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的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维生素C的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维生素C的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实验一维生素C的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一、测定原理

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用于测定还原型抗坏血酸。抗坏血酸分子中存在烯醇式结构(HO —C═C—OH),因而具有很强的还原性,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2,6-二氯酚靛酚染料。

2,6—二氯酚靛酚染料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因此,当用2,6—二氯酚靛酚染料滴定含有抗坏血酸的酸性溶液时,被还原后红色消失成为无色的衍生物,可作为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滴定剂和指示剂。

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染料后,本身被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

当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时,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溶液则呈红色。在测定过程中当溶液从无色转变成微红色时,表示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此时即为滴定终点。根据滴定消耗染料标准溶液的体积,可以计算出被测定样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

在没有杂质干扰时,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染料液的量、与样品中所含抗坏血酸的量成正比。

反应式如下: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

1.仪器

组织捣碎机;水果刀;

托盘天平;精密天平;称量纸;卷纸;台式离心机;电炉;吸耳球;玻璃棒;

蒸馏水,蒸馏水洗瓶;记号笔、标签纸、定性滤纸;

20cm镊子;5ml、10ml移液管、(微量)酸式滴定管、漏斗;漏斗架;

50ml、250ml、 500ml 、1000ml烧杯;

10ml 、500 ml、1000 ml量筒;100ml具塞量筒(或普通量筒);

100mL、250mL棕色容量瓶;50ml或100ml三角烧瓶。

2.原料及试剂

本实验材料是,用水均为蒸馏水,试剂纯度均为分析纯度。

(1)2%草酸溶液:草酸20g溶于700ml蒸馏水中,稀释至1000ml。

(2)1%草酸溶液:取上述2%草酸溶液450ml,稀释至900ml。

(3)抗坏血酸标准溶液:

称取抗坏血酸20mg,用适量1%草酸溶液溶解后,移入100mL棕色容量瓶中,并以1%草酸溶液定容,振摇混匀,备用。

(4)0.02% 2,6-二氯酚靛酚溶液:

称取碳酸氢钠52.2mg,溶解在200mL沸水中。再称取2,6-二氯酚靛酚49.2mg,溶于上述碳酸氢钠溶液中。冷后,过滤于250ml棕色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临用前标定:

取2mL浓度为0.2mg/ml的抗坏血酸标准溶液于三角瓶中,加1%草酸5mL,摇匀,用配制的2,6-二氯酚靛酚染料溶液滴定至微红色,15s不褪色即为终点,并计算如下:每1mL染料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的毫克数=滴定度(T)=C×V1/V2。

式中:C----抗坏血酸的浓度(mg/ml)= 0.2

V1----抗坏血酸的量(ml)=2

V2----消耗染料溶液的量(ml)=31.84

得出T=0.2×2/31.84=1.26×10﹣2

三、实验步骤

1. 取200g新鲜橙子(去皮、去核),置于1000ml烧杯内,称重。

2.将样品倒入组织捣碎机,加入等量2%草酸(W∶V),加盖旋紧,匀浆5min。

3. 取出匀浆物质。

4.称取30g匀浆物质于50ml小烧杯中编号,记录。

5. 用少量1%草酸将称取的匀浆物质倒入100ml容量瓶中,并用1%草酸反复洗涤烧杯(3次),其洗涤液一并移入,并用1%草酸定容到100ml。

6.加塞后将匀浆物质与1%草酸充分混合,静置10min。

7.取上述溶液过滤或离心。

8. 用移液管吸取10ml滤液置于三角烧瓶内,加入10ml 1%草酸(2个平行样品,编号);用

移液管吸取10ml蒸馏水,加入10ml 1%草酸(空白对照)。

9. 加1ml氯仿,将2,6二氯酚靛酚染料滴定至终点(淡粉红色,15s不褪色或观察氯仿层

呈现淡红色。),记录染料消耗量。

10. 计算每100g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ml)及平行样品误差范围,公式如下:

维生素C含量(ml/100g)=[(V1-V2)×T/W]×100

式中:V1----滴定样品时耗去的染料溶液的量(ml)

V2----滴定空白时耗去的染料溶液的量(ml)

T ---- 1mL染料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的毫克数

W ----滴定时所取的滤液中,含样品的量(g)

四、实验结果、数据计算与分析

组别耗去的染料溶液的量(ml) 分析数据(ml)

○1空白对照:水 1.60 1.60

○2样品一43.42 44.61

○3样品二45.80

滴定时所取的滤液中,含样品的量W (g)=30/2/100×10=1.50

维生素C含量(ml/100g)=[(V1-V2)×T/W]×100=36.13

《食物成分表》(全国平均值)中橙子的VC含量约33mg/100g。比测定值略小。

五、注意事项及说明

(1) 某些水果、蔬菜(如橘子、西红柿等)浆状物定容时泡沫太多,可加数滴丁醇或辛醇消

泡。

(2)大多数植物组织内含有一种能破坏抗坏血酸的氧化酶,因此,抗坏血酸的测定应采用新

鲜样品并尽快用2%草酸溶液制成匀浆以保存维生素C。

(3) 样品的提取液制备和滴定过程,要避免阳光照射和与铜、铁器具接触,以免抗坏血酸被

破坏。

(4) 整个操作过程要迅速,防止还原型抗坏血酸被氧化。滴定过程一般不超过2min。滴定

所用的染料不应小于1ml或多于4ml,如果样品含维生素C太高或太低时,可酌情增减样液用量或改变提取液稀释度。

(5) 本实验必须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在此条件下,干扰物反应进行得很慢。

2%草酸有抑制抗坏血酸氧化酶的作用。

(6) 干扰滴定因素有:样品中可能有其它杂质还原二氯酚靛酚,但反应速度均较抗坏血酸慢,

因而滴定开始时,染料要迅速加入,而后尽可能一点一点地加入,并要不断地摇动三角瓶,直至呈粉红色,于15s内不消退为终点。

(7) 提取的浆状物如不易过滤,亦可离心,留取上清液进行滴定。

(8)市售2,6-二氯酚靛酚质量不一,以标定0.4mg抗坏血酸消耗2mL左右的染料为宜,可根据标定结果调整染料溶液浓度。

(9)使用酸式滴定管要注意排尽气泡。实验过程中要保证两个开关不同时开启,且保证漏斗

里必须要有溶液。

维生素的测定复习题

Chapter10维生素的分析测定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维生素是从营养观点归纳而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属于溶性维生素。 2.测维生素C通常采用草酸溶液直接提取,原因是:在一定浓度的酸性介质中,可以消除某些还原性杂质对维生素C的破坏作用。。 3.测定食品中维生素C方法之一是2,6-二氯酚靛酚法,其原理是染料2,6-二氯酚靛酚在酸性中呈红色,被还原后颜色消失。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2,6-二氯酚靛酚后,本身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用标准的2.6-二氯靛酚染料溶液滴定含维生素C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于15秒内不褪色为终点。 二、判断 1.(√)比色法检测维生素A 时,必须在比色槽内反应。 三、选择题: 1. (A)“GB/T5009.159-2003”中规定的还原型总抗坏血酸的测定方法是。 A. 固蓝盐B比色法 B. 2,6-二氯靛酚滴定法 C. 荧光法 D. 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 四、简答题 1.测定脂溶性维生素时,通常采用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是什么? 答:皂化样品→水洗去除类脂物→有机溶剂提取脂溶性维生素(不皂化物) →浓缩→单样→溶于适当的溶剂→测定。 ↓ 多样→分离(纸层析、薄层层析、柱层析)→单样(同上) 五、综合题 1.请详细介绍实验室中测定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时的样品预处理方法以及用比色法测定的原理、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答:皂化样品→水洗去除类脂物→有机溶剂提取脂溶性维生素(不皂化物) →浓缩→溶于适当的溶剂→测定。 在皂化和浓缩时,为防止维生素的氧化分解,常加入抗氧化剂(如焦性没食子酸、维生素C等)。 在氯仿溶液中,V A与三氯化锑可生成蓝色可溶性络合物,在620 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其吸光度与V A的含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成正比,故可比色测定。 ?适用范围及特点 本法适用于维生素A含量较高的各种样品(高于5—10μg/g ),对低含量样品,因受其他脂溶性物质的干扰.不易比色测定: 该法的主要缺点是生成的蓝色络合物的稳定性差。比色测定必须在六秒钟完成,否则蓝色会迅速消退,将造成极大误差。 注意: 1. 维生素A见光易分解,整个实验应在暗处进行,防止阳光照射,或采用棕色玻璃避光。 2. 三氯化锑腐蚀性强,不能沾在手上,三氯化锑遇水生成白色沉淀.因此用过的仪器要先用稀盐酸浸泡后再清洗。

维生素C的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实验一维生素C的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一、测定原理 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用于测定还原型抗坏血酸。抗坏血酸分子中存在烯醇式结构(HO —C═C—OH),因而具有很强的还原性,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2,6-二氯酚靛酚染料。 2,6—二氯酚靛酚染料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因此,当用2,6—二氯酚靛酚染料滴定含有抗坏血酸的酸性溶液时,被还原后红色消失成为无色的衍生物,可作为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滴定剂和指示剂。 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染料后,本身被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 当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时,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溶液则呈红色。在测定过程中当溶液从无色转变成微红色时,表示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此时即为滴定终点。根据滴定消耗染料标准溶液的体积,可以计算出被测定样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 在没有杂质干扰时,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染料液的量、与样品中所含抗坏血酸的量成正比。 反应式如下: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 1.仪器 组织捣碎机;水果刀; 托盘天平;精密天平;称量纸;卷纸;台式离心机;电炉;吸耳球;玻璃棒; 蒸馏水,蒸馏水洗瓶;记号笔、标签纸、定性滤纸; 20cm镊子;5ml、10ml移液管、(微量)酸式滴定管、漏斗;漏斗架; 50ml、250ml、 500ml 、1000ml烧杯; 10ml 、500 ml、1000 ml量筒;100ml具塞量筒(或普通量筒); 100mL、250mL棕色容量瓶;50ml或100ml三角烧瓶。 2.原料及试剂 本实验材料是,用水均为蒸馏水,试剂纯度均为分析纯度。

(1)2%草酸溶液:草酸20g溶于700ml蒸馏水中,稀释至1000ml。 (2)1%草酸溶液:取上述2%草酸溶液450ml,稀释至900ml。 (3)抗坏血酸标准溶液: 称取抗坏血酸20mg,用适量1%草酸溶液溶解后,移入100mL棕色容量瓶中,并以1%草酸溶液定容,振摇混匀,备用。 (4)0.02% 2,6-二氯酚靛酚溶液: 称取碳酸氢钠52.2mg,溶解在200mL沸水中。再称取2,6-二氯酚靛酚49.2mg,溶于上述碳酸氢钠溶液中。冷后,过滤于250ml棕色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临用前标定: 取2mL浓度为0.2mg/ml的抗坏血酸标准溶液于三角瓶中,加1%草酸5mL,摇匀,用配制的2,6-二氯酚靛酚染料溶液滴定至微红色,15s不褪色即为终点,并计算如下:每1mL染料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的毫克数=滴定度(T)=C×V1/V2。 式中:C----抗坏血酸的浓度(mg/ml)= 0.2 V1----抗坏血酸的量(ml)=2 V2----消耗染料溶液的量(ml)=31.84 得出T=0.2×2/31.84=1.26×10﹣2 三、实验步骤 1. 取200g新鲜橙子(去皮、去核),置于1000ml烧杯内,称重。 2.将样品倒入组织捣碎机,加入等量2%草酸(W∶V),加盖旋紧,匀浆5min。 3. 取出匀浆物质。 4.称取30g匀浆物质于50ml小烧杯中编号,记录。 5. 用少量1%草酸将称取的匀浆物质倒入100ml容量瓶中,并用1%草酸反复洗涤烧杯(3次),其洗涤液一并移入,并用1%草酸定容到100ml。 6.加塞后将匀浆物质与1%草酸充分混合,静置10min。 7.取上述溶液过滤或离心。 8. 用移液管吸取10ml滤液置于三角烧瓶内,加入10ml 1%草酸(2个平行样品,编号);用 移液管吸取10ml蒸馏水,加入10ml 1%草酸(空白对照)。 9. 加1ml氯仿,将2,6二氯酚靛酚染料滴定至终点(淡粉红色,15s不褪色或观察氯仿层 呈现淡红色。),记录染料消耗量。 10. 计算每100g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ml)及平行样品误差范围,公式如下: 维生素C含量(ml/100g)=[(V1-V2)×T/W]×100 式中:V1----滴定样品时耗去的染料溶液的量(ml) V2----滴定空白时耗去的染料溶液的量(ml) T ---- 1mL染料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的毫克数 W ----滴定时所取的滤液中,含样品的量(g) 四、实验结果、数据计算与分析 组别耗去的染料溶液的量(ml) 分析数据(ml)

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Vc

2,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Vc 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掌握2,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Vc 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 Vc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2,6-二氯酚靛酚(由玫瑰色至无色),所以可以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样品溶液中的Vc。 抗坏血酸+2,6-二氯酚靛酚→脱氢抗坏血酸+2,6-二氯酚靛酚 (还原型)(氧化型)玫瑰色(氧化型)(还原型)无色 滴定终点:出现浅玫瑰色时,表明样品液中的维生素c全部被氧化。 计算公式:维生素c毫克数/100g 样品=(Va-Vb)*s/w*100 Va:滴定样品中提取液所用的2,6-二氯酚靛酚的平均毫克数。 Vb:滴定空白对照所用的2,6-二氯酚靛酚的平均毫克数。 S:1ml2,6-二氯酚靛酚溶液相当于维生素c的毫克数。 W:10ml样品提取液中含样品的克数。 三.实验试剂与仪器: 菜花10%盐酸溶液偏磷酸-醋酸溶液2,6-二氯酚靛酚溶液 50ml容量瓶滤纸漏斗滴定管铁架台分析天平研钵 四.实验步骤: 1、30g菜花在研钵中研磨后,用滤纸过滤,滤液置50毫升容量瓶中,用偏磷酸溶液定容,至50毫升,备用。 2、量取10毫升滤液,用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至玫瑰色5s不退色为滴定终点(滴定过程不超过2分钟),记录2,6-二氯酚靛酚溶液用量。 3、空白取偏磷酸溶液10ml,滴定 4、侧S值。取5ml标准抗坏血酸溶液加入5ml偏磷酸-醋酸溶液,然后用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以生成微玫瑰红色持续15s不退为终点,计算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浓度,以每毫升2,6-二氯酚靛酚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的毫克数(S)来表示。 5、计算结果。 五.数据处理: m=30.07g; V A=2.0mL; V B=0.18mL; w=6.014g; s=0.171mg/ml 维生素C毫克数/100g样品=(2.0-0.18)*0.171*100/6.014=5.17 (mg/100g样品) 六、注意事项 ●提取时,滤液过度浑浊会影响滴定终点的判断,纱布过滤时,要尽可能滤干净抽提 液,以免有残留的Vc 。 ●终点时玫瑰色要持续15s. ●滴定速度要尽可能快一点,以免杂质干扰反应。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掌握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2CuSO4+4KI-------2CuI2+2K2SO4 2CuI2 ---------Cu2I2+I2 抗坏血酸(还原型)+I2→2HI+抗坏血酸(氧化型) 终点:声誉的微量碘与淀粉指示剂生成蓝色。 三、仪器与试剂

实验三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靛酚滴定法)

实验三 维生素C 的定量测定(2,6-二氯靛酚滴定法) 一、原理 维生素c 又称为抗坏血酸,其还原型能还原染料2,6-二氯靛酚钠盐,本身则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在酸性溶液中,2,6-二氯靛酚成红色,被还原后变为无色。因此可用2,6-二氯靛酚滴定样品中含有的维生素C ,当样品中的维生素C 被完全还原后,在滴加过量的2,6-二氯靛酚,溶液变为淡红色,即为终点。如无其他杂质干扰,则样品液所还原的2,6-二氯靛酚的量与样品中所含有维生素C 的量成正比。 二、 实验仪器 新鲜水果、吸管、容量瓶、滴定装置、锥形瓶、研钵、漏斗 三、实验试剂 1、标准抗坏血酸溶液:准确称取50毫克纯抗坏血酸,溶于1%的草酸溶液中,并稀释至500毫升,即浓度为0.1mg/ml ,贮棕色瓶,冷藏保存,最好临用时配制。 2、2%草酸溶液:草酸2克,溶于100毫升蒸馏水中。 3、1%草酸溶液:1克草酸溶于100毫升的蒸馏水中。 4、0.01% 2,6-二氯酚靛溶液:溶50毫克2,6-二氯酚靛于300毫升含有104毫克 NaHCO 3的热水中,冷却后加水稀释至500 毫升,滤去不溶物,贮于棕色瓶内。(4℃约可保存1周)每次临用时以标准抗坏血酸溶液标定。 四、实验步骤 (一)提取 水洗净新鲜的蔬菜(水果),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然后称取5克剪碎加2%的草酸5毫升,置研钵中研成浆,倒入100毫升的容量瓶内,用2%草酸洗涤数次,最后定容至刻度,充分混匀后过滤。 (二)滴定 1、标定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浓度: 量取标准抗坏血酸溶液1ml 和9ml 1%草酸于50ml 锥形瓶1中,同时量取10ml 1%草酸加入另一个50ml 锥形瓶2中作空白对照V 2,用已标定的2,6-二氯酚靛酚滴定至粉红色出现,15秒不退色。记录所用的毫升数,计算每毫升2,6-二氯酚靛酚所能氧化抗坏血酸的毫克数(K )。 2、样品的测定: 取50ml 锥形瓶2个,分别加入滤液10ml (V 3),用已标定的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至终点,以微红色能保持15秒不退色为止,整个滴定过程宜迅速,不宜超过2min ,记录两次滴定所得的结果,求平均值V 1。空白滴定方法同前(V 2), (三)结果计算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每100g 样品的维生素C 含量: 维生素C (mg/100g 样品)=123()V V K V W V -???×100 式中:V 1为滴定样品液所用去染料体积(ml ); V 2为滴定空白所用去染料体积(ml ); V 3为样品测定时所用滤液体积(10ml ); V 为样品提取液的总体积(100ml ); K 为1毫升染料能氧化抗坏血酸的质量(mg ); W 为称取样品重量(g )。 五、思考题 1、要测得准确的维生素C 值,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操作步骤,为什么? 2、在测定过程中,样品的草酸提取液为什么不能暴露在光下? 3、试简述维生素C 的生理意义。

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

实验3 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一、实验原理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染料2,6-二氯酚靛酚钠盐,本身则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2,6-二氯酚靛酚的钠盐水溶液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玫瑰红色,当其被还原时就变为无色,因此,可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样品中的还原型抗坏血酸。当抗坏血酸完全被氧化后,稍多加一点染料,使滴定液呈淡红色,即为终点。如无其他杂质干扰,样品提取液所还原的标准染料量与样品中所含的还原型抗坏血酸量成正比。 二、试剂和器材 偏磷酸醋酸溶液:取15g(用时研细)溶于40mL醋酸及20mL水的混合液中,然后用水稀释至500mL,过滤后储入试剂瓶中。 标准2,6-二氯酚靛酚溶液:取0.25g2,6-二氯酚靛酚溶于700mL蒸馏水中(用力 搅动),加入300mL磷酸缓冲液(预先配制9.078g/L KH 2PO 4 -11.867g/L Na 2HPO 4 ·2H 2 O水溶液,用时以KH 2 PO 4 :Na 2 HPO 4 ·2H 2 O=4:6的比率将其混合,pH 值为6.9-7.0),翌日过滤,滤液储于棕色瓶中,临用时,以抗坏血酸溶液标定。 标准维生素C溶液:以少量偏磷酸醋酸溶液溶解0.1g维生素C于100mL容量瓶中,再以该液稀释至刻度。 2,6-二氯酚靛酚液的标定:在3个100mL锥形瓶中,各置5mL偏磷酸醋酸液,再各加2mL标准维生素C溶液,摇匀。用上面所制的标准2,6-二氯酚靛酚液滴定,呈玫瑰红色保持30s不褪色为止。记下所用2,6-二氯酚靛酚溶液体积平均值,再以同样方法做一空白实验,取7mL偏磷酸醋酸液加水若干毫升(相当于以上所用的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低定量),仍用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将第一次滴定的量减去空白实验的量,即为标准维生素的反应量,求出1mL 2,6-二氯酚靛酚对应于维生素C的质量(mg)。 研钵、容量瓶、剪刀、锥形瓶、微量滴定管 三、实验步骤 1、用自来水冲洗果蔬样品,再以蒸馏水清洗,用纱布或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然后

第六章 药物制剂分析

第六章药物制剂分析 一、名词解释 1. 重量差异检查 2. 崩解时限 3. 含量均匀度 4. 溶出度 5. 标示量 6.取阿司匹林约0.2克,精密称定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凡规定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B 凡规定检查释放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C 凡规定检查重量差异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D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制剂,不再进行重量差异检查 2、药物制剂含量测定结果的表示方法为( ) A 相当于标示量的百分含量(标示量百分率) B 百万分之几 C 主成分的百分含量 D 标示量 3、下列关于溶出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溶出度检查主要适用于难溶性药物 B 溶出度检查法分为转篮法、浆法和小杯法 C 溶出度检查法规定的温度为37℃

D凡检查溶出度的片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4、注射剂中加入抗氧剂有许多,下列答案不属于抗氧剂的为() A 亚硫酸钠 B焦亚硫酸钠 C 硫代硫酸钠 D 连四硫酸钠 5、糖类赋形剂对下列哪种定量方法产生干扰() A 酸碱滴定法 B 非水碱量法 C 氧化还原法 D 紫外分光光度法 6、需作含量均匀度检查的药品有( ) A 主药含量10-20mg,但分散性不好,难于混合均匀的药品 B 主药含量在15mg以下,而辅料较多的药品 C 溶解性能差,或体内吸收不良的口服固体制剂 D 贵重药品 7、注射剂分析时排除溶剂油干扰的方法有( ) A 加入掩蔽剂 B 加热分解法 C 萃取法 D 滤过法 8、溶出度测定的结果判断:6片中每片的溶出量按标示量计算,均应不低于规定限度Q,除另有规定外,“Q”值应为标示量的 A 60% B 70% C 80% D 90% 9、西药原料药的含量测定首选的分析方法是() A 容量法 B 色谱法 C 分光光度法 D 重量分析法 10、对于平均片重在0.30g以下和片剂,我国《药典》规定其重量差异限度为() A ±3% B ±5% C ±7.5% D ±10% 11、片剂重量差异限度检查法中应取药片多少片() A 6片 B 10片 C 15片 D 20片 三、配伍选择题 [8-12] A 亚硫酸氢钠 B 氯化钠 C 硬脂酸镁 D 溶剂水 E 滑石粉 8、加干燥的草酸排除()干扰 9、加甲醛排除()干扰 10、加盐酸排除()干扰 11、加热蒸发排除()干扰

130109132 杨玉敏 实验一、维生素C的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实验一维生素C的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姓名:杨玉敏学号:130109132 组号:4组 实验日期:2016年/4月/7日实验地点:逸夫楼食品营养实验室7D302 一、测定原理 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用于测定还原型抗坏血酸。抗坏血酸分子中存在烯醇式结构(HO—C═C—OH),因而具有很强的还原性,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2,6-二氯酚靛酚染料。 2,6—二氯酚靛酚染料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因此,当用2,6—二氯酚靛酚染料滴定含有抗坏血酸的酸性溶液时,被还原后红色消失成为无色的衍生物,可作为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滴定剂和指示剂。 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染料后,本身被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 当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时,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溶液则呈红色。在测定过程中当溶液从无色转变成微红色时,表示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此时即为滴定终点。根据滴定消耗染料标准溶液的体积,可以计算出被测定样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 在没有杂质干扰时,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染料液的量、与样品中所含抗坏血酸的量成正比。 反应式如下: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 1.仪器 (1)公用仪器 ①组织捣碎机;水果刀;②托盘天平;精密天平;称量纸;卷纸;③1000ml烧

杯;250ml烧杯;500ml、1000ml量筒;④20cm镊子;⑤蒸馏水,蒸馏水洗瓶; ⑥记号笔、标签纸、定性滤纸。 (2)分组及仪器:(12人一组,共4组) 每组仪器包括: ①100ml具塞量筒(或普通量筒);100mL棕色容量瓶,250mL棕色容量瓶;②10ml 量筒;③5ml、10ml移液管; ④(微量)酸式滴定管;⑤50ml、500ml烧杯;⑥50ml或100ml三角烧瓶;⑦漏斗;漏斗架; ⑧台式离心机;⑨电炉;⑩吸耳球;玻璃棒。 2.原料及试剂 本实验材料是橙子、草酸、抗坏血酸、2,6-二氯酚靛酚、碳酸氢钠,用水均为蒸馏水,试剂纯度均为分析纯。 原料:橙子。 (1)2%草酸溶液:草酸20g溶于700ml蒸馏水中,稀释至1000ml。 (2)1%草酸溶液:取上述2%草酸溶液450ml,稀释至900ml。(以上全班统一配制) (3)抗坏血酸标准溶液: 精确称取抗坏血酸20mg,用适量1%草酸溶液溶解后,移入100mL棕色容量瓶中,并以1%草酸溶液定容,振摇混匀,最好临用前配制,冰箱中保存。1mL 含0.2mg抗坏血酸。 (4)0.02%2,6-二氯酚靛酚溶液: 称取碳酸氢钠52mg,溶解在200mL沸水中。再称取2,6-二氯酚靛酚50mg,溶于上述碳酸氢钠溶液中。冷后,过滤于250ml棕色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于冰箱中保存。。 临用前按下法标定: 取2mL浓度为0.2mg/ml的抗坏血酸标准溶液于三角瓶中,加1%草酸5mL,摇匀,用配制的2,6-二氯酚靛酚染料溶液滴定至微红色,15s不褪色即为终点,并计算如下: 每1mL染料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的毫克数=滴定度(T)=C×V 1/V 2 。 式中:C----抗坏血酸的浓度(mg/ml);V 1----抗坏血酸的量(ml);V 2 ----消 耗染料溶液的量(ml)。 三、实验步骤

第六章 维生素习题--生化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维生素 一、单项选择题 1. 维生素B1在体内的辅酶形式是 A.NAD+ B. TPP C. FMN D. FAD E. CoA 2. 叶酸在体内的辅酶形式是 A.TPP B. FH2 C. FH4 D. FAD E. NAD+ 3. 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是 A. Vit D3 B. 25-OH-Vit D3 C. 1,25-(OH) 2- Vit D3 D. 24,25-(OH) 2- Vit D3 E. 25,26-(OH)2- Vit D3 4.下列哪种辅酶或辅基参与酰基转移反应 A. TPP B. FAD C. FH4 D. HSCoA E. 磷酸吡哆醛 5.下列哪种物质可参与构成视紫红质 A. 核黄素 B. 11-顺视黄醛 C. 生育酚 D. Vit K E. 硫辛酸 6.下列有关维生素C生理功能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保护含-SH的酶为还原状态 B. 保护谷胱甘肽为氧化型 C. 维生素C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 D. 参与某些物质的羟化反应 E. 促进肠道对铁的吸收 7.在下列化合物中不含B族维生素的是 A. NAD+ B. FMN C. HSCoA D. CoQ E. FAD 8.参与胶原蛋白中羟脯氨酸及羟赖氨酸合成的是 A. Vit K B. Vit D C. Vit C D. Vit E E. Vit A 9.NAD+在酶促反应中参与转移 A. 氨基 B. 氢原子 C. 氧原子

D. 羧基 E. 酰基 10.下列关于维生素的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A. 维生素都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 B. 维生素不经修饰即可作为辅酶或辅基 C. 所有的辅酶(辅基)都是维生素 D. 前列腺素由脂溶性维生素生成 E. B族维生素主要参与构成辅酶或辅基 11.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可使 B. 生成胆固醇 A. 7-脱氢胆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 3 C. 7-脱氢胆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 D. 生成视黄醇 2 E. 维生素E活化 12.长期大量食用生鸡蛋清,可造成下列哪种维生素的缺乏 A. 叶酸 B. 维生素B2 C. 维生素B1 D. 生物素 E. 维生素C 13.有些人长期不吃猪肝等动物性食物,但很喜欢吃蔬菜,这些人也不一定会患夜盲症。这是因为有些蔬菜中含有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 C. 维生素 D. -胡萝卜素 E. 叶酸 14.维生素B12又叫 A. 硫胺素 B. 核黄素 C. 生物素 D. 钴胺素 E. 叶酸 15.肠道细菌可以合成下列哪种维生素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C C. 维生素D D. 维生素E E. 维生素K 16.下列情况中,除哪个外均可造成维生素K的缺乏症。 A. 新生儿 B. 长期服用抗菌素 C. 饮食中缺少绿色蔬菜 D. 素食者 E. 脂类物质消化吸收不良 17.临床上用来治疗先兆流产并有抗氧化、抗衰老作用的是 Vit B12 B. Vit E C. Vit A Vit D E. Vit B1 18. 长期服用抗菌素易引起下列维生素的缺乏,例外的是 A. 维生素B2 B. 维生素B6 C. 泛酸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实验目的 1.学习定量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微量滴定技术 实验原理 维生素C是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缺乏时会产生坏血病,因此,又称为抗坏血酸。它对物质代谢的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发现它还能增强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并具有对化学致癌物的阻断作用。 维生素C是具有L-系糖构型的不饱和多羟基化合物,属于水溶性维生素。它分布很广,植物的绿色部分及许多水果(桔类、草莓、山楂、辣椒等)的含量都很丰富。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在碱性溶液中加热并有氧化剂存在时,维生素C易被氧化而破坏。在中性和微酸性环境中,维生素C能将染料2,6—二氯酚靛酚还原成无色的还原型的2,6—二氯酚靛酚,同时将维生素C氧化成脱氢维生素C。氧化型的2,6—二氯酚靛酚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兰色。当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含有维生素C的酸性溶液时,在维生素C尚未全被氧化时,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立即被还原成无色。但当溶液中的维生素C刚好全部被氧化时,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立即时溶液呈红色。所以,当溶液由无色变为微红色时即表示溶液中的维生素C刚好全部被氧化,此时即为滴定终点,从滴定时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消耗量,可以计算出被检物质中还原型维生素C的含量。 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仪器、试剂 (一)仪器:研钵、天平、容量瓶(100ml)、量筒、移液管、锥形瓶(50ml)、微量滴定管、漏斗 (二)材料、试剂

1、新鲜蔬菜或新鲜水果 2、1%草酸溶液 1g草酸溶于100ml蒸馏水中 3、2%草酸溶液 2g草酸溶于100ml蒸馏水中 4、标准维生素C溶液 准确称取20mg纯维生素C 粉状结晶于1%草酸溶液中,稀释至100ml,再取其中10ml稀释至100ml,即得0.02mg/ml的维生素C溶液。在使用前临时配制。 5、0.02%2,6—二氯酚靛酚溶液 溶解50mg2,6—二氯酚靛酚于约200ml含有52mg的NaHCO3的热水中,冷后稀释至250ml,过滤,装于棕色瓶中,放入冰箱中保存。使用时用维生素C 标准液标定其浓度。 实验步骤 (一)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标定: 取5ml维生素C标准液及5ml1%草酸溶液于50ml的锥形瓶中,用配制好的2,6—二氯酚靛酚溶液于微量滴定管中滴定至粉红色出现,并保持15s不褪色,即滴定终点,此时所用染料的体积相当于0.1mg维生素C,由此可求出每ml2,6—二氯酚靛酚溶液相当于维生素C的mg数。 (二)称取新鲜蔬菜或水果(要有大、中、小各部分的代表,洗净,除去不可食部分,切碎,混匀)约10克,于研钵中,加入等体积的2%草酸溶液研磨成浆状,得匀浆液。将匀浆液移入100ml容量瓶中,可用1%草酸溶液帮助转移,加入30%Zn(AC)2和15%K4Fe(CN)6溶液各5ml,脱色,然后用1%的草酸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静止几分钟后过滤。(弃去最初流出的几毫升溶液)(三)用移液管吸取滤液5或10ml于50ml的锥形瓶中,立即用标定过的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直至溶液呈浅粉红色15s不褪色为止。记录所用染料的ml数。为了避免其它物质的干扰,滴定过程不得超过2min。(此步骤平行作2—3次) (一)计算 维生素C含量(mg/100g样品)=(VT/W)×100 式中:V为滴定样品所耗用的染料的平均ml数 T为1ml染料相当于维生素C的mg数 W为滴定时所用样品稀释液中含样品的g数 注意事项 1.整个滴定过程要迅速,防止还原型的维生素C被氧化。滴定过程一般不超过2min。滴定所用的染料不应少于1ml或多于4ml,若滴定结果不在此范围,则必须增减样品量或将提取液稀释; 2.本实验必须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在此条件下,干扰物反应进行很慢; 3.提取液中尚含有其它还原性的物质,均可与2,6—二氯酚靛酚反应,但反 应速度均较维生素C慢,因而,滴定开始时,染料要迅速加入,而后尽可能一滴一滴地加入,并要不断地摇动锥形瓶直至呈粉红色15s不褪色为终点; 4.若提取液中色素很多时,滴定不易看出颜色变化,需脱色,可用白陶土、

保健食品中9种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BJS201717

附件5 保健食品中9种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 BJS 201717 1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营养素补充剂类保健食品中维生素A、维生素A醋酸酯、维生素D2、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E醋酸酯、维生素K1、维生素K2、β-胡萝卜素含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营养素补充剂类保健食品中维生素A、维生素A醋酸酯、维生素D2、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E醋酸酯、维生素K1、维生素K2、β-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2原理 试样经混合溶液(异丙醇:二氯甲烷:甲醇=10:10:80,v:v:v)提取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 3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规定,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 试剂 3.1.1甲醇:质谱级。 3.1.2乙腈:质谱级。 3.1.3异丙醇:色谱纯。 3.1.4丙酮。 3.1.5二氯甲烷。 3.1.6提取溶液(异丙醇:二氯甲烷:甲醇=10:10:80,v:v:v):取异丙醇50mL、二氯甲烷50mL,用甲醇稀释至500 mL,混匀。 3.1.7 0.1%甲酸水溶液:取甲酸1 mL用水稀释至1 000 mL,用滤膜(3.4)过滤后备用。 3.1.8 0.1%甲酸甲醇溶液:取甲酸1 mL用甲醇稀释至1000mL,用滤膜(3.4)过滤后备用。 3.2标准品 维生素A、维生素A醋酸酯、维生素D2、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E醋酸酯、维生素K1、维生素K2、β-胡萝卜素标准品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登录号、分子式、相对分子量见附录A表A.1,纯度≥98%。 3.3标准溶液配制 3.3.1标准储备液(100μg/mL) —41 —

果蔬中维生素含量的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学院 XXX 专业 XXXX 果蔬中维生素含量的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实验设计题目 年级 XXXX 组员 XXXX 一、实验背景及目的: 维生素C 又称为抗坏血酸,常存在于新鲜的蔬菜和某些水果中,尤其是在 橙子、枣、 辣椒、苦瓜中含量丰富。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维生素 之一。维生素C 抗坏血酸在食品工业中常用做抗氧化剂,维生素 C 可促进胶原 蛋白抗体,具有抗癌的作用;它能参与神经介质、激素的生物合成;能将胆 固醇转化为胆汁酸,使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胆固醇下降;能将 Fe 抖还原为Fe, 使其易于吸收,有利于血红蛋白的形成;还具有解毒的作用。橙子中防治坏 血病的主要物质为维生素C ,本文以橙子为检测对象,对其营养成分——维生素 C 的含量进行测定,正确了解营养价值。 目前国内测定维生素C 的常见方法有:DPPH 法、碘滴定法、紫外分光光 度计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苯肼比色法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但操作过程 复杂,较 慢,仪器昂贵。Vc 易被热、碱、氧和光破坏,根据实验室的条件, 本次实验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进行实验研究及分析测定。 参考国标法GB6195-1986直接测定橙子中维生素c 的含量,其方法简便、 快速、结果准确。 、实验部分 1、实验原理 染料2 ,6 一二氯靛酚的颜色反应表现两种特性,一是取决于其氧化还原 状态, 氧化态为深蓝色,还原态变为无色,二是受其介质的酸度影响,在碱 性溶液中呈深蓝色,在酸性介质中呈浅红色。用蓝色的碱性染料标准溶液, 对含维生素C 的酸性浸出液进行氧化还原滴定,染料被还原为无色,当到达滴 定终点时,多余的染料在酸性介质中则表现为浅红色,由染料用量计算样品中 还原型抗坏血酸的含量。

2,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2,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维生素C 含量 一、目的要求 掌握法测定Vc 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食品中Vc 包括还原型和氧化型两种类型,当食品放置时间长时或经过烹调处理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维生素C 转化为氧化型,食品中的Vc 氧化酶也可以使还原型Vc 转化为氧化型,氧化型Vc 仍具有部分的活性,新鲜食物中的Vc 主要以还原型的形式存在,测定还原型Vc 可粗略了解食品中Vc 的浓度。 还原型Vc 能使染料2,6-二氯酚靛酚还原,而本身被氧化,在酸性条件下2,6-二氯酚靛酚酸呈红色,因此,当碱性氧化型的蓝色染料2,6-二氯酚靛酚滴定含Vc 的酸性溶液时,刚开始滴下染料立即被样品中的还原型Vc 还原成无色,随着样品溶液中的Vc 被氧化,再滴下的染料就渐渐使溶液变为粉红色,当样品从无色变成微红色且15s 不退色,表明样品中还原型Vc 全部被氧化,即此时已达到滴定终点。反应式见指导书。 三、试剂器材 ① 2% 草酸溶液 ,1% 草酸溶液 ② 0.05mg/ml 标准Vc 溶液 ③ 0.2mg/ml 2,6-二氯酚靛酚溶液(染料) 四、实验步骤 1、维生素C 提取液(1份/班) 称取凉瓜200g , 切碎,加入2% 草酸200ml ,匀浆机30S (分两次进行, 防止过热) 2、标准Vc 溶液与空白的滴定 微量滴定管中装好0.2mg/ml 2,6-二氯酚靛酚溶液,准确吸取标准Vc 溶液1ml,置于三角瓶中,加入1% 草酸9ml ,滴定至微红色,15S 不退色,由所用染料体积计算1ml 染料相当于多少mg Vc 3、Vc 样品提取液的滴定 准确提取滤液,各取1ml ,加入1% 草酸溶液9ml ,置于三角瓶中滴定。 五、结果处理 100m m g 100/mg c 0 1????-=D C B A V V V V V )(样品)含量(

2_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定量测定维生素C

实验五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 维生素C是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维生素之一,缺少它是会产生坏血病,因此又称为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今年来,发现它可以预防和治疗感冒,增强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并对化学致癌物具有阻断作用。 维生素C是己糖醛酸,属于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分为还原性和脱氢型两种,它广泛分布在植物的组织中,新鲜的水果、蔬菜特别是枣、辣椒、柿子叶、苹果、猕猴桃、芹菜等果蔬中含量较多,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受果树种类、品种、栽培条件、成熟度和贮藏条件有关。因此,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可以作为果蔬的营养品质和贮藏效果的评价之一。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2,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 2.进一步掌握滴定法的基本操作技术。 3. 了解测定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意义。 二、实验原理 维生素C (Vc)又称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最初于1928年从牛的肾上腺皮质中提取出结晶物,证明对治疗和预防坏血病有特殊功效,因此称为抗坏血酸。 氧化型2,6-二氯酚靛酚在酸性溶液中呈粉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还原型2,6-二氯酚靛酚无色。当用此染料滴定含有Vc的酸性溶液时,在Vc 未全部氧化前,滴下的染料立即被还原成无色;一旦溶淀中的Vc全部被氧化时,则滴下的染料立即使溶液显示粉红色,此时即为滴定终点,表示溶液中的Vc刚刚被氧化完全,从滴定时2,6一二氯酚靛酚标准液的消耗量,可以计算出被检物质中Vc的含量。

三、操作步骤 1. 样液制备称取苹果和青椒各5g,分别加少量2%草酸(1%草酸因浓度太低而不能抑制抗坏血酸氧化酶作用)用研钵磨成浆,漏斗(+脱脂药棉)过滤,滤液转入25ml容量瓶后用2%草酸定容。 2. 标准液滴定准确吸取0.1mg/ml的标准抗坏血酸溶液各1.0ml,分置两个100ml锥形瓶中,加入1%草酸9.0ml,用微量滴定管以0.1%的2,6-二氯酚靛酚滴定至淡红色,并保持15s即为终点。由所用染料的体积计算出T值(平均值),即1ml染料相当于多少mg的Vc。 3. 样液滴定准确吸取已制备的样品滤液各两份,每份10.0ml分别放入两个100ml锥形瓶内,滴定方法同前 计算 m=VT/m0×100 式中m:100g样品中含Vc的质量(mg) V:滴定时所用去染料体积(ml) T:每毫升染料能氧化Vc质量数(mg/ml) m0:10ml样液相当于含样品之质量数(g) 试剂和器材 试剂 1. 2%草酸溶液:草酸2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2. 1%草酸溶液:溶1g草酸于100ml蒸馏水中。 3. 标准抗坏血酸溶液(0.1mg/ml):准确称取50.0mg纯抗坏血酸,溶于1%草 酸溶液,并稀释至500ml。贮于棕色瓶中,冷藏,最好临用时配置。 4. 1%HCl溶液。 5. 0.1% 2,6-二氯酚靛酚溶液:溶500g 2,6-二氯酚靛酚于300ml含有104mg NaHCO3热水中,冷却后加水稀释至500ml,滤去不溶物,贮棕色瓶内, 冷藏(4℃约可保存一星期)。每次临用时以标准抗坏血酸液标定。 器材 1. 新鲜蔬菜(辣椒、青菜、西红柿等)、新鲜水果(橘子、柑子、橙、苹果等) 2. 吸管1.0ml、10.0ml 3. 容量瓶25ml, 100ml 4. 微量滴定管5ml 5. 天平 6. 研钵 7. 漏斗Φ8cm. 注意事项 1. 某些水果、蔬菜(如橘子、西红柿)浆状物泡沫太多,可加数滴丁醇或辛醇。 2. 整个操作过程要迅速,防止还原型抗坏血酸被氧化。滴定过程一般不超过2分钟。因为在本滴定条件下,一些非维生素C的还原性物质也可与2,6-二氯酚靛酚发生反应,影响结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word版本

维生素 C 的定 量测定 — 2 , 6- 二氯酚 靛酚滴 定法

维生素 C 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实验目的 1.学习定量维生素 C 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微量滴定技术 实验原理 维生素 C 是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缺乏时会产生坏血病,因此,又称为抗坏血酸。它对物质代谢的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发现它还能增强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并具有对化学致癌物的阻断作用。 维生素 C 是具有L-系糖构型的不饱和多羟基化合物,属于水溶性维生素。它分布很广,植物的绿色部分及许多水果(桔类、草莓、山楂、辣椒等)的含量都很丰富。 维生素 C 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在碱性溶液中加热并有氧化剂存在时,维生素 C 易被氧化而破坏。在中性和微酸性环境中,维生素C 能将染料2,6—二氯酚靛酚还原成无色的还原型的2,6—二氯酚靛酚,同时将维生素 C 氧化成脱氢维生素C。氧化型的2,6—二氯酚靛酚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兰色。当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含有维生素 C 的酸性溶液时,在维生素 C 尚未全被氧化时,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立即被还原成无色。但当溶液中的维生素 C 刚好全部被氧化时,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立即时溶液呈红色。所以,当溶液由无色变为微红色时即表示溶液中的

维生素 C 刚好全部被氧化,此时即为滴定终点,从滴定时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消耗量,可以计算出被检物质中还原型维生素 C 的含量。 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抗坏血酸 仪器、试剂 (一)仪器:研钵、天平、容量瓶( 100ml )、量筒、移液管、锥形瓶 (50ml )、微量滴定管、漏斗 (二)材料、试剂 1、新鲜蔬菜或新鲜水果 2、1%草酸溶液 1g 草酸溶于 100ml 蒸馏水中 3、2%草酸溶液 2g 草酸溶于 100ml 蒸馏水中 4、标准维生素 C 溶液 准确称取 20mg 纯维生素 C 粉状结晶于 1%草酸溶液中,稀释至 100ml , 再取其中 10ml 稀释至 100ml ,即得 0.02mg/ml 的维生素 C 溶液。在使用前临时 配制。 5、0.02%2,6—二氯酚靛酚溶液 溶解 50mg2,6—二氯酚靛酚于约 200ml 含有 52mg 的 NaHCO 3的CCC O O H H H 2OH o o 脱氢抗坏血酸

第六章 维生素答案

第六章维生素 一、填空题 1、微量辅酶 2、溶解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 3、11-顺视黄醛视紫红质暗 4、1,25-二羟胆钙化醇肝脏肾脏羟化 5、钙磷骨骼 6、羧化酶羧化γ-羧基谷氨酸Ca2+ 7、嘧啶噻唑亚甲基TPP 脱羧酶转酮酶 8、二甲基异咯嗪基核糖醇基1,10位氮 9、丁酸衍生物β-丙氨酸酰胺键巯基乙胺焦磷酸3’-AMP CoA 酰化酰基 10、吡啶烟酸烟酰胺NAD+ NADP+ 脱氢氢 11、吡啶吡哆醇吡哆醛PLP PMP 脱羧酶转氨酶消旋酶 12、尿素噻吩戊酸侧链羧化酶CO2 13、对氨基苯甲酸谷氨酸四氢叶酸一碳单位 14、金属元素咕啉环核苷酸5’-脱氧腺苷钴胺素甲基钴胺素 15、羟化酶解毒 二、是非题 1、错。维生素D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 2、错。B族维生素中维生素B3不含环装结构,其余都是杂环化合物。 3、对。 4、错。维生素K可以作为γ-羧化酶的辅酶,促进凝血。 5、对。 6、对。 7、错。维生素E极易被氧化,因此可做抗氧化剂。 8、错。B族维生素是一组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化合物的总称。 9、对。 10、错。氧化型核黄素溶液有黄绿色荧光,还原后即消失。 11、错。多数维生素B12缺失症是由于患者体内缺少一种称为内在因子的糖蛋白造成的,维生素B12必须与内在因子结合才能被小肠吸收,因此这种维生素B12缺失症不能通过口服维生素B12加以治疗,必须通过静脉注射维生素B12。 12、对。13、对。 三、单选题 1、B; 2、E; 3、C; 4、C; 5、D; 6、A; 7、D; 8、C; 9、E;10、D;11、B;12、B;13、E;14、D 四、问答题 1、答案:(1)维生素D (2)维生素K (3)维生素A (4)维生素E 2、答案:(1)维生素B1 (2)维生素C (3)维生素D (4)维生素A (5)维生素B5 (6)维生素D (7)维生素K (8)维生素B11 3、答案:(1)维生素A (2)维生素D3 (3)维生素D3 (4)维生素B5 4、答案:(1)维生素B1 (2)维生素B6 (3)维生素B5 (4)维生素K,B7,B11,B12 (5)维生素B5,B6 (6)维生素B7

实验三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6二氯靛酚滴定法

实验三 维生素C 的定量测定(2,6-二氯靛酚滴定法) 一、原理 维生素c 又称为抗坏血酸,其还原型能还原染料2,6-二氯靛酚钠盐,本身则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在酸性溶液中,2,6-二氯靛酚成红色,被还原后变为无色。因此可用2,6-二氯靛酚滴定样品中含有的维生素C ,当样品中的维生素C 被完全还原后,在滴加过量的2,6-二氯靛酚,溶液变为淡红色,即为终点。如无其他杂质干扰,则样品液所还原的2,6-二氯靛酚的量与样品中所含有维生素C 的量成正比。 二、 实验仪器 新鲜水果、吸管、容量瓶、滴定装置、锥形瓶、研钵、漏斗 三、实验试剂 1、标准抗坏血酸溶液:准确称取50毫克纯抗坏血酸,溶于1%的草酸溶液中,并稀释至500毫升,即浓度为ml ,贮棕色瓶,冷藏保存,最好临用时配制。 2、2%草酸溶液:草酸2克,溶于100毫升蒸馏水中。 3、1%草酸溶液:1克草酸溶于100毫升的蒸馏水中。 4、% 2,6-二氯酚靛溶液:溶50毫克2,6-二氯酚靛于300毫升含有104毫克 NaHCO 3的热水中,冷却后加水稀释至500毫升,滤去不溶物,贮于棕色瓶内。(4℃约可保存1周)每次临用时以标准抗坏血酸溶液标定。 四、实验步骤 (一)提取 水洗净新鲜的蔬菜(水果),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然后称取5克剪碎加2%的草酸5毫升,置研钵中研成浆,倒入100毫升的容量瓶内,用2%草酸洗涤数次,最后定容至刻度,充分混匀后过滤。 (二)滴定 1、标定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浓度: 量取标准抗坏血酸溶液1ml 和9ml 1%草酸于50ml 锥形瓶1中,同时量取10ml 1%草酸加入另一个50ml 锥形瓶2中作空白对照V 2,用已标定的2,6-二氯酚靛酚滴定至粉红色出现,15秒不退色。记录所用的毫升数,计算每毫升2,6-二氯酚靛酚所能氧化抗坏血酸的毫克数(K )。 2、样品的测定: 取50ml 锥形瓶2个,分别加入滤液10ml (V 3),用已标定的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至终点,以微红色能保持15秒不退色为止,整个滴定过程宜迅速,不宜超过2min ,记录两次滴定所得的结果,求平均值V 1。空白滴定方法同前(V 2), (三)结果计算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每100g 样品的维生素C 含量: 维生素C (mg/100g 样品)=123()V V K V W V -???×100 式中:V 1为滴定样品液所用去染料体积(ml ); V 2为滴定空白所用去染料体积(ml ); V 3为样品测定时所用滤液体积(10ml ); V 为样品提取液的总体积(100ml ); K 为1毫升染料能氧化抗坏血酸的质量(mg ); W 为称取样品重量(g )。 五、思考题 1、要测得准确的维生素C 值,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操作步骤,为什么 2、在测定过程中,样品的草酸提取液为什么不能暴露在光下 3、试简述维生素C 的生理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