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Vc

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Vc
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Vc

2,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Vc 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掌握2,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Vc 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

Vc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2,6-二氯酚靛酚(由玫瑰色至无色),所以可以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样品溶液中的Vc。

抗坏血酸+2,6-二氯酚靛酚→脱氢抗坏血酸+2,6-二氯酚靛酚

(还原型)(氧化型)玫瑰色(氧化型)(还原型)无色

滴定终点:出现浅玫瑰色时,表明样品液中的维生素c全部被氧化。

计算公式:维生素c毫克数/100g 样品=(Va-Vb)*s/w*100

Va:滴定样品中提取液所用的2,6-二氯酚靛酚的平均毫克数。

Vb:滴定空白对照所用的2,6-二氯酚靛酚的平均毫克数。

S:1ml2,6-二氯酚靛酚溶液相当于维生素c的毫克数。

W:10ml样品提取液中含样品的克数。

三.实验试剂与仪器:

菜花10%盐酸溶液偏磷酸-醋酸溶液2,6-二氯酚靛酚溶液

50ml容量瓶滤纸漏斗滴定管铁架台分析天平研钵

四.实验步骤:

1、30g菜花在研钵中研磨后,用滤纸过滤,滤液置50毫升容量瓶中,用偏磷酸溶液定容,至50毫升,备用。

2、量取10毫升滤液,用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至玫瑰色5s不退色为滴定终点(滴定过程不超过2分钟),记录2,6-二氯酚靛酚溶液用量。

3、空白取偏磷酸溶液10ml,滴定

4、侧S值。取5ml标准抗坏血酸溶液加入5ml偏磷酸-醋酸溶液,然后用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以生成微玫瑰红色持续15s不退为终点,计算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浓度,以每毫升2,6-二氯酚靛酚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的毫克数(S)来表示。

5、计算结果。

五.数据处理:

m=30.07g; V A=2.0mL; V B=0.18mL; w=6.014g; s=0.171mg/ml

维生素C毫克数/100g样品=(2.0-0.18)*0.171*100/6.014=5.17 (mg/100g样品)

六、注意事项

●提取时,滤液过度浑浊会影响滴定终点的判断,纱布过滤时,要尽可能滤干净抽提

液,以免有残留的Vc 。

●终点时玫瑰色要持续15s.

●滴定速度要尽可能快一点,以免杂质干扰反应。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掌握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2CuSO4+4KI-------2CuI2+2K2SO4

2CuI2 ---------Cu2I2+I2

抗坏血酸(还原型)+I2→2HI+抗坏血酸(氧化型)

终点:声誉的微量碘与淀粉指示剂生成蓝色。

三、仪器与试剂

锥形瓶、滴定管、移液管

菜花提取液、淀粉指示剂溶液、0.01mol/L标准CuSO4溶液,偏磷酸溶液。

四、实验步骤:

1、取5ml菜花溶液,加10mlKI,加入2滴淀粉指示剂,用标准硫酸铜溶液进行滴定,至出现蓝色/红棕色,记录滴定量。

2、空白试验取5ml偏磷酸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10ml 30%KI溶液,滴入数滴淀粉指示剂,摇匀。对其进行滴定,记录滴定体积。

结果计算:

Vc mg/100g样品=V0滴定液消耗量*c*100/W

c :一毫升0.01M标准硫酸铜相当于

0.88毫克抗坏血酸,即c=0.88

数据处理:

V1=0.4mL; V2=0.1mL;

L-抗坏血酸含量(mg/份)=0.3*0.88=0.264mg/份

L-抗坏血酸含量(mg/g)=0.264*100/6.028=4.4mg/g

课后思考题

1.碘量法中,所用KI浓度为什么高达30%,相对于维生素C的浓度要高出许多?

答:高浓度的KI溶液可以使与CuSO4溶液反应得更彻底,反应终点判断更准确。高浓度的KI与CuSO4反应,生成CuI2;CuI2再因不稳定分解为Cu2I2和I2;I2遇淀粉变蓝,反应更彻底也会使这一现象更明显。同时也可提高反应的速率。

2、根据实验结果,你判断这两个方法中那一个精确度更高?原因如何?

答:用2,6-二氯酚靛酚测定比较精确,如试验数据可知,测定等体积、等浓度菜花提取液10mL中的Vc 含量。用二氯酚靛酚法测定,需滴二氯酚靛酚2.3mL. 用碘化法测定则需滴硫酸铜溶液0.3mL,若待测样品Vc的浓度减少五倍,则需滴加二氯酚靛酚0.46mL,而滴加硫酸铜溶液0.015mL,而滴管每滴约0.1mL,半滴约0.05mL,因此Vc浓度减少五倍后,用碘化法测误差较大,或根本无法测定,而用二氯酚靛酚法误差较小,由此可知,二氯酚靛酚法可测定低浓度的Vc含量,精确度比碘化法高。

06级生物科学2班

小组成员: 刘录蝉40608066

张园40608092

郑玉琼40608069

何娟40608094

维生素C的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实验一维生素C的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一、测定原理 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用于测定还原型抗坏血酸。抗坏血酸分子中存在烯醇式结构(HO —C═C—OH),因而具有很强的还原性,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2,6-二氯酚靛酚染料。 2,6—二氯酚靛酚染料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因此,当用2,6—二氯酚靛酚染料滴定含有抗坏血酸的酸性溶液时,被还原后红色消失成为无色的衍生物,可作为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滴定剂和指示剂。 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染料后,本身被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 当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时,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溶液则呈红色。在测定过程中当溶液从无色转变成微红色时,表示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此时即为滴定终点。根据滴定消耗染料标准溶液的体积,可以计算出被测定样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 在没有杂质干扰时,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染料液的量、与样品中所含抗坏血酸的量成正比。 反应式如下: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 1.仪器 组织捣碎机;水果刀; 托盘天平;精密天平;称量纸;卷纸;台式离心机;电炉;吸耳球;玻璃棒; 蒸馏水,蒸馏水洗瓶;记号笔、标签纸、定性滤纸; 20cm镊子;5ml、10ml移液管、(微量)酸式滴定管、漏斗;漏斗架; 50ml、250ml、 500ml 、1000ml烧杯; 10ml 、500 ml、1000 ml量筒;100ml具塞量筒(或普通量筒); 100mL、250mL棕色容量瓶;50ml或100ml三角烧瓶。 2.原料及试剂 本实验材料是,用水均为蒸馏水,试剂纯度均为分析纯度。

(1)2%草酸溶液:草酸20g溶于700ml蒸馏水中,稀释至1000ml。 (2)1%草酸溶液:取上述2%草酸溶液450ml,稀释至900ml。 (3)抗坏血酸标准溶液: 称取抗坏血酸20mg,用适量1%草酸溶液溶解后,移入100mL棕色容量瓶中,并以1%草酸溶液定容,振摇混匀,备用。 (4)0.02% 2,6-二氯酚靛酚溶液: 称取碳酸氢钠52.2mg,溶解在200mL沸水中。再称取2,6-二氯酚靛酚49.2mg,溶于上述碳酸氢钠溶液中。冷后,过滤于250ml棕色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临用前标定: 取2mL浓度为0.2mg/ml的抗坏血酸标准溶液于三角瓶中,加1%草酸5mL,摇匀,用配制的2,6-二氯酚靛酚染料溶液滴定至微红色,15s不褪色即为终点,并计算如下:每1mL染料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的毫克数=滴定度(T)=C×V1/V2。 式中:C----抗坏血酸的浓度(mg/ml)= 0.2 V1----抗坏血酸的量(ml)=2 V2----消耗染料溶液的量(ml)=31.84 得出T=0.2×2/31.84=1.26×10﹣2 三、实验步骤 1. 取200g新鲜橙子(去皮、去核),置于1000ml烧杯内,称重。 2.将样品倒入组织捣碎机,加入等量2%草酸(W∶V),加盖旋紧,匀浆5min。 3. 取出匀浆物质。 4.称取30g匀浆物质于50ml小烧杯中编号,记录。 5. 用少量1%草酸将称取的匀浆物质倒入100ml容量瓶中,并用1%草酸反复洗涤烧杯(3次),其洗涤液一并移入,并用1%草酸定容到100ml。 6.加塞后将匀浆物质与1%草酸充分混合,静置10min。 7.取上述溶液过滤或离心。 8. 用移液管吸取10ml滤液置于三角烧瓶内,加入10ml 1%草酸(2个平行样品,编号);用 移液管吸取10ml蒸馏水,加入10ml 1%草酸(空白对照)。 9. 加1ml氯仿,将2,6二氯酚靛酚染料滴定至终点(淡粉红色,15s不褪色或观察氯仿层 呈现淡红色。),记录染料消耗量。 10. 计算每100g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ml)及平行样品误差范围,公式如下: 维生素C含量(ml/100g)=[(V1-V2)×T/W]×100 式中:V1----滴定样品时耗去的染料溶液的量(ml) V2----滴定空白时耗去的染料溶液的量(ml) T ---- 1mL染料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的毫克数 W ----滴定时所取的滤液中,含样品的量(g) 四、实验结果、数据计算与分析 组别耗去的染料溶液的量(ml) 分析数据(ml)

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Vc

2,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Vc 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掌握2,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Vc 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 Vc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2,6-二氯酚靛酚(由玫瑰色至无色),所以可以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样品溶液中的Vc。 抗坏血酸+2,6-二氯酚靛酚→脱氢抗坏血酸+2,6-二氯酚靛酚 (还原型)(氧化型)玫瑰色(氧化型)(还原型)无色 滴定终点:出现浅玫瑰色时,表明样品液中的维生素c全部被氧化。 计算公式:维生素c毫克数/100g 样品=(Va-Vb)*s/w*100 Va:滴定样品中提取液所用的2,6-二氯酚靛酚的平均毫克数。 Vb:滴定空白对照所用的2,6-二氯酚靛酚的平均毫克数。 S:1ml2,6-二氯酚靛酚溶液相当于维生素c的毫克数。 W:10ml样品提取液中含样品的克数。 三.实验试剂与仪器: 菜花10%盐酸溶液偏磷酸-醋酸溶液2,6-二氯酚靛酚溶液 50ml容量瓶滤纸漏斗滴定管铁架台分析天平研钵 四.实验步骤: 1、30g菜花在研钵中研磨后,用滤纸过滤,滤液置50毫升容量瓶中,用偏磷酸溶液定容,至50毫升,备用。 2、量取10毫升滤液,用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至玫瑰色5s不退色为滴定终点(滴定过程不超过2分钟),记录2,6-二氯酚靛酚溶液用量。 3、空白取偏磷酸溶液10ml,滴定 4、侧S值。取5ml标准抗坏血酸溶液加入5ml偏磷酸-醋酸溶液,然后用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以生成微玫瑰红色持续15s不退为终点,计算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浓度,以每毫升2,6-二氯酚靛酚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的毫克数(S)来表示。 5、计算结果。 五.数据处理: m=30.07g; V A=2.0mL; V B=0.18mL; w=6.014g; s=0.171mg/ml 维生素C毫克数/100g样品=(2.0-0.18)*0.171*100/6.014=5.17 (mg/100g样品) 六、注意事项 ●提取时,滤液过度浑浊会影响滴定终点的判断,纱布过滤时,要尽可能滤干净抽提 液,以免有残留的Vc 。 ●终点时玫瑰色要持续15s. ●滴定速度要尽可能快一点,以免杂质干扰反应。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掌握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2CuSO4+4KI-------2CuI2+2K2SO4 2CuI2 ---------Cu2I2+I2 抗坏血酸(还原型)+I2→2HI+抗坏血酸(氧化型) 终点:声誉的微量碘与淀粉指示剂生成蓝色。 三、仪器与试剂

实验三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靛酚滴定法)

实验三 维生素C 的定量测定(2,6-二氯靛酚滴定法) 一、原理 维生素c 又称为抗坏血酸,其还原型能还原染料2,6-二氯靛酚钠盐,本身则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在酸性溶液中,2,6-二氯靛酚成红色,被还原后变为无色。因此可用2,6-二氯靛酚滴定样品中含有的维生素C ,当样品中的维生素C 被完全还原后,在滴加过量的2,6-二氯靛酚,溶液变为淡红色,即为终点。如无其他杂质干扰,则样品液所还原的2,6-二氯靛酚的量与样品中所含有维生素C 的量成正比。 二、 实验仪器 新鲜水果、吸管、容量瓶、滴定装置、锥形瓶、研钵、漏斗 三、实验试剂 1、标准抗坏血酸溶液:准确称取50毫克纯抗坏血酸,溶于1%的草酸溶液中,并稀释至500毫升,即浓度为0.1mg/ml ,贮棕色瓶,冷藏保存,最好临用时配制。 2、2%草酸溶液:草酸2克,溶于100毫升蒸馏水中。 3、1%草酸溶液:1克草酸溶于100毫升的蒸馏水中。 4、0.01% 2,6-二氯酚靛溶液:溶50毫克2,6-二氯酚靛于300毫升含有104毫克 NaHCO 3的热水中,冷却后加水稀释至500 毫升,滤去不溶物,贮于棕色瓶内。(4℃约可保存1周)每次临用时以标准抗坏血酸溶液标定。 四、实验步骤 (一)提取 水洗净新鲜的蔬菜(水果),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然后称取5克剪碎加2%的草酸5毫升,置研钵中研成浆,倒入100毫升的容量瓶内,用2%草酸洗涤数次,最后定容至刻度,充分混匀后过滤。 (二)滴定 1、标定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浓度: 量取标准抗坏血酸溶液1ml 和9ml 1%草酸于50ml 锥形瓶1中,同时量取10ml 1%草酸加入另一个50ml 锥形瓶2中作空白对照V 2,用已标定的2,6-二氯酚靛酚滴定至粉红色出现,15秒不退色。记录所用的毫升数,计算每毫升2,6-二氯酚靛酚所能氧化抗坏血酸的毫克数(K )。 2、样品的测定: 取50ml 锥形瓶2个,分别加入滤液10ml (V 3),用已标定的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至终点,以微红色能保持15秒不退色为止,整个滴定过程宜迅速,不宜超过2min ,记录两次滴定所得的结果,求平均值V 1。空白滴定方法同前(V 2), (三)结果计算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每100g 样品的维生素C 含量: 维生素C (mg/100g 样品)=123()V V K V W V -???×100 式中:V 1为滴定样品液所用去染料体积(ml ); V 2为滴定空白所用去染料体积(ml ); V 3为样品测定时所用滤液体积(10ml ); V 为样品提取液的总体积(100ml ); K 为1毫升染料能氧化抗坏血酸的质量(mg ); W 为称取样品重量(g )。 五、思考题 1、要测得准确的维生素C 值,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操作步骤,为什么? 2、在测定过程中,样品的草酸提取液为什么不能暴露在光下? 3、试简述维生素C 的生理意义。

130109132 杨玉敏 实验一、维生素C的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实验一维生素C的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姓名:杨玉敏学号:130109132 组号:4组 实验日期:2016年/4月/7日实验地点:逸夫楼食品营养实验室7D302 一、测定原理 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用于测定还原型抗坏血酸。抗坏血酸分子中存在烯醇式结构(HO—C═C—OH),因而具有很强的还原性,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2,6-二氯酚靛酚染料。 2,6—二氯酚靛酚染料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因此,当用2,6—二氯酚靛酚染料滴定含有抗坏血酸的酸性溶液时,被还原后红色消失成为无色的衍生物,可作为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滴定剂和指示剂。 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染料后,本身被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 当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时,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溶液则呈红色。在测定过程中当溶液从无色转变成微红色时,表示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此时即为滴定终点。根据滴定消耗染料标准溶液的体积,可以计算出被测定样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 在没有杂质干扰时,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染料液的量、与样品中所含抗坏血酸的量成正比。 反应式如下: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 1.仪器 (1)公用仪器 ①组织捣碎机;水果刀;②托盘天平;精密天平;称量纸;卷纸;③1000ml烧

杯;250ml烧杯;500ml、1000ml量筒;④20cm镊子;⑤蒸馏水,蒸馏水洗瓶; ⑥记号笔、标签纸、定性滤纸。 (2)分组及仪器:(12人一组,共4组) 每组仪器包括: ①100ml具塞量筒(或普通量筒);100mL棕色容量瓶,250mL棕色容量瓶;②10ml 量筒;③5ml、10ml移液管; ④(微量)酸式滴定管;⑤50ml、500ml烧杯;⑥50ml或100ml三角烧瓶;⑦漏斗;漏斗架; ⑧台式离心机;⑨电炉;⑩吸耳球;玻璃棒。 2.原料及试剂 本实验材料是橙子、草酸、抗坏血酸、2,6-二氯酚靛酚、碳酸氢钠,用水均为蒸馏水,试剂纯度均为分析纯。 原料:橙子。 (1)2%草酸溶液:草酸20g溶于700ml蒸馏水中,稀释至1000ml。 (2)1%草酸溶液:取上述2%草酸溶液450ml,稀释至900ml。(以上全班统一配制) (3)抗坏血酸标准溶液: 精确称取抗坏血酸20mg,用适量1%草酸溶液溶解后,移入100mL棕色容量瓶中,并以1%草酸溶液定容,振摇混匀,最好临用前配制,冰箱中保存。1mL 含0.2mg抗坏血酸。 (4)0.02%2,6-二氯酚靛酚溶液: 称取碳酸氢钠52mg,溶解在200mL沸水中。再称取2,6-二氯酚靛酚50mg,溶于上述碳酸氢钠溶液中。冷后,过滤于250ml棕色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于冰箱中保存。。 临用前按下法标定: 取2mL浓度为0.2mg/ml的抗坏血酸标准溶液于三角瓶中,加1%草酸5mL,摇匀,用配制的2,6-二氯酚靛酚染料溶液滴定至微红色,15s不褪色即为终点,并计算如下: 每1mL染料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的毫克数=滴定度(T)=C×V 1/V 2 。 式中:C----抗坏血酸的浓度(mg/ml);V 1----抗坏血酸的量(ml);V 2 ----消 耗染料溶液的量(ml)。 三、实验步骤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实验目的 1.学习定量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微量滴定技术 实验原理 维生素C是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缺乏时会产生坏血病,因此,又称为抗坏血酸。它对物质代谢的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发现它还能增强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并具有对化学致癌物的阻断作用。 维生素C是具有L-系糖构型的不饱和多羟基化合物,属于水溶性维生素。它分布很广,植物的绿色部分及许多水果(桔类、草莓、山楂、辣椒等)的含量都很丰富。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在碱性溶液中加热并有氧化剂存在时,维生素C易被氧化而破坏。在中性和微酸性环境中,维生素C能将染料2,6—二氯酚靛酚还原成无色的还原型的2,6—二氯酚靛酚,同时将维生素C氧化成脱氢维生素C。氧化型的2,6—二氯酚靛酚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兰色。当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含有维生素C的酸性溶液时,在维生素C尚未全被氧化时,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立即被还原成无色。但当溶液中的维生素C刚好全部被氧化时,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立即时溶液呈红色。所以,当溶液由无色变为微红色时即表示溶液中的维生素C刚好全部被氧化,此时即为滴定终点,从滴定时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消耗量,可以计算出被检物质中还原型维生素C的含量。 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仪器、试剂 (一)仪器:研钵、天平、容量瓶(100ml)、量筒、移液管、锥形瓶(50ml)、微量滴定管、漏斗 (二)材料、试剂

1、新鲜蔬菜或新鲜水果 2、1%草酸溶液 1g草酸溶于100ml蒸馏水中 3、2%草酸溶液 2g草酸溶于100ml蒸馏水中 4、标准维生素C溶液 准确称取20mg纯维生素C 粉状结晶于1%草酸溶液中,稀释至100ml,再取其中10ml稀释至100ml,即得0.02mg/ml的维生素C溶液。在使用前临时配制。 5、0.02%2,6—二氯酚靛酚溶液 溶解50mg2,6—二氯酚靛酚于约200ml含有52mg的NaHCO3的热水中,冷后稀释至250ml,过滤,装于棕色瓶中,放入冰箱中保存。使用时用维生素C 标准液标定其浓度。 实验步骤 (一)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标定: 取5ml维生素C标准液及5ml1%草酸溶液于50ml的锥形瓶中,用配制好的2,6—二氯酚靛酚溶液于微量滴定管中滴定至粉红色出现,并保持15s不褪色,即滴定终点,此时所用染料的体积相当于0.1mg维生素C,由此可求出每ml2,6—二氯酚靛酚溶液相当于维生素C的mg数。 (二)称取新鲜蔬菜或水果(要有大、中、小各部分的代表,洗净,除去不可食部分,切碎,混匀)约10克,于研钵中,加入等体积的2%草酸溶液研磨成浆状,得匀浆液。将匀浆液移入100ml容量瓶中,可用1%草酸溶液帮助转移,加入30%Zn(AC)2和15%K4Fe(CN)6溶液各5ml,脱色,然后用1%的草酸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静止几分钟后过滤。(弃去最初流出的几毫升溶液)(三)用移液管吸取滤液5或10ml于50ml的锥形瓶中,立即用标定过的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直至溶液呈浅粉红色15s不褪色为止。记录所用染料的ml数。为了避免其它物质的干扰,滴定过程不得超过2min。(此步骤平行作2—3次) (一)计算 维生素C含量(mg/100g样品)=(VT/W)×100 式中:V为滴定样品所耗用的染料的平均ml数 T为1ml染料相当于维生素C的mg数 W为滴定时所用样品稀释液中含样品的g数 注意事项 1.整个滴定过程要迅速,防止还原型的维生素C被氧化。滴定过程一般不超过2min。滴定所用的染料不应少于1ml或多于4ml,若滴定结果不在此范围,则必须增减样品量或将提取液稀释; 2.本实验必须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在此条件下,干扰物反应进行很慢; 3.提取液中尚含有其它还原性的物质,均可与2,6—二氯酚靛酚反应,但反 应速度均较维生素C慢,因而,滴定开始时,染料要迅速加入,而后尽可能一滴一滴地加入,并要不断地摇动锥形瓶直至呈粉红色15s不褪色为终点; 4.若提取液中色素很多时,滴定不易看出颜色变化,需脱色,可用白陶土、

果蔬中维生素含量的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学院 XXX 专业 XXXX 果蔬中维生素含量的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实验设计题目 年级 XXXX 组员 XXXX 一、实验背景及目的: 维生素C 又称为抗坏血酸,常存在于新鲜的蔬菜和某些水果中,尤其是在 橙子、枣、 辣椒、苦瓜中含量丰富。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维生素 之一。维生素C 抗坏血酸在食品工业中常用做抗氧化剂,维生素 C 可促进胶原 蛋白抗体,具有抗癌的作用;它能参与神经介质、激素的生物合成;能将胆 固醇转化为胆汁酸,使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胆固醇下降;能将 Fe 抖还原为Fe, 使其易于吸收,有利于血红蛋白的形成;还具有解毒的作用。橙子中防治坏 血病的主要物质为维生素C ,本文以橙子为检测对象,对其营养成分——维生素 C 的含量进行测定,正确了解营养价值。 目前国内测定维生素C 的常见方法有:DPPH 法、碘滴定法、紫外分光光 度计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苯肼比色法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但操作过程 复杂,较 慢,仪器昂贵。Vc 易被热、碱、氧和光破坏,根据实验室的条件, 本次实验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进行实验研究及分析测定。 参考国标法GB6195-1986直接测定橙子中维生素c 的含量,其方法简便、 快速、结果准确。 、实验部分 1、实验原理 染料2 ,6 一二氯靛酚的颜色反应表现两种特性,一是取决于其氧化还原 状态, 氧化态为深蓝色,还原态变为无色,二是受其介质的酸度影响,在碱 性溶液中呈深蓝色,在酸性介质中呈浅红色。用蓝色的碱性染料标准溶液, 对含维生素C 的酸性浸出液进行氧化还原滴定,染料被还原为无色,当到达滴 定终点时,多余的染料在酸性介质中则表现为浅红色,由染料用量计算样品中 还原型抗坏血酸的含量。

2,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2,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维生素C 含量 一、目的要求 掌握法测定Vc 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食品中Vc 包括还原型和氧化型两种类型,当食品放置时间长时或经过烹调处理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维生素C 转化为氧化型,食品中的Vc 氧化酶也可以使还原型Vc 转化为氧化型,氧化型Vc 仍具有部分的活性,新鲜食物中的Vc 主要以还原型的形式存在,测定还原型Vc 可粗略了解食品中Vc 的浓度。 还原型Vc 能使染料2,6-二氯酚靛酚还原,而本身被氧化,在酸性条件下2,6-二氯酚靛酚酸呈红色,因此,当碱性氧化型的蓝色染料2,6-二氯酚靛酚滴定含Vc 的酸性溶液时,刚开始滴下染料立即被样品中的还原型Vc 还原成无色,随着样品溶液中的Vc 被氧化,再滴下的染料就渐渐使溶液变为粉红色,当样品从无色变成微红色且15s 不退色,表明样品中还原型Vc 全部被氧化,即此时已达到滴定终点。反应式见指导书。 三、试剂器材 ① 2% 草酸溶液 ,1% 草酸溶液 ② 0.05mg/ml 标准Vc 溶液 ③ 0.2mg/ml 2,6-二氯酚靛酚溶液(染料) 四、实验步骤 1、维生素C 提取液(1份/班) 称取凉瓜200g , 切碎,加入2% 草酸200ml ,匀浆机30S (分两次进行, 防止过热) 2、标准Vc 溶液与空白的滴定 微量滴定管中装好0.2mg/ml 2,6-二氯酚靛酚溶液,准确吸取标准Vc 溶液1ml,置于三角瓶中,加入1% 草酸9ml ,滴定至微红色,15S 不退色,由所用染料体积计算1ml 染料相当于多少mg Vc 3、Vc 样品提取液的滴定 准确提取滤液,各取1ml ,加入1% 草酸溶液9ml ,置于三角瓶中滴定。 五、结果处理 100m m g 100/mg c 0 1????-=D C B A V V V V V )(样品)含量(

2_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定量测定维生素C

实验五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 维生素C是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维生素之一,缺少它是会产生坏血病,因此又称为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今年来,发现它可以预防和治疗感冒,增强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并对化学致癌物具有阻断作用。 维生素C是己糖醛酸,属于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分为还原性和脱氢型两种,它广泛分布在植物的组织中,新鲜的水果、蔬菜特别是枣、辣椒、柿子叶、苹果、猕猴桃、芹菜等果蔬中含量较多,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受果树种类、品种、栽培条件、成熟度和贮藏条件有关。因此,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可以作为果蔬的营养品质和贮藏效果的评价之一。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2,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 2.进一步掌握滴定法的基本操作技术。 3. 了解测定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意义。 二、实验原理 维生素C (Vc)又称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最初于1928年从牛的肾上腺皮质中提取出结晶物,证明对治疗和预防坏血病有特殊功效,因此称为抗坏血酸。 氧化型2,6-二氯酚靛酚在酸性溶液中呈粉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还原型2,6-二氯酚靛酚无色。当用此染料滴定含有Vc的酸性溶液时,在Vc 未全部氧化前,滴下的染料立即被还原成无色;一旦溶淀中的Vc全部被氧化时,则滴下的染料立即使溶液显示粉红色,此时即为滴定终点,表示溶液中的Vc刚刚被氧化完全,从滴定时2,6一二氯酚靛酚标准液的消耗量,可以计算出被检物质中Vc的含量。

三、操作步骤 1. 样液制备称取苹果和青椒各5g,分别加少量2%草酸(1%草酸因浓度太低而不能抑制抗坏血酸氧化酶作用)用研钵磨成浆,漏斗(+脱脂药棉)过滤,滤液转入25ml容量瓶后用2%草酸定容。 2. 标准液滴定准确吸取0.1mg/ml的标准抗坏血酸溶液各1.0ml,分置两个100ml锥形瓶中,加入1%草酸9.0ml,用微量滴定管以0.1%的2,6-二氯酚靛酚滴定至淡红色,并保持15s即为终点。由所用染料的体积计算出T值(平均值),即1ml染料相当于多少mg的Vc。 3. 样液滴定准确吸取已制备的样品滤液各两份,每份10.0ml分别放入两个100ml锥形瓶内,滴定方法同前 计算 m=VT/m0×100 式中m:100g样品中含Vc的质量(mg) V:滴定时所用去染料体积(ml) T:每毫升染料能氧化Vc质量数(mg/ml) m0:10ml样液相当于含样品之质量数(g) 试剂和器材 试剂 1. 2%草酸溶液:草酸2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2. 1%草酸溶液:溶1g草酸于100ml蒸馏水中。 3. 标准抗坏血酸溶液(0.1mg/ml):准确称取50.0mg纯抗坏血酸,溶于1%草 酸溶液,并稀释至500ml。贮于棕色瓶中,冷藏,最好临用时配置。 4. 1%HCl溶液。 5. 0.1% 2,6-二氯酚靛酚溶液:溶500g 2,6-二氯酚靛酚于300ml含有104mg NaHCO3热水中,冷却后加水稀释至500ml,滤去不溶物,贮棕色瓶内, 冷藏(4℃约可保存一星期)。每次临用时以标准抗坏血酸液标定。 器材 1. 新鲜蔬菜(辣椒、青菜、西红柿等)、新鲜水果(橘子、柑子、橙、苹果等) 2. 吸管1.0ml、10.0ml 3. 容量瓶25ml, 100ml 4. 微量滴定管5ml 5. 天平 6. 研钵 7. 漏斗Φ8cm. 注意事项 1. 某些水果、蔬菜(如橘子、西红柿)浆状物泡沫太多,可加数滴丁醇或辛醇。 2. 整个操作过程要迅速,防止还原型抗坏血酸被氧化。滴定过程一般不超过2分钟。因为在本滴定条件下,一些非维生素C的还原性物质也可与2,6-二氯酚靛酚发生反应,影响结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word版本

维生素 C 的定 量测定 — 2 , 6- 二氯酚 靛酚滴 定法

维生素 C 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实验目的 1.学习定量维生素 C 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微量滴定技术 实验原理 维生素 C 是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缺乏时会产生坏血病,因此,又称为抗坏血酸。它对物质代谢的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发现它还能增强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并具有对化学致癌物的阻断作用。 维生素 C 是具有L-系糖构型的不饱和多羟基化合物,属于水溶性维生素。它分布很广,植物的绿色部分及许多水果(桔类、草莓、山楂、辣椒等)的含量都很丰富。 维生素 C 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在碱性溶液中加热并有氧化剂存在时,维生素 C 易被氧化而破坏。在中性和微酸性环境中,维生素C 能将染料2,6—二氯酚靛酚还原成无色的还原型的2,6—二氯酚靛酚,同时将维生素 C 氧化成脱氢维生素C。氧化型的2,6—二氯酚靛酚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兰色。当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含有维生素 C 的酸性溶液时,在维生素 C 尚未全被氧化时,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立即被还原成无色。但当溶液中的维生素 C 刚好全部被氧化时,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立即时溶液呈红色。所以,当溶液由无色变为微红色时即表示溶液中的

维生素 C 刚好全部被氧化,此时即为滴定终点,从滴定时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消耗量,可以计算出被检物质中还原型维生素 C 的含量。 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抗坏血酸 仪器、试剂 (一)仪器:研钵、天平、容量瓶( 100ml )、量筒、移液管、锥形瓶 (50ml )、微量滴定管、漏斗 (二)材料、试剂 1、新鲜蔬菜或新鲜水果 2、1%草酸溶液 1g 草酸溶于 100ml 蒸馏水中 3、2%草酸溶液 2g 草酸溶于 100ml 蒸馏水中 4、标准维生素 C 溶液 准确称取 20mg 纯维生素 C 粉状结晶于 1%草酸溶液中,稀释至 100ml , 再取其中 10ml 稀释至 100ml ,即得 0.02mg/ml 的维生素 C 溶液。在使用前临时 配制。 5、0.02%2,6—二氯酚靛酚溶液 溶解 50mg2,6—二氯酚靛酚于约 200ml 含有 52mg 的 NaHCO 3的CCC O O H H H 2OH o o 脱氢抗坏血酸

实验三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6二氯靛酚滴定法

实验三 维生素C 的定量测定(2,6-二氯靛酚滴定法) 一、原理 维生素c 又称为抗坏血酸,其还原型能还原染料2,6-二氯靛酚钠盐,本身则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在酸性溶液中,2,6-二氯靛酚成红色,被还原后变为无色。因此可用2,6-二氯靛酚滴定样品中含有的维生素C ,当样品中的维生素C 被完全还原后,在滴加过量的2,6-二氯靛酚,溶液变为淡红色,即为终点。如无其他杂质干扰,则样品液所还原的2,6-二氯靛酚的量与样品中所含有维生素C 的量成正比。 二、 实验仪器 新鲜水果、吸管、容量瓶、滴定装置、锥形瓶、研钵、漏斗 三、实验试剂 1、标准抗坏血酸溶液:准确称取50毫克纯抗坏血酸,溶于1%的草酸溶液中,并稀释至500毫升,即浓度为ml ,贮棕色瓶,冷藏保存,最好临用时配制。 2、2%草酸溶液:草酸2克,溶于100毫升蒸馏水中。 3、1%草酸溶液:1克草酸溶于100毫升的蒸馏水中。 4、% 2,6-二氯酚靛溶液:溶50毫克2,6-二氯酚靛于300毫升含有104毫克 NaHCO 3的热水中,冷却后加水稀释至500毫升,滤去不溶物,贮于棕色瓶内。(4℃约可保存1周)每次临用时以标准抗坏血酸溶液标定。 四、实验步骤 (一)提取 水洗净新鲜的蔬菜(水果),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然后称取5克剪碎加2%的草酸5毫升,置研钵中研成浆,倒入100毫升的容量瓶内,用2%草酸洗涤数次,最后定容至刻度,充分混匀后过滤。 (二)滴定 1、标定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浓度: 量取标准抗坏血酸溶液1ml 和9ml 1%草酸于50ml 锥形瓶1中,同时量取10ml 1%草酸加入另一个50ml 锥形瓶2中作空白对照V 2,用已标定的2,6-二氯酚靛酚滴定至粉红色出现,15秒不退色。记录所用的毫升数,计算每毫升2,6-二氯酚靛酚所能氧化抗坏血酸的毫克数(K )。 2、样品的测定: 取50ml 锥形瓶2个,分别加入滤液10ml (V 3),用已标定的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至终点,以微红色能保持15秒不退色为止,整个滴定过程宜迅速,不宜超过2min ,记录两次滴定所得的结果,求平均值V 1。空白滴定方法同前(V 2), (三)结果计算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每100g 样品的维生素C 含量: 维生素C (mg/100g 样品)=123()V V K V W V -???×100 式中:V 1为滴定样品液所用去染料体积(ml ); V 2为滴定空白所用去染料体积(ml ); V 3为样品测定时所用滤液体积(10ml ); V 为样品提取液的总体积(100ml ); K 为1毫升染料能氧化抗坏血酸的质量(mg ); W 为称取样品重量(g )。 五、思考题 1、要测得准确的维生素C 值,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操作步骤,为什么 2、在测定过程中,样品的草酸提取液为什么不能暴露在光下 3、试简述维生素C 的生理意义。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植物材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情况。 (3)熟悉微量滴定法的基本操作过程。 二、实验原理: 维生素C是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它与体内其它还原剂共同维持细胞正常的氧化还原电势和有关酶系统的活性。维生素C能促进细胞间质的合成,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C时则会出现坏血病,因而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水果和蔬菜是人体抗坏血酸的主要来源。不同栽培条件、不同成熟度和不同的加工贮藏方法,都可以影响水果、蔬菜的抗坏血酸含量。测定抗坏血酸含量是了解果蔬品质高低及其加工工艺成效的重要指标。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它可分为还原性和脱氢型。金属铜和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可以催化维生素C氧化为脱氢型。2,6-二氯酚靛酚(DCPIP)是一种染料,在碱性溶

液中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抗坏血酸具有强还原性,能使2,6-二氯酚靛酚还原褪色,其反应如图: 当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 含有抗坏血酸的酸性溶液时,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被还原成无色;当溶液中的抗坏血酸 全部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时,滴入的2,6-二氯酚靛酚立

即使溶液呈现红色。因此用这 种染料滴定抗坏血酸至溶液呈 淡红色即为滴定终点,根据染 料消耗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还 原型抗坏血酸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主要仪器和试剂: 1(实验材料:多种蔬果(西红柿、尖椒、绿豆芽等) 2(主要仪器: (1)天平 (2)研钵 1 (3)容量瓶(50mL) (7)漏斗 (4)刻度吸管(5mL,10mL) (8)脱脂纱布 (9)滤纸 (5)锥形瓶(100mL) (6)微量滴定管(3mL) 3(试剂: (1)2, HCl )标准抗坏血酸溶液精确称量抗坏血酸(应为洁白色,如变为黄色则不能用)(2 25mg,溶于25ml 4,HCl中,移入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贮于棕色瓶中,冷藏,最好临用前配制,此溶液每ml 中含抗坏血酸0.5mg,。 (3)0.01M 2,6,二氯酚靛酚准确称0.25g氧化型2,6,二氯酚靛酚、0.21g碳酸氢钠溶于250ml热蒸馏水中,稀释至1000ml,充分振摇,装入棕色瓶内,置冰箱内过夜,临用前过滤,用标准Vc标定其浓度。置冰箱内冷藏(4?)保存不得超过3天(最长约可保存一周)。 四、操作方法:

果蔬中维生素C的提取和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果蔬中维生素C的提取和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定量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情况. 【实验原理】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染料2,6-二氯酚靛酚(DCIP),本身则氧化为脱氢型.在酸性溶液中,2,6-二氯酚靛酚呈红色,还原后变为无色.因此,当用此染料滴定含有维生素C的酸性溶液时,维生素C尚未全部被氧化前,则滴下的染料立即被还原成无色.一旦溶液中的维生素C已全部被氧化时,则滴下的染料立即使溶液变成粉红色.所以,当溶液从无色变成微红色时即表示溶液中的维生素C刚刚全部被氧化,此时即为滴定终点.如无其它杂质干扰,样品提取液所还原的标准染料量与样品中所含还原型抗坏血酸量成正比. 【仪器和试剂】 一、试剂 2%草酸溶液, 1%草酸溶液 抗坏血酸标准溶液 1%淀粉溶液 6%碘化钾溶液 0.1% 2,6-二氯酚靛酚溶液(每次临用时,以标准抗坏血酸溶液标定). 二,材料:西红柿、尖椒、狔猴桃、柠檬 三,仪器 烧杯,玻棒,吸量管,长颈漏斗,漏斗架,白纱布,滤纸,容量瓶,滴定管, 锥形瓶. 【操作方法】 一、标准溶液标定

1. 配制标准抗坏血酸溶液(1mg/mL) 准确称取100mg纯抗坏血酸(应为洁白色,如变为黄色则不能用)溶于1%草酸溶液中,并稀释至100mL,贮于棕色瓶中,冷藏.最好临用前配制。 2. 标准溶液标定准确吸取标准抗坏血酸溶液1mL置250mL锥形瓶中,加9mL 1%草酸,以0.1% 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至淡红色,并保持15秒不褪色,即达终点.由所用染料的体积计算出1mL染料相当于多少毫克抗坏血酸(以T表示)。 3. 取10mL 1%草酸作空白对照,按以上方法滴定。 二、样品测定 1.果蔬中Vc的提取与测定:水洗干净待测的新鲜蔬菜或水果,吸干表面水分.称取20g,置于200mL烧杯中,加入30mL 2%草酸,研磨成浆状,以四层纱布过滤至100mL小烧杯中,再以快速滤纸过滤至锥形瓶中。然后以0.1% 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红色,并保持15秒不褪色,即达终点。计算100g果蔬中含抗坏血酸mg数。2.取10mL 1%草酸作空白对照,按以上方法滴定。 【结果计算】 维生素C含量(mg/100g样品) = (Va-Vb)×T×5 / m s 式中: Va 为滴定样品所耗用的染料的毫升数; Vb为滴定空白对照所耗用的染料的毫升数; T 为1mL染料能氧化抗坏血酸毫克数(由操作方法一.2计算出); m s 为新鲜待测样品的质量(g).

Vc含量测定_2,6-二氯靛酚滴定法

Vc含量测定_2,6-二氯靛酚滴定法实验十五抗坏血酸含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法) 一、目的 学习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和性质,掌握用2,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 维生素 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是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人体缺乏维生素 C时会出现坏血病,因此它又被称为抗坏血酸。此外维生素 C还具有预防和治疗感冒以及抑制致癌物质产生的作用。 维生素C的分布很广,尤其在水果(如弥猴桃、橘子、柠檬、山植、袖子、草莓等)和蔬菜(觅菜、芹菜、青椒、菠菜、黄瓜、番茄等)中的含量更为丰富。

不同栽培条件、不同成熟度和不同的加工贮藏方法,都可以影响水果、蔬菜的抗坏血酸含量。测定抗坏血酸含量是了解果蔬品质高低及其加工工艺成效的重要指标。 维生素 C在金属铜和抗坏血酸氧化酶存在下极易氧化,因此,在用铜制品做食品时,维生素 C易丢失。此外在碱性溶液中,维生素 C也易被破坏,而在酸性溶液中比较稳定。利用它具有的还原性质可测定其含量。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被染料2,6-二氯酚靛酚氧化为脱氢型,该染料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被还原后变为无色。因此用 2,6-二氯酚靛酚滴定含有维生素 C的酸性溶液时,维生素C尚未全部被氧化时,则滴下的染料立即使溶液变成粉红色,当溶液中的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时,滴入的2,6-二氯酚靛酚立即使溶液呈现淡红色。用这种染料滴定抗坏血酸至溶液呈淡红色为滴定终点,根据染料消耗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含量。 三、仪器、试剂和材料 1(仪器 (1)天平 (2)组织捣碎机 (3)微量滴定管(5ml) (4)容量瓶(50ml) (5)刻度吸管(5ml,10ml) (6)锥形瓶(100ml) 2(试剂 (1)l,草酸溶液:草酸1g溶于 100ml蒸馏水中 (2)2,草酸溶液:草酸2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实验八 果蔬中维生素C的提取和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实验八果蔬中维生素C的提取和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原理】 1.学习并掌握定量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情况。 维生素C是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缺少它时会产生坏血病,因此又称为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它对物质代谢的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发现它还有增强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并具有化学致癌物的阻断作用。 维生素C是不饱和多羟基物,属于水溶性维生素。它分布很广,许多水果、蔬菜中的含量更为丰富。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染料2,6-二氯酚靛酚(DCIP),本身则氧化为脱氢型。在酸性溶液中,2,6-二氯酚靛酚呈红色,还原后变为无色。因此,当用此染料滴定含有维生素C的酸性溶液时,维生素C尚未全部被氧化前,则滴下的染料立即被还原成无色。一旦溶液中的维生素C已全部被氧化时,则滴下的染料立即使溶液变成粉红色。所以,当溶液从无色变成微红色时即表示溶液中的维生素C刚刚全部被氧化,此时即为滴定终点。如无其它杂质干扰,样品提取液所还原的标准染料量与样品中所含还原型抗坏血酸量成正比。 【试剂和器材】 一、试剂 2%草酸溶液: 草酸2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1%草酸溶液: 草酸1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标准抗坏血酸溶液(1mg/mL): 准确称取100mg纯抗坏血酸(应为洁白色,如变为黄色则不能用)溶于1%草酸溶液中,并稀释至100mL,贮于棕色瓶中,冷藏。最好临用前配制。 0.1% 2,6-二氯酚靛酚溶液: 250mg 2,6-二氯酚靛酚溶于150mL含有52mg NaHCO3的热水中,冷却后加水稀释至250mL,贮于棕色瓶中冷藏(4℃)约可保存一周。每次临用时,以标准抗坏血酸溶液标定。 二、材料:水果、蔬菜 三、器材 研钵,组织匀浆器,吸量管,抽滤设备,离心机,滤纸,容量瓶,滴定管,锥形瓶。 【操作方法】 一、提取

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定量测定维生素C[1]

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定量测定维生素C 目的和要求 掌握2,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 维生素C (Vc)又称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最初于1928年从牛的肾上腺皮质中提取出结晶物,证明对治疗和预防坏血病有特殊功效。 氧化型2,6-二氯酚靛酚在酸性溶液中呈粉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还原型2,6-二氯酚靛酚无色。当用此染料滴定含有Vc的酸性溶液时,在Vc 未全部氧化前,滴下的染料立即被还原成无色;一旦溶淀中的Vc全部被氧化时,则滴下的染料立即使溶液显示粉红色,此时即为滴定终点,表示溶液中的Vc刚刚被氧化完全。因此,从滴定时2,6一二氯酚靛酚标准液的消耗量,可以计算出被检物质中Vc的含量。 操作步骤 1. 样液制备适量称取苹果和青椒各一份,分别加少量2%草酸(1%草酸因浓度太低而不能抑制抗坏血酸氧化酶作用)用研钵磨成浆,漏斗+脱脂药棉过滤,滤液转入25ml容量瓶后用2%草酸定容。

2. 标准液滴定准确吸取0.1mg/ml的标准抗坏血酸溶液各1.0ml,分置两个100ml锥形瓶中,加入1%草酸9.0ml,用微量滴定管以0.1%的2,6-二氯酚靛酚滴定至淡红色,并保持15s即为终点。由所用染料的体积计算出T值(平均值),即1ml染料相当于多少mg的Vc。 3. 样液滴定准确吸取已制备的样品滤液各两份,每份10.0ml分别放入两个100ml锥形瓶内,滴定方法同前 注意:1. 滴定过程宜迅速,一般不超过2min,因为样品中某些杂质亦能还原二氯酚靛酚,尽管其还原能力较弱且还原速度较Vc更慢 2. 滴定所用染料宜控制于1~4ml,如果样品含Vc含量过高/低,可酌 量增/减样液 3. 样品提取液应避免日光直射,否则会加速Vc氧化 计算 m = VT /m0 × 100 式中m:100g样品中含Vc的质量(mg) V:滴定时所用去染料体积(ml) T:每毫升染料能氧化Vc质量数(mg/ml) m0:10ml样液含样品之质量数(g) 试剂和器材 试剂 1. 2%草酸溶液 2. 1%草酸溶液 3. 标准抗坏血酸溶液(0.1mg/ml) 棕色瓶贮存,冷藏(最好临用时配置) 4. 1% HCl溶液 5. 0.1% 2,6-二氯酚靛酚溶液棕色瓶贮存,冷藏(4℃下可保存一周),临用 时以标准抗坏血酸液标定 器材 1. 新鲜蔬菜(辣椒、青菜、西红柿等)、新鲜水果(橘子、柑子、橙、苹果等) 2. 吸管1.0ml、10.0ml 3. 容量瓶25ml, 100ml 4. 微量滴定管5ml 5. 天平 6. 研钵 7. 漏斗Φ8cm. 思考题 1.为什么滴定终点以淡红色存在15s内为准? 2.要测得准确的Vc值,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操作步骤,为什么?

实验十六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植物材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情况。 (3)熟悉微量滴定法的基本操作过程。 二、实验原理: 维生素C是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它与体内其它还原剂共同维持细胞正常的氧化还原电势和有关酶系统的活性。维生素C能促进细胞间质的合成,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C时则会出现坏血病,因而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水果和蔬菜是人体抗坏血酸的主要来源。不同栽培条件、不同成熟度和不同的加工贮藏方法,都可以影响水果、蔬菜的抗坏血酸含量。测定抗坏血酸含量是了解果蔬品质高低及其加工工艺成效的重要指标。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它可分为还原性和脱氢型。金属铜和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可以催化维生素C氧化为脱氢型。2,6-二氯酚靛酚(DCPIP)是一种染料,在碱性溶 液中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 红色。抗坏血酸具有强还原性, 能使2,6-二氯酚靛酚还原褪 色,其反应如图: 当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 含有抗坏血酸的酸性溶液时, 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被还原 成无色;当溶液中的抗坏血酸 全部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时,滴入的2,6-二氯酚靛酚立 即使溶液呈现红色。因此用这 种染料滴定抗坏血酸至溶液呈 淡红色即为滴定终点,根据染 料消耗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还 原型抗坏血酸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主要仪器和试剂: 1.实验材料:多种蔬果(西红柿、尖椒、绿豆芽等) 2.主要仪器: (1)天平(2)研钵

(3)容量瓶(50mL) (4)刻度吸管(5mL,10mL)(5)锥形瓶(100mL) (6)微量滴定管(3mL)(7)漏斗(8)脱脂纱布(9)滤纸 3.试剂: (1)2% HCl (2)标准抗坏血酸溶液精确称量抗坏血酸(应为洁白色,如变为黄色则不能用)25mg,溶于25ml 4%HCl中,移入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贮于棕色瓶中,冷藏,最好临用前配制,此溶液每ml 中含抗坏血酸0.5mg,。 (3)0.01M 2,6-二氯酚靛酚准确称0.25g氧化型2,6-二氯酚靛酚、0.21g碳酸氢钠溶于250ml热蒸馏水中,稀释至1000ml,充分振摇,装入棕色瓶内,置冰箱内过夜,临用前过滤,用标准Vc标定其浓度。置冰箱内冷藏(4℃)保存不得超过3天(最长约可保存一周)。 四、操作方法: 一、标准液滴定 取5ml标准抗坏血酸,用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以生成为微红持续15秒不退为终点,另取5 2%HCl 作空白对照,滴定。计算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浓度,以每ml 2,6-二氯酚靛酚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的mg数来表示。 二、提取 1.水洗干净整株新鲜蔬菜或整个新鲜水果,用纱布或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每一样品称取10g或20g,放入研钵中,加入2%HCl一起研磨成匀浆,提取液通过2层纱布过滤到50ml 容量瓶中,然后用2%HCl冲洗研钵及纱布3-4次,最后用2%HCl稀释至刻度线。 2.如果提取液含有色素,则倒入锥形瓶内加入1匙白陶土(高岭土),充分振荡5分钟,滤纸过滤,白陶土吸附生物样品中的色素,有利于终点的观察。 3.取三角锥形瓶两个,各加脱色的提取液5或10ml,用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直至出现微红色30秒不退色为终点。记录两次滴定的ml 数,取平均值。滴定必须迅速不要超过2分钟,因为在实验条件下,一些非Vc的还原物质其还原作用较迟缓,快速滴定可以避免或减少它们的影响。 4.另取5或10ml 2%HCl 作空白对照,滴定。 5.按下式计算每100g样品中所含的Vc的毫克数。 维生素C含量(mg/100 g样品)=(V A-V B)×C×T ×100 D×W 式中:V A——滴定样品提取液消耗染料平均值(mL) V B——滴定空白消耗燃料的平均值(ml) C ——样品提取液定容体积(50mL) T ——每mL染料所能氧化抗坏血酸的mg数 D ——滴定时吸取样品提取液体积(5或10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