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大盘点]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大盘点]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大盘点]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

(2000-2021年)

2021年

(NEW!!!)

催熟芒果

4月6日上午,媒体走访了华润万家、人人乐等大型超市。发现果品区大多摆放着用保鲜膜包裹的芒果,长得饱满,色泽鲜黄。而海南芒果5月中旬才成熟,现在市面上出售的芒果基本都是被一种叫“乙烯利释剂”的“药”催熟的。

“乙烯利释剂”是一种低毒农药,如果用量过大、就会超出国家标准,食用后人体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提醒广大消费者,吃芒果时,最好清洗干净、去皮食用。

上海染色馒头

2021年4月初,《消费主张》节目指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上海工商部门连夜查扣6048只涉嫌“染色”馒头。生产染色馒头的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已被责令停产整顿,企业责任人被公安部门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这些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馒头作为最普遍的食物之一,上海的染色馒头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恐慌。全国各地开展馒头检测行动,严厉打击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

水银刀鱼

4月9日,江阴一顾客在城中菜场购买了12条刀鱼,加工时发现其中3条体内掺有不明物,经无锡市公安局物证部门鉴定为水银。注入水银使刀鱼增加重量卖出更高的价格,还可以让死刀鱼看起来更有光泽。

水银学名“汞”,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体状的金属。然而经过灌装水银加工过的刀鱼,简直就成了毒鱼,对人体有着极大的危害,一般人体吸食少量就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

万能牛肉膏

2021年4月,工商部门发现市场上广泛流传“牛肉膏”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可以将鸡肉、猪肉加工成“牛肉”。据市民透露,这种“牛肉膏”不仅在小肉松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开的秘密”。如果一次腌制50斤猪肉来冒充牛肉,就可直接省下近千元的成本。之后,广东佛山又爆出有商家在猪肉中添加硼砂等有毒有害原料假冒牛肉,涉案假牛肉数量超过了1.6万公斤。过量长期食用牛肉膏或会致癌。

硫磺毒生姜是慢性毒药

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万寿桥工商所执法人员在辖区一座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内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000公斤。熏过的"毒生姜"与正常的生姜相比,看起来更水嫩,颜色更黄亮,就像刚采摘的一样。

硫磺是一种金属硫化物,若长期食用,严重的会影响人的肝肾功能。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商贩熏生姜用的硫磺来路不明,其中可能含有杂质和重金属,从而对人体健康构成更为严重的威胁。

红薯粉条用墨汁做

4月22日新华网报道,广东中山质监局查封一家粉条工厂,查获约1万斤假粉条成品。检查发现,该作坊的红薯粉是用普通玉米淀粉做原料。现场还发现大量墨汁、柠檬黄、果绿等添加剂。据悉,该作坊已卖出45吨假粉条,主要销往批发市场。制作1吨“墨汁粉条”的成本是3000元出头,而用真正的红薯粉成本则为5000多元,无良厂家利欲熏心。这家作坊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一应俱全。一边是墨汁粉条,一边是三证齐全,监管缺位已经成为食品安全事件中的“公式化情节”。

毒豆芽可致癌

4月17日凌晨,沈阳市公安局调集皇姑、和平、经济技术开发

区等分局警力开展端窝点行动,在该大棚内查获使用有害非食品添加剂制成的豆芽2吨,半成品8吨。有数据指出沈阳市场上近三分之一是毒豆芽。了让食物更加漂亮、增加黄豆发芽率,这些豆芽里被加入了尿素、恩诺沙星等违法添加剂。其中尿素用量超标27倍;恩诺沙星是一种抗生素,一般用在动物身上;6-苄氨基腺嘌呤长期食用则会在人体内产生可致癌的亚硝酸盐。

回炉面包重新卖

4月18日,广州连锁面包店“甜心客”被员工爆料面包店回收过期面包,每天回收过期的面包“重新组合”后再卖给消费者。一般面包的保质期为两三天,到了过期的那天早上就会下架运到生产车间重新组合。回炉再造的面包,它们单凭外观难以辨出新鲜度如何,而售价不输于其他面包。只有吃了才能感觉口感混杂,消费者避免不了上当受骗。

蒙牛学生奶“中毒”?

4月22日,陕西榆林市251名学生因饮用蒙牛集团统一配送的学生奶出现发烧、呕吐、肚痛、腹泻等症状。对此,蒙牛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检验结果出来之前,并不能下结论为“中毒”,并认为早晨空腹喝牛奶可能导致腹泻。甚至有专家认为是学生群体性心因性反应。业内人士认为,蒙牛的这个解释十分牵强。但榆林市食品安全委员会通报官方检测报告,结果显示其牛奶未检出致病病菌。

死猪泡农药腌腊肉

4月27日记者曝光了广州一非法作坊在死猪中拌入剧毒农药腌制腊肉,并且公开销卖。白云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易忠说,该窝点使用的盐很可能是工业用盐,而现场发现的敌百虫是剧毒物质,绝对不允许添加入食品内,“该窝点除非法生产,还涉嫌在食品中添加国家禁用的物质”。而这间非法作坊所生产的“问题腊肉”,不仅堂而皇之地流入白云区多家农贸市场,甚至还摆上了附近一家“张家港市好又多连锁超市”,每日购买此种腊肉的街坊络绎不绝。

雀巢致癌婴儿食品

据大公报报道,瑞典研究人员发现,市面上出售的多种婴儿食品含有砷、铅和镉等有毒重金属。当中包括喜宝、雀巢等知名品牌,都有在各大超市有售。进食这些婴儿食品後,幼儿接触到的镉水平会大增150倍,而镉会对神经系统和肾造成损害。至於接触铅的水平亦会上升8倍。而铅中毒会导致永久性的智力损伤和行为异常。

尽管雀巢中国对婴幼儿食品含砷的说法回应称:“我们确认报道中所涉及的雀巢产品是完全安全的,并符合所有北欧和欧洲的相关标准。”但研究人员表示,非常年幼的儿童若经常进食这些食品,情况令人关注。

1、瘦肉精事件:2021年3月15日央视3·15特别节目曝光,双汇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但猪肉不检测“瘦肉精”。河南孟州等地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有毒生猪,顺利卖到双汇集团旗下公司。消息曝光后,河南多家商场紧急下架双汇食品。

同类事件回顾:

1998年5月,刚回归不到一年的香港同胞,因宴请客人食用内地供应的猪内脏,共造成有17人中毒的恶性事件,经香港《东方日报》等传媒竞相报道,惊动了中央政府高层,才终于撕开了“瘦肉精”在中国危害的黑幕。内地传媒也纷纷跟进。

1998年中国内地首次发生了“瘦肉精”中毒事件:从外地回广州探亲的王小姐投诉,她一家6口进食了含“瘦肉精”的猪肝后,发生手脚颤抖、头痛、气促等不适。虽然此前曾在内地市面上售卖的猪肝中检测出“瘦肉精”,但进食含“瘦肉精”食品导致发生食物中毒,在内地还是首次。

1999年4月,上海两名运动员又因食用了含有“瘦肉精”的肉品,在尿检时呈阳性而被禁赛。

1999年,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专项查处“瘦肉精”等违禁兽药饲料,并出台农牧发[1999]1号文件,明确规定禁止生产和使用含“瘦肉精”的规定。

2021年11月17日,北京发生了首例“瘦肉精”中毒案:11月2

日晚,陆续到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14位中毒患者,在午餐时曾集体进食过猪肝,随即表现出肌肉震颤、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北京市卫生局在对北京市场上的86头生猪的抽检中发现,“瘦肉精”的检出率为25%。

2021年8月30日,浙江省桐庐县发生一起因食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和猪内脏集体中毒事件,现已发现中毒群众180余人。

2021年9月,上海发生瘦肉精中毒事件,涉及9个区300多人中毒入院。

2010

2、2021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

历年食品安全事故

历年食品安全事故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历年食品安全事故》的内容,具体内容: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呈愈演愈烈之势。食品安全问题给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卫生系统带来巨大损失,成为造成严重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供大家参考。1...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呈愈演愈烈之势。食品安全问题给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卫生系统带来巨大损失,成为造成严重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供大家参考。 1、202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来源与销路,坚决予以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2.2020年7月5日报道最近有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美国麦当劳发言人称,在麦乐鸡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于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测验显示,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 3.2020年5月23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曝光:售价上千元、用于养生保健的"天然紫砂煲"竟然是由普通泥土与化学物质混合而成。然而,历经近一月的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紫砂门"事件,权威部门终于做出结论:专家认定紫砂安全无毒。

4.2020年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据报道,目前中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5.2020年11月,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被海口市工商局推向消费者的关注中——两家公司生产的部分批次果汁饮品近日被该工商局检测出"含砒霜"。不过耐人寻味的是,海南省工商局最后宣称,确认检测机构初检结果有误,海口市工商局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当的地方。 6.2020年11月7日,男子马赛在北京西单大悦城豆捞坊餐厅喝了一罐雪碧,口吐大量汞珠。警方调查发现,马赛情人刘晓静与保安员高星原合谋,多次向马赛投毒,试图将其杀害,而马赛在明知被人投毒后,仍向可口可乐公司索赔,此事件被称为"雪碧汞毒门"。 7.2020年5月11日,卫生部就之前杭州市民状告"王老吉"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明该饮料中含有的夏枯草不在卫生部公布的允许食用的87种中药材名单中,这意味着流传了170多年的凉茶涉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造成了该产品的销量下降。 8.2020年2月27日,"咯咯哒"问题鸡蛋所用饲料厂的法人代表获刑,该厂于去年9月两次向饲料中加入三聚氰胺。在08年10月,在香港对从内地进口的鸡蛋中检测出三聚氰胺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所以问题饲料被查出,但鸡蛋价格出现下跌。 9.2020年1月22日,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案终审宣判。自08年7月始,全国各地陆续收治婴儿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多达1000余人,9月 11日,卫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大盘点]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大盘点]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大盘点]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 (2000-2021年) 2021年 (NEW!!!) 催熟芒果 4月6日上午,媒体走访了华润万家、人人乐等大型超市。发现果品区大多摆放着用保鲜膜包裹的芒果,长得饱满,色泽鲜黄。而海南芒果5月中旬才成熟,现在市面上出售的芒果基本都是被一种叫“乙烯利释剂”的“药”催熟的。 “乙烯利释剂”是一种低毒农药,如果用量过大、就会超出国家标准,食用后人体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提醒广大消费者,吃芒果时,最好清洗干净、去皮食用。 上海染色馒头 2021年4月初,《消费主张》节目指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上海工商部门连夜查扣6048只涉嫌“染色”馒头。生产染色馒头的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已被责令停产整顿,企业责任人被公安部门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这些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馒头作为最普遍的食物之一,上海的染色馒头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恐慌。全国各地开展馒头检测行动,严厉打击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 水银刀鱼 4月9日,江阴一顾客在城中菜场购买了12条刀鱼,加工时发现其中3条体内掺有不明物,经无锡市公安局物证部门鉴定为水银。注入水银使刀鱼增加重量卖出更高的价格,还可以让死刀鱼看起来更有光泽。

水银学名“汞”,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体状的金属。然而经过灌装水银加工过的刀鱼,简直就成了毒鱼,对人体有着极大的危害,一般人体吸食少量就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 万能牛肉膏 2021年4月,工商部门发现市场上广泛流传“牛肉膏”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可以将鸡肉、猪肉加工成“牛肉”。据市民透露,这种“牛肉膏”不仅在小肉松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开的秘密”。如果一次腌制50斤猪肉来冒充牛肉,就可直接省下近千元的成本。之后,广东佛山又爆出有商家在猪肉中添加硼砂等有毒有害原料假冒牛肉,涉案假牛肉数量超过了1.6万公斤。过量长期食用牛肉膏或会致癌。 硫磺毒生姜是慢性毒药 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万寿桥工商所执法人员在辖区一座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内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000公斤。熏过的"毒生姜"与正常的生姜相比,看起来更水嫩,颜色更黄亮,就像刚采摘的一样。 硫磺是一种金属硫化物,若长期食用,严重的会影响人的肝肾功能。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商贩熏生姜用的硫磺来路不明,其中可能含有杂质和重金属,从而对人体健康构成更为严重的威胁。 红薯粉条用墨汁做 4月22日新华网报道,广东中山质监局查封一家粉条工厂,查获约1万斤假粉条成品。检查发现,该作坊的红薯粉是用普通玉米淀粉做原料。现场还发现大量墨汁、柠檬黄、果绿等添加剂。据悉,该作坊已卖出45吨假粉条,主要销往批发市场。制作1吨“墨汁粉条”的成本是3000元出头,而用真正的红薯粉成本则为5000多元,无良厂家利欲熏心。这家作坊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一应俱全。一边是墨汁粉条,一边是三证齐全,监管缺位已经成为食品安全事件中的“公式化情节”。 毒豆芽可致癌 4月17日凌晨,沈阳市公安局调集皇姑、和平、经济技术开发

【2019年整理】近年来的公共食品安全事件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 2005年食品安全事件 1、苏丹红事件席卷全国2005年2月,在英国最大的食品制造商第一食品公司生产的产品中发现了被欧盟禁用的苏丹红(一号)色素。不到1个月,苏丹红事件席卷中国。?? 2、立顿速溶茶涉嫌氟超标2005年3月下旬,据媒体报道,美国的一个医疗项目研究,发现联合利华旗下的立顿普通型速溶茶的氟化物含量为 6.5ppm,大大超过美国环保局制定的饮水氟化物含量不得超过4ppm的标准,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所规定的瓶装水及饮料标准为:氟化物含量不得超过2.4ppm。 在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碘超标曝光10天之后,雀巢中国有限公司首次正式向消费者表示道歉并退货。? 4、光明被指回收过期变质奶再生产2005年6月5日,新闻媒体曝光了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回收过期变质奶再生产的情况,随后在全国掀起轩然大波。接着,媒体再次曝光了光明乳业乳品二厂存在“早产奶”的问题。?? 5、啤酒甲醛风波引发消费者恐慌2005年7月5日,有媒体报道,甲醛已经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可疑致癌物,众多的中小啤酒企业依然在产品里普遍使用甲醛。“95%啤酒加甲醛”的说法开始广泛传播。青岛、华润、燕京啤酒三巨头对啤酒95%含有甲醛的说法纷纷持异议,并表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甲醛和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甲醛是两回事,并称早已停用。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发言人指出,该署2002年至2004年抽查了内地120个啤酒样本,检查其中是否含有防腐剂及甲醛等成分,结果全部样本均合格。?? 6、哈根达斯深圳黑作坊被查2005年6月16日,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罗湖分局等单位接到群众举报,称一家地下加工厂在生产着名的哈根达斯品牌冰激凌蛋糕。随后执法人员前往调查发现,这个无牌照的地下作坊,竟然就是哈根达斯深圳品牌经营店的正宗加工厂,并且一个作坊供应着深圳哈根达斯全部5家品牌经营店的货源。?? 7、PVC保鲜膜被列入禁用黑名单2005年10月,一则关于日韩致癌聚氯乙烯(PVC)食品保鲜膜转道中国的报道再次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国家质检总局决定,鉴于在检查中发现我国PVC食品保鲜膜中含有DEHA增塑剂的情况,禁止企业在生产PVC保鲜膜时使用DEHA。 8、鲮鱼罐头在港被检出孔雀石绿自2005年7月国内发现鱼类残存孔雀石绿以后,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加强输港鱼类及产品的检验,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随后抽查包括罐头鲮鱼、鲮鱼肉及鳗鱼制品,发现均含有孔雀石绿。同年11月9日,香港媒体爆出广州生产的珠江桥牌豆豉鲮鱼罐头含有孔雀石绿致癌物质的消息。几天后,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公布食物最新测试结果显示,鹰金钱牌金奖豆豉鲮鱼和甘竹牌豆豉鲮鱼等3个食物样本被查出含有致癌物孔雀石绿。 9、“大头娃奶粉”再现?2005年4月?? 湖南省卫生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标识名称为“正蒙牌黄金搭档婴儿奶粉”的产品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不符合有关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已导致当地一名婴儿接受入院治疗并诊断为营养不良。该标识的产品外包装标注制造商为“内蒙古呼伦贝尔白雪乳业有限公司和泰顺鹿源乳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生产地址为“内蒙古谢尔塔拉镇泰顺月湖工业区”。?? 2006年食品安全事件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1.2024年“瘦肉精”事件:中国台湾地区曝光了一起使用瘦肉精来 提高猪肉瘦肉率的食品安全案件。这引发了公众对于农药和兽药在食品生 产和加工中的滥用的担忧。 2.2024年“苹果门”事件:湖北武汉一家食品加工企业被曝光在苹 果制品中添加了过氧化苯甲酰,这是一种有毒化学物质。这次事件让公众 对于食品加工企业的合规性产生了怀疑。 3.2024年“地沟油”事件:中国上海和其他地区曝光了一系列使用 回收废油制造食用油的案件,这些废油主要来自餐馆排放的污油、污水和 生活垃圾。人们担心这些回收的废油中可能含有剧毒的物质,对身体健康 构成风险。 4.2024年“大米门”事件:中国湖南一些地区曝光了一起将塑料袋 和橡胶粉装入大米中销售的案件。这让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和 食品生产环节中的欺诈行为产生了质疑。 5.2024年“追溯门”事件:中国安徽一起麻辣香锅中使用过期、滥 用农药的案件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追溯体系的关注。这次事件揭示了食品 安全监管中的漏洞和管理薄弱环节。 6.2024年“疫苗门”事件:中国长春长生生物科技公司被曝光生产 和销售造假狂犬疫苗事件,导致广大公众对于疫苗安全问题产生了恐慌和 忧虑。这次事件揭示了疫苗监管的重要性和合规性的关键。 这些事件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公众的担忧,也对国际市场产生了严重影响。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在全球贸易中起到了重要 角色。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都在采取措施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防控能力。

为解决这些食品安全问题,相关措施应该包括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的制定和实施,提高监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加强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 追溯体系建设,增加食品抽检力度,并加强信息公开和消费者教育等方面。只有综合运用各项措施,才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利益。 总结而言,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提醒我们,食品安全问题仍然严峻。只有加强相关监管和措施,加大处罚力度,加强行业自律,才能有效解决 食品安全问题,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这也需要公众的关注和参与,共 同构建食品安全的保护网络。

近年来食品安全重大事件

近年来食品安全重大事 件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 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令举国震惊,而在此前后,食品安全的危机在中国一再爆发。下面就列举一些重要事件,从这些被认为是“公开的秘密”中,我们或许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企业的经营之道。 1、毒大米事件:2000年12月4日,广东省市卫生防疫部门、市区工商部门查封了八吨掺了石蜡油的东北大米。2001年广州7月又在天平架牛利岗一货仓商店有掺有矿物油的“毒米”查处300吨“毒大米”经过漂白等加工……。 致癌大米”一般由霉变、生虫的陈旧米加工而成,经过去皮、漂白、拌油之后才能摇身变成“优质大米”,所以一般这些米粒都不怎么完整、完滑,如未加香精则仍有股霉味,如加上香精则会发出其它香味。毒大米”的主要有害物质是黄曲霉,在食品污染的因素中,生物毒素污染危害最重大,而黄曲霉毒素则因其对人、畜肝脏的剧烈损害而名列毒性之首。有资料记载,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以上。 2008年9月日本市场也出现了“毒大米”事件,但是事情暴露后,当事人日本奈良米谷销售公司社长中川昭一(54岁)无法活下去,以自杀谢罪。 2、敌敌畏火腿事件: 2003年11月16日“敌敌畏金华毒火腿”被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之前在2002年金华市有关部门的一次调查中,发现使用违禁药物生产火腿的企业就有25家之多。据知情人说,往火腿里添加敌敌畏在当地早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用敌敌畏等违禁药物加入水中,来浸泡猪腿为了防止蚊蝇和生蛆。

为什么被当地人认为是“公开的秘密”的加工法可以沿用那么多年,原因是地方保护主义在作怪。 3、苏丹红事件:2005年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署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份召回通告——亨氏、联合利华等30家企业的359种食品中,可能含有具有致癌性的工业染色剂“苏丹红1号”。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查禁“苏丹红1号”的行动席卷全球。2005年3月2日,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向社会通报,经检测认定,广东亨氏美味源辣椒油中含有“苏丹红1号”,打响了全国查处涉红食品的第一枪。从3月5日开始,“苏丹红1号”被滥用为食品添加剂的情况就不断被广东、云南、上海、浙江、福建、四川等地的工商、质检部门检出。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从辣椒酱、辣腐乳、酱腌菜,到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长沙坛坛香牌风味辣椒萝卜、河南豫香牌辣椒粉以及方便面里相继被检出了“苏丹红1号”……。 经过2005年查处,给人吃苏丹红的现象有所遏制,但是2006年11月22日,国家质检总局又公布了,对全国蛋制品专项检查结果,结果显示有7家企业的8个批次产品涉嫌含有苏丹红,这些企业分布在北京、湖北、安徽、河北、河南、浙江等省。原来为了让鸡、鸭能生出“红心蛋”、“柴鸡蛋”,养禽场给不会说话的鸡、鸭喂食“苏丹红Ⅳ号”,比起苏丹红Ⅰ号,苏丹红Ⅳ号不但颜色更加红艳,毒性也更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苏丹红Ⅳ号列为三类致癌物。喂食苏丹红成为了行业的潜规则,这与苏丹红生产企业的大力推广不无关系。 4、石蜡火锅底料事件:2004年2月1日,央视曝光了重庆“问题”火锅底料,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用无色无味的石蜡代替牛油作为凝固剂,加到了火锅底料里面,这石蜡对人体有致癌作用。在这次事件中全国查处多起含有石蜡的火锅底料,在曝光前底料中

十大食品安全案例

十大食品安全案例 2022年-2022年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案例“一滴香”2022年8月31日,山东媒体爆出,“只需一滴,清水就能变高汤”的食品添加剂“一滴香”是通过化工合成的有毒物质,食用后会损伤肝脏, 还能致癌。 毒豆芽可致癌2022年4月17日凌晨,沈阳市公安局端掉一毒豆芽加工窝点,在该窝点内查获 使用有害非食品添加剂制成的豆芽2吨,半成品8吨,老板称这种豆芽“旺季每天可售出2000斤。有数据指出沈阳市场上近三分之一是毒豆芽。 让食物更加漂亮、增加黄豆发芽率,这些豆芽里被加入了尿素、恩诺沙星等违法添加剂。 其中尿素用量超标27倍; 恩诺沙星是一种抗生素,一般用在动物身上; 6-苄氨基腺嘌呤长期食用则会在人体内产生可致癌的亚硝酸盐。企业缺乏社会责任,缺乏社会道德,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毒胶囊事件2022年4月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 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给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 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企业。 经调查发现,9家药厂的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其中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 肯德基、真功夫食用冰块被曝不如马桶水2022年7月20日,央视记者在北京崇文门的肯德基、真功夫和麦当劳3家大型快餐店中,取回可食用冰块进行抽样检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冷冻饮品 卫生标准》中规定食用冰块菌落总数不超过100cfu/mL,大肠菌群不超过6MPN/100mL,不得检出致 病菌。

从央视新闻中提供的数据来看,三家快餐店的食用冰块菌落总数均高于国家标准,即超标。对此,三家快餐店回应冰块菌落超标事件称,立即按照标准严格清洁和消毒制冰机和相关设备,同时 向消费者表示歉意。肯德基、真功夫食用冰块被曝不如马桶水。 “泡药”豆芽日销20吨2022年11月,《新京报》记者对北京大兴一非法添加违禁成分生产豆 芽的企业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毒豆芽”日销达20吨,并且堂而皇之地进入北京新发地和景绣大 地等大型农贸市场,流入百姓的餐桌。 走私“僵尸肉”流入餐桌2022年6月1日,海关总署在14个省份开展打击冻品专项行动,打 掉专门走私冻品犯罪团伙21个,共查获42万吨僵尸肉,价值30多亿元,部分走私肉已经进入市场。 好邻居便利店便当过期三天仍出售2022年3月份,某记者以应聘小时工为由,进入好邻居便利 店(苏州街工商店)暗访。暗访期间发现,该店存在便当过期3天仍出售、头天关东煮次日继续卖、 豆浆掺水、料理食材未按要求清洗等情况。 肉质品安全2022年2月1日上海法院依法对上海福喜肉案涉案两公司进行一审公开宣判,以生 产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罚款240万元,涉事人员均被判有期徒刑。 非洲猪瘟蔓延,猪肉还能吃吗?2022年8月1日,我国辽宁沈阳报告首例非洲猪瘟病例,随后 其他省份也相继出现非洲猪瘟疫情。截至11月22日,全国20个省份共计爆发73起疫情。非洲猪 瘟疫情的爆发,引发了消费者普遍的担心。 广药维C银翘片被曝光含有剧毒砷汞2022年3月26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广药子公 司广西盈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维C银翘片,不仅其原材料经过工业硫磺熏蒸,而且成分与实 际不符,含剧毒砷汞残留。对此,广药方面27日回应称,公司已经停止销售维C银翘片,并对相关产品进行了封存。 食品污染造成的危害可以归结为: ²(1)影响食品的感官性状; ²(2)造成急性食物中毒;

2022-2022十年食品安全大事件回顾-图文

2022-2022十年食品安全大事件回顾-图文十年食品安全大事件回顾 一、2005年海鲜产品体内含有“孔雀石绿”事件回放: 2005年6月5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英国食品标准局 在英国一家知名的超市连锁店出售的鲑鱼体内发现“孔雀石绿”。有关方 面将此事迅速通报给欧洲国家所有的食品安全机构,发出食品安全警报。 英国食品标准局发布消息说,任何鱼类都不允许含有此类致癌物质,新发 现的有机鲑鱼含有孔雀石绿的化学物质是“不可以接受的”。 由此,2005年7月7日,国家农业部办公厅向全国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下发了《关于组织查处“孔雀石绿”等禁用兽药的紧急通知》,在 全国范围内严查违法经营、使用“孔雀石绿”的行为。 2005年6月,《河南商报》记者对湖北、河南等地的养鱼场和水产 品批发市场进行了调查,辽宁《华商晨报》记者对辽宁的养殖场和鱼药商 店的调查结果都表明:在水产品的养殖过程中,很多渔民仍然用它来预防 鱼的水霉病、鳃霉病、小瓜虫病等;在运输过程中,为了使鳞受损的鱼延 长生命,鱼贩也常使用孔雀石绿。至于卖孔雀石绿的鱼药商店,由于孔雀 石绿市场的存在,仍然在买卖孔雀石绿。 2005年11月,继三款“珠江桥牌豆豉鲮鱼罐头”被查出含致癌物孔 雀石绿后,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公布的食物最新测试结果显示,“鹰金钱”牌金奖豆豉鲮鱼和甘竹牌豆豉鲮鱼等三个食物样本被查出含有致癌物“孔 雀石绿”。 2006年11月17日,上海媒体率先报道了山东产多宝鱼药残超标情况。2007年4月,山东省日照市一养殖企业正式起诉台湾统一企业股份

有限公司及其在山东青岛的独资企业青岛统一饲料农牧有限公司生产的饲料产品“孔雀石绿”超标。最新进展: 为了减少非法添加违禁药物的现象,2022年5月1日,佛山开始试行水产品产地标识准入制,对桂花鱼、生鱼、黄骨鱼三种价格较昂贵的鱼类配上“身份证”,即追溯码,可以查到具体的鱼塘,该规定试行至今,其中有2个月查出鱼类非法添加了孔雀石绿。根据佛山市农业局发布的7月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情况,高明区的2份草鱼样本查出孔雀石绿残留。有统计发现,2022年以来鱼类产品已经4次查出孔雀石绿残留。“孔雀石绿”危害: 孔雀石绿具有高毒素的副作用。它能溶解很多的锌,引起水生动物急性锌中毒;能引起鱼类的鳃和皮肤上皮细胞轻度炎症,使肾管腔有轻度扩张,肾小管壁细胞的细胞核也扩大:还影响鱼类肠道中的酶,使酶的分泌量减少,从而影响鱼的摄食及生长。美国国家毒理学研究中心研究发现,给予小鼠无色孔雀石绿104周,其肝脏肿瘤明显增加。试验还发现,孔雀石绿能引起动物肝、肾、心脏、脾、肺、眼睛、皮肤等脏器和组织中毒。 孔雀石绿具有高残留的副作用。据专家介绍:孔雀石绿一经使用,养殖动物终身残留。虽然在后期的养殖过程中添加维生素类和微量元素可以减少一些,但至今仍无法完全消除。 孔雀石绿具有三致作用。孔雀石绿进入人类或动物机体后,可以通过生物转化,还原代谢成脂溶性的无色孔雀石绿,具有高毒素、高残留和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二、2006年苏丹红鸭蛋又惹祸端事件回顾:

历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整理

历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整理 2000年12月15日,金华市卫生防疫站在金华市区五里牌楼农贸市场内查获1500公斤的“毒瓜子”。这些西瓜子生产中掺了矿物油,同时福建、河南、广东、南京等地也发现了“毒瓜子”。2001年3月至9月期间,广东河源某饲料公司因购买“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生产猪用混合饲料,导致11月7日河源484名市民因食肉中毒。 2001年9月3日,吉化公司所属的16所中小学校发生严重的豆奶中毒事件。万余名学生饮用学校购进的“万方”牌豆奶后,6362名学生集体中毒。至今,仍有多名饮用豆奶的学生被不同的病症缠身,其中3名学生患上白血病。 2002年2月,用去年的陈月饼非法生产汤圆的恶性事件被查处。据当地工商部门介绍,在所查获的汤圆馅是由去年中秋节期间生产的月饼经粉碎后制得,月饼早已超过保存期,有些已发霉变质,甚至被鼠咬。 2002年5月21日,长春市卫生局查处一处用牛血、猪血和化工原料加工假“鸭血”的黑窝点,制造假“鸭血”的化工原料一般为建筑或化工用品。 2002年6月21日,金华市卫生局在某仓库发现标识为广西田阳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的9.5吨假冒“白砂糖”,该“白砂糖”30%的成分为蔗糖,30%成分为硫酸镁,其余成分无法确认,对这批“白砂糖”全部没收并予以公开销毁。 从2003年7月上旬开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浙江省卫生监督部门查获了从嘉兴等地流出的48吨含有的“毒狗肉”。这些狗大多为土狗,很灵活,所以较难棒杀,大多为毒杀。 2003年11月16日,“金华火腿敌敌畏”事件被曝光,金华市的两家火腿生产企业在生产“反季节腿”时,为了避免蚊虫叮咬和生蛆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剧毒农药敌敌畏。金华火腿的销量几乎为零,金华市经营千年的城市名片瞬间蒙垢。 2003年12月1日,杭州质检部门公布“毒海带”事件的调查结果,市场上畅销的一种碧绿鲜嫩的海带是用印染化工染料浸泡出来的“毒海带”。不法经营者采用“连二亚硫酸钠”和“碱性品绿”等化工原料对海带进行泡、染加工。 2003年12月3日,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佛山、江门两地的鱼翅、开心果加工企业进行执法检查,现场查获用工业双氧水加工过的鱼翅成品、开心果等干果类食品成品。 2004年“陈化粮”事件曝光,全国10多个省市粮油批发市场发现有国家粮库淘汰的发霉米,含有可致肝癌的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是目前发现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试验显示其致癌所需时间最短仅为24周。 2004年5月,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的一期“龙口粉丝掺假有术”节目揭露,部分正规粉丝生产商为降低成本,在生产中掺入粟米淀粉,并加入了可能致癌的碳酸氢铵化肥、氨水用于增白。 2004年4月30日,“大头娃娃”事件曝光,安徽省阜阳市查处一家劣质奶

中国近年来的食品安全对应案例

中国近年来的食品安全对应案例 中国近年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引发公众的关注和担忧。这些案例不仅对个体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也动摇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本文将就中国近年来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和对策。 一、背景介绍 食品安全对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近年来,中国出现了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例如农药超标、添加非法物质、不合格的原材料等。这些问题涉及到了各个环节,从农田到餐桌,都存在一些不法行为和监管缺失。 二、食品安全问题的案例 1. 案例一:2018年,辽宁省某地区发生了一起农药超标的食品安全事件。当地部分农民使用农药时没有按照规定的剂量使用,导致农产品超标。 2. 案例二:2019年,湖南省某餐厅被曝出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该餐厅使用了过期的食材,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健康。 3. 案例三:2020年,江苏省某食品加工厂被曝光添加了非法物质。该

厂商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不合法的添加剂,给消费者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这些案例只是众多食品安全问题中的冰山一角。它们揭示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三、深层次原因 1. 盈利驱动:一些食品生产商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冒风险进行违法行为。他们使用劣质原材料和添加剂,或者违规使用农药,导致食品质量出现问题。 2. 监管不到位:食品安全监管的形式主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政府或监管机构只注重表面工作,忽视了实质性监管,因此监管不到位成为了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3. 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往往面临信息不对称。他们难以知晓食品的生产过程和质量状况,从而无法做出全面和准确的选择。 四、对策建议 1. 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应加大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力度,加强市场监管和监督检查。对违法食品生产商要依法严惩,形成严峻的法律制度和惩罚机制。

食品安全生产热点事件

食品安全生产热点事件 食品安全生产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因为与每个人的健康密切相关。近年来,食品安全生产问题频频发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介绍几个近年来的食品安全生产热点事件,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谈谈“瘦肉精”事件。瘦肉精是一种被禁止在食用肉品中添加的药物,但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有人恶意添加,以提高肉品的价格和光泽度。这种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给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威胁。这一事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相关责任人也受到了严厉的处罚。 其次,还有不少“毒奶粉”事件。毒奶粉事件中,一些不良生产商为了追求利润,以次充好,往奶粉中添加有害物质,结果导致了大量婴幼儿健康问题。这种事件不仅影响了个别家庭,也动摇了公众对奶粉行业的信心。当这些问题被曝光时,相关部门进行了严厉的打击行动,并采取了各种措施加强监管,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此外,还有“地沟油”事件。地沟油是指利用废弃物油脂再炼制成的食用油,其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这种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们纷纷呼吁加强对油品生产的监管和惩治。 以上的热点事件只是近年来发生的一些案例,但它们都揭示了食品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是监管不力。一些不法企业和个人之所以敢于胆大妄为,是因为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

生产的监管力度不够,部分地区监管资源和技术力量的不足也是一个问题。其次是监管体制的薄弱环节。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生产的监管体制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加强。 除了监管问题,食品安全生产的热点事件还暴露了行业内的不端行为。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追求利润,不择手段,使用有害物质,以次充好,给消费者带来风险。这反映出食品行业内部的诚信问题,需要加强行业自律和企业的社会责任。 针对以上问题,社会各界和相关部门都在采取积极的措施。政府加大了食品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发布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来保障食品安全;食品企业也加强了内控体系的建设,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消费者也更加关注食品安全,选择有资质的品牌和产品。这些努力为食品安全生产提供了积极的保障。 总之,食品安全生产是一个涉及广泛的综合性问题,需要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只有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加强监管和法制建设,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构建食品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2000-2012年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2000-2012 年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2000-2012 年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1 、2011 年 4 月17 日,沈阳警方端掉一黑豆芽加工点,经检验,该加工点在生产豆芽过程中添加了 4 种以上违法添加剂。老板称这种豆芽“旺季每天可售出2000 斤”。此外,在该黑加工点内,警方还发现尿素、恩诺沙星、6- 苄氨基腺嘌呤、无根剂等违法添加剂。权威部门对豆芽菜进行检验证实,其中尿素用量超标27 倍。毒豆芽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豆芽,它外表看似新鲜,但是至少含 4 种违法添加剂,尿素超标27 倍。(沈阳“毒豆芽”) 2、2011 年4 月15 日,湖北省宜昌市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000 公斤。“毒生姜”使用有毒化工原料硫磺对生姜进行熏制,使正常情况下视觉不够美观的生姜变得娇黄嫩脆。(毒生姜) 3、2011 年4月13 日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的最新报道称,瑞典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称,包括雀巢在内的9 种欧洲知名品牌的婴儿食品含有毒重金属砷、铅与镉,其含量虽未达世界卫生组织(WHO)规范的上限,但婴儿长期食用,仍会导致智力受损,甚至出现行为异常。少量砷亦会增加患癌风险,镉则可导致神经及肾脏受损。(雀巢“砷含量”超标) 4、2011 年 4 月初,安徽工商部门查获一种名为牛肉膏的添加剂,可让猪肉变“牛肉”。这种牛肉膏不仅在小肉松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开的秘密。随后记者发现,福州、广州、南京等多地“牛肉膏”疯卖。牛肉膏有牛肉自然香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淡黄色。一些熟食店、面馆为牟利而用牛肉膏将猪肉“变”牛肉。专家指出,过量食用牛肉膏或会致癌。(“牛肉膏”事件) 5 、2011 年 4 月初,《消费主张》节目指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这些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后, 温州等地也发现类似染色 馒头。染色馒头是通过回收馒头再加上着色剂而做出来的。(染色馒头) 6 、2011 年 3 月1 7 日,重庆市工商局执法局突击检查了市内几家血旺加工厂,在九龙坡区白市驿一家没有任何手续的加工厂内,查获 2.5 吨用福尔马林浸泡的血旺。由于福尔马林被世卫组织定性为让人致癌和致畸形的物质。因此,这种方式制作的血旺也被称为“毒血旺”。据悉,这些“毒血旺”主要销往重庆主城区各大农贸市场。(“毒血旺”事件) 7 、2011 年 3 月15 日,据央视报道《每周质量报告》的3?15 节目《“健美猪”真相》报道,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有毒猪肉部分流向河南双汇集团下属分公司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的字样随处可见,但却不包括“瘦肉精”检测。“瘦肉精”属于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瘦肉精”肉可致人患瘤。(“瘦肉精”事件) 8 、2011 年 2 月23 日,来自河南媒体的一条消息称:记者调查时发现,郑州有一些经营者在使用化工添加剂,一些粮油店也销售这些添加剂。不法商贩在面条中添加化工产品如食用胶、柠檬黄、蓬灰、复合磷酸盐等,以增强面条的筋度和弹性,有的加入明矾使面条白亮光洁。买回的湿面条能点着燃烧!面条里掺进食用胶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且据业内人士说,卖面条的都加有这种东西,米线里也掺有食用胶,煮过火了也不会烂,吃起来很筋道——商家在面条米线里面加上这些东西,其目的一目了然,就是为了好卖。(“胶面条”、可燃面条)9、2011 年 2 月17 日下午,一则“内地,皮革奶粉?死灰复燃长期食用可致癌”的新闻迅速登上各大商业门户网站的首页,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该报道称,疑有不良商人将皮革废料或动物毛发等

近五年食品安全事件

近五年食品安全事件 一.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举例 1.雀巢奶粉碘超标 2005-5 ,5月,浙江省工商局公布了近期该省市场儿童食品质量抽检报告,其中知名的“雀巢”奶粉被列入碘超标食品目录,后来引发了消费者诉讼。此次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食品标准问题的讨论。超标,是否必然对身体产生危害?国家食品标准与人体耐受性的尺度之间,显示出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 2.福寿螺 2006-8 ,北京市先后有131人因生食或食用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被确诊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这是北京首例群体性广州管圆线虫病。作为一种食源性寄生虫病,该病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强直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后经调查,带病福寿螺来自广西桂林。 3.瘦肉精中毒 2006-9 ,广东5名工人中毒,所吃肉食中瘦肉精超标1000倍;同年,上海二百余人瘦肉精中毒。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相继发生18起瘦肉精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达1700多人,死亡1人,瘦肉精又名盐酸克仑特罗,人食用后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心跳,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因此全球禁用做饲料添加剂。有媒体称:“添加瘦肉精是养猪行业多年来的潜规则,而监管部门似乎无力遏制。” 4.多宝鱼“嗑药” 2006-11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严重消费预警,称近期抽检的30件多宝鱼样品全部含有可能致癌的禁用渔药残留—硝基呋喃类代谢物。专家指出,长期大量摄食硝基呋喃类化合物,存在致癌可能。事发后,国家食监局即派调查组前往山东沿海各地,调查多宝鱼及其他海水养殖水产品的药物使用情况。 5.三氯氰胺 2008-9 ,震惊世界的食品安全事件。在随即掀起的行业整肃风暴中,公众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奶源造成的质量问题普遍存在于全行业,大企业、知名品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 ????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令举国震惊,而在此前后,食品安全的危机在中国一再爆发。下面就列举一些重要事件,从这些被认为是“公开的秘密”中,我们或许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企业的经营之道。 ????1、毒大米事件:2000年12月4日,广东省市卫生防疫部门、市区工商部门查封了八吨掺了石蜡油的东北大米。2001年广州7月又在天平架牛利岗一货仓商店有掺有矿物油的“毒米”查处300吨“毒大米”经过漂白等加工……。 ????致癌大米”一般由霉变、生虫的陈旧米加工而成,经过去皮、漂白、拌油之后才能摇身变成“优质大米”,所以一般这些米粒都不怎么完整、完滑,如未加香精则仍有股霉味,如加上香精则会发出其它香味。毒大米”的主要有害物质是黄曲霉,在食品污染的因素中,生物毒素污染危害最重大,而黄曲霉毒素则因其对人、畜肝脏的剧烈损害而名列毒性之首。有资料记载,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以上。 ????2008年9月日本市场也出现了“毒大米”事件,但是事情暴露后,当事人日本奈良米谷销售公司社长中川昭一(54岁)无法活下去,以自杀谢罪。 ????2、敌敌畏火腿事件: 2003年11月16日“敌敌畏金华毒火腿”被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之前在2002年金华市有关部门的一次调查中,发现使用违禁药物生产火腿的企业就有25家之多。据知情人说,往火腿里添加敌敌畏在当地早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用敌敌畏等违禁药物加入水中,来浸泡猪腿为了防止蚊蝇和生蛆。 ????为什么被当地人认为是“公开的秘密”的加工法可以沿用那么多年,原因是地方保护主义在作怪。

????3、苏丹红事件:2005年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署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份召回通告——亨氏、联合利华等30家企业的359种食品中,可能含有具有致癌性的工业染色剂“苏丹红1号”。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查禁“苏丹红1号”的行动席卷全球。 ????2005年3月2日,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向社会通报,经检测认定,广东亨氏美味源辣椒油中含有“苏丹红1号”,打响了全国查处涉红食品的第一枪。从3月5日开始,“苏丹红1号”被滥用为食品添加剂的情况就不断被广东、云南、上海、浙江、福建、四川等地的工商、质检部门检出。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从辣椒酱、辣腐乳、酱腌菜,到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长沙坛坛香牌风味辣椒萝卜、河南豫香牌辣椒粉以及方便面里相继被检出了“苏丹红1号”……。 ????经过2005年查处,给人吃苏丹红的现象有所遏制,但是2006年11月22日,国家质检总局又公布了,对全国蛋制品专项检查结果,结果显示有7家企业的8个批次产品涉嫌含有苏丹红,这些企业分布在北京、湖北、安徽、河北、河南、浙江等省。原来为了让鸡、鸭能生出“红心蛋”、“柴鸡蛋”,养禽场给不会说话的鸡、鸭喂食“苏丹红Ⅳ号”,比起苏丹红Ⅰ号,苏丹红Ⅳ号不但颜色更加红艳,毒性也更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苏丹红Ⅳ号列为三类致癌物。喂食苏丹红成为了行业的潜规则,这与苏丹红生产企业的大力推广不无关系。 ????4、石蜡火锅底料事件:2004年2月1日,央视曝光了重庆“问题”火锅底料,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用无色无味的石蜡代替牛油作为凝固剂,加到了火锅底料里面,这石蜡对人体有致癌作用。在这次事件中全国查处多起含有石蜡的火锅底料,在曝光前底料中加入石蜡也已经十分普遍,事后重庆政府为了重振重庆火锅的“雄风”悬红10万元奖赏举报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