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图形体积的教案

立体图形体积的教案
立体图形体积的教案

立体图形体积的教案

立体图形体积的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立体图形体积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立体图形体积的教案篇1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5页立体图形复习的第二课时——立体图形体积的复习。

教材简析:本节课复习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线和面的知识及对简单立体图形特征、表面积和体积意义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积累常见几何体体积计算方法的经验,并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简单推理的能力,为今后学习立体图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理解体积公式的推理过程及相互联系。

能力目标:经历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发展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好数学充满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推倒及相互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体教具正方形纸作业纸橡皮泥

二、说教法

因为这节课是几何知识的复习课,所以我采用以直观演示法、操作发现法为主,以设疑诱导法、一题多变法为辅来实现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教师决不包办,居于此,我设计如下的学法,课前预习法、独立思考法、动手操作法、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操作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探究精神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一)直接揭示课题

(二)知识再现阶段

1、回忆公式

①让学生回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体积公式。

②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交流、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还可以用底面积与高的乘积来计算,因为长方体长和宽的积是长方体的底面积,正方体的棱长与棱长的积是正方体的底面积,所以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③我适时补充: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上下一样大且直直的

形体,一般都叫做柱体,凡是柱体体积都可用底面积与高的乘积来求得。

2、公式由来

由于学生课前已独立对“体积公式的推倒”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学生根据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会从不同角度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对此,我是这样设计的:

①小组交流发表观点

每人选择一种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推倒过程在小组内交流。通过交流,可以促进生生互动,培养学生乐于与他人交流的意识。

②全班交流查漏补缺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边作演示。

长方体体积公式是通过体积单位直接计量而推出来的。

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有的学生说可以由体积单位直接计量得来;还有的学生说由长方体可以推出正方体体积公式,当长方体长、宽、高相等时,就得到了正方体,因为长方体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所以正方体体积等于棱长乘棱长再乘棱长。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有的学生说把圆柱底面沿着底面半径等分成若干份,通过切拼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他们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还有的学生根据长方体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切拼成的长方体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宽等于圆柱底面半径,高等于圆柱的高,所以圆柱体积还可以用底面周长的一半乘半径乘高来

计算。这时,我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圆柱的体积还可以怎么计算?”学生通过观察我手中教具不同角度的摆放,在思考、想象、交流中发现圆柱的体积还可以用圆柱侧面积的一半乘底面半径来计算。

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是根据圆锥和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关系推导来的。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设计意图: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推导是复习重点,我通过演示、操作、设疑诱导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想象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奥妙。在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中,我挖掘教材,让学生从不同视角推导圆柱体积公式,查漏补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三)知识提升阶段

1、自主探究网络结构

思考:四个立体图形中,哪个是推导其他图形体积公式的基础?尝试用箭头表示他们之间的网络关系。

2、反馈交流适时评价

有的学生说长方体是最基础的图形。因为长方体推出了正方体的体积公式,长方体又推出圆柱体积公式,圆柱又推出了圆锥体积公式,对于这种想法的学生我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还有的学生认为长方体可以推出圆柱体积公式,正方体也可以推出圆柱体积公式。原因是学生受到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沿高展开得到正方形的影响。我抓住这个课堂生成资源,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从而得出是不可能的,因为转化成的长方体长是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宽是底面半径,

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和底面半径是不可能相等的。

设计意图:复习课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再现,而且它是学生对已学的内容一种更高层次的再学习。学生用箭头表示图形体积公式推导的网络关系,就是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四)知识应用阶段

1、基本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圆锥不要求计算表面积)

设计意图: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一题学生算出正方体的表面积是216平方分米,体积是216立方分米。我适时让学生判断“棱长6分米的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相等。”学生在判断中比较了表面积和体积的区别。

2、大显身手

填空

①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则圆柱体积是圆锥()。

②如果圆柱体积是圆锥的3倍,则圆柱和圆锥就一定等底等高()。(是非题)

③圆柱和圆锥等体等高,则圆柱底面积是圆锥的()。

④圆柱和圆锥等体等底,则圆柱高是圆锥的()。

⑤把一个底面半径为2厘米,高4厘米的圆柱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①②③④⑤题的变式训练,使学生对圆锥和圆柱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第5题的训练目的是激活学生

思维,拓宽学生思路,让学生体会到圆柱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体积不变,表面积增加了。

3、走进生活

下面三个立体图形木料,王师傅想削成一个圆锥体,选择哪个几何体加工成的圆锥体积最大。你能帮王师傅选择一下吗?说说你的理由。(单位:分米)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了解“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道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意识。

(五)课堂总结质疑问难

通过复习,你对有关体积的知识又有哪些新的认识?还有哪些疑问?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主旨在培养学生自觉养成课后反思习惯以及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立体图形体积的教案篇2教学目标:

1、整理复习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并归纳、分析各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V=sh

2、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集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分析、归纳各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媒体的准备:

CAI教学课件、实物投影、摄像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今天,我们来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立体图形的.体积(容积)

师:我们都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怎样计算它们的体积?

生:长方体: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板书:V长=abh

生:正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板书:V正=a3

生:圆柱体: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板书:V柱=sh

生:圆锥体:圆锥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板书:V锥=sh

小结: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二、回顾整理,构建体系

出示:罐装椰汁(圆柱体)、软包装椰汁(长方体)

师:昨天我上超市买了两种包装的椰汁,通过测量我得到一些数据。

课件出示(略)

生1:先计算出它们的容积,再比较就可以啦。

生2:因为它们的高相同,所以,只比较它们的底面积就可以了,谁的底面积大,谁盛的椰汁就多。

(在学生回答同时,课件中的高13厘米变成红色,以加深学生印象)

师:请你们自己算一算哪种包装里的椰汁多?

(学生独立动手计算、允许用计算器)

学生汇报:罐装的椰汁多,因为它的底面积比软包装椰汁的底面积大。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在计算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或容积时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都可以用底面积高

演示课件:

边演课件教师边小结:这四种立体图形底面和形状虽然不同,但它们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只不过圆锥体再乘就可以啦。

师:用字母怎样表示?

生:V=sh

板书:

V长=abh

V正=a3V=sh

V柱=sh

V锥=sh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师:昨天买椰汁时,我还看到了一则广告

课件出示。

师:大家想不想试试?

生:想

师:要给250克大米设计外包装我们必须先知道什么?

生:先知道250克大米的体积。

师:那么,怎样才能知道250克大米的体积呢?请大家分小组想想办法。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1:可以把米堆成圆锥形,量出底面半径和高再求体积。

生2:还可把米放在长方体的容器里(如文具盒等)量出长、宽、高再求出它的体积。

生3:把纸围成圆柱体,把米倒里去,量出它的底面周长和高再求出体积。

师:你们想得很好,现在请你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动手测量有关数据,并计算出250克大米的体积。

(摄像机和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动手测量250克大米的体积)

师:谁愿意说说你们组的测量过程和计算结果?

学生汇报:

生1:我们组把250克大米倒在了长方体的容器里,然后量出米

的长、宽、高,再根据V长=abh求出250克大米的体积,大约是285立方厘米。

生2:我们组用纸围成了一个圆柱体,把250克大米倒进去,量出圆柱体的直径和大米的高,再根据V柱=sh求出250克大米的体积,大约是305立方厘米。

生3:我们组把250克大米堆成一个近似圆锥体,量出圆锥体的半径和高,再根据V锥=sh求出250克大米的体积,大约是276立方厘米。

师:都是250克大米体积为什么不同?

生1:因为我们在测量的数据存在着误差。

生2:我们把米堆成的形体不一样,所以测得体积也有误差。

生3:米粒与米粒之间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间隙,所以测量时也会存在误差。

师:老师用几种不同的方法,经过测量,发现250克米的体积大约是290立方厘米。

师:知道了米的体积你打算做个什么样的外包装?

生1:长方体。

生2:正方体。

生3:圆柱体。

生4:圆锥体

师:请你们小组合作,根据你们设计的外包装算出有关数据,然后动手制作外包装,看谁设计制作得最漂亮!

学生动手实验(使用摄像机和实用投影展示:学生动手制作外包装的过程)

师:谁来说说你们组的制作过程?

学生汇报:

生1:我们组设计的是长方体的包装,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300立方厘米。

师:为什么这样设计?

生1:因为米粒与粒之间存在间隙,所以外包装的体积应250克大米的体积大一些。

生2:我们组设计的是正方体的外包装,棱长是6.7厘米,它的体积是300.763立方厘米。

生3:我们组设计的是圆柱体的外包装,半径是4厘米,高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301.44立方厘米。

师:外包装设计完了可是还不够漂亮,回家后你们再装饰一下比比谁设计的图案最有新意。

四、反馈归纳,自我评价

师:通过给250克大米设计外包装,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

生1: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给250克大米设计了外包装,以后再有这样的广告,我就可以去试一试。

生2: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了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生3:我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

总结:今天,我们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的体积(容积)

V长=abh

V正=a3V=sh

V柱=sh

V锥=sh3

立体图形体积的教案篇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知道它们的特点。

2、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和概括化。

3、通过实际操作,经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体验直观观察,实践操作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加强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归纳各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理解正方体、长方体的特点。

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与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归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小麦收获的季节,李爷爷家有一个这种形状的粮仓(出示实物),他想知道他的粮仓能盛多少粮食,可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做,你能帮帮他吗?

生:求出它的体积就行了。

师:怎么求?粮仓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师: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复习课))

2、立体图形的认识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我这里有一个百宝箱,里面装有不同的立体图形,请你上来闭上眼睛用手摸一摸拿出大家指定的实物,并且说出这个图形的特征。

一个同学猜,其他同学补充,白板显示表格,讨论完之后汇总(白板显示)

3、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如果给以上三个立体图形的表面涂上油漆,那需要涂漆的面就是它们的(表面积)。

1.复习表面积的计算

(1)复习表面积的定义。

提问: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请同学们拿出立体图形的模型,看看这些形体,一边用手摸,一边说出每个形体的表面积包括哪几个部分的面积?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哪些面的面积之和?圆柱的表面积是哪些面的面积之和?

(2)复习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是什么形状?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

展开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或高),宽相当于圆柱的高(或底面周长)。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提问:什么样的圆柱沿高展开的侧面是正方形?

(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沿高展开的侧面是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相当于底面周长或高。)

(3)归纳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①请同学们以前后4人一小组互相说一说这三种图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白板显示三种图形)

②指名顺次口答归纳出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字母公式。

字母公式:S长=(a×b+a×h+b×h)×2

S正=6a2

S圆柱=2πrh+2πr2

4、学以致用。

掌握了这些公式,我们就可以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

下面的几种情况,你来判断一下分别求得是什么?

(1)、油漆柱子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2)、长方体的水池四周和地面抹水泥(长方体6个面去掉上面) (3)、制作圆柱形的水桶用铁皮多少,(圆柱表面积)

(4)、电线杆的占地面积(圆柱的底面积)

5、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优质课获奖《长城》教学设计

17长城 宜宾凤凰外国语学校陈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运用简笔画的形式,理解长城的构造。 2. 边朗读边想象,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抓住“多少”“才”“凝结”等关键词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4图文结合,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边朗读边想象,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难点:抓住“多少”“才”“凝结”等关键词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猜谜引入 师:同学们,想猜谜语吗?请猜猜我是谁吧!“我是世界遗产,我属于中国,我像一条长龙横卧在祖国的北方。”生猜。对了,今天我们继续去登长城。板书课题:长城 二、复习生词 1、请生读。 2、开火车读。 三、感知长城 1、引导看图 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翻到82页。你从文中这两幅图发现作者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生答。顺势板书:远看、近看 2、小组合作 请同学们先结合插图找出文中对应的段落学习你们喜欢的部分,勾画出介绍长城特点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你的体会。 四、品味长城 1交流阅读感受,品味、感悟、体会,并指导朗读。 (1)学习远看长城的孩子我们来说说远看长城有什么特点。板书:像一条长龙为什么把她比作长龙而不是长蛇呢?引导学生抓住“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一万三千多里”,感受长城的雄伟,运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长城的气魄。 (2)学习近看长城的孩子我们来说说远看长城有什么特点。板书:高大坚固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她高大坚固呢?引导学生领略长城巧妙的设计,体味长城在军事防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象,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子、嘹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利用简笔画帮助生理解。 五、悟读长城 1 、“不到长城非好汉”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板书:联想 ( 讨论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2 、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联系文中句子体会砖石多、重;运输的工具原始;环境险恶)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智慧体现在哪里? ( 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然后小组讨论。

长方体的体积公开课教学设计3.31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孟新龙 教材简析:北师大出版五年级下册第63-67页。长方体的体积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和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积的概念以及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是学生空间思维发展的一次飞跃。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以后计算各种形体体积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归纳推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正方体学具、学习卡、课件。 课前交流: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放松一下,一起唱一首歌(热情参与)。喜欢看《爸爸去哪儿》吗?孟老师也和你们一样,特别喜欢这个节目。这5个小朋友你最喜欢谁?(学生畅所欲言)。知道孟老师最喜欢谁吗?(神秘)他是个阳光男孩,他敢于表现、善于观察,具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没错,他就是天天,希望大家也能像天天一样:善于观察、归纳、推理。有信心吗?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引入)师:天天跟爸爸又要去蒙古大草原录制节目啦,他们想买一个新的旅行箱,在商场看上了这款长方体的箱子,有大有小,天天说:“老爸,我有好多东西要带,买个大点的吧。”爸爸说 :“天天,我们可是要坐飞机去很远的地方哦,小箱子占的地方少,方便。”同学们,天天和爸爸的对话让联想到了什么数学知识? 生:体积和容积

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设计(1)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设 计(1)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配有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第二自然段配有一幅长城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第三自然段是由长城展开的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可以说它不仅是一篇状物类的文章,更像一首动人心魄的中华历史文化的赞美诗。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长城并不陌生,但是只限于名字而已,课前应多加以交流。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字。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搜集长城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立体图形体积的教案

立体图形体积的教案 立体图形体积的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立体图形体积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立体图形体积的教案篇1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5页立体图形复习的第二课时——立体图形体积的复习。 教材简析:本节课复习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线和面的知识及对简单立体图形特征、表面积和体积意义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积累常见几何体体积计算方法的经验,并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简单推理的能力,为今后学习立体图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理解体积公式的推理过程及相互联系。 能力目标:经历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发展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好数学充满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推倒及相互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体教具正方形纸作业纸橡皮泥 二、说教法 因为这节课是几何知识的复习课,所以我采用以直观演示法、操作发现法为主,以设疑诱导法、一题多变法为辅来实现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教师决不包办,居于此,我设计如下的学法,课前预习法、独立思考法、动手操作法、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操作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探究精神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一)直接揭示课题 (二)知识再现阶段 1、回忆公式 ①让学生回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体积公式。 ②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交流、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还可以用底面积与高的乘积来计算,因为长方体长和宽的积是长方体的底面积,正方体的棱长与棱长的积是正方体的底面积,所以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③我适时补充: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上下一样大且直直的

体积和体积单位优秀教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2 .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3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 立方米、1 立方分米、1 立厘米的体积单位。 教具准备: “乌鸦喝水”课件,形状不同的长方体(两个)。 教学方法: 激趣引导实验验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口答: 1 米、1 分米、1 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1 平方米、于平方分米、1 平方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二)教学实施 1 .认识体积。 ( l )激趣引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听过)请看着课件上的画面给大家讲一讲。 老师播放“乌鸦喝水”的课件,指名学生看图讲故事。 看完后老师提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乌鸦把石头一粒一粒地衔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逐渐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追问: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出来了。 ( 2 )实验证明。 老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老师: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2 .揭示体积。 老师:请同学们先把书包从书桌里拿出来,在书桌里摸一摸,再把两本书放进书桌,摸一摸,最后再把书包放到书桌里,再摸一摸。 师提问:刚才三次把手放到书桌里摸一摸,你体会到什么?同桌互说,想一想,这是什么道理? (第一次摸,书桌里没有东西,摸起来很空;第二次摸,感觉书桌里的空间变小了,但是不特别明显;第三次,书桌里空间更小了。) 师:书桌里的空间变了吗?(没有)为什么三次摸的感觉会不一样呢? (因为书和书包所占的空间不一样大。) 老师讲述:对,刚才石头把水挤上来了,书包把书桌里的空间变小了,都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那你们知道石头和书包谁占的空间大吗?

长城教学设计思路

篇一:《长城》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17 《长城》教学设计方 案(第一课时) 1 2 3 4 5 篇二:《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番禺大石中心小学郑瑞群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陡峭”,“凝结”等词语。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智能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3、情感目标: (1)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读文讨论,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起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1、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所表达 的思想感情。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 (2)指导看图。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教学难点: (1)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是怎样在观察时展开联想的。 三、教学准备: 布置课前收集有关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 长城远景和近景的彩色幻灯片及《长城》课件。 四、教学方法:以教师引导学为主,学生自主探究为辅。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设计理念:教学目标的设计体现了认知、智能、情感的三维目标的统一,深入挖掘了《长

立体图形的体积

立体图形的体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一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加深理解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已知条件计算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 3、复习巩固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复习巩固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 2.复习巩固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用学习纸、圆柱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两个不同的圆柱体。这两个圆柱体两个大?这里我们一般指的是它的体 积大。 (板书体积) 什么是体积?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 二、回忆公式 1、我们学习过那些立体图形呢?小组讨论: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是怎样的 呢?用字母如何表示?再想一想。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又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呢? (学生讨论,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立体图形) 2、我们最先学的立体图形是长方体。谁来说说看它的体积公式用字母怎样表 示? (板书公式) 那么,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我们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呢?播放课件。教师解释。 3、后来我们学的立体的图形是正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怎样用字母来表示 呢? (板书公式) 它的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长乘宽乘高,所以正方体也是棱长乘棱长再棱长,也就是棱长的三次方。) (板书补上箭头) 4、再后来我们学的圆柱体,它的体积公式是什么呢? (板书公式) 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是如何推倒出来的呢?播放课件。教师解释。 (板书补上箭头) 5、我们最后学习的是圆锥体,那么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呢?

(板书公式) 6、你能说说它的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指名回答。 7、小结归类: 思考一下,我们如何给这些立体图形进行分类呢?(指名回答)注意回答:长方体、正方体的底面积是什么? 教师适时小结:像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图形,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上下的两个底面都是一样的(补上底面字母S,手势),我们都可以称它们叫柱体。对照它们的体积计算公式,你们有没有什么发现呢? (体积都是底面积乘高) (板书公式) 8、小结: 刚才我们一起回忆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和推导的方法。下面,打开书106页,把这些公式填在书上。好,老师想来检验一下,你们到底掌握得怎么样。 三、补充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二题。 (1)指名读题。 (2)什么是容积?容积怎么求?求这个油桶最多能容纳的油的体积。 (3)学生自己计算。 (4)指名回答。得数保留一位小数。结果为什么不是7.9升呢?(去尾法)3、小结: 之前,我们做了很多关于立体图形的体积的习题,你们一定有很多感受把。 那么,在做题目的时候,你们有没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公式、方法、思路、单位名称、圆锥体积要乘三分之一等) 4、大显身手 大家说么这么多,想再来大显身手吗?老师来考考你的眼力。 (一)判断题 (1)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2)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相等。()(3)一个物体的体积大,容积就大。()(4)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3。()(5)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3,所以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二)填空题 (1)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和是12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____立方厘米。 (2)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差是12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____立方厘米。 (3)把一个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的长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_______厘米,体积是_______立方厘米。 (三)操作题 给你一张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的纸片,以其中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求转过的空间的体积。比较怎样旋转的空间最大呢?小组讨论,互相演示一下。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不规则物体体积》教学设计优秀教案_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不规则物体体积》教学设计优秀教案_教学设计 《不规则物体体积》教学设计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浣纱小学祝锡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中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 三、教学准备 量杯、水、梨、土豆、石块、橡皮泥、A4纸。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经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关于体积和容积的知识,你会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吗?如果要求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我们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教师:(出示一张A4纸)严格来说,一张A4纸也是一个薄薄的长方体,那么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 引导学生思考,悟出一张纸太薄了,可以用多些的纸来测量,再进一步感悟到用整十、整百张来测量更便于计算。 板书:V1张=V100张÷100。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A4纸的体积,即复习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同时又有所超越,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后面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埋下伏笔。 (二)探究合作,测量体积 1.明确任务,思考方案。 教师:刚才我们是直接测量一张A4纸的体积吗?我们是把1张A4纸的体积转化为100张,然后再求出一张。这里同学们很聪明地利用了转化思想,从而想出了测量方法。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过了,那大屏幕上这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你想测量吗?今天我们就来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并出示课件) 教师: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你会测量吗?先互相说说打算怎么测量?(给时间让学生小组讨论测量方案。)

2长城教学设计之二

2《长城》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本课生字、生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智能目标: ①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②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人,观察插图,了解图意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板书课题) 2.观察长城彩图,了解图意,学会观察方法(幻灯片打出与课本一样的两幅彩图)。 (1)师:这两幅图都有长城,我们应该先观察哪一幅?为什么? (2)看远景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抓住观察重点:长城)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何特点?(长、大、弯)再看近景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何特点?(高大、坚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说说刚才两幅彩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第一幅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与第二自然段。) 2.生讨论:课文三、四自然段为何没有图片与之对应?(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 后两节分别写了什么?(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3.试给课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加一个小标题。 三、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1.第三次看远景图。 (1)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像一条长龙)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长、大、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2)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2、第三次看近景图。 (1)此景是作者在何处(观察点)看到的? (2)作者分别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3)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像。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3、披文入情,学第三自然段。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体积和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中是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他们的意义。教材首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交流物体的大小和容器盛放东西的多少,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盛放的物体有多有少。”接着,教材围绕“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从中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而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然后,教材揭示体积的概念。最后,教材通过学生实验研究“哪个杯子装水多,”在学生感受容器所能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打基础上,揭示容积的概念。随后,教材还设计了搭物体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体积和容积的意义。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形成体积和容积的两个具有抽象性的概念。概念形成一般采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1)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教师所提供的感性材料,或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中,作出新的探讨。(2)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各种属性或特征中,找出本质的属性或特征,舍弃非本质的属性或特征。(3)由这些本质属性或特征,抽象概括成一般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 《体积和容积》是学生学习几何体积的开始,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具备了许多关于体积和容积的具体的感性积累,本节课老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主要充当了一个“先行组织者”为学生的有意义的学习呈现典型材料,在学生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正确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②能够知道体积和容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②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注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理解体积与容积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体积与容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五、教学用具:课件、两个容积一样的烧杯、土豆、红薯,纸杯,和纸杯差不多大的瓶子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一定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乌鸦是用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你们想知道乌鸦用了什么数学方法吗?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乌鸦喝水的故事吧!

小学语文长城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长城教学设 计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小学语文《长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通过阅读和看图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奇迹之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学习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教学重难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 教具准备: 中国地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长城给你的印想怎样[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2、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学了这篇课文从内心深处来体会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 1、仔细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观察点在哪里 2、找出图片对应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四、图文对照学习课文[出示鹏博士软件的图片]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段,画出描写长城的句子,说说用什么方法写的 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结合图,体会远看长城的样子。 教师小结:描写长城的样子使用比喻、数字说明、太空拍摄的照片来描述的。 2、默读课文第二段,说说长城的近景及长城的建造特点。 思考:从哪里看出长城高大坚固、结构合理的 [1]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2]城墙顶上:很宽,可以五六匹马并行 [3]城台:每个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传递信息 3 指名读课文的第三段。 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你从哪里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呢 4 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朗读全文,学生质疑问难 板书设计: 长城 远景: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高大坚固垛子------了王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历史地位:伟大奇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长城的结构特点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长城的 3、学习了课文,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巩固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万里长城像(),在崇山峻岭之间(),她高大(),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长城是由()建造的,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和()。 2、给生字注音组词 3、抄写课后生词 4、比较句子,把想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1]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万里长城。 [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5、背诵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 三、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资料。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体积单位的进率》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板书优秀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体积单位的进率》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板书优秀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单位的进率》教学设计PPT课公开课教案板书第四课时:教学内容:体积单位的进率教学目标:在认识体积单位,知道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和区别基础上,学习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学习计算重量的解答方法。教学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计算物体的重量。教学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的化聚。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1、计算体积用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2、填空:1厘米1平方厘米1立方厘米单位单位单位说一说:计算长度用单位,计算面积用单位,计算体积用单位。1米=()分米,1平方米=()平方分米1分米=()厘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二、新课:1、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1×1=1立方分米。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棱长改用厘米作单位:体积是 10×10×10=1000立方厘米底面积是1平方分米,也就是100平方厘米,利用体积的计算公式100×10=1000平方厘米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能告诉大家什么?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2)根据上面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1×1=1立方分米棱长改用厘米作单

位:体积是10×10×10=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板书)(3)小结: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4)练习:5立方米=()立方分米1.5立方米=()立方分米2400立方分米=()立方米125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3.6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填写比较表单位名称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长度米厘米分米=10面积=100体积=100050×30×4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3、一块长方体的钢板,长2.5米,长1.6米,厚0.02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每立方分米的钢重7.8千克。这块钢重多少千克?钢板的体积:2.5×1.6×0.02=0.08(立方米)0.08立方米=80立方分米钢板的质量(比重×体积=质量):7.8×80=624(千克) 答:这块钢板的体积是80立方分米,质量是624千克。求物体的质量公式为:比重×体积=质量注意前后单位是否统一。三、巩固练习:1、一块正方体的钢板,棱长是20厘米,每立方分米的钢重8.9千克。这块钢重多少千克?20厘米=2分米2×2×2=8(立方分米)8.9×8=71.2(千克)2、一根长方体钢材,长4.8米,横截面是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每立方分米钢重7.8千克,这根钢材重多少千克?3、一块长方体铁板重468千克,又知铁板长2米,宽1.5米,厚2厘米。每立方分米的铁板重多少千克?(列方程解答)四、作业:

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页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整理、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涵,能灵活地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加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 2.在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1.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沟通立体图形体积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揭示课题一 1、谈话揭示课题。 师:昨天我们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今天我们来走入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整理与复习。(板书: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整理与复习) 2、看到课题,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去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意义、计算方法)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 (1)提问: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你能举例说明吗? (2)提问:什么是立体图形的体积?你能举例说明吗? (3)教师小结: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就是指一个立体图形所有的面的面积总和,立体图形的体积就是指一个立体图形所占空间的大小。 2、小组合作,系统整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1)独立整理。 刚才我们已经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进行了整理。下面,请同学们用

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对立体图形的计算方法进行整理。 (2)整理好的同学请在小组中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整理的? 3、汇报展示,交流评价 哪一个同学自愿上讲台展示、汇报你的整理情况。其余的同学要注意认真地看,仔细地听,待会对他整理情况说说你的看法或者有什么好的建议。(注意计算公式与学生的评价) 4、归纳总结,升华提高 (1)公式推导。 刚才,我们已经对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整理。那么,这些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请同学们选择1-2种自己喜欢的图形,自己说一说。(2)反馈:谁自愿来说一说自己喜欢图形表面积或者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用课件演示每种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还有没有不同的? (3)教师小结:从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从而解决新问题,这种转化的方法、转化的思想,是我们数学学习中一种很常见、很重要的方法。(4)整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①同学们。我们已经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进行了整理,并且也知道了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那么,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计算公式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体积计算公式之间又有什么内在联系?对照自己整理的公式,想一想,然后把你想的法说给同桌听听。 ②反馈学生交流情况,明确其内在联系: a、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计算公式的内在联系:长方体和圆柱体的表面积都可以用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 b、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内在联系: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了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也就是说正方体、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都是在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等体积等高的圆柱体的底面积是圆锥的,等体积等底的圆柱体的高是圆锥的。

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做到精讲多练,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积极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方法。本课教学设计我是本着以读为主,以练为辅的教学理念进行构思。四年级的学习过程是逐渐从中年级过度到高年级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发展迅速,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采用了以读贯穿全文,边学边练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识记深度,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点,在课堂上攻破难点。设计本课时,我还着重考虑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通过分析学习本课的知识点,提高读文赏词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从而更好地完成新课标理念下的三维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教材分析: 《长城》是小学四年级人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第1课的第2课时的教学。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紧密配合,赞美了长城的雄伟气魄,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其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概括了全文内容,是全文的总结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3、知道长城,了解长城的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看图,,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提高学生分析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造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结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是精神,培养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任务分析: ⒈、起点能力:学生在学习《长城》之前已经学过了《颐和园》、《赵州桥》这两篇同样是描写文化古迹的文章。三篇文章在写法上具有共同点,因而具备了学习这类课文的基本的方法和能力。

立体图形体积的复习(教案

创设学习情境发挥主体作用 ——立体图形体积的复习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12册第10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理解这些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经历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发展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好数学充满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公式 (出示一组建筑的图片)师:这些美丽的建筑都是由不同的立体图形组成的,其中有哪些立体图形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你能说出他们的体积公式吗? (课件显示课本106页图: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 师:大家还记得这几种图形的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 (课件演示: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推导。) [评:建筑图片的展示,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蕴藏着数学知识,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回顾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的系统性。] (二)运用公式 师:复习了立体图形的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到“立体王国”走一走,好吗? 1、课件出示:一座城门,城门头上有“立体王国”四个大字。 点击“开门”,发出声音:你想进去吗?若想进去,必须先回答我的问题,若能把问题全部回答对,我就可以让你进去,若不能全部回答对,就对不起了。 2、开始回答问题 师:看来要想进去,还必须回答问题,要我说:还是别进去了吧。

(学生不答应),那就让我们齐心协力,努力通过此门吧! (1)2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3厘米,它的体积是() (3)一个正方体的底面积是4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4)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1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 (5)一个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圆锥的体积是() (6)把一个体积为24立方厘米的圆柱形橡皮泥捏成圆锥形,它的体积是() 3、学生成功过关后,欣赏到美丽的王国图片。 [评:富有挑战性的情境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能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集体合作的精神,而且攻关的胜利又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三)走进生活 师:我们学习这些立体图形的知识,就是为了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点击课件) 1.一个长方体汽油桶,长是3.6分米,宽是2分米,高5分米,用它来装汽油,最多装多少升? 2.一个沙坑长5 米,宽2米,现在要往沙坑里填0.4米厚的沙,如果每立方米沙重1.5吨,需要多少吨沙子? 3. 在晒谷场上有一个圆锥形小麦堆,底面周长是12.56米,高1.2米。这堆小麦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如果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00千克,这堆小麦约重多少吨?(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把这些小麦装进一个圆柱形粮囤中,粮囤的底面积是2.4平方米,高2米,请你算算粮囤能装下晒谷场上的这堆小麦吗?(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吗?) [评:生活化教育是数学教学的方式和归宿,对学生进行生活化习题的练习,

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晋州市小樵镇实验小学杨巧辉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p19-20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演示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图形世界十分丰富,回忆一下,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

的体积和正方体的体积的通用公式是什么呢?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图柱转化,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一)猜想。 1、大家看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在学习圆面积计算时,我们是把圆转化成哪种图形来计算的?(演示课件:圆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圆面积公式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由复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入手,实现知识的迁移。] 2、引发思考:我们能否把圆柱体也转化成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呢?如果能,猜一猜能转化成哪种立体图形?揭示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操作验证。 1、请学生拿出圆柱体的演示学具,以小组为单位,联想圆形面积的转化方式,合作探究将圆柱转化为长方体的方法。 在操作时,学生分组边操作边讨论以下问题: ①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 ②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的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 2、小组代表汇报 (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转化,会有多种转化方法,教师适时加以鼓励) 3、电脑演示操作 (1)电脑演示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

长城教学设计20

第13课《长城》 一、导入单元主题: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1.图片展示遗产风貌,激发学生的兴趣。 2.明确单元的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搜集与我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资料。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揭题: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兴趣。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自豪与深情地读课题。) 三、初识长城。 1.有些同学曾经登过长城,有些同学在课前查了资料。那么关于长城,你了解多少呢? 请同学们介绍一下。 (生可以交流长城的地理位置、长城的自然风光、长城的历史价值、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传说,还可以是自己亲临长城的切身体验。) 2.让我们打开课本,深入地走进长城。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声音响亮。 3.交流感受:长城留给你什么印象?(自由谈) 四、整体把握。 1.观察长城彩图,了解图意,学会观察方法(幻灯片打出与课本一样的两幅彩图)。 (1)师:这两幅图都有长城,我们应该先观察哪一幅?为什么?两幅图的观察点在哪? (2)看远景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抓住观察重点:长城)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什么特点?(长、大、弯)再看近景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高大、坚固) 2.说说刚才两幅彩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第一幅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与第二自然段。) 3.生讨论:课文三、四自然段为何没有图片与之对应?(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后两节分别写了什么?(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五、精读课文。

立体图形体积的复习(教案)

立体图形体积的总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方法,认识不同图形体积计算之间联系,建构知识 网络,能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的学习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反思意识、创新意识。感受立体几何的内在魅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建立立体图形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五分钟设计 口算,有关体积经常用到一些口算练习。 一、揭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进行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总复习。想一想,我们已经学习过哪几种立体图形体积计算? 生:……(4种) 师:我们应该复习与立体图形体积有关的哪些知识? 生:复习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复习公式之间的联系;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知识梳理、建构网络 1、整理体积公式 师:课前,同学们进行了初步复习,用列表的方式整理了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老师选择了两位同学的作业,一起来看一看。(同时呈现文字表达和字母表达的两种形式) 写出基本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画、写写表示出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画、写写表示出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师:展示2份学生的作业(语言描述和画图描述),分层讲述推导过程 (1)长方体和正方体。 生:汇报体积的推导过程(学生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时,如果说不清,要帮助其清晰概括。)师:也就是说用“拼摆、推算”的方法,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顺势也得到了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板贴:拼摆、推算) (2)圆柱。(可让学生借助实物演示并描述公式推导过程) 师:也就是说用“剪拼的方法化曲为直使圆柱转化为长方体,推导出新图形的体积公式。”(板贴:剪拼) (3)圆锥。 学生描述通过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之间的体积关系,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 (板贴: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