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学生演奏巴赫的复调作品

如何教学生演奏巴赫的复调作品
如何教学生演奏巴赫的复调作品

如何教学生演奏巴赫的复调作品

在全世界,几乎每天都会有人演奏巴赫的作品,学钢琴者更是无不弹巴赫的复调作品。然而在钢琴教学中,我发现好多学生在演奏巴赫作品时往往弹的敷衍了事。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弹好巴赫的复调作品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解巴赫

巴赫的复调作品之所以不容易被理解。可能有以下原因:巴赫作为作曲家在他的时代并未受到充分赏识,他生活在音乐史上由复调音乐走向主调音乐的时期,是复调音乐最后一位大师。他的音乐形式如赋格和清唱剧后来很少有人采用。说明这些形式已经过时了,不被人们感到喜闻乐见,直到今天更相隔着久远的年代,如赋格中的主题必须较短和高度凝练否则很难加以发展。因此也就会比较欠缺感性力量。

巴赫不被理解还因为他性格内向,他一生不追求功名、不讲究效果。其作品意在抒发自己的情感,他生活简朴、热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满足于家庭的温暖,他的思想甚至有点保守。尽管他乐于吸取同时代法国、意大利作曲家的优点,但是一生足迹未踏出过德国。

巴赫的音乐大多都不是为广大听众而写,而是为自己、家人及他的学生演奏写的。我们只能以平静的心境才能领会其中的真谛。他去世后的100多年里,很多人还是不了解他。直到19世纪中叶在舒曼和门德尔松的倡导下,巴赫的巨大价值才被发现。直到有了今天这样的崇高地位。在西方国家尚且如此那么对于中国的学生和听众来说,还要隔着东西方文化间的鸿沟,不理解巴赫便不足为怪。教学生弹巴赫的作品需要多从理解的角度考虑,从容易理解的作品入手。

二巴赫的风格

掌握巴赫的风格比较复杂,不仅因为年代久远和作品形式古老,还因为巴赫的全部作品都不是为钢琴而作的,那时侯简直还没有这样一种乐器,钢琴在巴赫的晚年才刚刚出现,也不成熟,且不普遍。所以我们今天弹奏巴赫的作品都是从羽管键琴或古钢琴移植到钢琴上来的。

1、巴赫时期的古钢琴有拨弦与击弦之分,他的作品大多为击弦古钢琴而作。这种琴不像我们现在用的钢琴力度层次变化多音量大,使用演奏时力度要有控制,不能放纵,需要用心加以调节,不要有过强或过弱的对比。也不能极端的渐强或渐弱,力度的变化幅度比较有限。

2、巴赫的风格特点是沉思的、哲理的、情感的闪耀与理性的思维是平衡的。有人说巴赫的作品有如中国的太极拳,或是一位老人娓娓动听的与你交谈,细细品位似有几分道理。因此演奏时要注意内向、含蓄、情感有节制而非戏剧性。

3、巴赫的作品有很多的跳音,弹奏时不要把时值弹的过短,应该是时值的一半。另外为了更接近当时的风格,谱面上没有加点的音我们也可以用断奏来演奏,一般是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

4、踏板要谨慎的使用或尽量不使用,先不用踏板,把谱面的东西完成后为了音色或其他原因有节制的使用一点踏板。原则是不影响各声部横线条的进行。

5、在弹奏装饰音时要注意两点:1)要理解它的含义。由于古钢琴的发音短,为了拖长音只好借助各种装饰音。巴赫的颤音tr多从上方二度音开始,而且要把第一个音弹在拍子上。2)弹奏巴赫的装饰音要时值准确、有规律并连接在曲调进行中。

6、巴赫的作品演奏时要注意歌唱性。因为巴赫的作品多是为古钢琴而作,只有在这种琴上巴赫强调的歌唱风格才能体现。要求触键敏捷、颗粒均匀不能有击落或投掷的感觉。要把每一个音型、各声部的线条都能自如地表达出来。

三听觉训练

许多学生只能比较清楚的听到一个声部的音乐,至于多声部音乐就比较缺乏良好的听

觉.因此,必须尽早的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多声部音乐的听觉。在初学阶段,两只手分担着不同声部的任务,从这时起就必须让学生真正听到两只手演奏的音乐。在学习复调音乐时,要特别让学生注意去听各声部独立的旋律线条。许多学生不会听长音,他们听不到长音的延续性,听不到长音和后面音的联系,结果不是把旋律弹断了,就是把两个声部混淆为一个。例如:

要学会听到音色的区别。如赋格主题在不同声部出现,要有类似女高音、男高音、女中音、男低音的不同音色的区别,这也要用听觉去辨别。

教师如不重视学生的听觉训练,只是一味的在演奏手段上去要求,这样的教学是不能达到教学目的的。

四练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1、练习一首复调乐曲,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分析乐曲复调乐曲都有严密的组织形式,主题、对题以及过渡乐句,按一定的复调写作技法发展而成。如巴赫的创意曲,多采用模仿、卡农、二重对位等作曲技法,主题和对题在不同声部的出现和发展采用问答、重复、叠置等方式发展,演奏前分析其主题、对题、过渡等不同乐句在不同声部中的位置,做出适当的标记,以便在演奏时能够突出重点。例如;

②分手练习与分声部练习将复调乐曲的各个声部单独的做练习,以形成完整的声部概念和清晰的单线条旋律。要注意奏法和触键,安排主题和对题等乐句的力度与音色的变化。③分段双手练习可将一首乐曲根据声部的组织方式不同分为若干个小段落,逐段双手合练,这样化整为零,可集中精力,各个击破,而且一个段落是一种声部的组织方式,便于双手对多层次的控制。

④整体合成经过以上的各种练习,再将乐曲完整的演奏,用良好的音乐听觉和清晰的多声部思维指导、控制双手的弹奏,将会准确的表达复调音乐的内涵。

2、严格认谱:所有的音必须按谱严格弹奏,保持音符应有的时值,不可一碰就放掉。中间声部(双手完成)的断裂常因此造成。

3、合理的指法运用:是声部线条清晰流畅的保证,要严格遵照谱面的指法去练习,不要轻易更改指法。这时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由于一只手担任两个以上声部的演奏,指法就不可能用通常我们选用的最方便、好弹的指法。这样难度就会大的多,对手指和手腕的要求也不同,如巴赫三部创意曲第3首的两个片断。第一片断用1指来演奏中声部。第二片段用5指来演奏高声部。音乐要求演奏者用同一手指弹一个声部的旋律,要把横线条的旋律进行弹出来。当然,这种连是音乐给人的一种连贯的感觉,而不是弹奏上真的做到完全连。弹奏时手指要控制好,弹奏要均匀,手腕要配合好;

又如巴赫三部创意曲的第12首中的过渡,由于一个声部是长音,需要一个手指按在琴键上以持续声音,而另一个声部的手指就要很好的选择,在技术上会有相应的难度。

4、力度关系

①二声部乐曲,声部独立性均较强,只需把各自的起伏、力度变化、走向弹好即可。如其中一个声部是陪衬性质则减弱这个声部,让另一个声部突出。

②强调的是低音部,或3个以上声部的中间声部,要注意不要被其它声部掩盖。

③模仿复调时,凡主题出现时均须强调主题,特别是主题的第一个音应鲜明、突出。如果主题出现过于频繁密集而非主题声部又很动人的话,可以突出非主题声部,让主题暂居其次,但要谨慎和有足够的理由。

在非主题出现的地方,各声部应在以下三方面来区分声部:a力度的强弱。b声部的明暗变化。c连跳的区别。不可以各声部一样强弱,毫无变化。

复调演奏技术是钢琴演奏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钢琴演奏复调音乐是一种发展脑、手、

耳的综合训练,它可以训练大脑多层次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耳朵对多声部的听觉能力,训练手指的独立性和控制能力。要弹好巴赫的作品有条件的话可以学习一下复调的创作,哪怕写的不很中听,也会对你理解巴赫作品的精妙、伟大,进而促进你的弹奏大有好处。

如何教学生演奏巴赫的复调作品

如何教学生演奏巴赫的复调作品 在全世界,几乎每天都会有人演奏巴赫的作品,学钢琴者更是无不弹巴赫的复调作品。然而在钢琴教学中,我发现好多学生在演奏巴赫作品时往往弹的敷衍了事。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弹好巴赫的复调作品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解巴赫 巴赫的复调作品之所以不容易被理解。可能有以下原因:巴赫作为作曲家在他的时代并未受到充分赏识,他生活在音乐史上由复调音乐走向主调音乐的时期,是复调音乐最后一位大师。他的音乐形式如赋格和清唱剧后来很少有人采用。说明这些形式已经过时了,不被人们感到喜闻乐见,直到今天更相隔着久远的年代,如赋格中的主题必须较短和高度凝练否则很难加以发展。因此也就会比较欠缺感性力量。 巴赫不被理解还因为他性格内向,他一生不追求功名、不讲究效果。其作品意在抒发自己的情感,他生活简朴、热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满足于家庭的温暖,他的思想甚至有点保守。尽管他乐于吸取同时代法国、意大利作曲家的优点,但是一生足迹未踏出过德国。 巴赫的音乐大多都不是为广大听众而写,而是为自己、家人及他的学生演奏写的。我们只能以平静的心境才能领会其中的真谛。他去世后的100多年里,很多人还是不了解他。直到19世纪中叶在舒曼和门德尔松的倡导下,巴赫的巨大价值才被发现。直到有了今天这样的崇高地位。在西方国家尚且如此那么对于中国的学生和听众来说,还要隔着东西方文化间的鸿沟,不理解巴赫便不足为怪。教学生弹巴赫的作品需要多从理解的角度考虑,从容易理解的作品入手。 二巴赫的风格 掌握巴赫的风格比较复杂,不仅因为年代久远和作品形式古老,还因为巴赫的全部作品都不是为钢琴而作的,那时侯简直还没有这样一种乐器,钢琴在巴赫的晚年才刚刚出现,也不成熟,且不普遍。所以我们今天弹奏巴赫的作品都是从羽管键琴或古钢琴移植到钢琴上来的。 1、巴赫时期的古钢琴有拨弦与击弦之分,他的作品大多为击弦古钢琴而作。这种琴不像我们现在用的钢琴力度层次变化多音量大,使用演奏时力度要有控制,不能放纵,需要用心加以调节,不要有过强或过弱的对比。也不能极端的渐强或渐弱,力度的变化幅度比较有限。 2、巴赫的风格特点是沉思的、哲理的、情感的闪耀与理性的思维是平衡的。有人说巴赫的作品有如中国的太极拳,或是一位老人娓娓动听的与你交谈,细细品位似有几分道理。因此演奏时要注意内向、含蓄、情感有节制而非戏剧性。 3、巴赫的作品有很多的跳音,弹奏时不要把时值弹的过短,应该是时值的一半。另外为了更接近当时的风格,谱面上没有加点的音我们也可以用断奏来演奏,一般是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 4、踏板要谨慎的使用或尽量不使用,先不用踏板,把谱面的东西完成后为了音色或其他原因有节制的使用一点踏板。原则是不影响各声部横线条的进行。 5、在弹奏装饰音时要注意两点:1)要理解它的含义。由于古钢琴的发音短,为了拖长音只好借助各种装饰音。巴赫的颤音tr多从上方二度音开始,而且要把第一个音弹在拍子上。2)弹奏巴赫的装饰音要时值准确、有规律并连接在曲调进行中。 6、巴赫的作品演奏时要注意歌唱性。因为巴赫的作品多是为古钢琴而作,只有在这种琴上巴赫强调的歌唱风格才能体现。要求触键敏捷、颗粒均匀不能有击落或投掷的感觉。要把每一个音型、各声部的线条都能自如地表达出来。 三听觉训练 许多学生只能比较清楚的听到一个声部的音乐,至于多声部音乐就比较缺乏良好的听

海德格尔语言之思的复调性

第35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月 Vol.35 No.1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an. 2013 ────────── 基金项目:北京语言大学青年自主科研支持计划资助项目(BYQK2012001) 收稿日期:2012-11-19 作者简介:郑丹青(1973-),男,湖南岳阳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 -35- 海德格尔语言之思的复调性 郑丹青 (北京语言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 100083) 摘 要: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特征“此在在世界之中”,将世界问题和人的问题联系起来,又通过此在这一中介把世界现象最终同存在问题勾连起来。人与世界的本质关系是存在关系。海德格尔“言说观”:以词语创建存在。海德格尔的“言说”观是建立在对传统语言观批判的基础之上。海德格尔提出“语言是存在的家”,以“诗意的存在”重建语言与世界的关系。有声的聚合与无声的聚合两个声部的奏鸣形成其语言之思的复调性。 关键词:海德格尔;存在;语言;复调性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3)01-0035-05 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3.01.009 The Polyphony in Heidegger’s Thought on Language ZHENG Dan-q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Beijing 10083, China) Abstract: The character of Heidegger’s ontology – “Dasein is in the world” – connects the idea of worldliness and that of man. Dasein also connects eventually the world of phenomena and Being. The intrinsic relation between man and the world is the relation of being. Heidegger’s “speech of language” – Being is constructed with words – is founded on the critique of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language. He posits the concept that “language is the house of Being” and tries to re-construct the rela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the world with “poetic dwelling”. The audible whole and the silent whole reinforce each other to construct the polyphony in his thought on language. Key Words: Heidegger; Being; language; polyphony 一、复调性与存在 复调本是音乐术语,“不同的声音用不同的调子唱同一个题目”[1]。巴赫金在对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文本分析时,将音乐中的“复调”概念引入小说理论中,经多方阐述成为其哲学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由隐喻演绎为概念,由术语提升为范畴,其涵义在多重变奏中不断绵延而日益丰厚。它们既是指文学体裁,也是指艺术思维;既是指哲学理念,也是指人文精神。“在美学理论中,‘复调’指的是艺术观照上的一种视界,因此而有‘复调型艺术思维’;在哲学理论‘复调’指的是拥有独立个性的不同主体之间既不相融合也不相分割而共同建构真理的一种状态,因此而有‘复调性关系’。”[2] 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问题》、《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及《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书的修订》等 书中,“对话”是巴赫金反复阐述的一个核心概念。对话性(对话关系)是其复调理论的基石。对话是复调得以形成的质的规定性。巴赫金的“复调性”的核心语义乃是“对话性”。经巴赫金的多方阐发“复调性”不仅指称一种艺术思维方式,更是把它提升到一种哲学的高度。“复调性”作为哲学理念,其精髓乃是不同主体间意识相互作用的对话性,其根源乃是人类生活本身的对话性。在巴赫金看来,凡是能够表达一定含义的事物,只要是以语言符号表现出来的,相互间就会有对话关系。任何存在只有经过对话,才能实现思想的、情感的、意义的交流,才能建立起人与物之间、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这样相互关系显现存在,对话是人的存在以及世界的本质。因此,对话思想具有存在论的意义。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特征是“此在在世界之中”,将此在与世界联系起来,将世界问题和人的问题

巴赫初级钢琴曲指导

巴赫初级钢琴曲指导 第一首小步舞曲钢琴教学 小步舞曲原为法国民间流行的土风舞曲,17世纪传入法国宫廷,风行于贵族社会,成为风格典雅、速度中庸的三拍子舞曲,由于后来维也纳乐派的作曲家们在起组曲与交响乐中广泛加以采用,所以在结构与速度方面都有较多的变化。本曲集所收集的28首乐曲中,有10首采用了小步舞曲这一体裁,足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这首G大调3/4拍的小步舞曲,旋律轻快、活泼。曲式结构为单三部曲式。第一段(1-16小节)四个乐句构成两个八小节材料相同的复乐段。前段终止在属和弦上,段末在G大调全终止;第二段(17-24小节)由两个4小节乐句构成,它与第一段在材料上基本相同。前句在属调的属和弦上半终止,后句在属调主和弦上全终止;第三段(25-32小节)回到主调(G),引用了第一段第2小节的音调,有再现段的特征。前句在属和弦上半终止,后句在主调上全终止。 在弹奏这首三拍子的小步舞曲时,要求学生把握好节拍甘。乐句开始两小节的音型在此曲中具有典型性。第一拍四分音符应稍加强调,后面的四个八分音符处在弱拍上,要注意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时值的准确,在它们之间连接要圆滑,随着歌唱的气息有起伏地弹出后面的八分音符。第2小节的后两个四分音符跳音应弹得略轻。一般来说,弹奏巴赫的作品时,声音应结实、集中,不能飘浮。应重视乐

句线条的表现。弹跳音时,一般弹奏起时值的一半,可从听觉上把握好顿音的效果,应注意手指尖的控制。在第25、26小节和第29小节中,出现了多声部的进行,特别是左手要承担两个声部的旋律,这于初学复调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应采用慢速度,分手练习。要首先明确是两个不同的声部在进行,若两个相邻的音不属于同一个声部,当弹奏后一个音时,一定要保持住前一个音的时值。这是复调作品最基本的弹奏方法,需要反复练习,好好掌握。在弹奏多个声部时,应适当突出主旋律,此时左手内声部的音可略轻,要注意倾听声部的层次感。另外,第8小节出现了本曲中唯一的装饰音,此装饰音应与左手D音同时下键。 第二首 这是一首g小调小步舞曲,旋律优美,歌唱性强。起结构为单三部曲式,与前首基本相似。第一段(1-16)小节)为复乐段,前段半中指在g小调的属和弦上,后段全终止在平行大调(降B)上;第二段(17-24小节)为两句乐段,前句进入属F大调,后句回到降B到调上作全终止;第三段(25-32小节)为两句乐段,前句从c小盗引入紧接着回带g小调作半终止,后句在g小调作全终止。从材料上看,旋律大多采用级进,并伴随四分音符跳音,为第一首较为相似。此曲与前一首作品无论在曲式、材料的选择,还是音型、节奏的运用上,都有一直或相似之处,从中能感受到两曲之间同音主音调的联系。在第二首作品结结束处,有一句说明围子“此曲结束时,可把前一曲重奏一遍”,

论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演奏-文档资料

论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演奏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是人类音乐史上最伟 大的音乐家之一。他几乎完美地继承和概括了 1 7世纪以前欧洲 各国的。包括音乐体裁形式、具体写作技巧和各国音乐风格等音 乐表现及特点,创造了值得纪念的永恒的音乐艺术。巴赫的复调音乐作品体现了巴洛克后期复调音乐最高超、最成熟的技术水平。在钢琴音乐发展史中,他被看做是永恒的丰碑,不仅推动了古钢琴向现代钢琴的发展,而且将古钢琴曲的形式基础和表现手法在钢琴复调领域内发展到高度完美的程度。巴赫的作品不仅是键盘演奏训练方面。又是曲式及作曲技术方面的不朽典范。 复调作品是指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声部线条有机结合的音乐作品。巴赫的复调音乐作品充满音乐内部结构的平衡与美感,是复调性最高的艺术品。最具有代表性的《十二平均率钢琴曲集》则被认为是一部充分体现巴赫的音乐风格和音乐形象的不朽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他的复调技巧和艺术技巧都达到了最高峰,直到今天,他也有理由成为最高典范。这部作品从艺术创造上展现了平均率理论的优越性。他的赋格曲实现了调性功能思维的高度发展,整体曲集标志着大小调体系的完全成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所起的进步作用是不仅仅局限于钢琴音乐发展的范畴之内的。 因为巴赫的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自己的祖国。他创作的音乐也

是彻底的德国风格。他的作品风格庄重而严谨,纯洁而虔诚,技巧高超,作品内容深刻。巴赫为键盘乐器写了大量经典的作品,其中最常被演奏的有《二部创意曲》《三部创意曲》《平均律钢琴曲集》《法国组曲》《英国组曲》等。 、巴赫复调作品艺术特色 1作品的节奏变化与对位配合艺术。巴赫作品的节奏变化与对位配合艺术在于其所有的节奏变化与对位配合都是配合紧 密。完美无瑕的。巴赫是一位复调音乐大师,他在前人所开创的音乐表达方式的基础上,极尽丰富与简约两方面的努力。 在音乐作品的演奏中,重要的是通过音乐语汇来感受境界,也是灵魂净化、升华的元素。他最丰富地发展了复调的对位、变化等因素,使复调音乐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同时他又简化了乐句本身以及乐句的表达,简化了乐句与乐句之间的结构。巴赫是将节奏变化与对位配合完美的佼佼者,他的音乐艺术是世界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苏联的音乐学家阿萨菲耶夫说:巴赫是这样的伟大,他使人感到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强大的创作实验室,其中锻炼着当时所有音乐上的创作技能、风格、倾向和尝试。由于他卓有成效地继承和概括了十七世纪以前欧洲各国的音乐体裁形式、具体写作技巧和各国音乐风格等音乐现象,所以创造了永恒的音乐艺术。而巴赫也被人称为欧洲音乐大师、古典大师。 2作品中表现出的沉思与哲理艺术。巴赫的复调音乐作品可以说是为演奏者而写的,是在对演奏者说话,为演奏者而存在 的。巴赫的复调音乐作品风格艺术特点就是沉思的、哲理的,它要求情感的深化与升华,而且总是能在理性的思维中找到平衡。 巴赫把音乐创作作为一种沉思的艺术,在即兴式演奏的过程中。 使演奏者由衷地产生亲切感、艺术美。巴赫的大部分作品是为演奏者自己弹或为极少几个其他音乐家而写的,有些甚至好像不仅是为听,而主要是为了思考。其中许多更为复杂的细节需要演奏者有足够的理智和耐性才能最充分体验到,而且只有当演奏者感觉到之后才能完全掌握其意义,领略到其伟大的艺术之所在。 3阶梯、段落层次艺术。巴赫复调作品中表现出的另一大艺术特点就是段落感、层次感特别强,给人以层次美。作品中呈示部、展开部及终止式分明。作品中特别注意段落间是如何发展的,转调非常有层次,

双重叙事与“复调”主题

双重叙事与“复调”主题 双重叙事与“复调”主题 作为一种叙事艺术,小说文本实际上是故事叙述者的一一 种话语形式。叙述者的不同,叙述视角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小说的表达效果。叙事者的确定表明故事由“谁来说”,形式结构的安排表明“怎么说”,结构的功能意义赋予它“说什么”。小说形式上的这些特点启发我们在对文本进行阐释的时候,应该更多地从故事层面跳出来,进入文本的内部结构,考察作者在叙述故事时的全部意图。 《祝福》写于1924年新文化运动的低潮时期,小说包含了这一

时期鲁迅对现实人生以及知识分子使命与特质的复杂感受和深刻思考。但文本意蕴的复杂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被简单化了,教学中,对这部小说的主题基本采用“四权说”和“三教说”两种观点。而进入文本的内部结构,我们则会发现新的答案。 、故事由谁来说

从《祝福》中“我”对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陈规旧俗、世态人情的厌弃,到“我”与故乡在精神层面、价值观念上的冲撞可以看出:“我”是一个逃离故乡、“走异路”的漂泊在外的现代知识者。那么,作者为什么选择“我”来叙述祥林嫂的悲剧而不是鲁镇的任何一个人呢?作为20世纪初有着现 代精神的知识分子的“我”与悲剧人物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内在的精神关系呢?“我”到底是一个纯粹的“叙述者”还是小说中的另一个主要角色(人物),或者说是兼而有之呢?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势必要将小说叙述者的人称问题和叙述时序问题联系起来考虑。 二、故事怎么说 1.是一个故事,还是两个故事? 纵观小说全文,在长达万余字的篇幅中,祥林嫂的故事占了三分之二,而“我”的叙述竟然占了三分之一。如果小说文本的用意仅仅在于再现祥林嫂的人生悲剧的话,叙述者“我”的篇幅实在太过冗长了。那么,作者在祥林嫂的故事之外的“我”的叙述里还想表达什么呢?

音乐论文-分析巴赫BWV846的演奏技巧和艺术特征文档

音乐论文-分析巴赫BWV846的演奏技 巧和艺术特征文档 Music paper - Analysis of Bach bwv846's performance s kills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音乐论文-分析巴赫BWV846的演奏技巧和艺术特征文档 前言: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本文档根据开题报告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分析巴赫bwv846的演奏技巧和艺术特征 学生姓名: 系别: 音乐系 专业: 音乐学 指导教师: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德国管风琴家、作曲家、巴洛克音乐风格的杰出代表。他综合德国南北前辈之长使管风琴音乐达到了历史的最顶峰;管风琴音乐是巴赫创作的基础与核心。代表作有《g大调幻想曲与赋格》、《e 小调帕萨卡利亚与赋格》、《马太受难乐》。。巴赫努力锤炼自己的独特音乐语言风格,在一些管风琴作品当中展示其宏伟壮丽与戏剧性风格,这在之前都是前所未有的。巴赫是一个心灵丰富、思想深刻的伟大艺术家,他的音乐深刻的表达了经过三十年苦难战争之后,德国人民德思想感情,从他那博广宽大德心灵中流淌出来的音乐,体现了他高尚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对人类忘我的爱。他继承了复调音乐的优秀传统、完善了赋格形式。巴赫的崇尚理性,尊重科学,音乐思维富有逻辑性,积极支持十二平均律。不仅把自己的键盘乐器改调新律,还先后创作了两部《平均律钢琴曲集》,用创作的时间来证明平均律的优点和切实可行。《平均律钢琴曲集》是键盘音乐的经典,惊人的宝库,不仅在技巧上是无法与人伦比的而且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内涵。他的古钢琴创作几乎包括了巴洛克晚期已经定型的所有古钢琴体裁。通过他的艺术实践,使酝酿以久的大

巴赫复调钢琴作品探究

巴赫复调钢琴作品探究 吴珊珊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是十八世纪上半叶欧洲最伟、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也是巴洛克音乐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同时也被誉为西方“极乐世界”的乐祖、乐圣。巴赫的音乐作品也被后人认为具有永恒的价值。巴赫的音乐作品体现了巴洛克音乐时期复调最高超、最成熟的技术水平。同时也是巴赫使复调音乐达到了顶峰,其音乐作品形式严谨,有很强的逻辑性、哲理性,表现出庄重富有内涵的乐思。正是巴赫这些与众不同的创作特征,使他的音乐作品与其他作曲家的作品在演奏上有很大的不同。对于他的复调作品,有评论家是这样评论的:“没有研究过巴赫,就不能理解欧洲音乐;没有深入的研究过巴赫的复调作品,一个严谨的作曲家、钢琴家就不可能精通他的专业”。由于他卓有成效地继承和概括了十七世纪以前欧洲各国的,包括音乐体裁形式,具体写作技巧和各国音乐风格等音乐现象,因而创造了永恒的音乐艺术。正因为如此他才被后人称为“古典大师”、“欧洲音乐之父”,这是当之无愧的。 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声部线条有机地结合的作品即构成复调作品。巴赫有极多的钢琴复调作品,对于他的复调作品,有评论家是这样评论的:“没有研究过巴赫,就不能理解欧洲音乐;没有深入的研究过巴赫的复调作品,一个严谨的作曲家、钢琴家就不可能精通他的专业。”“谁要是不研究巴赫,那么对他的音乐中蕴藏着的那种是以表达我们最深思想和情感的巨大可能性,是不可能理解透彻的。”而对于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顶峰之作——《十二平均率钢琴曲集》则被认为是一部充分体现巴赫的音乐风格、音乐形象的大百科全书,是钢琴演奏者的必修课本。在这部作品中,他的复调技巧和艺术技巧都达到了最高峰,直到今天,他也有理由成为最高典范,这部作品从艺术创造上证实了平均率理论的优越性。他的赋格曲标志着调性功能思维的高度发展,整体曲集标志着大小调体系的完全成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所起的进步作用是不仅仅局限于钢琴音乐发展的范畴之内的。巴赫的复调音乐充满音乐内部结构的平衡与美感,是复调性最高的。不过对于大多数钢琴爱好者来说,普遍存在着对其作品理解不够深刻,弹奏时各声部层次对比度不够、各声部线条走向把握不准,乐句起收处理不当、两手相互协调差等诸多问题。

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理解

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理解 一、巴赫复调作品的重要性及易出现的问题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是人类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是世界文化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他的复调作品,有评论家是这样评论的:“没有研究过巴赫,就不能理解欧洲音乐;没有深入的研究过巴赫的复调作品,一个严谨的作曲家、钢琴家就不可能精通他的专业”。 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声部线条有机地结合的作品即构成复调作品。巴赫的复调音乐充满音乐内部结构的平衡与美感,是复调性最高的。不过对于大多数钢琴爱好者来说,普遍存在着对其作品理解不够深刻,弹奏时各声部层次对比度不够、各声部线条走向把握不准,乐句起收处理不当、两手相互协调差等诸多问题。 二、巴赫作品顺序的选择及分析 1、《初级钢琴曲集》 巴赫的《为安娜·玛格达莱娜,巴赫的键盘小曲集》,俗称“小巴赫”或“初级钢琴曲集”,这些曲子虽然简单,但是都已经有了复调作品的初步形态。例如:第三首乐曲是一首小步舞曲,二个声部的进行。首先由右手进入,第二小节上左手重复第一小节,形成声部的交替和模仿,这正是复调风格的一种体现。 巴赫的曲子,初级阶段非常注意强调每个音的独立性,重视每个音的触键。在每个音符都能获得良好音质,同时它们相互,保持横向旋律线条的清晰,纵向对位的完美结合。 2、《二部创意曲集》 “创意曲”是对一个短小精悍的音乐主题,运用各种作曲技法不断发展变化,创造乐意的乐曲。巴赫的《创意曲》创作于1723年,每一首都有着不同的技术要求,音乐上也有着不同的情绪与风格。巴赫的作品,还具备“每个音符、每个线条都歌唱”的生动性,是用歌唱的感觉去弹每个音符、每个声部。 在《巴赫二部创意曲》的15首乐曲里,两个声部的对位进行,其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二部创意曲》基本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乐曲的主题较为短小,用对位模仿或展开的手法构成;第二类,主题是较完整的乐句,基本上是以赋格曲手法创作。第三类,以严格的模仿对位卡农手法写成。另外,巴赫的《二部创意曲》不是根据演奏的难易程度安排的,作品中第1、4、8、10、13、14首作品音乐形象相对简单;第3、5、7、9、15首作品音乐形象不难理解,技术稍有难度;

复调讲义与复习资料

复调讲义 一、复调音乐的概念 1、音乐分为单声部音乐与多声部音乐。 2、多声部音乐又分为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 3、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区别: 1)、从定义上讲,主调音乐是一个或若干个主旋律加上伴奏音型的多声部音乐。而复调音乐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独立意义的旋律线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多声部音乐。 2)、从声部关系上看,主调音乐声部之间是主次的关系;而复调音乐声部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4、复调音乐发展简况: 专业创作中的复调音乐是由欧洲发展起来的。公元九-十五世纪是它的孕育期和发展初期,教堂的宗教活动促进了这种多声音乐形式的发展和完善,十六——十八世纪复调音乐的重要作曲家有:意大利作曲家帕里斯特列那、比利时作曲家拉索和德国作曲家巴赫。 5、复调也被称作对位——Counterpoint 词的原义为“点对点”,这个“点对点”即是音对音的意思。所以,复调音乐的技术理论就被称为对位法。 6、我们学习的复调音乐,其理论的源流来自哪几个方面? 答:1、以欧洲音乐为代表的复凋音乐理论体系及创作实践, 2、中国民族音乐中流存的自然形态的复调音乐, 3、二十世纪中国作曲家的音乐创作实践。 7、复调音乐的基本特点 1)、音乐展开的不间断性。这一特点主要是由旋律线的流动及多条旋律此起彼伏的呼应和交织造成的。 2)、音乐形象的同一性与多重性。复调音乐在揭示音乐形象方面,具有很大的包含量。它既可以是同一音乐形象的集中展示和层层深化,又可以是不同音乐形象的兼容并置和对应互补。 8、复调音乐的类型:对比复调、模仿复调、支声复调。

二、支声复调 1、支声复调——又称为称腔式复调,即同一旋律不同变体的同步展开,便会产生一些分支声部与主干声部在音程关系上时而分开,时而合并;在节奏关系上,时而一致,时而加花或删繁就简。 三、模仿复调 1、定义与三大要素:1)同一音乐材料2)不同声部3)先后出现。 2、三大环节:起句、应句、对句。应句与起句之间是模仿关系,对句与应句之间是对比关系,而对句与起句则是同一旋律连贯发展的延续关系。 3、模仿分为卡农模仿(连续模仿)与简单模仿(局部模仿)。 卡农——是外来语Canon(英)的译音,原词意为“准则、规律”。在音乐上是指不同声部按一定的时间(和音高)间隔,有规律地先后出现同一旋律,构成连续不断模仿关系的一种音乐形式。 4、模仿的度数可以选择八度和八度以外的任意音程。几度模仿取决于起句与应句第一个音之间的音程关系。 5、精确模仿与不精确模仿 6、变形模仿的方式有:倒影模仿 紧缩模仿 扩大模仿 逆行模仿。 四、对比复调 1、对比复调分为单对位与复对位。 单对位——在复调音乐中,声部之间只有一种结合方式。 复对位——在复调音乐中,声部之间如果除原来的结合方式外,还可以调换声部位置的高度、改变时间的距离和声部进行的方向等条件,产生新的结合方式,称为复对位(或繁复对位、可动对位、转位对位、二重对位等)。 2、复对位分为纵向移动对位 横向移动对位 纵横移动对位 倒影变形对位

莫扎特晚期钢琴奏鸣曲的复调性审美

莫扎特晚期钢琴奏鸣曲的复调性审美 ——以奏鸣曲K576为例【摘要】:莫扎特晚期的奏鸣曲,都有着一种德国古典主义哲学的气质,幽 深淡远。而最后一首钢琴奏鸣曲K576是莫扎特所写的音乐中最精美的、最伤感、最细腻的一首。无论是在调性布局还是结构模式或是复调与和声交织的写作手法上,莫扎特都进行的大胆创新。 【关键词】:奏鸣曲复调性对位 1789年4月莫扎特创作了奏鸣曲K576,这一年是莫扎特人生中最煎熬、悲惨的一年。由于对死亡的思考与理解,使他晚期的作品富涵着哲理。但是,莫扎特的作品依然是安静祥和的,他从来不在音乐中表现痛苦。 整首奏鸣曲共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快板,第二乐章是慢板,第三乐章是小快板。 第一乐章的主题简约,由二声部的奏鸣曲式结构写成。由D大调的主和弦构成了呈示部主要主题,接着右手重复一遍琶音的进行开始出现音阶型的新对位旋律。 例一: 接着,副部主题在A大调上使用着主部主题的动机。莫扎特把渴求看得高于一切的灵魂状态,使得整个音乐都生机勃勃。在展开部的写作手法具有特别鲜明的莫扎特晚期作品的特点,主题动机中使用了二声部的有终卡农式模仿,使得声部非常的充实。 例二: 再现部首先陈述一遍主部主题的音乐材料,接着连接部到副部主题中一直使用了卡农的模仿手法。 莫扎特将对生命的渴望,对人生的感触和理解全部寄托在了他的音乐上,使得他的音乐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可以说,不论是上帝、还是大自然,是爱情的痛苦与欢乐、还是人生的光明与黑暗,一切的一切无不渗透着莫扎特的情绪。 第二乐章的音乐可以说是莫扎特歌曲化钢琴奏鸣曲的精髓代表。乐曲是抒

情的慢板乐章,虽然是以主调为主,但是不难发现在许多段落中都运用到了多声部音乐的写作手法和思维方式。莫扎特把许多装饰的写法都应用在了音阶旋律的经过句上。独特的和声效果融入进了自然的旋律当中。主题的进入将抒情缓慢演绎到了极致,而紧接着的连串的十六分音符可谓是畅快淋漓、悠扬舒畅。无法释怀的忧愁也成最动人的歌唱。 例四: 第三乐章是整篇奏鸣曲的重中之重。莫扎特晚期对对位法的痴迷使得他用尽了各种手法将复调音乐巧妙地与主调音乐融合在了一起,打破了奏鸣曲式与回旋曲式的界限,是的这个乐章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呈示部的主部主题的动机活泼、轻快,它是由一些短小、短促的音程组成。副部主题则加入了急促的十六分音符三连音,接着旋律声部出现了双声部的对唱,在连贯流动的一长串三连音的映衬下,惬意悠闲之感油然而生。 例五: 副部第二主题是舒缓而深情的三部和声。它就像冬日里的一抹阳光,温暖着人们的心窝。是全曲中唯一较为舒缓、歌唱而深情的主题旋律。歌唱着的下行旋律中穿插着一丝切分,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真、直率的莫扎特。 例六: 在展开部中,作曲家的写作手法出现了一个不同于寻常的跳跃性思维。他将奏鸣曲式和回旋曲式之间的区别巧妙的处理了,音乐的发展虽说在意料之外但却异彩纷呈、大胆创新。加入了丰富的复调的写作手法,左手和右手的流淌出来的音乐是那么的纯洁无暇、天真浪漫。 例七: 展开部的副部主题的乐思发展在之前的基础上做了十分出色的扩充。一个声

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理解(一)

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理解(一) 一、巴赫复调作品的重要性及易出现的问题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是人类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是世界文化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他的复调作品,有评论家是这样评论的:“没有研究过巴赫,就不能理解欧洲音乐;没有深入的研究过巴赫的复调作品,一个严谨的作曲家、钢琴家就不可能精通他的专业”。 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声部线条有机地结合的作品即构成复调作品。巴赫的复调音乐充满音乐内部结构的平衡与美感,是复调性最高的。不过对于大多数钢琴爱好者来说,普遍存在着对其作品理解不够深刻,弹奏时各声部层次对比度不够、各声部线条走向把握不准,乐句起收处理不当、两手相互协调差等诸多问题。 二、巴赫作品顺序的选择及分析 1、《初级钢琴曲集》 巴赫的《为安娜·玛格达莱娜,巴赫的键盘小曲集》,俗称“小巴赫”或“初级钢琴曲集”,这些曲子虽然简单,但是都已经有了复调作品的初步形态。例如:第三首乐曲是一首小步舞曲,二个声部的进行。首先由右手进入,第二小节上左手重复第一小节,形成声部的交替和模仿,这正是复调风格的一种体现。 巴赫的曲子,初级阶段非常注意强调每个音的独立性,重视每个音的触键。在每个音符都能获得良好音质,同时它们相互联系,保持横向

旋律线条的清晰,纵向对位的完美结合。 2、《二部创意曲集》 “创意曲”是对一个短小精悍的音乐主题,运用各种作曲技法不断发展变化,创造乐意的乐曲。巴赫的《创意曲》创作于1723年,每一首都有着不同的技术要求,音乐上也有着不同的情绪与风格。巴赫的作品,还具备“每个音符、每个线条都歌唱”的生动性,是用歌唱的感觉去弹每个音符、每个声部。 在《巴赫二部创意曲》的15首乐曲里,两个声部的对位进行,其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二部创意曲》基本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乐曲的主题较为短小,用对位模仿或展开的手法构成;第二类,主题是较完整的乐句,基本上是以赋格曲手法创作。第三类,以严格的模仿对位卡农手法写成。另外,巴赫的《二部创意曲》不是根据演奏的难易程度安排的,作品中第1、4、8、10、13、14首作品音乐形象相对简单;第3、5、7、9、15首作品音乐形象不难理解,技术稍有难度;第 2、6、11、12首作品在音乐形象和技术上都有难度。 3、《三步创意曲集》 巴赫的《三部创意》是在二部基础上的拓展。《三部创意曲》比二部多了中声部的音乐线条,加强了多声部的概念和感觉。《三部创意》,在纵向上能使各声部协调一致,更重要的是从横向上使声部的旋律相互交织,以造成音乐的交错起伏,相互融合,形成一个立体、均衡的整体。

复调

名词解释、填空 1、复调音乐是与主调音乐 相对应的概念。它是由若干(两 条或两条以上)各自具有独立性 (或相对独立性)的旋律线,有 机的结合在一起(相同结合或相 继结合),协调的流动、展开所构 成的多声部音乐。 2、由于声部关系的不同和 运动形态的差异,复调音乐可以 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对比式复调音乐: 结合在一起的不同旋律线, 在音调、节奏、进行方向的 起伏、句逗的划分以及音乐 形象和性格的表露等方面, 彼此形成对比或存在差别, 便构成了对比式复调。 (2)模仿式复调音乐: 在同一旋律(或具有主题意 义的旋律首部)在不同声部 中先后出现(完全相同或加 以变化),于是,在依次展 现的音乐材料间,便形成了 前起后应、层次分明的模仿 关系。 (3)衬腔式复调音乐 (或称支声复调):同一旋 律不同变体的同步展开,便 会产生一些分支形态的声 部,这些分支声部与主干声 部在音程关系上时而分开, 时而合并;在节奏关系上时 而一致,时而加花装饰或删 繁就简。 3、典型的延留音:是由前一 个小节用连音记号延留下来,与 另一声部在强拍上形成不协和 音。这一过程包括:预备-延留- 解决 4、模仿的概念:复调音乐中 的模仿是同旋律(或具有主题意 义的旋律首部)在不同声部中先 后出现(完全相同或加以变化) 构成的。这一定义包含三个因素 1、同一音乐材料 2、不同声部 3、 先后出现。 5、最先出现的声部叫开始 声部,它所述的音乐材料称为起 句,后出现的声部叫模仿声部, 其旋律称作应句;由起句延续下 来并与应句作对位结合的音乐材 料称为对句。 6、模仿分为简单模仿(局部 模仿)和卡农模仿(连续模仿) 两类 应句只重复起句(即开始声部的 首部)的模仿是简单模仿;应句 如果不仅重复起句而且还重复它 随后的对句,并连续不断地模仿 下去,便形成卡农式模仿。 7、卡农是外来语Canon(英) 的译音,原词意为“准则”、“规 律”句号。在音乐上是指不同声 部按一定的时间(和音高)间隔, 有规律的先后出现同一旋律,构 成连续不断模仿关系的一种音乐 形式。 8、八度模仿:是指应句对起 句作八度或八度的倍数(同度、 双八度等)的模仿。较常见。 9、四、五度模仿:应句在起 句上方或下方作五度或四度(或 它们的复音程)的模仿,是除八 度模仿外较常见的一种模仿形 式,它可能引起模仿声部的旋律 变形。 10、三、六度模仿:应句在起句 上方或下方作三度或六度(或它 们的复音程)模仿,同样也可在 精确模仿和调内模仿之间做出选 择。 11、二、七度模仿:应句在起句 上方或下方作二度或七度(或它 们的复音程)的模仿。 12、节奏模仿(只模仿节奏):应 句在节奏上模仿起句,音调另行 组织。这种手法在实际创作中应 用相当广泛。例:黄准《红色娘 子军连歌》 13、自由模仿:自由模仿的方式 很多,主要是采用装饰模仿和局 部变形的手段。例:瞿希贤《牧 歌》(内蒙民歌主题) 14、对位:“复调”也被称作“对 位”——Counterpoint词的原义为 “点对点”,这个“点”自然是“音 点”,于是,“点对点”即是“音 对音”的意思。所以,复调音乐 的技术理论就被称为“对位法”。 “单对位”(Simple Counterpoint) 是对位法基本的和初始的形式, 它的基础是以研究单个音的结合 起步的。两个单音的结合即构成 音程,因此,复调基础知识的学 习得从和声音程性质的分类开 始。 15、“单对位”和“复对位”是一 组对应生成的概念。(1)两个以 上声部的旋律,如果只能按照一 种方式结合,而不能再音高和时 间距离上使用新的结合方式,称 作“单对位”(2)如果除原来的 结合方式外,还可以调换声部位 置的高度、改变时间的距离和声 部进行的方向等条件,产生新的 结合方式,便称为“复对位”(或 称“繁复对位”、“可动对位”、“转 为对位”、“二重对位”等)。 16、协和音程:完全协和(同度、 纯八度、纯五度)充实的协和(大 小三六度)不稳定的协和(纯四 度);不协和音程:柔和的不协和 (大二、小七度)尖锐的不协和 (大七、小二度)暧昧的不协和 (増四、减五度) 声部运动关系:同向进行(两声 部同方向运动)平行进行(两声 部等距离同方向运动) 斜向进行(一个声部保持另一个 声部运动)反向进行(两声部反 方向运动)声部交错 (两声部局部互换上下位置)声 部超越(超过原结合声部位置的 运动)。 17、复调音乐的概念:从织体形 态来划分,音乐可以分为单生形 态(如不带伴奏的独唱、齐唱等) 和多声形态(如重唱、合唱、钢 琴独奏、室内乐、交响曲等)两 部类。在多声形态的音乐(简称 多声音乐)中,又可分为主调音 乐和复调音乐两大类型。 18、复调音乐发展高峰期:15、 16世纪声乐作品代表人物:帕 里斯特列那(意大利)、拉索(比 利时);18世纪巴赫时代17世 纪独立器乐复调代表人物:巴 赫(德国)奠定了复调音乐的典 范形式。 问答题: 1、复调音乐的基本特点:不间断 性和同一性与多重性 (1)音乐展开的不间断性:这一特点 是由旋律线的流动及多条旋律此起彼 伏的呼应和交织造成的。首先,在单旋 律形态方面,如果将典型的复调音乐旋 律与主调音乐旋律(以古典音乐作品主 题及民歌为典型)相较,便可使各自的 特点呈现出来;其次,在若干旋律的结 合方面,不同声部同起同收、整齐进出 的情况在复调音乐中极少,更多的是不 同声部先后进出,呈现你停我走、动静 交错、咬尾接头、穿插填补的整体运动 形态。 (2)主调音乐旋律特点:结构方整、 相同音型或主题因素的重现、周期性律 动的节拍循环、乐句停顿分明,界限清 晰。复调音乐特点:结构非方整、很少 重现相同音型、周期性节拍重音的回 避、句逗停顿的短暂和隐蔽。 (3)同一性与多重性:复调音乐在揭 示音乐形象方面具有很大包容量。它既 可以是同一音乐形象的集中展示和层 次深化,即《革命的风暴》,又可以是 不同音乐形象的兼容并置和对应互补。 即芭蕾舞剧《白毛女》《在中亚细亚草 原上》。 2、复调音乐在作品中的应用形式分为 两类: (1)用复调音乐表现手法作为基本结 构力创作的作品,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 一定的程式性,通常用复调小曲、创意 曲、小赋格曲、赋格曲(或前奏与赋格) 等名称来称呼。这些模式大小不等的乐 曲,本身即可作为独立作品而存在。如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一、二集) 中的48首“前奏曲与赋格”这类体裁 的乐曲(或它们的结构形式),也可作 为套曲的一个乐章,用在交响乐、组曲、 四重奏、大合唱中。如巴托克《弦乐、 打击乐和钢片琴音乐》第一乐章:瞿小 松《第一交响曲》第二乐章。 (2)复调音乐的技术规范,作为传统 作曲技术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基 本思维原则——音乐材料(或形象)的 对抗、置换、互补,广泛适应于多声音 乐的各种组织形式;它对音乐材料的各 种具体处理手法——对比结合、模仿结 合、装饰结合、不同声部互换位置(上 下、前后)的变形结合、音乐主题的倒 影、逆行、时值扩大、缩小等,同样具 有无限运用的可能。因此,复调音乐形 式除作为独立作品或大型作品的一个 界限分明的组成部分外,更多和更常见 的情况是音乐创作中复调思维和复调 技法的广泛运用,它们灵便自如地穿插 或融贯于主调音乐织体之中,共同完成 或更加丰富音乐的表现。例:柴可夫斯 基《六月船歌》——具体写作是复调思 维体现。 3、一对二的写作练习:(1)一对二的 两个音点都用协和音程(注意:为了声

如何教学生演奏巴赫的复调作品

如何教学生演奏巴赫的复调作品 在全世界,几乎每天都会有人演奏巴赫的作品,学钢琴者更是无不弹巴赫的复调作品。然而在钢琴教学中,我发现好多学生在演奏巴赫作品时往往弹的敷衍了事。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弹好巴赫的复调作品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解巴赫 巴赫的复调作品之所以不容易被理解。可能有以下原因:巴赫作为作曲家在他的时代并未受到充分赏识,他生活在音乐史上由复调音乐走向主调音乐的时期,是复调音乐最后一位大师。他的音乐形式如赋格和清唱剧后来很少有人采用。说明这些形式已经过时了,不被人们感到喜闻乐见,直到今天更相隔着久远的年代,如赋格中的主题必须较短和高度凝练否则很难加以发展。因此也就会比较欠缺感性力量。 巴赫不被理解还因为他性格内向,他一生不追求功名、不讲究效果。其作品意在抒发自己的情感,他生活简朴、热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满足于家庭的温暖,他的思想甚至有点保守。尽管他乐于吸取同时代法国、意大利作曲家的优点,但是一生足迹未踏出过德国。 巴赫的音乐大多都不是为广大听众而写,而是为自己、家人及他的学生演奏写的。我们只能以平静的心境才能领会其中的真谛。他去世后的100多年里,很多人还是不了解他。直到19世纪中叶在舒曼和门德尔松的倡导下,巴赫的巨大价值才被发现。直到有了今天这样的崇高地位。在西方国家尚且如此那么对于中国的学生和听众来说,还要隔着东西方文化间的鸿沟,不理解巴赫便不足为怪。教学生弹巴赫的作品需要多从理解的角度考虑,从容易理解的作品入手。 二巴赫的风格

掌握巴赫的风格比较复杂,不仅因为年代久远和作品形式古老,还因为巴赫的全部作品都不是为钢琴而作的,那时侯简直还没有这样一种乐器,钢琴在巴赫的晚年才刚刚出现,也不成熟,且不普遍。所以我们今天弹奏巴赫的作品都是从羽管键琴或古钢琴移植到钢琴上来的。 1、巴赫时期的古钢琴有拨弦与击弦之分,他的作品大多为击弦古钢琴而作。这种琴不像我们现在用的钢琴力度层次变化多音量大,使用演奏时力度要有控制,不能放纵,需要用心加以调节,不要有过强或过弱的对比。也不能极端的渐强或渐弱,力度的变化幅度比较有限。 2、巴赫的风格特点是沉思的、哲理的、情感的闪耀与理性的思维是平衡的。有人说巴赫的作品有如中国的太极拳,或是一位老人娓娓动听的与你交谈,细细品位似有几分道理。因此演奏时要注意内向、含蓄、情感有节制而非戏剧性。 3、巴赫的作品有很多的跳音,弹奏时不要把时值弹的过短,应该是时值的一半。另外为了更接近当时的风格,谱面上没有加点的音我们也可以用断奏来演奏,一般是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 4、踏板要谨慎的使用或尽量不使用,先不用踏板,把谱面的东西完成后为了音色或其他原因有节制的使用一点踏板。原则是不影响各声部横线条的进行。 5、在弹奏装饰音时要注意两点:1)要理解它的含义。由于古钢琴的发音短,为了拖长音只好借助各种装饰音。巴赫的颤音tr多从上方二度音开始,而且要把第一个音弹在拍子上。 2)弹奏巴赫的装饰音要时值准确、有规律并连接在曲调进行中。 6、巴赫的作品演奏时要注意歌唱性。因为巴赫的作品多是为古钢琴而作,只有在这种琴上巴赫强调的歌唱风格才能体现。要求触键敏捷、颗粒均匀不能有击落或投掷的感觉。要把每一个音型、各声部的线条都能自如地表达出来。

巴赫复调作品的教学研究综述(1)

艺术教育 82 巴赫复调作品的教学研究综述 □ 麻 蕾 内容摘要:关 键 词: 巴赫是18世纪键盘音乐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伟大音乐家,广大教师和学生不仅仅要重视巴赫,更为重要的是要研究如何真正理 解巴赫、教授巴赫、学好巴赫,甚至知道作品的结构以及巴赫是怎样把各种因素逻辑地组合起来的。文章将近年来研究巴赫作品的各类学术文章中比较有特点的方面进行综述,为全面研究巴赫提供一个非常必要的科研依据。巴赫复调作品 教学研究在今天,学习巴赫音乐对于学钢琴的 人来说其重要性已经无需赘述,但广大教师和学生除了重视巴赫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如何真正理解巴赫、教授巴赫和学好巴赫、举一反三。 这样一来,学习巴赫的意义就非常深远了。我们要找到巴赫音乐的真谛,就要了解巴洛克时代的整个艺术氛围,巴赫的一贯作风和处理复调音乐的一般方法。此外,还应当知道某一首乐曲,钢琴家们是怎样处理的,甚至知道作品的结构以及巴赫是怎样把各种因素逻辑地组合起来的。如果能举一反三地思考这些写作原则是怎样影响了音乐史的发展,那就离音乐的真谛不远了。 下面笔者从有关研究巴赫的重要作品的文章中综述重要观点。 一、巴赫初级钢琴教程 在林华著的《我爱巴赫》中介绍《初级钢琴教程》时说,巴赫认为学习他的作品最好从主调音乐复调化处理的织体入门,因为这样的作品段清楚,结构方整;节拍明确,强弱分明;体裁定型,织体单纯,旋律处理简单,易于把握风格。而且,这样的织体中可以慢慢学会弹奏复调音乐的基本功。 1.声部线条化处理 林华认为在巴赫作品中,怎样使每个声部的进行能够让我们的耳朵听出个线条感觉来,就是一件最基本的任务。歌唱是用气息,更是用心灵唱出的,这就是说,在琴上弹奏时,一要连贯,二是要有强弱起伏。还要注意非主旋律的声部,努力找出其中的线条因素,让它歌唱起来。让每个声部都线条化,这也是要求学生养成习惯,凡一手有二音者,必定要分出强弱。 2.声部对比和互补(1)旋律走向不一 斜向式:即一声部持续或同音反复而另一声部进行的类型,可以让同音反复的声部略加一些渐强的处理,尤其是作为旋律声部时会显得生趣。 反向式:在反向进行的片段中,不妨稍稍加强一下低声部,因为如果左右手向 外进行,多半是为了扩大音域,是与情感高涨有关;如果是向内,照例是为了力度的减弱,但不要忘了对低音声部来说,中音区往往是它的最有表情的区域。 (2)高点音不一 这是使得织体增加复调趣味的一个手段。 (3)演奏法不一 可以根据乐曲不同的体裁作不同的处理,很多钢琴家会把小步舞曲的长连线改短,或是把八分音符的音群与前后分开,把四分音符改换为优雅的半跳音,等等。 (4)重音位置不一 这部教材尽管在节奏的对比上显得比较和缓,但作为复调化的处理,巴赫仍然会布置很多节奏对比,对这些细节,我们不应该放过。最简单的强调就是布置重音。 3.切分音 切分音的产生是为了改变惯常的强弱,因此在两边短、中间长的音型中,如第五首右手声部(1—2),可稍强些;以连线构 成的长音,如第25首的旋律,也应强些。 这两种音型都会为另一声部留下时间上的空隙,通常作曲家都会在节拍上补一个音作为衬托,这个节奏的衬托不要放过。 4.句读重音 这本教材的乐曲大抵是风俗性的,为了表现出体裁的特征,旋律的强弱、长短的组合不得不服从节拍型的逻辑。但巴赫充分利用分句方面还剩下的自由,使句读长短不一,这种非周期性的结构就可形成各声部的起落不一。 二、小前奏曲与赋格 吴元写的《小前奏曲与赋格曲教学释义》一文,指出这部作品没有被广泛采用,然而这些曲子所涉及的音乐、技术课题却十分丰富,极具可弹性、可听性,值得认真地学习,为以后掌握巴赫的艰深作品打下扎实的基础。吴元对乐曲特征、结构、演奏法如:装饰音的弹奏法、指法,音乐感觉、音乐表现、演奏方法、演奏技巧、节奏的把握、注意事项等都详尽诠释,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学习过程中都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和科学的方向。 接下来再十分详尽地分类分析了这本教材,几乎每一首都是逐个释义的。 (1)按写作手法归类:1、2、3、5、7、8这六首乐曲可以归一类,即以和弦的分解形成旋律并推动音乐发展。(2)第一部分的第10、11及第二部分的第2、6这4首共同的特征,即小步舞曲的风格和优雅明亮的性质、声音都要求清晰、集中;而第10和第2首旋律性强,曲调优美,线条悠长,音乐活泼而流利如清澈的小溪轻快流淌,声音明亮、秀气连贯。应根据乐曲的个性不同而不同处理。(3)第一部分的NO.9和NO.5都近似二声部创意曲,乐曲的节奏鲜明,性质挺拔、有精神。弹奏要求声音富有弹性。(4)第二部分的NO.1,不过分的快板,控制在每分钟84拍上下为宜,既庄重又流动。所有在双音或和弦之上的波音都应与双音或和弦对齐弹奏。(5)第一部分的NO.6是这18首小前奏曲中最具特色的一首。写法自由,是显著的即兴风格。弹奏时应突出旋律的抒情性,对训练弹奏乐句的走向、呼吸、起收及各声部应答等很有好处。(6)前后两部分的NO.4乐曲有些相近,都采用D 大调;乐句气息较长;一首轻快,一首安静,但都有鲜明的歌唱性,弹奏要连贯。(7)第一部分的NO.12和第二部分的NO.3是两首明快、有活力的吉格舞曲风格的曲子。 全书难易程度:比较容易的:第一部分的NO.1、2、3、5、8, 第二部分的NO.1、3; 中等的:第一部分的NO.6、10、12,第二部分的NO.2、4、5、6;比较难的:第一部分的NO.4、7、9、11,第二部分的三首小赋格曲。三、创意曲集 在熊入静写的《巴赫创意曲集钢琴教学研究》中很详尽地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论述: “创意曲”指一种结构自由而运用复调手法写成的短曲。其中情感因素不占主导地位,而音乐内部结构的均衡与美感显得特别突出。这三十首创意曲是巴赫在教其长子弹琴时,为了使其在手指训练上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