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移相

数字移相
数字移相

一.两个同频信号之间的移相与实现方式

所谓移相是指两路同频的信号,以其中的一路为参考,另一路相对于该参考作超前或滞后的移动,即称为是相位的移动。两路信号的相位不同,便存在相位差,简称相差。若我们将一个信号周期看作是3600,则相差的范围就在00∽3600之间。例如在图1中,以A信号为参考,B信号相对于A信号作滞后移相φ0,则称A超前Bφ0,或称B滞后Aφ0。

图1 移相示意

要实现B信号对A信号的移相,通常有两个途径:一是直接对模拟信号进行移相,如阻容

移相,变压器移相等,早期的移相通常采用这种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制造的移相器有许多不足之处,如:输出波形受输入波形的影响,移相操作不方便,移相角度随所接负载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漂移等.在此不予讨论.另一个是随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单片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数字移相技术,是目前移相技术的潮流。数字移相技术的核心是:先将模拟信号或移相角数字化,经移相后再还原成模拟信号。

数字移相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先将正弦波信号数字化,并形成一张数据表存入ROM芯片中,此后可通过两片D/A转换芯片在单片机的控制下连续地循环输出该数据表,就可获得两路正弦波信号,当两片D/A转换芯片所获得的数据序列完全相同时,则转换所得到的两路正弦波信号无相位差,称为同相。当两片D/A转换芯片所获得的数据序列不同时,则转换所得到的两路正弦波信号就存在着相位差。相位差的值与数据表中数据的总个数及数据地址的偏移量有关。这种处理方式的实质是将数据地址的偏移量映射为信号间的相位值。另一种是先将参考信号整形为方波信号,并以此信号为基准,延时产生另一个同频的方波信号,再通过波形变换电路将方波信号还原成正弦波信号。以延时的长短来决定两信号间的相位值。这种处理方式的实质是将延时的时间映射为信号间的相位值。

二.利用D/A转换实现移相

图2给出了一个设计实例。单片机为8031,D/A转换芯片采用两片8位字长的DAC0832,由于DAC0832的输出信号为电流型,故需加运算放大器将电流型信号转换成电压型信号。该设计中运算放大器采用双极型双运放4558。转换所用的数据为256个8位字长的数据,随程序一

起存入ROM存储器中,即一个信号周期有256个转换值。

图2 D/A转换移相框图

进行D/A转换的程序段及正弦波的数值表如下:程序清单:

MOV R5,#00H;第一路正弦波起点地址的偏移量送R5 MOV R1,#08H;第二路正弦波起点地址的偏移量送R1 LOOP:MOV A, R5

MOV DPTR,#TAB;取数据表首地址

MOVC A,@DPTR;取第一路数据

MOV DPTR,#0DFFFH;选通第一路DAC0832

MOVX @DPTR,A;数据送第一路DAC0832

INC R5;修改第一路地址的偏移量

MOV A,R1;

MOV DPTR,#TAB:

MOVC A,@DPTR;取第二路数据

MOV DPTR,#0BFFFH:选通第二路DAC0832 MOVX @DPTR,A;数据送第二路DAc0832

INC R1:修改第二路地址的偏移量

MOV DPTR,#7FFFH;选通两片DAC0832的转换端MOVX @DPIR,A;同时转换两路数据

AJMP LOOP

TAB:DB 80,83,86,89,90,93,96

DB 99,9C,9F,A2,A5,A8,AB,AE

DB B1,B4,B7,BA,BC,BF,C2,C5

DB C7,CA,CC,CP,D1,D4,D6,D8

DB DA,DD,DF,E1,E3,E5,E7,E9

DB EA,EC,EE,EF,F1,F2,F4,F5

DB F6,F7,F8,F9,FA,FB,FC,FD

DB FD,FE,FF,FF,FF,FF,FF,FF

DB FF,FF,FF,FF,FF,FF,FE,FD

DB FD,FC,FB,FA,F9,F8,F7,F6

DB F5,F4,F2,F1,EF,EE,EC,EA

DB E9,E7,E5,E3,E1,DF,DD,DA

DB D8,D6f D4,D1,CF,CC,CA,C7

DB C5,C2,BF,BC,BA,B7,B4,B1

DB AE,AB,A8,A5,A2,9F,9C,99

DB 96,93,90,8D,89,86,83,8O

DB 80,7C,79,76,72,6F,6C,69

DB 66,63,60,5D,5A,57,55,51

DB 4E,4C,48,45,43,40,3D,3A

DB 38,35,33,30,2E,2B,29,27

DB 25,22,20,1E,1C,1A,18,16

DB 15,13,11,10,0E,0D,0B,0A

DB 09,08,07,06,05,04,03,02

DB 02,01,00,00,00,00,00,00

DB 00,00,00,00,00,00,01,02

DB 02,03,04,05,06,07,08,09

DB 0A,0B,0D,0E,10,11,13,15

DB 16,18,1A,1C,1E,20,22,25

DB 27,29,2B,2E,30,33,35,38

DB 3A,3D,40,43,45,48,4C,4E

DB 51,55,57,5A,5D,60,63,66

DB 69,6C,6F,72,76,79,7C,80

此例中,数据表中数据共有256个,每两个相邻数据之间的相位差为3600÷256=1.40。我们只需改变R1中的值就可改变两路正弦波的相位差。程序中R1=8,故第一路正弦波滞后第二路正弦波1.40×8=11.20。

现将以这种方式实现移相的几个技术指标作如下分析:

1.波形失真度;正弦波的转换精度若不加其它的处理,则取决于D/A转换芯片的位数和数据表中数据的准确度。8位的D/A转换芯片其输入数据的范围是0-255,也就是说最多可将模拟量分为256级。在双级型的转换中,正、负半波被分为128级。

2.正弦波的周期;正弦波的周期由对数据表作一遍完整的转换所需要的时间决定。显然,单片机的速度、数据表中数据的个数以及程序的算法等因素都将影响正弦波的周期。上例中设8031的晶振频率为6MHz,则程序完成一个数据的转换所需要的时间是52us,故正弦波的周期为K×52 us×256=K×13312 us。K为转换下一个数据前等待的时间系数,当K=l时,为连续转换,此时正弦波的周期最短。

3.移相细度;移相细度(最小移动步长)取决于数据表中数据的个数,数据越多则移相细度越细。上例中数据表中数据的个数为256个,所以移相细度为3600÷256=1.40。若数据表中数据的个数为360个,则移相细度为3600÷360=10。表面上看,只要增加数据的个数

,就可提高移相细度,但在不增加D/A芯片的位数的情况,单纯增加数据的个数,会使正弦波波形的失真度增加,并使正弦波的周期变长。在正弦波周期一定的情况下,数据表中数据的个数是有限制的。

三.利用单片机进行方波信号的移相

利用单片机进行方波信号的移相则是数字移相的另一个途经,已有多种成功之作,有些偏重硬件,有些偏重软件,总体说来,偏重硬件的精度较高,但制造及调试较复杂。偏重软件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往往精度受影响。本文介绍一种己获得较为理想效果的设计。设计的原理框图如图3所示。

upload/article/2005122581313.gif[/IMG]

图3 方波移相框图

工作原理:作为参考信号的A,经整形后得到方波信号a,再利用锁相技术对a作3600倍频,并将此倍频信号作为单片机中CTC的计数脉冲,以此来产生相移和测量移相的实际值。由于计数脉冲是通过锁相环产生的,在锁相环允许的频率范围内,计数脉冲始终是a信号的3600倍,因此,可以看成是将a信号的一个信号周期分为了3600份,且允许a的频率可在一个小的范围内波动。若一个信号周期为3600,那么在一个信号周期内每个计数脉冲即代表0.10。我们只需以a信号为参考,延时若干个计数脉冲的时间来产生c信号即可做到移相,改变延时计数脉冲的个数即可改变移相值,亦可记录两个信号的上沿(或下沿)间的脉冲个数来获得两信号的相位差。正是由于锁相环的存在,才使得移相信号B与参考信号A的频率完全相同。比起由软件测得A信号的周期后再来产生B信号的方式来,其精度要高得多。锁相环倍频的频率愈高则移相的最小单位愈小,若作7200倍频,那么在一个信号周期内每个计数脉冲即代表0.050。

图4 移相时序

图4是以上述方式进行移相的时序图,设计数脉冲的频率是a信号的3600倍,那么从a信号的上沿开始经N个计数脉冲后产生c信号的上沿,则有a信号超前c信号N×0.10。但我们需要的是A信号与B信号之间的移相。A信号与a信号的相位是相同的,但c信号与B信号的相位,由于波形转换电路的存在而不相同,其相位差视波形转换电路的参数而定。故A信号与B 信号之间的实际移相值无法由N×0.10来计算。要获得A信号与B信号之间的实际移相值,可将

B信号整形成b信号(两信号相位相同)后反馈给单片机,由单片机测量出a信号与b信号之间的计数脉冲个数n即可,实际移相值为n×0.10。改变N的值即可改变移相值。

要实现上述设计,除需要用锁相环产生计数脉冲外,还需要三个16位的计数器,分别用来计N,n及1800的值。笔者将8032中的计数器作如下分配:T0计N的值、T1计n的值、T2计1800的值。T0、T1及T2的启停全部由中断服务程序控制。接线如图3所示。具体是:

①a信号的上沿产生INT0中断,其中断服务程序分别将-N及0赋给TH0TL0和TH1TL1;然后使T0、T1开始计数。

②T0归零,其中断服务程序关闭T0;置P3.0;-1800赋TH2TL2;使T2开始计数。

③T2归零,其中断服务程序清P3.0;关闭T2。

④b信号的上沿产生INT0中断,其中断服务程序关闭T1;读取TH1TL1的计数值n.。

四.两种移相方式的性能比较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以D/A转换方式实现的移相,虽然所用元件少,但输出信号的频率难以细调,特别是移相的最小单位太大(1.40/步)。在50Hz频率下,要达到0.10/步移相细度难以办到。因此,该方式只适合于对频率要求不高,且移相角度固定的场合。以延时输出方波的方式实现的移相,其硬件电路比较复杂(锁相及波形变换电路)。输出信号的频率以参考信号的频率为准,而参考信号的频率则可以精确给定。移相的最小单位可小于0.10/步,这就为无级移相提供了基础。因此,该方式可用于对频率要求高,且需3600无级移相的场合。

参考资料

1.王秉时,移相技术的发展与移相器产品的进步,《电测与仪表》1998。3

2.沈德金,陈粤初等,MCS。51系列单片机接口电路与应用程序实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杜

About Analysis and Implement of Digital Move-phase Technology

Shen Weicong Liu Yiju

A tract : The move-phase between two signal with same frequency ,e ecially between power f requency signals ,is as important method for imitating ,analyzing accident in a relaying field in power industry ,and is a signal source for testing various kinds of concerning phase . So,mo ve-phase technology has practical value widely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wo number move-phase method based on single-chip so as to illustrate the principle for realization of move-phase and make a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owards two move-phase methods.

Keywords: move-phase single-chip D/A conversion counter[IMG]

数字移相

一.两个同频信号之间的移相与实现方式 所谓移相是指两路同频的信号,以其中的一路为参考,另一路相对于该参考作超前或滞后的移动,即称为是相位的移动。两路信号的相位不同,便存在相位差,简称相差。若我们将一个信号周期看作是3600,则相差的范围就在00∽3600之间。例如在图1中,以A信号为参考,B信号相对于A信号作滞后移相φ0,则称A超前Bφ0,或称B滞后Aφ0。 图1 移相示意 要实现B信号对A信号的移相,通常有两个途径:一是直接对模拟信号进行移相,如阻容 移相,变压器移相等,早期的移相通常采用这种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制造的移相器有许多不足之处,如:输出波形受输入波形的影响,移相操作不方便,移相角度随所接负载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漂移等.在此不予讨论.另一个是随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单片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数字移相技术,是目前移相技术的潮流。数字移相技术的核心是:先将模拟信号或移相角数字化,经移相后再还原成模拟信号。 数字移相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先将正弦波信号数字化,并形成一张数据表存入ROM芯片中,此后可通过两片D/A转换芯片在单片机的控制下连续地循环输出该数据表,就可获得两路正弦波信号,当两片D/A转换芯片所获得的数据序列完全相同时,则转换所得到的两路正弦波信号无相位差,称为同相。当两片D/A转换芯片所获得的数据序列不同时,则转换所得到的两路正弦波信号就存在着相位差。相位差的值与数据表中数据的总个数及数据地址的偏移量有关。这种处理方式的实质是将数据地址的偏移量映射为信号间的相位值。另一种是先将参考信号整形为方波信号,并以此信号为基准,延时产生另一个同频的方波信号,再通过波形变换电路将方波信号还原成正弦波信号。以延时的长短来决定两信号间的相位值。这种处理方式的实质是将延时的时间映射为信号间的相位值。 二.利用D/A转换实现移相 图2给出了一个设计实例。单片机为8031,D/A转换芯片采用两片8位字长的DAC0832,由于DAC0832的输出信号为电流型,故需加运算放大器将电流型信号转换成电压型信号。该设计中运算放大器采用双极型双运放4558。转换所用的数据为256个8位字长的数据,随程序一 起存入ROM存储器中,即一个信号周期有256个转换值。

移相器设计

移相器的设计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________ 院(系): ____________ 年级专业: 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1

目录 移相器的设计 (3) 第1章方案设计与论证 (3) 1.1无源移相器 (3) 1.2方案论证 (4) 第2章理论计算 (4) 2.1原理分析 (4) 2.2电路参数设计 (7) 第3章原理电路设计 (7) 3.1低端电路图设计 (7) 3.2高端电路图设计 (8) 3.3可调电路图设计 (8) 第4章设计仿真 (8) 4.1仿真软件使用 (9) 4.2电路仿真 (9) 4.3数据记录 (14) 第5章结果分析 (14) 5.1结论分析 (14) 5.2设计工作评估 (14) 5.3体会 (14) 2

移相器的设计 第1章方案设计与论证1 常见移相器 1.1 无源移相器 1.1.1 rc 50%50% 改变阻值就可以改变阻抗,阻抗为容性。 1.1.2 rl 50%50% 改变阻值就可以改变阻抗,阻抗为感性。 1.1.3 rlc 50% 50% 改变任意元件都可以改变阻抗,其阻抗角范围 很大,阻抗即可以是感性,也可以是容性。 1.1.4 lc 50%改变任意元件都可以改变阻抗,阻抗角只能是90度的倍数。 1.1.5 桥式RC 50%可以不改变有效值,阻抗角为0~-180,为容性。改变两电容容值即可改变阻抗角。 1.1.6 桥式RL 50%可以不改变有效值,阻抗角为0~180度,为感性。 3

4 1.2 方案论证 1.2.1 比较 1.1.1和1.1.2都可以改变相位差,但同时也改变了有效值。1.1.3跟前2个功能一样,但结构复杂。1.1.4只能改变90度的相位,对于90度以内的,它无能为力,也可以改变有效值。1.1.5和1.1.6都不改变有效值,相位变化范围大。 1.2.2 确定 本实验采用1.1.5方案,因为它的相位变化范围大,且不改变有效值。 第2章 理论计算 2.1 原理分析 线性时不变网络在正弦信号激励下,其响应电压、电流是与激励信号同频率的正弦量,响应与频率的关系,即为频率特性。它可用相量形式的网络函数来表示。在电气工程与电子工程中,往往需要在某确定频率正弦激励信号作用下,获得有一定幅值、输出电压相对于输入电压的相位差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可调的响应(输出)信号。这可通过调节电路元件参数来实现,通常是采用RC 移相网络来实现的。 图8.1所示所示RC 串联电路,设输入正弦信号,其相量. 0110U U V =∠ ,则输出信号电 压: . . 211arctan 1R U U Rc R j c ωω= = + 其中输出电压有效值U2为: 2U = 输出电压的相位为: 21arctan Rc ?ω=∠ 由上两式可见,当信号源角频率一定时,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与相位均随电路元件参数的变化而不同。 若电容C 为一定值,则有,如果R 从零至无穷大变化,相位从090到00变化。 1 U 2 U _ 2 U 1 U ? 图8.1 RC 串联电路及其相量图 另一种RC 串联电路如图8.2所示。

基于DDS的数字移相信号发生器

EDA课程设计 课题名称_ 基于DDS的数字移相信号发生器 专业_ 电子信息工程____ _ _ 班级_____ _________ __ __ 学号_ 姓名_ __ __ 成绩_____ ____________ _ 指导教师___ _ ___ ___ 2014年 5 月7日

一、课程设计目的 (3) 二、设计任务 (3) 三、工作原理及模块分析 (3) 1、频率预置与调节电路 (4) 2、累加器 (4) 3、波形存储器 (4) 4、D/A转换器 (5) 四、相关程序 (5) 1、加法器 (5) (1)ADD10 (5) (2)ADD32 (7) 2、寄存器 (8) (1)REG10B (8) (2)REG32B (10) 3、ROM (11) 4、主程序 (13) 五、仿真结果: (16) 六、引脚配置和下载 (17) 七、实验心得 (18)

一、课程设计目的 1、进一步熟悉Quartus Ⅱ的软件使用方法; 2、熟悉利用VHDL设计数字系统并学习LPM_ADD_SUB、LPM ROM、LPM_FF 的使用方法; 3、学习FPGA硬件资源的使用和控制方法; 4、掌握DDS基本原理,学习利用此原理进行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二、设计任务 完成10位输出数据宽度的频率可调的移相正弦信号发生器,通过按键调节频率和初始相位,实现相位和频率可调的正弦信号发生器 三、工作原理及模块分析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DDS)是通信系统中常用到的部件,利用DDS可以制成很有用的信号源。与模拟式的频率锁相环PLL相比,它有许多优点,突出为(1)频率的切换迅速;(2)频率稳定度高。 一个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由相位累加器、波形ROM、D/A转换器和低通滤波器构成。DDS的原理框图如下所示: 频率预置与调节电路 累加器 累加器波形存储器 波形存储器D/A转换器 D/A转换器低通滤波器 低通滤波器K N位 N位 fc S(n) D位 S(t) 图1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原理图 其中K为频率控制字,fc为时钟频率,N为相位累加器的字长,D为ROM 数据位及D/A转换器的字长。相位累加器在时钟fc的控制下以步长K作为累加,输出N位二进制码作为波形ROM的地址,对波形ROM进行寻址,波形ROM输出的幅码S(n)经D/A转换器变成梯形波S(t),再经低通滤波器平滑后就可以得到合成的信号波形了。合成的信号波形形状取决于波形ROM中存放的幅码,因此用DDS可以产生任意波形。本设计中直接利用D/A转换器得到输出波形,省略了低通滤波器这一环节。

数字移相器

数字数字移相器 一、概述 数字移相器是由变压器式数字移相器,数字式相位显示仪,电压电流数显表、输出电压调节、移相细调及电源等单元组成注新一代便携式电工仪器,本产品将变压器移相技术与数字测量技术进行了有机结合,移相调节精度高,读数准确直观、电压输出可调。本机结构牢固可靠,全密封、携带方便,便于在野外和现场使用。 二、用途和适用范围 数字移相器能在0~360度范围内达到任意角度的超前或滞后移相目的。 本数字移相器采用三相三芯柱变压器,Y0接线方法,每相均有四个等边绕组,交叉连线形成不同夹角,形成对角线相连的六边形,六个边共高十二个抽头,即十二档,每档30度,三相同步调节,细调由三只同轴自耦变压器与电容组成,使输出三相在0~360度范围内同步调节,以保证三相输出的平衡。 本数字移相器具有操作方便、体积小、噪音低、输出波形好等特点,能满足较高国度的单相及三相交流功率、相位等仪表的测试校验,也能用于电度表的检定装置之中。

三、主要技术指标 1、输入电压:三相四线3×380(220)V 50Hz 2、输出电压:三相四线3×(0~380) / (0~220),三位半数字显示,精度:3级 3、最大输出容量3×300VA 4、三相粗调:00 ~3600,每步300进移相 5、三相细调:-30~180,120~330,四位数字显示,精度1.0级 6、电压波动:粗调≤1.5%,细调≤2.0% 7、波形失真:输出波形失真度≤输入波形失真度 8、温升:<60 ℃ 9、绝缘电阻:≥22MΩ 10、耐压试验:1.0kV/min 11、使用环境:温度-10℃~40℃,湿度<80% 12、外形尺寸:480×360×230mm 13、重量: 35kg 当顺时针调节移相粗调旋钮相位表头递减移相时,请任意调换输入三个相序即可 四、基本原理 本数字移相器是采用变压器移相原理设计制造的,其基本工作原理如下方框图:

数字式三相移相器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https://www.360docs.net/doc/0212819362.html, 数字式三相移相器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数字式三相移相器基本原理 本移相器是采用变压器移相原理设计制造的,其基本工作原理如下方框图: 数字式三相移相器使用方法 1.移相器面板示意图及说明 面板:

https://www.360docs.net/doc/0212819362.html, A1、移相显示表头,四位数字显示00~3600相角。 A2、输出V相负载电流显示表头,3位半数字显示。 A3、输出间U、W电压显示表头,3位半数字显示。 A4、移相粗调旋钮,依面极刻度旋转移相。 A5、相位表头复位键。按此键后可显示移相角度。 A6、相位表头锁存键。调好移相角度不需变化时,按此键可锁表头数字。 A7、电源开关,此键可切断或接通整机内部电源。 A8、输出功能选择开关,开关拨向电压输出则输出三相电压U﹑V﹑W对应输入A、B、C电源移相;开关拨向电流输出则可输出AC 0~20A电流,对应B相输入移相。 A9、移相细调选择按钮,根据标记可选择-30~180,120~330细调范围。 A10、输出电压调节旋钮、输出U﹑V﹑W三相由此旋钮一起同步调节,其中U、W之间电压由表头显示0V~380V。 A11、移相细调旋钮,此旋钮配合A9可实现30o范围移相调节。

https://www.360docs.net/doc/0212819362.html, B1、输入三相四线接线柱。 B2、机壳接地柱。 B3、F1、F2、F3是分别对应输入C、B、A三相的保险座。 B4、输出三相四线接线柱。 B5、F4、F5、F6是分别对应输出W、V、U三相的保险座。 B6、电流输出接线柱 2. 使用方法 1)检查面板B3、B5各保险管是否完好。 2)关断本机电源开关A7,将电压调节旋钮A10调至最低位,再接上面板B1三相四线A、B、C、O输入电源。 3)接上面板B3电压输出U、V、W、N所需加负载,但负载功率不能超出本机最大输出功率。 4)合上外部闸刀,打开本机电源开关A7,A1、A2、A3三表头也均应点亮。 5)通电预热约半分钟后调节电压输出旋钮A10至所需值,三相移相电压输出U、V、W、N,其中U、W间电压由A3表头显示,V相负载电流由A2表头显示。 6)调节移相粗调旋钮A4至所需移相角度大致档位,再调节移相细调旋钮A11,配合细调选择开关A9(开关拨向上方,移相细调旋钮A11顺时针调节1圈移相150,开关拨向下方,移相细调旋钮A11逆时针调节1圈移相150),每当调节移相粗调旋钮A4后,要将细调选择开关A9拨向上方,移相细调旋钮A11顺时针调节相位表头显示相位增加。每档移相粗调,可实现00~300范围移相连续细调,其中可通过复位按钮A5,由A1表头显

六位数字移相器的设计

六位数字移相器的设计 龚敏强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成都(610054) E-mail: gmq0554@https://www.360docs.net/doc/0212819362.html,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个用在预设真线性功率放大器中的6位数字移相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以及测试结果。该数字移相器采用PIN管作为开关元件,移相器的前3位采用高低通滤波器式移相器实现22.5° ,11.25°,5.6°的移相,后3位采用开关线式移相器实现2.8°,1.4°,0.7°的移相 关键词:数字移相器,开关线式移相器,高低通式移相器,PIN二极管 1.引言 移相器的主要功能就是改变传输信号的相位,以满足系统的要求。移相器一般分为模拟移相器和数字移相器两类,模拟移相器对相位联系可调;数字移相器的相移是量化了的,即其相位只能阶跃变化,移相位数越多,对信号相位的控制也越精细。移相器的应用很广泛,比如各种通信系统和雷达系统,微波仪器和测量系统,还有各种工业用途中。在各种的线性功率放大器中,也少不了移相器。 本文中所设计的6位数字移相器是用在一个数字预失真功率放大器的一个部件。预失真技术是在信号放大之前对信号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预先失真”,以便最终输出信号中的失真分量尽可能地小,对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化起到很好的效果。预失真技术在电路中就表现为增加了一个预失真器。这个预失真器的作用就是产生与原信号相对应的失真信号。因为这种失真是在信号被放大之前,故称之为“预失真信号” 。预失真技术按预失真模块在信号流程中的位置,可以分为(RF)射频预失真、IF(中频)预失真和基带预失真【1】。 本文所涉及的数字预失真功率放大器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在这个系统中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经过功率检测后,输入到DSP中,根据信号的功率大小和温度的大小,经过预失真算法计算出所需要的预失真量,然后通过控制数控衰减器和数字移相器对传输信号进行控制以达到系统所需的线性度要求。本文所设计的6位数字移相器的功能就是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对信号进行不同大小的相位变化以达到系统所需的相位线性度要求。 图1 数字预失真功率放大器结构图

移相滤波电路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指导老师:成绩: 实验名称:移相滤波电路实验类型:电子电路实验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内容 三、主要仪器设备四、实验数据记录、处理与分析 五、实验总结 一、实验目的 1.有源和无源移相电路的设计; 2.滤波电路的设计; A. 掌握有源滤波电路的基本概念,了解滤波电路的选频特性、通频带等概念,加深对有源滤波电路的 认识和理解; B. 用仿真的方法来研究滤波电路,了解元件参数对滤波效果的影响; C. 根据给定的带通滤波器结构和元件,分析三种不同中心频率的带通滤波器电路的工作特点及滤波效 果,分析电路的频率特性; D. 实现给定方波波形的分解和合成; 二、实验内容与原理 实验内容: 1. 利用无源和有源元件,设计一个幅值不变的0~180度相移电路; 2.从给定方波中分离出基波、一次谐波、三次谐波、五次谐波; 3将滤出的基波与高次谐波从新整合,并与原方波比较; 三、主要仪器设备 电路实验板、通用运算放大器、电阻电容等元器件、MS8200G型数字多用表;XJ4318型双踪示波器;XJ1631数字函数信号发生器;DF2172B型交流电压表;HY3003D-3型可调式直流稳压稳流电源。 四、实验数据记录、处理与分析 ①【无源移相电路】 实验仿真: 无源移相电路如下所示,通过改变变阻器的大小即可改变移相的大小:

装订线 ②【有源移相电路】 实验仿真 有源移相电路如下所示,通过改变变阻器的大小即可改变移相的大小:

装订 线 ③【有源带通滤波电路】 基本电路如下所示: (Ⅰ)基波 当取图中参数为:C=0.01μF,R1=20kΩ,R2=1.73(1.8)kΩ,R3=159(160)kΩ,该电路的中心频率 ω0= RC =1kHz。当出入的方波频率为1kHz时,输出即为该方波的基波成分。仿真如下:实验记录如下:

数字移相01

一.两个同频信号之间的移相与实现方式 所谓移相是指两路同频的信号,以其中的一路为参考,另一路相对于该参考作超前或滞后的移动,即称为是相位的移动。两路信号的相位不同,便存在相位差,简称相差。若我们将一个信号周期看作是3600,则相差的范围就在00∽3600之间。例如在图1中,以A信号为参考,B信号相对于A信号作滞后移相φ0,则称A超前Bφ0,或称B滞后Aφ0。 图1 移相示意 要实现B信号对A信号的移相,通常有两个途径:一是直接对模拟信号进行移相,如阻容移相,变压器移相等,早期的移相通常采用这种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制造的移相器有许多不足之处,如:输出波形受输入波形的影响,移相操作不方便,移相角度随所接负载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漂移等.在此不予讨论.另一个是随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单片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数字移相技术,是目前移相技术的潮流。数字移相技术的核心是:先将模拟信号或移相角数字化,经移相后再还原成模拟信号。 数字移相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先将正弦波信号数字化,并形成一张数据表存入ROM芯片中,此后可通过两片D/A转换芯片在单片机的控制下连续地循环输出该数据表,就可获得两路正弦波信号,当两片D/A转换芯片所获得的数据序列完全相同时,则转换所得到的两路正弦波信号无相位差,称为同相。当两片D/A转换芯片所获得的数据序列不同时,则转换所得到的两路正弦波信号就存在着相位差。相位差的值与数据表中数据的总个数及数据地址的偏移量有关。这种处理方式的实质是将数据地址的偏移量映射为信号间的相位值。另一种是先将参考信号整形为方波信号,并以此信号为基准,延时产生另一个同频的方波信号,再通过波形变换电路将方波信号还原成正弦波信号。以延时的长短来决定两信号间的相位值。这种处理方式的实质是将延时的时间映射为信号间的相位值。 二.利用D/A转换实现移相 图2给出了一个设计实例。单片机为8031,D/A转换芯片采用两片8位字长的DAC0832,由于DAC0832的输出信号为电流型,故需加运算

数字移相信号发生器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指导教师填写) 课程设计名称现代电子系统课程设计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设计题目数字移相信号发生器设计 一、课程设计目的 掌握数字移相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掌握DDS技术的工作原理; 掌握GW48_SOPC实验箱的使用方法; 了解基于FPGA的电子系统的设计方法。 二、设计内容、技术条件和要求 基于DDS技术利用VHDL设计并制作一个数字式移相信号发生器。 (1)基本要求: a.频率范围:1Hz~4kHz,频率步进为1Hz,输出频率可预置。 b.A、B两路正弦信号输出,10位输出数据宽度 c.相位差范围为0~359°,步进为1.4°,相位差值可预置。 d.数字显示预置的频率(10进制)、相位差值。 (2)发挥部分 a.修改设计,增加幅度控制电路(如可以用一乘法器控制输出幅度)。 b.输出幅度峰峰值0.1~3.0V,步距0.1V c.其它。 三、时间进度安排 布置课题和讲解:1天查阅资料、设计:4天 实验:3天撰写报告:2天 四、主要参考文献

何小艇《电子系统设计》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 潘松黄继业《EDA技术实用教程》科学出版社2006.10 王勇《EDA》实验指导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2006.8 指导教师签字:2009年12月14日

摘要 在现代的信号分析和处理领域,高精度的频率和相位测量非常重要,它是理论和工程分析的重要工具。使用模拟或数字示波器测量频率,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同时也是不是很精确的方法;同时如果要测量两路信号的相位差,使用示波器又不是很方便。而且示波器的价格最低需要几千元,对于普通人来讲不是最佳选择。 在本文中,我们设计了一个数字移相信号发生器设计。主要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键盘和显示模块:用键盘输入,数码管显示频率控制字和相位控制 字。采用按键复用的方法。 ●数字DDS模块:分为频率合成模块和相位合成模块。具体的方案论证 将在下面进行。 ●时钟模块:由于系统需要时钟频率和实验箱上的不匹配,需要频率变换, 具体的方案论证将在下面进行。 ●高速DA模块:输出两个频率和幅度相同相位不同的正弦波,且同时频 率和相位差可调。

数字三相移相器

数字三相移相器 一、概述 数字三相移相器是由变压器式数字三相移相器,数字式相位显示仪,电压电流数显表、输出电压调节、移相细调及电源等单元组成注新一代便携式电工仪器,本产品将变压器移相技术与数字测量技术进行了有机结合,移相调节精度高,读数准确直观、电压输出可调。本机结构牢固可靠,全密封、携带方便,便于在野外和现场使用。 二、用途和适用范围 数字三相移相器能在0~360度范围内达到任意角度的超前或滞后移相目的。 本数字三相移相器采用三相三芯柱变压器,Y0接线方法,每相均有四个等边绕组,交叉连线形成不同夹角,形成对角线相连的六边形,六个边共高十二个抽头,即十二档,每档30度,三相同步调节,细调由三只同轴自耦变压器与电容组成,使输出三相在0~360度范围内同步调节,以保证三相输出的平衡。 本数字三相移相器具有操作方便、体积小、噪音低、输出波形好等特点,能满足较高国度的单相及三相交流功率、相位等仪表的测试校验,也能用于电度表的检定装置之中。

三、主要技术指标 1、输入电压:三相四线3×380(220)V 50Hz 2、输出电压:三相四线3×(0~380) / (0~220),三位半数字显示,精度:3级 3、最大输出容量3×300VA 4、三相粗调:00 ~3600,每步300进移相 5、三相细调:-30~180,120~330,四位数字显示,精度1.0级 6、电压波动:粗调≤1.5%,细调≤2.0% 7、波形失真:输出波形失真度≤输入波形失真度 8、温升:<60 ℃ 9、绝缘电阻:≥22MΩ 10、耐压试验:1.0kV/min 11、使用环境:温度-10℃~40℃,湿度<80% 12、外形尺寸:480×360×230mm 13、重量: 35kg 当顺时针调节移相粗调旋钮相位表头递减移相时,请任意调换输入三个相序即可 四、基本原理 本数字三相移相器是采用变压器移相原理设计制造的,其基本工作原理如下方框图:

移相器

目录 一、概述 (2) 二、用途和适用范围 (2) 三、主要技术指标 (2) 四、基本原理 (3) 五、使用方法 (3) 六、注意事项 (6) 七、保养、维修 (6) 八、运输、贮存 (7) 九、装箱清单 (7)

一、概述 移相器是由变压器式移相器,数字式相位显示仪,电压电流数显表、输出电压调节、移相细调及电源等单元组成注新一代便携式电工仪器,本产品将变压器移相技术与数字测量技术进行了有机结合,移相调节精度高,读数准确直观、电压输出可调。本机结构牢固可靠,全密封、携带方便,便于在野外和现场使用。 二、用途和适用范围 移相器能在0~360度范围内达到任意角度的超前或滞后移相目的。 本移相器华天电力采用三相三芯柱变压器,Y0接线方法,每相均有四个等边绕组,交叉连线形成不同夹角,形成对角线相连的六边形,六个边共高十二个抽头,即十二档,每档30度,三相同步调节,细调由三只同轴自耦变压器与电容组成,使输出三相在0~360度范围内同步调节,以保证三相输出的平衡。 本移相器具有操作方便、体积小、噪音低、输出波形好等特点,能满足较高国度的单相及三相交流功率、相位等仪表的测试校验,也能用于电度表的检定装置之中。 三、主要技术指标 1.输入电压:三相四线3×380(220)V 50Hz 2. 输出电压:三相四线3×(0~380) / (0~220),三位半数字显示,精度:3级 3.最大输出容量3×300VA 4.三相粗调:00 ~3600,每步300进移相 5.三相细调:-30~180,120~330,四位数字显示,精度1.0级 6. 电压波动:粗调≤1.5%,细调≤2.0% 7. 波形失真:输出波形失真度≤输入波形失真度 8. 温升:<60 ℃

移相器

移相器 移相器是实现相扫的关键器件,其重点参数是移相精度、带宽、功率容量、插入损耗和稳定性等指标。移相器的种类有多种,经典的移相器包括PIN二极管移相器和铁氧体移相器,新近应用的移相器有矢量调制移相器、光纤移相器、微机电(MEMS)移相器、“块移相器”和基于视频处理的数字移相。移相技术和移相器的选取主要依据雷达工作频段、相控阵天线类型、移相精度要求、插入损耗、技术成熟性和实现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 1.1 PIN二极管移相器 以PIN二极管为开关控制单元,控制信号的传输路径差,从而得到对应的差相移。该移相器的特点是开关时间短、体积小、重量轻、便于集成,缺点是带宽窄、功率容限小。由于受移相精度和插损的限制,目前在毫米波雷达射频移相中采用不多,多见于毫米波通信。 1.2 铁氧体移相器 通过外加直流磁场改波导内的铁氧体导磁系数,从而改变电磁波的相速,得到不同的相移。该移相器的优点是承受功率高、带宽较宽,缺点是激励功率大、开关时间长、较为笨重。在毫米波无源相控阵雷达中具有应用,但插损和体积重量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PIN二极管移相器和铁氧体移相器通过串联,采用二进制多位态控制可以构成n位数字移相器,如n=6的最小移相值为3600/26=5.6250。数字移相量不连续,将引起天线阵面的量化误差,将会降低天线增益、增大天线副瓣电平、使主瓣波束偏移。合理选择和设计移相器的位数,可控制量化误差的影响,满足系统指标的要求。 1.3 矢量调制移相器 矢量调制移相器通过信号正交分解的2个分量和其反相分量共4个信号分量进行幅度调制,根据相移量的大小分选出两路相加,从而获得满足需要相移的输出信号。矢量调制移相器为有源器件,适合于MMIC集成于T/R组件,可同时提供4种相位状态,在获得相移的同时也获得了幅度调制。矢量调制器在微波频段已有成熟产品,毫米波频段的矢量调制器已有试验样件。目前,美国Triquint公司采用0.5 um PHEMT GaAs技术已经开发出Ka频段、相对线性相位偏移±10、插入损耗10dB的毫米波矢量调制器。因此,矢量调制移相器在毫米波相控阵雷达中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4 微机电(MEMS)移相器 微机电系统是采用集成电路批量生产工艺在半导体材料上制作的微型器件与器件阵列,它应用静电场、磁场使MEMS微型结构完成吸动、移动或转动,实现要求的功能。采用MEMS 技术可以完成移相器的相移功能,实现宽带相控阵雷达的实时延迟线和时间延迟单元。MEMS移相器与传统FET、PIN相比,有工作频率带宽、损耗小、驱动功率小(1 uW)、成本低、超小型化、易于与IC或MMIC集成的特点。目前国外在研的MEMS移相器主要有两类:一是相位连续可调的分布式移相器,缺点是不易控制移相量、损耗,控制电压的起伏会引起相位噪声;另一类是数字移相器,特点是可靠性高,可精确控制相移量,缺点是由于材料等原因,不能兼顾性能,使用频率有限。目前MEMS移相器研究主要集中在x频段、K频段。国外研制的低损耗Ka频段四位数字移相器样件在35±1GHz频率,平均插入损耗小于2.25 dB。 1.5 整体移相器(Bulk Phase Shifter) 也称为“块移相器”,依靠在方位或俯仰向的M或N个独立移相器使整个线阵获得相同的移相量,对M×N个单元的面阵仅需要M+N个移相器便可完成二维相控扫描,明显降低了移相器数量,但无法实施对单个阵元的相位控制。铁电透镜和Randant透镜是实现整体移相的主要方法。前者利用导电平板间铁电材料的介电常数取决于加在板间直流电压的原理,控制板间多组直流偏压,改变通过该区域多组信号的相位,达到对所有天线单元的同时移相。研制可承受高功率并具有低损耗的铁电材料是铁电体移相器的关键。Randant透镜由多个平行的导电板组成,在每对导电板之间接人多层PIN二极管(或MEMS开关)。改变相邻导电板

移相电路

【摘要】:正移相电路的应用很广,如闸流管控制点火时间;相敏整流或相敏放大电路中要求栅极和板极电压在初始时具有一定的相位关系;以及在自动控制或测量放大等电路中都需要移相电路.一般对移相电路的要求有四:第一,具有大的移相幅度;第二,输出电压相移变化时幅度不变或变化很小;第三,能给出一定的功率;第四,效率高.这四要求的主次视具体情况而定,如要求大功率输出时,以后两项要求为主;但在小功率输出时 以前两项要求为主.下面来介绍一种常见的移相电路(图1)的设计法,这电路的特点是在移相幅度很大时,输 出电压变化很小,且能输出一定的功率. 摘要:介绍了一种具有单脉冲和双脉冲模式,并具有缺相保护功能和三相全数字移相触发电路的设计方案,该移相触发电路的相移由输入直流电平连续调节,而输出脉冲则使用100~125kHz方波调制。文中阐述了电路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部分模拟结果。 关键词:移相触发电路;A/D转换;缺相保护 1移相触发电路工作原理 整个电路按功能可分为A/D转换模块(9bit-A/D)、移相模块(phase_shift)、脉冲产生模块(pulse_gen)、缺相保护模块(portect)、时钟模块(clock)、输出模块(out)等六个模块。其电路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该电路在工作时,首先使正弦交流电压经过过零比较器以产生工频方波A并进入移相模块,同时将外部控制电压经过A/D转换的数字量也送入移相模块,然后由移相电路根据A /D转换的结果和相对于工频方波的正负半周移动相应的角度后产生一窄脉冲PA(PA1、PA2);再在PA的上升沿来触发脉 冲产生电路以在相同的位置产生要求的脉宽的脉冲GA(GA1、GA2);此脉冲经过时钟电路调制后产生要求的输出OUT(OA1,OA2)。其工作波形如图2所示(移相150°,双窄脉冲模式)。

一文看懂移相器的发展历程

一文看懂移相器的发展历程 移相器是雷达和通信系统中的重要器件,它是通过改变微波组件的相位一致性,来提高微波组件输出功率合成效率或回波信号的合成效率,提高雷达或通信系统监视能力。移相器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微带式移相器、数控式移相器、数字式移相器、直接数字合成(DDS)芯片,移相器的每次进步都给终端设备功能带来跳跃式的发展。1、引言移相器是微波组件中一个重要的器件,它是通过改变微波组件的相位一致性,来提高微波组件功率合成效率或回波信号的合成效率,提高雷达或通信系统监视能力,,移相器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微带式移相器、数控式移相器、数字式移相器、直接数字合成(DDS)芯片,,四个阶段都实现了移相器技术及设计理念的巨大进步,移相器的每次进步都给终端设备功能带来跳跃式的发展, 2、移相器的分类本文分别从微带式移相器、数控式移相器、数字式移相器、直接数字合成(DDS)芯片四个阶段介绍移相器的发展历程和工作原理。 2.1、微带式移相器 微带式移相器是最早的移相器,它是通过改变微波信号通过路径的长短来改变微波组件的相位。它是主动改变相位无法实现被动控制,也就是常说的模拟移相器。 工作原理:在使用过程中要测试出被测组件(DUT)与相位基准的相位差O中,所以,L 既是需要更改微带线的长度(单位厘米/毫米),入微波组件工作频率对应波长(单位厘米/毫米)。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测试出组件与基准相位相位差,换算出要移相的长度,在组件输入端增加或减少相应的微带线长度(增加微带线的长度相位值减少、减少微带线长度相位值增加),即完成组件的配相工序, 2.2、数控式移器 数控式移相器是实现数字电平控制相位,它是通过改变控制信号,来控制微波二极管的通断,改变微波信号路径的长短,从而达到控制组件的相位。图1是典型的6位数控式移相器原理电路图。

一种数字控制的三相移相触发电路

一种数字控制的三相移相触发电路 时间:2009-02-03 09:47:45 来源:国外电子元器件作者:冯晖,吴杰,韩志刚 1 概述 目前,我国的可控硅触发电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模拟型。该类型是80年代初出现的专用集成触发电路产品,此类可控硅触发电路易受元件参数分散性、同步电压波形畸变、温度变化等因数影响,电路较为复杂,可靠性低,抗干扰性差,而且输出不稳定,装置功率大等缺点;第二类是可编程数字型。此类型采用单片机、CPLD等设计,采用编程设置同步和移相.但该类型触发电路具有电路规模较大,技术要求高,软件抗干扰能力差等缺点,而且不易实现小型化、小量产,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第三类是采用数字移相的集成电路。该类触发电路克服了以上两类的一些缺点,大大提高了移相精度和对称度,且易于控制,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里给出一款用于可控硅的集成电路数字控制的三相移相触发电路。针对点电网及现场出现的噪声干扰问题,提出一种去抖动电路设计方案.阐述了移相电路的基本设计思路。 2 电路设计 2.1 电路框架 三相正弦输入(ACl~AC3)经比较器,转换成与输入同步的方波信号,再经去抖动电路消除输入信号噪声,生成干净的同步方波信号,进入移相电路。移相控制信号由外部电压输入提供,移相控制电压经9 bit A/D转换器转换,作为移相电路中计数器的初始值,当计数器计数满时,产生一个移相脉冲,该移相脉冲再次触发脉宽发生电路,产生所需的脉宽信号,经调制后输出。该电路框图如图1所示。表l给出了各引脚功能说明。 2.2 噪声消除电路 图2是去抖动电路。三相交流电同步信号经比较器后,通过触发器使其与内部时钟同步,同步信号a.b和c分别对应图3中的/net63./net58和/net43,可见这3个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具有毛刺抖动信号。图2中的电路A部分是边沿检测电路,其功能是利用a,b和c所有上升沿和下降沿产生小脉冲。电路A部分的输出作为时钟信号进入电路B,实现去抖动电路。当第一个脉冲到来时,触发器输出高电平,同时启动电阻电容的充电电路,电容充电,当充电达到使其后面的反相器翻转,触发器复位,触发器输出低电平。电容充电波形如图3中的/net90,触发器输出信号波形为/net52。再利用该输出信号作为时钟信号对同步信号a,b和c采样,滤除信号中的所有毛刺抖动成分,最终输出信号为/out3,/out2和/outl。

移相电路

正絃波移相电路检测 一:实验原理 1.移相电路原理 RC阻容移相电路,它是根据电阻R和电容C的分压相位不同,Ur和Uc合成的输出电压Uo的相位随着Ur和Uc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产生相移。 在R-C串联电路中,若输入电压是正弦波,则在电路中各处的电压、电流都是正弦波。从相量图可以看出,输出电压相位超前输入电压相位一个φ角,如果输入电压大小不变,则当改变电源频率f或电路参数R或C时,φ角都将改变,而且相位轨迹是一个半圆。同理可以分析出,以电容电压作为输出电压时,输出电压相位滞后输入电压相位一个φ角,同时改变电源频率f或电路参数R或C时,φ角也都将改变。 图A用相量图表示了简单串联电路中电阻和电容两端的电压U R、U C和输入电压U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相量法的适用范围是正弦信号的稳态响应,并且在R、C的值都已固定的情况下,由于X c 的值是频率的函数,因此,同一电路对于不同频率正弦信号的相量图表示并不相同。在这里,同样的移相电路对不同频率信号的移相角度是不会相同的,设计中一定要针对特定的频率进行。频率从低到高连续变化时,相移从+90°到-90°之间的一段范围内连续变化。

上图中所示的相位移动角度分别为φ1=arctg (-ωRC )和φ2=arctg (1/ωRC )。 相位计算如下: 得出超前网络的相位: φ1=arctg (-ωRC ) 同理,得出滞后网络的相位: φ2=arctg (1/ωRC ) 2.正絃波转方波原理 电压比较 器是集成运放非线性应用电路.它将一个模拟量电压信号和一个参考固定电压相比 较,在二者幅度相等的附近,输出电压将产生跃变,相应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比较器可以组成非正弦波 C C u i u o R R u i u o φ U R U C U I 图A. 简单的RC 移相 u i u o R 1 C R R 2 u i u o R 1 C R R 2 图B 超前网络 图C 滞后网络 ()() RC tg C R k RC j C R U U j H U U U k U U RC j RC j U i o o i ω?ωωωωωω1 11222222= ++====+=- + -+ 由

综合三相移相器

综合三相移相器 一、概述 综合三相移相器是由变压器式综合三相移相器,数字式相位显示仪,电压电流数显表、输出电压调节、移相细调及电源等单元组成注新一代便携式电工仪器,本产品将变压器移相技术与数字测量技术进行了有机结合,移相调节精度高,读数准确直观、电压输出可调。本机结构牢固可靠,全密封、携带方便,便于在野外和现场使用。 二、用途和适用范围 综合三相移相器能在0~360度范围内达到任意角度的超前或滞后移相目的。 本综合三相移相器采用三相三芯柱变压器,Y0接线方法,每相均有四个等边绕组,交叉连线形成不同夹角,形成对角线相连的六边形,六个边共高十二个抽头,即十二档,每档30度,三相同步调节,细调由三只同轴自耦变压器与电容组成,使输出三相在0~360度范围内同步调节,以保证三相输出的平衡。 本综合三相移相器具有操作方便、体积小、噪音低、输出波形好等特点,能满足较高国度的单相及三相交流功率、相位等仪表的测试校验,也能用于电度表的检定装置之中。

三、主要技术指标 1、输入电压:三相四线3×380(220)V 50Hz 2、输出电压:三相四线3×(0~380) / (0~220),三位半数字显示,精度:3级 3、最大输出容量3×300VA 4、三相粗调:00 ~3600,每步300进移相 5、三相细调:-30~180,120~330,四位数字显示,精度1.0级 6、电压波动:粗调≤1.5%,细调≤2.0% 7、波形失真:输出波形失真度≤输入波形失真度 8、温升:<60 ℃ 9、绝缘电阻:≥22MΩ 10、耐压试验:1.0kV/min 11、使用环境:温度-10℃~40℃,湿度<80% 12、外形尺寸:480×360×230mm 13、重量: 35kg 当顺时针调节移相粗调旋钮相位表头递减移相时,请任意调换输入三个相序即可 四、基本原理 本综合三相移相器是采用变压器移相原理设计制造的,其基本工作原理如下方框图:

数字移相信号发生器设计

分类号编号 XXXXXX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基于DDS的数字移相信号发生器设计 Design of digital phase shifted signal generator based on DDS XXX 指导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及地址 专业名称 论文提交日期 论文答辩日期 答辩委员会主席 论文评阅人 XX年XX 月XX 日

XXXX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申请书 承担指导任务单位XXXX 导师 姓名 XXX 导师 职称 X 带教学生人数 1 专业X 年级X级论文题目基于DDS的数字移相信号发生器设计 题目分类1.应用与非应用类:〇工程〇科研○√教学建设〇理论分析〇模拟2.软件与软硬结合类:〇软件〇硬件○√软硬结合〇非软硬件 (1、2类中必须各选一项适合自己题目的类型在〇内打√) 主要内容1.掌握数字移相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2.基于DDS设计实现一个频率、相位可控的数字信号发生器。 主要技术指标 1.输出两路正弦信号,由两路10位D/A实现波形输出; 2.频率范围:1Hz~4kHz,频率步进为1Hz,输出频率可预置。 实施要求1.具备EDA技术的基础知识;2.具备数字电路和编程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1.潘松黄继业,EDA技术使用教程科学出版社2005. 2.COMS集成电路国防工业出版社1985. 3.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白居宪,直接数字频率合成,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开题时间XXXX年X月完成时间XXXX年X月系所(单位)审定意见: 系所(单位)主官签字: 年月日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意见: 教学指导委员主任委员签字: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