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和叶利钦交往内幕

普京和叶利钦交往内幕
普京和叶利钦交往内幕

普京和叶利钦交往内幕:命运让他们成为忘年交

来源:国际在线网友评论3条进入论坛 2008-05-05 叶利钦学建筑出身,从一名工人一步步干到了俄罗斯首任总统,他性格随意、特立独行;普京从克格勃起家,火箭似地登上了总统宝座,他稳定沉着、行事慎重。他们俩本不是一路人,是叶利钦慧眼识珠选中了普京,是时代的命运将他们俩联系到了一起,使他们成了忘年之交。

■提拔之前反复考察再忙也要经常见面

4月23日,俄罗斯第一任总统叶利钦逝世,普京深感悲痛:“今天我们极为不幸。”

普京是叶利钦亲手选定的接班人。说起叶利钦,就不能不想到他与普京的亲密关系。

普京悲痛送别叶利钦

4月23日下午,叶利钦逝世后,普京总统签署总统令宣布:4月25日叶利钦将被葬于莫斯科新处女公墓,遗体的告别仪式在世界上最高的东正教教堂——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进行。

当天为全国哀悼日,全国下半旗致哀。新处女公墓里的名人有果戈里、契诃夫、托尔斯泰、赫鲁晓夫等。

23日下午,普京亲自打电话给叶利钦夫人叶利钦娜及其家属,表达了自己最沉痛哀悼和最深切的慰问,并亲自起草致俄罗斯人民的讲话。他在对俄罗斯人民的电视讲话中高度评价了叶利钦。他说,叶利钦以他首任总统的身份永远载入了国家和世界的史册。他开启了整个时代,一个新的、民主的、对外开放的俄罗斯诞生了。他是一个勇敢、真诚和热诚的人,他是一位率直而勇敢的民族领袖,他敢于为自己的追求承担全部责任。普京表示,要将叶利钦“照顾好俄罗斯”的嘱托作为永远的

精神和政治方向。

23日晚,《世界新闻报》特约记者在救世主大教堂前看到,成百上千的俄罗斯民众手持鲜花、排着长队,依次进入大教堂与叶利钦作最后告别。教堂内哀乐低回,肃穆庄重,人们缓步从叶利钦灵柩旁经过。

莫斯科时间4月25日下午1时30分左右,叶利钦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大教堂举行。普京、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老布什、英国前首相梅杰、德国前总统科尔、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以及一些独联体国家的元首,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他们手持红蜡烛从叶利钦灵柩前缓缓走过。普京向叶利钦作最后告别后,与叶利钦遗孀叶利钦娜及亲属一一握手,表达深切慰问。

叶利钦:我高兴没选错普京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提前辞去总统职务,任命总理普京为代总统。当时谁也没有想到。

叶利钦对他的这一选择无怨无悔。2006年1月30日,叶利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很高兴在1999年底提前把国家权力以民主的方式顺利、和平地交给了普京,他说:“我很高兴我选择了普京,没有选错。我知道,迅速发展的俄罗斯需要一位年轻的总统。我就努力寻找这样一个人:将创造一个自由、市场及文明国家作为理想和最重要的价值观,同时具有坚定的意志,行事慎重。普京具备这些素质。”

叶利钦讲了他认识普京和选择普京的经过。他说:“我到下诺夫戈罗德去,当时普京任市长。我和他谈了许久,随后我又到工厂、库房转了转,同那里的人们交谈。我发现人们对他的态度都很好。”叶利钦说,他一眼就看出普京精力充沛、智慧果敢。“此人应当升任新的职位,尽管他到我那个位置还有几步路要走。与我不同的是,他没经历过那些‘梯级’——经济工作、政治事务,地区的、联邦的……”

叶利钦说,“早在普京当总理之前我就看中了他,我对他不只是进行了一般性的调查,而且还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对他进行了研究。他在圣彼得堡与索布恰克(圣彼得堡市前市长)一起共事的情况,我了如指掌。调至莫斯科工作后,我对他进一步进行了解。我发现,这个人不只是聪明睿智,而且沉着冷静,品行端正。他与同时代其他政治家最大的不同是不搞极端主义。这代政治家千差万别,但是有一条主线,他们都认为俄罗斯应当是民主国家,并为此而努力。我认为应当学会看人,我在企业工作时从来没有在干部问题上犯过错误。但是在克里姆林宫犯过这方面的错误。在急风暴雨的时代,根本没有时间来仔细认识一个人。但对普京的选择我是花了时间的。但我没有与身边的人商量过,这是我个人的决定,我绝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

“我决定在大选前半年辞职,是为了能给普京一段时间。让人们有时间了解他,此前人们对他了解很少。他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表现自己。克里姆林宫的人并不是一下子都接受我的选择,总统办公厅的人说我‘你简直是疯了’。”

“我和普京谈了两次。起初他没有接受我的建议,他说,‘这对我不合适’。过了两周,我又把他请来。这一次他表示同意。我说:‘我把这个重任交给你。’普京至今记着这句话。我没有为自己向他提出任何条件和请求。就国家未来的政策我们谈了很多。当时不可能预见到一切。形势发生了变化,总统有权修改政策,我们没有原则上的分歧。”

叶利钦放手普京执政

叶利钦退出俄罗斯政坛后,并没有继续干政,更没有对普京指手画脚,他充分相信普京的执政能力。因此,多年来人们几乎看不到叶利钦在俄罗斯政坛上的身影。叶利钦说:“退休后就没有权利再当公众政治人物,我为自己立下誓言,绝不公开评论现任总统所做的一切。但无论是合我意的,还是不合我意的,我都愿意跟他面

对面地说出来。”

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治局势逐渐走向稳定,经济形势出现稳定增长,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对此,叶利钦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多次表示,自己对普京的选择是正确的,并赞扬“普京施行的路线正确”。

叶利钦是个直率的人,对现行政策,也不是一点意见没有,偶尔也对某个问题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普京为加强中央政府权限,对选举制度进行改革:将联邦主体领导人由选举产生改由政府提名,地方议会批准;议会下院议员的选举均实行比例代表制。对此,叶利钦毫不客气地表示,不要破坏1993年全民公决生效的宪法主旨,从而导致民众不能充分享受自由,人民的民主权利也受到削弱。还有一次,当普京政府提出将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车里雅宾斯克州和库尔干州合而为一时,叶利钦严厉批判了这一新潮设想。

当国际时局需要叶利钦继续发挥余热时,他也甘心受命为普京效劳。2004年,当普京与卢卡申科就俄白联盟问题出现分歧时,叶利钦“带着中间人的使命”访问了白俄罗斯,表示对卢卡申科突然“出现改变联盟国家方案的想法”感到“不理解”。尽管此行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但叶利钦为普京尽了力。

2005年当中亚发生“颜色革命”时,叶利钦再次受命访问中亚,帮助普京总统跑外交,以稳定因“颜色革命”给俄周边带来的动荡局势。

叶利钦还为俄罗斯申奥拉票。2005年3月16日叶利钦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在会见前他私下会见了评估团所有成员,一个个做工作,希望评估团在评估时能考虑到前苏联和俄罗斯对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做出的贡献。

对于2008年俄总统选举,叶利钦明确反对普京继续连任总统。有人提出修改宪法,以便普京能连任三届总统。对此,叶利钦表示反对。叶利钦曾向公众暗示,他在议会选举时投票支持了自由派政党,而非“普京派”政党。叶利钦认为,2008年

俄罗斯人应当选举一位新总统,因为普京已多次声明不会修改宪法谋求三连任。

普京保障叶利钦退休生活无忧

叶利钦是一个很有争议的政治人物,他退休之后并未消沉黯淡,而是开始了另一种精彩生活。这得益于普京为他提供了多方面的政治和经济保障,使得他晚年生活无忧。

普京上任后制定的《首任俄联邦总统及其家庭保障法》,使叶利钦的晚年生活及其家人不仅享有优越的生活待遇,更重要的是受到俄罗斯国家法律的保护。按照这一法令规定,叶利钦有权终生享用位于莫斯科郊外的豪华别墅,有权使用特别通讯手段和国家提供的交通工具,并享有特别通行权。他的退休工资是现任总统工资的75%,近4000美元。

国家还为叶利钦配备了相当数量的警卫和服务人员。他外出有警车开道,出远门可使用政府专机。医护人员全天候监护他的健康。技艺精湛的专职厨师为他全家做饭。有人认为,叶利钦的生活待遇在俄罗斯仅次于普京总统。

普京在繁重的国务活动之余,还抽出时间经常看望退休的叶利钦。叶利钦过生日时,普京尽可能地前来祝贺,普京过生日时,叶利钦也向他祝贺生日。如果是新年、国家节日,他们会互相祝贺。别斯兰悲剧发生后,叶利钦打过电话给普京,表示关心。他们见面时不是讨论政务,而是像老朋友一样嘘寒问暖,随意聊天。

每当叶利钦生病时,普京都要亲自到医院或家中探望。2005年9月初,叶利钦在意大利撒丁岛度假时不慎摔倒,导致骨折,紧急返回莫斯科接受治疗。普京总统当晚前往探望,祝愿他早日康复。

每当叶利钦生日时,普京总是要亲自向他祝贺。2000年2月1日,普京与夫人一起前往叶利钦家中为他庆祝生日。去年2月1日叶利钦迎来了自己75岁生日,普京为叶利钦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了盛大的生日晚宴,叶利钦穿一身深色西服,打一条

亮色领带。虽然大腹便便,但在妻子陪伴下,他显得满面笑容,神采奕奕。

当晚,大约200位名流政要参加了生日晚宴,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德国前总理科尔。媒体戏称,这次生日会可称作“苏联后时代”各国巨头再聚首。(牟梓)

廉洁的普京和腐败的叶利钦同样坚定地捍卫国家利益

张宏良

按:当我们不得不用★号来代替我们国土名称的时候,那种悲愤心情是难以名状的。只是大家不要再抱怨新浪网管,他们在维护博客文章方面,已经尽力了,如果没有他们的配合,这里的大部分文章早已不复存在。我们应该理解和感谢他们。

下午之所以草草写就下面这个帖子《你怎么看待普京特赦叶利钦家族的腐败》,是因为当时看到删除文章通知,知道文章被删除是因为★★岛,于是想到了俄罗斯北方四岛,想到了为俄罗斯保住北方四岛的叶利钦。朋友在楼下等待,心里憋闷不能不说,便草草写下几句。晚上回来浏览网友留言,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到腐败上了,很少有人提到★★岛,心里更加憋闷。要知道,北方四岛本来是日本的,★★岛本来是我们的;可是叶利钦在那么大的压力下都拒绝把本来是日本的北方四岛归还日本,我们却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把★★岛丢给了日本人;现在是日本人在★★岛上搞建筑,日本军舰在★★岛巡逻,作为中国人真是很痛苦!之所以提起普京和叶利钦还有一点想提醒大家思考,普京是廉洁的(财产只有一套70平米的住房),叶利钦家族是腐败的(女婿资产达到数百亿美元),可他们在捍卫俄罗斯国家利益上却是同样坚定不移。这个现象在欧洲具有典型性,就是欧洲有许多官员可能是腐败的邪恶的,可是在维护国家利益上往往和廉洁官员同样坚定。这在中国是无法想象的。虽然不能说中国的清官都爱国,但是凡是贪官都卖国却毫无疑问。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是贪官,中国只有卖国贪官,而俄罗斯等其他国家却会出现爱国贪官?其实网友的跟贴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除了一个网友肯定了叶利钦的爱国行为之外,所有网友都把目光集中在腐败上。也就是在腐败和卖国两项罪行之间,中国人感觉更加不可饶恕的是腐败,而欧洲百姓的回答恰恰相反。在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欧洲国家看来,叛国罪是超越一切的最大罪行。二战结束后,法国民众把那些曾经充当“法奸”的妇女脱光衣服裸体游行,但是法国民众却绝不会把腐败女官员脱光衣服裸体游行。虽然普京会签署赦免叶利钦家族腐败的特赦令,但是相信普京绝不会签署赦免总统卖国的特赦令。历次欧洲大革命被处决的皇帝不是因为屠杀人民,而全部都是以叛国罪被处死。这种对待犯罪的文化决定了许多欧洲人敢于腐败,却很少敢于叛国,这大概就是叶利钦家族敢在国内拼命捞钱,却不敢拿北方四岛去向日本人换大钱的原因。

所以每年俄罗斯腐败案子多如牛毛,却没有听说过有谁把俄罗斯国家的矿山、油田、企业和银行贱卖给外国人的腐败案例,最近能源和资源价格一涨,俄罗斯马上立法规定,不仅贱卖不行,贵卖也坚决禁止,要为俄罗斯子孙后代留着。美国更邪乎,不仅自然资源不能卖给外资,甚至在次贷危机中亏损得一塌糊涂的银行也绝不贱卖。中国入股美国金融机构全部都是高价。如果不是依靠从中国银行股中低买高卖,低价从中国银行买来再高价卖给中国投资者,估计许多美国金融机构恐怕早已破产了。这种情况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难以想象的,可是在中国不仅通行无阻,而且最近南方系报刊聚集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顶级专家学者,铺天盖地叫喊“贱卖银行有功论”。就拿他们宣传“贱卖银行有功论”的典型中国建设银行来说,按照今天收盘价6元计算,中国投资者资金已亏损一半,可是股价仍然高于美国银行0.94元的购买价6倍多。在中国投资者亏掉一半的情况下,美国投资者仍然有6倍的溢价盈利,如此悬殊差价还不算贱卖,那怎样才算贱卖?如果情况倒过来,美

国银行股高价卖给美国投资者,低价卖给中国建行,在美国投资者亏损一半的情况下,中国建行仍然具有6倍多盈利,美国民众会有什么反映?别的不敢说,至少美国证监会主席和美国银行主管会被送上法庭。可是在中国,证监会主席却在扬言要把别人绳之以法,吓得刚刚有些启稳的股市又是连续暴跌,两天又损失上万亿。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腐败并非最严重,中国的问题是腐败和卖国联系在一起,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或者很少有的现象。比如印度和我们一样是10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你很少听说有哪家印度矿山或银行低价贱卖给外国人了,你更不会看到印度媒体和学者铺天盖地叫喊“贱卖国有资产有功论”。为什么腐败和卖国联系在一起偏偏发生在中国?这是值得中国人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最让中国人恼火的还不是贱卖,贱卖毕竟还是卖,多少还有些收入,中国建行股毕竟还卖回来九毛四分钱,最让中国人恼火的是白送或白丢,一分钱都没见着就丢了。可能有人会说,丢掉没什么,等以后强大了再拿回来。这纯粹是屁话!第一,像这样丢下去永远也强大不起来,等不到强大就丢光了;第二,中国历史上会和平丧失土地,却从来没有和平收回过土地,每一寸土地都洒满了爱国将士的鲜血。现在丢掉任何一寸土地,要么意味着永久丧失,要么意味着将来的战争。中国现有的一切,有哪一样不是烈士鲜血换来的!

所以,无论你怎么看普京赦免叶利钦家族的腐败问题,但是至少普京不会赦免叛国罪应该毫无疑问,这,恰恰是目前中国最需要的。

你怎么看待普京特赦叶利钦家族的腐败?

张宏良

俄罗斯正在掀起一场举世瞩目的反腐败风暴,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与总理普京正在联手准备彻底铲除10年改革留下的腐败祸根,完成原普京总统的未竟事业。俄罗斯风暴也引起了中国腐败分子的仇恨和恐慌,他们开始攻击普京,其攻击理由,就是普京曾经签署了对叶利钦家族的特赦令,放弃追查叶利钦家族的腐败行为,如何看待这件事情,我在此只讲一件事情共大家参考。

当初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打击下,俄罗斯金融彻底崩溃,绝大部分家庭丧失了全部金融资产,几乎所有老人一生的储蓄灰飞烟灭。日本乘机要挟叶利钦归还北方四岛,承诺只要归还北方四岛,就投入巨资帮助叶利钦渡过难关,否则叶利钦就有可能作为俄罗斯的罪人而下台。平日嗜酒如命的叶利钦此时却十分清醒,坚定回答道:“政府只有守土的义务和责任,绝没有出让领土的权利。归还北方四岛也可以,但是必须要经过俄罗斯全民公决。如果俄罗斯人民答应,我一定归还。”就这样,叶利钦冒着巨大个人政治风险,保住了俄罗斯领土。由于北方四岛是苏联二战胜利后占领的日本领土,即便当时归还日本也能顺理成章对国内外交代。可是叶利钦没有这样做,为俄罗斯保住了一方土地和一大片辽阔海域。

当然,叶利钦家族的腐败的确是事实。如果你是普京,也会赦免叶利钦家族吗?

叶利钦女曝"接班"内幕普京曾求叶利钦别辞职

时间: 2010-01-25

据《扬子晚报》报道,英国媒体23日报道,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的女儿塔季扬娜近日在博客中发表了多篇揭露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政治内幕的文章,其中一些诋毁了俄现任总理普京在人们心目中的硬汉形象。塔季扬娜的此番言论也在俄惹出不少非议。

颠覆普京“强人形象”

塔季扬娜在博客中描述了普京不为人知的一面,与那个充满自信的男子汉形象截然不同。她写到,当她的父亲最初选择普京作为接班人的时候,后者表现得十分胆怯并请求叶利钦再三考虑。“普京告诉我们他已经请求爸爸(叶利钦)不要辞职,而是干完这个任期,因为他需要时间积累经验。但是爸爸告诉他已经做出了这个决定。我看得出普京为此做了一番挣扎,他意识到整个国家的重任都落到了自己的肩上。”

另外,塔季扬娜还披露她的父亲对于普京后来领导国家的方向表示过不满。“(普京所做的)一些事情令他(叶利钦)难堪和恼怒,”她在一次采访中告诉记者。

酷爱伏特加酒的叶利钦常常在公众面前看起来醉醺醺的。在他统治下的俄罗斯,人民似乎享有更大的自由空间,但代价则是不断上升的犯罪率、衰败的经济和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相比之下,普京给人以冷静和理智的形象,对他来说稳定远比自由来得重要。很多俄罗斯人认为普京将国家拯救于危难之中,并且重新恢复了国际大国地位。因此,普京在俄罗斯的支持率已连续多年超过60%。

贬普京是为自己“上位”?

50岁的塔季扬娜是叶利钦的小女儿,她曾担任父亲的助理。自上月发表首篇博文以来,她的博客迅速成为最受俄罗斯人关注的焦点。

她几乎每天都会更新博客,且大多数内容都是她当年担任叶利钦助手时所接触到的政界内幕。“关于我的爸爸和上世纪90年代,社会上流传着太多不公平的说法和谎言,我想告诉人们这一切的真相,”塔季扬娜说,“我将把这个博客作为与一切假象斗争的阵地。”

塔季扬娜在叶利钦退位后就很少出现在公众场合,因此有俄罗斯媒体分析认为,这次突然开博与今年是叶利钦与普京交接10周年不无关系。也有一些政治分析家相

信,塔季扬娜此时通过她的博客挑战普京,很可能是想重返俄罗斯政坛,甚至可能在2012年亲自竞选俄罗斯总统的宝座,从而让自己成为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总统!

分析人士指出,塔季扬娜对于俄罗斯政治过去和现状的评论对普京的声誉构成了潜在的严重影响,特别是她选择了一个相对敏感的时机。人们都认为在2012年的总统大选上,普京将和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展开一番激烈的争夺。

承认当“女总统”难度大

虽然塔季扬娜并没有直接承认、但也没有否认她想当“女总统”的雄心,但她却在博客中勉强承认说,在俄罗斯这个由男性主宰的政治圈中,女性想当领导人可说难如登天,困难极大,塔季扬娜在博客中含蓄地说:“在一个女总统出现前,我们还有许多艰难的事情要做!”

塔季扬娜发表的博客文章也给她带来了很多非议,它勾起了俄罗斯人对于寡头政治时代的回忆。1月3日,俄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作家米纳埃夫发表文章指责前“第一家庭”应该为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和寡头政治负责,并称她的文章只不过是为她父亲粉饰太平。米纳埃夫说:“你不知道有多少在上世纪90年代过着艰难生活的人都憎恨你,而你现在又开始玩政治了。建议你还是写些关于大自然或天气的博客吧!”

还有俄罗斯媒体认为,叶利钦的时代已经过去,这个时候塔季扬娜再拿10年前的经历说事,有点自讨苦吃。(中国日报)

普京与叶利钦的阴影搏斗

2007年04月24日

俄罗斯政坛下一个热闹是三月的总统选举。叶利钦时代,热闹是最多的。

老人家演出过出国访问醉卧专机不下来的好戏,令人哭笑不得,导演过科索沃战争中俄军特遣分队抢占机场差点引起与北约军队冲突的险剧,引起北约的危机,气得北约最高司令克拉克上将直跳脚,俄罗斯看北约的笑话,令人不得不佩服他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手腕之高眼光之准用心之狠。只是他在处理经济问题上不怎么样,危机连连,也搅得国内政坛纠纷不断。副总统和议长带头造反占据白宫,矛盾激化,他出动军队强攻,全世界都在电视画面上看到坦克上的大炮轰击白宫的情形。一发发炮弹真是轰在高耸的宫墙上,硝烟滚滚,残砖碎瓦横飞。而回想当初,也是坦克上了电视画面,却是那时依仗戈尔巴乔夫“新思维”被选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俄罗斯总统的他站在炮塔上慷慨激昂地演说,瓦解了前苏联的军心……坦克,这个嗜血的战争工具成了他的道具。忽然,他挑了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普京任总理,让世人顿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久,他果断交权,把总统给了普京,举世愕然。

普京接过叶利钦的衣钵,接过了老总统那句“照顾好俄罗斯”的政治嘱托,也接过了他的是非。

说起来奇怪,叶利钦时代政治矛盾千纠百结撕掳不开,严重制约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普京上台竟很快顺当起来,经济逐步恢复,政坛也平静许多,不见坦克大炮,议会一直乖乖的,虽有车臣问题,虽有人质危机、恐怖爆炸,虽有潜艇失事,却于大局无碍。他年轻,鉴于出自克格勃,应属能文能武小生一类,精明强干不在话下,但不是因此就比叶利钦手段高强。叶因攻击戈尔巴乔夫改革迟缓、三心二意,被逐出苏共政治局,然后通过竞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俄罗斯的议员、总统再入政坛。他利用所掌握的俄罗斯实权瓦解苏共、推动前苏联解体,在政治上与方方面面结下极深的怨恨,并采纳盖达尔的休克疗法,彻底推行私有化,将经济推入崩溃的深渊;他既依赖私有化后崛起的经济寡头支持,又陷入争夺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的矛盾中,

以致经济上复苏艰难,政治上解不开一团乱麻。普京没有这些麻烦缠身,地位超脱,便于审时度势协调各方,又敢于看准了就出手,一路总统做下来顺风顺水,好不潇洒。但矛盾从来不放过掌权者。解决了的矛盾或一时回避了的矛盾,会以新的性质或新的面目出现,况且还有新的矛盾在不断聚结。普京做了几年总统,看似平安,其实底下暗流滚滚,各种势力集聚力量,而一个阶段的总角斗,就在这一次总统选举。

如今在俄罗斯政坛煽风起浪的仍旧是寡头们。他们起家于叶利钦推行的全面私有化,在叶利钦时代通过政治权力攫取经济利益,控制经济命脉。普京当总统后不准他们参与政治,一度沉寂,现在重新浮起,是因吃惯了甜头,希冀沿着叶利钦时代的轨道再来一次瓜分。号称首富的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拘捕,媒体分析就是由他瞄上普京的总统宝座而引发,是叶利钦时代寡头们意欲分享政治权利的继续。据说是第二富豪的阿布拉莫维奇,好像在向国外转移资产,买一条游艇就花费7200万英磅,还雇上40个水手,而更引人注意的是拿巨资收购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的切尔西队,再掏一亿多英磅大肆购买大牌球星。他在球队比赛时频频在斯坦福桥球场抛头露面,俨然名流。那张与所拥有财富不相称的年轻的脸总是微笑着,一副宠辱不惊的神态,但媒体说到他总是有调侃的意味,让人们别忘了他被列为很让人看不起的一夜暴富之类。媒体还评说,阿布拉莫维奇要比其他忙着去争夺克里姆林宫政治权力的富豪聪明得多,更狡猾并更有远见。他的英磅不是白扔的,恐怕也不仅仅是转移财产那么简单,他那张脸不断出现在转播球赛的电视画面上,在全世界混个脸熟,他的名字不断跟随切尔西队出现在新闻中……图谋什么呢?有人说,他是一个“微笑的刺客”。

叶利钦悠悠哉养老,很逍遥,他留给普京的政治资产,很丰厚,一句“照顾好俄罗斯”,含意无穷。而这位已经是在风口浪尖上的普京总统,要把这笔资产完全变成自己的,还要有一番剧烈的搏斗。

严格地说,沙皇封建专制后是极短命的资产阶级政府执政,接着前苏联七十余年,俄罗斯没有什么选举政治的基础。自叶利钦时代至今,总统也选过了几回,如此体制,虽为人们所接受,但毕竟仍是初学,什么乱七八糟的事都可能发生。不过,千万分清楚了,即便普京依旧顺风顺水再次当选,是不是就符合俄罗斯人民的根本利益,还另当别论。如果拿选举当演戏来看,那一定要有写剧本拿主意的,角儿的能耐只限于在舞台上发挥。

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关系

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关系 摘要:正义是法律所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之一,对正义之分以及其相互关系也是法学界历来所探究的热点问题。程序定义与实体正义具有必然因果联系,就是说,没有程序正义就没有实体正义,程序正义是维护并验证实体正义的必要条件。笔者认为不管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何者为先,法律建立的目标是为了达到整个社会的正义,那么为了达到社会正义有时应牺牲个体正义。 关键词:正义程序;实体正义;平衡 刑事诉讼是严重社会冲突的制度化解决方式,与任何一种社会制度一样,正义同样是刑事诉讼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反过来说,我们之所以能够忍受一种不正义,唯一的正当理由是需要用它来避免另一种更大的不正义。①可见,正义理念是指导刑事诉讼制度建设的完美的观念形态。正义可以笼统地区分为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但这种区分只具有的意义②,多数人对实体和程序的理解往往带有一种经验的意味。实体正义主要关注于如何最后地分配和保护社会的实体性价值的问题。这些价值包括权力、财富、地位、秩序、和平以及一个社会所珍视的其他任何一种善。程序正义主要关注于为实现实体正义所采用的方法和程序是否有利于实体正义的实现,以及这些方法和程序本身是否符合一定的正义标准。 一、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概念 (一)实体正义的含义 实体正义从广义上来看分为社会正义,与抽象正义相对应的具体正义上的实体正义以及与程序正义相对应的实体法上的实体正义。而实体正义从狭义上来讲一般指的是第三种概念。实体正义由于具有与程序正义的相对应性,他的概念也是与“程序正义”伴随产生的。程序正义的概念的产生是在对程序工具主义的批判基础之上,由于最初程序工具主义认为程序不具有独立性,他是附随于结果,只要结果具备善的属性也就认为程序具备正义性。故批判者认为程序正义是独立于实体正义之外的一种独立的正义,它不具有附随性和工具性。 (二)程序正义的含义 通行理论将程序正义解释为“标志着法律程序本身内在优秀品质的价值“。程序正义具有法的程序性规范的正义的属性,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形成于法的形成和实施过程的正义:二是程序法中对权利和义务的分配应符合的正义标准。一般来说,法的形成和实施过程是按照程序法的规定来进行规制的,据此可以将程序正义界定为:依法产生并且设有权利和义务,在运行中体现其内在的品质,并且目标是指向并达到结果符合实体法正义目的的过程、步骤。程序正义是通过法律程序的本身而不是其所要产生的结果得到实现的价值目标。但英美学者有关程序正义的理论以及英美人长期以来形成的程序正义观念似乎把程序正义强调得过于绝对化了,因为程序正义被视为一种可以完全决定裁判结果的绝对因素:只要遵循了公平、合理的程序,法院的裁判结果就被视为是正当的,不论这种裁判是否建立在正确、可靠的案件事实基础上。 二、对中国长期以来重实体,轻程序的分析 ①参见【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第2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②陈卫东:《刑事诉讼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第3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普京和叶利钦交往内幕

普京和叶利钦交往内幕:命运让他们成为忘年交 来源:国际在线网友评论3条进入论坛 2008-05-05 叶利钦学建筑出身,从一名工人一步步干到了俄罗斯首任总统,他性格随意、特立独行;普京从克格勃起家,火箭似地登上了总统宝座,他稳定沉着、行事慎重。他们俩本不是一路人,是叶利钦慧眼识珠选中了普京,是时代的命运将他们俩联系到了一起,使他们成了忘年之交。 ■提拔之前反复考察再忙也要经常见面 4月23日,俄罗斯第一任总统叶利钦逝世,普京深感悲痛:“今天我们极为不幸。” 普京是叶利钦亲手选定的接班人。说起叶利钦,就不能不想到他与普京的亲密关系。 普京悲痛送别叶利钦 4月23日下午,叶利钦逝世后,普京总统签署总统令宣布:4月25日叶利钦将被葬于莫斯科新处女公墓,遗体的告别仪式在世界上最高的东正教教堂——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进行。 当天为全国哀悼日,全国下半旗致哀。新处女公墓里的名人有果戈里、契诃夫、托尔斯泰、赫鲁晓夫等。 23日下午,普京亲自打电话给叶利钦夫人叶利钦娜及其家属,表达了自己最沉痛哀悼和最深切的慰问,并亲自起草致俄罗斯人民的讲话。他在对俄罗斯人民的电视讲话中高度评价了叶利钦。他说,叶利钦以他首任总统的身份永远载入了国家和世界的史册。他开启了整个时代,一个新的、民主的、对外开放的俄罗斯诞生了。他是一个勇敢、真诚和热诚的人,他是一位率直而勇敢的民族领袖,他敢于为自己的追求承担全部责任。普京表示,要将叶利钦“照顾好俄罗斯”的嘱托作为永远的

精神和政治方向。 23日晚,《世界新闻报》特约记者在救世主大教堂前看到,成百上千的俄罗斯民众手持鲜花、排着长队,依次进入大教堂与叶利钦作最后告别。教堂内哀乐低回,肃穆庄重,人们缓步从叶利钦灵柩旁经过。 莫斯科时间4月25日下午1时30分左右,叶利钦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大教堂举行。普京、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老布什、英国前首相梅杰、德国前总统科尔、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以及一些独联体国家的元首,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他们手持红蜡烛从叶利钦灵柩前缓缓走过。普京向叶利钦作最后告别后,与叶利钦遗孀叶利钦娜及亲属一一握手,表达深切慰问。 叶利钦:我高兴没选错普京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提前辞去总统职务,任命总理普京为代总统。当时谁也没有想到。 叶利钦对他的这一选择无怨无悔。2006年1月30日,叶利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很高兴在1999年底提前把国家权力以民主的方式顺利、和平地交给了普京,他说:“我很高兴我选择了普京,没有选错。我知道,迅速发展的俄罗斯需要一位年轻的总统。我就努力寻找这样一个人:将创造一个自由、市场及文明国家作为理想和最重要的价值观,同时具有坚定的意志,行事慎重。普京具备这些素质。” 叶利钦讲了他认识普京和选择普京的经过。他说:“我到下诺夫戈罗德去,当时普京任市长。我和他谈了许久,随后我又到工厂、库房转了转,同那里的人们交谈。我发现人们对他的态度都很好。”叶利钦说,他一眼就看出普京精力充沛、智慧果敢。“此人应当升任新的职位,尽管他到我那个位置还有几步路要走。与我不同的是,他没经历过那些‘梯级’——经济工作、政治事务,地区的、联邦的……”

沉默权论文

论我国沉默权制度限制性 应用 班级:法学0903 学生:李云鹏

摘要:在日益文明、日益民主的现代社会,诉讼民主和科学也有了深入的发展。而沉默权成了一个不容回避、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制度,我国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还没有在立法上确立这一制度。而在刑事诉讼法修改工作展开后,关于沉默权制度确立的问题成了法学界的热点问题。专家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分析和论述了这个问题。本文中笔者将从沉默权的历史前沿、沉默权的相关解读以及笔者对我国沉默权制度限制性应用的构想等方面表述笔者对沉默权的认识和希望。 关键词:沉默权刑事诉讼人权保障价值分析构想 正文: 一、沉默权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沉默权在西方可谓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从长盛发展到几天,经历了大概八百多年的时间。古罗马法的自然正义原则里就有“正义从维护换任何人揭露自己的犯罪。”可以被看作是沉默权的早期形态。在教会法中,十二世纪的圣·保罗曾明确提出:“人们只须向上帝供认自己的罪孽,而无须向其他任何人招供自己的罪行”。 1956年,英国普通诉讼法院首席法官戴尔第一次反对在王座法庭进行纠问式誓言为由,为一名被迫宣誓者提供了人身保护令。由此产生了这样一句名言:“任何人都不得被逼迫提供反对自己的证据。”到1639年的利尔本案,沉默权在英国乃至整个英美法系国家跨出了划时代的一步。利尔本以“自己不能控告自己”为由,对司法人员的询

问保持沉默,得到了最高立法机关的的认可。这表着作为沉默权的存在前提的“不自我控告”权利确立。从此被告人享有沉默权成为英国刑法的一项重要原则。1642年英国审理十二主教案时这一原则被允许使用,并直接促使英国议会通过了“沉默权”的法案。1898年英国《刑事证据法》明确规定被告人享有沉默权。这是人类法制史上第一次明确的确立了受刑事指控人在审讯中有保持沉默的权利。沉默权的确立被认为是“人类在通向文明的斗争中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1791年,受英国影响,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吸收了这一权利,使之成为被诉讼人的一项宪法性权利。1963年发生的“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一案中使沉默权的基本原则及操作程序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和完善,形成了著名的“米兰达规则”或“米兰达警告”(Miranda warnings)。 时至今日,沉默权已经被大部分国家接受并确立为被诉讼人的一项基本诉讼权利。如德国刑事诉讼法第136条a项,日本刑事诉讼法典第311条第1款,法国刑事诉讼法典第116条,意大利刑事诉讼法典第210条等等。此外,加拿大、保加利亚、波兰、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刑事诉讼法律均有这方面的规定。沉默权的精神也被多部国际条约所确认。1996年12月16日,第21届联大通过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第14条规定:“任何人不被强迫作不利于他自己的证言或强迫承认犯罪。”1998年7月17日联合国设立国际刑事法院全权代表外交会议通过的《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第五编第五十五条第二款第2项规定:“保持沉默,而且这种沉默不作为判定

论普京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一种人品、能力、情感的综合体现,有这样魅力的人大都能口吐莲花、妙笔生花,你和他相处时间长了会对他产生一种认同、信服和崇拜,这样的人是人中的蛟龙,他的智商和情商都是一流的,知道怎样为官,更懂得怎样为人,假如你和他相处不需提防,不怕穿小鞋,他有睿智的头脑,敏锐的洞察力,你的小肚鸡肠他能宽容,你的虚情假意他洞察入微,使你不能、不敢、不想对他有二心,这样的人你可托付一切!你和他不在距离的远近,而在心的靠近。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懂得自尊、懂得尊重,就会有这种魅力。 素以冷峻、理性著称的俄罗斯国家领导人普京有其独特风格:坚韧,有极强的耐力,很少表露感情。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总统宣布辞去总统职务,普京出任代总统。2000年3月26日普京当选为俄联邦总统,并于5月7日正式宣誓就职。在他上任之初,俄罗斯的前景还是一片黯淡。它背负庞大的外债,外汇储备消耗殆尽。然而现在,俄罗斯已经在众多经济高速发展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其大国形象也基本重塑完毕。普京执政体现出最大的特点就是务实精神,淡化“主义”色彩,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俄罗斯现实为坐标,对各种思想兼收并蓄。以“振兴俄罗斯为最高目标”,首要解决“横向摆脱财团寡头影响,纵向理顺中央地方关系,全面建立正常市场经济秩序”。为维护俄罗斯的统一,恢复中央的权威,普京首先发兵车臣,打击恐怖主义、分离势力和极端分子,同时结束地方势力各自为政的局面,削弱地方政治势力,确保政令畅通。在两届总统任期结束后,按照俄罗斯宪法规定于5月7日辞去总统职务。2008年5月8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普京担任政府总理的提名。 若干年前,布什在与普京会晤后流露出对后者的好感,他说:“我直视他的双目,能够看到他的灵魂……”而在2007年,布什终于承认自己失误了:“他计谋多端,不愿透露任何信息。”不仅是布什,在许多西方记者看来,治大

论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

论文编码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学年论文 论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 作者 院(系) 专业法学 年级 2005级 学号 指导老师 论文成绩 日期

中文提要: 公正是一个人人都向往的东西。更多的更是一个被理想化了的境界。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学者们都从不同角度予以分析并提出许多方案。但,这些方案最终还是从两个方面入手——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 关键词: 程序公正实体公正司法公正中西方比较 正文: 序言 本世纪初,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指出,公正与效率是二十一世纪我国人民法院的工作主题。司法公正是法律之内的正义,而不是法律之外的正义。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体现了我们对案件事实的证明要求达到客观真实的程度。一直以来,我国有着浓厚的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在实践中过于强调实体,有时不惜以违反法定程序为代价。据有关部门统计,1998年全国法院系统集中教育整顿中,共查出程序有问题的案件74143件,而实体性错误的案件反有12045件,程序有问题案件占85. 86%。过于强调实体否达到目的姑且不论,执法、司法机关作为法律的实施者公然违反法律,在一个以法治建设为目标的国家里,不能不说是法律的悲哀。司法公正,是人民的强烈愿望和要求,也是司法部门的神圣职责。近几年来,我国立法机关把司法公正的要求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法律规范之中,司法部门也制定了相关措施,要求司法人员必须做到司法公正。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如果没有实体公正,即使程序上公正,司法公正也无从谈起;反之,如果没有程序公正,实体公正也就不能实现,司法公正同样无从谈起。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针对这一问题,作为法律的学习者,本人予之以微浅的探索尝试,以期对此课题有一个较为明朗的掌握。 一、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定义。 (一)所谓程序公正,是指司法人员在执法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行政民事和刑事等程序法的规定处理各种类型的案件。 (二)所谓实体公正,是指司法人员在执法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行政民事和刑事等实体法的规定处理各种类型的案件。 而其实,实体上的公正是最让人心驰神往的。它所追求的就是每个人的权利义务得到公正分配。但是,现实条件下这却只是一种理想主义。 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各自有着独立的内涵和标准,不能相互替代,它们在总体上是统一的,但有时也会发生冲突。就如在有些情形中,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是冲突的,至于那时会产生什么结果,就是一个判断问题。但是,没有理由非得在两种公平之间制造出孤注一掷的选择。① 二、实体公正并不是绝对的公正,真正追求的是使其上升为程序公正上的公正。

普京舍命救恩师的故事

普京舍命救恩师的故事 当年,普京的恩师是叶利钦政治上的死对头,叶利钦上台以后,即要 把他投入监狱。危机之时,普京冒死将恩师秘密送往国外,不料却所 以举得到了叶利钦的赏识,从此一步登天。 说到普京,我们都知道他是俄罗斯总统,以前,曾当过克格勃。 但是你却并不一定了解,他是怎样从一个普通的克格勃,一步步走进 权力中枢,最终成为总统的。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他究竟是靠什么,一步登天的。 大学期间,他遇到了一个好老师 1970年,普京考入了彼得格勒大学(即现在的圣彼得堡大学)法律系,索布恰克是他的经济学教授。 普京虽然出身平民家庭,但非常聪明,学习成绩很好,特别是他 个头不高,也不强壮,性格上却桀骜不驯。 虽然索布恰克有很多学生,但他特别喜欢普京这个聪明、有个性、敢打敢拼的大男孩。 大学毕业时,普京以一篇《论国际法中的最惠国原则》论文,再 次赢得了索布恰克的赞誉:“小伙子,我没有看错你,相信你将来一 定是个不错的人才!”他提笔在这篇论文上写了一个大大的“优”字。 普京却请恩师帮自己在就业上拿拿主意。索布恰克建议他毕业后进入 经济管理领域,要不就当一名律师或检察官。但普京却挠着头说: “老师,不瞒您说,我对这几个行业都没有多大兴趣。我想参加苏联 国家安全委员会,但一直拿不定主意,所以才请您指点的。” 索布恰克吃了一惊: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就是克格勃,这是个只 对苏共中央政治局负责的特权单位,想抓谁就抓谁,甚至有先斩后奏 之权,说白了这就是个特务机构,在国内外名声都不太好,他怎么会

想加入克格勃呢?普京解释说:“正因为它有特权,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我才觉得那是男人干一番事业的地方……” 如果是一般的老师,也许仍然会坚持自己的意见,但索布恰克认为,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以普京的性格,到克格勃去摔打摔打也 不错。 就这样,普京进入了克格勃。不久,索布恰克也弃教从政,并于1989年通过竞选当上了圣彼得堡市市长。 此时,已经在克格勃工作十几年的普京也想到了改行,他找到索 布恰克,索布恰克二话不说就答应把他调到身边当市长助理。很多人 在知道了这件事后,纷纷劝索布恰克:“普京在克格勃干过,让他给 你当助理不合适。索布恰克却力排众议:“我了解普京,我看中的是 他的水平。” 宁愿因忠诚而被绞死,也不愿为了偷生而背叛 当时,圣彼得堡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普京的出色表现,让他很 快就从市长助理升任了圣彼得堡市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后又出任了 主管对外经济联系的第一副市长,成为了索布恰克得力而忠实的助手。 1991年12月25日,时任前苏联党政一把手的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新当选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随着几个加盟共 和国的解体,苏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正式停止存有了。 让普京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恩师索布恰克跟现任总统叶利钦竟 然是政坛上的夙敌。原来,在苏联解体之前,有两个民主政治团体一 直在争夺权力,一派的代表人物是叶利钦,另一派的代表人物就是索 布恰克。现在,叶利钦上台了,索布恰克仍然被视为“第二政治集团”的核心,叶利钦当然不会允许这样的人存有。 叶利钦先是逐步削弱索布恰克的权力,接着在他的操纵下,1996年,索布恰克在圣彼得堡州州长选举中败北,随即便遭遇了叶利钦集 团一系列的打击和报复,直至受到软禁。

西窗法雨读后感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西窗法雨读后感 篇一:西窗法雨读后感 西窗法雨真的是一本很不错的书,难得的一本让人不会觉得枯燥,有兴趣读下去的法律书籍。它以精彩的案例为载体,巧妙地将枯燥的法律与文学融为一体。刘星老师更是以亲切家常、平和幽默的手法漫谈西方法律文化,使文章变得更加通俗易懂。虽然说的是西方法律文化现象,但是它启蒙着中国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着痕迹地调动着读者的思维,引领读者一步一步地走进法律世界,领略“法”的奥秘。

对于《西窗法雨》,黄树森先生评价道:“我愿将全书归纳为:一袭纵横捭阖下的法趣谈,一阖学养驳杂下的法议论,一掬情感积淀下的法情结。灵动,缜密,成熟,读之,感到一种法理精神的欢愉洗礼,一种法理智慧的痛快淋裕”。不得不说这实在是贴切,我相信读过《西窗法雨》的人都不会否认,读《西窗法雨》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很舒适的感觉。 书中引用了许多精彩的案例和故事,其中有几则让我影响深刻。苏格拉底誓死不越狱就是其中的一个。苏格拉底是个著名的哲学家。此人述而不作,性格倔强,尤其喜好运用“辩证法”将那些自以为学富五车的人驳得哑口无言,(最终)得罪了一些自以为是的“智者”。于是,这些“智者”便利用雅典荒诞不经的法律,控告苏格拉底传授对诸神不敬的学问(言论?),腐化及误导青年,并且还真的把他送进了监狱。在狱中,他被判饮毒而死。临行前,苏格拉底的学生克力同来看他,告诉他朋友们决定帮助他越狱,而且一切已安排妥当。可是苏格拉底却坦然自若,表示不越狱。克力同提出各种理由来说服他,告诉他雅典的法律不公正,遵守这样的法律简直是迂腐,但仍然无效。苏格拉底还反问:越

普京大帝, 一个人类已经无法阻止的男人!

普京大帝, 一个人类已经无法阻止的男人! 3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热点图集弗拉基米尔·弗拉 基米罗维奇·普京,叶利钦之后俄罗斯第2、4任总统。曾任职统一俄罗斯主席、俄白联盟部长会议主席,梅德韦杰夫任职期间担任俄罗斯总理。因为其强硬的政治和军事手段以及俄罗斯全民的疯狂追捧,世界人民的认可,故有普京大帝之称。在外交方面,普京试图恢复俄罗斯在苏联时代的超级大国地位,并取得了一定成功。例如2007年慕尼黑会议上, 普京指责美国在国际事务上的专横,并声称美国在国际事务上“毫不遮掩地使用强权”。此外普京还说:“没有人会感到安全。没有人会认为国际法是一堵能保护他们的墙。美国的政策正在激发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 普京指出,理想的世界秩序应是“一个公正、民主的世界秩序,它能保证所有人的安全与财富,而非独少数人的。”他在铀开发控制和防止太空军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7年1月,普京在采访中说,俄罗斯主张民主多极化的世界秩序,且支持巩固国际法系统。普京在俄罗斯国内几乎变成了人民的偶像式人物,变成了年轻人心目中的“变形金刚”符合各种人的胃口和嗜好。普京作 为“007”式的传奇人物,已经开始被拍摄成惊险的侦探片,神勇无敌,所向披靡。一项民调显示,截止到2007年11月,普京的支持率高达84%,在各国领导人支持率中位列世界第

一。他的支持率在1999年8月只有31%,但11月时已达80%,从那以后再没有跌过65%。分析人士认为,普京的高支持率主要来源于他任期内民生的显著提高和俄罗斯重获世界发言权的事实。普京就克里米亚独立并加入俄罗斯演讲普京获高支持率的另一原因是大多数俄罗斯人经历了苏联解体后,对西方国家感到极大的失望,因此他们不再相信亲西方的民主派政治家,而这些人在普京任内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压。在俄国主要电视台内很少能看到普京反对者。

从“米兰达规则”看中国的刑事诉讼制度

从“米兰达规则”看中国刑事诉讼制度 摘要:“米兰达规则”在美国有着重要的影响,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成功的保护了犯罪嫌疑人的沉默权,确立了依据第五宪法修正案中不自证其罪条款来检验当事人供词合法性的原则。而在中国,刑事司法制度虽然有很大发展,但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仍处于弱势,甚至警察在审讯阶段刑讯逼供,而这些,足够引起我们的深思。 关键词:不自证其罪米兰达规则刑讯逼供 一、在米兰达判决前的美国刑事司法 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规定,任何人不得在刑事案件中被强迫作对自己不利的证词,这就是美国法律中的不自证其罪原则。这一宪法原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适用于法庭审判阶段,即在法庭审判时被告人不得被强迫作对自己不利的证词。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最高法院才将此原则的适用扩大到警察侦查阶段。【1】侦破案件时,警察都希望能得到嫌疑人的供词。因为嫌疑人的供词无疑是证明嫌疑人有罪的有力证据。但众所周知,被警察逮捕之人于受询问时,多处于惊慌恐惧中,而警察的问案方式多具有威吓性,在警讯中要确保被告自白的任意性,确保被告基于自由意思而陈述,实属不易。而对于法官,就只得凭一己之喜恶,自已决定何种供词为强迫下做出的并予以排除,何种供词是自由意思的表示予以接受。 基于以上原因,在米兰达判决以前美国有的州甚至以形式惩罚方式,来处罚警察以违法不当行为方式询问被告。有的州即立法规定下列行为为犯罪行为:妨碍律师与被捕之人会面者;于被告被逮捕后,未将被捕之事实通知其亲人者;以暴力或威胁的方式取得自白者。【2】 二、米兰达判决 米兰达案的案情并不复杂。被告人米兰达因强奸罪被逮捕。警察在没有告知米兰达享有沉默权和律师权的情况下对他进行了审问。米兰达向警察做了有罪陈述。米兰达案中实际还有其他三个类似案件。这些案件虽然案情不同,但涉及同样的问题,即警察是否应在审问嫌疑人时告知嫌疑人他享有沉默权和律师权。 1966年6月13日,首席大法官沃伦(Warren)主持庭审,联邦最高法院的9名大法官一起参加,最后以5:4的比例通过了由沃伦执笔、针对米兰达上诉请求的裁判意见书。 意见书中提到“我们主张的是,如果能够表明没有采取有效的程序措施为被告人反对自我归罪的特权提供保障,那么对被告人羁押性询问所得的任何有最火无罪陈述,控方都不可以使用”,“在宣称这些原则时,我们没有忽视执法官肩负的沉重负担,尤其是在审判的情况下。我们也完全承认,所有市民有义务帮助实施刑事法律。联邦最高法院在保护个人权利的同时,也给予执法机构合法行使权力时的充分自由。我们就询问过程施加的一些限制,不应成为干扰正常执法的不当因素。就像我们已经指出的那样,我们的决定无论如何都不是为了排除警察发挥传统上的侦查职能。尽管自白在某些定罪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不能过于重视自白的作用。在我们讨论的每个案件中,不管有了多少不利于被告人的证据,警察的询问都持续了无天的时间。”【3】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一案的判决中,以冗长的篇幅和严密的逻辑论证了:(1)警察在审讯之前,应当告知嫌疑人他们享有哪些权利;(2)如果警察没有告诉这些权利,将产生怎样的后果等两项问题。联邦最高法院在本案中认为,警察询问米兰达之前,没有告知他有请律师的权利,侵犯了他享有的反对强迫自我归罪的特权,由此得到的被告人陈述不可接受。同样,最高法院还主张,当某人被羁押或被当局以任何其他实质性方式剥夺自由,并被询问时,反对自我归罪的特权就受到威胁。为保护这项特权,必须采取一些列的程序性保障措施。【4】 通过此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最终确立了“米兰达规则”,其内容是,警察在询问被逮捕之嫌疑犯前,应为以下警语之告知,否则所取得的自白不得为证据:【5】 1、你有权保持缄默(You have a right to silence);

总爱迟到的普京如何当上俄罗斯总统

总爱迟到的普京如何当上俄罗斯总统1994年以前,叶利钦听说圣彼德堡市长恰布索克有一位 精明强干、勤于政务、忠诚可信的副手。但这位年轻副手的最大特点是:不论什么场合他总是不遵守时间,经常迟到。他就是富有个性的普京。 1994年10月的一天早晨,天空晴朗,阳光明媚,叶利钦接待完到访的英国女皇,应列宁格勒州州长的邀请,参观圣彼德堡市的一个狩猎场。圣彼德堡市陪同的地方官员并不多,但一位个子不高、身穿迷彩服、手持猎枪、一副军人仪态的人引起了叶利钦的注意。那人拿枪的姿势与人不同:自信、坚决。叶利钦悄悄询问身边的礼宾局局长:“此人是谁?”“他是市政府第一副市长弗拉基米尔〃普京。”“哦,记得,听说过。”叶利钦马上就想起普京了。 中午,叶利钦没有回去用餐,而是在林中支了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准备边吃午饭边谈工作。一个多小时过后,突然发生了一件谁也料想不到的事:一头野猪从山坡丛林突然跑出来,出现在众人的面前,这头野猪腰圆体大,双眼冒着逼人的凶光,众人惊慌失措。当时,叶利钦的眼镜掉到了桌子下面,随行的十几个人纷纷钻到桌子下面找眼镜,只有普京和叶利钦的随行保镖反映最快,两人一齐举枪,只听“砰、砰”两声枪响,野猪应声到下。后来检查证明,击中野猪心脏的,正是“总慢半拍总爱迟到”的普京,是普京打死了野猪。大家再次坐下来,频频为普京这位狩猎高手举杯。这次狩猎场遇险,更加深了叶利钦对普京的印象。叶利钦对普京第一次直接接触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深刻认识:他是一位“刚强的、不妥协的人才”。叶利钦当时就得出结论:莫斯科需要这样的人。因此,从1996年8月起,普京在叶利钦的计划下,先后担任总统办公厅总务局副局长、安全局局长、总理,总统。

辩论反方:不应当引入沉默权

一、反方学者观点: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不符合我国国情,犯罪 嫌疑人、被告人有义务如实回答对他的提问。 "沉默权最大的弊端就是加大了司法成本,而且丧失了口供的便捷性,给侦破案件造成很大的困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王怀旭教授说,"虽然对犯罪嫌疑 人的讯问笔录只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种法定证据之一,但目前绝大部分案 件都要依靠它寻找突破口,由于我国的证据制度强调证据间的相互印证,不是英 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主观色彩的自由心证和内心确信,某些证据比如凶器等,没 有口供再高的侦查技术也很难查清。 "沉默权是一种具有某种奢侈性的制度,承认沉默权必然导致破案率大幅降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肖胜喜副检察长指出,确认沉默权需要满足很 高的条件要求,就我国目前的制度配套、侦查能力、人员素质和司法资源来看,显然难以做到。由于可能造成一大批真正的罪犯逍遥法外,在目前治安状况如此 严峻的形势下,社会能否承担如此代价,实难把握。 北京东城公安分局的一位预审员坦诚地说,"你可以说我们的软硬兼施侵犯了嫌疑人的权利,是粗暴的懒惰行为,但事实上,讯问是一门比刑侦技术更为精 深和有效的学问。我们可以不使用刑讯逼供,可以不把嫌疑人看作罪犯,但你给 他们不回答我们提问的沉默权利,就像缴去我们的武器一样可怕。"如果每一起 案件都在充分获得了直接的犯罪证据之后再去触动犯罪分子,那么破案率必将大 大下降,很多本来能得到及时破案的案件只能白白扔掉。 二、沉默权制度的弊端 1.理论上对沉默权的批评。事实上,在沉默权的产生之初,就褒贬不一,存在着广泛的争议。例英国著名法学家边沁就曾激烈地反对过沉默权,他认为,一,自证其罪并不比其他人作证更残忍;二,要求被告人自证其罪并没有什么不公平;三,沉默权只会保护有罪的人,而对无罪的人没有什么价值。他把沉默权称为“人的思想所曾经发现的最有害和最荒谬的规则之一”,并且以讽刺的口吻说:“如果每个级别的罪犯聚集在一起,并且按他们的愿望设计出一种制度,为了保护他们的安全,除了这项规则作为首选,还会是什么?无罪者绝对不会利用这项规则,无罪者绝对会主张说出来的权利,就像有罪者援引沉默权一样”。他认为沉默权的产生是偶然的,不能由于禁止拷问而将一切正常的讯问都予以禁止。美国法学家庞德接受了边沁的思想,并在20世纪初期,在不否认沉默

米兰达规则对中国的启示

米兰达规则对中国的启示 米兰达规则,也就是我国通常所说的沉默权制度,由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于1966年的米兰达诉亚利桑那案中创设,其基本内容为在对处于拘禁中的被告人进行讯问时,警察必须告知被告人享有沉默权和律师帮助权,违反这一义务所得到的供述不具有可采性。国家赋予公民沉默权,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其不仅是一项刑事法律基本原则,也是刑事被告人的一项基本人权,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沉默权的法律文件。米兰达规则对我国刑事立法、执法、守法活动具有诸多现实和积极的启示。 1963年的一个深夜,美国亚利桑那州某影院女营业员下班回家,路上被一男子劫持,并遭强奸。嫌疑犯米兰达被警察抓获后,受害人指认他就是罪犯,经讯问,米兰达供认不讳,写了供认书,签了字。米兰达被控犯有强奸等罪行。审判中,经法院为米兰达指定的辩护律师的追问,警局官员承认了在对被告人进行讯问时没有告知被告人有权请辩护律师,当时也无辩护律师在场,不过,主审法官仍认可将米兰达的供述作为认定犯罪的证据。米兰达被定罪后,最后诉至联邦最高法院。 被告主张,自己当时的招供是被迫的,警察违反了宪法第五条修正案不得强迫被告自证其罪的规定。法院认同了被告的观点:警察在讯问米兰达之前没有告诉他有保持沉默和获得律师帮助的权利,有违第五修正案,因此而取得的被告人的供述不能作为合法证据使用,故推翻原判,米兰达被无罪释放。 最高法院正是在在该案中确立了米兰达规则,要求警察在审讯之前必须明确告诉被讯问者: 1、有权保持沉默; 2、如果选择回答,那么所说的一切都可能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 3、有权在审讯时要求律师在场; 4、如果没有钱请律师,政府有义务为其指定律师。 错误的无罪仅仅是放纵了一个罪犯,而错误的定罪则在放纵真正罪犯的同时,冤枉了一个无辜者,由此可见,米兰达规则是法治社会法律程序正当,法律保障民主、自由、人权的充分体现,其优越性有以下几点: 1、米兰达规则使警察权力受到了有效规制,警方通过非法手段得来的证据不再被法庭采纳,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因警方刑讯逼供、屈打成招而造成错误的定罪; 2、有效地保障了公民合法人身权利不受非法侵害,任何对公民合法人身的侵害的是对国家法律的直接挑战,增加了执法人员违法成本; 3、沉默权是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体现,公民有权决定说什么或者不说什么,法律规定的除外,米兰达规则遵循着人权第一的原则; 4、每一个人在面对国家权利时都是显得十分的渺小,米兰达规则确立的沉默权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家权力的一种制约,是对诉讼地位平等的追求。 5、透过米兰达规则,我们看到的是美国对程序正当的重视,对规范国家行为的决心,对保障人权的信心,对社会民主的尊重。 但不可否认,米兰达规则的适用与实施在保障人权等方面发挥了其独特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法学界争论最为普遍的就是由米兰达规则所带来的办案成本的增加,沉默权制度的实施不利于打击犯罪,影响司法机关办案的效率。沉默权制度具有保

对普京的评价

对普京的评价(1490) 他出生于一普通家庭,从小就被父亲灌输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他爱好柔道,并在经历了几年的刻苦训练后,获得了柔道最高水平的黑腰带;他很年轻,充满活力,敢驾驶战斗机,亲自驾驶战斗机飞往打击车臣的战场,敢在零见度的情况下乘飞机去北极圈,敢从无人去过的雪峰上滑雪而下;他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他成绩优秀。他就是现任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 普京在小学作文《我的理想》中写道:我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方式就是去做一名出色的间谍,用我的恶名去换取敌人的失败,用我的牺牲去赢得祖国和人民的胜利。他长大后就真的成为了一名间谍。后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大幅降低,国家权利和财阀日益合二为一,国内的车臣分裂活动剧烈,等一系列的事件让俄罗斯处于一个危急关头,就在这时普京临危受命,担负起振兴国家的重担。他对梦想的追求及对国家、对人民的那份热爱与责任感令我折服,这是多么伟大的胸襟啊! 在我眼里,普京可谓俄罗斯的一位传奇人物,他更以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震撼了我。 素以冷峻、理性著称的俄罗斯国家领导人普京有其独特风格:坚韧,有极强的耐力,很少表露感情。在他上任之初,俄罗斯的前景还是一片黯淡。它背负庞大的外债,外汇储备消耗殆尽。然而现在,俄罗斯已经在众多经济高速发展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其大国形象也基本重塑完毕。普京执政体现出最大的特点就是务实精神,淡化“主义”色彩,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俄罗斯现实为坐标,对各种思想兼收并蓄。以“振兴俄罗斯为最高目标”,首要解决“横向摆脱财团寡头影响,纵向理顺中央地方关系,全面建立正常市场经济秩序”。为维护俄罗斯的统一,恢复中央的权威,普京发兵车臣,打击恐怖主义、分离势力和极端分子,同时结束地方势力各自为政的局面,削弱地方政治势力,确保政令畅通。正是普京力挽狂澜,为俄罗斯开辟了光明的未来。 在执政期间,普京的许多事迹不得不让人拍手叫好。 率俄罗斯寻回大国自信。与戈尔巴乔夫的优柔和叶利钦的疲态相比,普京极具个人魅力。且不说风靡俄罗斯大街小巷的歌曲《嫁人就嫁普京这样的人》,单说2007年的全球政治舞台,就几乎成了普京的秀场。苏联虽然解体多年,但许多俄罗斯人仍有很深的大国情结。普京上任后,恢复了自苏联解体后便中断的空军和海军的远程巡航,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开始在全球翱翔,航母也驶向了大西洋;他力推北极科考,将俄罗斯的三色旗插在北极海底,为国家争取新的领土和自然资源。 爱国者形象。索契申办冬奥会曾两度落败,此次夺回2014年冬奥会主办权前,所有人都觉得希望渺茫。但普京亲临危地马拉公关,用苦练多时的英语和法语流利地阐述俄罗斯的优势,他的微笑和自信打动了所有人,终于给体育大国俄罗斯争回了颜面。 以身作则严打腐败。在俄罗斯,除一些反对派政客,普通百姓很少有不支持普京的。上台多年来,他兢兢业业治理国家、恢复经济,成绩有目共睹,而且从未传出过腐败和绯闻,是只难得的“不粘锅”。 生活在全球物价最高的莫斯科,普京的年薪仅有8.1万美元,两辆国产老爷车和一套小私宅都是父亲留下的。据俄中央选举委员会今年公布的政府官员资产统计,他的财产比4年前缩水了一半,远远逊色于不少内阁部长。惟有如此,他在大刀阔斧打击金融犯罪和腐败时,才能泰然自若。西方曾批评他动用手段搞毁了俄罗斯最大的油气巨头尤科斯,他却反驳说,当年仅凭3.5亿美元就购得如此多的资源就是一种原罪。 普京作为俄罗斯的领导人为俄罗斯鞠躬尽瘁,作为丈夫的他对家庭尽心尽职,他更是个优秀的父亲。无论在哪个角色上,他都尽心尽职,虽外表冷峻,但却不冷漠,话不多,但做事冷静沉着,心思缜密。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一位传奇人物。

普京如何面对各路寡头的围追堵截

普京如何面对各路寡头的围追堵截 陆南泉 2011-02-24 21:15:23 来源:《东欧中亚研究》2000年第2期 在世纪之交登上总统宝座的普京,正是处于俄罗斯近200~300年来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或三流国家危险的历史时期。由于这个原因,普京提出了富民强国的竞选纲领,大声疾呼:战胜贫困,改善民众生活,要洗刷掉国家贫穷的耻辱,还国家以经济尊严。普京为了实现富民强国的纲领,必将进行一系列政策调整工作,如在经济转轨方面,在坚持继续推行市场经济改革的前提下,普京提出将“领导俄罗斯走向一条既不盲目信奉自由主义,也不重新推行共产主义的‘第三条道路’. ”他还认为:“我们只有把市场经济的原则与俄罗斯现实生活中的民主自然地结合起来,才能拥有一个有价值的未来。”在经济发展政策方面,把重点从稳定财政转向刺激与加速经济发展。 普京十分顺当地当上了俄新总统,但绝不意味着,他的走富民强国之路亦会走得顺顺当当,社会经济政策的调整能顺利实施。一个棘手的问题是,普京如何处理与寡头权力的关系。 1996年以来,叶利钦与寡头们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这个问题的困难与复杂性反映在多层面上:一是普京任总统后,一方面要保证叶利钦执政时期进行的制度性变革的方向不发生逆转,使这个进程继续下去;另一方面又要对叶利钦时期形成的制度所存在的严重弊端进行重大调整。如果调整力度过大过强,就会危及叶利钦在俄的政治影响。谁都清楚,没有叶利钦的提携就没有普京的今天,没有叶利钦的呵护普京的明天也难以设想。叶利钦退而不休,扶普京上

台,自然还要送上一程。看来,叶利钦的衣钵普京还要捧上不短的一段时间。如果普京对叶利钦时期形成的制度不作大的调整与改善,那么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又难以解决。二是普遍认为,叶利钦及其家族存在严重的经济问题,他的家庭与各路寡头的关系是割不断,理又乱。在此情况下,普京如果在惩治经济犯罪等腐败问题上采取严厉措施,必将与叶利钦及其家族发生剧烈的利益冲突,从而必将影响普京的地位。普京1999年底任代总统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发布命令,向前总统及其家人提供安全保障。这本身反映了普京地位的脆弱性。如果普京在整顿社会经济方面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那么严重的经济犯罪、黑社会、犯罪团伙和影子经济等问题就不可能解决,社会经济的发展仍处于混乱、无序状态,必将制约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三是普京如何对待各路寡头本身的问题。在叶利钦执政时期,俄产生了寡头,他们在1996年总统大选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叶利钦的同时,也控制了俄经济和新闻媒体。1998年“8·17”金融危机后,寡头势力虽削弱了,但并不是没有力量了。普京要整顿经济秩序,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这并不符合寡头们的利益。各路寡头正是从无序的经济中猖狂地掠夺国家财产的。正如俄有些专家说的:“寡头们的想法很简单,对付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更容易,他们可以在混乱中填补权力真空。”十分明显,寡头的巨大利益与普京上台后推行的民富国强纲领并不吻合。正如丘拜斯说的:俄罗斯社会今后的主要政治分歧不再是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分歧,而是两种资本主义的分歧。一种是自由资本主义,它的基础是法制和能确保与执行法律的强大国家;另一种是现在的官僚和任人唯亲的资本主义。普京要把俄罗斯现存的后一种资本主义转变为前一种资本主义,有漫长的路要走,并且在这条路上充满着荆棘。一旦出现寡头们“移情别恋”,就不可能不对普京的地位产生影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普京在其竞选纲领中提出,在俄优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保护市场,使其免遭达官显要和犯罪分子的非法侵入。

浅谈我国沉默权制度的设立

浅谈我国沉默权制度的设立 【内容提要】沉默权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接受讯问或出庭受审时,有保持沉默而拒不回答的权利。它具有体现刑事诉讼价值,丰富刑事诉讼职能,实现刑事诉讼结构公正,完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作用。没有沉默权的权利体系是不完备的权利体系,该制度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经确立了。本文试图通过对沉默权的浅述,并联系我国具体的司法实际,阐述在我国设立沉默权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沉默权米兰达警告完善制度 在欧美警匪片中,警察在铐住犯人时所念的那套家喻户晓的说词大意为“你有权保持沉默,但是你说的一切可能在法庭上用作对你不利的证词”。这套说词就是着名的“米兰达警告”,也即沉默权在西方国家司法实践中的重要表现。 一、沉默权概述 (一)沉默权的缘起 “米兰达警告”起源于1966年美国最高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一个18岁的姑娘被人绑架强奸,她指认是米兰达所为。警方审讯了米兰达,并以他的供词作为开庭时的证词。米兰达被判有罪后上诉到最高法院,理由是警方没有告知他有保持沉默的权利,而他的供词是迫于压力编造的。他说如果事先告诉他有沉默权,他是不会供认的。考虑了种种论证之后,美国最高法院裁决米兰达的供词在法庭审判中无效,由于这一判例,此后警方在逮捕和审问被控犯罪人时,都要说“米兰达警告”。这便是沉默权在司法制度中的诞生。 (二)沉默权的性质 沉默权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讯问官员的提问依法可以保持沉默或拒绝回答,不因此而受到追究。讯问官员则有义务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此项权利,是国家赋予犯罪嫌疑人在受到侦查人员的讯问时有保持沉默的权利。同时,沉默权也是一项自然权利,是一项人权组成部分,是一项无罪推定的重要内容。 (三)沉默权的内容 沉默权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对于讯问保持沉默的权利,但为了能够行使这一权利就必须首先享有被告知权,否则,权利主体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享有这项权利,如何行使?因此,被告知权隐含在沉默权之中。其次,既然是权利,那么权利主体就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而且不因行使权利而致不利之后果,这是权利的本质所决定的。因此,沉默权的核心内容有三点:(1)被告知权;(2)沉默或辩解权;(3)不因此而致不利后果权[1]。 二、我国建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

我国讯问前权利告知的缺陷及完善.doc

我国讯问前权利告知的缺陷及完善 2020年4月

我国讯问前权利告知的缺陷及完善本文关键词:讯问,缺陷,告知,权利,完善 我国讯问前权利告知的缺陷及完善本文简介: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大多数情况下,嫌疑人作为法律的门外汉对自身享有的诉讼权利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嫌疑人要行使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前提是他必须知道并真正了解所享有的权利。因此,为更好地保障嫌疑人享有和行使各项诉讼权利,各国一般均要求侦查机关在讯问前告知嫌疑人所拥有的诉讼权 我国讯问前权利告知的缺陷及完善本文内容: 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大多数情况下,嫌疑人作为法律的门外汉对自身享有的诉讼权利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嫌疑人要行使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前提是他必须知道并真正了解所享有的权利。因此,为更好地保障嫌疑人享有和行使各项诉讼权利,各国一般均要求侦查机关在讯问前告知嫌疑人所拥有的诉讼权利。由于讯问前的权利告知直接关涉到嫌疑人能否有效行使诉讼权利,所以,讯问前的权利告知和嫌疑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同样重要,以至于在主要法治国家( 地区) ,讯问前是否告知权利已经成为判断供述是否可

采的重要标准,即讯问人员如果未恰当履行这一程序性规定,则由此所获供述有被排除的可能。我国2012 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关于讯问前权利告知方面的规定未有实质进展,相较于法治国家( 地区) 存在一定差距。 一、讯问前权利告知的内容 法治国家( 地区) 为保障嫌疑人在诉讼中的主体地位,在法律中均赋予嫌疑人沉默权和律师帮助权,这两项权利对身陷被追诉泥潭的嫌疑人而言是最重要的权利。为保障嫌疑人有效地行使这两项权利,法治国家( 地区) 均要求侦查人员在讯问前告知其这两项权利。具体的告知内容以美国的羁押性讯问前的米兰达警告为代表。该警告的内容为人熟知,即你有权保持沉默; 你所说的每一句话将作为对你不利的呈堂证供; 你有权咨询律师,在讯问过程中他有权在场; 如果你无资力聘请律师,将免费为你指定。在英国,由于1994年的《刑事审判与公共秩序法》第34、36、37 条对嫌疑人的沉默权作了一定限制,允许审判者对嫌疑人讯问时的沉默作适当的不利推论,所以,《警察与刑事证据法》执法守则 C 将讯问前警告的内容规定为: 你有权保持沉默; 如果在讯问中你没有提到的某些情况却在后来的审判中作为辩护的依据,则对你的辩护会有不利; 你所说的一切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