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单选题(2)

公共政策分析单选题(2)
公共政策分析单选题(2)

一、单项选择题(100题)

1.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 B )A.勒纳B.拉斯韦尔

C.德洛尔D.马克思

2. 研究者对政策过程进行_______观察和分析的情况下,公共政策学才有可能产生。( A )

A.直接地或比较直接地B.认真地、正确地

C.间接地D.客观地

3. 以下那部作品很可能是全世界最早的政策案例著作。( D )

A.《史记》B.《吕氏春秋》

C.《论语》D.《智囊补》

4. 马克斯·韦伯强烈地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甚至将社会科学称为( A )

A.文化科学B.文明科学

C.行为科学D.经验科学

5. 决策科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决策活动B.组织活动

C.政策执行活动D.政策制定活动

6.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公共组织B.公共政策

C.公共秩序D.社会伦理

7.以下哪个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 A )

A.理性主义B.渐进主义

C.政治系统D.精英主义

8. “上下来去”模型所依据的哲学认识论是( B )

A.逻辑实证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

C.历史辩证法D.理性主义

9. 以下哪种研究是分析哪些因素是怎样影响政策主体的选择行为的,是怎样影响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影响的性质和程度怎样。( D )A.决策行为B.政策评估

C.政策监督D.政策过程

10.哪种模型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A )

A.政治系统B.精英主义

C.混合扫描D.规范最佳

11. 在公共政策学的发展史上,对政策过程的研究前期重点是( A )

A.政策的制定B.政策的执行

C.政策的监控D.政策的评估

12. 在公共政策学的发展史上,对政策过程研究后期的重点是( B )

A.政策的制定B.政策的执行

C.政策的监控D.政策的评估

13. 国家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因此公共政策在总体

上是________的体现。( B )A.阶级压迫B.国家意志

C.集体智慧D.公共利益

14.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 B )

A.总统决策B.国会立法

C.执政党政策D.司法命令

15.就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而言,当代中国的共产党组织更接近于一般意义上的( C )

A.政党B.国会

C.政府D.司法机关

16.政治政策的核心价值是( D )A.维护阶级统治

B.保卫国家安全

C.增进民族团结

D.获取巩固、防卫与增益国家权力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A.在美国政党政策不属于公共政策

B.在野党对美国的公共政策不具有影响力

C.美国最高法院不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只能解释法律

D.美国总统在内阁决策中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

18.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共同发布的文件被认为是( D )

A.行政法规B.行政措施、决策和命令

C.基本规定D.政策性文件

19.农业政策、工业政策、环境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都属于( A )

A.经济政策B.政治政策

C.社会政策D.教育科技、文化政策

20.划分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主要依据的是(A)

A、是否参与并主导公共政策过程

B、主体是执政者,客体是制定的政策

C、是制定政策还是执行政策

D、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

2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D)

A、选举

B、监督

C、罢免

D、立法

22.在下列的几种环境中,公共政策系统的基础环境是(B)

A、社会环境

B、自然环境

C、人文环境

D、科技环境

23.______是国家机关的总称,是统治阶级为实现自身意志和利益而建立起来的纵横交错的组织网络。(A)

A、国家机构

B、行政机关

C、立法机关

D、司法机关

24.公共政策不仅表现为一个系统,同时也表现为一个系统的动态运行过程,即表现为下列何种方式的不断循环往复:(B)

A、政策咨询→政策制定→政策评估→政策终止

B、政策输入→政策制定→政策输出→政策反馈

C、政策提出→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终结

D、政策提出→政策制定→政策监督→政策终止

25.当且仅当存在一种可以确认的客观情势,出现强烈的公众诉求,形成明显的政策需要时,______才会最终完成。(A)

A、政策问题

B、政策执行

C、政策评估

D、政策监督

26.公共政策是为______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政策。( C )

A 企业

B 社会组织

C 政府

D 个人

27.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____(B)。

A 深人

B 内化

C 反映

D 响应

28.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个基本的假定是:(B)

A 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B 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C 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D。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29.“系统分析”最早是由______提出并加以使用的。(D)

A 美国国防部

B 麦克纳马拉

C 贝塔朗菲

D 兰德公司

30.下列关于知识经济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

A社会组织层级化B社会主体知识化

C 民主参与大众化D政策信息公开化

31.公共政策问题同任何问题一样都是源自(C)

A、社会期望

B、社会需要

C、客观的社会现实

D、理想情况

32.社会或公共问题只有在被提上政策议程的情况下,才成为(C)

A、政府问题

B、国家问题

C、公共政策问题

D、执政党问题

33.政府议程指的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又被称为(D)

A、政策议程

B、行政议程

C、公众议程

D、正式议程

34.象征性议程的问题多集中于(B)

A、经济领域

B、价值领域

C、学术领域

D、政治领域

35.专家学者对问题的察觉也必须同时得到的______认同和支持才能进入政府议程。(C)

A、公民

B、利益集团

C、权威人物

D、军事集团

36.下列中实属政策问题界定,其宗旨是按照社会公益标准弄清问题的实质和严重性,为政府及有关组织决策议程做准备的是(B)

A、政策方案分析

B、政策问题分析

C、政策执行分析

D、政策结果分析

37.公共政策问题得到认定之后,政策制定者首先要考虑的是(C)

A、拟定政策方案

B、选择政策方案

C、确定政策目标

D、评估政策方案

38.确定政策目标的价值意义在于它能为_______提供方向性指导。(D)

A、政策认定

B、政策执行

C、政策反馈

D、制定政策方案

39.查尔斯·琼斯认为政策规划的明显特征在于要(B)

A、突出过程

B、提出对于人们感知的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办法

C、重视行动

D、利益补偿

40.参与政策规划的主体通常是多元的,但起主导作用的是(A)

A、政府

B、立法机关

C、公众

D、司法机关

41.政策方案的设计必须时刻以有关_______为核心,与它保持一致。(D)

A、政策抉择

B、政策制定

C、政策执行

D、政策目标

42.在我国,立法系统通过的法律、政策都须经______的签署和发布才能生效。(B)

A、最高法院院长

B、国家主席

C、国务院总理

D、最高检察院检察长

43.行政系统的决策特点是快捷、高效,因此,行政决策体制在决策上的_____都会较立法机关要高。(A)

A集中化程度B、分散化程度

C、民主化程度

D、公众参与程度

44.下列哪个是正确的政策变通形式(A)

A、“求神似,去形似”

B、“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C、“既不求神似,也不求形似”

D、“求形似,去神似”

45.政策的原则性、时效性和灵活性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具体体现为(A)

A、政策变通

B、“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C、政策发展

D、政策创新

46.政策执行的总原则是什么?(A)

A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B 严格按照政策规定

C上有政策、下有对策D一切从实际出发

47.政策执行过程的起始环节是什么?(D)

A政策分解B物质准备和组织准备

C政策实验D政策宣传

48.政策执行的哪个环节是保证政策执行顺利进行的经济基础?(B)

A政策分解B物质准备

C政策宣传D组织准备

49.哪些政策资源是政策执行的根本保证?(D)

A人力资源B物力资源

C信息资源D权威资源

50.政策执行中的“阳奉阴违”,只作表面文章,属于哪种类型的执行偏差?(A)

A象征性执行 B.附加性执行

C选择性执行 D.替代性政策执行

51.在政策执行过程附加了不恰当的内容的“土政策”,是哪种执行偏差的典型表现?(B)A象征性执行 B.附加性执行

C选择性执行 D.替代性政策执行

52.在政策执行中,“断章取义,为我所用”是哪种执行偏差的典型表现?(C)

A象征性执行 B.附加性执行

C残缺性执行 D.替代性政策执行

53.在政策执行中,“挂羊头、卖狗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哪一种执行偏差?(D)A象征性执行 B.附加性执行

C残缺性执行 D.替代性政策执行

54.邓小平同志的“一国两制”构想是______的范例。(A)

A、政策变通

B、政策创新

C、理想化政策模型

D、政策执行再决策

55.公共政策一旦____,便意味着它取得了政治系统的承认,获得了正式的公共性和权威性。

(B)

A、可行

B、合法化

C、合理化

D、系统化

56.从评估组织活动形式上看,公共政策评估可分为(A)

A、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

B、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

C、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估

D、执行评估和非执行评估

57.从评估机构在政策活动中的地位来看,公共政策评估可分为(B)

A、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

B、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

C、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估

D、执行评估和非执行评估

58.政策执行后对政策客体及环境所产生的影响称为(B)

A、政策输出

B、政策效果

C、政策目标

D、政策反馈

59.评估政策的主要依据和前提是(C)

A、价值标准

B、政策方案

C、政策目标

D、事实标准

60政策评估的价值分析对象确定的总原则是(B)

A、实事求是

B、有利于提高政策方案的价值

C、便于操作

D、有利于政策实施

61.下列哪个控制是政策的方向和实质所在,贯穿于政策活动的始终。(C)

A、界限

B、效力

C、目标

D、反馈

62.公共政策的_____是公共政策有效地调节社会行为的基础,因此,经过评估认为是好的、可行的政策应该继续得以实行。(C)

A、合法性

B、合理公正性

C、持续性

D、可变通性

63.下列哪项政策在我国可能不是持续政策(D)

A、计划生育

B、科教兴国

C、外交上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严打

64.为了顺利实现政策终结,在实施过程中多采用_______的终结方式。(B)

A、全面的

B、局部的渐进的

C、彻底的

D、理想的

65.功能性政策周期主要针对政策的______而言,因为此阶段是阶段性政策周期中最活跃、最丰富、最复杂,也是最关键的。(A)

A、执行阶段

B、制定阶段

C、评估阶段

D、监控阶段

66.从组织功用看,政策研究组织以______为目标,这是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首要特征。(A )

A.改进政策制定B.提高政策效率

C.保障社会公正D.发现问题

67.从价值追求和道德要求看,政策研究组织尤其强调是坚持( D )

A.客观公正B.维护真理

C.有利于经济发展D.实事求是

68.政策分析过程模式的______分析模式认为:政策内容研究和政策过程研究在政策分析中的差别是常见的。( A )A.麦考尔—韦伯B.拉斯韦尔

C.沃尔夫D.安德森

69.公共政策的_______力求回答的是“我们应该做什么”的问题。( C )

A.定性分析B.定量分析

C.价值分析D.可行性分析

70.灵活变通的政策分析方法,往往鼓励政策分析人员大胆思考、勇于探索,善于做出鲜有的、不符合一般常理和程序的政策分析,这种分析就是( C )A.流变型政策分析B.蜕变型政策分析

C.出奇制胜政策分析D.头脑风暴法

71.政策分析中的定量方法及技术是建立在_______的基础之上的。( B )

A.科学B.理性

C.超理性D.伦理

72.避免或减少政策失误是______得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理由。( A )

A.政策预测B.政策评估

C.政策反馈D.政策制定

73.以下哪种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思维角度进行的政策咨询。( B )

A.政策信息咨询B.决策咨询

C.理性咨询D.经验咨询

74.以下哪种是从自下而上的视角进行的政策咨询,是公共政策咨询中更能体现其社会性的类型。( A )

A.政策信息咨询B.决策咨询

C.理性咨询D.经验咨询

75.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决定政策去向的最有效方式是(D )。

A.政策制定

B.政策宣传

C.政策延续

D.政策评估

76.下列不能归入政策终始对象的选项是(A )。

A.政府

B.功能

C.组织

D.政策

77.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政策评估,建立在评估基础上的一种权力行为属于(C )。

A.正式评估

B.内部评估

C.政策监控

D.非正式评估

78.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采取渐进方式,对现有政策加以补充、修正,属于( D )。

A.政策均衡

B.政策终结

C.政策持续

D.政策调整

79.以下说法中错误的说法是( C )。

A.不采取行动也是一种政策

B.法律是一种公共政策

C.公共政策制定的唯一主体就是政府机关

D.公共政策涉及社会价值的分配

80.现代行政决策组织体制中主要承担诊断的重要任务的系统是( A )。

A.行政决策信息系统B.行政决策的中枢系统

C.行政决策控制审批系统D.行政决策研究系统

81.衡量整个行政管理活动成果的重要标准是( A )

A.行政效率B.行政组织

C.行政职能 D. 行政技术

82.行政评估工作要本着_______的原则进行。( A )

A.实事求是B.靠近群众

C.以事为主D.以人为主

83.现代公共政策制定技术方法的发展趋势是应用( C )。

A.硬技术B.软技术

C.韧技术D.高新技术

84.集权制与分权制划分的依据是( B )。

A.行政领导体制B.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关系

C.经济体制属性D.国家结构属性

85. 提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命题的学者是(B )。

A.拉斯韦尔

B.伊斯顿

C.戴伊

D.安德森

86.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A )。

A.渐进主义模型

B.理性主义模型

C.规范最佳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87.政策的核心取向是(D )。

A.功能取向

B.过程取向

C.结构取向

D.目标取向

88.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B )。

A.外在创始模型

B.动员模型

C.内在创始模型

D.自发模型

8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D )。

A.合议制

B.合议、三权分立制

C.民主集中制

D.合议、民主集中制

90.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先要考虑的是(C )。

A.拟定政策方案

B.评估政策方案

C.确定政策目标

D.择定政策方案

91.“土政策”是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它主要表现为(D )。

A.象征式政策执行

B.残缺式政策执行

C.替代式政策执行

D.附加式政策执行

92.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是评估( D )

A.政策效率

B.政策效益

C.政策效能

D.政策的充分性

93.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C )。

A.阶段性周期

B.功能性周期

C.反复性周期

D.结构性周期

94.以下组织属于强制性公共组织的是(C )。

A.学校

B.工会

C.行政机构

D.妇联

95.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 B )。

A.学生要求学校减免学费

B.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

C.工人要求工厂增加工资

D.公众要求传媒关注生态环境

公共政策分析教程·试题解答

公共政策分析教程 单项选择题: 第一单元 1、被人们当作政策分析学科诞生的标志性著作是:B.拉纳和托克维尔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最新发展》 2、20世纪60年代以后,对政策分析学科起到方法论解放作用的学者是:C、库恩 3、在政府与资源配置的关系上,亚当。斯密的基本态度是:B:不主张政府介入资源配置过程 4、政府干预主要针对以下哪种市场失灵:A、市场固有失灵。 5、政府失灵的最一般表现是:D:政府干预经济的结果不能实现预期的社会公共目标 6、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属于政策特征的:C:政治性 7、把政策分析界定为“以制定政策规划和政策备选方案为焦点,运用新的方法对未来趋势进行分析的学问”的学者是:B拉斯韦尔 8、以下不属于政策分析的政治学研究途径的选项是:A:公共选择理论 9、在政策分析研究中,把“政治行动者个人都被自利的动机所引导而选择一项对其有利的行动方案”,这一假设作为基本出发点的理论是:D:公共选择理论 10、从政策分析的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政策理论,总结党和政府政策实践的基本经验,这种状况属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策分析学科的发展的:B:第二阶段 第二单元 1、上世纪50年代论及政策工具基本原理的著作《政治、经济和福利》一书的作者是:C:达尔和林德布洛姆 2、以下哪一项是不属于推动工具研究盛行的选项:D:社会团体的推动 3、在政策工具研究中“后现代工具”的提出者是:B:休普 4、以下哪些选项属于政策研究的古典途径:A:工具主义 5、用木工匠和园艺业比喻政府治理工具的学者是:C:胡德 6、把政策工具分为法律工具、经济工具和交流工具的学者是:D:狄龙 7、以下属于全面质量管理(TQM)核心业务的选项是:B:不断进行员工工作流程分析 8、关于听证会开始于哪个国家的说法,以下正确的选项是:A:英国 9、以下不属于影响政策工具因素的选项是:C:社会团体 10、以下不发球政策工具选择策略的选项是:D:以政策执行者的偏好为标准 第三单元 1、把政策问题觉察机制形象地称为“扳机触发器”的学者是:C:安德森 2、形成政策议程的基本条件是:C:代议制 3、以下不属于方案规划环节的选项是:D:听证票决 4、以下不属于政策目标规范性要求的选项是:A:政策目标要体现决策集团的利益 5、政策方案抉择要依据有关标准,以下不属于这些标准的选项是:C: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属于中度水平 6、把合法化严格限定在政治秩序被认可层面的学者是:B:哈贝马斯 7、以下关于政策合法化含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法律法规不存在政策合法化问题。 8、以下关于政策合法政府化地位与作用的各种说法不正确的是:A:政策合法化是领导意志转变为群众意志的过程 9、政策合法化的主体要有合法依据,以下国务院有关构成部门哪个即使经国务院批准也不能发布规章:C:国家统计局 10、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我国政策制定的原则性要求:B:群众路线 第四单元 1、将政策执行看作,在目标的确立与适应于取得这些目标的行动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过程,提出这个观点的学者是:D: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 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政策执行的地位和作用的确主要表现方面:B:保证法律法规实施的主要手段 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制定执行计划应遵循的原则:A:政治性 4、政策执行过程有诸多环节,包括制定必要的管理法规制定,以下哪一选项不属于必要的管理法规制度:C:质量监测制 5、以下哪一选项不属于传统的政策执行手段中行政手段的特点:D:结果的不容置疑性

公共政策分析作业

公共政策分析作业: 一、公共政策的功能是什么? 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 (一)公共政策的引导功能 1、公共政策的规范导向功能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表现出来:一是借助于目标要素,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二是借助于价值要素,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向。 2、公共政策发挥的规范作用可以分为直接导向和间接导向,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变。 3、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从作用的结果来衡量,可以有正导向功能,也可以有负导向功能。 (二)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 1、公共政策调控功能的基础包括两方面:一是这种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之所以需要运用公共政策进行调控,是因为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利益群体,它们之间不可避免地会有摩擦、冲突甚至对抗,政府必须使用公共政策这一有效的工具来对各种利益群体的矛盾进行调控;二是这种调控的可能性,社会之所以能够运用公共政策进行调控,乃是因为现代社会的运行不是一个自发的、无序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据客观规律的、有序的、按比例的过程。

2、公共政策的调控活动也有直接与间接两大类型,公共政策还可以分为平衡调控和非平衡调控两种方式;就调控结果来说,则有积极调控与消极调控两类。 (三)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 1、一般来说,政府的公共政策所体现的分配原则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为追求效率而鼓励扩大差别的原则,二是为消灭差别而牺牲效率的原则(计划经济体制下),三是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原则(市场经济体制下)。 2、能从政府的公共政策中获益的社会公众通常有以下几类:一是与政府的主观偏好相一致的公众;二是能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公众;三是在社会中成为大多数者的公众。二、举例说明如何科学地进行公共政策的制定? 科学地制定公共政策,是指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政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决策,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或者不执行这些程序,并且在公共政策成熟的基础上,把调查程序、决策程序、执行程序、评估程序等这些合理的程序变成制度和法律。 (一)公共政策制定的举例 2009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暂缓实施了涉及电动轻便摩托车内容的规定。这个通知,就是舆论针对“新国标”

公共政策分析(已上交)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政策分析》 满分100分 一、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政策法律化: 答:是政策向法律转化,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和进行政策科学研究即政策。 2.政策执行: 答: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治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协调与控制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这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政策执行的过程主要包括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政策实验,全面实施,协调与监控等环节. 3.政策方案的评估和论证: 答:是指在政策出台前,对各种备选政策方案的可行性、可靠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说明各个方案的优劣。 4.评估主体: 答:政策评估主体是指对政策效果、效益、效率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的组织或个人。 5.政策效果: 答:有直接效果、附带效果、潜在效果、象征性效果。 6.非正式评估: 答:是指对评估者、评估形式、评估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估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的评估。 二、简答题(每空10分,共50分) 1.什么是损益分析? 答:1.是指对影响企业盈亏的重大因素的分析. 2.损益分析就是对损益表(也称利润表)内的相关项目逐个进行分析对比。 一般先从净利润开始分析净利润与预算相比、与去年同期相比、或与公司历史最高值相比增加或减少多少,百分比增加或减少多少。然后,

再从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及营业外收支净额等项目逐个对比分析,最后得出损益变动的原因。 2.什么是线性规划? 答:线性规划线性规划是运筹学较成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辅助人们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数学方法.研究线性约束条件下线性目标函数的极值问题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广泛应用于军事作战、经济分析、经营管理和工程技术等方面. 3.政策监控的目的在于哪两个方面? 答:在于保证政策的合法化及贯彻实施、实现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促使政策终结。 4.政策监控由哪几个功能活动组成? 答:由政策监督、政策控制、政策调整组成。 5.公共政策的一般环境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第一,政治环境。第二,经济环境。第三,自然环境。第四,国际环境。 三、论述题(共20分) 1. 请你论述公共政策评估的程序与方法的主要内容。 答:一、公共政策评估的程序: (一)端正评估的指导思想:评估是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保障;评估过程要实事求是;建立奖惩制度,实现权、责、利相统一;评估的目的是实现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政策效果。 (二)促进政策评估的制度化:建立评估工作制度,设立政策评估基金,强化评估反馈机制。 (三)保持政策评估的独立性:建立独立评估机构,评估者的地位要有周全的职业保障,评估者要有独到的方法。 二、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是指在政策评估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它是政策评估赖以实现的手段,是政策评估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过程对比法 过程对比法指的是评估者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对不同阶段的政策效果进行对比检测的一种方法。它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评估的对象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效果,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的特点:

公共政策案例

公共政策白色污染案例分析 ——“白色污染”到底如何解决? 问题:今天你是否依然“我行我‘塑’”? 中国目前的经济处于飞速发展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国民收入的稳步提高,也使得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不断改善和更新。然而,在人们追求更便捷、更舒适、更优质的生活的同时,我们的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非常严重,就拿“白色污染”这一令人头疼的问题来说,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据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介绍,我国每天买菜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在20亿个以上。北京目前每年废弃23亿个塑料袋,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4万吨,占整个生活垃圾的3%;上海每年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9万吨,占生活垃圾总量的7%;天津每年的废旧塑料包装垃圾也超过10万吨。 塑料垃圾带来的问题非常严重: 一,漫天飘飞的塑料袋或挂在树梢,或飞到建筑物上,破坏了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 二,塑料袋系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稳定,难以在自然环境下被微生物分解,不可分解的塑料袋自然腐烂需要200年以上。混入土壤的塑料袋,会引起土壤结构的改变,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三,抛弃在陆地和水体的塑料袋会被动物和鱼类当做食物吞食,造成动物和鱼类死亡,或影响它们的生存; 四,如果对塑料垃圾进行焚烧,会造成二次污染,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空气,。特别是塑料的焚烧会产生强致癌物质—二噁英,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四,对塑料垃圾进行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也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这些塑料垃圾还会对土地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五,生产塑料袋要耗费大量的石油资源。我国每年为生产塑料袋要消耗480多万吨石油,塑料袋的过度使用对我国的能源资源以及环境产生的负面效应已不容忽视,能源的紧缺必然带来生产成本的攀升和物价的上涨,这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是极为不利的。 为此,2007年12月31日,我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份被群众称为“限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知识点及答案

第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 1. 公共政策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公共政策更突出“公共”二字。这即意味着对公共性的强调,也意味着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诸多特征和功能的必要。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有: 1)阶级性。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政府政治 行为的产物,政府的政策要体现阶级的意志。 2)整体性。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孤立的解 决某一问题,往往是不成功,因此需要整体地分析、解决问题。 3)超前性。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政策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 必须具有预见性。 4)层次性。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会具有不同的规格。 5)多样性。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也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展而 显示出多样的特征。 6)合法性。政府行为的政策具有一定法律性质。其既要依靠社会舆论来维持,更要通过国 家的强制力量来监督执行。 2. 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政策分析的内容包括:(1)构建问题,即首先要明确政策问题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政策问题不可能在一开始全部明确,只有在不断的分析活动中才会逐步清楚;(2)描述与现行政策问题相关的已有政策,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过程与实际结果;(3)预测为解决问题所提供的相关政策能够产生何种结果;(4)提供将要实施的政策会产生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3. 公共政策的本质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从现有工作的研究基础出发,我们选择的角度是“利益”,因为其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公共政策分析-学习知识自学点

公共政策分析 题目 b. 界定政策问题 题目2公共政策的主体 正确答案是:包括各种具有法定权威性的公共部门 题目 正确答案是:外部性 题目4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两大并行力量是 正确答案是:市场和政府 题目5下列属于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的是 正确答案是:政策的合法性受到更多重视 题目1自下而上的分析方法将政策的执行过程看成是从最高的行政机构开始发出并层 层传递所形成的命令序列。该方法从最初的命令开始,逐层分析每一次发出的命令被执行的程度及其原因,并由此来分析政策执行过程是否理想。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2政策执行包括三个阶段,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政策执 行的总结阶段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3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4豪伍德与彼得斯所谓的政策病理是指政策分析人员常常因为他们解决的是错误的问题而导致失误,而非因为他们为正确的问题找到了一个错误的方案。政策分析中最致命的错误是第三类错误,即当应该解决正确的问题时,却解决了错误的问题。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5一般认为,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政策就是具有合法化的政策,而使政策能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过程就是政策的合法化过程。包括政治系统自身的合法化和公共政策的合法化两个层次。 正确的答案是“对”。 知识点自学1——公共政策分析的含义 政策分析是对政府行为的动因和结果的解释。应当关注解释(Explanation)而不是开处方(Prescription)(戴伊) 政策分析是一种客户导向性建议,这些建议与公共决策有关,并反映了社会价值。(韦默、维宁) 知识点自学2——公共政策的功能 公共政策的功能 ?导向功能:价值和事实等导向 ?控制功能:制约或促进社会人的行为和事件的发展 ?协调功能:协调各方利益关系 ?象征功能:符号意义,不产生实质性效果 知识点自学3——公共政策分析的主要类型和代表人物 公共政策的类型 依照领域或管理部门而划分:产业政策、农业政策、教育政策等 依实际的效果而划分:实体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 依照政策的功能而划分:分配性、规执行和再分配性政策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分析二(计划生育)(1)

超生罚款的案例分析 案例:我国南方某县的计划生育工作,多年来一直排在全倒数几位。2005年,新一届县政府领导走马上任,为了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计划生育工作任务,采取了一项新的政策。该县政府希望通过这项新的政策措施的实施来控制生育数量。 措施1:对计划外生育实行罚款;超生第二胎罚款2000元,第三胎罚款5000元,第四胎罚款1万元。措施2:考虑到计划生育的艰巨性,为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也为了解决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该政策还规定,罚款所得的收入,村乡两级政府分别可提成30%。政策实施两年后,政府发现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后果:由于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在当地群众中还根深蒂固,许多人宁愿交罚款,也要生第二胎、第三胎,即使需要借债来交罚款也是在所不惜。有的群众甚至认为,缴纳罚款就是购买计划生育的权利,在未生育之前便预先把罚款交上去。另一方面,一些乡村干部为了多“创收”,不管超生,只管罚款,甚至暗中鼓励计划外生育。 案例分析过程:

一、政策质量方面: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长期以来,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的烙印和色彩,工作方式主要依靠政策和地方条例调整,基本上形成以行政制约、“人治”管理为主的运作模式,法制建设滞后。计划生育工作往往依靠行政强制手段多,提供服务少;要求群众尽义务多,考虑群众的权益少;考虑政府行使的权利多,而考虑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少。从某种意义上讲计划经济是一种命令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文件与法规政策是计划生育工作中各博弈方的游戏规则,主要是指乡镇级及其以上政府机关所发送和传达的文件和讲话精神等。文件相对于下级土政策是普遍主义的。在基层社会运作中这个因素一直起着宏观支配作用,在具体操作中有各种变通,特殊主义几乎无处不在。不同的博弈方面都在利用规则。比如,“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作为政策力量,就是强大的合法性后盾。村民也在利用文件政策。对生二胎游戏规则的规定和解释中的利用,是村民和干部同时利用同一规则进行互利式合作的一个例子。办二胎准生证的理由之一是,符合“经县级计划生育技术鉴定组织鉴定,报市(地)计划生育技术鉴定组织确诊第一个子女为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条款。上级的人口生育计划中有这方面的指标,各地都有。于是,村民可以此作为来寻求生第二胎;而乡村等有关干部也可利用这一点从中牟利。例如某村民,花了

《公共政策分析》第二次作业答案87.5分

《公共政策分析》第二次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87.5 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4年09月11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7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政策执行前进行分析与判断并带有预测性的评估,应该注意 的事项不包括以下哪项(): ( D ) A. 准确把握问题、实施对象的发展趋势 B. 重视对政策效果的事先评估 C. 决策模型的合理性 D. 政策的可行性 2. 政策方案可比的条件要坚持两条重要原则,即政策的( ): ( A ) A. 完整性、统一性 B. 完整性、预测性 C. 预测性、统一性 D. 预测性、最优性 3. 不同备选政策方案的比较应满足以下可比条件(): ( B ) A. 政策收益的可比性 B. 政策模型的可比性 C. 政策费用的可比性 D. 时间的可比性 4. 公共政策方案收益性角度分析,政策的收益的性质必须可以比 较,如伦理道德,社会心理等是指方案收益的()方面。 ( D ) A. 量 B. 预测 C. 执行 D. 质

5. 为了对各个方案进行政策费用的比较,费用的之间必须具有一 定的可比性,以下哪项不包括在内(): ( C ) A. 构成 B. 计算方法 C. 数目 D. 计算单位 6. 公共政策问题是()的必要行动。 ( B ) A. 个人 B. 政府 C. 企业 D. 社会团体 7. 当公共权力主体意识到社会公共问题已经妨碍(),充 分了解公众的公意注并认同这种公众的政策要求时,公共问题就变成为公共政策问题。 ( A ) A. 整体社会发展 B. 经济发展 C. 文明进步 D. 社会制度创新 8. 以下各项对公共政策问题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C ) A. 已被大多数人觉察、认同、感受 B. 其是指已经与既定的价值、规范、利益发生冲突的问题 C. 是主观存在于人们思维中的 D. 通过社会中的团体与个人表达出来的问题 9. 公共政策的制订过程是一个()过程,多方面在相互冲 突中获得平衡。 ( D ) A. 冲突 B. 协商 C. 压制

大工18春《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1

------------------------------------------------------------------------------------------------------------------------------ (单选题) 1: 在我国,()是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执行机关。 A: 国务院 B: 检察院 C: 人民代表大会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决定着公共政策系统的性质 A: 经济环境 B: 政治环境 C: 社会文化环境 D: 国际环境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超过自身的权限,去执行某项按规定不应该由自己执行的政策,这种问题是() A: 越权执行 B: 多重执行 C: 多头执行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给定投入基础上的最大产出,我们称之为() A: 公平目标 B: 效率目标 C: 安全目标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公共政策分析形成时期是()。 A: 十四、十五世纪 B: 十六、十七世纪 C: 十八、十九世纪 D: 二十世纪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我国公共政策的执行主体包括各级行政机构、准行政组织、公民和企业等社会组织和() A: 公安机关 B: 法院 C: 大众传媒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公共政策议程的模型有外在创始型、内在创始型和() A: 政治动员型 B: 大众传媒型 C: 公民个人型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以下哪一项不是公共政策分析要素() A: 政策问题 B: 政策目标 C: 政策模型 D: 政策制定者

------------------------------------------------------------------------------------------------------------------------------ 正确答案: (单选题) 9: 同一政策执行系统内,不同层级的机构都有相同的政策执行权,这种问题是() A: 越权执行 B: 多重执行 C: 多头执行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0: 生理生存上的最低需求是() A: 民主 B: 安全 C: 自由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 政策执行的基本手段() A: 行政手段 B: 经济手段 C: 法律手段 D: 说服引导手段 E: 技术手段 正确答案: (多选题) 2: 制定执行计划的原则有()。 A: 客观原则 B: 弹性原则 C: 效率原则 D: 统筹原则 正确答案: (多选题) 3: 公共政策手段中的混合手段包括() A: 信息提供和劝导 B: 补贴 C: 管制或规制 D: 产权拍卖 正确答案: (多选题) 4: 公共政策目标分类() A: 直接目标与间接目标 B: 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 C: 具体目标与基本目标 正确答案: (多选题) 5: 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初,直接为公共政策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是()。A: 亚当.斯密 B: 克劳塞维茨 C: 卡尔.马克思 D: 马克斯.韦伯 E: 托克维尔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 事实分析法是解决因为什么?为了谁?优先考虑什么的问题。

2020公共政策案例分析范文

新时期我国的耕地保护问题 一、案例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如,资源环境制约日趋严峻,农产品供求总量趋紧、结构性矛盾上升,来自国际市场的影响明显加大,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民新的就业门路不多,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适应农民需求,其中,我国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在这个拥有世界上五分之一的国家里,耕地不仅关系到GDP的增速,关系到人民的幸福,社会的安定的问题,更是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能否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生命线,“民以食为天,国以食而立。”而耕地恰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正所谓“没天哪有地,没地哪有粮”。当前,我国耕地不断减少的原因如下: (一)城市化建设对“耕地”的侵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得到迅速提高,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近半个世纪中我国城市发展的最快时期。据统计,1998年我国城市人口约 3.8亿,城市化程度大约为30.4%。据专家预测,我国到2050年,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70%,在未来50多年中,将有约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家属进城,变为城市人口。这样不仅要建立大量新城市,而且现有的许多城市都要程度不同地扩大其规模。按照每个城镇人口占地100平方米计算,增加5亿城市人口,约需要土地5万平方公里,即7500万亩。 首先,新城市的建立和老城市的扩大是我国整个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表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而占用一部分耕地,是不可避免的。但无论如何,城市化所带来的占用耕地的需要,与耕地保护两者之间毕竟产生了矛盾,如何正确处理这对辩证的矛盾的统一体,是一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违法用地现象严重 据《中国土地报》报道,陕、粤、赣、豫、皖、鲁、吉、川、湘、浙等10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房地产“限购令” 内容摘要:房地产作为国家的支柱性和先导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高速发展,但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相对不成熟,房地产投资过热、房价收入比过高、房价涨幅过快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不少城市出现了房价增长幅度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符合、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不相协调的现象。为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试图抑制房地产过快上涨,而“限购令”无疑是其中调控力度最强的政策,足以体现出中国政府打压房价,抑制房地产泡沫的决心。笔者试图结合公共政策动态运行过程来分析这项政策出台的背景、原因以及效果,并就这项政策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案例回顾 (一)“限购令”的出台: 我国于2010年出台“限购令”,通过加大对购房者购房条件的限制来打击房地产行业的投机行为,控制房价过快增长。2010年4月17日,“新国十条”出台,其中第3条明确指出要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要严格限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条例指出,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临时性措施,在一定时期内限定购房套数。

“新国十条”出台后,各地根据其房地产现状陆续颁布“限购令”。2010年4月30日,北京出台“国十条”实施细则,率先规定“每户家庭只能新购一套商品房”。2010年9月29日国家多部门再次出台调控新措施,其后深圳、广州等多个城市陆续公布“限购令”。随后有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杭州等16个一二线城市推出限购政策。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指出,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在一定时期内,要从严制定和执行住房限购措施。通知明确规定,原则上对已拥有1套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能够提供当地一定年限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一定年限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要暂停在本行政区域内向其售房。通知还指出,已采取住房限购措施的城市,凡与本通知要求不符的,要立即调整完善相关实施细则,并加强对购房人资格的审核工作,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尚未采取住房限购措施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在2月中旬之前,出台住房限购实施细则。其他城市也要根据本地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适时出台住房限购措施。 2011年8月17日,住建部下发二三线城市限购标准。12月,住建部知会地方政府,对于限购政策将于2011年年底到期的城市,地方政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大作业

东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16秋季学期远程学历教育《公共政策分析》期末大作业踏实学习、弘扬正气、诚信做人、诚实考试、作弊可耻、后果自负 专业行政管理姓名学号 期末大作业提交说明:主观题请以附件形式上传作业文档,客观题请直接在平台内答题区直接勾选答案。实践性课程制作实物作业的,请按要求拍照,以压缩包形式上传平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客观题请直接在平台内答题区直接勾选答案。 1.公共政策的需求基础是( C ) A.公共事务 B.社会事务 C.社会公共事务 D.公共活动 2.下列是正外部效益的是( C )。 A.环境污染 B.私人采矿导致资源浪费 C.种花花香扑鼻 D.排污水 3. 除( D )以外,其他的都是解决“风险型决策”问题的方法 A.期望值法 B.最大可能法 C.等概率法 D.小中取大法 4. 从总体上讨论需要优先解决的政策项目是指政府议程的哪个阶段( B ) A.议价阶段 B.规划阶段 C.循环阶段 D.界定阶段 5. 以下哪项不是阻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D ) A.政治原则的偏离 B.政府体系的封闭 C.价值体系的排斥 D.社会问题自身的原因 6. 以下选项错误的是(D ) A.政策方案规划应遵循公正无偏原则 B.政策方案规划应遵循个人受益原则 C.政策方案规划应遵循人民自主原则

D.政策方案规划应遵循间断进行原则 7. 下列导致不是公共政策终止的主要因素(D ) A.决策者的价值取向 B.政策环境 C.政策资源 D.政策功能 8. 下列哪项是公共政策评价的核心(D ) A.政策目的 B.政策形象 C.政策执行 D.政策效果 9.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政策执行手段的是:(C ) A.经济手段 B.行政手段 C.政治手段 D.法律手段 10. 以下不属于影响执行者偏好的是:(A ) A.执行人员对政策的认知程度 B. 执行人员对政策的反应方向 C.执行人员对政策的反应强度 D. 执行人员对政策的执行偏好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客观题请直接在平台内答题区直接勾选答案。 11.公共政策的三个基本功能是 ( ABC ) A.导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分配功能 D.约束功能 12.政策分析的三种主要形式 ( ABC ) A.预测分析 B.回溯分析 C.综合集成分析 D.客观分析 13. 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方法是什么?(ABCD ) A.问题搜索 B.问题界定 C.问题表述 D.问题感知。 14. 下列属于正式部门的是(ACD ) A.政府 B.社区 C.市场 D.第三部门 15. 以下几种抽样方法中,哪种是任意抽样常见的方法:(ABC ) A.机械随机抽样 B.单纯随机抽样 C.复杂随机抽样 D.分层随机抽样 16. 以下哪些选项属于公共政策学中的多角度分析:( ACD ) A.技术角度 B.整体角度 C.个人角度 D.组织角度 E.科学角度 17. 系统分析包括哪些主要作业:(ABC ) A.系统模型化 B.最优化分析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白色污染”到底如何解决 问题:今天你是否依然“我行我‘塑’” 中国目前的经济处于飞速发展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国民收入的稳步提高,也使得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不断改善和更新。然而,在人们追求更便捷、更舒适、更优质的生活的同时,我们的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非常严重,就拿“白色污染”这一令人头疼的问题来说,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据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介绍,我国每天买菜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在20亿个以上。北京目前每年废弃23亿个塑料袋,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4万吨,占整个生活垃圾的3%;上海每年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9万吨,占生活垃圾总量的7%;天津每年的废旧塑料包装垃圾也超过10万吨。塑料垃圾带来的问题非常严重,一,漫天飘飞的塑料袋或挂在树梢,或飞到建筑物上,破坏了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二,塑料袋系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稳定,难以在自然环境下被微生物分解,不可分解的塑料袋自然腐烂

需要200年以上。混入土壤的塑料袋,会引起土壤结构的改变,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导致农作物减产;三,抛弃在陆地和水体的塑料袋会被动物和鱼类当做食物吞食,造成动物和鱼类死亡,或影响它们的生存;四,如果对塑料垃圾进行焚烧,会造成二次污染,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空气,。特别是塑料的焚烧会产生强致癌物质—二恶英,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四,对塑料垃圾进行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也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这些塑料垃圾还会对土地和地下水造成污染;五,生产塑料袋要耗费大量的石油资源。我国每年为生产塑料袋要消耗480多万吨石油,塑料袋的过度使用对我国的能源资源以及环境产生的负面效应已不容忽视,能源的紧缺必然带来生产成本的攀升和物价的上涨,这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是极为不利的。 为此,2007年12月31日,我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份被群众称为“限塑令”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时至今日,“限塑令“到底效果怎么样一份2009年民间限塑政策小组发布的《限塑政策研究NGO合作项目综合报告》表明,我国大中型超市限塑令执行情况比较乐观。在本次调查中,北京和杭州等

大连理工大工12秋《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2答案

大连理工大工12秋《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2答案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60分。) 1.公共政策是为 A. 企业 B. 社会组织 C. 政府 D. 个人 满分:6分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政策。(C ) 2.下列关于知识经济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 A. 社会组织层级化 B. 社会主体知识化 C. 民主参与大众化 D. 政策信息公开化 满分:6分 3. 当且仅当存在一种可以确认的客观情势,出现强烈的公众诉求,形成明显的政策需要时, (A )才会最终完成。 A. 政策问题 B. 政策执行 C. 政策评估 D. 政策监督 满分:6分 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D)。 A. 选举 B. 监督 C. 罢免 D. 立法 满分:6分 5. (A)是国家机关的总称,是统治阶级为实现自身意志和利益而建立起来的纵横交错的组织网络。 A. 国家机构 B?行政机关 C. 立法机关 D. 司法机关 满分:6分 6. 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B)。 A. 深人 B. 内化 C. 反映 D. 响应 满分:6分 7. 在下列的几种环境中,公共政策系统的基础环境是(B)。 A. 社会环境 B. 自然环境 C. 人文环境 D. 科技环境

满分:6分 8. 公共政策不仅表现为一个系统,同时也表现为一个系统的动态运行过程,即表现为下列 何种方式的不断循环往复:(B)。 A. 政策咨询T政策制定T政策评估T政策终止 B. 政策输入T政策制定T政策输出T政策反馈 C. 政策提出T政策制定T政策实施T政策终结 D. 政策提出T政策制定T政策监督T政策终止满分:6分 9. 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B)。 A. 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B. 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C. 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D. 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满分:6分 10. 系统分析”最早是由(D)提出并加以使用的。 A. 美国国防部 B. 麦克纳马拉 C. 贝塔朗菲 D. 兰德公司 满分:6分 二、多选题(共5道试题,共30分。) 1. 国家权力作为公共权力所具有的基本职能是(AE)。 A. 政治统治 B. 抵抗侵略 C. 制定政策 D. 发展生产 E. 社会管理 满分:6分 2. 下列哪些政策属于社会政策(CDE)。 A. 农业政策 B. 外交政策 C. 劳动政策 D. 人口政策 E. 宗教政策 满分:6分 3. 在下列政策系统内,表现为政策的塔形结构的有(ABC)。 A. 元政策---- 基本政策---- 部门政策 B. 战略一一策略一一战术 C. 中央政策---- 地方政策---- 基层政策 D. 分配性政策一一限制性政策一一再分配性政策

运用公共政策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个案例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运用公共政策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某个案例进行较为 详细的分析 案例: 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损失及其保障 一、失地农民的产生和现状:(一)城市化必定向农民征地,因而导致失地农民产生。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民的田地被征占。据国土资源部统计,1987~2000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万公顷(3395万亩),其中通过行政手段征地160万公顷(2400万亩)。这些仅是依法审批的征用数,尚没有把那些违法侵占、突破指标和一些乡村私下卖地包括在内。据统计,违法占地占合法征地的比例一般为20~30%,有的地方甚至高达80%。这意味着1987~2000年实际征占耕地数为4000万亩以上,按人均占有耕地亩计算,那么建设占用耕地导致失地农民有5000万之多。按照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今后每年需征用农民土地280~300万亩,若按照城效农民人均占耕地亩计算,就意味着每年新增加420万失地农民,十年后失地农民总数将达到1亿。由此可见,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二)失地农民的现状。城市化进程中产生失地农民是正常现象,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帮助失地农民解决面临的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随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市场经济建设带来了企业用工方式的市场化,政府传统行之有效的失地农民安置方式逐渐失灵,于是失地农民问题开始呈现。目前对失地农民安置虽有货币补偿、就业安置、住房安置、划地安置、建立社会保险等形式,但最主要还是采取货币化安置方式。由于对失地农民货币安置只能解决失地农民近忧,难以化解远虑,从而导致部分农民失地又失业。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地方对失地农民采取以货币安置为主的"要地不要人"的城市化模式,失地农民处境艰难,他们的基本生活、就业、子女入学、养老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缺乏解决的有效途径,他们的长远生计更是得不到制度保障。福州市2000年征地安置人员为例,其货币安置比例高达82%。浙江省对10个建设用地项目进行抽样调查表明,在安置的3379人中,除172人进入社会保障体系外,其余均为货币安置,其比例高达%。然而,由于征地制度的缺陷和现行土地制度的缺陷,导致补偿标准过低,补偿安置费的克扣和分配使用的不合理、安置方式简单和责任不明造成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许多失地农民处于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游民"状态,有些地方的失地农民已到了面临"无路可走,无地生存"的困境。二、失地农民权益损失分析(一)农民所拥有的诸多权利和利益,都是附着在他们赖以安身立命的土地之上,直接或间接地与土地相关联。失去了土地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他们那些与土地关联的权利和利益存在的基础和实现的条件,因而导致那些权利和利益的损害或完全流失。失地农民失去了生活保障、就业机会,失地农民失去了一项重要的财产土地。还会失去与土地相关的其他一系列权益。土地是农民集体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农民的诸多权利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与所拥有的土地相关。如政府对农民的技术、资金、农资等方面的支持都是以土地为基础的,失去了土地,也就失去了获得这种支持的机

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则和方法

1、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则和方法 公共政策分析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预测性原则、协调性原则、信息化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 则。 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包括系统科学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预测方法等几种基本形式。 2、公共政策分析模式 (1)内容—过程分析模式 这是美国学者麦考尔与韦伯提出的分析模式。它强调公共政策分析应集中在内容与过程的分析上,主 张使用规范性分析和描述性分析两种方法。 (2)系统分析模式 这是美国行政学家沃尔夫提出的分析模式。它强调政策分析既要重视对政策制定的分析,也应加强对 政策执行的分析。 (3)信息转换分析模式 这一模式是由美国学者邓恩提出的。该模式认为,公共政策分析主要是事实、价值、规范三大问题,由此产生了经验方法、评价方法、规范方法三种分析方法。 3、公共政策体系的结构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向度来划分,公共政策体系的结构可以分为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1)纵向结构包括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2)横向结构包括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社会政策和对外政策。 4、公共政策决策思维模式 (1)经验决策模式:最传统的决策思维模式。指决策者依据个人决策实际经验进行公共政策抉择的思 维方式。 (2)理性决策模式:二战后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家特别倡导的公共政策决策模式,又叫科学决策模式。指决策者采用科学实证的量化分析技术和严格的逻辑程序,对确定的公共政策问题作出最优的公共政策方 案设计和政策决定的思维模式。 (3)非理性决策模式:指决策者依靠直觉、信仰、意志、感情等非理性因素对公共政策作出选择和决 定的思维方式。 (4)渐进决策模式:该模式认为政策决定是人们根据政策经验,经过政治互动和渐进调试的过程,而 获得共同一致看法的政策活动

(完整word版)MPA公共政策分析导论(案例分析)

学院:班级: 姓名:学号: 好政策为什么不受欢迎 ——宁夏西海固地区种草政策中遇到的问题 为恢复和保持生态环境,国家于2002年开始执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对所有符合国家条件的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的土地经过验收后给予粮食和现金的补贴。为达到同样的目的,与此政策相配套,国家进一步规定了舍饲圈养政策,要求所有养牲畜的农户不得以放牧的形式放养牲畜,而应将牲畜圈养起来,人工喂养。国家的这一政策由东部推向西部,并特别在西部的一些生态环境恶劣的省份给予了大量的财政补贴。 西部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养牲畜特别是养羊比种粮食收入高。当农民使用放牧的方式养羊时,几乎没有投入,养羊的边际成本较低却收益较高。因而放牧养羊是农民致富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却给环境带来很高的边际成本;如果让农民用圈养舍饲的方式养羊,虽然对环境有好处,但与农民快速致富的预期和愿望又相违背。用舍饲圈养的方法养牲畜,而且在西部靠天吃饭、粮食产量低的地方,难免会出现地里产的秸秆不够牲口吃,农民又没有经济能力购买饲料的情况。这样很难保证农民不重新放牧牲畜,环境和脱贫问题仍然不能解决。 面对这一矛盾,国家的总体思路是:让农民用一部分种粮食的田

地种草,如果有草,农民就可以有源源不断的饲料喂饲圈养的牲畜,这样既可以解决养羊、牛致富的问题,又可以不破坏环境。 政府在宁夏推广的草的品种是苜蓿。苜蓿是营养价值较高的牲畜食两年生植物,播种一次可以连续收获两年,如果长势好的话,一年还可以收获两次。苜蓿还具有抗旱、抗寒、高产、低投入、少投工的特点,很适合在干旱少雨的地区种植。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政府免费向农民提供苜蓿的种子,但要求农民必须将其耕地的1/5到1/10(根据每户承包地块的面积和条件确定种草面积的差异)用来种草,且种苜蓿因为不属于退耕还草的部分,政府并不给予农民粮食补贴。这一政策在宁夏南部地区(以下简称银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出现农民种草致富、生态环境改善、政府投入逐年递减等多赢的局面。 但一个在银川地区受到大家欢迎且取得良好结果的政策,到了银南特别是到了西海固地区却遭到了从百姓到一些干部的冷落,以至于政府不得不将种苜蓿当成一项政治任务交给干部,将干部监督农民完成规定种草面积数,同干部的工作绩效和年终评奖挂钩。 按理说国家推行种草政策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农民尽快脱贫,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宁夏的西海固地区是西吉、海原和固原的统称,同时也是西部最干旱贫困地区的代名词。除固原市之外,西吉和海原两个县现在仍然是目前不多的国家级贫困县。西海固地区种植环境的特点之一,就是海拔高(平均海拔2000-2500米)雨水少、气温低、土地土层薄,没有自然河流和人工灌溉。苜蓿种植下去和粮食一样,产量完全靠老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