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烯烃的燃烧机理

聚烯烃的燃烧机理
聚烯烃的燃烧机理

聚烯烃的燃烧机理

聚烯烃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和易加工性等被广泛应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但由于聚烯烃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这种化学结构使其很容易燃烧,且释放大量烟气和有毒气体。

聚烯烃的易燃性不仅限制了其应用,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火灾数量也不计其数。火灾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为可怕的是,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量、烟气和有毒气体会危及人民的宝贵生命。

因此,提高聚烯烃的阻燃性能成为扩展其应用的必经之路;同时降低它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可燃气体量对于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非常重要。

1 聚烯烃的燃烧机理

为了解决聚烯烃的阻燃难题,我们首先要理解聚烯烃的燃烧过程和机理。聚合物的燃烧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多种因素会影响其进程。近年来的研究报道更倾向于指出:聚合物材料的燃烧过程受热量、氧气、可燃物和自由基反应四种因素影响。

对聚乙烯来说,它在惰性气氛和空气中受热降解可遵循反应,PE 主链上的碳-碳键受热发生断裂形成大分子碳自由基。碳自由基可能会重新组合,也有可能发生氢转移或脱氢反应进一步形成较小分子量的自由基或烯烃,最终会形成小分子降解产物。所以 PE 裂解产物以烯烃、烷烃等碳氢化合物为主。

在空气(氧气)下,温度低于 200 oC 受热时,PE 链会发生脱氢反应形成烷基自由基,它很容易被氧化进一步形成过氧化烷基自由基。当温度处于 200-250 oC 之间时,烷基自由基的氧化过程是可逆进行的;同时烷基自由基可以与氧气反应形成氢过氧化物烷基自由基。当温度进一步升高时,由于链末端自由基浓度增加,此时自由基β断裂、烷基自由基与氧气的加成反应以及聚合物链受热脱氢这三者之间存在竞争。当温度超过 300 oC 时,碳-碳键开始无规断裂,PE 大面积发生降解,质量损失进一步增加。所以 PE 的热氧化降解产物以酮类、酯类等羰基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为主。综上所述,PE 在惰性气氛和空气下的降解均以自由基链反应的方式进行,因此自由基的浓度高低在 PE 的热降解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阻燃聚烯烃的研究现状

基于对聚合物的燃烧过程分析,可以看出想要达到良好的阻燃效果,必须破坏四面体模型,力求阻止或减缓其中一个或几个因素。所以,聚合物的阻燃一般通过物理途径和化学途径两种方法来实现。物理途径可以通过冷却燃烧体系、稀释可燃物气体浓度和形成隔热隔氧保护层等方法来延缓聚合物的燃烧。化学途径则是希望可以终止或干扰自由基链反应的进行,改变聚合物的降解机理,进而达到阻燃的效果。

结合聚烯烃自身的降解机理,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实现阻燃聚烯烃材料的制备:(1)终止自由基链反应:控制“自由基”因素。前面提到,聚烯烃热氧化降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活性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会加速降解过程的进行。因此,切断自由基连锁反应能够抑制材料的燃烧过程。例如向体系中加入一种自由基捕捉剂,捕捉聚烯烃燃烧时出现的高能量自由基,终止链反应,进而达到阻燃效果。

(2)冷却燃烧体系:控制“热量”因素。向体系中加入具有高热容量的阻燃剂,该类型试剂可以在一定温度下发生脱水、相变等吸热反应,大大降低燃烧区域和基体的温度,抵消燃烧进一步进行所需要的热量,从而达到阻燃的目的。

(3)形成保护层:控制“氧气”和“可燃气体”因素。向聚烯烃体系中加入此类阻燃剂可在燃烧过程中形成一层隔离层。这种隔离层可以隔绝热量和氧气的传递,阻止可燃气体的逸出,保护基体不受火焰和热量的进一步攻击。形成保护层的方式通常有三种:一是添加剂本身难燃,加入到聚烯烃基体中形成一种网络结构,例如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纳米材料;二是阻燃剂受热时发生反应,在聚烯烃表面生成不挥发的保护层;三是阻燃剂的热降解产物可以促进聚合物脱水炭化,迅速形成炭层。

2.1 卤系阻燃聚烯烃体系

卤系阻燃剂,特别是溴系阻燃剂(BFR),具有阻燃效率高、对基材力学性能影响小、热稳定性和流动性好等优点,综合阻燃效果是目前所有阻燃剂中最好的。溴系阻燃剂所具有的诸多优点,使其在阻燃领域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溴系阻燃剂通常和三氧化二锑复配使用,通过在气相中捕捉自由基进而能够高效地阻燃聚烯烃。在一定温度下,溴系阻燃剂会分解产生溴化氢,它可以与三氧化二锑作用生成三溴化锑或溴氧化锑,其中溴氧化锑也可以进一步分解生成三溴化锑。三溴化锑受热分解会生成溴自由基。溴自由基和三溴化锑均可以捕捉气相中高反应活性的氢氧自由基和氢自由基,从而终止燃烧过程中的自由基链反应,中断燃烧循环,达到阻燃效果。除此之外,高浓度的三溴化锑气体能较长时间停留在燃烧区,发挥稀释可燃气体和阻隔的作用。

近年来溴系阻燃剂自身的毒性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此外,溴系阻燃剂在受热时还有可能放出有毒、有腐蚀性的溴化氢气体。所以,国际上限制使用溴系阻燃剂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就目前情况看,研究学者开发出的各种新型无卤阻燃剂,其综合阻燃效果远不如溴系阻燃剂。

所以说,想要在短时间内实现高分子材料的完全“无卤化”是不现实的。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已有不少商品化的环保溴系阻燃剂,它们高效、无毒、无致癌性,符合 RoHS 等环保指令要求。而且,近些年溴系阻燃剂的“聚合物化”更是大大改善了溴系阻燃剂与聚合物的相容性,使其不易发生迁移。然而,溴系阻燃剂最大的问题在于会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和烟气。虽然环保溴系阻燃剂不会产生致癌的“二噁英”,但高的热量和发烟量却往往是

火灾中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所以怎样解决溴系阻燃剂高发热量和发烟量的难题是研究重点。

2.2 膨胀阻燃聚烯烃体系

膨胀型阻燃剂通常以磷氮元素为阻燃元素,含有酸源、气源和碳源三种因素,主要用于阻燃热塑性树脂如聚乙烯、聚丙烯等。在较低温度下,酸源首先释放出无机酸,催化碳源形成炭层;同时气源可产生膨胀效果。因此在聚合物燃烧时,膨胀阻燃剂会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膨胀多孔的炭质泡沫层。这种保护层一方面可以作为热屏蔽层消弱聚烯烃基材和外界热源之间的热传导并阻止燃烧产生的可燃气体向火焰区域扩散;另一方面可以阻止外界的氧气向聚烯烃内部传递。当燃烧过程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热量时,聚烯烃便会自熄。膨胀型阻燃剂通过此机理达到抑制材料燃烧的目的,且必须与聚合物基体相匹配才能发挥优异的阻燃效果。与卤系阻燃剂相比,膨胀型阻燃剂具有无卤、低烟、无腐蚀性气体产生等优点。但是与卤系阻燃剂相比,它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由于膨胀型阻燃剂一般极性与聚烯烃相差很大,造成其在聚烯烃基体中的分散性和相容性较差,使聚烯烃的力学性能、电性能等有所恶化;其次为了达到良好的阻燃效果,膨胀型阻燃剂的添加量远高于卤系阻燃剂,进一步恶化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等。所以,怎样改善膨胀型阻燃剂与基体的相容性、降低其用量是我们所需要研究的重点。

第二节 热力燃烧的原理

第二节热力燃烧的原理 热力燃烧一般用于处理废气中含可燃组分浓度较低的情况。它和直接燃烧的区别就在于直接燃烧的废气由于本身含有较高浓度的可燃组分,它可以直接在空气中燃烧。热力燃烧则不同,废气中可燃组分的浓度很低,燃烧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不足以满足燃烧过程所需的热量。因此,废气本身不能作为燃料,只能作为辅助燃料燃烧过程中的助燃气体,在辅助燃料燃烧的过程中,将废气中的可燃组分销毁。与直接燃烧相比,热力燃烧所需要的温度一般较低,通常为540~820℃。 一、热力燃烧的基本理论 (一)火焰传播理论 在热力燃烧过程中,一般认为,只有燃烧室的温度维持在760~820℃,驻留时间为0.5s时,有机物的燃烧才能比较完全。而达到这个温度范围是依靠火焰传播过程来实现的。火焰传播的理论分为两大类。 1.热传播理论 这类理论认为:火焰传播是依靠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加热周围的气体,使其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温度而实现的。 因此,能否实现火焰传播主要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①混合气体中的含氧量;②混合气体中含有可燃组分的浓度;③辅助燃料燃烧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当燃烧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不足以使周围的气体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温度,火焰自然不能向外传播;当助燃废气中的含氧量不足,燃烧过程难以进行,火焰也不能传播出去。例如:丙烷气体在空气当中很容易燃烧,但在氧和氮各占12%和88%的气体中,丙烷燃烧非常困难。此外,混合气体中可燃组分的浓度与火焰能否传播有着紧密的联系。浓度过低,燃烧过程不能实现;浓度过高时,由于没有足够的氧而使得废气不能在正常的着火温度下产生燃烧反应,因而火焰也得不到传播。人们将这种能够维持火焰传播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使用燃烧法处理各种有机废气的过程中,爆炸极限的范围是至关重要的。 2.自由基连锁反应理论 该种理论认为:在燃烧室中,火焰之所以能够进行很快的氧化反应,就是因为火焰中存在着大量活性很大的自由基。由于自由基是具有不饱和价的 精品

聚烯烃的燃烧机理

聚烯烃的燃烧机理 聚烯烃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和易加工性等被广泛应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但由于聚烯烃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这种化学结构使其很容易燃烧,且释放大量烟气和有毒气体。 聚烯烃的易燃性不仅限制了其应用,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火灾数量也不计其数。火灾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为可怕的是,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量、烟气和有毒气体会危及人民的宝贵生命。 因此,提高聚烯烃的阻燃性能成为扩展其应用的必经之路;同时降低它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可燃气体量对于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非常重要。 1 聚烯烃的燃烧机理 为了解决聚烯烃的阻燃难题,我们首先要理解聚烯烃的燃烧过程和机理。聚合物的燃烧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多种因素会影响其进程。近年来的研究报道更倾向于指出:聚合物材料的燃烧过程受热量、氧气、可燃物和自由基反应四种因素影响。 对聚乙烯来说,它在惰性气氛和空气中受热降解可遵循反应,PE 主链上的碳-碳键受热发生断裂形成大分子碳自由基。碳自由基可能会重新组合,也有可能发生氢转移或脱氢反应进一步形成较小分子量的自由基或烯烃,最终会形成小分子降解产物。所以 PE 裂解产物以烯烃、烷烃等碳氢化合物为主。 在空气(氧气)下,温度低于 200 oC 受热时,PE 链会发生脱氢反应形成烷基自由基,它很容易被氧化进一步形成过氧化烷基自由基。当温度处于 200-250 oC 之间时,烷基自由基的氧化过程是可逆进行的;同时烷基自由基可以与氧气反应形成氢过氧化物烷基自由基。当温度进一步升高时,由于链末端自由基浓度增加,此时自由基β断裂、烷基自由基与氧气的加成反应以及聚合物链受热脱氢这三者之间存在竞争。当温度超过 300 oC 时,碳-碳键开始无规断裂,PE 大面积发生降解,质量损失进一步增加。所以 PE 的热氧化降解产物以酮类、酯类等羰基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为主。综上所述,PE 在惰性气氛和空气下的降解均以自由基链反应的方式进行,因此自由基的浓度高低在 PE 的热降解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阻燃聚烯烃的研究现状 基于对聚合物的燃烧过程分析,可以看出想要达到良好的阻燃效果,必须破坏四面体模型,力求阻止或减缓其中一个或几个因素。所以,聚合物的阻燃一般通过物理途径和化学途径两种方法来实现。物理途径可以通过冷却燃烧体系、稀释可燃物气体浓度和形成隔热隔氧保护层等方法来延缓聚合物的燃烧。化学途径则是希望可以终止或干扰自由基链反应的进行,改变聚合物的降解机理,进而达到阻燃的效果。

催化燃烧原理及催化剂

催化燃烧的基本原理 催化燃烧是典型的气-固相催化反应,其实质是活性氧参与的深度氧化作用。在催化燃烧过程中,催化剂的作用是降低活化能,同时催化剂表面具有吸附作用,使反应物分子富集于表面提高了反应速率,加快了反应的进行。借助催化剂可使有机废气在较低的起燃温度条件下,发生无焰燃烧,并氧化分解为CO2和H20, 同时放出大量热能,其反应过程为: 2 催化燃烧的特点及经济性 2.1催化燃烧的特点 2.1.1起燃温度低,节省能源 有机废气催化燃烧与直接燃烧相比,具有起燃温度低,能耗也小的显著特点。在某些情况下,达到起燃温度后便无需外界供热。 二、催化剂及燃烧动力学 2.1催化剂的主要性能指标 在空速较高,温度较低的条件下,有机废气的燃烧反应转化率接近100%,表明该催化剂的活性较高[9]。催化剂的活性分诱导活化、稳定、衰老失活3 个阶段,有一定的使用限期,工业上实用催化剂的寿命一般在2年以上。使用期的长短与最佳活性结构的稳定性有关,而稳定性取决于耐热、抗毒的能力。对催化燃烧所用催化剂则要求具有较高的耐热和抗毒的性能。有机废气的催化燃烧一般不会在很严格的操作条件下进行,这是由于废气的浓度、流量、成分等往往不稳定,因此要求催化剂具有较宽的操作条件适应性。催化燃烧工艺的操作空速较大,气流对催化剂的冲击力较强,同时由于床层温度会升降,造成热胀冷缩,易使催化剂载体破裂,因而催化剂要具有较大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抗热胀冷缩性能。 2.2催化剂种类 目前催化剂的种类已相当多,按活性成分大体可分3 类。2.2.1贵金属催化剂 铂、钯、钌等贵金属对烃类及其衍生物的氧化都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且使用寿命长,适用范围广,易于回收,因而是最常用的废气燃烧催化剂。如我国最早采用的Pt-Al203 催化剂就属于此类催化剂。但由于其资源稀少,价格昂贵,耐中毒性差,人们一直努力寻找替代品或尽量减少其用量。2.2.2过渡金属氢化物催化剂 作为取代贵金属催化剂,采用氧化性较强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对甲烷等烃类和一氧化碳亦具有较高的活性,同时降低了催化剂的成本,常见的有Mn0x、CoOx和CuOx等催化剂。大连理工大学研制的含Mn02催化剂,在130C及空速13000h-1 的条件下能消除甲醇蒸气,对乙醛、丙酮、苯蒸气的清除也很有效果。

低氮燃烧的原理教学内容

低氮燃烧的原理

氮氧化物的生成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一般火焰温度越高,氮氧化物的生成越多,反之亦然,这也是流化床炉得以环保的原因之一。低氮燃烧器一般把一次风分成浓淡两股,浓相在内,更靠近火焰中心;淡相在外,贴近水冷壁。浓相在内着火时,火焰温度相对较高,但是氧气比相对较少,故生成的氮氧化物的几率相对减少;淡相在外,氧气比相对较大,但由于距火焰高温区域较远,温度相对较低,故氮氧化物的生成也不会很多。 根据氮氧化合物生成机理,影响氮氧化合物生成量的因素主要有火焰温度、燃烧器区段氧浓度、燃烧产物在高温区停留时间和煤的特性,而降低氮氧化合物生成量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降低火焰温度,防止局部高温;降低过量空气系数和氧浓度,使煤粉在缺氧的条件下燃烧。 简介:用改变燃烧条件的方法来降低NOx的排放,统称为低NOx燃烧技术。在各种降低NOx排放的技术中,低NOx燃烧技术采用最广、相对简单、经济并且有效。 关键字:燃烧条件 NOx NOx燃烧技术低NOx燃烧器 用改变燃烧条件的方法来降低NOx的排放,统称为低NOx燃烧技术。在各种降低NOx排放的技术中,低NOx燃烧技术采用最广、相对简单、经济并且有效。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低过量空气燃烧

使燃烧过程尽可能在接近理论空气量的条件下进行,随着烟气中过量氧的减少,可以抑制NOx的生成。这是一种最简单的降低NOx排放的方法。一般可降低NOx排放15-20%。但如炉内氧浓度过低(3%以下),会造成浓度急剧增加,增加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引起飞灰含碳量增加,燃烧效率下降。因此在锅炉设计和运行时,应选取最合理的过量空气系数。 2 空气分级燃烧 基本原理是将燃料的燃烧过程分阶段完成。在第一阶段,将从主燃烧器供入炉膛的空气量减少到总燃烧空气量的70-75%(相当于理论空气量的80%),使燃料先在缺氧的富燃料燃烧条件下燃烧。此时第一级燃烧区内过量空气系数α<1,因而降低了燃烧区内的燃烧速度和温度水平。因此,不但延迟了燃烧过程,而且在还原性气氛中降低了生成NOx的反应率,抑制了NOx在这一燃烧中的生成量。为了完成全部燃烧过程,完全燃烧所需的其余空气则通过布置在主燃烧器上方的专门空气喷口OFA(over fire air)――称为"火上风"喷口送入炉膛,与第一级燃烧区在"贫氧燃烧"条件下所产生的烟气混合,在α>1的条件下完成全部燃烧过程。由于整个燃烧过程所需空气是分两级供入炉内,故称为空气分级燃烧法。 这一方法弥补了简单的低过量空气燃烧的缺点。在第一级燃烧区内的过量空气系数越小,抑制NOx的生成效果越好,但不完全燃烧产物越多,导致燃烧效率降低、引起结渣和腐蚀的可能性越大。因此为保证既能减少NOx的排放,又保证锅炉燃烧的经济性和可*性,必须正确组织空气分级燃烧过程。

各种塑料燃烧特性

各种塑胶燃烧特性: 序号非透明塑料比重(G/CM)软化温度燃烧性自熄性火焰颜色燃烧味燃烧时特性 1.ABS 104 很容易非黄火带烟橡胶甜味软化变黑,起泡" 2.HDPE 120 容易非黄顶蓝火腊味溶时有着火漏滴 3.HIPS 75 容易非黄火带黑烟花香味溶化,起泡" 4.LOPE 容易非黄顶蓝火腊味溶时有着火漏滴 5.PA6 220 容易是黄边蓝火烧头发味溶时泡沫 6.PBT 225 容易大都是白光带烟有气味溶时有着火漏滴 7.PTEPC 260 容易是黄火有气味溶时有着火漏滴 8.POM 不容易非淡蓝火刺鼻,引起泪水溶时有着火漏滴" 9.PP 79-113 容易非黄顶蓝火腊昧溶时有着火漏滴 10.PPO 容易非黄火带烟甜花香乌黑残余物 11.PPS 282 因难是无火硫磺味烧黑起泡 12.UPVC 66-92 不很容易是黄火酸味软化变黑 序号透明塑料比重软化温度烧烧性自熄性火焰颜色燃烧味燃烧时特性 "13 GPPS 78-86 容易非黄火带黑烟花香味熔化,起泡" "14 PC 不很容易是黄火带烟电木味软化起泡,炭化" 15 PETPA 230 容易是光黄火甜酸味变黑有着火漏滴 16 PMMA 60-88 容易非黄顶蓝火带烟水果味溶化起泡 17 SAN 66-96 容易非黄火带烟花甜味变黑有泡 其它特性; 序号料名烘料温度(0C)烘料时间(hr)适当模温(0C)可塑化料温(0C)密度(g/cm3)收缩率(%)热变形温度(0C) 1.PVC(S) 60~70 1~2 50~70 140~180 / (~) N-A 2.PVC(H) 60~70 1~2 50~70 150~180 ()() N-A 3.LDPE 70~80 1~2 20~50 160~240 ()(~) 35-50 4.HDPE 70~100 1~2 20~70 200~280 ()(~) 40-75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掌握燃烧的四种类型,熟悉气体、液体、固体燃烧的特点以及燃烧产物的概念和几种典型物质的燃烧产物。 燃烧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燃烧条件、燃烧类型、燃烧方式与特点及燃烧产物等相关内容,是关于火灾机理及燃烧过程等最基础、最本质的知识。 第一节燃烧条件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产生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通常看到的明火都是有焰燃烧;有些固体发生表面燃烧时, 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但是没有火焰产生,这种燃烧方式则是无焰燃烧。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助燃物)和温度(引火源)。当燃烧发生时,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那么燃烧就不会发生。如图1-1-1 图1-1-1 着火三角形 一、可燃物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如木材、氢气、汽油、

煤炭、纸张、硫等。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按其所处的状态,又可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三大类。 二、氧化剂(助燃物) 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如广泛存在于空气中的氧气。普通意义上,可燃物的燃烧均指在空气中进行的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低氧含量要求,氧含量过低,即使其他必要条件已经具备,燃烧仍不会发生。 三、引火源 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引火源。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小点火能量要求(见本篇第三章第三节),只有达到一定能量才能引起燃烧。常见的引火源有下列几种。 (1)明火。指生产、生活中的炉火、烛火、焊接火、吸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管火星、飞火等。 (2)电弧、电火花。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火花;静电火花(物体静电放电、人体衣物静电打火、人体积聚静电对物体放电打火)等。 (3)雷击。雷击瞬间高压放电能引燃任何可燃物。 (4)高温。指高温加热、烘烤、积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聚焦发热等。 (5)自燃引火源。是指在既无明火又无外来热源的情况下,物质本身自行发热、燃烧起火,如黄磷、烷基铝在空气中会自行起火;钾、钠等金属遇水着火;易燃、可燃物质与氧化剂、过氧化物接触起火等。 四、链式反应自由基

燃气燃烧反应机理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燃气燃烧反应机理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218-13 燃气燃烧反应机理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燃气的燃烧反应是一种化学反应。它也遵循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燃气的燃烧化学反应,在通常情况下属于单相反应,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出现固体碳粒,丽发生多相反应。 对于燃烧化学反应,反应速度通常采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燃烧掉的燃料数量或消耗掉的氧量或燃烧放出的热量来表示。例如,在燃烧技术中常常采用炉膛的容积热强度qv,单位是kJ/m3 ·h或kW/m3 来表征燃烧反应速度。 燃气的燃烧化学反应速度的大小,取决于反应物质的性质与进行反应的条件。影响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仍然是反应物质的浓度、温度、压力和催化条件等。

一、链反应 除了分子热活化理论以外,阐明化学反应机理的另一重要理论就是链锁反应理论。 根据这个理论,化学反应的进程实际上不是按照反应方程式来进行的,而是要经过中间阶段,产生中间活性产物(或称活化中心)。这些中间活性产物大都是不稳定的自由原子或离子,它们与原反应物反应时,所需的反应活化能小得多,使化学反应避开了高能的障碍,所以它们很容易直接发生反应,得到反应最终产物的同时,又形成新的中间活性产物。所以,一旦中间活性产物形成,不仅本身发生化学反应,而且还导致一系列新的活化中心发生化学反应,就象链锁一样,一环扣一环地相继发展,使反应进行得非常迅速,瞬间完成。 链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燃气的燃烧和爆炸属于链反应,还有很多工艺过程,例如高分子的

低氮燃烧的原理

氮氧化物的生成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一般火焰温度越高,氮氧化物的生成越多,反之亦然,这也是流化床炉得以环保的原因之一。低氮燃烧器一般把一次风分成浓淡两股,浓相在内,更靠近火焰中心;淡相在外,贴近水冷壁。浓相在内着火时,火焰温度相对较高,但是氧气比相对较少,故生成的氮氧化物的几率相对减少;淡相在外,氧气比相对较大,但由于距火焰高温区域较远,温度相对较低,故氮氧化物的生成也不会很多。 根据氮氧化合物生成机理,影响氮氧化合物生成量的因素主要有火焰温度、燃烧器区段氧浓度、燃烧产物在高温区停留时间和煤的特性,而降低氮氧化合物生成量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降低火焰温度,防止局部高温;降低过量空气系数和氧浓度,使煤粉在缺氧的条件下燃烧。 简介:用改变燃烧条件的方法来降低NOx的排放,统称为低NOx燃烧技术。在各种降低NOx排放的技术中,低NOx燃烧技术采用最广、相对简单、经济并且有效。 关键字:燃烧条件NOx燃烧技术低NOx燃烧器 用改变燃烧条件的方法来降低NOx的排放,统称为低NOx燃烧技术。在各种降低NOx排放的技术中,低NOx燃烧技术采用最广、相对简单、经济并且有效。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低过量空气燃烧 使燃烧过程尽可能在接近理论空气量的条件下进行,随着烟气中过量氧的减少,可以抑制NOx的生成。这是一种最简单的降低NOx排放的方法。一般可降低NOx排放15-20%。但如炉内氧浓度过低(3%以下),会造成浓度急剧增加,增加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引起飞灰含碳量增加,燃烧效率下降。因此在锅炉设计和运行时,应选取最合理的过量空气系数。 2 空气分级燃烧 基本原理是将燃料的燃烧过程分阶段完成。在第一阶段,将从主燃烧器供入炉膛的空气量减少到总燃烧空气量的70-75%(相当于理论空气量的80%),使燃料先在缺氧的富燃料燃烧条件下燃烧。此时第一级燃烧区内过量空气系数α<1,因而降低了燃烧区内的燃烧速度和温度水平。因此,不但延迟了燃烧过程,而且在还原性气氛中降低了生成NOx的反应率,抑制了NOx在这一燃烧中的生成量。为了完成全部燃烧过程,完全燃烧所需的其余空气则通过布置在主燃烧器上方的专门空气喷口OFA(over fire air)――称为"火上风"喷口送入炉膛,与第一级燃烧区在"贫氧燃烧"条件下所产生的烟气混合,在α>1

燃气燃烧反应机理

编号:SM-ZD-53864 燃气燃烧反应机理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燃气燃烧反应机理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燃气的燃烧反应是一种化学反应。它也遵循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燃气的燃烧化学反应,在通常情况下属于单相反应,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出现固体碳粒,丽发生多相反应。 对于燃烧化学反应,反应速度通常采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燃烧掉的燃料数量或消耗掉的氧量或燃烧放出的热量来表示。例如,在燃烧技术中常常采用炉膛的容积热强度qv,单位是kJ/m3 ·h或kW/m3 来表征燃烧反应速度。 燃气的燃烧化学反应速度的大小,取决于反应物质的性质与进行反应的条件。影响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仍然是反应物质的浓度、温度、压力和催化条件等。 一、链反应

除了分子热活化理论以外,阐明化学反应机理的另一重要理论就是链锁反应理论。 根据这个理论,化学反应的进程实际上不是按照反应方程式来进行的,而是要经过中间阶段,产生中间活性产物(或称活化中心)。这些中间活性产物大都是不稳定的自由原子或离子,它们与原反应物反应时,所需的反应活化能小得多,使化学反应避开了高能的障碍,所以它们很容易直接发生反应,得到反应最终产物的同时,又形成新的中间活性产物。所以,一旦中间活性产物形成,不仅本身发生化学反应,而且还导致一系列新的活化中心发生化学反应,就象链锁一样,一环扣一环地相继发展,使反应进行得非常迅速,瞬间完成。 链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燃气的燃烧和爆炸属于链反应,还有很多工艺过程,例如高分子的加成聚合反应、碳氢化合物的卤化和氢化都与链反应密切相关。 链反应的历程包括: (1)链的形成这是由原反应物生成活性中间产物的过程,是链反应中最困难的阶段,它需要足够的能量来分裂原反应

常用塑料优缺点

ABS塑料 特点: 1、综合性能较好,冲击强度较高,化学稳定性,电性能良好. 2、与372有机玻璃的熔接性良好,制成双色塑件,且可表面镀铬,喷漆处理. 3、有高抗冲、高耐热、阻燃、增强、透明等级别。 4、流动性比HIPS差一点,比PMMA、PC等好,柔韧性好。 ABS工程塑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有极好的冲击强度、尺寸稳定性好、电性能、耐磨性、抗化学药品性、染色性,成型加工和机械加工较好。ABS树脂耐水、无机盐、碱和酸类,不溶于大部分醇类和烃类溶剂,而容易溶于醛、酮、酯和某些氯代烃中。 ABS工程塑料的缺点:热变形温度较低,可燃,耐候性较差。 用途:适于制作一般机械零件,减磨耐磨零件,传动零件和电讯零件. ABS+PC, 俗称ABS加聚碳。是国内少数几种可能透用的合料之一,不能自燃,外火燃烧时,表面有象聚碳燃烧一样的小颗粒析出,黑色低于ABS,常见于电器件、机械零配件等 聚酰胺(PA,俗称尼龙) PA是特性:坚韧、牢固、耐磨,无毒性. 缺点:不可长期与酸碱接触。 常用于制作梳子、牙刷、衣钩、扇骨、网袋绳、水果外包装袋等。 PC是聚碳酸酯的简称,聚碳酸酯的英文是Polycarbonate,简称PC工程塑料,PC材料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工程塑料中的一种,作为被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材料, 聚碳酸酯无色透明,耐热,抗冲击,阻燃,在普通使用温度内都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同性能接近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比,聚碳酸酯的耐冲击性能好,折射率高,加工性能好, 聚碳酸酯的耐磨性差。一些用於易磨损用途的聚碳酸酯器件需要对表面进行特殊处理。 日常常见的应用有光碟,眼睛片,水瓶,防弹玻璃,护目镜、银行防子弹之玻璃、车头灯等等、动物笼子宠物笼子。 聚碳酸酯还被用来制作登月太空人的头盔面罩。苹果公司的ipod音乐播放器和ibook笔记本电脑外壳也使用聚碳酸酯制作。 PMMA 化学名称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缺点:PMMA表面硬度不高、易擦毛、抗冲击性能低、成型流动性能差等 超级透明PMMA材料主要用于手机保护屏,该产品分为有硬化涂层,没有硬化涂层两种.其特点是透光率极好,没有杂质,静电保护膜,表面硬化厚后硬度可达5-6H

燃烧基础知识(新版)

燃烧基础知识(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refers to ensuring the smooth and effective progres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production o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social and personal safety.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燃烧基础知识(新版) 燃烧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燃烧条件、燃烧类型、燃烧方式与特点及燃烧产物等相关内容,是关于火灾机理及燃烧过程等最基础、最本质的知识。 第一节燃烧条件 所谓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混有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一、燃烧的必要条件 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通常看到的明火都是有焰燃烧;有些固体发生表面燃烧时,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但是没有火焰产生,这种燃烧方式则是无焰燃烧,例如木炭的燃烧。 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当燃烧发生时,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那么燃烧就不会发生或者停止发生。如图1-1-1 图1-1-1着火三角形 进一步研究表明,有焰燃烧的发生和发展除了具备上述三个条件以外,因其燃烧过程中还存在未受抑制的自由基(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基团,能与其他自由基和分子起反应,从而使燃烧按链式反应的形式扩展,也称游离基)作中间体,因此,有焰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四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温度和链式反应。 (一)可燃物

催化燃烧机理

催化燃烧的原理 催化燃烧是借助催化剂在低温下(200~400℃)下,实现对有机物的完全氧化,因此,能耗少,操作简便,安全,净化效率高,在有机废气特别是回收价值不大的有机废气净化方面,比如化工,喷漆、绝缘材料、漆包线、涂料生产等行业应用较广,已有不少定型设备可供选用。 一、催化原理及装置组成 (1)催化剂定义催化剂是一种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控制反应方向,在反应前后本身的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的物质。 (2)催化作用机理催化作用的机理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这里仅做简介。在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加入并不能改变原有的化学平衡,所改变的仅是化学反应的速度,而在反应前后,催化剂本身的性质并不发生变化。那么,催化剂是怎样加速了反应速度呢了既然反应前后催化剂不发生变化,那么催化剂到底参加了反应没有?实际上,催化剂本身参加了反应,正是由于它的参加,使反应改变了原有的途径,使反应的活化能降低,从而加速了反应速度。例如反应A+B→C是通过中间活性结合物(AB)过渡而成的,即: A+B→[AB]→C 其反应速度较慢。当加入催化剂K后,反应从一条很容易进行的途径实现: A+B+2K→[AK]+[BK]→[CK]+K→C+2K 中间不再需要[AB]向C的过渡,从而加快了反应速度,而催化剂并未改变性质。 (3)催化燃烧的工艺组成不同的排放场合和不同的废气,有不同的工艺流程。但不论采取哪种工艺流程,都由如下工艺单元组成。 ①废气预处理为了避免催化剂床层的堵塞和催化剂中毒,废气在进入床层之前必须进行预处理,以除去废气中的粉尘、液滴及催化剂的毒物。 ②预热装置预热装置包括废气预热装置和催化剂燃烧器预热装置。因为催化剂都有一个催化活性温度,对催化燃烧来说称催化剂起燃温度,必须使废气和床层的温度达到起燃温度才能进行催化燃烧,因此,必须设置预热装置。但对于排出的废气本身温度就较高的场合,如漆包线、绝缘材料、烤漆等烘干排气,温度可达300℃以上,则不必设置预热装置。 预热装置加热后的热气可采用换热器和床层内布管的方式。预热器的热源可采用烟道气或电加热,目前采用电加热较多。当催化反应开始后,可尽量以回收的反应热来预热废气。在反应热较大的场合,还应设置废热回收装置,以节约能源。 预热废气的热源温度一般都超过催化剂的活性温度。为保护催化剂,加热装置应与催化燃烧装置保持一定距离,这样还能使废气温度分布均匀。 从需要预热这一点出发,催化燃烧法最适用于连续排气的净化,若间歇排气,不仅每次预热需要耗能,反应热也无法回收利用,会造成很大的能源浪费,在设计和选择时应注意这一点。 ③催化燃烧装置一般采用固定床催化反应器。反应器的设计按规范进行,应便于操作,维修方便,便于装卸催化剂。 在进行催化燃烧的工艺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于处理气量较大的场合,设计成分建式流程,即预热器、反应器独立装设,其间用管道连接。对于处理气量小的场合,可采用催化焚烧炉(见图16-13),把预热与反应组合在一起,但要注意预热段与反应段间的距离。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燃烧条件、燃烧类型、燃烧方式与特点及燃烧产物等相关内容,是关于火灾机理及燃烧过程等最基础、最本质的知识。第一节燃烧条件所谓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发烟现象。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混有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一、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通常看到的明火都是有焰燃烧;有些固体发生表面燃烧时,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但是没有火焰产生,这种燃烧方式则是无焰燃烧,例如木炭的燃烧。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当燃烧发生时,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那么燃烧就不会发生或者停止发生。如图1-1-1 图1-1-1 着火三角形进一步研究表明,有焰燃烧的发生和发展除了具备上述三个条件以外,因其燃烧过程中还存在未受抑制的自由基作中间体,因此,有焰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四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温度和链式反应。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如木材、氢气、汽油、煤炭、纸张、硫等。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按其所处的状态,又可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三大类。氧化剂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如广泛存在于空气中的氧气。普通意义上,可燃物的燃烧均指在空气中进行。引火源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引火源。一般分直接火源和间接火源两大类。了解火源的种类和形式,对有效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直接火源明火。指生产、生活中的炉火、烛火、焊接火、吸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管火星、飞火等。电弧、电火花。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火花;静电火花等。雷击。瞬间高压放电的雷击能引燃任何可燃物。2.间接火源高温。指高温加热、烘烤、积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聚焦发热等。自燃起火。是指在既无明火又无外来热源的情况下,物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教案)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2.通过对实验的操作和思考,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把握对比实验的要领(尽量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进行对比实验); 3.通过实验和讨论,总结促进燃烧的方法; 4.通过实验和讨论,总结灭火的方法; 5.逐步建立安全用火的意识,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通过魔术师刘谦,表演化学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激发学生对神奇的化学魔术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对产生对火的认识的探究欲望。 【播放图片】播放一些燃烧造福于人类的图片:生活、生产、科技中燃烧的应用。 【教师引导】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古人通过钻木取火成为火的驾驭者,我们作为现代人更应该了解火、用好火,让火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提出问题】火是燃烧的一种现象。在生活中,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接触过很多燃烧,你能说出其中的几个事例吗? 【提出问题】你知道燃烧特征是什么?并尝试自己给燃烧下一个定义吗? 【提出问题】手帕为什么烧不坏呢?看来燃烧需要一定的条件,燃烧究竟需要怎样的条件呢?请根据自己对燃烧的了解,做出一些猜想。 【制定方案,设计实验】 布置任务:我们的假设需要利用实验来验证它是否成立。我们一起来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 教师活动:利用控制变量法、对比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方案的讨论。【分组实验,观察感知】 布置任务:教师根据学生制定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动手完成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交流,得出结论】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交流实验结果,并对每一个实验展开讨论,形成正确的认识。 【板书】 一、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提供信息】 通常状况下,某些常见可燃物的着火点 ... (着火点:可燃物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常用塑胶原料种类特性及用途简介如下

常用塑胶原料种类特性及用途简介如下: 通用塑料—— PE(聚乙烯):燃烧有石蜡味,火焰底色为蓝色;浮水。 LLDPE:较好的韧性,易燃,管材挤出,农膜,缠绕膜,容器。 LDPE:较高透明度,易燃软管,薄膜,拉伸膜,保鲜膜 HDPE:硬度较高,易燃,包装袋,购物袋,单丝,家庭制品,管材,线缆. PP(聚丙烯):燃烧有石油味,火焰底色为蓝色;浮水。 均聚PP: 半透明,易燃,拉丝,电器,板材,日用制品。 共聚PP:本色,易燃,电器,家电配件,容器。 无规共聚PP:高透明,易燃,医疗器械,食品容器,包装制品. PS(聚苯乙烯):燃烧芳香味,橙黄色黑烟;沉水 GPPS:透明,刚而脆,易燃.工艺/日用品,容器,吸塑包装. HIPS:白色,改善韧性;易燃;电器壳,板材,吸塑. ABS(聚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表面光泽度高,燃烧浓烟,芳香味;沉水 ABS原料:韧性及强度高,易燃;电器壳,板材,工具,器械. ABS改性:增加刚性及阻燃,不燃;汽车配件,电器零配件. PVC(聚氯乙烯):燃烧有氯的臭味,火焰底部为绿色;沉水. 硬质PVC:高强度及硬度,难燃;建材,管材. 软质PVC:弹性及易加工性,难燃;玩具,工艺品,饰品. 工程塑料—— ——工程塑料原料 PC(聚碳酸酯):黄色火焰黑烟,特殊味,沉水;刚性,高透明度,难燃;手机数码,光盘,LED,日用品. PC/ABS(合金):特殊芳香味,黄色黑烟,沉水;刚性韧性,白色,难燃;电器材料,工具壳,通讯器材. PA(聚酰胺PA6,PA66):慢然,黄色烟,头发燃烧味;韧性,强度高,难燃;器材,机械零配件,电器零配件 POM(聚甲醛):燃烧先端黄下端青色,福尔马林气味;韧性,强度高,易燃;齿轮,机械零配件. 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特殊香味;强度高,缩水性小,易燃;电器零配件,端子座,连接器. 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特殊香味;强度高,缩水性小,易燃;板材,吸塑包装,复合薄膜. 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特殊刺激性味:高透光率;有机玻璃,工艺品,饰品,包装,符合薄膜. ——改性工程塑料 PC改性:黄色火焰黑烟,特殊味;增加耐热刚性阻燃性,不燃;充电器,低压电器外壳. PC/ABS改性:特殊芳香味,黄色黑烟;增加耐热刚性阻燃性,不燃;低压电器配件,电子材料. PA改性: 黄色烟,头发燃烧味;增加耐热刚性阻燃性,不燃;线圈骨架,连接器配件. POM改性:先端黄下端青色,福尔马林气味;增加综合性能阻燃性,不燃; 机械零件. PBT改性:特殊香味;增加综合性能阻燃性,不燃;电器零件,端子座,灯座,连接器.

燃气燃烧反应机理.doc

燃气燃烧反应机理 燃气的燃烧反应是一种化学反应。它也遵循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燃气的燃烧化学反应,在通常情况下属于单相反应,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出现固体碳粒,丽发生多相反应。 对于燃烧化学反应,反应速度通常采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燃烧掉的燃料数量或消耗掉的氧量或燃烧放出的热量来表示。例如,在燃烧技术中常常采用炉膛的容积热强度qv,单位是kJ/m3·h或kW/m3来表征燃烧反应速度。 燃气的燃烧化学反应速度的大小,取决于反应物质的性质与进行反应的条件。影响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仍然是反应物质的浓度、温度、压力和催化条件等。 一、链反应 除了分子热活化理论以外,阐明化学反应机理的另一重要理论就是链锁反应理论。 根据这个理论,化学反应的进程实际上不是按照反应方程式来进行的,而是要经过中间阶段,产生中间活性产物(或称活化中心)。这些中间活性产物大都是不稳定的自由原子或离子,它们与原反应物反应时,所需的反应活化能小得多,使化学反应避开了高能的障碍,所以它们

很容易直接发生反应,得到反应最终产物的同时,又形成新的中间活性产物。所以,一旦中间活性产物形成,不仅本身发生化学反应,而且还导致一系列新的活化中心发生化学反应,就象链锁一样,一环扣一环地相继发展,使反应进行得非常迅速,瞬间完成。 链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燃气的燃烧和爆炸属于链反应,还有很多工艺过程,例如高分子的加成聚合反应、碳氢化合物的卤化和氢化都与链反应密切相关。 链反应的历程包括: (1)链的形成这是由原反应物生成活性中间产物的过程,是链反应中最困难的阶段,它需要足够的能量来分裂原反应物,一般借助光化作用、高能电磁辐射或微量活性物质的引入来头现。 (2)链的增长这是由活性中间产物与原反应物作用,产生新的活性中心的过程。它有两种类型: 直链反应,或叫不分支链反应,指每一步中间反应都是由一个中间活性产物与反应物作用。再产生出一个新的活化中心,链以直链形式增长: 分支链反应,是指一个中间活性产物与反应物作用,产生出多于一个的活化中心。链形成分枝,使反应速度急剧增长,甚至引起爆炸:(3)链的中断指活性中心的销毁。主要包括:器壁中断、空间中断等。 二、燃气燃烧反应机理 燃气的燃烧反应都属于链锁反应。比如,氢的燃烧属于典型的分支链

燃料燃烧过程中NOx产生的机理

燃烧过程中NOx生成机理 1本文介绍燃料燃烧过程中NOx产生的机理和危害,我国电站锅炉还未有Nox排放标准.四角切圆燃烧锅炉有利于降低NOx生成和控制NOx排放,适合我国国情,电站锅炉采用低NOx燃烧是一投入少,见效快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四角切圆燃烧降低NOx生成控制NOx排放 0前言 当今世界对电站锅炉产生的有害排放物作为一个重要控制指标,世界发达国家均已制定了电站锅炉NOx排放标准,美国已建电站锅炉NOx排放规定: 气体燃料: 86g/GJ 油: 129g/GJ 煤:切圆燃烧 193g/GJ 墙式燃烧 215 g/GJ 新建电站锅炉NOx排放在某些地区必须达到50g/GJ。对达不到标准的要受到严厉的处罚,直至关闭。 我国现在还没有电站锅炉NOx排放标准和连续测量NOx排放的装置。现按引进技术制造设置顶部风(即OFA)的1025t/h控制循环锅炉在性能考核期内,NOx排放值:吴径热电厂为152g /GJ,石横发电厂为225g/GJ,其他较多锅炉还未得到控制。 氮氧化物主要以NO、N02、N2O、N203、N204、N205等形式出现,统称为NOx。在空气中,NO浓度越大,毒性越强,N02的毒性更大。它很易与人体和动物血液中的血色素混合夺取氧分,使血液缺氧,引起中枢神经麻痹症,N02还强烈刺激呼吸器管粘膜,引起肺部疾病。还对入体的心、肝、肾脏及造血组织有损害,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NO和N02会破坏同温层中的臭氧层,使其失去对紫外光辐射的屏蔽作用,危害地面生物。大气中有NOx与Sox、粉尘共存,生成硫酸或硫酸盐溶液和硝酸或硝酸盐溶液,形成酸雨。 由于NOx对人类和自然界存在危害,必须控制NOx的生成和排放。我国也应参照先进国家的经验,尽早制定出符合国情的火电站锅炉NOx排放标准。 1 NOx的生成及控制 NOx大多在各种燃料的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其中NO约占NOx总量的90%-95%,在大气中会迅速氧化成毒性更大的NO2 燃料燃烧中生成的NOx有“热力型”和“燃料型”两种:

常用光学塑料性能

常用光学塑料性能 PMMA-聚甲基丙烯甲酯 密度(kg/m3):(1.17~1.20)×10E3 nD ν:1.49 57.2~57.8 透过率(%):90~92 吸水率(%):0.3~0.4 玻璃化温度:10E5 熔点(或粘流温度):160~200 马丁耐热:68 热变形温度:74~109(4.6 ×10Pa) 68~99(18.5×10Pa) 线膨胀系数:(5~9)×10E-5 计算收缩率(%):1.5~1.8 比热J/kgK:1465 导热系数W/m K:0.167~0.251 燃烧性m/min:慢 耐酸性及对盐溶液的稳定性:出强氧化酸外,对弱碱较稳定 耐碱性:对强碱有侵蚀对弱碱较稳定 耐油性:对动植物油,矿物油稳定 耐有机溶剂性:对芳香族,氯化烃等能溶解,醇类脂肪族无影响 日光及耐气候性:紫外透过滤73.5% BMC-不饱和聚酯团状模塑料(Bulk molding compounds) ⒈一般性能:BMC的比重较大,在1.3~2.1之间;制品外观光亮,手感好,有硬而厚重的感觉;用火加热会产生很多油烟,并有苯乙烯气味;某些品种的BMC(DMC)难燃,但某些品种又极易燃烧,燃烧后留下无机物质。 ⒉尺寸稳定性:BMC的线膨胀系数是(1.3~3.5)×10-5K-1,比一般的热塑性塑料小,因而使得BMC具有很高的尺寸稳定性和尺寸精度。温度对BMC(DMC)的尺寸稳定性影响很小,但湿度的影响则较严重,BMC吸湿后会膨胀。BMC(DMC)的线膨胀系数和钢、铝的很接近,因此可以和其进行复合。 ⒊机械强度:BMC的拉伸、弯曲、冲击强度等性能高于热塑性塑料,抗蠕变也比热塑性塑料好。 ⒋耐水和溶剂性:BMC对水、乙醇、脂肪烃、油脂、油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但是不耐酮、氯碳氢化合物、芳香烃、酸碱等。BMC吸水率低,浸泡一天后绝缘性能仍然很好。 ⒌耐热性:BMC的耐热性比一般工程塑料都要好,热变形温度HDT为200~280℃,可长期在130℃温度下使用。 ⒍耐老化性:BMC的耐老化性能很好,在室内可用15~20年,户外暴晒10年后其强度保持率在60%以上。 ⒎电性能:BMC的耐电弧性最突出,可以达到190秒左右。

热力燃烧的原理

热力燃烧一般用于处理废气中含可燃组分浓度较低的情况。它和直接燃烧的区别就在于直接燃烧的废气由于本身含有较高浓度的可燃组分,它可以直接在空气中燃烧。热力燃烧则不同,废气中可燃组分的浓度很低,燃烧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不足以满足燃烧过程所需的热量。因此,废气本身不能作为燃料,只能作为辅助燃料燃烧过程中的助燃气体,在辅助燃料燃烧的过程中,将废气中的可燃组分销毁。与直接燃烧相比,热力燃烧所需要的温度一般较低,通常为540~820℃。 一、热力燃烧的基本理论 (一)火焰传播理论 在热力燃烧过程中,一般认为,只有燃烧室的温度维持在760~820℃,驻留时间为0.5s时,有机物的燃烧才能比较完全。而达到这个温度范围是依靠火焰传播过程来实现的。火焰传播的理论分为两大类。 1.热传播理论 这类理论认为:火焰传播是依靠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加热周围的气体,使其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温度而实现的。 因此,能否实现火焰传播主要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①混合气体中的含氧量;②混合气体中含有可燃组分的浓度;③辅助燃料燃烧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当燃烧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不足以使周围的气体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温度,火焰自然不能向外传播;当助燃废气中的含氧量不足,燃烧过程难以进行,火焰也不能传播出去。例如:丙烷气体在空气当中很容易燃烧,但在氧和氮各占12%和88%的气体中,丙烷燃烧非常困难。此外,混合气体中可燃组分的浓度与火焰能否传播有着紧密的联系。浓度过低,燃烧过程不能实现;浓度过高时,由于没有足够的氧而使得废气不能在正常的着火温度下产生燃烧反应,因而火焰也得不到传播。人们将这种能够维持火焰传播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使用燃烧法处理各种有机废气的过程中,爆炸极限的范围是至关重要的。 2.自由基连锁反应理论 该种理论认为:在燃烧室中,火焰之所以能够进行很快的氧化反应,就是因为火焰中存在着大量活性很大的自由基。由于自由基是具有不饱和价的自由原子或原子团,极易同其他的原子或自由基发生连续的连锁反应,而使得火焰得以传播。 1970年西里和鲍曼提出甲烷燃烧反应的历程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