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理论框架的实践分析

基于理论框架的实践分析
基于理论框架的实践分析

基于理论框架的实践分析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地方治理能力的评价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指标体系设计不够科学合理,缺少公众满意度等相关指标,指标体系设计没有突显对结果负责的管理主义视角的责任机制。而且各地政府所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未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未能充分体现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治理的实际需要,导致评价结果缺乏实用性。二是对评价结果的运用不够重视,使得治理能力评价工作对治理效果提升的实际作用不大。三是地方治理能力评价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以至于各地的评价体系的设计和评价行为的实施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使得评价工作随意盲目,缺乏规范性。四是评价工作主要是由治理主体主导,也就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各方参与地方治理能力评价的途径不畅,以至于评价结果缺乏可信性,削弱各方参与评价工作的积极性。

党的十八大提出“治理”、“治理能力”、“社区治理”等概念,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表明治理理论与治理体系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地方治理能力,作为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显现[1]。

结合大连的实际情况,大连市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全国5个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之一,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金融中心,航运物流中心,东北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大连市的综合竞争力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大连地辖市内四区,市外三个区、三个县级市和一个海岛县,大连市内四区包括39个街道办事处,市外三区和四个县级市包括47个街道办事处,全市共有人口 669万[2]。如何整合大连市多层治理体系,形成合力,实现大连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成为摆在大连市面前的重要问题。通过实践过程,我们发现近年来大连市社会治理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大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探索符合大连实际情况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持续提升。西岗区365工作体系就成为全国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的样本,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学习。但通过对大连市治理能力的评价过程,会发现大连市社会治理还存在差距和不足,需要加以改进。

首先,地方治理机制不健全。居民参与力度、深度、广度不够。公众没有广泛地参与到地方治理中,地方治理体系还没有从实质上将公众的行为纳入进来,公民在某种程度上游离于地方治理体系之外。第二,地方治理理念陈旧。居民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地方治理能力建设与发展的主体,没有意识到自己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甚至认为社会建设与发展是政府的事。而政府仍沿袭之前的治理模式,没有意识到地方治理能力创新的重要性。第三,有关地方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法制不健全。我国关于地方治理或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多,现存的法律法规涉及范围较小也不够完善,已经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地方治理能力的创新。第四,地方治理体系中第三方参与力量相对薄弱。社会自治组织和中介组织比较弱小,社会资源难以有效整合。社会中介组织缺乏足够的资源和权威,没有足够的能力弥补政府部门在社会治理中的局限。然而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对于较好地满足居民需要,充分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健全地方治理体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最后,地方政府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公众对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但是地方政府往往受财力和管理能力的限制,无法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其提供公共

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就会存在严重不足。

基于大连市社会治理能力的现状,大连市结合实际情况,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维护广大群众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总要求,力图通过多年努力,实现社会服务更全面、社会治理更科学、群众生活更幸福,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提出了着力构建市民综合服务工作体系、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体系、社会组织孵化工作体系、深化平安大连建设工作体系四个工作体系,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同时,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深化对创新社会治理重要性的认识,科学分析客观形势,提高创新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周伟,练磊. 地方治理能力评价:英美日的实践与启示[J].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5,03:18-22.

[2]孙婷. 大连市社区治理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3]杨悦宾. 大连市社区治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

[4]李兴成. 中国地方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研究[D].重庆大学,2013.

基于理论框架的实践分析

基于理论框架的实践分析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地方治理能力的评价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指标体系设计不够科学合理,缺少公众满意度等相关指标,指标体系设计没有突显对结果负责的管理主义视角的责任机制。而且各地政府所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未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未能充分体现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治理的实际需要,导致评价结果缺乏实用性。二是对评价结果的运用不够重视,使得治理能力评价工作对治理效果提升的实际作用不大。三是地方治理能力评价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以至于各地的评价体系的设计和评价行为的实施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使得评价工作随意盲目,缺乏规范性。四是评价工作主要是由治理主体主导,也就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各方参与地方治理能力评价的途径不畅,以至于评价结果缺乏可信性,削弱各方参与评价工作的积极性。 党的十八大提出“治理”、“治理能力”、“社区治理”等概念,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表明治理理论与治理体系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地方治理能力,作为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显现[1]。 结合大连的实际情况,大连市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全国5个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之一,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金融中心,航运物流中心,东北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大连市的综合竞争力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大连地辖市内四区,市外三个区、三个县级市和一个海岛县,大连市内四区包括39个街道办事处,市外三区和四个县级市包括47个街道办事处,全市共有人口 669万[2]。如何整合大连市多层治理体系,形成合力,实现大连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成为摆在大连市面前的重要问题。通过实践过程,我们发现近年来大连市社会治理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大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探索符合大连实际情况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持续提升。西岗区365工作体系就成为全国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的样本,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学习。但通过对大连市治理能力的评价过程,会发现大连市社会治理还存在差距和不足,需要加以改进。 首先,地方治理机制不健全。居民参与力度、深度、广度不够。公众没有广泛地参与到地方治理中,地方治理体系还没有从实质上将公众的行为纳入进来,公民在某种程度上游离于地方治理体系之外。第二,地方治理理念陈旧。居民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地方治理能力建设与发展的主体,没有意识到自己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甚至认为社会建设与发展是政府的事。而政府仍沿袭之前的治理模式,没有意识到地方治理能力创新的重要性。第三,有关地方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法制不健全。我国关于地方治理或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多,现存的法律法规涉及范围较小也不够完善,已经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地方治理能力的创新。第四,地方治理体系中第三方参与力量相对薄弱。社会自治组织和中介组织比较弱小,社会资源难以有效整合。社会中介组织缺乏足够的资源和权威,没有足够的能力弥补政府部门在社会治理中的局限。然而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对于较好地满足居民需要,充分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健全地方治理体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最后,地方政府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公众对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但是地方政府往往受财力和管理能力的限制,无法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其提供公共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实习报告

1、 实习时间、地点和实习单位 略 二、实习过程概述; 1.结合翻译理论基础知识,周一周二集中训练英译汉各种翻译技巧,采用技巧讲解→学生实践→集体讨论→范文讲解→学生互评→老师点评的形式进行。 2.周三周四集中训练汉译英各种翻译技巧,方式步骤同英译汉。 3.周五进行总结。 三.主要实习岗位和实习内容; 根据该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的要求,设置以下内容为检测目标: 1.对翻译标准,基本翻译步骤,基本的翻译方法和评价译文的基本 知识予 以掌握。 2.翻译过程中的文化意识的训练 3.基本翻译技巧的掌握:增译,减译,转译等等 4.基本修辞手段的翻译训练:隐喻、提喻,双关等 5.难句和从句的翻译训练: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等 6.一些特殊句式和惯用语的翻译训练 7.从语言篇章的角度训练翻译过程中语篇的连贯和衔接 四.实习收获和重要心得体会; 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我想这次实习的经历对我们而言尤为重要。明年我们就要面临走向社会,踏上自己寻找工作的旅程,这次翻译大实习对我们而言无疑也是一次珍贵的、工作前体验和模拟翻译工作坊的机会。尽管知道自己已经学了这么多年英语,英语水平应该也提高很多,但心里总是对自己没有信心,总觉得自己英语不够好,对未来的一切感到忧愁。但这次的翻译实习之后,我感觉到翻译其实也没有那么难。只要认真分析句子结构,我们都可以翻译出来。但这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1.再次巩固了我翻译理论的学习,并将这些理论运用到了实践中,加深了我的深层认识。 2.这次实习中我收获了很多翻译有关的知识,如词汇,语法,文化背景知识等等。 3.增加了做一个合格翻译工作者的信心。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翻译生涯充满了热切的期待。也许我不是天才,不能一下子就成为优秀的翻译者,但我愿意先从一个合格的翻译者做起,从合格到优秀,一直努力,一直在进步,这才是我一生所应该追求的梦想。 翻译是一个理解、求证、表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译者要与不见面的作者和读者进行对话,了解原文的背景和目的,将作者的思想准确、通顺地传递给读者。非文学语篇的翻译要求译者在对原文进行解构和重构时,特别注意信息的准确、逻辑的严密和表达的严谨。这就需要译者进行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接近或达到作者的理解水平,充分发掘作者原语语境下所要表达的意义,以符合习惯及规范的目标语表达出来。 有人说,译者是戴着镣铐的舞者。此话一点不假。经过阅读、理解、翻译、查证、修订、审校,完成一篇译文,过程是相当耗费心力和时间的,期间得承受身心的煎熬。因此从事翻译工作需要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专注的精神。我们在翻译时常说,译者要突破语言的外壳,这并非易事。在翻译时怎样实现归化与异化、直译与意译的平衡,阿阿其实都要译者做出艰难的选择。世界上什么最难?选择最难!所以,翻译工作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也正因为永远没有最完美的翻译,所以才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好的翻译,所以我们才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尽管我们戴着镣铐,但是如果我们肯下苦功,在点滴进取中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假以时日,我们也能成为出色的舞者。还是那句话,译海无涯,学无止尽。 五,存在不足和建议; 初次着手翻译时,发现有诸多长句、比喻句等很难理解的句子,而

结构方程模型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 结构方程建模(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简称SEM) 是一种综合运用多元回归分析、路径分析和确认型因子分析方法而形成的一种统计数据分析工具,是基于变量的协方差矩阵来分析变量之间关系得一种统计方法,也称为协方差结构分析。它既能够分析处理测量误差,又可分析潜在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 特点: 1.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 结构方程分析可同时考虑并处理多个因变量。在回归分析或路径分析中,即使统计结果的图表中展示多个因变量,在计算回归系数或路径系数时,仍是对每个因变量逐一计算。所以图表看似对多个因变量同时考虑,但在计算对某一个因变量的影响或关系时,都忽略了其他因变量的存在及其影响。 2.容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含测量误差 态度、行为等变量,往往含有误差,也不能简单地用单一指标测量。结构方程分析容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均含测量误差。变量也可用多个指标测量。用传统方法计算的潜变量间相关系数与用结构方程分析计算的潜变量间相关系数,可能相差很大。 3.同时估计因子结构和因子关系 假设要了解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每个潜变量者用多个指标或题目测量,一个常用的做法是对每个潜变量先用因子分析计算潜变量(即

因子)与题目的关系(即因子负荷),进而得到因子得分,作为潜变量的观测值,然后再计算因子得分,作为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这是两个独立的步骤。在结构方程中,这两步同时进行,即因子与题目之间的关系和因子与因子之间的关系同时考虑。 4.容许更大弹性的测量模型 传统上,只容许每一题目(指标)从属于单一因子,但结构方程分析容许更加复杂的模型。例如,我们用英语书写的数学试题,去测量学生的数学能力,则测验得分(指标)既从属于数学因子,也从属于英语因子(因为得分也反映英语能力)。传统因子分析难以处理一个指标从属多个因子或者考虑高阶因子等有比较复杂的从属关系的模型。 5.估计整个模型的拟合程度 在传统路径分析中,只能估计每一路径(变量间关系)的强弱。在结构方程分析中,除了上述参数的估计外,还可以计算不同模型对同一个样本数据的整体拟合程度,从而判断哪一个模型更接近数据所呈现的关系。

人力资源结构分析理论介绍

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人力资源规划首先要进行人力资源结构分析。所谓人力资源结构分析也就是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调查和审核,只有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有充分的了解和有效的运用,人力资源的各项计划才有意义。人力资源结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力资源数量分析 人力资源规划对人力资源数量的分析,其重点在于探求现有的人力资源数量是否与企业机构的业务量相匹配,也就是检查现有的人力资源配量是否符合一个机构在一定业务量内的标准人力资源配置。在人力资源配置标准的方法运用上,通常有以下几种: 1、动作时间研究。动作时间研究指对一项操作动作需要多少时间,这个时间包括正常作业、疲劳、延误、工作环境配合、努力等因素。定出一个标准时间,再根据业务量多少,核算出人力的标准。 2、业务审查。业务审查是测定工作量与计算人力标准的方法,该方法又包括两种: (1)最佳判断法。该方法是通过运用各部门主管及人事、策划部门人员的经验,分析出各工作性质所需的工作时间,在判断出人力标准量。 (2)经验法。该方法是根据完成某项生产、计划或任务所消耗的人事纪录,来研究分析每一部门的工作负荷,再利用统计学上的平均数、标准差等确定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人力标准。 3、工作抽样。工作抽样又称工作抽查,是一种统计推论的方法。

它是根据统计学的原理,以随机抽样的方法来测定一个部门在一定时间内,实际从事某项工作所占规定时间的百分率,以此百分率来测定人力通用的效率。该方法运用于无法以动作时间衡量的工作。 4、相关与回归分析法。相关与回归分析法是利用统计学的相关与回归原理来测量计算的,用于分析各单位的工作负荷与人力数量间的关系。 有了人力标准的资料,就可以分析计算现有的人数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应该加以调整,以消除忙闲不均的现象。 (二)人员类别的分析 通过对企业人员类别分析,可现实一个机构业务的重心所在。它包括以下两种方面的分析: 1、工作功能分析。一个机构内人员的工作能力功能很多,归纳起来有四种:业务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这四类人员的数量和配置代表了企业内部劳力市场的结构。有了这项人力结构分析的资料,就可研究各项功能影响该结构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处在何种产品或市场中,企业运用何种技能与工作方法,劳力市场的供应状况如何等。 2、工作性质分析。按工作性质来分,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又可分为两类:直接人员和间接人员。这两类人员的配置,也随企业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最近的研究发现,一些组织中的间接人员往往不合理的膨胀,该类人数的增加与组织业务量增长并无直接联系,这种现象被称为“帕金森定律”。

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

《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读书报告 课程:英语语言测试 学号:201120347 :赵宁宁 专业:语言学

《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读书报告 一、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武尊民,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博士。 学术研究领域为应用语言学,着重语言测试与评估。担任课程主要有语言测试与评估、外语课程发展、基础英语写作。截止到2011年底正在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有3名。他的代表性著作主要有:《英语测试理论与实践》,编著。2002,外研社。汉语编写。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第一级(教材)》,主编。2003,外研社。 《中职英语(基础版)》教育部推荐教材。主编。1-3册学生用书及教师用书。 2005-2006,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发展独立性学习者:香港大学生个案研究》,金立贤、武尊民。《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年第6期(总183期),26-29。 《课堂语言能力评估》导读,原作者Andrew Cohen 。2005,:外研社。 《英语测试理论与实践》主要阐述测试在基础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讨论测试目的的不同对测试的方法和内容的影响,介绍各类测试量刑的具体设计方法和主要特点,提供测试结果统计和分析方面的实践性的指导,引领英语测试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正确关联导向。 英语测试是英语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中学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我国英语教育界对英语测试的了解和认识也只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不少高等师范专业英语在本科生阶段开设英语测试课程。英语测试是英语语言教育硕士的必须学位课程之一。在普通教师提高学历的过程中,师范院校为在职专科升本科的教师们开设的课程中,也必然要有英语测试。这是因为英语测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与学生评价技术已经是我国教师职业专业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内容简介、精华摘要及个人领悟 本书主要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英语测试中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关系进行了简单的阐述;第二部分是从语法、词汇、阅读、完形填空、听力、口语、写作这几个方面的测试一一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则主要是简单介绍了考试结果分析与解释。下面的内容主要是将每一章的精华部分提取出来,在报告的最后进行了总结。 在第一章《英语测试与英语教学》中,提到了以下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Hymes:语言能力应该表现在语言交际使用能力上。 2.Oller:“单一语言能力假想”它的基本原理是语言能力使用者的应用语言能力是不可分解的。

蛋白质结构分析原理及工具-文献综述

蛋白质结构分析原理及工具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基地111班) 摘要:本文主要从相似性检测、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维结构、跨膜域等方面从原理到方法再到工具,系统地介绍了蛋白质结构分析的常用方法。文章侧重于工具的列举,并没有对原理和方法做详细的介绍。文章还列举了蛋白质分析中常用的数据库。 关键词:蛋白质;结构预测;跨膜域;保守结构域 1 蛋白质相似性检测 蛋白质数据库。由一个物种分化而来的不同序列倾向于有相似的结构和功能。物种分化后形成的同源序列称直系同源,它们通常具有相似的功能;由基因复制而来的序列称为旁系同源,它们通常有不同的功能[1]。因此,推测全新蛋白质功能的第一步是将它的序列与进化上相关的已知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序列比较。表一列出了常用的蛋白质序列数据库和它们的特点。 表一常用蛋白质数据库 网址可能有更新 氨基酸替代模型。进化过程中,一种氨基酸残基会有向另一种氨基酸残基变化的倾向。氨基酸替代模型可用来估计氨基酸替换的速率。目前常用的替代模型有Point Accepted Mutation (PAM)矩阵、BLOck SUbstitution Matrix (BLOSUM)矩阵[2]、JTT模型[3]。 序列相似性搜索工具。序列相似性搜索又分为成对序列相似性搜索和多序列相似性搜索。成对序列相似性搜索通过搜索序列数据库从而找到与查询序列相似的序列。分为局部联配和全局联配。常用的局部联配工具有BLAST和SSEARCH,它们使用了Smith-Waterman 算法。全局联配工具有FASTA和GGSEARCH,基于Needleman-Wunsch算法。多序列相似性搜索常用于构建系统发育树,这里不阐述。表二列举了常用的成对序列相似性比对搜索工具

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广告语篇研究,英语

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广告语篇研究,英语 篇一:语篇分析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的实践应用研究 语篇分析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的实践应用研究 作者:曹永强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XX年第31期 摘要英语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从英语文章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并更好地理解文章中心是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本文通过对语篇分析理论的分析,提出该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具体应用方法,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的效率。 关键词语篇分析理论高中英语阅读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语篇分析理论能够将英语文章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将语言知识作为理解文章的工具。高中英语阅读能够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获取有效的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语篇分析理论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从文章的整体入手,通过文章结构和语感来阅读文章。因此,加强语篇分析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十分重要。 1语篇分析理论介绍 1.1语篇的介绍 语篇是语言学的专业术语,在英语中一般表示为“text”和“discourse”。

不同的学者对语篇做出了不同的理解,部分学者认为语篇是指具有完整意义,能够表达一定含义,具有一定作用的语言,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语篇不受语法的限制,只要表达完整的意义就能称之为语篇。这些学者的共同观点认为语篇是一种语言,其有连续的句子或片段组成,并表达完整的意思。一般情况下,语篇具有以下几点特征:语篇是句子连续组成的语段,不是简单的句子;语篇具有情景特征,能够反映一定的交际环境或社会文化背景;语篇具有功能性,其在文章中起到一定的结构作用。语篇能够反映作者的创作意图,能够让读者更加容易发现文章表达的意义,因此,语篇是英语文章中的重要语言单元。 1.2语篇分析的介绍 语篇分析理论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zellingHarris提出,语言不是有零散的词或句子组成,而是以连续的语篇形式存在。之后更多的学者开始对语篇分析理论进行研究。Halliday从系统功能方面,提出语篇的交际功能。R.carter则提出语言就是语篇,语篇也即语言的概念,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语篇的产生和理解过程,认为教学应当提高学生的语篇能力,让学生 掌握语篇分析的技巧。随后我国也引入了语篇分析法来进行英语例句的研究。语篇分析理论主要强调语篇是一个整体,语篇分析的目的是要还原作者的创作过程,语篇分析能够利用语境分析、题材分析、篇章结构分析等方法对文章整体进行梳理和评价。语篇分析理论以语篇作为一个单位,不是对文章语句或语法的简单分析,而是在语篇整体的基础上对文章的线索和主治进行探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语

结构功能分析法

结构功能分析法 结构功能分析方法是社会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理论分析方法。它的理论依据来源于社会学的一大理论流派——结构功能理论。在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结构功能分析已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理论分析方法。 结构功能理论认为,任何社会事物都是由一定组成部分或要素构成的,这些部分或要素组成了一个社会系统,它们之间的相对稳定的联系就是这一系统的结构。每一个系统要存在和发展下去,就必须满足一些基本的条件或需求,这些条件或需求是由系统的某一特定部分来满足的,换句话说,系统组成部分担负着特定的社会功能。例如,在民族国家这个社会大系统中,生产组织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物质产品;军事组织的功能是对外保卫国家、对内维持社会的稳定;政治组织的功能是确定国家的基本目标并组织各种力量以实现这些目标,等等。并且每一个民族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它的这些组成部分所发挥的社会功能。 总之,结构是构成事物各个要素之间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组织方式或联结方式。功能是指构成事物的各个要素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结构功能法就是通过考察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来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的方法。 结构功能分析法的实施步骤: [1] 明确结构和功能的承载物,即分析对象 如犯罪问题中犯罪团伙,人事管理制度改革问题中的人事管理制度等等,并且应该进一步明确是就哪些方面进行分析。 [2]内部结构分析 即考察各组成要素间在形式上的排列和比例。例如分析犯罪团伙的内部结构,就要弄清谁是骨干,谁是随从;谁是唆使者,谁是被唆使者;谁是策划者,谁是执行者,考察罪犯在团伙中的地位排列,分清犯罪轻重,据此绳之以法。 [3]内部功能分析 即考察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包括三项基本内容:一是稳定功能关系的性质,即分析一下有没有相互影响和作用,如果有,是一方影响和作用另一方,还是双方相互影响和作用。例如犯罪团伙的成员之间有没有相互间的利益满足,相互的制约和影响。 二是挖掘功能存在和建立的必要条件,即分析在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时,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才能存在和建立起来。例如犯罪团伙之间的相互利益满足是在怎样的社会条件和犯罪团伙的内部条件的前提下才发生的。 三是找出满足功能的机制,即分析促使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手段和方法。例如犯罪团伙中唆使者往往以许愿、表扬、斥责、恐吓等心理手段和分赃、赏赐、殴打、杀害等行为手段对被唆使者进行控制。 [4]外部功能分析 即考察现象整体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也就是把研究对象和现象放在社会之中,考察

中国的政策过程理论分析框架

中国的政策过程理论分析框架 一、中国的政策过程 中国政策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共识”的目标诉求。共识就是意见一致。我国的宪政制度、政府体系以及党政关系均将共识视为政策目标。在政策过程的实践中,共识诉求甚至超越单纯的理性目标,如用政策方案的“可批性”代替“可行性”的情形。共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达成,如指令、协商、竞争等。 政策过程由政策舞台、政策参与者和共识过程三个变量构成。政策舞台即政策制定的政府部门、机构或非正式组织。政策参与者指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影响政策制定的行为个体。共识过程即意见收敛的过程,在政策研究中,共识过程与信息流动的方向、官僚组织的层级、参与政策制定的组织及网络等均相关。 政策过程的模式受到制度环境的显著影响。 制度环境包括政府组织结构、资源配置方式、产权结构和意识形态等变量。 政府组织结构决定了政策制定的舞台、程序和规则,并规定了政策参与者之间的权力关系。 资源配置方式和产权结构决定了政策参与者的利益格局和政策立场。 意识形态决定了政策参与者的政策信仰和政策偏好。 由于不同的政策参与者在权力关系、利益格局和政策偏好上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性,政策压力和冲突随即形成,政策过程就是缓解政策压力、解决政策冲突的共识形成过程

政策舞台的制度化层面就是政策提出、酝酿、构思和决策的官僚体系。官僚体系是政策舞台的制度化层面就是政策提出、酝酿、构思和决策的官僚体系。官僚体系是政策过程的组织基础和制度框架,它规定了各个部门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职能分工,从而限定了政策在哪些政府部门制定、经由何种程序和规则、最后以何种方式颁布和执行。制度化层面上的官僚体系提供政策过程的正式规则,其政策压力和意见传达、收敛、并达成共识的过程通常是自下而上的、程序化的过程; 政策舞台的社会化层面就是参与或影响政策过程的机构、团体或个人所组成的非正式关系网络,即协商网络。揭示了官僚组织和正式制度背后的动态因素,如哪些人在积极推动、其影响力的来源、作用途径和影响强度等。协商网络因政策领域不同而呈现出较大差异,通常根据行为主体参与程度的差异分成不同的层次,即决策层、酝酿层、影响层,形成由内及 外渐次扩散的涟漪。社会化层面上的政策协商网络则为政策过程提供了潜在的、关键的动力,其政策压力或意见的传达、收敛和共识形成的模式通常是自上而下的、间断性的过程。由于制度化层面上的政策过程缺乏动力和自发收敛的可能性,而社会化层面上的政策过程又缺乏相应的合法性,因此,两者的有效互动才能够形成最终的政策共识。

语篇分析之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篇功能的运用

语篇分析之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篇功能的运用 【摘要】语篇分析作为目前语言学家们常探讨的一个课题,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同时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世界语言学派中的两大阵营中的功能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深层的学习理论,尤其是语言的三大元功能,被各个学科领域广泛应用。本文就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言的三大元功能之语篇功能在做语篇分析中的具体应用做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语篇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功能, 一、语篇分析的简要介绍 语篇分析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的领域,不同学派对于语篇的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总体的说来,语篇分析对于语篇和语境的具体关系紧密联系了起来,包括说话者的目的,具体语篇所处的环境、背景等等,都属于语篇分析的范围之内。说到语篇分析,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语篇。语篇是高于句子层次的一个语言单位。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是随意的将毫无关联的单词或是词组组合在一起,而是带着一定的目的进行交际,而且在交际过程中,能够表达一个连贯的、整体的意义。这就看出了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连贯性,即语篇之中各个成分是连贯的,不是彼此无关的。Leech曾这样的定义语篇(discourse):“语言使用情况的概括用于,即最为交际行为结果语言”。韩礼德和哈桑将语篇看作是一个语义单位,韩礼德对语篇下的最简单的一个定义就

是具有功能的语言。许多学者对于“语篇”这一词的使用范围也有分歧,有些学者认为语篇既可以指口头的语言,也可以指书面的语言,而有些学者则认为语篇的范围仅仅局限在书面语言的范围上。本文所指的语篇,指的是上一种情况,即口头和书面语言的集合体。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语篇是由一个以上的话语或是句子构成的,在句法上是有组织的,同时在交际过程中又是独立的。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篇章功能的简要发展史 系统功能语言学最初起源于布拉格学派,经由马林诺夫斯基、弗斯的开创和发展,由弗斯的学生韩礼德继续继承发展,发扬光大,成为了世界语言学中极为重要并且不可或缺的一支。从最初的功能语法发展为如今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无数的学者都贡献出了自己的研究,也让系统功能语言学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成为了被世界各地语言学家们广泛接受的语言学流派。 任何一位学习语言学理论的学者,提到系统功能语言第一想到的就是语言的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篇章功能和人际功能。其中,概念元语言功能是描述语言对客观世界的反应,人际元语言功能是语言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描述,而语篇元功能是学者对与语篇的解释。韩礼德对于语篇极为重视,他认为:“组成语言的就是语篇或话语。”并且,对于任何一个语言学家来说,语篇和语言的描写是缺一不可的,单纯的描写语言而不说明语篇是

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概念

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概念 1-1 1、几何组成分析的目的主要是分析、判断一个体系是否几何可变,或者如何保证它成为几何不变体系,只有几何不变体系才可以作为结构。 几何可变体系:不考虑材料应变条件下,体系的位置和形状可以改变的体系。几何不变体系:不考虑材料应变条件下,体系的位置和形状保持不变的体系。 2、自由度:描述几何体系运动时,所需独立坐标的数目。 平面内一个动点A,其位置要由两个坐标 x 和 y 来确定,所以一个点的自由度等于2。平面内一个刚片,其位置要由两个坐标 x 、y 和AB 线的倾角α来确定,所以一个刚片在平面内的自由度等于3。 3、刚片:平面体系作几何组成分析时,不考虑材料应变,所以认为构件没有变形。可以把一根杆、巳知是几何不变的某个部分、地基等看作一个平面刚体,简称刚片。 4、约束:如果体系有了自由度,必须消除,消除的办法是增加约束。约束有三种: 5、多余约束:减少体系独立运动参数的装置称为约束,被约束的物体称为对象。使体系减少一个独立运动参数的装置称为一个约束。例如一根链杆相当于一个约束;一个连接两个刚片的单铰相当于二个约束;一个连接n个刚片的复铰相当于n—1个单铰;一个连接二个刚片的单刚性节点相当于三个约束;一个连接n 个刚片的复刚性节点相当于n—1个单刚性节点。如果在体系中增加一个约束,体系减少一个独立的运动参数,则此约束称为必要约束。如果在体系中增加一个约束,体系的独立运动参数并不减少,则此约束称为多余约束。平面内一个无铰的刚性闭合杆(或称单闭合杆)具有三个多余约束。

6、瞬变体系及常变体系:常变体系概念:体系可发生大量的变形,位移。区别于瞬变体系:瞬变体系概念:体系可发生微小的变形,位移。 7、瞬铰:两刚片间以两链杆相连,其两链杆约束相当(等效)于两链杆交点处一简单铰的约束,这个铰称为瞬铰或虚铰。 2-2平面杆件体系的计算自由度 1、体系是由部件(刚片或结点)加上约束组成的。 2、刚片内部:是否有多余约束。内部有多余约束时应把它变成内部无多余约束的刚片,而它的附加约束则在计算体系的约束总数时应当考虑进去。 3、复铰:连接两个以上刚片的铰结点。连接n个刚片的铰相当于(n-1)个单铰。 4、单链杆:连接两个铰结点的链杆。 5、连接两个以上铰结点的链杆。 连接 n 个铰结点的复链杆相当于(2n-3)个单链杆。 6、平面体系的计算自由度 W :W=3m-(2n+r) m:钢片数 n:单绞数 r:支座链杆数上面的公式是通用的。 W=2J-(b+r) J:结点个数 b:链杆数 r:支座链杆数上面的公式用于完全由铰接的连杆组成的结构体系。 7、自由度与几何体系构造特点: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关于概念结构理论与构式语法说比较分析.

关于概念结构理论与构式语法说比较分析 作者:夏晓蓉时间:2010-1-19 11:19:00 论文关键词:概念结构理论构式语法论元结构体验哲学 论文摘要:本文在比较概念结构理论与构式语法说的基础上,指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两个理论体系,它们有着各自鲜明甚至对立的观点,但是认知的共性使得它们解释语言现象时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两大理论并非截然对立,存在着合作的可能性。 1.引言 Jackendoff(1990)的词汇概念结构理论与Goldberg(1995)的构式语法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体系,都运用了论元结构来说明语言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动词和句式之间的关系是他们讨论和研究的中心。Jackendoff并没有明确提出“动词中心”的说法,但从他对句子的论元结构的描述不难看出,他的概念结构并没有摆脱生成语法的影子,句子的生成依然是论元插入动词的概念结构,再转化为句法结构的结果。与Jackendoff不同的是,Goldberg以构式(construction)的论元结构为研究中心,认为动词不能决定句子的生成,构式的意义才是构式生成的关键。 虽然他们研究的内容不同,一个是动词概念,一个是构式概念,但是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在一定程度上,动词可以选择它能够出现的构式,同样构式也可以选择满足它的动词。而且,表明句子中动词和名词关系的论元结构在概念结构理论和构式语法中的运用都颇有新意。因此,本文想通过比较Jackendoff和Goldberg的理论方法和哲学基础,讨论这两个分别代表概念语义学和构式研究的理论之间的关系。 2.理论方法 Jackendoff用形式化的语言描述内在概念的空间关系,在生成语法学派中对语义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概念结构相当于语义结构,与句法和音系结构并行。Jackendoff摈弃了由表层结构映射到音系和语义结构的句法中心说,认为这三个层次是自主的结构,都具有同等的创造性,不存在从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的派生,它们之间是对应关系而非派生关系,由对应规则(correspondence rules)联系起来。 构式是形式-意义的对应,不依赖动词,基本的句型都是构式的实例。每个

基于语篇分析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行动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行动研究 摘要:社会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国际通用英语成为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但是我国的英语教育现状还不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倾向,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积极体验学习的过程,因此获得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主动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 阅读理解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传统的教学法的遗憾是过分注重句法、词汇的教学,不重视篇章的建构和解读,而语篇分析弥补了此遗憾。语篇分析是对表达完整意义的篇章,进行微观和宏观的研究。微观的研究是通过剖析词义、句法以及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来识别语篇衔接的方法。宏观的研究是通过分析语篇的整体结构来理解它的深刻涵义。对语篇分析理论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研究不仅对中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更多地依赖学生对语篇而不是单个句子的理解能力。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文体知识的培养、文章整体结构的分析、篇章文化内涵的挖掘,着力培养学生的语篇能力,从而能在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将着重探讨如下问题: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该如何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运用语篇分析理论和阅读理论,总结出适合中国学生学情的语篇教学模式;语篇教学在英语阅读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意义;通过行动研究,对提高学生猜测生词能力,把握文章、段落主题能力,阅读速度和阅读准确率等进行分析,帮助高中英语教师探索出更符合学生实际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从而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字:语篇分析英语阅读教学行动研究 一、理论 1.1语篇分析的基本概念 1.1.1语篇的概念 语篇的概念源于语篇分析或称篇章语言学(text linguistics)、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英美学者喜欢用discourse analysis的居多,而欧洲大陆学者多用text linguistics。(黄国文,2001)无论是篇章语言学,还是话语分析,最终都要落实在记录下来的语言材料(书面语的或是口语的)上。从这个角度看,两者所讨论的内容实际上是一致的。我国学者北大教授胡壮麟先生把语篇定义为“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具有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韩礼德(M.A.K. Halliday)在他的著作《英语衔接》(Halliday and Hasan,1976)中,将语篇定义为”any passage, spoken or written, of whatever length, that does form a unified whole”。从这个定义来看,一句问候、一首小诗均为语篇。

翻译理论与实践

《翻译理论与实践》学习心得 王敏 200821110104 何谓“翻译”?其过程不外乎于两个过程:理解(comprehension)和表达(representation)。初学翻译,对翻译技巧是缺乏认识的,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翻译理论。经过半年的学习,从单句翻译到段落翻译再到篇章翻译,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学习,翻译的轮廓也被逐渐勾勒出。 因此,对原文的理解又可细分为:对词的理解、对句子结构的理解、对篇章语境的理解。在一个前后联系正确的逻辑关系下,忠实于原文,对译本层层剖析达到全面理解原文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意图;成为作者本身,对原文进行再创造(rewriting)。翻译是语言的一个双向过程,若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翻译,则要对两种语言进行长期积累。下面从句、段、篇三个层次对本学期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学习进行了如下总结: 一、单句翻译: 本学期开始以单句翻译开始入门,单句翻译的重点是对句子结构进行语义和句法分析,将句子的表层结构转化为深层结构:掌握句子的主谓结构和主次意义,将复杂的长句划分为若干的小句,再进行逐一翻译。 就句子结构而言,分清英语前中心与汉语后中心分布的区别,在译文时进行适当转换;分清从句和主句的修饰关系,划分句子主次。就词语的词义分析而言,从转换(Conversion)、替代(Substitution)和省略(Omission)等等方面进行分析,如对名词与动词之间的转换;对代词进行名词替代、省略或保留重复等等。一个句子是由若干词组成,处理好词与句子结构之间的关系是翻译的基础。 二、段落翻译: 在句子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紧接着是过渡到段落翻译,过渡的关键是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句子前后衔接的逻辑关系;明白原文与汉语的语言中心分布不同:英语前中心,汉语后中心——汉语与英语的修饰习惯:将英语的前置修饰语转换为汉语的后置修饰语;注意语言表达的差异性:将英语的抽象表达转化为汉语的具体表达,从而决定对译本是进行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还是意译(Liberal Translation)。

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讲解

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 中山大学黄国文 一、引言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讨论语篇分析 (discourse analysis 。我们首先概述语篇分析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然后对语篇分析与外语教学有关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最后通过实例分析探讨语篇分析与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的一些问题。 二、语篇分析的一些基本理论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从以下七个方面探讨语篇分析的一些基本理论:(1)语篇分析的兴起与发展,(2)语篇,(3)语篇分析,(4)言语行为,(5)语篇结构和语篇体裁,(6)口头语篇与书面语篇,(7)语篇分析的几种方法。 1.语篇分析的兴起与发展 语篇分析是一门年轻的、还没有定性的学科。虽然早在二、三十年代就有语言学家注意到对使用中的语言的研究(如布拉格学派和伦敦学派),但这个学科是60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的。语篇分析吸收了包括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慢慢形成了一个专门研究交际中语言使用情况的涉及到多个学科的一门学问。 1)英美国家的情况 在英美国家,对语篇分析的研究在五、六十年代才有了明显的进展。1952年结构主义者Harris 在《语言》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语篇分析》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分析了一篇关于推销生发水(hair tonic)的广告,他的分析包括探索能解释句子与句子之间关系的规则,他的讨论还涉及到语言与文化、语篇与社会情景(social situation 等问题。在这篇文章中,Harris 认为语篇分析有两种方法,一是可以超越句子界限描述语言,二是研究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由于Harris 是个结构

框架理论.

在传播学界,许多学者认为“框架”并不是一个发育完全的理论范式(Scheufele,1997),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相当模糊的、充满矛盾的概念,在新世纪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框架理论起源于两方面的研究:首先是社会学方面,Heider的归因理论和Goffman的框架分析认为,世界纷繁复杂,个体为了洞悉事物的因果关系,往往采用“主体框架”来认知世界。用Goffman(1974)的话来说,框架作为一种认知的结构,帮助个体去“定位、感知、确定和命名”周遭的环境和信息。另一个方面是认知心理学,Sherif的参照框架理论和Kahneman、Tversky的预期理论认为,个体的判断和认知是在一个参考框架下进行的,而框架则是一套控制感性认识、逻辑评价或社会行为的标准、信仰或预期。这两种起源的区别在于,后者认为框架是“心灵的内在结构”,而前者则认为框架是“建构话语所使用的策略”(Pan & Kosicki,1993)。 框架理论与传播学结合起来,强调框架就是选择事实的某些方面,使被选择的部分在传播文本(电视节目、新闻报道等)中更为显著(Entman,1993)。也就是说,框架按照某种特定的规范和惯例,简化纷繁复杂的社会事实,有选择地迅速将其整合到新闻报道中,这个框架隐含在采写、编辑、组织等过程——当然,这是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来说,实际上,框架理论所涉及的领域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就是刚才提到的新闻生产角度,研究媒体框架如何被建构;其次是从媒体内容的角度来考察媒体框架是什么;最后是从效果研究的角度来分析受众如何接受和处理信息,即受众框架(陈阳,2007)。如何和框架理论的两个起源联系起来,我们不难看出,前两个角度(新闻生产角度和媒体内容角度)是与社会学联系起来的,该方面研究往往站在一个批判的立场,比较典型的就是讨论新闻生产与权力的关系、媒体内容与社会偏见的关系;而效果研究的角度则与心理学结合,则往往处于相对保守的立场,关注的是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基于研究选题的需要,我们把关注点放在媒体内容这个方面,也就是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新闻文本的研究。框架是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为新闻事件赋予意义”(Gamson,1987)。正如前面提到的,框架就是对新闻事件的选择、强调或排除,是某些信息在新闻文本中更加突出,从而影响受众对世界的感知,乃至态度。建构框架常采用的方法包括选择和重组——选择就是一种“边界”,就像李普曼所说,新闻就像是探照灯射出的光束,光束之外的社会事实就像没有发生过一样。框架确定了某种边界,边界之内的事实被强调,边界之外的事实则被“无视”。重组是建构框架另一种方法,它通过从新排列新闻素材的报道顺序并赋予新的含义,从而形成一套解释社会现象的内在结构或角度。但无论是采用选择还是重组,框架都是通过符号和修辞而建立起来的。因而,我们的研究对象就是这些在新闻文本中构成特定框架的符号和修辞。 McCombs等人(1997)认为,框架理论与议程设置理论关系密切,是“议程设置的第二个层面”。该看法正确与否并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但他们提出来的frame building和frame setting两个概念得到了其他学者的广泛认同。用这两个概念,结合Entman(1993)提出的四种框架类型①Problem definition②Causal interpretat ion③Moral uation④Treatment recommendation, Zhou & Moy(2007建立了一个适用于对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关于“宝马案”的新闻报道和网络民意的内容分析研究)的模型: 这个模型对于我们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当然还必须根据选题的需要进行修改。从框架类型的方面来说,有学者在对美国和欧洲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后提出了五种新闻框架类型(Semetko & Valkenburg,2000)——①Conflict frame②Human interest frame③Economic consequences frame④Morality frame⑤Responsibility frame。结合上述模型和这个五种新闻框架类型,根据将要进行的、具体对新闻文本的内容分析,建立一种适用于该研究的模型,是我们下一步的讨论、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 Goffman, E. (1974. Frame analysis: An essay on the organization of experience. 2. Pan, Z., & Kosicki, G. M. (199 3. Framing analysis: An approach to news discourse.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3. Scheufele, D. A. (1999. Framing as a theory of media effects.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4. Entman, R. M. (1993. Framing: Toward clarification of a fractured paradigm.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翻译理论与实践 (文稿)

翻译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应英081班痞子 第一章翻译的定义和翻译的原则 一、翻译的定义 1.Translation is the art of recomposing a work in another language without losing its original flaver.( Columbia Encyclopedia) 2.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e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 Eugene A. Nida ) 3.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以达到沟通思想感情、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特别是推动译语文化兴旺昌盛的目的。(孙致礼 2003:6 ) 二、翻译的原则 1. Yan Fu (1854-1921) In translation, there are three aspects difficult to bring about: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It is no easy work to realize “faithfulness”! If there is only faithfulness without expressiveness , the translation doesn’t amount to translation. From here we can see expressivenes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Faithfulness means that the translated text should be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text. Expressiveness means that the translated text should be expressive and coherent without anything awkward. Elegance means the translated text should keep the style of the original. ① Japanese army killed millions of innocent people during the war。那场战争中日本军队屠杀了 成百上千无辜的平民 ②Action is equal to reaction, but it acts in a contrary direction.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③We shall all miss him, but we wish him a long and happy retirement. ――我们都会想念他的,我们祝愿他退休后快乐、长寿. ④ For never was a story of more woe Than this of Juliet and her Romeo. 古往今来多少离合悲欢,谁曾见这样的哀怨辛酸! ⑤ Crafty men contempt studies, simple men admire them, and wise use them; for they teach not their own use; but that is a wisdom without them, and above them , won by observation. ――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慕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2. Fu Lei (1908-1966) In the case of the effect, translating is like painting from a copy what to desire and get is not alike in appearance but in spirit.(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① From there I could see the whole valley below, the field, the river , and the villege. It was all beautiful, and the sight of it filled me with longing. ――从这里望下去,整个山谷一览无遗,只见那田野、河流、村庄,全都美不胜收,真叫我心驰神往. ② He carried on a business , but brought his pigs to the wrong market. ――他经营生意,可是几乎血本无归. 3.Qian Zhongshu Theory of Huajing: The highest standard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is “Hua” (化)(digestion), when a translator converts a language into another one, his or her version can completely keep the original flavor as well as show no signs of stiff word-for-word translation because of the convent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language and culture.(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① Capri is a gaunt rock of austere outline, bathed in a deep blue sea; but its vineyards, green and smiling, give it a soft and easy grace. It is friendly, remote, and debonair. 卡普里岛是一块外形突兀的荒凉的岩石,沐浴在深蓝色的海洋里,但是它的葱绿的葡萄园仿佛在向人微笑,使这个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