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三相移相器

数字三相移相器
数字三相移相器

数字三相移相器

一、概述

数字三相移相器是由变压器式数字三相移相器,数字式相位显示仪,电压电流数显表、输出电压调节、移相细调及电源等单元组成注新一代便携式电工仪器,本产品将变压器移相技术与数字测量技术进行了有机结合,移相调节精度高,读数准确直观、电压输出可调。本机结构牢固可靠,全密封、携带方便,便于在野外和现场使用。

二、用途和适用范围

数字三相移相器能在0~360度范围内达到任意角度的超前或滞后移相目的。

本数字三相移相器采用三相三芯柱变压器,Y0接线方法,每相均有四个等边绕组,交叉连线形成不同夹角,形成对角线相连的六边形,六个边共高十二个抽头,即十二档,每档30度,三相同步调节,细调由三只同轴自耦变压器与电容组成,使输出三相在0~360度范围内同步调节,以保证三相输出的平衡。

本数字三相移相器具有操作方便、体积小、噪音低、输出波形好等特点,能满足较高国度的单相及三相交流功率、相位等仪表的测试校验,也能用于电度表的检定装置之中。

三、主要技术指标

1、输入电压:三相四线3×380(220)V 50Hz

2、输出电压:三相四线3×(0~380) / (0~220),三位半数字显示,精度:3级

3、最大输出容量3×300VA

4、三相粗调:00 ~3600,每步300进移相

5、三相细调:-30~180,120~330,四位数字显示,精度1.0级

6、电压波动:粗调≤1.5%,细调≤2.0%

7、波形失真:输出波形失真度≤输入波形失真度

8、温升:<60 ℃

9、绝缘电阻:≥22MΩ

10、耐压试验:1.0kV/min

11、使用环境:温度-10℃~40℃,湿度<80%

12、外形尺寸:480×360×230mm

13、重量: 35kg

当顺时针调节移相粗调旋钮相位表头递减移相时,请任意调换输入三个相序即可

四、基本原理

本数字三相移相器是采用变压器移相原理设计制造的,其基本工作原理如下方框图:

A B C O

U

V W N

五、使用方法

1、数字三相移相器面板示意图及说明 面板:

A1、移相显示表头,四位数字显示00 ~3600相角。 A2、输出V相负载电流显示表头,3位半数字显示。

A3、输出间U、W电压显示表头,3位半数字显示。

A4、移相粗调旋钮,依面极刻度旋转移相。

A5、相位表头复位键。按此键后可显示移相角度。

A6、相位表头锁存键。调好移相角度不需变化时,按此键可锁表头数字。

A7、电源开关,此键可切断或接通整机内部电源。

A8、输出功能选择开关,开关拨向电压输出则输出三相电压U﹑V ﹑W对应输入A、B、C电源移相;开关拨向电流输出则可输出AC0~20A电流,对应B相输入移相。

A9、移相细调选择按钮,根据标记可选择-30~180,120~330细调范围。

A10、输出电压调节旋钮、输出U﹑V﹑W三相由此旋钮一起同步调节,其中U、W之间电压由表头显示0V~380V。

A11、移相细调旋钮,此旋钮配合A9可实现30o范围移相调节。

B1、输入三相四线接线柱。

B2、机壳接地柱。

B3、F1、F2、F3是分别对应输入C、B、A三相的保险座。

B4、输出三相四线接线柱。

B5、F4、F5、F6是分别对应输出W、V、U三相的保险座。

B6、电流输出接线柱

2、使用方法

1)检查面板B3、B5各保险管是否完好。

2)关断本机电源开关A7,将电压调节旋钮A10调至最低位,再接上面板B1三相四线A、B、C、O输入电源。

3)接上面板B3电压输出U、V、W、N所需加负载,但负载功率不能超出本机最大输出功率。

4)合上外部闸刀,打开本机电源开关A7,A1、A2、A3三表头也均应点亮。

5)通电预热约半分钟后调节电压输出旋钮A10至所需值,三相移相电压输出U、V、W、N,其中U、W间电压由A3表头显示,V相负载电流由A2表头显示。

6)调节移相粗调旋钮A4至所需移相角度大致档位,再调节移相细调旋钮A11,配合细调选择开关A9(开关拨向上方,移相细调旋钮A11顺时针调节1圈移相150,开关拨向下方,移相细调旋钮A11逆时针调节1圈移相150),每当调节移相粗调旋钮A4后,要将细调选择开关A9拨向上方,移相细调旋钮A11顺时针调节相位表头显示相位增加。每档移相粗调,可实现00~300范围移相连续细调,其中可通过复位按钮A5,由A1表头显示移相角度,当调至所需移相角度时可按锁存A6锁住A1表头显示之值,当需重新显示移相角度时,按复位按钮A5即可。

六、注意事项

1、本机输出N点不准与输入零线连在一起使用。

2、本机使用时保持强电状态,须注意安全,机壳接地柱必须接地。3、本机所使用保险的熔丝均为5A,作为短路和过载的保护,使用时必须符合规定。

4、当环境干扰较大时,如让数字三相移相器无输出而A2、A3表头不为0,记下此数,在测定结果中减去此值即可。

5、打开电源开关后,若无任何显示,应立即断电,请先检查输入保险是否完好,再检查外部输入的三相四线是否连接好,如还无任何显示,请与本公司联系。

6、本产品保修期为一年,在保修期内质量、技术问题、免费修理,用户操作不慎造成损坏,提供优惠服务。

七、保养、维修

1、验证设备的可用性

仪器在使用前首先观察仪器外观是否有破损。通电后检查仪器表头是否有显示,显示是否完整,对长期没有使用的仪器还应检查其输出部分接线柱是否锈蚀、老化现象,否则应及时清理完好再使用。使用时请参照“使用操作”方法。

2、设备的保养

每次完成试验后,清整仪器接线柱上的连线,关闭电源,断开电源

插头,盖上机箱盖,放置在干燥无尘、通风无腐蚀性气体的室内。

3、保险管的更换方法

仪器的保险管与仪器的电源插座连为一体,更换时首先应拔掉电源线,用小一字改锥从上方拨出保险盒。

八、运输、贮存

1、运输

设备需要运输时,建议使用本公司仪器包装木箱和减震物品,以免在运输途中造成不必要的损坏,给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设备在运输途中不使用木箱时,不允许堆码排放。使用本公司仪器包装箱时允许最高堆码层数为二层。

设备运输时,面板应朝上。

2、贮存

设备应放置在干燥无尘、通风无腐蚀性气体的室内。在没有木箱包装的情况下,不允许堆码排放。

设备如果长期不使用,放置时在设备的底部垫防潮物品,以防止设备受潮。

设备贮存时,面板应朝上。

一、附件清单

1、仪器主机1台

2、电源线1根

3、插座1个

4、说明书1本

5、报告1份

6、合格证1份

数字移相

一.两个同频信号之间的移相与实现方式 所谓移相是指两路同频的信号,以其中的一路为参考,另一路相对于该参考作超前或滞后的移动,即称为是相位的移动。两路信号的相位不同,便存在相位差,简称相差。若我们将一个信号周期看作是3600,则相差的范围就在00∽3600之间。例如在图1中,以A信号为参考,B信号相对于A信号作滞后移相φ0,则称A超前Bφ0,或称B滞后Aφ0。 图1 移相示意 要实现B信号对A信号的移相,通常有两个途径:一是直接对模拟信号进行移相,如阻容 移相,变压器移相等,早期的移相通常采用这种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制造的移相器有许多不足之处,如:输出波形受输入波形的影响,移相操作不方便,移相角度随所接负载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漂移等.在此不予讨论.另一个是随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单片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数字移相技术,是目前移相技术的潮流。数字移相技术的核心是:先将模拟信号或移相角数字化,经移相后再还原成模拟信号。 数字移相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先将正弦波信号数字化,并形成一张数据表存入ROM芯片中,此后可通过两片D/A转换芯片在单片机的控制下连续地循环输出该数据表,就可获得两路正弦波信号,当两片D/A转换芯片所获得的数据序列完全相同时,则转换所得到的两路正弦波信号无相位差,称为同相。当两片D/A转换芯片所获得的数据序列不同时,则转换所得到的两路正弦波信号就存在着相位差。相位差的值与数据表中数据的总个数及数据地址的偏移量有关。这种处理方式的实质是将数据地址的偏移量映射为信号间的相位值。另一种是先将参考信号整形为方波信号,并以此信号为基准,延时产生另一个同频的方波信号,再通过波形变换电路将方波信号还原成正弦波信号。以延时的长短来决定两信号间的相位值。这种处理方式的实质是将延时的时间映射为信号间的相位值。 二.利用D/A转换实现移相 图2给出了一个设计实例。单片机为8031,D/A转换芯片采用两片8位字长的DAC0832,由于DAC0832的输出信号为电流型,故需加运算放大器将电流型信号转换成电压型信号。该设计中运算放大器采用双极型双运放4558。转换所用的数据为256个8位字长的数据,随程序一 起存入ROM存储器中,即一个信号周期有256个转换值。

移相器设计

移相器的设计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________ 院(系): ____________ 年级专业: 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1

目录 移相器的设计 (3) 第1章方案设计与论证 (3) 1.1无源移相器 (3) 1.2方案论证 (4) 第2章理论计算 (4) 2.1原理分析 (4) 2.2电路参数设计 (7) 第3章原理电路设计 (7) 3.1低端电路图设计 (7) 3.2高端电路图设计 (8) 3.3可调电路图设计 (8) 第4章设计仿真 (8) 4.1仿真软件使用 (9) 4.2电路仿真 (9) 4.3数据记录 (14) 第5章结果分析 (14) 5.1结论分析 (14) 5.2设计工作评估 (14) 5.3体会 (14) 2

移相器的设计 第1章方案设计与论证1 常见移相器 1.1 无源移相器 1.1.1 rc 50%50% 改变阻值就可以改变阻抗,阻抗为容性。 1.1.2 rl 50%50% 改变阻值就可以改变阻抗,阻抗为感性。 1.1.3 rlc 50% 50% 改变任意元件都可以改变阻抗,其阻抗角范围 很大,阻抗即可以是感性,也可以是容性。 1.1.4 lc 50%改变任意元件都可以改变阻抗,阻抗角只能是90度的倍数。 1.1.5 桥式RC 50%可以不改变有效值,阻抗角为0~-180,为容性。改变两电容容值即可改变阻抗角。 1.1.6 桥式RL 50%可以不改变有效值,阻抗角为0~180度,为感性。 3

4 1.2 方案论证 1.2.1 比较 1.1.1和1.1.2都可以改变相位差,但同时也改变了有效值。1.1.3跟前2个功能一样,但结构复杂。1.1.4只能改变90度的相位,对于90度以内的,它无能为力,也可以改变有效值。1.1.5和1.1.6都不改变有效值,相位变化范围大。 1.2.2 确定 本实验采用1.1.5方案,因为它的相位变化范围大,且不改变有效值。 第2章 理论计算 2.1 原理分析 线性时不变网络在正弦信号激励下,其响应电压、电流是与激励信号同频率的正弦量,响应与频率的关系,即为频率特性。它可用相量形式的网络函数来表示。在电气工程与电子工程中,往往需要在某确定频率正弦激励信号作用下,获得有一定幅值、输出电压相对于输入电压的相位差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可调的响应(输出)信号。这可通过调节电路元件参数来实现,通常是采用RC 移相网络来实现的。 图8.1所示所示RC 串联电路,设输入正弦信号,其相量. 0110U U V =∠ ,则输出信号电 压: . . 211arctan 1R U U Rc R j c ωω= = + 其中输出电压有效值U2为: 2U = 输出电压的相位为: 21arctan Rc ?ω=∠ 由上两式可见,当信号源角频率一定时,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与相位均随电路元件参数的变化而不同。 若电容C 为一定值,则有,如果R 从零至无穷大变化,相位从090到00变化。 1 U 2 U _ 2 U 1 U ? 图8.1 RC 串联电路及其相量图 另一种RC 串联电路如图8.2所示。

数字移相器

数字数字移相器 一、概述 数字移相器是由变压器式数字移相器,数字式相位显示仪,电压电流数显表、输出电压调节、移相细调及电源等单元组成注新一代便携式电工仪器,本产品将变压器移相技术与数字测量技术进行了有机结合,移相调节精度高,读数准确直观、电压输出可调。本机结构牢固可靠,全密封、携带方便,便于在野外和现场使用。 二、用途和适用范围 数字移相器能在0~360度范围内达到任意角度的超前或滞后移相目的。 本数字移相器采用三相三芯柱变压器,Y0接线方法,每相均有四个等边绕组,交叉连线形成不同夹角,形成对角线相连的六边形,六个边共高十二个抽头,即十二档,每档30度,三相同步调节,细调由三只同轴自耦变压器与电容组成,使输出三相在0~360度范围内同步调节,以保证三相输出的平衡。 本数字移相器具有操作方便、体积小、噪音低、输出波形好等特点,能满足较高国度的单相及三相交流功率、相位等仪表的测试校验,也能用于电度表的检定装置之中。

三、主要技术指标 1、输入电压:三相四线3×380(220)V 50Hz 2、输出电压:三相四线3×(0~380) / (0~220),三位半数字显示,精度:3级 3、最大输出容量3×300VA 4、三相粗调:00 ~3600,每步300进移相 5、三相细调:-30~180,120~330,四位数字显示,精度1.0级 6、电压波动:粗调≤1.5%,细调≤2.0% 7、波形失真:输出波形失真度≤输入波形失真度 8、温升:<60 ℃ 9、绝缘电阻:≥22MΩ 10、耐压试验:1.0kV/min 11、使用环境:温度-10℃~40℃,湿度<80% 12、外形尺寸:480×360×230mm 13、重量: 35kg 当顺时针调节移相粗调旋钮相位表头递减移相时,请任意调换输入三个相序即可 四、基本原理 本数字移相器是采用变压器移相原理设计制造的,其基本工作原理如下方框图:

数字式三相移相器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https://www.360docs.net/doc/849351966.html, 数字式三相移相器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数字式三相移相器基本原理 本移相器是采用变压器移相原理设计制造的,其基本工作原理如下方框图: 数字式三相移相器使用方法 1.移相器面板示意图及说明 面板:

https://www.360docs.net/doc/849351966.html, A1、移相显示表头,四位数字显示00~3600相角。 A2、输出V相负载电流显示表头,3位半数字显示。 A3、输出间U、W电压显示表头,3位半数字显示。 A4、移相粗调旋钮,依面极刻度旋转移相。 A5、相位表头复位键。按此键后可显示移相角度。 A6、相位表头锁存键。调好移相角度不需变化时,按此键可锁表头数字。 A7、电源开关,此键可切断或接通整机内部电源。 A8、输出功能选择开关,开关拨向电压输出则输出三相电压U﹑V﹑W对应输入A、B、C电源移相;开关拨向电流输出则可输出AC 0~20A电流,对应B相输入移相。 A9、移相细调选择按钮,根据标记可选择-30~180,120~330细调范围。 A10、输出电压调节旋钮、输出U﹑V﹑W三相由此旋钮一起同步调节,其中U、W之间电压由表头显示0V~380V。 A11、移相细调旋钮,此旋钮配合A9可实现30o范围移相调节。

https://www.360docs.net/doc/849351966.html, B1、输入三相四线接线柱。 B2、机壳接地柱。 B3、F1、F2、F3是分别对应输入C、B、A三相的保险座。 B4、输出三相四线接线柱。 B5、F4、F5、F6是分别对应输出W、V、U三相的保险座。 B6、电流输出接线柱 2. 使用方法 1)检查面板B3、B5各保险管是否完好。 2)关断本机电源开关A7,将电压调节旋钮A10调至最低位,再接上面板B1三相四线A、B、C、O输入电源。 3)接上面板B3电压输出U、V、W、N所需加负载,但负载功率不能超出本机最大输出功率。 4)合上外部闸刀,打开本机电源开关A7,A1、A2、A3三表头也均应点亮。 5)通电预热约半分钟后调节电压输出旋钮A10至所需值,三相移相电压输出U、V、W、N,其中U、W间电压由A3表头显示,V相负载电流由A2表头显示。 6)调节移相粗调旋钮A4至所需移相角度大致档位,再调节移相细调旋钮A11,配合细调选择开关A9(开关拨向上方,移相细调旋钮A11顺时针调节1圈移相150,开关拨向下方,移相细调旋钮A11逆时针调节1圈移相150),每当调节移相粗调旋钮A4后,要将细调选择开关A9拨向上方,移相细调旋钮A11顺时针调节相位表头显示相位增加。每档移相粗调,可实现00~300范围移相连续细调,其中可通过复位按钮A5,由A1表头显

六位数字移相器的设计

六位数字移相器的设计 龚敏强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成都(610054) E-mail: gmq0554@https://www.360docs.net/doc/849351966.html,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个用在预设真线性功率放大器中的6位数字移相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以及测试结果。该数字移相器采用PIN管作为开关元件,移相器的前3位采用高低通滤波器式移相器实现22.5° ,11.25°,5.6°的移相,后3位采用开关线式移相器实现2.8°,1.4°,0.7°的移相 关键词:数字移相器,开关线式移相器,高低通式移相器,PIN二极管 1.引言 移相器的主要功能就是改变传输信号的相位,以满足系统的要求。移相器一般分为模拟移相器和数字移相器两类,模拟移相器对相位联系可调;数字移相器的相移是量化了的,即其相位只能阶跃变化,移相位数越多,对信号相位的控制也越精细。移相器的应用很广泛,比如各种通信系统和雷达系统,微波仪器和测量系统,还有各种工业用途中。在各种的线性功率放大器中,也少不了移相器。 本文中所设计的6位数字移相器是用在一个数字预失真功率放大器的一个部件。预失真技术是在信号放大之前对信号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预先失真”,以便最终输出信号中的失真分量尽可能地小,对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化起到很好的效果。预失真技术在电路中就表现为增加了一个预失真器。这个预失真器的作用就是产生与原信号相对应的失真信号。因为这种失真是在信号被放大之前,故称之为“预失真信号” 。预失真技术按预失真模块在信号流程中的位置,可以分为(RF)射频预失真、IF(中频)预失真和基带预失真【1】。 本文所涉及的数字预失真功率放大器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在这个系统中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经过功率检测后,输入到DSP中,根据信号的功率大小和温度的大小,经过预失真算法计算出所需要的预失真量,然后通过控制数控衰减器和数字移相器对传输信号进行控制以达到系统所需的线性度要求。本文所设计的6位数字移相器的功能就是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对信号进行不同大小的相位变化以达到系统所需的相位线性度要求。 图1 数字预失真功率放大器结构图

数字移相01

一.两个同频信号之间的移相与实现方式 所谓移相是指两路同频的信号,以其中的一路为参考,另一路相对于该参考作超前或滞后的移动,即称为是相位的移动。两路信号的相位不同,便存在相位差,简称相差。若我们将一个信号周期看作是3600,则相差的范围就在00∽3600之间。例如在图1中,以A信号为参考,B信号相对于A信号作滞后移相φ0,则称A超前Bφ0,或称B滞后Aφ0。 图1 移相示意 要实现B信号对A信号的移相,通常有两个途径:一是直接对模拟信号进行移相,如阻容移相,变压器移相等,早期的移相通常采用这种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制造的移相器有许多不足之处,如:输出波形受输入波形的影响,移相操作不方便,移相角度随所接负载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漂移等.在此不予讨论.另一个是随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单片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数字移相技术,是目前移相技术的潮流。数字移相技术的核心是:先将模拟信号或移相角数字化,经移相后再还原成模拟信号。 数字移相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先将正弦波信号数字化,并形成一张数据表存入ROM芯片中,此后可通过两片D/A转换芯片在单片机的控制下连续地循环输出该数据表,就可获得两路正弦波信号,当两片D/A转换芯片所获得的数据序列完全相同时,则转换所得到的两路正弦波信号无相位差,称为同相。当两片D/A转换芯片所获得的数据序列不同时,则转换所得到的两路正弦波信号就存在着相位差。相位差的值与数据表中数据的总个数及数据地址的偏移量有关。这种处理方式的实质是将数据地址的偏移量映射为信号间的相位值。另一种是先将参考信号整形为方波信号,并以此信号为基准,延时产生另一个同频的方波信号,再通过波形变换电路将方波信号还原成正弦波信号。以延时的长短来决定两信号间的相位值。这种处理方式的实质是将延时的时间映射为信号间的相位值。 二.利用D/A转换实现移相 图2给出了一个设计实例。单片机为8031,D/A转换芯片采用两片8位字长的DAC0832,由于DAC0832的输出信号为电流型,故需加运算

数字移相信号发生器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指导教师填写) 课程设计名称现代电子系统课程设计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设计题目数字移相信号发生器设计 一、课程设计目的 掌握数字移相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掌握DDS技术的工作原理; 掌握GW48_SOPC实验箱的使用方法; 了解基于FPGA的电子系统的设计方法。 二、设计内容、技术条件和要求 基于DDS技术利用VHDL设计并制作一个数字式移相信号发生器。 (1)基本要求: a.频率范围:1Hz~4kHz,频率步进为1Hz,输出频率可预置。 b.A、B两路正弦信号输出,10位输出数据宽度 c.相位差范围为0~359°,步进为1.4°,相位差值可预置。 d.数字显示预置的频率(10进制)、相位差值。 (2)发挥部分 a.修改设计,增加幅度控制电路(如可以用一乘法器控制输出幅度)。 b.输出幅度峰峰值0.1~3.0V,步距0.1V c.其它。 三、时间进度安排 布置课题和讲解:1天查阅资料、设计:4天 实验:3天撰写报告:2天 四、主要参考文献

何小艇《电子系统设计》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 潘松黄继业《EDA技术实用教程》科学出版社2006.10 王勇《EDA》实验指导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2006.8 指导教师签字:2009年12月14日

摘要 在现代的信号分析和处理领域,高精度的频率和相位测量非常重要,它是理论和工程分析的重要工具。使用模拟或数字示波器测量频率,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同时也是不是很精确的方法;同时如果要测量两路信号的相位差,使用示波器又不是很方便。而且示波器的价格最低需要几千元,对于普通人来讲不是最佳选择。 在本文中,我们设计了一个数字移相信号发生器设计。主要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键盘和显示模块:用键盘输入,数码管显示频率控制字和相位控制 字。采用按键复用的方法。 ●数字DDS模块:分为频率合成模块和相位合成模块。具体的方案论证 将在下面进行。 ●时钟模块:由于系统需要时钟频率和实验箱上的不匹配,需要频率变换, 具体的方案论证将在下面进行。 ●高速DA模块:输出两个频率和幅度相同相位不同的正弦波,且同时频 率和相位差可调。

(完整word版)三相分离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一、三相分离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1.三相分离器的工艺流程 所有来油经游离水三项分离器分离再添加破乳剂进入换热器加热升温至70~75℃然后进入高效三相分离器进行分离,分离器压力控制在0.15~0.20Mpa,油液面控制在80~100cm、水液面控制在100~120cm,除油器进出口压差控制在0.2Mpa,处理合格后的原油含水率控制在2%左右经稳定塔闪蒸稳定后进入原油储罐,待含水小于0.8%后外输至管道。 2.三相分离器工作原理 各采油队来液由分离器进液管进入进液舱,容积增大,流速降低,缓冲降压,气体随压力的降低自然逸出上浮,在进液舱油、气、水靠比重差进行初步分离。分离后的水从底部通道进入沉降室。经过分离的液体经过波纹板时,由于接触面积增加,不锈钢波纹板又具有亲水憎油的特性,再进行油、气、水的分离。随后进入沉降室,靠油水比重差进行分离;通过加热使液体温度增加,增加油水分子碰撞机会,加大了油水比重差;小油滴和小水滴碰撞机会多聚结为大油滴和大水滴,加速油水分离速度;油上浮、水下沉实现油、水进一步分离;油、气和水通过出口管线排出。 2.1重力沉降分离 分离器正常工作时,液面要求控制在1/2~2/3之间。在分离器的下部分是油水分离区。经过一定的沉降时间,利用油和水的比重差实现分离。 2.2 离心分离 油井生产出来的油气混合物在井口剩余压力的作用下,从油气分离器进液管喷到碟形板上使液体和气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气体向上,而液体(混合)比重大向下沉降在斜板上,向下流动时,还有一部分气体向气出口方向流去,当气体流到削泡器处,需改变气体的流动方向,气体比重小,在气体中还有一部分大于100微米的液珠与消泡器碰撞掉下沉降到液面上,同时液面上的油泡碰撞在削泡器,使气体向上流动,完成了离心的初步气液分离 2.3碰撞分离 当离心分离出来的气体进入分离器上面除雾器,气体被迫绕流,由于油雾的密度大,在气体流速加快时,雾状液体惯性力增大,不能完全的随气流改变方向,而除雾器网状厚度300mm截面孔隙只有0.3mm小孔道,雾滴随气流提高速度,获得惯性能量,气体在除雾器中不断的改变方向,反复改变速度,就连续造成雾滴与结构表面碰撞并吸附在除雾器网上。吸附在除雾器网上油雾逐渐累起来,由大变小,沿结构垂直面流下,从而完成了碰撞分离。

数字三相移相器

数字三相移相器 一、概述 数字三相移相器是由变压器式数字三相移相器,数字式相位显示仪,电压电流数显表、输出电压调节、移相细调及电源等单元组成注新一代便携式电工仪器,本产品将变压器移相技术与数字测量技术进行了有机结合,移相调节精度高,读数准确直观、电压输出可调。本机结构牢固可靠,全密封、携带方便,便于在野外和现场使用。 二、用途和适用范围 数字三相移相器能在0~360度范围内达到任意角度的超前或滞后移相目的。 本数字三相移相器采用三相三芯柱变压器,Y0接线方法,每相均有四个等边绕组,交叉连线形成不同夹角,形成对角线相连的六边形,六个边共高十二个抽头,即十二档,每档30度,三相同步调节,细调由三只同轴自耦变压器与电容组成,使输出三相在0~360度范围内同步调节,以保证三相输出的平衡。 本数字三相移相器具有操作方便、体积小、噪音低、输出波形好等特点,能满足较高国度的单相及三相交流功率、相位等仪表的测试校验,也能用于电度表的检定装置之中。

三、主要技术指标 1、输入电压:三相四线3×380(220)V 50Hz 2、输出电压:三相四线3×(0~380) / (0~220),三位半数字显示,精度:3级 3、最大输出容量3×300VA 4、三相粗调:00 ~3600,每步300进移相 5、三相细调:-30~180,120~330,四位数字显示,精度1.0级 6、电压波动:粗调≤1.5%,细调≤2.0% 7、波形失真:输出波形失真度≤输入波形失真度 8、温升:<60 ℃ 9、绝缘电阻:≥22MΩ 10、耐压试验:1.0kV/min 11、使用环境:温度-10℃~40℃,湿度<80% 12、外形尺寸:480×360×230mm 13、重量: 35kg 当顺时针调节移相粗调旋钮相位表头递减移相时,请任意调换输入三个相序即可 四、基本原理 本数字三相移相器是采用变压器移相原理设计制造的,其基本工作原理如下方框图:

移相器

目录 一、概述 (2) 二、用途和适用范围 (2) 三、主要技术指标 (2) 四、基本原理 (3) 五、使用方法 (3) 六、注意事项 (6) 七、保养、维修 (6) 八、运输、贮存 (7) 九、装箱清单 (7)

一、概述 移相器是由变压器式移相器,数字式相位显示仪,电压电流数显表、输出电压调节、移相细调及电源等单元组成注新一代便携式电工仪器,本产品将变压器移相技术与数字测量技术进行了有机结合,移相调节精度高,读数准确直观、电压输出可调。本机结构牢固可靠,全密封、携带方便,便于在野外和现场使用。 二、用途和适用范围 移相器能在0~360度范围内达到任意角度的超前或滞后移相目的。 本移相器华天电力采用三相三芯柱变压器,Y0接线方法,每相均有四个等边绕组,交叉连线形成不同夹角,形成对角线相连的六边形,六个边共高十二个抽头,即十二档,每档30度,三相同步调节,细调由三只同轴自耦变压器与电容组成,使输出三相在0~360度范围内同步调节,以保证三相输出的平衡。 本移相器具有操作方便、体积小、噪音低、输出波形好等特点,能满足较高国度的单相及三相交流功率、相位等仪表的测试校验,也能用于电度表的检定装置之中。 三、主要技术指标 1.输入电压:三相四线3×380(220)V 50Hz 2. 输出电压:三相四线3×(0~380) / (0~220),三位半数字显示,精度:3级 3.最大输出容量3×300VA 4.三相粗调:00 ~3600,每步300进移相 5.三相细调:-30~180,120~330,四位数字显示,精度1.0级 6. 电压波动:粗调≤1.5%,细调≤2.0% 7. 波形失真:输出波形失真度≤输入波形失真度 8. 温升:<60 ℃

UASB三相分离器原理及运行简介

UASB三相分离器原理及运行简介 厌氧生物处理作为利用厌氧性微生物的代谢特性,在毋需提供外源能量的条件下,以被还原有机物作为受氢体,同时产生有能源价值的甲烷气体。厌氧生物处理法不仅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进水BOD最高浓度可达数万mg/l,也可适用于低浓度有机废水,如城市污水等。 厌氧生物处理过程能耗低;有机容积负荷高,一般为5-10kgCOD/m3.d,最高的可达30-50kgCOD/m3.d;剩余污泥量少;厌氧菌对营养需求低、耐毒性强、可降解的有机物分子量高;耐冲击负荷能力强;产出的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 而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注:以下简称UASB)工艺由于具有厌氧过滤及厌氧活性污泥法的双重特点,作为能够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转化成再生清洁能源——沼气的一项技术。对于不同含固量污水的适应性也强,且其结构、运行操作维护管理相对简单,造价也相对较低,技术已经成熟,正日益受到污水处理业界的重视,得到广泛的欢迎和应用。 一、UASB工作原理 UASB由污泥反应区、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包括沉淀区)和气室三部分组成。在底部反应区内存留大量厌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层。要处理的污水从厌氧污泥床底部流入与污泥层中污泥进行混合接触,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把它转化为沼气。沼气以微小气泡形式不断放出,微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合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气泡,在污泥床上部由于沼气的搅动形成一个污泥浓度较稀薄的污泥和水一起上升进入三相分离器,沼气碰到分离器下部的反射板时,折向反射板的四周,然后穿过水层进入气室,集中在气室沼气,用导管导出,固液混合液经过反射进入三相分离器的沉淀区,污水中的污泥发生絮凝,颗粒逐渐增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沉淀至斜壁上的污泥沼着斜壁滑回厌氧反应区内,使反应区内积累大量的污泥,与污泥分离后的处理出水从沉淀区溢流堰上部溢出,然后排出污泥床。 基本要求有: (1)为污泥絮凝提供有利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条件,使厌氧污泥获得并保持良好的沉淀性能; (2)良好的污泥床常可形成一种相当稳定的生物相,保持特定的微生态环境,能抵抗较强的扰动力,较大的絮体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从而提高设备内的污泥浓度; (3)通过在污泥床设备内设置一个沉淀区,使污泥细颗粒在沉淀区的污泥层内进一步絮凝和沉淀,然后回流入污泥床内。

三相SVPWM逆变电路MATLAB仿真

基于电压空间矢量控制的三相逆变器的研究 1、SVPWM逆变电路的基本原理及控制算法 图1.1中所示的三相逆变器有6个开关,其中每个桥臂上的开关工作在互补状态,三相桥臂的上下开关模式得到八个电压矢量,包括6个非零矢量(001)、(010)、(011)、(100)、(101)、(110)和两个零矢量(000)、(111). 图1.-1 三相桥式电压型有源逆变器拓扑结构 在平面上绘出不同的开关状态对应的电压矢量,如图1.2所示。由于逆变器能够产生的电压矢量只有8个,对与任意给定的参考电压矢量,都可以运用这8个已知的参考电压矢量来控制逆变器开关来合成。 3 U(011) 1 U(001)5 U(101) 4 U(100) 6 U(110) 2 U(010)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U(000) 7 U(111) β c U θ β u α u 1 sv U2 sv U 3 sv U 图1.2 空间电压矢量分区 图1.2中,当参考电压矢量在1扇区时,用1扇区对应的三个空间矢量U sv1、U sv2、U sv3 来等效参考电压矢量。若1.2 合成矢量 ref U所处扇区N的判断 三相坐标变换到两相β α-坐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3 - 2 3 2 1 - 2 1 - 1 3 2 ) ( ) ( t t t t t u u u u u co bo ao β α (1.1)

根据u α、u β的正负及大小关系就很容易判断参考电压矢量所处的扇区位置。如表1.1所示。 表1.1 参考电压矢量扇区位置的判断条件 可以发现,扇区的位置是与u β、 u u βα-3及u u βα--3的正负有关。为判断方便,我们设空间电压矢量所在的扇区N N=A+2B+3C (1.2) 其中,如果u β >0,那么A=1,否则A=0 如果u u βα-3 >0,那么B=1,否则B=0 如果u u βα--3 >0,那么C=1,否则C=0 1.3 每个扇区中基本矢量作用时间的计算 在确定参考电压矢量的扇区位置后,根据伏秒特性等效原理,采用该扇区三个顶点所对应的三个电压空间矢量来逼近参考电压矢量。以参考电压矢量位于3扇区为例,如图1.3所示,参考电压U ref 与U 4的夹角为γ。 β 1 4 图1.3 电压空间矢量合成示意图 根据伏秒特性等效原理算出 () ???? ? ? ? ?? ????--==-=T T T T V T u T V T u u T s dc s ref dc s ref ref 21021 33321 β β α (1.3)

三相方波逆变电路原理说明

1 引言 设计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题目要求为三相方波逆变电路的设计。设计过程从原理分析、元器件的选取,到方案的确定以及Matlab 仿真等,巩固了理论知识,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完成三相方波逆变电路的仿真,开关管选IGBT,直流电压为530V, 阻感负载,负载有功功率1KV y感性无功功率为100Var。 逆变的概念 逆变即直流电变成交流电,与整流相对应 电力系统中,将电网交流电通过整流技术变成直流电,然后通过逆变技术,将直流变成高频交流,再通过高频变压器降压,就达到缩小变压器体积和提高供电质量的目的了。

三相逆变 三相逆变技术广泛应用于交流传动、无功补偿等领域。在三相PWM交流 伺服系统中,一般采用三个桥臂的结构,即逆变桥主电路有6 个功率开关器件 (功率MOSFE或IGBT)构成,若每个开关器件都用一个单独的驱动电路驱动,则需6 个驱动电路,至少要配备4 个相互独立的直流电源为其供电,使得系统硬件结构复杂,可靠性下降,且调试困难,设计成本偏高。 2三相电压源型SPW逆变器 PWM的基本原理 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 控就是对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的技术,即通过一系列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来等效地获得所需要的波形。PWh控制技术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面积等效原理,即冲量相等而形状不同的窄脉冲加在具有惯性的环节上时,其效果基本相同。 SPW控制技术是PW M空制技术的主要应用,即输出脉冲的宽度按正弦规律变化而和正弦波等效。 SPWM逆变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SPW逆变电路属于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系统,因此,一个完整的SPW逆变电路应该由控制电路、驱动电路和以电力电子器件为核心的主电路组成。由信息电子电路组成的控制电路按照系统的工作要求形成控制信号,通过驱动电路去控制主电路中电力电子器件的导通或者关断,来完成整个系统的功能。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电压型PW逆变电路,脉宽控制方法主要有计算机法和调制法两种,但因为计算机法过程繁琐,当需要输出的正弦波的频率、幅值或相位发生变化时,结果都要变化,而调制法在这些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调制法应用最为广泛。 所谓调制法,就是把希望输出的波形作为调制信号U t,把接收调制的信号作 为载波U c,通过信号波的调制得到所期望的PW波形。 三相方波逆变器 电路结构相同,只是控制方式不同。每一开关元件在输出电压的一个周期中闭合180°

三相分离器资料

高效三相分离器 1.型号释疑 JM-WS3.0×8.0-0.8 设计压力MPa 设备筒体长度m 设备筒体内径m W:卧式容器 S:三相分离器 骏马集团 2.三相分离器分离原理及结构特点 刚从地下开采出来的石油我们称为原油,它是复杂的油水乳化混合物,还含有部分气体和少量泥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天然气和二氧化碳。为了分别得到有利用价值的高纯度的天然气和石油,我们研制出了原油用高效三相分离器,来满足原油开发开采者的需要。 所谓的三相,就是气相、液相、固相。三相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原油中所含各物质的密度不同、粘度不同以及颗粒大小等的区别来进行分离的。来自井口的原料油首先经过井口阀门、管线到一个加药装置,加药装置可连续可控制的来给原油加破乳剂。这是用来降低原料油中水、油、泥沙之间的粘连混合程度以及分化乳化混合物的颗粒,有利于三相分离器更好的进行分离。我们可根据原油的参数(粘度和温度)来看是否需要在加破乳剂之前设置水套加热炉。水套加热炉就是对原油加热,来降低原油的粘度,提高原油的运输速度。 加了破乳剂的原料油首先进入三相分离器的一级分离装置,进口是在一级分离装置中部,沿切线方向旋转式进入。通过旋风分离,根据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将原油所含的各物质由里到外、由上到下的排列为气、油、水、泥沙。为了延长分离器的使用寿命,我们在一级分离装置的入口处沿筒壁方向增加一块垫板,这样泥沙在冲涮筒壁时,只磨损到这块垫板。等于说是把一级分离装置能接触到的高

速流体的那段筒体壁厚进行了加强。 经过旋风分离,大部分气体涌向一级分离装置的上部,在分离装置的上部我们设有一个伞状板,伞状板由三根扁钢呈120°角分布支承。下部靠一个焊接在筒体内壁上的支承圈支撑。气体冲击到伞状板之后,经过伞状板和一级分离器筒体之间的空隙到达分离器的顶部出气口,由出气口进入二级分离装置。我们设置这个伞状板的原因,就是因初步分离的气体中,含有部分雾状的小颗粒,颗粒中有水和原油以及细微的泥沙,经碰撞到伞状板上之后,由于粘度的原因,大部分都附着在伞状板的内壁上,积累到一定程度会沿伞状板的内壁边缘滴落。但还是有少部液体被气流带走,进入二级分离器装置再进行精细过滤的分离。 再谈一级分离装置中的除了气体之外的其它物质,由于旋风分离利用离心力和重力的合力原理,绝大部分液相和固相物质从分离器的底部流入三相分离器的主体分离装置,我们在一级分离装置的底部出液口处设有一个防涡流挡板,呈“十”字状,这是由于流体经过旋转,在分离装置的底部易形成涡流,若不设置挡板,就会有较多一部分气体随之涌入主体分离装置,这样会使主体分离装置中流体引起较大波动,也影响到流体中各物质的分离效果。 我们根据许多科研人员的试验结果:油在水中上升的速度,远远快于水在油中下降的速度。这就是由于油的粘度大于水的粘度的原因。这一发现使我们利用这个原理将一级分离装置底部的流体出口的接管延长至主分离装置的底部区域。从底部进入主分离装置,这样流体会慢慢的涌出,而不是直接喷洒进入,这样大大减小了流体在主分离装置中的波动,慢慢上升的流体中,油上升的速度快于水下降的速度。流体中的油就会迅速的浮上水面,为了减小这些流体在主分离装置中的振动和波浪,我们在延长管的底部附近一圈焊接一块有许多小孔的方形折边向下的挡板。这样能有效地降低流体的流速和动能。而且还能够将流体中的乳状团块细化。我们也考虑到流体直接冲击主分离装置的底部,会使底部钢板受到冲涮侵蚀,寿命会大大降低,我们在主分离装置的来液底部,也设置了一块碗状垫板。这样的形状同时使来液绝大部分都可以反弹到孔板上进行团块细化分离。 当液量达到一定高度,我们在主分离装置的中部上半部设置了一段填料装置。它的结构就是规整填料,术语称TP板,又称聚结板、消泡器、斜板填料。该板每片都呈波纹形状,就象一把挂在主分离装置内部的梳子,用于油田油水处理系

三相电压型逆变器课程设计

三相电压型逆变器 一.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 1.概述: 1957年可控硅(晶闸管)的问世,为半导体器件应用于强电领域的自动控制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电力电子开始登上现代电气传动技术舞台,这标志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初已开始使用电力电子这个名词,进入70年代晶闸管开始派生各种系列产品,普通晶闸管由于其不能自关断的特点,属于半控型器件,被称作第一代电力电子器件。随着理论研究和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以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电力双极性晶体管(BJT)和电力场效应晶体管(Power-MOSFET)为代表的全控型器件迅速发展,被称作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80年代后期,以绝缘栅极双极型晶体管(IGBT)为代表的复合型第三代电力电子器件异军突起,而进入90年代电力电子器件开始朝着智能化、功率集成化发展,这代表了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电子技术被认为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主力军,电力电子就是电力电子学,又称功率电子学,是利用电子技术对电力机械或电力装置进行系统控制的一门技术性学科,主要研究电力的处理和变换,服务于电能的产生、输送、变换和控制。(电力电子的发展动向)电力电子技术包括功率半导体器件与IC 技术、功率变换技术及控制技术等几个方面,其中电力电子器件是电力电子技术的重要基础,也是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龙头”。电力电子器件(Power Electronic Device)又称为功率半导体器件,用于电能变换和电能控创电路中

的大功率(通常指电流为数十至数千安,电压为数百伏以上)电子器件。广义上电力电子器件可分为电真空器件(Electron Device)和半导体器件(Semiconductor Device)两类。 2.发展: A.整流管: 整流管是电力电子器件中结构最简单、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器件。目前主要有普通整流管、快恢复整流管和肖特基整流管三种类型。电力整流管在改善各种电力电子电路的性能、降低电路损耗和提高电源使用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人们已通过新颖结构的设计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制作工艺的运用,研制出集PIN整流管和肖特基整流管的优点于一体的具有MPS、SPEED和SSD等结构的新型高压快恢复整流管。它们的通态压降为IV 左右,反向恢复时间为PIN整流管的1/2,反向恢复峰值电流为PIN整流管的1/3。 B.晶闸管: 自195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研制出第一个晶闸管开始,其结构的改进和工艺的改革,为新器件开发研制奠定了基础,其后派生出各种系列产品。1964年,GE公司成功开发双向晶闸管,将其应用于调光和马达控制;1965年,小功率光触发晶闸管问世,为其后出现的光耦合器打下了基础;60年代后期,出现了大功率逆变晶闸管,成为当时逆变电路的基本元件;逆导晶闸管和非对称晶闸管于1974年研制完成。 C.门极可关断晶闸管: GTO可达到晶闸管相同水平的电压、电流等级,工作频率也可扩展到

三相分离器工作原理、结构、工艺参数

三相分离器工作原理、结构、工艺参数 一、工作原理 生产汇管来原油进入三相分离器,利用油、气、水密度的不同进行油、气、水三相初步分离。 1、预分离段 从三相分离器进口来的油气由切向进入预分离器,利用离心力而不是机械的搅动来分离来液成为液体和气体,进行初步气、液两相旋流分离。 分离后的气体向上进入预分离器下伞和上伞,按折流方式先后与下伞、上伞壁碰撞,从而将气中带出的液体形成较大的液滴,重力使液滴进一步分离出来,经上、下伞碰撞分离后的气体则通过气连通管导入到三相生产分离器的分离沉降段上部。 分离后的液体通过预分离器向下导液管导入到三相分离器底部,经布液管从液面以下的水层向上喷出,进入到三相分离器预分离段进行油、水初步分离,主要分离出游离水。 布液管的作用:避免了气体对液体的扰动,保持了油水界面的稳定,有利于油水更好地分离。 2、分离沉降段 经预分离段进行初步分离后的液体,沿水平方向向右移动进入分离沉降段。这一段内有较大的沉降空间(分离沉降时间20分钟左右),其中部有两段聚结填料,有助于水中油滴和油中水滴的聚结,从而有促进油、水分离。液体在水平移动过程中,密度较小的原油逐渐上浮,而密度较大的污水(主要是游离水)则向下沉入设备底部,同时使油气逐步分离开来。 气体则在分离沉降段上部空间内,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进入到分气包,重力作用使气体中的液体沉降到三相分离器分离沉降段液面上。 3、集液段 由于油、水密度的不同,使分离沉降段中的液体出现分层,水的密度较大在下层,油的密度较小在上层。 在下层的水则通过集液段底部的喇叭口,利用连通器原理向上溢流进入三相分离器水室,水室中的水通过出水口导出进入5000m3沉降罐。 在上层的油经集液段上部堰板溢流到导油汇管,进入到三相分离器的油室,油室中的油通过油出口导出进入热化学脱水器。 4、捕雾段

三相逆变器电路原理和工作过程图文说明

三相逆变器电路原理和工作过程图文说明 单相逆变器电路由于受到功率开关器件的容量、零线(中性线)电流、电网负载平衡要求和用电负载性质等的限制,容量一般都在100kV A以下,大容量的逆变电路大多采用三相形式。三相逆变器按照直流电源的性质不同分为三相电压型逆变器和三相电流型逆变器。 1.三相电压型逆变器。 电压型逆变器就是逆变电路中的输入直流能量由一个稳定的电压源提供,其特点是逆变器在脉宽调制时的输出电压的幅值等于电压源的幅值,而电流波形取决于实际的负载阻抗。三相电压型逆变器的基本电路如图6-15所示。该电路主要由6只功率开关器件和6只续流二板管以及带中性点的直流电源构成。图中负载L和R表示三相负载的各路相电感和相电阻。 图6-15 三相电压型逆变器电路原理图 图6-15三相电压型逆变器电路原理图功率开关器件VT1~VT6在控制电路的作用下,控制信号为三相互差1200的脉冲信号时,可以控制每个功率开关器件导通180度或120度,相邻两个开关器件的导通时间互差60度逆变器三个桥臂中上部和下部开关元件以180度间隔交替开通和关断,VT1~VT6以60度的电位差依次开通和关断,在逆变器输出端形成a、b、c三相电压。 控制电路输出的开关控制信号可以是方波、阶梯波、脉宽调制方波、脉宽调制三角波和锯齿波等,其中后三种脉宽调制的波形都是以基础波作为载波,正弦波作为调制波,最后输出正弦波波形。普通方波和被正弦波调制的方波的区别如图6-16所示,与普通方波信号相比,被调制的方波信号是按照正弦波规律变化的系列方波信号,即普通方波信号是连续导通的,而被调制的方波信号要在正弦波调制的周期内导通和关断N次。

一文看懂移相器的发展历程

一文看懂移相器的发展历程 移相器是雷达和通信系统中的重要器件,它是通过改变微波组件的相位一致性,来提高微波组件输出功率合成效率或回波信号的合成效率,提高雷达或通信系统监视能力。移相器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微带式移相器、数控式移相器、数字式移相器、直接数字合成(DDS)芯片,移相器的每次进步都给终端设备功能带来跳跃式的发展。1、引言移相器是微波组件中一个重要的器件,它是通过改变微波组件的相位一致性,来提高微波组件功率合成效率或回波信号的合成效率,提高雷达或通信系统监视能力,,移相器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微带式移相器、数控式移相器、数字式移相器、直接数字合成(DDS)芯片,,四个阶段都实现了移相器技术及设计理念的巨大进步,移相器的每次进步都给终端设备功能带来跳跃式的发展, 2、移相器的分类本文分别从微带式移相器、数控式移相器、数字式移相器、直接数字合成(DDS)芯片四个阶段介绍移相器的发展历程和工作原理。 2.1、微带式移相器 微带式移相器是最早的移相器,它是通过改变微波信号通过路径的长短来改变微波组件的相位。它是主动改变相位无法实现被动控制,也就是常说的模拟移相器。 工作原理:在使用过程中要测试出被测组件(DUT)与相位基准的相位差O中,所以,L 既是需要更改微带线的长度(单位厘米/毫米),入微波组件工作频率对应波长(单位厘米/毫米)。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测试出组件与基准相位相位差,换算出要移相的长度,在组件输入端增加或减少相应的微带线长度(增加微带线的长度相位值减少、减少微带线长度相位值增加),即完成组件的配相工序, 2.2、数控式移器 数控式移相器是实现数字电平控制相位,它是通过改变控制信号,来控制微波二极管的通断,改变微波信号路径的长短,从而达到控制组件的相位。图1是典型的6位数控式移相器原理电路图。

三相方波逆变电路原理说明.

中北大学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1 引言 (1) 1.1设计要求 (1) 1.2逆变的概念 (1) 1.3三相逆变 (1) 2 三相电压源型SPWM逆变器 (1) 2.1 PWM的基本原理 (1) 2.2 SPWM逆变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2) 2.3 三相方波逆变器 (2) 2.3 三相PWM逆变器提高直流电压利用率的方法 (2) 2.4 三相PWM逆变器提高直流电压利用率的方法 (3) 3 逆变器主电路设计 (5) 4软件仿真 (6) 4.1 Matlab软件 (6) 4.2 建模仿真 (6) 5 总结 (10) 参考文献 (13)

1 引言 1.1设计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题目要求为三相方波逆变电路的设计。设计过程从原理分析、元器件的选取,到方案的确定以及Matlab仿真等,巩固了理论知识,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完成三相方波逆变电路的仿真,开关管选IGBT,直流电压为530V,阻感负载,负载有功功率1KW,感性无功功率为100Var。 1.2逆变的概念 逆变即直流电变成交流电,与整流相对应。 电力系统中,将电网交流电通过整流技术变成直流电,然后通过逆变技术,将直流变成高频交流,再通过高频变压器降压,就达到缩小变压器体积和提高供电质量的目的了。 1.3三相逆变 三相逆变技术广泛应用于交流传动、无功补偿等领域。在三相PWM 交流伺服系统中,一般采用三个桥臂的结构,即逆变桥主电路有 6 个功率开关器件(功率MOSFET 或IGBT)构成,若每个开关器件都用一个单独的驱动电路驱动,则需6 个驱动电路,至少要配备4 个相互独立的直流电源为其供电,使得系统硬件结构复杂,可靠性下降,且调试困难,设计成本偏高。 2 三相电压源型SPWM逆变器 2.1 PWM的基本原理 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控就是对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的技术,即通过一系列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来等效地获得所需要的波形。PWM控制技术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面积等效原理,即冲量相等而形状不同的窄脉冲加在具有惯性的环节上时,其效果基本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