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综述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综述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综述

(总)

2014年第3期

要:物联网涉及众多领域,首先介绍了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其次归纳了物联网涉及的关键技术;然后总结了物

联网的应用;最后给出了物联网面临的挑战,为未来物联网的研究指出方向。

关键词:物联网,构成,关键技术,应用,挑战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综述

薛秀琴1,许方曲2,郝秀兰2

(1.山西经贸职业学院,太原

030024;2.湖州师范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Survey of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for Internet of Things

XUE Xiu-qin 1,XU Fang-qu 2,HAO Xiu-lan 2

(1.Shanxi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Taiyuan 030024,China ;2.Huzhou Teachers College ,Huzhou 313000,China )

Abstract :A variety of domains are involved in internet of things.Firstly ,architecture of IoT is introduced.Secondly ,key technologies used in IoT are discussed.Then some important applications of IoT are listed.Finally ,some challenges in IoT are pointed out ,from which future research areas can be deduced.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IoT ),architecture ,key technologies ,applications ,challenges 文章编号:1003-5850(2014)

03-0010-04收稿日期:2013-12-22,修回日期:2014-02-15基金项目: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Y12F02012);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201310347007)作者简介:

薛秀琴,女,1969年生,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人工智能。*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 )概念是2005年

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正式确立的[1]。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物联网的定义各不相同,至今没有一个权威、完整和精确的定义。狭义的物联网只是物与物互联,不包括人在内;广义的物联网则是物与物之间、物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可以实现交互,将信息技术融入社会行为之中,达到人类社会综合应用信息技术的更高境界[2-3]。本文中采用广义的物联网定义,认为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借助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各种接入网络,实现物体与互联网连接,形成人与物、物与物互联的巨大智能网络。从物联网的构成、关键技术、应用、影响物联网发展的因素等角度出发,对物联网的现状及关键问题进行论述,进一步对物联网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1物联网的构成

研究人员在描述物联网的体系框架时,多采用

USN 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作为基础,自下而上分为

底层传感器网络(边缘技术层)、接入网络、基础骨干网络、网络中间件、应用平台5个层次[3-4]。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 )泛在网工作委员会(TCl0)给出了物联网的3层结构[2-5]:第1层是感知延伸系统,第2层是异构融合的泛在通信网络,第3层是应用和服务。

图1USN 体系架

10··0170

电脑开发与应用

第27卷第3期(总)

1.1底层传感网络

底层传感网络又称为边缘技术层,用于物体信息的采集,通常由传感网络、嵌入式系统、RFID标识、阅读器或其他不同形式的软传感器组成。其中,使用最多的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WSN)、纳米技术、智能嵌入等也是广为使用的技术。

另外,手机、红外感应器、摄像头、GPS等可以感知所需各种信息的终端都可能被连接到网络上,帮助随时随地采集物联网中所需物体的各类信息。

1.2接入网络

传感系统采集到的物体数据需要处理,接入层负责信息的路由、发布与分发,如果需要的话,还要执行跨平台通讯,是数据处理的第1阶段。常用的接入网络有WWMI(宽带无线移动互联网)、WIFI、WIMAX、GSM、CDMA、WCDMA等。WWMI用户能通过各种无线移动终端,如Iphone、Gphone、PDA等其他终端以无线移动方式通过各种网络接入互联网。

1.3互联网

互联网是物联网的基础与平台,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与发展。物联网中通过各种传感设备采集到的物体信息,都要汇集于互联网并进行信息的加工处理与反馈操作。例如,环境监控中依据感知的温度、湿度、洁净度等数据,通过计算分析评估,其结果再作为合理调节环境的科学依据。互联网发展的成熟、应用的广泛、系统的安全与稳健,是促进物联网快速发展的基础与前提。

2物联网关键技术

类似于信息处理的5个环节:采集→存储→传递→加工→输出,物联网中也有物体信息感知系统(采集),海量分散数据云存储系统(存储),借助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系统(传递),实现海量数值计算、数据分析的云计算系统(加工),以及将计算结果反作用于物体的输出系统(输出)。主要涉及到物联网体系结构、标识技术、电力与能源存储、硬件技术、数据及信号处理、通信、网络、网络发现、软件及算法、发现与搜索引擎、关系网络管理、安全与隐私、标准化等关键技术[6-8]。这些技术可以进一步归类[3]:感知与标识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计算与服务技术、管理与支撑技术、标准化技术。国内,物联网技术的研究热点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云计算及普适服务等领域[3]。

2.1感知与标识

感知与标识技术用在信息采集系统中,可分为传感器技术、RFID、图像采集技术和语音识别技术4类。常用的感知设备有各种传感器、二维码、条形码、摄像头、智能卡、全球定位系统GPS等。

2.1.1射频识别

RFID[9-11]电子标签是物联网中重要的感知节点,涵盖众多技术,面向多个领域应用,通过标准对其技术及应用进行规范,如规定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物理接口、协议等。

RFID无须人工干预,可以工作于各种恶劣的环境。每个RFID标签都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在物品流通、自动配送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RFID标准化、规范化是物体信息识别的支撑,关系着物联网的安全。电子代码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有可能成为物联网中的物体识别代码[2-3]。

2.1.2传感技术

传感器(Transducer/Sensor)能感觉到被测量物体,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的信息形式后输出,是物联网中物体感知的首要环节。传感器发展的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网络化等特点大大推动了产业的发展与转型,对物联网的发展起着支撑与促进作用。目前,传感器在测量类型和精度、可靠性、低功耗、低成本方面尚有待提高[3]。

物联网中常用的物体信息采集技术还有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技术。如指纹识别、头像识别等技术。各种感知与识别系统共同组成物联网系统的感觉系统。

2.2网络与通信

2.2.1网络技术

物联网中的“物物通过Internet相连”需要合适的网络技术来实现[6]。RFID、短距离无线通讯及传感网络都可以实现网络连接,而扩展了地址空间的IPv6可以用来对物进行编址、连接及跟踪。在物联网中,不同网络系统间的安全性、可伸缩性、跨平台兼容是必需的。无处不在的网络接入又会改变信息处理的方式。现在,IP技术不需要中间协议转换网关就可以提供设备之间的端到端通信。

泛在(无处不在,ubiquitous)传感网络的可伸缩体系结构允许数十亿个设备连入网络进行通信。而通过改进无线通讯协议的安全及可靠性,使得基于无线设备的泛在网络的关键任务应用成为可能。

2.2.2网络发现机制

物联网中,网络是动态变化并连续进化的,而物也具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新“物”加入,网络拓扑会迅速改变。在此情况下,自动发现机制及映射能力对于

11

··

0171

(总)2014年第3期

高效网络及通信管理是必需的。例如,在局域网上自动发现的协议有WSDD的WS-Discovery,Bonjour[13]及UPnP的SSDP。

现在,被动及动态发现机制已经存在,正在研发网络数据的实时、动态发现机制。所有的发现服务必须基于认证机制以解决隐私或安全问题。

2.3计算与服务

在应用层需要对海量感知信息进行存储和智能分析,生成用户所需要的结果。在智能分析中,云计算[17-19]是核心,涉及海量数据分布存储、海量数据管理、虚拟化、云计算平台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等技术。借助云计算,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来获得所需服务器、网络存储、应用软件等资源以及所需服务。云计算部署依赖于计算机集群,吸收了自主计算和效用计算的特点。

需要面向物联网在典型行业中的应用需求,提炼行业普遍存在或要求的核心共性支撑技术,研究针对不同应用需求的规范化、通用化服务体系结构以及应用支撑环境、面向服务的计算技术等[3],以适应未来应用环境变化和服务模式变化。

2.4管理与支撑

物联网需要管理由数十亿个物组成的异构网络,网络中有多种软件、中间件、硬件存在,需要解决安全性、性能及可靠性等问题。

2.4.1网络管理

网络管理涉及到管理分布式数据库、网络设备自动投票及网络拜年变化和流量的实时图形化显示。网络管理服务使用了许多工具、应用程序和设备来监控和维护参与物联网应用的网络。与今天web上广为盛行的社会网络类似,物联网中的物也需要相关建立关系。2.4.2安全与隐私

在物联网中,安全与隐私有两个主要问题:个人隐私及商业机密[6]。为了确保机密,有许多现存的标准加密技术可以使用。主要挑战是如何使得加密算法更快、更节能。在使用加密方案时,还需要一个有效的密钥分配方案。隐私问题更为严峻,原因之一是忽略了公众的隐私,而且隐私保护技术仍在发展初期,不是为资源受限的设备设计的。物联网中物的异构性及流动性使得形势更为复杂。与隐私保护一样,设备的认证及信任管理也需要解决。因而,需要系统性地为物联网研究安全保护机制[2]。

2.5标准化

物联网涉及技术较多,应用形式多样,其标准化工作也分散在不同的标准组织,工作侧重点不同,也有少量重叠和交叉。例如,ITU-T的标准化集中在泛在总体框架、标识、应用方面;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美国电气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主要侧重于传感器网的标准化工作;RFID的标准化工作主要由EPCGlobal进行。

2010年3月9日,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筹备工作启动,目标是整合国内物联网相关标准化资源,联合产业各方共同开展物联网技术的研究,积极推进物联网标准化工作,加快符合中国发展需求的物联网技术标准[3]。

3物联网的应用

物联网的潜力巨大,可以部署在影响国计民生的诸多领域,但目前已部署的应用非常有限。在未来,将会有智能家居、智能办公、智能运输、智能医院、智能企业、智能工厂。下面介绍几个比较重要的应用[6]。

3.1航空航天

通过识别伪造的产品/部件来提高产品及服务的安全性。通过引入特定类别的航空部件的电子身份信息,来识别伪造产品/部件。在产品/部件的生命周期中,电子身份信息记录其来源、安全关键事件。可以将电子身份信息存储在一个分布式的数据库及RFID标签上,这些可以安全地连接到航空部件上,在将部件安装到航空器之前进行认证。这样,航空器的安全及运行可靠性会显著提高。

3.2智能交通

实时采集车辆信息,驾驶员信息、道路拥堵信息,然后综合分析,合理调度;物联网也为收费系统、商业运输中旅客及物品的筛查、支持不同政府安全政策的国际货物运输系统运送的物品的筛查,提供解决方案,以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在机场使用物联网技术管理用户行李,可以实现跟踪、分拣的自动化,增加每包的阅读速度,提高安全性。

3.3智能农业

可依据物联网采集到的农作物信息,实时调节采光、施肥、浇水、消除病虫害等,确保农作物环境适宜,高效生长;在传染病暴发期间,依据物联网采集到的动物运动信息,对动物进行实时监控,控制并阻止病情的蔓延;依据牧群的动物数目下发补贴时,根据物联网采集到的信息,防止可能发生的动物数目诈骗。

3.4智能物流

发货方对货物的拣选、装运,运输环节中物体的跟踪、分流、转移,物体到达收货方地区的仓储、派送与签收,发货方与收货方均可实时查询物品状态信息。

12··0172

电脑开发与应用第27卷第3期(总)

(下转第16页)

3.5智能医疗

用带有RFID 传感能力的移动电话作为平台来监控医疗参数及药物运送过程,一旦有意外发生可以提供及时的医疗监护;可移植的、可编址的无线设备可用来存储健康记录,在紧急情况下可挽救病人的生命,特别是具有糖尿病、癌症、冠心病、中风、阻塞性肺病、认知障碍、癫痫病、老年痴呆症的病人;可食用的生物降解芯片可植入人体起保护作用;为恢复运动功能,截瘫病人可通过植入的智能体控制的电子刺激系统来传递肌肉刺激。3.6制药业

对于药品来说,安全和保障是最为重要的。在物联网中,给药品贴上智能标签、在供应链中跟踪药品、通过传感品监控药品的状态,有许多潜在的好处:例如,对于需要特殊保存条件的药品,在运输过程中可以连续进行监控,一旦发现违反了保存条件,马上将其丢弃;药品跟踪及电子身份信息允许检测假药、并使供应链免受欺骗;药品上的智能标签也可以使病人直接获益,例如,通知消费者剂量及过期日期、确保药品的真实性,可以提醒病人在适当的间隔内用药,也可以监控病人的用药情况。

另外,在汽车工业、电信、制造、处理工、环境监控、媒体、娱乐、保险、回收等行业也可以利用物联网,从中受益。

4技术挑战

通过对企业环境、家居、办公等智能空间的分析,未来的工作将以跨组织交互为特征,需要处理高度动态变化的、临时的关系。物联网所遇到的技术挑战[6]主要有如下。4.1网络基础设施

现在的Internet 架构在移动性、可用性、可管理性、可伸缩性方面的限制,对IoT 的发展造成了障碍。4.2安全、隐私及信任4.2.1安全

必须在设计及运行阶段确保互联网架构的安全;主动识别及保护物联网,使其免受任意攻击(如DOS 和DDoS 攻击)和滥用;主动识别及保护物联网使其免受恶意软件的攻击[6]。

4.2.2隐私

控制个人信息(资料隐私)及个人的物理位置和行踪(位置隐私);需要提高隐私技术及相关的法律保护;对人和物进行身份管理的标准、方法及工具。4.2.3信任

关键的、受保护的、敏感的资料需要轻松、自然地

交换,例如,智能体将代替人/组织与可信任的服务进行通信;信任必须是物联网设计的一部分且必须内置。4.3异构

管理异构的应用服务、环境及设备也构成了一个主要挑战。4.4传感数据

设计传感数据发现机制;设计传感数据通信协议———传感数据查询、发布/分布机制;开发传感数据流处理机制;传感数据挖掘———相关性、聚类过滤技术设计。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挑战:管理海量信息、挖掘海量信息以提供有用的服务;设计有效的传感网络体系结构[22]及存储体系结构;异构技术、设备、应用接口等的标准化。

5未来研究领域

为了使物联网可靠、健壮、有效,有几个领域必须进一步研究[6]。

5.1识别技术

物联网应用有可能使用不同的标识方案,需要使用新的识别、认证、编址方案技术,创建全局目录查找服务及发现服务来解决全局ID 规划、身份管理、身份编码/加密、化名、可撤销匿名、存储管理等问题。5.2架构设计

具有端到端特点的分布式开放架构,异构系统的互操作性,独立访问,清晰的分层,物理网络中断的恢复,基于点对点的分布式自治架构的设计。5.3通信协议

通过多频协议、通信频谱及频率分配来设计节能通信,使用软件定义无线通信的方法来解决新协议对硬件更新的需要,设计高性能、可伸缩的算法及协议。5.4网络技术

重要的研究问题有:片上网络(Network on Chip ,NoC )技术,考虑了片上通信的架构,用动态路由方案对设计时参数化的架构进行动态配置,每次输出时允许有不同数目的虚拟连接;节能网络,可根据所需流量的突发及骤降进行网络的接入及关闭;可伸缩的片上通信架构,以支持基于不同工作负载和/或改变约束条件的电路模块间的动态通信。

6结束语

对物联网的技术及应用进行了综述,对已有技术

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尽管

13··

0173

(总)

2014年第3期

(上接第13页)

现有技术使得物联网的设想成为可能,在现实中,大规模地部署物联网应用还是面临许多挑战。在未来,应对这些挑战是工业界和学术界对网络与通信进行研究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1]朱洪波,杨龙祥,于全,等.物联网的技术思想与应用策略研究[J].通信学报,2010,31(11):2-9.

[2]孙其博,刘

杰,黎

羴,等.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

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33(3):1-9.[3]

Atzori L ,Iera A ,Morabito G.The internet of things:A survey [J].Computer Networks ,2010,54(15):2787-2805.[4]Intemet of Things in 2020:Roadmap forthe Future[R].EPOSS.[5]

Bandyopadhyay D ,Sen J.Internet of things:Applications and

challenges in technology and standardization [J].Wire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2011,58(1):49-69.[6]刘强,崔

莉,陈海明,等.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J].计

算机科学,2010,37(6):1-10.

[7]

Puliafito A ,Mitton N ,Papavassiliou S ,et al.Editorial:Spe-cial issue on Internet of Things:convergence of sensing ,net-working ,and web technologies [J].EURASIP Journal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2012(1):1-2.[8]黄玉兰.基于物联网的RFID 电子标签研究进展[J].电讯技

术,2013(4):522-529.

[9]厉剑.物联网技术之RFID 识别[J].物联网技术,2013(5):

14-17.

[10]Wu T Y ,Liaw G H ,Huang SW ,et al.A GA-based mobile

RFIDlocalization scheme for internet of things [J].Personal and Ubiquitous Computing ,2012,16(3):245-258.

系统过程分析:将红外传感器装置布置到门口处,当人走向门口穿越红外传感器发射的红外信号时候,红外传感器捕获到信息,将信息传递给计算机,计算机计算具体时间,如果当时时间在早上7点-9点之间,则进行一系列的事件反应。计算机联网查询到当天的天气状况、pm2.5的污染情况、当前的路况情况等等,然后通过语音播报软件,将信息播放出来,对用户是否加减衣服、是否需要带pm2.5口罩,是否减少户外活动,绕开拥堵路段等等进行提示。具体流程图如图4所示。

图4红外传感器提醒主人注意天气变化、

天气污染和路况信息系统图

该智能提醒系统,还可以不断完善,增加其他功

能,如检测到主人回来之后,播报“欢迎主人回家”、“工作一天辛苦了”等温馨提示功能,还可以完善时间计算模块,根据是否为周末提醒主人周末多出去运动等等。

4结束语

想象一下,当你早上出门上班,门口的传感器检测到你将要出门时,将此信息传到电脑上,电脑会通过互联网进行一系列的事件,声音播报当天天气情况,提醒你今天应该注意的事项,并自动播报目前道路拥堵情

况,提供最佳路线;家用电器如冰箱会提醒冰箱内食物的储存情况及其过期情况,甚至取出存放的酒品时,它可以智能提醒“多喝酒对健康不利”等反应;当夜晚推开卧室门,传感器会自动检测到这一举动,将灯打开,离开后,自动将灯熄灭等等。当周围的物体通过传感器检测到人们活动的意图时,自动智能化地作出某些反应,生活和工作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联网的发展将会是非常让期待的。相信不远的将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设想将逐渐普及到日常生活中,给出行、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1]

霞.浅谈物流信息技术与物联网[J].商场现代化,2010(15):48-49.

[2]梅方权.智慧地球与感知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分析[J].农

业网络信息,2009(12):5-7.

[3]孔晓波.物联网概念和演进路径[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12):12-14.

[4]

程钰杰.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2.

[5]金

海,刘文超,韩建亭,等.家庭物联网应用研究[J].电信

科学,2010(2):10-13.

[6]郎为民,杨宗凯,吴世忠,等.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研究[J].

计算机科学,2005(5):20-23.

[7]蹇兆文.基于无线传感网的展馆监控系统数据平台设计与

实现[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8]张

俊.浅谈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物联网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0(10):15-17.

[9]朱仲英.传感网与物联网的进展与趋势[J].微型电脑应用,

2010(1)

:1-3.

16··0176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综述

作者:薛秀琴, 许方曲, 郝秀兰, XUE Xiu-qin, XU Fang-qu, HAO Xiu-lan

作者单位:薛秀琴,XUE Xiu-qin(山西经贸职业学院,太原,030024), 许方曲,郝秀兰,XU Fang-qu,HAO Xiu-lan(湖州师范学院,浙江 湖州,313000)

刊名:

电脑开发与应用

英文刊名:Computer Development & Applications

年,卷(期):2014(3)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0110625801.html,/Periodical_dnkfyyy201403004.aspx

物联网技术发展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110625801.html, 物联网技术发展综述 作者:唐鹏宋巍 来源:《消费电子·理论版》2013年第06期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物联网的特点和概念,并分别从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介绍了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说明了物联网所需要的相关技术情况,也简单介绍了中国物联网产业目前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物联网;RFID;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2-0000-01 一、前言 在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一种新的概念,称为“物联网”,它的英文全称是Internet of Things,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又有别于互联网的全新概念,可以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是通过嵌入式技术将传感器放入实物当中,通过无线网络对没有生命的物体的进行网络互联与数据信息采集,并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海量数据信息的发送与接收。 二、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也称为M2M,是传统的物流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深化,也是互联网延伸至物理世界的一种体现,它涉及众多技术,包括实时定位、短距离无线通信、RFID、传感器网络等。物联网将互联网中的用户终端延伸到任何需要实时管理的物品,其目的是给没有生命的物品赋予生命,加强人与物品间的交流。国际电信联盟(ITU)2005年的一份报告曾描绘了物联网时代的蓝图,我们在回家前先发条短信,家里浴缸就能自动放好水或者电饭煲自动做好饭等等,这些都是物联网带给我们的便利条件。 三、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信息感知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信息感知技术主要依靠传感器网络和RFID等技术实现。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的技术核心,主要用来对物理世界的信息感知,就像人的皮肤一样用来感知外界信息。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微型传感器一起组成的,其中每一个微型传感器都相当于一个通信基站,并通过无线信号组成一个网络系统,把得到的信息传送给物联网的使用者。RFID全称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射频识别技术,也可以称为电子标签技术,是通信技术的一种,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数据信息的传递,并且不需要芯片和接收器接触,在一定距离内就可以传输信号。现在RFID技术应用相当广泛,如果对学生证植入了RFID芯片那就可以一证多用,同时拥有门禁、食堂买饭和图书馆借书等多项功能。而信息传输技术主要依靠Internet互

物联网文献综述

物联网安全文献综述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定义,物联网主要解决物品到物品、人到人之间的互联,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这样的一种新兴的技术,同时当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危机,物联网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物联网服务能否得到真正的实际推广应用,必需引起高度的关注。因此,我专门查阅了几篇关于物联网安全的相关文献,对物联网安全问题以及应对的方案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一篇论文是李志清的《物联网安全问题研究》,这篇论文主要从信息安全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三个基本属性出发,探讨物联网安全方面的需求及其面临的安全威胁,研究了物联网的安全模型并且提出了物联网的安全机制。其中,物联网的安全模型包括应用层、处理层、传输层、感知层,分别对应信息应用、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采集与物理层面的安全。而物联网的安全机制包括认证与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和立法保护。第二篇论文是何德明的《浅谈物联网技术安全问题》,这篇论文主要讨论了物联网技术安全的特点以及物联网的传统技术和特殊技术的安全问题,并且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其解决之道。第三篇论文是范红的《物联网安全技术体系研究》,这篇论文通过对物联网进行安全性分析,提出了一种物联网安全技术体系,该体系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提升物联网防护水平,并且对物联网网络体系结构和特点进行了介绍。其中防御横向体系包括物理安全、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安全通信网络、安全管理中心以及应急响应恢复与处置六个方面,而纵向体系包括边界防护、区域防护、节点防护和核心防护。第四篇论文是金朔平的《云计算与物联网安全问题研究》,这篇论文在研究物联网与云计算结合的基础上,着重对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安全进行研究。第五篇论文是刘亚坤的《物联网应用的安全问题》,这篇论文主要是拿物联网安全和互联网进行对比,突出讨论物联网机器和感知节点的本地安全问题、感知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以及RFID系统安全问题。 这几篇论文都说明了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和互联网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传统的网络中,网络层的安全和业务层的安全是相互独立的,而物联网在现有移动网络基础集成了感知网络和应用平台,相当于将网络层和业务层合而为一了,所以移动网络的大部分机制仍然适用于物联网并能提供一定的安全性,但还是需要根据物联网的特征对安全机制进行调整和补充。譬如说在认证机制方面我们可以根据业务的安全敏感程度和业务由谁来提供来进行设计,再譬如说在加密机制方面我们可以根据业务安全要求的不同来决定采用哪一种加密机制。这几篇论文都突出了物联网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物联网的节点大部分都处于无人监控的状态,攻击者很容易就能接触到这些设备,并对其进行如替换或者修改的进一步行动,这要求我对其设备进行远程信息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联网的安全并不会只会局限于物联网的单方面,而是包括了在物联中涉及了的方方面面,包括手机与计算机的安全漏洞、各种各样的病毒、各种各样的恶意捆绑软件,还有就是人为对机器的防盗,防修改以及云计算机云服务器的安全等等,这些出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在任何一个细节出现问题,整个物联网的系统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所以投身物联网的工作者一定要细致地检查好系统大大小小的每一个部分,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安全的威胁。物联网信息安全的保护和防止,除了技术方面,管理方面也是相当的重要,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会出现更多的安全问题,单靠技术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要完善好信息安全的管理制度,做到责任制,也要加强各个单位对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综述

(总) 2014年第3期 摘 要:物联网涉及众多领域,首先介绍了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其次归纳了物联网涉及的关键技术;然后总结了物 联网的应用;最后给出了物联网面临的挑战,为未来物联网的研究指出方向。 关键词:物联网,构成,关键技术,应用,挑战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综述 薛秀琴1,许方曲2,郝秀兰2 (1.山西经贸职业学院,太原 030024;2.湖州师范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Survey of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for Internet of Things XUE Xiu-qin 1,XU Fang-qu 2,HAO Xiu-lan 2 (1.Shanxi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Taiyuan 030024,China ;2.Huzhou Teachers College ,Huzhou 313000,China ) Abstract :A variety of domains are involved in internet of things.Firstly ,architecture of IoT is introduced.Secondly ,key technologies used in IoT are discussed.Then some important applications of IoT are listed.Finally ,some challenges in IoT are pointed out ,from which future research areas can be deduced.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IoT ),architecture ,key technologies ,applications ,challenges 文章编号:1003-5850(2014) 03-0010-04收稿日期:2013-12-22,修回日期:2014-02-15基金项目: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Y12F02012);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201310347007)作者简介: 薛秀琴,女,1969年生,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人工智能。*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 )概念是2005年 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正式确立的[1]。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物联网的定义各不相同,至今没有一个权威、完整和精确的定义。狭义的物联网只是物与物互联,不包括人在内;广义的物联网则是物与物之间、物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可以实现交互,将信息技术融入社会行为之中,达到人类社会综合应用信息技术的更高境界[2-3]。本文中采用广义的物联网定义,认为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借助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各种接入网络,实现物体与互联网连接,形成人与物、物与物互联的巨大智能网络。从物联网的构成、关键技术、应用、影响物联网发展的因素等角度出发,对物联网的现状及关键问题进行论述,进一步对物联网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1物联网的构成 研究人员在描述物联网的体系框架时,多采用 USN 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作为基础,自下而上分为 底层传感器网络(边缘技术层)、接入网络、基础骨干网络、网络中间件、应用平台5个层次[3-4]。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 )泛在网工作委员会(TCl0)给出了物联网的3层结构[2-5]:第1层是感知延伸系统,第2层是异构融合的泛在通信网络,第3层是应用和服务。 图1USN 体系架 构 10··0170

《物联网技术与运用》考试题库含答案

《物联网技术与运用》考试题库01 单选题 1、物联网的英文名称是(B)B.Internet of Things 2、(D)首次提出了物联网的雏形 D.比尔.盖茨 3、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是(A) A.射频识别 4、以下哪个不是物联网的应用模式(C) C.行业或企业客户的购买数据分析类应用 5、按照部署方式和服务对象可将云计算划分为(A) A.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6、将基础设施作为服务的云计算服务类型是(C) C.PaaS错误:改为B.IaaS 7、2008年,(A)先后在无锡和北京建立了两个云计算中心 A.IBM 8、(A)实施方案拟定了在未来几年将北京建设成为中国云计算研究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和 路径 A.祥云工程 9、智慧城市是与相结合的产物(C) C.数字城市物联网 10、可以分析处理空间数据变化的系统是(B) B.GIS 11、智慧革命以(A)为核心 A.互联网 12、迄今为止最经济实用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A) A.条形码识别技术 13、以下哪一项用于存储被识别物体的标识信息?(B) B.电子标签 14、物联网技术是基于射频识别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射频识别技术主要是基于什么方 式进行信息传输的呢?(B) B.电场和磁场 15、双绞线绞合的目的是(C ) C.减少干扰 16、有几栋建筑物,周围还有其他电力电缆,若需将该几栋建筑物连接起来构成骨干型园区网, 则采用(D )比较合适? D.光缆 17、下列哪种通信技术部属于低功率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A) A.广播 18、关于光纤通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光在光导纤维中多次反射从一端传到另一端 19、无线局域网WLAN传输介质是(A) A.无线电波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与发展前景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与发展前景 姚程宽张新华詹喆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基础部安徽安庆246003) 摘要:物联网是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的高级产物,目前还没有对物联网权威的定义。从技术的角度说,任何一个互联互通的网络都可以实现,比如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也可以是一个独立局域网。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物联网重要的不是网络本身,而是基于这些网络的应用服务。能从这些网络中得到哪些服务,这才是与我们的工作生活相关的。简单的说:服务才应该是物联网的关注点。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并从工业、农业、教育和生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物联网的应用,并分析了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物联网;感知技术;服务 物联网是近两三年来非常热门的科技词汇之一,他的英文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写成IOT。简单的说物联网就是物和物互联的网络,它利用并融合感知技术、识别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云计算等技术,把控制器、传感器、人和物等连接起来,实现物和物,人与物的连接,最终得到智能化的网络,被广泛认为是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高级产物,它利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上的所有资源,继承了互联网上的所有应用,同时物联网保留了自身资源和设备的个性化和私有化。

1.物联网的应用领域 1.1物联网在工业中的应用 (1)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物联网应用于原材料采购、销售和库存领域,通过完善并优化供应链的管理体系,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2)生产过程工艺优化物联网技术能提高工业生产线上的过程检测、生产设备监控、材料消耗监测、实时参数采集的能力和水平,有助于生产过程智能监控、智能诊断、智能控制、智能维护、智能决策,从而改进生产过程,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3)安全生产管理把感应器或感知设备安装在矿工设备、矿山设备、油气管道等危险设备中,可以感知在危险环境中的设备机器、工作人员等方面的安全信息,将现有单一、分散、独立的网络监管平台提升为多元、系统、开放的综合监管平台,以实现快捷响应、实时感知、准确辨识和有效控制等。 (4)环保检测及能源管理环保设备融入物联网可以对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类污染源及污染治理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控[1]。 1.2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 (1)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加强农副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到最终消费者整个流程的监管,降低食品安全隐患。通过安装电子芯片,物联网技术可以追溯芯片的编码查询产地、生产日期以及检验检疫情况。

物联网技术综述

物联网技术综述 一、物联网的内涵及架构体系 1. 物联网概念及内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概念最早于1999 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技术和设备,按约定的通信协议与互联网相 结合,使物品信息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实现物品信息互联而形成的网络。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内涵不断扩展。现代意义的物联网可以实现对物的感知识别控制、网络化互联和智能处理有机统一,从而形成高智能决策。 目前较为统一的物联网定义: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臵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目的。 2. 物联网关键要素 物联网发展的关键要素包括由感知、网络和应用层组成的网络架构,物联网技术和标准,包括服务业和制造业在内的物联网相关产业,资源体系,隐私和安全以及促进和规范物联网发展的法律、政策和国际治理体系。如图1 所示。

图1 物联网发展关键要素 2.1 物联网网络架构 物联网网络架构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如图2 所示。 图2 物联网网络架构 感知层主要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 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递、路由和控制,包括延伸网、接入网和核心网,网络层可依托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也可以依托行业专用通信网络。 应用层包括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和各种物联网应用。应用基础

物联网综述报告

物联网综述报告 姓名:孟然 学号:03 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

物联网技术综述 摘要: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革命的浪潮,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虽然目前国内对物联网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但从物联网本质上看,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的提升,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智慧对话,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本文首先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简要介绍了物联网的当前发展状况。对物联网的关键技术:RFID,ZigBee,云计算等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物联网的主要的应用领域,最后展望了物联网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字] 物联网;RFID;云计算。 一、物联网的概念 1999年,麻省理工大学Auto-ID实验室第一次提出“产品电子码”的概念,即把所有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接入互联网,实现智能化识别与管理。迄今十余年,“物联网”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被称为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即称为互联网。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基础仍然是互联网。互联网的核心内容是hooking people together,由此引申,物联网的核心内容便是hooking things together。 二、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目前,物联网开发和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发达国家和地区均想抓住这个机遇,出台政策、进行战略布局,希望在新一轮信息产业洗牌中占领先机。物联网成为“后危机”时代各国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008年底,IBM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战略,强调传感等感知技术的应用,提出建设智慧型基础设施,并智能化的快速处理、综合运用这些设施,使得整个地球上的物都“充满智慧”。由美国主导的EPCglobal标准在RFID领域呼声最高;德州仪器(TI)、英特尔、高通、IBM、微软则在通信芯片及通信模块设计制造上全球领先。

物联网研究综述

物联网研究综述 摘要:从物联网基础出发,介绍物联网的基本架构,关键技术,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网、M2M技术,并举例说明物联网在城市建筑、交通、农业等生活领域中的应用。指出物联网产业在未来发展中的各种挑战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网;M2M;智能 1引言 1995 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及物联网概念。1999 年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提出物联网概念。2005 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 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并对其含义进行了扩展。2010年3月我国召开的两会上,物联网被明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伴随国家“十二五”规划出台,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战略型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大力扶持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行业之一。据权威机构预测,国家将在未来十年投入四万亿大力发展物联网,智能建筑、智能办公、智能家居、RFID等产业将是未来重点发展的领域。作为物联网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融楼宇自控、电视监控、防盗报警、综合布线等众多系统于一体的建筑智能化领域,同样迎来了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由第三次信息化引发的“智慧”浪潮,正在打开我们对未来智能化生活和城市发展的广袤空间,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深刻改变世界。 2物联网的概念 一般国际通用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物联网的问世打破了传统思维,过去是将公共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在物联网时代,电缆、钢筋混凝土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同一的基础设施,意味着基础设施是一新的土地,所有物的运转都在其上运行,包括经营管理,生产运输,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 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到来,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主动进行数据交换。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已经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之间的连接发展成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论文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论文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一.引言 物联网的发展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效率。物流关系着现代人生活的衣食住行,其发展关系着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广泛推广和应用物联网技术,不仅可以完善和优化物流供应链管理体系,实现物流管理的合理化,而且在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带动物流行业的全面发展,研究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势在必行。二.物联网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的概念起源于由RFID(射频识别)对所有物品进行标识并利用网络进行数据交换,进而实现智能识别和管理。经过不断扩充、延展、完善,现在人们普遍接受的物联网概念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运用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技术,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国际上看,欧盟、美国、日本等国都十分重视物联网的工作,并且已作了大量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如美国把它当成重振经济的法宝,所以非常重视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发展,它的核心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来改变美国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金融、制造、消费和服务等),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的交互方式以提高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把ICT技术充分用到各行各业,把感应器嵌入到全球每个角落,例如电网、交通(铁路、公路、市内交通)等相关的物体上。并利用网络和设备收集的大量数据通过云计算、数据仓库和人工智能技术作出分析给出解决方案。把

物联网技术综述论文

物联网技术综述 引言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 1990年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 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也曾提及物联网,但未引起广泛重视。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Auto-ID)”,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早期的物联网是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

物联网参考文献

1、樊世清,于泽,郭红军;论物联网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第19期,66 2、李霞;浅谈物流信息技术与物联网;《商场现代化》2010年5月(下旬刊)总第612期,48-49 3、肖慧彬;物联网中企业信息交互中间件技术开发研究;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09 4、江宏;物联网引发供应链管理革命;物流技术与应用,2004.5,25-27 5、龚英,胡涛;国际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创新、合作与共赢——“2010中国重庆供应链与物流国际论坛”会议综述;西部论坛, 2010年第04期 6、作者:李芳整理;多技术整合物联网应用案例分享;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2009-12-16 7、胡秀前;肯德基供应物流模式对企业供应链的启示;《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年01期 8、龚颖;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探讨;青年科学,2010年第08期 9、夏文汇;基于供应链管理流程的退货逆向物流管理;中国流通经济,2010年第08期 10、赵临风;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策略探讨;中国合作经济,2010年第07期 11、文钰谢卓林闫燕;沃尔玛:做好供应链管理切实保障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导刊 2010年第07期 12、王海萍;食品供应链安全监管体系创新框架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09期 13、赵玮;面向供应链应用的RFID中间件研究;吉林大学,发表时间:2010-04-01 14、杜红梅;我国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耦合机制:制度经济学视角;湖南农业大学,发表时间:2010-03-30 15、张春勋,刘伟,李录青;食品供应链中企业与农户短期合作交易契约设计;管理学报,2010年第02期 16、程丹;食品供应链评价系统的建立;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0年第01期 17、郑英春;标识技术确保食品饮料质量安全;中国自动识别技术, 2009年第06期 18、唐华山,秦海波;供应链环境下的高校餐饮业供应商管理研究;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04期 19、张睿;乳品供应链生产质量安全管理与策略探讨;现代商业,2009年第33期 20、杜红梅;加工企业与下游零售商定价决策模型——以绿色食品供应链为例;物流技术,2009年第11期 21、杨青松,许涛;食品安全可追溯研究阶段报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信息与研究部;2007年4月 22、李春艳,周德翼;可追溯系统在食品供应链中的作用与研究;生态经济,2009年第11期 23、黄松飞;山东寿光的物联网样板;通信世界, 2009年第46期 24、郑迪;“鸡联网”试验;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9年第10期 25、施鸣;浅谈第三次信息革命“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前景;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09年第10期 26、孔晓波;物联网概念和演进路径;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年第12期 27、刘志硕,魏凤,柴跃廷,沈喜生;关于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思考;综合运输,2010年第02期 28、赵国庆;物联网在物流运输中的应用探讨;中国商界(下半月) ,2010年第06期 29、赵欣斐;物联网的兴起对产品供应链的影响;现代商业, 2010年第18期 30、管继刚;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通信管理与技术,2010年第03期 31、潘金生;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增值服务;经济师,2007年第09期

物联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物联网技术的 现状 与 发展语: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也愈 加便利,有了智能手机、电脑、iphone 、ipad 等高科技产品。其中,最重要的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就是互联网的出现与应用了。互联网导、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物联网技术综述三——物联网传输技术

物联网技术综述三——物联网传输技术

《物联网技术综述三——物联网传输技术》的提纲 作者:谢中业 导言: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但他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世界各国的未来信息化发展战略,均从不同概念向物联网演进。在中国,物联网技术已从实验室阶段走向实际应用,国家电网、机场安保、物流等领域已出现物联网身影。专家预计,物联网技术将用三至五年普及,将会发展为上万亿规模的高科技市场。而我国目前在传感网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中国与德国、美国、英国等一起成为国际物联网标准制定的主导国。物联网是由传感设备、终端和信息处理中心组成,本文将主要讲述物联网传感技术的相关情况。 一、什么是物联网传输网络 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环境传感器、图像感知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传感网络传输网络 应用网络物联网结构图 图一:物联网结构图 物联网传输网络:在物联网中,对终端数据上传到服务平台并能通过服务平 台获取数据的传输通道。 二、物联网传输网络的作用 作用:物联网传输网络是物联网数据传输的通道,他通过有线、无线的数据 链路,将传感器和终端检测到的数据上传到管理平台,并接收管理平台的数据到各个扩展功能节点。物联网传输网络是内部数据与互联网平台数据的交换通道,是物联网数据与互联网数据交换的中间载体,他属于互联网中的局域网和城域网部分。 三、物联网传输网络的主要构成及优缺点分析 物联网传输网络是互联网的末端接入部分,根据物联网的传输介质不同,可 以分为如下部分: 1、以太网/宽带

物联网技术论文

浅谈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应用 物联网被称为继电脑、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美国权威谘询机构预测,到2020年物联网可能大规模普及,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信息技术产业。 一、物联网的定义、原理 物联网概念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原理“物联网”是指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种新技术。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而 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二、物联网相关技术的情况 1、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框架 包括感知层技术、网络层技术、应用层技术和公共技术。 (1). 感知层数据采集与感知主要用于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包括各类物理量、标识、音频、视频数据。 (2). 网络层能够把感知到的信息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进行传送,需要传感器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相融合。 (3).应用层应用层主要包含应用支撑平台子层和应用服务子层。其中应用支撑平台子层用于支撑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的功能。应用服务子层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电力等行业应用。 (4).公共技术公共技术不属于物联网技术的某个特定层面,而是与物联网技术架构的三层都有关系,它包括标识与解析、安全技术、网络管理和服务质量管理。 2、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2.1.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装有电子标签的物体接近微波天线时,阅读器受控发出微波查询信号。安装在物体表面的电子标签收到经微波天线发出的查询信号后,根据查询信号中的命令要求,将标签中的数据信息反射回微波

学习物联网知识的感想

学习物联网知识的感想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文献综述 ——学习“物联网”相关知识的感想 前言 起初听到“物联网”这三个字,认为他的意思应该是把物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网络。通过阅读文献,对“物联网”这个技术有了更广泛的认识。下面我将从对物联网的理解、物联网的载体、物联网的应用以及物联网的利弊分析和发展趋势这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 目录 正文 一、对物联网的初步理解 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到了“物联网”的概念,意思是互联网仅仅实现了计算机的联网,物联网是互联网的拓展,将在未来实现万事万物的联网。最让我感兴趣的是物联网的世界里面,冰箱会为你提示牛奶是否已过期,公文包会提醒你时候忘了带钥匙等等。总之,物联网是对“万物皆上网”的最好诠释。 二、物联网的载体 谈完了什么是物联网,接下来说说物联网需要哪些载体才能运作起来。物联网的最准确定义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通过一定的数据传输协议,把任何物品对象赋以电子产品编码(EPC)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自动进行

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根据定义我了解到物联网的过程就是先把每个物体编码使他便于识别,然后通过数据传输使物体表现出人类所需要的形象和特质。研讨会中,老师提到RFID 仅仅是可应用于物联网的一项技术,更多的技术也在研发过程当中。除此之外,我还了解到IPV6系统,它号称可以给全世界的每一粒沙子编号。但是我想说的是,真要给每一粒沙子编了号又有什么用呢?物联网的全面实现还需很长一段时间,而且项目的投资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三、物联网的应用 仅从我们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来讲,物联网正在悄悄地走进我们的生活。比如说融加速计传感器、声音传感器、光传感器于一身的iPhone,就是无缝连接更多物体的一大平台。还有索尼G3相机,它能将Wi-Fi上传到Picasa,能够让拍客们过足瘾。 除此之外,我要重点说一下物联网在高校校园中的应用。首先,在教学技术方面,物联网的引入使得教学环境的每个物件都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特性。而且在实验教学的部分,物联网的介入可以为实验教学提供一个安全的、共享的环境。然后,在学生管理方面,例如上课考勤管理服务方面,在学校的教室、走廊、大楼入口处、等地点架设约30 个点RFID读取器, 每个学生配戴RFID标签,系统会自动侦测出学生RFID信息,统计学生出勤情况,老师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学生出勤情况及目前所在位置或行进路线。最后是在后勤保障方面,比如我们现在每天都要用到的校园一卡通就是RFID技术的简单应用。 以上只是在物联网的应用中我最感兴趣的一部分,物联网在交通业、零售业、电信与电力行业也有很大的影响。 四、物联网的利弊分析及发展趋势 在我小组研讨会的时候,针对物联网的利弊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我是支持物联网进一步发展的,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实现物联网应用的大规模普及。 虽然中国在物联网上领先的核心技术还没有,就连市场现阶段比较火爆的RFID技术也大多是国外的技术,说到底这个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和智能芯片的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提出的,在技术上发达国家很领先,中国现阶段发展物联网必然会被国外知识产权和技术限制所牵制,但是我国也有很多的团队在研究物联网的“标准”问题以及专利的申请。在这些未知的领域上,谁先制定了标准,谁就是说的算的老大。纵观中国电子产品的发展行业,我们可得出结论,更新速度非常之快。从刚开始的程控电话,到像砖头一样的大哥大。从起初手

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

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 发表时间:2019-06-18T15:09:26.15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9年4期作者:冯泽煜 [导读] 在信息时代物联网的出现可以说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武汉东湖学院 摘要:物联网被称为是当下时代信息领域的一次变革,将以往IT设备与物理设施相互隔离的思维打破,现阶段关于物联网的研究,还是在一个起步的阶段,技术上的发展也是如此,对物联网展开研究,也是为了促进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助力。本文是对物联网展开研究综述,对物联网概念展开阐述,并介绍其中一些关键技术,分析物联网的未来前景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对物联网的实际发展是有所促进的。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 前言:在信息时代物联网的出现可以说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物联网对社会以及经济等各方面都会带来非常大的利益,一些领域的研究人员不断从多个方面,展开对物联网的分析和探讨,另外是物联网是心技术领域,也是受到各国的高度关注,成为诸多企业努力的技术方向,现阶段物联网整体发展还是比较初级的,在技术上需要进一步的革新。 1物联网概念的提出与发展现状 1.1物联网技术概念的提出 最初提出物联网概念的是麻省理工,1999年建立了Auto-ID Labs,提出RFID系统,就是将所有的物品借助射频识别传感设备,实现与互联网的联结。从而实现智能化管理,这是关于物联网最早的概念[1]。 2005年IUT举行WSIS会议,正式对物联网这一概念进行了确定,并分布了文件,对物联网的特征以及技术,还有要面临的挑战展开了介绍。 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人们处于一个全新的通信时代下,这个时候信息以及通讯技术,将从仅仅人与人的交流,转变为人与物和物与物的对接,物联网将会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新的信息时代会到来,物联网让信息以及信息技术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所物品进行重新的连接,建立新的沟通模式。所有的物品在任何时间以及地点,可以与任何人实现连接[2]。 1.2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从通信的过程以及对象上分析,物联网的核心就是实现人物和物物之间的交互,基本特征就是全面感知、智能处理以及可靠传送。 物联网的全面感知,实际借助无线射频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二维码等,实现对物品信息随时的获取。 物联网的可靠传送,将物体接入到网络,然后借助网络渠道,可以随时实现信息的共享以及交互。 物联网的智能处理,是借助信息技术[3]。对海量的数据以及信息展开处理以及分析,从而做出智能化决策。 为了对物联网的各方面环节有更加清晰地了解,依据信息科学的角度,围绕着物联网中的信息流动,对物联网的功能模型进行了表述。 首先是信息获取,是对信息进行感知以及识别,对事物的状态以及主要的变化方式,进行敏感以及直觉,要将感受到的信息进行表示。从而实现对信息的获取[4]。 其次是信息的传输,是进行信息的发送、传递以及接收,这样才能让事物的信息从空间以及时间上,实现点到点的传递,这其实是一般意义上所谓的通信工程。 再次是信息处理,是对信息展开加工,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知识的获取,然后对事物实现认知,借助已经获取到的信息,可以产生新信息,这样可以实现对决策的制定。 最后是信息施效,是让信息真正发挥出实效的一个阶段,有着诸多的表现形式,比较重要的一个表现,是对事物的状态以及变换方式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事物的控制,让事物按照预期进行运动。 1.3物联网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 在IUT的报告中,对物联网进行了基本的阐述,将物联网视为当下信息领域的重要变革,也是信息技术的一次机遇,受到了全球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诸多的发达国家也是对物联网加强了重视,认为物联网是当下重要的新兴产业,对物联网的发展出台了很多战略型的决策。 1.3.1发达国家未来促进物联网发展做出的前瞻布局 2009年欧盟执委会发布了物联网发展的文件,其中对物联网的前景展开了描述,这是首次将物联网发展以及管理作为主要的目标提出战略设想,并结合物联网的设计发展,提出了一些保障措施,意味着从这个时候开始,欧盟已经对物联网非常重视,并对物联网发展提上日程。 2009年韩国通信部门提出了物联网建设的规划,将物联网确定为市场发展的新动力,并提出要建设世界上物联网方面最先进的基础设施,发展成为物联网技术强国的目标,加强对物联网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物联网服务的完善,并加强对物联网的技术研发等。 欧盟以及韩国为代表的各个国家推出了物联网的发展行动计划,意味着物联网以及相关的产业布局,已经是在全球范围展开,经过了多年来的发展。 1.3.2我国物联网战略新兴产业布局和推进 2009年开始,物联网开始在国内得到了重视,成为计算机以及互联网之后,又一次引发信息领域浪潮的重要核心领域,并在2010年被列入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将物联网列为重点产业,各个部门为了促进物联网的实际发展,制定出诸多的扶持政策。整体来说,现阶段国内的物联网,正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 2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借助射频识别技术以及无线通信技术,建立了一个覆盖世界玩物的庞大网络,实现了人物和物物的连接。其实就是借助对RFID技术的应用,借助网络实现对物品的自动识别,然后借助网络实现信息的互动和共享,在物联网的构想中,标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