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液的循环方式

钻井液的循环方式
钻井液的循环方式

第6章钻井液设计

第8章钻井液设计 本章主要介绍了新疆地区常用的钻井液体系,结合A1-4井及探井资料,设计了A区块井组所使用的钻井液体系、计算了所需钻井液用量,提出了钻井液材料计划等。 8.1 钻井液体系设计 钻探的目的是获取油气,保护地层是第一位的任务,因此,搞好钻井液设计,首先必须以地层类型特性为依据,以保护地层为前提,才能达到设计的目的。 新疆地区常用钻井液体系简介[16]: (1)不分散聚合物钻井液体系:不分散聚合物钻井液体系指的是具有絮凝及包被作用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机理的水基钻井液。该体系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抑制性;具有强的携沙功能;有利于提高钻速;有利于近平衡钻井;可减少对油气层的伤害。 (2)分散性聚合物体系(即聚合物磺化体系):聚合物磺化体系是指以磺化机理及少量聚合物作用机理为主配置而成的水基钻井液。该体系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使用于深井及超深井;具有一定的防塌能力;具有良好的保护油层能力;可形成致密的高质量泥饼,护壁能力强。 (3)钾基(抑制性)钻井液体系:该体系是以聚合物的钾,铵盐及氯化钾为主处理剂配制而成的防塌钻井液。它主要是用来对付含水敏性粘土矿物的易坍塌地层。该体系特点:对水敏性泥岩,页岩具有较好的防塌效果;抑制泥页岩造浆能力较强;对储层中的粘土矿物具有稳定作用;分散型钾基钻井液有较高的固相容限度。 (4)饱和盐水钻井液体系:该体系是一种体系中所含NaCl达到饱和程度的钻井液,是专门针对钻岩盐层而设计的一种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抗污染能力及防塌能力的钻井液。该体系特点:具有较强的抑制性,由于粘土在其中不宜水化膨胀和分散,故具有较强的控制地层泥页岩造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由于它已被NaCl所饱和,故对无机盐的敏感性较低,可以抗较高的盐污染,性能变化小;具有较强的防塌能力,尤其再辅以KCL对含水敏性粘土矿物的页岩具有较强抑制水化剥落作用;可制止盐岩井段溶解成大肚子井眼。由于钻井液中氯化钠已达饱和,故钻遇盐岩时就会减少溶解,以免形成大井眼;缺点是腐蚀性较强。 (5)正电胶钻井液体系是一种以带正电的混合层状金属氢氧化物晶体胶粒(MMH或MSF)为主处理剂的新型钻井液体该体系的特点:具有独特的流变性;有利于提高钻井速度;对页岩具有较强的抑制性;具有良好的悬浮稳定性;有较

钻井液组成及作用

钻井液(drilling fluid) 钻井液是钻探过程中,孔内使用的循环冲洗介质。钻井液是钻井的血液,又称钻孔冲洗液。钻井液按组成成分可分为清水、泥浆、无粘土相冲洗液、乳状液、泡沫和压缩空气等。清水是使用最早的钻井液,无需处理,使用方便,适用于完整岩层和水源充足的地区。泥浆是广泛使用的钻井液,主要适用于松散、裂隙发育、易坍塌掉块、遇水膨胀剥落等孔壁不稳定岩层。 旋转钻井初期,钻井液的主要作用是把岩屑从井底携带至地面。目前,钻井液被公认为至少有以下十种作用: (1)清洁井底,携带岩屑。保持井底清洁,避免钻头重复切削,减少磨损,提高效率。 (2)冷却和润滑钻头及钻柱。降低钻头温度,减少钻具磨损,提高钻具的使用寿命。 (3)平衡井壁岩石侧压力,在井壁形成滤饼,封闭和稳定井壁。防止对油气层的污染和井壁坍塌。 (4)平衡(控制)地层压力。防止井喷,井漏,防止地层流体对钻井液的污染。 (5)悬浮岩屑和加重剂。降低岩屑沉降速度,避免沉沙卡钻。 (6)在地面能沉除砂子和岩屑。 (7)有效传递水力功率。传递井下动力钻具所需动力和钻头水力功率。 (8)承受钻杆和套管的部分重力。钻井液对钻具和套管的浮力,可减小起下钻时起升系统的载荷。 (9)提供所钻地层的大量资料。利用钻井液可进行电法测井,岩屑录井等获取井下资料。 (10)水力破碎岩石。钻井液通过喷嘴所形成的高速射流能够直接破碎或辅助破碎岩石。 钻井液的运用历史 很久以前,人们钻井通常是为了寻找水源,而不是石油。实际上,他们偶然间发现石油时很懊恼,因为它把水污染了!最初,钻井是为了获得淡水和海水,前者用于饮用、洗涤和灌溉;后者用作制盐的原料。直到19 世纪早期,由于工业化增加了对石油产品的需求,钻井采油才逐渐普及。 有记载的最早的钻井要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的中国。他们使用一种叫做绳式顿钻钻井的技术,实现方式是先使巨大的金属钻具下落,然后用一种管状容器收集岩石的碎片。中国人在这项技术上比较领先,中国也被公认为是第一个在钻探过程中有意使用流体的国家。此处所讲的流体是指水。它能软化岩石,从而使钻具更容易穿透岩石,同时有助于清除被称作钻屑的岩石碎片。(从钻孔中清除钻屑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这样,钻头才能没有阻碍地继续深钻。)

常见钻井液封堵技术综述

常见钻井液封堵技术综述 【摘要】深井钻探中因地层复杂极易造成孔壁失稳,必须使用具有封堵性能的钻井液提高地层承压能力以保护孔壁稳定。本文介绍了现今国内施工中三种常用钻井液封堵技术的特点与性能,希望以此更好指导实践,提高钻进效率。 【关键词】封堵技术桥接材料屏蔽暂堵低渗透成膜 随着资源勘探开发的纵深发展,我国深井钻探的数量逐年增加,然而深部钻探所钻遇地层更加复杂多样,因此更易发生井壁不稳定问题。 为了控制井壁失稳,提高钻探效率,必须提高地层的承压能力,影响地层承压能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地层本身性质(内因)和钻井、封堵工艺水平(外因)两个方面的影响。前者包括地层岩性,胶结程度,裂缝发育方式、开度、宽度,地层温度,近井壁岩石水化程度等;后者则包括钻井液性质、种类、封堵剂组成,所使用的封堵工艺以及相应的钻井参数、工艺等。然而,钻探时地层压力本身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而钻井液的封堵性能则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调控,所以钻井液的封堵性能往往决定着提高地层承压能力的高低。 1 桥接材料封堵技术 桥接封堵就是通过不同配比将不同形状和级配的惰性材料,混合加入到钻井液中,随着钻进液循环而封堵漏失层的方法。 此种封堵方法较为传统,但实际施工时却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原因在于此种封堵方法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井内孔隙和裂缝造成的部分及失返漏失,而且材料具有易买价廉、使用安全、操作方便等优点。 常见桥堵材料根据形状一般分为颗粒状材料、纤维状材料及片状材料三种类型(具体情况见表1),他们级配和浓度应根据井内漏失层性质及严重程度进行合理选择。堵漏时钻井液中添加桥接材料的含量一般为4%~6%,且上述三种材料在施工时常用的混合复配比例为2∶1∶1,并且应尽可能使大于桥堵缝隙尺寸的惰性材料含量不低于5%;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过程中常用尺寸的桥接材料堵漏不成功,应根据情况及时换用更大尺寸的颗粒并增大使用比例。 采用桥接封堵的施工方法有两种,即挤压法和循环法。施工前应准确地确定漏层位置,钻具尽量下光钻杆,钻头不带喷嘴(不然应选择合适的桥接材料的尺寸,以避堵塞钻头水眼);钻具一般应下在漏层的顶部,个别情况可下在漏层中部,严禁下过漏层施工,以防卡钻。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施工步骤进行。封堵成功后,应立即使用振动筛筛除井浆中的堵漏材料。特别要提出的是,对于在试压过程中出现的井漏,由于漏失井段长、位置不清楚,采用大量桥浆(通常为40~60m3)覆盖整个裸眼井筒的封堵方法,经常可取得成功。

钻井液技术规范正文终审稿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钻井液技术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钻井液技术是钻井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钻探工程的成败和效益。为提高钻井液技术和管理水平,保障钻井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满足勘探开发需要,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主要内容包括:钻井液设计,现场作业,油气储层保护,钻井液循环、固控和除气设备,泡沫钻井流体,井下复杂的预防和处理,钻井液废弃物处理与环境保护,钻井液原材料和处理剂的质量控制与管理,钻井液资料管理等。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相关单位的钻井液技术管理。 第二章钻井液设计 第一节设计的主要依据和内容 第四条钻井液设计是钻井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 1.以钻井地质设计、钻井工程设计及其它相关资料为基础,依据有关技术规范、规定和标准进行钻井液设计。 2. 钻井液设计应在分析影响钻探作业安全、质量和效益等因素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钻井液技术措施。主要有:地层岩性、地层应力、地层岩石理化性能、地层流体、地层压力剖面(孔隙压力、坍塌压力与破裂压力)、地温梯度等信息;储层保护要求;

本区块或相邻区块已完成井的井下复杂情况和钻井液应用情况;地质目的和钻井工程对钻井液作业的要求;适用的钻井液新技术、新工艺;国家和施工地区有关环保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第五条钻井液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邻井复杂情况分析与本井复杂情况预测;分段钻井液类型及主要性能参数;分段钻井液基本配方、钻井液消耗量预测、配制与维护处理;储层保护对钻井液的要求;固控设备配置与使用要求;钻井液仪器、设备配置要求;分段钻井液材料计划及成本预测;井场应急材料和压井液储备要求;井下复杂情况的预防和处理;钻井液HSE管理要求。 第二节钻井液体系选择 第六条钻井液体系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满足地质目的和钻井工程需要;具有较好的储层保护效果;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低毒低腐蚀性。 第七条不同地层钻井液类型选择 1. 在表层钻进时,宜选用较高粘度和切力的钻井液。 2. 在砂泥岩地层钻进时,宜选用低固相或无固相聚合物钻井液;在易水化膨胀坍塌的泥页岩地层钻进时,宜选用钾盐聚合物等具有较强抑制性的钻井液。 3. 在地层破裂压力较低的易漏地层钻进时,宜选用充气、泡沫、水包油等密度较低的钻井液;在不含硫和二氧化碳的易漏地层钻进时,也可采用气体钻井。 4. 在大段含盐、膏地层钻进时,根据地层含盐量和井底温

钻井工程术语

《钻井工程术语》讲义 程常修 讲座时间:2004年4月23日14:30~17:30 4月24日8:30~11:30 14:30~17:30

钻井工程术语 1、油气钻井工程现代油气钻井工程包括井位选定、钻井作业前的准备、钻进、固井、测试、完井等项作业内容。 2、井身结构包括井中套管的层数及各层套管的直径、下入深度和管外的水泥返深,以及相应各井段钻进所用钻头直径。 3、井的类别按一定的依据划分的井的种类。按钻井的目的可分为探井和开发井;按完钻后的井深可分为浅井、中深井、深井和超深井;按井眼轴线形状可分为直井和定向井。 ●超深井在中国一般指井深大于6000米的井。 ●深井一般指深度为3000~6000米的井。 ●中深井一般指深度为2000~3000米的井。 ●浅井一般指深度小于2000米的井。 4、钻井方法类别: ●转盘钻井利用转盘和钻柱带动钻头的旋转钻井方法。 ●顶部驱动钻井利用安装在水龙头部位的动力装置带动钻柱旋转的钻井方法。可在起下钻过程中随时恢复旋转和循环。 ●井底动力钻井利用井底动力钻具带动钻头的旋转钻井方法。 ●海上钻井利用固定式或移动式钻井平台在不同水深的海上进行的钻井。 ●空气(天然气)钻井用空气(或天然气)作为钻井液体,在一些特定岩层中进行的钻井。 ●泡沫钻井用泡沫作为钻井流体进行的钻井。适合于低渗、低压油气层。

●充气钻井液钻井用钻井液和空气的混合物作为钻井流体进行的钻井。 ●雾化钻井用水和泡沫剂的混合物注入到空气流中作为钻井液进行的钻井。主要用在钻遇含水或含油砂岩中的流体而无法使井干燥的情况。 ●平衡压力钻井作用于井底的压力等于该处地层孔隙压力情况下进行的钻井作业。 ●欠平衡压力钻井作用于井底的压力略低于该处地层孔隙压力情况下的钻井作业。 ●近平衡压力钻井作用于井底的压力略大于该处地层孔隙压力情况下的钻井作业。 5、钻具:井下钻井工具的简称。一般来说,它是指方钻杆、钻杆、钻铤、接头、稳定器、井眼扩大器、减振器、钻头以及其它井下工具等。 ●满眼钻具由外径接近于钻头直径的多个稳定器和大尺寸钻铤组成的下部钻具组合。用于防斜稳斜。 ●塔式钻具由直径不同的几种钻铤组成的、上小下大的下部钻具组合。用于防止井斜。 ●钟摆钻具在已斜井眼中,钻头以上,切点以下的一段钻铤犹如一个“钟摆”,钻头在这段钻铤的重力的横向分力——即钟摆力作用下,靠向并切削下侧井壁,从而起到减小井斜角的作用。运用这个原理组合的下部钻具组合称钟摆钻具。 6、钻柱是指自水龙头以下钻头以上钻具管串的总称。由方钻杆、钻杆、钻铤、接头、稳定器等钻具所组成。

固井作业常用公式

固井施工作业常用公式 一、水灰比的确定 设水灰比为λ,水泥浆密度为s ρ g/cm 3,干灰密度为c ρ g/cm 3,则有: λ=1 --s s c ρρρ 二、1m 3水泥浆所需的干水泥量 设水泥浆密度为s ρ g/cm 3,干灰密度为c ρ g/cm 3 T c =1 )1(--c s c ρρρ (吨) 三、1m 3水泥浆所需的水量 V=1 --c S C ρρρ (m 3) 四、造浆量的计算 V s = )1()1(100--s c c ρρρ (1/100kg ) 五、水泥浆到达井底压力计算: 设钻井液密度为m ρ(g/cm 3),井垂深深为h (m ) 井底压力P=m ρgh/1000 (Mpa ) 六、井底循环温度计算 (1)已知地温梯度为p (℃/m ),井垂深深为h (m ),循环温度系数为λ(取值在0.6-0.8之间),地表温度为T S (℃) 井底循环温度T c =(T S +ph )λ (℃) (2)已知钻井液出口温度为T o (℃)井垂深深为h (m ) 井底循环温度T c =T o +h/168 (℃) 七、注水泥升温时间计算 已知套管内容积Q (m 2),套管下深h (m ),设计注入水泥浆量L (m 3),注水泥排量为q 1(m 3/min ),替泥浆排量为q 2(m 3/min ): (1) 当Qh <L ,则升温时间t=1 q Qh (min ) (2) 当Qh >L ,则升温时间t= 1q L +2q L Qh -(min ) 八、稠化时间计算 已知套管内容积Q (m 2),套管下深h (m ),设计注入水泥浆量L (m 3),注水泥排量为q 1

钻井液常用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1、钻井液配制与加重的计算 (1)配制低密度钻井液所需粘土量 水 土水 泥土泥土 ) (ρ-ρρ-ρρ=V W 式中: 土W ---所需粘土重量,吨(t ); 土ρ -- 粘土密度,克/厘米3(g/cm3) 水ρ -- 水的密度,克/厘米3(g/cm3) 泥ρ -- 欲配制的钻井液的密度,克/厘米3(g/cm3) 泥 V 欲配制的钻井液的体积,米3(m3) (2)配制低密度钻井液所需水量 土 土泥水ρ-=W V V 式中: 水V ---所需水量,米3(m3); 土ρ -- 所用粘土密度,克/厘米3(g/cm3) 土 W -- 所用粘土的重量,吨(t ) 泥V -- 欲配制的钻井液的体积,米3(m3) (3)配制加重钻井液的计算 ①对现有体积的钻井液加重所需加重剂的重量 重 加原 重加原加 ) (ρ-ρρ-ρρ=V W

式中: 加W ---所需加重剂的重量,吨(t ); 原ρ -- 原有钻井液的密度,克/厘米3(g/cm3) 重ρ -- 钻井液欲加重的密度,克/厘米3(g/cm3) 加ρ -- 加重剂的密度,克/厘米3(g/cm3) 原 V -- 原有钻井液的体积,米3(m3) ②配制预定体积的加重钻井液所需加重剂的重量 原 加原 重加重加 ) (ρ-ρρ-ρρ=V W 式中: 加W ---所需加重剂的重量,吨(t ); 原ρ -- 原有钻井液的密度,克/厘米3(g/cm3) 重ρ -- 钻井液欲加重的密度,克/厘米3(g/cm3) 加ρ -- 加重剂的密度,克/厘米3(g/cm3) 重 V -- 加重后钻井液的体积,米3(m3) ③用重晶石加重钻井液时体积增加 2 1 224100(v ρ-ρ-ρ=.) 式中: v ---每100m3原有钻井液加重后体积增加量,米3(m3); 1ρ -- 加重前钻井液的密度,克/厘米3(g/cm3) 2 ρ -- 加重后钻井液达到的密度,克/厘米3(g/cm3)

苏里格气井水平井钻井液技术方案

苏里格气井水平井钻井液技术方案苏里格气井水平井钻井液最关键的技术是井眼净化、大斜度井段“双石层”和水平段泥岩的垮塌、预防PDC钻头的泥包、润滑性、产层保护等。 1 基本情况 直井段:保持了本区块直井、定向井钻井液方案。 斜井段: 继续采用强抑制无土相复合盐钻井液体系。 水平段:采用无土相酸溶暂堵钻井液体系。 2 技术难点 2.1 苏里格区块直井段安定底直罗组、延长底部纸纺组顶部易垮塌。 2.2苏里格区块刘家沟组与石盒子组地层承压能力低,普遍存在渗透性漏失和压差性漏失。 尤其是苏5区块漏失最为频繁。 2.3“双石层”、煤层和水平段泥岩的垮塌,是导致水平井易发生复杂和故障的致命的因素。 2.4如何优化钻井液体系、性能、组分,通过钻头选型,水力参数优化,是预防PDC钻头泥包和提高斜井段机械钻速的关键。 2.5 如何通过改善泥饼质量,提高钻井液的润滑性是水平井钻井液防卡润滑的关键。 3 技术方案 3.1表层技术方案 3.1.1表层钻井液配方 表层及导管钻进严格按《苏里格气田表层钻井液技术》执行,打导管采用白土浆小循环,导管打完后固定、找正、坐实、水泥回填,侯凝2-3小时,开钻过程中监控导管情况。 若流砂层未封住(流沙层50米以上),采用白土浆钻井,0.1%CMC+5-6%白土,密度:1.03---1.05g/cm3,粘度:40-50s ;钻穿流沙层50-80米之后,采用低固相钻井液体系,密度:1.01---1.03g/cm3,粘度:31-35s。 若流砂层已完全封住,用清水聚合物钻井液体系,配方为0.2%CMP +0.2%ZNP-1。钻井液性能:密度:1.00---1.02g/cm3,粘度:31-32s。 3.1.2下表层表套前技术措施 打完表层后配白土浆(约40-50方)密度:1.03-1.05g/cm3,粘度:40-50s,采用地面小循环清扫井底后打入井里封固裸眼井段,起钻连续灌白土浆,确保井口流沙层段为白土浆,防止下表套过程中流沙垮塌。

钻井液密度的确定培训教材

钻井液密度的确定培训教材 1.1安全钻井时钻井液密度确定的基本原理 一级井控的目的是防止地层液体进入井内,为此需保持井底压力略大于地层压力。要实现近平衡,需研究怎样最合理地确定压井液密度。 井眼的裸眼井段存在着地层孔隙压力、压井液柱压力和地层破裂压力。三个压力体系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P≥P≥P 2-16 pmf式中:P—地层孔隙压力;P—压井液柱压力;P—地层fpm 破裂压力。 所确定的压井液密度还要考虑保护油气层、防止粘卡满足井眼稳定的要求。为确保一级井控成功,在各种作业中,均应使井底压力略大于地层压力,这样可达到近平衡钻井和保护油气层的目的。 如果在钻井过程中所采用的钻井液密度只有在井内钻井液 处于静止状态时才能平衡地层压力,那么,在起钻时, 由于抽汲压力的存在和起出钻柱液面下降等原因,井底压力就会小于地层压力,从而造成井侵与溢流。 1.2钻井液密度的计算 通常确定压井液密度的原则是最小井底压力等于地层压力。确定方法如下:

(1)公式计算法 压井液密度的确定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ρ=[102(P-P-P)]/H dppsbm 2-17 3——抽吸压力,Pg/cm;——压井液密度,式中:ρsbm——;P;MPaP——起钻液面下降压井液柱压力减小值,MPa pdp。— —产层埋藏深度,mH地层压力,MPa; 2)附加当量密度(为 了预防溢流,就必须在平衡地层压力所需的钻井液密度的基 础上再增加一个附加压力,这个附加压力应能平衡抽汲压 力等。因此,确定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密度的公式是: 2-18 +ρ=ρρecm 式中:ρ—钻井过程中的钻井液密度;ρ—地层压力cm当量 钻井液密度;ρ—附加压力当量钻井液密度。e我们可以采 用自动灌钻井液等方法,使起钻时液面下降高度减小或不下 降。因此起钻时液面下降而减少的压力不大,有时可忽略不 计。而抽汲压力是不可忽视的,只要钻柱上提,就会有抽汲 压力,减小上提钻柱的速度,只能减小抽汲压力、但不能消 除抽汲压力。影响抽汲压力的因素很多,其值变化范围较大。 根据计算可知,抽汲压力一般为33左,国外要求把抽汲压力 减小到0.036g/cm0.03-0.13g/cm右,考虑到气侵对钻井液 密度的影响,地层压力预报的误差等因素,附加压力应比抽

最常用钻井液计算公式

钻井液有关计算公式 一、加重:W= Y(Y-Y)/Y)-谡 W :需要加重1方泥浆的数量(吨) Y:加重料密度 Y:泥浆加重前密度 Y:泥浆加重后密度 二、降比重:V= (丫原-丫稀)丫水/ 丫稀-丫水 V:水量(方) 丫原:泥浆原比重 丫稀:稀释后比重 丫水:水的比重 三、配1方泥浆所需土量:W= 丫土(丫泥-丫水)/丫土-丫水 丫水:水的比重 丫泥:泥浆的比重 丫土:土的比重 四、配1方泥浆所需水量:V=1-W 土/丫土 丫土:土的比重 W 土:土的用量 五、井眼容积:V=1/4 U D2H D :井眼直径(m) H :井深(m) 六、环空上返速度:V 返= 1 2.7Q/D 2-d2 Q: 排量(l/S ) D: 井眼直径(cm) d: 钻具直径(cm) 七、循环周时间:T=V/60Q=T井内+T地面 T: 循环一周时间(分钟) V: 泥浆循环体积(升) Q: 排量(升/秒)

八、岩屑产出量:W= T D2* Z/4

W:产出量(立方米/小时) Z:钻时(机械钻速)(米 /小时) D:井眼直径(米) 九、粒度范围 粗 中粗 中细 细 超细 胶体 粘土级颗粒 砂粒级颗粒 粒度》2000卩 粒度2000- 250卩 粒度250-74卩 粒度74-44卩 粒度44- 2 粒度W 2 1 粒度w 2 1 粒度》74 1 十、API 筛网规格: 目数 20 30 40 50 60 80 100 120 十一、除砂器有关数据 除砂器:尺寸(6-12 〃) 处理量( 除砂器:尺寸(2-5 〃) 处理量( 28-115立方米/小时) 范围(除74 1以上) 6-17立方米/小时) 范围(除44 1以上) O I ” O n -=1.195 *(‘600 - -00) T c =1.512*( ... 6可00 -「600 ) 2 孔径 (1 ) 838 541 381 279 234 178 140 十二、极限剪切粘度 十三、卡森动切力:

钻井液技术服务作业指导书.doc

钻井液技术服务作业指导书 一、搬迁作业 1 准备工作 1.1到业主单位领取钻井工程设计书。 1.2安排驻井工程师及小班技术员。 1.3参加业主单位组织的钻前施工验收。 1.4做好全井钻井液材料计划。 2 工作程序 2.1驻井工程师到公司领取钻井工程设计、各类泥浆报表、泥浆测试仪器、备用金、通迅工具。 2.2安排车辆送驻井分队人员、行李、仪器上井。 2.3安装好泥浆试验房,摆放好泥浆测试仪器。 2.4平整泥浆材料堆放场地、检查排污沟是否通畅。 2.5检查、保养、试运转固控设备、循环系统、加重装置。 2.6做好开钻及阶段泥浆材料计划上报公司,确定运送品种、数量,运抵时间。 2.7联系民工、签定外部施工费协议。 2.8泥浆材料进场,安排民工卸车、堆放、遮盖。 3注意事项 3.1安排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有较好组织、协调能力的人员担任驻井工程师,确保该井泥浆技术服务质量。 3.2参加钻前验收时,必须对与泥浆服务有关事项严格把关,针对进场通道、堆放场地面积、排污沟、污水池容积、试验房位置、基础等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3.3不得计划、使用有毒、污染大的泥浆材料。

3.4泥浆测试仪器中的氮气瓶、压力表、天平,必须定期送检检,合格方可使用。 3.5试验房电源接地、仪器不得漏电。 3.6固控设备、循环系统、加重装置的电源线配备安装规范、启动开关、防爆开关齐备、管线连接、槽面连接无滴漏。 3.7材料堆放场地应高出井场平面,防雨水浸泡,材料分类堆放整齐,上盖蓬布遮盖严实,防日晒雨淋.。深井建砖柱盖瓦泥浆材料房。 3.8驻井人员应带齐被盖、衣物和一些常备药品,夏季应配备灭蚊器具,做好防暑、防冻、防病、防蚊虫工作。 3.9 做好原井剩余泥浆材料倒运新井、退库工作,不得抛弃。 3.10上口井搬迁完,必须清理完泥浆罐下、材料堆放地周围的废浆、废弃物,方可离场。 二、泥浆材料装、运、卸作业 1、运输前的准备 1.1车辆的准备 1.1.1泥浆材料仓库应根据运输任务的大小及时组织足够的车辆,保证运输任务的完成。 1.1.2所有运输车辆都应进行安全检查,防止出现安全事故。 1.2材料的准备 1.2.1各种泥浆材料; 1.2.2蓬布; 1.2.3搬运工具; 1.3人员、场地的准备 1.3.1仓库搬运人员 1.3.2作业现场搬运人员

钻井液循环处理系统优化分析

第28卷第24期 2012年12月 甘肃科技 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28No .24Dec .2012 钻井液循环处理系统优化分析 颜晓军 (江苏石油勘探局钻井处,江苏江都225261) 摘 要:随着钻井技术的发展,钻井液处理系统对钻井作业所起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大,各种固控设备、各种类型的钻 井液循环系统也应运而生。可是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它的基本功能(即最大限度地清除钻井液中的有害固相和储存足够的钻井液)是不变的。介绍了钻井液处理系统实际情况,并对钻井液处理系统进行了优化。关键词:钻井液循环系统;优化;设计中图分类号:TE921.1 1钻井液循环罐的优化设计 钻井液循环罐作为钻井液固控设备中的主要设 备,是为了满足钻井过程不同的阶段和不同要求所 进行必要的循环和储备,并为各级固控提供必要的循环条件。其在满足钻井工程需要的情况下,尽量 使罐的尺寸减到最小程度, 这样便于设备的安装和运输,同时也减少了不必要的钻井液成本。 1.1外形尺寸 钻井液循环罐的外形尺寸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运输条件。公路限高是4.5m ,宽度不超过2.5m 为好。这也就能确定油田所使用的钻井液循环罐的最大外形尺寸。另外还应根据另一种成熟的技术,按照钻机底座和振动筛确定钻井液循环罐的高度,如图1所示。 图1按照钻机底座和振动筛确定钻井液循环罐的高度 根据资料介绍,明槽斜度为4% 7%,暗管斜 度为8% 12%时为最佳状态。根据上述数据,以ZJ50/3150DZ 钻机为例,井口中心到罐边的距离是16m ,钻台跨度是10.31m ,这里假设L =16m (不同的钻机L 的尺寸是不一样的),同一坡度下,越远越低,取暗管斜度为12%,则图1中H 2=H 1+1000+ D /2 1000mm 为预留的操作空间,H2=7617mm ,D 为320mm ,则: H 1=6457mm , 因此, [H 1-(H +800)]/L =12%H =3737mm 由上述计算和运输车辆的条件,可以基本确定适合该井架的钻井液罐理论高度为3m 。但考虑到综合因素,钻井液罐的实际总高约为2.8m ,减去罐面上的附属设施的高度0.5m ,罐体有效实际高度为2.3m 。1.2 罐体整个容积的确定 按照钻井工艺的要求,不同的井深和井径,所需 的最小钻井液的量是不同的,其钻井液的总量Q 总 用下列公式计算: Q 总=Q 井+Q 管+Q 罐 式中:Q 井— ——井筒中储存的钻井液量,m 3;Q 管———地面管汇中储存的钻井液量,m 3;Q 罐———维持砂泵、泥浆泵正常工作时最低液面钻井液罐中储存的钻井液量,m 3。Q 井=∏?d 2?H /4式中:d ———井径,m ;H ———设计井深,m 。 表层套管部分,井眼直径为339.7mm ,深度为0 200m ;技术套管部分,井眼直径为311mm ,深度为200 700m ;油层套管部分,井眼直径为215.9mm ,深度为1000 3000m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 Q 井=∏?(D 表2?H 1/4+D 技2?H 2/4+D 油2? H 3/4) =3.14?(0.342?200/4+0.3112?700/4+0.2162?2100/4)

钻井液知识问题

三、计算题 1.某钻井液测得Φ600=30,Φ300=18,计算流性指数。 解:n=3.32Lg(Φ600/Φ300) =3.32Lg(30/18) =0.74 2.某钻井液测得Φ600=30,Φ300=18,计算表观粘度、塑性粘度和动切力。 解:A V=Φ600/2=15 PV=Φ600-Φ300=12 YP= A V- PV=3 四、简答题 1、简述钻井液的主要功能。 (1、携带和悬浮钻屑;2、稳定井壁;3、冷却钻头和冲洗钻头,清扫井底钻屑;4、保护油气层。) 2、简述发生井漏的原因。 (1、天然地质条件形成的漏失。2、钻井液性能不合适造成井漏。3、钻井工艺不当引起井漏。) 3、简述泡沫钻井液的分类。 (硬胶泡沫,由气体、坂土浆、稳定剂和发泡剂配成稳定性比较强的分散体系;稳定泡沫,由空气、液体、稳定剂和发泡剂配成的分散体系) 4、简述乳化剂的概念和类型。 (乳化剂是指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状液的物质。 水包油型乳化剂、油包水型乳化剂) 5、简述固控设备使用顺序。 (振动筛、除砂器、除泥器、离心机) 6、简述滤失量对钻速的影响。 (1、钻井液瞬时失水量大时则钻速较大。2、钻井液瞬时失水量小时则钻速较小。 3、滤失量影响钻速还与粘度有关。) 7、简述常用的钻井液流变参数有哪些? (1、表观粘度;2、塑性粘度;3、动切力;4、静切力;5、流性指数;6、稠度系数) 8、简述烧碱在钻井液中的作用。

(1、调整钻井液的PH值;2、促进粘土水化;3、与某些有机处理剂配合使用改善性能;4、在钙处理钻井液中,可控制石灰溶解度和钙离子含量。) 9、简述如何判断井塌。 (返出岩屑增多,砂样混杂,有上部地层岩石,有大块棱角的东西; 钻井液粘度、切力、密度、含砂量增高,泵压忽高忽低,有时突然蹩泵; 钻进时蹩钻严重,接单根下不到井底,起钻遇卡。下钻不到井底,频繁遇阻,划眼困难。) 10、压井成功的特征有哪些? (进出口密度相等;关井后立压和套压为零。) 11、简述影响钻井液粘度的基本因素。 (粘土含量;2、粘土颗粒的分散度;3、粘土颗粒的聚结稳定状况或聚凝强度) 12、简述钻井液体系经历的5个发展阶段 (天然钻井液体系;细分散型钻井液体系;粗分散钻井液体系;不分散无固相钻井液体系;无固相钻井液体系) 13、简述气体钻井流体的使用范围 (答:作各类油气储集层的完井液;用于低压易漏地层钻井;用于低压层修井;作为油气层的增产措施;不能用于高压层及水层。) 14、简述保护储层钻井液的主要特征 (良好的粘土稳定性;良好的溶解性;良好的配伍性;良好的造壁性;岩心渗透率恢复值高) 15、钻井液稳定性包括哪两个方面? (沉降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 三、计算题 1、已知泵排量Q=25 l/s,钻头直径为216 mm,钻杆外径127 mm,计算环空返速。 V=12.74×[Q/(Dh-Dp)] =12.74×[25/(216/10-127/10)] =1.04(m/s)

循环再利用涤纶单丝外观要求、检验、评定、单丝线密度与对应当量直径的换算

FZ/T XXXX-XXXX 6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外观要求、检验、评定 A.1技术要求 A.1.1外观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三个等级。 A.1.2外观项目和指标见表A.1。 表A.1外观项目和指标 序号项目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1色差a轻微轻较明显 2油污b无轻微轻3成型c好良好一般 a色差:参照GB/T250的级别定等,其中“轻微”相当于4-5级,“轻”相当于4级,“较明显”相当于3-4级。 b油污“轻微”,指浅异色细点状油污,其总面积不超过0.5cm2,“轻”总面积不超过1cm2。 C成型“好”指卷装表面平整无乱丝,退绕顺利;“良好”指卷装表面较平整,不影响退绕;“一般”指卷装表面有凹凸,但不影响退绕。 A.2检验 A.2.1检验设备 可采用移动光源、固定光源或分级台进行外观检验: ——移动光源:要求被观察点的照度大于或等于600lx,无强烈的其它干扰光源; 注:移动光源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可以是充电灯或手电或其它能达到照度要求的任意一种。 ——固定光源:以平行排列的普通荧光灯,悬挂于离地高度为180cm~200cm处,丝车在正下方能轻松观察到卷装丝表面油污为宜; ——分级台:黑色台面,高度75cm~80cm,上面平行挂二支D65高显色荧光灯(或普通荧光灯),周围环境应无其它散射光和反射光,被观察点的照度大于或等于600lx。 A.2.2检验步骤 A.2.2.1丝筒在分级装置上转动一周,同时用光源照射并观察丝筒的端面和柱表面。 A.2.2.2对每个被检卷装按A.1.2要求的项目进行检验。 A.2.2.3检验色差,以卷装内和卷装间色差为准,然后对照灰卡判定等级,记录。 A.2.2.4检查表面油污,以目测能够看到的油丝、锈丝以及其他斑迹为准,并计算总面积。 A.2.2.5检查丝筒成型,筒子无卷装过硬、过软、三个面凹凸不平及卷装位置不当等现象,检验时不可以用手试压丝筒。 A.2.2.6记录结果。 A.3综合定等 以外观检查项目中最低的等级定为该卷装的外观等级。

钻井液

应用化学1205 秦玉文1201020504 国内外钻井液技术发展概述 一、国内外钻井液技术新发展概述 钻井液作为服务钻井工程的重要手段之一。从90年代后期钻井液的主要功能已从维护井壁稳定,保证安全钻进,发展到如何利用钻井液这一手段来达到保护油气层、多产油的目的。一口井的成功完井及其成本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钻井液的类型及性能。因此,适当地选择钻井液及钻井液处理剂以维护钻井液具有适当的性能是非常必要的。钻井液及钻井液处理剂经过80年代的发展高潮以后,逐渐进入稳定期,亦即技术成熟期。可以认为,由于钻井液及钻井液处理剂都有众多的类型及产品可供选择,因此现代钻井液技术已不再研究和开发一般钻井液及钻井液处理剂产品,而是在高效廉价、一剂多效、保护油气层、尽可能减轻环境污染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寻求技术更先进、性能更优异、综合效益更佳的钻井液及钻井液处理剂。 1.抗高温聚合物水基钻井液 所使用的聚合物在其C-C主链上的侧链上引入具有特殊功能的基团如:酰胺基、羧基、磺酸根(S03H)、季胺基等,以提高其抗高温的能力。不论是其较新的产品,如磺化聚合物Polydrill,或早己生产的产品如S.S.M.A.(磺化苯乙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物)均是如此,并采取下列措施: ①利用表面活性剂的两亲作用来改善钻井液的抗温性; ②抗氧化剂可以大幅度提高磺化聚合物抗高温降滤失剂的高温稳定性能。 ③膨润土一直是水基钻井液的基础。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污染,它是最难控制和预测其性能的粘土矿物。而皂石和海泡石最重要的特征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转变为薄片状结构的富镁蒙脱石,比膨润土能更好的控制流变性和滤失量。 2.强抑制聚合物水基钻井液 随着钻井液的发展,研制成功了阳离子聚合物钻井液。这种抑制能力很强的新型钻井液与原阴离子的聚合物钻井液的本质区别就是在“有机聚合物包被剂”这一主剂上引入了阳离子基团即(-N一)基基团(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另外又添加了一种分子量较小的季胺盐类,(如羟丙基三甲基氯化胺)。 另外,在PAM分子链上引入阳离子基团、疏水基团和AMPS(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从而使改性的PAM赋予了新的性能。通过改性,使聚合物分子中的阳离子中和了粘土颗粒上的负电荷而减小静电斥力,使聚合物能在更多位置上与粘土发生桥链,对粘土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由于分子链中含有疏水基团,使吸附在粘土表面的聚合物表现为憎水性质,故有利于阻止水分子的进入,从而能有效地抑制页岩的膨胀。 3.合成基油包水钻井液 合成基钻井完井液体系在组成上与传统的油基钻井液类似,主要由有机合成物基液、乳化剂、水相、加重剂和其它性能调节剂组成。其中有机合成物为连续相,水相为分散相,加重剂用于调节密度,乳化剂和其它调节剂用于分散体系的稳定及调节流变性。体系中常用的合成基液类型有酯类、醚类、聚-а-烯烃类和直链烷基苯类等,而尤以酯类用得最多,其次是聚-а-烯烃类。多元醇(Polyols)类和甲基多糖(Methyl Glucoside)类是合成基钻井完井液中广为使用的两种多功能添加剂,它们具有乳化、降滤失、润滑和增粘的功效,也可以单独作为多元醇钻井液和甲基多糖钻井液两种新体系的主要添加剂。合成基钻井液的乳化剂有专用的,如水生动物油乳化剂:但多数使用与普通油基钻井液相同的乳化剂,如脂肪酸钙、咪唑啉衍生物、烷基硫酸(酯)盐、磷酸酯、山梨糖醇酐酯类(Span)、聚氧乙烯脂肪胺、聚氧

钻井液的选择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钻井液

护好油气层、环保可接受和经济高效 为原则,同时根据下述方法来确定合适的钻井液体系。 一、根据目的层特性选择钻井液 钻井液在钻进储层时应调整好各项性能,使其符合要求,尽可能减轻对油气层的伤害。钻井液的选择应注意钻井液材料、钻井液的密度、固相含量、与地层岩性的配伍性、与储层流体的配伍性等因素。 油气层的特性不同,对钻井液体系的要求也不一样,钻井液体系应与储层相适应才能 起到保护油气层的作用。 (1)速度敏感性储集层。应选用高温高压滤失量低的钻井液,使进入储层的滤液量少,流速低,不超过临界流速。 (2)水敏感性储集层。首选不滤失水的油基钻井液或气体钻井液,其次可采用具有较 强抑制性的钾基钻井液及加有黏土稳定剂的钻井液。 (3)酸敏感性储集层。钻井液中不应加入酸溶性的处理剂或加重剂,而要使用加有油 溶性封堵材料的水基钻井液或油基钻井液。 (4)化学敏感性储集层。选用与地层水相匹配的钻井液体系,当地层水含有大量 Mg2+ ,就不能选用碱石灰处理的钻井液。当地层水中含有CO 2 - 3 ,就不能选用钙处理钻井 液。 (5)物理敏感性储集层。物理敏感性储集层指的是那些容易引起储集层润湿反转、水 锁及乳化等物理变化的储层。可选择具有防水锁、防润湿反转的钻井液体系。 二、根据非目的层特性选择钻井液体系 不同的地层对钻井液的要求也不同,应针对其特点采用相应的措施。选择钻井液时应 根据下述要求来确定合适的钻井液体系,确保钻井作业的安全进行。 1.高压水层 (1)掌握高压水层的地层压力系数,确定合适的钻井液密度,防止地层水侵入污染钻 井液。 (2)根据水质,采用可抗相应盐污染的钻井液类型。 (3)加强钻井液的封堵性和提高薄弱地层的承压能力。 2.盐膏地层 (1)若属薄层或夹层盐膏,可以选用抗盐膏的钻井液处理剂来维护所需钻井液性能。(2)若属厚或较纯的盐层,选用饱和盐水钻井液,并根据井温选择加入适量的盐结晶 抑制剂。 (3)若属厚杂盐层,应分析盐的种类及含量,采用与地层盐类相同的饱和盐水钻井液,二者活度应基本相同。 (4)若属纯石膏层,可选用石膏钻井液。 (5)为了防止井眼的塑性变形,应尽可能提高钻井液密度,以防止缩径和卡钻事故。3.易坍塌地层 (1)对于因地层应力不平衡所引起的坍塌地层,钻井液密度应大于地层的坍塌压力。(2)易坍塌地层钻井,钻井液的黏度、切力不能过低,返速不能过高,以免形成紊流 冲刷井壁,加剧井塌。 (3)钻井液的胶凝强度不能过大,以免造成起下钻及开泵时压力激动。 (4)水敏性强的地层钻井,钻井液的高温高压滤失量应控制在12c m3 之内。

石油钻井连续循环系统

---------------------------------------------------------------最新资料推荐------------------------------------------------------ 石油钻井连续循环系统 连续循环系统是在钻井过程中,起下钻或接单根时,可以不停泵而保持井眼处于连续循环状态的系统,它以钻台为基础,适用于任何带有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的井架。 该系统主要包括连续循环连接器、钻井液分流及输送装置、顶部驱动连接工具、控制系统和液压动力系统。 常规钻井过程中,钻杆上卸扣时 IJ一由于泥浆循环通道中断,被迫停止泥浆的循环. 造成不利影响: 一是造成环空中产生动态压差,导致泥浆循环漏失。 二是造成井底压力下降,有时会引起井涌。 三是循环恢复时井底压力剧增对敏感性地层可能引起循环漏失。 四是钻屑的沉降会减小有效井径并增加钻柱的扭矩和阻力。 五是欠平衡钻井时气体连续循环,会导致环空内的压力极不稳定。 上述影响会产生诸如井眼不稳定、井壁坍塌、卡钻、地层裂缝以及泥浆漏失等问题。 严重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 而采用连续循环系统,以上的问题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连续循环系统解决了井底压力控制、孔隙压力与破裂压力窄小、井眼鼓胀、油气意外入侵井眼等问题。 主要是在保持钻井液连续循环和压井的条件下,使井下由于泥 1 / 5

浆的中断而产生的许多问题得到解决。 ,连续衙环系统的纰成与原理连续循环系统是 sheIuK、 BP、Siafoll、 BG、 TOIa 以及 En 共同合作开发的。 首台连续循环系统在意大利和埃及海上已成功地完成 2 次独立的钻井作业。 在 2005年的海洋技术会议上,介绍了连续循环系统(获世界石油杂志 2004 年新视野奖)商业性应用情况。 迄今为止,该系统在钻进和起下钻过程中已在 600 次连接中保持连续循环。 这项新技术是谢非尔公司与 BP 公司、英国天然气公司、壳牌商业公司和道达尔公司合资开发的。 连续循环系统把 3 个闸板防喷器与类似于铁钻工的设备和整体钻杆卡瓦结合在一起,在接单根时保持连续循环。 该系统利用光导纤维在系统内传递信号并带有操作者控制的触感屏幕用户界面。 在接单根期间,连续循环系统不用停泵来保持恒压。 这就使我们很容易地在孔隙压力与破裂压力窗口很窄的条件下钻进,而在此之前在这些地区钻进是困难的或用常规钻井技术是无法钻进的。 连续循环系统还减少了卡钻事故。 连续循环减轻了井眼的鼓胀效应并可避免油气意外侵入井眼的可能性。

【CN210003223U】一种简易的泥浆水循环系统【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546475.9 (22)申请日 2019.04.20 (73)专利权人 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 地址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沙湾东 二路一号世纪加州一幢一单元四至六 楼 (72)发明人 吴鑫泷 周益云 张斌 王永健  刘选  (51)Int.Cl. E21B 21/01(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简易的泥浆水循环系统(57)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简易的泥浆水循环系统,包括泥浆池、回收池、回流管、冷却管、套管以及水泵,套管竖直设置在泥浆池内部,回收池设置在泥浆池的一侧,套管的侧壁与回收池之间通过回流管连通,套管的上端口与回收池之间通过冷却管连通,水泵设置在冷却管上,回流管与冷却管分别与回收池内部连通,回流管沿着从靠近到远离回收池逐渐向上倾斜,在回收池的底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分隔板,分隔板的上端面高度低于回流管靠近回收池的端头最低点的高度,在分隔板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对污泥进行收集的清理组件,达到了减少回收池内部泥浆水中的泥土量,保证系统持续运 行的效果。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CN 210003223 U 2020.01.31 C N 210003223 U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210003223 U 1.一种简易的泥浆水循环系统,包括泥浆池(1)、回收池(2)、回流管(3)、冷却管(4)、套管(5)以及水泵(6),套管(5)竖直设置在泥浆池(1)内部,回收池(2)设置在泥浆池(1)的一侧,套管(5)的侧壁与回收池(2)之间通过回流管(3)连通,套管(5)的上端口与回收池(2)之间通过冷却管(4)连通,水泵(6)设置在冷却管(4)上,其特征在于:回流管(3)与冷却管(4)分别在回收池(2)的两端面上与回收池(2)内部连通,回流管(3)沿着从靠近到远离回收池(2)逐渐向上倾斜,回流管(3)靠近回收池(2)的一端靠近回收池(2)的上表面设置,在回收池(2)的底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分隔板(21),分隔板(21)所在平面与回收池(2)的两个端面平行,分隔板(21)的上端面高度低于回流管(3)靠近回收池(2)的端头最低点的高度,在分隔板(21)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对泥土进行收集的清理组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的泥浆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清理组件(7)包括收集箱(71),收集箱(71)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分隔板(21)相抵接,收集箱(71)的一端面与回收池(2)的外表面相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简易的泥浆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收集箱(71)的端面上设置有拉手(72),拉手(72)设置在回收池(2)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简易的泥浆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收集箱(71)靠近分隔板(21)的两个侧面上设置有引导面(73),引导面(73)的最高点与收集箱(71)的上表面相平齐,引导面(73)沿着从靠近到远离分隔板(21)逐渐向下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的泥浆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回流管(3)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回流管(3)进行清洗的清洗组件(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简易的泥浆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清洗组件(8)包括储水箱(81)、清洗管(82)、第二控制阀(83)以及清洗泵(84),储水箱(81)设置在回流管(3)的一侧,清洗管(82)的两端分别与储水箱(81)以及回流管(3)内部连通,清洗泵(84)设置在清洗管(82)上,第二控制阀(83)设置在清洗管(8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简易的泥浆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回流管(3)靠近套管(5)的一端设置有与回流管(3)相适配的过滤网(3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简易的泥浆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回流管(3)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32),第一控制阀(32)设置在清洗管(82)靠近回收池(2)的一侧。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