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归调用详解,分析递归调用的详细过程

递归调用详解,分析递归调用的详细过程
递归调用详解,分析递归调用的详细过程

递归调用详解,分析递归调用的详细过程

2009年05月23日星期六 22:52

一、栈

在说函数递归的时候,顺便说一下栈的概念。

栈是一个后进先出的压入(push)和弹出(pop)式数据结构。在程序运行时,系统每次向栈中压入一个对象,然后栈指针向下移动一个位置。当系统从栈中弹出一个对象时,最近进栈的对象将被弹出。然后栈指针向上移动一个位置。程序员经常利用栈这种数据结构来处理那些最适合用后进先出逻辑来描述的编程问题。这里讨论的程序中的栈在每个程序中都是存在的,它不需要程序员编写代码去维护,而是由运行是系统自动处理。所谓的系统自动维护,实际上就是编译器所产生的程序代码。尽管在源代码中看不到它们,但程序员应该对此有所了解。

再来看看程序中的栈是如何工作的。当一个函数(调用者)调用另一个函数(被调用者)时,运行时系统将把调用者的所有实参和返回地址压入到栈中,栈指针将移到合适的位置来容纳这些数据。最后进栈的是调用者的返回地址。当被调用者开始执行时,系统把被调用者的自变量压入到栈中,并把栈指针再向下移,以保证有足够的空间存储被调用者声明的所有自变量。当调用者把实参压入栈后,被调用者就在栈中以自变量的形式建立了形参。被调用者内部的其他自变量也是存放在栈中的。由于这些进栈操作,栈指针已经移动所有这些局部变量之下。但是被调用者记录了它刚开始执行时的初始栈指针,以他为参考,用正或负的偏移值来访问栈中的变量。当被调用者准备返回时,系统弹出栈中所有的自变量,这时栈指针移动了被调用者刚开始执行时的位置。接着被调用者返回,系统从栈中弹出返回地址,调用者就可以继续执行了。当调用者继续执行时,系统还将从栈中弹出调用者的实参,于是栈指针回到了调用发生前的位置。

可能刚开始学的人看不太懂上面的讲解,栈涉及到指针问题,具体可以看看一些数据结构的书。要想学好编程语言,数据结构是一定要学的。

二、递归

递归,是函数实现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很多程序中都或多或少的使用了递归函数。递归的意思就是函数自己调用自己本身,或者在自己函数调用的下级

函数中调用自己。

递归之所以能实现,是因为函数的每个执行过程都在栈中有自己的形参和局部变量的拷贝,这些拷贝和函数的其他执行过程毫不相干。这种机制是当代大多数程序设计语言实现子程序结构的基础,是使得递归成为可能。假定某个调用函数调用了一个被调用函数,再假定被调用函数又反过来调用了调用函数。这第二个调用就被称为调用函数的递归,因为它发生在调用函数的当前执行过程运行完毕之前。而且,因为这个原先的调用函数、现在的被调用函数在栈中较低的位置有它独立的一组参数和自变量,原先的参数和变量将不受影响,所以递归能正常工作。程序遍历执行这些函数的过程就被称为递归下降。

程序员需保证递归函数不会随意改变静态变量和全局变量的值,以避免在递归下降过程中的上层函数出错。程序员还必须确保有一个终止条件来结束递归下降过程,并且返回到顶层。

例如这样的程序就是递归:

void a(int);

main()

{

int num=5;

a(num);

}

void a(int num)

{

if(num==0) return;

printf("%d",num);

a(--num);

}

在函数a()里面又调用了自己,也就是自己调用本身,这样就是递归。那么有些人可能要想,这不是死循环吗?所以在递归函数中,一定要有return语句,没有return语句的递归函数是死循环。

我们分析上面的例子,先调用a(5),然后输出5,再在函数中调用本身a(4),接着回到函数起点,输出4,……,一直到调用a(0),这时发现已经满足if条件,不在调用而是返回了,所以这个递归一共进行了5次。如果没有这个return,肯定是死循环的。

虽然递归不难理解,但是很多在在使用递归函数的时候,问题多多。这里面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如何往下递归,也就是不知道怎么取一个变量递归下去;二是不知道怎么终止递归,经常弄个死循环出来。

下面看几个例子:

1.求1+2+……+100的和

先分析一下。第一递归变量的问题,从题目上看应该取1,2,……,100这些变量的值作为递归的条件;第二就是如何终止的问题,从题目上看应该是当数为100的时候就不能往下加了。那么我们试着写一下程序。

int add(int);

main()

{

int num=1,sn;

sn=add(num);

printf("%d\n",sn);

getch();

}

int add(int num)

{

static int sn;

sn+=num;

if(num==100) return sn;

add(++num);

}

分析一下程序:前调用add(1),然后在子函数中把这个1加到sn上面。接着调用add(2),再把sn加2上来。这样一直到100,到了100的时候,先加上来,然后发现满足了if条件,这时返回sn的值,也就是1+2+……+100的值了。

这里有一个问题一定要注意,就是static int sn;

有些人就不明白,为什么要使用static类型修饰符,为什么不使用int sn=0;?如果使用int sn=0;这样的语句,在每次调用函数add()的时候,sn的值都是赋值为0,也就是第一步虽然加了1上来,可是第二次调用的时候,sn又回到了0。我们前面说了,static能保证本次初始化的值是上次执行后的值,这样也就保证了前面想加的结果不会丢失。如果你修改为int sn=0,最后结果一定是最后的100这个值而不是5050。

2.求数列s(n)=s(n-1)+s(n-2)的第n项。其中s(1)=s(2)=1。

可以看出,终止条件一定是s(1)=s(2)=1。递归下降的参数一定是n。

int a(int);

main()

{

int n,s;

scanf("%d",&n);

s=a(n);

printf("%d\n",s);

getch();

}

int a(int n)

{

if(n<3) return 1;

return a(n-1)+a(n-2);

}

这个题目主要说明的是,在函数中,不一定只有一个return语句,可以有很多,但是每次对归的时候只有一个起作用。题目不难理解,这儿不分析了。

说了这些递归,其实它和函数的调用没有大的区别,主要就是一个终止条件要选好。递归函数很多时候都能用循环来处理。

main()

{

int n=20,array[20];

int i;

for(i=0;i

{

if(i<2) array[i]=1;

else array[i]=array[i-1]+array[i-2];

}

printf("%d\n",array[19]);

getch();

}

上面的程序就是实现一模一样的功能的。但是它有一个缺陷,就是n的值不是通过键盘输入来得到。如果想通过键盘来得到n,可以这样:

main()

{

int n,i;

int s1=1,s2=1,temp

scanf("%d",&n);

for(i=3;i<=n;i++)

{

temp=s2;

s2+=s1;

s1=temp;

}

printf("%d\n",s2);

getch();

}

但是在某些场合,使用递归比使用循环要简单的多。而且有些题目,一看就知道应该使用递归而不是循环来处理。

数据结构二叉树的递归算法实验报告

齐鲁工业大学实验报告成绩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指导教师单健芳实验日期 院(系)信息学院专业班级计科(嵌入)14-1 实验地点 学生姓名高晨悦学号 201403071007 同组人无 实验项目名称二叉树的递归算法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实现二叉树的先序,中序与后序遍历的递归算法与非递归算法。 2.求二叉树的结点个数,叶子结点个数,二叉树的高度,度为2的结点个数。 二、实验环境 微型计算机vc 6.0 三、实验内容 1.实现二叉树的先序,中序与后序遍历的递归算法与非递归算法。 2.求二叉树的结点个数,叶子结点个数,二叉树的高度,度为2的结点个数。 四、实验步骤 一.实验内容 1.实现二叉树的先序,中序与后序遍历的递归算法与非递归算法。 2.求二叉树的结点个数,叶子结点个数,二叉树的高度,度为2的结点个数。 二.程序的设计思想 1实现二叉树的先序,中序与后序遍历的递归算法与非递归算法。 先构造二叉树,根据先序遍历的思想,输入根后,再输入左子树,直至左子树为空则输入上一层右字树。 (1)二叉树的非递归遍历是用显示栈来存储二叉树的结点指针,先序遍历时,按二叉树前序遍历的顺序访问结点,并将结点的指针入栈,直到栈顶指针指向结点的左指针域为空时取出栈顶指针并删除栈顶指针,访问刚取出的指针指向的结点的右指针指向的结点并将其指针入栈,如此反复执行则为非递归操作。 (2)二叉树的递归遍历:若二叉树为空,则空操作 先序遍历: (a)访问根结点; (b)先序遍历左子树; (c)先序遍历右子树。

中序遍历: (a)中序遍历左子树; (b)访问根结点; (c)中序遍历右子树 后序遍历: (a)后序遍历左子树; (b)后序遍历右子树; (c)访问根结点。 2.求二叉树的结点个数,叶子结点个数,二叉树的高度,度为2的结点个数。 (1)求二叉树的叶子结点个数:先分别求得左右子树中个叶子结点的个数,再计算出两者之和即为二叉树的叶子结点数。 (2)二叉树的结点个数之和:先分别求得左子树右子树中结点之和,再计算两者之和即为所求。 (3)二叉树的高度:首先判断二叉树是否为空,若为空则此二叉树高度为0,。否则,就先分别求出左右子树的深度进行比较,取较大的树加一即为所求。 (4)二叉树的度为2的结点个数:计算有左右孩子的结点个数,即为度为2的结点个数。 三.编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后续遍历的非递归函数涉及到回溯的方法,开始设计的方案想的太过于简单,所以形成了死循环,总是在最后的节点处不停地循环,后改成回溯后,该问题得到解决。 (2)计算二叉树中度为2的结点个数中,返回循环的时候不论根结点有没有左右子树,但个人设计时,根总是会将自己默认为有左右子树,自行增加1.后在同学帮助下才看到自己的这个失误。 四.程序的闪光点(自我评价) 1.程序模块化,各个函数分开描述,方便观察 2.关键处有注释 3.建立二叉树时,用先序提示输入,比较人性化。 五.程序源代码(以文件为单位提供)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size 100 typedef struct TREE{ struct TREE *lTree;

数据结构——二叉树的操作(遍历及树形输出)

/*实验三:二叉树遍历操作验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OVERFLOW -2 int LeafNum;//叶子结点个数 //定义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BiTNode{ char data; //存放值 struct BiTNode *lchild,*rchild; //左右孩子 }BiTNode,*BiTree; //先序输入二叉树结点的值,空格表示空树 void createBiTree(BiTree &T) { char ch; //输入结点时用 scanf("%c",&ch); if(ch==' ') //若输入空格,该值为空,且没有左右孩子 { T=NULL; }else{ T=(BiTNode *)malloc(sizeof(BiTNode)); //分配结点空间 if(!T) //分配失败 { exit(OVERFLOW); } T->data=ch; //生成根结点 createBiTree(T->lchild); //构造左子树 createBiTree(T->rchild); //构造右子树 } } //递归方法先序遍历二叉树 void preOrderTraverse(BiTree T) {

if(T) //若非空 { if(T->data) { //输出 printf("%c",T->data); } preOrderTraverse(T->lchild); preOrderTraverse(T->rchild); } } //递归方法中序遍历二叉树 void inOrderTraverse(BiTree T) { if(T) //若非空 { preOrderTraverse(T->lchild); if(T->data) { //输出 printf("%c",T->data); } preOrderTraverse(T->rchild); } } //递归方法后序遍历二叉树 void postOrderTraverse(BiTree T) { if(T) //若非空 { preOrderTraverse(T->lchild); preOrderTraverse(T->rchild); if(T->data) { //输出 printf("%c",T->data); } } } //层序遍历二叉树 void LevelTraverse(BiTree T) { queue q;//建队 q.push(T);//根节点入队

数据结构算法背诵版

数据结构算法背诵 一、线性表 1.逆转顺序表中的所有元素 算法思想:第一个元素和最后一个元素对调,第二个元素和倒数第二个元素对调,……,依此类推。 void Reverse(int A[], int n) { int i, t; for (i=0; i < n/2; i++) { t = A[i]; A[i] = A[n-i-1]; A[n-i-1] = t; } } 2.删除线性链表中数据域为 item的所有结点 算法思想:先从链表的第 2个结点开始,从前往后依次判断链表中的所有结点是否满足条件,若某个 结点的数据域为 item,则删除该结点。最后再回过头来判断链表中的第 1个结点是否满足条件,若 满足则将其删除。 void PurgeItem(LinkList &list) { LinkList p, q = list; p = list->next; while (p != NULL) { if (p->data == item) { q->next = p->next; free(p); p = q->next;

} else { q = p; p = p->next; } } if (list->data == item) { q = list; list = list->next; free(q); } }

3.逆转线性链表 void Reverse(LinkList &list) { LinkList p, q, r; p = list; q = NULL; while (p != NULL) { r = q; q = p; p = p->next; q->next = r; } list = q; } 4.复制线性链表(递归) LinkList Copy(LinkList lista) { LinkList listb; if (lista == NULL) return NULL; else { listb = (LinkList)malloc(sizeof(LNode)); listb->data = lista->data; listb->next = Copy(lista->next); return listb; } }

递归调用详解,分析递归调用的详细过程

递归调用详解,分析递归调用的详细过程 2009年05月23日星期六 22:52 一、栈 在说函数递归的时候,顺便说一下栈的概念。 栈是一个后进先出的压入(push)和弹出(pop)式数据结构。在程序运行时,系统每次向栈中压入一个对象,然后栈指针向下移动一个位置。当系统从栈中弹出一个对象时,最近进栈的对象将被弹出。然后栈指针向上移动一个位置。程序员经常利用栈这种数据结构来处理那些最适合用后进先出逻辑来描述的编程问题。这里讨论的程序中的栈在每个程序中都是存在的,它不需要程序员编写代码去维护,而是由运行是系统自动处理。所谓的系统自动维护,实际上就是编译器所产生的程序代码。尽管在源代码中看不到它们,但程序员应该对此有所了解。 再来看看程序中的栈是如何工作的。当一个函数(调用者)调用另一个函数(被调用者)时,运行时系统将把调用者的所有实参和返回地址压入到栈中,栈指针将移到合适的位置来容纳这些数据。最后进栈的是调用者的返回地址。当被调用者开始执行时,系统把被调用者的自变量压入到栈中,并把栈指针再向下移,以保证有足够的空间存储被调用者声明的所有自变量。当调用者把实参压入栈后,被调用者就在栈中以自变量的形式建立了形参。被调用者内部的其他自变量也是存放在栈中的。由于这些进栈操作,栈指针已经移动所有这些局部变量之下。但是被调用者记录了它刚开始执行时的初始栈指针,以他为参考,用正或负的偏移值来访问栈中的变量。当被调用者准备返回时,系统弹出栈中所有的自变量,这时栈指针移动了被调用者刚开始执行时的位置。接着被调用者返回,系统从栈中弹出返回地址,调用者就可以继续执行了。当调用者继续执行时,系统还将从栈中弹出调用者的实参,于是栈指针回到了调用发生前的位置。 可能刚开始学的人看不太懂上面的讲解,栈涉及到指针问题,具体可以看看一些数据结构的书。要想学好编程语言,数据结构是一定要学的。 二、递归 递归,是函数实现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很多程序中都或多或少的使用了递归函数。递归的意思就是函数自己调用自己本身,或者在自己函数调用的下级

数据结构利用栈实现递归

利用栈实现递归参考程序1(Turbo2.0环境): #define MAXSIZE 100 #include struct stack{ int data[MAXSIZE]; int top; }; void init(struct stack *s){ s->top=-1; } int empty(struct stack *s){ if(s->top==-1) return 1; else return 0; } void push(struct stack *s,int i){ if(s->top==MAXSIZE-1){ printf("Stack is full\n"); return; } s->top++; s->data[s->top]=i; } int pop(struct stack *s){ if(empty(s)){ printf("stack is empty"); return -1; } return(s->data[s->top--]); } void trans(int num){ struct stack s; int k; init(&s); while(num){ k=num%16; push(&s,k); num=num/16; } while(!empty(&s)){ k=pop(&s); if(k<10)

printf("%d",k); else printf("%c",k+55); } printf("\n"); } main(){ int num; clrscr(); printf("Input a num,-1 to quit:\n"); scanf("%d",&num); while(num!=-1){ trans(num); scanf("%d",&num); } } 参考程序2:(C++/VC环境) #define STACK_INIT_SIZE 100//存储空间初始分配量 #define OVERFLOW -1 #define OK 1 #define STACKINCREMENT 10//存储空间分配增量 #define ERROR 0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malloc.h" #include "iostream.h" typedef int status; typedef char SElemType; typedef struct{//顺序栈的定义 SElemType *base; SElemType *top; int stacksize; }SqStack; status InitStack(SqStack &S){//构造一个空栈S S.base=(SElemType *)malloc(STACK_INIT_SIZE*sizeof(SElemType)); if(!S.base)exit(OVERFLOW);//存储分配失败 S.top=S.base; S.stacksize=STACK_INIT_SIZE; return OK; }

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 数据结构与算法

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1.一个算法一般都可以用_____、_____ 、 _____三种控制结构组合完成。 [解析]顺序、选择(分支)、循环(重复) 一个算法通常由两种基本要素组成:一是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二是________。 [解析]算法的控制结构 在一般的计算机系统中,有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关系运算和________四类基本的操作和运算。 [解析]数据传输 2.常用于解决“是否存在”或“有多少种可能”等类型的问题(例如求解不定方程的问题)的算法涉及基本方法是() A.列举法 B.归纳法 C.递归法 D.减半递推法 [解析]列举就是列举出所有可能性,将所有可能性统统列举出来,然后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A 3.根据提出的问题,列举所有可能的情况,并用问题中给定的条件检验哪些是需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这是算法设计基本方法中的____。 [解析]列举法

4.通过列举少量的特殊情况,经过分析,最后找出一般的关系的算法设计思想是() A.列举法 B.归纳法 C.递归法 D.减半递推法 [解析]B 5.在用二分法求解方程在一个闭区间的实根时,采用的算法设计技术是() A.列举法 B.归纳法 C.递归法 D.减半递推法 [解析]二分法就是从一半处比较,减半递推技术也称分治法,将问题减半。所以D 6.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归结为若干个简单的问题,然后将这些较简单的问题再归结为更简单的问题,这个过程可以一直做下去,直到最简单的问题为止,这是算法设计基本方法中的___。如果一个算法P显式地调用自己则称为___。如果算法P调用另一个算法Q,而算法Q又调用算法P,则称为_____. [解析]递归法直接递归间接递归调用 7.算法中各操作之间的执行顺序称为_____。描述算法的工具通常有_____、_____ 、 _____。 [解析]控制结构传统流程图、N-S结构化流程图、算法描述语言 8.从已知的初始条件出发,逐步推出所要求的各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这

数据结构中二叉树各种题型详解及程序

树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数据结构,尤其是二叉树。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树,在二叉树中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一般称为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或左孩子和右孩子),并且二叉树的子树有左右之分,其次序不能任意颠倒。二叉树是递归定义的,因此,与二叉树有关的题目基本都可以用递归思想解决,当然有些题目非递归解法也应该掌握,如非递归遍历节点等等。本文努力对二叉树相关题目做一个较全的整理总结,希望对找工作的同学有所帮助。 二叉树节点定义如下: structBinaryTreeNode { intm_nValue; BinaryTreeNode* m_pLeft; BinaryTreeNode* m_pRight; }; 相关链接: 轻松搞定面试中的链表题目 题目列表: 1. 求二叉树中的节点个数 2. 求二叉树的深度 3. 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 4.分层遍历二叉树(按层次从上往下,从左往右) 5. 将二叉查找树变为有序的双向链表 6. 求二叉树第K层的节点个数 7. 求二叉树中叶子节点的个数 8. 判断两棵二叉树是否结构相同 9. 判断二叉树是不是平衡二叉树 10. 求二叉树的镜像 11. 求二叉树中两个节点的最低公共祖先节点 12. 求二叉树中节点的最大距离 13. 由前序遍历序列和中序遍历序列重建二叉树 14.判断二叉树是不是完全二叉树 详细解答 1. 求二叉树中的节点个数 递归解法: (1)如果二叉树为空,节点个数为0 (2)如果二叉树不为空,二叉树节点个数= 左子树节点个数+ 右子树节点个数+ 1 参考代码如下: 1.int GetNodeNum(BinaryTreeNode * pRoot) 2.{ 3.if(pRoot == NULL) // 递归出口 4.return 0; 5.return GetNodeNum(pRoot->m_pLeft) + GetNodeNum(pRoot->m_pRight) + 1; 6.}

数据结构知识点整理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描述客观事物的数、字符、以及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被计算机程序识别和处理的符号(数值、字符等)的集合。 数据元素(数据成员)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在不同的条件下,数据元素又可称为元素、结点、顶点、记录等 数据对象具有相同性质的数据元素(数据成员)的集合 数据结构由某一数据对象及该对象中所有数据成员之间的关系组成。记为Data_Structure = {D, R}其中,D是某一数据对象,R是该对象中所有数据成员之间的关系的有限集合。 数据类型是指一种类型,以及定义在这个值集合上的一组操作的总称。 判断一个算法的优劣主要标准:正确性、可使用性、可读性、效率、健壮性、简单性。 算法效率的衡量方法:后期测试,事前估计 算法分析是算法的渐进分析简称 数据结构包括“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两个方面(层次): 逻辑结构是对数据成员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描述,它可以用一个数据成员的集合和定义在此集合上的若干关系来表示物理结构是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实现,故又称“存储结构” 线性表的定义:n(3 0)个表项的有限序列L =(a1, a2, …, an)ai是表项,n是表长度。第一个表项是表头,最后一个是表尾。 线性表的特点:表中元素的数据类型相同;线性表中,结点和结点间的关系是一对一的,有序表和无序表线性表的存储方式。一,顺序存储方式,二,链表存储方式。 顺序表的存储表示有2种方式:静态方式和动态方式。 顺序表的定义是:把线性表中的所有表项按照其逻辑顺序依次存储到从计算机存储中指定存储位置开始的一块连续的存储空间中。 顺序表的特点:用地址连续的一块存储空间顺序存放各表项,各表项的逻辑顺序与物理顺序一致,对各个表项可以顺序访问,也可以随机访问。 单链表是一种最简单的链表表示,也叫线性链表,用她来表示线性表时,用指针表示结点间的逻辑关系。特点:是长度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扩充。 连续存储方式(顺序表)特点:存储利用率高,存取速度快缺点:插入、删除等操作时需要移动大量数据: 链式存储方式(链表)特点:适应表的动态增长和删除。缺点:需要额外的指针存储空间

函数的递归调用与分治策略

函数的递归调用与分治策 略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函数的递归调用与分治策略 递归方法是算法和程序设计中的一种重要技术。递归方法即通过函数或过程调用自身将问题转化为本质相同但规模较小的子问题。递归方法具有易于描述和理解、证明简单等优点,在动态规划、贪心算法、回溯法等诸多算法中都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是许多复杂算法的基础。递归方法中所使用的“分而治之”的策略也称分治策略。 递归方法的构造 构造递归方法的关键在于建立递归关系。这里的递归关系可以是递归描述的,也可以是递推描述的。下面由一个求n的阶乘的程序为例,总结出构造递归方法的一般步骤。 [例1]从键盘输入正整数N(0<=N<=20),输出N!。 [分析]N!的计算是一个典型的递归问题。使用递归方法来描述程序,十分简单且易于理解。 [步骤1]描述递归关系递归关系是这样的一种关系。设{U1,U2,U3,…,Un…}是一个序列,如果从某一项k开始,Un和它之前的若干项之间存在一种只与n有关的关系,这便称为递归关系。 注意到,当N>=1时,N!=N*(N-1)!(N=1时,0!=1),这就是一种递归关系。对于特定的K!,它只与K与(K-1)!有关。 [步骤2]确定递归边界在步骤1的递归关系中,对大于k的Un的求解将最终归结为对Uk的求解。这里的Uk称为递归边界(或递归出口)。在本例中,递归边界为k=0,即0!=1。对于任意给定的N!,程序将最终求解到0!。 确定递归边界十分重要,如果没有确定递归边界,将导致程序无限递归而引起死

循环。例如以下程序: #include <> int f(int x){ return(f(x-1)); } main(){ cout<=1时 n!= 1 当N=0时 再将这种关系翻译为代码,即一个函数: long f(int n){ if (n==0) return(1); else return(n*f(n-1)); } [步骤4]完善程序主要的递归函数已经完成,将程序依题意补充完整即可。

用递归和非递归算法实现二叉树的三种遍历

○A ○C ○D ○B ○E○F G 《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报告三 ——二叉树的操作与应用 一.实验目的 熟悉二叉链表存储结构的特征,掌握二叉树遍历操作及其应用 二. 实验要求(题目) 说明:以下题目中(一)为全体必做,(二)(三)任选其一完成 (一)从键盘输入二叉树的扩展先序遍历序列,建立二叉树的二叉链表存储结构;(二)分别用递归和非递归算法实现二叉树的三种遍历; (三)模拟WindowsXP资源管理器中的目录管理方式,模拟实际创建目录结构,并以二叉链表形式存储,按照凹入表形式打印目录结构(以扩展先序遍历序列输入建立二叉链表结构),如下图所示: (基本要求:限定目录名为单字符;扩展:允许目录名是多字符组合) 三. 分工说明 一起编写、探讨流程图,根据流程图分工编写算法,共同讨论修改,最后上机调试修改。 四. 概要设计 实现算法,需要链表的抽象数据类型: ADT Binarytree { 数据对象:D是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数据关系R: 若D为空集,则R为空集,称binarytree为空二叉树;

若D不为空集,则R为{H},H是如下二元关系; (1)在D中存在唯一的称为根的数据元素root,它在关系H下无前驱; (2)若D-{root}不为空,则存在D-{root}={D1,Dr},且D1∩Dr为空集; (3)若D1不为空,则D1中存在唯一的元素x1,∈H,且存在D1上的关系H1是H的子集;若Dr不为空集,则Dr中存在唯一的元素 Xr,∈H,且存在Dr上的关系Hr为H的子集;H={,,H1,Hr}; (4) (D1,{H1})是一颗符合本定义的二叉树,称为根的左子树,(Dr,{Hr}) 是一颗符合本定义的二叉树,称为根的右子树。 基本操作: Creatbitree(&S,definition) 初始条件:definition给出二叉树S的定义 操作结果:按definition构造二叉树S counter(T) 初始条件:二叉树T已经存在 操作结果:返回二叉树的总的结点数 onecount(T) 初始条件:二叉树T已经存在 操作结果:返回二叉树单分支的节点数 Clearbintree(S) 初始条件:二叉树S已经存在 操作结果:将二叉树S清为空树 Bitreeempty(S) 初始条件:二叉树S已经存在 操作结果:若S为空二叉树,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Bitreedepth(S,&e) 初始条件:二叉树S已经存在 操作结果:返回S的深度 Parent(S) 初始条件:二叉树S已经存在,e是S中的某个结点 操作结果:若e是T的非根结点,则返回它的双亲,否则返回空Preordertraverse(S) 初始条件:二叉树S已经存在,Visit是对结点操作的应用函数。 操作结果:先序遍历S,对每个结点调用函数visit一次且仅一次。 一旦visit失败,则操作失败。 Inordertraverse (S,&e) 初始条件:二叉树S已经存在,Visit是对结点操作的应用函数。

实验7-2-函数调用

实验7-2 函数(二) 1 【实验目的】 (1)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的方法 (2)掌握函数的递归调用的方法 (3)掌握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的概念和用法 【实验要求】 (1)熟练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的方法 (2)熟练掌握函数的递归调用的方法 【实验环境】 (1) Microsoft XP操作系统 (2) Microsoft VC++ 6.0 【实验内容】 1、素数https://www.360docs.net/doc/018348784.html,/acmhome/problemdetail.do?&method=showdetail&id=1098描述:输出100->200之间的素数的个数,以及所有的素数。 输入:无 输出:100->200之间的素数的个数,以及所有的素数。 样例输入:无 样例输出:

21 101 103 ... 197 199 2、字符串逆序https://www.360docs.net/doc/018348784.html,/JudgeOnline/problem.php?id=1499 题目描述:写一函数,使输入的一个字符串按反序存放,在主函数中输入输出反序后的字符串。 输入:一行字符 输出:逆序后的字符串 样例输入:123456abcdef 样例输出:fedcba654321 3、字符串拼接https://www.360docs.net/doc/018348784.html,/JudgeOnline/problem.php?id=1500 题目描述:写一函数,将两个字符串连接 输入:两行字符串 输出:链接后的字符串 样例输入: 123 abc 样例输出 123abc 4、输出元音https://www.360docs.net/doc/018348784.html,/JudgeOnline/problem.php?id=1501

c语言数据结构总结

数据结构大全 一、概论 二、线性表 三、栈和队列 四、串 五、多维数组和广义表 十、文件 六、树 七、图 八、排序 九、查找

一、概论 1、评价一个算法时间性能的主要标准是(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2、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与问题的规模有关外,还与输入实例的( 初始状态)有关。 3、一般,将算法求解问题的输入量称为( 问题的规模)。 4、在选择算法时,除首先考虑正确性外,还应考虑哪三点? 答:选用的算法首先应该是"正确"的。此外,主要考虑如下三点:①执行算法所耗费的时间;②执行算法所耗费的存储空间,其中主要考虑辅助存储空间;③算法应易于理解,易于编码,易于调试等等。 6、下列四种排序方法中,不稳定的方法是( D ) A、直接插入排序 B、冒泡排序 C、归并排序 D、直接选择排序 7、按增长率由小至大的顺序排列下列各函数: 2100, (3/2)n,(2/3)n,n n,n0.5 , n! ,2n,lgn ,n lgn, n3/2 答:常见的时间复杂度按数量级递增排列,依次为: 常数0(1)、对数阶0(log2n)、线形阶0(n)、线形对数阶0(nlog2n)、平方阶0(n2)立方阶0(n3)、…、k次方阶0(n k)、指数阶0(2n)。显然,时间复杂度为指数阶0(2n)的算法效率极低,当n值稍大时就无法应用。先将题中的函数分成如下几类: 常数阶:2100 对数阶:lgn K次方阶:n0.5、n3/2 指数阶(按指数由小到大排):n lgn、(3/2)n、2n、n!、n n 注意:(2/3)n由于底数小于1,所以是一个递减函数,其数量级应小于常数阶。 根据以上分析按增长率由小至大的顺序可排列如下: (2/3)n <2100 < lgn < n0.5< n3/2 < n lgn <(3/2)n < 2n < n! < n n 8、常用的存储表示方法有哪几种? 常用的存储表示方法:顺序存储方法、链接存储方法、索引存储方法、散列存储方法。 9、设有两个算法在同一机器上运行,其执行时间分别为100n2和2n,要使前者快于后者,n至少要(15)。 二、线性表 1、以下关于线性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线性表中的数据元素可以是数字、字符、记录等不同类型。 B、线性表中包含的数据元素个数不是任意的。 C、线性表中的每个结点都有且只有一个直接前趋和直接后继。 D、存在这样的线性表:表中各结点都没有直接前趋和直接后继。 2、线性表是一种典型的( 线性)结构。 3、线性表的逻辑结构特征是什么? 答:对于非空的线性表:①有且仅有一个开始结点A1,没有直接前趋,有且仅有一个直接后继A2; ②有且仅有一个终结结点AN,没有直接后继,有且仅有一个直接前趋AN-1;③其余的内部结点AI (2≤I≤N-1)都有且仅有一个直接前趋AI-1和一个AI+1。 4、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是一种( 随机存取)的存储结构。线性结构的顺序存储结构是一种随机存取的存储结构,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是一种顺序存取的存储结构。线性表若采用链式存储表示时所有结点之间的存储单元地址可连续可不连续 5、在顺序表中,只要知道( 基地址和结点大小),就可在相同时间内求出任一结点的存储地址。 6、在等概率情况下,顺序表的插入操作要移动( 一半)结点。

数据结构—— 树和二叉树知识点归纳

第6章树和二叉树 6.1 知识点概述 树(Tree)形结构是一种很重要的非线性结构,它反映了数据元素之间的层次关系和分支关系。在计算机科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树的定义 树(Tree)是n(n≥0)个数据元素的有限集合。当n=0时,称这棵树为空树。在一棵非空树T中: (1)有一个特殊的数据元素称为树的根结点,根结点没有前驱结点。 (2)若n>1,除根结点之外的其余数据元素被分成m(m>0)个互不相交的集合T1,T2,…,Tm,其中每一个集合Ti(1≤i≤m)本身又是一棵树。树T1,T2,…,Tm称为这个根结点的子树。 2、树的基本存储结构 (1)双亲表示法 由于树中的每一个结点都有一个唯一确定的双亲结点,所以我们可用一组连续的 存储空间(即一维数组)存储树中的结点。每个结点有两个域:一个是data域,存放结点信息,另一个是parent域,用来存放双亲的位置(指针)。 (2)孩子表示法 将一个结点所有孩子链接成一个单链表形,而树中有若干个结点,故有若干个单 链表,每个单链表有一个表头结点,所有表头结点用一个数组来描述这种方法通常是把每个结点的孩子结点排列起来,构成一个单链表,称为孩子链表。 (3)双亲孩子表示法 双亲表示法是将双亲表示法和孩子表示法相结合的结果。其仍将各结点的孩子结点分别组成单链表,同时用一维数组顺序存储树中的各结点,数组元素除了包括结点本身的信息和该结点的孩子结点链表的头指针之外,还增设一个域,存储该结点双亲结点在数组中的序号。 (4)孩子兄弟表示法 这种表示法又称为树的二叉表示法,或者二叉链表表示法,即以二叉链表作为树的存储结构。链表中每个结点设有两个链域,分别指向该结点的第一个孩子结点和下一个兄弟(右兄弟)结点。 3、二叉树的定义 二叉树(Binary Tree)是个有限元素的集合,该集合或者为空、或者由一个称为根(root)的元素及两个不相交的、被分别称为左子树和右子树的二叉树组成。当集合为空时,称该二叉树为空二叉树。在二叉树中,一个元素也称作一个结点。 4、满二叉树 定义:在一棵二叉树中,如果所有分支结点都存在左子树和右子树,并且所有叶子结点都在同一层上,这样的一棵二叉树称作满二叉树。 5、完全二叉树 定义:一棵深度为k的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对树中的结点按从上至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编号,如果编号为i(1≤i≤n)的结点与满二叉树中编号为i的结点在二叉树中的位置相同,则这棵二叉树称为完全二叉树。完全二叉树的特点是:叶子结点只能出现在最下层和次下层,且最下层的叶子结点集中在树的左部。 6、二叉树的性质

数据结构与算法—递归与非递归转换

递归与非递归转换的基础知识是能够正确理解三种树的遍历方法:前序,中序和后序,第一篇就是关于这三种遍历方法的递归和非递归算法。 一、为什么要学习递归与非递归的转换的实现方法? 1>并不是每一门语言都支持递归的。 2>有助于理解递归的本质。 3>有助于理解栈,树等数据结构。 二、三种遍历树的递归和非递归算法 递归与非递归的转换基于以下的原理:所有的递归程序都可以用树结构表示出来。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原理”并没有经过严格的数学证明,只是我的一个猜想,不过在至少在我遇到的例子中是适用的。学习过树结构的人都知道,有三种方法可以遍历树:前序,中序,后序。理解这三种遍历方式的递归和非递归的表达方式是能够正确实现转换的关键之处,所以我们先来谈谈这个。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以特殊的二叉树来说明,不过大多数情况下二叉树已经够用,而且理解了二叉树的遍历,其它的树遍历方式就不难了。 1>前序遍历 a>递归方式: void preorder_recursive(Bitree T> /* 先序遍历二叉树的递归算法 */ { if (T> { visit(T>。 /* 访问当前结点 */ preorder_recursive(T->lchild>。 /* 访问左子树 */ preorder_recursive(T->rchild>。 /* 访问右子树 */ } } b>非递归方式 void preorder_nonrecursive(Bitree T> /* 先序遍历二叉树的非递归算法 */

initstack(S>。 push(S,T>。 /* 根指针进栈 */ while(!stackempty(S>> { while(gettop(S,p>&&p> { /* 向左走到尽头 */ visit(p>。 /* 每向前走一步都访问当前结点 */ push(S,p->lchild>。 } pop(S,p>。 if(!stackempty(S>> { /* 向右走一步 */ pop(S,p>。 push(S,p->rchild>。 } } } 2>中序遍历 a>递归方式 void inorder_recursive(Bitree T> /* 中序遍历二叉树的递归算法 */ { if (T> { inorder_recursive(T->lchild>。 /* 访问左子树 */ visit(T>。 /* 访问当前结点 */ inorder_recursive(T->rchild>。 /* 访问右子树 */

数据结构课程总结

课程总结(提要) 一、数据结构和抽象数据类型ADT 定义:一个数学模型以及定义在该模型上的一组操作。 构成一个抽象数据类型的三个要素是: 数据对象、数据关系、基本操作 数据结构(非数值计算程序设计问题中的数学模型) ·逻辑结构(描述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 线性结构——线性表、栈、队列、串、数组、广义表 非线性结构——树和森林、二叉树、图 集合结构——查找表、文件 ·存储结构(逻辑结构在存储器中的映象) 按“关系”的表示方法不同而分: 顺序结构—以数据元素在存储器中的一个固定的相对位置来表示“关系” 链式结构—以指针表示数据元素的“后继”或“前驱” ·基本操作(三类) 结构的建立和销毁 查找——引用型操作(不改变元素间的关系) 按“关系”进行检索 按给定值进行检索 遍历——访问结构中的每一个数据元素,且对每个元素只访问一次修改——加工型操作(改变元素间的关系) 插入 删除 更新(删除+插入)

二、线性结构 ·线性表和有序表 ——不同存储结构的比较 顺序表:可以实现随机存取;O(1) 插入和删除时需要移动元素;O(n) 需要预分配存储空间; 适用于“不常进行修改操作、表中元素相对稳定”的场合。 链表:只能进行顺序存取;O(n) 插入和删除时只需修改指针; O(1) 不需要预分配存储空间; 适用于“修改操作频繁、事先无法估计最大表长”的场合。 ——应用问题的算法时间复杂度的比较 例如,以线性表表示集合进行运算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而以有序表表示集合进行运算的时间复杂度为O(n) ·栈和队列——数据类型的特点及其应用范畴 ·串——和线性表的差异: 数据对象不同(数据元素限定为单个字符)、基本操作集不同(串整体作为操作对象)、存储结构不同 ??串的模式匹配算法 ·数组——只有引用型的操作,∴只需要顺序存储结构 多维到一维的不同映象方法: 以行序为主序(低下标优先) 以列序为主序(高下标优先) ·广义表——多层次的线性结构 特性:次序性、长度、层次性、深度、递归等 独有的特性:共享 存储结构的特点

数据结构习题

树和二叉树习题(39) 1.请编写一个判别给定二叉树是否为二叉排序树的算法,设二叉树用llink-rlink 法存储。2.假设K1,…,Kn 是n 个关键词,试解答: (1) 试用二叉查找树的插入算法建立一棵二叉查找树,即当关键词的插入次序为K1, K2,…,Kn 时,用算法建立一棵以LLINK / RLINK 链接表示的二叉查找树。 (2) 设计一个算法,打印出该二叉查找树的嵌套括号表示结构。例如,K1=B,K2=A,K3=D,K4=C,K5=E,则用二叉查找树的插入算法建立的二叉查找树为: 该二叉查找树的嵌套括号表示结构为:B(A,D(C,E)) 3.写出在二叉排序树中删除一个结点的算法,使删除后仍为二叉排序树。设删除结点由指针p 所指,其双亲结点由指针 f 所指,并假设被删除结点是其双亲结点的右孩子。用类PASCAL(或C)语言将上述算法写为过程形式。 4. 已知二叉树排序树中某结点指针p,其双亲结点指针为fp,p 为fp 的左孩子,试编写算法,删除p 所指结点。 5.二叉排序树采用二叉链表存储。写一个算法,删除结点值是X 的结点。要求删除该结点后,此树仍然是一棵二叉排序树,并且高度没有增长(注:可不考虑被删除的结点是根的情况)。 6. 设记录R1,R2,…,Rn 按关键字值从小到大顺序存储在数组r[1..n]中,在r[n+1]处设立一个监督哨,其关键字值为+∞; 试写一查找给定关键字k 的算法;并画出此查找过程的判定树, 求出在等概率情况下查找成功时的平均查找长度。 7.设计算法以求解编号为i和j的两个结点的最近的公共祖先结点的编号。 8.元素集合已存入整型数组A[1..n]中,试写出依次取A 中各值A[i](1<=i<=n)构造一棵二叉排序树T 的非递归算法:CSBT(T,A) 9.写出折半查找的算法,并要求它返回整型值i,当查找成功时,返回查找位置,查找不成功时返回0。 10.请编写算法:键树,又称数字查找树。它是一棵度为>=2 的树,树中的每个结点中不

递归算法详解

递归算法详解 C通过运行时堆栈支持递归函数的实现。递归函数就是直接或间接调用自身的函数。 许多教科书都把计算机阶乘和菲波那契数列用来说明递归,非常不幸我们可爱的著名的老潭老师的《C语言程序设计》一书中就是从阶乘的计算开始的函数递归。导致读过这本经书的同学们,看到阶乘计算第一个想法就是递归。但是在阶乘的计算里,递归并没有提供任何优越之处。在菲波那契数列中,它的效率更是低的非常恐怖。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程序,可用于说明递归。程序的目的是把一个整数从二进制形式转换为可打印的字符形式。例如:给出一个值4267,我们需要依次产生字符‘4’,‘2’,‘6’,和‘7’。就如在printf函数中使用了%d格式码,它就会执行类似处理。 我们采用的策略是把这个值反复除以10,并打印各个余数。例如,4267除10的余数是7,但是我们不能直接打印这个余数。我们需要打印的是机器字符集中表示数字‘7’的值。在ASCII码中,字符‘7’的值是55,所以我们需要在余数上加上48来获得正确的字符,但是,使用字符常量而不是整型常量可以提高程序的可移植性。‘0’的ASCII码是48,所以我们用余数加上‘0’,所以有下面的关系: ‘0’+ 0 =‘0’ ‘0’+ 1 =‘1’ ‘0’+ 2 =‘2’ ... 从这些关系中,我们很容易看出在余数上加上‘0’就可以产生对应字符的代码。接着就打印出余数。下一步再取商的值,4267/10等于426。然后用这个值重复上述步骤。 这种处理方法存在的唯一问题是它产生的数字次序正好相反,它们是逆向打印的。所以在我们的程序中使用递归来修正这个问题。 我们这个程序中的函数是递归性质的,因为它包含了一个对自身的调用。乍一看,函数似乎永远不会终止。当函数调用时,它将调用自身,第2次调用还将调用自身,以此类推,似乎永远调用下去。这也是我们在刚接触递归时最想不明白的事情。但是,事实上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个程序的递归实现了某种类型的螺旋状while循环。while循环在循环体每次执行时必须取得某种进展,逐步迫近循环终止条件。递归函数也是如此,它在每次递归调用后必须越来越接近某种限制条件。当递归函数符合这个限制条件时,它便不在调用自身。 在程序中,递归函数的限制条件就是变量quotient为零。在每次递归调用之前,我们都把quotient除以10,所以每递归调用一次,它的值就越来越接近零。当它最终变成零时,递归便告终止。 /*接受一个整型值(无符号0,把它转换为字符并打印它,前导零被删除*/

【习题】函数调用Word版

函数调用 【实验目的】: 1. 掌握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方法。 2. 练习重载函数的使用。 3. 练习有默认参数值的函数的使用。 4. 练习使用系统函数。 5. 熟悉多文件工程结构。 【实验内容】: 1.编写函数int add(int x, int y),实现两个整型数据x,y的求和功能。 ·要求:使用Visual C++的Debug调试功能,记录在函数调用时实参和形参的值 的变化。 2.编写一个求x的n次方的程序int pow(int m, int n),计算m的n次方的结果。 3.利用上题中设计两个函数,设计一个求两个整数的平方和的程序。要求如下: a)主函数中调用求和函数: int add(int x, int y);

求和函数add中调用上题设计的int pow(int m, int n)函数来计算其平方。 4.多文件程序结构:一个文件可以包含多个函数定义,但是一个函数的定义必须完 整的存在于一个文件中。要求: a)将add函数的声明部分放在头文件(add.h)中,实现部分放在源文件(add.cpp) 中。 b)将pow函数的声明部分放在头文件(pow.h)中,实现部分放在源文件(pow.cpp) 中。 c)在main函数中调用add函数,计算从屏幕终端输入的两个数据之和。(main 函数的实现在main.cpp中) 5.将第2题设计的pow函数修改成为递归函数。

6.设计一个函数int fac(int n),利用函数的递归调用,来计算n!(n的阶乘)。 ·要求:单步调试程序,记录递归函数的调用过程。 7.使用系统函数pow(x,y)计算x y的值,注意包含头文件cmath。 8.从键盘输入两个数字,分别赋值给变量a、b,设计一个子函数swap,实现这两个数字交换次序。(注:根据需要自己设计函数的参数及返回值) ·要求:使用Visual C++的Debug调试功能,记录在函数调用时实参和形参的值的变化。 9.设计一个函数,求圆的面积。 要求:在主函数中调用子函数calArea计算圆的面积。并将calArea函数设计为内联函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