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显仪表课程设计3

数显仪表课程设计3
数显仪表课程设计3

目录

第1章数显仪表工作原理 (2)

1.1数字式显示仪表的基本构成 (2)

1.2数字仪表的主要技术指标 (3)

1.3线性化问题 (4)

1.4信号的标准化及标度变换 (5)

第2章数显仪表的制作 (6)

2.1 总电路图如下图 (6)

2.2 ICL7107双积分A/D转换器 (6)

2.3 MC1403 (8)

2.4 LM324 (9)

2.5 LED显示器 (9)

第3章数显仪表的安装 (10)

3.1 数显部分的安装 (10)

第4章结论与体会 (11)

参考文献 (12)

第1章 数显仪表工作原理

1.1数字式显示仪表的基本构成

1.1 数字式显示仪表的基本构成

数字仪表的出现适应了科学技术及自动化生产过程中高速、高准确度测量的需要,它具有模拟仪表无法比拟的优点。数字仪表的主要特点有: 准确度高 分辨力高

无主观读数误差 测量速度快

能以数码形式输出结果

在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工艺参数,经过变送器变换后多数是转换成相应的电参量的模拟量。因此,对数字显示仪表所要求的模数转换装置,都以电信号为输入量,由此可见数字式显示仪表实际上是以数字电压表为主体组成的仪表。

图1-1 数字显示仪表的方框图

数字仪表按工作原理分为:不带微处理器和带微处理器的。其原理图如图1-1所示。不带微处理器的仪表,通常用运算放大器和中、大规模集成电路来实现;代微处理器的仪表,是借助软件的方式来实现原理框图中的有关功能。

在生产过程中要求显示仪表反映的显示制式被测参数的函数,并且要求能自动地补偿其他干扰因素(如室温等)。这些函数关系有些是线性的,但多数是非线性的。为了将被测参数以绝对值的形式和量纲反映出来,对显示仪表就必须将被测参数进行一些的运算、处理及非线性补偿、同时补偿其他参数对被测参数的影响。在一般模拟量显示仪表中,对被测参数与显示值之间的非线性函数关系,可以采用非等分标尺等方法方便地加以解决。对各种不同的量限的转换系数可以

测量

电路

电平放大

比较环节 非线性校正及A/D 转换

设定

机构 译码、驱动、显示

控 制 逻 辑

控制模式

信号输出

传感器

使用相应的量限标尺来显示。但在数字显示仪表中由于直接观察到的是所测参数 的绝对数字量,所以在数字式显示仪表中除模数转换装置外,必须具有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即对被测参数的非线性函数的线性化及各种系数的标度变换。标度变换是将仪表显示的数字量和被测物理量统一起来;而线性化环节的作用是消除或减小敏感元件非线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使输出的数字量与被测参数间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这两个环节的功能既可以在数字仪表的模拟部分实现,也可以在数字部分实现,在微机化仪表中,也可利用软件来实现。

数字仪表的出现和发展是与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等现代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的,它的优越性能和广泛的应用是传统的模拟仪表受到严重挑战。模拟仪表会不会被数字仪表所取代,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和争议。一般来说,实验室用高档仪表类数字仪表明显优于模拟仪表,对于工业现场,应用数字仪表的问题目前还有争议。当前就捡个二轮,数字面板表已能和模拟仪表相竞争,而且可靠性方面和使用也有了一定保证。但是模拟仪表的一些固有特点,如可作趋向显示等仍为人们所欣赏,数字仪表尚难完全取代模拟仪表。另外在功能、精度要求不高,而更注重可靠性和实用的工业过程检测和控制系统中,模拟仪表更显现出特有的优势。因此一种可能的发展方向,尤其在面板类仪表中,是将数字仪表和模拟仪表的优点结合起来,开发出新一代显示仪表。目前出现的一种新型、采用固体电路和模拟显示的面板表-光主体(条图示)仪表就兼有数字和模拟式仪表的优点。

图1-2数字显示仪表的基本构成

1.2数字仪表的主要技术指标 (1)显示读数

线性化器

记数译码

标度变换

逻辑控制电路

被测对象

传感器

前置放大

模数转换

基准源

模拟开关

时钟

数字显示

打印记录

报警系统

数码输出

以十进制显示被侧变量值的位数称为显示位数。能够显示“0~9”的数字位称为“满位”;仅显示1或不显示的数字位,称为“半位”或“21

位“。工业用

数字温度显示仪表的显示数常为2

1

3位,可显示-1999~1999。高精度的数字表显

示位数目前达到2

18位。

(2)仪表的量程

仪表标称范围的上、下限之差的模,称为仪表的量程。量程有效范围上限值为满度值。例如XMZ —101数字式温度仪表,测量范围30~180℃,其量程为150 ℃,满度值为180℃。 (3)精度

目前数字式仪表的精度表示法有三种:满度的±a%±n 字、读数的±a%±n 字、读数的±a% 满度的b%。系数n 是显示仪表读数最末一位数字变化,一般n=1。这是由于把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的过程中至少要产生±1个量化单位的误差,它和被测量无关。显然,数字表的位数越多,这种量化所造成的相对误差就越小。 (4)分辨力和分辨率

数值仪表的分辨能力是指末尾数字改变一个字所对应的被测量变量的最小变化值,它表示了仪表能够检测到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能力。数字式显示仪表在不同的量程下的分辨力是不同的,通常在最低量程上具有最高分辨能力,并以此作为该仪表的分辨力指标。

分辨率指仪表显示的最小数值与最大数值之比。例如,最低测量范围为0~999.9℃的数字温度显示仪表,最小显示0.1℃(末位跳变一个字),最大显示999.9℃,则分辨率为0.01%。显然,分辨力即分辨率与最低量程的乘积。上述仪表的分辨力为0.01%*999.9℃=0.1℃ (5)输入阻抗

数字式显示仪表是一种高输入的仪表,输入阻抗可达1012 。 (6)抗干扰能力

数字式显示仪表一般用串模干扰抑制比和共模干扰抑制比来表征抗干扰能力大小。SMR 和CMR 的单位是分贝,数值越大,表示数字仪表的抗干扰能力越强,一般直流电压型数显仪表的串模干扰抑制比为20~60dB ,共模干扰抑制比为120~160Db 。 1.3线性化问题

对于显示仪表来说,一般希望它的刻度方程式线性的,以保证在整个测量范围内具有恒定的灵敏度。实际上由于大多数传感器特性非线性,测量电路具有非

线性元件或者转换关系非线性等原因,造成仪表输入信号与被测物理量之间存在程度不同的非线性。例如:铂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变化是非线性的,特征方程为

t R =to R (1+At+B 2t ) 0≤t ≤850

t R =to

R [1+At+B 2t +c(t-100)3t ] -200

式中t R ——温度为t 时铂电阻阻值;

to

R ——温度为0时铂电阻阻值;

A 、

B 、

C ——温度系数,为常数。

显然,铂电阻的阻值与被测温度呈非线性关系。其他诸如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和被测温度之间,差压变送器的差压ΔP 和Q 之间都不是线性关系。

在微机化数字仪表中,利用微机具有的数据计算及检索查表功能,可用软件进行非线性补偿。软件线性化的方案很多,是查表法和采用最小二乘法原理等等。 1.4信号的标准化及标度变换

由检测元件或传感器送来的信号的标准化或标度变换是数字信号处理的一

项重要任务,也是数字显示仪表中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一般情况下,由于被测量和显示的过程参数多种多样,因而仪表输入信号的类型、性质千差万别。即使是同一种参数或物理量,由于检测元件和装置的不同,输入信号的性质、电平的高低等也不同。

对于过程参数测量用的数字显示仪表的输出,往往要求用被测变量的形式显示,例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这就存在一个量纲还原问题,通常称之为“标度变换”。图2-2-3位一般数字仪表组成的原理框图。其刻度方程可以表示为:

y=S 1S 2 S 3 x=Sx

图1-3 数字仪表的标度变换

式中S 为数字显示仪表的总灵敏度或称标度变换系数,S 1 、S 2 、S 3 分别为模拟部分、摸一数转换部分、数字部分的灵敏度或标度变换系数。因此标度变换可以通过改变 S 来实现,且使显示的数字值的单位和被测变量或物理量的单位相一致。通常当模一数转换装置确定后,则模一数转换系数S 2 也就确定了,

数字部分

模拟转换

模拟部分

y x

S 1 S 2 S 3 数字输出

要改变标度变换系数 S ,可以改变模拟转换部分的系数S 1 ,例如传感器的转换系数以及前置放大级系数等;也可以通过改变数组部分的转换系数S 3 来实现。前者称为模拟量的标度变换,后者称为数字量的标度变换。因此标度变换可以在模拟部分进行,也可以在数字部分进行。

第2章 数显仪表的制作

2.1 总电路图如下图

图2-1 数显压力表原理图

2.2 ICL7107双积分A/D 转换器

目前3位半的CMOS 双积分A/D 转换器系列产品较多,型号有ICL7106、7107、7116、7117、7126、7136。上述各芯片的内部电路、引脚功能基本相同,主要技术指标相同,仅个别指标不同。如7106、7116、7120、7136可驱动LCD 数码管,属低功耗型,用9V 叠层电池供电即可,适于作袖珍仪表:7107、7117输入电流较大,能驱动LED 发光二极管型数码管,显示亮度高,用±5V 电源供电,适于台式仪表。此外,7116、7117具有数据保持功能,廉价的便携式万用表多采用7106芯片。

34

33

32

2R

680Ω

1T 3DJ7G

S V +

(+6V)

24k Ω 1k Ω

0.1μF

36 35 2~20 22~25

0.47μ 0.047μ 160k Ω 0.1μ

7650 200k Ω

47P

W

20k Ω

1k Ω 1k Ω

1k Ω 1k Ω ICL - 7107

MC 1403

- +

26 1 29 28 27

31 30

0.1μF

100k Ω 10 7

11

9 4

5 1

8 2 2×0.1μ 1R 1k Ω

5.1k Ω

1k Ω

40 39 38

S V - (-6V)

S V +

(+6V) S V +

(+6V) S V -

(-6V)

S

V +

(+6V)

图2-2 7107管脚示意图

其内部结构包含模拟和数字两大部分。模拟部分包括积分器、模拟开关、过零比较器等电路。数字部分包括时钟脉冲发生器、计数器、分频器、译码器、控制器、相位驱动器等电路。ICL7107还有以下特点:

①内部有自动稳零结构电路,保证零电压输入时,读数为零;

②内部有极性判别电路,即使输入电压很小,也能正确区别极性,并显示出来;

③内部有时钟电路,可以外接RC 器件,产生自激震荡,也可以由外部时钟输入;

④内部供A/D 转换必需的基准稳压源,可不用外接基准电源; ⑤输出为3位七段译码信号,可直接驱动LED ;

⑥与其他CMOS 集成电路相同,这些电路具有输入电阻高等特点

ICL7107采用标准的双列直插40引线封装,引线排列如图2-2所示。ICL7106与ICL7107的原理、结构、封装等基本相同,差别在于需配接液晶显示器,可在7~15V 单电源条件下工作。各引线功能如下: P 0/M ——负号指示信号,接千位g 段;

V + D 1 C 1 B 1 A 1 F 1 G 1 E 1 D 2 C 2 B 2 A 2 F 2 E 2 D 3 B 3 F 3 E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0 39 38

37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AB 3 P O

/M

OSC 1 OSC 2 OSC 3 TEST REF + REF - C REF C REF COM IN + IN - A/Z BUF INT V - G 2(101) C 2(102

) A 3(102) G 3(102) GND

7107 7126

GND ——数字地;

OSC 1~OSC 3——时钟发生器接头端; REF +~REF -——基准电压的接头端; C REF ——基准电容的接头端; INT +、INT -——模拟信号输入端;

A/Z ——积分放大器反向输入端,接自校零位电容; BUF ——缓冲器输出端,接积分电阻; INT ——积分器输出端,接积分电容;

TEST ——试灯端,接高电位V +时,显示“-1999”; V +——正电源(5~6V )接头端; V -——负电源(-5~-9V )接头端。

ICL7106和ICL7107除显示方式不同外,两者的内部电路结构、设计思想和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但是译码和驱动的部分在电路结构和驱动能力上有所区别。

满量程时N=2000,此时V M =2V REF =200mv 。三位半的最大显示数为1999,满量程时将显示过载符号“1”。

为了提高仪表抗串模干扰的能力,选定的采样时间(即信号积分时间)T I 应是工频周期的整数倍。我国采用50HZ 交流电网,其周期为20ms ,应选ms n T I 20?=

其中,n=1,2,3,……。例如T I =40ms 、80ms 、100ms 等。N 愈大,对串模干扰的抑制能力愈强,但测量速率会降低。现取T I =100ms ,恰好是20ms 的五倍,能有效抑制50HZ 干扰。 2.3 MC1403

MC1403是高精度低温度漂移的基准电路。采用MC1403可获得精密的电压基准。输出电压温度系数:10/()ppm typ 。

输出电流:10mA 输出电压范围:4.540V -

图2-3MC1403的管脚排列

V in

V out GND NC

NC

NC NC NC 1 5 2 6 3 7 4

8

2.4 LM324

14 13 12 11 10 9 8

V-

LM324

V+

1 2 3 4 5 6 7

图2-4 lm324引脚图

LM324是四运放集成电路,它采用14脚双列直插塑料封装,lm324原理图如图所示。它的内部包含四组形式完全相同的运算放大器,除电源共用外,四组运放相互独立。每一组运算放大器可用右图所示的符来表示,它有5个引出脚,其中“+”、“-”为两个信号输入端,“V+”、“V-”为正、负电源端,“Vo”为输出端。两个信号输入。端中,Vi-(-)为反相输入端,表示运放输出端Vo 的信号与该输入端的相位相反;Vi为同相输入端,表示运放输出端Vo的信号与该输入端的相位相同。lm324引脚图见上图。

由于LM324四运放电路具有电源电压范围宽,静态功耗小,可单电源使用,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各种电路中。

2.5 LED显示器

在各种显示器中,LED得功率最低,LED的发光响应时间最短,寿命最长。因此,目前的数字仪表大多采用LED或LED显示器,他们都能由集成电路直接驱动。LED显示器一般采用七段,即把七只LED共阳极(或共阴极)连接,每段具有单只LED的特性及驱动显示方法。LED显示器的外形尺寸我国尚未制定标准。型号是由厂家指定的,LED显示器一般指定双列直插式,相邻脚的距离为2.5mm。大型LED显示器大多采用印刷板插入式,便于安装。LED显示器,采用静态驱动显示或动态扫描显示均可,但后者能在基本不影响亮度的情况下简化线路,节约耗电。

图2-5 BS342、BS341管脚排列内部结构

第3章 数显仪表的安装

3.1 数显部分的安装

根据绘制的接线图,首先在面包板上把7107和四个数码管的位置确定好,为了便于显示,一般要把四个数码管放在上方。然后以接线方便为原则,确定7107的位置。同时要考虑“+电源”“-电源”“地”线的接法。其他芯片、电容、电阻、电位器等围绕7107就近安排位置。

绘制的接线图经指导教师检查无误,即进入实际插接阶段。

插接导线时做到“细心、细心、再细心!”,丝毫不能马虎,否则日后检查起来将十分麻烦;插接导线时要注意保证导线的牢固、整齐、美观。

插接导线时要使用“扒皮钳子”“斜口钳子”和“镊子”等工具。保证插接牢固。同时掌握以上工具的使用方法。

经指导教师检查面包板的线路插接正确无误后,就可以通电调试了。

(a) 管脚排列

(-) (-) +

+ dp

g

f

e d

c b

a

6 7 8 9 10

5 3 2 1 (b ) BS342型(共阳极) +

+

e

d c dp b a f g -

e

d c dp b a f g -

(c ) BS341型(共阴极)

第4章结论与体会

学校在实习阶段为我们安排了数字显示仪表课程,目的旨在加强我们的动手能力,使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遇见相同的情况时可以从容应对。通过对数字显示仪表课程的学习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巩固了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加强了我们的专业基础。能接触到真正的电路电子元件,连接真正的电路是我们感到兴奋。同时在试验中我们遇到的问题也让我们感到棘手,这使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动手能力的不足,这是我们难得的锻炼的机会!将所学专业与现实连接起来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有所作为!

感谢学校给我们的这次难得的实习机会,虽然以后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可能比这次实习的内容更加复杂但我坚信有了这次的锻炼我们会有能力应对!实践与理论相互结合才能使理论为实践所用,希望以后这样的课程能多一些!

参考文献

[1]邱关源,罗先觉,电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2]华成英,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3]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习题解答[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

[4]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5]孙梅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控制装置与仪表课程设计

控制装置与仪表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 2012-- 2013年度第二学期) 名称:控制装置与仪表课程设计 题目:炉膛压力系统死区控制系统设计院系: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一周 成绩: 日期:2013年7 月5日

一、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1 目的与要求 (1)认知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控制仪表的应用过程。 (2)了解过程控制方案的原理图表示方法(SAMA图)。 (3)掌握数字调节器KMM的组态方法,熟悉KMM的面板操作、数据设定器和KMM数据写入器的使用方法。 (4)初步了解控制系统参数整定、系统调试的过程。 1.2设计实验设备 KMM数字调节器、KMM程序写入器、PROM擦除器、控制系统模拟试验台1 1.3 主要内容 1. 按选题的控制要求,进行控制策略的原理设计、仪表选型并将控制方案以SAMA 图表示出来。 2 . 组态设计 2.1 KMM组态设计 以KMM单回路调节器为实现仪表并画出KMM仪表的组态图,由组态图填写 KMM的各组态数据表。 2.2 组态实现 在程序写入器输入数据,将输入程序写入EPROM芯片中。 3. 控制对象模拟及过程信号的采集 根据控制对象特性,以线性集成运算放大器为主构成反馈运算回路,模拟控制对 象的特性。将定值和过程变量送入工业信号转换装置中,以便进行观察和记录。 4. 系统调试 设计要求进行动态调试。动态调试是指系统与生产现场相连时的调试。由于生产 过程已经处于运行或试运行阶段,此时应以观察为主,当涉及到必需的系统修改 时,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及安全措施,以免影响正常生产,更不允许造成系统或设 备故障。动态调试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观察过程参数显示是否正常、执行机构操作是否正常; 2)检查控制系统逻辑是否正确,并在适当时候投入自动运行; 3)对控制回路进行在线整定; 4)当系统存在较大问题时,如需进行控制结构修改、增加测点等,要重新组态下装。 二、设计(实验)正文 1设计题目:炉膛压力系统死区控制系统设计(如附图1) 附图1: 引风机 炉膛压力系统死区单回路控制系统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说明书智能温度测量仪表方案设计

前言 (2) 第一章智能温度测量仪表方案设计与论证 (3) 功能与要求 (3) 方案的论证与比较 (3) 方案的确定 (5) 1.3.1数据采集通道的理论计算 (5) 1.3.2温度值粗测理论推导 (6) D的理论推导 (6) 1.3.3 根据T1确定差分部分AV 第二章智能温度测量仪表的硬件设计 (7) 系统硬件框图 (7) 系统的输入通道设计 (7) 单片机最小系统 (8) 人机接口电路 (8) 2.5串口电路 (9) 执行电路 (9) 第三章软件设计 (10) 下位机软件的设计 (10) 3.1.1下位机主程序设计 (10) 3.1.2 CH451中断子程序设计 (11) 3.1.3数字滤波函数和ADC0809读函数设计 (12) 3.1.4快速测量温度粗值函数设计 (13) 3.2上位机软件设计 (13) 第四章智能温度测量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15) 硬件调试 (15) 软件调试 (15) 4.3整机调试过程 (16) 第五章设计体会与小结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单片机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工作、科研、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个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测温系统,描述了利用温度传感器PT100测温系统的过程,对传感器在单片机下的硬件连接,软件编程以及各模块系统流程进行了分析,对各部分的电路也一一进行了介绍,该系统可以方便的实现温度采集和显示,灵敏度高、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适合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温度测量,也可以当作温度处理模块嵌入其它系统中,作为其他主系统的辅助扩展。

物联网时代下的《仪器仪表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物联网时代下的《仪器仪表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 践 仪器仪表课程设计是高校自动化、电气、测控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集技术性、工程性和实践性于一体,是一门涉及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通信等多门学科的现代综合课程。通过仪器仪表课程设计的实践,学生可以了解电子及微机工程项目的开发过程,还可以掌握智能仪器仪表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并具有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2021年2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吹响了新时代本科教育改革发展的进军号。该通知明确指出,新工科项目的开展與实施应当围绕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和新体系进行,而不是简单地围绕传统工科教育专业融合或专业调整。 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将设备融入互联网成为互联网的另一扩展方向——物联网。最初的物联网的概念是由美国提出来的,把所有的物品通过物联网域名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等等的一种网络概念。物联网的官方定义是:是基于互联网之上,使不可交流的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交流,而产生的过程,称之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见证了各种设备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各种传感器,温度计,交通、流速传感器以及数据传输。 借助新工科建设和物联网快速发展的契机,我校结合近几年在仪器仪表课程设计指导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结合智能仪器仪表技术、物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特点[5,6],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三方面实施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性的工程实践能力、探索学生创新创造潜能,以适

控制装置与仪表课程设计

控制装置与仪表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2012-- 2013年度第二学期) 名称:控制装置与仪表课程设计 题目:炉膛压力系统死区控制系统设计 院系: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一周 成绩: 日期:2013年7 月5日

一、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1 目的与要求 (1)认知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控制仪表的应用过程。 (2)了解过程控制方案的原理图表示方法(SAMA图)。 (3)掌握数字调节器KMM的组态方法,熟悉KMM的面板操作、数据设定器和KMM数据写入器的使用方法。 (4)初步了解控制系统参数整定、系统调试的过程。 1.2设计实验设备 KMM数字调节器、KMM程序写入器、PROM擦除器、控制系统模拟试验台1 1.3主要内容 1. 按选题的控制要求,进行控制策略的原理设计、仪表选型并将控制方案以SAMA 图表示出来。 2 . 组态设计 2.1 KMM组态设计 以KMM单回路调节器为实现仪表并画出KMM仪表的组态图,由组态图填写 KMM的各组态数据表。 2.2 组态实现 在程序写入器输入数据,将输入程序写入EPROM芯片中。 3. 控制对象模拟及过程信号的采集 根据控制对象特性,以线性集成运算放大器为主构成反馈运算回路,模拟控制对 象的特性。将定值和过程变量送入工业信号转换装置中,以便进行观察和记录。 4. 系统调试 设计要求进行动态调试。动态调试是指系统与生产现场相连时的调试。由于生产 过程已经处于运行或试运行阶段,此时应以观察为主,当涉及到必需的系统修改 时,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及安全措施,以免影响正常生产,更不允许造成系统或设 备故障。动态调试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观察过程参数显示是否正常、执行机构操作是否正常; 2)检查控制系统逻辑是否正确,并在适当时候投入自动运行; 3)对控制回路进行在线整定; 4)当系统存在较大问题时,如需进行控制结构修改、增加测点等,要重新组态下装。 二、设计(实验)正文 1设计题目:炉膛压力系统死区控制系统设计(如附图1) 附图1: 引风机 炉膛压力系统死区单回路控制系统

智能仪器设计课程设计

智能仪器设计课程设计 8. 试设计智能仪表 实现智能数字显示仪表。要求8位数码管显示(4位显示测量值,4位显示设定值),4输入按钮(功能选择、数码管选择、数字增加、数字减少),可设定上下限报警(蜂鸣器报警)。适配Cu100热电阻,测温范围为0℃~150℃。采用位式(两位、三位,具有滞环)控制、并用晶闸管过零驱动1000W电加热器(电源电压为AC220V)。 《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设计》----40题目 教学说明: 如下设计题目应该在课程开始时布置,并在教学中安排时间,以产品设计案例教学方式讲授如何理解题目以及如何实现题目,并补充完成题目所需要的相关知识。 如下的智能仪表课程设计题目,都是小型智能仪表产品开发方面的题目。涉及智能仪表硬件与软件设计。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是智能仪器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根据设计智能仪表产品的课程改革目的,特选择一些小型智能仪表产品作为课设题目,满足教学需求。课程题目小,学生容易学,上手快,可以在短时间走完智能仪表设计的全过程,学会产品设计步骤。 1.设计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设计题目,经过查阅资料,给出正确设计方案,画出详细仪表原理框图(各个功能部分用方框表示,各块之间用实际信号线连接)。 在互连网上收集题目中所用到的器件资料,例如传感器(热偶分度表等)、信号调理电路、AD转换器、单片机、继电器、电源、显示器件等。 在互连网上收集相关单片机的显示、AD转换、显示、控制算法等程序。 在充分研究这些资料基础之上,给出设计方案(选择信号调理电路、单片机、显示、按键输入、继电器驱动、电源等,简要说明选择的理由) (2)用Protel99SE软件设计仪表详细原理图。 要求正确标记元件序号、元件数值、封装名。 (3)设计PCB图 在画PCB前应该购买元件,因为有了元件才知道封装尺寸,但也可以不购买元件,只到元件商店测量实际元件尺寸后,画封装图。 (4)熟悉单片机内部资源,学会ADC、SPI接口、定时器、中断、串口、I/O引脚等模块的编程。 (5)采用C语言开发所设计仪表的程序。 按照题目要求,确定仪表需要完成的任务(功能),然后分别编制各任务的程序。程序应该有说明,并有详细注释。 说明:若是不安装实验板或是最小系统板,就只能用Atmel公司的A VR Studio软件或是Keil软件(随意下载)仿真,则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 2.设计(考试)说明书 说明书内容: (1)封面内容: 《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考试题 题目号:

电子秤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电 子 设 计 实 验 报 告 电子科技大学 设计题目:电子称姓名:

学生姓名 任务与要求 一、任务 使用电阻应变片称重传感器,实现电子秤。用砝码作称重比对。 二、要求 准确、稳定称重; 称重传感器的非线性校正,提高称重精度; 实现“去皮”、计价功能; 具备“休眠”与“唤醒”功能,以降低功耗。

电子秤 第一节绪论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业运用上,对电子秤的要求越来越高。常规的测试仪器仪表和控制装置被更先进的智能仪器所取代,使得传统的电子测量仪器在远离、功能、精度及自动化水平定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并相应的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智能仪器控制系统,使得科学实验和应用工程的自动化程度得以显著提高。影响其精度的因素主要有:机械结构、传感器和数显仪表。在机械结构方面,因材料结构强度和刚度的限制,会使力的传递出现误差,而传感器输出特性存在非线性,加上信号放大、模数转换等环节存在的非线性,使得整个系统的非线性误差变得不容忽视。因此,在高精度的称重场合,迫切需要电子秤能自动校正系统的非线性。此外,为了保证准确、稳定地显示,要求所采用的ADC具有足够的转换位数,而采用高精度的ADC,自然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基于电子秤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并且精度高的智能电子秤设计方案。通过运用很好的集成电路,使测量精度得到了大大提高,由于采用数字滤波技术,使稳态测量的稳定性和动态测量的跟随性都相当好。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压力传感器,AD620N放大电路,ADC模数转换,STM32单片机,OLED 显示屏,矩阵键盘,电子秤。 1.1引言 本课程设计的电子秤以单片机为主要部件,利用全桥测量原理,通过对电路输出电压和标准重量的线性关系,建立具体的数学模型,将电压量纲(V)改为重量纲(g)即成为一台原始电子秤。其中测量电路中最主要的元器件就是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传感器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本设计采用全桥测量电路,是系统产生的误差更小。输出的数据更精确。而AD620N放大电路的作用就是把传感器输出的微弱的模拟信号进行一定倍数的放大,以满足A/D 转换器对输入信号电平的要求。A/D转换的作用是把模拟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进行模拟量转数字量转换,然后把数字信号输送到显示电路中去,最后由OLED

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设计报告

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设计报告 1、1 课程设计目的针对“应用技术主导型”普通工科高等教育的特点,从工程创新的理念出发,以工程思维模式为主,旨在培养突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特色的、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应用型人才”。通过在模拟的实战环境中系统锻炼,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都得到综合提高。以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力。 1、2课题介绍本课设题目以多功能动态实验装置为对象,要求综合以前所学知识,完成此实验装置所需参数的检测。设计检测方案,包括检测方法,仪表种类选用以及需要注意事项,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等等。 1、3 实验背景知识换热设备污垢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能量、质量和动量传递的物理化学过程,污垢的存在给广泛应用于各工业企业的换热设备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而污垢问题成为传热学界和工业界分关注而又至今未能解决的难题之一。 1、4 实验原理 1、4、1 检测方法按对沉积物的监测手段分有:热学法和非传热量的污垢监测法。热学法中又可分为热阻表示法和温差表示法两种;非传热量的污垢监测法又有直接称重法、厚度测量法、压降测量法、放射技术、时间推移电影法、显微照相法、电解法

和化学法。这些监测方法中,对换热设备而言,最直接而且与换热设备性能联系最密切的莫过于热学法。这里选择热学法中的污垢热阻法。 1、4、2 热阻法原理简介表示换热面上污垢沉积量的特征参数有:单位面积上的污垢沉积质量mf,污垢层平均厚度δf和污垢热阻Rf。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由式表示: (1-1)图1-1 清洁和有污垢时的温度分布及热阻通常测量污垢热阻的原理如下:设传热过程是在热流密度q为常数情况下进行的,图1a为换热面两侧处于清洁状态下的温度分布,其总的传热热阻为: (1-2)图1b为两侧有污垢时的温度分布,其总传热热阻为: (1-3)忽略换热面上污垢的积聚对壁面与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影响,则可认为(1-4)于是两式相减得: (1-5)该式表明污垢热阻可以通过清洁状态和受污染状态下总传热系数的测量而间接测量出来。实验研究或实际生产则常常要求测量局部污垢热阻,这可通过测量所要求部位的壁温表示。为明晰起见,假定换热面只有一侧有污垢存在,则有:(1-6)(1-7)若在结垢过程中,q、Tb均得持不变,且同样假定(1-8)则两式相减有: (1-9)这样,换热面有垢一侧的污垢热阻可以通过测量清洁状态和污染状态下的壁温和热流而被间接测量出来。

控制装置与仪表课程设计之欧阳家百创编

控制装置与仪表课程设计 欧阳家百(2021.03.07) 课程设计报告 ( 2012-- 2013年度第二学期) 名称:控制装置与仪表课程设计 题目:炉膛压力系统死区控制系统设计 院系: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一周 成绩: 日期:2013年7 月5日

一、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1 目的与要求 (1)认知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控制仪表的应用过程。 (2)了解过程控制方案的原理图表示方法(SAMA图)。 (3)掌握数字调节器KMM的组态方法,熟悉KMM的面板操作、数据设定器和KMM数据写入器的使用方法。 (4)初步了解控制系统参数整定、系统调试的过程。 1.2设计实验设备 KMM数字调节器、KMM程序写入器、PROM擦除器、控制系统模拟试验台1 1.3主要内容 1. 按选题的控制要求,进行控制策略的原理设计、仪表选型并将控制方案以SAMA 图表示出来。 2 . 组态设计 2.1 KMM组态设计 以KMM单回路调节器为实现仪表并画出KMM仪表的组态图,由组态图填写 KMM的各组态数据表。 2.2 组态实现 在程序写入器输入数据,将输入程序写入EPROM芯片中。 3. 控制对象模拟及过程信号的采集 根据控制对象特性,以线性集成运算放大器为主构成反馈运算回路,模拟控制 对象的特性。将定值和过程变量送入工业信号转换装置中,以便进行观察和记 录。 4. 系统调试 设计要求进行动态调试。动态调试是指系统与生产现场相连时的调试。由于生 产过程已经处于运行或试运行阶段,此时应以观察为主,当涉及到必需的系统 修改时,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及安全措施,以免影响正常生产,更不允许造成系 统或设备故障。动态调试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观察过程参数显示是否正常、执行机构操作是否正常; 2)检查控制系统逻辑是否正确,并在适当时候投入自动运行; 3)对控制回路进行在线整定; 4)当系统存在较大问题时,如需进行控制结构修改、增加测点等,要重新组态下装。 二、设计(实验)正文 1设计题目:炉膛压力系统死区控制系统设计(如附图1) 附图1: 2.1.按控制方案设计流程图(附图2) 引风机 炉膛压力系统死区单回路控制系统

智能测量仪表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智能测量仪表 题目:智能测量仪表 学生姓名: 专业年级:自动化 指导教师: 信息与计算科学系 2013年3月23日

智能测量仪表 本次课程设计中智能温度测量仪表所采用的温度传感器为LM35DZ。其输出电压与摄氏温度成线性比例关系,无需外部校准,在0℃~100℃温度范围内精度为0.4℃~±0.75℃。,输出电压与摄氏温度对应,使用极为方便。灵敏度为10.0mV/℃,重复性好,输出阻抗低,电路接口简单和方便,可单电源和正负电源工作。是一种得到广泛使用的温度传感器。 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把所学到的单片机原理、电子线路设计、传感器技术与原理、过程控制、智能仪器仪表、总线技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等相关专业课程的内容系统的总结,并能有效的使用到项目研发中来,做到学以致用。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使用所学编程语言(C或者汇编)完成单片机方面的程序编写、使用VB或VC语言完成PC机人机界面设计(也可以用C+API实现)、按照课程设计规范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1.课程设计任务和要求 (3) 1.1 设计任务 (3) 2.2 设计要求 (3) 2.系统硬件设计 (3) 2.1 STC12C5A60S2单片机A/D转换简介 (3) 2.2 LM35DZ简介 (7) 2.3 硬件原理图设计 (7) 3.系统软件设计 (10) 3.1 设计任务 (10) 3.2 程序代码 (10) 3.3 系统软件设计调试 (17) 4.系统上位机设计 (18) 4.1 设计任务 (18) 4.2 程序代码 (18) 4.3 系统上位机软件设计调试 (21) 5.系统调试与改善 (22) 5.1 系统调试 (22) 5.2 系统改善 (22) 6.系统设计时常见问题举例与解决办法 (24) 7.总结 (25)

仪器仪表管理系统—C语言课程设计

仪器仪表管理 1.题目要求 Ⅰ.【要求】 系统功能的基本要求: (1)新的仪器仪表信息的录入; (2)在借出、归还、维修时对仪器仪表信息的修改; (3)对报废仪器仪表信息的删除; (4)按照一定的条件查询符合条件的仪器仪表信息;查询功能至少应该包括仪器仪表基本信息(如仪器仪表名字、仪器仪表编等)的查询、按时间点(借入时间、借出时间、归还时间)查询等 (5)对查询结果的输出。 【提示】 数据结构采用结构体。仪器仪表信息包括仪器仪表名、仪器仪表编号、购买时间、借入时间、借出时间、归还时间、维修时间、状态信息(0代表可借出,1代表已借出,2代表正在维修)等。 Ⅱ.需求分析 根据题目要求,需要把仪器仪表信息的的数据存储在文件里,所以需要提供文件的输入输出等操作;在程序中要提供修改,删除,查找等操作;另外还应该提供键盘式选择菜单实现功能选择。 2.功能实现设计 2.1总体设计 系统功能模块图 2.2详细设计 1.主函数

主函数一般设计得比较简洁,只提供输入输出和功能处理的函数调用。其各功能模块用菜单方式选择。本题将main()函数体内的界面选择部分语句单独抽取出来作为一独立函数,目的在于系统执行完每部分功能模块后能够方便返回到系统界面。 【程序】 main() {menu(); } 菜单部分设计如下: 【流程图】 N 【程序】 main() { menu(); } void menu() { int w,n; do { system("cls"); printf("\t\t WELCOME TO THE 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n\n\n"); printf("\n\n\t\t====================******====================\ n\n\n"); printf("\t\t\t1:Add message of new equipmen\n\n"); printf("\t\t\t2:Load the message of all equipment\n\n"); printf("\t\t\t3:Correct the message of equipment\n\n"); printf("\t\t\t4:Ddlete the message of broken equipment\n\n"); printf("\t\t\t5:Search the message of equipment\n\n"); printf("\t\t\t6:Search of all the equipment\n\n"); printf("\t\t\t7:Exit\n");

检测及仪表课程设计(DOC)

目录 1设计目的 (2) 2题目介绍 (2) 3 背景意义 (2) 3.1实验装置简介 (2) 3.2研究污垢传热的理论知识 (3) 4参数检测与控制 (5) 4.1进出口温度水浴温度测量 (5) 4.1.1 仪表种类选用及依据 (5) 4.1.2 注意事项 (6) 4.1.3 可能误差 (6) 4.2 实验管壁温测量 (7) 4.2.1 仪表种类选用及依据 (7) 4.2.2 可能误差 (7) 4.3 水位的测量 (7) 4.3.1 仪表种类选用及依据 (7) 4.3.2 注意事项 (8) 4.3.3 可能误差 (8) 4.4 实验管内流体流量的测量 (8) 4.4.1仪表种类选用与依据 (8) 4.4.2 可能误差 (10) 4.5 差压测量 (10) 4.5.1仪表种类选用与依据 (10) 4.5.2 可能误差 (11) 5.参考文献 (12)

第1章绪论 1.1设计目的 针对“应用技术主导型”普通工科高等教育的特点,从工程创新的理念出发,以工程思维模式为主,旨在培养突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特色的、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应用型人才”。通过在模拟的实战环境中系统锻炼,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都得到综合提高。以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力。 2题目介绍 本课设题目以一多功能动态实验装置为对象,要求综合以前所学知识,完成此实验装置所需检测参数的检测。设计检测方案,包括检测方法、仪表种类选用以及需要注意事项,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等等。 该实验装置上,需要检测和控制的参数主要有: 1、温度:包括实验管流体进口(20~40℃)、出口温度(20~80 ℃), 2、实验管壁温(20~80 ℃)以及水浴温度(20~80 ℃) 3、水位:补水箱上位安装,距地面2m,其水位要求测量并控制,以适应不同流速的需要,水位变动范围200mm~500mm 4、流量:实验管内流体流量需要测量,管径Φ25mm,流量范围0.5~4m3/h 5、差压:由于结垢导致管内流动阻力增大,需要测量流动压降,范围为0~50mm 水柱 3 背景意义 3.1实验装置简介 如图3—1所示的实验装置是东北电力大学节能与测控研究中心杨善让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基于测量新技术—软测量技术开发的多功能实验装置。 基于本实验装置,先后完成国家、东北电力公司、省、市多项科研项目并获奖,鉴定结论为国际领先。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部分实验工作。

过程控制仪表课程设计论文报告

中南大学 《过程控制仪表》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液位控制系统 指导老师 设计者 专业班级 设计日期 2011年6月 目录 第一章过程控制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2)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意义 (3) 1.3课程设计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3) 第二章液位控制系统的设计任务 (3)

2.1设计内容及要求 (3) 2.2课程设计的要求 (4) 第三章实验内容及调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4) 3.1实验目的 (4) 3.2实验内容 (5) 3.2.1流量单闭环控制系统 (5) 3.2.2流量比值控制系统 (6) 3.3实验调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解决办法 (7) 第四章液位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9) 4.1液位控制系统在工业上的应用 (9) 4.2液位控制系统变送器以及开关阀的选择 (10) 4.3控制算法 (11) 4.4系统控制主机的选择 (11) 4.5系统的硬件设计(单纯的逻辑控制) (13) 4.5.1 水塔液位控制系统的主电路图 (13) 4.5.2 I/O接口的分配 (13) 4.5.3 水塔液位控制系统的I/O设备 (14) 4.5.2 控制系统硬件介绍 (14) 第五章系统软件设计 (16) 5.1系统软件设计1(单纯的逻辑控制) (16) 5.1.1水塔液位控制系统的程序流程图 (16) 5.1.2 水塔液位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17) 5.1.3 水塔液位控制系统的梯形图 (19) 5.2系统控制的程序 (20) 5.3 加入PID控制的指令的软件程序 (20) 5.3.1PID控制系统梯形图 (21) 5.3.2PID控制系统的指令: (24) 第六章收获、体会和建议 (25) 参考文献 (26) 第一章过程控制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为《过程控制仪表》课程而开设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是对《现代检测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过程控制仪表》、《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前期课堂学习内容的综合应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

智能仪表课程设计

《智能仪器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自动化0705 学号:07001193 姓名:孙少秋

摘要 单片微型计算机是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由于它具有体积小、功能强、性价比高等特点,所以广泛应用于电子仪表、家用电器、节能装置、军事装置、机器人、工业控制等诸多领域,使产品小型化、智能温度控制仪表化,既提高了产品的功能和质量,又降低了成本,简化了设计。本文主要介绍单片机在温度控制中的应用。 Abstart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with the ultra-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irth, and because of its small size, strong function and high cost performance, it is widely used in electronic equipment, household appliances, energy-saving devices, military devices, robots, industrial control and many other areas to make product miniaturization,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control instrumentation, both to improve the product's features and quality, but also reduce the cost and simplify desig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CU to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applications.

仪器仪表电路课程设计总结--温度测控电路

仪器仪表电路课程设计总结 温度测控电路 摘要:温度是一个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重要物理量。温度的测量和控制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对某一系统的温度进行测量,并能自动的控制、调节该系统的温度。本设计要求设计一个温度测控电路系统。 本设计采用的温度传感器是LM35温度传感器,LM35温度传感器是利用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焊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当导体A和B 之间存在温差时,两者之间便产生电动势,因而在回路中形成一个大小的电流。测试电路是通过电压比较放大电路来实现温度都的检测,控制电路是通过两个电压比较电路来实现对两个继电器的控制。温度传感器检查温度并将输出给转换和放大电路,放大后的信号分别送给两路已设定好阈值的比较电路,当室温大于等于报警值时,警报灯亮。利用温度传感器把系统的温度通过A\D转换电路将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将其显示出来。同时电压信号通过电压比较器与输入电压比较决定输出是高电平或是低电平,进而控制下一个电路单元的工作状态。报警电路中,当温达到允许最高温度,此时发光二极管点亮实现报警。 关键词:温度传感器;控制;报警;LM35;AD转换 一、设计要求: ⑴被测温度和控制温度均可数字显示; ⑵在保证测量温度准确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测量精度;

⑶控制温度连续可调; ⑷温度超过额定值时,产生声、光报警信号。 二、系统总体方案 2.1 对温度进行测量与显示 将温度的转换成电量,然后采用电子电路实现题目要求。可采用温度传感器,将温度变化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并通过放大、滤波后送A/D转换器变成数字信号,然后进行译码显示。 2.2温度显示部分 ,报警温度采用转换开关控制,可分别显示系统温度、控制温度对应值V REF 对应值V 。 max 2.3 报警部分 设定被控温度对应的最大允许值V max,当系统实际温度达到此对应值V max时,发生报警信号。 三、各部分功能模块设计 3.1温度传感器LM35 LM35是电压输出型集成温度传感器, LM35集成温度传感器是利用一个热电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

测控系统课程设计指导 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检测与控制实验中心万文略、彭小峰 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系杨泽林、杨继森、庄秋慧 课程设计目的 测控系统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习完智能仪器理论和实验课后安排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在2周的时间内运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仪器设计的一般方法设计制作一个功能较为完整的仪器。并写出设计研究报告。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在实践上获得智能仪器设计的经验,掌握仪器设计的步骤、过程和方法。为毕业设计及今后从事智能仪器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设计题目:基于PN结传感器的温度测量仪设计 智能仪器的组成一般包括:传感器及信号调理电路、CPU及外围电路、模拟量输入通道、模拟量输出通道、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人机接口电路(键盘、显示)、数据记录、转储(保存、打印)等 主要研究内容: 根据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传感器及信号调理电路、CPU及其外围电路,AD转换电路,键盘和显示电路。本文对其中关键部分做简单介绍,以使学生能更容易地进行课程设计。 1.半导体二极管的温度特性 选择1N4007整流二极管,其正向偏置工作时PN结上的结电压满足 (式1-1) α,γ是由PN结参数决定的常数 Ugo:硅半导体在OK温度时禁带宽度与电子电荷q的比值。 由式1-1可以看出,PN结具有负的温度系数特性。 据文献记载,当温度变化一度时,结电压变化2mv左右。由式1-1可知,温度变化曲线为指数型非线性变化。其正向偏置电流应保持恒定。 2.放大电路设计 (1)选择放大器 PN结的结电压变化是一个微弱信号,结电压在温度每变化1度时大约变化2mv左右,所以需要进行放大后才能被后续电路处理。选择合适的集成运放来设计放大电路,选择运放时应考虑运放的温度系数,共模抑制比,输入失调电压,带宽等。 可供选择的运算放大器有OP07、LM324等。

仪器仪表电路课设报告

目录 第一章绪论 (2) 1.1概论 (2) 1.2课设任务 (2) 第二章方案论证及选择 (3) 第三章单元电路设计 (6) 3.1放大电路设计 (6) 3.2相敏检波电路设计 (6) 3.3低通滤波器设计 (7) 3.4直流放大器设计 (8) 第四章电路仿真(部分) (9) 5.1开关式相敏检波电路仿真 (9) 5.2低通滤波器仿真 (9) 5.3总电路功能结果仿真 (10) 第五章元器件清单 (11) 第六章小结 (13) 参考文献

第一章绪论 1.1概论 测控技术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的测控尝试都是来自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对时间的测控要求使人类有了日晷这一原始的时钟,对空间的测控要求使人类有了点线面的认识。现代社会对测控的要求当然不会停留在这些初级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测控技术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自从迅猛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及微电子技术渗透到测控和仪器仪表技术领域,便使该领域的面貌不断更新。相继出现的智能仪器、总线仪器和虚拟仪器等微机化仪器,都无一例外地利用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优势,从而既增加了测量功能,又提高了技术性能。由于信号被采集变换成数字形式后,更多的分析和处理工作都由计算机来完成,故很自然使人们不再去关注仪器与计算机之间的界限。近年来,新型微处理器的速度不断提高,采用流水线、RISC结构和cachE等先进技术,又极大提高了计算机的数值处理能力和速度。在数据采集方面,数据采集卡、仪器放大器、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等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更新,也有效地加快了数据采集的速率和效率。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已是当今仪器与测控技术发展的主潮流。对微机化仪器作一具体分析后,不难见,配以相应软件和硬件的计算机将能够完成许多仪器、仪表的功能,实质上相当于一台多功能的通用测量仪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信息科学技术的源头,是光学、精密机械、电子、电力、自动控制、信号处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它的涉及面广,小到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大到火箭卫星的发射及监控。由于对自动控制及精度的严格要求,测控技术与仪器成为不可或缺的专业。 1.2课设任务 测控系统由传感器、电路和执行机构组成。电路时测控系统中最为灵活的部分。可以通过改变电路,达到获得不同信号的目的。此次课设任务就是着重于此。具体任务为:某差动变压器传感器用于测量位移,当所测位移在0 —±20mm范围时(铁芯由中间平衡位置往上为正,往下为负),其输出的信号为正弦信号0—40mVP-P,要求将信号处理为与位移对应的0--±2V直流信号。

控制仪表课程设计说明书

控制仪表课程设计 说明书

摘要 煤气炉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加热设备,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建材、化工等行业,其温度控制系统常见的控制技术有PID 控制、模糊控制技术等,但由于煤气炉是一个时变的、大滞后的被控对象,且升温具有单向性,很难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而PID 控制因其成熟、容易实现、并具有可消除稳态误差的优点,基本能够满足系统性能要求。 KMM可编程程序调节器是一种多输入/输出、多功能、多用途的数学式控制仪表。它与模拟式调节器相比,具有与模拟仪表兼容,运算,控制及通信功能丰富、通用性强、可靠性高,使用维护方便等优点,用KMM进行系统设计,只要根据控制流程图进行组态即可,经过各种运算模块的不同组态能够实现多种控制功能,如平、PID控制、前馈控制等,非常简便。用它进行控制,P、I、D参数调整方便,数字显示直观,适合于小规模生产装置的控制、显示和操作,也能够经过通信接口挂到数据通道同集散控制系统连接起来,实现中、大规模的分散控制、集中监视、操作和管理。 一总体方案设计 煤气炉是工业生产的重要装置之一,它的任务是经过煤气的燃烧,产生一个理想的温度,以供生产、生活之用。在产品的工艺加工过程中,温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很大,温度检测和控制很

重要。基于常见的单回路控制系统结构简单但控制精度较低的实际,本设计提出了基于KMM可编程控制器的串级控制系统。1、串级控制系统 1.1 串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串级控制系统采用两套检测变送器和两个调节器,前一个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后一个调节器的设定,后一个调节器的输出送往调节阀。 前一个调节器称为主调节器,它所检测和控制的变量称主变量(主被控参数),即工艺控制指标;后一个调节器称为副调节器,它所检测和控制的变量称副变量(副被控参数),是为了稳定主变量而引入的辅助变量。 整个系统包括两个控制回路,主回路和副回路。副回路由副变量检测变送、副调节器、调节阀和副过程构成;主回路由主变量检测变送、主调节器、副调节器、调节阀、副过程和主过程构成。 一次扰动:作用在主被控过程上的,而不包括在副回路范围内的扰动。二次扰动:作用在副被控过程上的,即包括在副回路范围内的扰动。 主参数(主变量):串级控制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那个被调节参数称为主参数。 副参数(副变量):其给定值随主调节器的输出而变化,能提前反应主信号数字变化的中间参数称为副参数。

智能仪器设计课程设计--题目

《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设计》----40题目 教学说明: 如下设计题目应该在课程开始时布置,并在教学中安排时间,以产品设计案例教学方式讲授如何理解题目以及如何实现题目,并补充完成题目所需要的相关知识。 如下的智能仪表课程设计题目,都是小型智能仪表产品开发方面的题目。涉及智能仪表硬件与软件设计。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是智能仪器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根据设计智能仪表产品的课程改革目的,特选择一些小型智能仪表产品作为课设题目,满足教学需求。课程题目小,学生容易学,上手快,可以在短时间走完智能仪表设计的全过程,学会产品设计步骤。 1.设计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设计题目,经过查阅资料,给出正确设计方案,画出详细仪表原理框图(各个功能部分用方框表示,各块之间用实际信号线连接)。 在互连网上收集题目中所用到的器件资料,例如传感器(热偶分度表等)、信号调理电路、AD转换器、单片机、继电器、电源、显示器件等。 在互连网上收集相关单片机的显示、AD转换、显示、控制算法等程序。 在充分研究这些资料基础之上,给出设计方案(选择信号调理电路、单片机、显示、按键输入、继电器驱动、电源等,简要说明选择的理由) (2)用Protel99SE软件设计仪表详细原理图。 要求正确标记元件序号、元件数值、封装名。 (3)设计PCB图 在画PCB前应该购买元件,因为有了元件才知道封装尺寸,但也可以不购买元件,只到元件商店测量实际元件尺寸后,画封装图。 (4)熟悉单片机内部资源,学会ADC、SPI接口、定时器、中断、串口、I/O引脚等模块的编程。 (5)采用C语言开发所设计仪表的程序。 按照题目要求,确定仪表需要完成的任务(功能),然后分别编制各任务的程序。程序应该有说明,并有详细注释。 说明:若是不安装实验板或是最小系统板,就只能用Atmel公司的A VR Studio软件或是Keil软件(随意下载)仿真,则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 2.设计(考试)说明书 说明书内容: (1)封面内容: 《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考试题 题目号: 题目: 班级:

电子秤智能仪表课程设计

摘要 随着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微电子学和计算机等现代电子技术的成就给传统的电子测量与仪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革命性的影响。常规的测试仪器仪表和控制装置被更先进的智能仪器所取代,使得传统的电子测量仪器在远离、功能、精度及自动化水平定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并相应的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智能仪器控制系统,使得科学实验和应用工程的自动化程度得以显著提高。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各行业对称重计量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归纳起来主要是:称重技术从静态称重向动态称重方向发展;测量方法从模拟测量向数字测量方向发展;测量特点从单参数测量向多参数测量方向发展;电子衡器产品的技术性能向高速率、高准确度、高稳定性、高可靠性方向发展。 关键词:电子秤;智能仪表

目录 引言 (3) 1.设计背景 (4) 1.1课题背景 (4) 1.2设计内容 (4) 2电子秤简介 (5) 2.1总体方案设计 (5) 2.2系统组成 (6) 3系统硬件设计 (7) 3.1传感器的设计 (7) 3.2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测量电路的设计 (8) 3.3 A/D转换系统的电路设计 (8) 3.4 CPU控制系统的电路设计 (11) 3.5液晶显示简介 (13) 3.6 报警电路的设计 (15) 3.7系统总体电路图 (16) 4.软件设计 (17) 4.1主程序的设计 (17) 5电路调试 (18) 5.1系统调试及结果处理 (18) 6.总结 (19) 参考文献 (20) 附录;源程序代码 (21)

引言 近几年,我国的电子称重系统从最初的机电结合型发展到现在的全电子型和数字智能型。电子称重技术逐渐从静态称重向动态称重发展,从模拟测量向数字测量发展,从单参数测量向多参数测量发展。电子称重系统制造技术及其应用得到了新发展。国内电子称重技术基本达到国际上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少数产品的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作为重量测量仪器,智能电子秤在各行各业开始显现其测量准确,测量速度快,易于实时测量和监控的巨大优点,并开始逐渐取代传统型的机械杠杆测量称,成为测量领域的主流产品。

数字显示仪表课程设计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 课程数字显示仪表课程设计 题目数字式压力表设计 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自动化12-1班 学生姓名杜亦明 学生学号120601140127 指导教师杨莉邵克勇 2013年8月1日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数字显示仪表课程设计 题目数字式压力表设计 专业自动化姓名杜亦明学号 120601140127 主要内容: 在面包板上安装一台用单片A/D转换器7107或7106组成的通用表头。配接压力传感器(应变片式、扩散硅式或其它类型压力传感器),制成数字压力显示仪表。 基本要求: 1、学习数字显示仪表原理。 2、设计、绘制电路连接图。 3、能够独立完成数字显示仪表表头的制作。 主要参考资料: [1] 沙占友.数字化测量技术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 井口征士.传感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杨邦文.应用电子小制作150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4] 常健生.检测与转换技术[M].吉林:吉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5] 路勇.高文焕.电子电路实验及仿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 王松武.于鑫.电子创新设计[J].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完成期限 2014.7.21—2014.8.1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2014年7月1日

目录 第1章数显仪表工作原理 (1) 1.1 数字式显示仪表原理 (1) 1.2 数字式显示仪表结构 (1) 1.3 数字仪表的主要技术指标 (2) 1.4 线性化问题 (3) 1.5 信号的标准化及标度变换 (3) 第2章数显仪表设计方案 (5) 2.1 ICL7107双积分A/D转换器 (5) 2.2 LED显示器 (8) 2.3 主要集成块、三极管 (9) 第3章数显仪表的制作与安装 (10) 3.1 测量电阻 (10) 3.2 测量电容 (10) 3.3数显部分的制作 (10) 3.4 电源部分的制作 (10) 第4章结论与体会 (13) 参考文献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