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的一点思考

对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的一点思考
对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的一点思考

对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的一点思考

近年来,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严重。针对这个状况,国务院召开了体育工作专题会议,这是我国历史上国务院唯一一次单独为体育工作召开的会议,也说明了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已十分严重。为此,河南省教育厅组织了省体育骨干教师培训,传达了一些先进的教育精神和教学经验,旨在提高基层体育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和业务水平,传授了一些可行性较强的教学法。笔者参加了这次培训学习,受益匪浅。通过与外地体育同仁的交流,也印证了我原来的一个猜测:相当普遍的学校体育课都面临一个“生存”问题,尤其是毕业班,在升学的压力下,体育课经常性地给其他学科让路,甚至压根儿就取消了,为的是多背几个单词,多做几道题;同样还有“大班”问题——一个班八九十人,多者一百多人,甚至超过二百人,体育课不易组织,几乎无法上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也不能不说是目前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十分头痛而又不易解决的问题。

社会的飞速发展促使人们必须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这也要求人们必须正视自己的身体健康,体育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进步,“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身体是知识和技能的载体。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将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前提和保障,没有好身体不可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这是不容辩驳的客观道理。

笔者是一名体育教师,多年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对相当普遍存在的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事实感触尤深,颇为忧虑,且有力不从心之感,在尽自己绵薄之力的同时,愿为现实中小学校体育教育现状提出自己的认识和建议:第一,正确定义健康,摆正体育活动的地位,让学生明白“为何动”。不少同学认为,自己本身没有大病或很少生病,说明自己很健康,可以不参加或少参加体育锻炼。这种理解显然是错误的。联合国卫生组织宪章这样指出健康的内涵:“健康不仅是一个人没有症状或疾病表现的状态,而且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状态。”即使自身没有疾病的现象,但从保健意义上讲,每个人都应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首先能提高我们的生活的质量,缓解现代生活的压力,使我们的身心都尽可能地维持在健康状态。适度的体育锻炼能使人身体强健,精神愉悦,性格开朗,精力充沛,工作学习效率高,身心良性发展,利于形成健康完整的性格。这就是我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最直接的目的。理解了这些,也就理解了体育和健康的关系,知道想要健康就必须参加体育锻炼的道理,就会改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一些错误认识,增强体育参与意识。

第二,明白了“为何动”,有了活动的积极性,还要面临“如何动”的问题。我们平时要求学生“动起来就好”,显然缺乏导向性。想要提高运动的效率,取得更好的效果,就必须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固然是体育教育的主体,但对运动缺乏明确的整体概念,面对场地可能无所适从。老师的主导作用这时应该凸显出来,讲解、示范、引导等多种方法都应派上用场,让学生知道怎样运用器材,怎样运动,合理利用老师的身份,科学地组织好学生的活动,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器材的条件下,取得尽可能好的锻炼效果,这就需要老师多动脑筋多花费精力去分析学生的客观情况,对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内容,尽量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都能参加活动,并从中得到乐趣,渐生兴趣。如此一来,下一步的工作更易开展。

第三,理解了“为何动”,学会了“如何动”,还需要对学生“允许动”。以相关

小学三年级体育教学质量分析

鹿木学校 吕志泽 、三年级情况: 整体的素质在一年的锻炼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养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但是整体在柔韧性上还有些欠缺, 在下学期将会对他们这方面加强 学习和练习力度。 二、对学生发展情况分析 一)平时评价情况 1、主要做法:平时偏重学生的素质练习,课间、课外活动、体育课上对学生 进行抽测科目训练! 、存在问题: 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我发现, 个别班的个别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是全面发 视。 、改进措施:加强学生的锻炼意识,从思想上改变学生的上课及训练态度。 的时候多用一些鼓励的语言去表扬他们, 让其他学生去给他们加油, 严厉制止嘲笑他们的学 生。采用赏识教育原则,同时加强课堂上的保护,课下多找这部分学生做思想工作。 4、总体情况:整体的素质在一年的锻炼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但是整体在柔韧性上还有些欠缺, 今后将会对他们这方面加强学习和 练习力度。中年级学生在体育技能方面掌握情况良好。 主要问题:学生在个别方面掌握情况并不好,在每项体育技能中都有好有坏。 5、原因分析:学生的身体条件有先天性的差别。有些学生不用苦练,甚至不练,参加目前 小学 年级体育教学质量分析 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的培 展的, 而是向自己喜欢的方面去发展, 对于一些不喜欢的项目和素质练习表现冷漠, 不够重 在上课

各项身体素质考核也能得高分,另一些学生(特别是肥胖儿童)再苦练考核也难以及格。这 是小学体育教学考评的矛盾现状之一。 6、改进措施:如果改进考评的起点,以学生初始水平为基础点,进行高标准考评每个学生体质的增长率,这样对于身体素质基础点底的学生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可以树立、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的积极性;但对身体基点高的学生,如果在起点检测时留一手”,这又是 一个不能统一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具有新的思路。 三:本学期教学中好的做法及经验做好学生体育骨干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课堂学 中的作用。学生练习时应安排好保护和帮助,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有的老师经常说:真奇 怪,怎么孩子在你面前都那么听话,可自己的学生不管自己怎么管都不行,其实根本的原因 就是这里,你有没有培养好自己的体育骨干。我不在的纪律比我在还有好,为什么就是他们 班有一个好的体委和班长,比喻说有的学生违犯了纪律,让体育委员抓出来了,这时我让他 们进队练习他们一定不敢,因有军体说你回去他,他们才敢回去。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感到 很纳闷,学生为什么听体育委员的不听我的,为此在一节室内体育课上我就和同学们进行交 流,他们说:“体育委员很厉害,你不厉害,所以我们怕体育委员 四:今后努力方向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会分组教学模式,针对性的对学生做出相应的要求不能 一视同仁。 五:对本学科发展性建议 目前的体育评价忽视了课外活动的内容分析,学校的体育教育应该包括体育课和课外活动 这两部分,因为每星期只有两节体育课,更多的锻炼时间应该是在课外。从目前小学教师的 情况来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课内的评价,而课外活动的管理、场地设施、以及诸多因素的局限,说评价就显的笼统而粗糙缺乏针对性和评价的保障性。

对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的一点思考

对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的一点思考 近年来,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严重。针对这个状况,国务院召开了体育工作专题会议,这是我国历史上国务院唯一一次单独为体育工作召开的会议,也说明了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已十分严重。为此,河南省教育厅组织了省体育骨干教师培训,传达了一些先进的教育精神和教学经验,旨在提高基层体育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和业务水平,传授了一些可行性较强的教学法。笔者参加了这次培训学习,受益匪浅。通过与外地体育同仁的交流,也印证了我原来的一个猜测:相当普遍的学校体育课都面临一个“生存”问题,尤其是毕业班,在升学的压力下,体育课经常性地给其他学科让路,甚至压根儿就取消了,为的是多背几个单词,多做几道题;同样还有“大班”问题——一个班八九十人,多者一百多人,甚至超过二百人,体育课不易组织,几乎无法上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也不能不说是目前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十分头痛而又不易解决的问题。 社会的飞速发展促使人们必须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这也要求人们必须正视自己的身体健康,体育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进步,“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身体是知识和技能的载体。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将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前提和保障,没有好身体不可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这是不容辩驳的客观道理。 笔者是一名体育教师,多年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对相当普遍存在的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事实感触尤深,颇为忧虑,且有力不从心之感,在尽自己绵薄之力的同时,愿为现实中小学校体育教育现状提出自己的认识和建议:第一,正确定义健康,摆正体育活动的地位,让学生明白“为何动”。不少同学认为,自己本身没有大病或很少生病,说明自己很健康,可以不参加或少参加体育锻炼。这种理解显然是错误的。联合国卫生组织宪章这样指出健康的内涵:“健康不仅是一个人没有症状或疾病表现的状态,而且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状态。”即使自身没有疾病的现象,但从保健意义上讲,每个人都应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首先能提高我们的生活的质量,缓解现代生活的压力,使我们的身心都尽可能地维持在健康状态。适度的体育锻炼能使人身体强健,精神愉悦,性格开朗,精力充沛,工作学习效率高,身心良性发展,利于形成健康完整的性格。这就是我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最直接的目的。理解了这些,也就理解了体育和健康的关系,知道想要健康就必须参加体育锻炼的道理,就会改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一些错误认识,增强体育参与意识。 第二,明白了“为何动”,有了活动的积极性,还要面临“如何动”的问题。我们平时要求学生“动起来就好”,显然缺乏导向性。想要提高运动的效率,取得更好的效果,就必须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固然是体育教育的主体,但对运动缺乏明确的整体概念,面对场地可能无所适从。老师的主导作用这时应该凸显出来,讲解、示范、引导等多种方法都应派上用场,让学生知道怎样运用器材,怎样运动,合理利用老师的身份,科学地组织好学生的活动,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器材的条件下,取得尽可能好的锻炼效果,这就需要老师多动脑筋多花费精力去分析学生的客观情况,对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内容,尽量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都能参加活动,并从中得到乐趣,渐生兴趣。如此一来,下一步的工作更易开展。 第三,理解了“为何动”,学会了“如何动”,还需要对学生“允许动”。以相关

初中体育教育叙事

初中体育教育叙事 初中体育教育叙事 这是一堂初中广播操第五节“腰部运动”的授课,原本备课的程序是先学一节广播操,而后进行游戏“火车赛跑”。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注意力一直都不能集中,心猿意马,使我无法往下教。一想这一周的前两堂体育课都教广播操,不要说他们觉得单调、枯燥、乏味、厌烦了,连我都觉得教得索然无味。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决定先做“火车赛跑”的游戏。 在我看来老套的游戏同学们却玩得非常尽兴,要不是有广播操的教学任务这节就想让他们一直快乐的玩下去。这时看到一个同学表演节目中在模仿动物走路的动作,这时我突然来了灵感:是否可以换一下呢?模仿动物动作换成模仿广播操动作?这个动作不是可以把一节的广播操分解来做吗?于是我就重新宣布游戏规则,即“火车”落后的队伍模仿教师做体操的某一分解动作,学会后教其他小伙伴,让他们模仿新的动作。我将动作分解、成四个部分要求他们模仿,分解动作全部模仿完,再由一个被追到的同学把整节的动作连起来模仿做,其他同学再跟着做。 一节课在“游戏”中结束,这节广播操大部分都学会了,关键的是他们学得开心、很认真,我相对地比较轻松,原来的困惑迎任而解,切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我和学生体会到了“教”与“学”的快乐。教新操是一个太烦却又是一个很无奈的事情,说烦是说新操变化多,比如拍数的变化,拍数前后动作的变化等等,说无奈是说无论是谁我们都有义务和责任把他们教会,没有选择的理由!除了这些,还要克服刚开学时的种种不适:嗓子,皮肤……其中,金嗓子喉宝成了必备品了!不过看到学生学会之后整齐的动作,就象老农看到一茬茬庄稼乐滋滋的。 如何高效教新操,我认为有三,其一:我们在教授新操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安排新操的教学,简单的就可以快点,动作复杂的就把进度放下来,不能千篇一律的“一刀切”。其二,我们可以利用课间操的时间来巩固提升已学动作的质量再此基础之上,还可以集体学习下一个动作,先给学生建立一个动作表象,为下一课的学习埋下“伏笔”!其三,如果遇到阴雨天气,就到室内进行理论辅导,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每节操动作要领的消化与吸收!决不能因为室外条件的限制而错失那些最佳的教学时机 这是一节开学不久的体育课,同学们都积极的准备着“多人多足走”游戏。游戏时将跳绳绑在脚踝附近,二人进行三足走,三人进行四足走等练习。全体男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世人对中国教育现状,众说纷纭。中国教育模式形成已久,并不能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但事实确实,中国教育现状确实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现状一:教育商业化、功利化。 从古代文人考取功名以图走上仕途之路,到如今我们把“教育”与将来的工作、收入、生活、居住条件等紧紧联系在一起,十年寒窗为的不过是以后有一个优越的生活。我相信,90%以上的人都是这样想。以致于如今的教育愈加趋向商业化、功利化的方向。而许多学校,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致力于追求虚名,以图在各大“排行榜”上图的一席之地。许多学校并不专心于学术教育,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升学率,提高学校知名度等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藩在微博上透露自己对学生的要求——40岁时如无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另外,云南大学副教授尹晓冰开50多万宝马去上课,是3家上市公司董事,他在全国性的研讨会上提醒同行:做好教学是基础,但把精力都放在教学上,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两名教授的言论也让我们看到中国教育功利化的现状。大部分教授只注重发表了论文的数量,而并不注重质量,一味的敷衍授课、课题蒙混,而学校重金“收买”高分学生更是层出不穷,教育这块本来让人敬仰的“圣地”逐渐沦为追名逐利的市场。 学生求学的功利化以及学校办学的功利化使得整个中古教育日趋商业化、功利化。 现状二:教育不公平。 经柏龙教授曾在一次采访中说中国教育存在着十大不公平: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重点学校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的不公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公平;男童教育与女童教育的不公平;优等生教育与后进生教育的不公平;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不公平;关注知识与关注能力的不公平。 我所说的教育不公平主要是指教育区域不公平跟师资分布不均的问题。对于中小学而言,

中小学体育教育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0110204486.html, 中小学体育教育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小学体育教育论文选题参考 1、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认识误区及其原因 2、试析当前我国普通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几个主要问题 3、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构思 4、我国部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发展目标预测 5、体育游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6、中南六省部分乡镇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7、简析当前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形势及课题--写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之后 8、论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 9、简析当前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形势及课题——写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之后 10、中小学体育教学游戏化价值探讨 11、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背景下武汉市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12、论素质教育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理念 13、我国边远地区国家级贫困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的研究 14、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小学体育教育人才需求脱节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15、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16、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探索 17、“和乐体育”-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尝试

https://www.360docs.net/doc/0110204486.html, 18、论素质教育与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 19、山东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不公平归因及对策 20、新课改后大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的现状、制因及对策研究——基于安徽省大中小学实证研究 二、中小学体育教育论文题目大全 1、辽宁省贫困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黔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调研 3、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与实践——体育教学实用技能丛书 4、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5、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综述 6、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系统思考 7、构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系统工程的思考 8、真水无香渐修顿悟——参加“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有感 9、美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学 10、贫困山区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11、生命化教育理念下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思考 12、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与思考 13、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14、山东省民办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15、中小学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发生原因的调查及预防的思考 16、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与新课程的实施 17、中日美三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比较分析

中小学体育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0110204486.html, 中小学体育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小学体育论文选题参考 1、湖北省农村乡镇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 2、对大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3、“阳光教育论”对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启示 4、秦巴山区中小学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5、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制定 6、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 7、从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 8、牢牢把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学术综述 9、学校体育安全教育的研究与对策--盐城市中小学体育安全教育调查与分析 10、陕西中小学体育活动现状调查研究 11、中日美等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12、贯彻《纲要》和《新课标》以来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观念现状分析——以江苏省调研为个案 13、“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 14、青海省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15、论素质教育与中小学体育的改革 16、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实践部分教学内容的优化与评价 17、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18、中日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比较

https://www.360docs.net/doc/0110204486.html, 19、运动技能本体论及其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启示 20、中小学体育教学师生互动的基本类型和方式 二、中小学体育论文题目大全 1、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压力及压力源的调查研究 2、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验情况调查 3、浙江省农村普通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4、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 5、中、美、日、前民德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6、湖北省贫困县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7、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的探讨 8、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身心教育─—体育教育的迁移价值 9、安徽省城镇中小学体育活动场地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10、中小学体育教师人文素质结构与社会评价研究 11、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体系的回顾与展望 12、新中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建设的回顾与展望——兼论俄罗斯中小学体育“大纲教材”建设的新进展 13、明确课程性质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解读《对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 14、我国西部五省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现状及发展建议 15、略论素质教育与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 16、关于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思考 17、中德两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比较 18、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研究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生存教育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生存教育 发表时间:2011-06-08T09:17:57.560Z 来源:《教育学》2011年2月(下半月B版)供稿作者:李政[导读] 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生存意识生存教育,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存意识、生存环境、生存能力教育 李政(辽宁省兴城市围屏乡中心小学 125117) [摘要] 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生存意识生存教育,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存意识、生存环境、生存能力教育,培养学生从小适应今后社会发展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具体化。体育教师应该努力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生存意识,帮助学生掌握生存技能,使学生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能以良好的心态主动与他人、与社会沟通和交往。同时,也使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提高,应急状况下能自我保护,逆境下能自我心理调节。体育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运动的教育,而是把运动作为一种载体,其教导生活的承载力、其对生存教育的意义将是其他任何教育所无法比拟的。[关键词] 小学体育;生存教育;生存技能;心理素质 生存教育是人生最基本的教育。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这种社会背景、时代变革的逼迫下教会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生存能力已经迫在眉睫。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设备,让百度在夜空中自由地搜索,我见到了这样一组数据: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中国每年约有一点六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四十名孩子。触目惊心的数字告诉我们,中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阶段,在面对突发事故、突难时更容易受到伤害。在目前中国基础教育在生存教育领域尚处在缺失的状态下,我们的孩子如何自救和救助他人?如何在火灾中逃生?如何从容面对危险?这已经成为一个即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学校体育功能的角度对在体育教学如何实施生存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生存意识生存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生存意识生存教育,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存意识、生存环境、生存能力教育,培养学生从小适应今后社会发展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具体化。体育教师应该努力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生存意识。例如,在 “走跑交替”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为这个教学环节设计一个情境——“过马路”。引导学生主动思索,过马路时应注意什么?再让学生自主思考发言后,教师可以适时灌输“一慢、二看、三通过”|的交通规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促进社会化发展。又例如,在跑步练习中,体育教师可以制作红绿灯的卡片,自己充当交警,指导学生在十字路口时要注意交通安全,要牢记“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教师可以让体育委员带头领跑,自己站在“十字路口”,间断性地更换红绿灯,以此来训练学生“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生存意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对红绿灯的反映,帮助学生树立生存意识,也给枯燥单调的跑步练习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 二、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生存技能 在我国,到目前为止,有效的生存训练机制尚未建立,学生对生存训练内容的掌握更是微乎其微,由此导致的校园群死群伤的事件屡见不鲜。在人多拥挤的地方,鞋子被踩掉了或随身物品掉落了,弯腰去捡;火灾发生后,慌乱逃生导致互相践踏;面对意外伤害者,绝大多数的人只能求助于专业救护机构,结果白白丧失抢救的时机……因此,体育教师将生存技能的培训融入我们的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弥补国内生存教育的空白,更是对新时期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的全新诠释。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生存技能,如在体育课堂上向学生讲授运动损伤、运动休克、晕厥、中暑等情况的处理和护理方法。使学生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能以良好的心态主动与他人、与社会沟通和交往。同时,也使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提高,应急状况下能自我保护,逆境下能自我心理调节。 三、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自主运动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在无拘无束的自主环境中磨炼个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多让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让他们吃点苦,受点累,受点难,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提高他们对突发事件的承受能力,也使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例如:体育教师在进行耐力跑教学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在做好准备活动的基础上进行耐力跑比赛。这个项目不仅可以提高耐力跑成绩,发展心肺功能和耐力素质,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和自强自制的个性心理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能力,为适应以后日益竞争的社会环境打下了扎实的身体基础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实现了学校体育进行生存教育的必要性。而参加团体项目(如足球、篮球等)运动有助于形成和发展学生机智勇敢、团结协作、勇于拼搏和永不服输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使学生在性格、气质、能力上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体育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运动的教育,而是把运动作为一种载体,其教导生活的承载力、其对生存教育的意义将是其他任何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总之,教师要通过情境性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都伴随不同的情感因素,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完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各个环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形成情知平衡、和谐、互促、并茂的教学格局,优化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心灵的碰撞中理解人生,感悟人生真谛,体验各种感情,感受生命的存在、跳动、自强、不息、美好、伟大、幸福。帮助学生了解人生价值、目的、意义,进而珍惜生命和人生,尊重自己、他人、环境、自然、社会,努力做对社会有用、有意义的人。 [参考文献] [1] 常勇超,浅议小学体育教学[J],新课程研究,2009,(11). [2] 袁小勃,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问题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J],中国校外教育,2009,(7). [3] 高秀芹,谈体育教学与美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

体育教学叙事

后进生的转化 体育课上,大家都在认真地练习着,只见体型较胖、无精打采的某同学一直站在操场旁边看着同学们练习,不用问就知道她会说“老师我不舒服……”我已经习惯了她的语调、表情,只能无奈地笑一笑。课后,我反思:难道她初中三年都要这样一直旁观下去吗?难道我就没有责任吗?难道我就不能让她参与进来吗? 通过反思,我认为某同学不爱运动,教师是有责任的。 1、“体育后进生”的心理特点。由于身体较胖,导致体育成绩较差,在集体运动中,“体育后进生”适应性较差,有时举止失措,不能充分的表现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往往遇难而退,不愿尝试。“体育后进生”有自卑、逆反、封闭等不同类型的心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常常交织在一起,并时时处于矛盾中,对教师和同学们有恐惧感和对立情绪,意志薄弱。 2、教师的放任。长期以来,某同学请假时,只要说“身体不适”,教师就没有过多的追问和进行过多的沟通,不了解正在原因,最终导致这名身体较肥胖、身体素质差的某同学成为“旁观者”。 3、教师未充分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在设计课时,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只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未考虑个别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没有使他们的能力、潜力获得最佳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师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一天课后我留下了某同学,我说:“你每次课都能准时到,并和同学们一起做准备活动,这些你都表现得很好!”这

时我看到她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并接着说:“这说明你从内心还是很喜欢上体育课,对吧?”她点了点头。“那你为什么不和同学们一起练习呢?”她说:“老师,我……”我看着她,并用眼神鼓励她继续说,“其实我在课后,自己一个人练过,但是我做不到,动作也很丑,如果我在上课时做,同学们肯定会笑话我的”我对她自己私下的练习感到惊讶并感动,她是想做的,而且想做好,想在同学们面前展现自己优秀的一面。我肯定和表扬了她课后练习。在以后的上课中我给她降低练习目标,时时鼓励她,她在一点点的进步。最后在初三的体育考试中,立定跳远成绩由148变为180,坐位体前屈成绩由5厘米增加到20厘米。她不在是“体育后进生”了! 教师应该有培养“体育后进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在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协调发展,经常去关心他们。对他们的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进行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得机会,经常给予他们鼓励,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转化“体育后进生”

中国目前教育现状分析和思考

关于当前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教育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基础工程,需要国家的巨额投入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个工程没有搞好,就培养不出有信仰、有道德、有理想且身心健康的人才,没有人才何谈民族振兴、何来国家富强。教育所输送的人才不仅关系到国家其它投入的产出效果与效率,也是社会资源和国家潜力的核心成分,一个国家亏待了教育就是主动放弃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可以说,中国近六十多年来的教育,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教育所培养的人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当今国家与社会的面貌,即国家的信仰与国格、社会的道德与秩序、民族的个性与未来。中国教育现状与建立文明强盛之国家以及和谐安康之社会对教育要求的差距非常明显,三言两语讲不清,百语千言道不明。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教育所造就的人才这一首要国家资源之间的竞争,人才的内涵不仅仅是拥有科技文化知识与基本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能够提升国家文明、民主与法治所必须的符合人文人道精神

的信仰、道德与理想。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体制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束缚了人才自由全面的发展。教育体制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育的不公,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几十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就是这投入不足的经费,又把重点放在了城市,城市又放在所谓的重点学校和大学。整个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校舍、师资、设备、经费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仍是杯水车薪、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全国农村学校的危房一直是各地方政府的一个心病。 二、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 中小学生在校时间长,课后作业多,学习压力大,这在中国大多数学校是普遍现象。我们仔细分析,素质教育在中国提出和实施已有十多年,减轻学生心理和生理负担的口号喊了十多年,为什么学生的书包还那么重,学生还有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如果说完全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师观念还没有转变,或者教育教案改革力度不

对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思考

对新时期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考 宣恩县教育局喻明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空前关注,国家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空前增加,特别是义务教育实现了基本免费入学,人们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标志着我国教育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充分认识和把握新时期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变化,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发展纲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催生新教育时代 从全国来看,自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期开始,我国教育的投资政策、管理体制、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如期实现。(2)农业税取消以后,规范了农村中小学收费,取消了“三提五统”和教育附加、教育集资等加重农民负担的一些不合理收费。(3)教育管理体制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转变为“分级负责,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由以乡镇管理为主改为以县为主管理。(4)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2007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入学进入免费阶段。这标志着中国几千年以来,教育投入由老百姓自己负担为主的历史结束。(5)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开始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展开。(6)今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相联系的。进入新的世纪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教育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1)新时期经济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促进了就业岗位的增加,同时也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新要求。目前,一方面技术工人的短缺状况日显突出,另一方面,大多数高、初中毕业生不愿就读职业院校。教育如何适应经济的发展,构建一个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刻不容缓。(2)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虽然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但对农村教育却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许多家庭的父母外出打工,将孩子交给年迈的老人或其他留守的亲属,有的甚至是全部交给学校。我们全县仅留守儿童据统计达40%左右。这一时期的农村学校承担了学校和家庭的双重责任。(3)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为子女获得好的教育提供了经济保障或支撑。这是新时期我国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长足发展的基础。但是与此同时,人们收入差距拉大,高收入和中等收入人群扩大,人们不满足于教育的现状,对“优质”教育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对校园环境、教学设施、师资水平以及教育多样化

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分析48927汇编

一对学生发展情况分析 (一)平时情况 主要做法:偏重学生的素质练习,课间、课外兴趣活动、体育课上对学生进行体质测试项目练习! 存在问题: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我发现,个别班的个别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是全面发展的,而是向自己喜欢的方面去发展,对于一些不喜欢的项目和素质练习表现冷漠,不够重视。 改进措施:加强学生的锻炼意识,从思想上改变学生的上课及训练态度。在上课的时候多用一些鼓励的语言去表扬他们,让其他学生去给他们加油,严厉制止嘲笑他们的学生。采用赏识教育原则,同时加强课堂上的保护,课下多找这部分学生做思想工作。 (二)总体情况:整体的学生素质在一学期的锻炼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的培养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整体在柔韧性上还有些欠缺,今后将会对他们这方面加强学习和练习力度。 低年级:整体看来低年级学生的柔韧性很好,但是学生的力量不够。 中年级:中年级学生在体育技能方面掌握情况良好。 高年级:总体学生在跳绳方面优秀率较高。 主要问题:学生在个别方面掌握情况并不好,在每项体育技能中都有好有坏。原因分析:学生的身体条件有先天性的差别。有些学生不用苦练,甚至不练,参加目前各项身体素质考核也能得高分,另外少数学生(特别是肥胖儿童)再苦练考核也难以及格。这是小学体育教学考评的矛盾现状之一。 改进措施:如果改进考评的起点,以学生初始水平为基础点,进行高标准考评每个学生体质的增长率,这样对于身体素质基础点底的学生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留一手”,这又是一个不能统一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具有新的思路和办法。 二好的做法及经验

做好了学生体育骨干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学生练习时应安排好保护和帮助,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有的老师经常说:真奇怪,怎么孩子在你面前都那么听话,可自己的学生不管自己怎么管都不行,其实根本的原因就是这里,你有没有培养好自己的体育骨干。 三、今后努力方向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会分组教学模式,针对性的对学生做出相应的要求,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解决不同实质的问题。 杨京贤

浅谈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18-09-06T11:20:40.26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10月总第279期作者:王兆波董建胜 [导读] 中小学生如何适应学习、适应社会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摆在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王兆波山东省荣成市第三十一中学区264300;董建胜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一中学区264300 摘要: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给人们的身体负担、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在不断地增加,同时对人类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完美状态。因此,中小学生如何适应学习、适应社会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摆在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通过体育教学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合理的心理治疗,从而保障小学生能全面地得到健康发展。实践证明,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 一、发现消除心理障碍 体育教学过程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过程,包括情感上获得成功的感受和愉悦的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身体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情、意志等外在表现是其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很容易发现学生存在的不同心理障碍。通过体育锻炼可以缓解和治疗某些心理障碍、疾病,使紧张、忧愁、焦虑、压抑、烦恼、沮丧等不良情绪得以宣泄,使人轻松愉快、心情舒畅。体育活动多种多样,活动中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喜欢自己。在群体活动中,要让学生努力展现自我,有信心让同伴接纳自己。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有意识地创设愉快的体育学习情境和教学内容,制定科学适宜的体育运动强度和难度;因材施教,给每一位学生搭建成功的舞台,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充分展示自我,克服恐惧、紧张、害怕等心理障碍,获取运动的愉快感和更多的成功体验,树立更多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促进学生身心更好地健康成长。 二、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体育教学活动不仅对身体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对心理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心理健康的发展,必须以正常发展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通过体育运动,促进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做一名合格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情况,做学生的贴心人。中小学生的情感、情绪、品格正处于形成期,教师应该采取尊重、理解、关怀和信任的态度,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感觉到“我可以”、“我能行”“成功一定属于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体育锻炼所产生的积极情绪能对人体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以便充分发挥机体的潜力,有助于人们理清思路、战胜逆境、克服困难。因此,体育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及不同的心理状态,通过各种体育活动,自觉地、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好全面的育人工作。 三、加强合作,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许多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实质上就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模拟和演练,学生学习可以获得成功与挫折、胜利与失败、群体与个体、帮助与鼓励等体验。假如每位教师都能够正确适度地给学生一定的引导和教育,正确处理体育活动中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就能使学生通过体验认识体育、认识社会,并能正确地认识自己、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形成健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树立竞争意识是每一个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心理素质,也是将来走向社会时应具有的一种心理素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竞争意识,正视将来的种种竞争,学会在竞争中勇于迎接各种挑战;通过体育教学,培养胜不骄败不馁、不畏强者、勇于拼搏、创新进取的精神。 四、面对中小学生存在的问题,学校体育应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 1.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各级领导组织、教师必须慎重对待并加以研究,以确保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并使他们能保持健康发展。其中,要正确制定适合现代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标体系,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2.采取有效方式,加强中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从根本上发展其心理健康。中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此时对他们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对他们养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重大作用。同时,正确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能支配学生的行为更加规范,进而使他们更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学校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要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真正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身体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心理健康。心理咨询不要搞形式主义,要真真正正落到实处;不要只局限于咨询室里,要走进课堂,解决学生实实在在的心理障碍问题。 4.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娱活动,加强体育课的教学工作。要给学生更多锻炼的机会,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去锻炼,去适应社会,为学生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应充分加强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身体形态发育,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为中小学生走进社会、走向未来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总之,体育活动不仅是一种身体运动,而且也是心理活动,需要身心的相互作用;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而且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由此可见,在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完整版)小学体育教育叙事

---------------------------------------------------------------范文最新推荐------------------------------------------------------ 小学体育教育叙事 小学体育教育叙事(一) 体育老师在学生眼里是严厉的、体育课是单调的、很多人认为体育课应该是跑啊、跳啊让学生机械的反复练习。重复的练习来锻炼身体的,这是很多人给体育老师和体育课下的定义。但是体育老师是有爱心的。 比如,上体育课时身体弱的学生就不能和身体强壮的学生一起参加活动,在体力上就有区别,所以体育老师在分小组时就把学生按大小、强壮、男女分组教学,这是在老师的心中默默分成小组,不是有心观察是看不出的。 体育教师有时也是严厉的,但在严厉中体现了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例如有一次在练习双手传接篮球时,有个女生边练习边吃口香糖。我瞪了她一眼,她毫无反应,我就走过去接过球同她一起练习传球。看着她那满不在乎的样子,我一用力,球打在了她身上,她依然我行我素,我当时真想过去训她一顿。可稍一沉思,觉得不妥,就让其他学生继续练习,然后把她叫到一边,问她刚才为什么不认真练习,稍有不慎,就会被球击中,受到伤害。下课后,那位同学诚恳地说:“我错了,老师,您别生气,今后我一定好好练。” 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处理得当,就能使学生感到温暖,就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 18

教师要处处关心、爱护学生。体育教师也不例外。 小学体育教育叙事(二) 在体育教学中队列队形是一个枯燥乏味的内容,尤其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就拿原地踏步走这一块来说真是让我曾经费了不少心思。口令:一二一 要领:随音乐节奏,两脚在原地上下起落,口令一落在左脚上。抬起时,脚尖自然下垂,离地面约15 厘米;落下时,前脚掌先着地,上体保持正直,两臂摆前后摆动。说完后,我在操场上开始了踏步训练!“一、一、一二一、一在左脚上……一、一二一……一二一!”,我晃动在学生的队伍中间,一遍一遍地纠正,一遍一遍地查改,末了,只有少数的人知道我所强调的“一”在左脚上,没有办法,我又更换口令,把原先喊的“一二一”改成了“左、左、左右左……”,我想这下学生应该听得懂了吧!从队伍的排头一直走到排尾,能够按照要求做的,屈指可数。我彻底松了劲! “收队!”幸好这两个字没有喊出口,不然就算是向这些小家伙们低头了。因为我脑子里闪过一个好主意,我可以用游戏啊,游戏不是最能吸引他们。同学们,我们玩个游戏吧!好!刚刚因为踏步有点蔫的孩子们一下精神了许多!我们的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老师说一,你抬左脚,老师说二,你抬右脚。开始——一!左脚;二!右脚;一!左脚;二!右脚;一!左脚;二!右脚……唉,他们个个反应极快,而且正确无误!嗬,还是游戏的魅力大,我加快了一二的频率:脱口喊出“一二一”,学生也使劲地抬着左脚、右脚、左脚!哈哈,又回

中国目前教育现状分析和思考

关于当前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教育就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基础工程,需要国家的巨额投入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个工程没有搞好,就培养不出有信仰、有道德、有理想且身心健康的人才,没有人才何谈民族振兴、何来国家富强。教育所输送的人才不仅关系到国家其它投入的产出效果与效率,也就是社会资源与国家潜力的核心成分,一个国家亏待了教育就就是主动放弃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可以说,中国近六十多年来的教育,尤其就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教育所培养的人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当今国家与社会的面貌,即国家的信仰与国格、社会的道德与秩序、民族的个性与未来。中国教育现状与建立文明强盛之国家以及与谐安康之社会对教育要求的差距非常明显,三言两语讲不清,百语千言道不明。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从根本意义上讲就就是教育所造就的人才这一首要国家资源之间的竞争,人才的内涵不仅仅就是拥有科技文化知识与基本职业技能,更重要的就是要具备能够提升国家文明、民主与法治所必须的符合人文人

道精神的信仰、道德与理想。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体制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束缚了人才自由全面的发展。教育体制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育的不公,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几十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就就是这投入不足的经费,又把重点放在了城市,城市又放在所谓的重点学校与大学。整个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校舍、师资、设备、经费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仍就是杯水车薪、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全国农村学校的危房一直就是各地方政府的一个心病。 二、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 中小学生在校时间长,课后作业多,学习压力大,这在中国大多数学校就是普遍现象。我们仔细分析,素质教育在中国提出与实施已有十多年,减轻学生心理与生理负担的口号喊了十多年,为什么学生的书包还那么重,学生还有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如果说完全就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教师观念还没有转变,或者教育教案改革力度不够造成的,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世人对中国教育现状,众说纷纭。中国教育模式形成已久,并不能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但事实确实,中国教育现状确实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现状一:教育商业化、功利化。 从古代文人考取功名以图走上仕途之路,到如今我们把“教育”与将来的工作、收入、生活、居住条件等紧紧联系在一起,十年寒窗为的不过是以后有一个优越的生活。我相信,90%以上的人都是这样想。以致于如今的教育愈加趋向商业化、功利化的方向。而许多学校,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致力于追求虚名,以图在各大“排行榜”上图的一席之地。许多学校并不专心于学术教育,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升学率,提高学校知名度等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藩在微博上透露自己对学生的要求——40岁时如无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另外,云南大学副教授尹晓冰开50多万宝马去上课,是3家上市公司董事,他在全国性的研讨会上提醒同行:做好教学是基础,但把精力都放在教学上,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两名教授的言论也让我们看到中国教育功利化的现状。大部分教授只注重发表了论文的数量,而并不注重质量,一味的敷衍授课、课题蒙混,而学校重金“收买”高分学生更是层出不穷,教育这块本来让人敬仰的“圣地”逐渐沦为追名逐利的市场。 学生求学的功利化以及学校办学的功利化使得整个中古教育日趋商业化、功利化。 现状二:教育不公平。 经柏龙教授曾在一次采访中说中国教育存在着十大不公平: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重点学校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的不公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公平;男童教育与女童教育的不公平;优等生教育与后进生教育的不公平;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不公平;关注知识与关注能力的不公平。 我所说的教育不公平主要是指教育区域不公平跟师资分布不均的问题。对于中小学而言,城乡师资水平分配不均无可争议,农村的教学水平相较与城市,无论是教师水平还是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同一城市的学校同样存在着师资分布不均的问题,对于“重点学校”来说,无论是教师水平还是教学基础设施配置都比一般学校优越。这就使得重点学校越来越强而一般学校越来越弱的局面,难以形成教育公平竞争。而这样的情况就造成了家长花钱为孩子选择较好的学校。 另外,除了中小学教育的不公平,大学在录取学生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公平现象,这样的不公平体现在“区域保护”等方面。例如,上海的考生在考上海的大学时相较于非上海考生来说要容易的多,北京的考生在考北京的大学时要比非北京考生容易的多。而这就出现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重点大学的数量多,考生少,考生容易考的现象,而对于山东、河南、广东、浙江等高考大省却有重点大学数量少、考生多的现象。因此,诸如此类的高考大省的考生要比上海、北京等地的考生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考上一个相对于优秀的学校。 现状三: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高等院校增加,职业学校虚化。 最近这几年,到处盛传着“读书无用”“毕业等于失业”等说法,很显然这些说法是错误的,但我们却能从这一现象中看出人们对中国教育的失望。“读书无用论”盛行的原因无非是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只是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而更重要的是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转型,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步调又太缓慢了。按照原有的培养方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没本事”,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大学教育无法生产出于公司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大部分毕业生走出学校后发现:专业知识没学好,没有一技之长,也没发现自己身上有什么过人之处。因此,只能等着失业。中山大学一会社会学教授曾说:“目前许多教育政策的制定不是以就业为导向,不看人才市场需求,但培养出来的学生又要在人才市场消化,这就造成一时难以消化、甚至消化不了的问题。”我国的大学教育更加注重理论知识,而非专业技能,而更多的大学追求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