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植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结课论文

观赏植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结课论文
观赏植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结课论文

观赏植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摘要:从多种角度探讨了观赏植物在调节气候、净化环境、促进健康方面的功能,论述了观赏植物与人体身心健康的关系。同时提出了观赏植物对人体健康的良性调节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观赏植物;人类健康;环境

早在2000多年前的《内经》中就明确提出了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体的思想,认为人类的生存、健康和疾病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疾病的现代看法是,由于人体失去适应环境的正常调节能力,致使与环境间的平衡和统一受到破坏和干扰的结果。如今,日新月异的都市化和信息化带来了物质文明,同时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人们回归自然的呼声也在对于环境的日益关注中越来越强烈。植物作为生态环境的主体,在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它们还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重要源泉。当今世界,绿色植物的保健功效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1】

1植物对环境的改善作用

1.1释氧固氮、降温增湿观赏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人在呼吸过程中,可以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从而使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达到动态平衡,使空气保持新鲜。植物能够调节相对湿度,在干燥季节,植物能提高相对湿度;而在雨季,则又具有吸湿性,可降低相对湿度【2】。庭荫树能在夏季降低温度,树冠阻拦阳光而减少辐射热,给人带来舒适的感受。遮荫力愈强,降低辐射热的效果愈显著。据测定15种合肥城市庭荫树结果显示,夏天树荫下平均能降低温度4℃左右。而以银杏、刺槐、悬铃木等为好。在城市中,大量的树木花卉、草坪均能降低温度,改变小环境的气候。

1.2滞尘观赏植物能吸附空气中的尘埃而使空气得到净化,如兰花、桂花、腊梅、花叶芋、红背桂等是天然的除尘器,其纤毛能截留并吸滞空气中的飘浮微粒及烟尘。热带植物对空气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其能够加速微粒的沉降,增加相对湿度,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1.3吸收有害气体有些植物如夹竹桃、棕榈、常青藤、铁树、菊花、金橘、石榴、半支莲、月季花、山茶、石榴、米平、雏菊、腊梅、万寿菊、紫薇、鸭趾草、吊兰、芦荟、龟背竹、君子兰、常春藤、虎尾兰、大叶黄杨等,能够吸收环境中的甲醛、Pb、一甲苯和氨等有害气体,降低有毒化学物质浓度,分解环境中令人不快的气味如硫化氢、氨气和CH3SH分子,减轻污染。观赏植物的微观有机体是去除污染物质的主要结构,发挥着生物合成过滤器的作用【3】。

1.4抑制有害微生物空气并不是微生物产生和生长的良好自然环境,但空气中微生物种类分布广泛。据资料表明,空气中的气挟菌类主要是真菌和细菌。空气含菌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条件、尘埃颗粒的粒径、人为活动强度、化学污染物质等,其中植物种类和抑菌杀菌作用强度对空气含菌量的影响很大。有些植物如松柏、樟树、臭椿等的分泌物,具有杀菌的作用,能减少空气中的微生物含量【4】。玫瑰、桂花、紫罗兰、茉莉、柠檬、蔷薇、石竹、铃兰、紫薇等芳香花卉产生的挥发性油类具有显著的杀菌作用。

1.5减少视觉疲劳、噪音植物可以通过改善环境间接影响人体健康,也可以通过其挥发物直接作用于人体。观赏植物对人员健康和身体不适症状起到有效的缓解,对减轻视觉疲劳有较好的帮助【5】。另外,观赏植物还具有良好的吸声性,它能降低噪声,使环境更安宁。

1.6增加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调节人体身心空气负离子对调节人的身体状况有重要作用,被称为“空气维生素或生长素”。一向般情况下空气负离子含量在700/cm3以上有利于人体健康。在城市公园及森林公园中空气负离子含量较高,通常每立方厘米能达1000左右。主要原因是由于光合作用、林地、草坪中土壤交换以及植物芬多精作用等形成有。在有大片树林和草地的环境中,人们感觉空气清新,洁净,主要原因是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高形成的。

2植物挥发物具有杀毒抑菌和增强人体免疫力作用

植物在其生理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挥发性物质。据报道,植物大多产生挥发物,这些挥发物均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可以清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6】。植物可使空气中的细菌和有害微生物大大减少,同时,还能清除空气中的重金属微粒。文竹、秋海棠属植物、天竺葵分泌的植物杀菌素能减少感冒的发病率【7】。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花香不仅能调节人的情绪,而且还由于香花中含有的芳香性有机化合物能安定神经,提高人体免疫力同时花香还含有大量杀菌素,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研究证明,香味各异的花卉对不同的疾病具有辅助治疗的功效。例如丁香、茉莉、玫瑰、紫罗兰、薄荷等植物可使人放松,精神愉快,有利于睡眠,还能提高工作效率【8】【9】。

国外研究表明,在室内送人柠檬等香气,发报人员的失误率明显降低对进行加法运算的作业者香气效果的测定比较可知,有香时作业者的正解率提高,自觉疲劳状态减轻。另外,低浓度的α一萜烯的吸入,能促进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使人趋于放松,减轻疲劳感。CNV 是大脑的事件相关电位之一,一般认为它与人的注意、期待、预期等心理过程以及意识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CNV早期成分的变化可用来评价芳香物质的镇静与觉醒作用。薰衣草、檀香木、柠檬、侧柏等植物的精油能导致CNV早期成分减少(表现为镇静作用);茉莉、百里香、迷迭香、薄荷等植物的精油能导致CNV早期成分增加(表现为觉醒作用)【10】。

3形成绿色视野,促进人类健康

城市现代化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的工作时间越来越长,空气污染和沉重的工作压力引发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疾病(或称“病态大楼综合征”),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植物与人共享室内空间不仅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也是身心健康的最佳调节剂【11】。据研究,绿色在人类的视野中占据25%就能消除眼睛的生理疲劳,对于人们放松精神和调节心理最为适宜。绿色装饰已成为软装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柔化建筑的硬线条,调节人的心理、放松精神,缓解焦躁、稳定情绪,使人心情舒畅。室内绿化的精神功能,往往在于人对植物的联想。如兰花的高洁,牡丹的富贵,松柏的苍劲等,起到陶冶性情的作用【12】。

室内植物除了上述各种作用外,还在另外一些领域中发挥功效。绿色植物在调节室内温、湿度上也能起到功效。一般来说,室内的相对湿度不应低于30%,否则就会对健康不利,但是在大多地区的冬季,如果不在室内额外加湿,往往难以做到。植物和栽培介质能够不断地向外界蒸腾水分,室内的湿度会以一个自然的方式增加,因而能够调节环境的湿度。同时植物因其蒸腾吸热还能降低环境温度【13】。有些花草能产生特殊的气味,有时人的嗅觉不一定能感觉到,但一些害虫却对其十分敏感。如晚香玉、紫茉莉、天竺葵等,能使蚊子、嶂螂、苍蝇等害虫不易接近。

4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意识的增强,对生存环境质量和自身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观赏植物一方面能从改善生态的角度调节气候,平衡环境,另一方面又具有美化的功能,带给人以色、香、姿、韵等多方面美的享受,对于稳定情绪,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芳香疗法、园艺治疗等的兴起,为人类健康提供了一跳绿色的解决途径。

我国在该方面研究甚少,笔者认为关于观赏植物的色彩心理学、审美心理学、视觉心理学、行为心理学以及气味心理学等的研究有广阔的天地,对于深入“园林一人”这一主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覃秀琼,环境与我们的健康,环境与生活,2001,18

【2】侯建筠.植物对环境的净化作用[J].城镇绿化,50.

【3】侯维,孙振元,潘远.盆栽植物改善室内环境研究进展[J].园艺园林科学,2007.6,23(6):418-421

【4】郭阿军.10种室内观叶植物固氮释氧、蒸腾、抑菌特性的研究:硕士论文.东北林业大学,2004.

【5】洪蓉,金幼菊.日本芳香生理心理学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1,14(3):61-66

【6】丁铮.论家居绿化与人类健康的关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17-19

【7】蔡志全,秦秀英.植物释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2002,21(1):86-90

【8】王春华.二类最适合室内摆放的植物[J].新疆林业,2005(5):37.

【9】郭阿军,岳桦.观赏植物挥发的研究[J].北方园艺,2003(6):36-37

【10】洪蓉,金幼菊.日本芳香生理心理学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1,14(3):61-66

【11】陈昕.国外室内植物景观设计发展浅议[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25(1):79-82

【12】朱小平.室内设计[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13】李玲玲.怎样用植物调节居室的气候[J].上海住宅,2003(10):67.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专业: 姓名: 学号:

人类学是所有科学中最具解放性的。它不仅纠正种族和文化优越性的谬论,而且致力于研究任何地方、任何时代的所有民族。它对人的本质的阐明超过哲人的所有反思或实验科学家的所有研究。 ——美国哲学家格拉斯·德·拉古纳文化人类学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类种种行为的学科,它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发展、变迁的过程、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差异,试图探索人类文化的性质及演变规律。广义的文化人类学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狭义的文化人类学即指民族学。民族学是在民族志基础上进行文化比较研究的学科。文化人类学家所做的最具成就的工作是对人类的婚姻家庭、亲属关系、宗教巫术、原始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在英国学术界倾向于将这部分内容称为社会人类学,有时又统称为社会文化人类学。人类学主要分为:体质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或民族学。 文化人类学主要研究内容是文化和人,其主要的代表理论为: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功能主义、历史主义、文化与人格、结构功能主义、结构主义、新进化论等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西方学者怀着对种族主义、文化殖民主义的厌恶和对落后国家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建立了“文化相对主义(cultural relativism)”,其中以美国人类学之父弗朗兹·博厄斯为个中翘楚。文化相对主义理论的核心人物是梅尔赫尔斯科维茨,他认为“文化相对主义的核心是尊重差别并要求相互尊重的一种社会训练,它强调多种生活方式的价值,这种强调以寻求理解与和谐共处为目的,而不去批判甚至摧毁那些与自己原有文化不相吻合的东西。”简单点说就是承认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并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博厄斯认为,19世纪要发现文化进化规律的企图和把文化发展的阶段模式化的企图,都是建立在不充分的经验、证据之上的;而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长期形成的独特历史,其形态并无高低之分,“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这些术语只是反映出某些人的“种族中心论”观点,这些人以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比其他人更正确。他还认为,任何一个民族或者部落都有自己的逻辑、社会思想、世界观和道德观,人们不应该用自己的一套标准来衡量其他民族的文化——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判标准。继博厄斯之后,许多文化人类学家都从文化和个性发展的角度阐发了文化相对主义观点。例如,露丝在《文化模式》一书中指出,各种文化同样都是有效的,现代文化和原始文化都是同样的实现人类潜力的方法,不能认为现代文化比原始文化更为先进高级,不同的文化并无优劣高低之分。而行为的是非标准也是相对的,被一种文化当作异常或病态的行为在另一特定文化体系内却具有特定价值。 对于文化相对主义的“本性”,赫斯科维奇曾有一段精辟的描述:“文化相对主义的核心是尊重差别并要求相互尊重的一种社会训练。它强调多种生活方式的价值,这种强调以寻求理解与和谐共处为目的,而不去评判甚至摧毁那些不与自己原有文化相吻合的东西。” 尽管文化相对主义突破了西方中心论的模式,肯定了异质文化的多元存在,有利于比较文学在向比较文化学拓展时,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但其观点中也潜藏着一个悖论:如果所有的文化系统都满足于自身的价值标准,必然推导出自己是世界上唯一最优秀的文化,于是会固守自己的文化方式,盲目排斥甚至压制其它文化,结果导致文化孤立主义。而且,文化相对主义无视基本的事实,看不到历史上所有文化的发展都是同纵横交错的各方面因素的作用,包括异已文化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论文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专业班级:制药类11班姓名:甘青玉学号:20108094 摘要: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在人类生活中占有的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与之相接触,它既能引起人类疾病也能造福于人类。目前,微生物大致分类为细菌、真菌(包含酵母菌和微菌)、藻类和俗称为寄生虫的原虫和蠕虫、病毒。在现今科学如此发展的时代,我们要正确对待和使用微生物,让微生物给我们带来最小的伤害和最大的益处。 关键词:疾病、青霉素、健康、菌群 我们今天已经进入了21世纪,虽然我们能够制服引起一般传染病的微生物,但是,艾滋病和新出现的疾病依然严重威胁着人类,还有些一度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开始死灰复燃。人类每天都和这些恐怖的传染病作斗争,在精神和资源方面深受侵害,人力和物力财力不断投入。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全世界每年死亡的5千2000000人中,有1/3是由传染病造成的。 鼠疫,艾滋病(AIDS),癌症,肺结核、疟疾、霍乱“卷土重来”,伊波拉病毒、疯牛病、SARS、禽流感等都是由一些极少部分的微生物所致,拿鼠疫来说吧,1347年的一场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 的人(约2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在此后的80年间,这种疾病一再肆虐,实际上消灭了大约75%的欧洲人口,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场灾难甚至改变了欧洲文化。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多次流行鼠疫,死亡率极高。而且还证实,这些病毒还在变异,这就更加增加了对这些疾病研究的困难。全世界虽然已经花费了无法统计的经费,但有些疾病的危害力不减小,甚至艾滋病的患者和感染者还在每年成倍增长。人类和病原微生物的斗争也许是一场永远看不到尽头的战争。 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

土壤生态学结课论文

土 壤 生 态 学 结课论文 专业班级: 10土木工程6班姓名:李赣 学号:2010102907

秸秆还田对土壤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秸秆还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玉米秸秆、高粱秸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秸秆还田具有促进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含量的增加;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改善植株性状,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团粒结构等优点。秸秆还田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5%~10%,但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并非易事。因此采取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才能起到良好的还田效果。 秸秆作为物质、能量和养分的载体,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粮食单产水平的提高,使用秸秆的剩余量越来越多。秸秆直接还田是当前乃至今后秸秆资源利用的主渠道。以生态系统理论与方法对秸秆还田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研究结果均证明秸秆还田对农业生态系统有利。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秸秆的大量还田对农田土壤CO2、N2O 和 CH4等主要温室气体排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于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及物理状况的影响报道很多。施用作物残体能够提高水田耕层土壤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团聚体和微团聚体的含量,起到疏松土壤、增强粘质土的通透性等作用,并能增强土壤蓄水保水性能。同时,施用作物残体可使土粒的破裂系数降低,土壤微结构系数增加,特征微团聚体组成比例明显下降,具有明显的改土作用。古伯贤等就有机物料对土壤有机质结合形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向土壤施入有机物料后,土壤总碳量、重组有机碳分别较对照增加34. 88 %~37. 21 %和30 % ,有机无机值复合度增加73. 57 %~75. 66 % ,有机无机复合量较对照增加27. 5 %

文化人类学论文: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工作的异同

文化人类学论文: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工作的异同 摘要: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工作的关系密切,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社科群。系统研究二者关系对于更好的把握这两门学科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人类学;社会工作;差异;共通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2-2589 (2011) 14-0065-03 人类学(anthropology)是研究人类的体质和社会文化的学科。这个名称是由希腊语中表示"人"的"anthropos"和表示"知识"、"学问"的"logos"合成的,意思是"研究人类的学问"。人类学根据其研究的领域分两大部分: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涉及到人类的来源、形成、演变、人种等人体方面的部分称为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是相对于"体质人类学"而言的,是研究人所创造的一切文化现象。"它研究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起源、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对不同人类群体文化的相似性和相异性作出解释,应用人类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和解决现代人类社会有关的实际问题"。 社会工作是由social work翻译而来,源于西方,"是指一种有关促进个人与社会福利的措施,乃至包括各种教育、卫生、保险及其他公益事业"。西方有关社会工作一词

的使用,住往是与社会服务、社会福利、公共福利相通的。作为一种助人的活动,其目的是帮助那些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的人,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文化人类学是以人类的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而人类总是拥有文化并永远生存于社会之中;人、社会、文化融为一体。因此,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工作经常面临相同的课题。并且学者们常把文化人类学称为社会人类学,或把社会人类学视为文化人类学的一个分支。社会工作在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具体观察到的人的行为来研究现代社会中的人及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目的却永远是描述全部的人的行为和解释各种文化之间的异同。"因此,它不仅对世界上处在不同社会阶段的人类的行为进行研究,而且也分析研究当代社会中人的行为和社会文化现象的内在原因。在这一点上社会工作与文化人类学接轨。当然二者的紧密联系并不能掩盖它们本身的特色与独到之处,尽管二者都密切关注并研究,但研究视角却不尽相同,比如社会文化人类学一般侧重研究文化传统及其内容,而社会工作侧重研究行为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基于此,有必要对二者进行全面把握,既看到二者在产生背景、研究对象和范围及研究方法方面的差异,又不能忽视二者的共同之处。

人类健康与食品安全论文正文

人类健康与食品安全 姓名: 性别: 学号: 学院: 专业: 年级:

人类健康与食品安全思考题 ——少吃精白米面,多吃五谷杂粮的道理简述 日益快速的生活节奏和生存方式给了我们越来越多的压力,方便食品,精制食品,快速食品以及包装食品的出现满足现代生活节奏的同时也给我们的营养健康带来了新的问题。在类似“增白剂”,“吊白块”,“苏丹红”,“滑石粉”等事件后,人们面对面粉,面对小米,面对食品,有了担忧和恐惧,过于白的面粉不敢吃,小米担心是被柠檬黄染过,银耳也偏重于颜色较为暗黄的个体。 类似的食品安全事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但即使按照生产标准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合理地搭配膳食同样会带来安全隐患。日益增多的富贵病,日益肥胖的人群,免疫力日益降低的我们该怎样回答合理膳食的问题呢?这无疑是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大问题,吃的东西不能含糊,而合理地平衡膳食对于提高免疫力,促进身体健康也是很有帮助的。 近来,专家们提出少吃精白米面,多吃五谷杂粮的说法,对于组织膳食的参考性建议,具有深刻的意义。 首先,精白米面去除了原料中的谷胚和谷皮,也就取出了包括麦麸在内的成分的营养价值,而剩余的部分为胚乳,其中含有的大量的淀粉,而其他营养素(如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的含量界相对很少,大大降低了面粉的营养价值,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精白米面中还增添了部分的添加剂以使其色泽良好,这虽然增加了其商品价值,但于其营养本身并无任何意义。粮谷类作物中的营养物质含量与杂粮相比本已甚少(杂粮的营养价值是大米的17倍),经过深加工和商品化处理之后,富含营养素的谷胚部分和麦麸被去除,靠近谷胚的胚乳部分也被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任课老师:宋会兴 论文题目:自贡富顺西湖的景观生态评价与规划班级:景观建筑设计13级2班 学生姓名:黄显洋 学号:20135446

2014年1月20日 自贡富顺西湖的景观生态评价与规划 摘要:富顺西湖位于富顺县城内西北隅,是一座人工修饰的天然湖,南大北小,形似平放的葫芦,素以荷花闻名。西湖原是钟秀、神龟、五府、玛瑙诸山雨水汇流的自然洼地。夏季荷花盛开,是居民和游人休憩玩耍的好地方。但由于缺乏管理,大多数的时间里西湖环境十分差。如果对西湖进行景观的规划,加强管理,势必增加游人数量,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关键词:景观生态规划管理和谐 1富顺西湖历史及景观现状分析 1.1历史 早在宋代即已疏凿,砌石为堤,隧成湖泊,“湖阔六七里”。经历代培修点缀,先后修建有西湖厅、湖光亭、凌波亭、吹香亭、春风亭、醒心亭、涣乐亭、景濂亭、浩然台、超然台。湖面逶迤,亭榭呼应,曲桥钩连,荷花映日,莲叶接天,垂柳列岸。湖中仿杭州西湖画舫造就的舫船,可在其中摆设筵席,宴请佳宾。解放后,西湖周长尚有1680米,水面51亩。1984年,富顺县人民政府拨专款改建了钟秀山、五府山之间的石平桥、为平拱结合的3孔龙风石桥;加宽改建了西湖影院通五府山的石桥;又从泊船嘴修通了连接湖心新修的碧波亭、红蕖榭的九曲桥。桥岸相接处,是一座亭亭玉立的西子姑娘雕像,脚踏荷花,手提花篮,目视湖中红荷碧叶,婀娜多姿。游人可越过西子姑娘、由九曲桥至亭、榭品茗悠叙,观赏风光。碧波亭是一座中西式园林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亭上有一幅对联:“异代人材辉泽畔;千秋月魄照湖心。”显然是赞扬清代戊戌六君子之一的邑人刘光第。前面则是宽敞明亮的红蕖榭,两条蛟龙缠绕柱上,各呈欢状,柱上也有一幅对联“红荷映日绿柳迎风物象柳

人类学期末论文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期末论文 题目:基于生态系统模式视角下浅谈家庭 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影响 指导教师:李晓芳 学生姓名:张锦滨学号:20153320143 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院(系):公共管理学院 完成时间:2017年6月10 日 2017年6 月10日

目录(黑体四号) 中文摘要 (3) Abstract (3) 正文 (4) 一、家庭的涵义与类型以及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 (4) (一)家庭的涵义 (4) (二)家庭的类型 (4) (三)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 (5) 二、家庭在各个生命周期对人的主要功能的表现 (6) (一)处于形成期的家庭对人的主要功能表现 (6) (二)处于成长期的家庭对人的主要功能表现 (6) (三)处于成熟期的家庭对人的主要功能表现 (7) (四)处于衰老期的家庭对人的主要功能表现 (7) 三、个体对家庭的影响 (8) (一)个体影响家庭的形成 (8) (二)个体影响家庭的结构 (8) (三)个体影响家庭的文化 (9) 四、建立和谐家庭的对策 (9) (一)发挥良性家庭文化的作用 (9) (二)建立有效的家庭沟通系统 (10) (三)加强对家庭中的每一个体功能的认识 (10) 参考文献 (11)

基于生态系统模式视角下浅谈家庭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影响 摘要: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存在单位,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和群体形式。家庭不仅对生活在其中的个体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在深刻的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社会与个体之间存在相互密切的联系。本文基于生态系统模式的思考方法,以核心家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家庭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相互影响,在家庭形成,成长,成熟和衰老等生命周期中人的行为的表现,同时对社会中存在的特殊家庭和病态的家庭结构模式进行分析,试图探索如何在新型社会中完善家庭结构,增强家庭的功能性,实现人与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家庭家庭生命周期人类的行为生态系统模式 Abstract: Family as the existence of the most basic unit of society,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and most important form of system and the community .Family is not only for living in one of the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individual, but also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Family, society and individual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Model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system thinking method to the nuclear famil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famil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influence each other, in family formation, growth, maturation and aging life cycle, such as the performance of human behavior, and exists in the society of the special family and morbid family structure model were analyzed, and tries to explore how to improve the family in the new social structure, enhance the functional sex of the family, to realiz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and among people and family and society. Key words:family family life cycle Human behavior Ecosystem model 人是在社会中生存而离不开社会。作为一个人,我们身上体现着鲜明的社会性,我们的性别,行为规范都是社会所赋予的。所以有人会说,是社会让我们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成为真正的人。而人最早地意识到自己的社会性应该是在家庭这个摇篮中。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基本元素,不仅承载着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的活动需求,同时也在不断塑造人的社会性。家庭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我们一生下来就在家庭这个环境中生存,当然这里不讨论比如狼孩等个别一生下来就不被社会“熏陶”的“人”。可见家庭对人的影响是在人出生后就开始伴随并不断强化。而家庭随着个体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每个发展阶段的家庭对人的功能也是不同的,同时不同的家庭结构也影响着人的发展。 本文以家庭作为人的活动载体,用生态系统模式的思维方法,通过家庭与个人的相互影响,重点论述家庭在不同生命周期对人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人对家庭的反作用,试图探讨更为合理的、和谐的家庭与人的关系。

《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文化人类学 (英文): 课程编号: 课程学分:2 课程总学时:32 课程性质: 二、课程内容简介 文化人类学,就是从物质生产、社会结构、人群组织、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研究整个人类文化的起源、处长、变迁和金化的进程,并且比较各民族、各部落、各国家、各地区、各社团的文化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借以发现文化的普遍性以及个别的文化模式,从而总结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本课程主要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史和理论流派,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分支及所探讨的基本问题,田野调查等以及文化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是社会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文化人类学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以及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分支及所探讨的基本问题等,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田野工作和相关的理论思想来分析特定的文化现象。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导论(3 课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文化人类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地位及研究意义,掌握跨文化比较方法;了解文化人类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理解文化人类学的基本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掌握普同性、文化相对性、适应和整体性的概念。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化人类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学科概述:什么是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跨文化比较研究法;(1 课时) 第二节文化人类学的产生与发展;(1 课时) 第三节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普同型,文化相对性,适应,整体性。(1 课时) 第二章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3 课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古典进化论、船舶学派、历史特殊论学派、新进化论、法国社会学派、功能主义学派、结构主义学派、象征人类学以及解释人类学各个学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的理论思想,理解各个理论流派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摩尔根、泰勒、博尔斯、迪尔凯姆、马林诺夫斯基、布朗、列维-斯特劳斯的观点。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整体分析理论

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论文

浅谈基因工程与人类健康 王招弟 经济管理学院 14会计4班 70 摘要: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基因工程在世界围发展迅速,渗透科学各个领域。其中包括基因制药、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等,回顾生物技术的每一步发展都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基因工程、基因制药、转基因技术、人类健康 20世纪80年代以来,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已成功生产出白细胞介素-2、尿激酶、乙型肝炎苗等,临床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人类已知至少五千多种疾病的发生都直接或间接与基因有关,如肿瘤、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艾滋病,如何根治这些疾病还需人类基因组的进一步研究。2003年4月中国、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六国政府首脑联合发表了《六国政府首脑关于完成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联合声明》宣布:国际人类基因组测序协作组已经解读了人类生命密码书中所有章节的秘密,完成了人类基因组的“完成图”,并且全世界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免费获取这些信息。日前美国奎格?文特研究所和多伦多儿童医院以及加州大学的研究者第一次向世界公布了个人的二倍体基因组序列。 有关基因工程与人类健康的密切联系,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叙述。一、基因制药 科学家预言,下个世纪的药物主要是基因药物。在庞大的“人类基因组”这台大戏中,基因药物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尤其是针对一些遗传疾病与疑难顽症,基因药物把传统疗法上升到了基因疗法。 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将相应的人体遗传物质(基因)转移到不同的微生物中,制造出如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等药物,已成现实。科学家在牛羊中植入人类基因,使这些动物的乳汁含有人类血液的主要成分,如特有的蛋白质、使血液凝结的成分和抗体等等。科学家还把基因切开、粘上,从一种植物转移到另一种植物,从一种动物转移到另一种动物,把切下的基因植入任何生命细胞中,从而获

浅谈桃树的栽培与养护

浅谈桃树的栽培与养护 摘要 桃树[1]是一种果实作为水果的落叶小乔木,花可以观赏,果实多汁,可以生食或制桃脯、罐头等,核仁也可以食用,具有很好的营养、食疗、医用和药用价值。本论文通过对桃树的形态特征、分布情况、品种分类等方面的描写分析,阐述桃树的生长环境条件、生长发育过程及日常的维护管理,并进一步从育苗、选址、栽植、整形修剪、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其栽培与养护技术,加深了人们对桃树的认识,为人们科学、合理、经济的栽培与养护桃树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桃树,栽培技术,养护管理 Cultiv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peach Abstract Peach is a fruit as the fruit of the small deciduous trees, flowers can watch, juicy fruit, can students or peach, canned food, nucleolus can also eat, good nutrition, diet,medical and medicinal value. Analysis of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istribution of peach, cultivar classific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description, the peach tree growth conditi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daily management, and further from the nursery, site selection, planting, pruning, fertilization, pest control, introduces the cultivation an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each, as scientific, reasonable, economy and people cultiv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peach tree provides sufficient theory basis. Keywords: peach, cultivation, maintenance management

生态学小论文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研 究 生 课 程 论 文 论文题目 现代生态学特点与发展趋势——以全球气候变 化对生态影响为例 完成时间 2014年6月 课程名称 现代生态学原理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年 级 2013级 成 绩 评卷人 姓 名 刘志方 学 号 2013112032

现代生态学特点与发展趋势 ——以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影响为例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生态的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生态、昆 虫生态、动物生态、水文生态等的影响,来分析现代生态学的发展特点以及发展趋 势,得出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层次、时-空尺度、内容和技术方法上均有较大的转变, 并对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现代生态学;全球气候变化;特点;趋势 1 引言 现代生态学已普及到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各门具体学科和领域。现代生态学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在分子、细胞等微观水平上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另一方面在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宏观层次上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生态学研究的范畴也从分子、基因、器官、有机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至全球。按生物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分为分子生态学、生理生态学、遗传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按生物类群分为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动物生态学;按生物栖息地来划分生态学分为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按生态学应用的类型分为农业生态学、资源生态学、污染生态学和经济生态学。 以全球气候变化为核心的全球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也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大量创造物质财富的直接结果。本文以全球气候变化为例,分析现代生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从而分析现代生态学的发展特点及趋势。 2 研究案例 2.1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生态的影响 全球气温的上升可能对红树林有积极影响的一面,如气温升高的影响可能改变其大规模的分布、林分结构与提高原有红树林区的多样性,以及促使红树林分布范围将扩展到较高纬度盐湿地区,这会使原先没有红树林的地区变为适宜红树林生长;此外,全球变化对森林植物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气候可通过直接和问接作用影响凋落物的分解,过程,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最基本生态因子。水热条件直接影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淋溶作用和微生物活性,从而对凋落物分解动态产生显著影响。例如,气温升高可使凋落物分解率增加4%~7%,Pausas等对地表和不同土层凋落物分解速率的研究表明,相对较高的地表温度更有利于凋落物的分解.Vitousek

文化人类学论文

关于藏族婚姻制度的学习 关于当今世界存在的一妻多夫制,即藏族的一妻多夫婚俗无论从文化影响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最为引人注目。 对于任何一种生命,其生物特性及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共同决定了其生存方式。是一些因素导致该物种中不同种群生存方式的不同,因为同一物种中不同种群的生物特性是基本相同的。 一妻多夫制 一般观点认为,“所有亲属和婚姻系统中都有一个明确其乱伦禁忌的基本核心”,这对构建一个社会结构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以达尔文主义的表达方式,作为一种“哺乳动物”和“灵长类动物” ,人类是最不倾向于多夫制度的物种之一。从这种观点出发,人类多夫制之特别稀少就不奇怪了。 一妻多夫制的起源 关于一妻多夫制的起源,有两种矛盾的观点。恩格斯很早就提出“群婚残余论”,他指出:印度-西藏的多夫制,也同样是个例外。有学者提出假设,西藏及其周边的一妻多夫制、印度南部及斯里兰卡的一妻多夫制,很可能源于古代印度。有学者认为“在某种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 作为一种适应,一妻多夫制能够产生出来而不依赖于历史的延续。” 从逻辑上讲,以下三条是不争的公理: 一、多夫多妻制(群婚)允许并且可能产生一夫多妻、一妻多夫、一夫一妻现象; 二、一夫多妻制允许并且可能产生一夫一妻现象; 三、一妻多夫制允许并且可能产生一夫一妻现象。这样我们就可以发

现,这四种婚姻制度之间的关系:始于原始混乱的性关系(多夫多 妻),终于一夫一妻;在特定条件下所发生的特殊变化,一妻多夫既可能是原始群婚残余,也可能是从一夫一妻转化过来的。 由于藏族历史上没有实行过严格的一夫一妻制,所以藏族的一妻多夫可能源于:原始群婚残余使得一妻多夫一直存在,特定的历史条件(生存环境、经济制度)促使一夫一妻部分地转化成一妻多夫。 藏族婚姻 藏族实行严格的血缘外婚制。凡父系血亲的男女,绝对禁止通婚和婚外两性关系,否则要遭受严厉的惩处。姨表、姑舅表之间也禁止通婚。一夫一妻制是藏族的基本婚姻形式,但也有古老婚俗的残存。藏族婚俗演进状态的痕迹显著。 多偶制与单偶制并存的婚制 藏族的青年男女,多通过婚前的情侣和着桑关系建立感情,然后缔结婚姻关系。但是,正式结婚有的是以当事人的意志为主,有的则以父母的意志为主。以父母意志为主的婚姻,有的是拒绝当事人的要求,由父母为其另选配偶;有的父母通过媒人说合,缔结秦晋之好。不管通过何种途径结婚,藏族各地一般遵循以下原则:禁止近亲联姻,讲究门当户对,索取彩礼等是结婚的必要条件。婚礼选择吉日良辰举行,由男方请喇嘛占卜决 定。结婚仪式隆重、热烈,男女双方要在佛 像前磕头才算婚姻成立。 多偶制与单偶制并存,是藏族婚姻的另一大特点。多偶制婚,包括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两种。多偶婚家庭占家庭户的比例不大,而且各地也有差

营养与健康论文

健康与饮食 摘要: 于康教授说:“病从口入”,也就是说人在吃上不注意科学,吃错了会导致疾病。不管何时健康对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面对着社会上各种食物不断涌现而诱发的新疾病,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 关键词:饮食营养健康 前言: 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如何吃出健康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宗大事。“民以食为天”,而健康则是身体的最大本钱,这些无疑都牵动着我们的每根神经。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们早已摆脱了东亚病夫的称号,但一系列的现代病也开始缠绕生活在快节奏社会里的我们。 1 人类所需的营养物质 人类每天饮食,位的是获得营养物质。那么,人类所需的营养物质大地有哪些呢? 1.1 蛋白质 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复杂化合物。它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集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它是机体需求量最大的营养成分。它大的主要来源是肉类、蛋、奶、和某些植物种子。 1.2 碳水化合物 是机体功能的主要物质,提供人类生命正常生长、活动所需的能量。它主要来源于大米、小麦、玉米等等。其中水占机体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它主要为机体新陈代谢提供液体环境,溶解各种物质,保障各项机体代谢正常进行。缺少水分,人类无法生存。 1.3 脂类 是机体的主要储能物质,被称为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放出的能量约是糖类的两倍。同时,在人体内的脂肪具有减小机体内器官的摩擦作用,器官抗震作用。它的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油脂和乳制品等等。 1.4 维生素 其种类繁多,主要是调节机体的生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有些是能从外界吸收,如维生素A;有些只能在体内合成,如维生素D。机体对其需求量很小,但是不能缺少。它的主要来源是水果、蔬菜、种子食物、动物肝脏等等。 1.5 矿物质

观赏植物多样性与重要性课案

旅游管理13级 观赏植物学课程论文 题目:观赏植物多样性与重要性学生姓名:周晓捷 学号:201306010203 专业名称:旅游管理 班级:132班 任课教师:季梦成 2015年05月27日

观赏植物多样性与重要性 周晓捷 (旅游与健康学院旅游管理132班) 摘要:世界范围内观赏植物总数达30000种,中国观赏植物总数达10000多种,充分认识、科学利用观赏植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观赏植物为对象,通过查阅文献等方法,对分别从观赏部位、生活型、中国特色观赏植物、观赏效果、遗传等方面介绍观赏植物的多样性;从情感、生态保护、强身健体、美化、经济效益功能等方面介绍观赏植物的重要性。 关键词:观赏植物;多样性;重要性 1.观赏植物概况及研究方法 1.1观赏植物概况 观赏植物是具有一定观赏价值,适用于室内外布置,能够改善和美化环境的草本和木本植物的总称。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和自然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多种名贵园林植物的起源中心,如梅花、牡丹、菊花、百合、芍药、山茶、月季、玫瑰、玉兰、杜鹃和珙桐等。全世界约有高等植物30多万种,我国3万多种,约占1/10,不但物种丰富度高,并且具有特有种属多、区系起源古老、栽培植物种质丰富等特点,在全球植物多样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 1.2调查方法 笔者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等数据库搜索,先后参考了其中的14篇文献,通过翻阅教材、网络搜索等方法多方面归纳总结了观赏植物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2.观赏植物多样性 2.1观赏部位多样性 观赏植物按其观赏部位及习性可分类为观树形、观叶、观花、观果四大类。 2.1.1.观树形类 树形高大、伟健、优美、端庄飘逸。常见的观树形观赏植物有香樟、雪松。 2.1.2观叶类 具有优美叶形或季节性色彩。叶的颜色变化极为丰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叶的深浅、随季节变化等特点都是极其重要的。 按叶色分类: (1)春色叶类。春季新抽生的嫩叶有完全不同颜色的植物,如紫叶碧桃的春叶呈紫红色、红叶石楠的春叶呈鲜红色,柳树的春叶呈嫩绿色。 (2)秋色叶类。在秋季叶片有明显变化的植物。如银杏的秋叶呈金黄色,枫树的秋叶呈鲜红色。 (3)常色叶类。有些植物在整个生活史中始终是相同的颜色。如香樟、的叶色始终是绿色。 2.1.3观花类 以观花为主的植物。花期相错,花色艳丽,花朵硕大,花形奇异,并具香气。春天开花

生态学结课作业

生态学结课作业 1092610122 张朝阳关于对庆阳市污染现状的调查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与陕西省接壤。根据最新勘探结果,庆阳市的石油、煤的储量分别占整个甘肃省总储量的94%和73%。 庆阳市属全省最为干旱缺水的地区,全市河川多年径流量只有14.5亿立方米,其中入境水6.7亿立方米,几乎占径流总量的一半,而自产水仅为7.8亿立方米。水资源人均占有量360立方米,是全省人均水量1300立方米的25.7%,是全国人均水量2400立方米的13%。 每亩耕地占有水量110立方米,是全省每亩耕地600立方米的18.3%,是全国每亩耕地1823立方米的6.02%。 无节制开采导致供水缺口加大在有限的水资源中,由于马莲河上游约2500万立方米的苦水汇入河道,造成整个干流4.75亿立方米的水不能利用。目前尚有31.21万人和15.36万头大牲畜饮用苦咸水。 天然降水是庆阳水的惟一补给源。受季风影响,降水分布不均,年内年际变化大,主要集中在夏秋季,7月—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8.5%,且多以暴雨或雷阵雨出现,难以充分利用,导致春旱、伏旱频繁发生。赖以解决塬区人饮和灌溉的机电井,也因无节制开采而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 据省水文地质检测站统计分析,西峰城区8平方公里范围内,年允许开采地下水为12.4

万立方米,目前已开采225万立方米,相当于允许开采量的20倍,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 据观测,20年内全市水位下降46.6米,平均每年下降2.33米,潜水位接近隔水地板层,部分机井因水位下降而干涸。缺水不仅长期困扰着农业生产,而且严重影响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西峰、宁县、合水、华池、环县县城,每年夏季都闹水荒,不得不实行分片限时供水。 各类污水造成河流污染加剧由于石油开采、地方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剧了全市水资源缺乏的严峻形势。 目前,庆阳市境内8条较大的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受污染的河流已经占到辖区河流总长度的48.08%,而马莲河和蒲河污染尤为严重。马莲河容纳了沿岸6个县区的全部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连续几年均为劣五类;蒲河流域共有工业企业7户,重点城镇污水排放口5个,年接纳工业污水45万吨,生活污水55万吨,水质多年来为五类或劣五类。 环保部门调查发现,华池、环县、庆城几个老油区地表水、地下水均已严重污染。华池乔河、元城、城壕、五蛟等区域水环境已发生“水质蠕变”,县城、悦乐等地井水干枯,水位下降,部分地方水质变苦,人畜无法饮用;环县七里沟、城东沟、城西川等7处水源是当地仅有的几处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水源,近几年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群众反映强烈。 据调查统计,仅2001年—2003年,上述水源地共发生原油泄漏直接污染事故达116起。 2004年上半年,又发生了污染事故16起。 污染使灌溉后的禾苗枯萎、死亡,土地盐碱化。环县曲子、环城两个监测点的地下水水质明显下降。 2004年1月至4月,环县金村寺水体12次被原油及污水污染,由于水中的原油无法彻底清理,农民灌溉后,玉米苗枯死,发生了群众集体挡车事件。七里沟水源由于长期遭受原油污染,水质已严重恶化,随处都可以看到原油斑点。 监测资料显示,环江水域的水质已从三类下降到劣五类标准;庆城县目前发现183口水井出现问题,4万多农村群众、8万多城镇居民饮水困难;西峰油田开发刚起步,彭原乡就出现了水井污染事故。 尽管地企双方共同努力在油田污染防治上做了大量工作,但30年来,长庆油田采用传统的资源开发模式,没有过多地考虑庆阳的环境承载能力,致使局部水环境严重污染。 2002年环境监测数据统计显示,马莲河、蒲河水质均为劣五类水质,污染类型属有机污染和盐类污染。 陇东油田是长庆油田的主产油田,已有30多年的开发历史,已开发的12个油田、54个区块分布于除正宁外的7个县区,2002年,石油矿区各生产单位合计排放废水113万吨,占到全市排放总量的29%。 庆阳市环境监测站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环江的曲子、韩家湾、庆城汇合口,柔远河的华池县城、贾桥常年设立水质例行监测断面,每年分丰、平、枯三期进行水质监测。监测显示,上世纪80年代,水污染比较突出的环县曲子至庆城段,是马莲河主要的排污河道及污染发生区。 2004年7月至9月,在由市县联合组成的陇东油田环境现状调查中,对石油开采比较集中的12条支流进行布点监测发现,华池县境内的乔河、城壕,环县境内的樊家川、五蛟地表水中化学需氧量、挥发酚、石油类超标,与1996年同一断面监测结果比较,环境承载量较大的华池城东河、元城等断面化学需氧量、石油类等污染负荷仍呈上升趋势。 除了油田企业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外,庆阳市内地方工业企业的污染也非常严重。 2004年市环保局牵头的庆阳市环境资源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全市271户地方工业企业污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人类学:源自希腊文,由“人”和“学问”两个字合成,意思是研究人类本身的学问,伴随西方国家全球殖民扩张的过程中产生,最初的人类学家借助殖民者的文字记录展开研究,被称为“扶手椅上的人类学家”。人类学是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是研究人的起源与发展,包括人的体质与文化及其发展变迁的学问。1897年美国华盛顿人类学学会成立标志着人类学科地位最初确立。 文化: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由耳濡目染产生出) 人类学的分支学科: 体质人类学 考古学 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语言人类学 民族学(社会)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欧洲) 狭义:对异文化的共时性研究 社会人类学(英) 广义:对不同时代(考古学)不同地区(语言人类学)不同民族(民族学) 考古学:通过发掘研究古代人类的物质遗存来重构历史上不同文化群体的社会生活,探讨人类文化的形成和演变过程,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过去。 语言人类学:研究语言,或借助语言学的成果达到深化认识人类文化的目的,认为族群语言与族群的社会结构思维模式、宗教信仰等社会生活内容密切相关。因而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社会像符和文化资源,认为语言反映了群体和个人的分类方式、思维特征和价值观,同时也反映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语言人类学所研究的语言是社会构造的一部分,体现了人类的能动作用。 民族学:更多的关注人类文化现象,侧重于“描述、分析、解释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的方式,社会和文化的异同,包括人们在风俗习惯、婚姻家庭、亲属制度、宗教信仰、政治经济制度、原始艺术等方面存在的共性与差异”。通过分析这些异同产生和形成的原因及其对于当地人的现实意义,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从而不断完善人类的知识体系。(对人类的认识) 考古学:研究过去的人类文化 语言人类学:通过语言符号研究文化 民族学:研究现在的人类文化

对文化人类学的看法

认识社会学之根本——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人类各民族创造的文化,以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使用考古学、人种志、人种学、民俗学、语言学的方法、概念、资料,对全世界不同民族作出描述和分析。这是文化人类学最根本的定义,也是我在学习文化人类学以前对于文化人类学的全部理解。简单来说,在我看来文化人类学就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或者说再大一点也可以算作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但是该怎么样理解这门学科、如何去剖析这门学科与社会学内在的联系、学习这门学科能够对我们的社会学学习提供怎样的帮助、以及我们该如何学些这门学科,这些问题我都没有真正思考过。 在上过文化人类学的课程,以及阅读过课程教材和少量的相关书籍以后,我对文化人类学的认识更加深入了。对于文化人类学这门学科,有课属于自己的认识,文化人类学是从“人的文化、文化的人”这个角度来探讨人及其文化发展的脉络、规律,研究人类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人与自我之间的互动关系等课题的综合性学科,是一个研究范围极其广泛的学科,用徐杰舜先生的说法,文化人类学就是一个"千手观音",也正因为如此,现在文化人类学的分支学科,越来越多,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是当今世界的一门显学.既然文化人类学是从"人的文化、文化的人"这个特殊角度来研究文化和人的学科,所以,我认为,弄清楚到底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人,对于学习文化人类学的人以及文化人类学工作者来说,无疑都是很重要的,也是相当基础的问题。在文化人类学领域有考古学家、语言学家和民族学家。考古学家通常从过去的文化出发研究物质对象,试图以此解释人类行为;语言学家研究语言,文化借助语言得以维持并代代相传;民族学家研究已观察到、体验到的文化,与他们想要了解其文化的那些人进行讨论。这决定了文化人类学这门学科是一门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内涵的综合性学科,与我之前认为的文化人类学就是照本宣科的讲授、枯燥无味的学习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也奠定了我现在对于文化人类学学习的全新态度。 所有文化历时而变迁,有时因为他们应付的环境已经变化了,有时由于外人的入侵,或者因为文化内部的价值已经改变了。虽然文化必须变革以调适于新的环境,但是变革中未预见到的后果对社会来说有时是灾难性的。人类是社会成立之根本,而文化亦是名族得以延续传承的之保障,将二者合而为一的文化人类学也是一门了解人类社会起源和发展历程的一个基础性的学科,这样的课程的学习,更加倾向于拓展个人的视野,让其能够从更加宽广的视角去看待社会学、学习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社会学本身就是一种多元化的学科,这种学科的学习对于学习者本身的知识积淀,以及其自身思考问题的宽度有很大的关系。这也进一步肯定了文化人类学的学习对于学习社会学的我们而言是十分有必要的。 撇开其与社会学的联系不谈,这门学科的研究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好处也是值得肯定的。文化为生活所必需的物品和服务的生产及分配提供保证。它通过其成员的繁衍,为生物的延续提供保证。它使新成员濡化,这样他们才能成为有用的成人。它维持其成员之间的秩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