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潮内容

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潮内容
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潮内容

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潮内容及解析

自由主义的具体表现和特色是不同的,但作为一种社会政治思潮或流派,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或思想内涵是基本一致的,这就是强调以理性为基础的个人自由,主张维护个性的发展,反对一切形式的专制主义,认为保障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是国家存在的根本目的。正是这种核心价值与思想倾向,使它区别于激进主义、保守主义等其他社会政治思潮,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严格地说,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是西方的舶来品,而自由主义的到来,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广泛流行的、占主导地位的民族心理因素如求同斥异心理、狭隘平等心理、重情轻法心理、怕官拜官心理、重义轻利心理等或与自由主义的主张相反,或难以与自由主义的主张相容,它们都对自由主义起着抵制作用。环境之于自由主义的命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是研究者一致认同的,在这个基础上,一些研究者还尝试着从更广泛的领域或角度解释导致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失败的原因。

自由主义以个人主义为思想基调,着重强调个体独立和自由的价值。但近代中国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却赋予以对民族表示高度认同为特征的民族主义以不可替代的优先性。作为舶来品的自由主义如何应对民族主义这个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自由主义者到底是把自由作为一种终极性的价值还是工具性的价值,这是研究者无法回避也是乐于考究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在自由主义者那里只是为实现富强而借用的一种工具。自由主义者对西方文化关注的焦点并不在自由,而是一种能发挥富强的社会动力或达成国家富强的手段,把自由作为提高社会功效的工具,并因此作为获得富强的最终手段。他们认为个人是为了国家而存在,个人在国家之中并没有他的主体价值,这种思想引起自由主义者的强烈反应。因为一方面他们是真正理解英国的自由主义的,另一方面则指出在实际主张上仍然把国家的自由、富强、救亡远远放在个人自由之上,这就构成理论思想与实际主张重大的内在矛盾。

自由主义不仅被作为救亡图存的工具,以后整个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想发展的轨迹亦如此。五四时代知识分子尽管也承认个人主义的诸价值,但他们心灵深处把这些价值与民族主义联系,在他们眼里,这些价值之所以重要,乃是因为它们促使形成一种人格或能力,而这正是促使西方文明取得飞速进步的核心所在,

中国为了御侮图强,必须学习接受西方这些价值,个人自由在这里不知不觉成为一种手段。

另一种观点则承认自由在自由主义者那里并不仅仅是工具,自由与富强、个体与群体之间是可以相互兼顾达至平衡的。在这一共同体中,个人与社会,公与私都处于互动﹑和谐的关系中。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可以携手并进而不相冲突。个人价值是建立在群己平衡的基础上的,并且在自由主义者的思想中一直保留着对民族主义的几分关怀,民族主义的情绪终其生并不稍减,只是隐与显的问题。

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发展状况问题,美国学者格里德的分析迄今依然称得上是最精辟的,他认为:“自由主义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中国那时正处在混乱之中,而自由主义所需要的是秩序。自由主义的失败是因为,自由主义所假定应当存在的共同价值标准在中国却不存在,而自由主义又不能提供任何可以产生这类价值准则的手段。它的失败是因为中国人的生活是由武力来塑造的,而自由主义的要求是,人应靠理性来生活。简言之,自由主义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中国人的生活是淹没在暴力和革命之中的,而自由主义则不能为暴力与革命的重大问题提供什么答案。”

同时,自由主义是与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鼎立而存的一种意识形态,对它的成败分析事实上离不开对其他思潮的评价,也不能片面的去对待,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失败,并不意味着保守主义或革命主义的全盘胜利,也不表示它们有着天然的冲突。因为,这不是成败与否的问题,而是它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多少合理资源与价值,不要无限地夸大它们之间冲突,而是要理性调整三者的关系,取其精华,弃之糟粕。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之发展

人 文 论 坛169 INTELLIGENCE ············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之发展 厦门大学政治学系 程丽文 摘 要:近代之后,皇权崩溃、文化危机及中产阶级的出现和成长,为提倡个性 解放和个体主义的自由主义在中国发展提供了机遇与空间。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是以英美自由主义为蓝本,开始于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学说的介绍,然后逐步过渡到自由主义性质的实际活动,是一个自由主义观念在中国逐步现实化的过程。本文依时间脉络,通过中国近代自由主义发展过程的重要节点,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自由主义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思潮主要是由两种因素促成的,首先是中产阶级的出现和成长。自由主义者要求实施民主政治、保障个体自由、主张在政治和社会改革中采取渐进方式,这些原则与中产阶级的利益是天然一致的,这些主张正好成为了在外国资本、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压迫的夹缝中生存的中产阶级的理论武器,中产阶级构成了中国自由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其次是皇权崩溃和文化危机。皇权崩溃导致儒家价值观念的失范和权威没落,为提倡个性解放和个体主义的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发生和传播走的是一条与西方,尤其是英国自由主义截然不同的道路。总的来说,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是以英国和美国的自由主义为蓝本,首先开始于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学说的介绍,然后逐步过渡到自由主义性质的实际活动,是一个自由主义观念在中国逐步现实化的过程。因此,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发生和传播是外来思想本土化的过程。 一、自由主义与思想启蒙 霍布豪斯在分析早期自由主义的特征时指出:“自由主义最初是作为一种批判出现的,有时甚至是一种破坏的、革命性的批判。在长时期内,他的消极作用是主要的,它发现人类受到压迫,立志要使其获得自由。”[1]自由主义进入中国之后,无论是国民性改造思潮还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它首先扮演的仍然是破坏的角色,实质上都是知识分子运用自由主义思想对国民劣根性进行批判的思想运动。 1859-1898年的维新运动与自由主义的关系可以归结为两点[2]:(1)西方自由主义观念是作为救亡图存的工具被引进的,因此“民族自救”成为贯穿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内容;(2)维新运动的发展为自由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机遇,与“救亡图存”观念的结合减少了自由主义为中国传统观念所接受的阻力。认同西学价值是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的一个十分典型的特征,在维新运动之后,他们为自由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尽其所能把西学介绍给中国,二是尝试运用其中的一些原则对国民性改造等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具体来说,1870年代兴起的重民思潮中,人们普遍认为没有新的国家就不会有新的国民,因此那个时代批判的目标主要是独断专行的君主专制制度。经过戊戌维新之后,士大夫逐渐意识到当时的国民品质还不足以为建立和运作一个新的制度提供保障.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认为,与西方相比,国民的劣根性在于爱国心之薄弱、独立性之柔弱、公共心之缺乏、自制力之欠缺。于是他们关注的焦点由转变政体过渡到对国民性格的塑造,指出“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3] 1905年前后,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一次转向。由于日俄战争的爆发以及清朝假立宪等事件的影响,拒俄、排满运动迅速发展,此后一直到辛亥革命前期,中国自由主义虽然没有完全消失,却几乎淹没在了民族主义的巨浪之中。 新文化运动时期是我国自由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自由主义在这时已不是少数先知者的呐喊,而是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们整整一代人的追求。从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来看,新文化时期可视为文化批判时期,积极上说是要介绍自由主义观念,消极上说则是批判中国传统观念。这一时期的自由主义表现为:政治上提倡民主,要求政治自由;思想上反对尊孔,提倡思想、信仰自由;人生观上,反对以家族和国家为本位的团体主义和国家主义,提倡以个人为本位的自由主义。这一时期自由主义的高涨不仅表现为伦理、道德革命和白话文运动,而且在教育领域也产生了回响。但是,这一时期的中国自由主义者还没有意识到西方有英国(洛克)传统和法国(卢梭)传统的区别。到了新文化运动后期,有的自由主义者产生了认同法国传统的倾向。就新文化运动中的自由主义者主动接受西方文化影响以及启蒙思想的逻辑结构构成而言,与世纪之交的国民性改造思潮的不同之处在于,国民性改造更加注重培养国民的公德心、责

论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及特征

论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及特征 hughekn 摘要: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随着近代中国的发展,而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清末明初,中国近代民族主义逐渐形成,到了五四运动时期有了一定的发展,经过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这就使得民族主义思想空前高涨。而由于中国近代特殊的国情,导致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表现出来的特征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特征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英国的洋枪洋炮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还打醒了中国人天朝上国的美梦,大大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以民族主义救中国的呼声骤然而起。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清末明初,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五四时期,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九一八以后到抗日战争结束,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 一、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形成于清末明初。实际上它是当时两种民族矛盾的存在并日益激化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一个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一个是中国人民与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具体分析起来,民族主义思想在这一时期形成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资产阶级的产生并走向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的产生伴随着剥削和侵略,是近代民族主义形成或产生的阶级基础。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以及国内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的矛盾,都激发了我国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第二,双重的民族矛盾及其错综复杂的斗争,刺激了中国传统民族主义在20世纪初的“复兴”,并且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同时传入中国并被人们接受。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产生不同于西方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背景。第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在争论的过程中,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逐渐形成。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这是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形成之发端,但是一般来说,梁启超是最早使用具有近代意义的“民族”一词的思想家。他在1899年写的《东籍月旦》使用了“东方

浅析近代中国背景下的民族主义

浅析近代中国背景下的民族主义 摘要:中国民族主义发生、发展的历史,就是在现代化和东西方冲突的推动下,中国人民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的历史。中国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曾有多种选择。中国民族主义同时担任着政治救亡和文化启蒙两大主题,在中国的具体历史环境中,各种民族主义表达了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念。从洋务运动、戊戌维新、经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再经过抗日战争,民族主义意识在中国深深扎下了根。 关键词:民族主义、“天下”文化观念、历史选择、政治民族主义 正文:民族主义作为历史现象是在近代才出现的。民族主义现象是指以“民族”为符号、动力和目标的社会、政治、文化运动,或以民族国家为诉求的意识形态,或以文化传统为依托的情结和情绪。它可以是一种情绪,是关于国家的政治原则,可以是建立民族政权的指导思想,关于民族的一种理想,或者一种历史运动,也可以是个体归属感的需要,等等。民族主义是一个外延和内涵都相当复杂的概念,每一种定义都是在从不同的角度强调民族主义的某一种重要特征,每一种理论都有其所观照的特定的历史背景以及隐含着特定的目的,甚至有非常强烈的价值立场。但是,民族主义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对共同未来的一致向往,也就是说,民族主义的基础是民众对民族前景的明确期待。民族主义的最主要目标是维护民族的整体利益。它的最基本特征是具有政治属性,这是民族主义兴起的最显著的特征。即是说,作为一种社会政治运动,民族主义的基本目标就是要求建立一个属于本民族的国家和政府,它与“追求国家身份”的政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政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决定现代国家政治发展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运动,其结果,促进了社会生活的一体化,造就了现代民族国家,即建立主权国家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利益首先是从属于某一国家的,民族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利益是崇高的,必须将维护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来考虑。因为国家必须强大,必须富足,必须有发达的现代工业,才能有效的维护民众自身的利益。此外,民族解放被公认为是民族主义的主题。 民族主义最强大的力量在于它的社会动员能力。它能够整合社会力量,使政治力量具有文化的合法性,究其原因,在于它对任何其他意识形态都要具有更高的更有效的社会动员力量,可以凝聚民心,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它作为一种超越地方和社会阶层的广泛的文化心理现象和政治现象,说到底是民族大众性质的,因而主要是非理性的,在民众心中是一种激情支配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激发大众爱憎、造就大众理想的信念,以实际和想象中的民族区分为界的认同感和排他意识,而最终目的是要民族大众尽可能大的物质、精神以至生命的奉献。只要民族主义思想一经转移到大众,便大致成了最简单的信条形态。一旦民族主义思想转变为组织,乌合之众就会变成冲锋陷阵的洪水猛兽。民族主义的历史创造者是由社会精英和知识分子发动的,精英和知识分子是民族主义的创造者,解说者,操纵者,他们表现的民族主义狂热,要比其他的社会集团更为强烈。通过知识分子和民族精英的意识形态操作,民族主义以群体的自我寻求和情绪为开端,以价值取向表达历史意向,这就是作为民族大脑的知识分子群体所创造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同样的,中国民族主义的创造者、解说者和操纵者也是社会精英和知识分子,他们代表了整个中国近现代激进思潮和反传统的激进思想。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民族”、“民族主义”的概念是在晚清时期从日本传入中国的。可以这么说,中国的民族主义不是“原发的”,而是“衍生的”,需要注意的是,它不是直接和完全的移植,而是“应激型”民族主义。历史上中国从来不曾有过“民族国家”的观念。在中

近代民族主义

近代民族主义 中国民族主义,指的是为维护在中国领土上的所有中国民族以及其所包含人民的利益所进行的一切行为和语言的总和。它要保护的是中华民族,这个是我们领土上几十个民族的总和,中华民族所衍生繁育的人都是中国人,是炎黄子孙。 中华民族,指的是中国人民、文化、领土、国家荣誉、语言的综合,并不是单纯指的是人民群体的本身。如何确定自身存在民族荣誉感,仅仅人本身外貌是不够,更重要的是民族认同感、传统文化、语言、领土、国家。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清末民初,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其特征有三:一为新(近代民族主义)旧(传统民族主义)杂糅,而新(近代民族主义)的量在增加,旧(传统民族主义)的量在减少;二是反对国外民族压迫和反对国内民族压迫,亦即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各民族的平等的斗争交织在一起;三是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结合,亦即推翻国外和国内民族压迫的斗争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斗争结合起来.推动这一时期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主要有两种力量,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 第二阶段:“五四”时期,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 其特征有三:一是反帝与反封建的结合.这一时期,由于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第一阶段是表面的感性的认识阶段,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笼统的排外主义斗争上.第二阶段才进到理性的认识阶段,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正是对帝国主义认识的这种变化,中国人民开始将反帝与反封建结合起来,从而赋予了近代民族主义新的内涵.二是从思想文化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省,人们开始认识到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列强侵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文化的落后,这种落后又导致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和革命的失败,所以,解决民族危机的不二法门就是从文化上入手,谋求文化上的解决.三是民族主义开始与各种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结合,呈现出多元的倾向. 第三阶段:“九一八”以后到抗日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 特征有二:一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因为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首要的工作是如何团结人心,激发民族意识,以抵抗日本侵略,而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生活与斗争之结晶的传统文化,很自然地成为人们鼓舞士气、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以抵抗日本侵略的有力武器.当时的学术研究出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就是文化史学的蓬勃兴起,有关中国文化史的著作不断出现.国内各个阶级、各党各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集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局面.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保守主义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保守主义 本堂课所讲的主题是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之保守主义,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保守主义的特征;二、保守主义的内涵;三、保守主义的类型;四、当代保守主义。 近代以来的主要意识形态或政治思潮为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无政府主义、女性主义、环境主义、宗教基本教义派。 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出现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文艺复兴以来的乐观主义认为:第一,世界的存在是有序的;第二,人类痛苦的来源并不是人的原罪,而是罪恶的社会。只要改造社会,痛苦就会最终从人类消失。保守主义的内涵指出,人类理解以及改变世界能力有限;罪恶,痛苦不仅仅是人类生活中暂时的因素,不仅仅产生于不公正的社会组织,而是人类生存中永恒的,不可消除的现象。保守主义两个基本涵义是:不完美主义和政治的有限性。保守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不完美是内在的,永久的,而不是暂时的。在这点上,保守主义不同于激进主义,也不同于反动派。保守主义,不是改变现状,也不是怀恋过去,而是保持现状。历史上的保守主义有:法国式,以梅斯特尔为代表的极端保守主义以及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温和保守主义;德国式,发端可以追溯到早期政治浪漫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是诺瓦利斯;英国式,代表人物是柏可,其理论展示了保守主义的一些一般特性,如尊重传统,强调社会是有机体,是自然的产物,而不是人为设计的产物。保守主义的类型有,政治保守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社会保守主义。政治保守主义,反对激烈变革,反对革命,维持现状。文化保守主义,强调传统文化的价值,反对自由主义的普遍主义理念,拒绝所有文化都会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的预测,拒绝承认某种文化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社会保守主义,在德国浪漫主义时期表现得最为典型。保守主义者厌恶现代化带来的社会后果,如人与人关系的淡漠,城市化,环境污染等,他们憧憬田园诗般的生活,憧憬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没有一个自由主义者具备自由主义者的所有特征,其他主义者亦同。从1950年开始,出现了一场持续的保守主义革命,特别是美国。构成这种保守主义革命有多重势力: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形形色色的文化保守主义;基督教右派;新保守主义。这些即为当代保守主义。在非西方国家中,则是世界范围的宗教与传统文化的复兴以及对启蒙运动的反动。当然在这些西方政治中的各种思潮,无所谓好亦无所谓坏,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在现代西方人眼中,我们不是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而是共产主义。对于这些过

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主要特征

(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主要特征 尽管新自由主义分为很多学派,但是他们在理论基础上具有一致性,即他们都是强调生产自行决定需求,因此他们的理论表现出很多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市场有效论,极力鼓吹市场调节作用的万能性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完美的,可以有效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作为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媒介,不仅可以把消费者的信息通过市场传递给生产者,并且生产者之间通过竞争,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他们认为市场经济是完美的资源配置方式。也因为如此,他们认为应当让市场机制主宰人类的经济活动甚至是政治经济活动。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制度也许不是尽善尽美的,但是唯一可行的制度,是人类目前最好的制度(自由并且有效率的)。因此,新自由主义坚持放任自由的政策,他们相信这样可以达到经济的协调发展。 2.强烈反对政府干预 新自由主义学者都是反凯恩斯主义者。新自由主义者认为,如果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运行,市场主体之间就不能正确地传达信息,必然会导致市场信息的失灵。另外,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更是破坏了社会成员的民主,还侵犯了社会成员的个人权利,但是他们也不是完全拒绝政府的干预,只是主张政府能够尽量减少对经济的干预,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他们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责主要是提供公共物品,削减政府的社会福利开支和预算规模,减少政府债务和财政赤字,取消或放松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管制,把企业从政府中解脱出来,使得他们成为自由的经济主体。 3.大力推行私有化 他们认为私有制是市场经济调节机制的内在前提,因为只有私有制才能刺激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因此私有经济才是内在稳定的经济。他们认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对个人利益的追求,私有产权制度最适合人的自利本性,/每个人都是自己财产的最好监护人0,私有产权是最明晰的产权,因而是最有效的产权制度。因此他们主张把国有企业出卖给私有投资者,把资源尽可能地从公用部门转移到私有部门,他们认为这样做的好处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思想偏差及其原因分析_陈橹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思想偏差及其原因分析 陈橹1杨勇2 (1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南京210014) (2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南京210014) 摘要:古典自由主义把私有财产权和市场机制作为政治和社会文化自由的基础与动力,而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却只要求政治与文化自由,在经济上则普遍排斥私有财产权和市场机制。其原因在于:在自由主义被当作救国工具的前提下,其核心价值不能不被时代性的民族主义夙求所遮蔽;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道德至上倾向和对经济生活的陌生与鄙视、政治全能主义、大同理想,也深刻制约了中国自由主义者的价值偏好;知识分子对社会转型的不适应和对扭曲的市场经济的抗议,而产生了超越市场经济的道德幻想;同一时期世界性的左翼思潮及对统制经济的迷信,也影响了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者的选择。 关键词:自由主义;思想偏差;近代中国 中图分类号:D0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63(2003)08-0045-07 近代的中国自由主义与西方自由主义有明显的不同,它不仅没有充分发育的私有产权制度和经济机制作为发生的基础,反而排斥私有制度和市场经济。除清末梁启超在同革命派论战时曾论述过土地私有与自由之间的关系外,整个近代的知识界都表现了对自由经济的隔膜和排斥,中国的自由主义也全部发生于政治与文化领域,鼓吹者们没能够把握住经济、政治与文化三大自由之间的关联。突出的表现是在抗战后期及战后时期,当时胡适、罗隆基、储安平等在不同场合表达了仿效英美代议政治和德俄统制经济的建国设想。1945年秋天的民盟一大政治报告及其纲领集中反映了贬斥私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观念,如5纲领6的/经济0部分说:/民族经济之目的,在平均财富,消灭贫富阶级以保障人民经济上之平等0,/全国经济之生产与分配由国家制定统一经济计划,为有系统之发展0,/银行、交通、矿业、森林水利、动力、公用事业及具有独占性之企业,概以公营为原则,0/人民生活必需品之消费分配,以设立国营公营商店及消费合作社为原则0。在其后的政协会议上,民盟更明确地表达了把英美政治民主与苏联式的/经济民主0相结合的设想,企图/拿苏联的经济民主来充实英美的政治民主0。中国自由主义者的这种倾向,与西方古典自由主义的观念是完全不相容的。 古典自由主义认为,政治民主建立在对人性的认识之上,人的本性是在经济上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政治及其它公共生活中追求权力的最大化。政府的权力来自于各个个人的权利的让渡,而人类历史反复验证的经验事实是,公共权力对于实现社会秩序和公正是必须的,但它对人性具有无法抗拒的腐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 一、中国传统民族主义与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不同内涵 1.中国传统民族主义 (1)主要观点:一是华夏中心观,二是华尊夷卑观,三是建立在华尊夷卑观基础之上的“夷夏之辨”的观念。 (2)划分民族的方法:以文化上是否归附为标准,中国乃文明之国,非方位、界域、种族所限。 (3)中外关系基础:不是各国拥有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世界秩序也不是独立、平等的民族国家集合体,而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同心圆,其他民族只是中国文化教化的对象。 (4)中国传统民族思想:基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相信中国文化是最优秀的,二是认为这一优秀的文化是民族认同的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符号。因此,在中国人看来,维护民族利益主要表现在维护中国的文化和制度,特别是纲常名教上。 2.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含义(1)指各民族建立政治实体和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过程。(2)是建立民族国家过程中所体现的理论、原则和理想。 (3)政治集团追求民族国家的行动。 (4)民族成员的心理状态,即表现出对民族国家超越一切的高度忠诚和对本民族优越性的坚定信仰。 二、近代中国民族主义 1.原因 (1)外来侵略: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和压迫所造成的社会危机是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 (2)原有传统:固有的传统民族主义成为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

(3)西学影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吸收了西方的进化论学说,把它变成了倡导民族自强自立、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的理论武器。 (4)主观奋斗:进步思想家、革命家为救亡图存而不懈奋斗。 2.内容 (1)恢复民族自强自信:恢复对中华固有文化的自信,可以说是近代民族主义最重要的内容。 (2)陶铸国魂,培养人民尚武精神:近代民族主义者们鉴于中国积贫积弱、屡受列强欺辱的现实,认识到改变文弱旧习,培养人民的尚武精神,增强国力的重要性。 (3)群体至上的国家主义:强调国家的独立和自由胜于个人的独立与自由,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最具特色的理论内核。 (4)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反帝爱国内容。 (5)全面赶超西方:中华民族危机意识的不断加深,势必催发其强烈的赶超意识,这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独有的内容之一。 3.发展演变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一绪论: 何为政治___xx哲人的政治理解 1是进步还是回归. 2何为政治 3哲学与政治 第一章自由主义政治思潮 一自由主义的基本内涵: 自由主义属于某个时代的大背景 在我看来,自近代以来,没有比自由主义更丰富的概念了,自由主义的历史就是整个西方的近代史.它与资产阶级革命\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美国立宪与建国等西方的标志性事件都有着本质性的关联,甚至中国的近现代革命史都与自由主义脱不了干系.所以要理解自由主义的精神就首先要理解人类自身的世界及其历史.因为在我看来,人类的标志性事件不可简单的划归为自由主义的结果,也许存在着某种所谓的命运的到来___人类的历史也许是由人类的开端景象(整体)所决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人类的基本事件体现了自由主义之精神.问题的关键是,这些人类的基本事件到底体现了那种意义上的自由及随之而来的自由主义?我之所以回头看,就是因为我们只有以这种回看的思想姿态才能剥离出自由的核心和自由主义之精神(哪个属于我们人类本质的伟大精神: 它一方面属于我们的杰作_卓越性,另外一方面属于某种命运般的恩赐____该命运会让自由成为自由的那个东西_界限_出现\或者说让有限性本身成为可能,因为毫无疑问,一种没有界限的自由绝对不属于人类本身.),从而剔除并厘清思想史上那些众多的对自由主义的理解.本人只是一种努力的尝试,基本内容还是以别人的教材为主,因为那里面有很多结论性的东西需要我们大家记住,这样让你们初学者对自由主义有一个基本的概念上的把握. 1自由主义理论渊源(基石)

首先,应该明确,自由(freedom)不同于自由主义(liberty liberism),自由和真理\善\正义\理性等概念一样,属于我们的自然(本性).我们有这样那样的自由,可问题是,那种意义上的自由才是对我们本性的体现.或者说,与自由相关的决断问题(比如在笛卡尔我思中的意志)和行动问题凭什么可以作为人相对于上帝\自然等卓越性的体现呢?或者干脆说,我们凭什么才能够自由?难道我们不害怕对自身自由相信会把我们人类自身带向一个深渊或什么危险的境地吗?或者说,难道自由带给我们的一定是幸福,而不是灾难吗?(为什么这样追问,这是因为人类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幸福和美好世界,这一点我前面已经说过.比如亚里士多德将个人的目的是幸福与城邦的目的相等同,并以此作为<政治学>的基本原则,还有苏格拉底的目的论\Spinoza\洛克\康德\马克思等) 对这个问题做出明确回答的哲学家很多(比如传统自由主义以人性论和个人主义为基础),但最具说服力的是康德.即理性与自由的结合.我们所谓的自由就是理性自由.我们之所以具有追求自我的权利和能力,是因为我们具有理性.真正的理性自由是自律的,而自由之为自由就在于自律的,即自己给出自己的法则.只有在这种自由中,人才自在,即在自己的位置上获得人自身的格位,从而获得人自己的尊严与权利(幸福).如果说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那么自由就是他律的.这是自由与理性的结合.其实,从康德以来,自由和理性从未分离.自由的基本含义就是理性自由.悖论的是,真正理解自由本质的思想家从来不是一个彻底的自由主义者(比如黑格尔\康德\马克思),而是一个界限的划定者和世界边界的勘察者(或者说世界图景的描绘者).在这个意义上,自由是属于我们自身世界之可能性的逻辑前提. 自由主义是一个政治思想观念,是一个基于我们自身理解(我们的先天\后天,我们的目的和幸福,我们的经验和理性,我们的社会与个人等)而形成的对历史\政治\国家\社会\经济\个人\集体等事实的看法.对自由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自由主义思想体系.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所说的自由是一种个人相对与国家和社会的自由,是个体自由的延伸和外在化,以此类推,一种属于国家和社会的自由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比如自由的商品经济).所以,这里的自由不只是个人之自由,还包括属于政治\经济\社会\国家等本身的自由.自由主义的思想基石就表现在对自由的不同理解之上.总起来说,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石主要有: 理性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社会契约论\道德多元主义\.举例来说,自由理性主义的观点如下:

浅析中国现当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

浅析中国现当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 论文关键词:自由主义;本体观;特性;二律背反 论文摘要:自由主义思潮是一种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坛表反映为要求“文学自由”的理论呼声与创作趋向。这股文学思潮发端于晚清,从五四刘建国前兴衰起伏三十年,建国后丧失生存空间,其特殊境遇中有着复杂的内蕴。文学上的自由主义思潮塑造了作家的独立人格,强化了作品人文精神和审美品格。然而它却面临着“功利主义和审美价值二律背反”的必然困境。 自由主义思想的萌芽,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而现代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则是17世纪以后才出现的。人们通常以洛克作为第一个真正具备自由主义特征的思想家。上这种极具平民性及广泛性的思想,在欧洲17世纪的科学革命和18世纪启蒙运动的催化下,从英国开始并迅速在欧美各地较发达的国家生根发芽,到”世纪达到全盛,直至20世纪才处于衰落状态(20世纪以后又获得新的发展)。自由主义所倡导的政治、公民(个人)权利以及对、自由企业和产权保护的提倡,对个人和自立观念的坚持等思想,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深刻影响了近代世界的历史进程。“自由”已构成了现代性的根本价值。 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潮和运动可谓生不逢时,当它开始萌芽之际,正值欧美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处于衰落之时(正值社会逐渐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之时)。与自由主义在欧美民众中的普遍接受不同,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想主要存在于思想文艺界的知识分子中间。它代表性的人物主要是一部分从欧美留学归来、深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如晚清时代的严复、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以及民国时期的胡适、周作人、朱光潜、林语堂、粱实秋、沈从文、徐志摩等人。以他们为核心,形成了中国近现代独具特色的时断时续的自由主义政治文化思潮。笔者这里所要论及的中的自由主义思潮是指在近现代文学史上存在的,以那些深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作家为主体,以维护文学的独立品格和作家创作心

自由主义在中国

自由主义在中国 引言 自由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哲学,以自由作为主要政治价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其特色为追求发展、相信人类善良本性、以及拥护个人自治权,此外亦主张放宽及免除专制政权对个人的控制。更广泛的,自由主义追求保护个人思想自由的社会、以法律限制政府对权力的运用、保障自由贸易的观念、支持私人企业的市场经济、透明的政治体制以保障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在现代社会,自由主义者支持以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为架构的自由民主制,有着开放而公平的选举制度,使所有公民都有相等的权利参与政治。【1】 自由主义是一种政治哲学也是一种建立在自由与平等之上的世界观。前者是强调古典自由主义而后者更为明显的是在强调社会自由主义。自由主义者广泛支持的观点如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宗教自由、自由市场、民权、民主社会、世俗政府、国际合作等等,通常取决于他们对于自由主义原则的认识。 19世纪自由主义政府成立于欧洲国家,以及南美和北美。在这一时期,古典自由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主要对手是保守主义,但随后自由主义又面临着在意识形态方面新的对手的挑战,如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20世纪后,在欧洲和北美,建立福利国家成为自由主义扩张的新的组成部分。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1978年改革开放引进市场经济模式后,也不得不面对自由主义所带来的问题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 自由主义中国转型市场经济新自由主义 正文: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已经明确表达了个人的自由理想。18世纪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近代自由主义的发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自

由主义的状况发生了悄悄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以保守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社会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却无力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发展的问题。在主要的西方国家,福利国家政策令人们失望,人们对自由主义的主张也丧失了信心,而且代之而起的“经济复兴计划”也未能尽如人意,保守主义的主张同样引起人们的怀疑。【2】 在1978年到1988年之间的十年时间里,英国政府面对自己所产生的独特的社会经济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采取了一系列诸如缩减政府编制,对原有的税制进行改革,将部分国营企业私有化、控制货币供应量、削减福利开支和增加工人工资等措施。这一些列措施所产生的效果保证了英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增长率稳定在3%左右。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失业率也不断的增长,而且人与人之间、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更是相对的扩大了,对于这种情况,英国政府也只能加强国家对于经济的干预,增加货币供应,同时降低存款利率,以这样的方法来遏制经济下滑的趋势。 美国政府在1982年之前也是坚定不移的一直执行着保守主义的经济政策,尽量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是在保守主义政策的大背景下,各个领域不断浮现的社会经济问题不断的质疑着美国政府所采取保守主义政策的正确性。终于美国政府在1982年“中期选举”之后不得不增强了对经济生活的干预【3】,其具体措施跟英国几乎如出一辙,而且与英国相比较来说,美国的国会在政府开展干预行动的同时也是不断的通过相关的法案,以此来支持美国政府在此种情况下作出的干预行动。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4】提出的凯恩斯主义开始兴起,凯恩斯从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着重分析了资本主义国家普遍产生经济危机、以及失业率增高面临严重失业危机的原因。由于对于这些问题所做出的分析比较准确且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解决办法,凯恩斯主义逐渐被资本主义国家所普遍接受,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成为了比较主流的指导理论。而且凯恩斯主义中要在自由放任的政府和过度干预的政府之间寻找一条新的道路的主旨,也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不谋而合。 综上,自由主义在20世纪末的振兴是经过一系列西方资本主义历史阶段的选择与沉淀的结果,与此同时,自由主义自身的理论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而且,随着自由主义指导下的西方资本主义重新焕发生机,自由主义自身也变得更加充满了活力。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的主流思潮之一,早在20世纪初就被引入了中国,但是当时的中国深陷战争的泥潭,对于自由主义的讨论就变得不再具有那么大的现实

近年来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研究概述

历史教学#$%&’()*+,-.$/0!112年2期3’425!112总第67!期89:3’467! !本研究所统计的论文和专著,只限于中国内地,而不包括港澳台以及国外的相关研究。对近年中国民族主义的研究状况进行总结的文章,前此有罗志田的《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研究取向和反思》(《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期) ,该文主要不是概述式研究,而是对研究中若干具体问题谈论自己的研究心得。笔者所知的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进行研究的专著有:唐文权:《觉醒与迷雾: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年版; 陶绪:《晚清民族主义思潮》,人民出版社;<<=年版;罗福惠:《中国民族主义思想论稿》,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李世涛:《知识分子立场———民族主义与转型期中国的命运》,时代文艺出版社!111年版;罗志田:《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上海古籍出版社!11;年版。 近年来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研究概述 萧守贸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北京 ;11"7=@ 一、理论来源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当然与研究者的研究视野的开拓有关,也和对当前世界范围广泛涌现的民族主义运动进行反思有关。作为一种借鉴,探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升温自然也在意料之中。通观这几年来的相关研究,在深度、广度上较前几年有较大进步,发表学术论文约在>1篇左右,专著=本!。对于近代民族主义这样一个重要的题目而言不能说多,本文拟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作一简单分析如下: 探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理论来源。对此各研究者的观点大致接近,一般均认为笼统而论有两个来源: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资源;一是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思想。但具体到实际内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时,却有不同的看法。在中国传统资源方面,焦润明认为 “固有的华夷观念为近代直接的理论来源之一” A ;B 。陶绪则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从华夏中心的地理概念转化为近代世界地理概念;从华夏文化优于他民族文化观念转化为平等相处,摒弃虚骄心理状态;从华夷之辨走向中体西用A 2B 。陶的看法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传统民族意味的观念在不同层次上的近代转变,难能可贵。罗志田则提醒研究者注意在研究传统观念的转变时,要注意“昔人夷夏观可以是多元的或多面的, 但清季士人或只接受昔人观念的一支或一面” A 2B 。此说颇有启发,即,不可把传统观念作囫囵吞枣式的笼统看待,而应从更具体的实践角度分析观念的变与不变。在考察西方民族主义资源时,焦润明 认为有三个方面:西方的进化学说、启蒙时代的自由平等学说和民族主义理论A ;B 。金冲及认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在理论上的直接影响,更多地来自 ;<世纪下半叶德、意两国统一时期的民族主义思 潮”A 6B 。在中西思想资源的结合以及运用到实际方面,罗志田认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发端固然来源于传统的族类思想,但成为“主义”,却经过了日本这一中转站A 2B 。至于这一转手中间有无掺兑或疏漏,目前尚无论文论及。在实际的结合运用方面,郭洪纪的观点值得重视,他认为“康有为主张将儒家伦理与西方的哲学观和社会制度加以衔接,建立一种文化民族主义的新儒家……孙中山则主张将儒家文化与西方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后来的苏维埃主义结合在一起,纳入三民主义的政治主 张之中,赋予民族主义以新的含义” A 2B 。郭对于苏维埃主义的重视,是对近代民族主义思想来源的一个新提法。

政治思潮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一、新自由主义(the New Liberalism) (一)新自由主义的思想来源:古典自由主义(两个阶段) 1、17—18世纪的主要观点(代表人物:约翰?洛克、孟德斯鸠、卢梭、潘恩、杰斐逊) 2、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主要观点(代表人物:边沁、密尔、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二)新自由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代表人物:英国的托马斯? 希尔? 格林、霍布豪斯、霍布森和美国的沃尔特? 韦尔、路易斯? 布兰代斯、杜威) 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代表人物:美国的罗斯福和英国的凯恩斯)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代表人物:罗尔斯) (三)托马斯?希尔?格林的新自由主义 格林是新自由主义的开创者。他的主要贡献: 1、论证了共同利益的存在。 2、论证了积极国家。 3、论证了积极自由。 评价:格林在共同善的基础上,论证了国家干预的合理性,调和了追逐个人利益与维护他人利益与自由的矛盾。 (四)霍布豪斯的新自由主义思想 1、自由主义具备八个基本的要素:公民自由、财政自由、个人自由、社会自由、经济自由家庭自由、民族自由和国际自由 2、批判古典自由主义把个人自由与社会割裂开来的观点,指出追求个人利益必然带来全社会的繁荣的假定是“过分乐观了”。 3、自由主义的核心在于:自由“主要是个社会利益的问题”。 4、20世纪的国家应该是积极国家。 (五)罗斯福的“新政”自由主义 1、在美国,垄断限制了自由竞争,威胁了机会平等,造成了经济上的不平等。 2、造成这种恶果的主要原因是一个时期以来政府所奉行的放任的自由主义政策。 3、必须依靠、通过国家强有力的干预来解决社会上出现的这些重大问题。 4、提出了被称为“新政”的一系列的法案和改革措施,对经济和社会进行强有力的干预和调节。 5、对新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做了进一步阐发,提出了著名的“四大自由”和《权利法案》。 四大自由:言论和发表意见的自由;每个人以自己方式崇拜上帝的自由;不匮遗乏的自由;不虞恐惧的自由。 权利: (1)从事有关工作和获得报酬的权利。(2)挣得足以提供充足衣食和娱乐收入的权利。 (3)一切农场主生产和销售产品足以保障自己和家庭在生活上过得去的权利。 (4)一切企业主,不分大小,在自由的环境中从事贸易。 (5)一切家庭拥有体面住宅的权利。 (6)享受充分的医疗照顾和有机会获得并保持健康身体的权利。 (7)享受充分保障,不必在经济上担心老、病、事故和失业的权利。 (8)获得良好教育的权利。 (六)罗尔斯对新自由主义的理论总结 代表作:《正义论》把正义作为研究的重点和核心。 1、正义是社会制度的基础,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 2、正义的社会制度必须体现两条正义原则: 第一原则:平等自由原则。即每个人都拥有与他人相同的最广泛的基本自由。 第二原则:社会经济中不平等应这样安排: (1)差异原则:对每个人都有利,并使以往收益最少者享有最大利益。 (2)机会公平平等原则:在社会的公平平等条件下,地位和职位向所有人开放。 3、提出了两个优先的原则:

新自由主义思想运动的三大特征

新自由主义思想运动的三大特征 [摘要]新自由主义产生政治、行政和思想界三大领域的斗争和合作。作为一场思想运动,新自由主义有三个特点。它发端于英美学术界,同时又具有跨国性;它在福利资本主义和冷战对立中历史性地孕育成长;它纯粹地强调市场的力量,认为市场是权力、报酬和自由的来源及判准,并蔑视政治、行政系统和福利国家。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思想运动;跨国性;福利资本主义 在社会科学中,新自由主义是一个经常被提及却欠明了的概念。在澳大利亚学者曼弗雷德·史泰格和拉里·罗伊看来,新自由主义有三个维度:即意识形态、治理模式与政策。[1] 史蒂芬尼·李·马奇指出,新自由主义是政治、行政和思想界三大领域的斗争与合作的产物。[2] 作为一项思想运动,新自由主义的“新”有三层含义:(1)它的根基在英美学术界,同时又具有跨国性;(2)它在福利资本主义和冷战对立中历史性地孕育成长;(3)它纯粹地强调市场作为权力、回报和自由的源泉,并蔑视政治、行政系统和福利国家。下文对这三个特点分别论述。 一、基于英美的跨国性 新自由主义的思想之所以值得注意,部分是因为它的跨国性和超国家性——也就是说,它的活动中心和组织形式超越了民族国家的界限,也是因为它在地理上来说根基于英美知识界。 除参与直接的政治行动之外,新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还通过解释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失败、提出一套经济复苏的建议方案来为政治精英提供符号资源。通过能够在国际层面产生强迫性和规范性压力的政府和组织,如美国政府(或者在更一般性的意义上,富有的“核心”国家)、经合组织、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这些符号资源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这些符号资源源自英美,由一批特别的知识生产者提供,他们各自有自己的专业兴趣。关于这一点,现有的文献将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英美中心主义描述为:(1)通过美籍和在美国接受教育训练的经济学家在拉美改革的直接干预,对自由市场思想进行政治上的合法化和专业地位的提升(在经济学领域);(2)经济学专业的国际化以及对美国学术界专业认证权的强化。 自由市场经济学家与保守共和党人、媒体及商界人士形成了一个“邪恶联盟”,并在全球的新政治运动中进行广泛的“投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哈诺德·哈勃(芝加哥大学)通过美国国际发展署和一些慈善基金会资助国外的经济学系,如臭名昭著的“芝加哥帮”家乡的智利圣地亚哥天主教大学。芝加哥的南方同行也采用同样的手段去获取影响力:通过与美国的媒体和经济学家建立联系以便在本

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命运

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命运 当在查询相关资料时,我找到了一本书,一本与这个题目十分贴近的书。《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2010年10月出版,作者是高志勇。然而,进一步了解发现,本书只是针对于胡适的政治思想的研究。 《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时期胡适政治思想研究》内容简介:《独立评论》时期(1932年5月至1937年7月),在胡适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具有承先启后的重要意义,也是胡适处于与现实政权、特别是与国民党蒋介石统治关系生涯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阶段。整理和探讨这个时期胡适政治思想的丰富内容(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政治行动)的分裂状况,对深化胡适及其政治思想的整体研究,对促进近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及其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的中国,是忧患与希望、落后与自由并存的时代,各种思潮在当时风起云涌。自由主义在其中一支独秀,因为他的领导人是鼎鼎大名的胡适及一批曾留学欧美的北大、清华的教授。追随胡适及这些学者、教授的青年学生刚开始是趋之若骛,但最终,他们又选择了抛弃,自由主义在中国却遭到了失败。格里德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其失败的原因,认为自由主义在中国失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自由主义者本身没有抓住为他们提供了的机会,而是因为他们不能创造他们所需要的机会。自由主义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中国那时正处在混乱之中,而自由主义所需要的是秩序。自由主义的失败是因为,自由主义所假定应当存在的共同价值标准在中国却不存在,而自由主义又不能提供任何可以产生这类价值准则的手段。它的失败是因为中国人的生活是由武力来塑造的,而自由主义的要求是,人应该靠理性来生活。简言之,自由主义之所以会在中国失败,乃因为中国人的生活是淹没在暴力和革命之中的,而自由主义则不能为暴力与革命的重大问题提供什么答案。 从整体上看,近代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一场接一场的民族救亡运动和激烈对抗的社会政治斗争,不可能造就自由的花朵所需要的文化土壤,不可能给自由主义以和平渐进的稳步发展,只能给极端的激进主义和固执的保守主义以无限发展的可能,这正是自由主义长期萎缩,左右摇摆,不能在中国站稳脚跟的一个根本原因。陈西滢个人的命运与自由主义紧密相连。有人说,真正的知识分子都是悲剧命运的承担者。在陈西滢身上体现的是历史与个人的双重悲剧。谈到自由主义,人们自然想到的是胡适、蔡元培、殷光海这样的大家,对他们的研究也是层出不穷。而象陈西滢这样的自由主义边缘人,却无人问津。他虽然与胡适、徐志摩等人是好友,虽然也有满腹的才华,但在当时和现在,他只是人们轻轻一笔代过的“正人君子”。本文试图通过陈西滢的作品,对陈西滢的社会文化思想、价值观以及他对革命的态度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找出陈西滢悲剧命运的内在根源。 通过这位自由主义落寞者的命运,思考自由主义及自由主义者在中国的命运。陈西滢醉心于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他在政治上将西方国家视为中国的榜样。主张中国效法西方,建立起一个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类似于西方国家那样的资本主义社会。他接受欧美的自由主义思想,始终对政治、文化等现象保持着“独立的”、“不主附和”的批判精神,主张人的文学,主张充分表现个性的情理结合的美文学。 然而,在那个激进的年代,他绅士般的中立、公道却被谑称讽刺为“正人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