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有关太阳视运动的做题技巧

高中地理有关太阳视运动的做题技巧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我们在地球上看,日月星辰是不停地自东向西绕地球运动,即产生了日月星辰的视运动。

一、首先确定地平面上的方向

一般地面方向,我们用的是“十字架”的方向,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但若碰到有经纬网的地图或者有指向标的地图,则把“十字架”上的某个方向与经纬网的地图或者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的方向重合,因为二者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可以首先确定地平面上的方向。

二、根据太阳出没方向来确定地面的方向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因此引起了我们在地球上看太阳是东升西落。根据太阳升落方向可以确定地面上的方向。例:读图1中太阳在不同节气的视运动图,A点位于观测者的方。

判断方法:①根据地球的自转可知太阳的视运动方向是东升西落,因此可以确定地平面中东西方向,如图2;②根据在地平面上方向判断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然后在把十字架中的东西方向与图2中的东西方向指向一致,就可以确定南北方向了。如图3。

因此,本题中A点位于观测者的北方。

三、根据已知太阳直射点位置和当地纬度位置,来确定太阳视运动图中的方向;或已知不同节气某地纬度的正午太阳位置来确定图中方向。原理如下:

不同点观测正午太阳的位置

纬度北回归线以北北回归线上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回归线上南回归线以南

正午看太阳方向一直在正南夏至日在头顶上,其它一直在正南有时在北,有时在南,最大的太阳高度为90°冬至日在头顶上,其它一直在正北一直在正北

例:图5为北半球某地太阳视运动图,请在图中地平面上标出方向及用箭头画出太阳运动的轨迹。

判断方法:①因为此地在北半球,所以正午的太阳主要在南方。在图6中我们可以发现,图5中的正午的太阳一直在南方,由此可以确定地平面上的南北方向。②根据在地平面上方向判断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然后在把十字架中的南北方向与图6中的南北方向一致,就可以确定东西方向了。根据地球的自转可知太阳的视运动方向是东升西落,因此可以确定太阳视运动的升落方位,如图7。

四、根据日出方位判断季节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起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导致了我们在地球上看太阳日出日落方位也不同。具体如下表:

太阳直射点日出方位日落方位

北半球冬半年南半球东南方,纬度越高越接近正南。北半球出现极夜的最低纬度日出(12点)正南,南半球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日出(0点)正南。西南方,纬度越高越接近正南。北半球出现极夜的最低纬度日落(12点)正南,南半球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日落(0点)正南。

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东北方,纬度越高越接近正北。北半球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日出(0点)正北,南半球出现极夜的最低纬度日出(12点)正北。西北方,纬度越高越接近正北。北半球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日落(0点)正北,南半球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日落(12点)正北。

北半球春秋二分日赤道上正东方。正西方。

五、极点的太阳视运动情况

一日之中,认为极点太阳高度角没有变化,北半球围绕极点逆时针方向运动,南半球顺时针方向运动。

例:右图为极点所示太阳视运动图。

六、练习

1.某学校地理小组对地球某区域进行考察,(如图,其中AD线为晨昏线圈的某一段)他们在D点某日发现太阳从正北升起,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A.115°W、0°

B.115°W、23°26′N

C.0°、0°

D.115°E、23°26′S

判断方法:从题目中可知太阳在D点是从正北方升起的,因此,太阳直射在北半球,而题目答案是唯一的:B。

某极地考察团从A点沿东北方向到达B地(如下图),到达之日,发现B地出现极昼现象,并发现当日太阳正位于B地地平线上(如下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0:20(已知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移动),回答2~3题。

2.当日A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3.A地地理位置为:。

判断方法:因为在此以极点为中心的图中,A点沿东(地球只自转的方向)北方向到达B地,即地球是逆时针方向旋转,故该地位于北半球,且到达B地时B地出现极昼现象,并发现当日太阳正位于B地地平线上,说明B点为当日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因此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90°-82°=8°(北纬),(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或极夜纬度相加为90°)。A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76-8)°=22°,经度可根据题目中北京时间来确定(到达B地时当地地方时为0点,因为B点正值极昼、太阳此时正在的B点地平面上。)下图为有地平面的太阳的视运动图。

答案:2.22°

3.76°N、60°W

4.右图为某日某地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出的太阳视运动图,已知当太阳位于甲地时,北京时间为6时,回答:①当地的纬度为:②此日6时南极的太阳高度角是:

判断方法:因此地出现极昼,且最小太阳高度为0°,说明当地为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设为X°,则太阳直射点纬度为90-X°,二者纬度相隔((90-X)-X)°。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40°=90°-((90-X)-X)°,求得当地纬度为70°N。极点一日之中太阳高度角保持不变,故此日6点南极点的太阳高度角为-20°。

答案:①当地的纬度为:70°N

②南极点的太阳高度角为-20°。

高三地理一轮专题复习日照图与太阳视运动轨迹【梳理·知识清单】一、

晨昏线与日照图 1、晨昏线的概念和特点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由晨线与昏线组成。特点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0 晨线上-----日出昏线上-----日落③晨昏圈平分赤道同时赤道平分晨线与昏线晨昏圈除了春秋分日外总是和出现极昼和极夜的最低纬度的纬线圈相切。⑤相对于地球自转晨昏线在地表自东向西运动。 2、晨线与昏线的判断方法、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昏线昼半球夜半球晨线夜半球昼半球⑵、根据昼、夜半球判断口诀左夜晨右夜昏侧视图、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纬度是晨昏线上的最低纬度位于晨线或昏线的中点处。晨线、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分别为6时、18时⑷、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①切点纬度是晨昏线上的最高纬度,是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②切点是晨线与昏线的分界点处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或夜半球的中分线上所以切点所在经线为0时或12时 A.若切点所在纬线为极昼圈则此切点所在经线子线的为0时或24时若切点所在纬线为极夜圈则此切点所在经线午线的地方时为12时③纬线上昼弧的中心点为12点夜弧的中心点为0点。⑸、交点、切点所在经线的位置关系①两交点所在经线的经差为两切点所在经线的经差为1800 ③交点与两侧的任一切点的经差为地方时相差6小时。⑹、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

太阳视运动判读方法与技巧

太阳视运动判读方法与技巧 太阳视运动是以观测点为中心,目视太阳在天球上运行所形成的轨迹示意图。它能直观地反映出某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也能反映某地全年日出日落方向的变化,有助于师生从整体上把握住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的地理现象。正是由于该图是以观测点为中心,在判读时有一定的难度。经过教学实践,得出如下判读技巧。 一、方向的判读 指地平圈上方向的判读。 (1)可通过太阳的升落先判断东西方向,再利用与普通地图上方向的判读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出方向坐标。 (2)在已知观测点位于南半球或北半球时,也可以直接通过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时太阳上中天的位置来判读南北方向。即:若观测点位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时太阳上中天的位置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便指向南方向;若观测点位于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时太阳上中天的位置在地平面上的投影则指向北方向。 二、观测点位于南北半球的判读 ⑴若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时太阳上中天的位置位于观测点之南,则观测点位于北半球; ⑵若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时太阳上中天的位置位于观测点之北,则观测点位于南半球; ⑶若太阳视运行轨迹的圆心总在观测点上,则观测点位于赤道上。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判读 连接正午时太阳所在位置(即太阳上中天的位置)与观测点之间的连线,与南北向连线的夹角,即为观测点所在纬线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取锐角或直角)。 由上图可判读出观测点全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范围。(该内容在太阳高度专题内会出现) (1)观测点所在纬度在回归线和极点之间全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范围为46°52' (23°26'+23°26') (2) 观测点所在纬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全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范围为23°26'+观测点所在纬度数(该内容在太阳高度专题内出现) 四、昼夜长短的判读 太阳视运动轨迹在地平圈以上弧长的变化,即表示昼长的变化。 ⑴若此轨迹为优弧,则表示观测点所在纬线此时昼长夜短; ⑵若此轨迹为劣弧,则表示观测点所在纬线此时昼短夜长; ⑶若轨迹圆心恰好为观测点,则表示观测点所在纬线此时昼夜平分; ⑷若太阳视运动轨迹在地平圈以上是一个完整的圆,则表示观测点所在纬线此时出现极昼(如果该圆与地

[全]高中地理(太阳视运动、地方时、日期的计算)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太阳视运动、地方时、日期的计算)考点详解 •1、太阳的视运动轨迹 不同的季节,太阳日出、日落的方向不同。以北半球为例,不同季节太阳的日出日落方向为: 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东北日出、西北日落; 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东南日出、西南日落; ③春分/秋分时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④正午时,从北半球看时,太阳位于正南方;从南半球看时太阳位于正北方,从赤道看时太阳位于正上方。 当某地(不是南极点/北极点)为极昼时,则有两条规律:①太阳0:00升起,24:00落下;②正北升起,正北落下。

图1 太阳的视运动轨迹 •2、地方时的计算 地方时,即为当地时间。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此地方时有以下规律: ①东早西晚。同一纬度的两地,东边地区日出日落早,西边日出日落晚; ②经度1°、时间4分钟。两地经度每间隔1°,时间间隔4min;经度每间隔15°,时间间隔1h。 地方时的计算,应按照以下步骤: ①计算两地的经度差;②采用“东加西减”的计算方法,计算东边地区的地方时用加法,计算西边的则用减法;③经度每间隔1°,地方时加减4分钟;④如果

涉及到计算时区,则每间隔一个时区,时间间隔1h,时区数的计算公式为:经度÷15°,四舍五入。 图2 世界24个时区分布图 例题

图3 例题 答案:C、D 精讲精析:(1)分析飞行路线与地转偏向力。①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椭球体,因此两地之间,沿着纬线圈飞行的距离是最远的,而绕道南北极会缩短航行的距离;②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为“北右南左”,即北半球向右偏转,因

此飞经a地时客机受到偏右的力,由于飞机自西向东飞行,顺着飞行的方向,右侧即为南侧,即受到向南的地转偏向力。 (2)分析太阳的视运动轨迹。①此时为夏至,在北半球看,太阳东北升起、正午位于正南、西南落下;②客机由北京飞往a地的航向为东北,时间为北京时间12:00~19:00,即此时太阳从正南向西南运动,而不是东北。 (3)计算地方时。①北京位于东八区,而a点的时区为165°W÷15°=11,即位于西十一区,即a点位于北京东边5个时区,因此要用加法;②北京时间12:00起飞,历时7个小时,到达a点时为北京时间19:00,因此此时为a地的当地时间19:00+5h=24:00,即为0点;③a点位于北极圈以北,因此夏至时会出现极昼现象,太阳0:00从正北升起。因此此时,a点可以看到太阳位于正北方。(4)分析某一日的经度范围。①客机抵达芝加哥时,为北京时间6月23日2:00,芝加哥的时区为87.5°W÷15=5.83,四舍五入为6,即位于西六区。北京位于东八区,从北京向东数10个时区即为西六区,因此芝加哥位于北京东侧10个时区,因此地方时用加法,即芝加哥地方时为2:00+10h=12:00。因为向东跨过了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因此此时为6月22日12:00;②芝加哥为西六区,此时为正午12:00,则此时0:00对应的经线为西六区向西12个时区,即为东六区;此时24:00对应的经线为西六区向东12个时区,即为东六区,因此此时按芝加哥时间的一天的范围为:东六区——180°国际日界线——芝加哥——东六区;③由于跨过国际日界线,因此日期会发生变化,因此东六区-180°国际日界线的日期与芝加哥的日期不同,不属于同一天。因此最终和芝加哥属于同一天(6月22日)的范围为180°国际日界线——芝加哥——东六区,即为东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太阳视运动规律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太阳视运动规律 【点拨高考】 【知识梳理】 一、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 为了能快速厘清太阳的实际运动轨迹及快速判断出太阳在一天中某一时间(地方时)的大致位置,在此提出“三点定轨迹”。 “三点定轨迹”:此三点为日出、日落及正午太阳三点的位置。在探究过程中,因为是利用光照图进行辅助,要理解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要找出并识别晨昏线。 [思维构建步骤]:1.根据材料给出的时间确定直射点所在半球,得出日出、日落方位。 直射点位置决定了日出日落方位。 注意:这里讨论日出日落的地区不包括发生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

2.根据此时直射点与分析地区的位置关系,判断正午时,直射点是位于已知地区的正南还是正北。 3.确定三点绘制轨迹。 在绘制图的过程中,学生只需要根据材料提示的时间,知道是北半球的夏半年还是冬半年即可得出日出日落方位,再结合此时直射点的纬度与考察地区(十字坐标中心的黄色)的位置关系,画出正午时太阳的位置,三点连线,即为一天中太阳的轨迹。 注意:依据“三点定轨迹”方式绘制出的是太阳周日视运动的简图,可把一天中的时间进行加载,6时太阳位于正东方向,18时位于正西方向。直射点位于正南正北时是12点,因此可以判断一天中该地任一地方时太阳的大致方位及物体影子朝向。 二、判读方法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是以观测点为中心,目视太阳在天球上运行所形成的轨迹示意图。它能直观地反映出某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也能反映某地全年日出日落方向的变化。此处通常指地平圈上方向的判读。可通过太阳的升落先判断东西方向,再利用与普通地图上方向的判读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出方向坐标。 1.北极点(图甲)和南极点(图乙)上太阳视运动轨迹图。

[全]高中地理(太阳的视运动、太阳高度角、地方时)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太阳的视运动、太阳高度角、地方时)考点详解 ?1、太阳的视运动轨迹 不同的季节,太阳视运动轨迹不同,即日出、日落的方位不同。以北半球为例,日出日落方向为: 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东北日出、西北日落; 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东南日出、西南日落; ③春分/秋分: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另外,还有如下三个规律: ①南半球的日出、日落方位,与北半球相同; ②北半球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向南偏移; ③南半球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向北偏移。

图1 太阳的视运动轨迹 ?2、正午太阳高度角 正午太阳高度角,指的是正午的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计算公式为: α= 90°- | β- γ| 其中α为正午太阳高度角,β为观察者所处的纬度,γ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注意:β-γ表示的是观察者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遵循“同减异加”的计算方法,即当观察者与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半球时,用减法;当位于不同半球时,用加法。 图2 正午太阳高度角α示意图 例题

44、下图为我国某地夏至、冬至的太阳视运动轨迹,0为观察者所在位置,A、B、C、D为地平面的四个方位,E、F为正午时太阳的位置,EO⊥CA。 (1)图中A、B、C、D中,表示南方的是_____。 (2)O点的纬度是_______。 (3)某日,O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34′,日落时刻为北京时间18:16,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_____,O点的经度为_____。 答案:(1)A (2)23°26′N (3)0°;116°E 精讲精析:(1)分析太阳视运动轨迹。①我国位于北半球,因此太阳视运动轨迹向南倾斜;②图中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向右(A点方向)倾斜,因此A点表示南方。

高中地理教学:地球运动之太阳方位及太阳视运动图的绘制

太阳方位和太阳视运动的绘制及最小太阳高度太阳方位: ①正午太阳方位规律: 根据右图判断: 甲地正午时,太阳位于该地方 乙地正午时,太阳位于该地方 归纳正午太阳高度方位分布规律: ②日出日落方位的确定 出现右图所示的时间段为: 此时全球的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除外) 出现右图的时间为: 此时全球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出现右图的时间段为: 此时全球日出方位: 全球日落方位: (地区除外) ③最小太阳高度: 最小太阳高度只有出现的地区才会出现 在北极圈内,出现的地方最小太阳高度一般出现在方。 在南极圈内,出现的地方最小太阳高度一般出现在方。 计算:如右图所示 纬线AD的正午太阳高度为,最小太阳高度为。 纬线BC的正午太阳高度为,最小太阳高度为。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计算公式: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α,出现极昼地区某 纬度β正午太阳高度为H,最小太阳高度为h

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公式: 若有刚好出现极昼的某纬度为γ,写出与某极昼纬度β与该纬度最小太阳高度h之间的关系: ④太阳视运动图的判读与绘制: 判断右图纬度: 结论: 判断ABCD的方位: 正午太阳高度①为日,高度为: 正午太阳高度②为日,高度为: 正午太阳高度③为日,高度为: 绘制: 观察上图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在下图中分别画出23.5°N和40°S的太阳视运动轨迹: 归纳视运动轨迹绘制要点: 例1(2018·4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为东南亚部分区域略图。该区域火山众多,火山活动频繁,火山喷发往往会将大量的气体和火山灰喷入大气。图2是正午太阳光线与直立杆子位置关系示意图。某经线上①②两地秋分日测得:α为5°,β为7°。 计算①②两地间经线长度。若测量在北京时间12时40分进行,计算两地的 地理坐标,并判定两地是否在图示区 域内。

重庆市高考地理大一轮专题复习 太阳视运动

专题复习—太阳视运动 太阳视运动图在高考中经常出现,判断太阳视运动图,关键要把握几个关键点: 一、半球的判读 在太阳视运动图中,看运动轨迹的偏向:偏向南为北半球,偏向北为南半球。(如 图:南偏为北半球太阳视运动图) 二、太阳升起落下的方向 1.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夏半年),除极昼极夜的地区,全球其他地方太阳都 是东北升西北落。(极昼地区太阳正北升正北落,正午太阳总在正南)。 2.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冬半年),除极昼极夜的地区,全球其他地方太阳都是东南升西南落。(极昼地区太阳正南升正南落,正午太阳总在正北)。 3.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太阳都是正东升正西落。 三、正午太阳的位置(正午太阳地方时总是12:00) 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总在正南。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总在正北。 四、正午太阳高度角 从正午太阳的位置取一直线到达所在位置,其与地面的夹角极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五、昼夜长短 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在地平面的轨迹长),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在地平面的轨迹短);太阳直射南半球相反。 六、关于相关计算 1.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与极昼圈度数互余。观测点的正午太阳高度H 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适用于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处的太阳视运动)。 例:设太阳直射在10°N (a °N) 问:①北半球刚好极昼的纬度A 是? ②A 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H 为? ①太阳直射在a °N ,刚好极昼的纬度为90 °-a °,刚好极昼的纬度=80°N ②其H =2 ∠a °,A 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H=20°N 2.出现极昼的地方,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等于一天中日出太阳高度加上正午太阳 高度除以2,即θ1=(h 0+H)/2;该地点的纬度等于90 °与正午太阳高度减一天中日出太阳高度除以2的差,即:θ2=90 °-(H-h 0)/2。(适用于极昼圈与极点之间地区的太阳周日视运动)如图: 例:设:某地极昼多时, ∠1(12时的H)=30 °, ∠2(0时的h)=10° 求:①某地的纬度 ②求太阳直射的纬度 ①某地纬度=90 °—(∠1--∠2)/2 ②太阳直射的纬度=(∠1+ ∠2)/2 3.极点太阳高度一天不变,其度数等于直射点的纬度数,即:H=h 0 4.在回归线到极圈之间,太阳从东偏北(南)a 度升起,则直射点的纬度为北(南)纬a 度; 太阳从西偏北(南)a 度落下,则直射点的纬度为北(南)纬a 度. 如:太阳从东偏北20°升起,则太阳直射20°N ; 太阳从东偏南20°升起,则太阳直射20°S 。 就某一地点而言,在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期间,太阳升落的方位将日渐偏北;反之 则日渐偏南。 在该图中,看出:①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②正午太阳在正南(该地位于直射点以北) ③该地的昼短夜长 ④太阳直射南纬为a 度 ⑤正午太阳高度为β度 例题:右图为北半球某地的太阳运行路径,其中,此地的纬度可能是: A.23.5°N B.50°N C.30°N D.20°N 解析:地平圈即地平线,根据题意和图确定地平圈上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从太阳运行路径可分析出该地昼短夜长,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然后可计算出A.B 选项一年中最小太阳高度应大于40°,B 选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太阳高度应小于40°,故排除A.B.D 项,选C 。 七、极昼期间的太阳视运动 地平圈 S h ° h ° N N N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太阳周日视运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太阳周日视运动 一、知识讲解 读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该地位于北(南、北)半球。 (2)该地夏至日的太阳视运动为轨迹①,该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3)该地春秋分日的太阳视运动为轨迹②,该日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4)该地冬至日的太阳视运动为轨迹③,该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极昼、极夜地区除外)。太阳视运动的判读技巧 太阳视运动的考查关键在三个点:日出点、正午点、日落点,主要涉及“三点”的位置规律及相应时间的推算。具体规律归纳如下: 日出日落方位规律: (1)非极昼极夜区。日出日落方位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相关,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直射点在南半球时,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2)极昼区。北半球极昼区,日出正北、日落正北;南半球极昼区,日出正南、日落正南。正午太阳方位规律:①北回归线以北,全年正午太阳都在南方天空;②南回归线以南,全年正午太阳都在北方天空;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有时在天顶、有时在南方天空、有时在北方天空。 二、例题分析 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可能位于() 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B.地中海沿岸 C.北冰洋沿岸D.澳大利亚 2.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

A.正东、正西B.东南、西南 C.东北、西北D.东南、西北 答案 1.B 2.C 解析第1题,据题意可知,6月上旬该地5时日出,19时日落,昼长为14小时,可推知该地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第2题,6月份北半球昼长夜短,则日出于东北,日落于西北。 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据材料回答第3题。 3.帆船返回青岛港当日,青岛() A.日出东南方向 B.于地方时6时前日出 C.昼长较广州短 D.正午物影较春分日长 答案 B 解析帆船返回青岛港为4月5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位于北半球的青岛应该日出东北方向,A项错误;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青岛应于地方时6时前日出,B项正确;此时北半球越往北昼长越长,C项错误;春分日后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此时青岛距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比春分时近,故正午日影较春分短,D项错误。 下图为我国科考队在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第4题。 4.该照片拍摄日期、拍摄者或中国结影子的方位是() A.3月21日、中国结影子指向正南 B.6月22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东南 C.8月20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南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12)太阳周日视运动图(教师版)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教师专用) 专题12 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 【学习目标】1. 理解太阳周日视运动图的原理与图形特征。2. 掌握太阳周日视运动图的类型与判定方法。 【重点和难点】各类太阳周日视运动图的判定方法。 【知识结构和课前预读】——独立思考,课前填写,落实基础 一、概念与原理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的人们每天观察到的现象是太阳东升西落。实际上,太阳东升西落不是太阳围绕地球在运动,而是地球自转导致的太阳的一种视运动和相对运动。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是地球上的人们每天所观察到的太阳在天球上进行的自东向西的运动。 二、图形特征和分类 1. 图形特征 在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中,底面表示地平面,底面中心为观察者位置,底面外圈(标有方位或时间的圆圈)表示地平圈(地平面与天球的交线),竖立的半圆(或圆)表示天球面,其最高点是天顶,与地平圈相交的其它弧线表示太阳的视运动路线(即太阳运行的路径在天球上的投影)(注:有时画出的地平圈以下的虚线部分表示不可见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它们与天球面的交点(即该弧线上的最高点)表示上中天,与地平圈的两个交点分别表示该日的日出与日落位置(东侧的交点为日出点,西侧的交点为日落点),底面中心与日出点连线和东西水平线的夹角表示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上中天点与底面中心点的连线和南北水平线的(≤90°)夹角表示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提示】1)观察者面向北方,太阳视运动轨迹是逆时针方向;面向南方,太阳视运动轨迹是顺时针方向。 2)对于任何一个地区而言,不同日期的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轨迹都是平行的。 N W h 1 h 2 E 地平圈 S W 地平圈 E 2h °

2022年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30 太阳视运动 带详解

2022地理微专题训练30太阳视运动 一、单选题 下图中a、b为某地不同日期的“太阳视运动路线图”,圆O为地平圈,箭头为太阳视运动方向。北京时间为18:40时,太阳位于R或P点。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说法,正解的是 A•当地适合种植葡萄、柑橘、油橄榄B•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C•具有雨热同期的气候优势D•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 2•当太阳视运动路线如图中曲线a所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南、北印度洋的洋流均呈顺时针方向流动B•该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C•该地的昼长为14小时48分钟D•太阳直射点一定向南移动 3•当太阳视运动路线如图中曲线b所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出现极昼现象的范围将要增加 B•全球各地不都是地方时6时看到太阳日出 C•伦敦的正午太阳咼度比上海小 D•莫斯科的白昼时间比北京长 1•A该地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时,为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为50°,所以该地的纬度为40°,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所以该地纬度为40°N。根据正午北京时间为18:40,则该地经度为20°E。所以该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区,适合种植葡萄、柑橘、油橄榄。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C当太阳视运动路线如图中曲线a所示时,太阳东北日出,为北半球的夏季,南印度洋流一致为逆时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法确定。根据图中的角度21°,日落比18:00晚1小时24分,判断该地昼长为14小时48分钟。 3•C伦敦纬度比北京高,任何季节正午太阳高度都比北京小;春秋分,全球昼夜等长。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下图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微专题14:找太阳——太阳周日视运动

微专题14:找太阳——太阳周日视运动 14.找太阳——太阳周日视运动 【试题引入】 1.2011年7月17日,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当中山站“第一次日出”时,若在天津观测太阳,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解题技巧】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不同时间方位不同,可以借助太阳视运动图更好地判断太阳方位。下图为北纬40°某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图中可知: 1.日出日落的方位,即春秋分正东升起、正西落下,夏至日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冬至日东南升起、西南落下。 2.正午太阳的方位,由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全年正午太阳均在南方。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即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冬至日最小。 4.昼夜长短的变化,即夏至日白昼最长、冬至日白昼最短。 5.日出、日落时间的对称性,即日出比6点早多少,日落就比18点晚多少。 6.夏至日与冬至日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的对称性,即夏至日日出比6点早多少,冬至日日出就比6点晚多少。特别提示:此地所说的时间均为地方时。 答案:1.D 中山站位于南极圈内,7月17日,当中山站极夜后出现“第一次日出”时,日出的地方时(76°22′E)为12时,天津则处于下午15点左右,所以太阳位于观测者的西南方向。

【试题引入】 2.下图表示某地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据此推测该地的纬度位置是 A.70°N B.75°N C.70°S D.75°S 【解题技巧】 此题考查的是有极昼现象的地区太阳高度日变化,也可用太阳视运动图来解释。下图为北极圈内某地区极昼时的太阳视运动图。 图中a为0时,太阳位于正北方,即“午夜不落的太阳”。b为12时,为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二者之差等于该地距北极点纬度差的2倍,参考下图。 答案:2.B 该题中太阳高度最大时位于正南方向,可以判定是北半球。根据两个度数之差,可知该地距北极点纬度差为15°,该地纬度为75°N。 【试题引入】 3.下图中大圆表示晨昏圈,圈内太阳高度角为正值,N表示北极点,F表示晨昏圈上的一点。若FN的距离约为2220千米。此时太阳直射点为,F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N点太阳高度为。 【解题技巧】 北极点四周都是南,南极点四周都是北。这两个特殊地点除春秋分昼夜等长外,不是极昼就是极夜。发生极昼现象时,终日太阳高度基本不变,其高度角为太阳直射的纬度数。下图为极点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可看出太阳高度全天不变。 答案:3.20°N 40°20° 图中大圆表示晨昏圈,N表示北极点,FN的距离约为2220千米,故F点纬度为70°N。该地刚好发生极昼现象,故太阳直射20°N,北极点太阳高度为20°,F点正午太阳高度为40°。 【做题巩固】 4.下图为北半球甲、乙两地某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图,箭头为太阳视运动方向,∠1=∠2=20°。若该日之后,地球的公转速度越来越快,则在一个月之内

高考地理研究《太阳的视运动》

太阳的视运动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我们在地球上看,日月星辰是不停地自东向西绕地球运动,即产生了日月星辰的视运动。太阳视运动方面的题比较多,同时也是学生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在这里,我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和课本理论知识,总结出以下做题技巧。 一、首先确定地平面上的方向 一般地面方向,我们用的是“十字架”的方向,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但若碰到有经纬网的地图或者有指向标的地图,则把“十字架”上的某个方向与经纬网的地图或者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的方向重合,因为二者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可以首先确定地平面上的方向。 二、根据太阳出没方向来确定地面的方向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因此引起了我们在地球上看太阳是东升西落。根据太阳升落方向可以确定地面上的方向。 例:读图1中太阳在不同节气的视运动图,A点位于观测者的方。 判断方法:①根据地球的自转可知太阳的视运动方向是东升西落,因此可以确定地平面中东西方向,如图2;②根据在地平面上方向判断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然后在把十字架中的东西方向与图2中的东西方向指向一致,就可以确定南北方向了。如图3。

因此,本题中A点位于观测者的北方。 三、根据已知太阳直射点位置和当地纬度位置,来确定太阳视运动图中的方向;或已知不同节气某地纬度的正午太阳位置来确定图中方向。原理如下: 例:图5为北半球某地太阳视运动图,请在图中地平面上标出方向及用箭头画出太阳运动的轨迹。 判断方法:①因为此地在北半球,所以正午的太阳主要在南方。在图6中我们可以发现,图5中的正午的太阳一直在南方,由此可以确定地平面上的南北方向。②根据在地平面上方向判断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然后在把十字架中的南北方向与图6中的南北方向一致,就可以确定东西方向了。根据地球的自转可知太阳的视运动方向是东升西落,因此可以确定太阳视运动的升落方位,如图7。

高考地理专题:太阳视运动图的判读(真题展示+方法指导+提升训练)

高考地理专题:太阳视运动图的判读 (真题展示+方法指导+提升训练) 真题展示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我国某地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中,O点为观察者所在位置,A、B、C、D为观察者所在地的地平面上四个方位, E、F为观察者在二至日观测到的正午太阳位置,其中OE⊥AC。 (1)图中地平面上A、B、C、D四个方位中表示南方的是,O点的纬度是。 (2)若位于O点的观察者测得某日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且当天日落时刻的北京时间为18点16分,据此可推算出观察者所在地的经度是,当天日出的北京时间为,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 (3)在图中画出冬至日下午15:00时,O点观察者影子的大致延伸方向。 方法指导 (1)根据我国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夏至日,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冬至日,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正午时刻,太阳位于正南,由此可判断A点表示南方。OE⊥AC,E为正午时刻,也就是表明夏至日太阳直射O地,O点的纬度是23°26′N。 (2)由该地地理纬度为23°26′N,当某日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时,此时由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可计算出太阳直射纬度为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日落地方时为18时,而北京时间为18时16分,由时间差可计算经度差,得出该地经度为116°E。太

阳直射赤道,日出地方时为6时,北京时间(120°E)为6时16分。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冬至日下午15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向天空中,O点观察者影子向东北方向延伸,即BOC之间,画出即可。 答案: (1)A 23°26′N (2)116°E6:16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画图略。(位于BOC象限之内) 建立模板 太阳视运动轨迹是以观测点为中心,目视太阳在天球上运行的轨迹。太阳周日视运动实质上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以下图为例: 图中北极星的仰角为40°,故该地纬度为40°N。图中A、B、C分别为北、南、东方向,正午太阳位于正南,①②③分别为夏至日、二分日、冬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路径。 以③冬至日为例:日出、日落时太阳位于地平圈上,太阳高度为0,H3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其大小为90°-(40°+23°26′)=26°34′。该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所跨弧度小于180°,即昼短夜长。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为夏至日,昼长夜短,故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日出、日落时间二分日夏半年冬半年昼夜长短状况昼=夜昼>夜昼<夜 日时刻6时早于6时,夏至日最晚于6时,冬至日最

太阳视运动规律及运用

《科技与教育》2009.3.刊号:ISSN1007-3906;CN61-1302/D 太阳视运动规律及运用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第二中学张彩霞430413 一、太阳视运动规律 1、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正西方向落下; 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极昼和出现极 夜地区除外); 3、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极昼和出现极 夜地区除外)。 二、极地地区太阳视运动 1、极点上的太阳视运动:极点上,一天24小时,太阳始终高挂天空,其太阳高度不变,如图: 2、开始极昼地区的太阳视运动:0时开始,太阳位于当地地平线上(如果是北极地区,太阳位于正北方向;如果是南极地区,太阳位于正南方向),此时太阳高度角为0°,然后将慢慢增大,当地正午12时达最大。此时太阳高度H=90°-|φ-δ|,因此时φ+δ=90°,所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H=180°-2φ=2δ。而后逐渐变小至24时又落到地平线上,此时H=0°。如图 3、极点与开始极昼地区之间的地区的太阳视运动:在极点与开始极昼地区之间的地区即 66°34′至90°之间,一日0时Q点开始时,太阳已位于当地地平线之上,之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至当地正午P点时达最大。过后又逐渐减小一直到该地这一日结束时,太阳仍落于地平线上一定高度,太阳高度与0时升起时一样大,即Q点。P点正午太阳高度为H=90°-|φ-δ|,Q点太阳高度为H=φ+δ-90°

三、运用 1、根据日出日落方位判断季节: 根据日出日落方位判断季节或时间: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时,北半球为夏半年(南半球为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时,南半球为夏半年(北半球为冬半年);正东升起,正西落下,为春秋分。 例如;上图为某地太阳视运动图,判断①②③分别代表什么季节或时间。 解析:根据太阳总是东升西落知右侧为北方,左侧为南方,(早晨面向太阳,左侧为北方)判断。①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为北半球冬季;②正东升起,正西落下为春秋分;③东北升起,西北落下,为北半球夏季。 2、比较太阳视运动规律,判断该地所处位置 相同:太阳有时东升西落;有时东北升,西北落;有时东南升,西南落。 不同:在甲地,有时太阳在头顶,有时在北方,有时在南方,说明甲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在乙地,太阳终年在北方,说明乙地在南回归线以南;在丙地,太阳终年在南方,说明丙地在北回归线以北。 3、根据昼长的长短判断该地所处位置。据图得到如下结论: E地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应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为冬季,且 E地昼长大于12时,说明所处北半球;如果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且昼长小于12小时则为南半球;F地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应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且昼长小于12时,说明F为北半球。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六节 太阳视运动规律及应用(综合思维

第六节太阳视运动规律及应用(综合思维) 命题视角(一) 太阳视运动规律 [典题感悟] (2019·江苏高考)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 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下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据此回答(1)~(2)题。 日期日出时刻日落时刻 ①7:32 17:08 ②6:31 18:15 ③4:45 19:39 ④7:22 16:49 (1)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2)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 [解析] 第(1)题,太阳直射点越靠近赤道,全球各地一日中昼夜长短的差值越小,即昼长和夜长越接近12小时。根据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可算出表中①~④四个日期雾灵山的昼长分别为9小时36分钟、11小时44分钟、14小时54分钟、9小时27分钟,②日期雾灵山昼长最接近12小时,故选B。第(2)题,7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雾灵山日出东北,日落西北,C、D错;雾灵山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故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雾灵山南方,A错,B对。 [答案] (1)B (2)B [系统思维] 1.(一天中)太阳视运动轨迹 (1)运动轨迹:一天中,日出以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正午达最大值,之后,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2)三大信息:①日出、日落方位;②正午太阳的方位和高度;③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2.(一年中)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可知: (1)该地夏至日的太阳视运动为轨迹①,该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极昼和极夜地区除外)。 (2)该地春、秋分日的太阳视运动为轨迹②,这两日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3)该地冬至日的太阳视运动为轨迹③,该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极昼和极夜地区除外)。 3.不同日期的太阳视运动轨迹的异同 相同点不同点轨迹形状相同,均为日出—东南—正南—西南—日落日出、日落的具体方位不同正午太阳均在正南方地面以上的轨迹长短不同太阳高度变化均为小—大—小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针对训练] (2022·济宁模拟)下图分别为M地位置图和春节在M地旅游的中国游客拍摄的海边日出照片。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时刻太阳所处方位是( ) A.东南B.东北 C.西南D.正东 2.图示时刻北京时间可能是( ) A.18时10分B.7时20分 C.16时40分D.5时50分 解析:1.A 2.C 第1题,结合左图的经纬网和海陆轮廓可以分析M点位于南美洲东南沿海,春节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并继续向北移动,M点昼长夜短,太阳于东南方向升起,日落时太阳位于西南方,故本题选A。第2题,根据经纬网可知,图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太阳视运动专题分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太阳视运动专题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北半球甲乙两地某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图”,图0为地平圈,箭头为太阳视运动方向,∠1=∠2=22°,据此,完成1~4题: 1.甲地的地理纬度 A. 23°26′N B. 66°34′N C. 22°N D. 90°N 答案:D点拨:甲地处于极昼状态,且一天中太阳高度不变,只有极点有这种情况,又根据甲太阳视运动轨迹偏向南方,为北半球,故甲地为北极点。 2.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A.22° B.44° C.11° D.68° 答案:B点拨:当直射点位于23°26ˊ时,北极圈正好出现极昼现象,其正午太阳高度为2倍的23°26ˊ。此时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为22°,太阳直射点也为22°,出现极昼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22°=44°,此时乙地正好出现极昼现象,所以正午太阳高度为44°。 3.该日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澳大利亚北部盛行西北风 B.尼罗河水泛滥 C.巴西高原草原一片枯黄 D.北极考察的好时光答案:A点拨: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22°N,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信风,故A错。尼罗河发源于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此时为湿季;南美洲的巴西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此时为干季;北极附近为极昼,为科学考察的好季节。 4.悉尼该日太阳升起的方向 A.东北 B.东南 C.正东 D.正北 答案:A点拨:春秋分日太阳从正东升起,而此时太阳直射点纬度22°N,太阳从东北升起来,从西北方向落下去。 下图表示某地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据此判断5~7题: 5该地的纬度位置是() A.70°N B.75°N C.70°S D.75°S 答案:B点拨:该地一天中太阳既有从正北照射,也有从正南照射,并且太阳高度都大于0度,说明该地处于极昼区内,太阳从正南照射时,太阳高度大,说明该地位于北极圈以北,从正南照射时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此时最小太阳高度为5°,即此时太阳直射点距

太阳视运动习题

地理专业班·拓展知识点3·太阳视运动详解及相关练习 一、太阳视运动简介: 太阳位于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上,从地球上看,太阳终年在这个平面上运动,这就 是太阳的视运动,该视运动的路线叫黄道。太阳视运动可以分为日运动与年运动。 二、太阳的视运动图示理解: 1、天球: 天球是一个假想的圆球:它的球心就是观测者;它的半径无穷大。地球以外的天体在天 球上都有各自的投影。人们在说明天体的位置和运动时,可以把天体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 如右图所示,地球的自转轴无限延长,同天球球面相交于两点,这叫做天极,即南天极和北 天极。地球赤道平面无限扩大,同天球相交的大圆,叫做天赤道。 2、太阳的视运动(年运动)轨迹 在右图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到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情况。图中的O点代表地球,天 赤道平面当然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由于地球的公转,在地球上看上去,太阳在一年中 就沿着黄道运行了一周。黄道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黄赤交角。 从右图中还可以看出,黄道与天赤道相交于两点,一点是“春分”点,另一点则是 “秋分”点。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是太阳每年沿黄道运转一周。太阳在天球上位于“春分” 点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接下来,太阳向赤道北走去;太阳位于“夏至”点时,是太阳 在天球上走到最北的那一点,该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秋分”时,太阳从赤道北 经过“秋分”点向赤道南走去;“冬至”时,太阳位于冬至点,是太阳在天球上走到最 南那一点,;这以后太阳再次向“春分”点走去。 3、太阳的视运动(日运动)轨迹 如图所示,当太阳在年运动中位于夏至点时,假定太阳位于这一点的时间 刚好为一天,在这一天里,由于地球在自转,在天球图中,以观测者为中心, 则太阳的日视运动的轨迹就是与地轴垂直的平面(图中标出),春、秋分日时, 该轨迹与赤道平面重合。由此推断,在一年内,太阳每日视运动的轨迹都是与 赤道平行的平面:北半球夏半年,太阳位于春分点——夏至点——秋分点之间, 太阳视运动轨迹位于图中轨迹与赤道平面之间;北半球冬至日的情况可以以次 推断。 4、观测者位置的确定: (1)平面图中 在地球上,地球表面的观测者所能观测到的地方为其所在地平线以上的部 分。地平线的确定如右图所示。 (2)天球中 在右图中,圆球面表示一个天球,O点代表地球上的观测者,它处于天球的中心,若将观测 者O看到的地平面向外扩展,与天球相交,于是构成了天球上一个基本圆圈,称地平圈。与地 平圈相垂直,即从观测者头顶向上延伸交天球上的一点X,称天顶;而从观测者脚底向下延伸, 交天球上的一点Y,称天底。 图中,地平圈上方向的确定方法是:与北天极距离较近的那一点N称为北点,而另一点S称 为南点。北点和南点也就是地面上的观测者所看到的正南和正北方向,再根据“上北下南,左 西右东”的方法确定东西方向(已经在图中标注)。 5、看北半球某地(图中O点)某日太阳的视运动情况。 如右图,对于北半球的O点,在6月22日,太阳视运动的轨迹如图中“太阳运动轨迹”所示,位于O点的观测者,其能观测到的是地平圈以上的天球部分的太阳的运动情况,如下图. 可以看到:6月22日,对于北半球的O点,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 下。 从前面的讲解可以知道,春、秋分日时,太阳的运动轨迹与天赤道重 合,看图,可知,对于北半球的O点,春、秋分日时,太阳正东升起,正西 落下。 进而可以推论:对于北半球(北极圈以南)的任意点O点: 春秋分时,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春分—夏至——秋分)时,太阳从东北升 起,西北落下。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秋分—冬至—春分)时,太阳从东南升起, 西南落下。 6、看南半球同纬度的某地Q的同日的太阳的视运动情况。 对于南半球的同纬度的Q点,其地平线和地平圈的确定如右图所示. 对于南半球的点,其在天球上能观测到的是与北半球的点相对的另一半天球上的情况,不同的地方还有地平圈上的东西方向. 则6月22日,Q点的太阳视运动的图应该为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对于南半球的Q点,6月22日,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春、秋分日时,太阳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进而可以推论:对于南半球(南极圈以北)的任意点Q点: 春秋分时,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昼夜平分。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春分—夏至——秋分)时,太阳从东北升起, 西北落下。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秋分—冬至—春分)时,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 下。 7、对于地球上的特殊地点的判读: (1)对于南、北极点: 根据以上的判断方法,仔细看图: ★对于北极点: 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太阳的视运动轨迹都与地平圈平行,即一 天中,太阳的高度都是不变的,只是太阳高度每日不同而已,出现极昼现 象;春秋分日,太阳在地平线上转一周,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的运动轨迹 都在地平圈以下,出现极夜现象。 ★同理,对于南极点: 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太阳的运动轨迹都在地平圈以下,出现极 夜现象。春秋分日,太阳在地平线上转一周。 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太阳的视运动轨迹都与地平圈平行,出现 极昼现象。 (2)对于赤道 根据以上的判断方法,仔细看图: 赤道的地平圈始终与太阳的运动轨迹平面垂直,如下图: 对于赤道上的点,春秋分时,太阳东升西落; 北半球夏半年时,太阳东北升,西北落; 北半球冬半年时,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3)对于南北极圈内 根据以上的判断方法,若极圈内的点没有出现极昼现象时,可以依照前 面的规律,当出现极昼时,如图,是北极圈内某一点极昼时的太阳视运动情况 图,可见:太阳从正北升起,正午时位于南面的天空中. - 1 -

备战2023年地理高考二轮复习微考点专项讲练:太阳视运动的过程

高频考点579模板九:太阳视运动过程 模板九:太阳视运动过程 太阳视运动的判断,关键在三个点:日出点、正午点、日落点,要找准三个时间点的太阳方位及对应的地方时。 (1)北极点(图甲)和南极点(图乙)上太阳视运动轨迹图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则太阳东升西落。因南北半球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北“逆”南“顺”,则太阳视运动也相反,北“顺”南“逆”。 ①春秋分日,南北极点太阳高度为0°,太阳终日在地平线上,北极点看逆时针、南极点看顺时针运动。 ②北极点夏至日、南极点冬至日,太阳整日不落,地平高度均为23°26′,视运动方向北“顺”、南“逆”。(2)北极圈(图甲)和南极圈(图乙)上太阳视运动轨迹图 南北半球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反,北“顺”南“逆”。 ①春秋分日,南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太阳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②夏至日,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为46°52′,太阳正北升起,正北落下;而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为0°,极夜。 ③冬至日,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为0°,极夜;而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为46°52′,太阳正南升起,正南落下。(3)北回归线(图甲)和南回归线(图乙)上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图

南北半球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反。 ①春秋分日,南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太阳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②夏至日,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43°08′,南北回归线上太阳均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 ③冬至日,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43°08′,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南北回归线上太阳均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 (4)赤道上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图 ①春秋分日时,太阳从正东升起,从正西落下,正午太阳高度H1=90°; ②夏至日时,太阳从东北升起,从西北落下,正午太阳高度H2=66°34′; ③冬至日时,太阳从东南升起,从西南落下,正午太阳高度H3=66°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