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病症配穴

针灸病症配穴
针灸病症配穴

1.外感头痛

主穴:列缺百会太阳风池

配穴:阳明头痛—印堂攒竹合谷内庭

少阳头痛—率谷外关足临泣

太阳头痛—天柱后溪申脉

厥阴头痛—四神聪太冲内关

风寒头痛—风门

风热头痛—曲池大椎

风湿头痛—阴陵泉

2.内伤头痛

A.实证

主穴:百会头维风池

配穴:肝阳上亢—太冲太溪侠溪

痰浊头痛—太阳丰隆阴陵泉瘀血头痛—阿是穴血海膈俞内关B.虚证

主穴:百会风池足三里

配穴:血虚头痛—三阴交肝俞脾俞

肾虚头痛—太溪肾俞悬钟

取穴:太冲足临泣外关丰隆头维风池率谷角孙

主穴:攒竹四白下关地仓合谷风池

配穴:眼部疼痛—丝竹空阳白外关

上颌痛——颧髎迎香

下颌痛——承浆颊车翳风内庭

风寒证——列缺

风热证——曲池尺泽

气血瘀滞——太冲三阴交

主穴:外劳宫阿是穴肩井后溪悬钟

配穴:风寒袭络——风池合谷

气血瘀滞——内关

肩痛——肩髃外关

背痛——肩外俞天宗

主穴:肩髃肩髎肩贞肩前阿是穴

配穴:手阳明经证—合谷(肩前)

手太阳经证—后溪(肩后部)

手少阳经证—外关(肩外侧)

外邪内侵——合谷风池

气滞血瘀——内关膈俞

气血虚弱——足三里气海

主穴:阿是穴

配穴:肘关节外上方明显压痛点—曲池肘髎手三里合谷肘关节内下方明显压痛点——阳谷小海

肘关节外部明显压痛点—外关天井

主穴:阿是穴大肠俞委中

配穴:寒湿腰痛——腰阳关

瘀血腰痛——膈俞

肾虚腰痛——肾俞命门志室督脉——后溪

足太阳经证——申脉

主穴:大肠俞腰夹脊环跳

委中阳陵泉悬钟丘墟

主穴:阿是穴局部经穴

配穴:行痹——膈俞血海

痛痹——肾俞关元

着痹——阴陵泉足三里

热痹——大椎曲池

1.中经络

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

极泉尺泽委中

配穴:

肝阳暴亢——太冲太溪

风痰阻络——丰隆合谷

痰热腑实—曲池内庭丰隆

气虚血瘀——足三里气海

阴虚风动——太溪风池

口角歪斜——颊车地仓

上肢不遂—肩髃手三里合谷

下肢不遂—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

头晕——风池完骨天柱

足内翻——丘墟透照海

便秘—水道归来丰隆支沟

复视—风池天柱睛明球后

尿失禁尿潴留—中极曲骨关元

2.中脏腑

主穴:内关水沟

配穴:

闭证——十二井穴太冲合谷

脱证——关元气海神阙

1.实证

主穴:风池百会内关太冲

配穴:

肝阳上亢——行间侠溪太溪

痰湿中阻——头维丰隆中脘阴陵泉

2.虚证

主穴:风池百会肝俞肾俞足三里

配穴:

气血两虚——气海脾俞胃俞

肾精亏虚—太溪悬钟三阴交

主穴:攒竹鱼腰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昆仑配穴:风寒证——风池

风热证——曲池

恢复期——足三里

人中沟歪斜——水沟

鼻唇沟浅——迎香

主穴:上肢:肩髃曲池合谷颈胸部夹脊穴

下肢:髀关伏兔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腰部夹脊穴配穴:

肺热伤津——尺泽肺俞二间

湿热浸淫—阴陵泉大椎内庭

脾胃虚弱—太白中脘关元

肝肾亏虚——太溪肝俞肾俞

上肢肌肉萎缩——手阳明经排刺

下肢肌肉萎缩——足阳明经排刺

1.发作期

主穴:内关水沟百会后溪涌泉

2.间歇期

主穴:印堂鸠尾间使太冲丰隆

配穴

痰火扰神—曲池神门内庭

风痰闭阻—合谷阴陵泉风池

心脾两虚—心俞脾俞足三里

肝肾阴虚—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

瘀阻脑络——膈俞内关

主穴:照海申脉神门印堂四神聪安眠

配穴

干活扰心——行间侠溪

心脾两虚—心俞脾俞足三里

心肾不交—太溪水泉心俞脾俞

心胆气虚——丘墟心俞内关

脾胃不和—太白公孙内关足三里

主穴:水沟内关神门太冲

配穴:

肝气郁结——曲泉膻中期门

气郁化火——行间侠溪外关痰气郁结——丰隆阴陵泉天突廉泉心神惑乱——通里心俞三阴交太溪

心脾两虚——心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

肝肾亏虚——太溪三阴交肝俞肾俞

主穴:内关郄门神门厥阴俞巨阙

配穴:

心虚胆怯——胆俞

心脾两虚——脾俞足三里

阴虚火旺——肾俞太溪

水气凌心——膻中气海

心脉瘀阻——膻中膈俞

善惊——大陵

多汗——膏肓

烦热——劳宫

耳鸣——中渚太溪

浮肿——水分中极

主穴:列缺合谷大椎太阳风池配穴:

风寒感冒——风门肺俞

风热感冒—曲池尺泽鱼际

鼻塞——迎香

气虚感冒——足三里

咽喉疼痛——少商

全身酸楚——身柱

夹湿——阴陵泉

夹暑——委中

1.外感咳嗽

主穴:列缺合谷肺俞

配穴:

风寒证——风门

风热证——大椎

咽喉痛——少商放血

2.内伤咳嗽

主穴:太渊三阴交肺俞

配穴

痰湿侵肺——丰隆阴陵泉

肝火灼肺——行间

肺阴亏虚——膏肓

咯血——孔最

1.实证

主穴:列缺尺泽膻中肺俞定喘

配穴:风寒外袭——风门

风热——大椎曲池

痰阻肺热——丰隆

喘甚——天突

2.虚证

主穴:肺俞膏肓肾俞定喘太渊太溪足三里配穴:肺气不足——气海

肾气不足——阴谷关元

主穴:内关足三里中脘

配穴:

寒邪客胃——上腕胃俞

热邪内蕴——合谷金津、玉液点刺出血

痰饮内阻——膻中丰隆

肝气犯胃——阳陵泉太冲

脾胃虚寒——脾俞胃俞

腹胀——天枢

肠鸣——脾俞大肠俞

泛酸干呕——公孙

主穴:足三里内关中脘

配穴:

寒邪犯胃——胃俞

饮食停滞——下腕梁门

肝气犯胃——太冲

气滞血瘀——膈俞

脾胃虚寒—气海关元胃俞脾俞胃阴不足——三阴交内庭

1.急性泄泻

主穴: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配穴:寒湿——神阙配合灸法湿热——内庭

食滞——中脘

2.慢性泄泻

主穴:神阙天枢足三里公孙配穴:脾虚——脾俞太白

肝郁——太冲

肾虚——肾俞命门

主穴:天枢下腕上巨虚关元合谷配穴:

湿热痢——曲池内庭

寒湿痢——中腕气海

疫毒痢—大椎太冲十宣

噤口痢——内关中脘

休息痢——脾俞肾俞

久痢脱肛——百会长强

主穴:天枢支沟水道归来丰隆

配穴:

热秘——合谷内庭

气秘——太冲中脘

虚秘气虚——脾俞气海

虚秘血虚——足三里三阴交

冷秘——神阙关元

主穴:关元三阴交肾俞

配穴

肾阳不足——命门

肾阴亏虚——太溪复溜

心脾两虚—心俞脾俞足三里

惊恐伤肾——志室胆俞

湿热下注——会阴阴陵泉

气滞血瘀——太冲血海膈俞

失眠多梦——内关神门心俞

食欲不振——中腕足三里

腰膝酸软——命门阳陵泉

1.实证

主穴:秩边阴陵泉三阴交中极膀胱俞配穴:

湿热内蕴——委阳

邪热壅肺——尺泽

肝郁气滞——太冲大墩

瘀血阻滞——曲骨次髎血海

2.虚证

主穴:秩边关元脾俞三焦俞肾俞

配穴:

中气不足——气海足三里

肾气亏虚——太溪复溜

无尿意或无力排尿—气海曲骨

主穴:胰俞肺俞脾俞肾俞太溪三阴交配穴:

上消——太渊少府

中消——内庭地机

下消——复溜太冲

上肢疼痛麻木—肩髃曲池合谷

下肢疼痛麻木—风市阴市阳陵泉解溪

头晕:上星

烦渴口干舌燥—廉泉承浆金津玉液

多食善饥——合谷上巨虚丰隆中脘

便秘—天枢腹结阳陵泉大墩

多尿盗汗——复溜关元

阴阳两虚——关元命门

合并视物模糊—光明头维攒竹

皮肤瘙痒:风池大椎曲池血海照海

三十一妇儿科病

1.月经先期

主穴:关元三阴交血海

配穴:

实热证——太冲行间期门虚热证——太溪

气虚证——足三里脾俞肾俞月经量多——隐白

心烦——神门

2.月经后期

主穴:气海三阴交归来

配穴:

寒实证——子宫

虚寒证——命门腰阳关

3.月经先后无定期

主穴:关元三阴交肝俞

配穴:肝郁——期门太冲

肾虚——肾俞太溪

胸胁胀痛—膻中内关

1.实证

主穴:三阴交中极次髎

配穴:寒湿—归来地机

气滞—太冲

腹胀—天枢气穴

胁痛—阳陵泉光明

胸闷——内关

2.虚证

主穴:三阴交足三里气海

配穴:

气血亏虚—脾俞胃俞

肝肾不足—太溪肝俞肾俞

头晕耳鸣——悬钟

1.实证

主穴:关元公孙三阴交隐白

配穴:血热——血海

湿热——阴陵泉

气郁——太冲

血瘀——地机

2.虚证

主穴:气海三阴交足三里

配穴:

脾气虚——百会脾俞胃俞

肾阳虚——肾俞命门

肾阴虚——然谷太溪

盗汗——阴郄

失眠——神门

主穴:气海三阴交肝俞脾俞肾俞配穴

肾阴亏虚——太溪照海

肾阳不足——关元命门

肝阳上亢——百会风池太冲

痰气郁结——中脘阴陵泉丰隆

心神不宁——通里神门心俞

主穴:带脉中极白环俞阴陵泉配穴

湿热下注——水道次髎

脾气虚——气海足三里三阴交

肾虚——关元肾俞照海

阴痒——蠡沟中都太冲

带下色红——间使

腰部酸痛——腰眼小肠俞

纳少便溏——中脘天枢

主穴:乳根膻中少泽

配穴:

气血不足—足三里脾俞胃俞

肝气郁滞——太冲内关

食少便溏——中脘天枢

失血过多——肝俞膈俞

胸胁胀满——期门

胃脘胀满——中脘足三里

主穴:关元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配穴:

肾阳虚——肾俞

脾肺气虚—气海肺俞足三里

夜梦多——百会神门

主穴:曲池合谷血海膈俞委中配穴:

风邪侵袭——外关风池

胃肠积热——足三里天枢

湿邪较重——阴陵泉三阴交

血虚风燥——足三里三阴交

呼吸困难——天突

恶心呕吐——内关

主穴:局部阿是穴夹脊

配穴:

肝经郁火盛—行间大墩阳陵泉

脾胃湿热——血海隐白内庭

主穴:翳风颊车外关合谷关冲配穴:

高热——大椎商阳

睾丸肿痛——太冲曲泉

神昏抽搐—人中十宣十二井穴

主穴:阑尾天枢上巨虚阿是穴配穴:发热——曲池

呕吐——内关

便秘——腹结

主穴:

腰部:阿是穴肾俞腰痛穴委中

踝部:阿是穴申脉解溪丘墟

膝部:阿是穴膝眼膝阳关梁丘

肩部:阿是穴肩髃肩髎肩贞

肘部:阿是穴曲池小海天井

腕部:阿是穴阳溪阳池阳谷

髋部:阿是穴环跳秩边承扶

配穴:

腰部正中——人中后溪

腰椎一侧或两侧疼痛明显—手三里三间膝内侧扭伤——血海阴陵泉

三十三五官科病证

主穴:合谷太冲风池睛明太阳配穴:风热——少商上星

肝胆火盛——行间侠溪

1.实证

主穴:翳风听会侠溪中渚

配穴:肝胆风火——太冲丘墟

外感风邪——外关合谷

2.虚证

主穴:太溪照海听宫

配穴:肾气不足——肾俞气海

肝肾亏虚——肾俞肝俞

主穴:列缺合谷迎香印堂风池配穴:

肺经风热——少商

湿热阻窍——曲池阴陵泉

主穴:合谷颊车下关

配穴:风火牙痛——外关风池

胃火牙痛——内庭二间

肾虚牙痛——太溪行间

1.实热证

主穴:少商合谷尺泽内庭关冲

配穴:外感风热——风池外关

肺胃实热——厉兑鱼际

2.虚热证

主穴:太溪照海鱼际

配穴:

入夜发热——三阴交复溜

急症

主穴:水沟中冲涌泉足三里

配穴:

虚证——气海关元百会

实证——合谷太冲

1.心绞痛

主穴:内关阴郄膻中

2.胆绞痛

A、急性胆囊炎胆石症

主穴:胆囊穴阳陵泉胆俞肝俞日月期门配穴:呕吐——内关足三里

黄疸——至阳

高热——曲池大椎

B、胆道蛔虫症

主穴:胆囊穴阳陵泉迎香四百鸠尾日月配穴:呕吐——内关足三里

3.肾绞痛

主穴:肾俞三焦俞关元阴陵泉三阴交

配穴:血尿——血海太冲

湿热重——委阳合谷

针灸病症配穴

1.外感头痛 主穴:列缺百会太阳风池 配穴:阳明头痛—印堂攒竹合谷内庭 少阳头痛—率谷外关足临泣 太阳头痛—天柱后溪申脉 厥阴头痛—四神聪太冲内关 风寒头痛—风门 风热头痛—曲池大椎 风湿头痛—阴陵泉 2.内伤头痛 A.实证 主穴:百会头维风池 配穴:肝阳上亢—太冲太溪侠溪 痰浊头痛—太阳丰隆阴陵泉瘀血头痛—阿是穴血海膈俞内关B.虚证 主穴:百会风池足三里 配穴:血虚头痛—三阴交肝俞脾俞 肾虚头痛—太溪肾俞悬钟 取穴:太冲足临泣外关丰隆头维风池率谷角孙 主穴:攒竹四白下关地仓合谷风池 配穴:眼部疼痛—丝竹空阳白外关 上颌痛——颧髎迎香

下颌痛——承浆颊车翳风内庭 风寒证——列缺 风热证——曲池尺泽 气血瘀滞——太冲三阴交 主穴:外劳宫阿是穴肩井后溪悬钟 配穴:风寒袭络——风池合谷 气血瘀滞——内关 肩痛——肩髃外关 背痛——肩外俞天宗 主穴:肩髃肩髎肩贞肩前阿是穴 配穴:手阳明经证—合谷(肩前) 手太阳经证—后溪(肩后部) 手少阳经证—外关(肩外侧) 外邪内侵——合谷风池 气滞血瘀——内关膈俞 气血虚弱——足三里气海 主穴:阿是穴 配穴:肘关节外上方明显压痛点—曲池肘髎手三里合谷肘关节内下方明显压痛点——阳谷小海 肘关节外部明显压痛点—外关天井 主穴:阿是穴大肠俞委中 配穴:寒湿腰痛——腰阳关

瘀血腰痛——膈俞 肾虚腰痛——肾俞命门志室督脉——后溪 足太阳经证——申脉 主穴:大肠俞腰夹脊环跳 委中阳陵泉悬钟丘墟 主穴:阿是穴局部经穴 配穴:行痹——膈俞血海 痛痹——肾俞关元 着痹——阴陵泉足三里 热痹——大椎曲池 1.中经络 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 极泉尺泽委中 配穴: 肝阳暴亢——太冲太溪 风痰阻络——丰隆合谷 痰热腑实—曲池内庭丰隆 气虚血瘀——足三里气海 阴虚风动——太溪风池 口角歪斜——颊车地仓 上肢不遂—肩髃手三里合谷

针灸时的选穴原则及方法

业务学习 时间:2015.6.11 地点:护士站参加人员:全体护士 主讲:魏娟内容:针灸治疗作用及治疗原则 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治疗作用,对针灸治疗作用的现代研究,不仅从多方面证实了针灸具有上述治疗作用,而且深化了人们对针灸治疗作用机制的认识。 一.治疗作 1.疏通经络是指针灸通过调理经气,使瘀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 正常生理功能,是针灸最基本和最直接的治疗作用。针灸治疗主要是通过经络,腧穴配伍和针灸方法的作用.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调和阴阳是指针灸可使机体从阴阳的失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转 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根本目的。‘阴胜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运用针灸方法调节阴阳偏胜偏衰,可以使机体转归于‘阴平阳秘’,从而恢复脏腑经络的正常功能。 3.扶正祛邪是指针灸可扶助正气而祛除病邪,扶正祛邪既是疾 病向良性方向转归的基本保证,又是针灸治疗疾病的作用过程。 疾病发生. 发展及其转归的过程.实质上是正邪相争的过程。扶正祛邪是依据补虚泻实的原则。通过相应的腧穴配伍和针灸方法来实现,针灸相关的经络,穴位。通过补虚泻实,既可以调和人体自身气血,又可以祛除侵入的病邪。 二.治疗原则 针灸的治疗原则可归纳为补虚泻实,清热溫寒,标本缓急,三因制宜。 1.补虚泻实是指扶助正气,祛除邪气,补虚泻实是针灸治疗的 基本原则。临床上,补虚泻实是通过腧穴的选择和配伍,针灸补泻手法的不同等实现的,不同的针灸用具也有一定的偏补偏泻的作用,有其特殊的含义。

A 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虚则补之’是指虚证采用补法治疗。 同义者还有‘虚则实之’。针刺治疗虚证,主要是通过选择具有补虚作用的腧穴,选用具有补虚作用的针灸方法,采用刺灸手法之补法等来实现。‘陷下则灸之’,属于‘虚则补之’的范畴,即指气虚下陷的治疗原则是以灸治为主。 B 实则泻之,菀陈则除之‘实则泻之’,是指实证采用泻法治疗。 ‘菀陈则除之’,属于‘实则泻之’的范畴,是实证泻法的一种。 C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是指由于病变脏腑,经脉本身的病变,而 不涉及其他脏腑,经脉,属于本经自病者,治疗应取本经穴。临床应用时还要注意,当针下得气后,一般再行均匀的提插捻转手法,使本经的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恢复正常。 2.清热溫寒是指治疗热证用清法,溫寒是指治疗寒证用溫法。 A 热则疾之‘疾’与‘急’想通,有快速针刺之义。‘热则疾 之’是指热性病证的治疗原则是浅刺疾出或点刺放血,手法宜 轻而快,可以不留针或短暂留针,以清泻热毒。因为病性属热,故只针不灸,针用泻法,以清泻热毒。 B 寒则留之‘留’有留针之义。指出寒性病证的治疗原则是 深刺而久留,以达溫经散寒的目的。因寒性凝滞而主收引,针 刺时不易得气,故应留针候气,加艾灸更能助阳散寒,使阳气 得复,寒邪乃散。 3.治标治本‘标’‘本’是相对的概念,在中医学中具有丰 富的内涵,可用以说明病变过程中各种矛盾的主次关系。 如从正邪双方而言,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从病因与症状而 论,病因为本,症状为标,从疾病的先后来看,旧病.原发病为 本,新病,继发病为标等。治病分标本缓急,就是抓主要矛盾。 A 治病必求于本就是在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求疾病的本质,然后 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总是要通 过若干症状表现出来,但这些症状只是疾病的现象。 B 急则制其标,缓则制其本在一般情况下,治病求本是一个根 本法则,但在紧急某些情况下,应按‘急则制其标,缓则制其 本;的原则,先制标病,后治本病。 C 标本同治当标病和本病处于倶重或倶缓的状态时,单纯的扶 正或祛邪都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应当采取标本同治的方法。

针灸减肥的主穴和配穴

目前针灸减肥是可以达到很好的减肥效果的,但是一定要找准针灸减肥的穴位才能够进行针灸减肥,并且针灸减肥穴位广泛,那么最有效的针灸减肥穴位都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专家介绍,最有效的针灸减肥穴位如下: 一、针灸减肥穴位之体针 针灸减肥穴位之取穴:主穴为关元、三阴交。 针灸减肥穴位之配穴:依据辩证分型而取。 属脾虚湿带:内关、水分、天枢、丰隆、列缺、脾俞。 属湿热内盛:曲池、支沟、大横、四满、内庭、腹结。 属衡任失调:支沟、中注、带脉、血海、肾俞、太溪。 操作:每次主穴必取,然后依据症型酌加配穴3-4个。每次均留针半小时,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每次疗程间隔5天。 二、针灸减肥穴位之耳针 针灸减肥穴位之耳穴:口、食道、十二指肠、饥点、内分泌、脑、胃。 操作:每次选1-2穴,以双侧耳交替方式扎针,每周耳针贴敷2-3次,10次为2个疗程,而每次疗程间隔5-7天。 三、针灸减肥穴位之体针 针灸减肥穴位之取穴:主穴为天枢、中睆、大横。 针灸减肥穴位之配穴:曲池、合谷、膏肓、内庭、三阴交。 操作:天枢、大横接电针仪,然后持续通电15-20分钟,每日获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你让她给你针关元、三阴交。这是主穴,配穴内关、水分、脾俞。曲池、支沟、带脉、血海、肾俞、太溪。

针灸减肥就是通过刺激经络腧穴来调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和交感-肾上腺髓质两大系统功能,加快基础代谢率,由此提高脂肪循环,生产了热量,使积存的脂肪消耗掉;进而调整、完善、改善人体自身平衡。 针灸减肥通过扶正祛邪,刺激腧穴,调整经络,达到加强脾肾功能,帮助正气,又通过经络的疏通作用祛除停滞于身体的邪气,不仅仅可以取得整体减肥的效果,而且能消除局部脂肪达到局部减肥的目的。 为了让针灸减肥能达到最佳的效果,针灸减肥的注意事项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针灸减肥的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 针灸减肥的注意事项一:针灸减肥的患者应该是成年后肥胖者,此类患者比较容易调整机体的各种代谢功能,顺利促进脂肪分解,达到减肥降脂的效果。 针灸减肥的注意事项二:针灸配合饮食效果更佳,配合控制饮食的原则是:不饿不吃,饿了再吃;吃到饱即可,不吃甜食及肥肉、土豆、莲藕、粉条等。 针灸减肥的注意事项三:针灸减肥过程是通过经络系统的调整作用,停止之后不会很快又发胖。针灸减肥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指望几针扎下去就立刻变苗条。 针灸减肥的注意事项四:中医针灸减肥不主张“饥饿疗法”。与众多减肥方法不同的是,在针灸减肥的过程中,不强调过分的控制饮食,特别不主张采取“饥饿减肥”。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降压歌 高血压病不可怕,三个穴位搞定它;太溪太冲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 坚持按摩两月余,终生抛弃降压药。若添杞菊地黄丸,降压明目祛肝火。 感冒歌 感冒发烧司空见,吃药打针家常饭;肺俞拔罐按风池,降服感冒弹指间。 耳鸣歌 两耳嗡嗡听力降,肝火肾虚两堵墙;太冲行间和听会,三穴联扑肝火旺。 若因肾虚耳鸣响,太溪耳门威力强;坚持按揉六七天,肾气充盈消症状。 哮喘歌 哮喘本是外邪侵,好发三夏与冬春;预防为主抓关键,补气防感防过敏。 哮喘痛苦在复发,治本重在补气血;刺激合谷和肺俞,补足气血哮喘傻。 冬春哮喘由风寒,注重温阳即了然;艾灸关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溪按。 夏季哮喘因暑湿,按揉合谷足三里;肺俞印堂阴陵泉,按摩一季哮喘离。 性福歌 人体自有威而刚,性福何须求药方;肾俞关元阴陵泉,坚持按摩就壮阳。 阳萎早泄羞难言,气血不足是关键;关元气海足三里,按摩令尔挺而坚。 心绞痛歌 老年最怕心绞痛,稍有不慎就丧命;呼救很必要,按摩郄门奏神功。 排毒歌 人体排毒膀胱经,殷门委中要畅通。坚持按摩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轻。 舒肝排气歌 郁闷焦虑莫担心,太冲行间为功深。每晚按摩五分钟,冲天怒气不伤身。 减肥歌 心脑肝胆糖尿病,肥胖开路是先锋;人身自有减肥药,别听广告瞎折腾。 中脘天枢两穴位,饭后按摩三分钟。睡后起前勤摩腹,腰身苗条赛明星。 惹上肥胖莫心耽,穴位刺激功效显;吃点自制二陈散,疗效巩固不反弹。 注:二陈散配方:半夏、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按此比例,磨细混合,或制成胶囊即可。糖尿病歌 得了糖尿不可怕,云苓泡水当茶喝;再配四个天敌穴,消渴顽症定能克。 上消燥热伤肺腑,口渴多饮小便多;按摩鱼际和太溪,胰俞拔罐十分钟。

针灸选穴及针刺手法心得

针灸选穴及针刺手法心得 关键词:针灸、辩证选穴、针刺手法 本人经过近20年的临床工作,对中医针灸治疗疾病进行了认真观察,并对针灸选穴及针刺手法进行研究,偶有心得,现介绍如下: 1、辩证选穴,合理配伍。 本人重视中医理论对针灸临床的指导作用,强调穴位的选取,针刺手法的选择,都要以辩证诊治为基础。如以临床多见的腰痛为例,循经取穴、以痛为腧的方法比较常见,则根据疼痛的部位、性质、伴随症状及体征,把腰痛分为寒湿腰痛、风寒腰痛、湿热腰痛、痰湿腰痛、淤血腰痛、肾虚腰痛6个证型。在治疗时选穴配穴同中有异,刺激方法各有不同。如寒湿腰痛、风寒腰痛、肾虚腰痛都可用肾俞、命门,单寒湿腰痛配昆仑、太白,以补火助阳、健脾化湿;风寒腰痛配风池、跗阳,以去风定痛;肾虚腰痛配关元、悬钟,以补肾填髓、强腰壮骨。再如岔气腰痛,特点就是腰部无明显的肿胀及压痛点,体位变动时疼痛,深呼吸。咳嗽亦可引起疼痛。证属络脉气血瘀滞,治以通络止痛。循经取选远端穴位如攒竹或人中用泄法强刺激,同时嘱咐患者前后左右活动腰部;或在疼痛部位浅刺,在皮下或皮内,同时让患者活动,以达到行气通络止痛。 在临床过程中,有许多通过辨证论治而取得显效的病例,曾有一位患者,主要症状就是双小腿恶风,总就是感觉有风从皮肤进入,盛夏也要穿两条裤子,已有两年余,经中药及针灸治疗未见明显改善。患者40刚过,仍在壮年,无明显其她不适感,舌脉无特殊,小腿也不发凉,辨证为局部卫气运行障碍,卫外功能失调。立法为调畅卫气,用局部多针浅刺法以加速卫气运行,结果得到满意的疗效;另有一患者有恶性淋巴瘤的女性患者,右侧后背疼痛,用不啡、杜冷丁等亦不能止痛,彻夜不眠,甚至大汗淋

肺癌病人针灸治疗常用穴位

肺癌是呼吸道的常见肿瘤,其病因有吸烟、酗酒、化学因素及遗传等方面。近年来针灸来辅助治疗肺癌取得了不错疗效,可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患者可详细咨询专业中医师进行相关治疗。 针刺和穴位注射 选穴:内关、胸区、风门、肺俞、定喘、百会及丰隆突,足三里,大椎。 操作:针灸师针刺百会、内关、胸区、风门、肺俞、定喘及丰隆突,并以 20%~50%紫河车注射液14~16ml分别注入足三里及大椎穴。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治疗15天为1疗程,休息3天,再开始下一疗程。 功效:适用于肺癌晚期疼痛、咳嗽、咳痰、胸闷等症。 关于肺癌患者进行针灸的相关论述 第一,用于改善病人的症状,如用于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 第二,对肺癌患者,常用瘢痕灸的方法,可见病人一般状况改善,免疫功能提高。第三,正在进行放疗或化疗的病人,使用针灸可改善血象,减少胃肠道的反应。 针灸治疗取得疗效的另一个关键因素选穴及手法。选穴原则是循经取穴,远隔当先,以调理为主,选择针与灸的原则是实证多用针刺,虚证多用灸法。对于肺癌患者来着来说放化疗同时服用清肺散结丸在以针灸辅助治疗,可使病人更快的恢复身体、改善各种症状。

艾灸可否使用呢 对于肺癌患者来说,如果条件允许,做段时间艾灸也是可以起到辅助治疗作用的,艾灸的穴位有:列缺,合谷,膏肓,肺俞,大肠俞,章门。 哪些肿瘤病人不适合扎针灸 1、不建议对孕妇针刺。 2、器官移植后禁用。 3、脏器衰竭者禁用。 4、血压≥150/95mmHg禁用。 5、心脑血管病急性期禁用或慎用。 6、面神经炎发病7日内不可针刺面部。 7、痉挛瘫,肌肉抽搐,以及躁动不安者,不宜针刺。 8、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如白血病或血友病等,不宜针刺。 9、皮肤感染,穴位皮肤破损,溃疡,以及瘢痕和肿瘤部位禁针。 10、尿潴留患者的小腹部禁刺。 11、过度疲劳,饥饱,喜怒,悲伤,以及惊恐时禁针。 12、惊恐者待其气定方可针刺。 13、针刺前患者应静息片刻,待气血平和后再针刺。 14、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15、腹痛原因未明或肠梗阻患者的腹部禁刺。 16、糖尿病人禁针(尤其下肢和足部)。 17、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冠脉搭桥术后、关节置换术后等使用大量抗凝剂者(如华法令、波立维等)禁针。 18、热病脉静,汗已出,脉盛燥;病泄,脉洪大;着痹不移,身热,脉偏绝;热病夺形,身热,色白及下血;寒热夺形,脉坚盛。此谓五逆,禁止针刺。 针灸对于一般的上面所说的禁忌虽多,但大部分肿瘤人群用针灸都没问题的。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 全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降压歌 高血压病不可怕,三个穴位搞定它;太溪太冲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 坚持按摩两月余,终生抛弃降压药。若添杞菊地黄丸,降压明目祛肝火。 感冒歌 感冒发烧司空见,吃药打针家常饭;肺俞拔罐按风池,降服感冒弹指间。 耳鸣歌 两耳嗡嗡听力降,肝火肾虚两堵墙;太冲行间和听会,三穴联扑肝火旺。 若因肾虚耳鸣响,太溪耳门威力强;坚持按揉六七天,肾气充盈消症状。 哮喘歌 哮喘本是外邪侵,好发三夏与冬春;预防为主抓关键,补气防感防过敏。 哮喘痛苦在复发,治本重在补气血;刺激合谷和肺俞,补足气血哮喘傻。 冬春哮喘由风寒,注重温阳即了然;艾灸关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溪按。 夏季哮喘因暑湿,按揉合谷足三里;肺俞印堂阴陵泉,按摩一季哮喘离。 性福歌 人体自有威而刚,性福何须求药方;肾俞关元阴陵泉,坚持按摩就壮阳。 阳萎早泄羞难言,气血不足是关键;关元气海足三里,按摩令尔挺而坚。 心绞痛歌 老年最怕心绞痛,稍有不慎就丧命;电话呼救很必要,按摩郄门奏神功。 排毒歌 人体排毒膀胱经,殷门委中要畅通。坚持按摩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轻。 舒肝排气歌 郁闷焦虑莫担心,太冲行间为功深。每晚按摩五分钟,冲天怒气不伤身。 减肥歌 心脑肝胆糖尿病,肥胖开路是先锋;人身自有减肥药,别听广告瞎折腾。 中脘天枢两穴位,饭后按摩三分钟。睡后起前勤摩腹,腰身苗条赛明星。 惹上肥胖莫心耽,穴位刺激功效显;吃点自制二陈散,疗效巩固不反弹。 注:二陈散配方:半夏、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按此比例,磨细混合,或制成胶囊即可。糖尿病歌得了糖尿不可怕,云苓泡水当茶喝;再配四个天敌穴,消渴顽症定能克。上消燥热伤肺腑,口渴多饮小便多;按摩鱼际和太溪,胰俞拔罐十分钟。中消胃燥津液伤,口渴尿多便秘常;调理中消补胃阴,胰俞内廷太溪强。祛除热邪内廷功,一天两次按摩通;上午起就未经旺,迎头痛击

常见病针灸取穴

常见病针灸取穴 神效验方| 1.中风:百会、四神聪风池、关元、气海涌泉 2、哮喘: 四缝少商(三棱针依次点刺,挤尽白色胶液 变血为佳) 膻中(三棱针挑刺) 止喘之穴:清喘(经外奇穴,在廉泉穴与天突穴之间,环状软骨正中下方凹陷处) 以上穴位单用或合用,可以立即止喘常规选穴位:百会、天突、云门、中脘、关元、天枢、三里 3、泄泻:中脘三里梁丘昆仑天枢丰隆4、水肿:涌泉、公孙水分、关元、命门 5、脉结代:百会阳溪关元气海中脘 6、腰痛:肾俞、志室关元委中(可点刺出血) 五虎三昆仑

7、噎膈、反胃:内关攒竹(按压揉摩亦效)膻中三里(深刺)膈俞、命门、后溪 8、小便不通:关元水道隔青盐灸神阙水分天枢 9、急性肠炎:三里两肘尖关元 10、失眠:(以下几组穴位均效,酌情选用) 神门三阴交 隐白、间使、肝俞 养老三里头安眠 大椎陶道神堂 养老三里三阴交 大椎陶道身柱心俞 11、多梦:神门三阴交百会 13、淋症:带脉、百会归来筑宾 14、习惯性便秘:太乙、外陵支沟腹结天枢 15、积聚痛:幽门、肝俞、三焦俞、气海内关三里 16、阴疽:骑竹马、关元、郗门

17、疔疮:手三里、骑竹马、郗门 18、皮肤病:肺俞、肩髎、曲池尺泽 19、肠痈:两肘尖、合谷三里 20、齿痛:大杼肩髎、厥阴俞龙玄翳风 21、血崩:石门、隐白血海 22、带下:带脉、胞门、子宫妇科 23、转胎:至阴(灸,灸双穴无效时,可灸单穴) 24、子宫后倾:关元、中脘 25、阴挺:百会、中脘、气海三阴交 26、小儿消化不良:命门三里中脘四缝点刺 27、小儿遗尿:命门关元三里夜尿点(小趾末端牚面中央) 28、小儿咳嗽:身柱肺俞厥阴俞 29、小儿夜啼:大敦、中冲神门少泽 30、小儿囟门不合:脐上脐下各0.5寸,灸三壮 31、口臭:三里劳宫大陵中脘 32、小儿脐肿:命门

针灸治疗学之配穴方法

配穴是在选穴的基础上,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其目的是加强腧穴的治病作用,配穴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常用的配穴方法主要包括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和左右配穴等。配穴时应处理好主穴与配穴的关系,尽量少而精,突出主要腧穴的作用,适当配伍次要腧穴。 本经配穴法: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而末涉及其它脏腑时,即选取该病变经脉上的腧穴,配成处方进行治疗。如肺病咳嗽,可取肺募中府,同时远取本经之尺泽、太渊。 表里经配穴法:本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为依据。即当某一脏腑经脉有病时,取其表里经腧穴组成处方施治。如,肝病可选足厥阴经的太冲配与其相表里的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 上下配穴法:是指将腰部以上或上肢腧穴与腰以下或下肢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上下配穴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如胃病取内关配足三里,牙痛取合谷配内庭,脱肛或子宫脱垂取百会配长强。此外,八脉交会穴配合,如内关配公孙,外关配临泣,后溪配申脉,列缺配照海等,也属于本法的具体应用。 前后配穴法:前指胸腹,后指背腰。选取前后部位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称为前后配穴法,亦名“腹背阴阳配穴法”。凡治脏腑疾患,均可采用此法。例如,胃痛前取中脘、梁门,后取胃俞、胃仓;哮喘前取天突、膻中,后取肺俞、定喘等。

左右配穴法:是指选取肢体左右两侧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临床应用时,一般左右穴同时取用,如心病取双侧心俞、内关,胃痛取双侧胃俞、足三里等;另外,左右不同名腧穴也可同时并用,如左侧面瘫,取左侧颊车、地仓,配合右侧合谷等;左侧偏头痛,取左侧头维、曲鬓,配合右侧阳陵泉、侠溪等。 总之,在临床上只要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及腧穴的主治作用,适当地选择腧穴并合理地进行配伍,就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针灸配穴的基本规律有:①循经取穴。根据经脉循行、腧穴分布及其主治作用,选取相应腧穴加以组合应用。②经验取穴。根据临床经验,选择专病(症)的有效腧穴加以组合应用。其中包括对某病症有显效的经穴、奇穴,以及“以痛为腧”的阿是穴。③按时取穴。根据针灸的时间,以经脉气血流注为指导原则,选择相应腧穴加以组合应用。其中,子午流注以十二经脉的五腧穴和原穴为取穴范围;灵龟八法和飞腾八法,则以八脉交经八穴为取穴范围。 腧穴选取主要是根据经络脏腑辨证和临床实践选用针对病证治疗需要的相应腧穴的具体方法,又称选穴法。包括:①近部取穴。根据病变所在,选择其局部或邻近部位的腧穴进行针灸治疗。②远部取穴。根据经络循行及其同脏腑的络属关系,选用远端腧穴进行针灸,包括本经选穴和异经选择两种。③对症选穴。选取针对主症有效的腧穴进行针灸治疗。 腧穴配伍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腧穴按一定规律和治疗要求进行配伍组合。又称配穴法。腧穴配伍主要有6种方法:①前后配穴法。胸腹(前部)腧穴与背腰(后部)腧穴的 配伍的方法。②上下配穴法。人体上部(上肢和腰以上)与下部(下肢和腰以下)的腧穴配伍组合的方法。③左右配穴法。根据经脉循行交叉的特点,将人体左右侧腧穴配伍的方法。 ④表里配穴法。根据腑与脏存在着表里对应关系,将阴经与阳经的相应腧穴配伍的方法。⑤远近配穴法。根据病变部位与经络相通的特点,将距离病位较近和较远的腧穴配伍组合的方法。⑥子母补泻配穴法。根据五腧穴与五行相配的关系,以五行生克理论为原则,在五腧穴范围内,将选穴与补泻结合起来的配伍的方法。

针灸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针灸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1.中风:本病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为主证。其发生多由肝阳偏亢,气血上逆所致。 中风包括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脑血管意外疾病。(1)闭证 【主证】神志昏沉,牙关紧闭,两手紧握,面赤气粗、喉 中痰鸣、二便闭塞、脉弦滑而数。 【治法】取督脉和十二井穴为主,平肝熄风,开窍启闭, 用毫针泻法或点刺出血。 【取穴】水沟、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 牙关紧闭加颊车、合谷。 语言不利加哑门、廉泉、通里、关冲。 (2)脱证 【主证】目合口张、手撒遗溺、鼻鼾息微、四肢逆冷、脉 象细弱等。 【治法】取任脉经穴为主,用大艾炷灸之。 【取穴】关元、神阏(隔盐灸)。 (3)附注 凡年高形盛气虚,或肝阳亢越,自觉头晕、指麻者, 宜注意饮食起居,并针灸风市、足三里等穴作为预防措施。 指导病员进行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并配合推拿、理疗。 脑血管意外急性期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2感冒

1风寒感冒 【主证】头痛、四肢酸楚,鼻塞流涕,咽痒咳嗽,咯稀痰、恶寒发热(或不热)、无汗、脉浮紧、舌苔薄白。 【治法】取手太阴、阳明和足太阳经穴为主,毫针浅刺用 泻法。体虚者平补平泻,并可用灸。 【取穴】列缺、风门、风池、合谷。 2风热感冒 【主证】发热汗出、微恶寒、咳嗽痰稠、咽痛、口渴、鼻燥、脉浮数、苔薄微黄。 【治法】取手太阴、阳明、少阳经穴为主。毫针浅刺用泻法。 【取穴】大椎、曲池、合谷、鱼际、处关。 3中暑 1轻证 【主证】身热少汗、头晕、头痛、胸闷、恶心、烦渴、倦 怠思睡、舌苔白腻,脉濡数。 【治法】取督脉和手阳明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 【取穴】大椎、曲池、合谷、内关。 2重证 【主证】壮热口渴、唇燥肤热、烦躁神昏、甚至转筋、抽搐、苔黄、舌红、脉洪数;气阴两脱,则见面色苍白、汗 出气短、血压下降、四肢抽搐、神志不清、舌淡、脉细数。

配穴原则

配穴原则

配穴原则 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若辨证已经明确,治法已经制定,配穴处方极为关键。所谓配穴,首先要掌握阴阳经脉和其穴的特性,与其他相关穴位的特性,按照一定的配方原则相互配合,使之达到较高的疗效。犹如中医方剂配伍中的君成、臣、左、使。针灸配方也有主、客、助、役之说。如果不掌握一定的配方原则,合理的配穴,有时会贻误病机。《针灸精义》中说:“不知穴之配合,犹如巅马乱跑,不但不能治病,且有使病机变生他种危险之状态。”如果配穴恰当,取穴准确,疗效也会提高。如配穴无章,取穴不准,效果也差,甚至产生副作用。因此,掌握配穴的原则和具体的方法,就必须学习古今有关中医针灸学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我们在诊治病人时应强调整体观念,要注意审证求因,全面考虑,标本兼顾,辩证论治,切忌头痛针头,脚痛针脚。例如:对于头疼患者,即应详细辨证引起头疼的原因,或外感而致,或因内伤而致;对于思虑过度、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失眠少寐而致头疼者,就应当调补心脾,宁心按安神,使患者睡眠安好,则头疼不治而愈。 再者取穴配穴,尚应注意局部取穴和远端取穴之说,其原理也是以经络循行或“是动,所生病”为依据。局部取穴即病变周围选择;远端取穴,既“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只治,右病左治,前病后治,后病前治”等,这是针灸治疗的特点。除此之外,还有左右交叉,患侧,健侧相助等,则为针灸临床所独有。例如:治疗神经性头疼,可取足部的至阴窍阴、太冲、公孙等穴。治疗脱肛、痔漏则可取头部的百会,颈后部的风府等穴,均可获奇效。如《标幽赋》所说:“交经髎刺,左有病而右畔取”,对于治疗半身不遂确有独到这处。其他如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从阳引阴,从阴引阳,前后左右、内外表里、相互配合等原则,也都是临床经常使用的原则。对于特殊病有一些特殊的配穴处方,如癫痫的配穴为:人中、合谷与太冲,中脘、内关、三里通,针后还是不苏醒,阴交、涌泉和劳宫。常用的原则大致归纳为: (1)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整体,是对于机体统一的认识。配穴时,他首先考虑到对于脏腑气血整体机能的调节。所谓局部,也并非单指病灶周围或“以痛为腧”,而是指与脏腑病位相应的局部穴位。例如胃痛可取三脘;非补给换肺部疾患如咳嗽可取天突、膻中;心痛可取巨阙、膻中等穴。然而在配穴时则作眼于整体,重视局部,局部与整体相结合。例如经验方老十针(三脘、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方中气海偏重与调补先天、足三里偏总重于调补后天气分,内关重在于调补血分,着眼于先天,后天、气血等整体机能的调补,而局部则以三脘调胃,配合天枢调理胃肠,充分体现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全面加以调理的原则。 1. 侧重于调整脏腑气血功能的原则 这一点实际上是对于整体机能的调节的深化,也就是在配穴时必须抓住杼盾的主要方面,而不被表面现象或局部病象所纠缠。不管什么症阴阳失衡,则是病理的实质,阳盛则阴病,阴病则阳病,而针灸治疗的效应就在于调整机体的阴阳,使之从失衡达到平衡。而人体阴阳的平衡的维持,是以脏腑气血功能来实现。调整脏腑之中,又以五脏为中心。例如,对于五脏俞加隔俞方的配穴,充分体现《灵枢.本脏篇》所论述的“五脏者所以藏精神气血也”的

针灸处方配穴规律

针灸处方配穴规律 《百症赋》是针灸入门必背篇,今天,小编与大家分享针灸名家承淡安先生《百症赋》浅注(上篇),其将歌赋以白话的形式进行解读,并融入自己的临证经验,简单明了,非常有价值。一起去看看吧~~ 百症俞穴,再三用心。 昔贤谓穴之在于背后者,名俞穴;俞者,注也,输也。言经络之气,输注于此也。故人身之穴,皆得名之曰俞穴,不必专指背部而言。经凡十二,络凡十五,奇经凡八,穴有三百六十五穴。纵横贯注,宜熟志之。 百会连于玉枕,头风疗以金针。 头顶重痛,当刺以针。若血虚眩晕,则非针灸肝俞、腰俞不可。又按百会与玉枕,宜灸不宜针。 悬颅颔厌之中, 偏头痛止。 头痛,书称肝胆风热,悬颅、颔厌宜刺,微出血;更刺风池。其效甚佳。(可刺头维、太阳、风池三穴较好)。 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 头痛由于痰火上扰者, 宜刺丰隆以降其痰火。强间不易刺入,可刺风府。

原夫面肿虚浮,须仗水沟前顶。 脾虚面浮肿,刺水沟。去面浮肿之水气,颇效。前顶宜灸。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 肝胆之火夹风而上僭, 则耳暴聋。刺听会、翳风以泻之。 面上虫行有验, 迎香可取。 面痒如虫行,系血热所致,刺泻迎香。 耳中蝉鸣有声,听会堪攻。 耳鸣有痰火上扰者, 针听会外, 宜再刺丰隆、风池等穴。系肾虚者,当更灸肾俞、气海以固肾元。 目眩兮,支正飞扬。 手太阳经脉与足太阳经脉,俱萦绕于目。故支正、飞扬,能治目眩。且二穴皆属络脉。刺络脉,即所以泻其血。 目黄兮,阳纲胆俞。 目黄、肌肤黄,黄而深者名阳黄,宜刺之。淡而晦暗者为明黄,宜灸之。至阳一穴,亦宜针灸。 攀睛攻少泽肝俞之所。 胬肉攀睛,如系心肝之火,可刺肝俞与少泽。若攀睛已久,火炎已平,宜灸治之。于刺灸之外,当点消翳药品(此外宜针灸大小骨空)。 泪出刺临泣头维之处。 泪出即迎风流泪,泪热而微觉粘手者属热,宜刺之。冷而不粘手者为寒,则灸之(并宜灸大小骨空)。

董氏针灸配穴处方系统作者胡文智(下)

董氏针灸配穴处方系统作者胡文智(下) 董氏奇穴应用-4 - 温暖人间- 董氏奇穴为董师景昌绍衍祖学狭心症,研究发展,自成一派之。一家之学,其效果与境界较之“十四经穴”尤有过之而无不及心绞痛治疗,若能与“十四经穴”相辅为用,当更能发挥针灸疗效,使针灸医术发扬光大。“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计设740穴,分布于手、臂、足、腿、耳及头面等处,区分为十个部位,即: 一、手指部称“一一部位”。 二、手掌部称“二二部位”。三,小臂部称“三三部位”。四、大臂部称“四四部位”。五、足趾部称“五五部位”。 六、足掌部称“六六部位”。七、小腿部称“七七部位”。八、大腿部称“八八部位”。九、耳朵部称“九九部位”。 十、头面部称“十十部位”。 除以上十个部位外,尚有“前胸部位”及“后背部位”,此胸背两部多以三棱针刺之,无需毫针深扎。 董氏奇穴虽有部分与“十四经穴”位置相同,然用法与治效完全不同,董师有独特创见者,概从董氏命名,并加以对比说

明心绞痛症状心绞痛的治疗,以资区辨。 至于其它“解剖、主治、取穴、手术、应用、注意”等亦就原文照录,再分项说明,“解剖”部分与实际之神经解剖颇有出入,原书之意义系指该穴作用之部位及脏腑而言。本文不做删补,读者可就该穴所在位置之解剖自行参考。其它“手术、主治、取穴、应用”等有必要特别补充者,均详加叙述心绞痛治疗,无特殊作用或应用机会较少者,则暂且从简。 董氏针法与一般所传之针法相较,计有下列多项优点: 一、在四肢、耳朵及头面部位取穴用针,足可治疗全身诸病变异性心绞痛,如必需刺胸腹及腰背部时,亦仅以三棱针浅刺即可心绞痛的症状,危险性少。 二、施针手术简便心绞痛治疗,仪用“正刺”、“斜刺”、“浅刺”.“深刺”、“皮下刺”与“上转”、“下转”、“留针”各种手法即可达到所斯望之治效。不采“弹”、“摇”、“捻”、“摆”等手法,可减轻患者之痛苦,减少“晕针”的情况,亦不必拘泥于“补”、“泻”等理论。 三、董氏针术乃循“正经”之“奇穴”刺之,如诊断正确心绞痛的

资源-常见病针灸取穴

1.中风 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 副穴:极泉,委中,尺泽 配穴:风池、完骨、翳风,金津、玉液(点刺放血),合谷 2.眩晕 肝风内动 主穴:风池、太冲、阳辅、头维透率谷 痰浊上扰 风池、头维、中脘、丰隆、内关 气血虚弱 风池、百会、四白、气海、足三里、三阴交 肾阴不足 风池、百会、完骨、天柱、肾俞、太溪 耳针:皮质下、肝、肾、晕点、枕 3.失眠(神经衰弱) 肝郁火旺 内关、人中、神门、风池、足三里、太冲 心脾两虚 神门、心俞、脾俞、气海、足三里、三阴交 肝肾亏损 神门、内关、听宫、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 耳针:皮质下、神门、交感、心、脾、肾、内分泌 4.三叉神经痛 下关、四白、翳风、风池 第1支痛加攒竹、太阳 第2支痛加四白、颧髎 第3支痛加颊车、迎香 外感风邪加外关;肝阳上亢加太冲;阴虚阳亢加太溪 耳针:额、上颌、下额、交感、神门 5.面瘫(面神经麻痹) 风池、阳白透上星、头维、攒竹、丝竹空、上睛明、瞳子髎透四白,四白透睛明、太阳透地仓、下关、颧髎、地仓透颊车、面部阳明经筋排刺、健侧合谷。 6.坐骨神经痛 内关、人中、大肠俞、环跳、秩边、委中、昆仑、阳陵泉、绝骨 腰及患侧下肢压痛点3-4点刺络拔罐 7.呃逆 内关、人中、太冲天突、中脘、膈俞 实证加天枢、内庭

虚证灸气海、足三里 耳穴:神门、膈、皮质下 8.痛经 虚证血虚--- 膈俞、脾俞、气海、血海 肾虚--- 肾俞、三阴交、血海、曲泉 实证气滞--- 行间、地机、中极、次髎 血瘀--- 合谷、三阴交、血海、天枢 寒证寒实--- 脾俞、肾俞、命门、大赫、中极 虚寒--- 关元、足三里、气海、三阴交 热证三阴交、血海、行间 9.月经不调 虚证气虚--- 气海、公孙 血虚--- 三阴交、足三里 脾虚---脾俞、三阴交、足三里 肝肾亏损--- 肝俞、肾俞、命门、关元 实证血瘀--- 中极、血海、行间 气郁--- 太冲、内关、中脘 痰湿--- 三阴交、足三里、脾俞、丰隆 寒证神阙、关元、命门、三阴交 热证血热--- 血海、太溪、行间、三阴交 虚热--- 膈俞、三阴交、太溪、太冲 10.肩周炎 邪阻经络,气血凝滞肩隅、肩贞、肩髎、曲池、极泉、阳陵泉、最痛点刺络拔罐邪客日久,筋脉失养肩骬、肩贞、肩髎、条口透承山、最痛点刺络拔罐 11.急性腰扭伤 阻力针法 内关、人中、委中、大肠俞、肾俞 腰痛点刺络拔罐 12.腱鞘囊肿 囊肿局部围刺 13.落枕 落枕穴、绝骨、后溪 14.心悸(心律失常) 心气虚弱厥阴俞、心俞、膈俞、内关、足三里 心血亏虚脾俞、膈俞、足三里、神门 气阴两虚心俞、内关、足三里、三阴交 心脉痹阻夹脊胸4或胸5、膻中、内关、郄门、血海、丰隆

常见病的针灸治疗穴位

1 肠胃不太好,用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 2 扁桃体炎用艾条灸下颌下的扁桃体点和大椎穴。 3 大便不爽:艾灸(悬空灸)近10天肚脐和脐周足三里,按摩百会穴,感觉大肠蠕动增强,每天都有排气,也没有胃肠胀气现象了,便后清爽了再巩固治疗,每周2-3次。 4 反流性胃炎可以用化脓灸的方式在中脘穴、足三里还有丰隆处艾灸。 5 胆囊长了息肉:可以艾灸关元、期门、日月、阳陵泉. 6 艾灸可以治疗咽炎,方法是在大椎穴点刺放血后,拔罐,然后在艾灸。大椎和天突.(有慢性咽炎的,会导致晚上睡觉打呼。用艾灸盒绑在大椎穴或颈夹脊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7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 8 糜烂性胃炎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可以艾灸治疗. 9 高血压可以艾灸大椎和百会. 10 艾灸可以治疗便秘。灸神阙、关元、足三里. 11 早泄可以艾灸关元、中级、八髎穴。 12 霉菌性阴道炎艾灸关元,中极,子宫归来,还有三阴交.如果有了很好的效果,就可以隔天一次了. 13 宫颈糜烂艾灸治疗此病有很好的疗效,取穴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 14 子宫肌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可以艾灸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 15 肾虚应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八髎穴. 16 十二指肠溃疡,艾灸的话以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和胃俞、脾俞、肝俞这些辅助穴位为主。 17 肩周炎,可以艾灸或直接灸更好,还可以灸后按摩。可以在天柱、肩井、肩髎、中府、曲池、外关和局部压痛点。 18 腰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艾灸和通窜部位艾灸。 19 功能性子宫出血,可以艾灸关元、子宫、三阴交和隐白. 20 宫颈炎可以用艾灸关元、带脉,加上五味消毒饮“蒲公英15g,金银花10g,野菊花10g,紫花地丁10g,天奎子10g”,不久即可全愈。 21 肝郁的厉害,口苦、还有焦虑症,先从百会、大椎和中脘足三里开始,逐步体会效果。 22 预防经常感冒,艾灸最有效果。可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即可,用温和灸的方式或隔姜灸的方法。 23 提高免疫力的穴位是中脘、关元、足三里。 24 肝气不足,脾胃虚,肾阳虚。艾炙中脘、脾俞、肝俞、足三里。 25 过敏性鼻炎可以灸:迎香、印堂、肺俞、合谷、大椎。 很多朋友问到艾灸的季节和时间,艾灸什么时候最好?艾灸多长时间为宜?其实艾灸没有特别固定的时时候。什么时候都可以灸。 如果是按疗程艾灸,前三次最好每日连续灸,每个穴位15—20分钟,以后可以隔日一灸10天为一个疗程。小孩子和老人艾灸的时间要短些。艾灸用做保健养生是可以比较灵活掌握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舒适度选择艾灸的时间,也不一定非要灸够多少时间不可。一般以局

零起点学针灸:如何选对经络穴位

零起点学针灸——选经初探 针灸作为一种外治方法,所有的治疗,都是从选择治疗部位(选穴)开始的。 而选穴,也正是无疾当年学针灸时,最感头痛的事。 课本上治疗头痛的穴有几十个,怎么选?治疗咳嗽、胃痛、腹泻,乃至癫狂、热病,哪个病都有几十个穴写着能治,是要全部针一遍?还是只能自己一个个去尝试?还是遵照某老的经验按图索骥?针灸选穴,究竟有怎样的章法可循呢? 本质上看,针刺治疗部位的确定,离不开三个要素:经度、纬度和深度。与之相应的,选穴离不开三个环节:选经、选部和选层。今天先着重讨论第一项,选经。

选经,往往是针灸选穴的第一步。 临床选择某条经脉施行治疗,大多基于两点考虑:从病变位置直接判断,或从经脉—脏腑关系间接判断。 对于外在的,体表可见可察的异常,如面部起痘,满脸都是,鼻旁尤甚,可以据其病位所在,直接选择阳明经治疗。 而内在的,涉及脏腑的病变,如常年腹泻,大便时感黏腻,从脏腑病位断,是病在脾脏;进而可以通过脾脏-足太阴经间的联系,选足太阴经治疗。 以上是针灸选经的两条基本思路。由此出发,则病在外者,多从手足六阳经着手;病在内者,主要从手足六阴经,以及足阳明、足少阳等八条经脉考虑。至于手三阳经与足太阳经,为何在此不强调其与脏腑之间的联系,《针理》章中曾有提及,下文还会详讲。 需要说明的是,筋骨类疾病,如肩周炎、踝关节扭伤,《黄帝内经》称为经筋病。其治疗部位选择,强调“以痛为腧”,即选择痛处或压痛处治疗。所谓“筋部无阴无阳,无左无右,候病所在”,病在阴则选阴经,病在阳则选阳经。

又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谓内、外,仅是根据病症出现的具体部位所做的粗略区分,即以体表可见可察诸部为外,如周身皮部、头面官窍、项腰背部及四肢部;以体内不可见的脏器为内,如脑肺心肝脾肾胃肠胆膀胱等。 这种大体分类方法,有便捷实用的好处,却难免也有粗陋之嫌。比如过敏性鼻炎,遇风感寒即喷嚏、流涕不止,从经脉考虑,则鼻在正前方当选阳明;从脏腑考虑,则病在肺,须用手太阴经。两者间存在矛盾。 要解决此类问题,一方面需要从《断法》章中寻找依据,判断出对此患者来说,病位在肺,抑或胃肠,从而选手太阴或阳明为主治疗。另一方面,离不开对十二经脉主治病症的系统学习,从经脉而非脏腑的角度,重新审视疾病。这里先从手足、阴阳两方面,对十二经脉的特性做些整体介绍。 先看手经与足经。试想眼前一个直立的人,从头到脚,宛如大树,双足为根,头顶为巅,身躯为干,手臂为枝。换作房屋框架来比喻,则下肢如柱,承载一身之

针灸配穴

第一节头面躯体痛证 1.头痛 ①按头痛部位分经治疗 阳明头痛-印堂、、合谷、上星、阳白、内庭;少阳头痛-太阳、率谷、悬颅、外关、侠溪;太阳头痛-天柱、后溪、申脉、风池、后顶申脉厥阴头痛-百会、前顶、通天、太冲、内关;全头痛者-印堂、太阳、百会、头维、天柱、风池、合谷、外关、内庭、足临泣 ②按外感,内伤辩证治疗 (1)外感头痛 主穴:列缺,百会,太阳,风池 风寒头痛-风门、合谷; 风热头痛-鱼际、大椎; 风湿头痛-阴陵泉、偏历。 (2)内伤头痛 主穴:百会,头维,风池 肝阳头痛-太冲、太溪、侠溪;侧头痛+太阳、率谷、悬颅、外关; 痰浊头痛-太阳、中脘、丰隆、阴陵泉; 瘀血头痛-阿是穴、血海、内关。 血虚头痛-气海、血海、足三里 肾虚头痛-太溪、肾俞、悬钟。 2.面痛 主穴: 第一支痛,攒竹、阳白、鱼腰、丝竹空、外关第二支痛,四白、颧髎、迎香、下关、合谷 第三支痛,夹承浆、翳风、颊车、大迎、内庭配穴: 风寒证-列缺、风池; 风热证-曲池、风池; 气血瘀滞-太冲、内关。 3.落枕 主穴:外劳宫、阿是穴、肩井、后溪、悬钟 风寒袭络-风池、风府; 气血瘀滞-内关、合谷; 肩痛-肩髃、外关; 背痛-天宗、秉风。 4.漏肩风 主穴:肩髃,肩髎,肩贞,肩前,阿是穴 手太阳经证-后溪、昆仑; 手阳明经证-合谷、条口; 手少阳经证-外关、阳陵泉; 外邪内侵-合谷、风池; 气滞血瘀-内关、合谷; 气血虚弱-足三里、气海。5.腰痛 主穴:阿是穴大肠俞委中 寒湿腰痛-腰阳关; 瘀血腰痛-膈俞; 肾虚腰痛-肾俞; 督脉腰痛-腰夹脊、后溪; 膀胱腰痛-志室、昆仑; 腰骶部痛-次髎、腰俞; 腰眼部痛-腰眼; 6.坐骨神经痛 取穴: 大肠俞,腰夹脊,环跳,委中,阳陵泉,悬钟,丘墟 7.痹症 主穴:阿是穴局部经穴 行痹-膈俞、血海; 痛痹-肾俞、腰阳关; 着痹-阴陵泉、足三里; 热痹-大椎、曲池; 另可跟据部位循经配穴。 第二节内科病证 1.中风 (1)中经络 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肝阳暴亢-太冲、太溪; 风痰阻络-丰隆、合谷; 痰热腑实-曲池、内庭、丰隆; 气虚血瘀-足三里、气海、血海; 阴虚风动-太溪、风池; 口角歪斜-颊车、地仓; 上肢不遂-肩髃、手三里、合谷; 下肢不遂-环跳、阳陵泉、悬钟、太冲; 头晕-风池、完骨、天柱; 足内翻-丘墟透照海; 便秘-水道、归来、丰隆、支沟; 复视-风池、天柱、睛明、球后; 尿失禁、尿潴留-中极、曲骨、关元。 (2)中脏腑 主穴:内关,水沟 闭证-十二井穴、太冲、合谷; 脱证-关元、气海、神阙。 2.眩晕 (1)实证 主穴:风池、百会、内关、太冲 肝阳上亢-行间、侠溪、太溪; 痰湿中阻-丰隆、中脘、阴陵泉。

针灸病症选穴

头面躯体痛症 一.头痛 1.外感头痛主穴:列缺百会太阳风池配穴:阳明头痛—印堂攒竹合谷内庭少阳头痛—率谷外关足临泣太阳头痛—天柱后溪申脉厥阴头痛—四神聪太冲内关风寒头痛—风门风热头痛—曲池大椎风湿头痛—阴陵泉 2.内伤头痛 A.实证 主穴:百会头维风池配穴:肝阳上亢—太冲太溪侠溪痰浊头痛—太阳丰隆阴陵泉瘀血头痛—阿是穴血海膈俞内关 B.虚证 主穴:百会风池足三里配穴:血虚头痛—三阴交肝俞脾俞肾虚头痛—太溪肾俞悬钟 3.偏头痛取穴:太冲足临泣外关丰隆头维风池率谷角孙二.面痛主穴:攒竹四白下关地仓合谷风池配穴:眼部疼痛—阳白丝竹空外关 上颌痛—颧髎迎香下颌痛—承浆颊车翳风内庭风寒证—列缺风热证—曲池尺泽气血瘀滞—太冲三阴交 三、落枕主穴:外劳宫阿是穴肩井后溪悬钟配穴:风寒袭络—风池合谷气血瘀滞—内关阿是穴肩痛—肩髃外关背痛—肩外俞天宗四、漏肩风主穴:肩髃肩髎肩贞肩前阿是穴配穴:手阳明经证—合谷(肩前)手太阳经证—后溪(肩后部)手少阳经证—外关(肩外侧)外邪内侵—合谷风池气滞血瘀—内关膈俞气血虚弱—足三里气海五、肘劳主穴:阿是穴配穴:肘关节外上方明显压痛点—曲池肘髎手三里合谷肘关节内下方明显压痛点—阳谷小海

肘关节外部明显压痛点—外关 天井 六、腰痛 主穴:阿是穴 大肠俞 委中 配穴:寒湿腰痛—腰阳关 瘀血腰痛—膈俞 肾虚腰痛—肾俞 命门 志室 督脉—后溪 足太阳经证—申脉 坐骨神经痛 取穴:大肠俞 腰夹脊 环跳 委中 阳陵泉 悬钟 丘墟 七、痹症 主穴:阿是穴 局部经穴 配穴:行痹—膈俞 血海 痛痹—肾俞 关元 着痹—阴陵泉 足三里 热痹—大椎 曲池 内科病症 一、中风 1. 中经络 主穴:内关 水沟 三阴交 极泉 尺泽 委中 配穴:肝阳暴亢—太冲 太溪 风痰阻络—丰隆 合谷 痰热腑实—曲池 内庭 丰隆 气虚血瘀—足 三里 气海 风池 地仓 手三里 合谷 阳陵泉 阴陵泉 风市 足内翻—丘墟透照海 头晕—风池 完骨 天柱 复视—风池 天柱 睛明 球后 便秘—水道 归来 丰隆 支沟 尿失禁尿潴留—中极 曲骨 关元 2. 中脏腑 主穴:内关 水沟 配穴:闭证—十二井穴 太冲 合谷 脱证—关元 气海 神阙 二、眩晕 1. 实证 主穴:风池 百会 内关 太冲 配穴:肝阳上亢—行间 侠溪 太溪 痰湿中阻—头维 丰隆 中脘 阴陵泉 2. 虚证 主穴:风池 百会 肝俞 肾俞 足三里 配穴:气血两虚—气海 脾俞 胃俞 肾精亏虚—太溪 悬钟 三阴交 三、面瘫 主穴:攒竹 阳白 鱼腰 四白 颧髎 颊车 地仓 合谷 昆仑 配穴:风寒证—风池 风热证—曲池 阴虚风动—太溪 口角歪斜—颊车 上肢不遂—肩髃 下肢不遂—环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