半桥变换器也是双端变换器,以上是两种拓扑。 半桥开关管电压应力为输入电压.而且由于另外一个桥臂上的电容,具有抗偏磁能力,但是对于上面一种拓扑,通常还会加隔直电容来提高抗偏磁能力.但是如果采用峰值电流控制,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有可能会导致电容安秒不平衡的问题.要需要其他方法来解决。半桥变换器可以通过不对称控制来实现ZVS,也就是两个管子交替导通,一个占空比为D,另外一个就为1-D.就是所谓的不对称半桥,通常采用下面一种拓扑.对于不对称半桥可以采用峰值电流控制。 正激变换器 绕组复位正激变换器 LCD复位正激变换器 RCD复位正激变换器 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 双管正激 吸收双正激 有源钳位双正激

原边钳位双正激 软开关双正激 推挽变换器 无损吸收推挽变换器 推挽变换器:推挽变换器是双端变换器.其实是两个正激变换器通过变压器耦合而来,基本推挽变换器好处是驱动不需隔离,变压器双端磁化,只要两个开关管.但是,变压器绕组利用率低,开关管电压应力为输入两倍,所以一般只适合低压输入的场合.而且有个问题就是会出现偏磁,所以要采用电流型控制等方法来避免. 如果将两个双管正激同样耦合,可以构成四开关管的推挽变换器,也就是所谓的双双管正激.其管子电压应力下降为输入电压.其他等同. 推挽正激是最近出现的一种新拓扑,通过一个电容来解决变换器漏感尖峰,偏磁等问题.在VRM中有应用. 半桥变换器也是双端变换器,以上是两种拓扑. 半桥开关管电压应力为输入电压.而且由于另外一个桥臂上的电容,具有抗偏磁能力,但是对于上面一种拓扑,通常还会加隔直电容来提高抗偏磁能力.但是如果采用峰值电流控制,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有可能会导致电容安秒不平衡的问题.要需要其他方法来解决. 半桥变换器可以通过不对称控制来实现ZVS,也就是两个管子交替导通,一个占空比为D,另外一个就为1-D.就是所谓的不对称半桥,通常采用下面一种拓扑.对于不对称半桥可以采用峰值电流控制. 全桥变换器 全桥变换器在大功率场合是最常用了,特别是移项ZVS和ZVZCS 接下去,会收集一些三电平变换器贴出来,在以后就给出boost族的隔离变换器....反激变换器.....正反激变换器......APFC.....PPFC.... 单级PFC.....谐振变换器等.....

【ANSYS分析】拓扑优化

第二章拓扑优化 什么是拓扑优化? 拓扑优化是指形状优化,有时也称为外型优化。拓扑优化的目标是寻找承受单载荷或多载荷的物体的最佳材料分配方案。这种方案在拓扑优化中表现为“最大刚度”设计。 与传统的优化设计不同的是,拓扑优化不需要给出参数和优化变量的定义。目标函数、状态变量和设计变量(参见“优化设计”一章)都是预定义好的。用户只需要给出结构的参数(材料特性、模型、载荷等)和要省去的材料百分比。 拓扑优化的目标——目标函数——是在满足结构的约束(V)情况下减少结构的变形能。减小结构的变形能相当于提高结构的刚度。这个技术通过使用设计变量( i)给每个有限元的单元赋予内部伪密度来实现。这些伪密度用PLNSOL,TOPO命令来绘出。 例如,给定V=60表示在给定载荷并满足最大刚度准则要求的情况下省去60%的材料。图2-1表示满足约束和载荷要求的拓扑优化结果。图2-1a表示载荷和边界条件,图2-2b表示以密度云图形式绘制的拓扑结果。 图2-1 体积减少60%的拓扑优化示例 1

如何做拓扑优化 拓扑优化包括如下主要步骤: 1.定义拓扑优化问题。 2.选择单元类型。 3.指定要优化和不优化的区域。 4.定义和控制载荷工况。 5.定义和控制优化过程。 6.查看结果。 拓扑优化的细节在下面给出。关于批处理方式和图形菜单方式 不同的做法也同样提及。 定义拓扑优化问题 定义拓扑优化问题同定义其他线性,弹性结构问题做法一样。用户需要定义材料特性(杨氏模量和泊松比),选择合适的单元类型生成有限元模型,施加载荷和边界条件做单载荷步或多载荷步分析。参见“ANSYS Analysis Procedures Guides”第一、二章。 1

ATX电源电路工作原理及故障分析详解

12.1 计算机开关电源基本结构及原理 一、计算机开关电源的基本结构 1.ATX电源与AT电源的区别 目前计算机开关电源有AT和ATX两种类型。ATX电源与AT电源的区别为:1)待机状态不同 ATX电源增加了辅助电源电路,只要220V市电输入,无论是否开机,始终输出一组+5V SB待机电压,供PC机主板电源监控单元、网络通信接口、系统时钟芯片等使用,为ATX电源启动作准备。 2)电源启动方式不同 AT电源采用交流电源开关直接控制电源的通断,ATX电源则采用点动式电源启闭按钮,实质是用PS-ON直流控制信号启动/关闭电源。具有键盘开/关机、定时开/关机、Modem唤醒远程开/关机、软件关机等控制功能。 3)输出电压不同 AT电源共有四路输出(±5V、±12V),另向主板提供一个PG电源准备就绪的信号。ATX电源PW-0K信号与PG信号功能相同,还增加了+3.3V、+5 V SB供电输出和PS-ON电源启闭控制信号,其中+3.3V向CPU、PCI总线供电。 各档电压的输出电流值大约如下:

+5V +12V -5V -12V +3.3V +5V SB 21A 6A 0.3A 0.8A 14A 0.8A 4)主板综合供电插头接口不同 AT电源的6芯P8和P9电源插头,在ATX结构中被20芯双列直排插头所替代,具有可靠的防插反装置。对于Pentium 4机型的ATX电源,除大4芯(D 形)和小4芯电源接口插头外,还增加4芯12V CPU专用电源插头及6芯+3. 3V、+5V电源增强型插头。 2.计算机开关电源的基本结构 目前,计算机电源大多采用他激双管半桥定频调宽式开关电源。电源中还输出一个特殊的“POWER GOOD”信号。电源开启后PG信号为低电平,送给系统时钟电路,由该信号产生一个复位信号(RESET)用于系统复位。经100~5 00ms的延时后,PG信号由低电平变成高电平,系统复位结束,主机启动并开始正常运行。PG信号作用就是当电源输出的直流电压均稳定后,才使系统初始化复位,以保证计算机系统状态的稳定与可靠。由此可见,当电源正常时,PG 信号也正常,系统能够正常启动,否则系统无法进入启动状态。 他激式脉宽调制ATX开关电源电路主要由交流输入整流滤波电路、辅助电源电路、TL494脉宽调制电路、半桥式功率变换电路、PS-ON和PW-OK产生电路、自动稳压与保护控制电路、多路直流稳压输出电路等组成。他激式开关稳压电源原理结构框图如图12-1所示。 二、他激式开关电源的基本原理

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及存在问题分析(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及存在问题分析(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及存在问题分析 (最新版) 文章深入分析国内外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拓扑优化方法的发展及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了均匀化方法,渐进结构优化法,变密度法的优缺点。研究了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过程中产生数值不稳定现象的原因,重点讨论了灰度单元,棋盘格式,网格依赖性的数值不稳定现象,并针对每一种数值不稳定现象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的主要对象是连续体结构,1981年程耿东和Olhof在研究中指出:为了得到实心弹性薄板材料分布的全局最优解,必须扩大设计空间,得到由无限细肋增强的板设计。此研究被认为是近现代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的先驱。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结构拓扑优化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

研究大多数建立在有限元法结构分析的基础上,但由于有限元法中单元网格的存在,结构拓扑优化过程中常常出现如灰度单元,网格依赖性和棋盘格等数值不稳定的现象。本文介绍了几种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及每种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1.拓扑优化方法 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开始于1988年Bendoe和Kikuchi提出的均匀化方法,此后许多学者相继提出了渐进结构优化方法、变密度法等拓扑优化数学建模方法。 1.1.均匀化方法 均匀化方法即在设计区域内构造周期性分布的微结构,这些微结构是由同一种各向同性材料实体和孔洞复合而成。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在每个单元内构造不同尺寸的微结构,微结构的尺寸和方向为拓扑优化设计变量。1988年Bendsoe研究发现,通过在结构中引入具有空洞微结构的材料模型,将困难的拓扑设计问题转换为相对简单的材料微结构尺寸优化问题。 很多学者发展了均匀化方法,Suzhk进行了基于均匀化方法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