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病例分析

霍乱病例分析
霍乱病例分析

病案分析:

一、诊断与诊断依据:

(一)疑似诊断:霍乱(中型)

(二)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男性,25岁,病前进食海鲜。

2、临床资料:腹泻,黄色水样便,呕吐胃容物,

次数多,血压下降(85∕60mmHg),皮肤

弹性差,口唇干燥,腹部轻度凹陷,肠鸣音

活跃。病程中不发热、无腹痛、无里急后重。

3、实验室资料:

血常规:WBC 9.8×109/L,N 0.79,Hb165g/L。

大便常规: WBC 0-3个/ Hp ,RBCN0-2个/ Hp 。

二、进一步检查:

1、尿常规、血尿素氮: 了解肾功能。

2、电解质、CO2CP: 指导治疗。

3、大便悬滴与血清制动实验:初筛诊断。

4、大便涂片染色、培养: 确诊。

5、血清学检查:检查抗菌抗体,有确诊意义。

三、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严密隔离与肠道隔离,卧床休息,暂禁食,

注意保暖,监测生命体征。

2、补液治疗:

液体: 541液或2:2:1液、3:2:1液等。

量:4000~8000ml.

速度:两条静脉通路,头两小时2000~4000ml

3、纠酸:参见CO2CP 结果。

4、抗感染: 诺氟沙星 400 mg 每日4次口服

5、对症治疗:剧烈泻吐-阿托品、黄连素

食源性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分析(上)

北京市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副所长滕仁明 写在课前的话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基本解决食物量的安全(Food security)的同时,食物质的安全(Food safety)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本课件就该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以及在临床工作中对其有更加合理而有效的判断和处理。 一、食品安全的概述及引发疾病的分类 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包括天然食品(水果、蔬菜等)和加工食品(以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为原料经加工、制作并用于销售的制成品)。 所谓食品安全,从目前来看即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中难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所以总而言之,食品安全就是食品从种植到餐桌全过程的卫生担保。 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引起许多疾病,从临床疾病上分类可能引起感染性腹泻、食源性疾病以及食物中毒;从疾病的进程而言,有急性、亚急性、迁延性和慢性之分,另外还有一部分为潜在再现性(食用有毒有害的食物以后,当时并无异常表现,一段时间以后才出现中毒腹泻等情况),另外还有更严重的致畸、致癌、致突变,这些都是可以由食品不安全引起的疾病,下面将就引发的这些问题进行细致的讨论: (一)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是临床上对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除霍乱、痢疾、伤寒以外的腹泻,统称为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分为炎症型和分泌型。炎症

型腹泻是指致病菌进入体内,引起的肠道炎症;而分泌型腹泻,就是指致病菌进入人体后并不造成炎症,而只是通过刺激肠细胞膜的分泌而造成的腹泻。 以下属于感染性腹泻的是()。 A.肠炎 B.霍乱 C.痢疾 D.伤寒 A.肠炎 B.霍乱 C.痢疾 D.伤寒 什么是食品安全?其所引发的疾病分为几类? 对于食源性疾病如何进行判断?如何完成事件处理报告? 潜伏期主要症状有关微生物或毒物 主要或第一症状为上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味觉异常,口有灼烧 不到1小时 金属盐 感

国内主要食品安全事件

国内主要食品安全事件: 1987年12 月至1988年2 月,上海甲型肝炎暴发性流行事件,30万市民染上甲肝。 1996年6月27日至7月21日,云南曲靖地区会泽县发生食和散装白酒甲醇严重超标的特大食物中毒事件,192 人中毒,35人死亡,6人致残。 1997年6月底至7月上旬,云南思茅地区发生群众自行采食蘑茹中毒事件,共有255人中毒,死亡73人。 1998年2 月,山西省朔州、忻州、大同等地区连续发生的多起重大的假酒中毒事件,有200多人中毒,夺去了27人生命。 1999 年1月,广东省46名学生食物中毒;同年6月,某省一医院接受了34人中毒事件,中毒原因都是食用带有甲胺磷农药残留的“蔬菜”。 2001年1月,浙江省杭州市60多人到医院就诊,症状为心慌、心跳加快、手颤、头晕、头痛等,原因是食用了含有“ 瘦肉精” (即盐酸克伦特罗)的猪肉[7]。 2001 年,江苏、安徽等地暴发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 H7 食物中毒,造成177 人死亡,中毒人数超过2 万人[8]。 2003年3月19日,辽宁省海城市部分小学生及教师饮用豆奶引发食物中毒,其中涉及2556名小学生(中毒人数达292人),豆奶食物中毒的原因是,活性豆粉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素等抗营养因子未彻底灭活[9]。 2.2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一是食源性疾病仍然是危害公众健康的最重要因素[10]。据卫生部提供的信息,2003年,卫生部共收到全国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报告379起,12876人中毒,323人死亡。与2002年比较,重大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分别增加了196.1%、80.7%、134.1%[11]。但是,在我国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制度中,大量肠炎、痢疾等散发食源性疾病病例以及病毒、寄生虫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并不包括在其中。我国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现状表明,由肠道致病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埃希菌O157∶H7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伤寒沙门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等) 污染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以及疾病散发是直接造成人体健康损害的主要食源性危害[12]。目前,我国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发展中国家食源性疾病的漏报率在95%以上[8]。因此,在我国,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仍然是对健康的严重威胁。 二是食品中新的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物对健康的潜在威胁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10]。最近几年, 各级政府纷纷制定了停止生产和使用部分剧毒化学农药的法规[13] 。2000 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颁布实施3 周年总结会上, 农业部门将采取措施, 停止批准新增甲胺磷、对硫磷等5 种剧毒农药的登记; 部分省市决定在农药用药高峰之际, 全面禁止在蔬菜区 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然而, 在2001 年2 季度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 已被禁止使用的两类高毒农药甲胺磷、氧化乐果检出率依然很高[14] 。农药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已不仅仅停止在专家呼吁和社会关注的程度上了。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污染在国际上一直受到关注,因其具有明显的致癌性、生殖毒性和免疫毒性。科技部“十五” 重大攻关项目——《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显示,日前我国每人每日二恶因膳食摄入量为72.48pg,按体重折算成每日膳食

霍乱

霍乱章节练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霍乱病人治疗的关键措施是:( ) A.止泻.止吐 B.抗病原 C.强心.利尿 D.镇静.止痛 E.补液、补盐 2、霍乱,副霍乱确诊依据是: A.接触史 B.典型临床表现 C.排除食物中毒,菌痢等其他病 D.脱水,血液浓缩 E.便培养或血清凝集试验阳性 3、霍乱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是:( ) A.通过水 B.通过食物 C.通过日常生活接触 D.通过苍蝇媒介 E.通过其他 4、霍乱并发症除外:( ) A.急性肾功能衰竭 B.低钾综合征及酸中毒 C.急性肺水肿 D.急性心力衰竭 E.肠穿孔 5、一中年男性,因腹泻5天,已确诊为霍乱,继之出现少尿3天入院,查体:血压114/93mmHg,神志模糊,血清BUN25.2mmol/L,下列哪项处理是错误的:( ) A.保护心肺功能 B.纠正酸碱失衡 C.快速大量补充血容量 D.血液透析 E.防治消化道出血 6、霍乱治疗原则除外:( ) A.接病人呕吐情况给流质或禁食 B.静脉或口服补液并纠正电解质 C.必要时手术治疗 D.对症治疗.辅以抗菌药物或抑制肠道分泌药物 E.按肠道传染病隔离,直至症状消失后6d,并隔日粪便培养1次,连续3次,如阴性可解除隔离 7、某防疫部门领导来急诊室核实了某地确发现霍乱患者,这位领导立即采取措施,除一项外均为紧急措施。 A.核实诊断,确定疫点,疫区,并实行封锁 B.严格隔离治疗病人 C.接触者登记和管理,隔离及治疗带菌者 D.做好预防接种 E.疫点消毒及灭蝇 8、某职工旅游归来.腹泻一天,10余次,呈水样便,至某医院求医,疑为肠炎.大便培养出爱尔托型细菌.诊断后11小时医师上报疫情.国家要求上报此类传染病最迟不得超过下列哪项时间? A.6小时 B.12小时 C.18小时 D.24小时 E.48小时 9、32岁,男患。出差途中腹泻大便20余次,稀水便,继之频吐,口渴无尿,无腹痛及里急后重感,来院急诊。体温36.2℃,脉搏108次/分,血压10.7/8.0kPa(80/62mmHg),眼窝下陷,皮肤干,无弹性,两肺下部少量干罗音。WBC25×109/L、Hb175g/L,RBC7.0×1012/L,CO2-CP16mmol/L,血钾4.0 mmol/L, BUN 28 mmol/L,初诊霍乱,影响该患预后最主要并发症是: A.感染性休克 B.急性肾衰 C.低血钾 D.脱水酸中毒 E.肺水肿

霍乱(cholera)发病机理

1.形态染色霍乱弧菌革兰染色阴性,菌体长1.5~ 2.0μm,宽0.3~0.4μm,弯曲如逗点状,有一根极端鞭毛,其长度为菌体的4~5倍。该菌运动活泼,在暗视野悬液中可见穿梭运动,粪便可用于直接涂片检查。 2.培养特性霍乱弧菌在碱性(pH8.8~9.0)肉汤或蛋白胨水中繁殖迅速,表面形成透明菌膜。弧菌在营养琼脂或肉浸膏琼脂培养过夜后,其菌落大,半透明,带灰色。在选择性培养基中弧菌生长旺盛,常用者有胆盐琼脂、硫代硫酸盐-枸橼酸盐-胆盐-蔗糖培养基(TCBS)、亚磅酸盐琼脂等。 3.生化反应01群霍乱弧菌和非典型01群霍乱弧菌均能发酵蔗糖和甘露糖,不发酵阿拉伯糖。非01群霍乱弧菌对蔗糖和甘露糖发酵情况各不相同。此外埃尔托生物型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乙酰甲基甲醇(即VP试验)。0139型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蔗糖和甘露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肌醇和阿拉伯糖。 4.霍乱弧菌经干燥2h或加热55℃10min即可死亡,煮沸立即死亡。弧菌接触1∶2000~3000升汞或1∶500000高猛酸钾,数分钟即被杀灭,在0.1%漂白粉中10分钟即死亡。霍乱弧菌在正常胃酸中能生存4分钟,在未经处理的粪便中存活数天。在pH7.6~8.8的浅水井中,古典霍乱弧菌平均存活7.5天,爱尔托霍乱弧菌为19.3天。爱尔托弧菌在海水和深水井中存活10~13天。氯化钠浓度高于4%或蔗糖浓度在5%以上的食物、香料、醋、酒等,均不利于弧菌的生存。霍乱弧菌在冰箱内的牛奶、鲜肉和鱼虾水产品存活时间分别为2~4周、1周和1~3周;在室温存放的新鲜蔬菜存活1~5天。霍乱弧菌在砧板和布上可存活相当长时间,在玻璃、瓷器、塑料和金属上存活时间不超过2天。 5.抗原结构霍乱弧菌有耐热的菌体(O)抗原和不耐热的鞭毛(H)抗原。H抗原为霍乱弧菌属所共有;O抗原有群特异性和型特异性两种抗原,是霍乱弧菌分群和分型的基础。群的特异性抗原可达100余种。 6.分类WHO 腹泻控制中心将霍乱弧菌分为三群。⑴01群霍乱弧菌:包括古典生物型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de)和埃尔托生物型(vibrio cholerde EL-Tor biotype)。01群的特异抗原有A、B、C三种,其中A抗原为01群所共有,A抗原与其他B与C抗原结合则可分为三型,即:原型——AC(稻叶,Inaba)、异型——AB(小川,Ogawa)和中间型——ABC(彦岛,Hikojima)。 ⑵非01群霍乱弧菌:本群弧菌鞭毛抗原同01群,而菌体(0)抗原则不同,不被01群霍乱弧菌多价血清所凝集,依O抗原之异,本群可分为137个血清型。以往认为本群仅引起散发的胃肠炎性腹泻,一般此类弧菌感染不作霍乱处理,但1992年在印度及孟加拉等地发生霍乱暴发流行,后证实流行菌不被01群和137年非01群霍乱弧菌诊断血清所凝集。乃定为0139霍乱弧菌,并认定为真正的霍乱弧菌。⑶不典型01群霍乱弧菌:可被多价01群血清所凝集,但该群菌不产生肠毒素,因此无此病性。霍乱弧菌能产生肠毒素、神经氨酸酶、血凝素、菌体裂解后能释放出内毒素。其中霍乱肠毒素(CT)在古典型、ET-Tor型和0139型之间很难区别。【发病机理】人体存在非特异性免疫,以抵挡霍乱弧菌的侵入。胃酸在其中起主要作用,胃大部切除后、大量饮水、大量进食使胃酸稀释均降低对霍乱弧菌的抵抗。但正常入食入霍乱弧菌量超过108-9,均可发病。人体的其他屏障如肠道动力、肠腔粘液、酶及胆盐等,霍乱弧菌却可以适应。霍乱弧菌通过鞭毛活动、粘蛋白溶解酶、粘附素以及细菌的化学趋化作用等,使弧菌能成功地粘附于肠粘膜上皮细胞,但不侵入细胞,继续繁殖,继而肠毒素起重要作用。霍乱肠毒素有A、B两个亚单位,具有毒素活性的亚单位A又可分为由二硫化物联结的A1和A2两个多肽,分子量分别为23~24kD和5~6kD.亚单位B有5个部分,每个分子量为11.6kD,可各自与肠粘膜上皮细胞刷缘细胞膜的受体(Gm1神经节苷脂)结合。亚单位B与肠粘膜细胞结合后,亚单位A与毒素整个分子脱离,并移行至细胞膜内侧,其A1部分被释放至胞液内,激活腺苷环酶,后者使三磷酸腺苷变成环磷酸腺苷。大量的环磷酸腺苷积聚在粘膜细胞内,发挥第二信使作用,刺激隐窝细胞分泌氯离子并可能分泌碳酸氢根离子,同时抑制绒毛细胞对氯和钠离子的正常吸收。由于肠粘膜分泌增强,回收减少,因而大量肠液聚集在肠腔内,形成本病特征性的剧烈水样腹泻。霍乱弧菌的内毒素来自弧菌细胞壁,耐热,具有弧菌O抗原的特异性,与霍乱发病关系不大。弧菌产生

霍乱弧菌

霍乱弧菌的致病性 (1)致病物质 侵袭力:以鞭毛运动为主(动力)、菌毛的定植作用、粘液素酶。 霍乱肠毒素:本质是蛋白质,不耐热;对蛋白酶敏感而对胰蛋白酶抵抗。该毒素属外毒素,具有很强的抗原性。 (2)所致疾病: 烈性肠道传染病即霍乱,为我国的法定传染病(甲类),表现为剧烈的上吐下泻,导致严重的脱水、酸中毒、痉挛、尿闭、休克和死亡。 (3)传播途径: 污染的水源或饮食物经口传染。患者出现上吐下泻,泻出物呈“米泔水样”,并含大量弧菌,此为本病典型的特征。 (4)免疫性: 患过霍乱的人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再感染者少见。病后小肠内可出现分泌型IgA。 霍乱弧菌的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 1)标本以粪便为主,亦可采取呕吐物和尸体肠内容物作检材。 2)尽量在用药前采集。 3)专人专送。 4)标本应及时接种适宜培养基。不可及时接种时,要接种于保存或运送培养基内尽快送检。常用的保存或运送培养基有碱性蛋白胨水、文-腊二氏保存液和卡-布运送培养基等。 霍乱弧菌的检验方法 1)直接镜检:

动力观察:采取病人“米泔水样”大便或呕吐物制成悬滴片,观察细菌动力,可见流星或穿梭状动力的细菌。 制动试验:取病人“米泔水样”大便标本或6小时蛋白胨水增菌液中发现运动活泼的弧菌,可再做一张涂片,加一滴不含防腐剂的霍乱多价诊断血清(效价1:64),用暗视野镜观察,3分钟内最初活泼的弧菌被凝集,运动被抑制,即为阳性,则可鉴定。 涂片染色:取标本涂片2张,干燥后用乙醇固定,分别用革兰染色及1:10稀释复红染色,镜检有无革兰氏阴性,并成鱼群状排列的弧菌。 2)细菌分离培养 ①直接分离培养:急性期患者米泔水样粪便标本,除增菌外可同时将标本分离培养,常可获得阳性结果。分离用的培养基有强、弱2种选择培养基。弱选择培养基如碱性琼脂和碱性胆盐琼脂,抑制能力弱,粪便中某些杂菌仍可生长。强选择性培养基常用的有庆大霉素琼脂等。现多采用碱性蛋白胨水增菌,再用强选择培养基进行分离。 ②增菌后分离培养:来自带菌者或恢复期患者的标本,因含菌量少必须先增菌后分离。可将标本接种于碱性蛋白胨水内,置35℃增菌6-8小时后分离培养,必要时可做二次增菌后再进行分离培养。 3)鉴定: 根据霍乱弧菌在各种选择培养基上的特点,挑选可疑菌落进行鉴定。鉴定以血清学(玻片凝集)为主,结合形态学、生化反应作出判断。必要时作其他试验以便与其他细菌进行鉴别。 ①玻片凝集试验:从分离培养基上挑取可疑菌落于霍乱弧菌多价诊断血清(效价 1:32-1:64)作玻片凝集试验。立即出现凝集者为阳性,同时设生理盐水和阳性细菌株对照。 ②形态学检查:取纯培养物涂片革兰氏染色,观察菌体形态及染色性。用悬滴法或半固体穿刺法检测动力。 ③生化反应:霍乱弧菌氧化酶试验、吲哚试验、粘丝试验和霍乱红试验均阳性。

疫情霍乱疫情桌面演练脚本

2015年一起霍乱疫情应急处置桌面推演 第一部分演练情况简介 夏秋季是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霍乱防控工作,落实“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治原则,提高应急专业队伍的业务技能,建立、健全霍乱疫情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控制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今天,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这里举行突发霍乱疫情应急处置桌面演练。 本次演练模拟我县一名农民参加宴席后感染霍乱弧菌,出现剧烈腹泻,先后于村卫生室、县人民医院诊治,县人民医院对该起疫情报告,县疾控中心进行调查处置,县卫生局启动应急响应并组织相关单位展开处置工作直至解除应急响应的全过程。 一、演练目的 1.检验对《安徽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安徽省肠道传染病处置技术方案》、《安徽省霍乱疫情处置技术方案》等文件规定的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的掌握程度。 2.进一步强化疫情处置流程,提高应急队的处置能力。特别是在个人防护、现场流调、标本采集、疫点疫区消杀宣传教育等方面。 3.建立中心不同科室与人员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机制,强化应急意识和应急管理能力。 二、演练类型

根据国务院《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规定,今天组织的演练内容为综合性演练,形式为桌面推演。 三、演练方式 本次演练采用投影、解说、问答及现场核查等方式进行,由演练解说人员根据情景事件提出问题,分别请各组参演人员回答,结束后由演练评估组对演练进行点评。 第二部分演练 主持人:下面请中心领导***宣布演练开始 ***宣布:**一起霍乱疫情应急处置桌面推演现在开始! 情景一:疫情的发现与报告 【字幕旁白】 20**年9月7日上午11:10,**疾控中心值班人员接到**人民医院电话报告,称该院收治1例腹泻病人,有呕吐和无痛性腹泻症状,霍乱弧菌快速检测阳性,初步诊断为疑似霍乱病例,并网络报告。目前该患者已隔离救治,现请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来查明原因。 问题1:疫情值班人员接到疫情报告时需具体询问那些信息?【值班人员回答】 问题2:接到报告后,疫情值班人员应该怎样做? 【值班人员回答】 问题3:疫情值班人员做好疫情报告记录后,并将疫情立即报告了分管领导,分管领导应作何安排?

霍乱症状

霍乱症状 *导读:霍乱是由霍乱孤菌引起的急性腹泻疾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的特点。在我国,霍乱属于甲类传染病,在其他国家,霍乱属于国家检疫传染病。本病发病高峰期为夏天,发病时因其传染的特性会使大量患者在数小时内因腹泻脱水而死亡。霍乱传染途径为被患者粪便污染的水,水进入人体后,细菌产生霍乱毒素,使人腹泻不止。霍乱症状有哪些?如何治疗?…… 霍乱是由霍乱孤菌引起的急性腹泻疾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的特点。在我国,霍乱属于甲类传染病,在其他国家,霍乱属于国家检疫传染病。本病发病高峰期为夏天,发病时因其传染的特性会使大量患者在数小时内因腹泻脱水而死亡。霍乱传染途径为被患者粪便污染的水,水进入人体后,细菌产生霍乱毒素,使人腹泻不止。霍乱症状有哪些?如何治疗? *霍乱症状 霍乱病程分为3期,第一期为吐泻期,主要症状为腹泻、呕吐;第二期为吐水期,主要症状为脱水、皮肤黏膜干燥、四肢厥冷、血压下降、意识障碍、嗜睡昏迷、肌肉痉挛等;第三期为恢复期,主要症状为腹泻停止,尿量增加,血循环正常。 *一、吐泻期 1.腹泻 霍乱的首要发病症状为腹泻,腹泻时伴有腹痛、排便后腹痛

症状有所缓解,部分严重的患者会出现阵发性腹部绞痛症状,排除的粪便颜色为黄色,形状为水样状。有肠道出血的患者排出的大便为洗肉水样或者柏油样。 2.呕吐 呕吐也是霍乱的主要症状,多发生在腹泻之后。患者呕吐原因并非为恶心,而是因病毒感染腹部不适而呕吐。呕吐为喷射性,呕吐物为刚吃的食物,呕吐物呈水样状,与粪便形状相似。病情较轻的霍乱患者可无呕吐症状。 *二、脱水期 1.脱水 脱水症状出现的原因为人体内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丧失,分为轻、中、重三种。轻度脱水患者皮肤会变干燥,皮肤缺乏弹性;中度脱水患者眼窝会凹陷,声音会嘶哑,尿量会减少,皮肤弹性更差;重度脱水患者皮肤干燥,眼窝下陷、声音嘶哑、神志淡漠。 2.循环衰竭 循环衰竭主要原因为严重脱水,导致失水性休克。其临床表现为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脑缺氧、继而烦躁不安、嗜睡昏迷。 3.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主要原因为呕吐腹泻后大量盐丧失,导致低血钠症,临床表现为肌肉呈强直状态,肌肉疼痛。 三、恢复期 恢复期,患者霍乱症状不明显,偶有患者出现发热症状,体

霍乱

第章霍乱 霍乱(cholera)是由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被列为甲类传染病。 第一节教学大纲要求 1.掌握霍乱的流行概况、发病机制和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和预防。 2.熟悉霍乱弧菌的生物型特点、三种血清型。 3.了解流行病学的三个环节、鉴别诊断要点及预后。 第二节内容精要与重点 一、霍乱弧菌 霍乱弧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体弯曲呈弧状或逗点状,镜检可见其呈鱼群状排列,有鞭毛,运动活泼,在碱性蛋白胨水中生长良好。霍乱弧菌分为3群,其中仅O1 群与非O1 群的O139血清型可引起霍乱流行。O1 群霍乱弧菌有两个生物型、三个血清型,是霍乱的主要致病菌。产生霍乱肠毒素可引起剧烈腹泻。 二、流行病学 患者和带菌者是霍乱的主要传染源,其中轻型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源、食物、生活密切接触和苍蝇媒介而传播,易引起局部暴发流行。人群普遍易感,在热带、沿江沿海地带夏秋季节流行。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 霍乱弧菌不直接侵犯肠壁,而是通过肠毒素刺激细胞分泌亢进,使大量体液和电解质进入肠腔而发生剧烈吐泻,由于大量脱水和失盐,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循环衰竭或休克。失水使胆汁分泌减少,故吐泻物呈“米泔水”样。病理特点主要是严重脱水引起的一系列改变。 四、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典型病程可分三期。①泻吐期:突然发生的剧烈腹泻、呕吐,多数无里急后重、无发热。腹泻量多、次频,水样或“米泔水”样,少数重症患者可呈洗肉水样便。呕吐呈喷射状,亦可为“米泔水”样;②脱水期:病人迅速呈现脱水和周围循环衰竭。根据脱水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型。严重失水导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尿毒症、急性肺水肿以及休克等严重后果;③反应恢复期:患者脱水纠正,症状消失,逐渐恢复正常。约1/3患者可出现发热。 五、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增高。以患者新鲜粪便或呕吐物悬滴镜检,可见细菌呈穿梭状运动,以特异血清可制动,涂片染色镜检见革兰氏阴性呈鱼群状排列的弧菌。细菌培养及血清抗体滴度是诊断的重要指标。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和病原学检查可作出正确诊断。注意与细菌性食物中毒、急性菌痢、沙门菌肠炎、病毒性肠炎以及大肠杆菌所致的腹泻鉴别。 七、治疗 治疗原则为:严格隔离,及时补液,辅以抗菌和对症处理。合理的补液是治疗的关键,补液的原则应早期、快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钙,见尿补钾。早期应用抗菌药物有助于缩短腹泻期,减少腹泻量,缩短排菌时间,常用药有环丙沙星等。 八、预防 建立健全肠道门诊,早发现、早隔离治疗病人,对接触者严密检疫,切断传播途径,加强

食物中毒、食品中常见污染细菌

食物中毒 1、概念摄入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 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是最典型、最常见的食源性疾病 2. 食物中毒发病特征: (1)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暴发性。 (2)临床表现基本类似:大多为急性胃肠炎症状,即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3)发病与特定的食物有关 (4)人与人之间一般无直接传染: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又迅速下降的趋势,无传染病流行过后的余波。 3 食物中毒的分类 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6 食物中毒处理的总则 ?1)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2)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1)停止食用中毒食品(2)采取病人血液、尿液、吐 泻物等样本,以备送检;(3)进行急救处理,包括催吐、洗胃和清肠(4)对症治疗和特殊治疗。 ?3)对中毒食品控制处理(1)保护现场,封存中毒食品或疑似食品(2)采集剩 余可疑中毒食品,以备送检。(3)追回已售出的中毒食品或疑似食品(4)对中毒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 ?4)根据不同的中毒食品,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 ?5)判定方法结合卫生学调查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临床表现、流行病学 资料、按各类食物中毒诊断标准确定的判定依据和原则作出综合判定。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 1、细菌的特点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种类:球菌、杆菌、螺旋菌等 ?假单胞菌属:G- 需氧、嗜冷、pH 5.0-5.2 ?微球菌(需氧)、葡萄球菌属(厌氧):G+ 、嗜中温 ?芽孢杆菌属(需氧、兼性厌氧)与梭菌属(厌氧) ?肠杆菌科各属:G- 、嗜中温 2、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1)发病率高、群体暴发 2)好发季节:夏秋季 3)好发食品:动物性食品为主,如肉鱼奶蛋及制品 4)症状重、发病率高、病死率低、抢救及时预后好。

引起腹泻可能的病因

腹泻病因: 一急性腹泻的病因分类 (一)急性肠道疾病 1细菌性食物中毒 (1)沙门菌属性食物中毒 (2)金黄色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 (3)变形杆菌性食物中毒 (4)嗜盐菌性食物中毒 (5)肉毒中毒 (6)致病性大肠杆菌性食物中毒 (7)绿脓肝菌性食物中毒 (8)韦氏杆菌(耐热型)性食物中毒 (9)真菌性食物中毒 2急性肠道感染 (1)病毒性肠炎 (2)急性细菌性痢疾

(3)霍乱副霍乱 (4)空肠弯曲菌性肠炎 (5)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 (6)耶尔森肠炎菌性肠炎 (7)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肠炎假膜性肠炎 (8)白色念珠菌性肠炎 3急性肠寄生虫病 (1)急性阿米巴痢疾 (2)人芽囊原虫病 (3)急性血吸虫病 (二)急性中毒 1植物类急性中毒 2动物类急性中毒 3化学毒剂急性中毒 4药物刺激及毒性反应 (三)全身性疾病 1急性全身性感染

2过敏性紫癫 3变态反应性胃肠病 4尿毒症 5甲状腺危象 6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二慢性腹泻病因分类 (一)消化系疾病 1肠源性慢性腹泻 (1)慢性肠道细菌感染性疾病:慢性细菌性痢疾溃疡型肠结核肠道菌群失调 盲拌综合征 (2)肠寄生虫病:慢性阿米巴痢疾肠鞭毛虫病肠道小袋纤毛虫病胃肠型黑热病慢性血吸病肠道蠕虫病 (3)炎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 (4)其他原因的肠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放射性肠炎 (5)肠肿瘤:结肠癌*肠恶性淋巴瘤

(6)肠消化吸收不良:吸收不良综合征发酵性消化不良糖裂解酶缺乏症测叩中病 2胃源性慢性腹泻 3胰源性慢性腹泻 4肝胆道疾病所致的慢性腹泻 (二)全身性疾病 1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 (1)糖尿病性肠病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3)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4)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5)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6)卓一艾综合征 (7)类癌综合征 (8)凡一莫(Verner-Morrison)综合征 (9)水电解质平衡失常 2尿毒症

全国霍乱监测方法试行

全国霍乱监测方案(试行) 一、概述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为特征,是《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也将其列为检疫传染病。 我国从1961年第七次霍乱世界大流行开始便受到波及,除西藏无病例报告外,其余各省(市、区)均有疫情发生。1993年开始,我国部分地区也相继发生O139霍乱的局部暴发与流行。随后出现了多菌群(型)混合流行的局面。 霍乱弧菌经水和食物传播,流行规律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引起霍乱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依然存在。沿海水域、河口和内陆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是霍乱弧菌的自然生境,在自然水体中霍乱弧菌依附浮游生物生存,监测研究发现霍乱的暴发流行与气候和水温、浮游生物的繁殖有高度的关联。在我国这些水域同时也分布着海水、淡水产品(本方案统称为水产品)养殖基地。霍乱病人粪便常污染人群生活邻近水体。这些水体中以及水产品携带的产毒霍乱弧菌在人群霍乱的发生和传播中发挥作用。为进一步加强我国霍乱监测工作,及时发现新病例、识别暴发、确定传染源,同时进一步了解霍乱弧菌在外环境中的生存变化以及环境水体和食品污染与流行的关系,掌握霍乱的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特制订本方案。 二、监测目的 1、及时发现霍乱病例,掌握疫情动态,早期识别暴发疫情,分析流行因素; 2、掌握我国霍乱菌株的型别、分布、毒力、耐药性变化情况,监测菌型变迁与

流行的关联性; 3、了解霍乱弧菌在我国水体中存在和动态变化情况、以及与沿海和内陆霍乱流行的关系。 三、监测定义 1、腹泻病例 指每日排便三次或以上,且具有大便性状异常的病例。 2、疑似病例 具有下列三项之一者: (1)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脱水或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病例。 (2)霍乱流行期间,与霍乱病人或带菌者有密切接触史,并发生泻吐症状者。 (3)出现无痛性腹泻或伴有呕吐,且粪便或呕吐物霍乱弧菌快速辅助诊断检测试验阳性的病例。 3、临床诊断病例 具有下列三项之一者均可视为临床诊断病例: (1)疑似病例的日常生活用品或家居环境中检出O1群或/和O139群霍乱弧菌者; (2)疑似病例的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弧菌毒素基因PCR检测阳性者; (3)在一起确认的霍乱暴发疫情中,具有直接暴露史且在同一潜伏期内出现无痛性腹泻或伴呕吐症状者。 4、实验室确诊病例 (1)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样品培养O1群或/和O139群霍乱弧

霍乱培训

霍乱培训 一、概述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为主要特征,是《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国际检疫的传染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强制管理的甲类传染病之一。它可以引起散发、流行、暴发、甚至世界性大流行,不仅影响人民的健康,而且影响人民的生活、生产、旅游、经贸、交通运输,甚至社会安定。 二、霍乱流行的历史与现状(略) 三、病原体 霍乱与副霍乱的病原体是霍乱弧菌。该菌有两个生物型,即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由古典生物型引起的霍乱,过去称之为霍乱,而由埃尔托生物型引起的霍乱,过去称之为副霍乱。 霍乱弧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呈弧形或逗点状,有鞭毛、运动活泼。本菌具有嗜碱性和严格的需氧特点。 霍乱弧菌对干燥和日光甚为敏感。在日光照射下,1--2小时死亡。加热至80℃5分钟和沸水中立即死亡。该菌能耐低温,冰冻条件下能存活20天,在-5℃中存活数日。耐碱不耐酸,对各种消毒剂敏感,1%的石碳酸5分钟、0.5-1%来苏30--40分钟立即死亡。特别是对漂白粉更敏感,在不含大量有机物的水中,余氯量在1ppm15分钟可杀死。埃尔托生物型比古典生物型抵抗力强。 四、传染源 霍乱与副霍乱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 霍乱弧菌经口进入人体,定位于小肠粘膜,在肠道内增殖,产生霍乱肠毒素,引起肠道和全身反应,潜伏期最短数小时,最长7天,一般1-3天。 ⑵带菌者 主要包括潜伏期带菌者和恢复期带菌者、健康带菌者 五、传播途径 霍乱与副霍乱的传播途径是水、食物、接触及苍蝇四种,水是主要传播途径,其次是食物。 六、人群易感性 人普遍易感,无性别、年龄及种族差异,无先天免疫,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时间较短,有再次感染者。霍乱疫苗注射后保护期不超过6个月。 七、流行特征(略) 八、霍乱病人的诊断 1、霍乱病人和带菌者的诊断 由于霍乱轻型病例居多,其症状和体征又不典型,不易与其它病因引起的腹泻相区别。因而病原学检查应为其主要依据。考虑目前实际情况,对霍乱确诊除以病原学为依据外,可以依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血清学检测等进行综合性诊断,并暂作规定如下。 ⑴、各市、区的首发病例和流行季节的早期病例的确诊,必须有实验室病原学诊断依据,在未发生过霍乱的地区,对发生的霍乱病例,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尽快做出实验室确诊。 ⑵、在当地已有病原学诊的首批霍乱病例定性后,对报告的霍乱病例除依据病原学诊断外,

霍乱弧菌食品中毒案例

一起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疫情分析 【案例】事件概况:2012年7月,在甲、乙、丙三个市陆续出现剧烈腹泻和呕吐病例,腹泻粪便为水样便、患者无腹痛、里急后重和发热症状;首例患者出现在甲市,经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处置,判定为一起由来自丙市农贸市场甲鱼污染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疫情。 事件经过:7月某日,乙市村民张XX家举办寿宴,来自甲、乙、丙市的亲朋好友参加。宴请食物中有用从乙市农贸市场购买并来自丙市农贸市场的甲鱼加工的菜品,第二天甲市朱XX发病,并出现上述症状,疾控中心接报后进行处置,最终确认了本起疫情。 【讨论题】请复述省市疾控中心从接到第一例患者发病报告后开始进行的诊断处理过程(不包括对疫情的控制措施),并简述如何确认致病病原和污染食品来源的方法和步骤。 【参考答案】 省市疾控中心从接到第一例患者发病报告后首先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采取病人标本,以备送检;对病人的急救治疗;其次对中毒食品的控制:保护现场,封存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追回已售出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最后对中毒场所采取消毒处理。当甲、乙、丙三个市陆续出现类似症状的腹泻病例时,CDC需要调查病例之间有无流行病学联系,并考虑是否存在其他病例没有就诊以及没有被发现。 同时立即调集流行病学、食品卫生学、微生物检验、理化检验等学科专业人员前往现场调查。 开展调查的主要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如下图:

一、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应包括流行病调查和卫生学调查 CDC在暴发疫情调查处理过程中要进行主动搜索,及时发现感染者。首先要核实诊断,对病例和带菌者进行详细的个案调查,将获得得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病原学检测等信息填入个案调查表,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要求进行详细的饮食史、接触史、活动史,注意不能仅询问是否饮用生水、食用生菜,而且要将有关可疑饮食种类、食用地点、购买地点等涉及污染来源追踪所需信息,均进行详细询问和记录。找出传染来源、传播因素,评价扩散危险程度,并采集腹泻患者标本、相关食品标本、环境标本(水体、家居环境)等。 1、个案调查:询问患者共同食物接触史,接触时间,了解中毒发生的时间、经过、中毒人数及严重程度,初步确定可疑餐次和食品。 询问患者72小时内吃过哪些食物,进食量、进食时间、地点、烹饪方式、购买食品地点。调查宴席中患者吃过的哪些食物,统计患者共同吃过的食物,调查发现患者均接触过甲鱼做的那道菜及其他几个菜,而未发病的人吃了其他几个菜没有发病,所以高度怀疑污染源是甲鱼。(需要患者仔细回忆,尽可能减少偏倚) 2、病因假设与验证:基于调查获得得已知事实、数据和信息,进行病因假设的推断。验证病因假设的调查应根据前期调查信息和实验室诊断可利用程度确定。根据实验室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可推断发病病因是患者均吃过甲鱼那道菜,所以致病病原和污染食品来源是甲鱼。 3、危险因素调查:根据病因假设提出或通过分析流行病学获知的危险因素,组织开展实验室验证,查明污染,以获得支撑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实验证据。主要类型包括水污染调查、食品因素调查和环境因素调查等。 (1)水污染状况调查:患者饮用水源、厨房用水及直接关联的水体。 (2)食品相关因素调查: A、烹饪过程的污染调查:通过仔细询问了解可疑食品从采购到餐桌的全过程、厨房卫生状况(包括储存方法、餐厨具清洁方法、食品加工工具如砧板、刀具、碗碟等)、厕所卫生状况及污水管理情况。 B、食品加工人员的健康调查:询问相关人员是否有健康证,近期手上有无创口以及最近的健康状况 C、水产品污染调查:如甲鱼 (3)环境因素调查:患者居住环境,饮用水类型等

霍乱防治方案

霍乱防治方案 一、概述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围广为特征,是《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强制管理的甲类传染病之一。它可以引起散发、流行、暴发、甚至世界性大流行,不仅危害人民健康,而且影响人民正常的生活、生产、旅游、经贸、交通运输,甚至社会安定。 从1961年开始,由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引起的第七次世界大流行,至今已持续35年并波及五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全球流行形势更趋严峻。1991年拉丁美洲发生了本世纪首次霍乱大流行,同年非洲的病例也是第七次大流行以来最多的一年。1992年印度出现由新菌型——非O1群霍乱弧菌O139引起的流行,不到半年即席卷了印度和孟加拉国。1993年全年报告的霍乱病例总数虽有所下降,但报告的国家数却是本次世界大流行以来以往任何一年中最多的。亚洲国家1993年的病例数也增至1992年的5.5倍。我国经过1990年至1992年病例数处于低水平后,1993年也出现较大幅度上升,同时在出现了O139霍乱的局部暴发。1994年我国报告病例数进一步上升,这种情况预示 着我国霍乱流行已进入第三次高峰期。 霍乱弧菌按菌体(O)抗原不同,已分出155个O血清群。其中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可致霍乱。O1群霍乱弧菌可分两个生物型——古典生物型和埃尔 托生物型。每一生物型又分小川、稻叶两个主要血清型。彦岛血清型容易发生变异,成为小川或稻叶型,故又称为不稳定型。尽管由古典型所致的霍乱病例在印度次大陆仍有发生,但第七次世界霍乱大流行均由埃尔托型霍乱弧菌所引起。非O1群霍乱弧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水体中,一般不致病或仅引起散发腹泻和肠道外感染。然而1992年在印度次大陆出现的新的产毒性霍乱弧菌被列为O139血清群。它是已发现的第一个能引起霍乱流行的非O1群霍乱弧菌。除O抗原不同外,O139菌的其它主要性状均与埃尔托型霍乱弧菌无显著差异。 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存在两类菌株:流行株具有引起霍乱流行甚至大流行的能力。非流行株存在自然水体中,一般不致病或仅引起散发腹泻病例。用噬菌体生物分型方法可以区分这两类菌株。在疫措施上可按两类菌株区别对待。 霍乱的感染类型多样,其中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占多数。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引起的无症状感染和轻型病例比古典型引起的要多。由于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可在某些水生动植物中生存,致使水体成为霍乱弧菌的重要贮存场所。 大多数霍乱病例可发生严重水样腹泻和呕吐,导致大量体液和电解质的丧失。患者口渴、无尿;衰竭、脱水。重症病人常有腓肠肌痉挛,并且由于脱水和循环衰竭而很快死亡。因此,所有霍乱病人均应立即治疗。对大多数轻症病人可采用口服补液治疗,对严重脱水病人,应立即开始静脉补液并服用抗菌药物。如治疗及时得当,病死率可降至1%以下。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经口感染所引起。水是传播本病的重要媒介,其传播方式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所引起。控制霍乱最有效的“治本措施”是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和食品。病人排泄物的妥善处理以及讲究饮食卫生、严把“病从口入关”,是每个人预防霍乱的最有效办法。 二、治本综合措施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条规定“各级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及第五条规定“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霍乱的预防和控制是一项复杂和艰巨的社会工程,必须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霍乱防治工作,并督促检查下列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案例分析(霍乱)

一起聚餐引起的霍乱爆发疫情案例

第一部分背景 2014年9月17日下午5点,李沧区疾病预防中心接到市八医的电话报告:9月19日下午4:00,该院肠道门诊接诊2例腹泻病患者,症状相似,腹泻十余次,呕吐四次,霍乱快诊O139阳性,结合临床症状,医院诊断为疑似霍乱病例。截止晚上7点,该医院已经累计收治了7例疑似霍乱病人,病人的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霍乱症状:剧烈腹泻,先泻后吐,无腹痛、无发热,发病时间分别为9月18、19日。目前患者已

区疾控中心已经采集了7例病人的样本送市疾控实验室检测以明确诊断。 第二部分调查核实 区疾控中心应急处置分队对7例病人进行了个案流行病学调查,7例病人均为附近某小区居民,9月17日中午,均参加了村民姜先生在手拉手餐馆举办的结婚午宴。 市疾控中心实验室从7例病人大便中,均检测出O139霍乱弧菌,确诊霍乱。

第三部分搜寻病人、带菌者和疫点 宴会的情况:9月17日的结婚午宴,由姜先生举办,姜某1家4人,均未被感染。生日宴有18桌客人,主要来自本市5个区市。就餐者都进行了登记,18桌客人的名字和地址,姜某可以提供。 通过疾控机构协查机制,5个区市累计调查了185名就餐者,发现病人30例,带菌者9人。 发病时间分布见见下图:

7例病人的家属中无人出现霍乱症状,7例病人居住地的卫生间、卧室地面均检出O139霍乱弧菌。 餐馆:12名员工中发现2人带菌(厨师、帮工各1人);婚宴的剩余食品全部处理掉,无法采样;餐馆厨房的不锈钢盘、陶瓷花碗、大盆子均检测出O139霍乱弧菌;婚宴前到该餐馆就餐的人群中,未出现过腹泻爆发;9月17日婚宴后,该餐馆未接待过其他客人。

食物中毒报告范例

“7·26”狮子山区兰钿酒家谢师宴 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2008年7月28日上午8:50,某市人民医院电话报告:7月27日下午陆续有多名患者以呕吐、腹泻症状就诊治疗,疑似食物中毒。我中心立即组织流调和检验人员前往现场调查处理。 一、基本情况 7月26日晚居民张某在狮子山区兰钿酒家举办谢师宴11桌(约110人就餐),18时许开席。7月27日陆续有参加宴席者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分别赴市人民医院或狮子山医院就诊。 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医院就诊现场共调查9名病例,其余就餐者情况酒宴举办者未能提供。 1、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恶心(6/9)、呕吐(4/9)、腹痛(8/9)、腹泻(9/9)。呕吐1-7次,为胃内容物,腹泻次数5-20次,为黄色稀水样便。 2、发病时间及潜伏期:9名病例先后于7月27日12时至19时出现症状。潜伏期为17-24小时,中位数潜伏期为21小时。 3、年龄、性别分布:男1名、女8名,年龄最小12岁,年龄最大为54岁。 4、患者为张某的亲戚、同事和朋友,居住地分散,无空间聚集性。 5、临床诊治及转归:9名病例其中市人民医院就诊4名,狮子山医院就诊5名;经医疗机构采取左氧氟沙星、头孢咪唑等抗菌、补液对症治疗后,患者均痊愈出院,病程1~2天。 5、共同进餐史及可疑食品调查 经调查:9名发病者多来自不同家庭,除参加“7月26日兰钿酒家谢师宴”外,发病前72小时无其他共同进餐史。 26日晚谢师宴的主要菜谱为:卤口条、卤肫、卤牛肉、卤顺风、皮蛋、凉拌三丝、清蒸鲈鱼、清蒸甲鱼、青蟹炖蛋等,其中卤口条、卤牛肉等熟食为外购,其他菜肴系酒店制作,酒水系举办者张某自带。26日当天铜陵最高气温35.7℃。 三、现场卫生学调查 7月28日中午,会同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对兰钿酒家的加工作业场所进行了现场卫生学调查:该酒店属承包私营性质,卫生状况一般,加工场所设有配菜间、烹饪间、仓库,仓库存放较杂乱,洗菜洗碗均在烹饪间内;生、熟食配菜在配菜间内,存在生熟交叉污染现象,冰箱内存放有卤菜熟食和待加工的生食原料。部分菜肴酒店25日即开始准备。该酒店从业人员包括厨师1名、配菜人员2名、洗菜洗碗人员1名、服务员2名,在举办大型餐宴较忙时,除厨师烹调岗位外,其他人员参与各项岗位操作。 四、实验室检测 7月28日,中心对2名患者以及7名酒店从业人员进行了肛拭子检测,并采集兰钿酒家的7月26日晚谢师宴剩余食品(牛肉、猪耳)、环节样品(砧板、菜刀、水池)以及患者提供的剩余食品(清蒸鲈鱼、卤口条)进行检测;市人民医院对就诊患者进行了大便培养检验。 检验结果显示:有3名患者粪便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其余样品均未检出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五、结果分析与结论 1、事件诊断 调查显示,患者均为“”谢师宴就餐者,无其他共同就餐史;患者在谢师宴后17-24小时发病,潜伏期相近;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腹泻、黄色稀水样便,经抗菌、补液治疗1~

霍乱疫情现场调查与处理

?霍乱疫情现场调查与处理 ? ?垫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2019.5.31. ? ?内容 ?一、霍乱流行特征与影响因素 ?二、霍乱现场调查 ?三、霍乱控制措施 ?一、霍乱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 ?(一)病原学特征 ?(二)临床特征 ?(三)传播特征 ?(四)分布特征 ?(五)影响因素 ?(一)病原学 ?霍乱的病原菌是霍乱弧菌、有鞭毛;霍乱弧菌有O200多血清群,其中致病有 O1群(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和O139群,并分为致病与非致病株。 ?(二)临床特征 ?1、潜伏期 ?最短数小时,最长5-6天,一般1-3天。 ?2、症状与体征 ?(1) 前驱症状多数病例无前驱期,少数病例有腹胀、头昏、疲倦或轻微腹泻1-2天。?(2)腹泻 90%以上病例呈无痛性腹泻、水样便或米泔样,数次至数十次不等。 ?(二)临床特征 ?(3)呕吐约50%左右病例有呕吐,多为先泻后吐。 ? (4)脱水随着腹泻次数增多,病人出现脱水,尿量很少或无尿,腓肠肌痛。 ? (5)休克由于大量失水,循环衰竭而血压下降。 ? ?(二)临床特征 ?3、分型 ?可分为轻、中、重三型,与感染程度,身体状况有关,根据脱水程度,神志、血压等区分,轻型腹泻次数多为10次以下;中型腹泻次数10-20次;重型20次以上。 ?(二)临床特征 ?4、两型霍乱特点 ?O1群霍乱临床病例多,带菌者少,轻型病例多,重症少; ?O139群霍乱临床病例少,中、重症病例相对多(40%左右)。 ?5、恢复 ? 病人恢复的时间长短与患病程度有关,重症病人可达10多天,一般病例2-3天。 ? ?

?(三) 传播特征 ?3、远程传播与逐步蔓延 ?4、流行形式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 ?5、易感人群人人易感。 ? ?(四)分布 ?1、地区分布传播方式,感染来源,经济文化,饮食习惯相关。 ?2、人群分布年龄、性别分布差异不大,职业主要是渔民发病较多。 ?3、季节分布过去多为夏秋,现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重庆的流行高峰还是在5-11月。? ?(五)影响因素 ? ?1、人口流动(远程传播)) ? (1)经贸往来 ? (2)文化交流 ? (3)外出打工 ? (4)旅游 ? (5)探亲访友 ? ?(五)影响因素 ?2、物流因素(远程传播) –甲鱼 –虾 ? ?(五)影响因素 ?3、饮食从业人员操作不规模 ?(从业人员、甲鱼、虾带菌) ?(1)卫生习惯不良 ?(2)生熟不分 ?(3)餐具食具污染 ?(4)隔夜凉菜 ? ?(五)影响因素 ?4、卫生意识 ? 农民普遍卫生意识差 ? 卫生习惯不良 ? ?(五)影响因素 ?5、群体性聚餐的影响 ?(1)人多 ?(2)涉及范围广 ?(3)厨师为未经培训的非从业人员 ?(4)饮食加工场地、操作人员卫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