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题库】2021年广西艺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807艺术基础理论考研核心题库[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

版权声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按照考研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重点试题及高频试题并给出了详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是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特别说明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一、名词解释

1.电视时间

【答案】电视艺术是在时间中展开的,在时间中表现其发展、变化和高潮。电视的时间分为三种:一是播放时间,如一般的电视新闻长度只有一分钟,而电视剧长度为50分钟左右;二是事物发展所经过的时间,如一条电视新闻,反映的也许是几分钟新闻事件的一个短暂过程,而一部电视剧反映的也许是上千年的历史变化;三是观众的观看时间,这与观众的主观感受密切相连,如果一个电视节目的节奏快速、紧凑,会使观众觉得播放时间很短;反之,则会让观众觉得比实际播放时间要长。

2.宏大叙事

【答案】文艺理论批评术语。宏大叙事本意是一种“完整的叙事”,用麦吉尔的话说,就是无所不包的叙述,具有主题性、目的性、连贯性和统一性。

3.戏曲程式

【答案】戏曲的程式化,是指戏曲演员的角色行当、表演动作和音乐唱腔等,都有一些特殊的固定规则。首先,戏曲演员的角色行当就具有程式化的特点,根据角色不同的性别、年龄、身份、性格等特点,戏曲一般都划分为生旦净丑等四种基本类型,每种类型又可以再分出许多更多细致的角色。不同的角色在化妆、服装以及表演上都有一些特殊的规定。其次,戏曲演员的表演动作也具有程式化的特点。戏曲的程式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规范化动作,它是戏曲表演艺术最明显的特点。例如“起霸”、“趟马”、“走边”等表演以及作为戏曲表演基本功的“甩发功”、“水袖功”、“扇子功”、“手絹功”等,甚至不同行当都各自有一整套的程式动作。再次,戏曲音乐、唱腔和器乐伴奏也都有一些基本固定的曲牌和板式,各种器乐曲牌都有自己特定的用途,分别用于不同场合,彼此不能混淆或替换,甚至戏剧中的锣鼓乐也都有一整套固定的规则。例如,京剧中,皇帝出场大多用“朝天子”等曲牌伴奏,主帅出场大多用唢呐曲牌“水龙吟”伴奏等,“万年欢”曲牌用于摆宴、迎亲等场合,“哭皇天”曲牌用于祭奠、扫墓等场合,都有严格的规定。戏曲严格的程式性特点,使戏曲具有了强烈的舞台节奏与鲜明的艺术表现力,又使戏曲具有了一种独特的形式美,培养了观众对于戏曲特殊的审美习惯,体现出戏曲独特的艺术魅力。

4.审美期待

【答案】所谓审美期待,即作为主体的接受者在艺术鉴赏之前或之中,基于以往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而形成的对艺术作品种类体裁、形式风格、形象体系、情感内蕴等的一种期待心态。审美期待是接受者进行艺术鉴赏的心理前提,影响着接受者与艺术作品约交融互动,影响着再创造的积极发挥,影响着艺术鉴赏的现实展开。

5.工笔

【答案】工笔又称“细笔”,与写意相对,为细致写实的中国画技法,特点是注重线条美,造型严谨,一丝不苟。工笔的技法又可分为描、分、染、罩。描即白描,就是先分别用浓墨、淡墨描出底稿;分,即用墨色上色,用清水分蕴开来,以表现出画面的层次;染和分的程序一样,但用的不是墨色,而是用彩色来分蕴画面;罩,指的是整体上色。中国工笔画起于战国,到两宋走向成熟。工笔画是中国画中追求“形似”的画种,关注“细节”,注重写实,图人状物“尽其精髓”,力求“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历代工笔画名家有唐代的周昉、张萱,五代宋朝的黄荃、赵佶,明代的仇英等人。

6.不平衡关系

【答案】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提出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发展不能脱离一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同时,艺术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社会发展历史的某些阶段上,艺术的繁荣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呈现出某种不平衡现象。马克思曾以古希腊艺术的繁荣为例子,来说明艺术的繁荣时期绝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但是,两种生产不平衡的现象,与艺术生产最终必然受物质生产制约并不矛盾,前者是个别、特殊的显现,后者是一般、普遍的规律。

7.艺术真实

【答案】艺术家从生活真实中提炼、加工、概括和创造出来的,通过艺术形象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本质、规律的社会生活的真正面貌。艺术真实来源于生活真实,又是对生活真实的升华,更能深刻地显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

8.抽象思维

【答案】抽象思维是指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一种思维形式。抽象思维主要应用于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侧重于理论研究与逻辑推理。在艺术创作与欣赏中形象思维也常有抽象思维的伴随。在艺术构思与创造的过程,诸如作品体裁的选择、主题的提炼、结构的安排、人物性格的设计、表现手法的选择等等,或多或少都离不开抽象思维活动。

9.《党同伐异》

【答案】电影史上的经典杰作,美国导演格里菲斯的代表作。电影通过现代篇《母与法》、犹太篇《基督受难》、中世纪法国篇《圣母载莱姆教堂的屠杀》和古代篇《巴比伦的陷落》四大段落,阐明了社会纷争、宗教狂热和党同伐异这一鲜明主题。格里菲斯创造性的运用了“交替蒙太奇”手法,把时空相距甚远的不同活动剪辑在一起,让4个故事交替出现。情节的平行铺展造成强烈的紧迫感,最后汇成情感奔腾的急流。本片以其大胆独特的构思、标新立异的形式和水乳交融的情景,被誉为世界电影史上的鸿篇巨制,给予世界电影艺术的发展以极大的影响。

10.灵感思维

【答案】所谓灵感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髙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

在科学、艺术等创造性活动中,都客观存在着这种灵感思维。

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现象,灵感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稍纵即逝等特点,任何灵感的产生都离不开艺术家的冥思苦想、长期寻觅、艰辛探索、犹如人们常讲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11.艺术创作活动

【答案】艺术创作活动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已掌握的艺术创作本领,以生活中得来的素材为材料,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并能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技巧,把它物化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形象。简言之,即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活动过程,一般可分为生活体验、艺术构思、意象物化三个重要阶段。

12.艺术直觉

【答案】艺术直觉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其特点是直接面对观察的事物和对其认识不经过逻辑思考的认识的瞬间性,标志着艺术家艺术素养的超常水平。

13.美术批评

【答案】以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所作的理论分析或价值判断。美术批评是美术欣赏的深化,它在感受的基础上,以理论分析揭示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它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并沟通、协调创作与欣赏的关系,而且要辨别真伪,以提高美术创作质量和社会艺术欣赏水准。美术批评的对象和立论依据为美术作品、美术实践,深刻地感受和准确地把握作品成为美术批评的出发点,并遵循美术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14.芭蕾

【答案】芭蕾是指一种起源于意大利的舞剧,它用音乐、舞蹈和哑剧手法来表演戏剧情节。女演员舞蹈时常用脚趾尖点地,所以也有人称之为“脚尖舞”。芭蕾是在欧洲各地民间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几个世纪不断加工、丰富、发展而形成的,具有严格规范和结构形式的欧洲传统舞蹈艺术。

15.审美期待

【答案】审美期待是指接受主体在鉴赏之前或鉴赏过程之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它使接受者具有了期待视野,并希冀在鉴赏中得到满足,期待视野可分为文体期待、意象期待和意蕴期待。文体期待即指接受者由作品的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