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半导体器件与工艺期末复习资料知识讲解

最新半导体器件与工艺期末复习资料知识讲解
最新半导体器件与工艺期末复习资料知识讲解

pn 结二极管的两个基本特性①开关特性②整流特性

突变结模型近似①掺杂分布是阶跃函数。在n 型和p 型半导体的净掺杂浓度皆为常数。②杂质完全电离。即n 型半导体和p 型半导体的平衡电子浓度分别为:n n0=N D 和p p0=N A ③忽略杂质引起的带隙变窄效应。但需要考虑掺杂引起的费米能级变化,对简

并态,n 型半导体和p 型半导体的费米能级分别处于导带底和价带顶。

pn 结平衡能带图

接触后平衡态下的费米能级就是上图的E F

内建电势差在没有外接电路的情形下,扩散过程不会无限延续下去。此时会到达一种

平衡,即扩散和漂移之间的动态平衡,相应产生的电势差称为接触电势差。由于是自

身费米能级不同产生的,因此常称为自建势或内建势

电子和空穴的内建电势差大小区别

对于同质结,他们的大小是一样的,对于异质结不一样。

突变结电场强度与电势分布

电场分布图大小

电势分布图由

dx x E x )()(大小求出

耗尽区及其宽度,在各自n 区、

p 区的耗尽宽度与什么有关?

①定义:在半导体pn 结、肖特基结、异质结中,由于界面两侧半导体原有化学势的差异导致界面附近能带弯曲,从而形成能带弯曲区域电子或空穴浓度的下降,这一界

面区域称为耗尽区。②宽度:

③关系:

p

n n p D A p n

x x V V N N x x ;

单边突变结及其平衡时的能带图

外加正偏压、负偏压下的pn结能带图

pn结电压与外加偏压关系

外加反偏电压V j=V t o tal=V bi+V R;外加正偏电压V j=V total=V bi-V R

扩散电流势垒降低,位于中性区或准中性区的多数电子或空穴通过扩散穿过pn结皆产生从n到p或p到n的净电子、净空穴扩散流,相应地皆为从p区至n区的净扩散电流;从n区扩散到p区的电子将成为p区中的过剩少数载流子,将发生远离结区的方向扩散和复合,过剩电子浓度将逐渐减小。此时,由于中性p区无电场,因此电子主要以扩散方式流入p区,故称过剩少数载流子电流为扩散电流或注入电流。

少子注入及表达式给pn结外加正向偏压时,少子被注入了,n p=n p0exp(qV a/kT) 少子抽取给pn结外加反向偏压时,少子被抽取了,n p=0

长基区原型二极管电流主要为扩散电流,同时结两边的准中性区的长度远大于区

域中少子的扩散长度(电子为L n,空穴为L p)

什么是pn结二极管的理想电流?理想电流-电压方程如何?理想因子?反向饱和电

流或电流密度?并画出电流-电压关系简图

①定义(假设)a耗尽层突变近似。空间电荷区的边界存在突变;耗尽区以外的半导体区域为电中性,且多子浓度基本上等于平衡时的浓度。b半导体为非简并,载流子统计分布采用麦克斯韦-波尔兹曼统计。c小注入条件。在结的任何一边,任何位置的少子浓度

远远小于多子浓度。d电流分布。在中性区或准中性区,和扩散电流相比,少子的漂移

电流可忽略;pn结内的电流值处处相等;pn结内的电子电流与空穴电流分别为连续函数;耗尽区内的电子电流与空穴电流为恒定值。

②方程:

③理想因子:一般情形下,电流密度J通常近似为右图:

其中,J s为J rec和J0的函数,n为二极管的品质因子或理想因子

④电流密度:总反偏电流密度为

理想反向饱和电流密度与反向产

生电流密度之和,即

关系简图:

短基区二极管对长基区二极管,注入的过剩载流子可以完全通过复合来衰减。在

双极结型晶体管中,基区n区宽度w B(不包括耗尽区)很薄(短基区二极管),远远小于少子如空穴的扩散长度。而在p区,仍足够长。

反偏产生电流反偏时在耗尽区,由于热激发产生的载流子被电场扫出形成反偏产生电

正偏复合电流

正偏时,空穴注入到n区时经过耗尽区,此时由于电子注入也经过耗尽区,因此耗尽

区存在两种过剩载流子将发生复合而损失,由此造成p区须将额外向n区注入空穴、n区向p区额外注入电子的流动而形成复合电流。

试画出正偏压下pn结的准费米能级分布同“外加正偏压、负偏压下的pn结能带图”

正偏压下,最大复合速率位于pn结何处?

由d(1/R N)/dn=0可求出最大复合率对应的位置满足右

pn结接触处存在一复合率尖峰,即最大复合率对应的

位置。

复合电流和扩散电流与电压的变化关系有什么不同?复合电流考虑下的pn结电流-电压关系如何表述?

①J=Js(exp(qVa/nkT)-1) 对于复合电流n=2,对于扩散电流n=1,而lnJ=lnJs+(q/nkT)Va,画出lnJ-Va图,扩散电流的斜率是复合电流的两倍。②电流电压关系J=Js(exp(qVa/nkT)-1) 串联电阻效应串联电阻包含两部分①通过中性区的电压降IR②接触阻抗

大注入效应大注入时,注入的少子浓度和多子浓度接近,

如在n端耗尽区边界处:(右图)

隧穿电流高电场下,价带中的电子越过禁带或势垒进入到导带中的空态而形成的电流。

雪崩倍增电流由碰撞电离引起,即高电场下,热平衡电子被耗尽区电场加速碰

撞价带中的电子形成电子-空穴对,并持续发生而形成的电流。

反向击穿①当二极管的反向电流超过某一定值时,就可认为击穿。但击穿后的器件并

没有真正损坏,因此击穿是可逆的。②击穿电压:对Si的pn结,击穿电压大于8V,主要为雪崩击穿;电压小于6V时,主要为隧穿击穿。

结电阻或扩散电阻

结电阻为热电压和直流偏置点处的电流比值;结电阻

随偏置电流的增加而减小,即与IV特性的斜率成反

比。(右图)

存储电荷电容或扩散电容

在交流电压周期内,注入的少子发生了周期性的充、放电,产生的电容称为扩散电容

或存储电荷电容。

有效存储电荷/渡越时间

DQ T sc

I V C t 其中n P n p P P T I I I I I I n n 为少子的平均渡越时间,简称渡越

时间。结电容、耗尽层电容或势垒电容

由于耗尽区内的正电荷与负电荷在空间上是分离的,故pn 结具有了电容的充放电效应。当V R 增加dV R 时,n 区内形成额外的正电荷,同时在p 区形成额外的负电荷。势垒电容定义为:

其中,

最终

小信号下,理想正偏pn 结二极管的等效电路图(右图)

pn 结二极管关瞬态时的存储时间

如何使pn 结二极管快速关断?

①较大的反偏电流IR;②降低少子

寿命,即减小扩散长度:通过引入

复合中心,如Si 中的Au 或Cu ;③其它:减小轻掺杂区厚度

(短基区)或进行梯度掺杂分布。

超突变结线性缓变结

文字定义:①在E -B 结(n +p )中,p 型B 区掺杂浓度随E -B 结的距离增大而减小。这种半导体结称为超突变结。②在B -C 结(pn )中,掺杂浓度皆随离结距离增大而增大。而且,在B -C 结附近的掺杂可近似为线性分布,称之为线性缓变结。

公式定义:对p +n 单边结,x >0处的n 型掺杂浓度N D ’=BX m ,m =0均匀掺杂,m =1

是线性缓变结,m =负值是超突变结

半导体异质结由两种不同的半导体单晶材料(一般是窄带隙和宽带隙)组成的结异质结突变结、缓变结①突变结:带隙由一种半导体直接变为另一种半导体,如

Ge/GaAs 等②缓变结:两种半导体的带隙连续变化形成,如GaAs/Al 1-x Ga x As 异质结等异质结类型以及能带示意图①跨骑型或I 型②交错型或II 型③错开型或III 型

同型异质结和反型异质结①掺杂类型相同的称为同型异质结(N n和P p)②相反的称为反型异质结(N p和P n)

电子亲和势模型假设条件:半导体材料参数直到冶金结处都不变;半导体材料的晶格常数相近或相等;真空能级连续;异质结能带图由两种半导体材料的亲和能、电离能或带隙决定。

根据接触前异质结能带画出热平衡后的能带图

Pn反型异质结nN同型异质结

二维电子气以及缓变结的使用原因?

减少电离杂质散射,提升电子的迁移速率

隧穿诱导偶极层如果异质结中两种半导体材料的晶格常数不同,而且价带顶能量

差较大,此时在界面处将产生电偶极层,如GaAs/Ge异质结。

量子阱如在跨骑型GaAs/Al0.3Ga0.7As异质结中,当GaAs层的厚度降低到和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当时,GaAs中的载流子出现量子现象,即电子在垂直方向呈量子化且

被限制在GaAs中。具有这种结构的称为量子阱,GaAs称为阱层,而AlGaAs称为垒层。超晶格当垒层的厚度降低到量子阱之间的波函数发生相互作用,由量子阱中的量子限制能级变成了子能带,称为超晶格。

量子阱带间跃迁吸收、子带间跃迁吸收

带之间的跃迁吸收子带之间的跃迁吸收

肖特基势垒

肖特基二极管的电流产生机制电子从金属流向半导体(m→s):势垒高度为φB0,理想情况下不随外加电压变化;电子从半导体流向金属(s→m):势垒或内建电势差随外加电压变化,类似于pn同质结、异质结。

肖特基二极管的电流-电压与pn结二极管的电流-电压特性的区别

①一般而言,肖特基二极管的理想反向饱和电流密度比pn结要大2~3个数量级;因此,反向偏压下的pn结产生电流密度比起J sT可忽略不计,即J sT>>J s ②反向偏压下肖特基二极管存在较大的隧穿电流。③由于小的内建电势差,在相同的正向偏压下,肖

特基二极管的正向电流比pn结的大。④有效开启电压不同(势垒高度的不同)。

金属-半导体的欧姆接触接触电阻很低的金属-半导体结,在金属和半导体两边都能

形成电流。理想情况下,通过欧姆接触形成的电流-电压为线性关系,且电压较低(或接触电阻很低)。

热平衡时,金属-半导体欧姆接触的能带图右图

重掺杂半导体与金属形成的隧道效应

对金属-n+结,由于半导体进行了重掺杂,此时的

空间电荷区宽度非常薄,电子将容易隧穿通过势

垒。

比接触阻抗反映金属和半导体欧姆接触的阻抗

晶体管类型、组成名称和电路符号

两种类型:npn和pnp 组成名称:发射极、集电极、基极

电路符号(npn和pnp)

平衡态能带图(npn和pnp)

工作模式以及对应的输入、输出参数

共基极:基极被输入和输出电路所共用

共发射极:射极被输入和输出电路所共用

四种工作区域名称以及相应pn结的偏置情况

①正向有源或放大模式V BE正偏,V BC反偏②电压饱和V BE正偏,V BC正偏③反向有源V BE反偏,V BC正偏④截止V BE反偏,V BC反偏

晶体管的放大作用对共发射极,电流增益为β=I C/I B

试画出npn和pnp晶体管正向有源模式下的能带图

半导体器件工艺基础知识

半导体基础知识和半导体器件工艺 第一章半导体基础知识  通常物质根据其导电性能不同可分成三类。第一类为导体,它可以很好的传导电流,如:金属类,铜、银、铝、金等;电解液类:NaCl水溶液,血液,普通水等以及其它一些物体。第二类为绝缘体,电流不能通过,如橡胶、玻璃、陶瓷、木板等。第三类为半导体,其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如四族元素Ge锗、Si硅等,三、五族元素的化合物GaAs砷化镓等,二、六族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硫化物等。 物体的导电能力可以用电阻率来表示。电阻率定义为长1厘米、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物质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厘米。电阻率越小说明该物质的导电性能越好。通常导体的电阻率在10-4欧姆*厘米以下,绝缘体的电阻率在109欧姆*厘米以上。 半导体的性质既不象一般的导体,也不同于普通的绝缘体,同时也不仅仅由于它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而是由于半导体具有以下的特殊性质: (1) 温度的变化能显著的改变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当温度升高时,电阻率会降低。比如Si在200℃时电阻率比室温时的电阻率低几千倍。可以利用半导体的这个特性制成自动控制用的热敏组件(如热敏电阻等),但是由于半导体的这一特性,容易引起热不稳定性,在制作半导体器件时需要考虑器件自身产生的热量,需要考虑器件使用环境的温度等,考虑如何散热,否则将导致器件失效、报废。 (2) 半导体在受到外界光照的作用是导电能力大大提高。如硫化镉受到光照后导电能力可提高几十到几百倍,利用这一特点,可制成光敏三极管、光敏电阻等。 (3) 在纯净的半导体中加入微量(千万分之一)的其它元素(这个过程我们称为掺杂),可使他的导电能力提高百万倍。这是半导体的最初的特征。例如在原子密度为5*1022/cm3的硅中掺进大约5X1015/cm3磷原子,比例为10-7(即千万分之一),硅的导电能力提高了几十万倍。 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围绕它运动的电子组成的。电子很轻、很小,带负电,在一定的轨道上运转;原子核带正电,电荷量与电子的总电荷量相同,两者相互吸引。当原子的外层电子缺少后,整个原子呈现正电,缺少电子的地方产生一个空位,带正电,成为电洞。物体导电通常是由电子和电洞导电。 前面提到掺杂其它元素能改变半导体的导电能力,而参与导电的又分为电子和电洞,这样掺杂的元素(即杂质)可分为两种:施主杂质与受主杂质。 将施主杂质加到硅半导体中后,他与邻近的4个硅原子作用,产生许多自由电子参与导电,而杂质本身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但不是电洞,不能接受电子。这时的半导体叫N型半导体。施主杂质主要为五族元素:锑、磷、砷等。 将施主杂质加到半导体中后,他与邻近的4个硅原子作用,产生许多电洞参与导电,这时的半导体叫p型半导体。受主杂质主要为三族元素:铝、镓、铟、硼等。 电洞和电子都是载子,在相同大小的电场作用下,电子导电的速度比电洞

常用半导体器件复习题

第1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一、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每题1分) 1.在N型半导体中,如果掺入足够量的三价元素,可将其改型成为P型半导体。()2.在N型半导体中,由于多数载流子是自由电子,所以N型半导体带负电。()3.本征半导体就是纯净的晶体结构的半导体。() 4.PN结在无光照、无外加电压时,结电流为零。() 5.使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的外部条件是发射结正偏,且集电结也是正偏。()6.晶体三极管的β值,在任何电路中都是越大越好。( ) 7.模拟电路是对模拟信号进行处理的电路。( ) 8.稳压二极管正常工作时,应为正向导体状态。( ) 9.发光二极管不论外加正向电压或反向电压均可发光。( ) 10.光电二极管外加合适的正向电压时,可以正常发光。( ) 一、判断题答案:(每题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填空题(每题1分) 1.N型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是电子,P型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是。2.由于浓度不同而产生的电荷运动称为。 3.晶体二极管的核心部件是一个,它具有单向导电性。 4.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表现为:外加正向电压时,外加反向电压时截止。5.三极管具有放大作用的外部条件是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偏置。6.场效应管与晶体三极管各电极的对应关系是:场效应管的栅极G对应晶体三极管的基极b,源极S对应晶体三极管,漏极D对应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c。7.PN结加正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 8.稳压二极管正常工作时,在稳压管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并且在其电路中串联一支限流电阻,在一定电流围表现出稳压特性,且能保证其正常可靠地工作。 9.晶体三极管三个电极的电流I E 、I B 、I C 的关系为:。 10.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颜色决定于所用的,目前有红、绿、蓝、黄、橙等颜色。 二、填空题答案:(每题1分) 1.空穴 2.扩散运动 3.PN结 4.导通 5.反向 6.发射机e 7.变薄 8.反向 9.I E =I B +I C 10.材料 三、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及容一起填入横线上,每题1分)

半导体器件基础测试题

第一章半导体器件基础测试题(高三) 姓名班次分数 一、选择题 1、N型半导体是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下列物质而形成的。 A、电子; B、空穴; C、三价元素; D、五价元素。 2、在掺杂后的半导体中,其导电能力的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掺杂的工艺; B、杂质的浓度: C、温度; D、晶体的缺陷。 3、晶体三极管用于放大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B、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 C、发射结反偏、集电结正偏; D、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 4、晶体三极管的截止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B、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 C、发射结反偏、集电结正偏; D、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 5、晶体三极管的饱和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B、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 C、发射结反偏、集电结正偏; D、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 6、理想二极管组成的电路如下图所示,其AB两端的电压是。 A、—12V; B、—6V; C、+6V; D、+12V。 7、要使普通二极管导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用它的反向特性; B、锗管使用在反向击穿区; C、硅管使用反向区域,而锗管使用正向区域; D、都使用正向区域。 8、对于用万用表测量二极管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万用表的R×100或R×1000的欧姆,黑棒接正极,红棒接负极,指针偏转; B、用万用表的R×10K的欧姆,黑棒接正极,红棒接负极,指针偏转; C、用万用表的R×100或R×1000的欧姆,红棒接正极,黑棒接负极,指针偏转; D、用万用表的R×10,黑棒接正极,红棒接负极,指针偏转; 9、电路如下图所示,则A、B两点的电压正确的是。 A、U A=3.5V,U B=3.5V,D截止;

半导体器件参数(精)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知识测试题(二) 姓名:单位: 职务:得分: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于年月发布。 2、《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是我们党规范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法规,内容极为丰富,共有章条。 3、干部的四化是指革命化、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 4、,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职责,负责《条例》的组织实施。 5、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应当从后备干部中选拔。 6、民主推荐部门领导,本部门人数较少的,可以由全体人员参加。 7、党政机关部分专业性较强的领导职务实行聘任制△I称微分电阻 RBB---8、政协领导成员候选人的推荐和协商提名,按照RE---政协章程和有关规定办理。 Rs(rs----串联电阻 Rth----热阻 结到环境的热阻

动态电阻 本机关单位或本系统 r δ---衰减电阻 r(th--- Ta---环境温度 Tc---壳温 td---延迟时间 、对决定任用的干部,由党委(党组)指定专人同本人 tg---电路换向关断时间 12 Tj---和不同领导职务的职责要求,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廉toff---。 tr---上升时间13、民主推荐包括反向恢复时间 ts---存储时间和温度补偿二极管的贮成温度 p---发光峰值波长 △λ η---

15、考察中了解到的考察对象的表现情况,一般由考察组向VB---反向峰值击穿电压 Vc---整流输入电压 VB2B1---基极间电压 VBE10---发射极与第一基极反向电压 VEB---饱和压降 VFM---最大正向压降(正向峰值电压) 、正向压降(正向直流电压) △政府、断态重复峰值电压 VGT---门极触发电压 VGD---17、人民代表大会的临时党组织、人大常委会党组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人大代表中的党员,应当认真贯彻党委推荐意见 VGRM---门极反向峰值电压,带头(AV 履行职责交流输入电压 最大输出平均电压

常用半导体器件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教案与讲稿) 任课教师:谭华 院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电子工程系 授课班级:2008电子信息专业本科1、2班 授课时间:2009年9月21日------2009年12月23日每周学时:4学时 授课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4版) 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童诗白华成英主编 高教出版社 2009

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本章内容简介 半导体二极管是由一个PN结构成的半导体器件,在电子电路有广泛的应用。本章在简要地介绍半导体的基本知识后,主要讨论了半导体器件的核心环节——PN 结。在此基础上,还将介绍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主要参数以及二极管基本电路及其分析方法与应用。最后对齐纳二极管、变容二极管和光电子器件的特性与应用也给予简要的介绍。 (一)主要内容: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PN结的形成及特点,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特性、参数、模型及应用电 路 (二)基本要求: ?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结构及PN结的形成 ?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工作原理 ?了解二极管(包括稳压管)的V-I特性及主要性能指标 (三)教学要点: ?从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结构及PN结的形成入手,重点介绍PN结的单向导 电工作原理、 ?二极管的V-I特性及主要性能指标 1.1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1.1.1 半导体材料 根据物体导电能力(电阻率)的不同,来划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材料,我们称之为半导体。在电子器件中,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有:元素半导体,如硅(Si)、锗(Ge)等;化合物半导体,如砷化镓(GaAs)等;以及掺杂或制成其它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如硼(B)、磷(P)、锢(In)和锑(Sb)等。其中硅是最常用的一种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有以下特点: 1.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 2.半导体受外界光和热的刺激时,其导电能力将会有显著变化。 3.在纯净半导体中,加入微量的杂质,其导电能力会急剧增强。

常用半导体器件习题考答案

第7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习题参考答案 7-1 计算图所示电路的电位U Y (设D 为理想二极管)。 (1)U A =U B =0时; (2)U A =E ,U B =0时; (3)U A =U B =E 时。 解:此题所考查的是电位的概念以及二极管应用的有关知识。从图中可以看出A 、B 两点电位的相对高低影响了D A 和D B 两个二极管的导通与关断。 当A 、B 两点的电位同时为0时,D A 和D B 两个二极管的阳极和阴极(U Y )两端电位同时为0,因此均不能导通;当U A =E ,U B =0时,D A 的阳极电位为E ,阴极电位为0(接地),根据二极管的导通条件,D A 此时承受正压而导通,一旦D A 导通,则U Y >0,从而使D B 承受反压(U B =0)而截止;当U A =U B =E 时,即D A 和D B 的阳极电位为大小相同的高电位,所以两管同时导通,两个1k Ω的电阻为并联关系。本题解答如下: (1)由于U A =U B =0,D A 和D B 均处于截止状态,所以U Y =0; (2)由U A =E ,U B =0可知,D A 导通,D B 截止,所以U Y =E ? +9 19=109E ; (3)由于U A =U B =E ,D A 和D B 同时导通,因此U Y =E ?+5.099=1918E 。 7-2 在图所示电路中,设D 为理想二极管,已知输入电压u i 的波形。试画出输出电压u o 的波形图。 解:此题的考查点为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以及电路的基本知识。 首先从(b )图可以看出,当二极管D 导通时,电阻为零,所以u o =u i ;当D 截止时,电阻为无穷大,相当 于断路,因此u o =5V ,即是说,只要判断出D 导通与否, 就可以判断出输出电压的波形。要判断D 是否导通,可 以以接地为参考点(电位零点),判断出D 两端电位的高 低,从而得知是否导通。 u o 与u i 的波形对比如右图所示: 7-3 试比较硅稳压管与普通二极管在结构和运用上有 何异同 (参考答案:见教材) 7-4 某人检修电子设备时,用测电位的办法,测出管脚①对地电位为-;管脚②对地电位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基础知识

9金属半导体与半导体异质结 一、肖特基势垒二极管 欧姆接触:通过金属-半导体的接触实现的连接。接触电阻很低。 金属与半导体接触时,在未接触时,半导体的费米能级高于金属的费米能级,接触后,半导体的电子流向金属,使得金属的费米能级上升。之间形成势垒为肖特基势垒。 在金属与半导体接触处,场强达到最大值,由于金属中场强为零,所以在金属——半导体结的金属区中存在表面负电荷。 影响肖特基势垒高度的非理想因素:肖特基效应的影响,即势垒的镜像力降低效应。金属中的电子镜像到半导体中的空穴使得半导体的费米能级程下降曲线。附图: 电流——电压关系:金属半导体结中的电流运输机制不同于pn结的少数载流子的扩散运动决定电流,而是取决于多数载流子通过热电子发射跃迁过内建电势差形成。附肖特基势垒二极管加反偏电压时的I-V曲线:反向电流随反偏电压增大而增大是由于势垒降低的影响。 肖特基势垒二极管与Pn结二极管的比较:1.反向饱和电流密度(同上),有效开启电压低于Pn结二极管的有效开启电压。2.开关特性肖特基二极管更好。应为肖特基二极管是一个多子导电器件,加正向偏压时不会产生扩散电容。从正偏到反偏时也不存在像Pn结器件的少数载流子存储效应。 二、金属-半导体的欧姆接触 附金属分别与N型p型半导体接触的能带示意图 三、异质结:两种不同的半导体形成一个结 小结:1.当在金属与半导体之间加一个正向电压时,半导体与金属之间的势垒高度降低,电子很容易从半导体流向金属,称为热电子发射。 2.肖特基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比pn结的大,因此达到相同电流时,肖特基二极管所需的反偏电压要低。 10双极型晶体管 双极型晶体管有三个掺杂不同的扩散区和两个Pn结,两个结很近所以之间可以互相作用。之所以成为双极型晶体管,是应为这种器件中包含电子和空穴两种极性不同的载流子运动。 一、工作原理 附npn型和pnp型的结构图 发射区掺杂浓度最高,集电区掺杂浓度最低 附常规npn截面图 造成实际结构复杂的原因是:1.各端点引线要做在表面上,为了降低半导体的电阻,必须要有重掺杂的N+型掩埋层。2.一片半导体材料上要做很多的双极型晶体管,各自必须隔离,应为不是所有的集电极都是同一个电位。 通常情况下,BE结是正偏的,BC结是反偏的。称为正向有源。附图: 由于发射结正偏,电子就从发射区越过发射结注入到基区。BC结反偏,所以在BC结边界,理想情况下少子电子浓度为零。 附基区中电子浓度示意图: 电子浓度梯度表明,从发射区注入的电子会越过基区扩散到BC结的空间电荷区,

半导体器件知识点归纳一

一、半导体器件基本方程 1、半导体器件基本方程 泊松方程、电流密度方程、电子和空穴连续性方程的一维微分形式及其物理意义 2、基本方程的主要简化形式 泊松方程分别在N耗尽区和P耗尽区的简化形式 电流密度方程分别在忽略扩散电流和漂移电流时的简化形式 P型中性区电子净复合率、N型中性区空穴净复合率 P区电子和N区空穴的扩散方程及其定态形式 电子电流和空穴电流的电荷控制方程及其定态形式 注:第一章是整个课程的基础,直接考察的概率很小,一般都结合后面章节进行填空或者计算的考察,理解的基础上牢记各公式形式及其物理意义。 二、PN结 1、突变结与缓变结 理想突变结、理想线性缓变结、单边突变结的定义 2、PN结空间电荷区 理解空间电荷区的形成过程 注:自己用概括性的语句总结出来,可能考简述题。 3、耗尽近似与中性近似 耗尽近似、耗尽区、中性近似、中性区的概念 4、内建电场、耗尽区宽度、内建电势 内建电场、内建电势、约化浓度的概念 内建电场、耗尽区宽度、内建电势的推导 电场分布图的画法 内建电势的影响因素 Si和Ge内建电势的典型值 注:填空题可能考察一些物理概念的典型值,这部分内容主要掌握突变结的,可能考计算题,不会完全跟书上一样,会有变形,比如考察PIN结的相关计算;对于线性缓变结,只需记住结论公式即可。 5、外加电压下PN结中的载流子运动 正向电压下空穴扩散电流、电子扩散电流、势垒区复合电流的形成过程 反向电压下空穴扩散电流、电子扩散电流、势垒区产生电流的形成过程 正向电流很大反向电流很小的原因 6、PN结能带图 PN结分别在正向电压和反向电压下的能带图 注:所有作图题应力求完整,注意细节,标出所有图示需要的标识 7、PN结的少子分布 结定律:小注入下势垒区边界上的少子浓度表达式 少子浓度的边界条件 中性区内非平衡少子浓度分布公式 外加正反向电压时中性区中少子浓度分布图 注:书上给出了N区的推导,尽量自己推导一下P区的情况,加深理解 8、PN结的直流伏安特性

常用半导体元件习题及答案

第5章常用半导体元件习题 5.1晶体二极管 一、填空题: 1.半导体材料的导电能力介于和之间,二极管是将 封装起来,并分别引出和两个极。 2.二极管按半导体材料可分为和,按内部结构可分为_和,按用途分类有、、四种。3.二极管有、、、四种状态,PN 结具有性,即。4.用万用表(R×1K档)测量二极管正向电阻时,指针偏转角度,测量反向电阻时,指针偏转角度。 5.使用二极管时,主要考虑的参数为和二极管的反向击穿是指。 6.二极管按PN结的结构特点可分为是型和型。 7.硅二极管的正向压降约为 V,锗二极管的正向压降约为 V;硅二极管的死区电压约为 V,锗二极管的死区电压约为 V。 8.当加到二极管上反向电压增大到一定数值时,反向电流会突然增大,此现象称为现象。 9.利用万用表测量二极管PN结的电阻值,可以大致判别二极管的、和PN结的材料。 二、选择题: 1. 硅管和锗管正常工作时,两端的电压几乎恒定,分别分为( )。 A.0.2-0.3V 0.6-0.7V B. 0.2-0.7V 0.3-0.6V C.0.6-0.7V 0.2-0.3V D. 0.1-0.2V 0.6-0.7V 的大小为( )。 2.判断右面两图中,U AB A. 0.6V 0.3V B. 0.3V 0.6V C. 0.3V 0.3V D. 0.6V 0.6V 3.用万用表检测小功率二极管的好坏时,应将万用表欧姆档拨到() Ω档。 A.1×10 B. 1×1000 C. 1×102或1×103 D. 1×105 4. 如果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都很大,说明 ( ) 。 A. 内部短路 B. 内部断路 C. 正常 D. 无法确定 5. 当硅二极管加0.3V正向电压时,该二极管相当于( ) 。 A. 很小电阻 B. 很大电阻 C.短路 D. 开路 6.二极管的正极电位是-20V,负极电位是-10V,则该二极管处于()。 A.反偏 B.正偏 C.不变D. 断路 7.当环境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反向电流将() A.增大 B.减小 C.不变D. 不确定 8.PN结的P区接电源负极,N区接电源正极,称为()偏置接法。

半导体基础知识和半导体器件工艺

半导体基础知识和半导 体器件工艺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半导体基础知识和半导体器件工艺 第一章半导体基础知识 通常物质根据其导电性能不同可分成三类。第一类爲导体,它可以很好的传导电流,如:金属类,铜、银、铝、金等;电解液类:NaCl水溶液,血液,普通水等以及其他一些物体。第二类爲绝缘体,电流不能通过,如橡胶、玻璃、陶瓷、木板等。第三类爲半导体,其导电能力介於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如四族元素Ge锗、Si矽等,三、五族元素的化合物GaAs砷化镓等,二、六族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硫化物等。 物体的导电能力可以用电阻率来表示。电阻率定义爲长1厘米、截面积爲1平方厘米的物质的电阻值,单位爲欧姆*厘米。电阻率越小说明该物质的导电性能越好。通常导体的电阻率在10-4欧姆*厘米以下,绝缘体的电阻率在109欧姆*厘米以上。 半导体的性质既不象一般的导体,也不同于普通的绝缘体,同时也不仅仅由於它的导电能力介於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而是由於半导体具有以下的特殊性质: (1) 温度的变化能显着的改变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当温度升高时,电阻率会降低。比如Si在200℃时电阻率比室温时的电阻率低几千倍。可以利用半导体的这个特性制成自动控制用的热敏元件(如热敏电阻等),但是由於半导体的这一特性,容易引起热不稳定性,在制作半导体器件时需要考虑器件自身産生的

热量,需要考虑器件使用环境的温度等,考虑如何散热,否则将导致器件失效、报废。 (2) 半导体在受到外界光照的作用是导电能力大大提高。如硫化镉受到光照後导电能力可提高几十到几百倍,利用这一特点,可制成光敏三极管、光敏电阻等。 (3) 在纯净的半导体中加入微量(千万分之一)的其他元素(这个过程我们称爲掺杂),可使他的导电能力提高百万倍。这是半导体的最初的特徵。例如在原子密度爲5*1022/cm3的矽中掺进大约5X1015/cm3磷原子,比例爲10-7(即千万分之一),矽的导电能力提高了几十万倍。 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围绕它运动的电子组成的。电子很轻、很小,带负电,在一定的轨道上运转;原子核带正电,电荷量与电子的总电荷量相同,两者相互吸引。当原子的外层电子缺少後,整个原子呈现正电,缺少电子的地方産生一个空位,带正电,成爲电洞。物体导电通常是由电子和电洞导电。 前面提到掺杂其他元素能改变半导体的导电能力,而参与导电的又分爲电子和电洞,这样掺杂的元素(即杂质)可分爲两种:施主杂质与受主杂质。 将施主杂质加到矽半导体中後,他与邻近的4个矽原子作用,産生许多自由电子参与导电,而杂质本身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但不是电洞,不能接受电子。这时的半导体叫N型半导体。施主杂质主要爲五族元素:锑、磷、砷等。 将施主杂质加到半导体中後,他与邻近的4个矽原子作用,産生许多电洞参与导电,这时的半导体叫p型半导体。受主杂质主要爲三族元素:铝、镓、铟、硼等。

1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习题

第一章题解-1 第一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习 题 1.1 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1)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 元素可形成N 型半导体,加入 元素可形成P 型半导体。 A. 五价 B. 四价 C. 三价 (2)当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将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3)工作在放大区的某三极管,如果当I B 从12μA 增大到22μA 时,I C 从1m A 变为2m A ,那么它的β约为 。 A. 83 B. 91 C. 100 (4)当场效应管的漏极直流电流I D 从2m A 变为4m A 时,它的低频跨导g m 将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解:(1)A ,C (2)A (3)C (4)A 1.2 能否将1.5V 的干电池以正向接法接到二极管两端?为什么? 解:不能。因为二极管的正向电流与其端电压成指数关系,当端电压为1.5V 时,管子会因电流过大而烧坏。 1.3 电路如图P1.3所示,已知u i =10s in ωt (v),试画出u i 与u O 的波形。设二极管正向导通电压可忽略不计。 图P1.3

第一章题解-2 解图P1.3 解:u i 和u o 的波形如解图P1.3所示。 1.4 电路如图P1.4所示,已知u i =5s in ωt (V),二极管导通电压U D =0.7V 。试画出u i 与u O 的波形,并标出幅值。 图P1.4 解图P1.4 解:波形如解图P1.4所示。 1.5 电路如图P1.5(a )所示,其输入电压u I1和u I2的波形如图(b )所示,二极管导通电压U D =0.7V 。试画出输出电压u O 的波形,并标出幅值。 图P1.5 解:u O 的波形如解图P1.5所示。

下一代新型半导体器件及工艺基础研究

下一代新型半导体器件及工艺基础研究 微电子技术无论是从其发展速度和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都可以说是科学技术史上空前的,微电子技术已经成为整个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 自1958年集成电路发明以来,为了提高电子集成系统的性能,降低成本,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不断缩小,制作工艺的加工精度不断提高,同时硅片的面积不断增大。40多年来,集成电路芯片的发展基本上遵循了摩尔定律,即每隔三年集成度增加4倍,特征尺寸缩小√2倍。集成电路芯片的特征尺寸已经从1978年的10/xm发展到现在的0.13-0.10txm;硅片的直径也逐渐由2英寸、3英寸、4英寸、6英寸、8英寸发展到12英寸。在这期间,虽然有很多人预测这种发展趋势将减缓,但微电子产业发展的事实证实了Moore的预言,而且根据预测,微电子技术的这种发展趋势至少在今后10多年内还将继续下去,这是其它任何产业都无法与之比拟的。 现在,0.13lam的CMOS工艺技术已进人大生产,0.04微米乃至0.01微米的器件已在实验室中制备成功,研究工作已进入亚0.1lam技术阶段,相应的栅氧化层厚度只有2.0-1.0nm。预计到2014年,特征尺寸为0.035lam的电路将投入批量生产。 2000年以来,虽然世界微电子产业进入低谷,即使如此,但从微电子技术发展方面来讲,微电子却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自1999年以来,原来集成电路工艺每3年提升一代的规律在进入21世纪后变为两年提升一代,这说明全球的微电子产业正在借这一轮微电子产业不景气的空隙做技术上的储备,为迎接新一轮微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作着积极的准备。 近年来,虽然国际微电子产业处于低谷,但中国的微电子产业却一枝独秀,仍然保持着每年30%以上的递增速度。特别是随着中芯国际、华虹NEC、天津Motorola等一批大规模、高水平集成电路制造企业的建成,国际上先进的半导体工艺正被迅速地直接引入到我国,制造工艺技术达到了0.25、0.18甚至0.13lam工艺水平,因此可以说我国微电子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跳跃式发展阶段。 为了加强我国微电子产业的竞争力,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提出了973项目"系统芯片(SystemOn a Chip)中新器件新工艺基础研究",致力研究下一代SOC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半导体新器件新工艺领域的基础科学问题。本文介绍的主要内容就是我们在该973项目研究中取得的部分新器件、新工艺方面的研究成果。 MILC平面双栅器件 双栅器件独特的优点已被公认为纳米量级器件的优选结构,平面双栅器件由于白对准双栅技术的问题一直处于探索之中,虽然已提出一些方法,如激光退火,选择外延生长,侧向外延生长等,但都非常复杂,成本也很高,而得到的器件的寄生电阻比预期高很多。在平面双栅器件工艺集成技术方面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我们利用MILC和高温退火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简单的自对准双栅MOS晶体管制备技术,为平面双栅器件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1为我们得到的单晶自对准双栅MOS晶体管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为比较起见,我们在同一工艺过程中,制作了常规单栅SOl MOS晶体管。双栅器件的沟道长度、沟道宽度、栅氧化层厚度以及沟道区硅膜的厚度分别为0.36μm、0.72μm、lOnm和40nm,测量得到的有效电子迁

半导体基础知识和半导体器件工艺

半导体基础知识和半导体器件工艺 第一章半導體基礎知識 通常物質根據其導電性能不同可分成三類。第一類爲導體,它可以很好的傳導電流,如:金屬類,銅、銀、鋁、金等;電解液類:NaCl 水溶液,血液,普通水等以及其他一些物體。第二類爲絕緣體,電流不能通過,如橡膠、玻璃、陶瓷、木板等。第三類爲半導體,其導電能力介於導體和絕緣體之間,如四族元素Ge鍺、Si矽等,三、五族元素的化合物GaAs砷化鎵等,二、六族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硫化物等。 物體的導電能力可以用電阻率來表示。電阻率定義爲長1 釐米、截面積爲1 平方釐米的物質的電阻值,單位爲歐姆*釐米。電阻率越小說明該物質的導電性能越好。通常導體的電阻率在10-4 歐姆*釐米以下,絕緣體的電阻率在109 歐姆*釐米以上。 半導體的性質既不象一般的導體,也不同于普通的絕緣體,同時也不僅僅由於它的導電能力介於導體和絕緣體之間,而是由於半導體具有以下的特殊性質: (1) 溫度的變化能顯著的改變半導體的導電能力。當溫度升高時,電阻率會降低。 比如Si在200C時電阻率比室溫時的電阻率低幾千倍。可以利用半導體的這個特性製成自動控制用的熱敏元件 (如熱敏電阻等),但是由於半導體的這一特性,容易引起熱不穩定性,在製作半導體器件時需要考慮器件自身産生的熱量,需要考慮器件使用環境的溫度等,考慮如何散熱,否則將導致器件失效、報廢。 (2)半導體在受到外界光照的作用是導電能力大大提高。如硫化鎘受到光照後導電能力可提高幾十到幾百倍,利用這一特點,可製成光敏三極管、光敏電阻等。

(3)在純淨的半導體中加入微量(千萬分之一)的其他元素(這個過程我們稱爲摻雜),可使他的導電能力提高百萬倍。這是半導體的最初的特徵。例如在原子密度爲 5*1022/cm3 的矽中摻進大約5X1015/cm3 磷原子,比例爲10-7(即千萬分之一),矽的導電能力提高了幾十萬倍。 物質是由原子構成的,而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圍繞它運動的電子組成的。電子很輕、很小,帶負電,在一定的軌道上運轉;原子核帶正電,電荷量與電子的總電荷量相同,兩者相互吸引。當原子的外層電子缺少後,整個原子呈現正電,缺少電子的地方産生一個空位,帶正電,成爲電洞。物體導電通常是由電子和電洞導電。 前面提到摻雜其他元素能改變半導體的導電能力,而參與導電的又分爲電子和電洞,這樣摻雜的元素(即雜質)可分爲兩種:施主雜質與受主雜質。 將施主雜質加到矽半導體中後,他與鄰近的4個矽原子作用,産生許多自由電子參與導電,而雜質本身失去電子形成正離子,但不是電洞,不能接受電子。這時的半導體叫N 型半導體。施主雜質主要爲五族元素:銻、磷、砷等。將施主雜質加到半導體中後,他與鄰近的4 個矽原子作用,産生許多電洞參與導電,這時的半導體叫p 型半導體。受主雜質主要爲三族元素:鋁、鎵、銦、硼等。電洞和電子都是載子,在相同大小的電場作用下,電子導電的速度比電洞快。電洞和電子運動速度的大小用遷移率來表示,遷移率愈大,截流子運動速度愈快。\ 假如把一些電洞注入到一塊N型半導體中,N型就多出一部分少數載子一一電洞, 但由於N型半導體中有大量的電子存在,當電洞和電子碰在一起時,會發生作用, 正負電中和,這種現象稱爲複合 單個N型半導體或P型半導體是沒有什麽用途的。但使一塊完整的半導體的一部分是N 型,另一部分爲P型,並在兩端加上電壓,我們會發現有很奇怪的現象。如果將P型半導體接電源的正極,N型半導體接電源的負極,然後緩慢地加電壓。當電壓很小時,一般小

2章常用半导体器件与应用题解

第二章常用半导体器件及应用 一、习题 2.1填空 1. 半导材料有三个特性,它们是 ________ 、______ 、______ 。 2. 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_____ 元素可形成N型半导体,加入_________ 元素可形成P型半导体。 3. 二极管的主要特性是___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常温下,硅二极管的门限电压约为V,导通后的正向压降约为_V;锗二极 管的门限电压约为_______ V,导通后的正向压降约为_V。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常温下,发光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考虑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 和寿命,其工作电流一般控制在__________ mA。 6. 晶体管(BJT)是一种 ___ 控制器件;场效应管是一种_______ 控制器件。 7. 晶体管按结构分有_______ 和_______ 两种类型。 8. 晶体管按材料分有_______ 和____ 两种类型。 9. NPN和PNP晶体管的主要区别是电压和电流的_________ 不同。 10. 晶体管实现放大作用的外部条件是发射结_、集电结_。 11. 从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来看,它的三个工作区域分别是_______ 、 ____ 、_____ 。 12. 晶体管放大电路有三种组态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 。 13. 有两个放大倍数相同,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不同的放大电路A和B,对同一个具有 内阻的信号源电压进行放大。在负载开路的条件下,测得A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小,这说明A的输入电阻______________ 。 14 .三极管的交流等效输入电阻随________ 变化。 15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很______ ,输出电阻很_____ 。 16 .射极跟随器的三个主要特点是_______ 、____ 、______ 。 17 .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由它的__________ 决定,而放大器的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 阻等由它的________ 决定。 18 .图解法适合于____________ ,而等效电路法则适合于 ______________ 。 19 .在单级共射极放大电路中,如果输入为正弦波,用示波器观察u o和U i的波形的相

常用半导体器件 选择复习题

第4章常用半导体器件-选择复习题 1.半导体的特性不包括。 A. 遗传性 B.光敏性 C.掺杂性 D. 热敏性 2.半导体中少数载流子在内电场作用下有规则的运动称为。 A.漂移运动 B. 扩散运动 C.有序运动 D.同步运动 3.N型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是。 A.自由电子 B.电子 C.空穴 D.光子 4.P型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是。 A.空穴 B.电子 C. 自由电子 D.光子 5.本征半导体中掺微量三价元素后成为半导体。 A.P型 B.N型 C.复合型 D.导电型 6.本征半导体中掺微量五价元素后成为半导体。 A. N型 B. P型 C.复合型 D.导电型 7.在PN结中由于浓度的差异,空穴和电子都要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这就是。 A.扩散运动 B.漂移运动 C.有序运动 D.同步运动 8.将一个PN结两端各加一条引线,再封装起来,就成为一只。 A.二极管 B. 三极管 C.电子管 D.晶闸管 9.当外电场与内电场方向相同时,阻挡层,电子不容易通过。 A.变厚 B.变薄 C. 消失 D.变为导流层 10.当外电场与内电场方向相反时,阻挡层,电子容易通过。 A.变薄 B. 变厚 C. 消失 D.变为导流层 11.PN结的基本特性是。 A.单向导电性 B. 半导性 C.电流放大性 D.绝缘性 12.晶体三极管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区,以下那个区不属于三极管的结构。 A.截止区 B. 发射区 C.基区 D.集电区 13.稳压二极管一般要串进行工作,以限制过大的电流。 A 电阻 B电容 C电感 D电源 14.下图电路中,设硅二极管管的正向压降为0V,则Y= 。 A.0V B.3V C.10V D.1.5V 15.下图电路中,设硅二极管管的正向压降为0V,则Y= 。 A.0V B.3V C.10V D.1.5V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1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题解

第一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自 测 题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和“×”表示判断结果填入空内。 (1)在N 型半导体中如果掺入足够量的三价元素,可将其改型为P 型半导体。( ) (2)因为N 型半导体的多子是自由电子,所以它带负电。( ) (3)PN 结在无光照、无外加电压时,结电流为零。( ) (4)处于放大状态的晶体管,集电极电流是多子漂移运动形成的。 ( ) (5)结型场效应管外加的栅-源电压应使栅-源间的耗尽层承受反向电压,才能保证其R G S 大的特点。( ) (6)若耗尽型N 沟道MOS 管的U G S 大于零,则其输入电阻会明显变小。( ) 解:(1)√ (2)× (3)√ (4)× (5)√ (6)× 二、选择正确答案填入空内。 (1)PN 结加正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 。 A. 变窄 B. 基本不变 C. 变宽 (2)设二极管的端电压为U ,则二极管的电流方程是 。 A. I S e U B. T U U I e S C. )1e (S -T U U I (3)稳压管的稳压区是其工作在 。 A. 正向导通 B.反向截止 C.反向击穿 (4)当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发射结电压和集电结电压应为 。 A. 前者反偏、后者也反偏 B. 前者正偏、后者反偏 C. 前者正偏、后者也正偏 (5)U G S =0V 时,能够工作在恒流区的场效应管有 。 A. 结型管 B. 增强型MOS 管 C. 耗尽型MOS 管 解:(1)A (2)C (3)C (4)B (5)A C

三、写出图T1.3所示各电路的输出电压值,设二极管导通电压U D=0.7V。 图T1.3 解:U O1≈1.3V,U O2=0,U O3≈-1.3V,U O4≈2V,U O5≈1.3V, U O6≈-2V。 四、已知稳压管的稳压值U Z=6V,稳定电流的最小值I Z mi n=5mA。求图T1.4所示电路中U O1和U O2各为多少伏。 图T1.4 解:U O1=6V,U O2=5V。

第4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第4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本章要求了解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熟悉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及其主要参数。理解稳压二极管的稳压特性。了解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变容二极管。掌握半导体三极管的伏安特性及其主要参数。了解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的伏安特性及其主要参数。 本章内容目前使用得最广泛的是半导体器件——半导体二极管、稳压管、半导体三极管、绝缘栅场效应管等。本章介绍常用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伏安特性、主要参数及简单应用。 本章学时6学时 4.1 PN结和半导体二极管 本节学时2学时 本节重点1、PN结的单向导电性; 2、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3、半导体二极管的应用。 教学方法结合理论与实验,讲解PN结的单向导电性和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二半导体极管的应用。 4.1.1 PN结的单向导电性 1. 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在纯净的四价半导体晶体材料(主要是硅和锗)中掺入微量三价(例如硼)或五价(例如磷)元素,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就会大大增强。掺入五价元素的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是自由电子,称为电子半导体或N型半导体。而掺入三价元素的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是空穴,称为空穴半导体或P型半导体。在掺杂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称多子)数目由掺杂浓度确定,而少数载流子(称少子)数目与

温度有关,并且温度升高时,少数载流子数目会增加。 2.PN结的单向导电性 当PN结加正向电压时,P端电位高于N端,PN结变窄,而当PN结加反向电压时,N端电位高于P端,PN结变宽,视为截止(不导通)。 4.1.2 半导体二极管 1.结构 半导体二极管就是由一个PN结加上相应的电极引线及管壳封装而成的。由P区引出的电极称为阳极,N区引出的电极称为阴极。因为PN结的单向导电性,二极管导通时电流方向是由阳极通过管子内部流向阴极。 2. 二极管的种类 按材料来分,最常用的有硅管和锗管两种;按用途来分,有普通二极管、整流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等多种;按结构来分,有点接触型,面接触型和硅平面型几种,点接触型二极管(一般为锗管)其特点是结面积小,因此结电容小,允许通过的电流也小,适用高频电路的检波或小电流的整流,也可用作数字电路里的开关元件;面接触型二极管(一般为硅管)其特点是结面积大,结电容大,允许通过的电流较大,适用于低频整流;硅平面型二极管,结面积大的可用于大功率整流,结面积小的,适用于脉冲数字电路作开关管。 (a)符号(b)点接触型(c)面接触型(d)硅平面型(e)外形示意图 常用二极管的符号、结构和外形示意图

半导体器件基础

半导体器件基础知识(翻译版)是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的一本书,由安德森和田丽琳撰写。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而且还是微电子学及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内容有效性 “外国大学的优秀教科书·微电子学丛书(翻译本)·半导体器件的基础知识”不仅包括量子力学,半导体物理学和半导体器件(包括二极管,场效应晶体管,双极晶体管和光电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还介绍了现代半导体器件的最新发展以及器件的实际应用。例如,分析和推导了对现代小型设备的电气特性有重大影响的二次效应,并给出了描述小型设备特性的最新数学表达式。考虑到异质结场效应器件,双极型器件和光电器件的日益增长的应用,本书着重介绍了半导体异质结构。由于半导体制造设备和工艺的进步,随着技术的发展,“能带工程”得以实现,从而带来了器件性能的提高。因此,在介绍硅材料和硅器件的基础上,还介绍了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合金器件(如SiGe,AlGaAs)和异质结器件。通过香料模拟了器件的IV特性,以及稳态和瞬态。对简单电路进行分析。

贝蒂·里斯·阿尔德森(Betty lise arldexson)博士是俄亥俄州立大学技术学院的电气工程教授。她教授各种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他已经在该行业工作了9年,并拥有丰富的研究经验。他目前从事用于通信,雷达和信息处理的光电设备的研究。因此,与实际的设备应用紧密结合也是半导体设备基础(翻译版)的一个特征。 编辑推荐 “外国大学的优秀教材·微电子学丛书(翻译本)·半导体器件的基础知识”共分为5部分和11章,全面介绍了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特性和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从器件物理和工程应用的角度,本文对现代半导体器件进行了全面而实用的描述。在内容方面,“外国大学优秀教科书·微电子学丛书(翻译本)·半导体器件的基础知识”不仅介绍了量子力学,半导体物理学以及半导体器件(包括二极管,场效应晶体管,双极晶体管)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光电器件),还包括现代半导体器件的最新发展和器件的应用。在介绍硅材料和硅器件的基础上,还介绍了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合金器件(例如SiGe,藻类)和异质结器件。作者强调了解决定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电学性质的物理过程以及器件的实际应用。通过研究“国外大学优

11常用半导体元件

11 常用半导体元件 【课题】 11.1 二极管 【教学目标】 知道PN结的单向导电性。描述二极管的电压、电流关系。解释主要参数。 【教学重点】 1.二极管的电压、电流关系。 2.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教学难点】 二极管的电压、电流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的电压、电流特性。 【二、引入新课】 半导体是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种物体。但半导体之所以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它的导电能力会随温度、光照及所掺杂质不同而显著变化。特别是掺杂可以改变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和导电类型,这是今天能用半导体材料制造各种器件及集成电路的基本依据。 二极管就是由半导体制成的。半导体按所用半导体材料可分为硅二极管和锗二极管;按内部结构可分为点接触型和面接触型二极管;按用途分类可分为普通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变容二极管等,通常所说的二极管是指普通二极管。 【三、讲授新课】 11.1.1二极管的外形、结构与符号 二极管的外形、内部结构示意图和符号如图11.1所示。 (a)外形(b)内部(c)符号 图11.1二极管 二极管的阳极引脚由P型半导体一侧引出,对应二极管符号中三角形底边一端。 二极管的阴极引脚由N型半导体一侧引出,对应二极管符号中短竖线一端。 强调指出:符号形象地表示了二极管电流流动的方向,即电流只能从阳极流向阴极,而不允许反方向流动。

11.1.2二极管的电流、电压关系 1.正向偏置与导通状态 二极管正向电流、电压关系实验电路如图11.2(a)所示,二极管阳极接高电位,阴极接低电位,二极管正向偏置。 此时调节串联在电路中的电阻大小,二极管表现出不同电压下具有不同的电阻值,记录每个电压下对应的电流值,从而描绘成曲线,即得到图11.2(b)所示的二极管正向电流、电压关系特性。 (1)二极管VD两端正向电压小于0.5 V时,电路中几乎没有电流,对应的电压称为二极管的死区电压或阈值电压(通常硅管约为0.5 V,锗管约为0.2 V)。 (2)二极管两端正向电压大于0.5 V后,电路中电流增加迅速。 (3)随着二极管电流增大,二极管VD两端电压维持在0.6 V ~ 0.7 V之间不再增加(硅管约为0.6 V~0.7 V,锗管约为0.2 V~0.3 V)。 (a)(b) 图11.2二极管正向偏置导通与电流、电压的关系特性 2.反向偏置与截止状态 二极管的反向电流、电压关系实验电路如11.3(a)所示,二极管阳极接低电位,阴极接高电位,二极管反向偏置。 此时调节串联在电路中的电阻大小,即使二极管两端反向电压较高时,电路中仍然几乎没有电流,当二极管两端反向电压达到足够大时(各种二极管数值不同),二极管会突然导通,并造成二极管的永久损坏。记录每个电压下对应的电流值,从而描绘成曲线,即得到图11.3(b)所示的二极管反向电流、电压关系特性。 (1)当反向电压不超过一定范围时,反向电流十分微小并随电压增加而基本不变。通常可以忽略不计。 (2)当反向电压增加到一定数值时,反向电流将急剧增加,称为反向击穿,此时的电压称为反向击穿电压。 (a)(b) 图11.3二极管反向偏置截止与电流、电压关系特性 综上所述,二极管具有在正向电压导通,反向电压截止的特性,这个特性称为单向导电性。 11.1.3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二极管的参数是选择和使用二极管的依据。主要参数有: (1)最大整流电流I FM指二极管长期工作时,允许通过二极管的最大正向电流的平均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