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之发展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之发展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之发展

人 文 论 坛169

INTELLIGENCE

············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之发展

厦门大学政治学系 程丽文

摘 要:近代之后,皇权崩溃、文化危机及中产阶级的出现和成长,为提倡个性

解放和个体主义的自由主义在中国发展提供了机遇与空间。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是以英美自由主义为蓝本,开始于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学说的介绍,然后逐步过渡到自由主义性质的实际活动,是一个自由主义观念在中国逐步现实化的过程。本文依时间脉络,通过中国近代自由主义发展过程的重要节点,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自由主义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思潮主要是由两种因素促成的,首先是中产阶级的出现和成长。自由主义者要求实施民主政治、保障个体自由、主张在政治和社会改革中采取渐进方式,这些原则与中产阶级的利益是天然一致的,这些主张正好成为了在外国资本、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压迫的夹缝中生存的中产阶级的理论武器,中产阶级构成了中国自由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其次是皇权崩溃和文化危机。皇权崩溃导致儒家价值观念的失范和权威没落,为提倡个性解放和个体主义的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发生和传播走的是一条与西方,尤其是英国自由主义截然不同的道路。总的来说,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是以英国和美国的自由主义为蓝本,首先开始于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学说的介绍,然后逐步过渡到自由主义性质的实际活动,是一个自由主义观念在中国逐步现实化的过程。因此,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发生和传播是外来思想本土化的过程。

一、自由主义与思想启蒙

霍布豪斯在分析早期自由主义的特征时指出:“自由主义最初是作为一种批判出现的,有时甚至是一种破坏的、革命性的批判。在长时期内,他的消极作用是主要的,它发现人类受到压迫,立志要使其获得自由。”[1]自由主义进入中国之后,无论是国民性改造思潮还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它首先扮演的仍然是破坏的角色,实质上都是知识分子运用自由主义思想对国民劣根性进行批判的思想运动。

1859-1898年的维新运动与自由主义的关系可以归结为两点[2]:(1)西方自由主义观念是作为救亡图存的工具被引进的,因此“民族自救”成为贯穿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内容;(2)维新运动的发展为自由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机遇,与“救亡图存”观念的结合减少了自由主义为中国传统观念所接受的阻力。认同西学价值是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的一个十分典型的特征,在维新运动之后,他们为自由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尽其所能把西学介绍给中国,二是尝试运用其中的一些原则对国民性改造等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具体来说,1870年代兴起的重民思潮中,人们普遍认为没有新的国家就不会有新的国民,因此那个时代批判的目标主要是独断专行的君主专制制度。经过戊戌维新之后,士大夫逐渐意识到当时的国民品质还不足以为建立和运作一个新的制度提供保障.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认为,与西方相比,国民的劣根性在于爱国心之薄弱、独立性之柔弱、公共心之缺乏、自制力之欠缺。于是他们关注的焦点由转变政体过渡到对国民性格的塑造,指出“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3]

1905年前后,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一次转向。由于日俄战争的爆发以及清朝假立宪等事件的影响,拒俄、排满运动迅速发展,此后一直到辛亥革命前期,中国自由主义虽然没有完全消失,却几乎淹没在了民族主义的巨浪之中。

新文化运动时期是我国自由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自由主义在这时已不是少数先知者的呐喊,而是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们整整一代人的追求。从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来看,新文化时期可视为文化批判时期,积极上说是要介绍自由主义观念,消极上说则是批判中国传统观念。这一时期的自由主义表现为:政治上提倡民主,要求政治自由;思想上反对尊孔,提倡思想、信仰自由;人生观上,反对以家族和国家为本位的团体主义和国家主义,提倡以个人为本位的自由主义。这一时期自由主义的高涨不仅表现为伦理、道德革命和白话文运动,而且在教育领域也产生了回响。但是,这一时期的中国自由主义者还没有意识到西方有英国(洛克)传统和法国(卢梭)传统的区别。到了新文化运动后期,有的自由主义者产生了认同法国传统的倾向。就新文化运动中的自由主义者主动接受西方文化影响以及启蒙思想的逻辑结构构成而言,与世纪之交的国民性改造思潮的不同之处在于,国民性改造更加注重培养国民的公德心、责

人 文 论 坛

170

INTELLIGENCE

·······

·················任心和爱国心,强调“国”在“民”心中的重要性,反映了当时对建立民族国家的期盼和向往。新文化运动中的陈独秀相比起梁启超更自觉的把矛头对准了封建伦理纲常,从而将梁启超等人的自由、权利理念进一步深入了。

二、北京政府时期的自由主义20年代的中国自由主义者大多都是观念人物,即使显示了一定行为能力的也多是在文化领域。很大程度上,这一时期的中国自由主义者仍然是止于“谈政治”,这显示了中国自由主义者的局限性,而当政治都不能谈的时候,他们便又开始以思想文艺自慰,胡适正是典型的代表。

清末时就有人倡议效仿美国实行联邦制,辛亥革命后,这种思想再度盛行,名曰“联省自治”。其政治主张包括以下两方面:(1)由各省制定省宪,并以此组织省政府;(2)由各省选派代表组成联省会议,制定宪法,使中国成为联邦制民主共和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从探究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角度出发,参与了联省自治的鼓动,其目的在于培养民众参政意识,防止中央专制。

1922年5月,蔡元培、胡适等联名发表了《我们的政治主张》,其中心内容是:要求好人出而问政,争取建立“好政府”。胡适等人认为,中国政局和社会败坏的原因,不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也不是由于军阀的反动统治,而是因为好人(人格可靠、才具上可以有为)自命清高不肯出来参政。由此,胡适等人提出:中国政治改革唯一下手功夫是唤起好人的奋斗精神,由好人组织一个好人政府。[4]当时正是军阀混战、政治无望的时代,“好政府”的提出是自由主义者无奈之下提出的“德治”的处方。这是针对无政府提出的一种政治自由主义思想,倡导和平的、渐进的、针对具体现实问题的改革,寄希望于通过好人入阁逐渐把现实导向宪政的轨道,这反映了资产阶级对军阀统治的不满和改善自身经济政治地位的愿望,也反映了美国资产阶级希望中国出现一个稳定的投资环境的愿望。[5]许纪霖认为: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超然议政在当时面临着双重的角色冲突,一是“知识精英”与“社会良心”之间的冲突,二是“社会正义主持者”与“合法秩序维持者”之间的冲突,再加上武人政治的基本国情,导致了好政府主义的最终失败。

三、反对南京政府专制独裁言论自由、思想自由是自由主义最

为基本的原则,也是自由主义者评价政府好坏、善恶的标准。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宣布实行以党治国,取消言论自由。胡适、梁实秋等纷纷抨击一党专政,要求人权与法制,被称为“人权派”。人权派的主张有明显的英美自由主义倾向,其核心理念是“不参政但要议政”: 主张(1)立刻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实行多党制;(2)实行专家政治;(3)提倡改革,反对暴力。总之,人权派认为实行民主政治维护人权就可以从根本上解救政治危机。从1933年起,以蒋廷黼、丁文江为代表的一批自由主义者的政治态度发生了转变,开始倡导专制政体,鼓吹独裁统治。于是,以《独立评论》为阵地,与以胡适为代表的民主派发生了关于民主与独裁的论战。独裁者倾向把专制独裁等同与强力政府,把民主等同于柔弱政府,主张建立强力政府以应对内忧外患。民主者不否认建国需要一个统一的政权,但是他们认为,实现统一只能依靠民主的途径。人权运动是自由主义者在国民党政权下发起的最有影响的一次政治批判运动。在承认国民政府统治合法性的前提下,他们提出了一些很具建设性的建议。民主与独裁之争,反映了中国的自由主义缺乏卓然自立的精神和能力,因而在特定的时事下出现了理想对现实的妥协,主义直面时势的迷茫。两害相权取其轻,中国的自由主义者宁愿忍受一个专制政府,也不愿共产主义在中国继续上演,于是逐渐默认了专制统治,自由主义思潮由此再度陷入低谷。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先后成立了国防参议会和国民参议会,自由主义者以此为平台发动了两次宪政运动,虽然最终没有实现宪政的目的,但是具有深远的意义:教育了人民、开启了民智,导致人权思想兴盛,对日后自由主义阵营的分化起了重要作用。

四、和平呐喊与中间路线的幻灭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围绕建国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较量。自由主义者认为必须打破对峙局面,才有推进政治民主化的希望,主张中国走第三条道路或者中间路线:[6]即不主张纯粹英美式民主政治,也不赞成苏联式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既反对共产党的政治路线,也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制。他们呼吁和平,

反对内战,天真的设想建立一个以中间

力量为主的政府,国共交出军权,实行军队国家化,“实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新资本主义的经济”。 1935年起蒋介石组成“人才内阁”,很多著名的自由主义者入阁。一方面,知识精英获得了报国的机会,另一方面,“权力支配科学”违背了“专家政治”的本意,同时使自由主义者丧失了独立性。40年代下半期中国自由主义者实际政治活动空前活跃,其标志是“民主同盟”的建立。到40年代后期,中国自由主义者已形成了三种类型:民主议政型、组党参政型、政府谋谏型,分别以储安平、罗隆基、胡适为代表。战争的结束,最终决定了现代中国自由主义分化瓦解的命运。40年代后期,自由主义者还展开了一场关于什么是自由主义的讨论,其中,施傅亮提出:“自由主义者要有‘成功不必在我’的气概,只需努力耕耘,不必希望收获一定属于自己。因此不能以夺取政权或参与政权与否来衡量自由主义者的成败”,胡适在《自由主义》中强调自由主义就是“尊重自由”,它包括:自由、民主、容忍反对党、和平渐进的改革。这次讨论随着“中间路线”的彻底破产而结束。

纵观中国自由主义发展之路,可以看到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个人享有的自由”,而不基于任何功利的要求。“自由主义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中国那时正处在混乱之中,而自由主义所需要的是秩序。他的失败是因为中国人的生活是由武力来塑造的,而自由主义的要求是人应靠理性来生活。简言之,自由主义之所以失败,乃因为中国人的生活是淹没在暴力和革命之中的,而自由主义则不能为暴力与革命的重大问题提供什么答案。”

参考文献:

[1] 胡伟希:《十字街头与塔--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 [美]里格德著,鲁奇译:《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 石毕凡:《近代中国自由主义宪政思潮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 阎润鱼:《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新星出版社,2007年版。

[5] 任剑涛:《中国现代思想脉络中的自由主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之发展

人 文 论 坛169 INTELLIGENCE ············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之发展 厦门大学政治学系 程丽文 摘 要:近代之后,皇权崩溃、文化危机及中产阶级的出现和成长,为提倡个性 解放和个体主义的自由主义在中国发展提供了机遇与空间。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是以英美自由主义为蓝本,开始于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学说的介绍,然后逐步过渡到自由主义性质的实际活动,是一个自由主义观念在中国逐步现实化的过程。本文依时间脉络,通过中国近代自由主义发展过程的重要节点,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自由主义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思潮主要是由两种因素促成的,首先是中产阶级的出现和成长。自由主义者要求实施民主政治、保障个体自由、主张在政治和社会改革中采取渐进方式,这些原则与中产阶级的利益是天然一致的,这些主张正好成为了在外国资本、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压迫的夹缝中生存的中产阶级的理论武器,中产阶级构成了中国自由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其次是皇权崩溃和文化危机。皇权崩溃导致儒家价值观念的失范和权威没落,为提倡个性解放和个体主义的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发生和传播走的是一条与西方,尤其是英国自由主义截然不同的道路。总的来说,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是以英国和美国的自由主义为蓝本,首先开始于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学说的介绍,然后逐步过渡到自由主义性质的实际活动,是一个自由主义观念在中国逐步现实化的过程。因此,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发生和传播是外来思想本土化的过程。 一、自由主义与思想启蒙 霍布豪斯在分析早期自由主义的特征时指出:“自由主义最初是作为一种批判出现的,有时甚至是一种破坏的、革命性的批判。在长时期内,他的消极作用是主要的,它发现人类受到压迫,立志要使其获得自由。”[1]自由主义进入中国之后,无论是国民性改造思潮还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它首先扮演的仍然是破坏的角色,实质上都是知识分子运用自由主义思想对国民劣根性进行批判的思想运动。 1859-1898年的维新运动与自由主义的关系可以归结为两点[2]:(1)西方自由主义观念是作为救亡图存的工具被引进的,因此“民族自救”成为贯穿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内容;(2)维新运动的发展为自由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机遇,与“救亡图存”观念的结合减少了自由主义为中国传统观念所接受的阻力。认同西学价值是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的一个十分典型的特征,在维新运动之后,他们为自由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尽其所能把西学介绍给中国,二是尝试运用其中的一些原则对国民性改造等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具体来说,1870年代兴起的重民思潮中,人们普遍认为没有新的国家就不会有新的国民,因此那个时代批判的目标主要是独断专行的君主专制制度。经过戊戌维新之后,士大夫逐渐意识到当时的国民品质还不足以为建立和运作一个新的制度提供保障.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认为,与西方相比,国民的劣根性在于爱国心之薄弱、独立性之柔弱、公共心之缺乏、自制力之欠缺。于是他们关注的焦点由转变政体过渡到对国民性格的塑造,指出“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3] 1905年前后,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一次转向。由于日俄战争的爆发以及清朝假立宪等事件的影响,拒俄、排满运动迅速发展,此后一直到辛亥革命前期,中国自由主义虽然没有完全消失,却几乎淹没在了民族主义的巨浪之中。 新文化运动时期是我国自由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自由主义在这时已不是少数先知者的呐喊,而是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们整整一代人的追求。从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来看,新文化时期可视为文化批判时期,积极上说是要介绍自由主义观念,消极上说则是批判中国传统观念。这一时期的自由主义表现为:政治上提倡民主,要求政治自由;思想上反对尊孔,提倡思想、信仰自由;人生观上,反对以家族和国家为本位的团体主义和国家主义,提倡以个人为本位的自由主义。这一时期自由主义的高涨不仅表现为伦理、道德革命和白话文运动,而且在教育领域也产生了回响。但是,这一时期的中国自由主义者还没有意识到西方有英国(洛克)传统和法国(卢梭)传统的区别。到了新文化运动后期,有的自由主义者产生了认同法国传统的倾向。就新文化运动中的自由主义者主动接受西方文化影响以及启蒙思想的逻辑结构构成而言,与世纪之交的国民性改造思潮的不同之处在于,国民性改造更加注重培养国民的公德心、责

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

关于自由主义的阐述 自由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哲学,以自由作为主要政治价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 一、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 (一)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 1、背景: 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者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专制,争取个人的政治权利,争取民主权利和宪政政府,所以,自由主义最早具备的内涵是政治自由主义。 2、发展过程: 17世纪,洛克(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在其著作《政府论》《论宗教宽容》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自由主义的政治主张:保障个人自由,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是公民天赋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人民尽可以自由行动。国家的建立基于社会契约,国家权力必须受到限制。18世纪,欧洲自由主义的大本营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如孟德斯鸠、贡斯当和托克维尔,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洛克的自由主义思想。 3、内涵: 第一,人生而平等,享有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 第二,有限政府论。政府只是保护个人自由权利和利益的工具。 第三,实行分权制度。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对外权,有不同的机构行使。 4、理论影响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主张人生而平等、自由,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人身依附关系; 主张人具有生命、财产、自由权,反对封建神权和王权的残暴统治;主张社会契约论,反对君权神授,唤起了民众的自我意识; (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自由主义 1、背景: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随着自由主义思想在政治生活中的不断巩固,它的原则也日益扩大到经济领域,关注政府应以何种方式介入经济,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开始形成。 2、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内涵 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主义理论的奠基者)经济自由主义,即国家对私人经济活动不加干预,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政府的职能仅在于提供必要的保障,使个人追求利益的行为有可靠的外部环境。 杰瑞米·边沁、大卫·李嘉图、詹姆斯·密尔等同样倡导经济自由、契约自由和竞争自由,提出国家应奉行放任主义,赋予个人更大的自由活动余地。经济自由主义的核心内涵是对经济与财产权利的强调。它的基石是私有财产、市场经济和国家较少的干预。 3、影响 经济自由主义理论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需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经过工业革命,生产技术优于世界上的任何国家。这时的工业资产阶级,在经济上不需要政府的帮助和支持,工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垄断还没有形成,因此,

新自由主义思想阐述及其对福利思想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思想阐述及其对福利思想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继承和延续了古典自由主义的政治和经济思想内核,同时在批判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阐述了自己的福利思想。新自由主义三个代表人物,即哈耶克、弗里德曼、布坎南。 哈耶克的社会福利思想是建立在他的政治和经济理念基础上的,可以说他的社会福利思想恰是其政治和经济理论的体现。他认为自由就是“一个人不受制于另一个或另一些人因专断意志而产生的强制性状态。”哈耶克指出,在社会经济领域引入一定程度的计划性是必须的,但是,这种计划性不能代替竞争占据资本主义经济调节手段中的主导地位。 哈耶克认为保障有两种,有限度的保障与绝对的保障。他还认为市场带来的资源分配和财富分配是公正和有效的,而任何人为的财富分配要求都会导致社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平等只能是机会平等,而非财富分配上的平等。对于养老制度,他认为政府因其政策不当造成的通货膨胀对养老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问题的解决不能通过强制性制度安排来解决。哈耶克区分了失业的不同类型及原因,他认为失业救济制度不仅无济于失业问题的解决,相反倒成为加剧失业的重要原因,因此他强烈反对全面的失业救济制度。哈耶克并不完全反对强制性保险。他认为,某些意外事件个人无法防范其后果,政府采取减轻灾祸的公共行动无疑是正当的,它与维护个人自由也无必然冲突。他认为,社会政策的主要目标应是为防止出现赤贫而提供适当保障,这种保障应在市场之外提供,竞争要自然进行而不受干扰。 弗里德曼的社会福利思想以其经济学和社会哲学为基础而产生,而他的经济学和社会哲学理论又以自由为出发点,倡导自由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干预,珍视自由和权利。 弗里德曼十分重视自由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生活的地位和作用。他指出,政治自由意味着一个人不受其他人的强制性的压制,对自由最大的威胁是权利的集中,国家的最重要的职责是保护我们的自由。为了保护我们的自由,政府是必要的,通过政府这一工具,我们可以行使我们的自由,但是,由于权力集中在当权者手中,政府也有可能成为自由的威胁。首先应该限制政府职责的范围,其次必须分散政府权利。他强调指出,为了经济稳定和增长,我们迫切需要的是减少而不是增加政府的干预,政府必须采取措施,限制垄断程度和范围的发展。 弗里德曼的社会保障思想建立在他的收入分配主张基础上,认为,在一个自由市场的社会里,收入分配的直接的道德原则是,按照个人和他拥有的工具所生产的东西进行分配。然而如何解决贫困问题是弗里德曼关注的重要问题。他提出了解决贫困问题的负所得税主张。他认为,实行负所得税具有现行各种解决贫困问题的办法所不具备的优点,它是专门针对贫困问题的;它向个人提供最有用帮助即现金帮助;它具有一般性特点,可以代替现在已经实施的很多特殊措施;它明白地表示出社会所负担的费用;它在市场之外发生作用;如同其他缓和贫困的措施那样,它减少那些被帮助者自助的动机,但是却没有完全消除这种动机。 布坎南指出,古典经济学家本来就是把自己的研究称为“政治经济学”,这是一门研究交换的科学,涉及对交换过程的分析以及相应的制度和政策问题的研究。 布坎南主张的是一种立足于事前处置社会不平等、而不是事后弥补的福利思想。它是通过建立公正的比赛规则,来确保每一个人在充分发挥他的才能和努力

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 作者:“自由主义评论家”英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约翰·格雷 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主张个人对于任何社会集体之要求的道德优先性 平等主义:赋予所有人以同等的道德地位 普世主义:肯定人类种属道德统一性 社会向善论:认为所有社会制度与政治安排可纠正改善 “一个体制,是否具有合法性取决于它与其国民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它对国民需要满足的助益。”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自由主义是与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制度共生共存的思潮与意识形态。西方社会和少数西方国家也一直以来以自由主义为旗帜作为西化中国的武器。作为产自西方近代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固然有合乎西方自有文化的合理性,但世界是多样性和多元性的,西方国家不应该也不能将这种以西方文化为基础的意识形态强加给其他文化和主权国家。 自由主义的观念来源: 1.具体历史形式:斯多葛主义、基督教、怀疑主义、对神的信仰主义、理性的力量 2.哲学:天赋人权、功利主义 3.不同民族文化 一、近代自由主义的先声 1.贡斯当:“对现代人而言,自由意味着一个在法制之下受到保护的、不受干涉或独立的领域;而古代人的自由意味着参与集体决策的权利。” 2.伯里克利在其著作《葬礼演说》中陈述了自由主义的平等原则与个人主义原则 “对于私人的争执,法律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人。我们享有地自由也扩展了日常生活,但这种自由并没有让我们变得无法无天。我们被教导要尊重长官和法律,并且永远不要忘记保护那些受到伤害的人······我们可以如其所愿地自由生活,然而,我们也总是准备面对任何危险。” 二、近代早期的自由主义 1.托马斯·霍布斯:毫不妥协的个人主义,完全的现代性标志着与中世纪基督教的社会哲学彻底决裂。他断言每个人总是根据自己的利益而行动;相信人类不得不避免暴死这一最大的恶。 “根据人类的本性和境遇,他们注定要永无休止地追求其不断变换地欲望目标。” 2.狄克特·斯宾诺莎:人类同自然界其他生物一样,拥有自我保存这一高于一切的自然倾向。 他比霍布斯更接近自由主义,因为他把个人自由视为一种内在的价值。但是斯宾诺莎并不是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保守主义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保守主义 本堂课所讲的主题是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之保守主义,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保守主义的特征;二、保守主义的内涵;三、保守主义的类型;四、当代保守主义。 近代以来的主要意识形态或政治思潮为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无政府主义、女性主义、环境主义、宗教基本教义派。 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出现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文艺复兴以来的乐观主义认为:第一,世界的存在是有序的;第二,人类痛苦的来源并不是人的原罪,而是罪恶的社会。只要改造社会,痛苦就会最终从人类消失。保守主义的内涵指出,人类理解以及改变世界能力有限;罪恶,痛苦不仅仅是人类生活中暂时的因素,不仅仅产生于不公正的社会组织,而是人类生存中永恒的,不可消除的现象。保守主义两个基本涵义是:不完美主义和政治的有限性。保守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不完美是内在的,永久的,而不是暂时的。在这点上,保守主义不同于激进主义,也不同于反动派。保守主义,不是改变现状,也不是怀恋过去,而是保持现状。历史上的保守主义有:法国式,以梅斯特尔为代表的极端保守主义以及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温和保守主义;德国式,发端可以追溯到早期政治浪漫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是诺瓦利斯;英国式,代表人物是柏可,其理论展示了保守主义的一些一般特性,如尊重传统,强调社会是有机体,是自然的产物,而不是人为设计的产物。保守主义的类型有,政治保守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社会保守主义。政治保守主义,反对激烈变革,反对革命,维持现状。文化保守主义,强调传统文化的价值,反对自由主义的普遍主义理念,拒绝所有文化都会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的预测,拒绝承认某种文化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社会保守主义,在德国浪漫主义时期表现得最为典型。保守主义者厌恶现代化带来的社会后果,如人与人关系的淡漠,城市化,环境污染等,他们憧憬田园诗般的生活,憧憬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没有一个自由主义者具备自由主义者的所有特征,其他主义者亦同。从1950年开始,出现了一场持续的保守主义革命,特别是美国。构成这种保守主义革命有多重势力: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形形色色的文化保守主义;基督教右派;新保守主义。这些即为当代保守主义。在非西方国家中,则是世界范围的宗教与传统文化的复兴以及对启蒙运动的反动。当然在这些西方政治中的各种思潮,无所谓好亦无所谓坏,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在现代西方人眼中,我们不是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而是共产主义。对于这些过

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主要特征

(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主要特征 尽管新自由主义分为很多学派,但是他们在理论基础上具有一致性,即他们都是强调生产自行决定需求,因此他们的理论表现出很多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市场有效论,极力鼓吹市场调节作用的万能性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完美的,可以有效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作为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媒介,不仅可以把消费者的信息通过市场传递给生产者,并且生产者之间通过竞争,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他们认为市场经济是完美的资源配置方式。也因为如此,他们认为应当让市场机制主宰人类的经济活动甚至是政治经济活动。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制度也许不是尽善尽美的,但是唯一可行的制度,是人类目前最好的制度(自由并且有效率的)。因此,新自由主义坚持放任自由的政策,他们相信这样可以达到经济的协调发展。 2.强烈反对政府干预 新自由主义学者都是反凯恩斯主义者。新自由主义者认为,如果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运行,市场主体之间就不能正确地传达信息,必然会导致市场信息的失灵。另外,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更是破坏了社会成员的民主,还侵犯了社会成员的个人权利,但是他们也不是完全拒绝政府的干预,只是主张政府能够尽量减少对经济的干预,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他们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责主要是提供公共物品,削减政府的社会福利开支和预算规模,减少政府债务和财政赤字,取消或放松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管制,把企业从政府中解脱出来,使得他们成为自由的经济主体。 3.大力推行私有化 他们认为私有制是市场经济调节机制的内在前提,因为只有私有制才能刺激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因此私有经济才是内在稳定的经济。他们认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对个人利益的追求,私有产权制度最适合人的自利本性,/每个人都是自己财产的最好监护人0,私有产权是最明晰的产权,因而是最有效的产权制度。因此他们主张把国有企业出卖给私有投资者,把资源尽可能地从公用部门转移到私有部门,他们认为这样做的好处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浅谈自由主义与社会契约论

浅谈自由主义与社会契约论 自由主义,是西方社会最重要的政治价值观念。自由主义政治思潮的发展经历了传统自由主义和现代自由主义两个历史时期。 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最早出现在英国,确切地讲是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在这一时期,伴随着一批思想家,如霍布斯和洛克等关于天赋人权、契约论、自然法学说的提出,个人自由在历史上第一次被作为社会等价物优先于社会价值来讨论,并把对个人自由的维护作为出发点,寻求国家的起源,政治治理的基本原则以及相应的制度的安排,从而形成近代完整的自由主义体系内容。第一次对自由主义做出系统哲学表述的是托马斯·霍布斯。他的学说对近代自由主义的最大贡献在于其个人主义内涵,标志着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以及中世纪神学的决裂。在他看来,国家并非先验存在的,更不是道德实体,它只不过是每个人为保证各自的权利不被侵犯而组成的人造物,同时也是人们实现各自利益的工具,个人的权利是第一位的,而国家和社会次之。 但是,只要以人类社会整体存在的方式发展,就不得不以一种更高的权威来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这就是国家主权。然而,国家是由契约产生的,缔结契约的同时人们表达了服从的意愿。这种服从并不是一时冲动产生的,是通过权衡利弊之后才做出的决定。虽然这时的霍布斯还没能够提出自由的结论,个人的自由没有保留到社会状态中去,但为洛克的自由主义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由主义的核心要素被提炼为一整套知识传统,

并通过一个强有力的政治运动表达出来,是在英国内战期间以及光荣革命之后的执政时期。其最重要的代表是约翰·洛克,洛克对自由主义的贡献主要在于他的学说奠定了自由主义理论的两大基石:其一是个人自然权利的理论,其二是政府必须基于被统治者同意的理论。在英国政治传统中,洛克一直被认为是为光荣革命辩护的重要思想家,其理论对美国革命与立宪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洛克政治理论的出发点与霍布斯相似,即从自然状态出发构建合理的政治秩序,自然状态是一种无政府状态。洛克笔下的自然状态一方面可以被理解为历史上或现实中实际存在的状态。洛克曾举美国的印第安人作为这种状态的例证。但更为重要的是,自然状态是一种哲学家的理论构想。哲学家希望探讨政府的目的、形式等问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他们便提出一个理论预设:假如没有政府人们会处于何种状态,会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当代著名保守主义哲学家诺齐克在构建政治理论时,也是从讨论无政府状态下个人的权利以及个人生活的不便开始,从而进一步推导出最小政府的结论。 洛克的理论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在英国政治传统中,洛克一直被认为是为光荣革命辩护的重要思想家。近年来,这一说法受到一些挑战。但至少有一点是不容质疑的,洛克的理论是对光荣革命后确立的立宪政体的最好阐释之一。洛克的理论对美国革命与立宪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几乎是学术界一致公认的。十八世纪,自由主义的大本营在法国,当时的法国是欧洲思想最活跃、创造力最丰富的地方。这一时期在历史上又被称为启蒙时期,代表人物主要有:孟德斯鸠、卢梭、贡斯当和托克维尔。这些思想家所关注的问题涉及到今天自由主义讨论的核心问题。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一绪论: 何为政治___xx哲人的政治理解 1是进步还是回归. 2何为政治 3哲学与政治 第一章自由主义政治思潮 一自由主义的基本内涵: 自由主义属于某个时代的大背景 在我看来,自近代以来,没有比自由主义更丰富的概念了,自由主义的历史就是整个西方的近代史.它与资产阶级革命\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美国立宪与建国等西方的标志性事件都有着本质性的关联,甚至中国的近现代革命史都与自由主义脱不了干系.所以要理解自由主义的精神就首先要理解人类自身的世界及其历史.因为在我看来,人类的标志性事件不可简单的划归为自由主义的结果,也许存在着某种所谓的命运的到来___人类的历史也许是由人类的开端景象(整体)所决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人类的基本事件体现了自由主义之精神.问题的关键是,这些人类的基本事件到底体现了那种意义上的自由及随之而来的自由主义?我之所以回头看,就是因为我们只有以这种回看的思想姿态才能剥离出自由的核心和自由主义之精神(哪个属于我们人类本质的伟大精神: 它一方面属于我们的杰作_卓越性,另外一方面属于某种命运般的恩赐____该命运会让自由成为自由的那个东西_界限_出现\或者说让有限性本身成为可能,因为毫无疑问,一种没有界限的自由绝对不属于人类本身.),从而剔除并厘清思想史上那些众多的对自由主义的理解.本人只是一种努力的尝试,基本内容还是以别人的教材为主,因为那里面有很多结论性的东西需要我们大家记住,这样让你们初学者对自由主义有一个基本的概念上的把握. 1自由主义理论渊源(基石)

首先,应该明确,自由(freedom)不同于自由主义(liberty liberism),自由和真理\善\正义\理性等概念一样,属于我们的自然(本性).我们有这样那样的自由,可问题是,那种意义上的自由才是对我们本性的体现.或者说,与自由相关的决断问题(比如在笛卡尔我思中的意志)和行动问题凭什么可以作为人相对于上帝\自然等卓越性的体现呢?或者干脆说,我们凭什么才能够自由?难道我们不害怕对自身自由相信会把我们人类自身带向一个深渊或什么危险的境地吗?或者说,难道自由带给我们的一定是幸福,而不是灾难吗?(为什么这样追问,这是因为人类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幸福和美好世界,这一点我前面已经说过.比如亚里士多德将个人的目的是幸福与城邦的目的相等同,并以此作为<政治学>的基本原则,还有苏格拉底的目的论\Spinoza\洛克\康德\马克思等) 对这个问题做出明确回答的哲学家很多(比如传统自由主义以人性论和个人主义为基础),但最具说服力的是康德.即理性与自由的结合.我们所谓的自由就是理性自由.我们之所以具有追求自我的权利和能力,是因为我们具有理性.真正的理性自由是自律的,而自由之为自由就在于自律的,即自己给出自己的法则.只有在这种自由中,人才自在,即在自己的位置上获得人自身的格位,从而获得人自己的尊严与权利(幸福).如果说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那么自由就是他律的.这是自由与理性的结合.其实,从康德以来,自由和理性从未分离.自由的基本含义就是理性自由.悖论的是,真正理解自由本质的思想家从来不是一个彻底的自由主义者(比如黑格尔\康德\马克思),而是一个界限的划定者和世界边界的勘察者(或者说世界图景的描绘者).在这个意义上,自由是属于我们自身世界之可能性的逻辑前提. 自由主义是一个政治思想观念,是一个基于我们自身理解(我们的先天\后天,我们的目的和幸福,我们的经验和理性,我们的社会与个人等)而形成的对历史\政治\国家\社会\经济\个人\集体等事实的看法.对自由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自由主义思想体系.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所说的自由是一种个人相对与国家和社会的自由,是个体自由的延伸和外在化,以此类推,一种属于国家和社会的自由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比如自由的商品经济).所以,这里的自由不只是个人之自由,还包括属于政治\经济\社会\国家等本身的自由.自由主义的思想基石就表现在对自由的不同理解之上.总起来说,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石主要有: 理性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社会契约论\道德多元主义\.举例来说,自由理性主义的观点如下:

浅析中国现当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

浅析中国现当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 论文关键词:自由主义;本体观;特性;二律背反 论文摘要:自由主义思潮是一种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坛表反映为要求“文学自由”的理论呼声与创作趋向。这股文学思潮发端于晚清,从五四刘建国前兴衰起伏三十年,建国后丧失生存空间,其特殊境遇中有着复杂的内蕴。文学上的自由主义思潮塑造了作家的独立人格,强化了作品人文精神和审美品格。然而它却面临着“功利主义和审美价值二律背反”的必然困境。 自由主义思想的萌芽,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而现代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则是17世纪以后才出现的。人们通常以洛克作为第一个真正具备自由主义特征的思想家。上这种极具平民性及广泛性的思想,在欧洲17世纪的科学革命和18世纪启蒙运动的催化下,从英国开始并迅速在欧美各地较发达的国家生根发芽,到”世纪达到全盛,直至20世纪才处于衰落状态(20世纪以后又获得新的发展)。自由主义所倡导的政治、公民(个人)权利以及对、自由企业和产权保护的提倡,对个人和自立观念的坚持等思想,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深刻影响了近代世界的历史进程。“自由”已构成了现代性的根本价值。 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潮和运动可谓生不逢时,当它开始萌芽之际,正值欧美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处于衰落之时(正值社会逐渐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之时)。与自由主义在欧美民众中的普遍接受不同,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想主要存在于思想文艺界的知识分子中间。它代表性的人物主要是一部分从欧美留学归来、深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如晚清时代的严复、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以及民国时期的胡适、周作人、朱光潜、林语堂、粱实秋、沈从文、徐志摩等人。以他们为核心,形成了中国近现代独具特色的时断时续的自由主义政治文化思潮。笔者这里所要论及的中的自由主义思潮是指在近现代文学史上存在的,以那些深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作家为主体,以维护文学的独立品格和作家创作心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思想偏差及其原因分析_陈橹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思想偏差及其原因分析 陈橹1杨勇2 (1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南京210014) (2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南京210014) 摘要:古典自由主义把私有财产权和市场机制作为政治和社会文化自由的基础与动力,而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却只要求政治与文化自由,在经济上则普遍排斥私有财产权和市场机制。其原因在于:在自由主义被当作救国工具的前提下,其核心价值不能不被时代性的民族主义夙求所遮蔽;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道德至上倾向和对经济生活的陌生与鄙视、政治全能主义、大同理想,也深刻制约了中国自由主义者的价值偏好;知识分子对社会转型的不适应和对扭曲的市场经济的抗议,而产生了超越市场经济的道德幻想;同一时期世界性的左翼思潮及对统制经济的迷信,也影响了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者的选择。 关键词:自由主义;思想偏差;近代中国 中图分类号:D0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63(2003)08-0045-07 近代的中国自由主义与西方自由主义有明显的不同,它不仅没有充分发育的私有产权制度和经济机制作为发生的基础,反而排斥私有制度和市场经济。除清末梁启超在同革命派论战时曾论述过土地私有与自由之间的关系外,整个近代的知识界都表现了对自由经济的隔膜和排斥,中国的自由主义也全部发生于政治与文化领域,鼓吹者们没能够把握住经济、政治与文化三大自由之间的关联。突出的表现是在抗战后期及战后时期,当时胡适、罗隆基、储安平等在不同场合表达了仿效英美代议政治和德俄统制经济的建国设想。1945年秋天的民盟一大政治报告及其纲领集中反映了贬斥私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观念,如5纲领6的/经济0部分说:/民族经济之目的,在平均财富,消灭贫富阶级以保障人民经济上之平等0,/全国经济之生产与分配由国家制定统一经济计划,为有系统之发展0,/银行、交通、矿业、森林水利、动力、公用事业及具有独占性之企业,概以公营为原则,0/人民生活必需品之消费分配,以设立国营公营商店及消费合作社为原则0。在其后的政协会议上,民盟更明确地表达了把英美政治民主与苏联式的/经济民主0相结合的设想,企图/拿苏联的经济民主来充实英美的政治民主0。中国自由主义者的这种倾向,与西方古典自由主义的观念是完全不相容的。 古典自由主义认为,政治民主建立在对人性的认识之上,人的本性是在经济上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政治及其它公共生活中追求权力的最大化。政府的权力来自于各个个人的权利的让渡,而人类历史反复验证的经验事实是,公共权力对于实现社会秩序和公正是必须的,但它对人性具有无法抗拒的腐

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

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关于自由主义的阐述 自由主义是一种、哲学,以自由作为主要的一系列思想的集合。 一、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 (一)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 1、背景: 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者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专制,争取个人的政治权利,争取民主权利和宪政政府,所以,自由主义最早具备的内涵是政治自由主义。 2、发展过程: 17世纪,洛克(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在其着作《政府论》《论宗教宽容》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自由主义的政治主张:保障个人自由,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是公民天赋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人民尽可以自由行动。国家的建立基于社会契约,国家权力必须受到限制。18世纪,欧洲自由主义的大本营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如孟德斯鸠、贡斯当和托克维尔,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洛克的自由主义思想。 3、内涵: 第一,人生而平等,享有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 第二,有限政府论。政府只是保护个人自由权利和利益的工具。 第三,实行分权制度。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对外权,有不同的机构行使。 4、理论影响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主张人生而平等、自由,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人身依附关系; 主张人具有生命、财产、自由权,反对封建神权和王权的残暴统治; 主张社会契约论,反对君权神授,唤起了民众的自我意识; (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自由主义 1、背景: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随着自由主义思想在政治生活中的不断巩固,它的原则也日益扩大到经济领域,关注政府应以何种方式介入经济,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开始形成。 2、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内涵 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主义理论的奠基者)经济自由主义,即国家对私人经济活动不加干预,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政府的职能仅在于提供必要的保障,使个人追求利益的行为有可靠的外部环境。 杰瑞米·边沁、大卫·李嘉图、詹姆斯·密尔等同样倡导经济自由、契约自由和竞争自由,提出国家应奉行放任主义,赋予个人更大的自由活动余地。经济自由主义的核心内涵是对经济与财产权利的强调。它的基石是私有财产、市场经济和国家较少的干预。 3、影响 经济自由主义理论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需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经过工业革命,生产技术优于世界上的任何国家。这时的工业资产阶级,在经济上不需要政府的帮助和支持,工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垄断还没有形成,因此,自由主义的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政策非常适合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

2007年7月自考中国福利思想试题试卷真题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浙江省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福利思想试题 课程代码:0028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亚里士多德阐述其“人类为了共同利益而组成社会”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 C.《利末记》 D.《社会通论》 2.文艺复兴运动中建立起来的价值观念是() A.人文主义 B.神圣主义 C.自由主义 D.理性主义 3.在宗教改革中提出“预定论”观点的是() A.西塞罗 B.奥古斯丁 C.卡尔文 D.马丁·路德 4.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社会福利观念的基本特点是() A.自助观念 B.共同责任观念 C.国家福利观念 D.团体观念 5.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性著作《太阳城》的作者是() A.康帕内拉 B.纽曼 C.托马斯·莫尔 D.维尔托德 6.圣西门将其改造社会的理想蓝图称为() A.“新村” B.“实业体系” C.“弗兰克” D.“乌托邦” 7.温斯坦莱集中论述其“共和管理制度”的著作是() A.《日内瓦城》 B.《太阳城》 C.《我们》 D.《自由法》 8.提出建立共享共有、和谐自由的“大家庭联盟”的思想家是() A.奥斯特罗姆 B.斯图亚特 C.卡尔维斯基 D.魏特林

9.被称为“功利主义学说奠基人”的是() A.凯恩斯 B.弗里德曼 C.边沁 D.德拉莫里 10.根据穆勒的观点,下列领域中需要政府干预的是() A.商业交易 B.意识形态 C.婚姻与家庭 D.永久性契约 11.斯宾塞认为,幸福的第一要素是() A.行动自由 B.心灵解放 C.物质利益 D.精神生活 12.近代德国大学教育制度的奠基者是() A.德雷克斯勒 B.西斯蒙第 C.费尔巴哈 D.洪堡 13.西斯蒙第认为,创造财富的源泉是() A.劳动 B.地租 C.剩余价值 D.工资 1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 A.资本家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B.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C.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主权国家与全球化之间的矛盾 15.马克思社会福利思想的核心内容集中体现在1875年发表的()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共产主义原理》 D.《哥达纲领批判》 16.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能反映当时的时代背景 B.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C.以服务于唤起和鼓动无产阶级进行革命为目标 D.强烈支持工人阶级提出的社会福利要求和主张 17.将“机会平等”视为自由的最主要内容的经济学家是() A.李斯特 B.霍布豪斯

政治思潮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一、新自由主义(the New Liberalism) (一)新自由主义的思想来源:古典自由主义(两个阶段) 1、17—18世纪的主要观点(代表人物:约翰?洛克、孟德斯鸠、卢梭、潘恩、杰斐逊) 2、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主要观点(代表人物:边沁、密尔、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二)新自由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代表人物:英国的托马斯? 希尔? 格林、霍布豪斯、霍布森和美国的沃尔特? 韦尔、路易斯? 布兰代斯、杜威) 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代表人物:美国的罗斯福和英国的凯恩斯)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代表人物:罗尔斯) (三)托马斯?希尔?格林的新自由主义 格林是新自由主义的开创者。他的主要贡献: 1、论证了共同利益的存在。 2、论证了积极国家。 3、论证了积极自由。 评价:格林在共同善的基础上,论证了国家干预的合理性,调和了追逐个人利益与维护他人利益与自由的矛盾。 (四)霍布豪斯的新自由主义思想 1、自由主义具备八个基本的要素:公民自由、财政自由、个人自由、社会自由、经济自由家庭自由、民族自由和国际自由 2、批判古典自由主义把个人自由与社会割裂开来的观点,指出追求个人利益必然带来全社会的繁荣的假定是“过分乐观了”。 3、自由主义的核心在于:自由“主要是个社会利益的问题”。 4、20世纪的国家应该是积极国家。 (五)罗斯福的“新政”自由主义 1、在美国,垄断限制了自由竞争,威胁了机会平等,造成了经济上的不平等。 2、造成这种恶果的主要原因是一个时期以来政府所奉行的放任的自由主义政策。 3、必须依靠、通过国家强有力的干预来解决社会上出现的这些重大问题。 4、提出了被称为“新政”的一系列的法案和改革措施,对经济和社会进行强有力的干预和调节。 5、对新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做了进一步阐发,提出了著名的“四大自由”和《权利法案》。 四大自由:言论和发表意见的自由;每个人以自己方式崇拜上帝的自由;不匮遗乏的自由;不虞恐惧的自由。 权利: (1)从事有关工作和获得报酬的权利。(2)挣得足以提供充足衣食和娱乐收入的权利。 (3)一切农场主生产和销售产品足以保障自己和家庭在生活上过得去的权利。 (4)一切企业主,不分大小,在自由的环境中从事贸易。 (5)一切家庭拥有体面住宅的权利。 (6)享受充分的医疗照顾和有机会获得并保持健康身体的权利。 (7)享受充分保障,不必在经济上担心老、病、事故和失业的权利。 (8)获得良好教育的权利。 (六)罗尔斯对新自由主义的理论总结 代表作:《正义论》把正义作为研究的重点和核心。 1、正义是社会制度的基础,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 2、正义的社会制度必须体现两条正义原则: 第一原则:平等自由原则。即每个人都拥有与他人相同的最广泛的基本自由。 第二原则:社会经济中不平等应这样安排: (1)差异原则:对每个人都有利,并使以往收益最少者享有最大利益。 (2)机会公平平等原则:在社会的公平平等条件下,地位和职位向所有人开放。 3、提出了两个优先的原则:

新自由主义思想运动的三大特征

新自由主义思想运动的三大特征 [摘要]新自由主义产生政治、行政和思想界三大领域的斗争和合作。作为一场思想运动,新自由主义有三个特点。它发端于英美学术界,同时又具有跨国性;它在福利资本主义和冷战对立中历史性地孕育成长;它纯粹地强调市场的力量,认为市场是权力、报酬和自由的来源及判准,并蔑视政治、行政系统和福利国家。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思想运动;跨国性;福利资本主义 在社会科学中,新自由主义是一个经常被提及却欠明了的概念。在澳大利亚学者曼弗雷德·史泰格和拉里·罗伊看来,新自由主义有三个维度:即意识形态、治理模式与政策。[1] 史蒂芬尼·李·马奇指出,新自由主义是政治、行政和思想界三大领域的斗争与合作的产物。[2] 作为一项思想运动,新自由主义的“新”有三层含义:(1)它的根基在英美学术界,同时又具有跨国性;(2)它在福利资本主义和冷战对立中历史性地孕育成长;(3)它纯粹地强调市场作为权力、回报和自由的源泉,并蔑视政治、行政系统和福利国家。下文对这三个特点分别论述。 一、基于英美的跨国性 新自由主义的思想之所以值得注意,部分是因为它的跨国性和超国家性——也就是说,它的活动中心和组织形式超越了民族国家的界限,也是因为它在地理上来说根基于英美知识界。 除参与直接的政治行动之外,新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还通过解释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失败、提出一套经济复苏的建议方案来为政治精英提供符号资源。通过能够在国际层面产生强迫性和规范性压力的政府和组织,如美国政府(或者在更一般性的意义上,富有的“核心”国家)、经合组织、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这些符号资源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这些符号资源源自英美,由一批特别的知识生产者提供,他们各自有自己的专业兴趣。关于这一点,现有的文献将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英美中心主义描述为:(1)通过美籍和在美国接受教育训练的经济学家在拉美改革的直接干预,对自由市场思想进行政治上的合法化和专业地位的提升(在经济学领域);(2)经济学专业的国际化以及对美国学术界专业认证权的强化。 自由市场经济学家与保守共和党人、媒体及商界人士形成了一个“邪恶联盟”,并在全球的新政治运动中进行广泛的“投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哈诺德·哈勃(芝加哥大学)通过美国国际发展署和一些慈善基金会资助国外的经济学系,如臭名昭著的“芝加哥帮”家乡的智利圣地亚哥天主教大学。芝加哥的南方同行也采用同样的手段去获取影响力:通过与美国的媒体和经济学家建立联系以便在本

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命运

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命运 当在查询相关资料时,我找到了一本书,一本与这个题目十分贴近的书。《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2010年10月出版,作者是高志勇。然而,进一步了解发现,本书只是针对于胡适的政治思想的研究。 《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时期胡适政治思想研究》内容简介:《独立评论》时期(1932年5月至1937年7月),在胡适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具有承先启后的重要意义,也是胡适处于与现实政权、特别是与国民党蒋介石统治关系生涯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阶段。整理和探讨这个时期胡适政治思想的丰富内容(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政治行动)的分裂状况,对深化胡适及其政治思想的整体研究,对促进近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及其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的中国,是忧患与希望、落后与自由并存的时代,各种思潮在当时风起云涌。自由主义在其中一支独秀,因为他的领导人是鼎鼎大名的胡适及一批曾留学欧美的北大、清华的教授。追随胡适及这些学者、教授的青年学生刚开始是趋之若骛,但最终,他们又选择了抛弃,自由主义在中国却遭到了失败。格里德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其失败的原因,认为自由主义在中国失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自由主义者本身没有抓住为他们提供了的机会,而是因为他们不能创造他们所需要的机会。自由主义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中国那时正处在混乱之中,而自由主义所需要的是秩序。自由主义的失败是因为,自由主义所假定应当存在的共同价值标准在中国却不存在,而自由主义又不能提供任何可以产生这类价值准则的手段。它的失败是因为中国人的生活是由武力来塑造的,而自由主义的要求是,人应该靠理性来生活。简言之,自由主义之所以会在中国失败,乃因为中国人的生活是淹没在暴力和革命之中的,而自由主义则不能为暴力与革命的重大问题提供什么答案。 从整体上看,近代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一场接一场的民族救亡运动和激烈对抗的社会政治斗争,不可能造就自由的花朵所需要的文化土壤,不可能给自由主义以和平渐进的稳步发展,只能给极端的激进主义和固执的保守主义以无限发展的可能,这正是自由主义长期萎缩,左右摇摆,不能在中国站稳脚跟的一个根本原因。陈西滢个人的命运与自由主义紧密相连。有人说,真正的知识分子都是悲剧命运的承担者。在陈西滢身上体现的是历史与个人的双重悲剧。谈到自由主义,人们自然想到的是胡适、蔡元培、殷光海这样的大家,对他们的研究也是层出不穷。而象陈西滢这样的自由主义边缘人,却无人问津。他虽然与胡适、徐志摩等人是好友,虽然也有满腹的才华,但在当时和现在,他只是人们轻轻一笔代过的“正人君子”。本文试图通过陈西滢的作品,对陈西滢的社会文化思想、价值观以及他对革命的态度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找出陈西滢悲剧命运的内在根源。 通过这位自由主义落寞者的命运,思考自由主义及自由主义者在中国的命运。陈西滢醉心于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他在政治上将西方国家视为中国的榜样。主张中国效法西方,建立起一个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类似于西方国家那样的资本主义社会。他接受欧美的自由主义思想,始终对政治、文化等现象保持着“独立的”、“不主附和”的批判精神,主张人的文学,主张充分表现个性的情理结合的美文学。 然而,在那个激进的年代,他绅士般的中立、公道却被谑称讽刺为“正人君

变动中的美国政治思想——美国自由主义思想的演变

变动中的美国政治思想 ——美国自由主义思想的演变 摘要:苏联解体之后,美国作为一个唯一的超级大国对世界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力。其中不仅有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硬实力,还有意识形态方面的软实力—自由主义思想。现在人们不仅把国家发展动力归于经济、科技、人才等方面,还同文化和思想等联系起来。美国能迅速崛起和自由主义思想的分不开的。但是美国自由主义思想在文化起源、发展演变中有其自身的复杂性。本文借助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一下美国自由主义思想的演变过程。 关键词:古典自由主义现代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全球化时代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思想是西方国家的主要思想流派之一,从资产阶级革命时起的几百年间,它一直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政治思想。它自身在不断演变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其他各种政治思想,而且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史学、文学等方面都产生着深刻影响。自由主义已经成为西方资产阶级最重要的政治观念之一。脱胎于欧洲的美国当然也不能脱离自由主义的影响,从独立开始,自由主义就一直伴随着美国政治,已经成为美国主流政治思想。 “自由主义”一词是1819年开始出现于英语词汇中的,源于西班牙语,在19世纪初首先在西班牙被作为自由党的名称使用①。自由党要求自由,维护正义,提倡立宪政府。此后,“自由主义”开始在欧洲、北美广泛流传开来,成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代名词,并逐渐发展成为西方主要的政治思想。 当代西方自由主义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始于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洛克是这一传统的最初阐释者,被称为传统自由主义。另一种源于19世纪80年代,格林对这一学说进行了充分的论说,被称为现代自由主义。对美国自由主义的研究大都受哈佛教师路易斯·哈茨的影响,他在《美国的自由主义传统—独立革命以来美国政治思想阐释》一书中指出:美国的政治思想一直都信奉洛克的自由主义。因此,美国自由主义来源于洛克的思想。正如哈茨所说的:美国是由那些从旧世界的封建压迫和教权压迫中逃离出来的人拓殖的②。既然美国是欧洲人拓殖的,那么美国的自由主义思想就来源于欧洲。在这个意义上说,由于美国是脱离压迫的人拓殖的,所以美国在历史上没有压迫,美国历史上就是一个自由主义的国家。 一、古典自由主义 现在研究美国历史,不得不承认,从殖民地时期开始,自由主义就在美国领土开始扎根。1620年在约翰·温斯罗普带领着一百零二个清教徒,乘着“五月花号”来到了普利茅斯港。关于他们远涉重洋来到北美的原因,《普利茅斯开拓史》中明确指出—英格兰压制宗教信仰自由。所以他们在上岸前签订的《五月花号公约》就明显带有自由的印记—信仰、法律、自愿、自治、公正、平等,这些都构成了美国后来的政治和立国原则,同时也体现了宪政和契约精神。“他们将财富视为上帝恩宠的象征, 是得救的外在迹象, 因此以富裕为荣。同时他们又主张勤奋节俭, 反对奢侈, 两者相辅相成, 就养成了一种独特的心态和行为方式, 无意中非常有利于新的资本主义经济秩序的发展”③。 摆脱了英国的统治要建立一个没有过的社会,清教徒脑子里出现的无疑是英国的影子。13个殖民地建立的时间不一致,但是他们采取的都是最熟悉的英国体制和英国观念——也是当时最接近自由的思想。但是北美的清教徒和英国的清教徒还是有区别的,在北美的清教徒看来,“上帝在大洋彼岸留给他们的大片处女地正在召唤他们,在那里一切都能重新开始,而 ①吴春华.《当代西方自由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②[美]路易斯·哈茨.《美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张敏谦译, 金灿荣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版.第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