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国际化趋势与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对策

银行国际化趋势与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对策
银行国际化趋势与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对策

收稿日期:2003-11-03

作者简介:杨胜刚(1965-),男,湖南常德人,湖南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廖 琛(1981-),女,湖南华容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金融理论

银行国际化趋势与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对策

杨胜刚,廖 琛

(湖南大学金融学院,湖南长沙410079)

摘 要:银行国际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业务机构的全球化、产品服务的多样化、人才引进的高端化、经营管理的灵活化及监管与法规的国际化等。目前,我国银行业与国外相比,国际化程度还较低,因此,应采取进一步开拓传统重点市场、加速开发新市场、严格经营管理、重视人才培养、强化监管等有效措施,以尽快提升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水平。

关键词:国际银行业;跨国经营;银行国际化;国有商业银行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796(2004)01-0011-03

国际银行业是相对于国内银行业而言的,银行的国际化是指银行出于扩大利润或规避风险等动机,使业务区域跨越本国疆界,或者将业务币种由本币转向外币,或者将服务对象由本国客户扩展到外国客户的过程。

一、银行国际化的特点

银行的国际化一般呈现出如下特点:(一)业务机构全球化

据2000年2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对前50家从事全球化业务经营的银行的调查显示,在资产分布上,这50家银行的海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都超过22%,其中有29家超过40%,比例最高的美国运通银行达到85.5%。这些银行的海外业务收入也非常可观。

(二)产品服务多样化

大的跨国银行大都资历深、实力雄厚、技术设备先进、业务网络发达、电子化程度高、服务意识强,能广泛采用国际金融领域已有的金融创新成果,为客户提供优质多样的金融服务。如花旗银行北京分行能为客户提供外汇的存款、放款、票据贴现、投资、汇款、担保及进出口结算、自营和代客买卖,代理外币及外汇票据兑换、外币信用卡付款、保管及保管箱、资信调查和咨询等多种业务。

(三)人才引进高端化

金融业的竞争实质上是金融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决定银行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缺少有丰富金融知识、操作经验及先进思想观念和强烈竞争意识的人才,银行就很难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外资银行大都有一套完善的用人机制,它们在一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后往往会以良好的国际声誉、激励机制、薪酬和培训等来招揽和挽留优秀人才。

(四)经营管理灵活化

国际性商业银行大都具有科学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它们一般能够严格遵从#效益立行?原则,以获得最大收益为目标,效益普遍较好。在业务管理上,国际上通行的是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即根据变化的经营环境,协调各种不同的资产和负债在利率、期限及其结构方面的矛盾,进行风险和流动性诸方面的合理搭配和优化组合,以实现赢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统一。

(五)监管法规国际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政府、中央银行和监管当局日益重视在国际银行监管领域的交流和合作。目前,国际银行监管合作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银行监管特征正在从传统的干预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信息披露与透明度的重要性正引起银行监管当局的高度关注。二是统一的监管标准正被广泛接受,巴塞尔委员会关于国际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标准正被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所采用。三是区域性银行监管合作协议不断出现。近几年,许多地区都建立了银行监管当局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和论坛,以双边或多边协议或谅解备忘录的形式实现信息共享。

二、银行国际化动因分析(一)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

马克思认为:#如果资本输出到国外,那么,这种情况之发生,并不是因为它在国内已经绝对不能使用。这种情况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它在国外能够按更高的利润率来使用。?(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85页)形成银行国际化趋势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银行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

%

11%2004年第1期总第115期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NAN COLLEGE OF FINANCIAL M ANAGEM ENT CADRES No.1 2004Seri al NO.115

银行的资源是有限的,对任何单个银行而言,市场是非饱和的。银行发展跨国经营的原因在于如何运用国内外有限资源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作为经济人,只要从事跨国业务能够获取收益,银行就会依照利润最大化准则,开展跨国经营。

(二)国际贸易与国际资本流动对银行服务的需求

#贸易引导型?假说认为,银行跨国经营的主要动机是配合国际贸易的进行。银行在主要贸易伙伴国设立分支机构,可方便贸易结算与支付,提高本国出口竞争力,并从中获取稳定的中介收入,提高银行的业务量及利润。有关研究也证明,外国银行在美国的机构数量与该国和美国的双边贸易量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不少学者认为,银行国际化的目的在于为国内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或贸易提供继续服务。他们认为,国际直接投资、资本流动的扩大和跨国公司的发展直接刺激了跨国银行业务的发展。

(三)东道国独特优势及优惠政策的吸引力

一是东道国政府有可能给予外资银行更低的税率,这有助于减轻跨国银行的税负,提高其净利润率。二是存贷利差。许多发展中国家因实行#金融抑制?而存在高利差,这有助于降低资金的使用价格,为跨国银行带来丰厚利润。三是东道国的市场容量也诱惑着跨国银行的进入,那些有众多人口但银行体系不发达的国家就成为外资银行争抢的宝地。四是东道国的监管环境宽松或者监管不健全也为跨国银行的运作降低了成本,从而有助于提高经营效益。五是一些国家劳动力成本低,金融体系安全,政局稳定,这些有利条件也推进了银行的国际化。

(四)谋求降低银行资产组合的风险系数,提升盈利能力

美国经济学家托宾和马柯维兹运用数学模型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了资产组合理论。该理论认为,只要资产组合中的不同资产的收益率变动不完全正相关,那么资产多样化(分散投资)就可以降低同等收益率下的风险状况。此后,大量的市场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理论的有效性。如荷兰银行1995年在欧洲和北美的投资收益虽然较前一年大幅下挫了41%和12%,但由于同期其在拉美和亚洲的投资收益劲升了65%和70%,其结果是从总体上规避了风险,挽回了损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大都不良资产率偏高,资产流动性差,因此有必要将业务的范围逐步扩大到海外市场,通过资产的重新组合,以达到规避风险,减少不良资产所隐含的损失,提高银行利润率的目的。

(五)追求规模经济效应和内部化优势

银行的规模经济体现在资产存量和银行网络规模上。资产规模越大,越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来抵御风险,提高利润率;同时,规模在边际上的拓展所带来的报酬往往是递增的。同样,银行的网络覆盖面越大,则办理全球结算交易越便捷,就越能吸引客户。此外,银行还可以通过可控制的交易内部化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来达到节约成本增加利润的效果。

三、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的现状

虽然银行国际化能够带来利润的提高,我国也迫切需要加快银行国际化进程,但受种种因素制约,目前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的程度还很低。除中国银行在国外设有较多的分支机构外,其余的国有商业银行及各股份制银行在海外的分支机构与资产规模都还非常有限。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程度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海外资产规模小

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例,其海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除中国银行达到49.05%之外,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分别只有

1.32%和9.84%,远远不能与国际上大的跨国银行相抗衡。

(二)管理模式落后

我国银行业尽管自1994年开始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但受各种因素影响,至今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而且,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银行长期遵从#存款立行?的原则,普遍存在着重存款规模、轻经营成本的现象。这些都反映出我国银行业在管理模式方面所存在的差距。

(三)国际化经营进程迟缓

银行经营的国际化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从办理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业务,到参与国际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活动,再到构建遍及全球的分支机构、营销网络和客户群体。目前我国除中国银行已进入第三阶段外,其他商业银行都尚处在前两个阶段。

(四)缺乏国际化经营人才

所谓国际化经营人才是指具有广阔而开放的全球视野、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娴熟的国际交往能力、能充分调动资源和把握机会的人才。有关调查表明,国内不少银行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层次的人员还不足10%,具有国际化经营素养、技能与阅历的人才就更少。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银行业高层次经营人才的缺乏,对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推进无疑十分不利。

(五)税制不合理

目前,我国有关商业银行的税制,税率偏高,税基偏大,无论是与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所享受的税收优惠待遇相比,还是与国内其他行业或世界其他国家商业银行的税制相比,都有较大的不合理性。这种不合理必将制约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六)金融监管体制不完善

我国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但银行业对国际通用惯例尚不熟悉,国内银行业的许多做法与国际惯例还不相符。与此相关的是,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还不完善,监管机制还不健全,尚未真正走上法制化监管的轨道。

四、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程度低下的深层次原因

导致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程度低下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在于我国银行业产权主体不明晰、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银行尚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

(一)银行的产权边界不明确,所有者缺位

全民所有制实际上是一种法律意义上的、抽象的制度假定。作为全民所有者代表的政府是一个集合性概念,由具体行使政府各项职能的有关部门组成。政府作为名义上的国有银行的产权主体,既要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又要作为银行的最终产权所有者获取银行的剩余索取权,这一多元化的目标使银行经营成了商业性和政策性业务的混合体,而实际上占有、支配、使用银行财产的是各个管理部门。但这些部门又难以进行具体的职责划分,无法真正界定清楚产权主体代表的财产权力与责任边界,从而造成产权关系模糊,不能形成明确的委托约束。

% 12 %

(二)银行产权不能流动

目前我国的国有银行在产权上是国有独资,其财产主体的惟一性与排他性,造成银行产权占有不可分与产权客体无法交易流动。产权不可流动就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进入与退出机制,这阻塞了银行资本通过市场兼并收购而成长的道路,从而难以形成对经营代理人的市场约束。

(三)#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国家作为国有银行惟一的股东和初始委托人,存在着目标函数的多元化,这使得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不能以市场化的代理契约作为联系纽带,使代理人在经营过程中不能自发地执行一个既定的经营目标&&&利润最大化,而只能惟上级行政委托人的意志行事。其结果,必然造成委托代理的低效率,助长#内部人控制?现象的滋生。

五、促进我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的对策

面对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我国银行业应采取如下对策加以积极应对:

(一)优化产权制度,完善治理结构

尽快解决目前国有银行运作中存在的产权问题,优化其产权制度,完善其治理结构,以形成一个有效的委托代理链条,将是我国银行治理结构改革的有效途径。银行只有真正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把利润最大化作为惟一的经营目标,才会有开展国际化经营与运作的强大动力。

(二)加速海外市场的开拓

要根据东道国的法律环境、金融管制程度及其他相关因素来做好市场选择工作,合理规划国内银行在海外机构的地区分布,以降低风险,减少成本,提高竞争力。具体地讲,一要做好传统市场与重点市场的开拓。这些市场主要包括:纽约、巴黎、东京、法兰克福、苏黎世等有影响的国际金融中心,华侨密集聚居地区,与我国有密切贸易往来的国家的主要经济中心和经济发展快、潜力巨大的亚太地区等。二要重视对诸如东欧、拉美、亚洲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争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金融服务,以实现国际化经营的目标和战略。

(三)不断提高经营管理的艺术与水平

要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国外银行经营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加大管理投入,更新管理技术,改进管理手段,建立科学的评判指标体系,加快管理制度创新。

(四)重视对国际化金融经营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一要牢固树立#人才立行?战略,把对经营管理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放到重要位置。二要重视对优秀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使优秀人才有用武之地。三要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奖优罚劣。四要完善人事制度,促进银行人力资本的积累。五要加大培训力度,特别要针对银行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尽快培养一大批懂国际金融业务、善于经营和管理的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

(五)严格金融监管

监管既要覆盖银行的国内机构,还要覆盖其在境外的分支机构;要引进有效的银行监管原则,明确母国和东道国的监管责任;加强涉外金融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金融法律体系;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国内外监管当局间要建立定期联系制度,互通管理信息。要通过上述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不断提高对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的监管水平,增强我国银行业防范国际性金融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 逖.跨国银行与金融深化[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

社,2001.

[2]曹凤歧.中国金融改革、发展与国际化[M].北京:经济科

学出版社,2002.

[3]江先周,庄乾志.国有银行再生的根本出路[J].财经理论

与实践,2003,(1):53-55.

[4]陈国进.外国银行的进入与新兴市场银行业[J].中国经济

问题,2002,(2):39-43.

(责任编辑:曲迎波)

Banking Internationalisation Trend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for China?s Banking Internationalisation

YANG Sh en g gang,LIAO Chen

(Finance College of Hunan 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79,China)

Abstract:Banking internationalisation is an irreversible trend,w hich is mainly characterised by g lobalisation of business institutions,diversification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introduction of superior talents,flexibl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and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supervision and rules of laws,etc.At present,compared w ith for eig n banking industries,China?s internationalisation degree is rather low er.Therefore,effective measurements such as to further exploit traditional focus market,speed up developing new markets,have string ent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attach importance to foster of talents,intensify superv ision,should be taken for promoting in ternationalisation level of China?s banking industries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international banking industries;trans national operation;banking internationalisation;state ow ned commercial bank

%

13

%

【开题报告】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开题报告 金融学 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中国WTO过渡期的结束,金融全球一体化将逐步成为现实,即溶服务竞争逐渐加剧,必须通过金融服务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经营决策能力和市场反应能力。金融服务创新极度依赖信息技术来实现,因此,银行业信息化在新时期将肩负着更加艰巨的历史使命。 另一方面,中国银行业将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加快股份制改革步伐,势必对信息化建设提出更高要求。面临组织架构、业务战略的调整以及逐步清晰化的过程,银行业改革对信息化建设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 此外,在08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同志曾经作出了“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的重要讲话。文中提到了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的紧迫感的问题。 当前,中国金融改革发展面临新的形势。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扩大,金融创新日新月异,金融对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作用与影响明显增强。同时,国际金融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外部金融动荡对中国金融业冲击的可能性加大。从国内看,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取消外贸银行人民币业务的客户地域限制,更使竞争越加激烈。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中国金融业既有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探讨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前言 1 中国银行业信息化概况及发展历程 1.1中国银行业信息化概况 1.11信息化对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影响 1.2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中国工商银行案例分析

中国工商银行案例分析 一、发展历程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1984年成立。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正式更名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工商银行成功在上海、香港两地同步发行上市。作为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经过20几年的改革发展,中国工商银行已经步入质量效益和规模协调发展的轨道。 随着2007年金融租赁公司的成立,工商银行的非银行牌照类业务已延伸到投资银行、基金和租赁等市场领域;收购澳门、非洲等地最大银行股权,进入俄罗斯、印尼等新市场,境外机构达112家,形成了覆盖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和我国主要经贸往来地区的全球化服务网络。 2008年末企业网上银行客户144万户,个人网上银行客户5672万户。企业网上银行实现交易额110.50万亿元,增长28.9%;个人网上银行实现交易额9.77万亿元,增长135.4%。获《环球金融》杂志“亚洲最佳个人网上银行”、“中国最佳个人网上银行”、“中国最佳企业网上银行”等奖项。 二、商业模式分析 (1)战略目标 工行的战略目标是巩固在我国银行业的市场领导地位并致力于转型为国际一流的金融机构。工行的整体目标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和维持可持续增长。工行相信自身的独特性在于业务创新的经营方式

及引领市场的创新精神。工行致力于继续以业务创新的理念,通过以下战略措施加强工行的独特性: ?进一步发展具有高增长性的非信贷业务以实现收入及资产结构多元化; ?稳健发展本行的信贷业务,积极改善本行的信贷结构; ?通过扩大客户细分、加强目标市场营销和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来继续提升本行的客户组合和盈利能力; ?通过战略性地提升传统分行网络,并加强电子银行业务,以进一步增强销售和市场推广能力; ?继续加强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能力; ?充分利用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关系; ?完善与绩效挂钩的激励机制,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绩效。 (2)目标与客户 2011年6月末,企业网上银行客户27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4.2%;个人网上银行客户突破1亿户达1.07亿户,增长11.4%。并荣获《亚洲银行家》“中国最佳网上银行”称号。 (3)产品或服务 ①、个人金融服务:投资理财、便利金融、个人贷款、存款服务、理财金账户;②、企业金融服务:对公存款、融资业务、票据业务、财智国际、清算和结算服务、理财产品、企业电子银行、投资银行业务、资产托管业务、机构金融业务、企业年金业务、中小企业服务、更多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业的变革与发展趋势

中国银行业的变革与发展趋势 周行健2011-06-06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来到这里和大家交流我对中国银行业的几点认识。我要和大家交流的内容总共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发生的变革;另一部分是未来几年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展望。下面我们就开始第一部分。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2001年刚突破10万亿元,2010年已经接近40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在两位数以上。与经济的高速发展相对应,近年来中国银行业也经历了一段黄金发展时期,存贷款规模、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经营转型以及管理能力都发生了变革性的变化。 其中,盈利能力可以说发生巨变。200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税后利润仅616亿元,2010年达到8991亿元;2003年商业银行ROA和ROE分别为0.1%和3.0%,2010年达到1.03%和17.5%,基本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3年至2010年,银行业以年均19.5%的资产增长和18.3%的贷款增长,实现了72.9%的利润增长。2010年度入围英国《银行家》杂志榜单的中资银行一级资本仅占千家大银行总额的8.9%,但税前利润占比却高达25%。分类别来看,像工、农、中、建、交5家大型商业银行,不仅改变了连年亏损的局面,而且成为银行业价值创造的主体,为银行业整体利润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你工行2010年税后利润高达1660亿,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公司。同时,股份制银

行和城商行盈利能力也迅速提高,税后利润实现了大幅跃升。就招行而言,2002年税后利润仅17.3亿元,2010年已经高达257.7亿元,位居股份制银行第1位。 中国银行业近年来发生的第二个变革是资产质量显著改善。在本世纪初,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率曾经接近30%,被国际同业和媒体评论为中国银行业在技术上已经破产,到2004年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仍然高达13.21%,远高于国际先进银行水平,但至2010年已经降为1.14%,已经显著低于国际先进银行水平。特别是国有银行,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2004年不良率仍高高在上,达到15.57%,但到2010年,已经降至1.31%。同时,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不良率也都有明显下降。与国有银行相比,股份制银行的风控一直做得比较好,但2004年时股份制银行的不良率也有4.94%,接近5%,是高于国际同业的,但到2010年已经降至0.70%,远远低于国际同业。像招行的资产质量改善就非常明显,2002年全年平均不良率高达8.10%,到2010年末,不良率已经降至0.68%。 中国银行业近年来发生的第三个变革是业务转型取得很大的进展。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还将发生变化,从经济运行到宏观调控,从资本约束到监管政策,从直接融资到利率市场化,从客户需求到同业竞争。为了应对这种环境的变化,各家银行特别是中小股份制银行纷纷进行业务转型,加快零售业务、中间业务和中小企业业务发展。从零售来看,如表2所示,各家银行

(完整版)中国工商银行2009~2011年发展战略规划

中国工商银行2009~2011年发展战略规划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策划部 北京容大博通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本行以审慎和进取的态度联合北京容大博通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本规划,旨在推动中国工商银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由于2009~2011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本行未来经营面对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本规划制定的今后三年经营指标,尤其效益类指标是基于对未来经营环境的特定判断基础之上的指导性而非指令性指标,在规划执行过程中,本行将根据外部形势变化对相关指标作必要的调整。

目录 第一部分首个三年规划的执行情况及主要经验 (1) 一、首个三年规划主要发展指标的执行情况 (1) (一)八项核心经营指标实现了规划目标值 1 (二)五项主要发展指标超过规划目标值 3 (三)效率指标不断提升 4 (四)结构调整目标完成情况较好 5 二、首个三年规划的主要经验与不足 (7) (一)首个三年规划执行情况的总体评价 7 (二)首个三年规划顺利完成的主要经验 8 (三)首个三年规划执行中的主要问题与不足11 第二部分今后三年经营环境分析 (13) 一、对今后三年国际经营环境的基本判断 (13) 二、对今后三年国内经营环境的基本判断 (14) 三、对今后三年同业市场走势的基本分析 (16) (一)国际银行同业今后三年走势及与本行的比较 16 (二)国内同业的基本发展趋势 17 (三)我行同业竞争的优劣势分析19 第三部分今后三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23) 一、工商银行的发展愿景 (23)

二、今后三年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24) 三、发展的总任务与今后三年的阶段性任务 (25) (一)提升核心竞争力,巩固发展市场领先地位25 (二)推进经营转型,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7 (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更加完善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27 四、今后三年主要的发展战略 (28) (一)实施结构调整工程28 (二)实施金融创新工程31 (三)实施服务提升工程32 (四)实施品牌提升工程33 (五)实施渠道再造工程34 (六)实施客户拓展工程36 (七)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工程36 (八)实施综合化、国际化工程 38 (九)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工程39 (十)实施人才战略工程40 五、2009~2011年三年规划的目标体系 (42) (一)核心经营目标43 (二)主要发展目标44 (三)结构调整目标45 (四)效率目标46

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趋势

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趋势 [摘要]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在过去的坚实基础上,继续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各商业银行基本完成了数据全国大集中工程,建设并完成了新一代业务处理系统,银行改革与创新的步伐持续加快,金融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我国银行业的信息安全工作不断加强。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虽然成绩斐然,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面对当前和未来金融业的发展需要,银行业信息化还要不断根据改革和业务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 [关键词]银行业信息化现状发展趋势 一、信息技术、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信息技术(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是指那些可以被应用于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管理和处理信息的所有技术的总称。它的主要职能在于凭借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要媒介手段,以期实现对信息的获取、识别、储存、提取、处理、传递、分配、反馈与控制。纵观信息技术的发展史, 它的发端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中叶。1946年,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 IAC由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与阿伯丁实验室制成并运行。它的问世,宣告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此后历经60多年的时间里,电子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取得了飞速 发展,计算机网络特别是因特网( Internet)的出现,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实现了世界范围内数以万计台计算机之间快捷便利地连通,为信息资源的使用与共享奠定了基础。如今,网络与通讯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场信息技术革命,极

大地改变了人类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动力。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第一,它以信息为基础。信息由数据生成,是数据经加工处理后得到的结果。信息作为反应客观事物的规律,是一切生产活动、经济活动、与社会生活都离不开的重要要素,信息的获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先决条件。 第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技术水平的提高为重要手段。计算机与 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获取、识别、储存,再到提取、处理、传递这一系列过程的效率得以显著提高,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更为有效和快捷的信息分配与利用。 第三,信息技术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与极强的渗透性。信息技术具 有非常广泛的用武之地,如今,它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在银行等重要金融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相对于以往任何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更快,更新周期更短,经济和社会效益也更为显著。 二、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历程回顾 信息化是通过对信息科技的开发与广泛应用,达到促进信息交流 和知识共享、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目标的一种历史进程。银行业信息化就是由于信息技术在银行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而引起的一场银 行革命。我国银行业的信息化发展起步较晚,以银行中使用的计算机为例,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大约晚了20多年。总的来说,依据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可以将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历程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中国银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中国银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一)全国银行业概况 1、中国经济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数据,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74.41万亿,位列全球第二。2012年至2016年GDP的年均复合名义增长率达8.64%,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2、国内银行业市场格局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同时,中国银行业亦得到快速发展。根据中国人民银 行数据,2012年至2016年中国银行业人民币贷款与存款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5.42%和14.35%。下表列示了2012年至2016年中国银行业人民币和外币的贷款和存款数据: 根据中国银监会统计口径,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分为大型商业银行、股 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和其他类金融机构等。

(1)大型商业银行 大型商业银行是指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其在中国银行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企业、机构及个人客户的主要融资来源。截至2016年12月31日,五家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37.29%,负债总额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总额的37.21%。 下表列示了截至2016年12月31日,五家大型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总负债和股东权益数据。 (2)股份制商业银行 根据中国银监会统计口径,除五家大型商业银行,中国共有12家股份制商 业银行。近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把握有利的市场机遇,取得持续较快发展,市 场份额不断提升,逐渐成为中国银行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6年12月31 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分别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 和负债总额的18.72%和18.99%。 下表列示了截至2016年12月31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总负债和股东权益数据。

2010年中国工商银行数据中心笔试部分考题

2010年中国工商银行数据中心笔试部分考题[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家庭消费档次,使生产和消费协调发展。这表明( )。 A.生产决定消费,因为只有生产出什么才能消费什么 B.消费促进生产,因为只有生产出的东西被消费了才能再生产 C.生产决定消费,但消费对生产和其他环节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D.必须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因为消费越多对经济增长拉动越大 2.1915年9月,陈独秀在( )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东京 3.我国的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度增长,有效地支持了国家重点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财政收入包括( )。 A.税收收入、债务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 B.税收收入、外汇收人、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 C.债务收入、外汇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 D.税收收入、外汇收入、债务收入 4.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不可知论的观点 5.我国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活动,除了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之外,还有( )。 A.转账结算 B.买卖股票 C.管理企业 D.发行货币 6.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这是一部保护竞争的法律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基本的法律制度。 A.《企业所得税法》 B.《物权法》 C.《反垄断法》 D.《劳动合同法》 7.城市中违法用地、违规建设的数量惊人,城市形象杂乱;在旧城改造中,大拆大建,一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风貌遭到破坏。针对这两种“城市病”,最根本的解决途径是( )。 A.加强依法治国 B.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 C.用暴力手段反对 D.让媒体曝光 8.“今大道既隐,天下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主要是指下面哪一种情况?( ) A.私有财产出现 B.阶级产生 C.贫富分化加剧 D.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9.国务院某部制定一行政规章,规定对某种行政违法行为,除处罚单位以外,还要给予直接责任人员以罚款的行政处罚,但有关规定这一违法行为处罚的国务院行政法规并没有规定要对直接责任人员予以行政处罚。关于这一规章是否违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违法 B.违法,因为规章无权规定行政处罚 C.违法,因为规章无权规定罚款的行政处罚

浅谈我国未来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浅谈我国未来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1-1-18 文章来源:博客 一、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伴随着改革和对外开放,我国金融业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决定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提高金融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各商业银行基本完成了数据全国集中处理(称为数据大集中),进一步建设完善了新一代核心业务应用处理系统。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加快,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重要的标志是银行卡的应用和网上金融服务的迅速发展。现代银行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与传统银行业相比,在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业务开拓等方面,日益体现出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特征。银行业的这种行业属性,决定了必须以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支撑。 二、信息化对银行业发展的作用 1.银行业的高度信息化和知识化,使服务前台和管理机构的信息能够实时传送到决策部门,实现智能化决策和快速反应,从而大大提高管理效率,扩大管理范围,减少管理层次,促进了银行的管理模式向“扁平化”方向转变。 2.信息化帮助银行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再造。信息化帮助银行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和设计现有的业务流程。根据客户类别,将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 按照最有利于顾客价值创造的营运流程进行重组,使银行能有效适应市场的要求,从而建立“客户中心型”的流程组织,以期在成本、质量、顾客满意和反应速度等方面有所突破,进而在财务绩效指标与业绩成长方面有优异的表现。 3.信息化已成为金融工具创新的主要源泉。在业务开拓方面,信息化已成为金融业增长的源泉因素,信息系统的服务已经涵盖了银行所有核心业务流程。新的金融工具和服务方式的推行,往往是金融性质的市场行为同信息技术相互耦合的结果,信息化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和基于知识的量化评价,辅助了决策行为,使金融产品的交易更为简单,从而扩大了金融市场。 三、金融信息化技术体系框架已经建立并趋于完善 1.金融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我国金融业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PC服务器、刀片服务器等各类计算机,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网络通信系统,开发了大量金融信息和业务处理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金融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2.数据集中工程基本完成。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各金融机构实现了业务数据的集中处理,统一、规范了业务操作流程,重新设计了营运流程。建立了集中式的数据中心,有效提高了数据处理能力和整体可靠性,为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基础数据,为下一步实现经营集约化、管理信息化、决策智能化奠定了基础。 3.核心业务系统成功投产。以数据集中为依托,部分商业银行研制开发了涵盖全行业务处理、经营管理、决策分析和服务渠道的全功能银行业务系统。部分保险公司陆续启动了“集中的财务系统”、“保险数据仓库”、“集中的IT运行平台”、和“网络安全系统”等信息化建设项目,提高了信息系统的整合应用能力,为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未来几年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1.加强IT治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未来几年,银行业要建立起适应数据大集中技术环境和银行组织变革要求的信息组织体系,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努力构建面向业务、服务导向、分工合理、协作紧密、运作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及新趋势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及新趋势——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陈远年 ?字号 ? ? ? 评论邮件纠错 2015-11-17 21:13:15来源:中国银行业协会 2015年11月13日·广州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应邀参加“第十届全球金融峰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对本届峰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的一次伟大创新性设计,立足于“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未来五年金融业发展明确了目标,提出了要求。此时,召开本次峰会应当说恰逢其时,充分体现出金融业界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围绕五大发展新理念制定改革发展战略,创新金融配套服务的实际行动和有益探索。中国银行业协会作为中国银行业的自律组织,一贯重视行业科学发展和改革创新研究,下面,我主要结合协会连续5年发布的《中国银行发展报告》、《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等研究成果和行业基础数据,对银行业发展现状、发展新趋势进行简要的分享。

一、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截止2014年末,中国银行业共有法人机构4,091家,从业人员376万人。截至2015年9月,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87.87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0%。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6.9%,同比高出1.11个百分点。总负债为173.4636万亿元,同比增长14.2%。2015年上半年,各项贷款余额96.66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23.97万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98.39%,流动性比率为46.18%,核心一级资本净额达97062亿元,资产利润率(ROA)为1.23%,资本利润率(ROE)为17.26%。 我国经济还处在稳定增长区间,我国银行业众多经营指标R0A、ROE、不良贷款率及税前利润增长率等指标仍领先于国际大型银行,例如,R0A高于2015年英国《银行家》杂志社前100家银行平均值0.04个百分点,ROE高出3.73个百分点。 二、中国银行业发展新趋势 根据由巴曙松首席经济学家领衔,我们联合普华永道实施的《银行家调查报告(2015)》,连续第6年跟踪采访国内银行家群体,最新访谈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银行家们普遍认为,我国银行业将继续推进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银行业发展呈现出了新趋势,可以归纳为“五个新”。 (一)发展进入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银行业经过不懈努力,保持稳健运行。同时,正由过去十余年规模、利润高速增长的扩张期进入规模、利润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一是资产规模保持增长。2015年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187.87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增幅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4个百分点;总负债173.4636万亿元,同比增长14.2%。二是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201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8715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下降显着,大

中国工商银行竞争战略分析报告

上海海事大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平时作业 市场营销学课程作业题(A卷)学号: 应答班级:商务091、商务092 姓名: (满分:100分时间:1周) 一、考查题目 根据市场营销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写一篇关于《****银行竞争战略的选择和运用》的论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在华银行(国有商业银行、民营商业银行、在华外资银行)竞争战略选择和运用的相关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题目自拟。 二、有关要求 第一、使用A4纸单面打印,正文5号宋体,标题字号略大。 第二、纸质稿于2011年11月17日之前交稿。 第三、电子稿于2011年11月24日-之前发送至该邮箱:shjgan@https://www.360docs.net/doc/003881843.html, 三、评分细则 评分项目评分标准分值 1-10 [1]封面、格式封面(自拟的题目,院系、班级、姓名、学号、写作日期);格 式(规范、美观) [2]中英文摘要和 简要介绍文章的内容(100-150字左右);提炼关键词(3个左右)1-10 关键词 [3]前言介绍研究的背景、目标、方法、内容、主要观点等1-10 [4]主体内容联系实际与案例,分析需要充分详细,并与研究主题相关1-10 1-10 [5]结论对主题研究分析过程的总结,得出的研究结果,研究的意义,以 及研究的局限性等 [6]启示通过对于相关主题的研究,写成的论文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1-10 [7]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不少于5本书籍或是文章,写法规范1-10 [8]语言书面语,符合学士学位论文标准1-10 [9]逻辑行文连贯,符合逻辑,各部分围绕研究主题,相互关联1-10 [10]字数不少于5000字1-10 四、作业成绩 论文得分:

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

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

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 金融行业信息化现状金融行业的主要分成三大行业,即:银行、证券和保险业。所谓“金融信息化”,是构建在由通信网络、计算机、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四要素组成的国家信息基础框架之上,由具有统一技术标准,能以不同速率传送数据、语音、图形图像、视频影像的综合信息网络,将具备智能交换和增值服务的多种以计算机为主的金融信息系统互连在一起,创造金融经营、管理、服务新模式的长期系统工程。 1.金融行业信息化发展历程到上个世纪末为止,我国的金融信息化已经走过20多个年头,在数万金融科技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由点及面,初步建成了日趋成熟完整的金融信息体系。在这段发展时期,金融信息化工作形成了以金融企业和行业监管部门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即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等行业监管机构的领导下,各个金融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金融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和实施原则。我国金融行业信息系统的建立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起步较晚,从70 年代开始至今尽管只有 20 多年的短短历程,但发展速度较快。目前一些大中城市的金融行业信息系统已基本上接近了发达国家80 年代中期的水平。计算机进入我国银行业,最早可追溯到50 年代,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引进了苏联的电磁式分析计算机,用以进行全国联行对帐表的工作。但是计算机在我国银行业的真正发展还是从70 年代开始的,因此,我国金融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大致经

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70 年代起步阶段从70 年代中国银行引进了第一套理光—8 型(RICOH—8)主机系统开始,揭开了我国金融行业信息系统发展的序幕,当时的主要目标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效率高、准确性强、功能丰富的特点,对银行的部分手工业务用计算机来进行处理,主要软件采用COBOL 语言编写,实现了诸如对公业务、储蓄业务、联行对帐业务、编制会计报表等日常业务的自动化处理。尽管在当时只在某些地区的某几个分行着手试点,但是试点的成功为后来的大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一阶段主要的处理方式也是采用脱机批处理的方式,解决了大量琐碎、重复性的劳动。第二阶段——80 年代推广应用阶段 80 年代我国银行业相继引进了日本的M—150、美国IBM公司的436l、4381 型主机系统。进一步在大中城市推广应用各类柜面业务处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各行分别建立了自己的联网系统,实现了同城各专业银行自身间的活期储蓄通存通兑,基本实现了各专业行、各营业网点之间业务的联网处理。计算机已应用于银行门市业务、资金清算业务、金融计划统计业务、信贷管理等多项业务中。与此同时,1985 年中国银行率先加入了 SWIFT 环球金融通信网络系统,为我国银行业电脑化信息系统同国际接轨跨出了坚实的一步。第三阶段——90 年代完善提高阶段 90 年代各大专业银行信息系统主机纷纷升级,如引进美国IBM 公司的大型机ES9000 系列主机,用以扩大业务处理范围、增强业务处理能力。1991 日人民银行卫星通信系统上电子联行的正式运行,标志着我国银行电脑化信息系统进入了全面网络化阶段。各大银行除先后加入人民银

中国工商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业务发展案例分析

中国工商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业务发展案例分析

中国工商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业务发展案例分析 (周路楠材控1101班) 【摘要】:目前,国际上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已经将以个人理财、个人融资为主的个人金融业务列为其主营业务,个人金融业务逐渐成为国际商业银行实现盈利的重要渠道之一。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的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金融市场也在不断进步完善,特别是证券、保险、银行私人信贷等业务的发展与成熟,为居民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理财渠道。本文重点对中国工商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开发环节、营销环节、售后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工商银行个人理财风险 一、工商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产品业务的背景 (一)个人理财业务的基本含义及发展意义 个人理财业务,又称财富管理业务,指商业银行通过明确个人客户的理财目标,分析客户的生活状况制定出可行的理财方案的一种综合金融服务,既包括投资、融资服务等一系列传统业务,也包括个人生涯规划、理财策划、理财方案设计与实施、理财咨询服务和资产管理等多种创新业务,是目前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 反观国内,随着经济体制、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住房制度等的改革与发展,原来由政府和企业提供的就业、医疗、养老、子女教育、住房等保障,已经相继转变为由居民自己承担部分或全部的风险及费用。“投资理财”也就成为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理好财,用好自己的钱,使其能够不断保值、增值,发挥更大的作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国人所关注的共同话题。大多数居民对银行的理财咨询和理财方案设计很感兴趣,希望能与银行的专业理财人士建立稳定的业务联系。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与机遇随之而来的,是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目前工商银行为客户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内容上,实际上都处于个人理财业务的初级阶段,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如何抓住优质客户,占领客户市

新中国银行业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1)

新业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银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历了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健发展、改善社会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60年银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新中国银行业的形成和发展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新中国银行业逐步成长并不断发展壮大,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1956年:银行业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7年 这一阶段,我国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建立统一的金融市场,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恢复。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明确将中国人民银行纳入政务院的直属单位,确立了其作为国家银行的法定地位。这一时期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任务为:一是发行人民币,支援解放战争;二是建立独立统一的货币体系和统一的国家银行组织体系;三是接管官僚资本银行和整顿金融业;四是积极开展存款、贷款、汇兑和外汇等银行业务,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为迎接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 1953~1956年,我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为全面动员社会资源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银行业则实行信用集中原则,中国人民银行编制的综合信贷计划纳入国家经济计划。1956年公私合营银行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体系,形成了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一五期间,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12%,各项贷款年均增长21%,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建设。 1956~1965年:银行业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 1956年我国开始转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阶段。1958~1962年为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经历了大跃进和三年严重自然灾害,银行的业务制度和原则遭到破坏,导致信贷投放失控,现金发行过多。这一时期,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25%,各项贷款年均增长20%。 1963~1965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经过整顿,国民经济基本恢复正常,金融工作也步入正轨。这期间,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各项贷款年均增长%,基本解决了大跃进时期遗留的通货膨胀问题。 1966~1976年:银行业遭受文化大革命重创的10年

中国工商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金融论坛2011年第3期(总第183期)中国工商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中国工商银行管理信息部课题组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数模型,对2009年工商银行与10家国际大银行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2007年以来,工商银行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波动的影响,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与国际大银行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净利润、总市值和品牌价值已成为并继续保持全球第一;资产质量大幅提升,风险管理能力进入前列;但产品、业务结构、员工效率和员工激励与国际大银行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未来工商银行应充分运用外生式增长模式,不断提升财富管理等重要业务的利润贡献水平,防范金融创新进程中的各类风险,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中国工商银行;核心竞争力;国际比较;外生增长模式;财富管理 [文章编号]1009-9190(2011)03-0003-07[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志码]A 最近几年,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国内金融市场结构也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变换的背景下不断调整发展,商业银行面对的竞争愈发激烈。随着全面开放金融格局的形成、国际化竞争的持续升级、银行客户需求的变化,中国的商业银行不得不适应更加市场化的利率与汇率等金融价格,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营结构的步伐,加强产品、业务创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金融市场的发展在给银行业带来直接竞争压力的同时,也给银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合作机遇和盈利机会。鉴于此,本文主要基于2009年工商银行的竞争力国际比较分析,对工商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定位和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本文第一部分将讨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概念和现实背景,第二部分分析工商银行核心竞争力国际比较体系模型,第三部分总结2009年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比较研究的主要结论,最后就如何培育和提升工商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方法、路径进行探讨。 一、工商银行核心竞争力国际比较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在现有关于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文献中,一般倾向于把银行核心竞争力定义为一种以富有竞争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战胜竞争对手而成为客户和市场金融服务供应商,并获得超额利润和持续发展的独特能力。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与世界经济论坛(WEF)是公认的最权威的国家竞争力研究机构,根据它们的观点,银行竞争力最重要的方面是“持续地创造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国际竞争力理论的代表人物迈克尔·波特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竞争力的定义,但是他的观点与IMD和WEF的观点比较接近(Porter,1997)。国内外许多专家或机构也从不同角度对银行竞争力进行了剖析(Barney,1991;Prahalad et al.,1990;焦瑾璞,2001),强调了盈利能力对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性。但大多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定义并不全面,主要是将企业竞争力的定义直接套用到银行业,无法突出商业银行本身的业务特点,或者过多强调了盈利能力,而忽视了银行的风险特性。 综合以往银行竞争力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下,一家银行能够比其他银行更有效地进行全面风险管理,并更有效地向消费者(或市场)提供产品或者服务,具有现实的、潜在 [收稿日期]2011年2月10日 [作者简介]课题组组长:刘志刚;课题组成员:刘志刚、陈道斌、张勇、范国英、李忠阳、丁昌锋、杨陶令、刘一、范胜利、秦蕾、万芊、曾华威、赵晶;课题执笔人:刘志刚、范国英(北京,100140),E-mail:guoyinfan@https://www.360docs.net/doc/003881843.html,。

浅谈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呈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但是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客户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国银行业信息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逐步建立监管信息化平台;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信息化体系;全面加强IT风险防范工作;加强互联网金融运营和监管;为金融混业经营提供基础平台;进一步实施专业化分工整合。 标签:银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支付结算需求的提升,以及日益丰富的金融产品需求,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步伐逐渐加快,在人民银行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推动下,我国相继建立了大小额支付系统、企业征信系统、个人信用数据库等信息平台。[1]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银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已经基本达到了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以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银行系统建设完成了全国数据集中工程,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全新的业务处理系统,为社会发展和改革提供助力。 过去几年,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要求不断提升,我国的银行业信息化工作还需要结合市场和监管的要求不断强化和完善。本文认为我国今后的银行业信息化建设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一、重点开展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 银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银行业系统的平稳健康运营需要强有力的监管平台。目前,我国的银行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还处于以计算机或其他终端为依托进行联网业务集中处理的阶段。金融风险管理主要依靠现场检查、窗口指导等线下手段,金融监管信息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大规模推广实施。[2]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信息化水平较为落后,不能完全胜任金融监管的要求。国家有关部门正着力推动金融监管平台的建设,未来我国的金融监管信息化平台必将成为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协调下,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相互协作,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互融互通平台,推动信息化监管平台的落地实施。建立和完善具有风险预警、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功能的金融监管平台,以实现对金融业务和金融服务的全面、准确、持续地监督管理。[3] 二、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信息化平台 银行业是面向客户以金融工具为依托提供金融服务的行业,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形成了“以产品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忽视对客户本身的关注,影响了服务水平,也限制了自身规模和盈利能力。“以客户为中心”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银行业改革的长期任务。[4]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信息化平台将有

中国工商银行数据中心(上海)是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为进一步

中国工商银行数据中心(上海)社会招聘岗位 岗位名称 岗位职责 工作地点 相关要求 开放平台 数据库管理 负责对Oracle/MS SQL/Teradata 等开放开放平 台数据库的生产运行维护,协助进行开放平台版本投产工 作,对大型数据中心必备的数 据库系统进行维护和改进。 上海/ 北京 1、全日制高校本科以上学历,计算机或软件工程相关专 业; 2、3年以上大数据运维工作经验,精通熟悉Hadoop 相关技术,具有MySQL 开发维护经验; 3、具有Oracle 数据库OCP 、OCM 认证者优先。 开放平台 存储管理 负责对开放平台集中存储备份 系统进行生产运行维护,深入 研究存储虚拟化、大批量备份 及灾备相关技术,并对存储备 份生产运维方式进行改进。 上海/ 北京 1、全日制高校本科以上学历,计算机或相关专业; 2、3年以上开放平台系统维护经验,熟悉主流操作系统 运行维护操作与管理; 3、3年以上集中存储管理经验,熟悉主流存储产品技术及虚拟化技术,有为虚拟化平台进行存储架构设计经验者优先; 4、熟悉数据备份技术和数据容灾技术,有独立设计或参 与设计开放平台数据容灾方案经验者优先。 开放平台操作系统管理 负责AIX/SUSE/WINOWS 等 开放平台操作系统的生产监控及运行维护,参与开放平台应用投产及项目实施,对大型数据中心必备的操作系统进行维 护和改进。 上海/ 北京 1、全日制高校本科以上学历,计算机或相关专业; 2、3年及以上Linux 操作系统或Vmware 平台运维经验,有存储、数据库(oracle )、中间件(was )运维经验者优先; 3、2年及以上开放平台主流硬件或网络运维经验,有为大型数据中心进行虚拟化基础架构设计经验者优先。 电力系统 负责110KV 、35KV 变电站供上海 1、全日制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强电相关专业;

新中国银行业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新中国银行业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银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历了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健发展、改善社会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60年银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新中国银行业的形成和发展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新中国银行业逐步成长并不断发展壮大,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1956年:银行业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7年 这一阶段,我国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建立统一的金融市场,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恢复。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明确将中国人民银行纳入政务院的直属单位,确立了其作为国家银行的法定地位。这一时期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任务为:一是发行人民币,支援解放战争;二是建立独立统一的货币体系和统一的国家银行组织体系;三是接管官僚资本银行和整顿金融业;四是积极开展存款、贷款、汇兑和外汇等银行业务,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为迎接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 1953~1956年,我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为全面动员社会资源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银行业则实行信用集中原则,中国人民银行编制的综合信贷计划纳入国家经济计划。1956年公私合营银行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体系,形成了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一五期间,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12%,各项贷款年均增长21%,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建设。 1956~1965年:银行业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 1956年我国开始转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阶段。1958~1962年为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经历了大跃进和三年严重自然灾害,银行的业务制度和原则遭到破坏,导致信贷投放失控,现金发行过多。这一时期,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25%,各项贷款年均增长20%。 1963~1965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经过整顿,国民经济基本恢复正常,金融工作也步入正轨。这期间,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5.5%,各项贷款年均增长6.8%,基本解决了大跃进时期遗留的通货膨胀问题。 1966~1976年:银行业遭受文化大革命重创的1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