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艺学原料讲解

食品工艺学原料讲解
食品工艺学原料讲解

第一章原料

第一节面粉

第一节面粉

一面粉的种类和等级标准

根据面粉用途分:

面包粉、面条粉、馒头粉、饼干粉、糕点粉及家庭自发粉等

根据加工精度分:

特制一等粉、特制二等粉、标准粉、普通粉

根据面粉筋力强弱分:

高筋小麦粉、中筋面粉、低筋小麦粉、全麦粉

1.高筋面粉(高蛋白质粉):也称面包粉,它是加工精度较高的面粉,色白,含麸量少,面筋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为11%~13%,湿面筋值在35%以上。应选用硬质小麦加工。高筋面粉适用于制作各种面包。

2.中筋面粉(中蛋白质粉):含麸量少于低筋面粉,色稍黄。蛋白质含量为9%~11%,湿面筋值为25%~35%。中筋面粉适用于制作各种糕点。

3.低筋面粉(低蛋白质粉):也称蛋糕粉,含麸量多于中筋面粉,色稍黄。蛋白质含量为7%一9%,湿面筋值在25%以下。低筋面粉应选用软质小麦加工,适用于制作饼干、蛋糕、点心。

4.全麦粉:由全部小麦磨成的面粉,色深,含麸量高,但灰分不超过2%。湿面筋值不低于20%。此粉可用于面包及特殊点心制作。

第一节面粉

二面粉的化学组成及加工性能

特制一等粉和特制二等粉为(13.5±0.5)%;

标准粉和普通粉为(13.0±0.5)%;

低筋小麦粉和高筋小麦粉不大于14.0%。

(二)蛋白质

小麦蛋白质是构成面筋的主要成分,因此它与面粉的烘烤性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各种谷物面粉中,只有小麦粉中的蛋白质能吸水形成面筋。

——1 蛋白质含量及种类

面粉蛋白质主要是面筋性蛋白质,其中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约占80%以上,它对面团的性能及生产工艺有着重要影响。

——2 蛋白质的性质

⑴胶体溶液或溶胶

蛋白质的水溶液

⑵凝胶

在一定条件下,溶胶浓度增大或温度降低,溶胶失去流动性而呈软胶状态,即为蛋白质的胶凝作用,所形成的软胶

⑶胀润作用

蛋白质吸水膨胀

⑷离浆作用

蛋白质脱水

⑸面团中的湿面筋

面筋性蛋白质胀润结果是在面团中形成坚实的面筋网络,在网络中包括有胀润性差的淀粉粒及其他非溶解性物质,这种网状结构即所谓面团中的湿面筋

——3 面筋

蛋白分子在膨润状态下相互接触时,这些分子内的-S-S-键就会变为分子间的结键,连成巨大的分子,形成网状结构。

面筋包括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

麦谷蛋白:许多三级结构多肽链分子以-S-S-键组合而成,富含弹性,缺乏伸展性

麦胶蛋白:三级多肽链分子内的-S-S-键结合,有良好的伸展性和强黏性,无弹性

(三)糖类

糖类是面粉中含量最高的化学成分,约占面粉量的75%。

(1)淀粉

在面团调制中起调节面筋胀润度的作用

淀粉不溶于冷水,当淀粉微粒与水一起加热时,则淀粉吸水膨胀,其体积可增大近百倍,淀粉微粒由于过于膨胀而破裂,在热水中形成糊状物,这种现象称为糊化作用,在65℃时开始糊化,到67.5℃时糊化终了。

(2)可溶性糖

(3)纤维素

(四)脂肪

面粉中脂肪含量甚少,通常为1%~2%,小麦脂肪是由不饱和程度较高的脂肪酸组成,因此面粉及其产品的贮藏期与脂肪含量关系很大。如果保存不当,很容易酸败。

(五)矿物质

面粉中的矿物质含量是用灰分来表示的。面粉中灰分含量的高低,是评定面粉品级优劣的重要指标。

(六)维生素

面粉中维生素含量较少,不含维生素D,一般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A的含量也较少,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5及维生素E含量略多一些。(七)酶

面粉中含有一定量的酶类,主要有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脂肪氧化酶、植酸酶等。这些酶类的存在,不论对面粉的贮藏或饼干、面包的生产,都产生一定的作用。

三面粉品质的鉴定

(一)面筋的数量与质量

(二)面粉吸水量

(三)气味与滋味

(四)颜色与麸量

(一)面筋的数量与质量

面筋:所谓面筋就是面粉中的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吸水膨胀后形成的浅灰色柔软的胶状物。

面筋分为湿面筋和干面筋。

面粉分为高筋小麦粉、中筋小麦粉和低筋小麦粉。

高筋小麦粉,面筋含量大于30%,适于制作面包等食品;

中筋小麦粉,面筋含量在24%~30%之间,适于制作面条、馒头等食品;

低筋小麦粉,面筋含量小于24%,适于制作饼干、糕点等食品。

(一)面筋的数量与质量

面筋的质量和工艺性能指标:

弹性:是指湿面筋被压缩或拉伸后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

韧性:是指面筋对拉伸时所表现的抵抗力。

延伸性:是指面筋被拉长而不断裂的能力。

可塑性:是指面团成型或经压缩后,不能恢复其固有状态的性质。

优良面筋、中等面筋、劣质面筋三类。

(二)面粉吸水量

面粉吸水量:是指调制一定稠度和粘度的面团所需的水量,以占面粉质量的百分率表示。

通常用粉质测定仪来测定,一般面粉吸水率在45%~55%。面粉吸水量是面粉品质的重要指标,吸水量大可以提高出品率,对用酵母发酵的面团制品和油炸制品的保鲜期也有良好影响。

面粉的吸水量随蛋白质含量的提高而增加。

(三)气味与滋味

气味与滋味是鉴定面粉品质的重要感观指标。新鲜面粉具有良好、新鲜而清淡的香味,在口中咀嚼时有甜味,凡带有酸味、苦味、霉味、腐败臭味的面粉都属于变质面粉。

(四)颜色与麸量

面粉颜色与麸量的鉴定是根据已制定的标准样品进行对照。

四面粉的储藏

(一)面粉的熟化

面粉熟化的机理是新磨制面粉中的半胱氨酸和胱氨酸含有未被氧化的巯基(-SH),这种巯基是蛋白酶的激活剂。

(二)面粉储藏中水分的影响

面粉贮藏在相对湿度为55%~65%,温度为18~24℃的条件下较为适宜。总结:第一节面粉

一、面粉的种类和等级标准

二、面粉的化学组成及加工性能

1.蛋白质含量及种类

2.蛋白的性质※

3.面筋

三、面粉品质的鉴定

1.面筋的数量与质量

2.面粉的吸水量

3.滋味与气味

4.颜色与麸量

四、面粉的储藏

第一章原料

第二节糖

一几种常用糖的特性

二糖在焙烤食品中的作用

第二节糖

一几种常用糖的特性

(一)蔗糖

(二)饴糖

(三)淀粉糖浆

(四)转化糖浆

(五)果葡糖浆

(一)蔗糖

1.白砂糖

白色透明蔗糖晶体,蔗糖含量99%以上。

2.黄砂糖

砂糖晶粒带棕黄色。

3.绵白糖

价格较砂糖高、成本高。

(二)饴糖

饴糖俗称米稀,由米粉、山芋淀粉、玉米淀粉等经糖化剂作用而制成。主要成分是麦芽糖和糊精,纯净的麦芽糖其甜度约等于砂糖的一半。

(三)淀粉糖浆

淀粉糖浆又称葡萄糖浆、化学稀、糖稀。是用玉米淀粉经酸水解而成。主要由葡萄糖、糊精、多糖类及少部分麦芽糖所组成。

(四)转化糖浆

蔗糖在酸的作用下能水解成葡萄糖与果糖,这种变化称为转化。一分子葡萄糖与一分子果糖的结合体称为转化糖。含有转化糖的水溶液称为转化糖浆。

(五)果葡糖浆

果葡糖浆是淀粉经酶法水解生成葡萄糖,在异构酶作用下将部分葡萄糖转化成果糖而形成的一种甜度较高的糖浆。

果葡糖浆在焙烤食品中可以代替蔗糖。它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尤其对糖尿病、肝病、肥胖病等患者更为适用。目前,不少食品厂生产面包均用果葡糖浆代替砂糖。

二糖在焙烤食品中的作用

(一)增加制品的甜味

(二)提高制品的色泽和香味

(三)提供酵母生长与繁殖所需营养

(四)调节面团中面筋的胀润度

(五)抗氧化作用

二糖在焙烤食品中的作用

(一)增加制品的甜味

糖使产品具有甜味,增强食欲。

(二)提高制品的色泽和香味

纯净的干砂糖在200℃左右发生焦糖化作用,生产中常常使用溶化了的砂糖浆,若这些糖在高温下发生焦糖化反应产生焦糖酐和焦糖稀,从而使制品表面呈金黄色或褐色。

(三)提供酵母生长与繁殖所需营养

生产面包和苏打饼干时,需采用酵母进行发酵,酵母生长和繁殖需要碳源,可以由淀粉酶水解淀粉来供给,但是发酵开始阶段,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的糖分还来不及满足酵母需要,此时酵母主要利用配料中加入的糖为营养。因此在面包和梳打饼干面团发酵初期加入适量糖会促进酵母繁殖,加快发酵速度。(四)调节面团中面筋的胀润度

面粉中面筋性蛋白质的吸水胀润形成大量面筋,使面团弹性增强,粘度相应降低。但如果面团中加入糖浆,由于糖的吸湿性,它不仅吸收蛋白质胶粒之间的游离水,还会造成胶粒外部浓度增加,使胶粒内部的水分产生反渗透作用,从而降低蛋白质胶粒的吸水性,即糖的反水化作用,造成调粉过程中面筋形成量降低,弹性减弱。

(五)抗氧化作用

糖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这是由于还原糖(饴糖、化学稀)的还原性。即使是使用蔗糖,在糖溶化过程中亦有相当一部分蔗糖变成转化糖。尤其是配方中加入有机酸时这种转化更为明显。因此糖对饼干中油脂稳定性起了保护作用,可以延长保存期。一般酥性饼干不加抗氧化剂也不易产生酸败味正是这个原因。总结:第二节糖

一几种常用糖的特性

(一)蔗糖(二)饴糖(三)淀粉糖浆 (四)转化糖浆(五)果葡糖浆

二糖在焙烤食品中的作用※

(一)增加制品的甜味

(二)提高制品的色泽和香味

(三)提供酵母生长与繁殖所需营养

(四)调节面团中面筋的胀润度——糖的反水化作用※

(五)抗氧化作用

课外作业:

1.什么是面筋?它具有哪些工艺性质?

2.什么是糖的反水化作用?糖在焙烤食品

中有哪些作用?

幻灯片42

第一章原料

第三节油脂

一常用油脂的特性

二油脂在焙烤制品中的作用

三不同焙烤制品对油脂的选择

四油脂酸败的抑制

第三节油脂

一常用油脂的特性

第三节油脂

一常用油脂的特性

(一)动物油脂

高温下易软化变形,具有一定的硬度,有良好的可塑性。

猪油:可塑性强,起酥性好,熔点高,制出的糕点品质细腻,口味肥美。

(二) 植物油

植物油品种较多,有花生油、豆油、菜籽油、椰子油等。除椰子油外,其他各种植物油均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其熔点低,在常温下呈液态。可塑性较动物性油脂差,色泽为深黄色,使用量高时易发生走油现象。

(三)氢化油

在加工过程中,氢化油经过精炼脱色、脱臭后,色泽纯白或微黄,无臭、无异味。其可塑性、乳化性和起酥性均较佳。特别是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易氧化酸败,是焙烤制品比较好的原料。

(四) 人造奶油

人造奶油的特点是熔点高,油性小,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溶合性。风味不如天然奶油但可替代天然奶油。价格比天然奶油便宜一半以上,乳化性能和加工性能比奶油好。

(五) 起酥油

起酥油是指精炼的动、植物油脂,氢化油或这些油脂的混合物,经混合、冷却塑化而加工出来的具有可塑性、乳化性等加工性能的固态或流动性的油脂产品。

(六) 磷脂

磷脂即磷酸甘油酯,其分子结构中具有亲水基和疏水基,是良好的乳化剂。二油脂在焙烤食品中的作用

(一)提高制品的营养价值;

(二)改善制品的风味与口感;

(三)控制面团中面筋的胀润度,提高面团可塑性。

三不同焙烤食品对油脂的选择

(一)饼干用油脂

(二)糕点用油脂

(三)面包用油脂

四油脂酸败的抑制

(1)使用具有抗氧化作用的香料,如姜汁、豆

蔻、丁香、大蒜等。

(2)油脂和含油量高的油脂食品在贮藏中,要尽

量做到密封,避光、低温,防止受金属离子

和微生物污染,以延缓油脂酸败。

(3)使用抗氧化剂是抑制或延缓油脂及饼干内油

脂酸败的有效措施。

总结:第三节油脂

一常用油脂的特性

二油脂在焙烤制品中的作用※

三不同焙烤制品对油脂的选择

四油脂酸败的抑制※

第四节水

一、在焙烤食品中的作用

二、水的分类和硬度表示方法

三、焙烤食品生产用水的选择

第四节水

一、水在焙烤食品中的作用

1、水化作用

使面粉蛋白质吸水、胀润形成面筋网络,构成焙烤制品的骨架。使淀粉吸水糊化,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

2、溶解作用

溶解各种干性原辅料,使各种原辅料充分混合,成为均匀一体的面团。

3、促进生物生长作用

水可促进酵母的生长及酶的水解作用。

4、在食品烘烤时,水作为传热介质。

二、水的分类和硬度表示方法

水一般可分为下列五类。

1、软水指矿物质溶解量较少的水,如雨水、

蒸馏水等。

2、硬水指矿物质溶解量较多的水,尤其是含

钙盐、镁盐等盐类物质。

3、碱性水水的pH大于7的水。

4、酸性水水的pH小于7的水。

5、咸水含有较多的NaCl的水。

水的硬度表示法

我国以硬度的度数来表示水的硬度,1度是指1升水中含有10毫克氧化钙,划分为以下六种:极软水0~4度;软水4~8度;中硬水8~12度;较硬水12~18度;硬水18~30度;极硬水30度以上。

水中的矿物质一方面可提供酵母营养,另一方面可增强面筋韧性。但矿物质过量的硬水,影响制品质量,易使面筋硬化,过度增强面筋的韧性,抑制面团发酵,面包体积小,口感粗糙,易掉渣。

三、焙烤食品生产用水的选择

焙烤食品生产用水,应选用符合我国生活饮用水的质量标准的水。

面包用水比较严格,要求用中等硬度或较硬的水,这样的水可增强面筋的筋性,一般不宜超过18度,以8~12度为准,面包酵母最适宜的pH是5.2~5.6,实际生产中面包用水的pH为5~6。

糕点生产用水,一般情况下,没有硬度的限制,正常的饮用水即可使用。

第五节疏松剂

老面(又称老肥、面肥、老酵头、面头等)

老面发酵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发酵方法,它是靠来自空气中的野生酵母和各种杂菌(乳酸杆菌、醋酸杆菌等)的发酵作用,使面团膨胀。

郑州粮食学院的朱克庆教授对老面和酵母发的面团作过营养对照,结果表明,用老面做的面团营养损失很大:VB2损失率6.14%;泛酸损失率37.5%;VB5损失率51.88%;水溶性蛋白质达损失94.5%。

第五节疏松剂

机械作用

通过食品加工机械将空气充入并保存在食品内部,热加工时使食品体积膨大。例如,制作蛋糕打蛋时,空气被打蛋机高速旋转而大量充入蛋液内,入炉烘烤后使蛋糕体积膨大。

酵母作用

制作面包时,酵母在面团内生长繁殖、发酵,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发酵、体积膨胀,入炉烘烤后使气体受热膨胀,面包体积膨大。

化学膨松剂作用

生产各种糕点,饼干时,在面团中加入小苏打、泡打粉等,在烘烤过程中受热分解或经中和反应而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使糕点和饼干产品体积膨胀。

水蒸气的作用

调制面团或面糊时加入的水分,在烘烤过程中水分受热变为水蒸气使焙烤食品体积膨大。

一、膨松剂的分类

生物膨松剂:1.鲜酵母2.活性干酵母3.即发(速溶)活性干酵母

化学膨松剂:1.小苏打 2.碳酸氢铵 3.复合膨松剂(泡打粉)

二、生物膨松剂——酵母

1.定义

酵母是酵母菌种经过糖蜜等营养物纯种培养、加工而成的,是一种纯生物发酵剂。酵母在适宜的条件下,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呈蜂窝状膨松体,疏松而富有弹性。

2.优越性

⑴提高发酵食品的营养价值

⑵增加发酵食品的风味

产生出氨基酸、低聚糖、酯类、醇类、酸类等物质——纯正而又柔和的风味

第五节疏松剂

2.优越性

⑴提高发酵食品的营养价值⑵增加发酵食品的风味⑶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

纯度高,杂菌微,产酸少——不加碱

稳定,发酵力强——省时间

可二次发酵——成本低

3.酵母种类

⑶即发(速溶)活性干酵母

(1)鲜酵母

a.定义

鲜酵母又称压榨酵母,它是酵母菌种在糖蜜等培养基中经过扩大培养和繁殖、分离,去掉大部分水,使其干物质含量达到30%,均质后经压榨而制成。

b.优点

活性较高,质量稳定,发酵力大,发酵速度快,发酵耐力强。突出特点是醒发时后劲足,入炉烘烤时急胀性好,面包长得大。特别是面包风味好、香味浓,并且使用方便、价格较便宜。

a.缺点

①活性和发酵力比干酵母稍低

②活性不够稳定

③贮存条件严格

④贮存时间短

⑤不易长途运输

⑥使用前需要活化

b.优点

⑵活性干酵母

a.定义

活性干酵母是将鲜酵母中大量水除去,压榨成短细条状或细小颗粒状,经低温干燥制成干酵母。通常是由高活性鲜酵母含氮量低的酵母所制成,干物质达到92%~94%。

b.优点

①运输方便,不需冷藏车

②常温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③发酵力、发酵耐力均大于鲜酵母

④不需低温贮存,不易变质

⑤耐力好

a.缺点

①生产成本较高

②发酵速度较慢,发酵时间长

③使用不方便,使用温度范围狭窄

④要给面团提供较多的还原物,而这些物质可使面团筋力降低

⑶即发(速溶)活性干酵母

a.定义

即发活性干酵母是采用现代干燥技术,是在流化床系统中,于相当高的温度下采用快速干燥的方式,用具有高蛋白含量的酵母所制成。

a优点:①活性特别高

②活性特别稳定

③发酵速度快

④不需用温水活化,省时省力

⑤不需要低温贮存

⑥长途运输不需要冷藏车

B缺点

①价格较高

②除法国燕牌外,其它大部分品牌制作的面包风味较平淡,香味不浓

③发酵耐力差,经过两次发酵后显得后劲不足

4.鲜酵母、干酵母的质量标准

⑴鲜酵母的感观指标和理化指标

鲜酵母呈淡黄色或乳白色,具有酵母的特有气味,无其它腐败气味,酵母块密度大,不发软,不粘手,无杂质。理化指标为:水分75%以下;发酵力650毫升以上;酸度不得高于35。

⑵干酵母的质量要求

感观要求色泽深浅一致,粒子均匀,无杂质。理化指标:水分10%以下;发酵力600毫升以上。

5.如何正确选购酵母

⑴检查产品的生产日期

⑵要选购包装袋坚硬的酵母

⑶要选购适合面包配方要求的酵母

⑷严格感观检查

三、化学膨松剂

1.膨松剂的种类、用途及优缺点

小苏打

碳酸氢铵

复合膨松剂

(泡打粉)

小苏打:

缺点:①使用量过多,极易使成品碱性过大,内外部颜色变黄、变黑,内部组织孔洞多、不均匀,形状不良。②易发生“皂化反应”,产生令人讨厌的“肥皂味”而影响成品品质及风味,故不宜用于重油类糕饼中。

优点:在糕点饼干中主要起“水平膨胀”作用,可用于桃酥等“饼状”一类产品。由于小苏打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相对密度较大,故在糕点饼干中气体膨胀速度缓慢,使制品组织均匀。

碳酸氢铵:

缺点:①使用量过多,将会严重影响糕饼食品的风味和品质,不适宜单独在含水量较高的蛋糕中使用。②碳酸氢铵分解产生的氨气严重污染工作环境,对人体嗅觉器官有强烈的刺激性,特别是对烤炉工受害更大。③制品组织不均匀、粗糙、孔洞多、孔洞大。

优点:膨胀力比小苏打要大得多,在糕点饼干中主要起“竖向膨胀”作用,主要用于“糕类”等体积较大、内部组织较疏松多孔的一类产品。

复合膨松剂(泡打粉):

缺点:①泡打粉颗粒太粗,在产品内部及表面会产生深色斑点,影响产品外观。②泡打粉的阴、阳离子对蛋糕的内部组织影响大。③泡打粉影响蛋糕的色泽。

④泡打粉的膨胀力也较小,在某些糕点中仍需要小苏打和臭碱复合使用。

食品工艺学原料讲解

第一章原料 第一节面粉 第一节面粉 一面粉的种类和等级标准 根据面粉用途分: 面包粉、面条粉、馒头粉、饼干粉、糕点粉及家庭自发粉等 根据加工精度分: 特制一等粉、特制二等粉、标准粉、普通粉 根据面粉筋力强弱分: 高筋小麦粉、中筋面粉、低筋小麦粉、全麦粉 1.高筋面粉(高蛋白质粉):也称面包粉,它是加工精度较高的面粉,色白,含麸量少,面筋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为11%~13%,湿面筋值在35%以上。应选用硬质小麦加工。高筋面粉适用于制作各种面包。 2.中筋面粉(中蛋白质粉):含麸量少于低筋面粉,色稍黄。蛋白质含量为9%~11%,湿面筋值为25%~35%。中筋面粉适用于制作各种糕点。 3.低筋面粉(低蛋白质粉):也称蛋糕粉,含麸量多于中筋面粉,色稍黄。蛋白质含量为7%一9%,湿面筋值在25%以下。低筋面粉应选用软质小麦加工,适用于制作饼干、蛋糕、点心。 4.全麦粉:由全部小麦磨成的面粉,色深,含麸量高,但灰分不超过2%。湿面筋值不低于20%。此粉可用于面包及特殊点心制作。 第一节面粉 二面粉的化学组成及加工性能 特制一等粉和特制二等粉为(13.5±0.5)%; 标准粉和普通粉为(13.0±0.5)%; 低筋小麦粉和高筋小麦粉不大于14.0%。 (二)蛋白质 小麦蛋白质是构成面筋的主要成分,因此它与面粉的烘烤性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各种谷物面粉中,只有小麦粉中的蛋白质能吸水形成面筋。 ——1 蛋白质含量及种类 面粉蛋白质主要是面筋性蛋白质,其中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约占80%以上,它对面团的性能及生产工艺有着重要影响。

——2 蛋白质的性质 ⑴胶体溶液或溶胶 蛋白质的水溶液 ⑵凝胶 在一定条件下,溶胶浓度增大或温度降低,溶胶失去流动性而呈软胶状态,即为蛋白质的胶凝作用,所形成的软胶 ⑶胀润作用 蛋白质吸水膨胀 ⑷离浆作用 蛋白质脱水 ⑸面团中的湿面筋 面筋性蛋白质胀润结果是在面团中形成坚实的面筋网络,在网络中包括有胀润性差的淀粉粒及其他非溶解性物质,这种网状结构即所谓面团中的湿面筋 ——3 面筋 蛋白分子在膨润状态下相互接触时,这些分子内的-S-S-键就会变为分子间的结键,连成巨大的分子,形成网状结构。 面筋包括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 麦谷蛋白:许多三级结构多肽链分子以-S-S-键组合而成,富含弹性,缺乏伸展性 麦胶蛋白:三级多肽链分子内的-S-S-键结合,有良好的伸展性和强黏性,无弹性 (三)糖类 糖类是面粉中含量最高的化学成分,约占面粉量的75%。 (1)淀粉 在面团调制中起调节面筋胀润度的作用 淀粉不溶于冷水,当淀粉微粒与水一起加热时,则淀粉吸水膨胀,其体积可增大近百倍,淀粉微粒由于过于膨胀而破裂,在热水中形成糊状物,这种现象称为糊化作用,在65℃时开始糊化,到67.5℃时糊化终了。 (2)可溶性糖 (3)纤维素 (四)脂肪 面粉中脂肪含量甚少,通常为1%~2%,小麦脂肪是由不饱和程度较高的脂肪酸组成,因此面粉及其产品的贮藏期与脂肪含量关系很大。如果保存不当,很容易酸败。 (五)矿物质 面粉中的矿物质含量是用灰分来表示的。面粉中灰分含量的高低,是评定面粉品级优劣的重要指标。 (六)维生素 面粉中维生素含量较少,不含维生素D,一般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A的含量也较少,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5及维生素E含量略多一些。(七)酶 面粉中含有一定量的酶类,主要有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脂肪氧化酶、植酸酶等。这些酶类的存在,不论对面粉的贮藏或饼干、面包的生产,都产生一定的作用。

江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江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食品科学与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食品科学、食品工程技术、化学、物理学、生物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管理学的基本知识,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创新精神,能独立从事食品开发、食品生产技术管理、质量控制、工程设计和市场营销等相关企事业部门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的高级人才。 培养特色:本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大学品牌专业,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江苏省农产品生物加工与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具有国内外先进的计算机无损检测系统、食品农产品分析检测大型仪器、天然产物有效成份萃取分离设备和多条中试实习生产线等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与设备。通过学习,学生获得科学的、创造性的思维方法,掌握食品、生物、化工和机电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拥有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工程设计与科学研究等方面技能,具有食品加工、储藏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食品工艺学概论、食品分析、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食品工程原理、发酵食品工艺学、果蔬食品加工工艺学、畜产食品加工工艺学、粮油食品加工工艺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物理学、机械工程基础、电工电子学等。 深造机会:本专业所在学科设有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和食品营养与安全等5个博士点、5个硕士点,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目前有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2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170多人。 就业状况及趋势: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就业率达97%以上,毕业生中多人考取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考研录取率达30%左右。毕业生可在各类食品企业以及有关公司、科研单位、管理部门或高等院校从事管理、研究、开发、设计、营销和教学等工作。

食品工艺学导论—马长伟(复习题精华)

一、 1、什么是栅栏技术? 就是利用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因素如温度、水分活度、pH和防腐剂等,用多个障碍因子来抵抗腐败变质,使保藏处理更加温和,避免用单个和强烈的条件。(3分)还可以利用高压、脉冲电场、脉冲光等非热因素与传统障碍因子结合,将有利于提高保藏效果和食品质量。(2分) 其原理可归结为:高温处理(F)、低温冷藏(t)、降低水分活度(Aw)、酸化(pH)、降低氧化还原电势(Eh)、添加防腐剂(Pres)、竞争性菌群及辐照等因子的作用。 2、商品保质期和保存期有何区别? 答:商品的保质期和保存期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商品保存期长于保质期。(1分)保质期指产品在正常条件下的质量保证期限,保质期前商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均未改变,消费者可放心购买。(2分)保存期是指产品的最长保存期限。超过保存日期的产品失去了原产品的特征和特性,丧失了产品原有的使用价值,消费者不能购买食用。(2分) 3、说出食品保藏的四大基本原理。(每点1分,共4分) 答:①完全生机原理—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如冷藏法、气调法。②假死原理—抑制变质因素活动的保藏食品的方法,如冷冻、干藏腌制等。③不完全生机原理—运用微生物发酵的食品保藏方法。④无生机原理—利用无菌原理的保藏方法,如罐藏、辐照保藏、无菌包装。 4、在食品工艺学中,食物和食品的区别? 答:食物是指可供人类食用或者具有可食性的物质。 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经过加工制作的食物统称为食品,这样一个食品的概念包含了食物和食品。 二、关于干制与脱水: 1、为什么干酪中会有很多孔? 答案:快速干燥时奶酪时其表面硬化,内部蒸汽压的迅速建立会促使奶酪变得多孔。 2、什么是干制食品的复原性和复水性? 答: 干制品的复原性就是干制品重新吸收水分后在重量、大小和性状、质地、颜色、风味结构、成分以及可见因素(感官评定)等各个方面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 干制品的复水性:新鲜食品干制后能重新吸回水分的程度,一般用干制品吸水增重的程度来表示 3、自由水的概念:是指食品或原料组织细胞中易流动(1分)、容易结冰(1分)也能溶解溶质(1分)的之部分水,又称为体相水,可以把这部分水和食品非水组分的结合力视为零。(1分) 4、去除水分有浓缩和干燥两种操作,它们的区别是什么?P23 答:两者之间的明显区别在于食品中水的最终含量和产品的性质不同。(2分)浓缩得到的产品是液态,其中水分含量较高,一般在15%以上;(1分)干燥产品是固体,具有固体特征,最终水分含量低。(1分) 5、为什么高浓度食盐溶液会对微生物产生强烈的脱水作用? 答案:1%食盐溶液就可以产生0.830Mpa的渗透压,而通常大多数微生物细胞的渗透压只有 0.3-0.6Mpa,因此食盐高浓度溶液(如10%以上)就会产生很高的渗透压,对微生物产生强烈的脱水作用,导致微生物细胞的质壁分离。(3分)P193 6、什么是食品干燥保藏,食品干藏的优点 答:食品干燥保藏就是脱水干制品在其水分被降低到足以防止腐败变质的程度后,并始终保持低水分可进行长期保藏食品的方法。(2分) 食品干藏具有产品容易保藏,既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又可进行自然干燥,设备简单、可因陋就简,生产费用低,为得不到新鲜食物或不适合其他方式保藏的食品提供了一定的便利。(2分) 7、影响食品干制的因素?应写出具体因素 P40 答:(一)干制条件的影响 1.温度 2.空气流速 3.空气相对湿度 4.大气压力和真空度 (二)食品性质的影响 1.表面积 2.组分定向 3.细胞结构 4.溶质的类型和浓度 8、简述合理选用干制工艺条件的基本原则。 答案:简述合理选用干制工艺条件的基本原则如下:

食品工艺学课程论文(苹果罐头的加工与制作)

苹果罐头的加工与制作 生命科学与化学系生物工程专业 122712011046 吕坤指导老师:谭属琼 【摘要】苹果是人们生活最常见的水果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果蔬菜等食品的所需量大大增加,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论文中我们将介绍苹果罐头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以及苹果罐头的加工工艺。罐头工业在食品工业中也占重要地位,罐头工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苹果;罐头;加工工艺;市场前景; 1、水果罐头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旅游不断增加,食品消费观念和方式正在悄然改变,罐头食品正以其方便、卫生、易储存的特点,适应人们的日常需要,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国内市场尚未真正启动,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国罐头行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国际市场上极富竞争力的一支生力军。然而,多年来过度依赖国外经销商的发展模式,使罐头行业逐步呈现重外销轻内销的"瘸腿现象"。由此,打开国内市场的消费闸门是企业的当务之急。救命草能否救命,其品牌建设、产品创新、渠道建设或成关键目前情形下内需不足成为整个罐头行业的发展瓶颈。对此,罐头工业协会理事长梁仲康表示,必须要加强国内市场开拓力度,在品牌建设、产品创新和渠道建设上有所突破,才能让企业走的更远[1]。2、苹果罐头 2.1苹果的营养价值 苹果有“智慧果”、“记忆果”的美称。它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价值都很高,每100g鲜苹果肉中含糖类15g,蛋白质0.2g,脂肪0.1g,粗纤维0.1g,钾110mg,钙0.11mg,磷11mg,铁0.3mg,胡萝卜素0.08mg,维生素B1为0.01mg,维生素B2为0.01mg,尼克酸0.1mg,还含有锌及山梨醇、香橙素、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2]。 (1)苹果具有降低胆固醇含量的功效作用 (2)苹果还具有通便和止泻的双重功效与作用 (3)苹果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2.2苹果罐头的种类 苹果的罐头制品种类很多,通常来说,凡是苹果加工产品装罐者,均为罐制品。按照加工方法,可分为糖水类、果酱类、果汁类、果酒类、清汁类等。若按加工容器分,又分为铁皮罐头、塑料瓶罐头、铝合金皮罐头、软包装罐头等[3]。 罐头生产原料质量好坏是决定成品质量的主要因素。用于罐头生产的果品原料要求新鲜饱满,成熟度适中,具有一定的色、香、味,没有虫蛀及各种机械损伤等缺陷[4]。苹果没有罐藏的专一品种,一般以果肉致密、果型整齐、果个小、风味浓、果肉白色、耐煮制、不发绵为宜。果肉绵软、煮制后肉色淡红色或黄色的品种不宜罐藏。 苹果酱是打浆后的果肉加糖煮制成中等甜度的,具凝胶态的,带有小块果肉的酱装制品(包括果泥、果冻等)。制作苹果酱的原料要选择肉厚、可食部分多、富含果胶物质和有机酸,且色、香、味优的品

食品工艺学考试重点及复习完整版

食品工艺学考试重点及 复习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食品工艺学考试重点 一、干藏 食品的复水性:指新鲜食品干制后能从新吸会水分的程度。 复原性:干制品重新吸收水分后在重量、大小和性状、质地、颜色、风味、结构、成分以及可见因素(感官评定)等各个方面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 水分活度:食品表面测定的水蒸汽压(p)与相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p0)之比,Aw值的范围在0~1之间。 Aw = P/P。 导温性:由于水分梯度,使食品水分从高水分处转移或扩散的现象,即导湿现象。 导湿温性:在物料内部会建立一定的温度梯度,温度梯度会促使固态和液态水分从高温处向低温处转移的现象。 1.影响原料品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①微生物的影响;②酶的作用;③呼吸;④蒸腾与失水;⑤成熟和后熟;⑥动植物组织的龄期与其组织品质的关系。 2.常见食品的变质主要由哪些因素引起如何控制 影响因素:(1)微生物;(2)天然食品酶;(3)物化因素:热、冷、水分、氧气、光、时间。 ①若短时间保藏,有两个原则: (1)尽可能延长活体生命;(2)如果必须终止生命,应该马上洗净,然后把温度降下来。 ②长时间保藏则需控制多种因素 (1)控制微生物:加热杀灭微生物、巴氏杀菌灭菌、冷冻保藏抑制微生物、干藏抑制微生物、高渗透、烟熏、气调、化学保藏、辐射、生物方法。 (2)控制酶和其它因素 控制微生物的方法很多也能控制酶反应及生化反应,但不一定能完全覆盖比如:冷藏可以抑制微生物但不能抑制酶。加热、辐射、干藏也类似 (3)其他影响因素包括昆虫、水分、氧、光可以通过包装来解决。 3.干燥的机制是什么? 简单情况下,食品表面水分受热后首先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及水分蒸发),而后水蒸气从食品表面向周围介质中扩散,于是食品表面水分含量低于它的内部,随即在食品表面和内部区间建立了水分差或水分梯度,会促使食品内部水分不断减少。但在复杂情况下,水份蒸发也会在食品内部某些区间或甚至于全面进行,因而食品内部水分就有可能以液态或蒸汽状态向外扩散转移。同时,食品置于热空气的环境或条件下。食品一与热空气接触,热空气中的热量就会首先传到食品表面,表面的温度则相应高于食品内部,于是在食品表面和内部就会出现相应的温度差或温度梯度,随着时间延长,食品内部的温度会达到于表面相同温度,这种温度梯度的存在也会影响食品干燥过程。 4.干制条件主要有温度、空气流速、空气相对湿度、大气压和真空度、蒸发和温度。A温度:对于用空气作为干燥介质时,提高空气温度,干燥加快。 由于温度提高,传热介质和食品间的温差越大,热量向食品传递的速率越大,水分外逸速率因而加速。对于一定湿度的空气,随着温度的提高,空气相对饱和湿度下降,这会使水分从食品表面扩散的驱动力更大。另外,温度高,水分扩散速率也加快,使内部干燥也加速。

食品工艺学知识点总结

食品工艺学知识点总结 食品工艺学是根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原则,研究食品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加工过程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食品工艺学研究内容 ①食物资源利用②食品科学原理③食品工艺生产④食品安全 ⑤废弃物利用、“三废”处理 食品按原料来源分类:植物性、动物性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填空/简答) ①微生物污染是引起食物原料变质的第一因素 食品中的高分子物质被分解为各种低分子物质,使食品品质下降,进而发生变质和腐败; 有些微生物会产生气体.使食品呈泡沫状; 有些会形成颜色,使食品变色; 有少数还会产生毒素而导致食物中毒。 ②酶会引起食品品质的严重下降 酶是食品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在食品工业上具有两重性:利用和抑制 使食品中大分子物质发生分解,为细菌生长创造条件。 果蔬类等蛋白含量少的食品,由于氧化酶的催化,促进了其呼吸作用,使温度升高,加速了食品的腐败变质。 ③化学反应 油脂与空气直接接触后发生氧化酸收。 维生素C易被氧化脱氢,并进一步反应生成二酮基古洛糖酸,失去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 类胡萝卜素因其有较多的共轭双键,易被氧化脱色并失去生理功能。 △食品保藏中的品质变化 1、脂肪酸败 2、褐变(酶促褐变、非酶褐变) 3、淀粉老化 4、食品新鲜度下降 5、维生素的降解 食品的保藏方法/途径(填空/简答) 1、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此方法在冷库的高温库中进行) 2、抑制食品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 3、利用生物发酵保藏的方法 4、利用无菌原理的保藏方法 食品干藏:脱水制品在它的水分降低到足以防止腐败变质的水平后,始终保持低水分进行长期贮藏的过程。 干燥是在自然条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食品中水分蒸发的工艺过程。 脱水是为保证食品品质变化最小,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食品水分蒸发的工艺过程。 干制过程中食品的变化(填空/简答)P43 物理变化:干缩与干裂,表面硬化,多孔性,热塑性,溶质的迁移 化学变化:营养成分损失(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与焦化,油脂的氧化与酸败,蛋白质的凝固、分解,维生素的损失),风味与色泽(褐变)

食品工艺学重点详细

食品工艺学重点 1绪论 1.1食品:可供人类食用或具有可食性的物质。 食物: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1.2食品的分类:按原料来源分;按加工工艺分;按产品特点分;按食用对象分。 1.3食品的功能:营养功能、感官功能、保健功能 ?营养功能:食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一种食品的最终营养价值取决于营养素全面和均衡;体现在食品原料的获得、加工、贮藏和生产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保持率方面;体现在营养成分是否以一种能在代谢中被利用的形式存在,即营养成分的生物利用率方面。 ?感官功能:外观、质构、风味 ?保健功能:对疾病的预防作用、益智、美容、提神、助消化、清火等。功能性食品——指含有功能因子和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作用的食品。 1.4食品的特性:安全性、保藏性、方便性 ?安全性:指食品必须是无毒、无害、无副作用的,应当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造成的危险性,不会因食用食品而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或中毒和产生任何危害作用。 ?保藏性:指在一定时期内食品应该保持原有的品质或加工时的品质或质量。一般食品的货架寿命取决于加工方法、包装、贮藏条件等。 ?方便性:便于食用、携带、运输和保藏。 1.5食品管理的三个层次:普通食品、特殊膳食用食品、保健食品 ?普通食品:指具有营养或感官功能或兼有营养和感官两者功能的食品。 ?特殊膳食用食品:为了满足某些特殊人群的生理需要,或某些疾病患者的营养需要,按特殊配方而专门加工的食品。 ?保健食品: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1.6食品加工:就是将食物或原料经过劳动力、机器、能量及科学知识,把他们转变成半成品或可食用的产品 的过程。 1.7食品加的有关重要概念有增加热能或提高温度(最公认的是商业灭菌),减少热能或降低温度,脱水或降 低水分含量,利用包装来维持通过加工操作建立的理想的产品特性。 1.8商业灭菌:就是利用既定的温度/时间关系选择性地消除食品中的致病菌芽孢。 1.9食品加工的目的:满足消费者要求、延长食品的保藏期、增加食品的安全性、提高附加值。 1.10食品工艺:就是将原料加工成半成品或将原料和半成品加工成食品的过程和方法,它包括从原料到成品 或将配料转变成最终消费品所需要的加工步骤或全部过程。

食品工艺学考试复习

第二章食品的脱水 1.食品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的关系? 答:(1)水分吸附等温线,BET吸附等温线,S形, 第一转折点前(水分含量< 5%), 单分子层吸附水( I 单层水分); 第一转折点与第二转折点之间, 多分子层吸附水( II多层水分); 第二转折点之后,在食品内部的毛细管内或间隙内凝结的游离水( III自由水或体相水) 要会画书上图2-2 2.水分活度对微生物、酶及其它反应有什么影响? 答:对微生物:大多数新鲜食品的水分活度在0.98以上,适合各种微生物生长(易腐食品)。大多数重要的食品腐败细菌所需的最低aw都在0.9以上,肉毒杆菌在低于0.95就不能生长。只有当水分活度降到0.75以下,食品的腐败变质才显著减慢;若将水分降到0.65,能生长的微生物极少。一般认为,水分活度降到0.7以下物料才能在室温下进行较长时间的贮存。对酶:呈倒S型,开始随水分活度增大上升迅速,到0.3左右后变得比较平缓,当水分活度上升到0.6以后,随水分活度的增大而迅速提高。Aw<0.15才能抑制酶活性 对其他:氧化反应:呈倒S型,开始随水分活度增大上升迅速,到0.3左右后变得比较平缓,当水分活度上升到0.6以后,随水分活度的增大而迅速提高。Aw<0.15才能抑制酶活性 对褐变反应:见书上p31 3.食品水分活度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答:取决于水存在的量;温度;水中溶质的种类和浓度;食品成分或物化特性;水与非水部分结合的强度 4. 简述吸附和解吸等温线的差异及原因 答:在这两个相反的过程中,吸附和解吸之间的水分吸附等温线两者之间不能重合(有差异),形成了滞后圈。 滞后现象的几种解释 (1)这种现象是由于多孔食品中毛细管力所引起的,即表面张力在干燥过程中起到在孔中持水的作用,产生稍高的水分含量。 (2)另一种假设是在获得水或失去水时,体积膨胀或收缩引起吸收曲线中这种可见的滞后现象。 5.简述食品干燥机制 答:内部水分转移到表面, 表面水分扩散到空气中。 6. 简述干制过程中食品水分含量、干燥速率和食品温度的变化,画出曲线图 答:食品水分含量:干制过程中食品绝对水分和干制时间的关系曲线干燥初始时,食品被预热,食品水分在短暂的平衡后(AB段),出现快速下降,几乎是直线下降(BC),当达到较低水分含量(C点)时(第一临界水分),干燥速率减慢,随后趋于平衡,达到平衡水分(DE)。平衡水分取决于干燥时的空气状态 干燥速率:食品被加热,水分被蒸发加快,干燥速率上升,随着热量的传递,干燥速率很快达到最高值;是食品初期加热阶段; 然后稳定不变,为恒率干燥阶段,此时水分从内部转移到表面足够快,从而可以维持表面水分含量恒定,也就是说水分从内部转移到表面的速率大于或等于水分从表面扩散到空气中的速率,是第一干燥阶段; 到第一临界水分时,干燥速率减慢,降率干燥阶段,说明食品内部水分转移速率小于食品表面水分蒸发速率;干燥速率下降是由食品内部水分转移速率决定的;当达到平衡水分时,干燥就停止。 食品温度:初期食品温度上升,直到最高值——湿球温度,整个恒率干燥阶段温度不变,即

食品工艺学实习报告

畜产食品工艺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了解车间布局,机器设备的排列等 2.了解原料、半成品、成品在生产过程中及存放时的要求 3.了解产品加工工艺流程,所用设备在加工中的作用,了解各种原料在产品加工中的作用。 4.了解生产工艺所用的设备、规格型号及工作原理,了解车间卫生、着装要求及其意义, 5.学习生产技术 6.学习企业管理知识熟悉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程程序获得组织和管理生产的 二、实习内容 2.1参观山东朝日绿源乳业有限公司 实习时间:2012年10月24日 2.1.1公司简介 2008年,日本最大的啤酒生产企业——日本朝日啤酒株式会社与世界五百强企业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共同出资在山东莱阳成立了外资企业——山东朝日绿源乳业有限公司。朝日绿源的唯品纯牛奶,采用日本先进技术制成,只经过杀菌处理,绝无任何添加物。由于无成分调整及采用uht杀菌法,有效的保持了原奶的本来风味,含有均衡的优质蛋白质、钙、维生素a 和b2等营养成分,有天然清淡的味道。产品具有“无成分调整、纯天然、原味”的特点。无成分调整是指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也不减少牛奶中的任何成分,不改变其营养结构,完全保留牛奶完整的原生状态。 2.1.2 一、环境无污染:朝日绿源农场的最大特色是采用循环型农业,田地的施肥不依靠化肥,而是采用奶牛的牛粪和有机物制造堆肥来改良土壤,“不打农药顺天收”,由改良的土壤种植安全、安心、美味的农产品(玉米秸秆),利用玉米秸秆等农副产品作为牛的饲料,让健康的奶牛产出安全、好喝的牛奶,实现“循环型农业生产模式”。 二、饲料无污染:农场全程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农场的奶牛就是用这种无污染环境下自产的玉米秸秆等农副产品天然饲料喂养的,确保了奶牛的饲料安全,从源头上做到了让健康的奶牛产出安全、好喝的牛奶。 三、进口奶牛,日式管理:朝日绿源农场斥巨资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引进了良种荷斯坦奶 ,同时聘请日本知名养牛专家进行精心饲养和全程管理,坚持纯种奶牛间的繁殖及饲养,确保牛奶的营养、口感无可挑剔。为确保天然绿色奶源,农场对每一头牛都植入了芯片,建立了ic数据库,通过电子标签技术it管理、掌控每一头奶牛的健康状况,确保了奶牛的健康,确保生产出绿色、健康、新鲜的高品质牛奶。 四、单一放心奶源:唯品纯牛奶全部采用来自于公司自有的单一农场,朝日绿源农场,挤出的新鲜原奶制成,不收购任何其他牧场奶源,所以能够保证奶源的纯正、高品质和安全。 五、每日限量挤取:朝日绿源农场每日限量挤取优质新鲜牛乳,保证每一包唯品牛奶产品都具有同样的高品质。 六、加工无污染:唯品牛奶采用日本先进加工技术,经过了苛刻、严谨的制造流程。所采用的设备全部来自日本国内或日本独资企业。公司坚持以世界级标准生产世界级的牛奶产品,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七、成分无调整:成分无调整就是指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也不减少牛奶中的任何成分,不改变其营养结构,完全保留牛奶完整的原生状态,采用先进技术,只经过杀菌处理,绝无任何添加

第一节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及其特性(精)

第一章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1. 腐败变质 概念: 是指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其原有的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 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如鱼肉的腐败、油 脂的酸败、果蔬腐烂、粮食的霉变等。 原因: 食品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被污染的微生物分解代谢的过程, 或自身的酶进行生化过程。 2. 腐败: 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蛋白质食品发生的变质。 食物 + 分解Pro.的微生物 AA + 胺 + 硫化氢等 3. 酸败: 是脂肪食品发生的变质,特征是产生酸和刺激性的哈喇味。 脂肪食物 + 解脂微生物 脂肪酸 + 甘油及其它产物 酸败的原因:微生物产生的酶解作用;或是在外界条件作用下发生的水解过程和脂 肪酸的自身氧化,使油脂分解成脂肪酸、醛类和酮类等,食品的色、香、味 发生改变,酸败产物醛、酮具毒性,危害健康。 4. 发酵: 由微生物引起糖类物质的变质。 碳水化合物 + 分解糖类的微生物 有机酸 + 酒精 + 气体

5. 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 1) 感官鉴定:以视觉、嗅觉、触觉、味觉来查验食品的色泽、气味、口味,简单 灵敏。 2) 物理鉴定:食品变形、软化。鱼肉类肌肉松弛、弹性差,组织体表发粘等。液 态食品出现浑浊、沉淀,表面有浮膜、变稠等。 3) 化学鉴定:测定微生物代谢的腐败产物,如鱼、虾、肉类常以挥发性氮的含量 作评定的化学指标。糖类食品缺氧时常以有机酸含量或pH 值变化作为指标。 4) 微生物鉴定:一般以检验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作为判断食品卫生质量的指标。 第一节 引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及其特性 ? 现代食品加工的三个目标: ①确保加工食品的安全性 ②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③使食品具有食用的方便性 (延长新鲜产品供应期和货架期,减少厨房操作) 一 生物学因素 非细胞结构 : 病毒、亚病毒、噬菌体 ◆ 微生物 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蓝细菌、衣原体、 立克次氏体、支原体 细胞结构 : 真核微生物:真菌(酵母菌、霉菌及病原真菌)、 澡类植物和原生动物 食品腐败 变质因素 物理因素:温度、水分、光 化学因素:酶的作用、非酶作用、氧化作用 生物学因素:微生物、昆虫、寄生虫、 其他因素:机械损伤、乙烯、外源污染物

食品工艺学导论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导论复习资料 绪论 1 食物:供人类食用的物质称为食物。 2 食品:经过加工制作的食物统称为食品 3 食品工艺学:是应用食品科学原理研究食品资源选择、加工、包装、保藏及流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实现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为人类提供卫生安全、营养丰富、品质优、品种多、食用方便的食品的一门科学。 4 食品科学:借用Food Science (Norman)的定义:食品科学可以定义为应用基础科学及工程知识来研究食品的物理、化学及生化性质及食品加工原理的一门科学 5 食品分类的方法 6.食品的特性Characteristics of food a.按加工工艺分 a.外观:即色泽和形态 b.按原料种类分 b.风味:即食品的香气和味感 c.按使用对象分 c.营养和易消化性 e.按产品特点分 d.卫生和安全性 f.按保藏方法分 e.方便性 f.储运耐藏性 7. 食品的三个功能和三个特性 三个功能: a.营养功能(第一功能); b.感官功能(第二功能); c.保健功能(第三功能,新发展的功能) 三个特性: a.安全性无毒无害卫生 b.方便性食用使用运输 c.保藏性有一定的货架寿命 8.食品科学主要容(五个基础框架) a.食品的基础研究领域(或者称之为狭义食品科学):包括食品化学,研究食品的组成、结构、物化生化特点及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变化的一门科学。 b.食品微生物领域:环境对食品腐败的作用以及微生物对食品本身及食品制造过程的影响、微生物的检验、公共健康等问题的一门科学 c.食品加工领域:即研究食品原材料特点、食品保藏原理、影响食品质量、包装及污染的加工因素、良好生产操作及卫生操作的一门科学——这也是本课程的主要研究容 e.食品工程领域:即研究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工程原理及单元操作的科学,工程原理包括物料与能量平衡、热力学、流体、流体流动、传热与传质等等。 f.食品分析领域:分析食品产品及组分的质量特点、化学边的原理

食品工艺学论文

食品工艺学 课程论文 学校:甘肃农业大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学号:2012000000 姓名:张三千

芹菜罐头加工工艺的研究 摘要:以芹菜为原料,添加辣椒、醋和食盐等调料,通过正交试验和感官评价,研制出一种风味独特且具有保健功能的新型罐头。实验结果表明,80℃~85℃热烫1 min,杀菌时间为10 min时可获得较好的色泽和组织状态;正交试验得到罐头汤汁的最佳配方为食盐2.0%,醋1.5%,辣椒2%。 关键词:芹菜罐头加工工艺 Abstract:Taking celery as raw material,by adding paprika,vinegar and table salt,etc,a new canning is completed by orthogonal test and sensory evaluation of the method with unique flavor,health care functions.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structure and color were remained perfectly by blanching at 80℃一85℃for 1 min.The suitable sterilization time was for 10 min.The best recipe for canned celery was 2.0%salt,1.5%vinegar,2.0%paprika by orthogonal test. Key words:celery can processing technology 一前言 芹菜属伞形科植物,有水芹、旱芹、西芹三种。芹菜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钙、磷、铁、钠等,同时,具有平肝清热,祛风利湿,除烦消肿,凉血止血,解毒宣肺,健胃利血、清肠利便、润肺止咳、降低血压、健脑镇静的功效。常吃芹菜,对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都十分有益,并有辅助治疗作用。把芹菜做成罐头,可以延长芹菜的可食用期,同时罐头食品可以带给人们美味与便捷,开启罐头就可以食用可以帮你省去不少厨房里的忙碌。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市场需求。 二材料与方法 1.材料与设备 材料:芹菜、食盐、辣椒、醋、蔗糖、味精、花椒、柠檬酸、氯化钙、山梨酸钾 设备:灭菌锅、夹层锅、温度计、罐头瓶、刀、盆、砧板等 2.工艺流程 原料—原料预处理(去根叶、清洗、分级)一热烫一冷却一切型一装罐一加汤汁一封口一杀菌一冷却一检验一成品 3.操作要点 ⑴原料的预处理:选用新鲜、大小整齐、叶无锈点、虫伤的芹菜为原料,去 根叶、分级、清洗置于水中。 ⑵热烫:水温80℃-85℃,时间1min。水中添加0.07%柠檬酸护色。 ⑶冷却:将热烫完毕的芹菜冷却至室温后,切成3cm左右,要求切口整齐, 长度一致。 ⑷装罐:将切好的芹菜整齐的装入预先准备好的玻璃管内(要求玻璃管无缺 口、光滑干净、洗净后放入灭菌锅灭菌30min) ⑸加汤汁:将调配好的汤汁缓慢加入装好的芹菜罐头瓶中。 ⑹封口:采用排气封口法,使罐内中心温度达到75℃-80℃,将旋盖拧紧即 可。

食品工艺学综合实训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食品工程学院 《食品工艺学》 综合实训 设计题目:盐渍泡菜的制作学生姓名:李南 班级学号:食安1141 30号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1.1综合实训的目的和意义 (1) 1.2产品开发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 1.3 盐渍泡菜营养分析 (1) 第二章实验材料与方法 (3) 2.1 实验材料 (3) 2.2 实验设备 (3) 2.3 工艺流程 (3) 2.4叙述工艺要点 (3) 2.5 在盐渍泡菜制作的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 (4) 第三章感官评定与结果分析 (5) 3.3理化指标 (6) 3.4微生物指标与保质期 (6) 第四章产品经济分析报告 (7) 参考文献 (8) 实训心得 (9)

第一章前言 1.1综合实训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本课程设计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食品加工工艺这门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盐渍泡菜加工的原理,了解食品加工工艺的发展概况,并通过综合实训的训练,正确掌握盐渍泡菜加工的操作要点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包括盐渍泡菜容器的选择等等。同时,通过综合实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明白食品安全对人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就业能力,为毕业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1.2产品开发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盐渍泡菜是以乳酸菌主导发酵而生产的传统生物食品,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特色发酵食品的精华之一。通过该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熟悉泡菜加工的工艺流程,掌握泡菜的加工技术,同时,通过综合实训还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明白食品安全对人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加强学生团结合作意识,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就业能力,为毕业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通过自己的所作所学为自己的工作打下基础也可以弘扬中国的是文化的博大精深。 1.3 盐渍泡菜营养分析 ①盐渍泡菜中有丰富的活性乳酸菌,它可抑制肠道中腐败菌的生长,减弱腐败菌在肠道的产毒作用,并有帮助消化、防止便秘、防止细胞老化、降低胆固醇、抗肿瘤等作用; ②盐渍泡菜中的蒜,姜,葱等刺激性作料可起到杀菌,促进消化酶分泌的作用。 ③至于对身体酸碱度的调节作用,长吃腌渍泡菜的好处毋庸置疑。首先,它的碱性特质有助于平衡身体的PH值。由于不需要加热,因此不需要加热,因此不会破坏两种重要的营养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P。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复习题 1. 罐头食品(Canned Food/Tinned Food):是指将符合标准要求的原料经处理、调味后装入金属罐、玻璃罐、软包装材料等容器,再经排气密封、高温杀菌、冷却等过程制成的一类食品。 2. 商业无菌: 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的热杀菌后,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致病性微生物(包括休眠体),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条件下能在罐头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 3. 平盖酸坏:指罐头外观正常而内容物却在平酸菌活动下发生腐败,呈现轻微或严重酸味的变质现象。 4. 平酸菌:导致罐头食品出现平盖酸坏变质腐败的细菌。即该类细菌代谢有机物质产酸而不产气。 5. D 值:指在一定的条件和热力致死温度下,杀死原有菌数的90%所需要的杀菌时间。 (D 值与菌种有关、与环境条件有关、与杀菌温度有关。D 值越大,表示微生物的耐热性越强。令b = a10-1,则 D=t) 6. Z 值:在一定条件下,热力致死时间呈10倍变化时,所对应的热力致死温度的变化值。 7. TDT 值:(Thermal Death Time ,TDT)热力致死时间,是指热力致死温度保持不变,将处于一定条件下的食品(或基质)中的某一对象菌(或芽孢)全部杀死所必须的最短的热处理时间。 8. TRT 值:热力指数递减时间(Thermal Reduction Time,TRT)在任何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将细菌或芽孢数减少到某一程度(如10-n)时所需的热处理时间(min)。 9. 反压冷却:为防止玻璃罐跳盖或铁罐变形,而需增加杀菌锅内的压力,即利用空气或杀菌锅内水所形成的补充压力来抵消罐内的空气压力,这种压力称为反压力。 10. 传热曲线:将罐内食品某一点(通常是冷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值用温-时曲线表示,该曲线称传热曲线。 11. 热力致死温度:表示将某特定容器内一定量食品中的微生物全部杀死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12. 热力致死时间曲线:又称热力致死温时曲线,或TDT 曲线。以热杀菌温度T 为横坐标,以微生物全部死亡时间t (的对数值)为纵坐标,表示微生物的热力致死时间随热杀菌温度的变化规律。 13. F 0值:单位为min ,是采用121.1℃杀菌温度时的热力致死时间。 杀菌锅的类型:间歇式或静止式杀菌锅:标准立式杀菌锅、标准卧式杀菌锅 1. 影响罐头食品中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及作用。 答:(1)热处理温度:可以导致微生物的死亡,提高温度可以减少致死时间。(2)罐内食品成分:①pH :微生物在中性时的耐热性最强,pH 偏离中性的程度越大,微生物耐热性越低,在相同条件下的死亡率越大。②脂肪:能增强微生物的耐热性。③糖:浓度很低时,对微生物耐热性影响较小;浓度越高,越能增强微生物的耐热性。④蛋白质:含量在5%左右时,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含量到15%以上时,对耐热性没有影响。⑤盐:低浓度食盐(<4%)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高浓度(>4%)时,微生物耐热性随浓度长高明显降低。⑥植物杀菌素:削弱微生物的耐热性,并可降低原始菌量。 (3)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①种类:菌种不同耐热程度不同;同一菌种所处生长状态不同,耐热性也不同。②污染量:同一菌种单个细胞的耐热性基本一致,微生物数量越大,全部杀死所需时间越长,微生物菌群所表现的耐热性越强。 2. 果蔬罐头食品原料护色的目的和方法? 答:目的:维持果蔬本身的颜色,防止变色; 方法:(1)防止酶褐变方法:①选择含单宁、酪氨酸少的加工原料②创造缺氧环境,如抽真空、抽气充氮③钝化酶:热烫、食盐或亚硫酸盐溶液浸泡;(2)防止非酶褐变的方法①选用氨基酸或还原糖含量少的原料②应用SO 2处理。对非酶和酶都能防止③热水烫漂④保持产品低水分含量,低温 Z T t F 1 .121l g 10-=-

食品工艺学复习总结

畜产品加工:对畜牧业初级产品的人工处理过程。 畜产品加工学:关于畜牧业产品加工的科学理论知识和加工工艺技术及新产品开发的学问。 研究领域:肉品、乳品、蛋品及皮毛加工,与食品有关的主要是前三类。 1、胴体:即畜禽屠宰放血后,除去皮、毛、头、蹄、骨及内脏后的可食部分(组织),俗称白条肉。 2、瘦肉(精肉):骨骼肌,不包括平滑肌和心肌。 3、冷却肉:经冷加工处理,处于低温但不冻结的肉。 6、肉的结构形态:肌肉组织、脂肪组织、骨骼组织、结缔组织。 7、肌肉组织(微观结构): (1)肌纤维由肌原纤维和其它成分构成,肌原纤维是肌肉特有收缩成分,约占肌纤维固形成分的60~70%。(2)肌节:肌原纤维上的一个重复结构单位,即两个相邻Z线之间的区域结构。 (3)组成:肌原纤维由更细微的肌微丝即超原纤维所组成。 8、结缔组织类型: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胶原纤维结缔组织 11、蛋白质类型:肌原纤维蛋白质、肌浆蛋白质、肌质蛋白质。 15、影响肉嫩度的因素: (一)种类、品种、性别、个体和肌肉部位。 (二)年龄。 (三)宰后因素的影响。 (四)pH值的影响 (五)热加工的影响。 16、保水性:指肌肉在一系列加工处理过程中(例如压榨、加热、切碎、斩拌)能保持自身或所加人水分的能力,这种特性与肉的嫩度、多汁性和加热时的液汁渗出有关。 1.尸僵的类型:酸性尸僵(僵直)、碱性尸僵(僵直)、中间型僵直。 2.僵直与肉保水性的关系(了解)保水性下降的原因: (1)肉中糖酵解的进行, pH值下降至极限值,此pH值正是肌原纤维多数蛋白质的等电点附近,所以,这时即使蛋白质没有完全变性,其保水性也会降低。 (2)ATP的消失和肌动球蛋白而形成的,使肌球蛋白纤维和肌动蛋白纤维丝之间的间隙减小,肉保水性下降。 (3)肌浆中蛋白质在高温低pH值作用下沉淀变性,不仅失去了本身的保水性,而且由于沉淀到肌原纤维

食品工艺学教学实习报告

食品工艺学教学实习报告 院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轻化工程081 姓名:王奇 学号:20083906 指导老师:黎冬明、闵嗣璠、徐明生 实习单位:江西煌上煌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玉丰实业有限公司 2011年12月2日

目录 一、前言 (3) 二、实习目的要求 (3) 三、实习地点 (3) 四、实习内容 (6) 五、实习总结 (9)

一、前言 1.1 定义 食品工艺学是应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和营养学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研究食品的加工、保藏、包装、运输等因素对食品质量、营养价值、货架寿命、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开发新型食品;探讨食品资源利用;实现食品工业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一门应用科学。 1.2 食品加工的概念 增加热能并升高温度去除热能或降低温度去除水分或降低水分含量 1.3 食品加工的目的 1、延长食品的储存时间; 2、增加多样性; 3、提供健康所需的营养素; 4、为制造商提供利润。 二、实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实习,让学生深入社会,接触实际,了解社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社会了解学校,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出发,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实习的效果。具体要求如下: 1.接触实际,了解食品化工工艺上下游技术。 2.了解食品化工工艺的相关国内外研究进展,拓宽知识面,扩大视野。 3.理论联系实践,把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为社会服务,并加以巩固 和深化,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4.虚心向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树立敬业爱岗的良好职业道德。 5.通过参观、听课和实践活动,了解食品化工产品的开发过程、生产过程 和生产工艺流程,了解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 三、实习地点: 3.1 江西煌上煌食品有限公司 3.1.1 公司简介: 江西煌上煌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3年,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02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是江西省唯一一家进入全国肉类食品行业50强的大型现代化企业。煌上煌集团系列烤卤产品已形成5大系列(烧烤、卤制、凉拌、清蒸、炒炸)100多个品种,“皇禽”酱鸭被中国食品协会誉为“全国第一家独特酱鸭产品”,获得了“国际博览会金奖”等20多项省级、国家级、国际级的大奖。“皇禽”商标被评为江西省著名商标。 3.1.2 分支机构: 集团公司在着力发展主业的同时,不断地朝着多元化产业迈进,先后成立了江西煌上煌集团食品有限公司、江西皇禽食品有限公司、江西煌上煌农牧产业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