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经贸合作研究

中俄经贸合作研究
中俄经贸合作研究

中俄经贸合作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俄两国GDP的快速增长以及各自国内需求的迅速扩大,中俄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到2006年已连续8年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2006年3月胡锦涛主席借出访俄罗斯参加俄罗斯“中国年”活动之机,又带去了高达43亿美元的经贸订单,并在《中俄联合声明》中强调要提高双方经贸合作的质量与水平,提出中俄两国要“做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伙伴和共同创新的科技合作伙伴”。可以说,当前的中俄经贸关系正处在两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两国经贸合作前景广阔,但该水平与两国的经济实力和合作潜力仍有差距。对中俄经贸关系的现状及其前景做出评估,将有助于认清和充分挖掘两国之间的合作潜力,推动两国在合作与互补中共同走向繁荣。

关键词经贸合作中俄经贸关系双边贸易

目录

引言 (1)

1.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发展阶段分析 (2)

2.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现状分析 (2)

2.1.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取得的成绩及优势分析 (2)

2.1.1.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取得的成绩 (2)

2.1.2.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优势 (3)

2.2.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4)

2.2.1.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4)

2.2.2.中国与俄罗斯双边经贸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

3.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发展对策分析 (6)

4.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前景展望 (8)

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2)

英文摘要 (13)

引言

中俄两国都是世界大国,并且互为最大邻国,加强中俄经贸合作关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俄两国贸易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单一,贸易不平衡,贸易秩序混乱等影响了两国贸易的发展。而与此同时一些积极因素正推动着这些问题逐步解决,同时无论从地缘因素,还是从人文因素上考虑,中俄两国边境毗邻地区的互补性都很强。在当前中俄经贸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中俄两国国家关系的持续良好发展,中俄边境贸易又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和发展趋势。本文从中国与俄国经贸合作的现状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为两国今后经贸合作取得长足发展提供参考。

中俄经贸合作研究

1.中俄经贸合作发展阶段分析

中国与俄罗斯的边境贸易源于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虽然两国的边境贸易经历了沙皇俄国、苏联、俄罗斯联邦等不同的历史时期,但是友好往来、互通有无的良好传统一直没有中断。从1992年至今中俄经贸合作大致经历了两个主要时期:1992-1998年为双边贸易起伏波动时期,1999年至今为双边贸易恢复增长和迅速发展时期。这两个时期又可细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92-1993年)。

苏联解体后,两国贸易方式以政府协定贸易和企业间易货贸易为主。1993年双边贸易额达到76.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2) 第二阶段(1994-1996年)。双边贸易方式逐渐向现汇贸易过渡,贸易规模有所下降,1996年为68.3亿美元。

(3) 第三阶段(1997-1998年)。双边贸易额继续下滑,1998年降至54.8亿美元。

(4) 第四阶段(1999年至今)。双边贸易额止跌回升,连续7年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幅31.1%),2001年突破100亿美元,2004年达212亿美元,2005年达291亿美元,双边贸易恢复增长并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2.中俄经贸合作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国内经济形势好转和中俄政治关系的进一步升温,以及在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中俄边境贸易开始迅速增长,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俄罗斯已经成为中国的第八大贸易伙伴,中国也已经成为俄罗斯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但是,作为战略协作伙伴的中俄两国,在发展边境贸易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2.1 中俄经贸合作取得的成绩及优势分析

2.1.1中俄经贸合作取得的成绩

第一,从20世纪90年代到2005年的统计数看,中俄贸易呈现一种加速增长的趋势。

1992-2001年中俄贸易用了10年时间突破了100亿美元大关;2001-2004年中俄贸易用了3年时间突破了200亿美元大关;据中国海关统计,2005年中俄贸易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连续第七年快速增长,贸易额达到291亿美元,同比增长37.1%,超过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的总水平。对其进行汇总,中国对俄出口132.1亿美元,同比增长45.2%;俄罗斯对华出口158.9亿美元,同比增长31%。就贸易总额而言,中国是俄罗斯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位居德国之后,俄罗斯是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

第二,近年来中俄贸易前景非常的乐观。2000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147.67万吨,2001年为176.6万吨,2002年为302.96万吨,2003年为525.48万吨,2004年为1077.4万吨,2005年为1278万吨。随着中俄石油管道、天燃气管道的铺设和电力网的对接,中俄在这一领域的贸易规模将会日益扩大。

2.1.2中俄经贸合作的优势分析:

第一,资源互补优势。中国劳动力资源比较充足,劳动力成本低廉,在劳动密集型的工业中劳动生产率较高;但中国人均自然资源比较缺乏,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俄罗斯是劳动力短缺的国家,2007年这种短缺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同时,俄罗斯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不仅种类齐全,而且储量巨大,自给程度相当高。此外,中国初级劳动力丰富;而俄罗斯高级技能人才丰富(如2005年俄罗斯每万名劳动力中从事研发活动的有129人,而中国仅有18人),是世界科技大国,在宇航技术、激光技术、微生物工业、人造晶体、新材料等方面居世界前列。因此,两国在劳动力要素上可实现互补。

第二,地理优势。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与中国毗邻。2006年中俄边贸达70亿美元,同比增长25%,占双边贸易额的20%以上。2007年1-7月,中国黑龙江对俄进出口总额为51.2亿美元,占中国对俄进出口总额的20.4%,比2006年同期增长58.2%,高出全国对俄进出口增幅20个百分点。俄远东地区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而与之毗邻的中国东北地区劳动力不但充裕,且成本低。双方在木材深加工、物流、农业、渔业和能源等多个领域可以深化合作。目前,两国边境的大宗商品主要集中在轻纺、农产品及资源性产品上。

第三,区域经济合作优势。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其宗旨是增强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发展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他领域的有效合作。中国和俄罗斯是其中的两个成员国,上海合作组织为中俄两国在贸易投资便利化和区域经济合作方面提供了相应的战略支持。例如,2006年举行的首届“上海合作组织论坛”确立了优先发展区域网络设施建设,并将能源、信息技术和交通领域确定为优先合作方向

2.2中俄经贸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2.1中俄经贸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中俄经贸关系虽然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第一,中俄双边贸易商品结构单一。中俄两国进出口商品主要是一些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及原材料等。中方出口俄方的产品主要是服装、皮革、箱包、鞋等消费品。受俄方产品结构的影响,其出口商品结构中,燃料能源商品、金属及其制品、化工产品、原木及纸浆制品占了较大的比重,这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贸易的发展水平。这些都给双边贸易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同时也使得两国贸易发展的后劲不足。

第二,中俄双边贸易服务体系发展不完善、贸易秩序混乱。中俄两国在银行结算、贸易仲裁、出口信用保险、质量监控和通关等领域的合作还不能满足双边经贸合作的需要。中俄民间贸易曾对发展两国经贸合作起到过积极的作用,随着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不规范的贸易方式突显,已成为两国经贸合作关系中的突出问题。其根源在于灰色清关未得到遏止,中国商品不仅难以通过正规报关渠道进入俄市场,而且在俄中国企业和商人的经济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同时灰色清关也给俄方造成了关税和外汇流失、扰乱市场秩序、影响国内产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最后,在保险、信贷领域合作水平不高,检验检疫和俄方海关货物通关的速度慢,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第三,两国边境管理不规范。一是出入境手续复杂。中俄实行的护照签证制度和俄罗斯方实行的落地签证制度限制了双方经贸人员的往来,影响了经贸关系的发展;二是边境口岸通关效率低下。在我国东部沿海的一些口岸实行24小时通关的今天,中俄边境有些口岸中午确闭关午休一个小时,每天的国货量很少,中方放行后,因在俄方口岸过不了关又返回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执法人员腐败贪婪。中国不少对俄出口货物采取报税方式进入俄市场,俄税务、警务等执法人员专门针对中方货物和人员实行没收、罚款等,向过关人员索要财物的现象普遍。同时,由于俄贸易体制不健全,黑社会与警方勾结,发生了不少针对边贸商务人员的恶性案件,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造成人员伤亡。

第四,俄罗斯市场投资环境欠佳。俄罗斯的各种经贸法规、进出口政策、外汇政策、海关规定及税则、税率等朝令夕改,安全没有保障,投资风险大,在这种混乱的市场条件下,中国商人要想在俄罗斯合法经营与盈利的难度很大,导致中俄经贸活动中以正规的贸易方式进行活动的大中型企业减少,阻碍了双方经贸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第五,中俄企业缺乏合作。双方大企业缺乏合作的积极性,而中小企业对贸易对象国的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情况适应能力不强,包括市场营销调查、寻求产品销售市场、产品与售

后服务、配套、同经纪公司和咨询公司合作等。

第六,中方产品质量差且声誉低下。以前,中国商品大量涌入俄罗斯市场,许多人和企业因此致富,但是不少个体经营者强烈的短期意识,导致大量假冒伪劣商品流入俄市场,使中国商品在俄罗斯人的心中成了劣质产品的代名词,极大的损坏了中国商品的声誉。尽管近年来中国输俄产品质量已经有大的提高,但声誉低下。对中俄边境贸易的扩大具有长期的负面影响。同时我国积极开拓俄罗斯市场的同时,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在同步进行着对俄罗斯市场的争夺,如韩国、日本、而由于这些国家产品的声誉要好于我国的同类产品。因此,这些产品更容易在俄市场上站稳脚跟,这在家用电器行业表现的尤为明显。

第七,中俄双边贸易中存在某些偏见和误解。俄罗斯是劳动力资源较缺乏的国家,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则过剩,双方应通过合理方式在利用劳动力资源方面为两国合作提供新领域。但俄有些人士充满疑惑和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他们需要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又担心利用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会造成移民问题。俄新闻媒体中有相当部分对华不怎么友好,经常以“新闻自由”为由,散布反映中国消极面和不利于发展中俄关系的言论,有些甚至充当传播“中国威胁论”的工具。中国也有一些人认为“俄罗斯靠不住”,怀疑俄罗斯是否真正愿意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认为俄罗斯实际上是把战略重点放在独联体和欧美,一心要融入欧洲,对中俄双边贸易存在某些误解。

第八,中俄目前还没有把双边的贸易关系放在应有的战略高度,“中国威胁论”在俄罗斯依然存在。双方的贸易仍没有走出“低水平、低层次”的局面,双方都把对外经济关系放在西方大国身上,中俄政府都还没有开拓对方市场的明确的整体战略。

2.2.2中俄双边经贸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俄双边经贸关系存在上述问题有多种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投资发展周期理论等对中俄经贸关系现状有很强的解释能力。根据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拥有的比较优势。从目前中俄进口商品来看,大体是一种基于自然禀赋差异的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产业间贸易。产业间贸易属于世界经济发展早期的贸易方式,而当代国际贸易更多的表现为产业内的国际贸易,贸易形势大多表现为加工贸易。在产业间贸易下,交换的商品种类多为资源型产品和制造业的最终产品,贸易形式表现为一般贸易。

其次,中俄贸易目前的状况还取决于两国所处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国是在国民经济初步工业化后开始了转轨进程,目前处于二次工业化阶段,而俄罗斯早已完成了工业化,目前正面临如何解决后工业化转型的问题。中俄两国的经济发展的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要素禀赋和

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差异导致了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不振和相互直接投资不发达,相应的加工贸易和中间产品贸易在双边贸易总额中的比例过低,这种状况不利于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中俄两国均属于经济转型国家,在各自的管理体制方面均存在许多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国际惯例,贸易立法和惯例体制的建设跟不上经贸合作发展的需要。从俄罗斯方面看,目前其外贸管理体制限制仍较多,出口控制严格,高新技术和产品的出口门槛较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对华出口力度。由于俄企业市场化程度较低,缺乏国际市场营销、国际项目管理、国际融资能力和国际商务运作能力,市场反应相对迟钝。同时,俄企业普遍缺乏资金,企业办理出口信贷程度比较复杂。从中国方面看,由于企业对俄罗斯市场了解不深,双方信息沟通不畅。上述因素的存在,制约了俄企业进行有效的对华经贸交流。

第四,中俄机电贸易缺乏大项目支撑。长期以来,俄罗斯对华机电产品的出口主要依靠政府协议和大项目的支撑,且集中在航空航天、核能和电站等领域。20世纪80~90年代,中俄双方曾合作在中国建设了一批电站项目。2001年到2002年间,中俄之间电站项目俄方供货达到高峰,此后随着政府间项目的陆续执行完毕和双方大型经贸合作项目的减少,机电产品在俄对华出口中的所占比例极剧下降。

第五,根据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一国的国际投资地位与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成正比例关系。过去10年,中俄之间相互直接投资不高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资本吸收阶段,尚不具备大规模资本输出的能力,同时两国在吸收直接投资发展本国经济方面也是一种竞争关系。随着两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和恢复,中俄将逐步具备“走出去”的能力,这是两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到了一个特定阶段后必然出现的趋势。

3.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对策

中俄边境贸易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两国在技术、投资、资源、商品等领域互有需求,又互为最大邻国,具有毗邻的地缘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双方都有加强互利合作,提升合作质量和水平的强烈愿望。同时,2006年~2007年开启的中俄国家年为中俄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应该发挥两国经贸合作的优势,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使两国在经贸合作中互惠互利,在友好往来的基础上共同发展。针对以上论述对中俄经贸合作提出以下对

策:

第一,改善贸易商品结构并提高对俄商品质量。俄罗斯市场具有多层次需求的特点。根据有关资料、俄相当富裕者约占总人数的5%~6%,是高档商品的主要消费者;居民生活有保障的约占20%,是俄罗斯中档商品的消费主体。近年来,俄罗斯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市场上商品齐全,人们开始讲究市场和品牌。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扭转向俄罗斯大力推销低档库存的做法,经营的商品应定位于中高档次,以国际品牌为价值标准,质量上高标准,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售后服务,努力创出自己的品牌。同时,应进一步优化和改善贸易商品结构,提高互供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加高薪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在贸易中的比重,提高商品贸易的整体水平。

第二,消除中俄贸易的体制障碍,保证贸易渠道畅通。首先,要抓住俄罗斯“入世”的有利时机,积极与俄方解决经贸合作中的体制问题,为中俄贸易的有序开展扫清道路。例如,急需与俄方协商解决“包机包税”和“灰色清关”等问题,双方要在金融、保险、税收、仲裁、商检、海关运输等领域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规,共同打击各种商业欺诈和不法行为,为双方贸易主体进入对方市场提供更周到的服务;其次,应通过加强中俄双方各层次团体的交流来增进中俄双方的互信,通过不同经济团体民间团体党派之间的相互交流来消除中俄经贸合作中产生的偏见和疑虑。两国政府应为不同层次间的相互交流提供指导和服务,发挥双方政府间各种会晤机制的作用,加强沟通,增进互信,完善双边贸易调节机制,缔结有关贸易秩序、通关便利化、贸易权益保障等条约;再次,通过政府推动企业主导的形式,积极开展双向投资合作。双方应努力就能源进出口、输油管道建设、核能等高薪技术领域合作等问题达成一致,双方政府要为大型企业间的大项目合作提供优惠政策。

第三,赴俄身份要合法规范。我国企业在寻求合作时,决不能一哄而起,必须循序渐进。如果在俄罗斯设立公司和企业,项目立项要进行正确评估,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要对俄罗斯进行全方位考察,了解市场和产品需求,了解俄罗斯一系列财税政策和法规等。并在俄当地进行注册登记,赴俄工作人员必须办好各类短期和常住手续,使赴俄人员的身份合法化、规范化,遵守在饿经商的有关法律法规,使经营活动合法。

第四,改善合作环境促进共同发展。中俄两国都处在双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尽快制定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的外贸合作规则是当务之急。双方贸易主体应共同遵守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游戏规则,以保障贸易的规范操作,为对方商品、投资和服务进入本国市场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完善双边协调仲裁机制,确保两国经贸合作稳定健康发展。

第五,以政治促经济提高中俄贸易的互信程度。作为贸易大国的中国要从大局出发,采取

宽容的态度,化解各方面的矛盾,切实促进中俄贸易上一个新台阶。近年来,尽管中俄国家领导人频繁会晤,但仅仅上层往来是不够的,地区、企业、经济团体的互相交流严重不足,这是在中俄边境贸易中产生偏见和误解的重要原因。因此,解决这些问题,首先,中俄要共同努力,加强和改善对外宣传报道,特别要恢复两国新闻机构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努力减少在俄罗斯流行的“中国威胁论”;其次,中方政府可通过组织若干大型工商贸集团,再联合一大批生产、流通、科研、运输、售后服务于一体的企业,共同形成一个对俄经贸合作的实力整体,将大型企业质优价廉的产品成规模的推向俄罗斯市场。

第六,建立中俄贸易中介服务体系。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时代,中俄双方贸易网络化是必然趋势。因此,应尽早建立中俄贸易信息网络,大力开辟电子商务的全方位服务。通过网络发布贸易信息可增加贸易的时效性。同时,针对中俄双边贸易沟通渠道的缺乏,应强化两国贸易中介服务体系。加强服务型和谈判型的中介服务,即在中俄两国分别设立专门的法律服务机构,为双方经贸单位和个人提供法律、商务咨询。此外,可借助法律服务机构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中俄双方在经贸合作中发生的纠纷,加大对这中俄双方经贸合作企业的保护力度,从而为双边贸易快速稳定增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此外,为进一步加强中俄边境贸易,提高边贸额,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尽快建立中俄边境地区特殊经济区、边民互市区;开展旅游文化,带动边贸逐步发展;加大培养中俄贸易人才等。

4.中俄经贸合作的前景展望

中俄两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成长最快的经济体”,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两个充满活力的巨大市场,为两国的商品、资源、技术和资本进入对方市场提供了广阔前景,中俄经贸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应当抓住时机,充分挖掘潜力,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双边经贸关系持续稳定发展,把两国经贸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第一,2001年7月16日中俄两国元首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该条约是指导中俄长期开展战略合作的纲领性文件,为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牢固的法律基础。还应指出的是,2004年4月,两国签署了《关于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就此,两国边界全部划定,边界问题彻底解决,从而清除了影响两国关系的最后一个障碍。

第二,以中俄“国家年”为契机,促进双边经贸合作全面发展。2006年中国“俄罗斯年”

期间,双方共举办了21场科技活动,而2007年的俄罗斯“中国年”期间,双方也确定了29场科技活动。中方派团组参加“莫斯科国际航空航天展”等大型展会,举办一系列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涉及激光、能源、海洋、航空、自然环境等双方共同关心的话题。中俄两国政府还将就如何加强双边科技合作、拓展合作领域等问题签订一系列协议。首先,中俄经济技术合作将进一步提速。其次,两国确立了明确的经贸合作中期发展目标,提出了注重改善贸易结构、积极扩大机电产品贸易比重的重要任务,确定了重点合作领域。中俄相互举办“国家年”活动为两国经贸发展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使两国经贸合作的广度、深度和层次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第三,“入世”将带来一系列积极变化。中国已于2001年年底“入世”,俄也有望于2007年“入世”。“入世”后5年来,中国对外贸易高速发展,已成为世界上公认的开放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为了“入世”,俄也在积极向WTO组织靠拢:首先,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将会在一个规范的市场规则下运行,如果出现贸易纠纷,两国可以在WTO框架内解决。“入世”带来的贸易环境的改善和贸易秩序的建立,无疑可以大大降低两国企业的贸易成本,提高企业相互投资和开展贸易的积极性;其次,中俄贸易逆差增长趋于缓和。目前中俄双边贸易中中国贸易逆差仍在继续增加,短期内中国对俄贸易逆差的状况难以改变。然而随着俄罗斯在积极努力加入WTO,双边的贸易壁垒因此大大降低,这会给中国商品进一步开拓俄罗斯市场创造条件。

第四,俄罗斯是中国“十一五”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市场之一。“十一五”期间,中国对外经贸就是要进一步树立全球战略意识,大力推动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新的起点上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在投资区域的选择上,中国将根据中央提出的“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的外交战略,来布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和市场;在国别的选择上将遵循的原则是:周边友好国家、资源和市场与中国互补性强的国家、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与中国建立伙伴关系的国家、世界主要区域性经济组织成员;在投资产业的异同上,能源开发利用、工业制造业和加工工业、新技术开发和研究以及服务业等,均是中国开展对外投资和其他跨国经营活动的主要领域。同时,中俄两国可以合作的领域十分的广泛:林木深加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能源领域,基础设施领域,机电、汽车、纺织等领域,农业、渔业领域,以及服务、民用技术和军事技术领域等等,都可以成为今后两国相互投资的重点领域。目前,中俄两国企业在上述领域均有一些生产性的投资合作项目在取得积极进展。不难看出,无论是从投资区域方向上,还是国别选择以及产业导向上,俄罗斯都是中国重要的投资市场之一。

第五,2004年中俄两国领导人达成共识,提出到2010年中俄贸易额实现600-800亿美元的奋斗目标。按目前中俄的贸易规模,到2010年中俄贸易总额需要翻一翻方可实现600亿美

元的目标。如果以2005年为基数,其后4年每年中俄贸易的增长率都在30%以上,毫无疑问,到2008年中俄贸易额就可达到800亿美元。

结束语

总之,随着中俄两国战略合作的进一步升级以及两国互办“国家年”,两国间的经贸合作越来越务实。当前,中俄两国经济都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两国在许多领域具有互补性,这是双方开展投资合作的基础和机遇之所在。中俄双方正在努力采取包括建立中俄投资促进机制等在内的多种合作方式。相信随着两国投资规模的增加和投资领域的扩大,中俄经贸关系一定会迎来一个合作高潮。

本文在写作之前进行了大量的阅读,特别是阅读了很多关于今年来中俄经贸合作的现状的著作。但是由于自身知识有限,论述的深度仍比较欠缺。而且在写作过程中,大多资料是通过阅读相关的著作、报刊杂志和搜索网站得到的,并借鉴了多为学者的研究成果。另外,在本文写作过程中,从选题到定稿的整个过程得到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于参考文献的作者们也致以敬意和谢意!

参考文献

[1]王健.中俄贸易合作分析.对外贸易实务.2006(5).

[2]须同凯.中俄经贸关系发展状况.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5(1).

[3]陆南全.对中俄经贸合作形势的几点分析.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6(7).

[4]王玉芬,刘碧云.中俄贸易中的灰色清关及其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5(4):23-25.

[5]王高峰.《中俄经贸关系:现状、制约因素、发展前景》.《西伯利亚研究》.2005年期三期.

[6]杨希燕.《中俄贸易增长探析与前景预测》.《现代财经》.2005年第11期.

[7]王金亮.《中俄经贸合作对策研究》.《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第八期.

[8]王高峰.《中俄经贸关系:现状、制约因素、发展前景》.《西伯利亚研究》.2005年第三期.

[9]栾文莲.《中俄贸易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4年第9期.

The research on Economics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Russian

Abstract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China and Russia GDP fast growth as well as respective domestic demand rapid expansion, the China and Russia bilateral trade scale expanded unceasingly, 8 years preserved the fast growth momentum continuously to 2006.In March, 2006 President Hu Jintao taking advantage of visits Russia to join Russia’s “the Chinese year”, also took away economics and trade order forms has reached as high as 4,300,000,000 US dollar, and emphasis that enhance the quality and the level of the bilateral economics and trade cooperation ,and proposed that“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tner which China and Russia wanted to make, and the mutual benefit altogether to win the economics and trade partner and innovates together”.It can be said that, the current Chinese and Russian economics and trade relations has occupied maximum level in both countries history .Both countries economics and trade economics and trade prospect is broad,but it still had the disparity of the both countries economic potentiality and the cooperation potential .Make the appraisal to the Chinese and Russian economics and trade relations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prospect, will be helpful in clearly recognized with full excavation between and the cooperation potential both countries, will impel both countries and supplementary moves towards the prosperity together in the cooperation。

Key words Economics and Trade Cooperation China and Russia the Relationship of Economics and Trade Bilateral Trade

中俄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俄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俄两国都是世界大国,并且互为最大邻国,加强中俄经贸合作关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俄两国贸易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单一,贸易不平衡,贸易秩序混乱等影响了两国贸易的发展。而与此同时一些积极因素正推动着这些问题逐渐解决,同时中俄贸易结合度和中俄贸易的互补性为两国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双边贸易商品结构贸易结合度易互补性 普京总统2006年3月访华,出席中国“俄罗斯年”的开幕式,把中俄关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中俄两国在政治上有着许多的共同主张,在国际领域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上能够相互协调和支持。在经济上,两国关系都重视经贸合作的发展。中俄在经济方面成为长期的、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首先分析了中俄贸易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中俄贸易中的特殊因素阐述了中俄贸易的前景。 中俄贸易关系现状分析 中国与俄罗斯有着长期良好的经贸合作,现阶段更是发展迅速。200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119.3亿美元,2003年达到157.6亿美元,同比增长32.11%,到2005年,已达291.0亿美元。尽管中俄双边的经贸合作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两国贸易发展中仍然存在种种问题。 中俄双边贸易的贸易额与双方的大国地位相比仍然不匹配。2005年1-8月中俄贸易总额仅为177.4亿美元,仅占中国贸易总额的2.0%。两国贸易增幅虽大,但仍低于我国外贸平均增长水平,且在我国外贸比重有所下降。贸易规模偏小客观上使得两国的贸易关系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进一步导致双边贸易额增长缓慢。 长期以来,在中俄贸易中,中方一直处于大量的逆差状态。1992—2004年中国对俄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中方累计逆差已高达379.77亿美元。这主要是由于中俄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特点及进口量所造成的。我自俄进口的商品多为我国短缺而又需求量较大的资源性商品。而中方出口的商品主要是轻工、纺织服装类商品,具有货值低且不稳定性的特点。中俄贸易逆差如果长期这样发展下去将会对中俄贸易产生不良影响。

中俄经贸合作的历史沿革及前景分析

中俄经贸起始与发展 (2011俄语汪雪梅20111813310015) 【摘要】中俄经贸关系是中韩关系持久发展的基石,它先于两国政治关系而建立起来,并在推动中俄建交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建交后,两国关系也是以经济、贸易等实质性交流与合作为中心内容的,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绩。因此,一直以来中俄经贸关系是中俄关系发展的重要内容,中俄经贸交流史也构成中俄关系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是把中国与俄国发展经贸关系的历史进行概述。 【关键词】经贸合作,贸易额, 1.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的起源 中俄经贸交流始于公元1240年前后,当时的俄罗斯被蒙古族设钦察汗国统治,同时他们还在中国建立了元朝。蒙古人在俄罗斯地区收取贡赋人口,因此中俄两国官民贸易的产生是必然的。 公元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始称沙皇,从1550年开始陆续派兵进攻鞑靼人的领土。到了16世纪末,俄国向东已经扩展到了额尔齐斯河,与明朝的刺蒙古部、鞑靼蒙古部接壤,为中俄直接进行贸易往来打通了道路。 2.清政府及抗战时期中俄双方经贸发展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专制王朝。清兵入关之后,清政府和沙俄政府有了正式的接触。康雍乾时期,是中俄关系的开始、发展和深化阶段。《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确定了中俄的东段边界,条约中规定:两国人可凭文票在边境进行贸易。《恰克图条约》的签订则确定了中俄的中段边界,为中俄边关互市的兴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它也使古代中俄两国的贸易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康雍乾时期中俄两国关系是既相互对立又互相依存,沙俄为了经济上的巨大利益,不得不停止领土的扩张,而清政府也需要中俄边界的稳定来处理民族间事务。由于清初政权稳定,俄国的战略重点主要在欧洲,此时两国的交往大多数情况都处于平等的状态。

中俄关系现状与前景

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前景 中国、俄罗斯分别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主要大国,是彼此最重要的邻国。所以,中俄关系向来是国际关系领域一项极为重要的研究。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俄关系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而未来中俄关系的走向,又必然对国际局势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研究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前景,就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一、中俄关系的现状 无论是双边关系还是多边关系,其状态都很难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它具体反映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关系之中,并由这些关系表现出来。中俄关系也不例外。 1、中俄政治关系的现状。美国的全球安全战略,尤其是其重返亚太战略和北约东扩,使中、 俄同时感受到美国的威胁和战略逼退,出于共同抵御美国的需要,两国都有加强合作的愿望,政治关系迅速升温。2014年面对由克里米亚问题引起的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俄罗斯亟需中国的支持。而中国近几年面临的中日钓鱼岛问题,南海争端等一系列棘手问题,也离不开俄罗斯的支持。 因此,中俄政治关系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2、中俄军事关系的现状。军事关系是中俄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中俄经济关系的现状。中俄经济关系的两大支柱是能源贸易和军火贸易。能源贸易在中俄 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中俄关系不断前行的重要根基。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对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而邻国俄罗斯作为世界能源大国,恰恰可以为中国提供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另一方面,能源出口是俄罗斯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中俄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几年,俄欧关系的波动,影响到俄罗斯对欧洲能源的出口,俄罗斯亟需开发新的能源市场。而中国为了降低能源进口的风险,实现能源进口渠道的多样化,也很需要俄的能源供应。因此,中俄能源贸易发 页脚内容1

中俄双边贸易状况分析

中俄双边贸易状况分析 宁波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082班 方晓玲 摘要:近几年来,中俄两国经贸关系不断深化,贸易额不断上升,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但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双边贸易开始受到明显冲击。2009年初,两国贸易额下降一度超过40%,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担忧。但应该看到,两国贸易额下降主要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互补格局没有变,经贸合作不断加强的整体趋势没有变。而且,危机使两国经贸中的一些问题凸显出来。当前,两国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贸易结构、贸易框架、人才交流、携手意识等方面,如能借“机”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中俄经贸合作健康发展,那么将能使中俄经贸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字:中俄贸易;贸易总量;商品结构;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俄罗斯是我国最大的邻邦——双方拥有的共同边界线达四千三百多千米,也是我国的重要贸易伙伴,2007年俄罗斯已发展为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而中国也成为俄罗斯第三大贸易伙伴。中俄边境贸易历史悠久,地缘便利性与双方边境地区经济的互补性,为中俄边境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贸易关系中存在着固有的一些差异与问题,目前中俄中俄两国的贸易发展均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双方经贸还需要进一步开发。 1.中国与俄罗斯贸易总量与关系变化 据俄海关统计,2008年双边贸易额为550.5亿美元,增长40%。其中,俄罗斯对华出口203.9亿美元,增长5.6%;自中国进口346.6亿美元,增长42.7%;俄方贸易逆差92.5亿美元,中国为俄最大的进口国和第四大出口国。2009年l一9月,双边贸易额为280.45亿美元,同比下降34.8%。2008年1—10月,中俄贸易增长超过40%,显示了两国经贸关系日益紧密,双边贸易潜力正开始得到发挥。 但金融危机打断了这一趋势,自11月份起两国整体对外贸易和双边贸易都出现滑坡。双边贸易下滑幅度与俄整体外贸下滑速度一致(—40%左右),但大于中国对外贸易下降速度(—21%左右),显示中俄贸易的基础尚不够稳固。2009年2月,双边贸易滑到谷底,仅为20.74亿美元。虽然自三月底开始反弹,但是要恢复到08年月均水平仍需一段时间。、 2.中俄双边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及分析 俄罗斯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类) 俄罗斯自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类)

中俄经贸合作研究

中俄经贸合作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俄两国GDP的快速增长以及各自国内需求的迅速扩大,中俄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到2006年已连续8年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2006年3月胡锦涛主席借出访俄罗斯参加俄罗斯“中国年”活动之机,又带去了高达43亿美元的经贸订单,并在《中俄联合声明》中强调要提高双方经贸合作的质量与水平,提出中俄两国要“做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伙伴和共同创新的科技合作伙伴”。可以说,当前的中俄经贸关系正处在两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两国经贸合作前景广阔,但该水平与两国的经济实力和合作潜力仍有差距。对中俄经贸关系的现状及其前景做出评估,将有助于认清和充分挖掘两国之间的合作潜力,推动两国在合作与互补中共同走向繁荣。 关键词经贸合作中俄经贸关系双边贸易

目录 引言 (1) 1.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发展阶段分析 (2) 2.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现状分析 (2) 2.1.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取得的成绩及优势分析 (2) 2.1.1.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取得的成绩 (2) 2.1.2.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优势 (3) 2.2.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4) 2.2.1.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4) 2.2.2.中国与俄罗斯双边经贸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 3.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发展对策分析 (6) 4.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前景展望 (8) 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2) 英文摘要 (13)

引言 中俄两国都是世界大国,并且互为最大邻国,加强中俄经贸合作关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俄两国贸易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单一,贸易不平衡,贸易秩序混乱等影响了两国贸易的发展。而与此同时一些积极因素正推动着这些问题逐步解决,同时无论从地缘因素,还是从人文因素上考虑,中俄两国边境毗邻地区的互补性都很强。在当前中俄经贸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中俄两国国家关系的持续良好发展,中俄边境贸易又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和发展趋势。本文从中国与俄国经贸合作的现状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为两国今后经贸合作取得长足发展提供参考。

中俄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中俄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中俄经贸合作的总体发展速度较快,双方的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层次不断上升,2008年双边贸易额已经向600亿美元大关迈进。但两国经贸合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中俄两国地缘经济利益依存度不对称 中俄两国在经贸合作领域的地缘经济利益依存度呈现出非对称性结构,导致中俄两国的双边经贸合作关系存在不稳定因素。近年来,中俄贸易摩擦不断发生,其主要表现形式是俄罗斯对中国部分商品征收较高额度关税,以及设置其他形式的非关税壁垒。俄罗斯对中国的纺织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存在高度的可替代性,在俄罗斯市场,中国商品遭到来自欧盟国家、日本、韩国、东盟国家同类商品的激烈竞争。当今世界各国对能源、原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原料供应日趋紧张,能源供应问题上升到关乎国家安全的程度。随着我国总体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原料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国际市场依存度越来越高。因此,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原料商品对于中国来说,其可替代程度较低。在高科技合作领域,中国的回旋余地也较小。 中俄地缘经济利益依存度的不对称导致两国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呈现出某种不平衡性,成为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不稳定性也是中俄两国贸易产生摩擦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中俄贸易规模相对较小,贸易结构尚待优化相对于中俄两国的总体经济规模,两国的贸易额还有待进一步提

高,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335 353亿元,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为39.161万亿卢布(约1.29万亿美元),中俄2009年的贸易额仅为395亿美元,这是与中俄两国的总体经济利益不对称的。 中俄两国的贸易结构虽然在近几年来有所改变,但基本特征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中国对俄出口仍以劳动密集型商品和机电产品为主,其中服装、鞋类、食品等传统的大宗商品在中俄贸易中仍占重要地位。俄罗斯对中国出口仍以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主要品种有石油及成品油、化肥、原木、有色金属及其制品、冻鱼等。由此看来,在中俄贸易中,原料产品、初级加工产品、低附加值产品仍占主导地位,而深加工产品、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较低。双边贸易结构有待优化,贸易层次有待提升。 (三)俄罗斯贸易政策多变,贸易壁垒较高 在俄罗斯,法律、政策多变,执行力度不强是很普遍的事。俄罗斯对外贸易政策经常发生重大调整,且在做出调整之前,一般不预留过渡期。这给中俄经贸合作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 此外,俄罗斯壁垒较高,并对中国部分进口商品采取歧视政策。近年来,俄罗斯对部分进口产品征收25%以上的关税,其中包括部分纺织品面料和服装等中国对俄出口大宗商品。俄罗斯还对来自中国的纺织品征收11%以上的高关税,而对其他国家进口纺织品仅收6%~7%的普通关税。这对中国商品对俄出口较为不利。目前,俄罗斯正在大力整顿“灰色清关”,对中国商品实施特别通关处理,包括减少通关口岸,对商品实施集中管理及加征关税。

中俄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俄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俄两国关系经历了曲折发展。头十年是“中苏同盟”,但双方并不平等;继而是十年“论战”,“争”得不可开交;接着是十年武装对峙,双方关系极度恶化;随后是十年谈判,直到1989年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俄罗斯独立后,中俄关系渐入佳境,从“睦邻友好关系”、“建设性伙伴关系”发展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普京就任总统以来,中俄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当前的中俄关系政治上处于历史上的良好时期,但其他层面仍需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双方经贸关系方面。 一、中俄两国的经济发展 1.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很好的发展,经济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从2003年---2007年,中国国民经济连续五年实现10%以上的增长,比同期世界年平均增长4.9%高出5.5个百分点,2008年比2007年又增长9%多。2008年,中国全年GDP为43333.6亿美元,增幅9%,人均GDP为22640元,按当年汇率折算约为3263美元,增幅27.2%。2009年中国全年GDP受金融危机影响增速减缓,但仍保持8.7%的增长,这意味着2009年中国GDP相当于日本GDP 的96%,距离世界第二位仅有一步之遥,多方金融机构预测2010年中国GDP 超越日本必将实现。 其次,国际经济交流规模巨大。 2007年全年中国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下降0.3个百分点。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回落1.5个百分点;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2008年进出口全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四季度增速回落较多,全年进出口总额256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出口14285亿美元,增长17.20%;进口11331亿美元,增长18.5%。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95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28亿美元。2009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2073亿美元,全年出口12017亿美元,进口10056

浅议中俄关系的发展前景

浅议中俄关系的发展前景 摘要:中俄互为陆上最大的邻国,中俄关系的友好发展不仅对双方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国际关系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对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的不同发展阶段,目前中俄发展友好关系的原因、意义作了简要的介绍,并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中俄关系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中俄关系发展共同利益 纵观历史,虽然中国和当时的苏联由于种种原因,从结盟、对抗到相互隔绝、互不往来,经历了四十年的恩恩怨怨。但至苏联解体、中俄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十分顺利。那么,目前中俄关系友好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意义是什么?中俄关系的未来发展会是什么样子?本文将试着对这些问题予以解答。 一、自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的发展 1991年苏联解体后10年时间里,中俄关系在政治和法律定位上连续上了四个台阶:1992年12月,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关于两国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决定把双边关系提升到“相互视为友好国家”的新阶段;1994年9月,两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建设性伙伴关系”;1996年4月,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确定两国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7月,两国元首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这步步升高的政治和法律定位,不仅使中俄关系高潮迭起,也为中俄关系指明了发展方向。【1】 目前,两国关系步入全面、快速、深入发展轨道,其重要性、特殊性和成熟性更加凸显:一是两国建立起完善的高层定期会晤及其他各级别交流与会晤机制,如此完备的大国合作机制,对中国来说是唯一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少见的,它为中俄双方开展合作提供了一个稳定、高效的制度框架;二是两国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为解决两国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从1987年至2004年,中苏(俄)根据国际法准则,本着平等协商的精神,进行了长期认真的谈判。随着2004年10月《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的最后签署,两国最终全部确定了长达4300公里的边界走向。随后,两国又在2008年结束全部勘界工作,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全面彻底解决。《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明确规定两国相互没有也不会有领土要求。这为中俄关系发展扫除了一个最大的障碍。三是,两国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支持,中国坚定地支持俄打击恐怖主义及分裂势力,支持俄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俄在台湾、西藏、“东突”等问题上也坚定地支持中方立场;四是,两国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军事合作,根据中俄两国双边和上海合作组织的有关协定,两国在边境地区建立军事信任措施,相互裁减军事力量,中

中俄经贸合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面对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更好的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从中国的发展看,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首先应该加快区域经济合作,目前最现实的选择就是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另外,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也必许实现中俄经贸关系的战略升级。 2000年7月11日俄公布的《俄罗斯外交政策构想》指出:“俄罗斯与中国对国际政治的关键问题原则性态度是一致的,这是地区稳定和全球稳定在的主要支柱之一。俄罗斯将努力发展与中国在各方面的互利合作[1]。”2003年5月28日,胡锦涛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是提出要大力发展包括经贸合作在内的“全面战略协作,不断加固中俄关系的基础,促进两过世代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繁荣。”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中国和俄罗斯同为世界大国都是世界上大的供给来源和需求市场,两国互为邻邦,有4334公里的边界线,因而享有经贸合作的地缘优势,同时两国的经济结构有较大的差异,产业优势互补性较强。俄罗斯是一个人均自然资源充裕的国家,国内市场资源供大于求[2],中国的人均资源存量很低,是一个自然资源外部依赖性很强的国家。同时,俄罗斯有着巨大潜力和机遇,中俄两国在商品、技术、劳动力、资源、产业结构诸方面都有很大的互补性,因而贸易能增加两国福利,使两国内居民受益。俄罗斯的重工业、军事工业比较发达,但轻工业、农业相对落后,日用品、食品、蔬菜、肉制品的自给率在48%以下,而俄罗斯短缺商品正是中国生产的长项。中国的出口对于俄罗斯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是日用消费品(食品、服装、电器)的生产和出口大国,日用消费品在国内远远供大于求,非意愿存货较多,急于打开国际市场,出口俄罗斯正是解决之道。 加快中国和俄罗斯的经贸合作是巩固和发展两国政治关系,切实维护两国经济安全的需要,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研究中俄经贸合作问题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中俄双边贸易关系分析

中俄双边贸易关系分析 The bilateral trad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年月日

摘要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具有两大趋势,其一是经济一体化;另一个是区域集团化。在这种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中俄双方应该准确的认清自身处境,充分利用两国之间的各种有利因素,加强合作,加强双方在经济贸易方面的交流,牢固确立双方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高双方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以达到双赢的目的。所以从阻碍中俄双边贸易关系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以此提出适当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双边贸易关系;制约因素;对策措施

Abstrac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today has two big trends, one is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other is a regional group. In this kind of economy under the situation of rapid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both sides should be accurate recognise their own situation, make full use of variou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 favorable factors, strengthen cooperation, strengthen bilateral trade and economic exchanges, firmly established both strategic partner relationship, enhance both parties in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win-win purpose. So that the bilateral trad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from the constraints on the analysis, based on this the appropriate policy measures. Keywords: Bilateral trade relations;Restricting factors;Policy measures

分析中俄两国在经贸方面各自的特点及未来发展方向

分析中俄两国在经贸方面各自的特点及未来发展方向 中俄两国是重要的经济贸易伙伴。在经受了2008年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冲击后,中俄两国经贸关系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在中俄政府总理定期会晤制度框架下,建立了两国经济合作对话与协商机制。近年来,中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能源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相互投资不断增加,地区间的经济贸易关系全面发展。全面提升贸易质量,扩大贸易规模,增加相互投资,深化能源合作,推动地区间和边境地区经贸合作,加强经济现代化领域合作,将成为中俄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中国在经贸方面的特点 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一大亮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经济贸易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产生了积极的效应。自01年入世以来我国的货物和服务进出口额都在呈现上升趋势,08-09年期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贸企业受到严重冲击,订单量有很多,下降,导致出口额度出现逆转,出口不利的情况下,政府运用其经济调控能力,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以至于很多企业开始由外销改内销,在出口下降的同时进口额度亦出现下滑。并且进出口对比来看中国出口额>进口额故一直以来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都是出于贸易顺差的地位。 从总体来看,入世促进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一直是我国吸引外资、发展经济、提升经济结构、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一种主要方式。 2002年加工贸易进口1799.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1%,占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已达到50%。占全部进口增量的54.6%。2003年1-7月加工贸易进口854.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2%。占进口增量的23%。加工贸易设备进口114.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9%。先进技术和短缺原材料占进口比重进一步上升。由于入世后我国完善和调整了吸引外资的政策,利用外资的结构进一步优化;我国进口管理制度和公平贸易体系进一步完善并发挥了积极作用,进口增长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有所加大。 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制成品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

中俄经贸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316380831.html, 中俄经贸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者:王倩倩 来源:《对外经贸》2017年第09期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俄罗斯经济“向东看”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中俄经贸合作日益密切,双边经贸发展取得了良好成绩,但仍然存在商品贸易规模小且结构单一、贸易服务体系不健全、直接投资规模小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受两国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俄罗斯宏观政治经济环境不稳定、双边贸易秩序混乱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以及中俄自由贸易区建设、积极完善贸易和投资制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俄经贸合作;战略对接;自贸区建设 [中图分类号]F75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9-0010-03 一、中俄经贸合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商品贸易规模小且结构单一 中俄两国经贸往来历史悠久,特别是近几年两国贸易额一直保持不断增长趋势,但是与中日和中美等国的贸易规模相比,中俄双边贸易规模还是比较小的,特别是相对于中国这个领土面积世界第三、人口世界第一的大国而言,中俄双边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仍然较小,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2011—2015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只有2%左右,而中日、中美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分别在5%、10%以上,中俄贸易规模与中日和中美等双边贸易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另一方面,从中俄贸易商品结构来看,双边进出口商品的结构仍然比较单一。随着中俄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俄罗斯东部的自然资源储量丰富,所以我国自俄罗斯进口的商品以原油、煤炭、铁矿石等为主,这是俄罗斯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我国对俄出口的商品则以服装、鞋帽、农产品和纺织品为主,这些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低,且不利于形成规模优势,近年来科技密集型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虽然有所增长,但所占比例仍然较低。 (二)贸易服务体系不健全

[中俄,经贸关系,发展]浅论中俄经贸关系发展及其战略决策

浅论中俄经贸关系发展及其战略决策(1)论文 论文论文关键词:中俄经贸关系;市场特性分析;经贸发展战略论文论文摘要:中俄两 国是世界公认的“成长最快的经济体”,2007年中国和俄罗斯经济仍继续保持增长。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两个充满活力的巨大市场,为两国的商品、资源、技术和资本进入对方市场提供了广阔前景,中俄经贸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双方应当抓住时机,充分挖掘潜力,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双边经贸关系持续稳定发展,把两国经贸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一、中俄经贸关系发展 (一)中俄贸易发展的几个阶段 1991年至今,中俄贸易大 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1~1993年),苏联解体后,两国贸易方式以政府协定贸易和企业间易货贸易为主,1991年双边贸易额为39.04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与上年相比减1 0.8%;1992年双边贸易额达到58.62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与上年相比增50.2%;1993年达到76.8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与上年相比增31.0%。第二阶段(1994~1998年),贸易方式逐渐向现汇贸易过渡,双边贸易额下滑,1994年为50.76亿美元(-33.9%),1995年为54.63 亿美元(+7.6%),1996年为68.46亿美元(+25.3%),1997年达到61.24亿美元(-11.2%),1998年降至54.81亿美元(-10.5%)。第三阶段(1999年至今),双边贸易额止跌回升,连续8年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幅31.5%),1999年为57.20亿美元(+10.4),2000年为80.03亿美元(+39.9%),2001年为106.70亿美元(+33.3%),2002年为119.30亿美元(+11.8%),200 3年为157.60亿美元(+32.1%),2011年为212.30亿美元(+34.7%),2005年为291.00亿美 元(+37.1%),2006年为334亿美元,2007年前9个月就达349亿美元,增幅高达42%。 (二)中俄经济科技合作在经济科技领域,中俄两国已经建立了全方位、多管道、多层次的合 作格局。 1、投资合作。截至2005年底,中国在俄投资项目共657个,协议投资额约9.77 亿美元。投资主要分布在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林业、贸易、轻纺、家电、通信、建筑、服务、房地产开发等领域。俄罗斯在华投资项目1849个,合同投资额约14.05亿美元,实 际投资额约5.41亿美元。俄对华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投资合作是发展中俄经济合作的重要途径,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只有扩大相互投资,才能拉动两国贸易大幅度增长,2003年,在俄罗斯境内有由中国商务部批准的中国资本参与的企业482家,这些企业的双边投资总额为3.25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2.07亿美元。这 些企业主要集中在贸易、微电子技术、通信、制衣、家电组装、公共饮食、木材加工、农业等领域。据中国方面统计,截至2003年1月1日在中国境内注册的有俄罗斯资本参与的企业共1413家,俄罗斯在中国的累计投资额为3.032亿美元。2011年在中国境内新建有俄资 参与的企业116家,增长8.9%。俄罗斯投资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核电、汽车和农机组装、化工、建筑等领域。俄资在这些项目上的合同金额为6.74亿美元,实际投资金额为3亿美元。近年来两国采取了包括建立中俄投资促进会议机制在内的多种合作方式,推进中俄投资合作。在第一、二届中俄投资促进会议上双方共签约19个项目,中方投资总计21.5亿美元。这些项目的实施既为俄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加深了两国人民的理解和友谊,进一步增强了双方深化投资合作的信心。在第三届中俄投资促进会议上,中俄双方又签约了10个项目,涉及矿业开采、森林工业、汽车装配与制造、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中方协议投资额达10亿美元。中国在俄罗斯的最大的投资 项目、投资总额达13.46亿美元的“波罗的海明珠”已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该项目由上 海实业集团牵头、多家上海企业参与。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中国对俄累计投资额将达

中俄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朝显阳.中俄经贸合作驶入快车道——访中国驻俄使馆公使衔参赞高锡云.光明日报,2007-07-17 [2]黄卫平,彭刚.国际经济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2 [3]M.E.Porter.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N.Y.Free Press,1990.72 [4]康曾奎.中俄贸易:萧条过后又是春.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 论文题目:中俄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在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俄两国作为相邻大国,不论在双边关系还是在地区合作以及国际舞台上都有着密切的协作,并且已经建立起比较稳固和彼此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标志着中俄两国的政治关系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但是,就目前来看,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中俄两国的双边贸易规模并不是很大,可以说中俄两国的贸易合作远远落后于政治合作。因此,在当前中俄经济加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双方有必要携手来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开创新局面、迈上新水平。两国加强经贸领域的合作,对促进中俄两国的经济发展,推动东北亚地区经济协作,以适应经济全球化这一发展总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研究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分析影响中俄贸易的因素和制定促进中俄贸易发展的对策,为加强中俄两国的贸易合作、改变中俄两国贸易量比较小的现状提供建议和支撑,以促使两国贸易沿着健康、稳定、有序、快速的轨道发展。【关键词】中国;俄罗斯;贸易关系;互补性李编辑修改发表论文QQ:528265165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中国和俄罗斯,一个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一个是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又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因此,两国在国际经济和政治舞台上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不仅如此,中俄两国还是依山傍水的邻国,有着4300多千米的共同边界线,两国发展贸易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从历史来看,早在17世纪两国就有了贸易往来,从1619年俄第一个使臣彼德林来到北京

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作为中俄关系领域的一个实际工作者,我愿利用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当前中俄关系的发展情况,并结合我的工作感受谈一点个人看法和意见。之后,我愿回答大家的提问。 我大体讲四个部分,一是当前中俄关系的发展情况,二是发展中俄关系的意义和经验,三是中俄关系目前面临的形势和发展前景,四是发展中俄关系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中俄关系目前处于历史发展最好时期 1991年苏联解体后10年时间里,中俄关系在政治和法律定位上连续上了四个台阶:一是1992年12月,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关于两国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决定把双边关系提升到“相互视为友好国家”的新阶段;二是1994年9月,两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三是1996年4月,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确定两国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四是2001年7月,两国元首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这步步升高的政治和法律定位,不仅使中俄关系高潮迭起,也为中俄关系指明了发展方向。 自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合作格局,成果丰硕,势头喜人。可以说,我们两国关系步入全面、快速、深入发展轨道,其重要性、特殊性和成熟性更加凸显。

(一)两国建立起完善的高层定期会晤及其他各级别交流与会晤机制(二)两国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三)两国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支持(四)两国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军事合作(五)两国经济合作稳步上升,经济合作长期滞后的局面逐渐有所改观,中俄关系的物质基础开始增强(六)边境和地方合作日益成为两国合作的新增长点(七)两国民间交往和合作空前活跃(八)两国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合作卓有成效 语言是人类心灵沟通的桥梁。通晓对方的语言,是读懂对方心灵,相互理解信任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推动中俄友好合作,提升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水平,继成功举办“国家年”活动后,两国元首宣布在2009年和2010年启动两国“语言年”活动,在两国掀起学习对方语言、文化的新高潮。去年,“俄语年”在中国成功举办,今年的俄罗斯“汉语年”也已拉开帷幕。 二、中俄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仅对中俄两国,而且对本地区和整个世界都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中俄开展战略协作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难以估量的现实和长远利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最主要的利益是,中俄两国由冷战时期的对手变成了朋友和伙伴,两国不用再拿出巨大的资源防备对方,而是可以集中力量搞建设、发展自己 第二、两国在国际舞台彼此多了一个有利的支持者

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及前景分析

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及前景分析 杨湛兰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11) 摘要:中俄两国政治友好关系的发展,为两国在其他领域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在全球化背景下,中俄两国顺应全球贸易发展的趋势,逐步提升两国经贸合作层次。同时这也符合中俄两国各自的国家经济利益与安全利益的,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互补性将进一步推动中俄经贸合作向前发展。了解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及合作的动因,更有利于中俄经贸稳定良好地发展,并对探析中俄经贸的合作前景提供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中俄经贸合作,发展历程,依赖性,互补性 作为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中俄两国不仅在地域上关系紧密,两国经济的互补性也很强,双边贸易潜在市场巨大。尤其是近年来,中俄两国领导人频繁地互访,中俄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推进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稳步发展的同时,两国经济出现持续增长,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两国在能源、科技、金融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全面、深入的合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对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正在走复兴道路的俄罗斯来说,对双边经贸关系的现状及其前景做出评估,将有助于两国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走向共同繁荣。 一、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 从1992年至今,中俄双边贸易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92至1993年。这个时期正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寻求对外发展的新时期。中俄两国的贸易方式以政府协定贸易和企业间易货贸易为主。这个时期双边贸易发展快速主要是由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采取激进的改革措施,迅速放开物价,但国内商品十分匮乏,急需从我国进口商品。加上我国鼓励与原苏东国家进行贸易,促使大量我国的消费品进入俄市场,因此贸易额大幅度增长,但 是这种增长不是贸易自然发展的结果,因此缺乏后劲。 第二阶段,从1994到1996年。这个时期中俄两国的双边贸易由易货贸易逐渐向现汇贸易过渡,贸易规模有所下降,1996年双边贸易额仅为68.4亿美元。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1993年俄方大幅度提高进口关税,使我国出口商品盈利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出口。同时,俄方又大幅度降低出口关税,鼓励出口,使得1995年、1996年我国对俄的进口额反而有所回升。 第三阶段,从1997到1998年。这个时期主要是上述原因的持续效应,双边贸易额继续下滑。1997年贸易额为61.2亿美元,与上年同比下降10.5%。1998年降至54.8亿美元。但这一时期两国边境地方贸易发展较快,1998年边境贸易额比1997年增长超20%,约占两国总贸易额的1/3。 第四阶段,从1999年至今。这个时期是双边贸易最乐观的时期,双边贸易额止跌回升,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幅达到31.1%),2001年突破100亿美元,2006年达到333.9亿美元,到2010年双边贸易额已超550亿美元。

俄语科学短文(中俄经贸关系2)

В 2021 году экспорт сотовых телефонов из КНР вырос почти на 50% За два месяца 2021 года экспорт китайских сотовых телефонов составил 149,59 млрд юаней, что на 49,2% больше, чем за аналогичный период 2020 года. Об этом сообщило Главное таможенн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 КНР. Согласно 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м данным, опубликованным 7 марта Главным таможенным управлением, экспорт механической и электротехнической продукции из Китая составил в январе-феврале 2021 года 1,85 трлн юаней, увеличившись на 54,1%. Механическая и электротехническая продукция составила 68,5% от всей стоимости китайского экспорта за этот период.

Сотовые телефоны показали рост на 49,2%, а автомобили (включая шасси) —на 93,4%, до 27,2 млрд юаней. Статистика китайской таможни показывает, что в 2020 годуэкспорт мобильных телефонов из Китая составил $125,45 млрд, увеличившись на 0,9% в годовом выражении. Важнейшими регионами экспорта сотовых телефонов для Китая являются такие страны, как США, Индия, Нидерланды, Япония, Великобритания, Россия и ОАЭ. Таким образом российский рынок входит в ТОП-7 рынков экспорта сотовых телефонов. При этом конкурентами китайских смартфонов на зарубежных рынках традиционно являются Samsung и Apple.

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发 展前景

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作为中俄关系领域的一个实际工作者,我愿利用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当前中俄关系的发展情况,并结合我的工作感受谈一点个人看法和意见。之后,我愿回答大家的提问。 我大体讲四个部分,一是当前中俄关系的发展情况,二是发展中俄关系的意义和经验,三是中俄关系目前面临的形势和发展前景,四是发展中俄关系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中俄关系目前处于历史发展最好时期 1991年苏联解体后10年时间里,中俄关系在政治和法律定位上连续上了四个台阶:一是1992年12月,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关于两国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决定把双边关系提升到“相互视为友好国家”的新阶段;二是1994年9月,两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三是1996年4月,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确定两国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四是2001年7月,两国元首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这步步升高的政治和法律定位,不仅使中俄关系高潮迭起,也为中俄关系指明了发展方向。 自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合作格局,成果丰硕,势头喜人。可以说,我们两国关系步入全面、快速、深入发展轨道,其重要性、特殊性和成熟性更加凸显。 精心整理,用心做精品2

(一)两国建立起完善的高层定期会晤及其他各级别交流与会晤机制(二)两国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三)两国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支持(四)两国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军事合作(五)两国经济合作稳步上升,经济合作长期滞后的局面逐渐有所改观,中俄关系的物质基础开始增强(六)边境和地方合作日益成为两国合作的新增长点(七)两国民间交往和合作空前活跃(八)两国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合作卓有成效 语言是人类心灵沟通的桥梁。通晓对方的语言,是读懂对方心灵,相互理解信任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推动中俄友好合作,提升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水平,继成功举办“国家年”活动后,两国元首宣布在2009年和2010年启动两国“语言年”活动,在两国掀起学习对方语言、文化的新高潮。去年,“俄语年”在中国成功举办,今年的俄罗斯“汉语年”也已拉开帷幕。 二、中俄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仅对中俄两国,而且对本地区和整个世界都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中俄开展战略协作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难以估量的现实和长远利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最主要的利益是,中俄两国由冷战时期的对手变成了朋友和伙伴,两国不用再拿出巨大的资源防备对方,而是可以集中力量搞建设、发展自己 第二、两国在国际舞台彼此多了一个有利的支持者 精心整理,用心做精品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