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大坝表面变形自动化监测新技术

水库大坝表面变形自动化监测新技术
水库大坝表面变形自动化监测新技术

水库大坝表面变形自动化监测新技术

徐忠阳

(索佳公司北京代表处,北京 100004)

一、引言

有关资料标明,我国河川年径流量总量约2780Gm3,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其中理论蕴藏量为676GW,可开发为378GW,为世界第一位。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水利和水能资源,新中国刚成立时,政府就十分注意兴修水利,造福人类,到目前已建水库堤坝约8.7万座,其中绝大部分(约8万座)建于20世纪50~70年代。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有相当部分水库堤坝未按基本程序办事,是靠群众运动建造的,因此存在工程质量差、安全隐患多的问题。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已经到了病险高发期。

水利工程即可以造福人类,如管理不善也会给社会带来惨重灾难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历史上因水库溃坝给下游造成的毁灭性灾难并不鲜见。因此加强水库大坝的安全管理必不可少,其中大坝变形监测就是大坝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目前水库大坝变形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

目前,在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中,主要有《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和《混泥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1、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简介

在《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中,把大坝的变形监测内容分为:表面变形、内部变形、裂缝及接缝、混泥土面板变形及岸坡位移。

大坝表面变形监测主要分为竖向位移监测和水平位移监测。

(1)竖向位移监测的方法主要是精密水准法,或连通管(静力水准)法;

(2)水平位移又分为横向(垂直坝轴线)位移和纵向(平行于坝轴线)位移。

a. 横向位移的监测方法主要是视准线法(活动标法、小角法、大气激光准直法等);有必要且有条件时,可用三角网前方交会法观测增设工作基点(或位移测点)的横向水平位移。

b. 纵向水平位移观测,一般用因钢尺测量,或用普通钢尺加改正系数,有条件时可用光电测距仪测量。

(3)混泥土面板变形及岸坡位移监测的技术方法与大坝表面变形监测基本相同。

2、混泥土坝安全监测技术简介

《混泥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规定:变形监测项目主要有坝体变形、裂缝、接缝以及坝基变形、滑坡体及高边坡的位移等。

(1)坝体、坝基、滑坡体及高边坡的水平位移监测

a. 重力坝或支墩坝坝体和坝基水平位移一般采用引张线法、真空激光准直法和垂线法监测。对于短坝,条件有利时也可用视准线法或大气激光准直法。

b. 拱坝坝体和坝基水平位移宜采用垂线监测。若交会边长较短、交会角较好,坝体水平位移可采用测边或测角交会法监测。

c. 近坝区岩体、高边坡和滑坡体的水平位移,采用边角网、视准线法和交会法监测。

d. 观测近坝区岩体、高边坡或滑坡体的水平位移时,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应尽量组成边角网。

(2)坝体、坝基、滑坡体及高边坡的垂直位移监测

a. 坝体、坝基的垂直位移监测,一般用精密水准法、连通管法(即流体静力水准法)和真空激光系统

b. 滑坡体及高边坡的垂直位移监测,一般用精密水准法,也可用三角高程法测定。

3、大坝内部变形监测自动化技术简介

(1)大坝水平位移监测

传统的大坝水平位移监测通常采用经纬仪三角测量或视准测量的方法。因混泥土大坝的变形量相对较小,监测精度要求较高,因此近一、二十年来,传统方法逐渐被垂线、引张线所取代,并在人工观测的基础上向自动化方向发展。现在使用较多的是步进电机式、光电式、感应式和激光等自动遥测传感器设备。

(2)大坝垂直位移监测

大坝垂直位移监测通常采用人工的光学水准测量方法。近年来为了满足大坝管理部门自动化遥测的需求,出现了静力水准遥测技术。我国研制的差动变压器式和电容式等静力水准装置在许多大坝中得到了应用。

三、大坝表面变形自动化监测新技术

在中国,绝大多数的水库大坝为土石坝(约占90%)。一般来讲,土石坝的变形量相对较大,对变形监测的精度也相对较低,而引张线、垂线和静力水准等方法的量程有限。因此在土石坝的表面变形监测中,大都继续采用视准线法(活动标法、小角法)和人工水准测量法进行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这些方法原理相对简单,设备费用也较低,但都不是自动化监测。

对于中、大型的混泥土大坝,在坝区较大范围内还需建立平面和高程监测基准网;部分拱坝坝体、滑坡体及高边坡等位移点仍大都采用边、角交会实现平面位移监测,采用三角高程实现垂直位移监测。这些方面也正是混泥土大坝实现全面自动化监测的瓶颈。

随着自动化全站仪(测量机器人)、GPS、计算机软件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突破大坝(特别是土石坝)表面变形监测自动化的技术手段已成为可能。如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流动式半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和“固定式全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

1、流动式半自动变形监测系统

流动式半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一方面可用于基点和工作基点三角网的边角观测;另一方面还可在基点或工作基点上对变形点进行边角交会测量。由于自动化全站仪在机载软件的控制下,可实现对棱镜目标的自动识别与照准,因此测站工作实现了自动化观测、记录与限差检核。但因多站观测,需要人工在有关的网点(基点或工作基点)之间搬动仪器。因此,此系统应用的特点是监测方案传统成熟,但使用的设备是现代化的。该系统的软硬件主要配置如下:

(1)硬件配置:

1台NET05或NET1自动化全站仪、若干单棱镜组(根据监测点位数量而定)及其它附件

(2)软件配置:

a. NET05、NET1全站仪机载软件,或PDA、PC机版专业软件,用于变形监测过程中的基准网点、位移监测点的自动化观测。软件功能满足中国现行规范的要求。

b. 在PC机上运行的变形监测网后处理平差软件。主要用于测前基准网的精度估计、测后的观测数据平差处理、基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分析、变形监测点的变形计算与分析等。

流动式半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方案成熟,设备先进,已在国内许多大型水电大坝的变形监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2、固定式全自动变形监测系统

与流动式监测系统不同,固定式监测系统的最大特点是测量设备(NET05、NET1等自动化全站仪)固定在基点(工作基点)或位移监测点上,需要时建有防护作用的观测房;测量设备通过通信系统与远方的控制计算机相联,在计算机软件的控制下实现远程监控化的全自动化变形监测。

如上图所示,固定式全自动变形监测系统的主要配置为:

(1)硬件配置:1台或多台监测设备(主要是自动化全站仪)、若干单棱镜组(根据监测点位数量而定)及其它附件、监测仪器供电设备、监测仪器与计算机的远程数据通信设备、监测设备观测站房等。

(2)软件配置:

AutoMoS变形自动化监测软件。主要功能为配置管理NET05/NET1自动化全站仪等测量设备,实现限差检核,系统运行消息输出,变形量分析等。

水库大坝表面变形自动化监测新技术

水库大坝表面变形自动化监测新技术 徐忠阳 (索佳公司北京代表处,北京 100004) 一、引言 有关资料标明,我国河川年径流量总量约2780Gm3,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其中理论蕴藏量为676GW,可开发为378GW,为世界第一位。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水利和水能资源,新中国刚成立时,政府就十分注意兴修水利,造福人类,到目前已建水库堤坝约8.7万座,其中绝大部分(约8万座)建于20世纪50~70年代。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有相当部分水库堤坝未按基本程序办事,是靠群众运动建造的,因此存在工程质量差、安全隐患多的问题。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已经到了病险高发期。 水利工程即可以造福人类,如管理不善也会给社会带来惨重灾难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历史上因水库溃坝给下游造成的毁灭性灾难并不鲜见。因此加强水库大坝的安全管理必不可少,其中大坝变形监测就是大坝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目前水库大坝变形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 目前,在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中,主要有《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和《混泥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1、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简介 在《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中,把大坝的变形监测内容分为:表面变形、内部变形、裂缝及接缝、混泥土面板变形及岸坡位移。 大坝表面变形监测主要分为竖向位移监测和水平位移监测。 (1)竖向位移监测的方法主要是精密水准法,或连通管(静力水准)法; (2)水平位移又分为横向(垂直坝轴线)位移和纵向(平行于坝轴线)位移。 a. 横向位移的监测方法主要是视准线法(活动标法、小角法、大气激光准直法等);有必要且有条件时,可用三角网前方交会法观测增设工作基点(或位移测点)的横向水平位移。 b. 纵向水平位移观测,一般用因钢尺测量,或用普通钢尺加改正系数,有条件时可用光电测距仪测量。 (3)混泥土面板变形及岸坡位移监测的技术方法与大坝表面变形监测基本相同。 2、混泥土坝安全监测技术简介 《混泥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规定:变形监测项目主要有坝体变形、裂缝、接缝以及坝基变形、滑坡体及高边坡的位移等。 (1)坝体、坝基、滑坡体及高边坡的水平位移监测 a. 重力坝或支墩坝坝体和坝基水平位移一般采用引张线法、真空激光准直法和垂线法监测。对于短坝,条件有利时也可用视准线法或大气激光准直法。

大坝安全监测仪器简介

大坝安全监测仪器简介 一、大坝安全监测仪器选型的基本原则 二、监测仪器的检验 三、监测仪器及监测系统的验收 四、监测仪器分类 五、两种主要监测仪器的基本原理 六、主要监测仪器简介 七、国内外数据自动化采集设备

一、大坝安全监测仪器选型的基本原则 1、总原则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及系统的功能、性能应满足《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94)、《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SL169-96)和《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5178-2003)要求,如建立自动化监测系统,还应满足《大坝安全自动化监测系统设备基本技术条件》(SL268-2001)的要求。 2、监测任务、测量范围的界定及仪器技术性能分析 首先,应明确监测仪器的任务,是变形监测,渗流监测,压力应力监测还是环境量监测?一次还是二次? 其次,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预测并确定仪器的量程、范围;根据仪器量程范围、工程对监测精度的要求以及相关规范规定,确定仪器精度等级。 第三,选择仪器型式。仪器型式的选择最重要的是仪器的可靠性,在可靠性的前提下,再考虑仪器的精确度或准确度。 第四,技术经济评价。对不同型式的仪器、不同厂家的同类型仪器,比较其采购、运输、室内检测/校准、现场检验、安装方式、可维护性及维护程序、施工期观测及数据处理、(如建立自动化监测系统)占用系统资源等,进行技术、经济评价,选择合适的性价比。 3、监测设施的布设 首先,划分监测项目。 其次,根据监测项目及监测目的,确定监测设施安装/埋设位置(包括平面坐标、高程及相应层位),仪器、设施、设备工程编号(唯一性),并以表、平面图、断面图等形式逐一标注。 4、监测设施的安装/埋设 根据坝的性质(混凝土坝/土石坝?在建坝/已建坝?混凝土坝『重力坝、拱坝、砌石坝』?土石坝『均质坝、心墙坝<宽心墙坝、窄心墙坝?>、斜墙坝、堆石面板坝、复合坝型』?)设计合适的安装方式及施工工艺。 5、监测仪器选型原则 ①监测仪器应采用可靠性好,并经过长期现场考验的仪器设备;大坝安全监测和管理自动化系统,推荐采用分布式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 ②监测仪器应尽可能实现人工比测。

大坝变形监测施工与观测方法及要求

大坝变形监测施工与观测方法及要求 1.技术标准和规范: 承建工程变形监测仪器设备的检验、率定、埋设安装与施工期观测,应严格执行现行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设计文件、承包合同要求。应执行的现行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主要有(但不限于): (1)《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DJ336—89) (2)《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94)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4)《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2000) (5)《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97) (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 2.变形监测仪器设备购置、加工: 变形监测仪器设备购置、加工应按照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设计图纸、仪器设备清单进行。仪器设备购置、加工前应向监理工程师报送:(1)仪器设备购置、加工计划:(2)仪器设备检验、率定计划。仪器设备运抵施工现场后,应会同监理工程师开箱检查验收,应向仪器设备供应方索取仪器设备出厂合格证,计量检测证。仪器、设备检验合格后应妥善保管。 3.倒垂孔、钢管标、钢铝管双金属标造孔施工与埋设安装: 倒垂孔、钢管标、钢铝管双金属标应在施工部位形成后进行。按照设计坐标、高程进行钻孔孔位定位、放样。钻机就位,应认真进行校正。经校正安装固定的钻机,主轴必须严格垂直,钻孔孔位定位精度须满足设计要求。钻孔施工过程中应每进尺1 m~2m,采用倒垂浮体组配合弹性导中器进行钻孔垂直度检测,以控制钻孔质量,进而指导调整钻孔施工。倒垂孔钻孔垂直度应满足保护管安装埋设完成后,其保护管有效孔径必须在大于100mm。钢管标、钢、铝管双金属标钻孔垂直度应满足保护管安装埋设的要求。 钻孔进尺满足设计要求后,应通知设计、地质、监理工程师,参加钻孔终孔验收,并进行单项工程阶段性验收签证。终孔验收后,及时进行倒垂孔保护管、

大坝安全监测的内涵及扩展参考文本

大坝安全监测的内涵及扩 展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大坝安全监测的内涵及扩展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众所周知,大坝是一种特殊建筑物,其特殊性主要表 现在如下3个方面:①投资及效益的巨大和失事后造成灾 难的严重性;②结构、边界条件及运行环境的复杂性;③ 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的经验性、不确定性和涉及内容的 广泛性。以上特殊性说明了要准确了解大坝工作性态,只 能通过大坝安全监测来实现,同时也说明了大坝安全监测 的重要性。事实上,大坝安全监测已受到人们的广泛重 视,我国已先后颁布了差阻式仪器标准及监测仪器系列型 谱、《水电站大坝安全检查实施细则》、《混凝大坝安全 监测技术规范》、《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土石坝 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等,同时,国际大坝会议也多次讨论 过大坝安全问题[1]。

大坝安全监测是人们了解大坝运行性态和安全状况的有效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及人们观念的转变,大坝安全监测的内涵也进一步加深。为此,笔者从分析影响大坝安全的因素入手,对大坝安全监测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1 影响大坝安全的因素 影响大坝安全的因素很多,据国际大坝会议“关于水坝和水库恶化”小组委员会记录的1100座大坝失事实例,从1950年至1975年大坝失事的概率和成因分析中得出大坝失事的频率和成因分别为:30%是由于设计洪水位偏低和泄洪设备失灵引起洪水漫顶而失事;27%是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基础失稳和意外结构事故;20%是由于地下渗漏引起扬压力过高、渗流量增大、渗透坡降过大引起;11%是由于大坝老化、建筑材料变质(开裂、侵蚀和风化)以及施

大坝变形监测施工与观测方法及要求

(一)大坝变形监测施工与观测方法及要求 1.技术标准和规范: 承建工程变形监测仪器设备的检验、率定、埋设安装与施工期观测,应严格执行现行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设计文件、承包合同要求。应执行的现行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主要有(但不限于): (1)《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DJ336—89) (2)《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94)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4)《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2000) (5)《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97) (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 2.变形监测仪器设备购置、加工: 变形监测仪器设备购置、加工应按照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设计图纸、仪器设备清单进行。仪器设备购置、加工前应向监理工程师报送:(1)仪器设备购置、加工计划:(2)仪器设备检验、率定计划。仪器设备运抵施工现场后,应会同监理工程师开箱检查验收,应向仪器设备供应方索取仪器设备出厂合格证,计量检测证。仪器、设备检验合格后应妥善保管。 3.倒垂孔、钢管标、钢铝管双金属标造孔施工与埋设安装: 倒垂孔、钢管标、钢铝管双金属标应在施工部位形成后进行。按照设计坐标、高程进行钻孔孔位定位、放样。钻机就位,应认真进行校正。经校正安装固定的钻机,主轴必须严格垂直,钻孔孔位定位精度须满足设计要求。钻孔施工过程中应每进尺1 m~2m,采用倒垂浮体组配合弹性导中器进行钻孔垂直度检测,以控制钻孔质量,进而指导调整钻孔施工。倒垂孔钻孔垂直度应满足保护管安装埋设完成后,其保护管有效孔径必须在大于100mm。钢管标、钢、

大坝安全监测

论述大坝安全监测分析与数值模拟在水工结 构中的应用及新进展 一、大坝安全监测分析 1.大坝监测的内容 大坝安全监测的范围应根据坝址、枢纽布置、坝高、库容、投资以及失事后果等确定,根据具体情况由坝体、坝基、坝肩,推广到库区及梯级水库大坝;监测的时间应从设计时开始至运行管理;监测的内容包括坝体结构、地质状况、辅助机电设备及消洪泄能建筑物等。 1.1大坝安全监测的分类 1.1.1 仪器监测 仪器监测是选择有代表性的部位或断面,按需要使用或安装、埋设仪器设备,对某些物理量进行系统的观测,取得反映建筑物性状变化的实测数据。仪器监测的项目主要有“变形监测”、“渗流监测”、“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和“环境量监测”。随着监测范围的扩展,诸如水力学监测、地震监测、动力监测等一些新兴监测项目不断涌现。 1.1.2 巡视检查 监测技术人员通过目视或借助一些专用设备(如在某些部位安装摄像头,辅设人工巡视专用栈道等)对建筑物现场包括坝体、坡脚、坝肩、廊道、排水设施、机电设备、船闸、航道、高陡边坡等部位进行查看、比较、分析,进而发现建筑物在施工、挡水、运行中可能危及工程安全的异常现象。它弥补了监测仪器仅埋设在指定部位的不足。而且能直观

地发现某些监测仪器不易监测到的非正常现象.提供有关建筑物安全等一些重要信息,是监测系统的组成部分。巡视检查和仪器监测是不可分割的。巡视检查也要尽可能利用当今的先进仪器和技术对大坝特别是隐患进行检查,以早发现早处理。如土石坝的洞穴、暗缝、软弱夹层等很难通过简单的人工检查发现,因此,必须借用高密度电阻率法、中间梯度法、瞬态面波法等进行检查.从而完成对其定位及严重程度的判定。因此,在大坝监测中多数采用两种监测手段结合起来的方法。 1.2大坝安全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1.2.1掌握大坝的工作状态。 指导工程的运行管理通过大坝的安全监测及时获取大坝安全的第 一手资料.掌握大坝工作状态,实现对大坝的在线、实时安全监控。在发生异常现象时,分析产生的原因和危险程度,预测大坝的安全趋势。及时采取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保证工程安全。 1.2.2 验证坝工设计理论和选用参数的合理性 到目前为止。因实际情况复杂多变,水工建筑的设计尚不能完全与实际情况相吻合,作用在建筑物上的荷载除水压力和自重力,都难以精确计算。因此在水工设计中不得不采用一些经验系数和简化公式进行计算。通过大坝安全监测认识监测物量变化规律,检验坝工基本理论的正确性、设计方法和计算参数的合理性。验证施工措施、材料性能、工程质量的效果。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 1. 监测内容、方法及仪器 a. 大坝区降雨强度和雨量监测 采用翻斗式雨量计测量降雨量和降雨强度。 b. 大坝浸润线及坝基渗压监测 通过埋设渗压计来观测坝体的渗流压力分布情况和浸润线位置以及坝基渗 流压力分布情况。 c. 大坝上下游水位监测 通过安装浮子式、振弦式水位计观测大坝的上下游的水位。 d. 大坝坝体位移监测 采用全站仪自动极坐标测量系统监测大坝变形,内外业一体化的工程测量系统可实现无人值守及自动监测。 e. 大坝渗流量监测 在大坝下游设置量水堰,安装量水堰计以监测大坝渗流量。 2. 传感器 可根据实际需求,在监测范围内安装各种传感器。一般常用的有:渗压计、混凝土应变计、应力计、多点位移计、测缝计、水位计、钢筋计、倾角计、测力计、气压计、温度计、压力盒等。 3. 自动监测系统 a. 系统简介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测技术的发展,使得以电测传感器技术为基础的监测项目能实现全天候自动监测。同样,监测系统也具备人工观测条件,通过观测人员携带读数仪或笔记本电脑到各监测站读取数据,并可由人工输入计算机,进入相关数据库。 连续的自动监测可以记录下监测对象完整的数据变化过程,并且实时得到数据,借助于计算机网络系统,还可以将数据传送到网络覆盖范围内的任何需要这些数据的部门。 b. 系统组成 本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1)现场量测部分 2)远程终端采集单元MCU 3)管理中心数据处理部分 c. 系统网络结构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数据采集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开放式结构,运行方式为分散控制方式,可命令各个现地监测单元按设定时间自动进行巡测、存储数据,并向安全监测中心报送数据。系统MCU之间以及MCU与监控计算机之间的网络通信采用光缆。 安全监测数据采集系统可通过光缆将位于本工程各个监测站内的监测数据 采集上来,然后通过光缆传送到位于管理所的监测中心内的监控主机内。

简述大坝安全监测技术探讨

简述大坝安全监测技术探讨 发表时间:2020-03-13T15:20:04.720Z 来源:《福光技术》2019年32期作者:李俊卓 [导读] 在大坝原型中通过利用观测仪器来进行现场测量,以此方式来获取大坝结构变化。本文作者探讨了大坝安全监测技术。 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龙滩水力发电厂 547000 摘要:大坝安全监测系统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在大坝原型中通过利用观测仪器来进行现场测量,以此方式来获取大坝结构变化。本文作者探讨了大坝安全监测技术。 关键词: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观测仪器 引言 大型水电站坝址地质条件复杂,多处于高震区和高地应力区,一旦失事,将会给下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重大损失,因此,对大坝进行安全监测非常必要。为了保障大坝建设以及全生命周期运行过程中的长久安全,100 多年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建设更好大坝的相关理念和技术,大坝的施工与运行管理模式经历了简易工具时代,大型机械化时代,直到今天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所谓智能大坝(Idam),是基于物联网、自动测控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对结构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实时、在线、个性化管理与分析,并实施对大坝性能进行控制的综合系统 ; 其基本特征是施工、监测数据智能采集进入数据库,监测数据与仿真分析一体化、施工管理和运行控制实时智能化,减少在大坝结构建设运行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1、工程概况 某水库建立于 1985 年,水库的占地总面积为 160.3 平方公里,并且水库的容量为 4780 万立方米。同时这个水库自从建成到至今,给附近的很多省份和市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水库在运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方面的问题,例如:在 2005 年,就发生了比较严重的管涌和集中渗漏,这样就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水库运行的安全,倘若其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直接影响本市的供水情况,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这样的现状,水利工作人员对水库进行了排险加固,并且完善了水库安全监测设施,与此同时还采用了比较先进的监测方式对大坝进行监测,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满足水库大坝的安全监测要求,从而就能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开展。 2、大坝的监测内容 检查观测 检查监测是利用人员本身通过观察、手摸或者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对建筑物进行简单的观测。使用仪器观测虽然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信息,但一个建筑物的仪器安设点数是有限的,太多的仪器设备不利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另外水工建筑物裂缝、渗水等缺陷部位也不一定反生在仪器设备的观测点上,所以人员的检查观测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有利于及时的弥补仪器的不足,及时的发现异常情况的发生。检查观察主要检测建筑物有无裂缝,在坝脚、迎水坡部位有无塌陷、流土和沼泽化的现象,在伸缩缝部位是否有渗漏,混凝土表面有没有松软、侵蚀的危害,有泄水作用的部位检查有无磨损、剥落金属部位的焊缝、铆钉等是否生锈变形。 仪器的量测 仪器量测既是在相应的建筑部位预设仪器设备,通过规律性的采集数据,来判定建筑物的工作状态。 (1)变形观测变形观测是原型观测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要对土工、混凝土、土坝等建筑物观测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地基的固结沉降情况、伸缩缝的变形等。(2)渗透观测对于土坝类的渗透观测,浸润线的位置变化情况可以通过孔隙水压力仪来确定,根据结构形式、工程等级以及施工方法和地质情况等定出观测断面,观测断面要能够反应出主要的渗流情况和问题可能发生的地点,根据断面的大小确定测量点数。其他还包括渗流量的观测、绕坝渗流观测、坝基渗压观测、土坝孔隙水压力观测以及渗水透明度观测。对混凝土建筑物的渗透观测还要包括坝基场压力观测和混凝土内部渗透渗透压观测。(3)应力与温度观测以混凝土坝的观测为例,通过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应力应变计和无应力计,来观测混凝土内部因为温度、湿度、化学变化以及应力引起的总应变。无应力计主要用来量测温度、湿度以及化学变化引起的应变,总应变减去这一部分就可以得到有荷载引起的应变,换算成应力,既可得出想要的结果。温度对混凝土坝体也有重要的影响,温度观测要在坝体内布设温度计,在靠近坝体表面、在坝体钢管、宽缝、伸缩缝等附近要加大测点的布设密度,和坝体周围的水文地质条件结合起来,对坝体内部温度的出合理的观测处理。(4)水流的观测 主要对水流形态观测,从而得出水流带给建筑物的作用力,避免不利的水流影响。水流平面形态包括水流的流向、回流、旋窝、折冲水流、翻滚。观测时从泄水建筑物开始向上下游两端一直到水流正常的地方。对于高速水流,要着重观测水流引起的振动、压力以及负压进气量等,观测数据可以提供宝贵的经验资料,为维修维护建立有效的依据。 3、大坝安全监测技术 水库大坝的安全监测,首先应该设计科学的大坝安全监测网络系统,选择合适的测点定时定点对大坝坝体和周边地区进行监测,在洪涝季节,还应该加强人工的观察和巡查。对大坝安全监测进行科学的管理,及时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大坝存在的安全隐患。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 水库大坝的安全问题往往比较隐蔽,如果没有科学的监测系统和相关的仪器设备,有些细微隐变难以及时发现,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网络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首先应该拥有相关的监测仪器和设备,利用仪器对大坝进行变形监测、渗流监测、应力监测和气象水文监测,同时,还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利用大坝安全监测软件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所监测到的相关数据及时自动化反馈到计算机平台上,为专家分析相关数据和资料提供方便。 雨水情数据采集前端 RTU 采集降水、库水位等数据,并按整点或超限上报等方式上报给中心,中心的平台软件将数据汇入到水库群监测数据库(2)图片拍照前端RTU 可通过摄像头对现场定时拍照,并将图片上报中心,中心平台可将图片、雨水情监测量关联查看,以准确了解现场实情(3)数据展示与分析平台可提供 GIS 地图综合数据展示、测站综合数据管理、测站详细监测量管理等多种数据分析与展示方式,便于用户快速了解相关信息,也可对某测站进行深入分析(4)通迅方式中心与前端设备的通信以 GPRS/CDMA 通迅方式为主,短信备份为辅(北斗卫星可定制)(5)数据报表库水位、降水量数据据可以生成曲线及报表,支持打印输出(6)监测站管理中心

大坝安全监测技术研究 廖嘎

大坝安全监测技术研究廖嘎 发表时间:2019-06-21T11:06:56.98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期作者:廖嘎 [导读] 摘要:保证大坝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就是对大坝进行安全监测,并确保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能长期稳定、实时、精确及可靠地进行数据的采集。 (广西桂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合面狮水力发电厂广西省贺州市 542800) 摘要:保证大坝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就是对大坝进行安全监测,并确保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能长期稳定、实时、精确及可靠地进行数据的采集。国家在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设备的研制和生产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使我国的大坝安全监测技术得以飞速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传统的大坝安全监测技术仍有待于发展,比如要对传感器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优化,要做到因地制宜地选取适合于大坝的安全监测系统。本文就此展开了论述,以供参阅。 关键词:大坝安全;监测技术 1大坝安全监测的重要意义 大坝建造在复杂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环境中,运行中的大坝不仅承受着巨大的水压力和温度等环境荷载,有时还会受到地震荷载的冲击,工作条件极为复杂。同时,由于材料性能、施工过程中造成的人为影响等因素,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大坝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病变和裂缝等问题。这些缺陷或隐患若不能及时被诊断发现并解决,将随时可能影响到大坝的安全运行,严重时还会造成灾难性事故。目前,国内已建成大坝8.6万多座,其中大部分是20世纪50~60年代修建的中小型土石坝,这些大坝或没有布设安全监测设备,或设备仪器落后,其病害十分严重。此外,随着时间流逝,一些早年布置了监测设备的大坝也出现了老化和安全问题。大坝安全监测问题已不容忽视,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已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造成大坝失事的原因很多,主要有:(1)坝体泄水能力不足或遭遇超标准的洪水;(2)坝体质量和基础存在问题;(3)其他运行管理方面引发的问题。土石坝失事的主要原因是渗透破坏和坝坡失稳,表现为坝体渗漏、坝基渗漏、塌坑、管涌、流土及滑坡等现象。据统计,在失事大坝中,仅有35%是由于其自身泄洪能力不足,也就是勘测设计中存在洪水计算和防洪能力方面的问题;大部分大坝失事仍是由于其他工程原因或运行管理问题造成的,而这些问题却是可以通过加强安全监测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解决的。因此,建设和完善大坝安全监测设施重要且必需。 2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结构 2.1集中式监测数据采集系统 集中式监测数据采集系统只有一台测控单元,安放于远离测点现场的监控室内,测点现场安装切换单元(集线箱、开关箱),由电缆将传感器信号通过切换单元接入到测控单元中。测量时由测控单元直接控制切换单元,对所有测点的传感器进行逐个测量。这种系统在传感器-切换单元-测控单元之间传送的是电模拟量,且连接电缆一般较长,易于受到干扰,所以对连接电缆的要求较高(芯数、阻抗特性、屏蔽、绝缘电阻等)。集中式系统虽然结构简单,但其可靠性较低,且测量时间长,不易扩展等。当测控单元发生故障时,整个系统运行即告中断。 2.2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 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由计算机、测控单元及传感器组成。这种系统将集中式测控单元小型化,并和切换单元集成到一起,安放于测点现场,每个测控单元连接若干个传感器,测控单元将监测量变换成数字量,由"数据总线"直接传送到监控微机中。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与集中式数据采集系统相比,有下列优点:(1)可靠性得到了提高,因为每台测控单元均独立进行测量,如果发生故障,只影响这台测控单元上所接入的传感器,不会使系统全部停测。(2)抗干扰能力强,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的数据总线上传输的是数据信号,因此采用一般的通讯电缆即可,接口方便,抗干扰能力强,目前普通采用的通讯制式有RS-232/RS-485/RS-422。(3)测量时间短,每台测控单元可同时进行测量,系统测量时间只取决于单台测控单元的时间,因此测量速度快,特别适合于那些物理量和效应量变化较快的水工建筑物,能够满足实时安全监控的需要。同时,测量速度快,保证了各测点各类监测量在一个几乎相同的短时间内测完,使监测参数基本同步,便于比较分析。(4)便于扩展,只需在原有系统上延伸数据总线,增加测控单元,就可以在不影响原有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扩展系统,将更多的传感器接入。目前在国内已建成的大坝安全监测数据采集系统中绝大部分是分布式监测数据采集系统。 2.3现场总线式数据采集系统 现场总线技术于80年代初提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技术上越来越成熟。现场总线是用于现场仪表与测控系统和监控中心之间的一种全分散、全数字化、智能、双向、多变量、多点、多站的分布式通讯系统,按ISO的OSI标准提供网络服务,其可靠性高,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通讯速率快,造价低,维护成本低。现场总线的基本内容是在测控现场建立一条高可靠性的数据通讯线路,实现传感器之间及传感器与监控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这条数据通讯线路在传输方面不追求商业计算机网络那种高速度,而把注意力集中在系统的可靠性方面。在可靠性方面,不是简单采用传统的多机冗余方式,而是试图提高网络自身的可靠性。在这种网络中,引入自带测量、状态检测、控制器和数据通讯能力的智能传感器,组成现场总线监测网络,原来前置机的测控功能和数据通讯功能,被下装到传感器中,而原来的系统管理、后台数据处理、系统组态等功能被上装到管理级计算机中。在这种系统中,系统监测功能和监测点可根据需要在网络上的任何一点灵活设置,实现动态组态功能。 3针对大坝安全监测采取的有效措施 3.1加强组织管理工作 部分管理层对大坝的安全监测问题不够重视,他们将工作重心放在了投资建设方面,不能意识到大坝安全监测的重要性。因此,为了防患于未然,需要大力提高管理层对大坝安全性的认识,使其意识到组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管理人员要制定好相关的规章制度,做好考核与监督工作,通过管理使大坝安全监测工作顺利进行,这样才能尽可能避免因人为因素而导致大坝安全监测方面发生的意外情况。 3.2提高水利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大坝的安全监测技术人员都存在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为了加强对我国水利工程大坝的安全监测控制,水利部门要提高安全监测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首先,要定期地对安全监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对安全监测技术人员的操作培训,特别是在引进相关的安全监测计算机系统和信息系统等技术的情况下,要保证这些先进系统的运行,就必须提高安全监测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保证技术人员能熟地练操作这些系统,从而更好地对水利工程大坝开展安全监测,保证水利工程大坝的安全运行。

大坝变形监测布网与数据分析

大坝变形监测布网与数据分析 摘要:大坝的外部变形监测是整个水利枢纽安全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由基准点网、工作基点网、监测网三级观测组成。目前主要采用大地测量方法,遵循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进行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设计。本文对黑河大坝安全监测网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坝体视准线平面和高程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 关键词:变形监测;监测网;数据处理与分析 abstract: the dam external deformation monitor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hole dam safety monitoring, which is mainly composed of reference point network, basic network, monitoring network composed of class observation. at present mainly by geodetic methods, follow the grading network step by step control principle of plane control network and elevation control network design. this paper carries on the research analysis to the heihe dam safety monitoring network, monitoring data and collimation plane and elevation of the dam are analyzed. keywords: deformation monitoring; monitoring network;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x84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一、引言 黑河金盆水库,是西安市黑河引水系统的主水源,是一项以城市

探讨大坝坝体变形监测的技术方法

探讨大坝坝体变形监测的技术方法 发表时间:2020-04-14T01:59:35.586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21期作者:吴康翔[导读] 通过介绍大坝坝体变形监测的传统测量技术方法和GNSS测量技术方法,说明不同方法的特性和得到大坝坝体变形点坐标数据的过程。以GNSS测量技术方法为例,叙述了某大坝坝体变形监测的周期和采用的具体技术手段,对大坝坝体变形点的坐标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某大坝坝体的变形状态。 吴康翔 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 518000 摘要:通过介绍大坝坝体变形监测的传统测量技术方法和GNSS测量技术方法,说明不同方法的特性和得到大坝坝体变形点坐标数据的过程。以GNSS测量技术方法为例,叙述了某大坝坝体变形监测的周期和采用的具体技术手段,对大坝坝体变形点的坐标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某大坝坝体的变形状态。大坝坝体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得大坝坝体的质量问题受到威胁。为了及时得到大坝坝体的安全现状,需要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变形监测。通过对变形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得出大坝坝体的水平位移量和垂直位移量,来预测大坝坝体的变形趋势,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从GPS在水库大坝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特点入手,对其应用特点作了细致的梳理和阐述。接下来,特别地对于GPS技术在大坝变形监测中的精度影响因素作了具体分析。最后,分步骤详细阐述GPS技术在水库大坝监测领域的具体实施方法,并且对GPS技术的未来的发展和趋势。 关键词:大坝变形监测;位移量;监测点 大坝是一种特殊建筑物,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如下3个方面:1.投资及效益的巨大和失事后造成灾难的严重性;2.结构、边界条件及运行环境的复杂性;3.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的经验性、不确定性和涉及内容的广泛性。 以上特殊性说明了要准确了解大坝工作性态,只能通过大坝安全监测来实现,同时也说明了大坝安全监测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及人们观念的转变,大坝安全监测的内涵也进一步加深。大坝安全监测重在评价大坝安全,还有校核设计、改进施工和评价大坝安全状况作用。大坝安全监测的浅层意义是为了人们准确掌握大坝性态;深层意义则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工程效益、节约工程投资。大坝安全监测不仅为了被监测坝的安全评估,还有利于为今后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提供原型观测资料。 一、大坝坝体变形监测的技术方法 1.1传统的测量技术方法 在大坝坝体变形监测传统的测量技术方法中,先是在坝体的主轴线周围选择基准点和变形点,共同构成监测点,然后将监测点布设成边角网,借助全站仪周期性观测边角网中的角度和距离,推算变形点的平面坐标,分析出变形点位的水平位移量数值;通过精密水准测量的手段周期性观测大坝变形点,计算出变形点位的垂直位移量数值。根据水平位移量和垂直位移量的大小,最后判断大坝坝体的变形情况。 如图1所示的大坝坝体变形监测边角网,其中K01、K02、K03、K04、K05为基准点,B01、B02、B03为变形点,通过传统的测量技术方法,可以完成大坝坝体变形监测的任务。但是,变形监测传统的测量技术方法,外业观测的工作量大、效率低和成本高,内业数据计算麻烦、处理过程复杂,因此,逐渐被其他的变形监测方法所替代。

大坝安全监测技术浅谈

大坝安全监测技术浅谈 摘要:本文论述了不同监测技术的优缺点,阐述大坝安全监测技术发展概况和发展方向,为全面了解大坝安全技术和提高安全监测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坝安全监测;监测技术;监测自动化;资料分析 Abastract: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merits and shortcomings of different monitoring technology and introduced recent developm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dam safety monitoring,provided reference for understanding technology thoroughly and improved technology of dam safety monitoring. Key word:Dam safety monitoring;monitorig technology;monitoring automation;data analysis 1 前言 国内外大量工程实例表明,对水利水电工程实行全面的监测和监控,是保证工程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将监测和监控的资料及时反馈给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部门,又可为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及运行管理水平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现代化的监测系统,应当具有数据采集、数据管理、对工程安全状况做出实时分析和评价及对其异常或险情做出辅助决策等功能,因此,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包括监测技术、监测自动化技术、资料分析及安全评价技术三部分。 2 大坝监测技术及监测仪器 2.1 外部观测 大坝外部观测主要只大坝外部变形观测。变形测量主要采用大地测量、垂线、准直法、静力水准等方法。监测仪器有水准仪、经纬仪、测距仪、全站仪、垂线坐标仪、引张线、真空激光准直系统、GP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等。 常规大地测量是用水准仪、经纬仪、测距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采用水准法、交会法测得大坝垂直和水平位移。经纬仪和水准仪是传统的外部变形观测手段,从上世纪5O年代起,测绘仪器开始朝电子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电磁测距仪的出现开创了距离测量的新纪元,电子经纬仪取代光学经纬仪后与电磁测距仪组合就成了智能型全站仪,智能型全站仪集测距、测角、计算记录于一体,并具备自动搜索功能,俗称“测量机器人”,它可真正做到无人值守,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尤其适应在地势狭窄、气候恶劣等不适应人工观测的位置使用。测量机器人观测精度可达 1mm+1ppm/0.5〃。水准仪、全站仪测量原理是利用光波反射,所以常规大地测量需要仪器与测点之间满足通视要求,这是常规大地测量法不足之处。 近年来大地测量法新技术不断出现,主要有GPS 法、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等。GPS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一代精密卫星定位系统。由美国国防部于1973年开始研制,历经方案论证、系统论证、生产实验三个阶段,于1993年建设完成。该系统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由三大组成部分,即空间星座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设备。GPS的定位原理是利用空间分布的卫星以及卫星与地面点间进行距离交会来确定地面点位置,从测量的角度看,则相似于测距后方交会。GPS具有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定位功能,能提供测点的三维坐标。目前一般测地型GPS接收机的标称精度为 mm+1ppm,实践表明平面位置精度相当好,高程方面稍逊一些,国内工程上通过改进接收机接收方式、多站联测、对电离层和对流层折射进行修正、对天线强制对中等措施,高程测量可达二等水准测量精度甚至更高。GPS法测量原理类似于后方交会法,因此对于用户设备的GPS接受天线同一时刻可见卫星需在4颗以上,因此地面测点需要满足卫星高度角的要求,山区滑坡监测时滑坡体前缘测点受对岸山体遮挡有时不易满足。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是利用一定时间间隔和轻微的轨道偏离(相邻两次轨道间隔为几十米至一 公里左右)重复成像,借助覆盖同一地区的两个SAR图像的相位差来获得地表变形,随着干涉和差分技术的发展,该测量技术精度将不断提高。由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是利用地球同步卫星载SAR系统,所以不能实现地表位移的连续观测。 垂线法是大坝变形监测的重要手段,用于监测大坝水平位移,分正垂线法和倒垂线法,正垂线法只能测得相对位移,倒垂线法将垂线下端买埋入稳定基岩,可测得绝对位移。倒垂线法常与正垂线法组合形成正倒垂组,倒垂还常与极坐标法、引张线法结合测量大坝水平位移,此时倒垂作为校核基点。垂线法读数仪 叫垂线坐标仪,垂线坐标仪从人工观测发展到自动遥

大坝变形监测doc资料

大坝变形监测

安徽建筑大学 毕业设计 (论文)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 2班 学生姓名翟凯 学号 11201050235 课题基于GPS大坝变形监测 指导教师施贵刚 2015年月日

摘要 大坝安全监测,着重于变形监测,是保证大坝运营安全,防止大坝 灾难性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GPS测量的基本原理,通过大坝变形监测网的布设,处理采集到的前后两期观测数据,通过比 较监测点分别在WGS—84坐标系和1954北京坐标系下的坐标差值,得出的结果符合大坝变形的精度要求,从而得出某大坝尚未发生明 显变形这一结论。不足之处在于标志点在WGS—84坐标系中向1954北京坐标系的投影过程中产生了误差,使得控制点的两期坐标不等。由此可知,各坐标之间转换的时候,投影误差不可以忽略,精 度分析的时候,为减小误差,最好统一在WGS—84坐标系下进行解算、分析。 关键词;GPS ;变形监测;精度 ABSTRACT The dam safety monitoring, focuses on th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it i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dam operation, prevent the catastrophic accident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 of GPS measurement, through the dam deformation monitoring network layout, processing, both before and after the period of observation data collected by comparing the monitoring points in the WGS - 84 coordinate system and 1954 Beijing coordinates the coordinates of the difference, the results conform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ecision of the dam deformation, thus a dam has not yet occurred obvious deformation of the conclusion. Shortcoming in the landmark in the WGS - 84 coordinate system to the 1954 Beijing coordinate system

最新大坝变形监测

安徽建筑大学 毕业设计 (论文)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 2班 学生姓名翟凯 学号 11201050235 课题基于GPS大坝变形监测 指导教师施贵刚 2015年月日

摘要 大坝安全监测,着重于变形监测,是保证大坝运营安全,防止大坝灾难性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GPS测量的基本原理,通过大坝变形监测网的布设,处理采集到的前后两期观测数据,通过比较监测点分别在WGS—84坐标系和1954北京坐标系下的坐标差值,得出的结果符合大坝变形的精度要求,从而得出某大坝尚未发生明显变形这一结论。不足之处在于标志点在WGS—84坐标系中向1954北京坐标系的投影过程中产生了误差,使得控制点的两期坐标不等。由此可知,各坐标之间转换的时候,投影误差不可以忽略,精度分析的时候,为减小误差,最好统一在WGS—84坐标系下进行解算、分析。 关键词;GPS ;变形监测;精度 ABSTRACT The dam safety monitoring, focuses on th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it i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dam operation, prevent the catastrophic accident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 of GPS measurement, through the dam deformation monitoring network layout, processing, both before and after the period of observation data collected by comparing the monitoring points in the WGS - 84 coordinate system and 1954 Beijing coordinates the coordinates of the difference, the results conform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ecision of the dam deformation, thus a dam has not yet occurred obvious deformation of the conclusion. Shortcoming in the landmark in the WGS - 84 coordinate system to the 1954 Beijing coordinate system produced in the process of

大坝变形监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大坝变形监测问题浅析 作者:梁斌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峡管理局信息通讯中心 摘要:对大坝变形监测中存在的环境潮湿、设备受各种外界条件干扰、折光影响、测点变形、蓄水期前很少测得大坝监测的基准值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实践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变形监测环境潮湿外界干扰测点变形基准值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s。me issues occurred in dam deformation monitoring,including wet environment,facilities disturbed by external condition,refraction influence,mark deformation,few datum value obtained before impounded.so,some opinions have been brought renvard by practice. Keywords:deformation monitoring,datum value,mark deformation,wet environment,external disturbance 1 概述 大坝变形是坝体和基础状态的综合反映,也是衡量大坝运行时结构是否正常、可靠、安 全的重要标志。因此,变形监测一直被列为大坝主要观测项目,特别受到运行管理单位的重视。 我国变形监测是从l954年开始,最早在丰满大坝采用视准线观测坝顶水平位移,50年代 末在新安江、三门峡等大坝也都开展了变形监测。60~70年代以后,一般大、中型坝均设有 变形监测项目。观测方法在50-60年代基本是用视准线量测水平位移,用精密水准法测垂直 位侈,用正倒垂线测坝体和坝基的相对变形及绝对变形。70年代开始采用引张线等,80年代 变形观测发展很快,出现了垂线及引张线遥测坐标仪、真空激光准直系统、遥测静力水准仪等,对水工建筑物的监测也从坝体和坝基扩展到坝基深处、坝肩及近坝库岸边坡等。90年代 我国变形监测开始进入自动化阶段,采用了先进仪器和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含有专家系统 和决策支持系统一定成分的大坝监测信息系统正在一些大坝开展并实现,有的已经联网,实 现了多座大坝的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但在变形监测中普遍存在观测环境潮湿,致使设备金属部分生锈,电气部分绝缘降低, 监测不能正常连续工作;观测设备受到外界条件干扰严重(视准线受折光影响,垂线和引张线受风、冰霜冻结、人为和动物碰撞等);有的测点采用焊接钢架结构,由于金属蠕变或内应力变形,带来很大的误差,使观测资料失真;有的测点基础混凝土因冻胀变形,出现坝体抬高 等问题;多数大坝缺少首次蓄水监测,大部分都未测得蓄水前及蓄水期间的观测资料,即无 蓄水前的基准值,往往是在蓄水后若干年才从头开始,其基准值是相对某一水位的数值;给 资料整理与分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上述问题不仅影响变形监测的精度,还影响大坝监测工 作的正常进行;有的花很大力量解决后,监测资料又不连续,有的至今仍在困扰着变形监测 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影响变形监测自动化系统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现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 并根据实践提出一些看法,供参考。 2 环境潮湿 有的大坝变形监测系统布设在廊道、坝腔、竖井等处,这些地方在一年中,有时干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