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

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
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

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脊髓不同平面损伤的早期表现

---李治伟

1、第1至第2颈脊髓节段损伤:

(1)、运动改变:甲状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功能受限。

(2)、感觉改变:耳部或枕部痛觉过敏或减退。

2、第3颈脊髓节段损伤:C3支配膈肌和肋间肌,伤后不能自主呼吸而死亡。

3、第4颈脊髓节段损伤:

(1)、运动改变:伤后四肢、躯干所有的自主活动一概消失。创伤性反应波及到第3颈神经,可引起自主呼吸丧失,严重时会很快死亡。

(2)、感觉改变:锁骨平面以下的感觉消失。另外,有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咳嗽不能等症状,严重因缺氧而死亡。

4、第5颈脊髓节段损伤:

(1)、运动改变:患者由于支配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肱挠肌的神经节段受损,双上肢完全无自主运动。肩部因有肩胛提肌、斜方肌的牵拉而能耸起。

(2)、感觉改变:患者除颈部及上臂前方一个三角区以外,所有感觉全部消失。(3)反射改变:患者除肱二头肌反射减弱外,余反射全部消失。

5、第6颈脊髓节段损伤:患者由于脊髓创伤性反应及肠胀气影响,呼吸功能可受到明显干扰。

(1)、运动改变:胸大肌、背阔肌、肩胛下肌、肱三头肌瘫痪,肩部失去下垂功能,肘部失去伸展功能,提肩胛肌、斜方肌、三角肌及肱二头肌可收缩,因而患者的肩部可抬高,上臂可外展90度,前臂屈曲,手放在头部附近。桡侧伸腕长肌呈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而第6颈脊髓节段以下的神经所支配的手指、躯干及下肢肌肉均呈瘫痪状态。

(2)、感觉改变:除上肢的外侧、前臂背外侧的一部分以外,上肢其余部分均有感觉缺失现象。

(3)、反射改变:肱二头肌、肱挠肌反射均正常,肱三头肌反射消失。

6、第7颈脊髓节段损伤:

(1)、运动改变:肱二头肌肌力正常,伸指总肌肌力减弱,旋前园肌、桡侧屈腕肌、屈指深、浅肌、屈拇长肌均力弱,故手呈半卧状态。

(2)、感觉改变:躯干、下肢、上臂、前臂内侧、手的尺侧3个手指感觉障碍。

(3)、反射改变:肱三头肌反射消失。

7、第8颈脊髓节段损伤:可见单侧或双侧的Horner征,由卧位改为坐位时,可出现位置性低血压。

(1)、运动改变:屈拇长肌、伸拇短肌、骨间肌、蚓状肌、对掌机、对指肌肌力减弱或消失,外展拇短肌完全瘫痪而呈爪形手。

(2)、感觉改变:手4-5指、小鱼际肌及前臂内侧、躯干、下肢均感觉减退。

(3)、反射改变:肱三头肌反射及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障碍。

8、第1胸脊髓节段损伤:可见Horner征,面部、颈部、上臂不出汗。

(1)、运动改变:拇收肌、骨间肌、蚓状肌部分瘫痪,拇短展肌完全无功能。肋间肌及下肢瘫痪。

(2)、感觉改变:上臂远端内侧、前臂内侧、躯干及下肢感觉障碍。

(3)、反射改变: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障碍。

9、上胸段脊髓节段(第2-5胸脊髓)损伤:腹式呼吸,体位性低血压。

(1)、运动改变:损伤平面以下的肋间肌、腹肌、躯干及下肢麻痹,呈截瘫。

(2)、感觉改变: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消失。

(3)、反射改变: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障碍。

10、下胸段脊髓节段(第6-12胸脊髓)损伤:

(1)、运动改变:上段腹直肌有收缩功能,而中段和下段腹直肌丧失功能,故收腹时肚脐向上移动。下肢瘫痪。

(2)、感觉改变:感觉改变平面:T6为剑突水平,T7、8为肋下,T9为上腹部。T10为平脐,T11为下腹部,T12为腹股沟。

(3)、反射改变:腹壁反射:在第6胸节段受伤时全部消失。在第10胸节段受伤时,上、中腹壁反射存在而下腹壁反射消失。在第12胸节段受伤时,上、中、下腹壁反射全部存在。提睾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均消失。

11、第一腰脊髓节段平面损伤:

(1)、运动改变:腰部肌肉力量减弱,下肢瘫痪。其中包括提睾肌、髂腰肌、缝匠肌及髋关节外展肌。膀胱及肛门的括约肌不能自主控制。

(2)、感觉改变:整个下肢、腹股沟、臀部及会阴部均有感觉障碍。

(3)、反射改变:提睾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足跖反射均消失。

12、第二腰脊髓节段平面损伤:

(1)、运动改变:髂腰肌及缝匠肌肌力减弱,下肢其余肌肉瘫痪。膀胱、肛门括约肌失控。

(2)、感觉改变:大腿上1/3以下及会阴部感觉全部缺失。

(3)、反射改变:提睾反射、腹壁反射存在,膝腱反射、跟腱反射障碍

13、第三腰脊髓节段平面损伤:

(1)、运动改变:下肢呈外旋畸形,伸膝力弱,膝关节以下肌肉瘫痪。

(2)、感觉改变:大腿中下1/3以下及鞍区感觉缺失。

(3)、反射改变:膝腱反射消失,跟腱反射、跖屈反射消失,提睾反射可引出。

14、第四腰脊髓节段平面损伤:

(1)、运动改变:患者可勉强站立,行走,但由于臀中肌力弱,患者步态不稳。类似鸭步。

(2)、感觉改变:鞍区及小腿以下感觉消失。

(3)、反射改变:膝腱反射消失或减弱,跟腱反射、跖屈反射消失。

15、第五腰脊髓节段平面损伤:

(1)、运动改变:髋关节呈屈曲内收畸形,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及的肌力减弱或瘫痪,可出现膝过伸畸形。摇摆步态,可出现马蹄内翻足,膀胱、肛门括约肌失控。

(2)、感觉改变:小腿外侧及偏后方、足背及鞍区感觉减退。

(3)、反射改变:膝腱反射正常,跟腱反射消失。

16、第1骶脊髓节段平面损伤:

(1)、运动改变:由于小腿三头肌及屈趾肌瘫痪而伸肌有力,足呈跟足畸形,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肌力减弱,膀胱、肛门括约肌无功能。

(2)、感觉改变:跖面、足外侧、小腿外侧、大腿后侧及鞍区感觉减退。

(3)、反射改变:膝腱反射存在,跟腱反射消失。

17、第2骶脊髓节段平面损伤:

(1)、运动改变:屈趾长肌及足部小肌肉瘫痪,患者不能用足尖站立。膀胱、肛门括约肌失控。

(2)、感觉改变:小腿后上方及大腿后外侧、足之跖面及鞍区感觉缺失。

(3)、反射改变:跟腱反射减弱。

18、第3骶脊髓节段平面损伤:

(1)、运动改变:肢体的运动功能良好,膀胱括约肌有部分功能,肛门括约肌失控。

(2)、感觉改变:阴囊2/3、龟头、会阴、肛门周围、大腿后上1/3皮肤感觉障碍。

(3)、反射改变:肛门反射及球海绵体反射减弱,性机能可能有障碍。

大连庄河中医院外三科

二零一零年一月八日

脊髓损伤病理改变

脊髓损伤的病理改变 一、实验脊髓损伤的病理 锐器伤切割脊髓,可部分离断或完全离断。在脊椎骨折脱位,脊髓挫裂伤除严重脱位致脊髓横断病理表现为断端坏死外,脊髓损伤病理改变从重到轻可分三级。 (一)完全性脊髓损伤 伤后3h脊髓灰质中多灶性出血,白质尚正常。 6h灰质中出血增多,遍布全灰质,白质水肿。12h 后白质出现出血灶,灰质中神经细胞退变坏死,白质中神经轴突开始退变。24h灰质中心出现坏死,白质中多处轴突退变,48h中心软化,白质退变。总之,在完全性脊髓损伤,脊髓内的病变是进行性加重,从中心出血至全脊髓出血水肿,从中心坏死到全脊髓坏死,长度为2?3cm;晚期则为胶质组织代替。这一病理过程说明,对于完全性脊髓损伤,只有在早期数小时内进行有效治疗,才有可能挽回部分脊髓功能(图5-5-1)。 (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伤后3h灰质中出血较少,白质无改变,此病变呈非进行性,而是可逆性的。至6?10h,出血灶扩大不多,神经组织水肿,24?48h后逐渐消退。由于不 完全脊髓损伤的程度有轻重差别,重者可出现坏死软化灶、胶质代替,保留部分神经纤维;轻者仅中心小坏死灶,保留大部分神经纤维, 因此不完全脊髓损伤可获得部分或大部分恢复 (图 5-5-2)。 (三)脊髓轻微损伤或脊髓震荡

仅脊髓灰质有少数小出血灶,神经细胞、神经纤维水肿,基本不发生神经细胞 坏死或轴突退变, 2?3d后渐恢复,组织学上基本恢复正常,神经功能可完全 恢复。 以上为脊髓挫裂伤的病理改变。同时脊髓继发损伤也在进行,并加重脊髓损伤,在脊髄损伤的机制中,出血、水肿、微循环障碍即是原发损伤之后果,又见于继发损伤中,出血不但由脊髓受挫裂伤直接所致,还因小血管受伤后,血管壁 损伤而血液渗出(图5-5-3),水肿即见于神经细胞在细胞浆中的水肿,破坏 了胞质组织,终使胞核退变坏死,在轴突中的水肿,发生在轴突与髓鞘之间, 水肿将轴突压迫终至退变消失(图5-5-4),微循环障碍发生在毛细血管中,表现为血管为红细胞或血小板所堵塞,致其供养组织缺血(图5-5-5),这些在组织学上可见的改变,即可使脊髓损伤进行性加重。

脊柱脊髓损伤

脊柱脊髓损伤 第一节脊柱、脊髓解剖与损伤特点 脊柱共有33节,其中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骶椎5节和尾椎4节。由于骶、尾椎多呈融合状,故实际参与活动的仅26个椎骨,脊柱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脊髓,维持人体活动及将头颈及躯干的负荷力传导至骨盆(再向下达双足部)。因此,在跳跃时易因坠落而引起脊柱骨折,亦易被工事塌方而引起伴有脱位的骨折;另外易遭受落于身后的爆炸物致伤。 一、脊柱各节段的解剖与损伤特点 (一)颈椎 1.寰椎:即第一颈椎,呈不规则环形。除纵向暴力引起的骨折外,任何火器件损伤波及此处,均立即丧生。 2.枢椎:即第二颈椎,椎体上方有柱状突起称“齿突”,其损伤特点与前者相类同。 3.普通颈椎;指第三、四、五、六颈椎而吉。由椎体、椎弓及突起等三部分所组成。此段颈椎受损率最高,尤其是第五及第六两节。 4.隆椎:即第七颈椎,其棘突长而粗大,明显隆起见于颈项部皮下,因其表浅,易为直接暴力所损伤。 (二)胸椎 胸椎外形与颈椎的隆椎相似。每节各有一对肋骨,由于结构的特殊加之胸廓的作用而不易脱位,在战伤时,因其长度大,且表浅,受损发生率最高。 (三)腰椎 体积最大,小关节面多呈矢状,下腰段椎管多呈三角形或三叶草形如超限活动,则易引起损伤,引起椎管及根管内神经受累。 二、椎骨的连接及损伤特点 椎骨之间的连接,主要是通过椎间盘及椎骨本身的韧带。 (一)椎间盘 椎间盘由纤维软骨组成,并连接于上下两个椎体之间的主要结构。其主要组成成份有: 1. 纤维环:为周边部的纤维软骨组,质地坚韧而富有弹性,将上下两个椎体紧密连结,此种结构对增加椎间关节的弹性,扭曲与旋转等有利。 2.髓核:为富有水份、类似粘蛋白物的弹件组织,内含有软骨细胞与纤维母细胞。幼年时含水量达80%以上,随着年龄增加而水份递减。 椎间盘的生理功能除连接椎体外,固其富有弹性,可减轻和缓冲外力对脊柱与颅脑的震荡,并参与颈椎的活动及增加运动幅度,遇有闭合性损伤(传导、扭曲等)易引起纤维环破裂及髓核突出或脱出。在开放性损伤情况下,因局部血供差,易感染且难以治愈。 (二)韧带 除各椎段所特有的韧带外,整个脊柱卜之韧带包括以下两大部分。 1.椎体间韧带 (1)前纵韧带:它为人体中最长而又坚韧的韧带。起干枕骨的咽结节,经诸推体前面抵于第一或第二骶椎前面。 (2)后纵韧带:起自第二颈椎(部分纤维上延移行于覆膜),沿诸椎体后面抵于骶管。 2.椎弓间韧带 (1)黄韧带:或称弓间韧带,为黄色弹性纤维组织构成外形为扁平状,位于上下椎板之间。起自上位脊椎椎弓板下缘的前面,下缘止于下位椎弓板上缘和其后面,十分坚韧。此韧带的作用主要是限制脊椎过度前屈及参与维持椎骨的正常对依。 (2)棘间韧带:因连于两个棘突之间,前方与黄韧带愈合,后方移行于棘上韧带或项韧带。 (3)项韧带:为颈项部强而有力的韧带,主要维持头颈部的直立体位。

脊髓损伤的专题

脊髓损伤的专题 发布日期:2008-12-28 概要 发病率每年每百万人口37- 43 人发病(Gibson, 1992),全美国:10,000人/年(NSCISC,1999) 罹患率全美国:200,000 人(NSCISC, 1999) 原因车祸:37.2%;暴力:26.8%;坠落:21%;运动:7.1%;其它:7.9% 脊髓损伤的残疾后果完全性四肢瘫32.3%;不完全性四肢瘫30.2%;完全性截瘫26.1%;不完全性截瘫 6.0%;正常0.6% 年龄分布0-15岁: 4.0% 16-30岁:54.1% 31-45岁:23.3% 46-60岁:10.9% 61-75岁: 6.0% 76- 岁: 1.7% 前言:1998年7月22日,在美国纽约纳苏郡举行的第四届友好运动会上,我国著名体操运动员桑兰不幸摔伤,第6、第7颈椎骨折脊髓损伤、胸以下失去知觉、运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桑兰,这们坚强的中国女孩并没有垮掉,她用超越常人的意志和力量同病魔进行着顽强的斗争,谱写了一曲不屈的人生之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青年的风采。桑兰受伤后,美国医务人员给她提供了最先进的颈椎修复手术和特级药物治疗,7月30日转入西奈山医院接受良好而艰苦的、每天6小时的康复治疗。桑兰参与了各种各样的康复治疗活动和训练,努力地与医生配合着每一个康复行动,她的毅力感染了医院的其他病人,也给周围的工作人员很大的鼓励。1999年6月,桑兰回国被送到我国规模最大、医疗设施最先进的北京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继续接受康复治疗。 脊髓的功能 脊髓神经由许多束神经和神经细胞组成。它可以将身体的感觉(如痛觉、温度觉、触觉)刺激传导至中枢(大脑),也可将大脑的指令传导到运动肌群而产生随意的运动。另外,还负责一些神经反射,以控制大小便括约肌的神经功能。脊髓损伤的后果

2-1 脊髓损伤概述

脊髓损伤 一、基础解剖结构 (一)脊椎节段 图1 脊柱的节段 1、颈椎7块,以C为开头字母,后使用数字标明节段,如颈椎第5节段为 C5; 2、胸椎12块,以T为开头字母,后使用数字标明节段,如胸椎第3节段,为 T3; 3、腰椎5块,以L为开头字母,后使用数字标明节段,如腰椎第2节段,为 L2; 4、骶椎5块,合并为一块骶骨,以S为开头字母,后使用数字标明节段,如 骶椎第4节段,为S4; 5、尾椎4块,合并为一块尾骨 (二)神经系统解剖与生理 1、神经系统分类 神经系统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和外周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PNS)。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为整合与协调神经信号的输入与传出;承载高级精神功能,例如思考、学习等。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之外的神经纤维与细胞体,或自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神经纤维或细胞体,如12对颅神经,31对脊柱神经根及相应的外周神经。

2、脊髓 脊髓共包括31对脊神经,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1对尾神经。脊髓终止于第2腰椎上缘,以下为马尾神经。 脊髓包含灰质与白质。脊髓的横断面解剖显示,灰质位于脊髓横断面的中部,呈H 形区域,外周包围着白质。灰质内主要为神经细胞,H 形的四周支柱成为角(horn )。灰质包含有左、右两侧前角和后角。 灰质外周包围着白质,白质内包括神经纤维、神经胶质和血管。神经纤维组成了脊髓传导通路,包括上行通路、下行通路和节间通路(具体功能详见图2与表1)。 表1 脊髓通路的定位与功能描述 图2 脊髓的横断面解剖 薄束 楔形束 脊髓小脑束 皮质脊髓外侧束 脊髓丘脑外侧束 脊髓小脑腹侧束 脊髓丘脑腹侧束 皮质脊髓前侧束

脊髓损伤病案讨论

李老师, 网址是http://172.23.0.108/wps/portal,然后进入页面右侧的“互动专区”下的“远程教学”,录入您的登录名“hx1274”,您的密码“841174”。登录后选择“病案教学”,在点击“编写病案”。即可分项录入病案。 若有问题可随时给我电话。 姓名:王曦桐病历号:0006714714 性别:女 年龄:4岁 入院时间:2011-9-20 17:15 主诉:外伤后双下肢活动感觉障碍10小时 现病史:10+小时前患儿不慎摔伤(其母述说不慎被绊倒,摔坐在地上,背部撞到洗衣机上),伤后患儿诉右侧髋部疼痛,但是未给予特殊处理,5小时前患者因腹痛在外院就诊,外院行相关检查后考虑急性尿潴留,给予导尿后腹痛好转,此时患儿父母发现患儿下肢活动不能,感觉障碍,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患者近1年来有哭闹时头痛病史2次。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否认传染病病史,否认疫区接触史 过敏史:否认过敏史 免疫接种史:正规接种免疫,有按时服用脊灰疫苗糖丸。 体格检查 患儿神志清楚,查体不完全配合,头面部无特殊,瞳孔等大等圆,双侧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呼吸道畅通,胸廓挤压征(-),呼吸正常,双侧呼吸音对称,腹部无开放性创口,全腹部无压痛反跳痛,四肢骨盆无开放性创伤,骨盆挤压征(-),脊柱腰椎骶部有叩痛,耳鼻喉正常,颈部正常,北部无开放性创口,双下肢腹股沟以下深浅感觉消失,双下肢肌力0级,病理征及腱反射均未引出。 辅助检查 血常规:Hb:131g/l;Hct:0.39;PLT:351*10^9/l;WBC:11.33*10^9/l;N:79.1% 生化1+4:无明细异常 胸椎腰椎X线未见明细异常 外院腹部ct及腹部彩超未见明细异常 初步诊断: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待诊:脊髓损伤? 患儿入院后出现发热,T:38度 入院后行脊髓MRI:颈胸腰椎序列线连续,曲度正常,各椎体信号未见明显异常,椎间隙未见变窄,T8平面以下脊髓呈条状稍长T1、长T2信号,蛛网膜下腔无明显变窄,结合病史,考虑脊髓挫伤可能,请结合临床。 病程记录(2011-9-21) 查体见患儿清醒,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胸廓呼吸动度可,吸气稍费劲,听诊心肺无异常。双下肢运动障碍,T10平面以下感觉有减退。考虑外伤致脊髓损伤、格林巴利可能。予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同时予奥美拉唑、七叶皂苷钠、免疫球蛋白及激素治疗。密切观关注肌力及感觉平面的变化,观察病情变化。 2011-9-21下午因患儿截瘫平面有所升高,因不排除患儿截瘫平面升高至呼吸肌瘫痪,我科紧急联系转小儿ICU监护治疗。向家属交代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病情加重,出现生命危险等情况。家属表示理解,签字同意转ICU治疗。 儿童神经内科会诊意见

2-2 脊髓损伤的病理与临床表现

第二节 脊髓损伤的病理与临床表现 一、颈脊髓损伤 (一)压缩性骨折 1、在颈部轻度屈曲时产生轴向压力产生 2、C5节段在颈椎压缩骨折中最常见 3、在椎板和椎体上的强大压力导致骨折,X 线片上显示 椎体呈现边缘形状改变 4、压缩性骨折可能会导致神经根或脊髓损伤 (二)屈曲—旋转损伤 1、单侧关节突关节脱位 2、X 线片示椎体移位<50% 3、如果后侧韧带撕裂,则导致椎体不稳定 4、椎管和神经孔缩窄 5、C5-6为最常见的损伤节段 6、屈曲—旋转损伤可能撕裂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和棘间韧带,伴随椎体的微小骨折(或无骨折) 7、75%的患者没有神经症状,主因其狭窄程度尚未能影响脊髓 8、通常造成脊髓的不完全损伤 (三)屈曲损伤(双侧关节突关节脱位) 1、X 线片显示椎体移位>50% 2、双侧关节突关节脱位 3、骨折不稳定,继发韧带损伤 4、C5-6为最容易损伤的节段 5、超过50%的椎体前脱位会因椎管狭窄,造成脊髓损伤 6、85%患者出现神经损伤 7、通常为脊髓的完全损伤 图1 压缩性骨折 图2 屈曲—旋转损伤 图3 屈曲损伤

(四)过伸损伤 1、主要由加速—减速运动损伤 2、放射诊断通常无法找到软组织损伤 3、此损伤为稳定性损伤,前纵韧带可能受损 4、脊髓可能受到影响 5 、颈椎过伸损伤可能出现中央索综合征。最常见于老年人的颈部退化性病变。6 、临床上,上肢运动较下肢运动受影响大。胃肠、泌尿系统和性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7、C4-5是最常见的阶段 二、其他造成脊髓损伤的骨折类型 (一)颈椎区域 1、Jefferson骨折 2、Hangman骨折 3、Odontoid骨折 (二)胸腰椎区域 1、横行骨折 2、椎体压缩性骨折 图4 过伸损伤

病历-脊髓损伤

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 江苏省老年医院 入院记录 科别康复病区三床号308 住院号30140 姓名:王武权职业:农民 性别:男性工作单位:无 年龄:33岁住址: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管店镇东新路婚姻:已婚供史者(注明与患者关系):患者本人 出生地:安徽省滁州市入院日期:2010-11-23 16:45 民族:汉族记录日期:2010-11-23 18:00 主诉:双下肢活动不能伴二便困难二月余。 现病史:患者今年8月29日骑三轮车时不慎翻车,腰部着地,双下肢即不能活动,当地医院摄片示“T12椎体粉碎性骨折伴完全脱位”,转至南京军区总院行“T12椎体骨折伴脱位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卧床一月余后,可佩戴胸腰托支具双手扶持下坐数小时,但不能站立、行走;有漏尿。曾在我科行康复治疗,已能独立平地使用轮椅以及辅助站立10分钟。但住院期间发现膀胱内多发结石,即转入泌尿外科行膀胱镜下激光碎石治疗。目前结石已排出,今日再入我科继续康复训练。病程中无畏寒、发热,无肉眼血尿。患者精神良好,食欲、睡眠正常,留置导尿,便秘、开塞露辅助通便。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年幼时有头部外伤史,未遗留肢体活动障碍;无其他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及食物中毒史。 个人史:原籍出生、生活,无长期外地居住史。否认血吸虫病流行区疫水接触史,无烟酒等特殊嗜好。无重大精神创伤史。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及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T36.7℃P68次/分R16次/分BP120/60mmHg 发育正常,营养欠佳,消瘦。神志清,精神好,自行驱动轮椅入病房,半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瘀点、瘀斑,无皮疹及出血点,无肝掌及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头颅无畸形,左侧额颞部皮肤见一长约15cm陈旧性瘢痕,局部毛发缺如。眼睑无浮肿,眼球运动自如,两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灵敏。耳、鼻无异常分

浅谈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

浅谈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 发表时间:2012-04-05T16:01:39.340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10月总第201期供稿作者:陈玉宇[导读] 脊柱脊髓损伤是所有外伤患者中一种常见的,有潜在灾难性后果的损伤。 陈玉宇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王集中心卫生院江苏徐州 221211)【摘要】脊柱脊髓损伤是所有外伤患者中一种常见的,有潜在灾难性后果的损伤。适当的早期急诊检查,处置以及正确治疗能将许多并发症降至最低限度并最大限度促进恢复。本文主要针对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其病理进行分析。关键词:脊柱脊髓损伤,临床表现,病理【中图分类号】R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02-02 发生脊柱损伤的风险一般取决于年龄和损伤部位。颈椎损伤发病率表现为基于年龄的双相曲线。即15~45岁和65~85岁两个年龄段多发。胸腰段脊柱损伤以50~80岁年龄段多见。尽管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脊柱损伤的治疗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患者的类型仍可能影响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传统上认为,脊柱损伤多见于年轻、活跃人群,然而近年来由于人均寿命延长,特别是随着年龄增长出现骨质疏松,老年患者发生率明显增加。 1脊柱脊髓损伤的病因 1.1病因:颈椎损伤多由于交通事故、体育活动意外、重物砸伤头部、高处坠下及暴力对颈部直接作用等原因造成。也可由于救治不及时、搬运不恰当等导致的继发性损伤造成。在颈椎外伤中约半数以上的患者合并有脊髓损伤。 1.2损伤分类:有关颈椎损伤分类的方法较多,但都有一定局限性,我们把颈椎损伤部位及机制结合起来进行分类。 1.2.1上颈椎损伤主要指寰椎枢椎骨折脱位。(1)寰椎前后弓骨折:又称Jefferson骨折,主要由于头部受垂直暴力所致,此型骨折向四周扩散移位,一般不压迫颈髓;(2)寰枢椎脱位:寰枢椎无骨折,为局部韧带损伤断裂所致;(3)齿状突骨折;临床又可根据其骨折部位不同分为三型:I型为齿状突尖部骨折;Ⅱ型为齿状突基底部与枢椎椎体交界处骨折,此型骨折因局部血供较差,不愈合率较高;Ⅲ型为齿状突骨折延及枢椎体部;(4)枢椎椎弓骨折:又称绞刑者骨折或Hangman骨折,骨折后枢椎弓向后移位而椎体向前移位,故又称枢椎创伤性滑脱。 1.2.2下颈椎损伤:指C3~C7骨折脱位。(1)屈曲压缩性骨折;(2)颈椎过伸性骨折;(3)爆裂性骨折:常累及椎管并脊髓损伤;(4)关节突关节骨折;(5)颈椎后结构骨折:指累及椎板、椎弓根及关节突的骨折。 2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 2.1局部表现 2.1.1疼痛:脊柱损伤区域剧烈疼痛,除昏迷或重度休克病例外,几乎每个病例均出现,尤以在搬动躯干时为甚,常感无法忍受。患者多呈被动体位,不愿做任何活动。检查及搬动时应设法尽量减轻伤者的疼痛。查体时骨折局部均有明显压痛、叩击痛(后者一般不做检查,以免增加患者痛苦)。单纯椎体骨折者,压痛较深在,主要通过棘突传导。椎板及棘突骨折的压痛较表浅。除单纯棘突、横突骨折外,一般均有间接叩痛,疼痛部位与损伤部位相一致。 2.1.2活动受限:无论何型骨折,脊柱均出现明显的活动受限。检查时,切忌让患者坐起或使身体扭曲,以防椎管变形而引起或加重脊髓及神经根损伤;也不应让患者做各个方向的活动(主动或被动),以免加剧骨折移位及引起副损伤,甚至导致或加重截瘫。 2.2神经症状:神经症状指脊髓、神经根或马尾受累引起的症状。依脊柱损伤平面不同而表现不同的症状。 2.2.1高位颈髓损伤:高位颈髓损伤指C1,C2或枕颈交界处骨折脱位所引起的颈髓损伤。如该处的生命中枢直接受到压迫并超过其代偿限度时,患者多立即死亡。所幸该处椎管矢状径较大,仍有一定数量的存活者。但也可引起四肢瘫痪及因并发症而发生意外。 2.2.2下位颈髓损伤:下位颈髓损伤指C3以下部位的颈髓伤。严重者不仅四肢瘫痪,且胸部呼吸肌多受累,仅保留腹式呼吸。完全性瘫痪者脊髓休克期后,损伤平面以下呈痉挛性瘫痪。 2.2.3胸段或腰段脊髓损伤:胸段或腰段脊髓损伤以完全性损伤多见,尤其是在胸段。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及膀胱和直肠的功能均出现障碍。 2.2.4马尾损伤:视受损的范围不同,马尾损伤的症状差异较大,除下肢运动及感觉有程度不同的障碍外,直肠、膀胱功能也可受累。 2.2.5神经根损伤:神经根损伤多与脊髓症状同时出现,常因神经根受压引起剧烈疼痛,尤以完全性脊髓伤者多见,且常为该类患者要求手术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 2.3神经损伤的平面判定:一般情况下,脊柱骨折导致的感觉、运动障碍的出现平面与脊柱骨折平面相一致。尽管脊髓节段平面与相应的脊椎节段平面存在差异,但神经根出椎间孔的顺序与脊椎节段仍相一致。如T12骨折,引起脊髓压迫时,脊髓受压节段为圆锥部,但T12神经根从T12椎弓根下出椎间孔,神经根受累仍为T12神经根,临床表现为T12神经根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障碍。 2.4其他症状:根据脊柱损伤的部位、程度、脊髓受累情况及其他多种因素的不同,脊髓损伤患者可出现某些其他症状与体征,常见的有下述几项。 2.4.1肌肉痉挛:指受损脊椎椎旁肌肉的防御性挛缩。实质上,它对骨折的脊椎起固定和制动作用。 2.4.2腹肌痉挛或假性急腹症:常见于胸、腰段骨折。主要原因是由于椎体骨折所致的腹膜后血肿刺激局部神经丛,造成反射性腹肌紧张或痉挛。个别病例甚至可出现酷似急腹症样的症状与体征,以致因被误诊而行手术治疗探查,最后在术中才发现系腹膜后血肿所致。 2.4.3发热反应:多见于高位脊髓损伤者。主要因全身的散热反应失调所致,也与中枢反射、代谢产物的刺激炎性反应等有关。 2.4.4急性尿潴留:除脊髓损伤外,单纯胸、腰段骨折患者也可发生急性尿潴留。后者主要是由于腹膜后出血所致的反射性反应。 2.4.5并发伤:根据损伤情况,患者可出现其他部位的损伤,如四肢骨折等。 2.4.6全身反应:除全身创伤性反应外,其他如休克、创伤性炎症反应及其他各种并发症均有可能发生,应全面观察。 3药物治疗

脊髓损伤的病因是什么

脊髓损伤的病因是什么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其病因有以下几点: 一、按照伤情原因分析 1.开放性损伤 多见于战争时期,多伴有脊椎的损伤,主要见于枪弹、刀刺、爆炸性损伤使刀刃、砸伤、撞伤等直接作用于脊椎,使其发生骨折或脱位,进而使脊髓受到损害,损伤与外力作用的部位一致,损伤程度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可发生于任何脊髓部位,以胸髓最为多见。 2.闭合性损伤 多见于和平时期,主要见于车祸伤、坠落伤、运动性扭伤、脊柱扭伤、过重负荷等,使脊柱发生过度伸展、屈曲、扭转,造成脊柱骨折、脱位,脊椎附件的损伤或韧带及脊髓供血血管的损伤,进而造成闭合性损伤。 二、按照损伤部位或程度分析 1、脊髓震荡 与脑震荡相似,脊髓震荡是最轻微的脊髓损伤。脊髓遭受强烈震荡后立即发生弛缓性瘫痪,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全部丧失。因在组织形态学上并无病理变化发生,只是暂时性功能抑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即可完全恢复。 2、脊髓挫伤与出血 为脊髓的实质性破坏,外观虽完整,但脊髓内部可有出血、水肿、神经细胞破坏和神经传导纤维束的中断。脊髓挫伤的程度有很大的差别,轻的为少量的水肿和点状出血,重者则有成片挫伤、出血,可有脊髓软化及瘢痕的形成,因此预后极不相同。 3、脊髓断裂 脊髓的连续性中断,可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不完全性常伴有挫伤,又称挫裂伤。脊髓断裂后恢复无望,预后恶劣。 4、脊髓受压 骨折移位,碎骨片与破碎的椎间盘挤入椎管内可以直接压迫脊髓,而皱褶的黄韧带与急速形成的血肿亦可以压迫脊髓,使脊髓产生一系列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及时去除压迫物后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 [诊断] 一、病程 (一)髓休克期 脊髓遭受创伤与病理损害时即可发生功能得暂时性抑制,表现出运动、感觉、反射与自主神经系统得一系列变化,称为脊髓休克期。脊髓休克期得长短不同,在脊髓震荡及不完全脊髓损伤,可无脊髓休克期或甚为短暂,至临床检查时已无休克表现,脊髓损伤平面愈高(如上颈髓),损伤愈严重(如脊髓完全损伤或断裂),其休克期愈长,可达8周,临床上脊髓休克期长短可有不同,一般以出现肛门反射认定脊髓休克期结束. (二)髓休克期后 二、症状与体征 (一)完全性脊髓损伤 1.、感觉障碍。损伤平面以下得痛觉、温度觉、触觉及本体觉消失.参照脊神经皮节分布可判断脊髓损伤平面(表1-1)。 表1-1 脊髓感觉水平皮肤标志 2。运动障碍。脊髓休克期,脊髓损伤节段以下表现为软瘫,反射消失。休克期过后若就是脊髓横断伤则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髌阵挛及踝阵挛及病理反射。脊髓运动水平肌肉标志见表1—2。 表1-2 脊髓运动水平肌肉标志

3。括约肌功能障碍。脊髓休克期表现为尿潴留,系膀胱逼尿肌麻痹形成无张力性膀胱所致。休克期过后,若脊髓损伤在骶髓平面以上,可形成自动反射膀胱,残余尿少于100毫升,但不能随意排尿。若脊髓损伤平面在园锥部骶髓或骶神经根损伤,则出现尿失禁,膀胱得排空需通过增加腹压(腹部用手挤压)或用导尿管来排空尿液.大便也同样可出现便秘与失禁。 (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依脊髓损伤节段水平与范围不同有很大得差别,损伤平面以下常有感觉减退,疼痛与感觉过敏等表现。重者可仅有某些运动,而这些运动不能使肢体出现有效功能,轻者可以步行或完成某些日常工作,运动功能在损伤早期即可开始恢复,其恢复出现越早,预后越好。临床上有以下几型: 1、脊髓前部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得自主运动与痛温觉消失。由于脊髓后柱无损伤,病人得触觉、位置觉、振动觉、运动觉与深感觉完好。 2、脊髓中央性损伤(中央管综合征):在颈髓损伤时多见。表现上肢运动丧失,但下肢运动功能存在或上肢运动功能丧失明显比下肢严重。损伤平面得腱反射消失而损伤平面以下得腱反射亢进。 3、脊髓半侧损伤综合症(Brown-Sequard Syndrome):表现损伤平面以下得对侧痛温觉消失,同侧得运动功能、位置觉、运动觉与两点辨觉丧失。 4、脊髓后部损伤:表现损伤平面以下得深感觉、位置觉丧失,而痛温觉与运动功能完全正常。多见于椎板骨折病人. 5、神经根损伤综合征:由于一侧神经挫伤所致,可仅伤及脊神经前根、后根或同时伴有脊髓前角、后角损伤。常见病因有脊柱侧屈损伤,骨折脱位及椎间盘突出。临床表现可以典型也可以不典型。可无感觉障碍,亦可出现麻木、疼痛或感觉过敏,或同时伴有运动障碍. 6、马尾—圆锥损伤综合征:由马尾神经与脊髓圆锥损伤所致,主要病因就是胸腰椎结合段或其下方脊柱得严重损伤。临床特点:支配区肌肉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表现为弛缓性瘫痪,支配区所有感觉丧失,骶反射部分或者全部丧失,膀胱与直肠呈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大小便失禁。 三、辅助检查 (一)影象学检查 1、普通X线片:常用得就是颈、胸、腰椎正、侧位片,必要时加拍左右斜位及颈椎张口位片。观察椎体及附件有否骨折、移位及椎旁阴影有无增宽等。对陈旧性损伤者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可作颈、腰椎伸屈动力性侧位摄片,怀疑枕颈部损伤者应拍颅颈侧位片。拍片时应注意保护患者,注意避免加重损伤o 2、脊柱分层摄片:可更精确了解脊椎骨折情况,尤其就是骨折块突人椎管、C2齿状突及侧块骨折、关节突骨折等。一般在普通X,线片不能明确诊断时进行o 3、脊髓造影:判断脊髓就是否遭受骨块、突出之椎间盘或血肿等压迫,提

急性脊髓损伤的病因病理及诊断治疗

脊髓损伤的病理及急慢性期治疗进展 冯世庆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300052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的治疗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一大难题。脊髓损伤及其相关并发症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而且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脊髓损伤的发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美国为30-32人/百万人口,英国为12人/百万人口,在我国大陆因无脊髓损伤的登记制度,所以无法进行发病率的准确统计。如何让脊髓损伤患者解除痛苦,如何让截瘫的患者站起来,是我们每一个医护工作者的迫切希望。 一、病因学 脊髓损伤的病因:1.脊髓压迫损伤,如脊柱骨折脱位、椎间盘突出造成的的急慢性压迫和韧带骨化引起的慢性压迫等;2.脊柱骨折脱位造成直接压迫等;3.锐器的贯通伤、切割伤等;4.脊髓的缺血性损伤,多由于脊髓前、后动脉或者根动脉的损伤引起。另外值得重视的是,在我国由于医疗急救常识普及不足,很多脊髓损伤往往由于急救搬运措施不当而加重,甚至于由不完全损伤发展成完全损伤,这一点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 二、脊髓损伤病理分型 脊髓损伤按其病理改变可分为原发性脊髓损伤和继发性脊髓损伤,从损伤关系上看,原发损伤是决定性的,往往决定了损伤的预后;继发损伤在原发损伤的基础上发生,加重原发损伤。 按损伤的严重程度可分为四级。1.脊髓解剖横断,此种类型见于严重的脊柱骨折脱位、椎管贯通伤等,骨折片侵入椎管内损伤脊髓;6h中心灰质液化坏死。伤后6w,脊髓断端1-2cm 内均为胶质及纤维细胞、瘢痕所代替。2.完全性脊髓损伤,此种损伤较多见,创伤本身决定了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脊髓解剖上连续,但传导功能完全丧失,临床表现为完全截瘫。伤后15min-3h,可见中央管出血,灰质呈多灶性出血,出血区神经细胞部分退变。6h出血遍布灰质。24-48h灰质中几乎看不到神经细胞,白质中神经轴突退变,有的地方开始坏死。伤后l-2w脊髓大部分坏死。6w时脊髓的神经组织完全消失,被神经胶质替代。其继发损伤如水肿、出血、微循环障碍、氧自由基释放等较重且呈进行性,如无干预最后常导致脊髓坏死。然而,在脊髓损伤后的6-8小时内虽然中心有出血、水肿,但尚未坏死,周围白质也完整,是治疗的最佳时期。其后的继发性损伤如水肿、出血、微循环障碍、氧自由基释放等较

脊髓损伤的诊治指南

脊髓损伤的诊治指南 【概述】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损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患。大多源于交通伤、坠落伤、暴力或运动等,在现代社会中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脊髓一旦发生损伤、坏死,恢复的可能性较小。早期、全面的医疗干预和康复治疗对减轻SCI患者脊髓损伤程度和提高今后的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发病机制】 研究表明,SCI有两种损伤机制参与,即原发性损伤(包括机械损害、出血等)和继发性损伤。原发性损伤被动地发生在损伤后短时间内(一般认为4h内),是不可逆的。而脊髓继发性损伤是在原发损伤后的数分钟到数天内逐渐形成,并伴随一系列的细胞内代谢和基因改变,有时继发性损伤产生的组织破坏程度甚至超过原发性损伤。 由于继发性损伤的可干预性,可以通过早期、积极、正确的医疗干预来预防和减轻的。因此,如何对其发生机制进行研究及给予有效的治疗策略成为近些年来关注的热点。继发性损伤的机制较多,主要有血管机制、自由基损伤机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细胞凋亡、钙介导机制、一氧化氮机制等。 1、血管机制 SCI后的血管改变为即刻的及延迟的局部效应和系统效应。局部效应包括微循环的进行性下降,脊髓血流自动调节的紊乱及脊髓血流量(SCBF)的下降。系统效应包括全身性低血压、神经源性休克、外周阻力降低及心输出量的减少。 具体机制如下:①严重SCI后,交感神经张力降低,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脊髓自动调节血流的能力丧失,使得脊髓组织局部血供不足。②微血管痉挛,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或水肿。③损伤后产生的血管活性胺(儿茶酚胺)及一些生物化学因子如氧自由基、一氧化氮、血小板活化因子、肽类、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内皮素、血栓素A2等均可影响微血管,使血管通透性增高,血小板聚集,血管栓塞。④创伤后脊髓内存在早期广泛的小血肿,特别是灰质内血肿可导致灰质周围白质的缺血,因为脊髓内半部分白质的血供是由沟动脉分支穿过灰质而来。这些血管改变导致损伤区脊髓缺血,而如果长时间严重缺血,则会引起伤后脊髓梗死。脊髓缺血程度与其损伤和功能障碍的程度呈一种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且在伤后最初数小时内逐渐加重,至少持续24h。 2、自由基(FR)损伤机制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脊髓损伤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性损伤的部位和性质。在中医学属外伤瘀血所致“腰痛”、“痿证”、“癃闭”等病证范畴。脊髓损伤可分为原发性脊髓损伤与继发性脊髓损伤。前者是指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脊髓所造成的损伤。后者是指外力所造成的脊髓水肿、椎管内小血管出血形成血肿、压缩性骨折以及破碎的椎间盘组织等形成脊髓压迫所造成的脊髓的进一步损害。 临床症状 实验研究证明,原发性脊髓损伤常常是局部的、不完全性的,而损伤后在局部有大量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的释放和蓄积,使脊髓局部微血管痉挛、缺血,血管通透性增加,小静脉破裂,产生继发性出血性坏死。这种脊髓损伤后脊髓中心部分大面积出血性坏死的自毁现象简称为出血性坏死,是脊髓损伤后继发的重要病理过程。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片突出于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胸腰段损伤使下肢的感觉与运动产生障碍,称为截瘫,而颈段脊髓损伤后,双上肢也有神经功能障碍,为四肢瘫痪,简称“四瘫”。 脊髓损伤的纵向定位 1.2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急性病变时,早期其生理功能处于完全抑制状态,即脊髓休克,故在早期与脊髓完全性损伤很难区分。慢性病变无脊髓休克表现,脊髓半侧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伤侧肢体本体觉和运动丧失,对侧肢体痛、温觉消失;中央型脊髓损伤:在颈髓损伤时多见,表现为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明显重于下肢;脊髓前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自主运动、痛觉和温度觉丧失,而本体感觉存在;脊髓后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出现深感觉障碍,很少有锥体束征。 1.3完全性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反射及括约肌功能完全障碍。但在损伤急性期伴有脊髓休克,脊髓损伤程度难以辨明,脊髓休克的存在,可能是脊髓功能永久丧失,也可能是脊髓功能暂时丧失。脊髓休克消失后,脊髓功能恢复因损伤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2脊髓不同节段损伤的特点 2.1颈段脊髓损伤 表现为四肢瘫。C4 以上颈髓损伤,呼吸肌全部瘫痪,出现呼吸极度困难、发绀。下颈髓损伤,胸式呼吸消失、膈肌运动存在,腹式呼吸变浅。颈髓损伤后出现交感神经紊乱,失去出汗和血管收缩功能,病人可以出现中枢性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较低位的颈髓损伤上肢可保留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 2.2胸段脊髓损伤 病变水平以下各种感觉减退或丧失,大小便出现障碍,浅反射不能引出,包括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而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活跃或亢进,下肢肌力减退或消失,肌张力增高,髌阵挛、Babinski 征阳性。T1 以上损伤可出现呼吸困难。 2.3腰骶段脊髓损伤 按临床表现分为腰髓、圆锥和马尾损伤三部分。T10 以下椎体损伤致脊髓损伤时,表现为双下肢弛缓性瘫痪,提睾反射、膝腱反射消失,腹壁反射存在,Babinski 征阳性;圆锥损伤不引起下肢运动麻痹,下肢无肌萎缩,肌张力及腱反射无改变,肛门反射减低或丧失,肛周包括外阴部呈马鞍型感觉障碍,出现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常伴有性横向定位(脊髓不全性损伤): 1、中央性脊髓损伤综合征:这是最常见的不全损伤,症状特点为:上肢与下肢的瘫痪程度不一,上肢重下肢轻,或者单有上肢损伤。在损伤节段平面以下,可有感觉过敏或感觉减退;

脊髓损伤分级

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 作者:医网情深时间:2009-10-16 20:02:00 推荐 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脊髓损伤严重程度的评定标准) Bodford(1997)评分法(改良Frankel分级法) 脊髓损伤ASIA损害分级(2007-12-6 21:21:23) ASIA损害分级

A—完全性损害。在骶段无任何感觉运动功能保留。 B—不完全性损害。在神经平面以下包括骶段(S4—S5)存在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 C—不完全性损害。在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并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小于3级。 D—不完全性损害。在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并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大于或等于3级。 E—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J O A下腰痛评价表 来源:作者:时间:2007-03-20 <30 0 --------------------------------------------------------------------------- 满分29分 <10分,差; 10-15分中度;16-24良好;25-29优 治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满分29-治疗前评分)]×100% >=75%优 50-74%良 25-49%中 0-24%差 VAPS视觉类比疼痛评分法 *---+---+---+---+---+---+---+---+---+---* 0无痛5中度痛 10极痛难忍 J O A下腰痛评价表 来源:作者:时间:2007-03-20 JOA下腰痛评价表 ------------------------------------------------------------------------------ *主观症状(9分) LBP(3分) 感觉障碍(2分) 无 3 无 2 偶有轻痛 2 轻度 1 频发静止痛或偶发严重疼痛 1 明显 0 频发或持续性严重疼痛 0 运动障碍(MMT)(2分) 腿痛或麻(3分) 正常(5级) 2 4级1 0-3级0 无 3 *ADL受限(14分)重轻无 偶有轻度腿痛 2 卧位转身 0 1 2 频发轻度腿痛或偶有重度腿痛 1 站立 0 1 2 频发或持续重度腿痛 0 洗、漱 0 1 2 步行能力(3分) 身体前倾站立 0 1 2 正常 3 坐1小时0 1 2 能步行500m以上,可有痛、麻、肌弱2 举物、持物 0 1 2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 [诊断] 一、病程 (一)髓休克期 脊髓遭受创伤和病理损害时即可发生功能的暂时性抑制,表现出运动、感觉、反射和自主神经系统的一系列变化,称为脊髓休克期。脊髓休克期的长短不同,在脊髓震荡及不完全脊髓损伤,可无脊髓休克期或甚为短暂,至临床检查时已无休克表现,脊髓损伤平面愈高(如上颈髓),损伤愈严重(如脊髓完全损伤或断裂),其休克期愈长,可达8周,临床上脊髓休克期长短可有不同,一般以出现肛门反射认定脊髓休克期结束。 (二)髓休克期后 二、症状和体征 (一)完全性脊髓损伤 1..感觉障碍。损伤平面以下的痛觉、温度觉、触觉及本体觉消失。参照脊神经皮节分布可判断脊髓损伤平面(表1-1)。 表1-1 脊髓感觉水平皮肤标志 颈髓胸髓腰髓骶髓C5肩部前外侧T4乳头线L2大腿内侧S1足外侧C6拇指T6剑突L3膝内侧S2大腿后侧 C7中指T10脐L4踝内侧 C8小指T12耻骨上缘L5足背S3、4、5肛周 2.运动障碍。脊髓休克期,脊髓损伤节段以下表现为软瘫,反射消失。休克期过后若是脊髓横断伤则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髌阵挛及踝阵挛及病理反射。脊髓运动水平肌肉标志见表1-2。 表1-2 脊髓运动水平肌肉标志 颈髓肌力减退腰髓肌力减退C3-4膈肌L2髂腰肌 C5肱二头肌L3股四头肌 C6伸腕肌 C7肱三头肌L4胫骨前肌 C8手固有肌L5背伸肌 T1小指外展肌S1腓肠肌

3.括约肌功能障碍。脊髓休克期表现为尿潴留,系膀胱逼尿肌麻痹形成无张力性膀胱所致。休克期过后,若脊髓损伤在骶髓平面以上,可形成自动反射膀胱,残余尿少于100毫升,但不能随意排尿。若脊髓损伤平面在园锥部骶髓或骶神经根损伤,则出现尿失禁,膀胱的排空需通过增加腹压(腹部用手挤压)或用导尿管来排空尿液。大便也同样可出现便秘和失禁。 (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依脊髓损伤节段水平和范围不同有很大的差别,损伤平面以下常有感觉减退,疼痛和感觉过敏等表现。重者可仅有某些运动,而这些运动不能使肢体出现有效功能,轻者可以步行或完成某些日常工作,运动功能在损伤早期即可开始恢复,其恢复出现越早,预后越好。临床上有以下几型: 1、脊髓前部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的自主运动和痛温觉消失。由于脊髓后柱无损伤,病人的触觉、位置觉、振动觉、运动觉和深感觉完好。 2、脊髓中央性损伤(中央管综合征):在颈髓损伤时多见。表现上肢运动丧失,但下肢运动功能存在或上肢运动功能丧失明显比下肢严重。损伤平面的腱反射消失而损伤平面以下的腱反射亢进。 3、脊髓半侧损伤综合症(Brown-Sequard Syndrome):表现损伤平面以下的对侧痛温觉消失,同侧的运动功能、位置觉、运动觉和两点辨觉丧失。 4、脊髓后部损伤:表现损伤平面以下的深感觉、位置觉丧失,而痛温觉和运动功能完全正常。多见于椎板骨折病人。 5、神经根损伤综合征:由于一侧神经挫伤所致,可仅伤及脊神经前根、后根或同时伴有脊髓前角、后角损伤。常见病因有脊柱侧屈损伤,骨折脱位及椎间盘突出。临床表现可以典型也可以不典型。可无感觉障碍,亦可出现麻木、疼痛或感觉过敏,或同时伴有运动障碍。 6、马尾—圆锥损伤综合征:由马尾神经和脊髓圆锥损伤所致,主要病因是胸腰椎结合段或其下方脊柱的严重损伤。临床特点:支配区肌肉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表现为弛缓性瘫痪,支配区所有感觉丧失,骶反射部分或者全部丧失,膀胱和直肠呈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大小便失禁。 三、辅助检查 (一)影象学检查 1、普通X线片:常用的是颈、胸、腰椎正、侧位片,必要时加拍左右斜位及颈椎张口位片。观察椎体及附件有否骨折、移位及椎旁阴影有无增宽等。对陈旧性损伤者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可作颈、腰椎伸屈动力性侧位摄片,怀疑枕颈部损伤者应拍颅颈侧位片。拍片时应注意保护患者,注意避免加重损伤o 2、脊柱分层摄片:可更精确了解脊椎骨折情况,尤其是骨折块突人椎管、C2齿状突及侧块骨折、关节突骨折等。一般在普通X,线片不能明确诊断时进行o 3、脊髓造影:判断脊髓是否遭受骨块、突出之椎间盘或血肿等压迫,提示

脊髓损伤的类型

脊髓损伤的类型 (1) 脊髓震荡系脊髓的功能性损害,脊髓实质 在镜下无明显改变,或有少许渗出或渗血。伤后表现为不完全性截瘫,24 小时内开始恢复,在3 ~ 6 周内完全恢复。由于其早期的表现不易与不完全性损伤鉴别,所以脊髓震荡系回顾性诊断。 (2) 脊髓休克是指脊髓损伤后在损伤平面以下脊髓功能立即完全丧失,其临床特征为损伤水平以下运动功能丧失,呈弛缓性瘫痪,多种感觉和反射包括病理反射均消失,以及括约肌功能丧失。脊髓休克是脊髓损伤后产生的一个暂时的过渡状态,其特征是时限性,伤后立即开始,持续1 ~ 6 周。脊髓损伤水平以下脊髓反射活动的恢复是脊髓休克结束的标志,尤以球海绵体反射和肛门反射恢复最早。 (3) 脊髓挫裂伤是指脊髓不完全性损伤,脊髓内有点状出血、水肿、软化和坏死。在损伤平面以下包括最低位的骶髓(s4 ~,) 存在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根据脊髓损伤节段和范围的不同,不完全截瘫的程度也轻重不一,又可分为: ①脊髓中央综合征:多因颈椎过伸性损伤所致,颈髓中央区出血水肿为主,程度常不太严重,预后较好。表现为四肢瘫上肢重于下肢,运动障碍重于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常见。神经恢复常从下肢开始,继之膀胱功能逐渐恢复,最后上肢功能恢复,但手内在肌常遗留功能障碍。 ②脊髓半切综合征:浅感觉传导束( 脊髓丘脑束) 进入脊髓后先交叉再上行,而深感觉传导路则先上行后交叉,因此损伤侧出现运动和本体深感觉丧失,但痛、温觉及粗触觉仍然保存,呈上运动神经元痉挛性瘫痪。 ③前脊髓损伤综合征:脊髓前半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功能障碍为主,浅感觉消失或减退,深感觉存在。 ④后脊髓损伤综合征:脊髓后半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浅感觉减退,运动功能存在。 (4) 完全性脊髓损伤脊髓完全断裂,或虽在解剖学上有连续性,但其传导功能完全丧失,脊髓坏死代之以胶质瘢痕组织。损伤平面以下无任何感觉和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