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真实台湾 台南台北对比竟如此鲜明

走进真实台湾 台南台北对比竟如此鲜明
走进真实台湾 台南台北对比竟如此鲜明

走进真实台湾 台南台北对比竟如此鲜明

台湾的历史是从台南开始的,在进入沉重的历史之前,先轻松一下。男人们已经唾液三尺,女人们在耐心等待,都是因为那个叫蚵的美味。注意最左面的眼镜男,好面熟呦。在台北看到公交车上有“首都”的字样,我就想台湾的故都在哪里呢?

荷兰人在1622年占领澎湖岛,1624年荷兰军遭明军逼出澎湖,荷兰军转而占领台湾岛,在一鲲身(安平)登岸,开始兴建热兰遮城(Zeelandia,现安平古堡)于1632年完成。如今的安平古堡,只有这断壁残垣还是当年建造物,其它都是重修,尤其是那白色的塔楼。

将近四百年过去,老树已经扎根城墙,城砖还是那样牢固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当年的安平古堡在海上,现在已经在城内

古树下的女孩

安平古镇上剥生蚝的妇女

延平郡王祠的郑成功像

延平郡王祠幽静的后院

台南的街市,像极了闽南的某个小城

台南夜市

来自中东的口味

台南夜市风情录

韩国风味,来自大长今的问候

这一天,我们从台北到台南;这一天,我们在台南坐了6次出租车,司机个个祖上福建,对台南历史如数家珍,可谓司机加导游,出租车费总计700台币,人民币150元左右;这一晚,我们吃了五种小吃,喝了六罐台湾啤酒。当我们离开夜市候,大雨顷刻倾盆而下,我们躲过了,太幸运了。

台湾是我最想来的地方,梦想多年,今天得以实现,真真切切来到这里。对我而言,短短一天,跨越半个世界,因为,从记事开始,我对台湾的一切想象变为现实。来到了台北,士林官邸的官邸咖啡,蒋介石、宋美龄经常喝茶的地方。

台北故宫博物院,没有北京故宫的皇家气派,里面确有数不清的珍宝古物,可惜不允许带相机进入。

自由广场的牌楼

国家歌剧院打太极拳的女人

雨后的倒影

台湾国家歌剧院的却有皇家气派

雨中即景

不可儿戏,繁体字我也认识

地铁里的家园

挨千刀的,这可是自愿的、花钱的

国父孙中山纪念堂的卫兵

国父孙中山纪念堂的卫兵

国父孙中山纪念堂的卫兵

101大楼

夜晚的101大楼

金华旅游全攻略(一)

【易票购旅游资讯】提起浙江金华,人们一般想到的是金华火腿,还有就是旅游名地双龙风景区。其实,金华是个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古称婺州,市内的老城区,现称古子城,也是非常值得一游的。 金华是全国铁路的枢纽地,交通便捷,南来北往的过路车每天有四十多趟,大多在火车西站下车,从车站出来就有公交车K15路、或16路就到金华古子城。这是最古老的金华,也就是婺州城的所在地,格局基本上为老房子和古建筑,称八咏老街,集中了古玩市场等。 在古迹中八咏楼是最为有名的。该楼为中国典型的亭台楼阁建筑,在南朝由当时的太守沈约所建,原名玄畅楼,又名元畅楼,是当时最高的建筑,它后靠北山,面临婺江,天水一色,是文人雅客的集聚之地。出八咏楼,拐弯为一条不起眼的小路,名将军巷,不经意中,看到有个清代的考试院,已破旧,当年的状元就是从这里考出来的吗?想看个究竟,但里面已住满人家,不好意思打扰了。再往前走,看到一块纪念牌,那是抗日战 争时期活跃在金华的一支台湾的抗日部队所在地的纪念馆,进得门去,看到这支部队的领导人李友邦将军的铜像,工作人员热情地为我们一一介绍,原来该处曾为台湾开的战地医院,抢救过无数抗日伤员,现在的办公室就是当年的手术室,陈列室是病房,看着这一切,我们不由地肃然起敬,缅怀这些抗日的志士们。路名大概就是为了纪念李将军吧。 走出小路再转弯就到了侍王府的后花园,芳草茵茵,有一小池,不大,但很雅,侍王府为太平天国将领李世贤的官府,庄严肃穆,王者风范,里面有2棵参天古树,据说是三国年间所种,大堂中陈列着太平天国将士用过的遗物,还有大面积的精美壁画,但为了保护壁画,不能拍照,很遗憾。 在古子城边上有个天宁寺,是个很朴实的寺院,为元代所建,怪不得有点像蒙古包呢,特点是整个寺院建筑没有一颗钉子,可惜寺里除了一口铜钟,其他一无所有,周边都是新建筑紧挨着,都要将此隐没了。边上有个亭,为一览亭,据说当年太平天国将领李世贤就在此指挥千军万马操练的。 从天宁寺出去约走20分钟,有个城隍庙,进得庙门,有个古戏台,四周的木雕栩栩如生,很精致的,里面大殿,城隍老爷端坐中间,牛头马面及众干将两边排开。大殿的前后都很宽敞,种着花草树木,很干净的,敬香的人不断,也不收门票。看来金华还是个商业气息不太浓的城市,游玩要趁早呵。 金华双龙洞

台湾空军情况

台湾空军情况分析 一、台湾空军总体情况 1973年美国停止对台军事援助后,台湾当局开始大力发展本地区的军事工业。近几年来,台湾军事科研投资强度很高,武器装备自给率不断上升,已形成初具规模的军事工业体系,能生产坦克、火炮、中小型舰艇、战斗机、战术导弹等陆、海、空主战装备,基本上改变了过去90%的武器装备依赖进口的状况。但是,由于台湾地区技术储备不足、资金和人力有限、试验手段缺乏,某些关键技术仍然依赖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少武器装备还需外购。 台湾空军总司令部是台湾空军部队的最高领率机关,设在台北市仁爱路,其主要任务是依据台湾军队的建军方针、原则和军事战略,拟制空军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制定防空作战计划,指挥空军部队的战斗行动;组织各种技术、勤务保障;制订训练大纲,组织部队训练。台湾空军现在兵力5万多人,由飞行部队、地面技术勤务保障部队和防空炮兵部队组成。地空导弹部队归陆军建制。 飞行联队是空军的主体,原有8个联队,实施“精实案”后撤销了第8飞行联队,整编为7个作战飞行联队,其中战斗机联队6个,反潜运输机联队1个。6个战斗机联队中,3个装备F-16型机,1个装备幻影2000-5型机,2个装备IDF型机。战斗机联队下辖1个飞行大队、1个维护补给大队、1个基地勤务大队;反潜运输机联队下辖2个运输机大队,1个反潜机大队,1个维护补给大队和1个基地勤务大队。飞行大队是台湾空军的基本战术分队,战斗机中队编制飞机18—22架,运输反潜机中队编制飞机16架。台湾空军的各飞行联队分别驻在桃园、清泉岗、马公、新竹、台中、嘉义、台南、花莲、台东、高雄及屏东等基地,空军基地设有指挥部。 地面联队是台湾空军的技术、勤务保障部队,包括通信航管联队、战术管制联队、气象联队和电讯监测中心等,主要任务是实施技术勤务保障。松山、金门、马公和花东所设的4 个指挥部,为空军驻该地区的辅助指挥、管理机构。花东指挥部(东指部)成立于1992年,第8飞行联队撤销后,其所属的第8飞行大队隶属“东指部”。1998年7月,桃园基地成立“桃园指挥部”,第8飞行大队移驻桃园基地,隶属于桃园指挥部。 防空炮兵部队主要担负台湾机场、港口、雷达阵地、导弹连和指挥机关的防空警卫任务。台湾空军设有防空炮兵警卫司令部,下设北部、中部、南部、东部4个警卫指挥部、8个防炮团,下辖14个防炮营和11个警卫营,共109个连。其中40毫米防炮营下辖4—5个高炮连,

走进台湾文章:走进台湾,了解台湾,爱我台

走进台湾文章:走进台湾,了解台湾,爱我 台 走进台湾文章:走进台湾,了解台湾,爱我台湾如果说到我,年龄还小,对台湾的了解还不是很多,但我知道台湾是中国的大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经济水平超群,在全世界达到前十名。台湾从1895年到1945年曾被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当时日本给台湾灌入很多的日本语言文字以及文化。现在好多台湾的老人都会说日语,台湾人当中“亲日”的也很多。如今我国强大起来了,抢回了宝岛。可因为陈水扁等人反抗中国闹独立,台湾才久久不能回国。 虽然台湾现在才是一个小岛,但是台湾的经济很发达,小吃很有名,几乎是“三步一小吃,五步一餐厅”。特别是台湾的“油饭”很有特色。台湾的山有很多,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阿里山。说到阿里山,自然要谈到武夷山。听说两座山还有一段传说呢!从前,阿里山和武夷山是一座山,不知是哪一天,山上出了个妖怪,两眼能望千里,伏在高山上,头可以伸在东海里喝水。绿色没有了,天地间一片阴暗。村里有几位勇敢的少年,上山去杀那个妖怪,都一去不复返。家里人都哭红了眼睛,带着怨恨离开故乡。 村里有一位叫花珊的姑娘,下决心除掉祸害,他练成了一套精巧的拳术,百步穿杨等功夫,上山去杀妖怪,杀死了之后,妖怪太重,压断了山,海水流进了鸿沟,形成了台湾海峡。

不知在一般人对台湾的印象能说成几个很简单的概念,一个就是宝岛,一个阿里山、一个日月潭,最多再加上一个蒋介石,这就是给他们一个想象的空间。到了1978年之后邓小平决定改革开放了,两岸之间开始出现接触。 中国必须要统一台湾,这是中央政府的需要,是国家统一的需要,更是民族统一的需要。国家统一最好的方式是和平,即在自然和谐地状态下,实现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的大融合。我想,这是普天之下的华人所最愿意看到的局面。大家期待着吧! 走进台湾文章:走进台南,走进台湾的历史在宝岛旅行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枯燥、不累,基本上没有有鞍马劳顿的感觉。从阿里山到台南仅半小时左右就到了。导游依旧是先让大家吃饱喝足再说下文,安排在当地颇有名气的美浓客家菜进餐。可笑我这个客家人,面对这真正的客家菜,到是即叫不出名,更品不出味了。 台南市古时称为南瀛。是汉人來台最早登陆落脚之地。因其位于台湾西南海岸,地势平坦,主要是平原与沼地交错的低缓地带。曾是台湾最美丽、丰腴的所在。早期其他地方尚未开化,说台湾,主要就是指的这里。明清时为台湾首府,至今仍保留着众多的文物古迹。也是荷兰人最先入侵登陆之处,因此台湾的历史,可以说从这里开始。事实上直到三百多年前因外族的入侵,才开始有详细和可靠的文字記载。 导游首先把我们引到台湾的发祥地,位于西郊的安平地区。大巴在市区穿行时,感觉比台北更多旧街老巷,虽然车水马龙、商铺林立、市井繁荣。但街道不宽,现代高楼大厦不多,有一种

台湾百科 军事 台军体制 人力司

台湾百科-军事-台军体制 人力司 一、依据 “国防部”人力司依据“国防部”组织法第五条设立,接受“部长”指挥,掌理该法第四条之: 第七款:关于“国防”人力的规划及执行事项。 第八款:关于人员任免、迁调之审议及执行事项。 第一六款:关于“国防”教育之规划、管理及执行事项。 二、职权 人力司业务职掌依据“国防部”办事细则第二章第五条概略分为二十六项: 一、军官、士官、士兵(以下简称军人)服役政策、制度的规划及核议事项。 二、军官、士官任官、任职政策、制度的规划、核议及执行事项。 三、预备军官、预备士官政策、制度的规划、核议及执行事项。 四、军官、士官经历管理政策、制度的规划、核议及执行事项。 五、“国防”教育的规划、管理及执行事项。 六、“国军”教师的规划、核议及执行事项。 七、“国军”聘雇人员的规划及核议事项。 八、“国军”文职人员政策、制度的协调及执行事项。 九、“国军”服制、旗章政策、制度的规划及核议事项。 一○、军人勋赏、奖励、惩罚政策、制度的规划、核议及执行事项。 一一、军人休假、婚姻政策、制度的规划事项。 一二、军人待遇政策、制度的规划及人员维持费需求的、检讨事项。 一三、军官、士官考绩政策、制度的规划、核议及执行事项。 一四、军事人力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评估运用的规划及核议事项。 一五、“国军”员额管制的规划及执行事项。 一六、军人补充政策之规划及执行事项。 一七、“国军”人力信息的规划及执行事项。 一八、兵役政策、制度的规划及核议事项。 一九、兵役行政的督导及协调事项。 二○、退除役军人安置政策、制度的规划及协调事项。 二一、退除给与政策、制度的规划及核议事项。 二二、军人与其家属权益优待政策的规划及执行事项。 二三、抚恤、保险与留守业务政策、制度的规划、督导及核议事项。 二四、军人入出岛政策、制度的规划及执行事项。 二五、战区军邮政策、制度的规划事项。

台湾乡村旅游学习考察报告

台湾乡村旅游学习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台湾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经验,应台湾乡村旅游协会的邀请,组织“乡游台湾”交流团21人,于9月26日至10月3日,赴台湾考察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台湾发达而成熟的乡村旅游经验,对促进我市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一、台湾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 在台湾,乡村旅游一般称为观光农业或休闲农业。目前,台湾乡村旅游发展得如火如荼,共开放乡村旅游点(休闲农场)3700余处,其中,有休闲农场1244家、民宿1856家、休闲农渔园区超过300处、观光果园385处,台湾近几年乡村旅游年接待量达4000多万人次,既丰富了市民的生活,也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得台湾农村的土地大幅度增值,因为有很多游客往来,农产品完全可以地产地销。随着大陆游客赴台个人游的开放,台湾的休闲农场也吸引了众多个人游游客前往参观、体验。据介绍,台湾的休闲农场的最大特点是注重游客的动手体验,游客可以亲手去农场里采摘蔬菜、水果,增加了旅游的趣味性。本次交流团重点考察了头城农场、池上米乡休闲农业区、石棹民宿、阿里山茶区和大湖酒庄等景点,这些景点基本反映了目前台湾乡村旅游现状。 二、台湾乡村旅游发展背景 台湾早期的经济发展战略,也是以农业为基础,依靠农业的积累支持工业发展并带动其他产业腾飞。随着岛内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推进,台湾农业至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出现明显的停滞、萎缩状态,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迅速减少,并面临诸多问题,如农业生产规模过小、农民收入偏低、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为了使农业走出困境,提高农民所得,台湾加快推进农业的产业升级、转型,于是以旅游观光、休闲、体验为主要特征的乡村旅游在台湾逐步兴起。 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开始出现通过开放成熟期的果园,使之成为既可让游客观赏美景,又能让游客采摘、品尝、购买新鲜水果的观光农园。随后,其他类型的农园如茶园、花园、牧场、渔场相继向游客开放。80年代后期,观光农园向内容更丰富的休闲农业发展。90年代初,由农户提供土地供市民参与耕种的市民农园开始在台北出现。1999年9月21日台湾发生大地震,对乡村民居破坏极大,台湾结合灾后重建工程,采取资金补贴方式,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旅游,这也是台湾发展乡村旅游的分水岭。为了引导乡村旅游健康发展,1983年台湾制定了《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1999年出台《休闲农业发展办法》,2001年出台《民宿旅游管理办法》,使乡村旅游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和程序化。 三、台湾乡村旅游景点种类 目前台湾乡村旅游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是农业公园。指按照共同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农场、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体的公园。如大湖酒庄,将草莓园景观的观赏,草莓的采摘、制品如草莓酒、草莓果汁、草莓冰淇淋、草莓大餐等,与草莓有关的品评、写作、绘画、摄影、体验、竞赛以及与季节、庆典等活动融为一体,形成以草莓为主体的系列旅游产品,不仅提高了景区综合竞争力,还成为吸引客源的一大亮点。 二是教育农场。是农业多元化发展后衍生出来的体系之一,是兼顾农业生产与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如埔里台一生态教育休闲农园,面积50公顷,园内有庞大的蝴蝶园、昆虫生态园、水上花园餐厅、花屋、光合广场、仙人掌生态区、押花生活馆等休闲观光区、生态区、体验区、民宿区,可供游客在休闲观光、体验中学习了解花卉、苗木、昆虫等相关知识。同时,园区内还配套建设有民宿屋以及大、中、小型会议室,配套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是商务、休闲、度假的好场所。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和社会综合探究五 走进台湾(含答案及解析)

综合探究五走进台湾 一、单选题 1.关于我国宝岛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气候暖湿 ②东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 ③岛上森林面积广阔,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美称 ④自然资源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如图是台湾省部分地区年均温的分布,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 A. 台风 B. 海陆分布 C. 地形 D. 大气环流 3.当前,制约台湾经济发展的地理因素有() ①地狭人稠,人均资源不足②岛内市场狭小③资金短缺、技术力量薄弱④山多,交通运输落后.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4.正确描述台湾经济特点的是() A. 台湾旅游业落后 B. 主要出口农产品 C. 出口导向型经济 D. 工业以重工业为主 5.根据图中信息,有人推断台湾岛西部是平原,东部是山地。图中支持这一结论的信息是()

A. 农产、森林的分布 B. 作物、矿产的分布 C. 矿产、林地的分布 D. 林地、河流的分布 6.图中“母”欢迎“子”回家,关于“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岛上地势西高东低,河流短小,但水能资源丰富 B. 位于板块边缘,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地震、台风和雪灾等 C. 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居民以高山族为主 D. 主要发展以“进口一加工一出口”为主的经济 7.小华据图中信息判断,台湾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他判断的依据是()①森林分布②纬度位置③农产品种类④地形.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8.下列关于台湾岛地理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B. 交通线分布受地形影响,呈网状分布 C. 台湾岛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 D. 20世纪60年代开始,重点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 9.关于各区域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台湾是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著名的“植物王国” B. 黄土高原地区地形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 C. 长江沿江地带自然条件优越,水稻一年两熟 D. 北京位于东北平原的西北端,东面和南面是一望无际的东北平原 10.台湾气候宜人,冬无严寒,降水丰沛,雨热同期,树木常绿,素有“天然植物园”、“水果之乡”之称。下列四幅图中与台湾台北市的气候类型相符的是() A. A B. B C. C D. D 11.下列选项符合台湾岛地理概况的是() A. 阿里山、日月潭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B. 基隆是台湾最大城市 C. 水果之乡,盛产苹果、香蕉和芒果等 D. 位于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区

《美丽的宝岛台湾》教案

美丽的宝岛台湾 教学目标: 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问题的由来,知道台湾的美丽富饶是人们千百年来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2、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解决,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教学重点: 台湾与祖国大陆有地缘、血缘关系,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课前准备: 师生收集与台湾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好的地方。请猜一猜: 轮廓状如芭蕉叶,叶柄朝南尖朝北。 西太平洋枢纽带,看着版图猜一猜。 对,今天让我们走进台湾,去进一步的了解美丽的宝岛——台湾。(读题) 二、学习了解台湾。

(一)、台湾在哪里 教师出示祖国地图,学生从地图上找到台湾,看看与祖国哪个省最近?然后用尺量一量(两地的距离,根据比例尺算一算实际距离。) 师:台湾本来跟祖国大陆是一体的,为什么现在分开了呢?请同学们阅读11页文字,了解台湾岛的形成。 (二)、台湾的美丽与富饶 师:台湾岛是什么样儿的呢? 1、(课件或者指导学生看书),让学生欣赏富饶的台湾,美丽的台湾。 2、学生谈看后的感受。 3、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 4、教师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尤其是对于台湾的富饶,老师应把台湾的别称一个个说出来,学生根据名字说出理由。如:米仓、东方粮库、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方盐库、兰花王国、蝴蝶王国、鱼仓等。对于台湾的美丽,老师建议学生当小导游,带领大家游一游台湾岛。领略台湾的“山高、林密、瀑多、岸奇”等。 5、老师小结。 (三)、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人们千百年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台湾百科 军事 军中文化 留洋文化

台湾百科-军事-台军体制 台湾军中“文化”系列谈之三:独特而危险的“留洋” 文化 陈水扁上台后,为了加速掌控台湾军队,把台军打造成维护“台独”路线的工具,在台军将领的升迁方面,有两种人特别受到青睐,一种是本省籍人;另一种则是有留学美国经历的人。尤其是台湾当局把“留美”经历做为台军官升迁的重要指标,引起了台军军官的留美兴趣,形成了台湾军营特有的“留洋”文化。 “本省籍”人在军中受到当局的青睐,这种现象的出现好理解。在“台独”分裂势力看来,外省籍将领不但与中国大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反“台独”思想根深蒂固。因此,选拔重用“本省籍”将领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当年,李登辉早就想这么做,只是“本省籍”人才青黄不接,加上军方反“台独”力量的强大阻力,效果不理想。李登辉现在每当想起此事,还耿耿于怀,觉得很丢人。不过,让李登辉倍感欣慰的是,他把政权和平转移给了追求“台独”的民进党,他培养的接班人陈水扁当政后,完成了李登辉没能实现的愿望。上台不到一年的时间,在陈水扁的积极推动下,台湾当局立法部门通过了所谓的“国防部组织法”确定军政、军令大权统归所谓“国防部长”。改制后的首任所谓“国防部长”由汤耀明担任,康宁祥、陈肇敏出任其副手,他们都是本省籍,这样本省籍将领完全掌控军权。 可是,陈水扁加速台湾军队“本土化”,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一大批优秀的外省籍将领由于受到排挤,得不到升迁,纷纷流失,由此影响了台军的素质和战斗力。但陈水扁认为,台湾军队的战斗力目前并不是最重要的,要真正让这支军队发挥作用,成为维护“台独”的工具,最重要的是山姆大叔美国的帮助。因此,陈水扁上台后,基本上实行的是一边倒的亲美政策,说得贴切些是“媚美”政策,全方位加强了与美国的联系,尤其在与美国的军事联系方面更为突出。 陈水扁上台后,除了继续引进美国的先进军事装备外,台湾军方还致力加强与美国的“软件交流”,如引进美军的军事思想、定期召开美台军事合作会议、派相关人员赴美培训等。2001年,赴美国留学、进修、受训的台军校级以上军官就高达1000多人,去年这个数字更高,并涵盖了陆、海、空和军情系统等各部门。据估计,美台军方今后还将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美台军事交流的升温,一方面是由于美国调整了对台政策,不仅大幅增加接纳台湾军官赴美军事院校学习的名额,而且降低了对受训军官的级别要求,并把培训台湾军官制度化;另一方面,台湾当局把有否留学美国的经历,作为军官升迁的一项重要依据。在台湾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许多人希望留在军中发展,他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升迁机会,则采取各种手段前往美国求取这份不成文的资格证书,从而,也就形成了台湾军中这种特有的“崇洋”文化。

台湾地区大学排名

台湾大学排行榜,台湾高校排名(公立前五名) 1.台湾大学 全台湾规模最大的研究型大学。台湾“教育部”资注最多社会资源的大学。现辖有台北市境内的四大校区以及溪头实验林,全校占地约达全岛陆地的百分之一。 迄今已培育出一名诺贝尔奖得主(姚期智)、为数可观的中央研究院院士,素有台湾第一学府之称。 2008年被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的世界大学排名,位列第124名 2.成功大学 成功大学(英文: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NCKU),为台湾顶尖大学之一,现为全台规模第二的全科性综合大学。 成大校本部由八大校区组成,另有安南校区、归仁校区及斗六校区,是全台唯一校区最集中的国立综合大学。此外,成大也是南台湾教育中心、医学中心、光电系统科技中心。 3.台湾交通大学 交通大学 (英文: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NCTU)创校于1896年上海,最初取名为南洋公学,即今日上海交通大学。 公立交通大学共有八个学院,学生一万两千余人。 4.台湾“清华大学” 台湾数所顶尖大学之一,经常与交通大学相提并论。 目前共设有理、工、原子科学、人文社会、生命科学、电机资讯及科技管理七个学院;共有十七个学系,十九个独立研究所,占地面积105.5公顷。 著名毕业生有:梁启超,王国维,杨振宁,李政道(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远哲(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5.政治大学 政治大学于民国16年(公元1927年)创校,是一所以人文社会学科著称的学府。现有文、理、法、商、社会科学、外国语文、传播、国际事务、教育等9个学院、33个学系、2

个学士学位学程(欧洲语文学士学程、传播学院学士学位学程)、48个硕士班(含硕士学程)、32个博士班、16个硕士在职专班、5个全英语学位学程(台湾研究英语硕士学程、中国大陆研究英语硕士学程、国际经营管理英语硕士学程、国际传播英语硕士学程及亚太研究英语博士学位学程)。 台湾大学排行榜,台湾高校排名(私立前五名) 1.辅仁大学 作为21世纪以来唯一曾主动调降学杂费的台湾大专院校,辅大自2006年开始即连续获得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评为世界第500名左右的大学,总排名为全台第十,人文与艺术领域为全台第二。目前除已拥有海峡两岸最早获得AACSB认证的世界级商管学院之外,在国际化资源与医学院国考合格率方面亦持续保持全台第一。近年在总额全台第三的“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补助之下,校方已经备有促使辅大医院营收承担九成办学经费之筹划,重新设立辅大附中的计划亦在进行当中。 2.东吴大学 东吴大学于1900年在苏州由基督教监理会创建,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西制大学。1951年在台湾复校,亦为台湾第一所私立大学。东吴大学一向坚守民办学府的特色,董事会立场超然,学校运作制度化。 东吴大学秉持中英文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与“Unto A Full-Grown Man”的精神,致力发展成一所精致、充实、优质且具前瞻性的一流“教学大学”。培养具知识、常识、见识、胆识、赏识、有创新及执行能力的社会中坚人才。 3.淡江大学 台湾淡江大学(英语:Tamkang University,TKU),简称淡江或淡大,前身为成立于1950年的淡江英语专科学校(淡江英专),该校先后开设三年制及五年制课程,为迁台后第一所私立高等教育院校;1958年改制为四年制的淡江文理学院;1980年获准升格为大学。 台湾淡江大学目前共有以教学研究为主的淡水校园(教学与研究并重)、台北校园(以服务为主的终身推广教育为重点)、及教学为主的英式全人教育的兰阳校园(2005年开始招生,以90%英语授课,并采大三学生全部出国留学的教学设计)。同时,并积极建构网络校园,以运用信息科技与因特网,进行与国内大学之远距课程交流、国外大学之在线合作计划,亦邀请国际知名大师开授远距课程与演讲,开拓淡江大学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宜昌旅游景点介绍

宜昌旅游景点介绍 宜昌,古代时候称为“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得名。 宜昌位于长江中游和上游的分界处,沿江而上,经三峡可达巴蜀之地,顺江而下,可抵沪宁之境;宜昌市区则坐落于三峡东口,历来是“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的要塞之地,因此享有“三峡门户”和“峡口明珠”的美誉。 宜昌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自然风光更是集峡、水、山、洞于一体,三峡之中著名的西陵峡自西至东全部位于宜昌市境内,而1994年开始兴建的世界第一大水利枢纽——三峡工程就位于西陵峡内,现在,宜昌市政府围绕着三峡工程,计划将于2010年把宜昌市建成世界水电旅游的名城。 宜昌是古代名人屈原和王昭君的故乡,也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并且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传说,是宜昌又一迷人之处。此外,宜昌的两个土家族自治县(长阳、五峰一带),有着深厚的巴文化遗韵和浓郁的土家族风情。 宜昌是全国11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其著名的旅游景点有三游洞、白马洞、桃花村、黄陵庙、金狮洞、三峡大瀑布、高岚风光、晓峰悬棺、三国古战场、玉泉寺、葛洲坝工程以及正在建设中的三峡工程等。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介绍】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诗中,把峡区风光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国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经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时郦道元写的,书中有一段关于三峡的生动叙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元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地跨两省。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江面最狭处有100米左右;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三峡旅游区优美景区众多,其中最著名的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宏伟的三峡工程,大宁河小三峡等。 长江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风景旅游大峡谷——长江三峡风景区。 长江三峡风景区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它西起奉

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现状

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现状 课程名称:台湾学习见闻 指导教师:X X X 学号:xxxxxxxxx 姓名:X X X

内容摘要:台湾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国民党败退台湾后,通过对一系列现有高等学校的的改革以及相继建立数量众多的高等院校,使台湾高等教育初具规模。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台湾教育政策的大幅调整与开放,进一步促使了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台湾形成了数量众多、门类齐全、分布合理的高等教育体系。而台湾高等教育的体制,也有许多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关键词:台湾;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台湾高等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太学”。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则始于日本统治时期。1946年,日本殖民政府在台湾设立1所帝国大学及3所独立学院,当时高等教育学生近3000人,教师60余人。到国民党统治时期,台湾高等教育才真正开始获得发展。 一、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日本人建立的一些大学经过改制得到发展,大陆一些知名大学如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与中央大学等也在台相继复校,同时新建了不少高等学校,使台湾的高等教育得以发展。到1988年,台湾有39年大学和独立学院,其中有13所综合大学,6所理工科学院,6所医学院与12所师范学校,1所艺术学院与1所体育学院。90年代以来,由于教育政策的大幅调整与开放,台湾许多专科技术学校改制为大学或学院,使得台湾的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二、台湾高等院校概况 目前高等教育分为专科学校、独立学院及大学与院校研究所。正规高等学校的学制一般为4年,但师范、法律和建筑系为5年,医学系为6-7年。高等院校研究所招收硕士与博士研究生。专科以上学校大部分设有夜间部,学生以在职青年为主,学习年限较日间部多一年。日间与夜间部均采用学分制。到2000年学年度,台湾有大学53所,独立学院74所,专科学校23所,合计150所,其中,公立院校53所,私立院校97所,3925个科系;在校学生10.9万人,教师4.3万人;研究所达到1410个。 三、台湾高等教育的调整与改革

台湾地区高校教学发展中心发展及启示

台湾地区高校教学发展中心发展及启示 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教学发展中心建设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本文结立足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快速发展的阶段,从台湾地区高校教学发展中心的发展背景着手,分析了四所典型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情况,并据此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发展中心的功能设计和预期成效进行了讨论。 标签:台湾;教学发展中心;启示 在新办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学校如何引导广大中青年教师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紧跟行业发展动态、更新知识结构等,无不关系到最终的人才培养质量。在这些方面,台湾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成立类似中心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一、台湾地区高校教学发展中心发展背景 我国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历经多年发展,逐步体现出较为明显的教育发展道路坚持质量发展优先的特点。但究其教师发展中心的发展历程,仍可发现其发展受到所处客观环境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台湾当地经济发展推动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教育质量下滑。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起短短十数年之间,台湾地区实现经济起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在此期间,因为高校规模的迅速发展,教师规模急剧膨胀,教育教学质量出现下滑迹象。 其次是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失衡,教师重科研而轻视教学。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提升大学国际竞争力计划”等专项计划的出台,客观上也导致广大教师对教学的轻视,严重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高校人才培养和产业界人力资源需求的脱节,毕业生就业较为困难。如上文所述,台湾在短时间内实现经济起飞,其懒以发展的机电、现代农业等产业均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时至今日,因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等等原因,产业升级换代势在必行。因此,台湾高校迫切需要不断增设新的学科门类,培养新进教师。 第四是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该计划对台湾所有公办和民办高校开放,所有高校如培育出成熟有效的教学教改成果均可申报该计划。为保证教学教改成果培育质量,台湾高校纷纷通过设立教学发展中心,培养提升教师从事教学教改项目的业务素质。 二、台湾地区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特色分析 台湾地区高校教学发展中心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众多高校的核心业务职能部门。在发展过程中,因高校自身科系设置和办学定位不同,导致各高

台湾著名景点介绍

台湾著名景点介绍 ●淡水 位于台北县西北隅的淡水镇,南隔淡水河与八里乡对峙,东以大屯山与台北市北投区相隔,北与三芝为邻,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福州市相望。淡水市街沿河而建,很具水乡情调,有威尼斯水都的风韵。淡水镇,因地势险要,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也因此使淡水镇屡受异族统治的命运。曾经是桅樯辐轃,名噪一时的热闹商埠,如今却落得夕照晚吟的下场,昔日的光彩荣耀,只有留在老一辈人的追忆中。 旅游资料有庙宇教会:龙山寺、和衷宫、天主堂、淡江教堂、行忠堂;史迹文物:马阶墓园、八角塔、沪尾偕医馆、领事官邸;自然景观:淡水八景、红树林保护区、石沪角、中仑海堤;还有牛津学堂、淡江农场、邓丽君墓园、水管头等。 淡水镇位处台北盆地淡水河系出口,扼守北台湾大门,公元1858年开港通商,是台湾北部最早开发的港口,亦是个充满历史的小镇,淡水镇旧名“沪尾”,而“淡水”则是一个总称,泛指淡水河流域一带。 一般所说的淡水老街,泛指中正路一带,含其周围邻接之三民街、重建街等。老街上零星可见一些局部保留旧建筑趣旳屋舍,加上古董艺品店林立,更显其古朴风味。沿街可欣赏精雕细琢的石艺、木雕作品,以及各色装饰艺品。 小吃在淡水早已成为一项特色文化,海鲜方面以位在中正路的海风餐厅及榕园活鱼历史最久;小吃方面则包罗万象,如渡船头的鱼丸汤、

肉包店、铁蛋小店、炸虾卷等,令人垂涎三尺。此外,充满传统风味的弹珠汽水、鸡蛋冰、枝仔冰、酸梅汤等,都小镇飨宴游客的招牌美食。渡船码头、中正路等处,都可以品尝这些美味小吃。 ●爱河 爱河源于高雄县仁武乡的八卦寮埤潭,是农田灌溉渠道;爱河流经左营、三民、鼓山、盐埕、前金、苓雅等区而注入高雄港第一港口,主流全长约12公里,流经高雄市区约10.5公里,为高雄市的生命之河;爱河的支流有三:“宝珠沟”─水来自下淡水溪,在凹仔底注入爱河、“三块厝溪”─由三民区之三块厝经民族路的南鼎桥注入爱河、“大港溪运河”─发源于五块厝,在七贤桥旁注入爱河,光复后曾截弯取直。爱河最早称为“打狗川”,高雄因平埔族的马卡道族的刺竹文化而称打狗;在日据时期,日人嫌打狗名字不雅,于1920年将打狗更名为高雄,1924年升格为高雄市,故称爱河为“高雄川”;自1908年基隆到高雄的火车全线通车后,日本政府开始以三期的筑港计画,所以当地人又称“高雄运河”。 台湾光复后政府将运河两岸辟为河畔公园,逐渐吸引观光客来到爱河旅游观光;1948年,陈江潘先生在中正桥附近经营划船所,并请人命名为爱河游船所,某日的台风将招牌吹落,只剩爱河两字,当时又有情人于此殉情,新闻记者报导成“爱河殉情记”,于是成为了高雄人对爱河认知的图腾,渐渐地高雄运河的名称便走入历史;1968年,杨金虎市长为蒋夫人祝寿再度改名为仁爱河;1992市议员陈武勋在议会提议下将爱河的名字正式改回。

台湾百科 军事 台湾军事战略

台湾百科-军事-台军体制 台湾军事战略 1949年以来,台湾的军事战略进行了三次大的调整,大致经历了"攻势作战"、"攻守一体"和"守势防卫"三个时期。陈水扁上台后其战略思想又作了调整。 "攻势作战"时期(1949-1969年)。国民党当局退踞台湾初期,为防范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积极谋求美国的军事保护。美国出于围堵新中国的需要,派兵协防台湾。1954年,美台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即美台《共同防御条约》。1955年,美国会又通过了《台湾决议案》,授权总统在必要时可动用武力保卫台湾和澎湖。美台协防的目标达成后,台湾当局遂在军事上提出了"确保台澎金马,伺机反攻大陆"的战略方针,并在军事上积极进行各种准备。多次派遣小股部队和特务入窜大陆东南沿海,为其"反攻大陆"创造条件。在这一时期,台湾当局基本奉行"依美求存、伺机反攻"的"攻势作战"战略。这在60年代初期表现得十分明显。后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使得其"反攻复国"的图谋未能得逞。 "攻守一体"时期(1969-1979年)。1971年台湾当局的代表被驱逐出联合国,中国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解冻。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当局虽未放弃"反攻大陆"的幻想,但也意识到依赖美军防卫台湾和武力"反攻大陆"已不切实际。为适应形势的变化,谋求长期生存,台湾军事战略出现了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战略思想由"以攻为主"转向"以防为主",二是战略立足点由"依美协防"转向"独立防御"。在此时期,台湾军队虽未彻底放弃"反攻"念头,但其建军备战的重点已经转到加强防御作战准备方面。70年代后期,台湾军队在台湾海峡地区的军事活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逐步停止了对大陆的武装袭扰和飞机入陆侦察活动。 "守势防卫"时期(1979年至20世纪末)。1979年1月中美建交,美台《共同防御条约》被废止。与此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随着这一形势的变化,台湾当局虽口头上仍表示奉行"攻守一体"的军事战略,但实际上已被迫实行"守势防卫"战略。 1991年5月1日中止"动员戡乱时期",表示台湾不再试图以武力收复大陆。这项举动的军事意义并不大,但是确定了台湾大陆政策的基本转变,配合和平共存和通过谈判达到新的政治目标。台湾"国防"政策中的战略构想是从"攻守一体"转向"守势防卫",提出了"防卫固守、有效吓阻"的军事战略,也就是不再对大陆采取挑衅或先发制人的军事行动。其基本立足点是企图通过建立一支强大的"吓阻力量",慑止两岸战争的爆发,达到"不战而胜"、维持两岸分裂局面的目标。这一战略思想是为李登辉的分裂路线服务的。1999年,台湾当局又将"防卫固守、有效吓阻"战略调整为"有效吓阻、防卫固守"。 陈水扁上台后,台湾的战略思想又作了新的调整。2000年6月16日陈水扁在主持台"陆军官校"校庆典礼上提出了"决战境外"的作战指导思想,强调要将"守势防御"调整为"攻势

近十年来台湾高等教育之改革与展望

近十年來台灣高等教育之改革與展望 連秀玉1 摘要 從教育部教育統計處資料顯示:近十年來,台灣高等教育發展迅速,高等教育粗在學率從1997年的43.08成長到2007年的85.31幾乎將近倍增的狀況,2007年計算時還不包含研究所及進修學校學生數;這顯示高等教與已從昔日精英教育轉變成為大眾教育。為強化教學品質,從幼稚園、小學、中學各級學校生師比都下降的情況下,大學與獨立院校卻一枝獨秀地增加,在量值改變的背後,高等教育的品質是否也獲得保證?本文旨在透過文獻收集及分析之方式對過去十年高等教育改革相關議題進行分析,以期了解過去十年台灣高等教育的改變與發展,並提出對高等教育未來之展望。 關鍵詞:高等教育、教育改革、台灣教育 關鍵詞 1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研究所博士班學生暨台中市國民中學候用校長 185

壹、前言 Martin Trow(1973)表示:高等教育人口數佔18至21歲年齡層的15%以下稱為菁英期(Elite Higher Education),15%-50%時稱為大眾期(Mass Higher Education),達50%以上稱為普及期(Uinversal Higher Education)。2005年是我國高等教育從大眾期進入普及期的轉捩點(教育部統計處,2008a)。學校數與學生數激增的情況下,招生方式的改變成為近十年高等教育的重要改革之ㄧ;高錄取錄,低分上大學也成為大眾對高等教育的品質的擔憂,因此,受教品質成為重視的焦點,高等教育的評鑑如火如荼展開,但是高等教育的生師比在近十年是各級學校中唯一增加的一個階段。 近十年台灣在高等教育改革著墨相當深,從高等教育招生方式的改變、評鑑、改名、整併、資源整合與重點發展、校務基金、師範院校轉型、產學合作與授權、鬆綁都有相當大的改革,本文將先對當前台灣高等教育發展狀況分析,然後針對近十年來台灣高等教育改革政策方案與面臨挑戰作分析,接著提出台灣高等教育改革之展望,最後做結語。 貳、當前台灣高等教育發展狀況分析 一、學校數與學生數 學校數方面從1999年到2008年間,公私立大專院校數從137所增加到164所,公立大學數也從21所倍增到42所(教育部統計處,2008a),學生人數部分,專科學校人數從1999年的452,346人,遞減至2008年的133,890人,獨立學院及大學部分,則從409,705人,倍增到987,914人(教育部統計處,2008b),在1999年到2002年間,許多專科學校升格為技術學院(教育部,2008),專科學生人數減少,但獨立院校及大學人數增加,整體上,大專院校的學生人數增加了近26萬人。就在學率而言,淨在學率-也就是各該級教育相當學齡學生人數÷各該相當學齡人口數× 100-從1999年的33.2%到2008年的61.41%,在2005年首度衝破50%(教育部統計處,2008c),高等教育也正式邁入普及期,粗在學率到2008年更到達85.31%(教育部統計處,2008d)(如表一),幾乎是想上大學的人都有機會,但似乎高中到大學的升學壓力不減反增,這種種都迫使大家必需面對這重大的轉變。 在外國在華學生數上也有長足的增長,從1999年5,109人,到2008年15,436人,人數成長近3倍(教育部統計處,2008e)(如表二),由此可見國內對於外國學生是相當鼓勵的。 表一1999-2008年高等教育在學率、大專院校校數及學生數數量變化表 專科學校獨立學 院 校數大學 校數 小計 粗在學率淨在學 率 校數 學生數學生數 校數學生數 八七46.98 33.32 計53 452,346 45 39 409,705 137 862,051 1998-1999 公立 6 63,928 22 21 153,891 49 217,819 私立47 388,418 23 18 255,814 88 644,232八八50.52 35.43 計36 457,020 61 44 470,030 141 927,050 1999-2000 公立 4 61,134 25 21 164,151 50 225,285 私立32 395,886 36 23 305,879 91 701,765八九56.14 38.70 計23 444,182 74 53 564,059 150 1,008,241 2000-2001 公立 4 55,294 24 25 178,509 53 233,803 私立19 388,888 50 28 385,550 97 774,438九十62.96 42.51 計19 406,841 78 57 677,171 154 1,084,012 186

台湾乡村旅游学习考察报告

台湾乡村旅游学习考察 报告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台湾乡村旅游学习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台湾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经验,应台湾乡村旅游协会的邀请,组织“乡游台湾”交流团21人,于9月26日至10月3日,赴台湾考察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台湾发达而成熟的乡村旅游经验,对促进我市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一、台湾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 在台湾,乡村旅游一般称为观光农业或休闲农业。目前,台湾乡村旅游发展得如火如荼,共开放乡村旅游点(休闲农场)3700余处,其中,有休闲农场1244家、民宿1856家、休闲农渔园区超过300处、观光果园385处,台湾近几年乡村旅游年接待量达4000多万人次,既丰富了市民的生活,也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得台湾农村的土地大幅度增值,因为有很多游客往来,农产品完全可以地产地销。随着大陆游客赴台个人游的开放,台湾的休闲农场也吸引了众多个人游游客前往参观、体验。据介绍,台湾的休闲农场的最大特点是注重游客的动手体验,游客可以亲手去农场里采摘蔬菜、水果,增加了旅游的趣味性。本次交流团重点考察了头城农场、池上米乡休闲农业区、石棹民宿、阿里山茶区和大湖酒庄等景点,这些景点基本反映了目前台湾乡村旅游现状。 二、台湾乡村旅游发展背景 台湾早期的经济发展战略,也是以农业为基础,依靠农业的积累支持工业发展并带动其他产业腾飞。随着岛内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推进,台湾农业至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出现明显的停滞、萎缩状态,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

例迅速减少,并面临诸多问题,如农业生产规模过小、农民收入偏低、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为了使农业走出困境,提高农民所得,台湾加快推进农业的产业升级、转型,于是以旅游观光、休闲、体验为主要特征的乡村旅游在台湾逐步兴起。 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开始出现通过开放成熟期的果园,使之成为既可让游客观赏美景,又能让游客采摘、品尝、购买新鲜水果的观光农园。随后,其他类型的农园如茶园、花园、牧场、渔场相继向游客开放。80年代后期,观光农园向内容更丰富的休闲农业发展。90年代初,由农户提供土地供市民参与耕种的市民农园开始在台北出现。1999年9月21日台湾发生大地震,对乡村民居破坏极大,台湾结合灾后重建工程,采取资金补贴方式,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旅游,这也是台湾发展乡村旅游的分水岭。为了引导乡村旅游健康发展,1983年台湾制定了《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1999年出台《休闲农业发展办法》,2001年出台《民宿旅游管理办法》,使乡村旅游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和程序化。 三、台湾乡村旅游景点种类 目前台湾乡村旅游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是农业公园。指按照共同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农场、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体的公园。如大湖酒庄,将草莓园景观的观赏,草莓的采摘、制品如草莓酒、草莓果汁、草莓冰淇淋、草莓大餐等,与草莓有关的品评、写作、绘画、摄影、体验、竞赛以及与季节、庆典等活动融为一体,形成以草莓为主体的系列旅游产品,不仅提高了景区综合竞争力,还成为吸引客源的一大亮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