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dler消息处理机制

Handler消息处理机制
Handler消息处理机制

Handler消息处理机制

1.概述。

Handler消息处理机制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该算是一块心病,几乎每次面试都会被问到,今天我抽时间从源码的角度总结一下相关知识点。先看一下我们平时是怎么用的,如下代码实例: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ppCompatActivity {

private TextView text;

private Handler mHandler;

int i=0;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https://www.360docs.net/doc/0214408773.html,yout.activity_main);

text = (TextView) findViewById(R.id.text);

mHandler = new Handler(){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Message(Message msg) {

super.handleMessage(msg);

text.setText("变为:"+msg.what);

}

};

}

public void sendMes(View view){

mHandler.sendEmptyMessage(i);

i++;

}

}

很简单,onCreat()方法中实例化了一个Handler实例,实现其handlerMessage(Message msg)方法,在方法中改变TextView的显示内容,在布局文件中放了一个Button设置其android:onClick="sendMes",看一下效果:

相信每一个开发Android的人都会使用Handler更新页面,但是我们还要知道它是如何实现的,下面我们就剖析一下它的源码吧。

2.源码解析

我们都知道Handler机制涉及到了几个类,他们分别是Handler、Message、MessageQueue、Looper,先来了解一下这几个类的作用:

1.Message:个人认为可以看成是我们要传递消息的载体,我们可以将信息设置到它的what属性,arg属性等。

2.MessageQueue:统一存储Message的类,我们发出的每一个消息都将保存到MessageQueue中,我们可以从里边取消息进行处理。

3.Looper:统一管理message,循环取出MessageQueue中存储的消息进行处理的类。

4.Handler:发送Message,处理Message的类。

下面我们先看一下Looper这个类,这个类有两个方法非常重要:prepare()、loop(),瞅瞅prepare()方法的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prepare() {

prepare(true);

}

调用了单参数的重载方法,传的是true,接着向下看:

private static void prepare(boolean quitAllowed) {

if (sThreadLocal.get() != null)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Only one Looper may be created per thread");

}

sThreadLocal.set(new Looper(quitAllowed));

}

在这里用到了ThreadLocal类,这个类为每一个用到它的线程提供一个副本,每一个线程只能访问自己的数据。判断不为空保证了我们这个方法只能被调用一次,创建了Looper实例,并将我们的true继续传递,那么我们看一下Looper 的构造函数:

private Looper(boolean quitAllowed) {

mQueue = new MessageQueue(quitAllowed);

mThread = Thread.currentThread();

}

在Looper中创建了MessageQueue对象,并传递true,大家也行会问这个true 是干嘛的,它是后续用来判断消息循环是否可以终止的,系统在UI线程里边调用时传递的false,后边会介绍到,再看看他的MessageQueue中又做了什么呢?MessageQueue(boolean quitAllowed) {

mQuitAllowed = quitAllowed;

mPtr = nativeInit();

}

保存了传递进来的boolean值。这样我们就看完了Looper的prepare()方法的实现流程,总结一下:

创建了当前线程对应的Looper对象并保存的mThreadLocal对象中,同时创建了与之对应的MessageQueue对象。

下边看一下Looper.loop()方法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loop() {

final Looper me = myLooper();

if (me == null)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No Looper; Looper.prepare() wasn't called on this thread.");

}

final MessageQueue queue = me.mQueue;

// Make sure the identity of this thread is that of the local process,

// and keep track of what that identity token actually is.

Binder.clearCallingIdentity();

final long ident = Binder.clearCallingIdentity();

for (;;) {

Message msg = queue.next(); // might block

if (msg == null) {

// No message indicates that the message queue is quitting.

return;

}

// This must be in a local variable, in case a UI event sets the logger

final Printer logging = me.mLogging;

if (logging != null) {

logging.println(">>>>> Dispatching to "+ msg.target + ""+

msg.callback + ": "+ msg.what);

}

final long traceTag = me.mTraceTag;

if (traceTag != 0 && Trace.isTagEnabled(traceTag)) {

Trace.traceBegin(traceTag, msg.target.getTraceName(msg));

}

try {

msg.target.dispatchMessage(msg);

} finally {

if (traceTag != 0) {

Trace.traceEnd(traceTag);

}

}

if (logging != null) {

logging.println("<<<<< Finished to "+ msg.target + ""+ msg.callback); }

// Make sure that during the course of dispatching the

// identity of the thread wasn't corrupted.

final long newIdent = Binder.clearCallingIdentity();

if (ident != newIdent) {

Log.wtf(TAG, "Thread identity changed from 0x"

+ Long.toHexString(ident) + " to 0x"

+ Long.toHexString(newIdent) + " while dispatching to "

+ msg.target.getClass().getName() + ""

+ msg.callback + " what="+ msg.what);

}

msg.recycleUnchecked();

}

}

这个方法稍微长一点,但是并不难,首先调用myLooper()方法从mThreadLocal 对象中获取保存的Looper对象,并从Looper中拿到对应的MessageQueue对象,一个for循环获取queue中的每一个Message,最终调用了

msg.target.dispatchMessage(msg);嗯?这个target是什么?其实就是我们实例化的mHandler对象,这里先记住,后边会说到,去Handler类中找一下dispatchMessage()方法:public void dispatchMessage(Message msg) {

if (msg.callback != null) {

handleCallback(msg);

} else {

if (mCallback != null) {

if (mCallback.handleMessage(msg)) {

return;

}

}

handleMessage(msg);

}

}

看到没,系统在这里调用了handlerMessage(msg)方法,看一下:

public void handleMessage(Message msg) {

}

咦,是个空实现,没错,因为我们在实例化Handler的时候重写了handlerMessage(Message msg)方法,所以会执行到我们更新页面UI的代码。到这,我们Looper.loop()方法也介绍完了,总结一下:

通过myLooper()方法获取当前线程对应的Looper对象,并取到对应的MessageQueue,创建一个for()的无限循环,去取MessageQueue中的Message,取到message中保存的Handler 对象调用其dispatchMessage()方法,最终执行到我们的handlerMessage(Message msg)方法更新UI。看到这里,你是不是稍微明白了一点,没事,接着往下看,看完了你就明白了,上述的这两个方法只是做了一些前期准备,那么下面我们就看一下当我们实例化一个handler时系统做了些什么。

public Handler() {

this(null, false);

}

调用了重载方法:

public Handler(Callback callback, boolean async) {

if (FIND_POTENTIAL_LEAKS) {

final Class klass = getClass();

if ((klass.isAnonymousClass() || klass.isMemberClass() || klass.isLocalClass()) && (klass.getModifiers() & Modifier.STATIC) == 0) {

Log.w(TAG, "The following Handler class should be static or leaks might occur: "+

klass.getCanonicalName());

}

}

mLooper = Looper.myLooper();

if (mLooper == null)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

"Can't create handler inside thread that has not called Looper.prepare()");

}

mQueue = mLooper.mQueue;

mCallback = callback;

mAsynchronous = async;

}

参数通过单词也能明白个大概,看重要的,类似Looper.loop()方法,也是获取了对应的Looper对象及Queue对象并且赋值callback与mAsynchronous。这个方法挺简单的,没什么太多逻辑,就是一个获取信息。下边看一下当我们调用mHandler.sendEmptyMessage(i)时系统又做了一些什么?

public final boolean sendEmptyMessage(int what)

{

return sendEmptyMessageDelayed(what, 0);

}

public final boolean sendEmptyMessageDelayed(int what, long delayMillis) {

Message msg = Message.obtain();

msg.what = what;

return sendMessageDelayed(msg, delayMillis);

}

public final boolean sendMessageDelayed(Message msg, long delayMillis)

{

if (delayMillis <0) {

delayMillis = 0;

}

return sendMessageAtTime(msg, SystemClock.uptimeMillis() + delayMillis);

}

public boolean sendMessageAtTime(Message msg, long uptimeMillis) {

MessageQueue queue = mQueue;

if (queue == null) {

RuntimeException e = new RuntimeException(

this + " sendMessageAtTime() called with no mQueue");

Log.w("Looper", e.getMessage(), e);

return false;

}

return enqueueMessage(queue, msg, uptimeMillis);

}

private boolean enqueueMessage(MessageQueue queue, Message msg, long uptimeMillis) {

msg.target = this;

if (mAsynchronous) {

msg.setAsynchronous(true);

}

return queue.enqueueMessage(msg, uptimeMillis);

}

经过一系列方法的调用,在这里我们发现了msg.target属性被赋值了this,也就是说对应了我们当前的Handler,这下你应该明白上边发送message时的那段代码了吧,接着向下看,最终调用了queue.enqueueMessage(msg, uptimeMillis)方法:

boolean enqueueMessage(Message msg, long when) {

if (msg.target == null)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Message must have a target.");

}

if (msg.isInUse()) {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msg + " This message is already in use.");

}

synchronized (this) {

if (mQuitting) {

IllegalStateException e =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

msg.target + " sending message to a Handler on a dead thread"); Log.w(TAG, e.getMessage(), e);

msg.recycle();

return false;

}

msg.markInUse();

msg.when = when;

Message p = mMessages;

boolean needWake;

if (p == null || when == 0 || when < p.when) {

// New head, wake up the event queue if blocked.

msg.next = p;

mMessages = msg;

needWake = mBlocked;

} else {

// Inserted within the middle of the queue. Usually we don't have to wake

// up the event queue unless there is a barrier at the head of the queue // and the message is the earliest asynchronous message in the queue. needWake = mBlocked && p.target == null && msg.isAsynchronous();

Message prev;

for (;;) {

prev = p;

p = p.next;

if (p == null || when < p.when) {

break;

}

if (needWake && p.isAsynchronous()) {

needWake = false;

}

}

msg.next = p; // invariant: p == prev.next

prev.next = msg;

}

// We can assume mPtr != 0 because mQuitting is false.

if (needWake) {

nativeWake(mPtr);

}

}

return true;

}

这段代码就是将我们当前发送的消息插入到了消息队列中。因为之前在Looper.loop()方法中有一个,无限循环在一直取消息,所以当我们加入新的消息时,就会在loop()方法中被取出来,并执行相应message中target的dispatchMessage()方法,最终执行到我们Handler 实例中的handlMessage()方法中更新UI界面,现在你应该明白了吧。

整体总结一下:

1.首先调用Looper.prepare()方法,创建Looper实例,保存到ThreadLocal中,并创建与之对应的MessageQueue对象;

2.调用Looper.loop()方法,获取到对应的messageQueue对象,创建无限循环取出messageQueue中的Message中的target(Handler)执行其dispatchMessage()方法最终执行到handleMessage()方法中更新UI,如果没有message进入等待状态。

3.创建Handler实例对象,管理Looper对象与MessageQueue对象。

4.调用sendMessage()方法,创建Message对象,赋值target,添加到messageQueue中。

5.Looper.loop()中无限循环最终取出我们新加入的Message并执行相关方法更新UI。

也许你会说我从来没有用过Looper.prepare()方法与Looper.loop()方法啊,没错,因为在主线程中系统已经为我们调用了,所以不用我们调用。看一下ActivityThread中的main

方法的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ace.traceBegin(Trace.TRACE_TAG_ACTIVITY_MANAGER, "ActivityThreadMain"); SamplingProfilerIntegration.start();

// CloseGuard defaults to true and can be quite spammy. We

// disable it here, but selectively enable it later (via

// StrictMode) on debug builds, but using DropBox, not logs.

CloseGuard.setEnabled(false);

Environment.initForCurrentUser();

// Set the reporter for event logging in libcore

EventLogger.setReporter(new EventLoggingReporter());

// Make sure TrustedCertificateStore looks in the right place for CA certificates final File configDir = Environment.getUserConfigDirectory(UserHandle.myUserId()); TrustedCertificateStore.setDefaultUserDirectory(configDir);

Process.setArgV0("");

Looper.prepareMainLooper();

ActivityThread thread = new ActivityThread();

thread.attach(false);

if (sMainThreadHandler == null) {

sMainThreadHandler = thread.getHandler();

}

if (false) {

Looper.myLooper().setMessageLogging(new

LogPrinter(Log.DEBUG, "ActivityThread"));

}

// End of event ActivityThreadMain.

Trace.traceEnd(Trace.TRACE_TAG_ACTIVITY_MANAGER);

Looper.loop();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Main thread loop unexpectedly exited");

}

可以看到在这里系统调用的是Looper.prepareMainLooper()方法,并发我们讲的Looper.prepare(),有什么区别呢?看一下:

public static void prepareMainLooper() {

prepare(false);

synchronized (Looper.class) {

if (sMainLooper != null) {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The main Looper has already been prepared."); }

sMainLooper = myLooper();

}

}

看到没,系统在这里也是调用了prepare(false)方法,只不过它传递的是false,并不是我们之前的true,那我们看一下在MessageQueue中哪用到了这个参数,就知道他是干嘛得了:

void quit(boolean safe) {

if (!mQuitAllowed) {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Main thread not allowed to quit.");

}

synchronized (this) {

if (mQuitting) {

return;

}

mQuitting = true;

if (safe) {

removeAllFutureMessagesLocked();

} else {

removeAllMessagesLocked();

}

// We can assume mPtr != 0 because mQuitting was previously false. nativeWake(mPtr);

}

}

就这一个地方用到了,通过他判断了,是否可以停止。如果是主线程因为系统传递的是false,所以是不能停止消息循环的。到这里,整篇文章的疑问都解决了。

最后看一下Handler.post(Runnable r);方法的实现:

public final boolean post(Runnable r)

{

return sendMessageDelayed(getPostMessage(r), 0);

}

调用了一个getPostMessage(r)方法:

private static Message getPostMessage(Runnable r) {

Message m = Message.obtain();

m.callback = r;

return m;

}

可以看到它是被付给了message的callback参数,在handler的dispatchMessage()方法中有用到:

public void dispatchMessage(Message msg) {

if (msg.callback != null) {

handleCallback(msg);

} else {

if (mCallback != null) {

if (mCallback.handleMessage(msg)) {

return;

}

}

handleMessage(msg);

}

}

private static void handleCallback(Message message) {

message.callback.run();

}

它会判断并执行run方法。

到这里,我们这篇文章就算是写完了,我们在源码的角度分析了Handler消息处理机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舆情信息处置机制制度精编版

舆情信息处置机制制度 为积极响应上级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对舆情的引导与监控,建立健全舆情快速响应和处理机制,促进和保障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根据我园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领导,构建全方位舆情监控网络 幼儿园舆情监控工作由保教处牵头,全面负责互联网及各大媒体的舆情引导与监控工作。设兼职舆情管理员一名,由保教主任担任。各部门、各年级组兼职舆情监督员,并邀请家委会主任担任社会舆情反馈员。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各级新闻媒体的沟通协作,构建全方位舆情监控网络,密切配合,共同应对幼儿园舆情的引导与监控工作。 二、实行舆情监控巡查制度 1、实行舆情信息处置日值班制度,建立舆情信息处置每日记录。制定舆情监控负责制,每天由舆情监督员利用中午1点-2点,下午4点-5点两个时段负责监测跟踪网上涉及幼儿园工作的各种论坛、帖吧言论,掌握舆情热点,密切关注网络信息动态,捕捉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群众性的问题。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引导和疏通,并做好记录。 2、保教处舆情管理员每天向各处室了解一天舆情。 3、加强沟通,拓宽舆情监控渠道。加强与家委会负责人和地方其他媒体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来自各方面信息,及时扑捉舆情线索。

三、实行疏导、控制制度 每天舆情管理员整理舆情信息及时向园领导反馈情况,并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早期预报,确保有关的重大舆情和负面信息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对于有可能给幼儿园造成负面影响的舆论报道和评论,幼儿园组织协调有关力量及时进行舆情处置和舆论引导,有效疏导和控制负面舆情。 四、加强宣传,建立正确舆论导向 充分利用幼儿园网络、报纸、园信通等宣传平台,通过多种手段和渠道做正确的舆论方向引导,同时建立防控体系,积极消除不和谐、不稳定隐患。 化隆县第二幼儿园 2019年10月

信息安全事故管理办法

信息安全事故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为加强公司信息系统安全事故的管理,提高信息系统安全事故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及时掌握全行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状况,为协调组织相关力量进行信息系统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处理奠定基础,降低信息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和影响,保障全行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特订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依据:本管理办法根据《公司信息安全管理策略》制订。 第三条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全公司信息系统。 第四条定义:信息安全事故是指对任何信息技术资源合法使用、操作造成威胁的事件,或对信息技术资源具有潜在危险的任何一种情况。 第五条总部DXC负责信息安全事故的接报、汇总、通报和处置工作。DXC 安全科负责人为信息安全事故协调员,并指定代理信息安全事故协调员。 第二章信息安全事故的范围 第六条公司信息安全事故包括,但不限于: (一)系统感染计算机病毒。 (二)公司网络遭遇外部入侵或攻击。 (三)内部人员利用公司网络进行破坏。 (四)信息系统敏感数据泄露或失窃。 (五)公司数据处理设备失窃。

第七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信息安全事故必须报告: (一)导致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断或运行不正常超过4小时。 (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万元。 (三)严重威胁公司资金、信誉安全。 (四)因计算机安全事故造成公司不能正常运营,且影响范围超过一个县级行政区域。 第三章信息安全事故的监控和处理 第八条安全事故管理分为安全事故监控和安全事故处理。安全事故监控完成对安全事故迹象的检测和分析,发现和报告安全事故的存在。安全事故处理是对被发现的安全事故的响应处理过程,包括四个主要阶段:控制、证据收集、根除与恢复以及事后分析。 第九条安全事故监控包括信息安全事故监测、预测和预警,应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加强对各类信息安全事故和可能引发信息安全事故的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持续监测。 第十条员工发现公司发生信息安全事故后,需向信息安全事故协调员报告,确认故障情况,确认故障处理时间,准确定性故障级别,如果不能联系上信息安全事故协调员,则向代理信息安全事故协调员报告。 第十一条生产运行环境出现的安全事故按照《信息系统应急预案》执行。 第十二条信息安全事故协调员接到报告后,需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如断开受病毒感染的系统的网络连接,及时通知DXC安全科和用户部门负责人,协调控制事件的影响。保留相关的防火墙、路由器、入侵检测系统、操作和应

Windows消息分类

Windows消息分类 Windows应用程序都是基于消息驱动的,消息一般分为标准Windows消息、控件通知消息和命令消息三大类。 1. 标准Windows消息 标准Windows消息,除WM_COMMAND消息外,所有以WM为前缀的消息都是标准Windows消息。标准Windows消息只能由窗口类和视图类进行处理。标准Windows消息都有黙认的处理函数,这些函数在CWnd类中过行了预定义,处理函数均以前缀On开头。 标准Windows消息主要分为三类: (1)键盘消息 当用户按下键盘上的某一个键时,会产生WM_CHAR消息。该消息的处理函数为OnChar. (2) 鼠标消息 WM_MOUSEMOVE WM_LBUTTONDOWN WM_RBUTTONDOWN (3)窗口消息 所有窗口的变化,包括内容重绘、窗口最大化、窗口重新定义大小、窗口滚动条滚动等产生的消息均属于窗口消息。当调用成员函数UpdateWindow 或RedrawWindow要求重新绘制窗口内容时,将会发送WM_PAINT消息,当窗口最小化后再还原或被其它窗口遮盖后又移开时,也会发送WM_PAINT消息。WM_PAINT消息的处理函数为OnPaint. 2. 控件消息(WM_COMMAND) 由控件产生的消息,例如按钮,列表框的选择等都会产生通告消息。控件消息是从控件传送给父窗口的消息。发送控件消息的控件在Visual C++中使用唯一ID号来进行标识,使用控件类来操纵相应的控件。与标准Windows消息一样,控件消息也在视图类、窗口类进行处理。但是,如果用户单击按钮控件,所发出的控件通知消息BN_CLICKED将作为命令消息来处理。 3. 命令消息(WM_COMMAND) 命令消息是菜单项、工具栏按钮、加速键等用户界面对象发送的WM_COMMAND消息。命令消息可以被文档、视图、窗口、应用程序等对象处理。发送命令消息的用户界面对象在Visual C++中也使用唯一的ID号来标识。通过给界面和命令消息分配相同的ID号,可以把用户界面对象与命令联系起来。 Windows把非命令消息直接发送给窗口类对象,该窗口类中用于处理该消息的处理函数将被调用。但是,对于命令消息,将把命令消息发送给多个候选对象(称为命令目标),目标中总有一个将调用该命令的处理函数。 注意:由于CWnd类派生于CCmdTarget类,所以凡是从CWnd派生的类,他们既可以接收标准消息,也可以接收命令消息和通告消息。而对于从CCmdTarget类派生的类只能接收命令消息和通告消息,不能接受标准消息。 ********************************************************************************************** MFC是Windows下程序设计的最流行的一个类库,但是该类库比较庞杂,尤其是它的消息映射机制,更是涉及到很多低层的东西,首先我在这里描述一下,Windows 的消息种类: 一般分的话有三种: 1. 标准消息:除了WM_COMMAND,所有的以WM 开头的消息都是标准消息,从CWnd 派生的类,都可以接受此消息。

校园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处置机制

校园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处置机制为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监测,特别是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控,防止不良信息对校园的侵害,掌握网络舆情主动权,加强对网络舆情的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和保障校园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工作目标 加强网上舆情监控,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坚决封堵、删除各种有害信息,及时掌握学校学生在各种网络媒介中的言论和动态,加强正面引导,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消除不良影响,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 二、主要内容 本办法中的网络舆情,特指可能或已经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影响的网上负面报道或网络负面言论。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处置,是指对涉及宣传思政工作的新闻报道或评论在互联网上刊发、扩散后,所引发的反应、言论、评论和后续报道等综合舆论情况的监测、控制和化解等具体措施。 三、组织结构 成立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定教导处为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牵头开展网络舆情管 理与处置的组织、监督、实施、考核工作。

四、工作职责 网络舆情监督员负责监测学校的微博、微信,学生个人人人通、微博、微信的舆情情况,了解各网站当前的舆情,及时将舆情通报网络舆情管理员,督促及时控制和引导,并作好日志记录和备案工作;负责跟踪各单位的舆情控制及引导情况,及时上报学校。 五、工作原则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转交办,按照“快速反应、确认事实、妥善处理”的原则及时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准确查找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舆情反映的问题,对舆情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对舆情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全面评估,及时准备好跟(回)帖材料。 在处置网络舆情事件时,一定要端正工作态度,多渠道、多方法全面了解事件真相,不推卸责任,勇于承担应负的责任;在回应时不要只站在如何消除对学校和学校形象的影响上,而要站在师生或受害者的立场上。第一时间告知学生和当事人事情真相,进行真诚、公开、及时的沟通,不使矛盾进一步激化,赢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根据某一重大舆情事件的发展态势和走向,最大程度地争取媒介的公信力和权威性,适时转移目标,发布最及时权威的信息,左右网络舆情的走向,把噪音杂音压下来,使该网络舆情信息关注度逐渐转冷。要加强正面宣传,树立良好风气。 六、操作流程

信息安全事件处理流程

信息安全事件处理流程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信息安全事件处理流程 一、信息安全事件分类 根据公司实际生产运行情况,将信息安全事件分为两大类:重大信息安全事件和一般信息安全事件。 1、重大信息安全事件 1) 重要信息系统遭受严重的系统损失; 通信线路和设备故障、主机(服务器)、存储系统、网络设备(各类网络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电源故障运行中断不能为超过80%(包括80%)的网络注册用户提供服务,时间达4小时;不能为80%以下网络注册用户提供服务,持续等效服务中断时间达8小时。 系统(硬、软件)损坏或失窃,直接经济损失达1万元以上者。 重要技术开发、研究数据损坏或丢失,或重要信息系统数据损坏或丢失,数据量在时间上连续超过48小时。 发生计算机程序、系统参数和数据被删改等信息攻击和破坏或计算机病毒疫情导致信息系统不能提供正常服务达到上述的规定。 发生传播有害数据、发布虚假信息、滥发商业广告、随意侮辱诽谤他人、滥用信息技术等信息污染和滥用,网络地址和用户身份信息的窃取、盗用。 发生自然灾害性事件导致的信息安全事故。 2)产生的社会影响波及到一个或多个地市的大部分地区,引起社会恐慌,对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有较大负面影响,或损害到公众利益。 2、一般信息安全事件 1)重要信息系统遭受较小的系统损失; 通信线路和设备故障、主机(服务器)、存储系统、网络设备(各类网络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电源故障运行中断导致不能为超过80%(包括80%)的网络注册用户提供服务,时间达2小时;不能为80%以下网络注册用户提供服务,持续等效服务中断时间达4小时。 系统(硬、软件)损坏或失窃,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万元以下者。

Windows内存管理机制

Windows内存管理机制 在编程中,很多Windows或C++的内存函数不知道有什么区别,更别谈有效使用;根本的原因是,没有清楚的理解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机制,本文企图通过简单的总结描述,结合实例来阐明这个机制。 本文目的: 对Windows内存管理机制了解清楚,有效的利用C++内存函数管理和使用内存。 本文内容: 本文一共有六节,由于篇幅较多,故按节发表。其他章节请看本人博客的Windows内存管理及C++内存分配实例(一)(二)(三)(四)和(五)。 1. 进程地址空间 2.内存状态查询函数 3.内存管理机制--虚拟内存 (VM) 4.内存管理机制--内存映射文件 (Map) 5.内存管理机制--堆 (Heap) 使用场合 操作系统为每个线程都建立一个默认堆栈,大小为1M。这个堆栈是供函数调用时使用,线程内函数里的各种静态变量都是从这个默认堆栈里分配的。

堆栈结构 默认1M的线程堆栈空间的结构举例如下,其中,基地址为0x0004 0000,刚开始时,CPU的堆栈指针寄存器保存的是栈顶的第一个页面地址 0x0013 F000。第二页面为保护页面。这两页是已经分配物理存储器的可用页面。 随着函数的调用,系统将需要更多的页面,假设需要另外5页,则给这5页提交内存,删除原来页面的保护页面属性,最后一页赋予保护页面属性。 当分配倒数第二页0x0004 1000时,系统不再将保护属性赋予它,相反,它会产生堆栈溢出异常STATUS_STACK_OVERFLOW,如果程序没有处理它,则线程将退出。最后一页始终处于保留状态,也就是说可用堆栈数是没有1M的,之所以不用,是防止线程破坏栈底下面的内存(通过违规访问异常达到目的)。

MFC的运行机制和消息响应机制

MFC的类层次结构与运行机制 MFC的类层次结构 如图所示(子类指向父类): 其中: CObject:是MFC提供的绝大多数类的基类。该类完成动态空间的分配与回收,支持一般的诊断、出错信息处理和文档序列化等。 CCmdTarget:主要负责将系统事件(消息)和窗口事件(消息)发送给响应这些事件的对象,完成消息发送、等待和派遣调度等工作,实现应用程序的对象之间的协调运行。 CWinApp:是应用程序的主线程类,它是从CWinThread类派生而来的。CWinThread类用来完成对线程的控制,包括线程的创建、运行、终止和挂起等。 CDocument:是文档类,包含了应用程序在运行期间所用到的数据。 CWnd:是一个通用的窗口类,用来提供Windows中的所有通用特性、对话框和控件。 CFrameWnd是从CWnd类继承来的,并实现了标准的框架应用程序。 CDialog类用来控制对话框窗口。 CView:用于让用户通过窗口来访问文档。 CMDIFrameWnd和CMDIChildWnd:分别用于多文档应用程序的主框架窗口和文档子窗口的显示和管理。CMiniFrameWnd类是一种简化的框架窗口,它没有最大化和最小化窗口按钮,也没有窗口系统菜单,一般很少用到它。 MFC运行机制 在程序中,当定义一个类对象时,它会自动调用相应的构造函数。所谓"类对象",就是用该类定义的"变量",这个"变量"又称为类的一个实例。例如,theApp就是类CSimpApp的一个对象。 MFC正是利用类的这种"自动调用相应的构造函数"特性,使得WinMain()函数的调用变成了应用程序框架内部的调用,所以我们在代码中看不到每个Windows程序所必须有的WinMain()函数。 当应用程序运行到"CSimpApp theApp;"时,系统就会先调用基类CWinApp构造函数,进行一系列的内部初始化操作,然后自动调用CSimpApp的虚函数InitInstance(),该函数会进一步调用相应的函数来完成主窗口的构造和显示工作。下面来看看上述程序中InitInstance的执行过程。 首先执行的是: m_pMainWnd = new CMainFrame; 该语句用来创建从CFrameWnd类派生而来的用户框架窗口CMainFrame类对象,继而调用该类的构造函数,使得Create函数被调用,完成了窗口创建工作。

电信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八项制度

关于下发《**电信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八项制度 (试行)》的通知 县级分公司、公司各部门: 根据中电信黑[2011] 793 号《黑龙江电信信息安全管理八项制度(试行)》,制定了《**电信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八项制度(试行)》,请认真遵照执行。并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反馈至运行维护部。 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本制度规范尽快落实本部门的信息安全工作及责任人。 附件 1:**电信公司业务经营、合作的信息安全评估保障制度 附件 2:**电信公司违法违规信息应急处置流程 附件 3:**电信公司信息安全工作(资金、人员)保障制度

附件 4:**电信公司信息安全管理考核和奖惩制度附件 5:**电信公司信息安全技术保障制度 附件 6:**电信公司信息安全事件报告制度 附件 7:**电信公司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制度附件 8:**电信公司信息安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

附件 1: **电信公司基础业务经营、合作的 信息安全评估保障制度 一、公司产品内容上线前应当由专人对相关内容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核,做到先审后发,产品中未通过审核的相关内容不得上线运营。需要审核的产品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各产品中以公司名义对外发布的以及客户通过公司自营网站对外发布的图片、文字、流媒体等信息内容。 二、公司自营网站、自营业务业务板块或栏目新增、变更,须经各级公司部门负责人同意,报公司分管领导审批。 三、与合作方(含代收费)进行业务合作前,各部门业务运营部门(中心)应当严格审核其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或备案许可证、营业执照等经营资质材料,对其身份信息当面核验、留存有效证件复印件并报公司信息安全业务管理部门复核。在签订合作协议时,必须要求合作方签订《信息安全承诺书》,明确其负责合作涉及业务的信息安全,约定信息安全考核制度和违法违规处罚标准。 四、合作业务涉及合作方需进行 IP 地址和域名备案的, 在业务开通前,必须要求合作方出具 IP 地址和域名已经备案 的书面证明函件。

Handler消息处理机制

Handler消息处理机制 1.概述。 Handler消息处理机制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该算是一块心病,几乎每次面试都会被问到,今天我抽时间从源码的角度总结一下相关知识点。先看一下我们平时是怎么用的,如下代码实例: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ppCompatActivity { private TextView text; private Handler mHandler; int i=0;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https://www.360docs.net/doc/0214408773.html,yout.activity_main); text = (TextView) findViewById(R.id.text); mHandler = new Handler(){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Message(Message msg) { super.handleMessage(msg); text.setText("变为:"+msg.what); } }; } public void sendMes(View view){ mHandler.sendEmptyMessage(i); i++; } } 很简单,onCreat()方法中实例化了一个Handler实例,实现其handlerMessage(Message msg)方法,在方法中改变TextView的显示内容,在布局文件中放了一个Button设置其android:onClick="sendMes",看一下效果: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规范

信息安全管理部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规范 V1.0

文档信息: 文档修改历史: 评审人员: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规范 年07月 1.0 目的 明确规定“信息安全事件”的范围和处理流程,以便及时地对信息安全事件做出响应,启动适当的事件防护措施来预防和降低事件影响,并能从事件影响中快速恢复; 2.0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在信息安全部负责管理的所有信息资产上发生的对业务产生影响的异常事件的处理及后续响应流程。 3.0 相关角色和职责 ●信息安全总监:负责制定《信息安全事件管理规范》,并督促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信息安全部经理: ?负责《信息安全事件管理规范》中各项流程制度的日常督促执行; ?负责对各类信息安全事件进行第一时间响应,区分信息安全事件的类别及后续 处理流程; ?负责跟踪各类信息安全事件的后续处理,确保公司能从中汲取教训,不再发生 类似问题; ●信息安全事件发起人:在具体工作中发现异常后应及时上报,并协助完成后续处理 工作。 4.0 信息资产 信息安全管理部负责以下信息资产的安全运行: ●机房环境、硬件设备正常运行: ?互联机房; ?北京办公室机房; ?上海办公室机房; ?机房内的所有硬件设备,包括网络设备、服务器和其它设备; ●办公室网络环境正常运行 ?互联机房内网/外网环境; ?北京办公室内网/外网环境; ?上海办公室内网/外网环境; ●机房内系统工作正常; ?服务器操作系统工作正常 ?应用系统工作正常 ●机房内设备中存放的各类业务信息安全 以上信息资产出现异常情况时,均属于信息安全事件处理的范畴。 5.0 信息安全事件分级、分类

对信息安全事件分级、分类是有效开展信息安全事件报告、应急处置、调查处理和评估备案等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工作的必要条件。 5.1 信息安全事件分级 根据信息安全事件所涉及的信息密级、对业务所造成的影响和相关的资产损失等要素,对信息安全事件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1级:本级信息安全事件对公司业务造成了重大影响,例如机密数据丢失,重大考试项目考中异常等; 2级:本级信息安全事件对公司业务造成了一定影响,例如短时间的设备宕机、大规模的网站异常造成客户投拆等; 3级:本级及息安全事件指己发现的可能对公司业务造成重要影响的潜在风险事件,例如在日常维护工作中发现的各类异常事件等; 1级的信息安全事件又称为重大安全事件。 与“信息安全事件”分级相关联的名词解释: ●常规工作:指影响超出单点范围,可能/己经造成了部门/小组级的工作异常,但未造成 实质性损害的信息事件; 5.2 信息安全事件分类 对信息安全事件分类是有效开展信息安全事件报告、应急处置、调查处理和评估备案等响应工作的重要依据。信息安全事件可分为: ●环境灾害: ?自然/人为灾害:水灾、火灾、地震、恐怖袭击、战争等; ?外围保障设施故障: ◆机房电力故障: 由于供电线路、供电设备出现故障或供电调配的原因而导 致的信息安全事件 ◆外围网络故障:由于外围网络传输信道出现故障而导致业务系统无法对外 正常服务 ◆其它外围保障设施故障:例如拖管机房的服务器、服务器故障等; ●常规事故: ?软硬件自身故障: ◆软件自身故障:由于软件设计存在漏洞或软件系统运行环境发生变化等原 因而导致软件运行不正常的信息安全事件 ◆硬件自身故障:由于硬件设计不合理、硬件自然老化失效等原因引起硬件 设备故障而导致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信息安全事件 ?无意事故: ◆硬件设备、软件遗失;与业务系统正常运行和使用相关的硬件设备和软件 遗失而导致的信息安全事件 ◆数据遗失:系统中的重要数据遗失 ◆误操作破坏硬件;

Windows消息传递机制详解

用户是如何跟应用软件打交道的 我们来看看,用户究竟是如何与应用软件打交道的(用户不需要知道这个具体过程,但应用软件的开发人员必须知道),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到:在物理上,离用户最近的实际上是输入输出设备,下面我们看看上图中1-6这六个步骤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为了简便,在叙述时,我们的标号没有用圆圈): 1. 用户点击鼠标或者键盘; 2. Windows感觉到了鼠标或键盘的动作; 3. Windows把这个消息告诉应用程序; 4. 应用程序告诉Windows去做事,实际上就是应用程序调用Windows的API函数; 5. Windows让输出设备做事; 6. 用户获得输出。 对用户来说,没有必要了解输入输出设备和Windows的相关知识。对程序员(写应用程序的人)来说,没有必要了解输入输出设备,但是必须了解Windows的基本知识。在下面的叙述中,我们就不管输入输出设备了。

上面的过程还是很笼统,为了弄得更清楚,我们有必要了解Windows的消息机制,如图: 下面,我们来慢慢描述(上图中的虚线表示消息的流程): step0: 程序员编程,把WinMain函数和窗口回调函数写好; step1: Windows调用WinMain函数,启动应用程序,Windows会建立一个消息队列,用来存储消息。 step2: WinMain函数调用Windows的API函数,比如调用CreateWindow和ShowWindow, 从而生成并显示一个窗口。在调用CreateWindow函数时,会产生一个消息,这个消息并不进入消息队列,但窗口的回调函数仍然会处理,在此,我们不讨论非队列消息。 step3: WinMain函数调用Windows的API函数,比如调用GetMessage来从消息队列中取出消息。假设用户这个时候在窗口中点击鼠标,那么Windows会把这个事件包装成消息,投到消息队列中,GetMessage会取出这个消息,通过DispatchMessage送到Windows; step4: Windows进而会将该消息发送到窗口的回调函数,并对该函数进行调用; step5:窗口的回调函数可以对这个消息进行相应处理,这个处理的具体方法由程序员自己决定,通常是调用Windows的API函数来实现处理。

xxx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上海xxx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目录 第一章关于信息安全的总述 (2) 第二章信息安全管理的组织架构 (3) 第三章岗位和人员管理 (3) 第四章信息分级与管理 (3) 第五章信息安全管理准则 (4) 第六章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审计 (8) 第七章培训 (9) 第八章奖惩 (9) 第九章附则 (9)

第一章关于信息安全的总述 第一条(制度的目的)为了维护公司信息的安全,确保公司不因信息安全问题遭受损失,根据公司章程及相关制度,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信息安全的概念)本制度所称的信息安全是指在信息的收集、产生、处理、传递、存储等过程中,做到以下工作:1)确保信息保密,但在经过授权的人员需要得到信息时能够在可以控制的情况下获得信息;2)保证信息完整和不被灭失,但在特定的情况下应当销毁一些不应保存的信息档案;3)保证信息的可用性。 第三条(制度的任务)通过对具体工作中关于信息安全管理的规定,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公司经营过程中信息的安全保障,最终确保公司所有信息得到有效的安全管理,维护公司利益。 第四条(制度的地位)本制度是公司各级组织制定信息安全的相关措施、标准、规范及实施细则都必须遵守的信息安全管理要求。 第五条(制度的适用范围)全体员工均必须自觉维护公司信息的安全,遵守公司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规定。一切违反公司信息安全管理规定的组织和员人,均予以追究。 第六条(信息的概念)本制度所称的信息是指一切与公司经营有关情况的反映(或者虽然与公司经营无关,但其产生或存储是发生在公司控制的介质中),它们所反映的情况包括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组织状况等一切内容,其存储的介质包括纸质文件、电子文件甚至是存在员工大脑中。具体来说,包括但不限于下列类型: 1、与公司业务相关的各个业务系统中的信息,如设计文档、源代码、可执行代码、配 置、接口以及相应的数据库和数据库相关备份等; 2、与公司业务相关的各种业务数据,如用户资料、经销商资料、合作伙伴信息、合同、 各业务系统运行时数据、各类统计数据和报表、收入数据等; 3、与公司内部管理相关的各类行政数据,如人事资料、人事组织结构等; 4、与公司财务管理相关的财务类数据,如采购信息、资产信息、财务信息; 5、其他如公司各分子公司和外地办事结构的数据;公司员工对内、对外进行各种书面 的、口头的信息传播行为等。 第七条(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信息安全管理是公司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及长期性的工作,其贯穿整个公司各项业务与各个工作岗位,各个中心和部门必须积极配合该项工作的开展。

信息发布管理制度流程

信息发布管理制度 为使教育局门户网站和微信管理平台在信息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加强对网站的管理,保证其安全、有效、可靠地运行,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根据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门户网站发布信息实行信息审批制度,信息和相应的审批遵循“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办理”的原则。 第二条网站的信息发布由宣传科统一负责。局机关各科室及所属各单位负责提供本单位的相关信息,具体责任根据各单位工作职责划分。 第三条宣传科负责监督、审核网站内容。局机关各科室及所属各单位,所提供的内容需经本部门负责人批准后,交办公室或宣传科审核统一发布。相关我局重大新闻和重大事件的发布必须经办公室或宣传科主管领导审核后,请示分管局领导或局长,批准后方能正式发布。 第四条局机关办公室和宣传科对所有上传的涉及局新闻、政策、法规等重要信息负有责任;局机关各科室及所属各单位,对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负有责任。 第五条网站上发布的信息必须符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严禁涉密信息上网。各有关部门应制定上网信息发布审核管理制度,规范上网信息发布流程。一般情况下,拟上网发布的信息由拟稿人拟稿后须经科室初审、单位分管领导把关后方可发布,未经审核批准的信息不得上网。 第六条信息审核内容包括:上网信息有无涉密问题;上网信息目前对外发布是否适宜;信息中的数据是否准确;是否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内容等。上网信息出现安全问题的,要追究信息发布部门的责任。 第七条局机关各科室及所属各单位信息采集人员只能操作自己所负

责的相关业务内容,不得擅自修改、删除、发布其他采集人员所采集的信息。否则将追究信息采集人员和所在处室负责人的责任。 第八条局机关及所属各单位信息采集人员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严格执行国家安全保密制度,不从事与身份不符的活动,各单位信息采集人员按照权限,采集自己所负责的相关栏目文档。 第九条局机关相关人员不得利用门户网站散布含有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信息,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不得宣扬暴力、色情等内容。网站的使用过程中,必须遵守网站各功能的使用说明和使用协议。 第十条 第十一条 第十二条 第十三条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网站为充分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保障用户信息安全,特制订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1、尊重并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除了在与用户签署的隐私保护协议和网站服务条款以及其他公布的准则规定的情况下,未经用户授权不随意公布和泄露用户个人身份信息。 2、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网络信息安全培训并进行考核,使网站相关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严格遵守相应规章制度。。 3、对用户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并承诺未经用户授权,不得编辑或透露其个人信息及保存在本系统中的非公开内容,但下列情况除外: 4、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本网站服务协议规定; 5、②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有必要向相关法律部门提供备案的内容; 6、③因维护社会个体和公众的权利、财产或人身安全的需要;

信息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置管理制度

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置管理制度 文号:版本号: 编制:审核:批准: 一、目的 提高处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形成科学、有效、反应迅速的应急工作机制,确保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实体安全、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护公众利益,维护正常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局发生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和可能导致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 本预案启动后,本局其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与本预案相冲突的,按照本预案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职责 本预案由局信中心制订,报局领导批准后实施。局有关部门应根据本预案,制定部门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并报局信息中心备案。 结合信息网络快速发展和我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配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适时修订本预案。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四、要求 1. 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立足安全防护,加强预警,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系统,从预防、监控、应急处理、应急保障和打击犯罪等环节,在法律、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共同构筑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快速反应: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按照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获取充分而准确的信息,跟踪研判,果断决策,迅速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 以人为本:把保障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公民财产遭受损失。

分级负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以及“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及联动工作机制。根据部门职能,各司其职,加强部门间、地局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履行应急处置工作的管理职责。 常备不懈:加强技术储备,规范应急处置措施与操作流程,定期进行预案演练,确保应急预案切实有效,实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科学化、程序化与规范化。 2 组织指挥机构与职责 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后,应成立局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局协调小组),为本局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机构,负责领导、协调全局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局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局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和综合协调,并与公安网监部门进行联系。 3 先期处置 (1)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时,事发部门应做好先期应急处置工作,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同时向相关局级主管部门通报。 (2)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分为四级: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 (3)局级主管部门在接到本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信息后,应加强与有关方面的联系,掌握最新发展态势。对Ⅲ级或Ⅳ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由该局级主管部门自行负责应急处置工作。对有可能演变为Ⅱ级或Ⅰ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要为局协调小组处置工作提出建议方案,并作好启动本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局级主管部门要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发展态势,视情况决定赶赴现场指导、组织派遣应急支援力量,支持事发部门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4 应急处置 4.1 应急指挥 本预案启动后,根据局协调小组会议的部署,担任总指挥的领导和参与指挥的领导迅速赶赴相应的指挥平台,进入指挥岗位,启动指挥系统。相关联动部门按照本预案确定的有关职责立即开展工作。

Windows端口异常占用的处理

Windows端口异常占用的处理 【来源:小鸟云计算】 Ps.小鸟云,国内专业的云计算服务商 问题现象 服务器应用使用的端口被异常占用导致服务启动失败,例如:Windows上安装的Tomcat 无法启动,TCP 80端口已经被其它应用占用。 问题原因 应用程序需要使用的TCP/UDP端口被其它程序、或者病毒木马占用。 排查方法 使用netstat -ano命令可以找出占用端口的进程ID,而后使用tasklist /svc命令找出对应的进程。 如下给出一例安装Tomcat后,启动Tomcat提示端口被占用的处理过程。 1.使用netstat -ano |find ":80" 看到占用端口的进程ID是4,注:请根据实际情况修改端口 2.使用tasklist /svc| find "4" 看到是系统进程。注:请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进程ID

3.尝试关闭了IIS ,iisreset /stop 4.但是发现80端口仍然被占用。于是使用curl -I 127.0.0.1 查看返回的server是Microsoft-HTTPAPI/2.0 而不是Server: Microsoft-IIS/7.5 能够使用Microsoft-HTTPAPI/2.0的只能是微软的产品。检查是否有安装SQL SERVER ,如果有尝试关闭SQL Server Reporting Service这个服务。 关闭后再使用curl -I 127.0.0.1 就提示80端口无法连接,说明端口已经被释放。 注意:如果没有安装curl还可以使用telnet 127.0.0.1 80 执行完,ctrl+c终止就会出现下面图片的样子,也可以看到server:Microsoft-HTTPAPI/2.0 ,当然仅靠这个是不能判断

Windows事件驱动机制-1

Windows的事件驱动机制 在Windosw系统中,程序的设计围绕事件驱动来进行。当对象有相关的事件发生时(如按下鼠标键),对象产生一条特定的标识事件发生的消息,消息被送入消息队列,或不进入队列而直接发送给处理对象,主程序负责组织消息队列,将消息发 送给相应的处理程序,使相应的处理程序执行相应的动作,做完相应的处理后将控制权交还给主程序。 在这种机制中,对象的请求仅仅是向队列中添加相应的消息,耗时的处理则被分离给处理函数。这种结构的程序中各功能模块界限分明,便于扩充,能充分利用CPU 的处理能力,使系统对外界响应准确而及时。 Windows事件驱动机制 我们当中不少使用VC、Delphi等作为开发语言的程序员是一步步从DOS 下的Basic、C++中走过来的,而且大多在刚开始学习编程时也是先从DOS下的编程环境入手的,因此在习惯了DOS下的过程驱动形式的顺序程序设计方法后,往往在向Windows下的开发环境转型的过程中会对Windows所采取的事件驱动方式感到无法适应。因为DOS和Windows这两种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是截然不同的,DOS下的任何程序都是使用顺序的、过程驱动的程序设计方法。这种程序都有一个明显的开始、明显的过程以及一个明显的结束,因此通过程序就能直接控制程序事件或过程的全部顺序。即使是在处理异常时,处理过程也仍然是顺序的、过程驱动的结构。而Windows的驱动方式则是事件驱动的,即程序的流程不是由事件的顺序来控制,而是由事件的发生来控制,所有的事件是无序的,所为一个程序员,在编写程序时,并不知道用户会先按下哪个按纽,也就不知道程序先触发哪个消息。因此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正在开发的应用程序要发出的或要接收的消息进行排序和管理。事件驱动程序设计是密切围绕消息的产生与处理而展开的,一条消息是关于发生的事件的消息。 Windows的消息循环 Windows操作系统为每一个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保持有一个消息队列。当有事件发生后,Windows并不是将这个激发事件直接送给应用程序,而是先将其翻译成一个Windows消息,然后再把这个消息加入到这个应用程序的消息队列中去。应用程序需要通过消息循环来接收这些消息。在MFC中使用了对WinAPI进行了很好封装的类库,虽然可以为编程提供一个面向对象的界面,使Windows程序员能够以面象对象的方式进行编程,把那些进行SDK编程时最

信息安全事件处置预案

信息安全事件处置预案 为保证我院信息系统安全,加强和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管理措施,层层落实责任,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确保信息系统和网络的通畅运行,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工作目标 保障信息的合法性、完整性、准确性,保障网络、计算机、相关配套设备设施及系统运行环境的安全。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规定、文件精神,制定本预案。 (三)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建立、健全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有效预防网络与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 2、分级负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各部门应积极支持和协助应急处置工作。 3、果断处置。一旦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事故,应迅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尽最大力量减少损失,尽快恢复网络与系统运行。 二、组织体系

成立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组,为我院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机构。 三、预防预警 (一)信息监测与报告。 1、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加强对院属科室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持续监测。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时,按规定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初次报告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重大和特别重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实行态势进程报告和日报告制度。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来源、影响范围、事件性质、事件发展趋势和采取的措施等。 2、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报告制度。 发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利用网络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 网络或信息系统通信和资源使用异常,网络和信息系统瘫痪,应用服务中断或数据篡改,丢失等情况; 网络恐怖活动的嫌疑情况和预警信息; 其他影响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信息。 (二)预警处理与发布。 1、对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并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情况。

有害信息发现受理处置机制

有害信息发现处置机制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网站的安全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 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机制。 第二条有害信息的本着“谁主管,谁负责”、遵循依法、客观公正、合理恰当 的原则。 第三条有害信息事件是指单位和个人利用网站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下列的 事件: 1. 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2.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3. 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4.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5. 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次序的; 6. 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残、恐怖、教唆犯罪的; 7.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8. 损害网站形象和网站利益的; 9. 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第四条有害信息发生部位:在BBS、留言板等交互式栏目,在网站首页、商品信息页中张贴、传播有害信息。利用电子邮件发送危害安全、宣扬“法轮功”等邪教和扰乱社会秩序的各种谣言等有害信息。 第五条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 规定,不得利用网站侵犯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二章有害信息处置程序 第六条一旦发现网络有害信息的,应立即启动预案,采取“及时处理、下载保存和24小时上报制度”。 第七条网络有害信息处置前期工作程序: 1. 发现有害信息的公司员工要立即报告公司信息部,由信息部协调处理网上突发事件,摸清情况,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遏制有害信息在网站上传播和扩散,并在第一时间内向公司主管领导及有关部门报告。 2. 信息部负责有害信息的界定及监控,一旦发现不良信息要马上删除(如遇紧急情况,可直接关闭服务器,暂停网络运行)。 3. 信息部及时对有害信息予以删除,取证留样,对有害信息的来源进行调查;在最短时间内向网络有害信息处置相关机构报告情况。 4. 信息部要对网络安全设备的记录留存,监督检查有害信息报告、清除等情况。 5. 信息安全员负责调查有害信息散布的原因、经过,收集相关证据,以有利于 事件处理时事实清楚,责任明确。 第八条网络有害信息处置后期工作程序: 1. 信息部要利用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平台,对网上有害信息和公共有害短信及 时进行封堵:对违规从事网上业务或传播有害信息的用户,依法采取责任令整顿,予以封禁用户等行政处罚措施。 2. 在事实清楚、责任明确的情况下,公司网络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要对事件做出 处理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