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工业云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工业云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工业云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工业云行业分

析报告

2018年1月

目录

一、工业云:面对工业场景提供按需使用的云服务 (5)

1、工业云是工业“两化”技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6)

(1)装备层:主要涉及工业物联网技术 (6)

(2)通信层:主要涉及工业网络技术 (7)

(3)应用层:主要涉及云计算、大数据及工业软件 (7)

2、工业云分为PaaS、SaaS两种模式 (8)

二、制造业大而不强,四大逻辑驱动“上云”成大势所趋 (9)

1、国之重器大而不强,亟待引入信息技术提高效率 (9)

2、劳动红利不再,人力成本倒逼制造业升级 (11)

3、中小企业数量多,云技术解决成本痛点 (12)

4、协同生产催生“服务上云”需求 (13)

三、政策导向明确,蓝海市场启动在即 (14)

1、政策大力支持,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是重中之重 (14)

2、技术标准化快速推进,为产业化奠定良好基础 (15)

四、行业空间测算:千亿市场静待挖掘 (16)

1、研发设计类工业云市场规模测算 (17)

2、管理运营类工业云市场规模测算 (17)

3、生产控制类工业云市场规模测算 (18)

4、数据处理类工业云市场规模测算 (19)

五、工业云竞争格局:四大力量角逐市场 (20)

1、互联网巨头:依托强大IaaS基础,联姻实体产业 (20)

(1)“联姻”实体产业,占领数据入口 (20)

(2)依托IaaS 基础,聚焦制造业聚集区 (21)

2、服务上移云端,软件厂商转型工业云 (22)

3、制造业巨头转战工业云战场 (23)

(1)拥抱IT巨头,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23)

(2)内部创业,由部门到公司 (24)

4、第三方初创企业快速发展 (25)

六、技术+产品+渠道全方位解读核心竞争力 (26)

1、技术端:核心在平台级部署能力 (26)

(1)工业云用户的重要特点是个性化强,PaaS 级部署能力更具备通用性 (26)

(2)依靠PaaS平台,有望打造云制造生态 (27)

2、产品端:贴近制造业巨头,深耕应用场景 (28)

3、渠道端:政企合作,助力企业上云 (28)

七、重点公司简析 (30)

1、数码大方:行业标准制定者 (30)

2、凯通科技:顶级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 (32)

八、主要风险 (33)

工业“两化”技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云是目前国家大力倡导的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PaaS、SaaS 两种模式,前者主要提供物联网平台及应用开发环境,后者直接服务工业企业,包括研发设计、运营管理、生产控制和数据处理四类,有望成为新兴蓝海。

四大逻辑驱动“上云”成大势所趋。制造业大而不强现状亟待转变。早在2010 年,我国制造业总产值全球占比已达19.8%,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2016 年,我国制造业总产值达21.62 万亿元,GDP 占比超过29%。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然而当前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凸显,2016 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为1247.3 亿元,全球占比仅5%,以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端工业软件研制中,90%以上都采用了国外大型软件。

劳动红利不再,人力成本倒逼制造业升级。2011-2015 年间,制造业城镇单位平均工资从人均36665 元/年上涨到人均55324元/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58%,显著高于制造业总产值的复合增长率5.96%,制造业人力成本倒闭产业信息化升级。

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全球化趋势下工业分布式特点推动需求云上迁移。我国企业中中型企业5.5 万户,占比为15.2%;小型企业30.9 万户,占比为84.8%,中小企业信息化新需求亟待部署灵活、成本低廉的云服务满足。2016 年国务院发布了《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明确提出鼓励中小企业采购使用工业云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推动工业出海,天然广分布的特点使得

2018年工业云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工业云行业分 析报告 2018年1月

目录 一、工业云:面对工业场景提供按需使用的云服务 (5) 1、工业云是工业“两化”技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6) (1)装备层:主要涉及工业物联网技术 (6) (2)通信层:主要涉及工业网络技术 (7) (3)应用层:主要涉及云计算、大数据及工业软件 (7) 2、工业云分为PaaS、SaaS两种模式 (8) 二、制造业大而不强,四大逻辑驱动“上云”成大势所趋 (9) 1、国之重器大而不强,亟待引入信息技术提高效率 (9) 2、劳动红利不再,人力成本倒逼制造业升级 (11) 3、中小企业数量多,云技术解决成本痛点 (12) 4、协同生产催生“服务上云”需求 (13) 三、政策导向明确,蓝海市场启动在即 (14) 1、政策大力支持,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是重中之重 (14) 2、技术标准化快速推进,为产业化奠定良好基础 (15) 四、行业空间测算:千亿市场静待挖掘 (16) 1、研发设计类工业云市场规模测算 (17) 2、管理运营类工业云市场规模测算 (17) 3、生产控制类工业云市场规模测算 (18) 4、数据处理类工业云市场规模测算 (19) 五、工业云竞争格局:四大力量角逐市场 (20) 1、互联网巨头:依托强大IaaS基础,联姻实体产业 (20) (1)“联姻”实体产业,占领数据入口 (20) (2)依托IaaS 基础,聚焦制造业聚集区 (21) 2、服务上移云端,软件厂商转型工业云 (22) 3、制造业巨头转战工业云战场 (23) (1)拥抱IT巨头,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23)

(2)内部创业,由部门到公司 (24) 4、第三方初创企业快速发展 (25) 六、技术+产品+渠道全方位解读核心竞争力 (26) 1、技术端:核心在平台级部署能力 (26) (1)工业云用户的重要特点是个性化强,PaaS 级部署能力更具备通用性 (26) (2)依靠PaaS平台,有望打造云制造生态 (27) 2、产品端:贴近制造业巨头,深耕应用场景 (28) 3、渠道端:政企合作,助力企业上云 (28) 七、重点公司简析 (30) 1、数码大方:行业标准制定者 (30) 2、凯通科技:顶级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 (32) 八、主要风险 (33)

钴的行业调研报告

2010年7月钴的行业调研报告 一.产品概述 1. 产品定义、分类 钴是一种化学元素,符号为Co,原子序数27,属过渡金属,具有磁性。金属钴呈银白色,密度8.9克/厘米3。熔点1495℃,沸点2870℃。化合价2和3。电离能为7.86电子伏特。性硬,具有延展性,其硬度和延展性都比铁强,但磁性较差。与钐、镍、铝等共熔可得良好得磁性钢。用来制造超硬耐热合金、磁性合金、碳化钨的基体或粘合剂。钴的合金在高温下仍能保持其原有的强度和其他有价值的性质。 备注1:行业内钴盐指的是草酸钴,硫酸钴,氯化钴,碳酸钴,四氧化三钴。电解钴也常被称为电钴,钴片,钴板。钴酸锂只应用于电池行业。 备注2:氧化钴:通常可用草酸钴或碳酸钴为原料经500-600℃煅烧抽制得氧化钴。 氢氧化钴:通常可在氯化钴溶液或硫酸钴溶液中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制得。 备注3:钴废料:钴废料的来源是:电子厂家的边角料,电池报废,镍钴伴生等,钴废料可以加工成氧化钴,硫酸钴(初级循环),草酸钴;高级循环、国际先进水平、拥有专利水平可加工成钴片。 企业链

钴在地球上分布广泛,但含量很低,其在地壳中含量为0.0023%(质量)。自然界中钴以呈类质同象或包裹体存在于某一矿物中。钴矿主要为砷化物、氧化物和硫化物。综合矿床伴生钴的评价指标尚无统一规定,一般选冶性能好的矿石,含钴品位大于0.01%。钴精矿的品位0.2%便有价值。钴硫精矿按化学成分,精矿分为六个等级,均按干矿品位计算。 世界上的主要钴矿有四种类型:①铜钴矿,以扎伊尔、赞比亚储量为最大,扎伊尔的产钴量占全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②镍钴矿,包括硫化矿和氧化矿;③砷钴矿;④含钴黄铁矿。这些钴矿含钴均较低。海底锰结核是钴的重要远景资源。从含钴废料中回收钴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4. 产品用途分类分析(包括:该品目主要运用于哪些行业,相应的行业概述) 草酸钴:粉末冶金等 硫酸钴:优级品主要用于电子、电池行业;一级品主要用于电镀、陶瓷釉料、油漆催干剂、玻璃着色剂等行业 氯化钴:制备催价化剂、啤酒泡沫稳定剂、分析吸收剂、比色剂等 碳酸钴:用作选矿剂, 催化剂,伪装涂料的颜料,饲料,微量肥料,陶瓷及生产氧化钴的原料电解钴:纯钴用于制造X射线管阴极和一些特殊制品,钴几乎都用于制造合金,热强合金,硬质合金、焊接合金,以及各种含钴合金钢 四氧化三钴:主要用于电池材料、磁性材料、热敏电阻等;也可用作催化剂机制作珐琅等钴粉:用于硬质合金、磁性材料、金钢石等;广泛的用做黏结剂,几乎成为金刚石工具、硬质合金不可替代的胎体黏结剂 钴酸锂:电池正极材料 氧化钴:主要用于生产硬质合金及陶搪瓷颜釉料等 氧化亚钴:应用于镍氢电池 5. 生产工艺(现状,国内外比较,发展方向) 金属钴的提炼: 分湿法与干法两种,干法是将含钴矿石与焦炭在炉中共热而得,湿法是将冶炼所得粗钴溶解,在电解槽中还原成钴板,这样钴的纯度可大为提高,能提高到99.9%以上。 钴矿物的赋存状态复杂,矿石品位低,所以提取方法很多而且工艺复杂,回收率低。一般先用火法将砷钴精矿、含钴硫化镍精矿、铜钴矿、钴硫精矿中的钴富集或转化为可溶性状态,然后再用湿法使钴进一步富集和提纯,最后得到钴化合物或金属钴。 6. 相关辅助行业(助剂,机械等)

2018年工业互联网行业华为云分析报告

2018年工业互联网行业华为云分析报告 2018年4月

目录 一、华为云概述 (5) 1、华为云主营业务 (5) 2、云计算市场发展加速,工业互联网逐步推进 (7) (1)云计算迈入Cloud2.0时代,企业上云加速 (7) (2)公有云成发展主流,私有云、混合云长期并存 (7) (3)工业互联网将成华为云发展重点 (8) 3、全方位服务能力构筑壁垒 (9) (1)客户全球化,市场潜力大 (9) (2)服务全方位,架构开放化 (9) (3)安全保障强,极具可信度 (10) (4)获得CDN牌照,业务空间广阔 (10) 4、华为云主要产品概述 (11) (1)弹性计算云:快速部署IT基础设施资源 (11) (2)对象存储服务:安全高效大规模数据储存服务 (13) (3)桌面云:突破时空限制的智能终端 (14) (4)云托管:以应用为中心的公有云托管服务 (15) 二、华为云分领域应用 (16) 1、华为云“一朵云”定位:便捷客户业务迁移及扩容 (17) 2、华为公有云:叱咤政务领域,聚焦多类业务场景 (17) (1)软硬件的全产品线支撑与创新研发能力 (18) (2)购买服务成为政务市场新的商业模式 (19) (3)华为通过生态合作伙伴实现“聚力”发展 (19) 3、华为私有云: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 (19) 三、华为工业云布局 (21)

1、华为工业云介绍 (21) 2、赛意和华为携手拓展工业互联网业务 (24) (1)华为成为赛意信息最大客户 (24) (2)华为与赛意合作历程 (25) ①业务合作不断深化,从产品交付到系统设计 (25) ②服务对象逐步拓展,从运营商走向终端移动部门 (26) ③华为与赛意合作成果斐然 (27) (3)赛意mes布局 (27) (4)华为携手赛意打造华为BYOD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 (30) ①BYOD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保障政企客户的移动信息化安全 (30) ②联合技术方案与服务:方便企业业务对接,实现移动安全管理 (33) 3、华为云携手汉得信息:积极拓展云SRM产品 (34) 4、华为云与软通动力:“同舟共济”布局公有云 (36) 5、华为云与拓斯达:布局公共安全解决方案 (38) 6、华为云与树根互联:布局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 (39) 7、华为云联手寄云科技:打造智能制造产线优化解决方案 (40) 四、对标海外工业云平台predix,华为工业云潜力无穷 (42) 1、predix介绍 (42) 2、Predix完善的技术、服务架构奠定坚实基础 (43) 3、携手共建良好工业互联网生态圈 (47) 4、在各领域大放光彩的Predix (50)

2020年钴行业研究报告

2020年钴行业研究报告 导语 未来钴产业链利润将向上下游集中,中间环节的利润空间承压。建议关注:一、拥有钴矿资源标的,通过下游长订单获得稳定利润,同时享受钴价格触底反弹带来的业绩增长;二、产业链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的标的。 1、钴供需格局 钴为不可再生金属,且资源量稀缺,储量及产量高度集中在少数国家或企业,历史上价格波动较大。 钴具有稀缺性。2019 年全球已探明的钴矿储量大约700 万吨,且不可再生,具有稀缺性。按照2019 年全球14 万吨的开采量计算,钴还可以开采约50 年。

钴资源储量分布集中。刚果(金)、澳大利亚、古巴钴储量占全球钴资源比重分别为51%、17%、7%,三国钴储量占比合计约75%;ZG 已探明的钴储量仅为8 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1%,ZG是钴消费大国,钴原料主要依靠从刚果(金)进口。 刚果(金)钴矿产来个占全球72%。根据USGS 数据,2019 年刚果(金)钴原料供应量全球占比达到72%,钴上游供应仍然高度集中于刚果(金);ZG钴产量占全球比例仅为1%,与我国钴消费地 位及不相称。

钴产量在企业端分布集中。从企业产量维度看,钴矿供应端寡头垄断格局,2019 年CR3 占比达全球产量约50%。嘉能可是全球最大的钴生产商和贸易商。2019 年,嘉能可钴产量达到 4.63 万金属吨,占全球钴总产量比例33%,且显著领先其他钴矿生产企业;第二名洛阳钼业产量为 1.6 万金属吨,占全球比例11%。嘉能可不仅是全球第一大钴生产商,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钴贸易商,在钴行业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ZG钴原料进口地、中转地高度集中。根据海关数据,2019 年,按照产销地统计,我国从刚果(金)进口钴原料(包括钴矿和钴湿法冶炼中间品)为 6.41 万吨,占整体进口量比例为51.5%,从南非进口钴原料 3.44 万吨,占比为27.6%。按中转地统计,2019 年我国钴原料进口经南非进行中转占比达到59%,经坦桑尼亚中转运输的钴原料占 比为8.4%。

2018年云计算之PaaS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8年云计算之PaaS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目录 一、PaaS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6) 二、PaaS的概念、分类和技术演进 (8) 1、PaaS的概念和分类 (8) 2、从云计算技术看高控制PaaS的发展 (11) 3、企业向云架构升级促进PaaS发展 (14) 三、PaaS的需求侧分析 (18) 1、从企业规模看PaaS需求 (19) 2、从云计算的渗透阶段看PaaS的需求 (21) 3、从服务对象看PaaS的需求变化 (24) 四、PaaS的供给侧分析 (26) 1、公有云PaaS:IaaS和SaaS公司的战略重点 (26) IaaS→PaaS:多云时代,PaaS是IaaS提升客户粘性的主要方式27 SaaS→PaaS:由点及面,突破客户瓶颈31 公有云PaaS竞争力的评判指标34 2、混合云PaaS: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36) 混合云的发展背景36 PaaS助力应用上云37 3、专业型PaaS或行业PaaS:服务于应用 (39) 五、国内PaaS的发展现状 (40) 1、国内企业的PaaS平台介绍 (40) 用友Iuap平台:逐步构建生态41 金蝶云苍穹:助力公司走向大客户市场43 广联达BIMFACE·:打造建筑行业的数字化平台商43 科大讯飞:开发平台分发AI能力45 2、投资建议 (46) 风险提示 (46)

图表目录 表1:PaaS厂商的分布情况 (8) 表2:PaaS解决的问题 (8) 表3:高效能PaaS和高控制PaaS的比较 (10) 表4:云计算技术和模式不断升级,以应用为基础提供能力服务 (12) 表5:用友定义的企业前中后台 (17) 表6:不同规模的企业对PaaS产品的需求特点 (19) 表7:美国企业分布:中小型企业员工规模占比54%,大型企业占比46% (20) 表8:全球云计算渗透分成两个阶段,第二阶段核心价值点发生变化 (21) 表9:Salesforce的大客户收入占比提升 (23) 表10:微软的主要PaaS平台汇总 (30) 表11:仅IaaS层的全球市场份额 (30) 表12:Salesforce的PaaS产品 (32) 表13:Salesforce的PaaS平台为合作伙伴带来新增效率和新增收入 (35) 表14:部门PaaS平台的部分数据展示 (35) 表15:混合云IaaS层参与方 (36) 表16:专业型和行业型PaaS (39) 表17:国内具备PaaS业务的上市公司汇总 (40) 表18:用友网络云平台的数据情况 (42) 表19:讯飞开放平台的数据情况 (45) 图1:PaaS提供各类支撑平台,属于应用开发环境 (6) 图2:Gartner对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的预测(单位:十亿美元) (6) 图3:统一的开发PaaS架构和平台可以管理底层云资源和上层应用 (7) 图4:PaaS战略地位高,厂商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7) 图5:PaaS大幅提升IT生产力 (9) 图6:高效能PaaS大幅节省开发时间 (10) 图7:高效能PaaS更接近SaaS层,高控制PaaS更接近IaaS层 (11) 图8:云计算技术不断演化 (12) 图9:虚拟化和容器比较 (13) 图10:广义的PaaS是IaaS和SaaS的中间层,狭义的PaaS包括容器、应用平台和FaaS (14) 图11:根据抽样调查,Serverless和容器的采用率增速较快 (14) 图12:云计算时代,企业IT架构发生深刻变化 (14) 图13:软件开发模式逐步变化 (15)

2020年中国云制造产业研究报告

2020年中国云制造产业研究报告 一、云制造产业发展综述 (一)云制造相关概述 1、云制造发展的背景 我国制造业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资源分布不均、孤岛化闲置化现象严重,制造资源存量规模没有发挥应有效能。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以生产导向为主的发展模式逐渐演变为以用户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制造业开始由大规模生产模式向面向用户的个性化服务模式转变。 企业上云是制造业向高端发展的集中体现,云制造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模式,是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和物联网等技术运用于工业制造领域并进一步向流通、消费等领域拓展的产物。目前,云制造已经在国内外取得了较大的影响力。我国经济发展良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为云制造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消费环境,而产业政策给云制造行业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也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在国内,云制造作为能与国外主要制造新模式比肩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制造新模式,已经先后被列入了中国制造2025 战略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国务院发布的重磅级规

划与计划。 2、云制造的定义 云制造,是在“制造即服务”理念的基础上,借鉴了云计算思想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概念。虽然云制造已成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但其内涵仍在不断发展之中, 目前尚缺乏一种规范、标准的定义。 云制造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制造技术以及新兴物联网技术等交叉融合的产品,融合了现有信息化制造及云计算、物联网、语义Web、高性能计算、智能科学等新兴信息技术。云制造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作为技术手段,将互联网上的计算、数据、应用等信息资源变成面向广大用户的动态、可伸缩的虚拟的云资源;根据用户需求组织网上资源为用户提供各类按需制造服务,是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智能制造和物联网等技术运用于工业制造领域并进一步向流通、消费等领域拓展的产物。 云制造作为一种“分散资源集中使用,集中资源分散服务”的思想,将原来的“多对一”服务模式转换为以“多对多”模式为主,其实质是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为制造业由生产型模式转型为服务型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二)云制造运行体系分析 1、云制造的系统组成 云制造体系包括制造资源/制造能力、制造云、制造全生

云计算专业调研报告精编版

云计算专业调研报告精 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计算机系专业调研报告 题目:云计算专业调研报告 调研单位: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专业:云计算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5年 06 月 05日 目录

云计算专业调研报告 一.调研信息 1. 调研目的 对云计算行业进行初步的了解 2. 调研时间 2015年6月3日 3. 调研对象 云计算行业 4. 调研方法 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二. 当前应用情况 1. 应用领域 云计算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协作工具:个人、家庭、组织、社会通过“云”进行协同工作,实现同步处理或接续。例如:科研:地震监测、海洋信息监控、天文信息计算处理等;医学:DNA信息分析、海量病历存储分析、医疗影像处理等;网络安全:病毒库存储、垃圾邮件屏蔽等;图形和图像处理:动画素材存储分析、高仿真动画制作、图片检索等;互联网:Email服务、在线实时翻译、网络检索服务等;服务平台:为需要大规模计算或存储时的各种应用或开发提供虚拟化的资源服务,不同的使用者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创新基地:为用户提供API,鼓励用户进行创新尝试,不断涌现新的应用或服务。 2. 产业现状 自亚马逊EC2产品和Google-IBM并行计算项目提出云计算以来,从技术供应商到软件服务提供商纷纷推出披着“云计算”外衣的各式产品与服务,其中不乏炒作概念、混水摸鱼之辈。总的来看,云计算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业务种类还比较单一。目前,提供云计算产品和服务的公司主要来自北美特别是美国。 Amazon:最早提供远程云计算平台服务的公司,云计算平台称为弹性计算云(Elastic Compute Cloud,EC2)。用户租用的是虚拟的计算能力,简化了计费方式。在弹性计算云中,提供了三种不同能力的虚拟机实例,

2020桌面云行业现状及前景趋势

2020年桌面云行业现状 及前景趋势 2020年

目录 1.桌面云行业现状 (5) 1.1桌面云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 (5) 1.2桌面云市场规模分析 (7) 1.3桌面云市场运营情况分析 (8) 2.桌面云行业存在的问题 (11) 2.1网络质量问题 (11) 2.2显卡问题严重影响使用效果 (11) 2.3云桌面的性能局限性 (11) 2.4行业服务无序化 (12) 2.5供应链整合度低 (12) 2.6基础工作薄弱 (12) 2.7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3) 2.8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3) 3.桌面云行业前景趋势 (14) 3.1集中化趋势 (14) 3.2安全性高趋势 (14) 3.3应用环保趋势 (15) 3.4成本减少趋势 (15) 3.5瘦客户机市场迎来较快发展 (16) 3.6vGPU解决方案市场有望持续扩容 (16)

3.7延伸产业链 (17) 3.8行业协同整合成为趋势 (17) 3.9呈现集群化分布 (17) 3.10需求开拓 (18) 4.桌面云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8) 4.1桌面云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8) 4.2桌面云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9) 4.3桌面云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19) 4.4桌面云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9) 5.桌面云行业竞争分析 (21) 5.1桌面云行业竞争分析 (21) 5.1.1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21) 5.1.2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21) 5.1.3潜在进入者分析 (22) 5.1.4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 (22) 5.2中国桌面云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3) 5.3中国桌面云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3) 6.桌面云产业投资分析 (24) 6.1中国桌面云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24) 6.2中国桌面云行业投资风险 (24) 6.3中国桌面云行业投资收益 (25)

硫酸钴(七水)行业发展预测与投资咨询报告

硫酸钴(七水)行业发展预测与投资咨询报告 2016-2020年

核心内容提要 产业链(Industry Chain) 狭义产业链是指从原材料一直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各生产部门的完整链条,主要面向具体生产制造环节; 广义产业链则是在面向生产的狭义产业链基础上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展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市场规模(Market Size) 市场规模(Market Size),即市场容量,本报告里,指的是目标产品或行业的整体规模,通常用产值、产量、消费量、消费额等指标来体现市场规模。千讯咨询对市场规模的研究,不仅要对过去五年的市场规模进行调研摸底,同时还要对未来五年行业市场规模进行预测分析,市场规模大小可能直接决定企业对新产品设计开发的投资规模;此外,市场规模的同比增长速度,能够充分反应行业的成长性,如果一个产品或行业处在高速成长期,是非常值得企业关注和投资的。本报告的第三章对手工工具行业的市场规模和同比增速有非常详细数据和文字描述。 消费结构(consumption structure) 消费结构是指被消费的产品或服务的构成成份,本报告主要从三个角度来研究消费结构,即:产品结构、用户结构、区域结构。1、产品结构,主要研究各类细分产品或服务的消费情况,以及细分产品或服务的规模在整个市场规模中的占比;2、用户结构,主要研究产品或服务都销售给哪些用户群体了,以及各类用户群体的消费规模在整个市场规模中的占比;3、区域结构,主要研究产品或服务都销售到哪些重点地区了,以及某些重点区域市场的消费规模在整个市场规模中的占比。对消费结构的研究,有助于企业更为精准的把握目标客户和细分市场,从而调整产品结构,更好地服务客户和应对市场竞争。 市场份额(Market shares)

2017年钴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钴行业分析报 告 2017年3月

目录 一、钴价或仍旧存在上行空间 (3) 二、钴供给:增长乏力、不确定性开始增加 (5) 1、全球钴矿分布比较集中、中国占比约1% (5) 2、全球钴精矿产量增速下降 (6) 三、钴需求:电池、合金占比最大 (10) 1、钴的下游消费以电池为主:占比达到45%左右 (10) 2、电池领域:新能源汽车用钴增速最快,手机用钴量最大 (10) (1)新能源汽车用钴增速最快:能量密度升级、产业健康发展 (10) (2)手机电池用钴占比最大:增速较为平稳 (14) (3)笔记本电脑电池用钴平稳 (15) (4)平板电脑电池用钴保持稳定 (15) (5)数码相机电池用钴处于下跌趋势 (16) 3、高温合金:保持15%的增速 (16) 4、硬质合金:保持较低的增长速度 (17) 5、磁材需求:保持较好的增长速度 (18) 6、其他材料:需求较为稳定 (18) 四、重算全球钴供需平衡:以金属量为标准 (18) 五、国内相关企业 (20) 1、华友钴业 (20) 2、寒锐钴业 (20) 3、格林美 (21) 4、洛阳钼业 (21)

供需缺口逐渐凸显,并且明后两年会有放大趋势。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过去几年全球铜镍价格持续低迷导致矿产普遍减产,外加近期罢工事件影响引起铜钴矿开采受阻;二是刚果金钴矿生产整顿导致钴刚果金矿供给量下降30%以上;三是动力电池和高温合金增加钴需求。 以钴金属量为指标重新计算钴供需缺口。精炼钴包括多种产品,下游需求主要存在电池、合金、磨料、涂料等领域。计算下游需求的时候应该采取统一计算含钴金属量,然后折合成精炼钴,这样可以有效的发现全球精炼钴的实际供需缺口。以USGS 统计口径为例,精炼钴包含钴金属、钴粉、钴盐和氢氧化钴等产品。与市场不同的是:我们采取以钴金属量为标准统一计算全球钴供需缺口,最后折合精炼钴2017、2018年缺口为2775、6831 吨。 历史或将重演,钴价或仍旧存在上行空间。预计2017 年、2018 年钴的缺口数量与2006 年、2007 年非常类似;当前钴价为13.77 美元/磅,而在2007 年-2008 年之间钴价最高超过50 美元/磅,我们认为钴价或仍旧存在一定上行空间。 一、钴价或仍旧存在上行空间 钴金属价格自从2016 年9 月份以来上涨幅度累计已经超过70%,我们系统研究全球钴的供需历史及当前情况,以钴金属量作为唯一指标来准确计算下游钴消费需求,得出如下重要结论: 供需缺口逐渐凸显,并且明后两年会有放大趋势。主要来源

2018年云计算行业AWS分析报告

2018年云计算行业AWS分析报告 2018年8月

目录 一、AWS厚积薄发迎来增长期,成就全球云计算龙头 (3) 二、AWS基础设施遍布全球,携手光环、西云进军中国公有云市场 (5) 三、AWS产品丰富多样,客户粘性大具有先发优势 (9) 1、亚马逊弹性计算云服务(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Amazon EC2) (11) 2、亚马逊简易存储服务(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Amazon S3) (11) 3、亚马逊弹性块存储(Amazon Elastic Block Store,Amazon EBS) (12) 4、Amazon Elastic Map Reduce(Amazon EMR) (12) 四、AWS跨越投入期,营收利润双增长 (17) 五、群雄争霸:AWS的同业比较 (20) 1、AWS在海外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微软Azure和谷歌 (20) 2、AWS在国内的竞争对手主要是阿里云 (22)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行业蓬勃发展,对上游基础设施领域的需求持续旺盛。据IDC圈统计,2017年中国IDC市场总规模达到946.1亿元,同比增长32.4%,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200亿元,市场将保持高景气。 为了让投资者对全球云计算及IDC 等互联网基础设施市场格局有个更清晰的了解,从而更有利于把握行业投资机会,国信证券通信小组对海外市场上最具竞争优势的云计算企业及云计算基础设施企业基本情况进行梳理。本文将简要介绍全球云计算龙头AWS的基本情况,供各位参考。 一、AWS厚积薄发迎来增长期,成就全球云计算龙头 亚马逊公司于1994年在华盛顿州注册成立,并于1996年在特拉华州重新注册。1997年5月在纳斯达克上市,代号为“AMZN”。亚马逊公司旗下的Amazon Web Services(AWS)在2002年正式推出。自2006年以来,AWS开始以网络服务的形式向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亚马逊AWS现在是全球云服务第一大巨头,在全球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据Gartner 预测,全球公有云市场将从2017年的1535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302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5%。其中,IaaS 服务市场规模增速最快,将从2017年300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83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9.1%。 2017年,亚马逊AWS在公有云IaaS 市场占比为47.1%,位居全球第一位,远超其他竞争对手。

2018年工业互联网企业上云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工业互联网企业上云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7月

目录 一、工业互联网:互联网与新工业革命的历史性交汇 (5) 1、互联网的发展与新工业革命的历史性交汇催生出工业互联网 (5) 2、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三大要素、三大智能闭环和四大应用 (7) 3、多元化融合传统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激发经济增长新模式 (9) 二、全球并驱争先,我国工业互联网框架、标准研究进入加速阶段 (11) 1、工业互联网大势所趋,各国抢占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 (11) 2、顶层设计逐步完善,我国工业互联网步入制度红利期 (12) 3、中国后来居上,大量的成熟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涌现 (13) 三、“企业上云”站上风口,开启工业互联网第一轮投资帷幕 (15) 1、企业上云:两大投资,四大重点与五大阶段 (15) 2、政策频繁出台,企业上云逐步落地 (18) 3、国内大量企业等待上云,增量市场空间大 (19) 四、2018年投资加速,工业互联网市场空间有望达到万亿级别 (20) 1、工业互联网1%增值效益,万亿市场空间值得期待 (20) 2、工业互联网发展“三步走”,2018年投资起步 (20) 3、工业互联网实现路线图:3大路径,8大模式 (22) 4、工业互联网产业三大体系,相关企业率先受益 (24) 五、重点公司简析 (25) 1、紫光股份:完整的“云-网-端”产业链,率先布局工业云 (25) (1)大力外延并购,均产生良好协同,打造IT全产业链生态 (25)

(2)紫光工业云UNIPower,打造业界首个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 (25) 2、星网锐捷:涉足ICT多垂直领域,具有先天优势 (26) (1)布局ICT多个垂直细分领域,以企业级网络设备为支撑 (26) (2)工业互联网建设拉开帷幕,是中国企业级网络市场新增长点 (27) 3、东土科技:工业以太网设备龙头,工业通信积累深厚 (27) (1)国内工业以太网设备龙头,在工控和工业通信领域具有深厚底子 (28) (2)研发持续加大投入,网络交换芯片取得突破,发力把握工业互联网机遇 (28)

2019年大数据云计算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大数据云计算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8月

目录 一、流量数据爆发,大数据时代正式来临 (6) 1、移动设备加速普及,移动流量正值爆发 (6) (1)移动设备渗透率持续提升 (6) (2)高速网络用户群体不断扩大,移动流量爆发可期 (7) (3)分地区来看,西部地区流量需求巨大 (7) 2、固定宽带纵向横向同步发展 (8) (1)固定宽带逐渐普及,农村宽带用户增长明显 (8) (2)网络提速加快,高速宽带渗透率提升 (9) (3)大数据时代正式来临 (10) (4)大数据分析挖掘商机决定企业未来 (11) 二、摩尔定律或将失效,云计算成有力支撑 (11) 1、摩尔定律出现与失效 (11) 2、云计算成优秀解决方案 (12) 3、云计算优势明显,政府大力推动 (14) (1)云计算在商业应用上优势明显 (14) (2)云计算对社会发展贡献不可忽略 (16) (3)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助力云计算产业高速发展 (16) 三、云计算市场空间广阔,IaaS领域快速成长 (18) 1、公有云市场仍是主力军,混合云有望快速增长 (18) (1)全球:云计算市场增长趋于稳定 (19) (2)公有云市场仍是主力军 (19) (3)混合云有望异军突起 (20) 2、SaaS占据主要份额,IaaS快速增长 (21) (1)根据云计算服务类型可分为三种:IaaS、PaaS、SaaS (21)

(2)全球范围内SaaS占比最大,IaaS增速最快 (22) (3)IaaS成我国公有云主力军,云主机需求旺盛 (23) 四、西学东渐看我国发展趋势,并购外延时代拉开序幕 (24) 1、我国与美国云计算产业存在差距 (24) 2、并购持续活跃,补齐短板抢占份额 (26) (1)领先集团加速扩张布局 (26) (2)云计算领域并购活动持续活跃 (27) (3)场内场外并购抢占云计算市场 (27) 3、IDC设备需求增加,IDC成云计算公司竞争热点 (28) (1)IT巨头介入云计算产业拉动数据中心设备需求上升 (28) (2)基础设施服务价格战出现 (29) (3)数据中心资源成云计算公司竞争焦点 (29) 4、企业生态形成数字产业竞争力 (30) (1)企业生态形成数字产业竞争力 (30) (2)应用生态形成 (31) (3)业务拓展与整合 (31) (4)合作伙伴形成 (31) 五、透析云计算产业链 (32) 1、上游产业 (33) (1)通信网络运营 (33) (2)通信设备制造 (34) (3)数据运维产业 (34) 2、中游产业 (35) (1)IaaS:从全球的市场份额看,亚马逊排名第一 (35) (2)PaaS:微软的市场份额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二 (35) (3)SaaS:SAP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信息管理体制解决方案提供商 (36) 3、下游产业 (36)

2018年钴行业供需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18年钴行业供需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正文目录 钴供给:短期钴矿增量可控,长期增量弹性有限 (4) 矿石端:全球分布高度集中,长期增量弹性有限 (4) 矿石端:2018年全球钴矿供应增量约1万吨 (6) 冶炼端:全球精炼钴增量明显,中国冶炼产能较大 (8) 刚果(金):新矿业法提高成本曲线,加大供给不确定性 (9) 在刚果(金)有稳定矿源和钴盐冶炼厂的企业将受益 (11) 钴需求:短期有望回暖,长期关注动力三元高增长 (13) 3C需求:短期有望回暖,中长期增速维稳 (14) 动力需求:三元电池短期提供边际增量,长期提供主要增长点 (17)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有望持续高增长,动力电池钴需求确定性较强 (17) 中长期动力三元高镍化对钴需求的影响可控 (19) 传统需求:整体有望保持稳定增速 (20) 中游正极产业链:扩产如火如荼,钴盐需求有支撑 (21) 小结:全球钴需求预期稳定增长 (23) 钴供需格局:紧平衡有望延续,短期价格或将反弹 (24) 长期趋势:供需格局有望持续紧平衡 (24) 短期趋势:实体需求回暖叠加补库存,钴价有望企稳反弹 (26) 不容忽视的中游环节与贸易商库存变化 (26) 下半年实体需求回暖,开启新一轮补库存 (27) 相关建议 (28) 风险提示 (28) 图表目录 图表1. 全球钴矿分布结构 (4) 图表2. 全球铜矿产能变化情况 (5) 图表3. 2016-2017年全球钴矿生产量 (6) 图表4. 2017年全球主要钴矿生产商 (6)

图表5. 全球钴矿供应情况统计 (8) 图表6. 全球2011-2017年CDI与非CDI会员钴产量情况(吨) (9) 图表7. 全球精炼钴历史产量与2018-2020年产量预测(吨) (9) 图表8. 刚果(金)新矿业法主要修改点 (11) 图表9. 新矿业法对钴成本影响测算 (11) 图表10. 刚果(金)对外商在当地投资优惠政策 (12) 图表11. 中国企业在刚果(金)钴盐冶炼产能汇总 (12) 图表12. 全球2017年钴消费分布情况 (13) 图表13. 中国2017年钴消费分布情况 (13) 图表14. 2017年3C产品对钴需求结构情况 (14) 图表15. 全球3C设备出货量与增速预测 (15) 图表16. 国内手机月度出货量情况 (16) 图表17. 2018年1-4月份国内钴酸锂出货量情况 (16) 图表18. 2017-2018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月度产量情况 (17) 图表19. 2018年新上市新能源汽车车型 (18) 图表20. 海外汽车企业电动化战略 (18) 图表21.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预测 (19) 图表22. 单吨正极材料/前驱体对钴理论需求测算 (20) 图表23. 2020年新能源汽车对钴需求量测算 (20) 图表24. 2011-2017年全球正极材料出货量 (22) 图表25. 2014-2017年国内正极材料出货量情况 (22) 图表26. 2017-2019年国内三元材料产能扩张情况(万吨) (23) 图表27. 全球钴需求结构预测(吨) (23) 图表28. 历史MB钴价走势 (24) 图表29. 全球钴供需平衡表 (25) 图表30. 全球钴供需对比图 (26) 图表31. 国内外钴价倒挂 (27)

2019年云计算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云计算行业分 析报告 2018年12月

目录 一、全球云行业继续高速增长,垂直领域有望发力 (6) 1、2018全球云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资本+需求是关键助力 (6) 2、市场格局变化较小,马太效应更为显著 (8) 3、垂直SaaS领域有望成为下一阶段发力点 (9) (1)全球云计算将更多应用在软件服务上 (9) (2)医疗、金融、工业三大垂直方向是重中之重 (10) 二、国内云计算垂直行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成熟 (11) 1、2018年国内云计算产业规模扩张迅速 (11) 2、2018年云计算垂直应用环境进一步优化 (13) (1)政府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与巨头合作牵头垂直领域落地 (13) (2)传统企业积极探索利用实现产业升级,垂直案例日益增多 (14) (3)IPv6部署及技术规范出台推动下游落地条件完善 (15) 三、云+工业助力“工业互联网”时代 (18) 1、2018政策加码,为“云+工业”营建良好宏观环境 (18) 2、云计算可有效支持海量工业设备数据处理 (20) 3、“云+工业”前景广阔,12家企业通过可信云认证 (21) 4、重点企业 (24) (1)徐工信息:依托徐工集团,掌握数据入口 (24) (2)映翰通:扎根物联网企业,自主开发4G边缘计算智能网关 (25) 四、金融行业加速云布局 (26) 1、近五成金融机构计划布局云计算 (26) 2、云计算有力加速金融行业“互联网+”发展 (26)

3、私有云模式为主,产业格局初具雏形 (27) (1)金融机构更倾向采用自建私有云模式 (28) (2)产业格局初步雏形,2018年行业参与者继续跑马圈里 (29) 4、重点企业 (31) (1)用友金融:金融财税管理细分市场龙头,云化再蓄势 (31) (2)艾融软件:互联网金融云行业领军企业 (33) 五、医疗云方兴未艾,未来前景广阔 (34) 1、云计算通过三大模式落地医疗行业 (34) 2、众多企业试水医疗云,14家企业通过可信云测试 (35) 3、新重点企业 (36) (1)中迪医疗:深耕远程医疗,战略布局清晰 (36) (2)长信畅中:较具影响力的医疗信息化服务商,行业变革孕育新机遇 (38)

最新云计算行业分析报告

最新云计算行业分析报告2019年10月

正文目录 引言 (5) 一、云转型先锋的启示 (5) 1、转型相通之处:产品架构调整先于上云 (5) 2、Adobe和Autodesk的转型之路 (6) 3、数据价值探索 (8) 二、软件企业为什么要SaaS化? (9) 1、概念的区分 (9) 1.1SaaS VS订阅 (9) 1.2DCF和LTV (10) 2、云促进订阅对企业LTV/CAC的提升 (11) 3、从ROE角度理解云计算的模式优越性 (12) 三、云计算重构软件交付方式 (13) 1、云重构IT模式 (14) 1.1云原生技术 (15) 1.2软件交付方式的变革 (17) 2、阿里的中台架构 (19) 3、云增强客户粘性? (21) 3.1云实际上降低了用户的转换成本 (21) 3.2生态的价值——协作及用户粘性 (23) 四、数据及商业智能的价值 (25) 1、计算机产业的本质 (25) 、近期海外三巨头的商业智能并购 (26) 2 分析建议 (28)

引言 在之前的云系列专题报告中,我们详细分析了云业务在商业模式上的优越性,指出预收账款这一财务指标对于云计算公司实际情况的领先表征意义,强调经营性净现金流对云公司而言有比净利润更关键重要的地位。我们的P/OCF估值法为使用便利性做的简化 处理虽有瑕疵,但有着比较强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市场已经基本理解和接纳了云计算,在这一篇报告中,我们先从Adobe和Autodesk这两家云转型成功的企业切入,从软件开发交付架构的角度着重分析“云究竟改变了什 么?”,藉此,相信也会对目前市场关注的公有私有部署,以及不同云计算公司间的差 异性等问题有一定的解答。 一、云转型先锋的启示 1、转型相通之处:产品架构调整先于上云 Adobe和Autodesk的转型真的是起于云么?ADBE和ADSK这两家企业几乎是公认 云转型非常成功的公司,这些年随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也的确收获了不少的股价涨幅,但当我们回顾这两家企业近20年的发展历程后可以发现:两家公司股价的上涨并非开始 于上云,而是早在订阅阶段;公司的转型以及产品体系架构的调整也早于云计算的普及。 两家企业的转型成长之路可以说是近些年软件产业发展的缩影,也见证着云计算技术带 来的深远影响。 图1:Adobe和Autodesk的转型有着类似的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XXX市场研究部 Autodesk和Adobe在这些年的转型变迁方面有很多相通之处: 1 )初期,公司都从单品销售改为套件的捆绑销售。

2018年钴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钴行业分析报 告 2018年6月

目录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和行业政策 (4) 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4) 4 2、行业主要法规和政策 ........................................................................................ 二、钴的概述 (5) 5 1、钴的性质 ............................................................................................................ 6 2、钴的分类及用途 ................................................................................................ 三、行业产业链结构 (6) 1、上游采选:金属钴储量分布不均 (7) (1)全球整体发展情况 (7) (2)我国钴矿资源分布情况 (8) 2、中游冶炼:精炼钴继续向中国转移和集中 (9) 3、下游消费:新能源环保产业及3C产品消费助力钴行业快速发展 (10) (1)电池领域 (11) (2)硬质合金及高温合金 (13) 4、回收再利用:再生钴资源循环利用 (14) 四、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价格变动 (14) 五、行业发展趋势 (17) 1、全球钴产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加快 (17) 2、行业兼并重组加快,我国钴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17) 3、行业内企业将向上游整合以获取稳定的原料来源 (17) 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8) 18 1、有利因素 ..........................................................................................................

2020年云计算行业研究报告

2020年云计算行业研究报告 美国云计算产业百花齐放,孕育出众多千亿美元级别世界巨头与 PS 超过 40 倍的潜力新贵。 1)美国云计算产业在过去十四年间孕育出了众多市值涨幅超过十倍的千亿级别世界巨头,包括开荒者 Amazon、专注于 CRM 云解决方案的 Salesforce、通过转云突破增长瓶颈的 Adobe、云端 HR 管理软件企业 Workday 等等。 2)美国资本市场对云计算在近 10 年间认知不断加深,如 Zoom、Shopify、Okta、Crowdstrike、Snowflake、Zscalar 等高增长潜力新贵 PS 均超过 40 倍。 除了主流 IaaS /SaaS 公司之外,海外基于云的第三方专业服务公司成长认知、价值认知及估值极大领先于国内。 1)国内资本市场对云计算的认知主要聚焦在 IaaS 及 SaaS 上,而海外围绕云的第三方专业服务已诞生出一批超百亿美元级企业,收入与市值在近 1-2 年内大多至少翻倍。 2) 这些企业为 IaaS /SaaS 厂商提供安全、运维、数据交互、实施等服务,在第三方服务过程中也形成了平台和规模优势,PS 通常在 10 倍以上,不乏 Cloudflare、Datadog 等 PS 超过 50 倍的明星企业。五大优势奠定多云方向,国内政务云与诸多大型企业已走向多云。多云具有五大优势:1)成本缩减;2)风险分散;3)避免被单一云服务供

应商绑定;4)实现跨国跨地域业务部署;5)灵活优化企业整体 IT 性能。根据《RightScale 2019 云状态调查》在海外的调查,发现企业会平均使用近 5 种云,受访者表示已经在 3 到 4 种公有云和私有云的组合中运行应用程序,总体上,84%的企业采用多云战略。国内多云逐渐兴起,12306、中国电信、广发银行等大型企业已进行多云服务采购,国内 IT 份额较大的政务云也已向云端演进,北京、重庆等地的政务云平台已由多家 CSP 共同中标。多云之下,第三方厂商比 IaaS 厂商本身更适宜做统一服务,并能在客户与合作厂商的更新迭代中形成平台与规模优势。不同 IaaS 厂商具有不同的账户体系、安全机制、虚拟化方式、运维方式等,单一厂商深度绑定的云安全/运维产品无法为整个系统提供完整的维护。同时,安全、运维、数据交互平台等服务都需要从外部深入各 IaaS 厂商内部,任一CSP 都不会让竞争方深入参与。唯有第三方独立厂商能在效果与商业关系上为多云提供有效管理,且在参与诸多客户的更新迭代中形成平台与规模优势。 一、美国云计算产业链:巨头盘踞,百花齐放 美国云计算产业欣欣向荣,孕育出众多涨幅超过10倍的千亿级别世界巨头。起步于2006 年,美国云计算市场起步最早,市场广阔,据 Gartner 数据,2019 年美国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接近 1220 亿美元,且未来 5 年年复合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