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白诗派

元白诗派
元白诗派

元白诗派

元白诗派是指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

大致与韩愈、孟郊等人同时,有一批诗人在另一个不同的方向上也掀起了一股新诗潮。其显著特点,是以乐府——特别是新题乐府的形式,来反映社会问题,针砭政治弊端,以期达到实际的社会效果。同时在艺术表现上,这群诗人也大多努力以平易浅切的语言、自然流畅的意脉来增加诗歌的可读性(这一特点恰好与韩、孟一派诗人相背反)。他们中包括张籍、王建、元稹、白居易、李绅等人。以前人们曾把这一新诗潮称为“新乐府运动”。

1、白居易

(1)生平:前期(兼济天下时期):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太原人,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及第。元和三年至五年,授左拾遗、充翰林学士。在这一时期,白居易以极高的参政热情,与此同时,他还创作了《秦中吟》、《新乐府》等大量讽谕诗,锋芒所向,权豪贵近为之色变。元和五年(810),白居易改官京兆府户曹参军,仍充翰林学士。,后回乡守母丧。起复不久即因上书言事被贬江州,时年四十三岁。后期(独善其身时期):元和十三年底,白居易迁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穆宗继位后,被召回朝,之后历任要

职。后以刑部尚书致仕,闲居洛阳,“香山居士”。年七十五卒。有《白氏长庆集》,存诗二千八百馀首。

(2)诗歌主张:白居易分自己的诗作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其主张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种种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白居易明确地提出诗应“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新乐府序》)“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由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到提倡为君为民而作,白居易提出了系统的诗歌理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提倡为君为民所作。(3)创作情况:第一、《秦中吟》、《新乐府》等讽谕诗,展示了两个基本倾向,即对下层民众苦难生活的深刻反映,对上层达官贵人腐化生活和欺压人民之恶行的尖锐揭露。《秦中吟》是组诗,共十首,《新乐府》五十首。代表作如《卖炭翁》、《轻肥》。第二、《长恨歌》和《琵琶行》。《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当然,《长恨歌》和《琵琶行》在艺术表现上还有其他一些特点,如语言明白晓畅而又精纯确当;在运用想象、虚构、比喻等手法上也独占胜场。所有这些,使得这两篇作品在意境的深远、声情的

浏亮、色彩的鲜明、内容的丰富上都远过前人,以至于诗成不久即被人广为传诵。第三、白居易的闲适诗也有一定成就。

2、元稹

(1)生平: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十五岁以明经擢第,元和元年(806)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之后历任高官,曾短时期担任宰相。有《元氏长庆集》。《连昌宫词》为其代表。悼亡诗《遣悲怀》三首也很著名。“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2)创作情况:代表作《连昌宫词》传奇《莺莺传》以乐府诗和艳遇诗,悼亡诗著名。

3、元和体

元和体:中唐元和年间,元稹、白居易写作的次韵相酬的长篇排律和那些流连光景、浅切言情的“小碎篇章”,也包括元稹的艳体诗,在当时广为流传并被效仿,称为“元和体”。

如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赠元稹》(唐.白居易)原文翻译、注释和作者介绍

《赠元稹》(唐.白居易)原文翻译、注释和 作者介绍 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赠元稹》作品介绍《赠元稹》的作者是白居易,被选入《全唐诗》的第424卷第15首。古诗名句“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就是出自《赠元稹》这首诗。 《赠元稹》原文 《赠元稹》 作者:唐·白居易 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 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 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 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 之子异于是,久处誓不谖。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赠元稹》注释 ①作于元和元年(806)。 ②七年句:白居易自贞元十五年(799)冬赴举,至元和元年为七年。 ③左思《咏史八首》之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④《古诗十九首》:“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要津水,此喻指官场显位。 ⑤处:全诗校:“一作要。”谖(xuān):忘。 ⑥元、白订交约始于贞元末年,白氏《祭微之文》:“贞元季年,始定交分。”阑:全诗校:“一作兰。” ⑦同登科:白居易与元填于贞元十九年同应书判拔萃科登第。科,全诗校:“一作第。” ⑧同署官:白居易与元填于贞元十九年同授秘书省校书郎。 ⑨方寸:心。 《赠元稹》赏析 此诗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诗人任左拾遗,仍充翰林学士。诗通篇谈论他与元稹的深厚友情及元稹的为人。 《赠元稹》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后人称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是唐代

元白诗派

元白诗派 元白诗派是指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 大致与韩愈、孟郊等人同时,有一批诗人在另一个不同的方向上也掀起了一股新诗潮。其显著特点,是以乐府——特别是新题乐府的形式,来反映社会问题,针砭政治弊端,以期达到实际的社会效果。同时在艺术表现上,这群诗人也大多努力以平易浅切的语言、自然流畅的意脉来增加诗歌的可读性(这一特点恰好与韩、孟一派诗人相背反)。他们中包括张籍、王建、元稹、白居易、李绅等人。以前人们曾把这一新诗潮称为“新乐府运动”。 1、白居易 (1)生平:前期(兼济天下时期):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太原人,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及第。元和三年至五年,授左拾遗、充翰林学士。在这一时期,白居易以极高的参政热情,与此同时,他还创作了《秦中吟》、《新乐府》等大量讽谕诗,锋芒所向,权豪贵近为之色变。元和五年(810),白居易改官京兆府户曹参军,仍充翰林学士。,后回乡守母丧。起复不久即因上书言事被贬江州,时年四十三岁。后期(独善其身时期):元和十三年底,白居易迁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穆宗继位后,被召回朝,之后历任要

职。后以刑部尚书致仕,闲居洛阳,“香山居士”。年七十五卒。有《白氏长庆集》,存诗二千八百馀首。 (2)诗歌主张:白居易分自己的诗作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其主张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种种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白居易明确地提出诗应“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新乐府序》)“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由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到提倡为君为民而作,白居易提出了系统的诗歌理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提倡为君为民所作。(3)创作情况:第一、《秦中吟》、《新乐府》等讽谕诗,展示了两个基本倾向,即对下层民众苦难生活的深刻反映,对上层达官贵人腐化生活和欺压人民之恶行的尖锐揭露。《秦中吟》是组诗,共十首,《新乐府》五十首。代表作如《卖炭翁》、《轻肥》。第二、《长恨歌》和《琵琶行》。《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当然,《长恨歌》和《琵琶行》在艺术表现上还有其他一些特点,如语言明白晓畅而又精纯确当;在运用想象、虚构、比喻等手法上也独占胜场。所有这些,使得这两篇作品在意境的深远、声情的

元稹和白居易唱和诗

元稹和白居易唱和诗 和乐天赠樊著作 君为著作诗,志激词且温。璨然光扬者,皆以义烈闻。千虑竟一失,冰玉不断痕。谬予顽不肖,列在数子间。因君讥史氏,我亦能具陈。羲黄眇云远,载籍无遗文。煌煌二帝道,铺设在典坟。尧心惟舜会,因著为话言。皋夔益稷禹,粗得无间然。缅然千载后,后圣曰孔宣。迥知皇王意,缀书为百篇。是时游夏辈,不敢措舌端。信哉作遗训,职在圣与贤。如何至近古,史氏为闲官。但令识字者,窃弄刀笔权。由心书曲直,不使当世观。贻之千万代,疑言相并传。人人异所见,各各私所遍。以是曰褒贬,不如都无焉。况乃丈夫志,用舍贵当年。

顾予有微尚,愿以出处论。出非利吾已,其出贵道全。全道岂虚设,道全当及人。全则富与寿,亏则饥与寒。遂我一身逸,不如万物安。解悬不泽手,拯溺无折旋。神哉伊尹心,可以冠古先。其次有独善,善己不善民。天地为一物,死生为一源。合杂分万变,忽若风中尘。抗哉巢由志,尧舜不可迁。舍此二者外,安用名为宾。持谢著书郎,愚不愿有云。 和乐天感鹤 我有所爱鹤,毛羽霜雪妍。秋霄一滴露,声闻林外天。自随卫侯去,遂入大夫轩。云貌久已隔,玉音无复传。吟君感鹤操,不觉心惕然。无乃予所爱,误为微物迁。因兹谕直质,未免柔细牵。君看孤松树,左右萝茑缠。

既可习为饱,亦可薰为荃。期君常善救,勿令终弃捐。 和乐天折剑头 闻君得折剑,一片雄心起。讵意铁蛟龙,潜在延津水。风云会一合,呼吸期万里。雷震山岳碎,电斩鲸鲵死。莫但宝剑头,剑头非此比。 酬乐天早夏见怀 庭柚有垂实,燕巢无宿雏。我亦辞社燕,茫茫焉所如。君诗夏方早,我叹秋已徂。食物风土异,衾裯时节殊。荒草满田地,近移江上居。八日复切九,月明侵半除。 酬乐天劝醉 神曲清浊酒,牡丹深浅花。少年欲相饮,此乐何可涯。沉机造神境,不必悟楞伽。酡颜返童貌,安用成丹砂。

元稹唱和诗语言表达特点

元稹唱和诗语言表达特点 元稹一生仕途失意,然而却意外造就了其诗歌上的成就,由于其失意的内心需要倾诉,所以在他仕途不顺时写了很多唱和诗,这些唱和诗无论从形式上还是语言表达特点上对后世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行九,世称元九。河南洛阳人,六世祖时迁居长安。生于唐大历十四年,死于大和五年(779—831年)。元稹的一生,命运多舛,爱情上失意,仕途上也屡屡被贬,自十五岁登明经科到五十三岁去世,短短的一生五次被贬。元稹的兴趣不在诗歌,他一生的真正抱负是“达则济亿兆,穷则济毫厘”,诗歌只是他抒发牢骚的一个工具,然而他的仕途不顺却意外地成就了他的诗歌。纵观元稹一生的诗歌创作,大部分都是创作于被贬时期,他一生中诗歌创作的高峰期都是在贬谪时期,尤其是被贬江陵、通州时期,可以这样说恰恰是政治上的失意成就了他文学上的辉煌。本文主要就其唱和诗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一、次韵作品大量出现 所谓次韵是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关于唱和诗的类型,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交代得比较清楚:“和诗用来诗之韵曰‘用韵’,依来诗之韵尽押之不必以次曰‘依韵’,并依其先后而次之曰‘次韵’。”可见次韵难度最大。在元稹的唱和诗里不仅出现了大量的次韵相酬诗,而且元白还首创了五十韵、百韵次韵唱和以及次韵组诗唱和的形式。如白居易的《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云: 忆在贞元岁,初登典校司。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疏狂属年少,闲散为官卑。分定金兰契,言通药石规。交贤方汲汲,友直每偲偲。有月多同赏,无杯不共持。秋风拂琴匣,夜雪卷书帷。高上慈恩塔,幽寻皇子陂。唐昌玉蕊会,崇敬牡丹期。笑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儒风爱敦质,佛理赏玄师。度日曾无闷,通宵靡不为。双声联律句,八面对宫棋。 元稹的《酬翰林白学士代书诗一百韵》云: 昔岁俱充赋,同年遇有司。八人称迥拔,两郡滥相知。逸骥

白居易与元稹的故事

白居易与元稹的故事 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引导语: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元稹与白居易的故事 元白诗派:元白诗派是指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 白居易、元稹的交往不但时间长久,诗歌唱和数量巨大,交情也十分深刻。白居易自己说是“金石胶漆,未足为喻”(《祭元微之》)。他们之间,曾经有“千里神交,若合符契”的奇迹发生。《本事诗?征异第五》记载,元稹为御史,奉派到梓潼(在今天四川江油一带)办案。白居易在京城,跟一班名流游览慈恩寺(大雁塔),于花下小酌。当时白居易写了一首寄给元稹的诗,诗是这样写的: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凉州。 凑巧的是,元稹当时正好走到梁州(在今天陕西省城固以西的汉水流域)褒城,而且也在同一时间里寄出了一首《梦游》诗,诗是这样写的:

《梦游》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所惊身在古梁州。 元稹梦中所见,完全符合白居易的生活情形! 白居易、元稹唱和频繁,不在一处的时候,通常以竹筒贮诗派人递送,“竹筒递送”遂成诗坛佳话。两人唱和诗篇的数量,白居易自己说是九百多首,其实应该有一千多首。有的时候,一次就能唱和上百首。白居易《因继集重序》云:“去年,微之取予《长庆集》中诗未对答者五十七首追和之,合一百一十四首寄来,题为《因继集》卷之一。今年,予复以近诗五十首寄去。微之不逾月,依韵尽和,合一百首,又寄来,题为《因继集》卷之二……”。难怪白居易说自己与元稹的唱和之多,“从古未有”。 元稹、白居易的唱和,多数是应酬之作,套话、场面话而已。但是,数量也能说明一些问题,至少可以说明他们两人互相关注、交往密切,是无人可比的。自然,毕竟都是优秀的诗人,这其中也不乏深情动人之作。例如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诗云:《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再比如白居易的《山中与元九书,因题书后》。 《山中与元九书,因题书后》 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

元稹和白居易的友谊

元稹和白居易的友谊 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世人常把岑参和白居易并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元稹、白居易两人年龄相近,又同为著名诗人,两人交情颇深。相识 白居易和元稹自贞元中(公元802年左右)结识,因为这一年他们同登科第,一起被分配到秘书省当校书郎(“同年同拜校书郎,触处潜行烂漫狂”),成了同事。然后他们两人就“一见钟情”,由此开始了至死不渝的“恋情”。 他们当校书郎时,流连于花前月下,有诗为证:“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月夜与花时,少逢杯酒乐”,而且竟然是“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这个,这个,读出“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味道了没?而一旦白居易被调到长安城郊当县尉时,元稹就痛苦地写诗道:“昔作芸香侣,三载不暂离。逮兹忽相失,旦夕梦魂思。崔嵬骊山顶,宫树遥参差。只得两相望,不得长相随……官家事拘束,安得携手期。愿为云与雨,会合天之垂。” 类似的亲密之句不胜枚举,如元稹诗《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中有:“夜久春恨多,风清暗香薄。是夕远思君,思君瘦如削”等句,白居易见到这诗后,也情意绵绵地回道:“昨夜云四散,千里同月色。晓来梦见君,应是君相忆。梦中握君手,问君

意何如……”还有这首,《待漏入阁书事,奉赠元九学士阁老》中,竟然写道:“诗仙归洞里,酒病滞人间。好去鸳鸾侣,冲天便不还”。 相思 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白居易回京升为左拾遗,但元稹当年却任职为监察御史,经常要四处办案。这一年,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三月,在长安的白居易与弟弟白行简及好友李杓直等人,游玩了大雁塔下的慈恩寺后,就一起饮酒叙谈。 席间,白居易题诗一首于壁上:“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而后来,元稹恰好是到了梁州(今陕西褒城),写诗道:“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所惊身在古梁州。” 晚唐郑谷诗中就这样说:“酴醿香梦怯春寒,翠掩重门燕子闲。敲断玉钗红烛冷,计程应说到常山。”这就是妻子挂念丈夫的事情了,《红楼梦》第十三回中写“话说凤姐儿自贾琏送黛玉往扬州去后,心中实在无趣……这日夜间,正和平儿灯下拥炉倦绣,早命浓薰绣被,二人睡下,屈指算行程该到何处”,此处甲戌本脂批就道:“所谓‘计程今日到梁州’是也。” 相伴 元稹和白居易,他们真正是一对患难见真情的“伴侣”。 当元稹母亲去世,归乡守丧“丁忧”时,过得十分艰苦,《遣悲怀》中说爱妻韦丛跟了他后,是“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这情景也不完全是艺术夸张。这时,是白居易大力资助他,帮他度过

【课外阅读】白居易《览卢子蒙侍御旧诗,多与微之唱和》鉴赏

【课外阅读】白居易《览卢子蒙侍御旧诗,多与微之唱和》鉴赏 览卢子蒙侍御旧诗,多与微之唱和。感今伤昔,因赠子蒙,题于卷后 白居易 昔闻元九咏君诗,恨与卢君相识迟。 今日逢君开旧卷,卷中多道赠微之。 相看泪眼情难说,别有伤心事岂知? 闻道咸阳坟上树,已抽三丈白杨枝! 白居易晚年与“香山九老”之一的卢子蒙侍御交往,一天,翻阅卢的诗集,发现集子里不少诗篇是赠给元稹的。而此时元稹已去世十年了。白居易不禁心酸,他迅速把诗集翻到最后,蘸满浓墨,和着热泪,在空白页上写下了这首律诗。 诗一开始,全是叙事,好象与卢子蒙对坐谈心。诗句追溯往事,事中自见深情。头两句,把三十多年前与微之论诗衡文,睥睨当世,谈笑风生的情景,重新展现在眼前。接下去,三、四句写今日与卢君聚首,共同披阅他的诗卷,也只是平平常常的叙事。然而,情景一转,诗集中突然跳出了元微之的名字,眼前便闪现出微之的影子,诗情也就急转直下,发为变徽之音。五、六两句,转入正面抒情。“相看”一句,描绘了一瞬间的神态:两个老人,你望着我,我望着你,老泪纵横,却都不说一句话。 诗篇至此,一种无声之恸,已够摧裂肺肝,而全诗也已经神完气

足了。最后两句,诗人又用“闻道”一语领起,宕开诗境,跳到了微之坟上。墓木拱矣,黄土成阡;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岁月的流逝是这样快,悼念之情又怎能不这样深? 这首诗,直抒胸臆,纯任自然,八句一气贯串,读起来感到感情强烈逼人,不容换气。全诗用“四支“韵,本来是不十分响的韵部,到了诗人笔下,却变得浏亮哀远,音乐效果特别强烈。古来怀友的名篇,共同的特点是真挚、深刻。白居易此诗是悼亡友,在真挚、深刻之外,又多了一重凄怆的色彩。

古代文学

A唐代诗歌 一初唐诗歌 风格:宫体诗(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龄骆宾王+陈子昂) 内容:风骨刚健引向广阔社会现状 形式:上官体——王绩文章四友(杜审言崔融苏味道李峤)(暗合格律)——沈宋(沈全期宋之问)(律诗定型) 王勃是四杰成就最高的人 初唐四杰对诗歌的贡献 陈子昂贡献 名词解释:上官体:初唐诗人上官仪,他的诗中能够细致地体察景观饼摆脱从类书拾掇辞藻的陈规陋习,自铸新词一描摹景色,这种笔法精细而境界浑成的诗体将五言诗的写景状物技巧大大推进稳固,成为人们学习模仿的新诗体。 上官体特点 永明体——上官体(六对八对)——沈宋体(律诗近体诗) 王绩的《野望》唐代第一首山水田园诗 理解格律(近体诗) 理解古体与近体诗(从沈宋明确分开) 五言律诗意义 吴中四士:包融张旭贺知章张若虚(《春。。》王闿孤篇横绝闻一多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二盛唐诗歌 1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 名词解释: 山水诗:描写大自然四时变化规律,精神实质在于理 田园诗:广义:以田园风光为描写对象的诗狭义:像陶渊明写的诗,表达自己的看法 理解比较山水诗和田园诗 王维,字摹诘,以禅入诗,以画入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数量最多质量最好0 孟浩然,《孟浩然集》 2边塞诗派 高适,字达夫,《高常侍集》 岑参,边塞诗最好 高适岑参诗歌的异同 王翰,《凉州词》,204 王昌龄,七绝圣手,只有李白可以与之抗衡,唐人七绝压卷之作《出赛》(边塞诗成就最高)王之涣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草堂集》 中国诗歌史上五位伟大的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 杜甫,字子美,《杜工部集》 三中唐诗歌 中唐前期:山水田园诗:刘长卿(五言长城)韦应物 大厉十才子(姚合《极玄集》) 边塞诗人李益(盛唐与中唐边塞诗的区别) 中唐后期: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 韩孟诗派:韩愈孟郊(孟诗韩笔)——苦吟诗派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与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诗坛又崛起了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这派诗人重写实、尚通俗,走了一条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清人赵翼说:“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甌北诗话》卷四)表面看来,二者似背道而驰,但实质却都是创新,取途虽殊而归趋则同。第一节唐代中期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诗歌创作 杜甫写实倾向的承传与时代风尚及民歌的影响张籍、王建的通俗化诗风与写实表现元稹的诗歌创作 元、白诗派的重写实、尚通俗是中唐文化转型时期文学世俗化的新思潮。叶燮《己畦集》卷八《百家唐诗序》:“贞元、元和之间,窃以为古今文运诗运至此时为一大关键也。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论韩愈》:“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啟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於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於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有关唐代文学由雅入俗的变化,其远源可以追溯到叁百篇中的“风”诗和汉魏乐府民歌那里,其近源则是安史之乱以来一批具有写实倾向的诗人创作,尤其是伟大诗人杜甫的创作。杜甫晚年饱经战乱,深入地接触了下层社会,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苦难的优秀篇什,如有名的“叁吏”、“叁别”、《兵车行》、《彭衙行》、《悲陈陶》、《哀江头》等即是。这些诗作有两点最值得注意:一是继承了古乐府的形式,自拟新题,缘事而发,写真实时事、亲身见闻;二是以朴实真切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诗,力求通俗浅显。杜甫入蜀以后,这种倾向更得到新的发展,有时直以方言俚语作诗,“朴野气象如画”(王嗣奭《杜臆》卷四)。明人胡震亨引焦竑批评杜诗说:“杜

公往往要到真处、尽处,所以失之。”“雅道大坏,由老杜启之也。”(《唐音癸签》卷六)这些批评,正好反证了杜甫在打破精雅的古典诗歌传统,将诗歌引向通俗、写实方面所作的突出贡献。 杜甫诗中的写实性和通俗化倾向,在与他同时或稍后的元结、顾况、戴叔伦等人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表现和继承,而到了贞元、元和年间,则有了强烈的迴响。元稹、白居易都对杜甫的写实之作全力推崇,白居易说得更为具体:“杜诗最多,可传者千餘首,……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叁四十首。杜尚如此,况不逮杜者乎?”(《与元九书》)这里,白居易将其全部注意力都投向了杜甫的写实讽时之作,对于杜的其他作品以及“不逮杜”的作家作品,则评价偏低,说明白居易继承杜甫写实传统的意识是非常明确的。元稹除了注目于杜甫的诗歌内容,还对杜诗的通俗化倾向寄予一瓣心香:“怜渠直道当时语,不着心源傍古人。”(《酬孝甫见赠十首》之二)“当时语”即当时民间的俗语言。在诗中使用“当时语”,既然有老杜在前导源,则后继者便有了坚实的依据。于是,张籍、王建、白居易、元稹等人纷纷起而效仿,致力于通俗晓畅、指事明切的乐府诗的创作,白居易作诗甚至要求老嫗能解(释惠洪《冷斋夜话》),一时间蔚为风气。 在这一诗歌通俗化的过程中,张、王、元、白等人还自觉地向民歌学习,写下了不少颇具民歌风味的歌诗。如张籍的《白鼉鸣》、《云童行》、《春别曲》,王建的《神树词》、《古谣》、《祝鹊》,白居易的《竹枝》、《杨柳枝》、《何满子》等,都平实浅易,自然明快,充满乡土市井气息。

元稹和白居易唱和诗

元稹和白居?易唱和诗 和乐天赠樊?著作 君为著作诗?,志激词且温?。璨然光扬者?,皆以义烈闻?。千虑竟一失?,冰玉不断痕?。谬予顽不肖?,列在数子间?。因君讥史氏?,我亦能具陈?。羲黄眇云远?,载籍无遗文?。煌煌二帝道?,铺设在典坟?。尧心惟舜会?,因著为话言?。皋夔益稷禹?,粗得无间然?。缅然千载后?,后圣曰孔宣?。迥知皇王意?,缀书为百篇?。是时游夏辈?,不敢措舌端?。信哉作遗训?,职在圣与贤?。如何至近古?,史氏为闲官?。但令识字者?,窃弄刀笔权?。由心书曲直?,不使当世观?。贻之千万代?,疑言相并传?。人人异所见?,各各私所遍?。以是曰褒贬?,不如都无焉?。况乃丈夫志?,用舍贵当年?。

顾予有微尚?,愿以出处论?。出非利吾已?,其出贵道全?。全道岂虚设?,道全当及人?。全则富与寿?,亏则饥与寒?。遂我一身逸?,不如万物安?。解悬不泽手?,拯溺无折旋?。神哉伊尹心?,可以冠古先?。其次有独善?,善己不善民?。天地为一物?,死生为一源?。合杂分万变?,忽若风中尘?。抗哉巢由志?,尧舜不可迁?。舍此二者外?,安用名为宾?。持谢著书郎?,愚不愿有云?。 和乐天感鹤? 我有所爱鹤?,毛羽霜雪妍?。秋霄一滴露?,声闻林外天?。自随卫侯去?,遂入大夫轩?。云貌久已隔?,玉音无复传?。吟君感鹤操?,不觉心惕然?。无乃予所爱?,误为微物迁?。因兹谕直质?,未免柔细牵?。君看孤松树?,左右萝茑缠?。

既可习为饱?,亦可薰为荃?。期君常善救?,勿令终弃捐?。 和乐天折剑?头 闻君得折剑?,一片雄心起?。讵意铁蛟龙?,潜在延津水?。风云会一合?,呼吸期万里?。雷震山岳碎?,电斩鲸鲵死?。莫但宝剑头?,剑头非此比?。 酬乐天早夏?见怀 庭柚有垂实?,燕巢无宿雏?。我亦辞社燕?,茫茫焉所如?。君诗夏方早?,我叹秋已徂?。食物风土异?,衾裯时节殊?。荒草满田地?,近移江上居?。八日复切九?,月明侵半除?。 酬乐天劝醉? 神曲清浊酒?,牡丹深浅花?。少年欲相饮?,此乐何可涯?。沉机造神境?,不必悟楞伽?。酡颜返童貌?,安用成丹砂?。

唐代诗人之间的交往关系研究之:元稹和白居易

唐代诗人之间的交往关系研究之:元稹和白居易 中唐诗人间的交往唱和之风,早在贞元年间即已初露端倪。当时应进士举者“多务朋游,驰逐声名”(《旧唐书·高郢传》),形成了“侈于游宴”的“长安风俗”(李肇《国史补》卷下)。而文人游宴多要作诗唱和,有时即使不游宴,也要以诗唱酬,或联络感情,或展示才学。这方面较有代表性的,当首推一代文宗权德舆及其领导的文人集团。权德舆(759~818),字载之,历任要职,并做过两年宰相,兼有政声和文名,“贞元、元和间为缙绅羽仪”(《新唐书》本传)。在他现存的三百八十多首诗中,不乏清新可诵、近似盛唐之音的佳什,但其后期诗歌,大都是与聚集在他周围的一批台阁诗人酬唱应答、在体式技巧上竞异求新之作,诸如《奉和李给事省中书情寄刘苗崔三曹长因呈许陈二阁老》、《酬崔舍人阁老冬至日宿值省中奉简两掖阁老并见示》等等,从冗长的标题即可看出诗人们的交往概况。这些诗的内容并不充实,艺术性也不强,却对贞元末年的诗坛风尚颇有影响。到了元和年间,又出现了比一般唱和更进一步的以长篇排律和次韵酬答来唱和的形式,而元稹和白居易便是这种形式的创始者。早年元稹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们并称为“元白”。 与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诗坛崛起了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这派诗人重写实、尚通俗,走了一条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清人赵翼说:“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瓯北诗话》卷四)表面看来,二者似背道而驰,但实质却都是创新,取途虽殊而归趋则同。 曹丕尝云:"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典论. 论文》)。然微之和白居易之间的友谊,却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佳话。辛文房亦云:"微之与白乐天最密,虽骨肉未至,爱幕之情,可欺金石,千里神交,若合符契,唱和之多,毋逾二公者。"(《唐才子传》),元稹初期作品在写实风格和音律方面都深受白居易影响,宗法其新乐府诗歌和讽喻写实的诗歌创作之风,在两者订交后,又以相互间的唱和而闻名。 元稹(779~831),字微之,洛阳人。贞元九年(793)明经及第,十年后与白居易同以书判拔萃科登第,元和元年(806)又与白居易一起以制科入等,授左拾遗,后转监察御史。元稹生性激烈,少柔多刚,参政意识和功名欲望甚强。屡屡上书论事,指摘时弊,或实地纠劾,惩治猾吏,也因此而多次遭贬,先后为江陵士曹参军、唐州从事、通州司马、虢州长史,元和末年回朝,历任膳部员外郎、祠部郎中、知制诰等,并于长庆二年升任宰相。因与裴度发生冲突,为相仅四个月即被罢为同州刺史。此后又任过浙东观察使、武昌军节度使等职,53岁得暴疾卒于武昌任所。有《元氏长庆集》,存诗八百馀首。 元稹的乐府诗创作受到张籍、王建的影响,但他的“新题乐府”却直接缘于李绅的启迪。元和四年(809),他读了李绅写的20首“新题乐府”后,写

各校古代文学真题集剖析

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 一、简答:试论<诗经>的艺术特征唐宋八大家与古文运动 二、名词解释:建安风骨唐传奇江西诗派公安三袁元白诗派“三言、二拍”南开大学1999年中国文学史试题(中国古代文学) 一、名词解释:古诗十九首叶儿索隐派《全唐文》楚辞南杜 二、简答题:“诗无达诂”“沉郁顿挫”柳永对词体发展的贡献 章回小说的产生及文体特征默写陆游《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儒林外史》的结构特征三、论述题:论建安诗歌对文人诗歌发展的贡献如何理解唐代古文运动的得与失? 谈《西厢记》中张生形象的演变及对主题改造的意义 南开大学1999硕士入学文学综合试题 古代文学 一、填空题 1.《诗集传》的作者是朱熹,《五经正义》的作者是孔颖达。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自王昌龄的《出塞》。 3.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是赵崇祚编的《花间集》。 4.散曲包括散曲和小令两种主要形式。 5.《墙头马上》中的男女主人公是裴少俊和李倩君。 二、判断题 1.《关雎》是一首吟咏“后纪之德”的诗歌。错误(爱情诗) 2.《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长篇抒情诗的艺术典范。错误(叙事诗) 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出自常建的《乌鸣涧》错误(《题破山寺后禅院》)4.“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是苏拭对柳宗元在散文史上地位的评价。错误(韩愈)5.《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是李伯元。正确(又名李宝嘉) 三、名词解释《乐府诗集》“郊寒岛瘦”婉约派南戏四大传奇 四、简述故事梗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桃花扇》 南开大学2000硕士入学文学综合试题 2000文学综合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

一、填空(将答案填在横线上,每空1分,共l0分) 1.《天问》的作者是屈原。 2.《七发》的作者是枚乘。 3.阮籍长于五言诗,其代表作为《咏怀》八十二首。 4.刘义庆的代表作是《世说新语》。 5.《河东先生集》是唐朝柳宗元的文集。 6.《霍小玉传》的作者是蒋防。 7.成语“江郎才尽”的“江郎”指南朝梁诗人江淹。 8.江西诗派的开创者是黄庭坚。 9.元杂剧《倩女离魂》的作者是郑光祖。 10.《三遂平妖传》的作者是罗贯中。 二、判断 1提出词“别是一家”的是词人辛弃疾。错误(李清照) 2《诗经》中的“三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正确 3“桃花庵主”是清代孔尚任的号。错误(唐寅) 4《三国志平话》属于讲史话本。正确 5传奇小说《会真记》就是《莺莺传》。正确 三、名词解择:骈文《昭明文选》唐宋派欧阳修《浣纱记》 复旦大学1999年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基础知识:1、写出下列简称中作家的全名(1)三张二陆两潘一左、(2)前七子 2、写明下列作家生活在公元几世纪及其著作集名(1)贾谊(2)蔡邕(3)江淹 (4)韩愈(5)陈与义(6)元好问(7)钱谦益 二、名词简释:笙诗元和体变文浙西派谴责小说 三、论述:试比较“古诗十九首”与阮籍《咏怀》的主题与风格。 “子美集开诗世界”,试述其在诗上的创辟之处。 试述前后七子与唐宋派文学宗尚的异同。 华东师大文学专业 永明体公安派谈谈对苏轼“以诗为词”的看法试论《史纪》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桐城派比兴汉乐府民歌的主要思想内容试述唐宋古文运动的发展经过。 苏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 名词解释:互见法性灵说沈宋《鸣凤记》正始体《论小说与群治关系》

白居易与元稹关系解读

白居易与元稹关系解读 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引导语:白居易与元稹,他们一生交谊很深,世人称为“元白”。对于白居易和元稹之间的友谊故事,你知道多少呢? 白居易与元稹关系解读一 俗话说“文人相轻”,但在唐代文坛上,却有两个文人给后人留下了文人相亲的佳话。他们是白居易和元稹。两人的友谊,是在共患难中建立起来的。 相识 白居易和元稹自贞元中(公元802年左右)结识,因为这一年他们同登科第,一起被分配到秘书省当校书郎(“同年同拜校书郎,触处潜行烂漫狂”),成了同事。然后他们两人就“一见钟情”,由此开始了至死不渝的“恋情”。 他们当校书郎时,流连于花前月下,有诗为证:“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月夜与花时,少逢杯酒乐”,而且竟然是“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这个,这个,读出“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味道了没?而一旦白居易被调到长安城郊当县尉时,元稹就痛苦地写诗道:“昔作芸香侣,三载不暂离。逮兹忽相失,旦夕梦魂思。崔嵬骊山顶,宫树遥参差。只得两相望,不得长相随……官家事拘束,安得携手期。愿为云与雨,会合天之垂。”

类似的亲密之句不胜枚举,如元稹诗《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中有:“夜久春恨多,风清暗香薄。是夕远思君,思君瘦如削”等句,白居易见到这诗后,也情意绵绵地回道:“昨夜云四散,千里同月色。晓来梦见君,应是君相忆。梦中握君手,问君意何如……”还有这首,《待漏入阁书事,奉赠元九学士阁老》中,竟然写道:“诗仙归洞里,酒病滞人间。好去鸳鸾侣,冲天便不还”。 相思 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白居易回京升为左拾遗,但元稹当年却任职为监察御史,经常要四处办案。这一年,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三月,在长安的白居易与弟弟白行简及好友李杓直等人,游玩了大雁塔下的慈恩寺后,就一起饮酒叙谈。 席间,白居易题诗一首于壁上:“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而后来,元稹恰好是到了梁州(今陕西褒城),写诗道:“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所惊身在古梁州。” 晚唐郑谷诗中就这样说:“酴醿香梦怯春寒,翠掩重门燕子闲。敲断玉钗红烛冷,计程应说到常山。”这就是妻子挂念丈夫的事情了,《红楼梦》第十三回中写“话说凤姐儿自贾琏送黛玉往扬州去后,心中实在无趣……这日夜间,正和平儿灯下拥炉倦绣,早命浓薰绣被,二人睡下,屈指算行程该到何处”,此处甲戌本脂批就道:“所谓‘计程今日到梁州’是也。” 相伴

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1

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一、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 (张籍、王建、元稹的诗歌创作) 1中唐通俗化诗风出现的原因 A杜甫的影响 安史之乱前后,新题乐府诗,写实,通俗。 B创作时尚的影响 元结、顾况、戴叔伦,以及张籍、王建、李绅,特别是元稹、白居易,相继提倡响应,共同有意追求,形成时尚。 C民歌的影响 民歌是通俗化的样板。 2张籍、王建:“张王” A张籍 《野老歌》;《秋思》 B王建 《田家行》,《羽林行》,《新嫁娘词》 3元稹(779——831) 存诗830多首。 他比白居易小7岁,交谊甚深,主张相同,诗风相近,号称“元白”。

A“新题乐府”受李绅影响 B代表作《连昌宫词》 二、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1生平 772——846,活了七十五岁。 二十九岁中进士。元和十年(815)四十四岁被贬为江州司马,是他一生的分水岭。这一年,他在文学方面做了两件大事: 一是写下了著名的《与元九书》,表明自己的人生哲学和诗歌主张; 二是自编诗集,分为四体: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 2诗歌主张 白居易奉行“兼济”“独善”。他在《与元九书》中宣布自己“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对他所分四类诗中,看重的是前两类:讽谕诗,闲适诗。讽谕诗是体现兼济之志的,闲适诗是表达独善之义的。 他的诗歌主张,是就前期所写的讽谕诗提出来的。 A内容要写实,语言要通俗。 B及时反映:为时为事而作。“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C功利目的:为君为民而作。 不足处:过分突出讽谕功能,文学性削弱了; 一味强调现实功利,文学功能夸大了,创作的路子狭窄了。 三、白居易的讽谕诗、闲适诗 1讽谕诗170多首 揭露达官贵人奢侈:《秦中吟》十首,“一吟悲一事”——《轻肥》,《买花》 反映弊政及民生疾苦:《新乐府》五十首,“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卖炭翁》 《新乐府》诗直面现实,爱憎分明,痛快淋漓。其不足是:诗末添加议论尾巴是通病,政治说教味浓;有的枯燥乏味,有的直露无遗,艺术性薄弱。 2闲适诗 另外一付面孔:“独善”“乐天”,悠然自得。前期有,后期更多。 四、感伤诗中杰作:《长恨歌》、《琵琶行》 1《长恨歌》(806年作) 历史题材,为情而作。“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写给元稹的诗

白居易写给元稹的诗 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人生中,能遇到一个知己是件多么难得的事情,但是白居易和元稹的友情一直传承到现在。今天小编来告诉大家白居易写给元稹的诗有哪些吧,请阅读下面的内容!白居易写给元稹的诗《禁中作书与元九》:: 心绪万端书两纸,欲封重读意迟迟。五声宫漏初明夜,一盏残灯欲灭时。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拓展阅读】白居易与元稹的唱和诗 [赠樊著作]白居易 阳城为谏议,以正事其君。其手如屈轶,举必指佞臣。 卒使不仁者,不得秉国钧。元稹为御史,以直立其身。 其心如肺石,动必达穷民。东川八十家,冤愤一言伸。 刘辟肆乱心,杀人正纷纷。其嫂曰庾氏,弃绝不为亲。 从史萌逆节,隐心潜负恩。其佐曰孔戡,舍去不为宾。 凡此士与女,其道天下闻。常恐国史上,但记凤与麟。 贤者不为名,名彰教乃敦。每惜若人辈,身死名亦沦。

君为著作郎,职废志空存。虽有良史才,直笔无所申。何不自著书,实录彼善人。编为一家言,以备史阙文。「和乐天赠樊著作」元稹 君为著作诗,志激词且温。璨然光扬者,皆以义烈闻。千虑竟一失,冰玉不断痕。谬予顽不肖,列在数子间。因君讥史氏,我亦能具陈。羲黄眇云远,载籍无遗文。煌煌二帝道,铺设在典坟。尧心惟舜会,因著为话言。皋夔益稷禹,粗得无间然。缅然千载后,后圣曰孔宣。迥知皇王意,缀书为百篇。是时游夏辈,不敢措舌端。信哉作遗训,职在圣与贤。如何至近古,史氏为闲官。但令识字者,窃弄刀笔权。由心书曲直,不使当世观。贻之千万代,疑言相并传。人人异所见,各各私所遍。以是曰褒贬,不如都无焉。况乃丈夫志,用舍贵当年。顾予有微尚,愿以出处论。出非利吾已,其出贵道全。全道岂虚设,道全当及人。全则富与寿,亏则饥与寒。遂我一身逸,不如万物安。解悬不泽手,拯溺无折旋。神哉伊尹心,可以冠古先。其次有独善,善己不善民。天地为一物,死生为一源。合杂分万变,忽若风中尘。抗哉巢由志,尧舜不可迁。舍此二者外,安用名为宾。持谢著书郎,愚不愿有云。 [感鹤]白居易 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

元稹与他的情诗

元稹与他的情诗 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惟有爱情的想象可以自由飞翔,那低回缱绻,于千万人中只爱一个人的浪漫情感,足以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心灵颤栗。下面是元稹与他的情诗,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继齐梁宫体和初唐宫廷诗之后,中晚唐是一个艳体诗的时期。 只不过,诗歌主角从宫廷侍奉转到了外廷士大夫,诗歌内容从感官享受转到了真情实事。中唐时期的元稹,便是一个写情诗的高手。他在元和七年自编诗集,称“有悼亡诗数十首,艳诗百馀首”。既为艳诗,那就不是写婚内的情感。读元稹的《遣悲怀》就可以知道,婚姻生活都是充满柴米油盐,远不如艳遇更能表现文人的浪漫情调。 元稹的《会真诗》便是写男女幽会的情景。 “更深人悄悄,晨会雨蒙蒙。珠莹光文履,花明隐绣龙。瑶钗行彩凤,罗帔掩丹虹。言自瑶华浦,将朝碧玉宫。因游洛城北,偶向宋家东。戏调初微拒,柔情已暗通……汗流珠点点,发乱绿葱葱。方喜千年会,俄闻五夜穷。留连时有恨,缱绻意难终。”这首诗见于元稹的《莺莺传》,实际上是元稹写自己年轻时的情史。以露骨文字描写甜蜜的爱,这似乎也是古今中外文学家表现人性的特权,尽管这算不上好的文学。 贞元十六年,元稹游蒲州普救寺,遇见美丽多情的莺莺,堕入情

网,在三五明月夜逾墙爬树,终于私会西厢。后来元稹赴京应试,与莺莺断了关系,还自诩能“忍情”,获得时人“善补过”的赞许。这也证明,《莺莺传》中的张生就是元稹本人。今人大多同情莺莺,鄙视张生。莺莺多愁善感,能歌会诗,是一个勇敢追求爱情的女性,而张生始乱终弃,还振振有词,实在是个负心的男儿。一般说来,人们还是更喜欢没有男女间道德冲突、结局圆满的《西厢记》。 陈寅恪曾考证“会真”就是遇仙,东晋的游仙诗是求长生,唐代的游仙诗则是狎妓。 元稹出身士族,其母持家礼法甚严,虽然元稹少年时就冶游放荡,但他后来另娶韦丛,显然是为了门当户对而背弃出身低微的莺莺,否则他用不着这样做。这里,还有一个有力的旁证。《会真诗》中的“宋家东”典出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在六朝和唐代有着固定的内涵。遍检《全唐诗》,凡是用“宋家东”或“东邻”的,无一例外都专指歌伎一类社交女子。如晚唐崔涯久游维扬,每题诗倡肆,立时传颂,其《杂嘲》:“二年不到宋家东,阿母深居僻巷中。”便分明是写倡肆之作。 我们还可以比较另一篇唐传奇《霍小玉传》,倡女小玉母亲本为显宦宠婢,主人卒后遣居胜业坊古寺曲,而莺莺母女也是在主人卒后寄寓蒲州普救寺。看来这是唐代一个较普遍的现象,显宦家的妾媵在主人逝世后,常常会被遣居在外,莺莺的身份大概就类似小玉。虽然这样的女子仍以嫁人为正途,在社交方面,又比贵族少女有更多的自由。细读小说,莺莺母亲郑氏对于崔张的结合,也是处处在故意促成。

白居易悼念元稹的诗

白居易悼念元稹的诗 白居易 悼念元稹的诗是《梦微之》,著名的元白,元指的是元稹,白则是白居易。 虽然年龄相差七八岁,但是两人却是至交好友,而且情趣相投,无论是写诗,还 是纵情享乐,两人都可以相互切磋。而一对好友,如果死去一个,对于另一个来 说,可谓极尽悲伤。元稹去世,白居易给他写出了“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 雪满头”的悼亡诗。情感真挚,意境悲凉到无以复加。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白居 易悼念元稹的诗,欢迎大家阅读。 《梦微之》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梦微之》 注释 微之:唐朝诗人元稹(779-831),字微之,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 生诗友。 漳浦:地名,在今福建漳州南部。 宿草:指墓地上隔年的草,用为悼念亡友之辞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 君埋泉下:指微之去世。 阿卫:微之的小儿子。 韩郎:微之的爱婿。 夜台:指坟墓,因为闭于坟墓,不见光明,所以称为夜台,后来也用来指代 阴间。 茫昧:模糊不清。 《梦微之》 译文 夜里做梦与你携手共同游玩,早晨醒来泪水流满巾也不擦拭。 在漳浦我三次生病,长安城草生草长已经八个年头。 想你逝去九泉尸骨已经化成泥沙,我还暂时寄住人间白发满头。 阿卫韩郎已经先后去世,黄泉渺茫昏暗能够知晓吗?

《梦微之》赏析 这首《梦微之》是白居易在元稹离世九年后所做的一首七言律诗。其中颈联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古往今来更不知有多少人为它而伤怀! 公元 801 年,30 岁的白居易在长安结识了 23 岁的元稹,他们为对方的文 采精华而深深折服,政治上又都反对宦官专权、提倡轻徭薄赋。真是相见恨晚! 为了实现古代仕人怀有的那份安邦定国的宏伟抱负, 二人同时参加了吏部的制科 考试, 并且同时当上校书郎。 虽是个闲官, 倒也可自得其乐。 饮酒赋诗赏花听书, 好个诗酒风流!直到元稹因敷水驿事件得罪宦官、被贬下放,白居易以死上书无 效。公元 815 年,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同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同是天涯 沦落人!此后,二人只能互通书信、倾诉衷肠!公元 831 年,60 岁的白居易正 赋闲于东都洛阳,惊闻元稹病逝于武昌,悲痛不已!当元稹的灵柩运回老家陕西 咸阳时,途径洛阳,白挥泪写下祭文。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梦中乐天与微之重逢,二人携手同 游,他们可能意气风发地畅谈天下大事、黎明苍生;可能痛斥那宦海风波、官场 污浊;可能耻笑那魑魅小人、假义君子……可是梦总有醒来的时候!泪水打湿了 乐天的绢帕,老泪纵横也无心擦拭了。时年,乐天已经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 他想起了元稹当年还和过他的一首诗,诗中有这么两句:“我今因病魂颠倒,惟 梦闲人不梦君”。 确实, 生时不能相见, 梦见还可以慰藉相思, 梦不见是悲痛的! 可是,死后故人梦更是痛彻心扉!明知此生不能再见,却又一遍遍回忆着逝去的 时光,每每回忆一次,都是一遍强于一遍的无奈忧伤!死亡,切断了所有一切可 能的念想! “漳浦老身三度病, 咸阳草树八回秋”。 乐天说他自己在漳浦这个地方已经 生了几次病了,长安城草生草长不知不觉已有八个年头。时间蹉跎了芳华,元稹 死后,乐天的一把老骨头也不得安生,只是淡漠地看着长安城的草生草长。如果 人的生命也能够像草生草长一样该多好,就像乐天 17 岁时写下的《赋得古原草 送别》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乐天与元稹一别已是九年,而且还 会有好几个九年,直到乐天也身赴黄泉。乐天的生老病死,已经没有了元稹的参 与!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元稹埋在黄泉之下,泥土侵蚀着他 的身体,也许早已和泥化作尘土,乐天也只是顶着满头白发暂时居住在人间。乐 天是一位“深入浅出”型的沉思者:孤高、正直、磊落、坦荡。这句话正是白诗 在字面、形式上看似浅显,而情意、内涵甚深的表现。我想起了祖父,我那逝世 不久的祖父。很多时候,在我们的亲人活着时,我们是羞赧于将悄悄写下的那些 关于他们的赞美文字与人分享的,尤其是不愿让他们本人看到。而今,祖父魂归 大地、深埋黄土,他在人间的最后一席之地只是水泥石碑下一方小小的骨灰盒, 家人把祖父与已逝世 13 年的祖母合埋了。写着这些文字时,我想起祖父总是在 清明前后轻轻擦拭着太祖父、太祖母及祖母的祭框,擦着擦着就出神地望着。可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隋唐五代(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第7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7.1 复习笔记 一、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张籍、王建、元稹的诗歌创作 1.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 元白诗派的重写实、尚通俗是中唐文化转型时期文学世俗化的新思潮,其远源可以追溯到“风”诗和汉魏乐府民歌,近源则是安史之乱以来一批具有写实倾向的诗人创作,尤其是伟大诗人杜甫的创作。这些诗作有两点最值得注意:一是继承了古乐府的形式,自拟新题,缘事而发,写真实时事、亲身见闻;二是以朴实真切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诗,力求通俗浅显。 2.张籍 (1)诗人生平 张籍有《张司业集》,存诗四百八十馀首。张籍一生交游甚广,与韩愈关系最为密切。但从性格上讲,张籍更近于白居易的平易通脱。 (2)诗歌创作 ①张籍有乐府诗90首,有古题,也有新题,取材非常广泛,其中写得最集中、最深刻的,还是农民的生活和苦难,如《野老歌》。 ②张籍的乐府诗一般选题不大,都是些“俗人俗事”,但挖掘甚深,往往由一人一事一语见出社会的缩影,如《牧童词》。 ③张籍乐府还擅长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多追求一种平易而意蕴深厚的风格。如取材于吏人生活的《乌夜啼引》《秋思》。

3.王建 (1)诗人生平 王建有《王司马集》,存诗五百三十馀首。 (2)诗歌创作 ①王建所作古题乐府约30首,新题乐府175首,其中有不少描写农民日常生活,表现其喜怒哀乐,生活气息浓厚,如《田家行》。 ②王建还有不少边塞题材和反映宫女生活的诗作,如《辽东行》《送衣曲》《宫词》等。 (3)王诗与张诗的异同 王建与张籍虽都以写实见长,但相比之下,张诗主观色彩强,情感充溢,古质委婉,时具远韵;王诗更具客观性,长于描写,多用俗语,较近本色。在表现方法上,也往往含蓄、隐曲一些。 (4)张籍与王建的贡献 在扭转大历风调,继承汉魏乐府和杜诗传统,将诗歌创作导向重写实、尚通俗之路的过程中,张籍、王建的贡献不可忽视,对元稹、白居易的新乐府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 4.元稹 (1)诗人生平 元稹生性激烈,少柔多刚,参政意识和功名欲望甚强。屡屡上书论事,指摘时弊,或实地纠劾,惩治猾吏,也因此而多次遭贬。有《元氏长庆集》,存诗八百三十馀首。 (2)诗歌创作 ①元稹的乐府诗创作受到张籍、王建的影响,但他的“新题乐府”却直接缘于李绅的启迪。元稹所作19首《乐府古题》,改进了新题乐府的不足,每首只述一意,使得题旨集中明确,多用三五七言相间杂的句式,“虽用古题,全无古意”,以《织妇词》《田家词》为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