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记忆(王德风)

历史的记忆(王德风)
历史的记忆(王德风)

历史的记忆

——古诗中的抚顺城和高尔山

□王德风

美国一位著名哲学家、散文家和诗人爱默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城市是靠记忆存在的。”我们是否可以解读为这种记忆最基本的构成是城市的容貌,这种容貌往往有别于其它城市,而且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城市发展的进程,虽然总体的发展脉络大致相同,但是对每座城市而言,因它所处的具体历史背景不同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样我们有理由说,就历史悠久和史学地位这一点,坐落在抚顺市顺城区的抚顺城及其建有寺庙和辽塔的高尔山,可窥见抚顺的前世今生之一斑。当人们谈及抚顺的历史,或者说清代发迹史,就自然涉及到了这个不能被遗忘的抚顺城与高尔山了!如今青山依旧在,旧城仍留名。今天,怀着思古之悠情,不妨从古人的诗词中寻觅它的旧影,讲述它当年的故事。

首先让我们从乾隆的《抚顺城》一诗说起吧!诗云:

洪武城抚顺,意在抚顺我。

后季政令乖,乃并失辽左。

国初开创时,首事天庞荷。

遇雨将旋师,礼王言听可。

遂致降永芳,余城悉下妥。

户民给田庐,普俾毋失所。

今经百余年,未免墉垣堕。

戊戌命重修,兹来阅巍峨。

永绛无正言,思难慎毋惰。

这是喜欢附庸风雅的皇帝乾隆于公元1783年第四次赴新宾偈永陵途经抚顺城时所作。首句是“抚顺”命名的寓意所在。历史上抚顺地区的称谓,各代有所不同:汉代称玄菟郡,唐代称新城州,辽、金为贵德州,明代始筑城,称“抚顺”城,即明太祖朱元璋的“抚绥边疆,顺导夷民”之意。就是在武力征服之外,采用的怀柔政策对付边民。这一点乾隆也看得非常明白,所以他才在诗中说“洪武城抚顺,意在抚顺我。”

其次,诗中提出了两个抚顺城的概念。“洪武城抚顺”是明代建的抚顺城,但经百余年,“未免墉垣堕”。而诗中乾隆的“兹来阅巍峨”所见到的是他所下令重建的“抚顺城”。明代的抚顺城建于公元1384年,城周长“二里三百七十六丈”,环城有“深一丈,阔二丈”的护城河。只有一个城门,即“迎恩门”。到了乾隆年代,明抚顺城已近400年,年代既久,又经战乱,抚顺城早已是满目疮痍,“败垒榛莽”,不堪入目了。到公元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另修了清代的

抚顺城。其位臵已不是明城的原址了。清代抚顺城周长三里,有东、南、北三门。南门是主门,叫“嘉会门”,北门称“广润门”,东门为便门。嘉会门采用阁楼与敌台相结合的建筑方式。城墙高20尺,宽12尺,青砖包砌。墙顶每隔五尺设一垛口。至此,抚顺城焕然一新,灰色城垣矗立于高尔山下,浑河之畔。这便是诗中所说的“戊戌命重修,兹来阅巍峨”了!此时此刻,乾隆皇帝不能不想起先祖努尔哈赤曾在此与明军进行的第一次大战——“抚顺之战”,那是公元1618年四月,努尔哈赤率后金军攻打明抚顺城,途中天降大雨,欲回师,部将代善(后封为“礼王”)劝阻说,下雨正好可以麻痹敌人。努尔哈赤接受了代善的建议,连夜冒雨奇袭,一举攻下抚顺城,明将李永芳投降。此后,后金军一鼓作气,连下抚顺城周边城堡要塞五百余座,彻底击跨了明朝在抚顺地区的统治。这一战拉开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明清战争的序幕,点燃了后金军政权逐鹿中原旺盛之火。诗中“遇雨将旋师,礼王言听可。遂致降永芳,余城悉下妥”讲的就是这件事情。

那么乾隆之后,抚顺城和高尔山又是什么景象呢?嘉庆年间的盛京将军升寅在《登抚顺北山题壁》中写道:北门对山南门渡,山头渡口渔樵路。登山欲上古浮图,碧登朱岩迷烟树。

他从高尔山的古寺的角度描绘了抚顺城和高尔山的景

观。时在1816年,升寅将军曾游“北山”(即今天的高尔山)。根据诗题与升寅当年的地位,此诗可能曾题在观音阁的某处墙壁上。这观音阁始建于明崇祯三年,是佛之圣地。

如此看来,他是从山上俯视山下,抚顺城依山傍水,城的北门——广润门正对着高尔山,人们可以直达高尔山下;而南门——嘉会门直抵浑河渡口。北面是上山砍柴的路,南面是打鱼撒网的浑河渡口。南北相通成为“渔樵路”。这就是今天南关和北关的所在。可以想见当时高尔山葱郁的林木、古寺与浮屠也是城里居民游赏的好去处,官员或平民常常可以沿着“碧登朱岩”登到山上敬香和观景。这里的“浮屠”便是建于辽代大安四年前的古塔,据传,此塔下面葬有辽代高僧复赓遗骸。而山下的浑河水深浪阔,游鱼上下,浑河古渡成了两岸居民往来的唯一凭藉。前人生活的艰辛和贴近自然的野趣,于此可见一斑。

无独有偶,道光年间翰林院庶吉士王树滋有《题抚顺店壁》一诗,其中写到“乱山环绕路迂回,一片孤城百雉开。树影疏遮僧寺露,塔尖高过女墙来。”这就是说从远处看抚顺城是群山环绕中的一片孤城,雄视着辽沈大地;在城中,越过高墙堞垛,可见绿树掩映中的高尔山观音阁,巍巍辽塔好像就耸立在城墙的垛口上。

虽是不同时代的两位诗人,却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抚顺城和高尔山的形势,一是在半山“古寺”中俯视,一是在城中

“客店”仰视,这就构成了抚顺城和高尔山的全景图。这些高官墨客无意中给后人留下了清朝几代人对抚顺城和高尔山的记忆。今天,虽然抚顺“城”不复存在了,但是古人的诗词却成了追溯古迹的档案。

日月如梭,岁月如歌。弹指间,又是几百载匆匆而过。时下巍然耸立的高尔山,奔腾不息的浑河水,宛若两位可敬长者,诉说着旧城住事,好像是在赞颂努尔哈示建功立业智勇双全的胆略和气概,或是感慨抚顺的沧桑巨变。

如今,抚顺顺城古城不老,新貌多娇,大道坦荡荡,高尔山多情调,展望未来,天不荒地不老,一天更比一天好。

历史的记忆(王德风)

历史的记忆 ——古诗中的抚顺城和高尔山 □王德风 美国一位著名哲学家、散文家和诗人爱默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城市是靠记忆存在的。”我们是否可以解读为这种记忆最基本的构成是城市的容貌,这种容貌往往有别于其它城市,而且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城市发展的进程,虽然总体的发展脉络大致相同,但是对每座城市而言,因它所处的具体历史背景不同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样我们有理由说,就历史悠久和史学地位这一点,坐落在抚顺市顺城区的抚顺城及其建有寺庙和辽塔的高尔山,可窥见抚顺的前世今生之一斑。当人们谈及抚顺的历史,或者说清代发迹史,就自然涉及到了这个不能被遗忘的抚顺城与高尔山了!如今青山依旧在,旧城仍留名。今天,怀着思古之悠情,不妨从古人的诗词中寻觅它的旧影,讲述它当年的故事。 首先让我们从乾隆的《抚顺城》一诗说起吧!诗云: 洪武城抚顺,意在抚顺我。 后季政令乖,乃并失辽左。 国初开创时,首事天庞荷。

遇雨将旋师,礼王言听可。 遂致降永芳,余城悉下妥。 户民给田庐,普俾毋失所。 今经百余年,未免墉垣堕。 戊戌命重修,兹来阅巍峨。 永绛无正言,思难慎毋惰。 这是喜欢附庸风雅的皇帝乾隆于公元1783年第四次赴新宾偈永陵途经抚顺城时所作。首句是“抚顺”命名的寓意所在。历史上抚顺地区的称谓,各代有所不同:汉代称玄菟郡,唐代称新城州,辽、金为贵德州,明代始筑城,称“抚顺”城,即明太祖朱元璋的“抚绥边疆,顺导夷民”之意。就是在武力征服之外,采用的怀柔政策对付边民。这一点乾隆也看得非常明白,所以他才在诗中说“洪武城抚顺,意在抚顺我。” 其次,诗中提出了两个抚顺城的概念。“洪武城抚顺”是明代建的抚顺城,但经百余年,“未免墉垣堕”。而诗中乾隆的“兹来阅巍峨”所见到的是他所下令重建的“抚顺城”。明代的抚顺城建于公元1384年,城周长“二里三百七十六丈”,环城有“深一丈,阔二丈”的护城河。只有一个城门,即“迎恩门”。到了乾隆年代,明抚顺城已近400年,年代既久,又经战乱,抚顺城早已是满目疮痍,“败垒榛莽”,不堪入目了。到公元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另修了清代的

常用的历史知识记忆技巧

常用的历史知识记忆技巧 记忆技巧一、记数记忆法: 就是通过记住数字,运用联想,从而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这里所谓的数字并非书本中的数字,而是经过学习和归纳后发现的数字,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运用得法,可以大大减轻记忆的难度。 【例1】关于戊戌变法的内容,可以这样记忆:四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 十五点:四个方面分别有3、4、5、3个要点。 其中经济方面的内容可这样记忆: “三局”: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设置××局。 “两算”: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一奖”:奖励创造发明。 【例2】关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内容可以这样记忆:五次重大的帝国主义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四次重大的人民革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三次中国社会性质的重大变化:鸦片战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两个阶级的诞生: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一个中国的命运:不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 这“五、四、三、二、一”就基本上概括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内容。 【例3】抗日战争初期抗日的情况: 两个不同的党派:国民党和共产党。 两个不同的战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 两条不同的路线: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 两种不同的结果:国民党溃败,丢失大片国土;共产党开辟大片抗日根据地,威胁着敌人后方。 【例4】关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概况,可以这样记忆:五个年头:1789~1794年。 四个资产阶级派别: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人。 三个阶段:1789~1792年;1792~1793年;1793~1794年。 记忆技巧二、顺序记忆: 这种记忆是最普通的记忆方法,它是指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如: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就可以这样记:1、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第一次大陆会议召开。2、1776

历史的记忆在建筑(一)

历史的记忆在建筑(一) 摘要:习惯了喧嚣的城市,习惯了奔波忙碌,习惯了行色匆匆。或许我们需要将脚步暂时停下,重拾渐渐遥远的宁静,在武汉这个美丽的城市细细游览,你会发现一个与你每天所见的不一样的城市…… 关键词:武汉古建筑 建筑历史寻觅楚汉建筑 古建筑,一个城市沧桑的见证、文化的荟萃。它将历史,科学,艺术完美融为了一体。来到武汉,又怎能不在武汉的古建筑中去体会一下其中的浓厚的文化气息? 黄鹤楼——天下第一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干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长江边的蛇山之顶。原建于武昌黄鹤矶头,被赞为“千古名胜,天下绝景”,与岳阳楼、藤王阁并称江南三大楼。浩浩长江与汉水在此汇合,隔江与龟山对望。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与

之交相辉映的白云阁,坐落在蛇山之颠,共4层,高29.7米。 据《极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另一个传说,有一位名叫费韦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 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了开篇的千古流传的名作,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名气大盛。 晴川阁——楚国晴川第一楼 又名南楼,白云阁。坐落在汉阳龟山东麓功矶山上依山面水,景观奇特,与黄鹤楼隔岸相对。各领风骚。始建于晋,明崇祯九年重建。阁名取自“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原楼毁于风灾,明清两代多次重建。现为1983年所建。晴川阁按原样重建,规制略有扩大,高台砌筑,二层石木传统结构,,重檐歇山,屋顶前方仍设一水骑楼,匾书"晴川阁"三字。两层飞檐四角铜铃,临风作响;大脊两端龙形饰件,凌空卷曲,神采飞动;素洁粉墙,灰色筒瓦;两层回廊,圆柱朱漆;斗拱梁架,通体彩绘;对联匾额,字字贴金。富有浓郁的楚文化气息。

高考历史时间记忆六法

高考历史时间记忆六法 历史时间是构成历史知识的基本要素。可以这么说,离开历史时间也就不存在历史,更谈不上历史思维以及历史教学了。唯其如此,历史时间的教学就有了不可低估的价值。然而,实际教学中历史时间的教学往往疏于指导和设计,学生的死记硬背即发此一端。 2010高考历史备考: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古代史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 高考备考:世界近现代史重要知识点归纳 2010高三备考名师手记:历史识记顺口溜 1、揭示历史时间的顺序性特征 所谓顺序性是指历史活动时间的先后更替承接。如中国近代史上的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等,是按1840─1842年、1851─1864年、1856─1860年、1883─1885年、1894─1895年、1899─1900年、1911年的时间先后顺序更替的。在这一更替过程中,外国侵略的逐步扩大加深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前赴后继,脉络清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按照时间顺序学习历史既与人们的生活经验及学习心理相贴近,也符合秩序渐进性教学原则。 2、揭示历史时间的连续性特征 所谓连续性是指历史发展的起止。持续时间的长短。历史时间的连续性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历史发展进程的快慢,有助于人们从现象入手探明历史本质。如我国封建社会从公元前475年开始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结束,长达2000多年之久,这就促使人们思考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为什么这么缓慢?美国从1783年获得独立至今,也不过200多年的历史,是什么原因使其发展为一个政治、经济强国的呢? 3、分析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时间特征 历史是一个呈阶段性发展的曲折的变动过程,在不同阶段上历史发展表现为或上升、或下降,或迂回的趋势。在历史教学中以时间划分历史阶段是基本的教学手段。如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可划分为1919─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1927年─1937年土地革命、1937─1 945年抗日战争、1945─1949年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四个阶段,在对四个不同阶段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艰难曲折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规律。可见,只有分析历史时间的阶段性,才能对历史进行较为周详的学习,进而总结历史深层的内容。

历史记忆口诀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补充五胡十六国口诀: 前后南三燕,西秦南凉鲜卑建; 前西二凉和北燕,政权仍为汉族建; 前赵北凉夏匈奴;前秦后凉汉(成汉)氐建; 羯后赵,羌后秦,十六小国长混战。 ▲用口诀法记忆中国历史朝代 盘古三皇五帝更, 夏商周(西周、东周)秦两汉(西汉、东汉)成, 蜀魏吴争晋(西晋、东晋)南北(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注: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用口诀法记忆“五代十国”名称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可记作: 梁唐晋汉周, 前边都有后。 十国——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又称南平)、前蜀、后蜀、北汉,可记作:前后蜀,南北汉, 南唐、南平曾为伴, 吴越、吴、闽、楚十国, 割据混战中原乱。 ▲用口诀法记忆南北朝国名 南朝:宋齐梁陈相交替。 北朝:北魏分东西(东魏、西魏),北周灭北齐。 ▲用口诀法记忆道家、儒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孔孟儒,行“仁政”; 道“无为”,老庄兴; 子墨子,讲“非攻”; 韩非子,“法治”行。 ▲用口诀法记忆安史之乱起止年代 公元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公元763年被唐军打败,历时8年。叛乱的起止年代可用口诀来记: 安禄山,史思明, 骑胡虎(755),溜山(763)城。 ▲用口诀法记忆太平天国起义的主要内容 1857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以拜上帝教统一思想;1853年3月,洪秀全定都南京,改南京为天京。这些内容可用口诀记作: 洪秀全,拜上帝, 太平天国大起义; 秀全要把古扇扇(1853年3月), 南京定都换了天。

历史的记忆作文

历史的记忆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有感 据美国国防部lendon(南德)战略评估小组称:2005年,日本的国防军事综合实力已居全球首位,海空军战力居全球第一,国防工业科研实力居全球之冠。 看了这则消息,我不由得打了个寒颤,当和平的阳光照耀着二十一世纪热爱生活的中国人民之际,日本的小泉首相却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地溜进了“靖国神社”,为二战中的山本五十六、冈村宁次、谷寿夫等战争恶棍招魂祷福,妄图借此表明他们现有的“决心”和“意图”。二十世纪末期,依仗综合国力的上升,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再次复苏,中国钓鱼岛上的五星红旗多次被日本海军拔去,一艘艘武装到牙齿的日本战舰不断的从太平洋驶向全球的各个角落。现实,又将我带入了过去那令人难忘的历史岁月。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怀着吞象之心的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的华北、华中、华南相继被占,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沦为亡国奴,忍受着日本帝国主义的烧杀抢淫,南京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人民在一周之内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枪下亡魂。一九三八年,毛泽东主席在延安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全体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 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在付出巨大牺牲之后终于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此时,祖国母亲已经伤痕累累,血迹斑斑,日本帝国主义给她留下了难忘而又痛苦的记忆。 祖国母亲的胸怀总是如大海一样宽广,她原谅了日本,带着和平的希望开始医治日本帝国主义给我们留下的创伤,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努力下,我们不忘国耻,愤发图强,祖国母亲也一天天茁壮成长,共和国的“长城”也一天天变得更加刚强。历史无情地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富,才能民强;只有祖国强大,才能迎来和平安定的曙光。 回首往事,岁月悠悠。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步一个台阶,一年更上一层楼,全心全意创造着一个崭新的中国。短暂的和平安宁冲淡了战争的硝烟,一些人开始随波于世俗,逐流于平庸,小酒小赌,醉梦一生。历史的记忆已经成为博物馆中沉封已久的的案卷。残酷的现实再次告诉我们:忘记过去就是背叛现在。只有以史为鉴,不忘国耻,祖国才能繁荣富强。面对现在,直面历史,正视生活,审阅自己,我们现在该做些什么呢?

[历史教学中的记忆方法]背历史的记忆方法

[历史教学中的记忆方法]背历史的记忆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觉得历史很难学,其原因就是历史课的内容太难记忆,因此要想提高历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记忆和背诵是最重要的一环。尤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概念,纵横交错,学生往往更感到难记。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呢?近些年来,在历史教学中,我在培养学生记忆能力方面作了点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现谈几点体会,供各位同行共勉。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记忆能力的前提。首先,在导入新课上下功夫。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新课一环非常重要。一个好的导入能立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二,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及历史年表、历史图象渲染,烘托气氛,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如讲述世界的三大宗教,首先出示世界三大宗教的简表,然后再逐一讲解,使学生对本节课的要点一目了然。这对整体课文的讲述起到了铺垫作用,学生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其三,从基础知识的实用方面入手。在教学中遇到一些重点课,在导入新课时,我就强调这一章节的重要性。学生认为所学的知识重要,注意力就集中,讲述课文时,学生的兴趣就提高了。注意力集中了,记忆力水平也就相继提高了。二、指导学生掌握几种记忆方法,在培养能力上下功夫1、归类记忆法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例如,当我在讲述中国古代文化史的内容时,可按数学、农学、地理学、书法、绘画、雕刻、科技著作等线索归类。2、串线记忆法通过串线,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呈现于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例如,中国古代史中通过联姻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的有哪些?效果如何?可整理为:①.昭君出塞。昭君嫁于呼韩邪单于,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②.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也嫁到吐蕃,使得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③.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

初中历史记忆口诀

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是通过读音的相近或相同把所记内容与已经掌握的内容联系起来记忆。例如:1用谐音法记忆历史年代 (1)李渊618年建立唐朝,可记作:“李渊见糖(建唐)搂一把(618)”。 (2)清军入关是1644年,可记作:“一溜死尸”。因为清军入关尸横遍野。 (3)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可用谐音记作:“一拔就死”。 1、记忆战国七雄: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被称为“战国七雄”,可用谐 音记忆为“七叔含烟找围巾”。 2、教学商鞅变法时,可以诙谐地告诉学生:商鞅变法失败后,他哭诉“我宁愿涮我肉, 却不愿车裂我身”。用谐音来记住商鞅变法是公元前356年。 2、五、让历史知识纲举目张──归纳法 隋朝大运河的记忆,可用“一二三四五六”来总结: “1”:一个中心──洛阳; “2”:两个终点:涿郡、余杭; “3”:三大作用: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南北经济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利于我国的统一,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四段运河: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5”:连结五大水系:海河、淮河、长江、黄河、钱塘江; “6”:流经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六省; …… 归纳记忆法 归纳记忆,是将所记忆内容按不同属性加以归纳,然后分门别类地记住这些内容及其属性。例如: 1用归纳法记忆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中国近代史(1840~1919)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可归纳为“五四三二一”来记忆。即: 五次重大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四个主要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 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两个阶级产生——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一次失败的变法——戊戌变法。 对比记忆法(有些内容可用图表) 对比记忆,是将所要记忆的内容通过对比的方法加以记忆。例如: 用对比法记忆历史事件及年代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221年,刘备建蜀。 (2)张骞出使西域,两次的时间分别为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后者与火警电话号相同,19的2倍又正好是38。 (3)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建金;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同理可记:马克思诞生于1818年,鲁迅诞生于1881年。 口诀记忆法 口诀记忆,是把记忆的内容编成口诀、顺口溜等来记忆。例如: 用口诀法记忆中国历史朝代 盘古三皇五帝更,

历史时间记忆方法

历史时间记忆方法 一、字头谐音法:抽取字头或核心字,利用一下谐音,把一些抽象的枯燥无味的知识变成形象的鲜活的故事片段 1.在鸦片战争中,出现了很多位抗击侵略者的民族英雄,把人名、地名编成一句话,关天培是在虎门英勇抗敌的,就简称为:关门;葛云飞在定海简称:葛定(疙腚),陈化成在吴淞简称:陈吴(陈胜、吴广)。连在一起就是“陈吴关门葛定”。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从南向北依次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抽出字头就可以这样记忆:广厦福宁上。 3.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有刘伯承、贺龙、叶挺、朱德、周恩来等,取每个人名的字头,再根据谐音刘(留)贺(荷)叶朱(煮)周(粥),连在一起就是:“刘贺叶朱周”,意思是:留着荷叶煮粥。 5.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三大派系,冯国璋和曹锟一派形成直系军阀,由英美两国扶植;段祺瑞一派形成皖系军阀,靠日本支持;东北的张作霖也靠日本支持,形成奉系军阀。抽出一些字,可以这样来记忆,冯(逢)曹直(曹植)英美,段(端)皖(碗)日,霖(临)奉(风)日。意思是:(今天做梦)逢遇曹植了,长得英俊美丽,(今天是)端碗的日子,(也是)临风的日子,(碗里有酒,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6.满清统治者依次为努尔哈赤、皇太级、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记为“努皇顺,康雍乾,嘉

道咸,同光宣”。 7.“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记为“谭刘林,杨杨康”。 9.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共八人──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编为“新(訢)翻(藩)译(李)坐(左)洞审(沈)日昌”。 二、奇特联想提炼法 4.抗战过程中的几件大事,1937年平型关大捷,1938年台儿庄战役,1940年百团大战,1940年汪精卫成立伪国民政府,1941年皖南事变。可分别编为“37、9 林彪吼,38、9拉锯战,40春汪伪成,40下半百团大战,41九千(人)皖南事变”。 5.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5点,可总结为“三外一赔一开”。赔款和开口岸是近代绝大部分不平等条约都有的内容。“三外”指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9.1927年中共三大起义的意义,可总结为“三个第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建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支军队。 10.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可总结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即武汉长江大桥;宝成和鹰厦铁路;康藏、青藏和新藏公路;鞍钢无缝钢管厂、一汽、沈阳飞机制造厂和沈阳机床厂。

历史常识的记忆方法

历史常识的记忆方法 记忆方法1、比较记忆法 比较记忆法就是对不同的识记材料,特别是易混淆的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弄清材料之间的区 别和联系的记忆方法。这种方法往往和表格法结合起来运用。比较既可以是横向比较,如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也可以是纵向比较,如秦亡汉兴和隋亡唐兴的比较。通过比较,能抓住重点,理清线索,增强记忆。 1、《南京条约》开辟的五处通商口岸:宁上广州,不下福州 “宁”指宁波,“上”指上海,“下”谐音为“厦”,指厦门,加上广州、福州恰好五个。 2、《天津条约》开辟的十处通商口岸:南汉九头镇,烟台淡营州 分别指“南京、汉口、九江、汕头、镇江、烟台、台湾、淡水、营口、琼州” 3、5个经济特区:一头猪三下深海 分别指“珠海、汕头、厦门、深圳、海南” 4、沿海14个开放城市:大晴天,烟青连,南上宁波游三州,占北海。 分别指: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

广州、福州、湛江、北海14个城市。 5、太平天国永安建制所封五王:东洋消息,南风在北纬十一度。 “东洋”谐音为“东杨”,指东王杨秀清;“消息”谐音为“萧西”,指“西王萧朝贵”; 南风谐音为“南冯”,指南王冯云山;“北纬”谐音为“北韦”,指北王韦昌辉;“十一” 谐音为“石翼”,是指翼王石达开。 6、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柳叶煮粥喝 分别指:刘伯承、叶挺、朱德、周恩来、贺龙。 7、革命根据地的名称和建立者:鳄鱼缓缓向前 徐向前建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敌人来攻,彭想干(敌人),腾想恶干(一场)。 彭德怀建立湘赣革命根据地腾代远建立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小平云逸韦拔群,左右江上显神通 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8、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天上有星星 该句中从人名和书名中各取一个字连接起来,记忆效果好。 9、记俄国侵占我国北方的领土的区域:岭南江北湖东南江东一岛

历史的记忆

历史的记忆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和历史,汇成一部部史书,记忆着五千年的兴衰演变,记忆着五千年的 战火硝烟。 掌心的图腾,记忆着图腾文化当时的兴盛。 远古的化石,记忆着人类的演变和进化。 时间在不断流逝,记忆在不断增加,前一秒钟 的美好都装进了记忆的宝库。 记忆着远古的时候,周口店人和北京人会使用 天然火,大汶口人也学会了人工取火;记忆着河 姆渡时期,人们已学会了种植水稻、粟;记忆着 五帝时期,人们养蚕织布、制定历法、编书撰字;也记忆着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还记忆着焚书坑 儒 记忆着唐宋元明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本本皆是四库全

书;李白、杜甫、辛弃疾、李清照、关汉卿、罗 贯中、施耐安,个个名流千古;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处句句脍炙人口;窦娥冤、三国演义,人人尽知。 记忆着孙中山的伟大革命。从同盟会的成立, 到黄花岗的失败,再到辛亥革命的成功和中华民 国的成立,这些都牢牢地印在脑海里,伴着对孙 中山先生的尊敬。 记忆着毛泽东的丰功伟绩。秋收起义,遵义会议,抗日战争,抗美援朝,解放战争,成立新中国,这一切带领人民走向胜利和光明的事迹,中 国人民永不会忘怀。 记忆着邓小平的伟大创新。这一总设计师提出 的一国两制的伟大理论创新,从铁夫人手里要回 了香港,这一维护祖国统一的事例必将会载入史册。 记忆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重大发展。改革开放,春风吹遍神州大地

这一切一切的记忆,像一幅又一幅的图片,连接起来,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创业图。 这一切一切的记忆,又象一砖一瓦,建成了中华民族的美丽大厦。 这一切一切的记忆,也是人民的智慧,共同组成了华夏民族的精魂! 历史的记忆,是一道久不褪色的炫丽!

历史的5种记忆方法

1.框架记忆法 要形成知识框架,首先要背好课本的章节目录,这是最粗的线条,也是最基础 的内容。比如本册书共包括七个单元,可归纳为三个大框架:古代的中国(第一单元)和世界(第二单元);近代的世界(第三单元)与中国 (第四单元——旧民主主义革 命;第五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其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当代的中国(第六单元)和世界(第七单元)。有了基本的框架,再向其中填充相应的内容,逐 渐细化,最后,书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在框架之中。走向考场的一刹那,虽然脑 海中只有一个知识框架,但实际上它包含了若干子目录。 2.联想记忆法 (1)时间上的联想 就是利用事物在时间上或空间上的接近关系,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 我们可以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展开联想,如: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开始长征;1935年10月,陕北会师;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结束。 我们还可以抓住某一时间,联想到同时发生的几件大事。如:1861年,美国爆 发了南北战争,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中国开始了洋务运动。 (2)空间上的联想 我们可以对发生在同一地点的历史事件产生联想。例如,南京是一座历史名 城,由南京这座城市我们可以联想到本学期学过的有关的知识点:①近代的第一个 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②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称天京。③1937年,南京大屠杀。④1940年,汪精卫成立了南京伪国民政府。⑤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3.比较记忆法 就是从众多的历史现象中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共同点中寻求规律 性,从不同点中探索出矛盾的特殊性。

浅谈历史记忆法

浅谈历史记忆法 近几年来,高考历史题起了较好的导向作用。试卷突出考查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涉及的知识点,都是历史学科的核心内容,都是考试大纲中的主干知识。绝大多数选择题的选项在课本中能找到原话,其他选择题的答案也基本上是教材表述的一种提炼、一种变式;非选择题答案中也有不少源于课本的表达,材料解析题主要是解读课本上出现的基本知识,问答题则是对课本有关内容的概述和整合。这些可以说是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是比较符合新形势要求的一种“以本为本”。可见,记忆能力的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基础内容。记忆与理解、应用构成“皮毛”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记忆、理解、应用”教学思想既是历史科学的基本要求,又是认识科学的本能反映,更是提升素质教育质量的科学途径。历史年代、人物、事件等知识纷繁复杂,如何在短期内记住大量的历史知识,并使之经久不忘,甚至终身不忘呢?我结合自己中学历史教学实践,初步总结了一套巧记历史知识的方法。 一、特征记忆法 根据独特之处来加深印象的记忆方法。 1、一肩挑两头年代:中间一个数,挑左右两个相同的数组成的年代。如313年,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取得合法地位,建邺改称建康;383年,淝水之战;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626年,“玄武门之变”,唐高祖把帝位传给李世民;646年,日本大化改新,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并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979年,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等等。 2、反复年代:后两位年代数是前两位年代数的反复。如:1414年,奥地利称大公国,成为德意志诸邦中最大的公国;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818年,马克思诞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等等。二、压缩记忆法 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化繁为简,把内容压缩成少数几个字的记忆方法(答题时应还原)。如: 1、邢州的瓷象银象雪,越州的青瓷象玉象冰。压缩成:邢白越青。 2、清代十个皇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前5帝为古代史的,后5帝为近代史的)。压缩成: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3、“七君子事件”的七人是: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压缩成:沈章邹李沙史王。 4、洪秀全在永安封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诸王都受东王的节制。压缩成:东西南北翼,杨萧冯韦石。 三、口诀记忆法 把较难记的史实,编成口诀来记的方法。如: 1、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有了发展,全国出现了30多座较大的城市,苏州、杭州是丝织业最发达的城市,松江是棉纺织业的中心,景德镇是制瓷业的中心,成都是著名的茶市,武昌是著名的木材市场,扬州有大量食盐集散。广州、宁波、泉州和福州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可压缩编为:景瓷成茶武昌木,苏杭丝、松江棉,广宁泉福港、扬州盐。 2、从304年刘渊建汉,到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130多年里,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国家,历史上把北方的15个主要国家,连同西南地区的成国,总称为十六国。十六国(口诀):一夏一成,二赵(前、后赵)、三秦(前、后、南、北、西秦),四燕(前、后、南、北燕)、五凉(前、后南、北、西凉)。 四、联想记忆法 将已有的知识,加以改造或联想,赋于新的含义。古希腊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用“悲”、“埃”二字的谐音,组成“悲哀”一词来记。“三亚”本是我国海南省的的一座城市,可用“三亚”来记住19世纪70年代巴尔干地区取得独立的三个国家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这三个国家的名称中都有一个“亚”字,且均为四个字,这就把巴尔干半岛上的阿尔巴尼亚排除了。《天津条约》可记作“公开行贿”。公指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开指增开南京、汉口等十处通商口岸;行指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贿(与钱财有关)指英法两国得到巨额赔款。商周时期已种植了稻、黍、稷、麦、豆,后来习称“五谷”。对此可打乱顺序寻得趣味予以谐音记忆,变成:黍、稷、稻、麦、豆——记作“书记

快速记忆中国历史的口诀及方法

快速记忆中国历史的口诀及方法 文科知识中很多历史知识是需要记忆的,有了好的记忆方法,能够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历史记忆法是有很多的。下面由给你带来关于快速记忆中国历史的口诀及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 盘古三皇五帝更, 夏商周(西周、东周)秦两汉(西汉、东汉)成, 蜀魏吴争晋(西晋、东晋)南北(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注: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 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三) 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五胡十六国口诀 前后南三燕,西秦南凉鲜卑建; 前西二凉和北燕,政权仍为汉族建; 前赵北凉夏匈奴; 前秦后凉汉(成汉)氐建; 羯后赵,羌后秦,十六小国长混战。 记忆南北朝国名 南朝:宋齐梁陈相交替。 北朝:北魏分东西(东魏、西魏),北周灭北齐。 记忆五代十国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可记作: 梁唐晋汉周, 前边都有后。 十国;;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又称南平)、前蜀、后蜀、北汉,可记作: 前后蜀,南北汉, 南唐、南平曾为伴, 吴越、吴、闽、楚十国,

割据混战中原乱。 记忆各家代表人物及主张 孔孟儒,行“仁政”; 道“无为”,老庄兴; 子墨子,讲“非攻”; 韩非子,“法治”行。 记忆安史之乱起止年代 公元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公元763年被唐军打败,历时8年。叛乱的起止年,代可用口诀来记: 安禄山,史思明, 骑胡虎(755),溜山城(763)。 记忆地球的形状 赤道鼓,两极扁; 北极长,南极短。 记忆中国省、自治区 辽吉黑,云贵川, 陕西青藏(陕西、广西、青海、西藏)浙福甘, 二江二湖二河山, 安宁古广(安徽、宁夏、内蒙古、广东)新海湾。 记忆与中国接壤的15个国家 月娥姑娘(越南、俄罗斯)很腼腆(缅甸), 蒙着布单披仨毯(蒙古、不丹、哈萨克、塔吉克、吉尔吉斯斯坦)

快速记忆中国历史的口诀及方法

快速记忆中国历史的口诀及方法 快速记忆中国历史的口诀 (一) 盘古三皇五帝更, 夏商周(西周、东周)秦两汉(西汉、东汉)成, 蜀魏吴争晋(西晋、东晋)南北(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注: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 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三) 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五胡十六国口诀 前后南三燕,西秦南凉鲜卑建; 前西二凉和北燕,政权仍为汉族建; 前赵北凉夏匈奴; 前秦后凉汉(成汉)氐建; 羯后赵,羌后秦,十六小国长混战。 记忆南北朝国名 南朝:宋齐梁陈相交替。 北朝:北魏分东西(东魏、西魏),北周灭北齐。 记忆五代十国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可记作:梁唐晋汉周, 前边都有后。 十国——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又称南平)、前蜀、后蜀、北汉,可记作: 前后蜀,南北汉, 南唐、南平曾为伴, 吴越、吴、闽、楚十国, 割据混战中原乱。 记忆各家代表人物及主张 孔孟儒,行“仁政”; 道“无为”,老庄兴;

子墨子,讲“非攻”; 韩非子,“法治”行。 记忆安史之乱起止年代 公元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公元763年被唐军打败,历时8年。叛乱的起止年,代可用口诀来记:安禄山,史思明, 骑胡虎(755),溜山城(763)。 记忆地球的形状 赤道鼓,两极扁; 北极长,南极短。 记忆中国省、自治区 辽吉黑,云贵川, 陕西青藏(陕西、广西、青海、西藏)浙福甘, 二江二湖二河山, 安宁古广(安徽、宁夏、内蒙古、广东)新海湾。 记忆与中国接壤的15个国家 月娥姑娘(越南、俄罗斯)很腼腆(缅甸), 蒙着布单披仨毯(蒙古、不丹、哈萨克、塔吉克、吉尔吉斯斯坦) 度过稀泥(印度、老挝、锡金、尼泊尔)去朝鲜, 吧叽吧叽一身汗(巴基斯坦、阿富汗) 历史知识记忆的方法有哪些

历史记忆与历史叙事

历史记忆与历史叙事 摘要:没有历史记忆就没有历史叙事,电视剧所再现的家族记忆和个人故事,通过将个人记忆转化为集体记忆,从而达到重建社会记忆的目的。问题是电视剧的叙事者是如何利用个人想像记忆对社会集体记忆进行编码的,在编码的过程中是否受到男权意识形态的操纵,电视剧《大宅门》的叙事即投射出叙事者对于历史的记忆与编码,女性在历史中位置的缺失或变异,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值得人们深思。 关键词:历史记忆;历史叙事;女性主义文化批评 历史记忆时间 美国电视理论家约·菲斯克曾指出:“电视对于整个文化及所有生活在这种文化中形形色色的人们起着‘史诗的作用’。”的确,电视剧叙事不但具有这种“史诗”作用更具有“仪式”功能,因为电视剧所再现的家族记忆和个人故事,通过触发我们的情感记忆而转变为共享的文化,并将个人记忆转化为集体记忆,从而达到重建我们社会记忆的目的。问题是电视剧的叙事者是如何利用个人想像记忆对社会集体记忆进行编码的,在编码的过程中又受到哪些影响及意识形态的操纵,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法国著名文学理论家莫里斯·哈布瓦赫在《论集体记忆》中指出:“人们通常正是在社会之中才获得了他们的记忆的。也正是在社会中,他们才能进行回忆、识别和对记忆加以定位。”因此,“存在着一个所谓的集体记忆和记忆的社会框架;从而,我们的个体思想将自身置于这些框架内,并汇入到能够进行回忆的记忆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哈布瓦赫着重指出:“过去不是被保留下来的,而是在现在的基础上被重新建构的。同样,记忆的集体框架也不是依循个性记忆的简单加总原则而建构起来的;它们不是一个空洞的形式,由来自别处的记忆填充进去。相反,集体框架恰恰就是一些工具,集体记忆可用此重建关于过去的意象,在每一个时代,这个意象都是与社会的主导思想相一致的。”的确,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尤其以鲁迅、巴金、曹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作家在对“吃人”的封建社会、封建家庭的批判和控诉等的同时力图记忆的是在过去历史中因专制文化压制而成为不可说、无法说的理想,如人的尊严、自由、平等和理性。而这种长期处在专制文化压制下的集体记忆和历史意识便作为边缘社会力量向现存权力体制挑战的一种证明。电视剧作为大众最通俗、最喜闻乐见的故事叙事体,作为商业运作下的文化工业,势必要迎合大众对“迷思”的需求,适应转型期社会重建“神话”的需要。由于大众能从电视剧这种“说故事的古老形式”中找到个人记忆和集体记忆相通的线索,如人生经验中的爱恨情仇、生死成败以及祖先曾有的光荣,个人的英雄奋斗史,家族中的情感纠葛等等,“电视剧叙事因而增强了社会共同记忆及迷思结构。”邱澎生指出,“经过选择与重组的集体记

历史知识记忆方法汇总 经典

历史基础知识记忆方法汇总 本文来源于枫叶教育网(https://www.360docs.net/doc/0013296969.html,)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0013296969.html,/info/110562-1.htm 1、朗读记忆法(口腔肌肉法):利用晚读时间,采用李阳老师学习英语的方法,反复朗读课文,强化记忆争取做到让历史知识脱口而出。 2、感官协同记忆法:记忆时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共同参与记忆过程,使记忆时高度重视眼看、耳听、口念、手写、脑思等多种感官协同作用的记忆方法。 3、设身处地法(联想法):想象历史场景,与历史人物对话,让自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从而易于记忆。 如复习到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可以想象自己是维新派中的一员,正与顽固派展开关于要不要变法的激烈论战,最后你取得了胜利! 再如民主革命思想家陈天华有两部著作:《猛回头》、《警世钟》,可一边记为:一个叫陈天华的人猛回头,撞了警世钟;一边想象一个人转头并做撞钟的动作。 4、反复记忆法(循环记忆法):学历史不必花太多、太长时间,只需要反复利用较少时间,如每天就花几个十分钟来看课本,这样对于熟悉课本有很大用处。总的来说,记不记得住关键是看重复的够不够。所以记忆历史要有恒心和耐心。 5、睡眠记忆法:每天利用睡前十分钟看(或回忆)一遍需要记忆的知识,这样你的历史会很棒的。 注:“对于像考试、比赛等情况的短时记忆,你可以利用此法达到最理想效果。当人从睡梦中醒来时,大脑记忆状态所受的干扰最少,你所能回忆的事比你平时清醒状态下多的多。遗忘在睡眠时速度最慢、白天活动时速度最快”————《超级记忆力训练》 6、顺藤摸瓜法:以时间为线索(藤),回顾历史事件(瓜)。回忆时,按时间顺序,回想历史事件及与该事件相关的发生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等。 7、观察法:从表面上看某些历史事件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寻的,平时善于观察、探究,找出其中的奥妙,就可以为记忆服务。如:东西南北翼五个王中,第一个牺牲的王的名字是:名字(指全名)比画最少的那个(冯云山12画),其次到名字比画最多的那个(萧朝贵32画)。 8、交叉记忆法:先按老师上课的思路进行记忆,将每一课的思路整理清楚,再沿着思路看课文,看到同种性质或类别的历史事件时,联想到另一历史事件,进行交叉记忆。 9、问答式记忆法:经常与同学相互提问,找到自己听课看书的不足,及时回头“补救”。(不要以为是在浪费时间,提问的过程也是复习的过程,不仅被提问的同学,提问的同学,也能通过提问,了解自己复习的不足。) 10、浓缩记忆法:将每篇长长的课文浓缩、简化,形成知识链条,着重记忆重点知识。(可

历史记忆顺口溜

历史记忆顺口溜 归纳法记忆法例如: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中国近代史(1840~1919)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可归纳为“五四三二一”来记忆。即:” 五次重大战争——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四个主要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二十一条》;” 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 命;” 两个阶级产生——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一次失败的变 法——戊戌变法。 谐音记忆法谐音记忆,是通过读音的相近或相同把所记内容与已经掌握的内容联系起来记忆。例如:用谐音法记忆历史年代(1)李渊618年建立唐朝,可记 作:“李渊见糖(建唐)搂一把(618)”。(2)清军入关是1644年,可记 作:“一溜死尸”。因为清军入关尸横遍野。” (3)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 年,可用谐音记作:“一拔就死” .联想法记忆法例如:魏、蜀、吴三国建国年代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定都于洛阳,需记的内容有:“220”、“曹丕”、“建魏”、“洛阳”等项,可用联想加串联法 记作:“曹丕喂(魏)洛羊(阳),一天二两(22)饼(0)”。同理可记:“刘 备守(蜀)成都,一天二两(22)药(1)”;“孙权建吴业(建业),养了 三只鸭(222)”。因为刘备建蜀时已风烛残年,故一天二两药;而孙权 的吴国在长江边上,故与养鸭联系。 串联记忆法例如:“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即:“近闻(晋文)齐桓采 松香(宋襄),锯断秦木(秦穆)留楚桩(楚庄)”。 例如:“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历史 上称为“战国七雄”,可用串联加谐音法记作:“七叔含烟找围巾” 口诀记忆法口诀记忆,是把记忆的内容编成口诀、顺口溜等来记忆。例如:中国历史朝代盘古三皇五帝更,夏商周(西周、东周)秦两汉(西汉、东汉)成,蜀 魏吴争晋(西晋、东晋)南北(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注: 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歌诀记忆法如“商鞅变法”,可这样编:“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有力。承认私人有土地,奖励耕战免徭役,废除贵族的权力,建立县制搞治理。经济得到 大发展,军队有了战斗力,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 简化记忆法《马关条约》的内容,可将其简化为“割三岛、赔两亿、开四口、设工厂” 记忆历史年代的几种方法: 一、抓住年代本身的特征记忆。 例如: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爆发的时间是1937年7月7日,三个七连在一起,便很容易记住;如蒙古灭金,1234年;再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结束的时间,1939年9 月1日和1945年9月2日,9月1日通常是新学期学生开学的第一天,9月2日是开学的第二天。 二、按重大历史事件的间隔记忆。如中国近代史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

历史知识记忆方法

历史知识记忆方法 很多同学会对历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它的内容纵贯古今、横揽中外,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和演变。但也由于历史内容繁杂,时间跨距大,记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很多人都有一种“爱上课,怕考试”的心理。这里介绍几种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帮助青少年克服这种困难,较快地掌握历史知识。 归类记忆法 采取归类记忆法记忆历史,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记忆,而且还能培养自己的归纳能力。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历史总复习效果最好。 我们可以按以下几种线索进行归类: 按不同时间的同类事件归纳。 比如:我国古代八项著名的水利工程、近代前期西方列强连续发动的5次大规模侵华战争、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中国制造的5次事变、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4次重大远航、二战中同盟国首脑召开的4次国际会议、中国工农红军5次反“围剿”、中国共产党召开的15次代表大会等等。 把同一时间的不同事件进行归纳。 如: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李大钊被害、“马日事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宁汉合流”、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广州起义。 归类记忆法既有利于牢固记忆历史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加深理解历史发展的全貌和实质。 比较记忆法

历史上有很多经常发生的性质相同的事件,如农民战争、政治改革、不平等条约 等等。这些事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记忆的时候,中学生很容易把它们互相混淆。 这时候采取比较记忆是最好的方法。 比较可以明显地揭示出历史事件彼此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突出它们各自的特征,便于记忆。但是,比较不能简单草率,要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去细心进行,尤 其重要的是要注意搜求“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 如: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 辟的比较。德、意统一的相同与不同的比较。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性质、规模、 影响等进行比较,中国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对比。中国近代三次革命髙潮的异同等。 用比较法记忆历史知识,既能牢固记忆,又能加深理解,一举两得。 歌谣记忆法 一些历史基础知识适合用歌谣记忆法记忆。例:记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湘江、乌江到遵义,四渡赤水抛追敌,金沙彝区大渡河,雪山草地到吴起。”中国朝代歌:“夏商西周继,春秋战国承,秦汉后新汉,三国西东晋;对峙南北朝,隋唐大一统,五 代和十国,辽宋并夏金;元明清三朝,统一疆土定。” 应当注意的是,编写的歌谣,形式必须简短齐整,内容必须准确全面,语言力求 生动活泼。 图表记忆法 图表记忆法的特点是借助图表加强记忆的直观效果,调动视觉功能去启发想象力,达到增强记忆的目的。 秦、唐、元、明、清的疆域四至,可画直角坐标系。又如隋朝大运河图示,太平 天国革命运动过程图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程图示等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