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理念论的基本思想

柏拉图理念论的基本思想

柏拉图的哲学理论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其宇宙论、知识论、国家说等都是建立在理念论上的,理念论是其全部思想体系的核心,基本思想大致有:

(1)理念的概念。柏拉图认为,我们的感官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动不定的,因而都是不真实的,真正实在的东西(存在)是不动不变的;这种真实的存在就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概念。柏拉图把这种一般概念称之为“理念”,这种“理念”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的。所有的理念构成一个客观独立存在的世界,即理念世界,这是唯一真实的世界。至于我们的感官所接触到的具体事物所构成的世界,是不真实的虚幻的世界。这样,在柏拉图那里就出现了真实世界(理念)与幻影世界(个别事物)之间的对立。

(2)理念和具体事物的关系。柏拉图提出,理念也是具体事物所追求的目的,具体事物要想达到它,但永远不能达到,因为它是绝对的、永恒的,而具体事物总是相对的、流逝的。他把理念看作永恒不变的“真正的实在”,个别事物有生有灭,但理念则永存无息。柏拉图认为,各类事物都有其理念,他把事物的理念分为最低级、较高一级、更高级、最高级四个层次:具体事物的理念是最低级的理念;数学或科学的概念或范畴是较高一级的理念;艺术和道德的理念是更高级的理念;在所有理念之上,最高级的理念就是“善”。善是至高无尚的理念,是认识和真理的源泉,是超乎一切之上的,没有其他理念能与之相比。各种理念在善的理念的统辖下,形成一个有条理的、真实的世界。又因为善的理念是最高的理念,所以它也是其他理念追求的目的,是宇宙最高的目的。这样,以善的理念为最高级的理念世界就形成为一个目的论的体系。柏拉图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用逻辑思维来把握这个理念世界的本质和内在秩序。

(3)理念论在自然观方面的表现──宇宙生成说。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真实的存在,具体事物则是不真实的。巨匠或造物主以理念世界为蓝图或模型,以善的理念为指导,将各种理念的模样加诸原始混沌的“物质”,使之成为一个有序的世界。巨匠塑造世界是为了要体现善,至善者必定要善,也必定希望一切都趋向善。柏拉图又认为,巨匠所塑造的世界不仅是至善至美的,而且是惟一的。地球是这个世界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有规则地按一定的轨道运行。这个轨道也必须是最完善的几何图形,而圆形是最完善的图形,所以天体都按圆形的轨道运行。柏拉图的宇宙生成说是理念在自然观方面的具体表现。它不仅是唯心主义的,而且充满了宗教神秘主义色彩。

(4)知识是对理念的认识。柏拉图认为,只有理念世界才是知识的对象,因为理念世界才是永恒不变的,是真实存在的。他认为,感情知觉并不是真正的知识,因为知觉也是相对的、易变的、不真实的,他称这种认识为所谓“意见”;只有认识到理念,或者说认识到事物“本身”,那才算是真正的认识。柏拉图所谓的理念实质上就是事物的一般概念,所以他所谓的知识也就是对一般概念的认识。在他看来,这种一般概念不能通过感觉认识到,而只有通过“心灵自身”,也就是通过思维活动才能达到。柏拉图把认识的对象分成了“两个世界”,相应地知识也分为两种:知性的(或理智的)知识和理性的知识。柏拉图把知识分为四个等级:理性是最高部分,其次是知性(或理智),再次是信念,最后是想像(或猜测)。其中每一种认识的真实性和明确性的程度都与它们的对策的真实性和明确性的程度相对应。柏拉图认识的四等级理论是建立在唯心主义理念论的基础上的,与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学说有本质区别。但是,必须承认,这种理论在认识的发展史上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柏拉图理念论的基本思想

柏拉图理念论的基本思想 柏拉图的哲学理论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其宇宙论、知识论、国家说等都是建立在理念论上的,理念论是其全部思想体系的核心,基本思想大致有: (1)理念的概念。柏拉图认为,我们的感官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动不定的,因而都是不真实的,真正实在的东西(存在)是不动不变的;这种真实的存在就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概念。柏拉图把这种一般概念称之为“理念”,这种“理念”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的。所有的理念构成一个客观独立存在的世界,即理念世界,这是唯一真实的世界。至于我们的感官所接触到的具体事物所构成的世界,是不真实的虚幻的世界。这样,在柏拉图那里就出现了真实世界(理念)与幻影世界(个别事物)之间的对立。 (2)理念和具体事物的关系。柏拉图提出,理念也是具体事物所追求的目的,具体事物要想达到它,但永远不能达到,因为它是绝对的、永恒的,而具体事物总是相对的、流逝的。他把理念看作永恒不变的“真正的实在”,个别事物有生有灭,但理念则永存无息。柏拉图认为,各类事物都有其理念,他把事物的理念分为最低级、较高一级、更高级、最高级四个层次:具体事物的理念是最低级的理念;数学或科学的概念或范畴是较高一级的理念;艺术和道德的理念是更高级的理念;在所有理念之上,最高级的理念就是“善”。善是至高无尚的理念,是认识和真理的源泉,是超乎一切之上的,没有其他理念能与之相比。各种理念在善的理念的统辖下,形成一个有条理的、真实的世界。又因为善的理念是最高的理念,所以它也是其他理念追求的目的,是宇宙最高的目的。这样,以善的理念为最高级的理念世界就形成为一个目的论的体系。柏拉图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用逻辑思维来把握这个理念世界的本质和内在秩序。 (3)理念论在自然观方面的表现──宇宙生成说。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真实的存在,具体事物则是不真实的。巨匠或造物主以理念世界为蓝图或模型,以善的理念为指导,将各种理念的模样加诸原始混沌的“物质”,使之成为一个有序的世界。巨匠塑造世界是为了要体现善,至善者必定要善,也必定希望一切都趋向善。柏拉图又认为,巨匠所塑造的世界不仅是至善至美的,而且是惟一的。地球是这个世界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有规则地按一定的轨道运行。这个轨道也必须是最完善的几何图形,而圆形是最完善的图形,所以天体都按圆形的轨道运行。柏拉图的宇宙生成说是理念在自然观方面的具体表现。它不仅是唯心主义的,而且充满了宗教神秘主义色彩。 (4)知识是对理念的认识。柏拉图认为,只有理念世界才是知识的对象,因为理念世界才是永恒不变的,是真实存在的。他认为,感情知觉并不是真正的知识,因为知觉也是相对的、易变的、不真实的,他称这种认识为所谓“意见”;只有认识到理念,或者说认识到事物“本身”,那才算是真正的认识。柏拉图所谓的理念实质上就是事物的一般概念,所以他所谓的知识也就是对一般概念的认识。在他看来,这种一般概念不能通过感觉认识到,而只有通过“心灵自身”,也就是通过思维活动才能达到。柏拉图把认识的对象分成了“两个世界”,相应地知识也分为两种:知性的(或理智的)知识和理性的知识。柏拉图把知识分为四个等级:理性是最高部分,其次是知性(或理智),再次是信念,最后是想像(或猜测)。其中每一种认识的真实性和明确性的程度都与它们的对策的真实性和明确性的程度相对应。柏拉图认识的四等级理论是建立在唯心主义理念论的基础上的,与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过程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有很多方面,其中包括他的理念论。理念论是柏拉图对于真理、智慧和意义的理解,它的核心是对于真实的世界的一个猜想。 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真实的世界是由永恒的理念和变化多端的现象组成的。他将真理和智慧看作是可得到的理念,而现象只是理念的阴影或者表现。在柏拉图的理念论中,天堂的理念是完美的,而物质的世界则是有瑕疵的。他认为只有掌握了理念,才能获得真实的认识和智慧。 柏拉图的理念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理念是永恒的。这意味着理念不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改变,它们不存在于物质的世界中。 二是理念是完美的。因为理念是在天堂的存在,所以它们是不受任何瑕疵的。它们是比现象更为真实和美好的。 三是现象是理念的影子。在柏拉图的理念论中,理念是对于真实的物质世界的模型。现象只是它们的表现和影子,不是真正的实体。 四是理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柏拉图的理念论主张认识应该从理念中开始。只有通过理念,人们才能真正地认识世界和自己。 五是理念具有层级关系。柏拉图认为,存在很多个不同的理念,它们彼此之间有一定的层级关系。每个更高层次的理念都包含着之前所有较低层次的理念。 柏拉图的理念论对后来的哲学、宗教、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为哲学思想提供了一种更加基础和纯粹的基础,同时也为人类的文化和精神生活提供了启迪和指导。例如,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都受到了柏拉图的思想启示。在科学方面,柏拉图的理念论为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哲学基础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总之,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哲学体系。它对于理解真理、智慧和人类存在的本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于整个西方哲学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拉图理念

柏拉图理念 理念论的提出及内容 柏拉图所处的时代,战争不断,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尖锐。在这种社会政治背景下,柏拉图研究哲学有直接的实践目的,并通过自己的实践极力去实现其理想的目标。柏拉图不仅勾勒出一幅改造现实的理想国家蓝图,而且三赴西西里,企图将这一理想付诸现实。理念论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立与完善、并为这个目标服务的。柏拉图的理念论就是以先师苏格拉底的道德哲学为基础的。苏格拉底认为,具体的美德就是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不同的,必须找到共同的本质的东西,这就美德(真、善、美、正义等)的概念(定义),它就是美德的最真实的东西(或称美德的本质)。柏拉图把苏格拉底所说的存在于具体的事物中的共同的本质的东西变成了脱离具体事物而存在的东西,并把它们叫做理念。 在希腊语中,“理念”(eidos,idea)本义指“瞧见的东西”即形状,转义为灵魂所见的东西。理念就就是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柏拉图在《理想国》第十卷中给出了“理念”的定义,她解释道:凡就是若干个体有着一个共同名字的,它们就有着一个共同的“理念”或“形式”。柏拉图把它们变成与具体事物相分离的单个的存在物。在这里,我们可以瞧出,理念最根本的特性就是它的单一性与自我的同一性,即理念就是一个自我完善的整体,所有的理念都就是单一而等同的。既就是一又同一。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许多事物有许多理念,由这些事物所构成的整体即理念世界。柏拉图认为,在所有的理念中,善的理念就是最高的,它在理念世界的地位就象太阳在可见世界的地位,柏拉图把善比作太阳她说:“我称太阳为善的产物善把太阳造得与自己一样”。太阳就是可见世界中万物生长的源泉,那么善理念则就是理念世界中一切理念得以存在与可知的原因。 (理念论就是柏拉图哲学、美学体系的核心。在早期的对话中,柏拉图主要就是接受赫拉克利特与苏格拉底的影响,承认可感个体事物就是客观存在的,要求从可感的个体事物出发,获得其一般定义,但并没有明确一般究竟就是什么与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在柏拉图的中期著作中,由于她接受毕达哥拉斯学派与埃利亚学派的影响,“在客观的处于运动变化的可感事物世界外,并凌驾其上,另行设置了一个客观的、独立的、永恒不变的理念世界,并使前者从属于后者,认为可感世界就是由可知的理念世界派生出来的”。这就就是柏拉图的典型的中期理念论。柏拉图早期理念论主要集中于《大希庇阿斯篇》,柏拉图在当时虽然已经意识到个别的事物后面隐藏着一个一般的东西,但却并不能清楚的指出其所在,也并不能说出它们的关系。柏拉图中期已经成熟的理念论,在她的《文艺对话集》中主要体现在《会饮篇》与《理想国》(卷二、卷三至卷十)柏拉图中期已经成熟的理念论,在她的《文艺对话集》中主要体现在《会饮篇》与《理想国》(卷二、卷三至卷十)。在这个时期柏拉图已经明确了那个永恒不变的事物具体就是什么,又就是怎么样的,与现实世界有着怎样的关系。《会饮篇》中,柏拉图关于理念的解释就是:作为一种最高的美,就就是为所有美的事物所分有的、绝对的美自身。柏拉图理念论最著名的表述在《理想国》中。在《理想国》卷十中,她 把“理念”认为就是感性客观世界的根源,却不受感性客观世界的影响。并且只有“理念”才就是真正存在的,感性客观世界就是由“理念”派生出来的) (柏拉图构造理念世界的目的还就是为了说明现实世界,那么理念如何派生事物呢?她认为有两种方式:分有与模仿。具体事物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它们分有或分沾了同名的理念。所以,理念与具体事物既有区别,又就是同名的。柏拉图认为,可感世界中的具体事物都就是模仿理念而被创造出来的。造物主就是根据理念来创造具体事物的,所以事物因摹仿理念而存在。柏拉图在建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后,并没有象其她的哲学家那样,极力为自己的体系辩护。相反,柏拉图对理念论的矛盾进行揭露与反思,主要集中在《巴门尼德》篇前半部分。在这篇重要著作中,柏拉图以巴门尼德作为自己思想的代言人,揭露理念论存在的种种矛盾 与困难。第一,关于理念的普遍性问题。柏拉图的理念论具有浓厚的价值含义。柏拉图对存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一、引言 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思想影响深远,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其著作《理想国》中阐述了其理念论,这一理论对于后世的哲学和政治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就柏拉图的理念论进行分析和解读,旨在深入探讨其思想内涵以及对今天世界的启示。 二、柏拉图的理念观 1. 理念的本质 柏拉图所谓的理念,指的是无形、永恒、完美之物。在他看来,现实世界中的一切都是无常、变化、不完美的,而真正的实在只存在于理念之中。对于美、善、公正等概念,柏拉图认为它们不是通过感官获得的,而是超越感官世界的存在。这些理念是绝对的,它们超越了我们的现实经验,包含了所有事物的本质和真理。 柏拉图按照理念的层次将其分为多个层次,最高层次的理念是善,它是其他一切理念的根源和支配者,而下一层次则是真理、美、公正等。这些理念之间有一定的层次关系,善是万物的根源,其他理念都是善的表现和体现,所有理念都回归到善这个最高理念之中。 3. 理念的认知方式 柏拉图认为,人们通过哲学的思维和智慧才能真正了解和认识理念。他提出了一种理念的认知方式——直观的知识,即通过内在的直觉和理性来感知理念,而不是通过感官来认识。只有开启内在的智慧之眼,深入理念的内在本质,才能真正领会理念的本质和真理。 4. 理念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现实世界的原型和模板,现实世界中的一切都是理念的影子和副本。他使用了著名的“洞穴寓言”来说明这一观点,称现实世界就像一个洞穴,人们只能看到一些物体的影子,而无法看到真正的事物。真理和真实只能在超越洞穴、回归理念之中实现。唯有超越现实世界,回归理念,才能找到真正的智慧和真理。 三、柏拉图的理念论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柏拉图的理念论对今天的哲学、政治学、道德学等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中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理念论对西方哲学、宗教、文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在柏拉图看来,知识和真理不是来自于感觉经验,而是来自于理智和思考,他认为人类应该寻求超越感觉世界的真理和普遍意义,这是实现人类理性与精神完善的必 要条件。本文将从柏拉图哲学中的理念论角度分析其思想。 一、理念与物质世界 柏拉图认为,世界分为两个层面:知觉的物质世界和超越物质的理念世界。知觉的物 质世界是虚幻的,只存在于我们感官的经验之中,而超越物质的理念世界是真实的、永恒 的和完美的。理念世界包罗万象,涵盖了一切抽象概念和普遍规律,这些理念对于真理的 认识是至关重要的。 柏拉图将人类的真正使命看作是从感性世界中抽象出理念并逐渐逼近完美的理念,由 此向真理和智慧的方向努力。他认为,人类的灵魂隶属于超越物质世界的理念世界,而肉 体仅仅是灵魂的外壳。在这个意义上,理念世界是人类真正的家园,在此,人类灵魂可以 获得最纯粹、最完美的知识和智慧。 二、理念的层次和本质 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包括了很多不同层次的理念,从最简单的形式开始,逐渐推向 复杂的自然法则和人类道德等如此复杂的理念。理念的层次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底层的物体,中层的形式,顶层的智慧。在这个意义上,智慧属于理念的最高端,这个理念需要尽 可能多的学习和思考,以便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 在柏拉图看来,真正的理念不可描述和不可捉摸,它们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不属于 人类感知能力的范畴。因此,我们不能通过感性经验来了解真理和智慧,而是必须寻求透 彻理解理念的力量。拥有透彻的理念概念,就可以了解真实的存在和实际的变化,这是维 持生命中的先决条件。 三、理念的认识 柏拉图认为,理念的认识是通过思维、直觉和对话实现的。思维是理念的核心,我们 需要通过思考来了解真理和智慧,而直觉则是超越感觉,直接抓住生命之真理的方法。对 话同样是一种认识方式,它是指探究和发现真理的合理方法,通过对话,我们可以更好地 理解他人的观点并发掘新的知识或思考对现有知识的理解。 除此之外,柏拉图还强调了灵魂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他认为,灵魂是人类认识真理 和智慧的唯一途径,无论是思考、直感还是对话,都是灵魂在行动。这是因为灵魂的本质

柏拉图的理念论

柏拉图的理念论 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亦因此而被称为“理念论”。 柏拉图把理智的对象称作理念。“理念”(eidos,idea)来自动词“看”(ide),原意是“看到的东西”。柏拉图把其意义引申为“心灵的眼睛看到的东西”,可以翻译为“理念”(相当于英文Idea)或“型相”(相当于英文form )。“理念”的译法强调它是人的理智所认识的、外在理智之中的存在;“型相”的译法强调它向人的理智所显示的是普遍的真相。理念或型相的主要特征是分离性和普遍性。 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各式各样的事物有各式各样的理念。不同的事物组成了事物的世界,而由它们的理念所组成的总体就是柏拉图所谓的理念世界。在柏拉图看来,前者是可感的世界,后者是可知的世界。柏拉图认为可知的理念是可感的事物的根据和原因,可感的事物是可知的理念的派生物。 柏拉图通过两种方式来说明理念是如何派生事物的。他用“分有”说明个别事物与型相之间的隶属关系,用“摹仿”说明两者之间的相似关系。 柏拉图认为,事物的类别是型相,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都具有这个型相的一部分,每一个事物都分有一个型相。理念型相是可感事物的原因,因为可感事物分有了理念型相。由于分有物和被分有的理念型相之间的关系相当于个别概念和它所归属的普遍概念之间的关系,分有物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与被分有的理念型相相似,但不可能达到等同的程度。一个东西分有了什么样的理念型相,它就是什么样的存在;分有到什么程度,就与理念型相相似到那种程度。 造物主是根据理念来创造具体事物的,所以事物因摹仿理念而存在。“摹仿”(mimesis/imitate)是一种技艺活动,摹仿的复制品和被摹仿的原型之间没有分有物和被分有的理念之间那种逻辑关系。柏拉图把技艺的观念引入摹仿说,解决了一个逻辑分析解决不了的问题:认识内容何以能与认识对象相似?柏拉图把技艺分为神圣的与人工的两种,制造者也分为造物主和工匠两种。不论造物主还是工匠,他们所制造的产品都是对思想中一个原型的摹仿。于是便有了这样的四重区分:神圣的原型、神圣的摹仿物、人工的原型、人工的摹仿物。关键在于,神圣的摹仿物就是人工的原型,这样,柏拉图便可以证明:人的意见只是对理念型相的摹仿,按照意见制造的人工产品则是摹仿的摹仿。可感世界是造物主摹仿理念世界的原型而创造出来的。自然物是造物主依照理念型相创造的神圣摹仿品,影像则是对这些摹仿品的摹仿。“摹仿”说在柏拉图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柏拉图的宇宙生成论和艺术观都依赖于这一思想。 “分有”和“摹仿”实际上并无本质的差别,不同之处只是在于有无造物主。“摹仿”是有造物主的“分有”,“分有”是无造物主的“摹仿”。 由此可见,柏拉图的理念具有多重含义: 首先,理念是共相。理念是通过对事物的抽象而形成的普遍共相,也就是事物的类概念或本质。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哲学思想以对理念的探究为主要内容,可以称为理念论。在柏拉图看来,理念是超出感性世界的一种原型,是智慧之源。本文将 从柏拉图的理念论角度,分别从理念的本质、理念的分类以及理念的认识方法三个方面进 行探讨。 一、理念的本质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真正存在的,而物质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投射。他以“理念”一 词表达了他对现实世界的反思,认为现实只是完美理念的影子或拷贝,即“影子世界理 论” 。他认为,理念是不可知、不可见和不可感知的,唯有在思维中才能认识它。柏拉 图将人类的存在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身体,另一个是灵魂。身体属于感性世界,灵魂属 于理念世界。身体是世间事物的外在表现,而灵魂则是人们对事物的内在认识和理解。他 认为,只有通过灵魂来了解事物的真正本质,才能够获得永恒和不变的真理。 二、理念的分类 柏拉图将理念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自然界的理念、哲学的理念和神圣的理念。其中,自然界的理念又称为感性世界的理念,包括树木、河流等自然界中的事物。哲学的理念涉 及到人类智慧的领域,包括道德、正义等抽象的事物。神圣的理念是最高层次的理念,也 是最为完美、最为高尚的理念。这些理念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指导,更是人类的关爱和 追求的对象。 三、理念的认识方法 柏拉图认为,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感性认识,一种是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通过感官来感知世界,获取常识性的知识;而理性认识则是通过思维来认识世界,获得更加深刻的知识。对于理性认识,柏拉图提出了“回忆说”和“启示说”两种理论。回忆说认为,人类的灵魂在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并且拥有所有的知识。因此,人只 需要唤起这些已有的知识点,即可获取真理。而启示说则认为,人类的灵魂能够通过与神 灵接触,获得灵感和启示,从而认识真理。 综上所述,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一个极具思想深度和哲学高度的哲学体系,对后世哲学 思想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通过对理念的探究,提出了一种“上帝孤独”的概念,认为 真理和理念是超越人类的智慧和永恒的存在。他提出的理念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揭示 了怎样来理解和认识现实世界。同时,他对理念的分类和认识方法,也为人类认识世界提 供了新的思考途径。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其主要思想是存在一个超越物质世界的理念世界,这个理念世界是唯一真实和可信的存在。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柏拉图的理念论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理念论的核心思想 柏拉图的理念论提出了一个至高的理念世界,理念世界是由无形无色的灵魂和抽象无形的构成的。灵魂是指任何可以感受到的事物,比如美、善、真、爱等等,而构是指任何可以被智力理解的东西,比如数字、几何图形等等。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唯一真实的世界,而物质世界则是由理念世界的影子构成的幻象。 柏拉图将这个理念世界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理念世界的最高层次,是至高的智慧之神所居住的地方,他是宇宙的缔造者和支配者,是一切的根源和终极目的。第二层是智慧之神所创造的理念世界,其中包括万物的真正本质和精华,比如女性、男性、动物、植物等等。第三层是物质世界,是由理念世界的影子所构成的,是不真实、不可靠且不完美的。 二、理念论的意义与价值 柏拉图的理念论对于古希腊哲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改变了当时希腊哲学界对于真相的认识。在柏拉图看来,物质世界并不是唯一可信的世界,只有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可靠的,而物质世界则只是这个真实世界的影子和表现。这一观点对于古希腊哲学的后世影响深远,将不可见的世界提升为理念世界,其思想贡献远比智慧之神所在的第一层理念世界更具意义。 柏拉图的理念论也表现出哲学的价值。在当时,人们仍然没有弄清什么是好和什么是不好,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理念论的主张为哲学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对真正的本质是什么。通过思考和研究理念世界,人们可以找到身体和心灵之间的关联,能以一种更深层次的方式理解和解释这个世界。 另外,柏拉图的理念论对于现代哲学也有深远的影响。现代哲学认为,大部分的人类结论都来自于感官的经验,但这些经验是不稳定的和变幻莫测的。从柏拉图的角度来看,通过超越物质世界,识别意识本质,人们才能合理地洞察世界,从而更加容易理解人类存在的本质。 三、理念论的不足和争议 虽然柏拉图的理念论提供了多个重要哲学问题的解答,并被广泛认同和接受,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第一个问题是,理念世界是不可知的和超越了我们的认知范围,那

柏拉图的理念论

柏拉图的理念论 摘要: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亦因此而被称为“理念论”。柏拉图把理智的对象称为理念。“理念”来自动词“看”,原意是“看到的东西”。柏拉图把其意义引申为“心灵的眼镜看到的东西”。本文主要讲述柏式哲学以及对此的看法,包括柏拉图的生平,学说的背景,以及影响整个哲学领域的理念论,以及对于柏拉图理念论的影响做出一些粗略的分析。 关键词:哲学;柏拉图;理念论;影响 一.柏拉图式哲学的定义 (一)知行两方面极高的理想; (二)知行的合一。 我说,西方几千年的的文化就是走它的路,成就它的梦想。你看,西方人对于科学的苦心研究,不就是向知的最高理想而追么? 关于政治、社会、经济的努力改良,不就是向行的最高理想而追么?至于科学研究的结果,处处应用于人事,这不是知而不行,不是知行合一么?此外西方人还有个特点:自然界的研究既有成绩,自然的公例即有所发现,因为要应用到人事,便成立了许多应用的自然科学;关于政治上、社会上、经济学上学理的讲究既有成熟,原则的探索既有所创获,因为要实行出来,便于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之外,还产生不少使用的政治学、经济学等等,统称之为社会科学。这种办法,无非讲究如何应用的道理、怎样应用的方法种种,都是把应用的问题转化为学理的问题,实践的问题归到理论的问题;一切从求知出发,求知之效归于致用,致用的大成又变成知识和学理,于是什么都成科学,这便是寓行于知的结果。于是柏拉图式哲学影响西方文明的深处,西方人如今还不断研究它! 二、柏拉图理念论的背景 (一)家庭方面 柏拉图出身于名门之后,对于物质生活,当然无忧无虑,所以能够从他对事于理想的追求。这点便决定了他的学说的根本精神——理想主义。此外他的学说的枝叶,也受家庭影响不少——他对政治方面,及其反对民主,拥护尚贤士的贵族政治,便是一例。 (二)社会方面 当时社会上有一派很占势力的学者,所谓辩士之徒。他们对于一切知识,下个总攻击,把知识的可能性,几乎全部推翻了。他们说:“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凡人以为是的便是,以为非的便非,以为善的便善,以为恶的便恶。而众人之间,又没有共同的意见,此一心,彼一心,此心不能合与彼心,于是我的尺度和你的尺度不同,而所量的质量的结果也就南辕北辙了。这样的破坏,柏拉图很不赞同,他以为知识的确有个标准,一部分他学说的中心,一部分知识变幻无常,但另一部分的知识却是固定不移的。他一生的努力,就向这方面追求;结果居然得到一种不变有常的知识——意典。意典论是意典是从寻求有常的知识得来,因此便说他的学说,从消极方面看,是反对流星之说的结果。那么他的学说背景蔚为时代之产物,也未尝不可。当时的学术方面,影响他的学说;政治方面,又何尝不然。须知柏拉图时代,正是希腊庶民政治衰落时期,他受等刺激之后,心里发生一种反感,于是在学术思想方面,便有了一种追求理想的欲望,结果成就了一种理想主义。 三、柏拉图与理念论 (一)理念的含义

柏拉图 理念论

推荐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国家篇》第五卷后半部分到第七卷提出了与政治学相对的纯哲学问题,全面地论述自己的理念论。 一、理念论的提出 柏拉图在《国家篇》中说,唯有哲学家就是王,或者这个世界上的王和君主都具有哲学的精神和力量,使政治的伟大和智慧合而为一,并把那些只追求两者之一的庸人驱除到一旁去的时候,国家才有获得生命并见天日的可能。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必须确定构成哲学家的是什么,以及什么是我们所谓的哲学。 什么是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哲学家是一个爱智慧的人,是与那些庸俗的追求趣闻者不同的人,是爱“洞见真理”的人。什么是哲学?柏拉图认为:哲学是一种洞见,是对真理的洞见。在柏拉图看来哲学是一个动词,哲学是爱智慧、爱真理的人认识事物、获得知识、洞见真理的行为。柏拉图说,假如一个人爱好美的事物,爱看新悲剧、新图画、爱听新音乐,这样的人不是哲学家。因为他只是爱好美的事物,而哲学家则是爱好美的自身。仅仅爱好美的事物的那个人是在做梦,而认识绝对美的那个人则是清醒的,前者只不过有意见,而后者则有知识。什么是意见、什么是知识呢?柏拉图认为:意见就是关于既存在又不存在的事物的意见,知识就是关于绝对、永恒、不变事物的知识。柏拉图认为,一切可感觉的个别对象都具有既存在又不存在的矛盾性质,仅适于作意见的对象,而不适于作知识的对象。不可被人感觉到但可被人知道的绝对永恒与不变的事物是知识的对象,那些看到绝对永恒与不变事物的人是有知识的,而不仅仅有意见。 柏拉图由此提出了人可感觉的、既存在又不存在的事物和绝对永恒与不变事物的话题,他把人可感觉到的、既存在又不存在的个体事物称为假象,把不可被人感觉到但可被人知道的、绝对永恒与不变的一般事物称为理念。柏拉图的理念论哲学是建立在实在与现象相互区别基础之上的,这种区别最初是由巴门尼德提出来的,后来得到了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的继承,继而影响了柏拉图。 二、理念论的内容 柏拉图在《国家篇》中说:对于许多相似的个体动物,我们都能够指着它真切地说这是一只猫。我们所说的“猫”这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显然那是与每一个个体的猫不同的东西。一个动物是一只猫,看来是因为它分享了一切猫所共有的一般性质。没有象“猫”这样一般的字,则语言就无法通行,所以这些字不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如果“猫”这个字有含意的话,那它的含意就不是指这只猫或那只猫,而是指普遍的猫性。这种猫性既不随个体的猫而出生,而当个体的猫死去的时候也不随个体猫的死去而消失。事实上,它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没有定位的,它是永恒的。 柏拉图在《国家篇》最后一卷的一篇序言里对理念进行了明确的阐述。 柏拉图解释道:凡是若干个体有着一个共同名字的,它们就有着一个共同的“理念”或“形式”。例如,虽然有着很多张床,但只有一个床的“理念”或“形式”,正如镜子里所反映的床仅仅是现象而非实在,所以各个不同的床也不是实在的,而只是“理念”的慕本,而“理念”才是一张实在的床,而且是由神所创造的。对于这个由神所创造出来的床,我们可以有知识,但是对于木匠们所创造出来的许多张床,我们只能有意见了。哲学家只对一个理想的床感到兴趣,而不是对感觉世界中所发现的许多张床感到兴趣。 柏拉图认为:人们日常感觉到的个别事物,“总是变化不居的、不真实的”,只有通过理性所认识的永恒不变的一般事物,才是真实的“绝对存在”。例如,美的个体事物是可变和不固定的,它因人因时而异,甲说美、乙说丑,此时美、彼时丑,因而不真实,只有一般的美,才是真实的存在,才是实体。他说:“如果有人告诉我,一个东西之所以是美的,乃是因为它有美丽的色彩或形式等等,我将置之不理。因为这些只足以使我感觉错乱”。在柏拉图看来,理念或形式是共同名字表述和界定的、若干或许多个体事物共同分享或分有的、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一般实体事物。 柏拉图把世界分成两个:一个是由个别事物组成的、我们用肉眼可以看见的现象世界,他称之为“可感世界”,一个是由理念组成的、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理念世界,他称之为“可知世界”。他认为这两个世

柏拉图的理念论

柏拉图的理念论 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亦因此而被称为"理念论"。 柏拉图把理智的对象称作理念。"理念"〔eidos,idea来自动词"看"〔ide,原意是"看到的东西"。柏拉图把其意义引申为"心灵的眼睛看到的东西",可以翻译为"理念"〔相当于英文Idea或"型相"〔相当于英文form 。"理念"的译法强调它是人的理智所认识的、外在理智之中的存在;"型相"的译法强调它向人的理智所显示的是普遍的真相。理念或型相的主要特征是分离性和普遍性。 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各式各样的事物有各式各样的理念。不同的事物组成了事物的世界,而由它们的理念所组成的总体就是柏拉图所谓的理念世界。在柏拉图看来,前者是可感的世界,后者是可知的世界。柏拉图认为可知的理念是可感的事物的根据和原因,可感的事物是可知的理念的派生物。 柏拉图通过两种方式来说明理念是如何派生事物的。他用"分有"说明个别事物与型相之间的隶属关系,用"摹仿"说明两者之间的相似关系。 柏拉图认为,事物的类别是型相,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都具有这个型相的一部分,每一个事物都分有一个型相。理念型相是可感事物的原因,因为可感事物分有了理念型相。由于分有物和被分有的理念型相之间的关系相当于个别概念和它所归属的普遍概念之间的关系,分有物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与被分有的理念型相相似,但不可能达到等同的程度。一个东西分有了什么样的理念型相,它就是什么样的存在;分有到什么程度,就与理念型相相似到那种程度。 造物主是根据理念来创造具体事物的,所以事物因摹仿理念而存在。"摹仿"〔mimesis/imitate是一种技艺活动,摹仿的复制品和被摹仿的原型之间没有分有物和被分有的理念之间那种逻辑关系。柏拉图把技艺的观念引入摹仿说,解决了一个逻辑分析解决不了的问题:认识内容何以能与认识对象相似?柏拉图把技艺分为神圣的与人工的两种,制造者也分为造物主和工匠两种。不论造物主还是工匠,他们所制造的产品都是对思想中一个原型的摹仿。于是便有了这样的四重区分:神圣的原型、神圣的摹仿物、人工的原型、人工的摹仿物。关键在于,神圣的摹仿物就是人工的原型,这样,柏拉图便可以证明:人的意见只是对理念型相的摹仿,按照意见制造的人工产品则是摹仿的摹仿。可感世界是造物主摹仿理念世界的原型而创造出来的。自然物是造物主依照理念型相创造的神圣摹仿品,影像则是对这些摹仿品的摹仿。"摹仿"说在柏拉图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柏拉图的宇宙生成论和艺术观都依赖于这一思想。 "分有"和"摹仿"实际上并无本质的差别,不同之处只是在于有无造物主。"摹仿"是有造物主的"分有","分有"是无造物主的"摹仿"。 由此可见,柏拉图的理念具有多重含义: 首先,理念是共相。理念是通过对事物的抽象而形成的普遍共相,也就是事物的类概念或本质。 其次,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个别事物是由于分有了理念而成为这一事物的,离开了理念就没有事物。

柏拉图的理念论

柏拉图的理念论

柏拉图的理念论 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亦因此而被称为“理念论”。 柏拉图把理智的对象称作理念。“理念”(eidos,idea)来自动词“看”(ide),原意是“看到的东西”。柏拉图把其意义引申为“心灵的眼睛看到的东西”,可以翻译为“理念”(相当于英文Idea)或“型相”(相当于英文form )。“理念”的译法强调它是人的理智所认识的、外在理智之中的存在;“型相”的译法强调它向人的理智所显示的是普遍的真相。理念或型相的主要特征是分离性和普遍性。 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各式各样的事物有各式各样的理念。不同的事物组成了事物的世界,而由它们的理念所组成的总体就是柏拉图所谓的理念世界。在柏拉图看来,前者是可感的世界,后者是可知的世界。柏拉图认为可知的理念是可感的事物的根据和原因,可感的事物是可知的理念的派生物。 柏拉图通过两种方式来说明理念是如何派生事物的。他用“分有”说明个别事物与型相之间的隶属关系,用“摹仿”说明两者之间的相似关系。 柏拉图认为,事物的类别是型相,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都具有这个型相的一部分,每一个事物都分有一个型相。理念型相是可感事物的原因,因为可感事物分有了理念型相。由于分有物和被分有的理念型相之间的关系相当于个别概念和它所归属的普遍概念之间的关系,分有物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与被分有的理念型相相似,但不可能达到等同的程度。一个东西分有了什么样的理念型相,它就是什么样的存在;分有到什么程度,就与理念型相相似到那种程度。 造物主是根据理念来创造具体事物的,所以事物因摹仿理念而存在。“摹仿”(mimesis/imitate)是一种技艺活动,摹仿的复制品和被摹仿的原型之间没有分有物和被分有的理念之间那种逻辑关系。柏拉图把技艺的观念引入摹仿说,解决了一个逻辑分析解决不了的问题:认识内容何以能与认识对象相似?柏拉图把技艺分为神圣的与人工的两种,制造者也分为造物主和工匠两种。不论造物主还是工匠,他们所制造的产品都是对思想中一个原型的摹仿。于是便有了这样的四重区分:神圣的原型、神圣的摹仿物、人工的原型、人工的摹仿物。关键在于,神圣的摹仿物就是人工的原型,这样,柏拉图便可以证明:人的意见只是对理念型相的摹仿,按照意见制造的人工产品则是摹仿的摹仿。可感世界是造物主摹仿理念世界的原型而创造出来的。自然物是造物主依照理念型相创造的神圣摹仿品,影像则是对这些摹仿品的摹仿。“摹仿”说在柏拉图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柏拉图的宇宙生成论和艺术观都依赖于这一思想。 “分有”和“摹仿”实际上并无本质的差别,不同之处只是在于有无造物主。“摹仿”是有造物主的“分有”,“分有”是无造物主的“摹仿”。 由此可见,柏拉图的理念具有多重含义: 首先,理念是共相。理念是通过对事物的抽象而形成的普遍共相,也就是事物的类概念或本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