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五项检测操作规程

乙肝五项检测操作规程
乙肝五项检测操作规程

乙肝五项检测(乳胶法)

(一)检测目的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sAh、HBeAg、HBeAb、HbcAb)检测。

(二)测定原理

HBsAg、HBsAh、HBeAg均采用双抗体(原)夹心法原理。用抗HBsAg多克隆抗体包被硝酸纤维素膜,配以红色乳胶标记的抗HBs鲰单克隆抗体HBsAh,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定性检测血清/血浆中HBsAg;用HBsAg重组抗原和链霉亲和素一BSA包被硝酸纤维素膜,配以红色乳胶标记的HBs如重组抗原和生物素一BSA及其他试剂,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定性检测血清/血浆标本中HBsAb;用抗HBeAg单克隆抗体(Ehl)包被硝酸纤维素膜,配以红色乳胶标记的抗HBeAg单克隆抗体(Eh2)。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原理,用于定性检测血清或血浆中HBeAg。

HBsAg、HBsAb、HBeAg测试时,将血清/血浆标本滴人试剂板加样处.标本在毛吸效应下向E层析,如标本中含有相应的待测物质,在测试区(T)内会出现一条红色条带,则是阳性结果。如标本中不含有相应的待测物质,则测试区(T)将没有红色条带,是阴性结果。无论待测物质是否存在于标本中,一条红色条带都会出现在质控区内(c)。质控区内(c)所显现的红色条带是判定是否有足够标本,层析过程是否正常的标准,同时也作为试剂的内控标准。

HBeAh、HBcAh采用竞争法原理。用HBeAg重组抗原包被硝酸纤维素膜,配以乳胶标记的鼠抗HBeAg单克隆抗体。应用竞争抑制法原理,定性检测血清/血浆巾HBeAI,;用HBcAg重组抗原包被硝酸纤维素膜,配以乳胶标记的HBcAb单克隆抗体,应用竞争抑制法原理,定性检测血清/血浆中HB。Ah。

测试HB。Ah、HBcAb时,将血清/血浆标本滴入试剂板加样处,随之标本在毛吸效应下向上层析。如标本中含有相应的抗体.则同膜上测试区(T)的单克隆抗体竞争与预包被在乳胶颗粒上的相应抗原反应。如标本中没有相应的抗体,预包被在乳胶颗粒上的相应抗原则同膜上测试区(T)的单克隆抗体全部结合。阳性标本,测试区(T)将没有红色条带;阴性标本,测试区(T)会出现明显的红色条带c无论相应的抗体是否存在于标本中,一条红色条带都会出现在质控区内(c)。质控医内(c)所显现的红色条带是判定是否有足够标本,层析过程是否正常的标准,同时也作为试剂的内控标准.

(三)操作步骤

具体方法参照试剂盒说明书。举例如下:

在进行任何测试前必须先完整阅读使用说明书.使用前将试剂板和血清/血浆标本恢复至室温(20~30%)。从原包装铝箔袋中取出试剂盒(注意:在扣开铝箔前应先恢复至室温),在l小时内应尽快地使用。

1.将试剂盒置于干净平坦的台面上,用吸管吸取血清/血浆标本,逐滴垂直加入于试剂板的五个加样子L中(每孔2。3滴)。

2.加样后立刻开始计时,等待红色条带的出现,在15分钟时读取测试结果。在20分钟后读取的结果无效.

(四)结果判定

由于前三个项目HBsAg、HBsAb、HBeAg使用双抗体(原)夹心法原理,后两个项日HBeAb、HbcAb 使用竞争法原理。因此前一:个项日与后两个项目判读方法是不同的.请注意区别。

l .HBsAg、HBsAb、HbeAg

(1)阳性(+):两条红色条带出现。一条于测试区(T)内,另一条位于质控区(C)。阳性结果表明:标本中含有待测物质。

(2)阴性(一):质控区(c)出现一条红色条带,在测试区(T)内无红色条带出现。阴性结果表明:标本中检测不出待测物质。

(3)无效:质控区(c)未出现红色条带,表明不正确的操作过程或试剂盒已经变质损坏。在此情况下,应再次仔细阅读说明书,并用新的试剂盒重新测试。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应立即停止使用此批号产品,并与当地供应商联系。

(4)注意:在进行HBsAg、HBsAb、HbeAg测试时,测试区(T)内的红色条带可显现出颜色深浅的现象。只要在规定的观察时间内,不论该条带颜色深浅,即使只有非常弱的色带也应该判为阳性结果。

2 HBeAb、HBcAb

(1)强阳性(+):仅质控区(c)出现一条红色条带.在测试区(T)内无红色条带出现。阳性结果表明:标本中含有待测物质。

(2)弱阳性(+):质控区(c)出现一条红色条带,在测试区(T)内有非常弱的红色条带出现。阳性结果表明:标本中含有待测物质。

(3)阴性(一):两条红色条带出现。一条于测试区(T)内,另一条位于质控区(c)。阴性结果表明:标本中检测不出待测物质。

(4)无效:质控区(c)未出现红色条带,表明不正确的操作过程或试剂盒已经变质损坏。在此情况下,应重新测试。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应立即停止使用此批号产品,并与当地供应商联系。

(五)注意事项

l.请控制判读时间,测试结果应在测定开始后20分钟左右读取,30分钟后读判定无效。

2.乳胶法乙肝五项检测试剂板(血清/血浆)只是定性的筛选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存在,不能确定血样中病毒的含量。

3.由于在技术上和操作上可能出现的失误,同时也由于标本中存在的干扰物质,检测结果可能有错误。对可疑结果应作相应的进一步检测。

(六)生物安全防护

1.在检测前,所有标本均应视为“阳性”标本即生物危险品。

2.如操作中不慎洒落血液,要及时对污染台面消毒处理。

3.操作前一定要做好自身防护(穿白大衣、带口罩、白帽、胶皮手套)。

4.HBV对低温、干燥、紫外线、70%乙醇均有耐受性。煮沸100℃10分钟、高压蒸汽灭菌121℃15分钟或f热160℃2小时均可灭活HBV。5~10g/L次氯酸钠30分钟,1:4000福尔马林37℃72小时,O 5%过氧乙酸15分钟均可破坏其传染性。

(七)临床意义

1. HBsAg阳性:血清HBsAg阳性,表示受检者处于HBV的感染状态。HBsAg也可从许多乙肝检验对象体液和分泌物中测出,如唾液、精液、乳汁、阴道分泌物等。

2. HBsAh阳性:多见于乙型肝炎处于恢复期,或既往曾感染过HBV,现在已恢复,而且对HBV 有一定的免疫力;同时,HBsAh阳性是对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效果,即接种免疫成功的指标。

3. HBeAg阳性:见于HBV感染的早期,表示血液中含有较多的病毒颗粒,提示肝细胞有进行性损害和高度传染性;乙型肝炎加重之前,HBeAg即有升高,有助于预测肝炎病情,HBeAg持续阳性,易转为慢性乙型肝炎;HBeAg和HBsAg均为阳性的孕妇,可以将乙型肝炎传播病毒给新生儿,其感染的阳性率为70%~90%。

4. HBeAh阳性:多见于HBeAg转阴的检验对象,意味着HBV部分被清除或抑制,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部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检验对象可检出HBeAb;在HBsAg和HBsAh 阴性时,如能检出HBeAh和HhcAh,也能确诊为乙型肝炎近期感染。

5. HBcAh—lgG阳性:高滴度表示正在感染}iBV,低滴度则是既往感染过HBV的指标,具有流行病学的意义。

6. HBcAb—IgM阳性:是诊断急性乙型肝炎和判断病毒复制活跃的指标,并提示检验对象血液

有较强传染性。同时,HBcAh—IgM阳性还见于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乙肝五项指标及肝功能检查指标

乙肝大小三阳\早期肝硬化\肝炎特效★纯中药★30天100% 治愈https://www.360docs.net/doc/028475383.html,/item.htm?spm=11049UzY.3-aYy0Z.h-4NKGoS&id=153********& 乙肝五项指标 表面抗原(HBsAg)--------------------------- 表示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 说明体内是否产生抗体e抗原(HBeAg)-------------------------- 说明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e抗体(抗HBe或HBeAb)--------------------- 说明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说明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 (注:核心抗原(HBcAg)一般检查不出来,所以只能看到五项检查结果。) 9种常见模式 1 -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3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①HBV 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HBeAg在乙型肝炎潜伏期的后期出现,略晚于HBsAg的出现,而消失较早,与HBV-DNA密切相关。其临床意义为:(1)可作为急性乙肝辅助诊断和预后指标,急性乙肝进入恢复期常随HBsAg的消失而消失。如果急性乙肝发病后3-4个月,HBeAg由阳转阴,抗-HBE出现,表示预后良好.起病3-6个月,仍HBeAg(+),可能是急性肝炎转为慢性的最早证据。(2)有助于判断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弱。HBeAg存在于HBsAg阳性者血清中,说明血液中有Dane颗粒,多数HBV-DNA阳性,三者消长基本呈平行关系。所以HBeAg(+)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抗-HBe(+)者一般传染性较低。但若血清HBV-DNA(+),可能有HBV变异株存在,仍有一定的传染性;(3)HBeAg阳性提示HBV在体内复制。HBeAg消失前后出现抗-HBe,

乙肝五项检测操作规程

乙肝五项检测(乳胶法) (一)检测目的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sAh、HBeAg、HBeAb、HbcAb)检测。 (二)测定原理 HBsAg、HBsAh、HBeAg均采用双抗体(原)夹心法原理。用抗HBsAg多克隆抗体包被硝酸纤维素膜,配以红色乳胶标记的抗HBs鲰单克隆抗体HBsAh,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定性检测血清/血浆中HBsAg;用HBsAg重组抗原和链霉亲和素一BSA包被硝酸纤维素膜,配以红色乳胶标记的HBs如重组抗原和生物素一BSA及其他试剂,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定性检测血清/血浆标本中HBsAb;用抗HBeAg单克隆抗体(Ehl)包被硝酸纤维素膜,配以红色乳胶标记的抗HBeAg单克隆抗体(Eh2)。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原理,用于定性检测血清或血浆中HBeAg。 HBsAg、HBsAb、HBeAg测试时,将血清/血浆标本滴人试剂板加样处.标本在毛吸效应下向E层析,如标本中含有相应的待测物质,在测试区(T)内会出现一条红色条带,则是阳性结果。如标本中不含有相应的待测物质,则测试区(T)将没有红色条带,是阴性结果。无论待测物质是否存在于标本中,一条红色条带都会出现在质控区内(c)。质控区内(c)所显现的红色条带是判定是否有足够标本,层析过程是否正常的标准,同时也作为试剂的内控标准。 HBeAh、HBcAh采用竞争法原理。用HBeAg重组抗原包被硝酸纤维素膜,配以乳胶标记的鼠抗HBeAg单克隆抗体。应用竞争抑制法原理,定性检测血清/血浆巾HBeAI,;用HBcAg重组抗原包被硝酸纤维素膜,配以乳胶标记的HBcAb单克隆抗体,应用竞争抑制法原理,定性检测血清/血浆中HB。Ah。 测试HB。Ah、HBcAb时,将血清/血浆标本滴入试剂板加样处,随之标本在毛吸效应下向上层析。如标本中含有相应的抗体.则同膜上测试区(T)的单克隆抗体竞争与预包被在乳胶颗粒上的相应抗原反应。如标本中没有相应的抗体,预包被在乳胶颗粒上的相应抗原则同膜上测试区(T)的单克隆抗体全部结合。阳性标本,测试区(T)将没有红色条带;阴性标本,测试区(T)会出现明显的红色条带c无论相应的抗体是否存在于标本中,一条红色条带都会出现在质控区内(c)。质控医内(c)所显现的红色条带是判定是否有足够标本,层析过程是否正常的标准,同时也作为试剂的内控标准. (三)操作步骤 具体方法参照试剂盒说明书。举例如下: 在进行任何测试前必须先完整阅读使用说明书.使用前将试剂板和血清/血浆标本恢复至室温(20~30%)。从原包装铝箔袋中取出试剂盒(注意:在扣开铝箔前应先恢复至室温),在l小时内应尽快地使用。 1.将试剂盒置于干净平坦的台面上,用吸管吸取血清/血浆标本,逐滴垂直加入于试剂板的五个加样子L中(每孔2。3滴)。 2.加样后立刻开始计时,等待红色条带的出现,在15分钟时读取测试结果。在20分钟后读取的结果无效. (四)结果判定 由于前三个项目HBsAg、HBsAb、HBeAg使用双抗体(原)夹心法原理,后两个项日HBeAb、HbcAb 使用竞争法原理。因此前一:个项日与后两个项目判读方法是不同的.请注意区别。 l .HBsAg、HBsAb、HbeAg (1)阳性(+):两条红色条带出现。一条于测试区(T)内,另一条位于质控区(C)。阳性结果表明:标本中含有待测物质。 (2)阴性(一):质控区(c)出现一条红色条带,在测试区(T)内无红色条带出现。阴性结果表明:标本中检测不出待测物质。

乙肝两对半模式分析以及定量检测的意义

乙肝两对半模式分析以及定量检测的意义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乙肝五项指标 表面抗原(HBsAg)--------------------------- 表示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 表面(抗HBs或HBsAb)----------------------- 说明体内是否产生抗体 e抗原(HBeAg)-------------------------- 说明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 e抗体(抗HBe或HBeAb)--------------------- 说明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 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说明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注:核心(HBcAg)一般检查不出来,所以只能看到五项检查结果。) 9种常见模式 1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3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HBeAg在乙型肝炎潜伏期的后期出现,略晚于HBsAg的出现,而消失较早,与HBV-DNA密切相关。其临床意义为:(1)可作为急性乙肝辅助诊断和预后指标,急性乙肝进入恢复期常随HBsAg的消失而消失。如果急性乙肝发病后3-4个月,HBeAg由阳转阴,抗-HBE出现,表示预后良好。起病3-6个月,仍HBeAg(+),可能是急性肝炎转为慢性的最早证据。(2)有助于判断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弱。HBeAg存在于HBsAg阳性者血清中,说明血液中有Dane颗粒,多数HBV-DNA,三者消长基本呈平行关系。所以HBeAg(+)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抗-HBe(+)者一般传染性较低。但若血清HBV-DNA(+),可能有HBV变异株存在,仍有一定的传染性;(3)HBeAg阳性提示HBV在体内复制。

乙肝五项检测卡

乙肝五项检测卡(胶体金法) 使用说明书 [产品名称] 通用名称:乙肝五项检测卡(胶体金法) 英文名称:Diangnostic Kit for Multi-HBV(Colloidal Gold) [包装规格] 25人份/盒 [预期用途] 本试剂盒用于体外定型检测人血清、血浆样本中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感染带来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母婴传播、性传播和血液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尽早的发现感染可以有效的减少疾病的传播。该产品用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 [检验原理] 乙肝五项检测卡(胶体金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将五个诊断意义相关的试剂通过一个包装组合在一起。同时进行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标志物的检测,在不影响各自性能的情况下,便于客户的储存和使用。 HBsAg金标试条利用双抗本夹心法原理,在玻璃纤维膜上预包被金标鼠抗HBsAg单抗(Au-sAb1),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检测线和对照线处分别包被鼠抗HBsAg单抗(sAb2)和羊抗鼠lgG。检测阳性样本时,样本中HBsAg 与胶体金标记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在层析作用下复合物没膜带向前移

动,经过检测线时与预包被的抗体结合形成“Au-sBb1-HBsAg-sAb2”夹心物而凝聚显色,游离金标抗体则在对照线处与羊抗鼠lgG结合而富集显色。阴性样本则仅在对照线处显色。 抗—HBs金标试条利用双抗原夹心法原理,在玻璃纤维纸上预包被金标表面抗原(纯化抗原)(Au—sAg),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检测线和对照线处分别包装(纯化抗原)HBsAg和羊抗HBsAg。检测阳性样本时,样本中的HBsAb与胶体金标记表面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在层析作用下复合物沿膜带向前移动,经过检测线时邓预包被的表面抗原结合形成 “Au-sAg-HBsAb-sAg”夹心物而凝聚显色,游离金标抗原则在对照线处与羊抗HBsAg结合而富集显色。阴性样本则仅在对照线处显色。 HBeAg金标条利用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在玻璃纤维素膜上预包被金标鼠抗HBeAg单抗(Au-eAb1),在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检测线和对照线处分别包被鼠抗e单抗(eAb2)和羊抗鼠lgG。检测时,样本中的eAg可与胶体金标记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在层析作用下复合物沿膜带移动,经过检测线时与预包被的抗体形成“eAb2-eAg-eAb1-Au”夹心物百凝聚显色;阴性样本仅在对照线处显色。 抗-HBe金标试条是采用竞争法,在玻璃纤维素膜上预包被e抗原(大肠杆菌表达)及金标鼠抗—eAb2-Au,在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检测线包被鼠抗e单抗(eAb1),在对照线包被羊抗鼠lgG。检测时,样本中的eAb可与e抗原及金标抗体—eAb2-Au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在层析作用下复合物沿膜带移动,经过检测线时,金标记的eAb2-Au不能与检测线结合,则只在对照线处形成一条色带。如为阴性样本,则在检测线处形成夹心物

乙肝五项定量检测及意义

一、乙肝五项定量检测指标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 1)参考值:mL 2)临床意义: (1)可作为HBV携带者乙肝病毒复制的参考指标 (2)评价拉美呋定的治疗效果 (3)监测应用alpha-干扰素治疗病人的乙肝病毒复制 (4)确定肝移植病人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剂量 2、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定量测定: 是HBsAg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能中和HBV。 (1)抗-HBs含量在0-10mIU/ml,表示不具有保护性,需要注射乙肝疫苗(3针:0-1-6方案)。 (2)抗-HBs含量在10-100mIU/ml,表示具有保护性,但较弱,需要乙肝疫苗强化注射(1针)。 (3)抗-HBs含量大于100mIU/ml,表示具有很强的保护性,不需要注射乙肝疫苗。 3、乙肝病毒e抗原(HBeAg) HBeAg增高说明病毒复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4、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 抗-HBe阳性说明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弱,但并非没有传染性。抗HBe不是保护性抗体。 5、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 抗-HBc:不是中和抗体,有IgG和IgM两种形式。IgM在早期出现,而IgG在恢复期出现,可持续多年或终身存在。 二、乙肝五项定量检测的优点 由于乙肝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再加上乙肝定性检测方法的局限性,会出现假阴性结果,导致不能及时发现乙肝的感染,也就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对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也存在着被感染的威胁。 乙肝五项定量应用目前最先进的化学发光法检测,避免了假阴性和漏检的问题,而且准确,尤其对乙肝病人的疗效观察提供了依据,这是检验发展的趋势。 乙肝五项定量检测及意义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乙肝项目检测的通知(卫办政法发〔2011〕14号)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乙肝项目检测的通知(卫办政法发〔2011〕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近来有媒体报道,一些企业和单位在招聘时变换手法,变相强迫应聘者进行乙肝项目检测,甚至侵犯应聘者的隐私权。为切实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权利,现就进一步规范乙肝项目检测通知如下: 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从履行社会责任、保障平等就业权利的高度,认识就业体检取消乙肝项目检测的重大意义,严格执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2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乙肝项目检测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38号),坚决纠正不符合通知要求的行为。 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就业体检中,无论受检者是否自愿,一律不得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服务。 对非就业体检,受检者本人主动要求进行乙肝项目检测的,医疗机构除应当妥善保存好受检者签署的知情同意书外,还应当制发独立于常规体检报告的乙肝项目检测结果报告。

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出具的就业体检报告或者其他体检报告,无论体检费用是由受检者本人承担还是由受检者所在单位承担的,一律由受检者本人或受检者指定的人员领取。 四、体检报告应当完全密封,并在显著位置注明本体检报告仅限受检者本人拆阅。 五、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收到的违规开展乙肝项目检测的投诉、举报等,要调查核实。凡查证属实、违反规定的,一律要予以通报批评,并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对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予以行政处分。 二○一一年一月三十日

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操作规程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ELISA) 1原理: 在微孔板上预包被被纯化的乙肝表面抗体(HBsAb),配以酶标记抗体(HbsAb-HRP)及TMB等其它试剂,采用夹心法原理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2试剂: 2.1试剂名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 2.2试剂生产厂家: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2.3包装规格:96Test/Kit 2.4试剂盒组成:HbsAb预包被微孔板(包被HbsAb),HbsAg 酶标抗体(含HRP标记HbsAb), HbsAg阳性对照(含基因工程HbsAg),HbsAg阴性对照(正常人血清),HbsAg样品稀释液(含BSA缓冲液),浓缩洗涤液(PBS-T缓冲液),底物A(含H2O2),底物B(含TMB),终止液(含H2SO4),封板膜,自封袋,说明书。 2.5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2~8℃避光保存,有效12个月。 3样本采集: 取静脉血3-4ml于干净容器中分离出血清或血浆标本,如不及时测定可置于4℃冰箱保存,如长期保存需置于-15至-20℃冻存,并避免样本反复冻融。高脂血、高胆红素及溶血样本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建议不使用。 4所需仪器

4.1全自动酶免分析仪 4.2新鲜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4.3酶标仪(单波长450nm或双波长450nm/630nm) 4.4微量移液器 4.5 37℃恒温箱或水浴箱 4.6洗板机或洗瓶 5检验方法 5.1平衡:将试剂盒各组分从盒中取出,平衡至室温(18~25℃),微孔板板开封后,余者即时以自封袋封存。 5.2配液:浓缩洗涤液配置前充分摇匀(如有晶体应充分溶解),浓缩洗涤液和蒸馏水去离子水按1:19稀释后使用。 5.3编号:取所需数量微孔条固定于支架,按序编号。 5.4稀释:每孔加入20ul样品稀释液。 5.5加样:分别在相应孔中加入100ul阴、阳性对照血清或待测样本。 5.6温育:置37℃温育60min。 5.7加酶:分别在每孔中加入酶标记抗体50ul。 5.8温育:置37℃温育30min。 5.9洗涤:用洗涤液充分洗涤5次、洗涤后扣干(每次应保持30~60s的浸泡时间)。 5.10显色:每孔加入底物A、B各50ul,轻拍混匀,37℃暗置30min。 5.11终止:每孔加入终止液50ul,混匀。 5.12测定:用酶标仪单波长450nm或双波长450nm/630nm

乙肝五项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乙肝五项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即乙肝五项,是确诊和了解乙肝(又称B型肝炎)病情的重要依据。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 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正常情况下五项指标全部阴性或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其中乙肝两对半检查中的“乙肝大三阳、乙肝小三阳”是了解乙肝(又称B型肝炎)病情最为重要的综合性指标。 一、乙肝两对半(包括了乙肝大三阳、乙肝小三阳)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HBV(乙肝病毒)感染后病毒产生的蛋白释放入血导致相应的血清标志物,主要有三对,即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 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 或HBcAb),但核心抗原在血清中一般不易检出,仅其余两对半在血液中可检测出。 1、乙肝两对半(乙肝五项)的简要临床意义 2、乙肝五项各指标的常见变化与简要临床意义:

以上简单罗列了感染乙肝(B型肝炎)病毒后两对半的常见的一些表现形式,针对个体,可能仍存在其它不同的表现组合,或在转归中。所以碰到不典型的组合,不必担心,建议过段时间再次复检,一般不典型的情况不会持续太久。 3、乙肝两对半检测中乙肝大三阳、小三阳以及部分指标的临床意义及对策

(1)乙肝大三阳(乙肝五项135阳性)--是指两对半检查中,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为阳性。乙肝大三阳,说明乙型肝炎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这类患者体内的血液、唾液、精液、乳汁、宫颈分泌液都可有传染性,如果同时有转氨酶增高者,首先就应注意隔离,在家庭内患者的碗筷等餐具可单独与家人分开,定期消毒。 ★ 专家对策:患者应到专科医院就诊采用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对症降酶保肝措施。建议做肝功能和肝B超检查。如果都正常,不要乱治疗,定期每半年做一次肝功能和肝B超检查。可以服用中草药,比较安全有效,服用中草药调节肝脏免疫功能,促进肝细胞修复再生,增强肝的抵抗力,阻止肝脏纤维化。抗HBV-免疫疗法辩证治疗“大三阳”>>> (2)乙肝小三阳(乙肝五项145阳性)--是指在乙肝(又称B型肝炎)的“两对半”检查的五项指标中,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均是阳性。提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体内病毒复制,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状态。乙肝小三阳通常是由“乙肝大三阳”转变而来,是人体针对E 抗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 ★ 专家对策:乙肝小三阳(乙肝五项145阳性)应检查HBV-DNA及肝功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如果HBV-DNA(+)且肝功能异常,说明病毒复制,传染性强,应该采取以抗病毒为主的综合治疗。如果HBV-DNA(-)且肝功能、B 超及AFP等均长期正常,则说明病毒已复制不活跃,传染性很低,所以已无需隔离与治疗。乙肝小三阳全面解析>>> (3)乙肝五项(2、5项为阳性),其余阴性。既往感染,急性HBV感染已恢复。其中第二项阳性说明已经产生抗体,不用打疫苗。第五项阳性只提示曾被乙肝病毒感染过,现已恢复。 ★ 专家对策:这种情况患者不需要治疗,只要保持好生活规律,劳逸结合,注意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做好定期复查即可。 (4)乙肝五项(2、4、5项为阳性),其余阴性。2、4、5阳性表示的意思是:1、急性乙肝感染恢复期;2、既往感染过乙肝;3、注射乙肝疫苗等产生了表面抗体。第二项HBsAb、第五项HBcAb阳性是既往感染并产生抗体的证明,因第四项HBeAb可存在较长时间才被清除,固常可出现2、4、5阳性。 ★ 专家对策:此时是感染乙肝(B型肝炎)病毒以后的恢复期,虽然已经产生了乙肝表面抗体,对乙肝也已经有了免疫力,但是还是必须了解自身表面抗

乙肝检查项目临床意义总论

一、乙肝五项(两对半) 简介及临床意义: (1)HBsAg(表面抗原) HBsAg是乙肝病毒的蛋白质外壳,HBsAg阳性是机体被HBV感染的标志,表明存在现症HBV感染。但HBsAg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如果S基因突变株存在,不能用常规方法检出,可表现为HBsAg(-)的HBV携带者(占3%左右)或肝炎;也有少数低浓度感染者HBsAg (-),原因是血液中HBsAg的含量在常规检测极限之下。HBsAg本身不具有传染性(它的出现常伴随HBV存在,间接提示携带者具有传染性),但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HBsAb。 (2)HBsAb(表面抗体) HBsAb阳性提示可能通过预防接种或过去自然感染(隐性或显性感染)产生了对HBV的免疫力。HBsAb是保护性抗体,阳性者可以抵御HBV 的再次侵袭。一般而言(也并非都如此),HBsAb阴性说明对HBV易感,需要注射乙肝疫苗。 (3)HBeAg(E抗原) HBeAg是病毒复制程度的标志,阳性时表明HBV复制活跃,提示传染性大。 (4)HBeAb(E抗体) HBeAb阳性在不同组合中有不同的意义。在“小三阳”组合中,HBeAb阳性提示HBV复制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传染性变小。

(5)HBcAb(核心抗体) HBcAb不是保护性抗体,HBcAb阳性在不同组合中有不同的意义。在“大三阳”组合中,它是HBV活动性复制的标志之一。 9种常见模式: 序号: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临床意义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 1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建议接种疫苗。 2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HBsAb; (2)恢复期HBsAg已消,HBsAb尚未出现; (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3 ---++(1)既往感染过HBV; (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 ①HBV感染已过; 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 4 -+---(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

乙肝患者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分析

乙肝患者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7-01-12T15:51:59.5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8期作者:唐清华[导读] 乙肝五项是乙肝患者检验的重要标志,对于乙肝患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临床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昆明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检验科 650031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乙肝患者的乙肝五项检验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前来我院进行检查的68例乙肝患者的一般资料,对上述乙肝患者乙肝五项(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进行检验。结果乙肝患者中乙肝五项中有不同标志呈现阳性,其中HBsAg的阳性发生率最高。按照年龄段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五项是乙肝患者检验的重要标志,对于乙肝患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临床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关键词:乙肝五项;乙肝患者;检验结果;分析探讨乙肝是非常常见的临床传染性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导致乙肝的主要原因。乙肝可以通过母婴、血液、性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而且症状具有多样性,会由急性向慢性发展和恶化,导致肝硬化和肝癌,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和健康。而且,近年来乙肝患者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尤为引起人们对于乙肝的关注和重视。当前,对于乙肝患者主要的检测途径是通过乙肝五项进行诊断。鉴于此,我院选择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前来我院进行检查的68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乙肝五项进行分析,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前来我院进行检查的68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医学诊断,均确诊为乙肝患者。其中男性为37例,年龄为18-73岁,平均年龄为(38.7±5.8)岁;女性为31例,年龄为21-68岁,平均年龄为(35.7±6.5)岁。上述乙肝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上述68例乙肝患者在空腹的状态下进行静脉抽血,抽血量为4-5ml,采取的血样及时分离血清。而后通过ELISA方法对乙肝五项(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进行检测,并严格按照检验试剂的操作说明进行。 1.3 检验标准 如果HBV-DNA的定量标准小于1x103 cps/ml则判定为阴性,如果定量标准大于1x103 cps/ml则判定为阳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的数据资料通过t值进行检验,以(±S)表示;组间率的对比通过X2进行检验,P<0.05的话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上述68例乙肝患者中,抗-HBc呈阳性的为56例,HBsAg呈阳性的为59例,抗-HBe呈阳性的为56例,抗-HBs呈阳性的为55例,HBeAg呈阳性的为51例。在上述乙肝患者的乙肝五项检验结果中,HBsAg的呈阳性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述68例乙肝患者中,各年龄段之间的患者比率也具有差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 3.讨论 乙肝病毒作为一种专一的嗜肝脏性病毒,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并对肝细胞会产生损害,从而引起肝细胞出现纤维化和炎症。乙肝和乙肝病毒的携带者在我国和世界各地区都广泛流行,人群的感染率非常高,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和身体健康。乙肝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多样,通常会有腹胀、食欲不振、低热、肝部不适、尿黄、失眠,而且脸色、眼睛会呈现病黄,通过检查会发现白蛋白下降,AST出现反复和持续性升高。 当前检查乙肝病毒最主要的方法是采取乙肝五项检测血清指标。在乙肝患者的血清中可以检测出HBeAg、抗-HBc、HBsAg,当HBeAg消失的话,那么抗-HBc、抗-HBe会相应出现。在乙肝五项指标中,HBeAg是病毒复制的指标,乙肝病毒在人体复制能力最强的是大三阳,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复制能力最弱的则属于小三阳,传染性较弱。在慢性乙肝患者中,HBsAg会长期呈现阳性。而如果有注射过乙肝疫苗,人体内的抗-HBs也可能会呈现阳性。在乙肝病毒感染后,抗-HBc作为乙肝病毒的抗体存在,是检测是否患者早期乙肝病毒感染的唯一血清标志物。另外,抗-HBs是中和抗体,在人体内存活的时间长,产生于乙肝恢复期;HBsAg则可以作为早期的诊断性指标;HBeAg是乙肝病毒活跃期的重要指标;抗-HBc主要受HBcAg的刺激产生,是既往感染评判的主要标志;抗-HBe受HBeAg刺激产生,具有保护肝脏的重要功能。在乙肝五项中,各项指标并不存在直接的关联性,有可能发生多种联合性。在上述乙肝患者的乙肝五项检测中,患者的感染和年龄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其中30-39岁年龄段的最高,其次则是40-49岁年龄段的,各年龄段组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乙肝五项和检测单项的表面抗原相比较的话,临床实践性更强,可以判断乙肝表面是否存在抗原、乙肝病毒的活动性质。所以说,要尽可能地做好乙肝预防感染的措施,注射乙肝疫苗。上述结果研究表明,乙肝五项是乙肝患者的重要检测标志物,在临床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实践意义。

乙肝常规检查项目中的血常规检查

乙肝常规检查项目中的血常规检查是咋回事? 乙肝的常规检查项目有很多,包括乙肝两对半检查、肝功能检查、HBV-DNA检查、B超检查、血常规检查、肝穿刺检查等。其中项目不一样,检查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那血常规检查什么?血常规检查的意义有哪些呢? 血常规检查什么?血常规检查一般取用末梢血检查,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在经过血液细胞分析仪器,电脑报告结果,此项目已成为检查病人的一个惯例,所以称之为血常规。血常规检查在全身体检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乙肝常规检查项目中的血常规检查是咋回事?血常规检查什么?我们从下面的几个项目进行分析: 一、血红蛋白(HGB): 正常参考值:男性,12.0—16.0g/dL(120—160g/L)。女性,11.0—15.0g/dL(110—150g八)。 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增高、降低的临床意义基本与红细胞增高、降低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二、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可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参与机体的凝血过程。血小板计数是诊断出血性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等的主要检测指标。正常参考值:10万一30万/mm3(100—300×10。儿)。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淋巴瘤,以及急性失血、恶性肿瘤、感染、缺氧、创伤、骨折等。降低,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巨幼细胞性贫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癌症骨转移、脾功能亢进、放射病、败血症、伤寒、黑热病、粟粒性肺结核等。此外,使用某些药物中毒或过敏也可导致血小板降低。 三、红细胞计数(RBC): 红细胞生于骨髓,胞浆内含有血红蛋白和水分,还有少量有机和无机物质,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常参考值:男性,400—550万/mm3。女性,350—500万/mm3。 临床意义:增多,见于真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重度烧伤、休克、肺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登山病、慢性一氧化碳(煤气)中毒等。此外,高山居民、新生儿等可见生理性增高。降低,见于各种贫血、白血病、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量失血,重症寄生虫病等。 四、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用电法检验。正常参考值:新生儿,10000—20000/mm3。儿童,5000—11000/mm3。成人,4000-10000/mm3。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性感染、手术后、急性心肌梗塞、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恶性肿瘤晚期、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尿毒症、酸中毒、烧伤等,此外某些药物中毒也可增高。降低,见于伤寒、流感、风疹、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网状细胞增多症、脾功能亢进等。此外,放射性物质、X线及使用某些抗癌药物、解热镇痛药也可降低。 五、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 嗜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组成部分,是诊断和判断感染轻重程度的检测指标。正常参考值:50%-70%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肺炎、败血症、心肌梗塞、白血病、淋巴瘤、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等。降低,见于流感、伤寒、副伤寒、麻疹、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此外,抗癌药物、X线及镭照射也可降低。 六、淋巴细胞百分比(LEM): 淋巴细胞具有产生和运载抗体、防御病毒感染的作用。正常参考值:20%-40%

乙肝五项详细说明

乙肝五项说明: 1.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在感染乙肝病毒2个月~6个月后,可在血清中测到阳性结果。它的出现表明是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患者或病原携带者,急性乙肝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转阴,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表面抗原可持续阳性。 2.乙肝表面抗体:是对乙肝病毒免疫和保护性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清除乙肝病毒,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了保护性抗体。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但也有少数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而又感染了乙肝,可能为不同亚型感染或是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 3.乙肝e抗原: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体内可查出乙肝e抗原,它的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4.乙肝e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患者的传染性降低,乙肝病毒复制降低或缓解。也有个别人e抗体阳性,病情迁延不愈,多为感染了变异的乙肝病毒所致。 5.乙肝核心抗体:为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者都会出现的标志。核心抗体IGM是新近感染或乙肝病毒复制标志,核心抗体IgG是感染后就会产生的,对于辅助乙肝两对半检查有一定意义。 乙肝五项指标结果怎么看?武汉国中堂肝病研究所专家在这里简单给我们做个介绍: 1)第一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其余阴性。说明被乙肝病毒感染了。很多单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体内的乙肝病毒已被清除,不再具有传染性。但是仍有一部分患者体内可以查到乙肝病毒的存在,仍具有传播性,应注意传染,更不能献血。 2)第一项、三项阳性,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e抗原(HBeAg)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表示感染了乙肝病毒,可能处在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或乙肝携带者活动期,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一、三、五项阳性就是常说的乙肝大三阳,意义与一、三项阳性差不多。

卫办政法发〔2011〕14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乙肝项目检测的通知110130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乙肝项目检 测的通知 卫办政法发〔2011〕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近来有媒体报道,一些企业和单位在招聘时变换手法,变相强迫应聘者进行乙肝项目检测,甚至侵犯应聘者的隐私权。为切实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权利,现就进一步规范乙肝项目检测通知如下: 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从履行社会责任、保障平等就业权利的高度,认识就业体检取消乙肝项目检测的重大意义,严格执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2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乙肝项目检测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38号),坚决纠正不符合通知要求的行为。 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就业体检中,无论受检者是否自愿,一律不得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服务。 对非就业体检,受检者本人主动要求进行乙肝项目检测的,医疗机构除应当妥善保存好受检者签署的知情同意书外,还应当制发独立于常规体检报告的乙肝项目检测结果报告。

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出具的就业体检报告或者其他体检报告,无论体检费用是由受检者本人承担还是由受检者所在单位承担的,一律由受检者本人或受检者指定的人员领取。 四、体检报告应当完全密封,并在显著位置注明本体检报告仅限受检者本人拆阅。 五、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收到的违规开展乙肝项目检测的投诉、举报等,要调查核实。凡查证属实、违反规定的,一律要予以通报批评,并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对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予以行政处分。 二○一一年一月三十日

探讨乙肝患者的乙肝五项检验的意义及结果分析

探讨乙肝患者的乙肝五项检验的意义及结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9-06-12T11:55:06.77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第03期作者:崔庆明 [导读] 在乙肝患者中实行乙肝五项检验展示重要应用价值。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 目的将乙肝五项检验应用在乙肝患者中,分析检验结果和意义。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0月在该院接受乙肝指标检测的100例乙肝患者用作该文实验分析资料,100例乙肝患者都接受乙肝五项检验,研究100例乙肝患者的检验结果,并分析100例乙肝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结果 HBsAg检验结果呈现阳性的总检出总计率17.00%比较于单一HBsAg检验结果呈现阳性的检出总计率6.00%,明显更高(χ2=5.944 5,P=0.014 7<0.05)。30~39岁乙肝患者所占百分比38.00%比较于50~59岁乙肝患者所占百分比25.00%、20~29岁乙肝患者所占百分比15.00%、40~49岁乙肝患者所占百分比15.00%、20岁以下乙肝患者所占百分比5.00%、60岁及以上乙肝患者所占百分比2.00%,明显更高(χ2=3.916 1、13.579 8、13.579 8、32.261 9、40.500 0,P=0.047 8、0.000 2、0.000 2、0.000 0、0.000 0 <0.05)。结论在乙肝患者中实行乙肝五项检验展示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 乙肝;乙肝五项;检验 [Abstract] Objective To apply the five tests of hepatitis B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and to analyze the result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ests.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were selected from November 2015 to October 2017 as the experimental data. All 100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received five tests of hepatitis B. The test results of 100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were studied and the age distribution of 100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total positive rate of HBsAg test was 17.0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ingle HBsAg test (2 = 5.944 5, P = 0.014 7 < 0.05). The percentage of hepatitis B patients aged 30-39 was 38.00%, which was 25.00%, 15.00%, 15.00%, 15.00%, 5.00% and 2.00% respectively. The percentage of hepatitis B patients aged 30-39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2=3.916 1, 13.579, 13.578, 32.269, 40). 500 0, P = 0.047 8, 0.000 2, 0.000 2, 0.000 0, 0.000 0 < 0.05. Conclusion The five tests of hepatitis B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show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keywords] hepatitis B; five items of hepatitis B; testing 乙肝主要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而导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母婴途径、性接触途径、血液途径传染给他人,对人类健康产生重要危害。近几年来,中国乙肝患者患病人数呈现不断增多趋势,而乙肝患者的症状表现比较多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染,对乙肝患者开展乙肝五项检测对其临床诊断及治疗十分重要[1]。该文实验分析资料源于2015年11月—2017年10月在该院接受乙肝指标检测的100例乙肝患者,分析及研究将乙肝五项检验应用在乙肝患者中的检验结果和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数据分析的资料来自方便选取在该院接受乙肝指标检测的100例乙肝患者,男性和女性分别有70例和30例,年龄最低16岁最高77岁,年龄平均值是(35.98±4.25)岁。所有患者對该文内容均同意,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乙肝五项检验用于100例乙肝患者中,使100例乙肝患者保持空腹收集4~5 mL静脉血,对其血清实行分离,凭借ELISA法对患者的乙肝五项标志物(包含HBsAg、HBeAg、抗-HBs、抗-HBc、抗-HBe)进行检测,相关操作依据试剂说明书实施。 1.3 指标观察 ①统计以及研究100例乙肝患者的乙肝五项检验结果,阴性:HBV-DNA测定值<1.00×103cps/mL,阳性:HBV-DNA测定值 ≥1.00×103cps/mL。(2)统计以及研究100例乙肝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 1.4 统计方法 对纳入实验分析中的100例乙肝患者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21.0)中验证,HBsAg检验结果呈现阳性的总检出总计率、单一HBsAg检验结果呈现阳性的检出总计率等用例数(n)或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及分析100例乙肝患者的乙肝五项检验结果 100例乙肝患者的乙肝五项检验结果中,58例患者的乙肝五项检验结果都呈现阴性,20例患者的单一抗-HBs检验结果呈现阳性(人工免疫的结果),其余指标检测阳性有22例,检出总计率是20.00%,单一HBsAg检验结果呈现阳性的检出总计率是6.00%,HBsAg检验结果呈现阳性的总检出总计率是17.00%,HBsAg检验结果呈现阳性的总检出总计率对比单一HBsAg检验结果呈现阳性的检出总计率 (χ2=5.944 5,P=0.014 7<0.05)。 2.2 研究及分析100例乙肝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 100例乙肝患者的年龄均分布在16~77岁范围之内,30~39岁乙肝患者所占百分比最高,占据38.00%,然后是50~59岁乙肝患者,占据25.00%,之后是20~29岁和40~49岁乙肝患者,分别占据15.00%和15.00%,20岁以下和60岁及以上乙肝患者所占百分比最低,分别占据5.00%和2.00%,30~39岁乙肝患者所占百分比对比50~59岁乙肝患者所占百分比、20~29岁乙肝患者所占百分比、40~49岁乙肝患者所占百分比、20岁以下乙肝患者所占百分比、60岁及以上乙肝患者所占百分比(χ2=3.916 1、13.579 8、13.579 8、32.261 9、40.500 0, P=0.047 8、0.000 2、0.000 2、0.000 0、0.000 0<0.05)。 3 讨论 中国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数量比较多,乙肝的感染几率也比较高,现今,对乙肝患者实行检测的血清指标多是测定其乙肝五项[2-4]。急性的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血清内有HBsAg、HBeAg和抗-HBc,待HBeAg消除后,患者血清中则有抗-HBe和抗-HBc呈现,乙肝病毒复制的重要指标为HBeAg呈现阳性,慢性的乙肝患者体内长时间存在HBsAg阳性[5-6]。 当患者感染乙肝病毒之后最早有抗-HBc呈现,抗-HBc是乙肝病毒的一个标志性抗体,而且,抗-HBc唯一一个可以测定患者是否存在早期的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血清标志物。待HBeAg得以消除之后有抗-HBe得以呈现,不存在临床相关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同样也有抗-HBe呈现,不过抗-HBe也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待乙肝患者体内有免疫发生或是保持恢复期的时候,抗-HBe、抗-HBs和抗-HBc则可能出现各种联合而于患者的血清内呈现,乙肝五项并不具有之间的相关关系,不过可能会在乙肝患者的血清内出现多种联合现象[6-7]。该文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