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细菌培养标本处理记录(手工)

11-细菌培养标本处理记录(手工)

兴文县中医医院检验科

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1、质量的概念和质量保证 影响检验结果质量的因素很多,实验过程中,仪器、试剂和操作等均会引起试验结果的误差,衡量检验结果的质量常用准确度和精确度,或特异性和灵敏度。具体采用哪一种指标应根据实验的性质决定,目前临床细菌学检验的工作内容大致有3类,衡量起质量的技术指标不完全相同。 第一类是检出细菌的实验,包括标本直接涂片检查和细菌分离培养。现代的细菌感染,混合菌较常见,一份标本中,会有2种以上细菌存在。无论标本直接涂片还是分离培养,检验结果必须如实反映感染病灶中细菌的真实情况。这类实验的质量,应该用细菌检出率或细菌分离率来衡量。 第二类是鉴定细菌的实验。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及形态学、血清学的手段来鉴定病原菌。对分离到的病原菌都做出准确的鉴定,是反映细菌事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类是药敏实验。有稀释法和纸片法,前者是半定量的实验,可以用准确度和精密度来衡量,后者以敏感或耐药的形

式报告,属于定性的实验,但实验过程中测量抑菌环是定量的指标。也应以准确度和精确度衡量。 所以实验室人员必须清楚认识到以上这一点,在实验室的设计和管理方面就应该主动设置误差检测系统,实验中一旦出现误差及时发出警报,查明原因及时纠正。 2、室内质量控制 2.1在职人员 2.1.1须受过细菌学检验的专门基础教育以及相关的生物交全防护知识,并以细菌检验为专业,及时终结并积累工作经验。 2.1.2作人员必须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技术操作须完全遵守操作规程,并直接参与质量控制工作。 2.1.3工作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及时了解本领域的新进展,将所掌握的新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2.1.4实验室管理人员应注意利用一切机会培养技术人员,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专业培训班,获取新信息。因为细菌学检验,投资人员培训远比投资与仪器设备更重要。 2.2操作手册及参考书

术后标本的病理学检查管理制度及流程

术后标本的病理学检查管理制度及流程

术后标本的病理学检查管理制度及流程 避免各类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准确及时发出病理报告,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手术中取下的标本,都必须送做病理检查,不得随意丢弃。 二、凡需手术病员,由管床医生术前填写“病理申请单”,与手术当天与病历一起送人手术室。手术中切下的标本由巡回护士放入容器内,按规定将标本浸入固定液内,并贴好标码(姓名、住院号),送交手术室专职人员登记签收。 三、送检的病理标本连同病理申请单由手术室专职人员送到病理科,负责送检标本人员必须带上“病理标本签收簿”,由病理科工作人员核对无误签收后,方能留下标本。 四、凡送检冰冻病理标本,手术医师必须按要求填写冰冻病理申请单,并由手术主刀或一助(特殊情况下可由手术室专职人员),将手术标本给病人家属或委托人确认。然后由手术室专职人员将冰冻标本,病理申请单一同送到病理科。凡需送冰冻检查,临床医师应提前一天通知病理科。 五、病理科收到标本后应及时操作检查。病理报告签发时限:(具体时间要核实) 1、冰冻报告一般在收到标本后半小时左右发出临时冰冻报告。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通知手术室,三天后发出正式冰冻报告。 2、石蜡切片报告在实际收到标本后五个工作日内发出,如遇特殊情况(需做酶标、特染、脱钙等)应及时发出临时报告。 3、细胞学检查:穿刺涂片一般在穿刺后一小时发出报告,如有特殊情况需和病人约定发出报告日期,脱落细胞检查在收到标本后两个工作日内发出报告。 六、病理标本检查后至少保留一个月、、、、、、、、、、、、、、、、、、、。 七、凡违反上述规定者,按性质、后果,责任到人。

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从各种标本中查找病原菌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在明确诊断、指 导用药、预防和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各种标本,应根据实际要求和标本特 点选择适当的检验步骤及方法,准确、快速地检测病原菌,分析检验结果并报告,同时应注 意低耗和安全防护。分离细菌的目的是查找与疾病相关的病原体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对 临床诊断、治疗、预后和流行病学调查很有价值。 1临床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临床标本的质量对于细菌学检验的结果至关重要,严格按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才能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1.1临床标本的采集 1.1.1细菌学检验申请单的检查与登记:应仔细检查检验申请单上的内容,如标本类型、来源、送检目的、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如未明确,应注明主要症状)及是否已用 抗生素等,并及时登记。 1.1.2标本盛放容器:采集的标本,尤其是采自无正常菌群寄居部位的标本如血液、脑脊液、穿刺液等,必须盛放于无菌容器内[1]。容器灭菌应采用干热、湿热等物理方法灭菌。容器上 应贴上标签,注明待检患者姓名、床号等信息。 1.1.3无菌操作:在采集血液、脑脊液、穿刺液、骨髓时,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避免杂菌 污染标本。采集粪便、痰液、咽拭子、肛拭子等标本,虽无需严格无菌操作,但也应尽量避 免杂菌污染。 1.1.4采集时间和部位:选择合适的采集时间是很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标本应尽量在疾病 早期或在症状、体征明显时,在抗生素治疗之前采集,一些特殊检验的标本应按规定的时间 采集。根据感染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部位采集标本。 1.1.5安全防护:采集的标本可能含有病原菌,因而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过程中必须注 意安全,防止标本中的病原菌溢出导致污染甚至传播;同时还需防止自身感染。 1.2标本的送检与保存 采集标本后,在盛装标本的容器上应贴好标签,并在标签上写明相关信息,立即将标本送至 检验室。标本收集时间应加以准确记录,使检验人员接种时能判断标本是否延误。如不能及 时送检,应根据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冷藏或保温等措施,以及将标本放入相应的保存 液或培养基中保存运送。常规细菌学检验的标本在采集后,应于1 h内送交实验室,否则可 能影响病原菌检出。若需保存于4℃,也不能超过24 h,否则会影响病原菌的检出率。包括 厌氧菌培养的临床细菌检验标本,运送时间与原始标本的量有关,标本的量少应加快运送, 可在15~30 min内送达,否则必须于厌氧环境中25℃存放,不超过20~24 h。不得冷藏及 冷冻。如怀疑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标本应立即处理。脑脊液、生 殖道、眼睛、内耳标本绝对不可以冷藏[2]。任何临床标本,包括拭子、体屑、体液或组织块,已知或可能含有被分离的致病菌,都应视为生物危险材料。运送时,无论距离远近都必须严 格执行有关病原微生物标本的运送管理规定,注意安全防护,且标识清楚、包装完整且符合 要求,然后安排专人运送。 2 临床标本的细菌学鉴定与报告 对标本进行直接涂片镜检、快速检测病原体成分或特异性抗原、直接药敏试验,同时进行病 原菌的分离培养、菌种鉴定和纯菌药物敏感试验,最后报告检验结果。

手术后标本病理学检查的规定及流程

惠东县中医院 手术后病理标本检查规定与流程管理制度为了规范病理标本管理,避免各类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准确及时发出病理报告,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手术中取下的标本(不论组织大小),都必须送做病理检查,不得随意丢弃。 二、凡需手术的病人,由主管医师术前填写“病理申请单”,于手术当天与病历一起送入手术室。手术中切下的标本由巡回护士或手术医师给家属或委托人确认后放入标本袋内,并贴好标码(姓名﹑住院号、科室、主要诊断等),送交手术室专职人员登记签收。 三、送检的病理标本连同病理申请单由手术室专职人员送到病理科,负责送检标本人员必须带上“病理标本签收簿”,由病理科工作人员核对无误签收后,方能留下标本。 四、凡送检冰冻病理标本,手术医师必须按要求填写冰冻病理申请单,并由手术主刀或一助(特殊情况下可由手术室专职人员)将手术标本给病人家属或委托人确认。然后由手术室专职人员将冰冻标本﹑病理申请单一同送到病理科。凡需送冰冻检查,临床医师应提前一天通知病理科。 五、病理科收到标本后应及时操作检查。病理报告签发时限: 1、冰冻报告一般在收到标本后半小时左右通过电话通知手术室临时冰冻报告结果。手术室及病理室应按照我院有关规定在快速冰冻病理登记表上登记。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通知手术室,三天后发出正式冰冻报告。 2、石蜡切片报告在实际收到标本后五个工作日内发出,如遇特殊情况(需做酶标﹑特染﹑脱钙等)应及时发出临时报告。 3、细胞学检查:穿刺涂片一般在穿刺后一小时发出报告,如有特殊情况需和病人约定发出报告日期,脱落细胞检查在收到标本后二个工作日内发出报告。

六、病理标本检查后至少保留一个月。 手术后标本病理学检查流程

穿刺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穿刺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穿刺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 穿刺液标本培养。 3.标本 3.1 标本类型胸水、腹水、心包液、关节液、鞘膜液等。 3.2 标本采集采用无菌方法采集体内可疑感染部位的液体约2ml,注入无菌试管,或抽取穿刺液1-2ml注入多功能液体培养瓶,或抽取穿刺液2-5ml注入血培养瓶,混匀,立即送检。如怀疑厌氧菌感染,应做床边接种或接种运送培养基。 3.3 标本拒收标准 3.3.1 标本标识与化验申请单不符。 3.3.2 标本不是无菌留取,容器不符合要求。 3.4 标本保存采集标本后立即送到实验室,不能及时送检可置于室温,放置时间不超过2小时。 4.试剂、仪器 4.1 革兰染液、氧化酶试剂、3%触酶、血琼脂平板、

巧克力平板、麦克凯平板、相关生化试剂等。 4.2 VITEK鉴定系统;革兰阴性菌鉴定卡(GNI+)、革兰阴性菌药敏卡(GNS)、革兰阳性菌鉴定卡(GPI)、革兰阳性菌药敏卡(GPS)、真菌鉴定卡(YBC)、药敏纸片、TBA板条等,有效期及储存条件参见试剂说明书。 4.3 接种针、接种环、电热灼烧器、显微镜、孵育箱、CO2培养箱等。 5. 细菌鉴定和药敏质控 参见《质量管理程序》 6. 检验步骤 接收标本后,立即对标本进行编号、登记。 6.1 涂片检查脓性标本直接涂片。浆液性标本先离心(3000r/min)15分钟,取沉淀物涂片作革兰染色,观察有无细菌,以及细菌的形态。 6.2 分离培养 6.2.1 一般细菌培养接种于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和麦康凯(或EMB、中国蓝)琼脂平板,置于5%-10%CO2环境中,35°C培养18-24小时,根据菌落及染色形态特点,作出初步判断。 6.2.2 增菌-分离培养法将多功能体液培养瓶颠倒混匀使液体覆盖整个固体面,然后置35°C孵育培养箱(固体面在

微生物标本采集 送检及处理原则

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及处理原则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1、病程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使用抗生素前。 2、无菌采集应无污染,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3、根据目的菌的特性用不同的方法采集适量标本,采集量不应过少。 4、注意在不同病程采集不同部位标本。 5、采集标本时要防止传播和自身感染。 二、标本的处理: 1、标本保存在4℃环境中,在2h之内送检。脑脊液则要在25 ℃保存,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4h。对环境敏感的细菌应保温并立即送检。 2、标本中可能含有致病菌,必须注意安全防护。切勿污染环境。对于烈性传染病标本运送时更要由专人运送,严格按规定包装。 3、厌氧性标本应放在专门的运送瓶或试管内运送,有时可直接用抽取标本的注射器运送。 Ⅰ血液及骨髓标本: 血液标本的细菌培养是诊断菌血症或败血症的基本方法。如从患者血液中检出细菌,一般应视为病原菌。 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金黄色或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A、B群、肺炎链球菌等)、肠球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脑膜炎奈瑟菌、伤

寒及副伤寒沙门菌和厌氧菌等。 1、采血时间及次数 2、抽血部位及抽血量 3、报告方式:培养5d无菌生长者报告“培养5d无菌生长”。 查见细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 4、菌血症、败血症的诊断标准:1)两次培养均出现同一种细菌(可排除污染); 2)发病星期后血中抗体滴度上升。 Ⅱ脑脊液标本: 脑脊液的细菌学检查对于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正常人的脑脊液是无菌的,检出细菌提示有细菌性(急性化脓性、结核性等)脑膜炎。 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A、B群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结核分枝杆菌等。 1、涂片检查: (1) 一般细菌涂片检查:例如:革兰阴性、凹面相对的球菌,可能是脑膜炎奈瑟菌;链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长丝状等多形态性的革兰阴性杆菌,可能是流感嗜血杆菌。 (2)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 (3)新生隐球菌涂片检查

最新手术后标本的病理学检查管理制度及流程

术后标本的病理学检查管理制度及流程为避免各类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准确及时发出病理报告,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手术中取下的标本,都必须送做病理检查,不得随意丢弃。 二、凡需手术病员,由管床医生术前填写“病理申请单”,与手术当天与病历一起送人手术室。手术中切下的标本由巡回护士放入容器内,按规定将标本浸入固定液内,并贴好标码(姓名、住院号),送交手术室专职人员登记签收。 三、送检的病理标本连同病理申请单由手术室专职人员送到病理科,负责送检标本人员必须带上“病理标本签收簿”,由病理科工作人员核对无误签收后,方能留下标本。 四、凡送检冰冻病理标本,手术医师必须按要求填写冰冻病理申请单,并由手术主刀或一助(特殊情况下可由手术室专职人员),将手术标本给病人家属或委托人确认。然后由手术室专职人员将冰冻标本,病理申请单一同送到病理科。凡需送冰冻检查,临床医师应提前一天通知病理科。 五、病理科收到标本后应及时操作检查。病理报告签发时限:(具体时间要核实) 1、冰冻报告一般在收到标本后半小时左右发出临时冰冻报告。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通知手术室,三天后发出正式冰冻报告。 2、石蜡切片报告在实际收到标本后五个工作日内发出,如遇特殊情况(需做酶标、特染、脱钙等)应及时发出临时报告。 3、细胞学检查:穿刺涂片一般在穿刺后一小时发出报告,如有特殊情况需和病人约定发出报告日期,脱落细胞检查在收到标本后两个工作日内发出报告。 六、病理标本检查后至少保留一个月。 七、凡违反上述规定者,按性质、后果,责任到人。

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制度流程

利辛县中医院2011年4月8日

微生物学检验题库及答案

微生物学检验题库及答案

《微生物学与检验》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医院感染 2.肥达反应 3.内基小体 4. 噬菌体: 5.血浆凝固酶 6.败血症 7.灭菌 8.药物敏感试验 9.外 - 斐氏试验 10.L 型细菌 11.菌群失调: 12.微生物 13.细菌 14.最小抑菌浓度 15.菌落 16.汹涌发酵 17.无菌操作 18.流感杆菌“卫星现象” 19.培养基 20.包涵体 21.正常菌群 22. 内毒素 23. 干扰现象: 24.菌血症 25菌丝: 二.填空题 1 L 型细菌是指()。 2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3 细菌 H-O 变异是指()。 4 药敏试验所用标准培养基是,所用菌液相当于()个细菌/ ml ,细菌接种采用()划线接种法。 5 细菌致病因素包括()、()和()。 6 细菌引起的全身感染包括()、()、()和()四种类型。 7 不染色标本检查主要用于观察细菌的()。 8 影响革兰染色结果的关键步骤是()。 9 有动力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是穿刺接种线(),无动力细菌穿刺接种线()。 10 糖发酵试验用于观察细菌分解糖是否产()和()。 11 靛基质试验的原理为,细菌产生的色氨酸酶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而生成(),此代谢产物与加入的试剂反应,生成()。 12 链球菌根据溶血现象分为()、()和()三种类型。 13 葡萄球菌触酶试验结果为()性,链球菌触酶试验结果为()性。 14 呈现脐窝状菌落的球菌是()。 15 抗 O 试验是测定病人血清中()抗体效价的试验,用于风湿热等疾病的辅助诊断。 16 血平板上呈现草绿色溶血环的病原性球菌是()和()。 17 IMViC 试验包括()、()、()和()四项试验。 18 分解乳糖的细菌在肠道选择平板上呈现()菌落,不分解乳糖则为()菌落。 19 KIA 斜面红色表明,底层黄色、有气泡表明()、(),有黑色沉淀表明()试验阳性 20 霍乱弧菌生物型包括()和()。 21 AIDS 的传染源是()和(),传播途径主要有(),()和()。 22 真菌菌落有()、()和()三种。 23 病毒培养方法有()、()和()。 24 病毒的基本结构由()和()组成,有些病毒还具有()。 25 流感病毒根据抗原结构不同分()、()、()三型,其中容易引起流感大流行的是其中的()型。

(推荐)手术后标本病理学检查规定与流程

手术后标本病理学检查规定与流程 为规范病例标本管理,避免各类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准确及时发出病理报告,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以下规定。 一、手术中取下的标本(不论组织大小),都必须送做病理检查, 不得随意丢弃。 二、凡需手术的患者,由主管医生术前填写《病理申请单》,于 手术当天与病历一起送入手术室。手术中切下的标本由巡 回护士放入容器内,按规定将标本完全浸入10%中性福尔马 林溶液或95%乙醇溶液内,并贴好标码(患者姓名、住院号),送交手术室专职人员登记签收。 三、送检的病理标本连同病理申请单由手术室专职人员送到病 理科,负责送检标本人员必须带上“病理标本签收簿”,由 病理科工作人员核对无误签收后方能留下标本。 四、凡送检冰冻病理标本,手术医师必须按要求填写冰冻病理 申请单,并由手术主刀或一助(特殊情况下可由手术室专 职人员)将手术标本给病人家属或委托人确认。然后由手 术室专职人员将冰冻标本、病理申请单一同送到病理科。 凡有需送冰冻检查的情况,临床医师应提前一天通知病理 科。 五、病理科收到标本后应及时操作检查,病理报告签发时限。 1、冰冻报告一般在收到标本后半小时左右发出临时冰冻报 告。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通知手术室,三天后发出正式冰

冻报告。

2、石蜡切片报告在实际收到标本后五个工作日内发出,如遇 特殊情况(需做酶标、特染、脱钙等)应及时发出临时报 告。 3、细胞学检查:穿刺涂片一般在穿刺后一小时发出报告,如 有特殊情况需和病人约定发出报告日期,脱落细胞检查在 收到标本后两个工作日内发出报告。 六、病理标本检查后至少保留一个月。 七、凡违反上述规定者按事件性质、后果责任到人。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 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十三、 十四、

院感细菌培养操作

1.目的: 医院是病原微生物较集中,抵抗力低的人群密集的地方,加之化疗、放疗等手段的采用,影响病人免疫机能下降,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耐药菌株增多,菌群失调,以及先进医疗仪器广泛应用等原因,增加消毒灭菌的难度,致使院内感染已成为当前医疗实践的严重障碍,直接影响医疗效果。进一步规范院内感染监测标本的程序,更好、更快检测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2.设备、试剂与材料 VITEK 2 compact鉴定药敏分析系统 VITEK 32鉴定药敏分析系统 美国FORMAⅡ级生物安全柜 显微镜 酒精灯 接种环 恒温培养箱 各种培养基 革兰氏染色液 触酶试剂 氧化酶试剂 移液器 无菌吸嘴 3.院感标本采集 3.1空气的采样 3.1.1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 3.1.2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3.1.3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三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 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2,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m。 3.1.4采样方法用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后送检。

3.2.1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4小时内进行采样。 3.2.2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则取100cm2。3.2.3采样方法用5×5 cm2的标准来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无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支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3.3医护人员手采样 3.3.1采样时间在接触病人、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 3.3.2采样面积及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一枝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30 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采样面积按平方厘米(cm2)计算。 3.4医疗用品采样 3.4.1采样时间在消毒或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 3.4.2采样方法右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医疗用品,如输液(血)器、注射器和注射针等,取其中的一部分放培养液中培养。对不能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特殊医疗用品,可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被检物体表面涂抹采样,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3.5使用中消毒剂的采集 3.5.1采样时间采取使用中的消毒剂。 3.5.2采样方法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ml被检样品,加入10ml稀释液混匀。(对于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稀释液用灭菌生长盐水;对于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需在灭菌生理盐水中加入%硫代硫酸钠;对于洗必泰、季铵盐类消毒剂,需在灭菌生理盐水中加入3%(w/v)吐温80和%卵磷脂;对于醛类消毒剂,需在灭菌生理盐水中加入%甘氨酸;对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消毒剂,需在灭菌生理盐水中加入3%(w/v)吐温80,以中和被检样液的残效作用。)

第五章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第五章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第一节血液及骨髓标本 一、血液标本 血液标本的细菌培养是诊断菌血症或败血病的堆本方法。正常人的血液是无菌的、如从患者血液中检出细菌一般应视为病原菌(排除采集标本或具他操作过程污染)、提示有菌血症或败血症,或 心内膜炎、心包炎、血源性骨髓炎。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金黄色或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A、B群,肺炎链球菌等)、肠球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脑膜炎奈瑟菌、伤寒及副伤寒沙门菌和厌氧菌等。 (一)标本采集 1.采血时间及次数一般应在在抗生素治疗前、发热初期或高峰时抽血。伤寒患者应在发热一星期内抽血。化脓性脑膜炎、鼠疫或野兔热患者应在发热1-2天内抽血。亚急性心内膜炎及布鲁菌感染的患者,除在发热期采血外、并要多次抽血(24h内3一4次)和增加抽血量(可增至10ml): 2。抽血部位及抽血量以无菌方法从患者肘静脉(图}}1}或股动脉采血。采血量以培养基的1/ 10为宜。成人一次采血5一10ml,婴儿为1一2ml。血液抽出后。立即以无菌手续注入培养瓶,充分混合后送检。

1.操作过程将血培养瓶置3 5 `C培养,每日观察1次;或将血培

养瓶置全自动血培养仪中培养。根据肉眼观察,对有细菌生长迹象或全自动血培养仪发出阳性警报的血培养瓶应及时作如下检验:①涂片作革兰染色,染色结果应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②分离培养,培养瓶疑有细菌生长时,及时接种需氧血琼脂平板,麦康凯(或EMB、中国蓝)及巧克力琼脂平板(二氧化碳环境)进行分离培养,待获得纯菌后。再分别鉴定。次代培养的琼脂平板继续培养48h后无菌生长、弃去。③同时作菌种鉴定并直接作药物敏感试验,争取尽早得出结果,报告临床医师作为治疗的参考。除肉眼观察外,应当在培养5d, 7d时作盲目移种,以免漏检。外观清晰的培养瓶、或全自动血培养仪不报警的培养瓶,培养7d后作盲目移种(怀疑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时应连续培养3星期),仍无细菌生长者者可做阴性报告。 培养瓶中出现异常变化,提示有不同细菌生长。见表5-l。 表5-1培养瓶中有细菌生长时的不同表现 2.报击方式培养7d无细菌生长者、报告“培养7天无细菌生长”。查见细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 3.菌血症、败血症的诊断标准①两次培养均出现同种细菌(可排除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测试题与答案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测试题及答案——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与诊断及细菌生理 一、名词解释 1.血清学诊断 2.培养基 3.基础培养基 4.选择培养基 5.鉴别培养基 6.菌落 二、填空题 1.实验室细菌学检查结果的准确与否和标本的选择、、有直接关系。 2.辅助诊断风湿热的抗“O”实验属于。 3.血清学试验一般需作两次,其血清分别取自疾病的和.第二次抗体效价比第一次时方有诊断意义。 4.对流行性脑炎患者进行细菌学检查,可采集的标本 有、和。 5.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时,从有正常菌群部位采取的标本应接种于培养基 或培养基。 6.细菌感染实验室检查中,常用的血清学方法 有、和三大类。 7.属于直接凝集反应的血清学试验有和。 三、单项选择题 1.目前在传染病的预防接种中,使用减毒活疫苗比使用灭活疫苗普遍,关于其原因下述不正确的是 A.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灭活疫苗 B.减毒活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的持续时间比灭活疫苗长 C.减毒活疫苗能在机体内增殖或干扰野毒株的增殖及致病作用,灭活疫苗则不能 D.减毒活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分泌型IgA,故适用于免疫缺陷或低下的患者 E.减毒活疫苗一般只需接种一次即能达到免疫效果,而灭活疫苗需接种多次 2.白百破三联疫苗的组成是 A.百日咳类毒素,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B.百日咳死疫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C.百日咳死疫苗,白喉死疫苗,破伤风类毒素 D.百日咳活疫苗,白喉活疫苗,破伤风死疫苗 E.百日咳活疫苗,白喉死疫苗,破伤风死疫苗

3.使用时要注意防止Ⅰ型超敏反应的免疫制剂是 A.丙种球蛋白 B.胎盘球蛋白 C.抗毒素 D.白细胞介素 E.干扰素 4.关于胎盘球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健康产妇的胎盘和婴儿脐带中提取制备 B.一般含IgM C.一般不会引起超敏反应 D.主要用于麻疹,甲型肝炎和脊髓灰质炎等病毒性疾病的紧急预防 E.免疫效果不如高效价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5.伤寒病人发病第一周内,分离病原菌应采取的标本是 A.血液 B.尿液 C.粪便 D.呕吐物 E.脑脊液 6.咽喉假膜标本涂片染色后,镜检出有异染颗粒的棒状杆菌,其临床意义在于诊断 A.结核病 B.军团病 C.白喉 D.脑脊髓膜炎 E.百日咳 7.一般需经3~4周培养才能见到有细菌生长的细菌是 A.结核分枝杆菌; B.淋病奈氏菌; C.空肠弯曲菌; D.炭疽杆菌; E.军团菌 8.在标本的采集与送检中不正确的做法是

手术后标本的病理学检查管理制度及流程[修订]

手术后标本的病理学检查管理制度及流程[修订] 术后标本的病理学检查管理制度及流程 为避免各类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准确及时发出病理报告,根据我院实际情况 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手术中取下的标本,都必须送做病理检查,不得随意丢弃。 二、凡需手术病员,由管床医生术前填写“病理申请单”,与手术当天与病历 一起送人手术室。手术中切下的标本由巡回护士放入容器内,按规定将标本浸入固 定液内,并贴好标码(姓名、住院号),送交手术室专职人员登记签收。 三、送检的病理标本连同病理申请单由手术室专职人员送到病理科,负责送检 标本人员必须带上“病理标本签收簿”,由病理科工作人员核对无误签收后,方能 留下标本。 四、凡送检冰冻病理标本,手术医师必须按要求填写冰冻病理申请单,并由手 术主刀或一助(特殊情况下可由手术室专职人员),将手术标本给病人家属或委托人 确认。然后由手术室专职人员将冰冻标本,病理申请单一同送到病理科。凡需送冰 冻检查,临床医师应提前一天通知病理科。 五、病理科收到标本后应及时操作检查。病理报告签发时限:(具体时间要核实) 1、冰冻报告一般在收到标本后半小时左右发出临时冰冻报告。如遇特殊情况 应及时通知手术室,三天后发出正式冰冻报告。 2、石蜡切片报告在实际收到标本后五个工作日内发出,如遇特殊情况(需做酶标、特染、脱钙等)应及时发出临时报告。 3、细胞学检查:穿刺涂片一般在穿刺后一小时发出报告,如有特殊情况需和病 人约定发出报告日期,脱落细胞检查在收到标本后两个工作日内发出报告。 六、病理标本检查后至少保留一个月。

七、凡违反上述规定者,按性质、后果,责任到人。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制度流程 器械护士将切下的标本 交给巡回护士 填写好标本标签 并将标本拿给家属观看 标本分类 冰冻病理标本将普通标本装入 有固定液的标本袋中 病人家属或委托人确认标本袋内保存 在标本送检本上登记签收 将标本与病理申请单 一起送至病理科 冰冻报告石蜡切片细胞学检查 病理科按规定 将病理结果发给手术科室 利辛县中医院

细菌培养技术

第二节细菌培养检测技术 节概述 细菌的培养技术是微生物实验中基本技术之一。大多数细菌均可用人工方法培养,只有将细菌培养出来才能对它进行研究和鉴定 知识点导航 一.培养基的种类 培养基(culture medium)是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人工制品。适宜的培养基 能使细菌在体外迅速生长繁殖,便于对细菌进行分离和鉴别。可分为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选 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菌用培养基和特殊培养基。 (一)基础培养基 只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的最基本营养成分,应用最广泛,为制备多种培养基的基础,常见的有肉 汤培养基、琼脂培养基。 (二)营养培养基 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葡萄糖、血液、血清、腹水或酵母浸膏等有机物,可供营养要求较高的细 菌生长需要或增菌用。如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基中添加鸡蛋、马铃薯、甘油等。 (三)选择培养基 利用不同种类细菌对化学物质的敏感性不同而制成,使分离菌大量繁殖而抑制其它细菌生长的 培养基。培养基中含有的抑制剂能抑制非目的菌生长或使其生长不佳,有利于目的菌的检出和识别 。选择培养基多为固体平板,用于从标本中分离某些特定的细菌。 (四)鉴别培养基 培养基中加有某些特定成分,如糖、醇类和指示剂等,用于检查细菌的各种生化反应,以资鉴 别和鉴定细菌。 (五)厌氧菌用培养基 专性厌氧菌须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故需在培养基中加入半胱氨酸、硫乙醇酸钠等还原剂,降低培养基中氧化还原电势,并应与外界空气隔绝,使培养基本身为无氧的环境。 (六)特殊培养基 为某些需要在特殊条件下才能生长的细菌培养之用。如高渗盐增菌培养基、高渗糖增菌培养基、改良Kagan氏培养基等。 二.培养基的制备 制备一般培养基的主要过程基本相似,包括调配、溶化、调整pH、过滤、分装、灭菌及检定和 保存。 三.细菌检验室的注意事项及无菌技术

病原微生物标本采集 运送

病原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操作规程正确的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对于微生物检验工作质量至关重要,为了准确检出病原菌,避免漏检与误诊,临床医护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微生物标本的选择,采集,运送,保存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1.早期采集 采集时间最好在病程早期,急性期,且必须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确保病原菌的检出。 2.无菌操作 采集标本时应尽量减少或避免感染部位附近或皮肤黏膜正常菌群的污染,使病原菌与正常菌群混淆,造成临床误诊。采集的标本应存放在无菌容器内,容器不能使用消毒剂处理,标本中也不能添加防腐剂,以免降低病原菌的检出。 3.适量的标本 标本量过少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 4.适当的采集方法 对于厌氧菌,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采集方法是不同的,用于厌氧菌培养的标本应尽量用注射器采集抽取物,室温保存,不能冷藏和冷冻。 5.盛放标本的容器 采集标本应存放在无菌,防漏,应带有螺旋盖的容器内。 二、标本的运送 1.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若有延迟也应在2小时内送到实验室,否则会影响病原菌的检出,一般性的细菌培养标本若需延迟送检时,应置于4度冰箱保存,且不能超过24小时。 2.临床标本最佳运送时间取决于标本的量,少量液体(小于1ml)或组织(小于1cm3)应在15~30分钟内送到实验室,较多量的标本置于运送培养基中可放12~24小时,厌氧培养标本原则上是床边接种,如延迟送检,需保存在厌氧运送培养基中,室温保存,不得超过24小时。 三、不同标本的采集,运送

(一)血液标本采集,运送 1.血培养指针征 当患者出现:发热(大于38度)或低温(小于36度),寒战,白细胞增多,皮肤黏膜出血,休克,多器官衰竭,血压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及呼吸加快,血液病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具备上述一种或几种体征时,临床怀疑菌血症应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血培养,对入院危重感染患者应在未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及时做血培养。 2.对怀疑菌血症、真菌血症的患者,在考虑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应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必须同时或间隔短时间内采集2套以上血培养标本。成年患者:推荐同时采集2-3套(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即双瓶双臂同时采集血培养标本),采血量每瓶不少于5ml;婴幼儿患者:推荐同时采集2次(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采血量每瓶不少于2ml。(少于病人总血容量的1%).在采取血培养后的2—5天内,无需重复采取血培养。两个例外:细菌性心内膜炎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 3.血标本采集的量是影响检出率的最重要的因素。 检出率与采血量成比例增长,每增加1ml的血液,病原菌的检出率就会相应增加。儿童患者血液中病原菌浓度较高,血培养量无需等同于成人。采用一对(需氧瓶+厌氧瓶)组合,比采用二个需氧瓶的组合可检出更多的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和厌氧菌。采血量不能满足推荐的量时,应首先满足需氧瓶的需要。 推荐从外周静脉采集血液标本,不推荐静脉留置导管,因其常伴有高污染率。如果必须从留置导管内采血,也应同时从外周静脉采集另外一个血培养标本以帮助阳性结果的判读。 4.血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在采血之前,血培养瓶的橡皮塞需使用75%酒精消毒并干燥。然后再进行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严格按照“酒精、含碘消毒剂、酒精”的消毒步骤操作,并等待足够的消毒时间。严格无菌操作,不允许在皮肤消毒后用手接触静脉,除非带有无菌手套.不推荐采血和接种血培养瓶更换注射器针头;采集后的血培养瓶应在1小时之内送往实验室,血培养瓶在接种前和接种后均不得冷藏或冷冻。 (二)痰培养标本采集,运送 1.痰培养指征

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

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 一、申请单和标本的验收 (一)病理科应有专人验收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活检)申请单和送检的标本。 (二)病理科验收人员必须: 1.同时接受同一患者的申请单和标本。 2.认真核对每例申请单与送检标本及其标志(联号条或其他写明患者姓名、送检单位和送检日期等的标记)是否一致;对于送检的微小标本,必须认真核对送检容器内或滤纸上是否确有组织及其数量。发现疑问时,应立即向送检方提出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情况。 3.认真检查标本的标志是否牢附于放置标本的容器上。 4.认真查阅申请单的各项目是否填写清楚,包括:①患者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单位(医院、科室)、床位、门诊号/住院号、送检日期、取材部位、标本数量等],②患者临床情况[病史(症状和体征)、化验/影象学检查结果、手术(包括内镜检查)所见、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况(包括原病理号和诊断)和临床诊断等]。 5.在申请单上详细记录患者或患方有关人员的明确地址、邮编及电话号码,以便必要时进行联络,并有助于随访患者。 (三)验收标本人员不得对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内容进行改动。 (四)下列情况的申请单和标本不予接收: 1.申请单与相关标本未同时送达病理科; 2.申请单中填写的内容与送检标本不符合; 3.标本上无有关患者姓名、科室等标志; 4.申请单内填写的字迹潦草不清; 5.申请单中漏填重要项目; 6.标本严重自溶、腐败、干涸等; 7.标本过小,不能或难以制做切片; 8.其他可能影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断准确性的情况。 病理科不能接收的申请单和标本一律当即退回,不予存放。

(五)临床医师采取的标本应尽快置放于盛有固定液(4%中性甲醛,即10%中性福尔马林)的容器内,固定液至少为标本体积的5倍。对于需作特殊项目检查(如微生物、电镜、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的标本,应按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固定或预处理。 (六)病理医师只对病理科实际验收标本的病理诊断负责。 (七)病理科应建立与送检方交接申请单和标本的手续制度。具体交接方法由各医院病理科自行制订。 二、申请单和标本的编号、登记 (一)病理科验收人员应在已验收的申请单上注明验收日期并及时、准确编号(病理号),并逐项录入活检标本登记簿或计算机内。严防病理号的错编、错登。 (二)标本的病理号可按年编序,或连续性(不分年度)编序。 (三)同一病例同一次的申请单、活检标本登记簿(包括计算机录入)、放置标本的容器、组织的石蜡包埋块(简称蜡块)及其切片等的病理号必须完全一致。 (四)病理科应建立验收人员与组织取材人员之间申请单和标本的交接制度。具体交接方法由各医院病理科自行制订。 (五)在病理科内移送标本时,必须确保安全,严防放置标本的容器倾覆、破损和标本的散乱、缺失等。 三、标本的预处理 标本验收人员对已验收的标本酌情更换适宜的容器,补充足量的固定液;对于体积大的标本,值班取材的病理医师在不影响主要病灶定位的情况下,及时、规范地予以剖开,以便充分固定。 四、标本的巨检、组织学取材和记录 对于核验无误的标本,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操作:①肉眼检查标本(巨检); ②切取组织块(简称取材);③将巨检和取材情况记录于活检记录单上(活检记录单印于活检申请单的背面)。 巨检和取材时的注意事项: (一)巨检和取材必须由病理医师进行,应配备人员负责记录。 (二)巨检和取材过程中,应严防污染工作人员和周围环境。 (三)标本一般应经适当固定后再行取材。已知具有传染性(例如结核病、病

临床标本细菌培养鉴定常见的个疑问

临床标本细菌培养鉴定常见的个疑问

————————————————————————————————作者:————————————————————————————————日期:

问题1:如何正确应用药物敏感结果? 正确运用药敏试验结果应考虑以下3个方面: 首先要确定病原菌,如未找到真正的致病菌,药敏实验不但不能指导用药甚至可能误导临床; 重视耐药监测,这是经验用药的一个重要的参考; 考虑到药敏试验的局限性:体外报告敏感的药物体内治疗不一定有效,而体外报告耐药的药物体内治疗不一定无效。 问题2:是否MIC越低的药物越好? 不一定。因为不同药物对同种细菌,同一药物对不同细菌的折点均可不同,并且若细菌产生某些特殊耐药机制时,即使体外敏感也应报耐药,另外尚需考虑药动学和耐受性。因此,不能单纯比较MIC值而认为MIC越低的药物就一定越好。MIC只表示一种药物对某一株细菌抗菌作用的强弱,MIC越低(离中介值越远)说明该药物对相应的病原菌的作用越强。只能比较同一种药对同一株菌,若MIC值升高,可认为其耐药性提高。 问题3:是否所有报告的细菌均为病原菌? 不一定。原因如下: 所报告细菌为污染菌或定植菌,细菌培养结果的临床意义大小与所取标本有关。如为血液等无菌标本则临床意义较大,但即使血培养阳性也可能为污染菌。某些标本易受污染如痰标本易于受咽喉部携带菌的污染,尿培养易受下尿道、尿道口寄居菌污染。 可能为应用抗菌药后的菌群交替或菌群失调。特别是原为复数菌感染时,针对优势菌治疗一段时间后可能非优势上升为优势菌,或广谱抗菌药治疗后可能

出现真菌感染。 有2种以上病原菌时因生长速度不同、营养要求不同,培养结果不能真实反映病原菌的种类、数量。 问题4:为什么有时痰涂片结果与痰培养结果不一致? 由于痰标本进行培养和涂片时选取的部位不一致; 某些快生长菌所占比例并不多,但由于生长速度快、营养要求低,能在培养过程中迅速变为优势菌而掩盖其他菌的生长; 标本从采集到接种的时间过长,造成部分苛养菌死亡,在涂片中看到的只是菌的残骸而非活菌。 问题5:我们想用的药物在药敏试验中没有做? 1.天然耐药 2.可能是药物的敏感性被其他药物所预报 问题6:为什么有的菌报告很多种药物,有的仅报告几种药物? 报告的药物种类根据细菌种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铜绿假单胞菌报告的药物较多,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报告的药敏较少。 问题7:是否能将所用的药都做药敏试验? 1.没有必要:通过耐药机制和标志性药物可以预测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2.没有可能:不是所用药物都可以做药敏试验(需要药物在体外稳定,需要有操作标准和解释标准) 问题8:选择药敏报告敏感的药物,为什么临床治疗无效? ①体外药敏试验只能预测体内治疗效果,并不等同;一般来说,耐药=治疗无效;敏感≠治疗有效;

细菌标本采集规范

临床微生物学标本采取和处理的规范化要求 正确的采取、处理与运送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是临床细菌检验成功的关键。标本采取与处理的规范化是准确、及时地向临床提供重要的临床感染信息的基础;而标本采取与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检验结果,给临床以误导,延误对患者的正确治疗。为此,我们提出初步的参考意见,并希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一、血液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临床上疑为败血症、脓毒血症或其他血液感染的患者,需做血液细菌培养以明确病原。 1.采集方法:静脉采血,以无菌操作方法抽取血液后,直接注入血培养瓶中,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如果同时作需氧和厌氧培养,应先将标本接种到厌氧瓶中,再注入需氧瓶,严格防止将空气注入厌氧瓶中。 2.采血时间以及血培养份数:在患者发热期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抗菌治疗前,用药前24小时内采集2~3次血液标本,可使细菌检出率高达99%。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的患者,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1小时采血,亦可在寒战或发热后1小时采集血液标本。特殊感染患者采血培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可疑急性发热性菌血症、败血症患者: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在24小时内从不同部位采集2~3份血液标本培养。 (2)可疑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1~2小时内采集3份血标本培养,如果24小时后阴性,再采集两份血标本培养。 (3)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先采集2~3份血标本,抽血间隔60 min,24~36小时后体温升高之前,再采集2份血标本进行培养。因为1次血培养不足以说明问题,可能会遗漏阳性结果。

(4)可疑菌血症但血培养持续阴性时;应改变血培养方法,以获得罕见或苛养的微生物。 (5)在急性发热性疾病如脑膜炎、细菌性肺炎,需马上做抗菌治疗;或急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要紧急手术的患者,应立即从两臂分别取2份标本。 3.采血部位: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疑为亚急性心内膜炎的患者,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疑为细菌性骨髓炎或伤寒患者,在病灶或髂前(后)上棘处严格消毒后抽取骨髓。多次采血应在不同部位的血管穿刺以排除皮肤菌丛污染的可能。要避免从血管插管内取血,因插管常被污染,其培养结果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在不同部位取血,2次分离出同样菌种才是确定病原菌的有力证据。采血时要求严格无菌操作,防止皮肤正常菌群污染。 4.采血量:采血量与血培养的检出率相关,所以采血量一定要足够。成人一般为8~10ml/瓶,新生儿与婴幼儿为1~5 ml/瓶,骨髓采血量为1~2ml/瓶。 5.标本运送与保存:含血样的培养瓶应立即送往实验室;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应将其放在室温,切忌冰箱存放,因为某些苛养菌可在低温环境中死亡,而使培养阳性率下降。 二、下呼吸道分泌物(痰培养)的标本采取和处理 下呼吸道分泌物(痰)的细菌学检查对病原学诊断起着重要作用,但痰标本的质量往往难以保证,造成病原学诊断和实际引起感染的病原菌脱节,直接影响抗菌药物的应用、甚至耐药菌的出现或流行。痰标本的细菌学检验地带网检查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标本的采集:痰液标本最好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以深咳晨痰最好,主 要有自然咳痰法、支气管镜采集法、胃内采痰法、小儿采痰法和气管穿刺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