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建设美丽中国(2课时)(精品教案)-【中职专用】高中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14课建设美丽中国(2课时)(精品教案)-【中职专用】高中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经济政治与社会》(北

师大版·第四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建设美丽中国”的内涵。

2. 掌握“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生态保护、资源节约、环境治理”等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

2. 让学生知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 使学生懂得珍惜自然资源,提高生态文明意识。

【教学重点】

1. 绿色发展的内涵和历程。

2. 生态保护的意义和方式。

【教学难点】

1. 如何强调生态文明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 老师为学生播放有关中国环境问题的视频。

2. 课堂上大家来谈谈自己对于视频中有关环境问题的看法。

【主体】(110分钟)

PPT PART I

1. 绿色发展(30分钟)

1)通过“绿色发展”的引出,了解绿色经济、绿色发展的内涵和历程。

2)知晓发达国家的绿色发展经验和中国的绿色发展路径。

3)情感教育:“发展绿色经济是我们未来的国家战略,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PPT PART II

2. 生态保护(35分钟)

1)生态保护的意义和方式。

2)知晓当下环境问题以及相关的生态保护政策。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生态文明观念。

PPT PART III

3. 建设美丽中国(30分钟)

1)知晓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的中国。

2)了解“资源节约与环境管理法”等保障生态文明的相关法律法规。

3)情感教育:爱护环境,让我们的子孙共享美丽的家园。

【课堂小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并强化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课后作业:撰写一篇有关环境保护的文章,可以从政策、科技等方面入手,具体的内容自由发挥。

2. 强调课后要做好笔记,以便后续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堂课将重点放在环保领域,希望让学生更加了解环保方面的

知识,并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教师引导和PPT的展示,学生

可以清晰地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明白了绿色经济、生态保护等概念。整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视频、图片、PPT等形式,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了一个更加深

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效率。

第14课 建设美丽中国(2课时)(精品教案)-【中职专用】高中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14课建设美丽中国(2课时)(精品教案)-【中职专用】高中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经济政治与社会》(北 师大版·第四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建设美丽中国”的内涵。 2. 掌握“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生态保护、资源节约、环境治理”等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 2. 让学生知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 使学生懂得珍惜自然资源,提高生态文明意识。 【教学重点】 1. 绿色发展的内涵和历程。 2. 生态保护的意义和方式。 【教学难点】 1. 如何强调生态文明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 老师为学生播放有关中国环境问题的视频。 2. 课堂上大家来谈谈自己对于视频中有关环境问题的看法。 【主体】(110分钟) PPT PART I 1. 绿色发展(30分钟) 1)通过“绿色发展”的引出,了解绿色经济、绿色发展的内涵和历程。 2)知晓发达国家的绿色发展经验和中国的绿色发展路径。 3)情感教育:“发展绿色经济是我们未来的国家战略,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PPT PART II 2. 生态保护(35分钟) 1)生态保护的意义和方式。 2)知晓当下环境问题以及相关的生态保护政策。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生态文明观念。 PPT PART III 3. 建设美丽中国(30分钟) 1)知晓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的中国。 2)了解“资源节约与环境管理法”等保障生态文明的相关法律法规。 3)情感教育:爱护环境,让我们的子孙共享美丽的家园。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精品教案(2课时含教学反思)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 第1课时正视发展挑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 教学难点:人口问题的本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近年来,尽管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但要达到“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大气、水、土壤治理……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中央环保督察、“水十条”“土十条”、史上最严环保法……在已有举措基础上,2018年新亮相的环保税、新扩围的水资源税试点、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等措施,向世界展现中国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无疑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 思考:“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给我们什么警示? 教师总结:我国还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要直面发展挑战,采取切实措施解决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环保问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一)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1.阅读教材第75-76页“探究与分享”。 2.问题:阅读材料,分析数据,从国民受教育程度看,你认为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基本状况如何?对我国经济社会有何影响? 3.教师总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二)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1.材料呈现:研究表明,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带来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人口过度集中于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给流入地的资源、环境、住房、交通、劳动力成本等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交通拥堵”“停车难”“房价飞涨”“入园入托难”“垃圾围城”等“大城市病”日益严重,也给流出地带来了人才流失、空巢家庭、留守家庭等社会问题。 2.思考:对人口问题的严峻性,你是怎么认识的? 3.师生共同总结:(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2)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三)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1.材料展示:为鼓励市民按政策生育,解决“生得起、生得好”的问题,湖北省襄阳市政府办下发通知,将围绕孕前、孕期、分娩到分娩后全生育过程,为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孕产妇提供七项免费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全面实施基本生育服务免费制度。 2.问题:这样做有利于落实什么基本国策?对这一国策你有什么认识? 3.师生共同总结:(1)实行计划生育,就是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累计少生四亿多人,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2)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而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目标导学二:资源环境面临危机

第二课 做好就业准备(教案)-【中职专用】高中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职业生涯规划》(高教版·第五版)

第二课做好就业准备(教案)-【中职专用】高中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职业生涯规划》(高教版·第五版) 教学目标: 1. 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和市场需求,明确职业选择的重要性和必 要性。 2. 掌握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学会简历和求职信的撰写技巧和面试准备技巧。 重点难点: 1. 就业形势和市场需求分析。 2. 国家政策和职业生涯规划制定。 3. 简历和求职信的撰写,面试准备和技巧。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教师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定义,让学生们了解到,正 确制定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是实现梦想的重要保障。 二、讲解(30分钟) 1. 就业形势和市场需求分析 通过生动的实例、数据和图表等方式给学生们呈现就业形势和 市场需求的现状,让学生们知道应如何做好职业规划和选择。 2. 国家政策和职业生涯规划制定 让学生们了解到相关政策和制度的支持和引导,指导学生们如 何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把握职业发展机遇,实现自我价值。

3. 简历和求职信的撰写,面试准备和技巧 指导学生们如何制作一份简洁明了的求职简历和富有吸引力的求职信,了解如何面对面试,让学生们自信面对招聘过程。 三、练习(30分钟) 1. 学生练习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并展示给教师或同学们。 2. 学生练习撰写求职简历和求职信,并进行同班面试。 四、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学生们应注意就业形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和素质,为未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反思: 本课程从就业形势和市场需求分析、国家政策和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到简历和求职信的撰写、面试准备和技巧,全面系统地指导学生们如何做好就业准备,确保职业发展规划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对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素质有着极大的帮助。同时,引导学生们自我认知和多方面素质的拓展,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发掘自我的潜力,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提升就业选择的效率和成功率。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 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教学难点: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想一想:图片告诉了我们什么? 教师总结:地球是我们的唯一家园,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我们要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保护地球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1.材料呈现:2018年1月16日,记者在海南省万宁市日月湾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项目看到,月岛项目已经停止建设,并将进行生态整体修复。据了解,万宁日月湾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项目总填海面积97公顷,包含日岛和月岛。其中填海面积为49.1公顷的月岛项目未批先建,被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后,停止了非法填海行为。 2.思考:你如何看待“停止非法填海行为”? 3.教师总结:(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2)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二)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1.阅读教材第82-83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1)伦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2)伦敦治理

空气污染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 3.总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三)建设生态文明 1.材料呈现:为进一步加强湖泊管理保护工作,我国将在2018年年底前在全国湖泊全面建立湖长制,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意见》2018年1月4日正式公布。 2.问题:全面建立湖长制有什么现实意义? 提示: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措施。 3.总结: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目标导学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一)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1.材料呈现:经过十多年持续治理和国家草原补奖政策的实施,如今内蒙古草原生态整体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局部草原明显恢复。图片是羊群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的草原上觅食的情景。 2.问题:图片告诉了我们什么? 3.教师讲解: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1.阅读教材第85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谈谈理由。 3.阅读教材第86-87页“探究与分享”。 4.思考:绿色发展理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5.问题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一起解决问题。 6.总结:(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3)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4)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5)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7.作业布置:搜集总结培育民主素养的具体做法。

第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精品教案)-【中职专用】高中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精品教案)-【中职专用】高中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经济政治与社会》 (北师大版·第四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3.能够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缺点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3.能够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缺点及未来发展方向。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介绍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2.讲解(30分钟)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 3.讨论(20分钟)

(1)学生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所涵盖的方面进行讨论,包括:领导体制、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管理制度、 法律体系等。 (2)学生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缺点及未来发展方 向进行讨论。 4.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意义 和作用,以及学生需要了解和思考的问题。 5.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文献,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0字的 文章,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缺点及未来发展方向。 四、教学评价 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充分了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确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价值观念,达到了 教学目标的要求。在课堂讨论环节中,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 想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业布置充分考察了 学生的学习成果,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综合分析能力。

第一课 正确认识就业(教案)-【中职专用】高中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职业生涯规划》(高教版·第五版)

第一课正确认识就业(教案)-【中职专用】高中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职业生涯规划》(高教版·第五版) 教学目标: 1、了解就业的含义、意义和特点。 2、强化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 3、提高学生就业前的职业规划和选职能力。 教学重点: 1、就业的含义和特点。 2、就业观念和职业理念。 教学难点: 就业前的职业规划和选职能力的提高。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通过展示就业现状的情景和题目挖掘就业潜能,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 2、讲授法:通过步步深入的讲解,使学生明确职业发展趋势, 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就业的意义和重要性。 问题:你们未来想从事什么工作?为什么想从事这个职业?你 们认为自己该怎样提高就业的能力才能实现从事这个职业? 2、通过职业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就业的含义和特点。

职业故事:“刘启华的创业之路” 二、讲解 1、就业的含义和特点。 2、就业观念和职业理念。 三、案例讲解 1、通过案例讲解,使学生掌握就业前的职业规划和选职能力。 案例一:“小王的职业规划” 案例二:“大卫的职业选择” 四、总结 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2、提高学生对就业的意识,确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念。 五、家庭作业 1、要求学生进行一次职业规划或职业潜力测试,并在下节课上分享。 2、要求学生思考职业发展的趋势,掌握一些现实就业问题的解决办法,准备分享。 教学后记: 就业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学生们在高中阶段,正式进入了职业规划的引导和准备阶段。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就业的含义和特点;加强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提高学生就业前的职业规划和选职能力。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路径,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为他们的将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11课 关注国际社会 维护国家利益【2课时】(精品教案)-【中职专用】高中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经

第11课关注国际社会维护国家利益【2课时】(精品教案)-【中职专用】高中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大版·第四版) 【教学目标】 1.了解国际社会的结构、组织和作用; 2.认识国家利益及其维护方式,提高对国家安全的意识; 3.掌握论述维护国家利益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 1.认识国际社会的结构、组织和作用; 2.掌握论述维护国家利益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在认识国际社会的组织、结构和作用基础上,理解和掌握如何维护国家利益以及相关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一些国际性的组织,如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并能够简单描述这些组织的作用。 2.以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拉克战争的表态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国际政治中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问题。 二、阅读理解(30分钟)

1.提供一篇有关国际组织的文章,要求学生反复阅读,理解文章中的内容和观点,并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2.分析文章中有关维护国家利益的观点和做法,指导学生进行思考,进一步明确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并了解一些相关的方法和技巧。 三、探究讨论(40分钟)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如何维护国家利益”为主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并向其他小组成员提出问题和质疑。 2.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和思考如何维护国家利益,例如从政治、经济、安全等多个方面考虑。 3.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可以通过问答、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潜力。 四、总结评价(10分钟) 1.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让学生逐一说出自己在本节课上学到了什么内容。 2.帮助学生总结上述内容,针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评价,并指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如何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教学方法】 1.导入情境教学法: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国际组织的认知和兴趣。 2.阅读理解法:通过让学生对一篇有关国际组织的文章进行阅读和理解,来检测学生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讨论如何维护国家利益,以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第4课 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精品教案)-【中职专用】高中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

第4课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精品教案)-【中职专用】高中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大版·第四版)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定义和特点; 2.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3.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4.掌握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定义和特点;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教学难点: 1.社会主义所有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相互关系; 2.权属分离和经营者自主权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课件演示法; 3.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入(10分钟) 1. 教师出示幻灯片,学生观看后回答: “所有制”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师生讨论和交流,教师引导进入本课主题。 二、讲授(30分钟) 1. 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定义和特点 a. 所有制的定义:所有制是指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 b. 社会主义所有制的特点:即爱国、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 主义经济基础。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a. 市场经济的定义:指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即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3.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a. 我国市场经济的形成过程:改革开放以前、初期、韶华盛世、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b. 具体内容:深入改革、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加强建设。 4. 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互关系 a. 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质;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在市场调节下 的实现。 三、小组讨论(20分钟) 1.学生分为小组,讨论一个问题: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 课时训练(含答案)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 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 【课前预习】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追求人与自然___________,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_______和___________。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 _______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 补偿和修复。 (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_______、发展中的_______、进取中的_______、多元中的_______、“纷乱”中的_______。 (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_______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 ___________。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_______,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2.怎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___________为基础,以___________为准则,以_____________、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贯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1.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___________。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 2.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

第12课 增进民生福祉(精品教案)-【中职专用】高中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大版

第12课增进民生福祉(精品教案)-【中职专用】高中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大版·第 四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什么是民生福祉,为何要增进民生福祉; 2. 掌握政府如何增进民生福祉的措施和途径; 3. 了解中国政府近年来为增进民生福祉所取得的成就。 能力目标: 1. 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知识,分析政府增进民生福祉的意义和必要性; 2. 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知识,评价政府增进民生福祉的措施和途径。 态度目标: 1. 培养学生掌握关于民生福祉的常识和公民责任感;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关于民生福祉的社会活动,提高爱国主义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 学生理解什么是民生福祉,为何要增进民生福祉; 2. 学生掌握政府如何增进民生福祉的措施和途径; 3. 学生了解中国政府近年来为增进民生福祉所取得的成就。 【教学难点】

1. 学生如何评价政府增进民生福祉的措施和途径; 2. 学生如何在实际生活中积极参与关于民生福祉的社会活动,提高爱国主义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法】 1. 授课法结合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课前准备、课上讨论、课后汇报; 2. PPT辅助授课,引导学生多媒体互动学习。 【学时分配】 本课程建议学时2~3学时,具体时间分配:授课1.5学时,讨论和汇报0.5学时,反思和总结0.5学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 课前预习:请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国家近年来为增进民生福祉所取得的成就并做好笔记。 2. 用南航空难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增进民生福祉?民生福祉的内容包括哪些? 二、讲解与探究(60分钟) 1. 讲解:政府为什么要增进民生福祉? (1)保障社会稳定。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是保障社会的安定与和谐。社会不安定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从而损害人民的权利和利益。 (2)保障人民的基本福利和权利。政府应当为人民提供基本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方面的服务和福利。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上册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教案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单元概述 【大单元教学设计概述】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建设文明中国''为主题,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指出文明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目标,守望精神家园、共筑生命家园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第五课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的创造力和包容力,感悟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从而使学生自觉重视中华文化的价值,重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认同与自信。 第六课旨在加大对中学生资源环境国情教育和生态意识教育的力度,增强青少年对环境的忧患意识,引导中学生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培育。

(二)教法建议 1.想象体验式教学。 2.主题探究式教学。 3.人物故事赏析式教学。 4.因材施教,适当整合教材内容。把握教材逻辑和主要脉络,设计一条主线展开学习。 5.因地制宜,体现地域特色。可以适当选择本地区的历史典故、人物材料等,挖掘本地区的文化资源,展示本地区的文化特色。 6.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提前让学生分组搜集相关资料。 7.努力使知识生活化。 8.法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国情教育相结合。 9.注重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二、学情学法 (一)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仅停留在一般的知识和操作层面,对其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和意义认识和思考不多,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也不系统、不深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和意义理解较浅。 九年级学生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本质认识深度不够且具有一定片面性,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历史必然性、必要性、迫切性认识不足,对问题的分析不科学、不全面。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内涵了解不全面,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理解不深。 本单元从“守望精神家园’'和”建设美丽中国''两个视角,展现了我国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和所作出的积极应对,并引导学生将我们对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殷殷追求化作守望与建设美好家园的实际行动。 (二)学法建议 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活动中遇到疑问及时请老师点拨、指导,以利于自己更深入地理解知

第5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品教案)-【中职专用】高中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大

第5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品教案)-【中职专用】高中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大 版·第四版) 【教学内容】 本节课重点讲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概念、内涵、目标、阶段性任务等,通过对相关政策文件和实施情况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和现实形势,加强国情意识和责任意识,激发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和目标; 2.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性任务; 3.了解相关政策文件和实施情况。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相关概念和知识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和现实形势; 2.能够在爱国主义和奋斗精神的基础上,形成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情感目标: 1.增强国情意识和责任意识; 2.培养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概念、内涵、目标;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性任务。 教学难点: 1.如何结合政策文件和实施情况,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 展进程和现实形势; 2.如何引导学生在爱国主义和奋斗精神的基础上,形成责任意 识和奉献精神。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学生报告法 【教学过程】 1.引入(5分钟) 1)设计题目:“什么是小康社会?”引导学生从个人、家庭、 社区、国家、世界等不同角度进行思考,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小康社会的内涵和目标。 2.讲解(35分钟) 1)授课教师简要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重点 讲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概念、内涵、目标和阶段性任务,引导学 生深入理解。 2)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 划纲要》,让学生了解政府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相关战略规划和 目标任务。 3)分析相关政策文件和实施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到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现实形势和阶段性任务,增强国情意识和责任意识。 3.案例分析(15分钟)

中考备考道德与法治专题突破训练-课时6建设美丽中国(第六课)含答案与解析

课时6建设美丽中国(第六课) 班级:姓名:得分: 一、比较与选择 ▲单项选择 1.据评估,全国退耕还林工程每年产生的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为1.38万亿元,相当于工程总投入的2.7倍。其中,涵养水源4490亿元、保育土壤1146亿元、固碳释氧2199亿元、林木积累营养物质143亿元、净化大气环境3438亿元、生物多样性保护1802亿元、森林防护606亿元。以上数据说明() A.人类已经成为大自然的主宰B.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C.保护环境只为获取经济利益D.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2.从2019年起,为了保护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相关规定,珠穆朗玛峰游客大本营将后撤出核心区。同时,将进行大规模珠峰环保清理工作,并将控制登山人数。这些做法有利于()A.征服自然,促进经济发展B.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C.民族团结,实现社会稳定D.依法执政,建设法治国家 3.如今,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零浪费”正在兴起,越来越多的人正从我做起,在生活中尽量避免不必要垃圾的产生,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这()A.反映了商品过度包装问题十分严峻B.说明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已经实现 C.表明公民的资源环保意识逐渐增强D.能根治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 4.垃圾虽小,却牵着民生。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模式粗放,推进垃圾分类迟缓、增加了处理量和难度,造成每年数百亿元的损失。垃圾分类推进迟缓,缘于“有倡议缺标准、有试点少管理、靠自发无惩戒”。针对“靠自发无惩戒”,应当()

A.加强科学管理,推动习惯养成B.继续扩大垃圾分类试点的范围 C.以道德来引领,用法治来约束D.提高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度 5.眼下,塑料垃圾污染形势愈发严峻,据统计,全球年生产塑料垃圾达3亿吨,我国每天使用塑料袋约30亿个。有关部门测算,每生产1吨塑料,需消耗3吨石油。塑料袋废弃后,如果焚烧,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如果掩埋地下,大约200年才能腐烂,会对土壤的酸碱度产生不良影响。解决塑料垃圾污染问题需() A.杜绝使用塑料制品B.关停塑料制品企业 C.多使用环保袋购物D.做好塑料分类工作 ▲多项选择 6.2019年以来,生态环境部会同海关总署等有关部门继续落实禁止“洋垃圾”进口举措,推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修订,为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提供法律保障。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固体废物进口总量2242.1万吨,同比减少43.40%。我国禁止进口“洋垃圾”()A.有利于落实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B.有利于保护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C.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D.有利于变废为宝,合理利用资源 7.在河南平顶山,通过补短板、还欠账、育动能,黑色煤城实现“绿色转身”;在江西萍乡,于工矿废弃地打造湖光山色,“地下开挖”变“地上开花”;在四川华蓥,实施退矿复垦、生态修复,昔日荒山变“金山”。这说明() A.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B.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C.我们要尊重自然,它能满足人类一切需要 D.我国多措并举治理污染,环境问题已解决

第6课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精品教案)-【中职专用】高中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

第6课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精品教案)-【中职专用】高中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大 版·第四版) 【学科】:高中思想政治 【课题】: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第四版 【教学时间】:1节课(45分钟)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3.理解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2.理解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教学难点】 1.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2.分析我国面临的对外开放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教学方法】: 1.讲述法: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向学生介绍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2.讨论法:教师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引导问题向学生逐步 导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实际案例来让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 政策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教学过程设计】 Step1:自我导入(2分钟) 教师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与对外开放有关的 问题; 问:你们对我国对外开放行为有了解吗?你们认为对外开放对 我国的经济发展有怎样的影响?有哪些挑战和困难? Step2:引入新知识(8分钟) 通过讲授、“举例”等方式,教师向学生介绍我国的对外开放 政策,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的经历和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 的作用。 Step3:问题引导(10分钟)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如: 1. 你认为我国现阶段的对外开放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2. 你有什么建议或者对应的应对策略? Step4:案例分析(15分钟) 通过案例来具体分析我国面临的对外开放挑战以及应对策略。如: 我国制造业过去几十年一直是“世界工厂”,但国内市场和外 部市场的压力变大。如何应对制造业的发展压力?有哪些具体建议? Step5:总结复述(10分钟)

第9课 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精品教案)-【中职专用】高中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大

第9课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精品教案)-【中职专用】高中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大 版·第四版) 教学目标: 1.了解民主权利的概念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2.学习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 3.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教学资源:课本、多媒体、PPT等 教学过程: Step1:导入(5分钟) 教师先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他们简单描述一下“民主运作”这一概念,并借助相关案例恰当引导,人们为何需要民主运作,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Step2:知识讲解(35分钟) 1. 民主权利的概念及其作用(5分钟) 教师介绍“民主权利”的定义,揭示其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人民民主生活方面的重要性。 2. 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20分钟) 教师引入学法,让同学们利用教材中的法律、法规、程序等知识,针对不同类型的民主权利行使,通过小组活动分享解决,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加强对各种民主权利的理解。 3. 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10分钟)

教师深入分析当前中国的法律制度,强调其保障公民民主权利的关键作用。同时,教师给学生发放关于人民法院的标准答案,让学生请大家记住最基本的相关法律。 Step3:课堂反思与总结(5分钟) 教师和学生一起做一些简单的思考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今天所学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Step4:课后作业(5分钟) 请学生思考自己在今天的课堂上学到了什么,并写下自己的感谢话语,同时准备下一堂课的内容。 扩展活动: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思考并在小组中讨论如下问题: 1. 如何更好地保障个人权利? 2. 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它在民主生活中起到什么作用? 3. “言论自由”与“不当竞争”之间的界限在哪里? 4. 如何扩展和保护自己的老年人权益? 教学亮点: 1.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发现能力。 2.强调教师的导向作用,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培养学生的民主素养。 3.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类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概念和相关知识,理解相关理论,认识社会分裂与政治反弹现象的复杂性。

第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精品教案)-【中职专用】高中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经济政治与社

第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精品教案)-【中职专用】高中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经济政治与社 会》(北师大版·第四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历史基础。 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取得的重大成就。 3.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和运行机制。 二、教学重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构建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和运行机制。 三、教学难点: 1.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 2.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最大的优势。 四、教学方法: 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 1.教师利用课件或者图片来导入新课,展示一组数字:30多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国家、社会、军队等各领域的领导地位得到巩固和强化;

b.政治体制、政治生态、政治文化都发生了深刻变革; c.民主法治建设有了重大成就; d.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制度化程度有了提高; e.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2.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为什么能够在不断变革的时代中保持稳定的政治体系? 【教学环节二】讲解新课 1.展示课件,简要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特征和优势,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2.重点讲解以下几个方面: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历史基础。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和运行机制。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取得的重大成就。 3.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和可持续性。 【教学环节三】练习与巩固 1.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点并进行总结。 【教学环节四】课堂总结 1.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进行总结。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教案)-【中职专用】高中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职业道德与法律》(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教案)-【中职专用】高中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职业道德与法律》(高教 版·第五版) 教学目标: 1. 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探究法治的内涵和精神; 3. 分析法治国家的特征和优势; 4. 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积极守护法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具体阐述法治精神的内涵; 3. 法治国家特征和优势。 教学难点: 1. 分析法治国家的特征和优势; 2. 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积极守护法律的意识。 教学方法: 1. 阅读课本; 2. 听课和讲解; 3. 互动讨论; 4. 情境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问候学生,询问他们对法律和法治国家的认识; 2. 引导学生阅读本课的教材内容,在了解法律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法律? 二、学习(30分钟) 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的学习; 2. 探究法治的内涵和精神; 3. 分析法治国家的特征和优势,向学生讲解一些例子,并引导学生发表看法。 三、讨论(20分钟) 1. 队伍对立的情境练习:一组学生假扮违法者,另一组学生扮演警察,进行一种角色扮演。这个练习有助于学生理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分别讨论什么是违法,什么是遵纪守法,为什么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 2. 学生分组,讨论在他们八位中选举一位班委会成员,应该遵循什么准则。每个小组向全班宣读其选择的典型代表。 四、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成为合法的公民。 五、作业(5分钟) 1. 请将你在本节课中理解到的法律和法治国家的相关知识进行笔记和总结; 2. 列举三个生活中遵守法律的例子。 教学反思: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教案(2课时)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教案 6.1正视发展挑战 【课程标准】 课标摘录 对应的核心素养目标要求 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热爱自然,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对应的课程标准总 目标 敬畏自然,保护环境,形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意识。 对应的学段目标 第四学段 敬畏自然,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 对应的学习主题及内容要求 法治教育: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国情教育:以“新梦想,新征程”为议题,结合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认识“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和重要标志。 课标解读 结合学科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实施、具体的课标内容,从三方面进行解读学生学什么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学生怎么学 1.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国情 2.通过身边的事例认识人口政策 3.认识环境问 1.能掌握人口、资源、环 境国情 2.掌握坚持计划生育的基 本国策 3.掌握环境问题的危害 1、通过展示图文,学生结合自己 日常所知,知道现阶段我国人口现状 及特点;面对严峻的 2、通过合作探究分析材料思考问 题,逐步理解资源环境形势的严峻性。

题的危害3、通过视频、图片让学生更直观 的感受我国的资源环境现状及其带来 的影响,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资源环保 意识,在生活中以实际行动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的第一框题。本框包括“发展中的人口问题”“资源环境面临危机”两目内容,主要讲述“是什么”的问题,即人口问题、资源环境问题是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问题,介绍了我国计划生育的国策。学生在直观感受我国资源环境形势的基础上,理解要坚持走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的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学情分析 已知 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语文、科学等课程已经直接或间接地渗透、宣传、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学生对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并不陌生。 应知初中生已经有了基本的理解,并且有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障碍他们仍然面临三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对当前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特点知之不多;一是对计划生育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实施三孩政策就是废止了计划生育;三是如何增强环保意识,以实际行动保护资源环境。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学习及时予以解决。 方法社会实践,感悟分享,情景探究 【教学目标】 1、通过展示图文,学生结合自己日常所知,说出现阶段我国人口现状、特点及面对的人口问题,掌握我国坚持的基本国策。

部编本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10课《建设美好祖国》测试题(含答案)

第10课建设美好祖国同步测试2 一、选择题 1.近年来,职业教育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中职、高职就业率连年跑赢本科,“崇尚一技之长,不为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厚。我们从中得到的感悟是() A. 现代社会只需要一技之长,与读书多少无关 B. 无论从事何种劳动,都是在位国家和社会发展做贡献,都值得尊重和学习 C. 我国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劳动换来的 D. 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把中国梦变成现实 2.漫画《惠民之举》说明( ) A. 参加养老保险就一定没有风险 B. 要缩小收入差距,必须忽略城乡差别 C. 政府关注民生,努力解决民生问题 D. 必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请人吃饭,不如请人出汗”成了流行语,我国许多居民的休闲方式由呼朋唤友集体吃喝,变成了“一起运动,共同流汗”。如健身,瑜伽,打球等。这说明( ) A.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是世界最高的 B. 我国已经成为最富裕的国家 C.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 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4.“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这句话启示我们 A. 社会主义制度有极大的优越性 B. 只要辛勤劳动就能够实现我们的理想 C. 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我们美好的追求和向往 D.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发扬实干精神,辛勤劳动 5.青少年应担负起历史重任,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芒。下列符合这一观点的名言警句是( )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③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获得2016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赵忠贤院士曾对他的学生们说:“我们年轻时,条件艰苦到在被窝里捉老鼠。现在国家科研条件越来越好,大家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只有在艰苦的条件下才能做出伟大的业绩 B. 条件越艰苦,就越容易做出伟大的业绩 C. 条件越好,越不容易做出伟大的业绩 D. 社会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成才条件,要奋发图强 7.“五一”国际劳动节,是一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大多数人在享受小长假的同时,有些人依然坚守在他们的岗位上,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却有着对工作同样的执着和热情。在此,让我们向他们致敬,新时代的劳动者!因为他们( ) ①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②是我们幸福生活的缔造者 ③从事劳动对社会有益,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④创造了人类,创造了世界,创造了文明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③④ 8.“人生最大的快乐,是自己的劳动得到了成果。农民劳动得到了收获,工人劳动生产出了产品,医生劳动治好了病人,教师劳动教好了学生,其他工作也是一样。”这段话启示我们( ) A. 生命的意义与劳动无关 B. 生活因劳动而精彩 C. 劳动有高低贵贱之分 D. 每一次劳动都能获得成果 9.古往今来人们歌颂劳动,赞美劳动,是因为劳动创造了人类的一切。关于劳动正确的说法是( ) 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②劳动是幸福的源泉 ③劳动创造了我们美好的生活 ④劳动成就今天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0.“劳动可以使人学会自立,劳动可以使人体会幸福。”“劳动是他人,又能快乐自己,还能绿色世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