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熊门七心活气功

武当熊门七心活气功
武当熊门七心活气功

武当太乙逍遥掌

武当太乙逍遥掌 武当太乙逍遥掌是武当派内家拳宗秘传功夫之一,以吐纳导引为核心,突出内功术之修炼。技法上突出了分筋挫骨、抓筋拿脉、点穴擒扑之术。行功走架低沉飘逸,自然流淌,独具道门仙家之风范。 第一式:紫气东来 动作要领:紫气东来式太极逍遥掌的一个起始动作,是一个武当派特殊的手型姿势。左手四指并拢、放于左侧、自然下垂。右手形成剑指,向下弯曲、延伸进行拉长、往后收。然后侧身推出。要求身正体松、呼吸流畅。武当派特殊的手形起势动作。 第二式:黑虎坐洞(合太极) 动作要领:黑虎坐洞是结合道家吐纳导引之术形成的一种武术动作。左脚向左侧开步、与肩同宽。两手放于身体两侧、垂直向下划弧。放松、要求两掌心对侧面。在放松过程中划一个圈。离身一寸左右。松肩、松肘、松腰、松胯。做下垂动作。它起着一个导气和身体连贯的作用。尤其是遇到擒拿术,发劲放松然后寻着机会趁虚而入,可以反败为胜,这些动作是一个贯气丹田鼓荡的过程。丹田吸、呼、吸、呼三次,所以手势从两侧开始放松,往前合,合抱之后身体慢慢伸直。吸气、腹部收回,呼气、丹田鼓荡。这是一个反呼吸,放松吸气、呼气连续三次。为行拳用功、行功走架打好基础。这个动作做完之后,两手收于两侧。 第三式:二龙戏珠 动作要领:两手沿腹部汇合,食指拇指形成一个圆形,上提至胸口膻中穴,两臂向外棚出,像围墙一样棚出,然后肘下落,以腕为轴旋转,掌心向外伸开,整个过程就像两条龙在戏珠,有滚转、拧、裹、钻、翻这么四个特点。拧有拧力、裹力,翻转,扑、按得有许多劲法在里面。要求:要放平、臂要平,腿要放平,形成一个四平式,八面支撑的姿势。头向上顶,气沉丹田,重点掌握两腿距离和力量均衡,手的翻转要松柔圆活,自然流畅。 第四式:河车搬运左式 动作要领:身体以腰为轴向左侧旋转,两手不动,转身九十度,右腿伸直左腿弯曲,脚趾扣地脚不动,保持落地生根之势,两手翻转向外划弧,同时两掌心向外,由下向前向上卷抱,卷抱到高于头部相平,然后重心后移坐于右腿。左腿伸直,两手顺胸前平缓下落。下落在胯两侧。重点在拧腰旋胯,九转还丹。手上、臂上、肩上、腰上、膝盖、脚下都有一个圈。形成九转还丹之势,这是武当道教玄门里面的一个特别要求。有九个圈出来,起于一个圈,落于一个圈,回身一个圈,转身一个圈,共九个圈。这是他非常特别的一点,它不同于太极拳,也不同于其他拳法,虽然动作缓慢,但它体现了道教玄门的九转还丹之势,又具有非常高的养生价值。对身体各关节的运转,平衡阴阳调和气血非常有利。重心随着在偏移,

以下是练习武当太乙游龙拳注意的要点及常见的错误

以下是练习武当太乙游龙拳注意的要点及常见的错误 1.预备式 要领:身体自然直立,两脚稍并拢,头颈正直,下颌内收,胸腹放松,肩臂松垂,两手轻贴大腿外侧,精神放松,呼吸自然,眼睛平视 前方。 注意:要注意做好“三调”。即调身、调息、调心。调身就是全身放松、头颈正直、身体中正、不偏不倚:调息就是呼吸自然平稳,深长细匀,腹式呼吸:调心就是保持良好的心情,思想安静集中,排除一切烦恼和不愉快的事,心里做到无我无为,万事皆空。 常见错误:挺胸、塌腰、抬头、低头。 2.卧龙伸筋 要领:弯膝弯肘,两掌收至小腹前,掌心向内;腰微右转然后左转,同时,两臂向两侧打开,掌心向后;左脚向左前方上步,身体重心前移,两臂外旋,掌心向前,两臂与身体成45度,两臂向前合抱,同时,右脚尖轻触地面,画半圆收至左脚内侧;腰慢慢右转,右脚继续画半圆向右伸出,脚跟着地,同时,两臂向两侧打开,掌心向后;腰左转,面对正前方,两腿直立,同时,两臂打开伸直,高与肩平,掌心向前;双膝慢慢弯曲成马步,同时,两臂向前合抱成圆,掌心向内;身体左转成左弓步,同时,两臂向两侧打开,肘微屈,成圆状;重心后坐,右膝微弯,身体右转,两腿直立,面向前方,同时,两臂向上向两侧打开,伸直,高与肩平,掌心向前;双膝慢慢弯曲成马步,同时,两臂向前合抱成圆,掌心向内;身体右转成右弓步,同时,两臂向两侧打开,肘微屈,成圆状。 注意:手、脚、身、腰、眼的协调,同时到位,身体要中正。 常见错误:手脚不能同时到位,转腰时重心移动,身体不正。 3.道袖双舒 要领:身体重心前移,上身要正,右腿慢慢直立,在这过程中,左腿伸直从后摆至前方,脚尖勾起,同时,两臂向上抬起,两肘微屈,高与肩平时,两前臂由后向前画圆砍出,掌心向上,高与眼平,两臂与肩同宽。注意:两脚和两手同时到位。 常见错误:右腿先直立,左腿再摆动;脚和手不能同时到位;两臂向后伸直了再直臂向前摆动。两腿不能伸直。 4.无量天尊 要领:左腿往回收的时候,不要往下落,同时,右膝微弯曲,两臂用肘往后收;身体左转,面对前方,两腿直立,两掌从腋下往下插,两膝弯曲成马步;身体右转成右弓步,两掌从身体两侧插出,掌心向前;身

武当熊门七心活气功功理功法

武当熊门七心活气功功理功法 七心活气功,是传统的动功功法。本功法运动量大,更适宜青少年锻炼。 第一节准备动作 准备动作又称“平气”动作。具体做法:两腿直立并拢,两手自然下垂放腿侧,身躯正直,身心俱要放松,两目平视。两手握拳,拳心向上,两拳并排置于二两乳下,拳尖相对。然后两拳向两侧平划分开,并同时吸气,拳心仍向上。接着收拳轻击两胁,击时拳心仍向上,并同时呼气(图2—1)。呼气后,由拳变掌自两胁向下分开,边吸气。两掌边向外上缓慢划圈,上举超过头顶,两掌心相对。然后两掌心向下,指尖相对,慢慢将双手降至小腹前,同时慢慢将气呼出(“活气功”整个过程,只有这一动作柔慢呼气)。在慢呼气同时两脚自然分开,站成内八字,与肩同宽或稍宽些(图2—2)。做任何一功之始和收功,都要作此准备动作(也称平气动作),正六把有点不同(详后)。 第二节正七功 一功:气行下丹田(小腹区) 准备动作后,左手叉腰,四指紧贴腰部,拇指朝前,虎口向下,右手伸向右侧,掌心向下,掌背与肩平,上身也右侧微仰,眼望右手指(图2—3)。接着右手往下压,同时吸气,弯腰。右手继续下压,绕过两脚尖,从左侧上来,变掌心向上,经左至头左上方,掌心朝前变手指为虎爪形用力带于右耳边(同耳平),同时呼气(图2—4)。连做七至十次,换右叉腰,动作同前,次数要相等。 要点:弯腰时两膝不能曲。 二功:气行上丹田(胸部) 平气后的双手仰掌端平往上托至头顶前,接着带下左耳边(同一把一样,但此把双手齐带),同时呼气。然后右掌变熊掌,左掌变鹰爪状。下身不动,上身左转,右手亦向左转与肩平,左手向右后转。然后左右手同时向右侧甩动,两手平右肩,手心向下。随即向前弯腰,胸部向前下方。带动双手掌下压,掌心向下,贴近地面时两手下垂成鹰爪状,同时吸气(图

武当太乙阴阳保健功

武当太乙阴阳保健功 原著:郭浩然 本文节选自《武当宝典》,据作者自述,此仅为“太乙阴阳术”中有关性保健方面的内容,其原则是尽可能不使性生活对身体及武功进境造成影响及损害。 1 基础保健功 第一项阴手增精 学者正身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全身放松目视前方。徐徐弯腰双手尽可能垂向地面,愈低愈好。接着双手分别抓住两脚踝内侧,然后随起身站直双手也缓缓抚过两腿内侧。继续向上,两手经由两大腿根部左内右外抚于两睾丸及阴茎上(稍加大摩擦力)。双手不停继续向上到肚脐眼处,双手左内右外抚于脐眼上。此为一遍,重复20遍即可。第20遍结束时,双手抚于脐眼上先向左向下转圈揉36遍,在反向揉24遍。 第二项合掌增精 仍自然站立唯双脚并齐双手于胸前合掌十指交插,目视前方。接着双手一齐向左平移,同时臀部向右平移,头颈不动。接着再反方向平移,双手向右臀部向左。做这个动作的关键在于,臀部向左右平移时要一腿站直一腿稍曲,使两个大腿内侧互相摩擦,左右各做20遍即可。 以上两个动作的目的在于增强练武者的元精,还要通过内功的修练使元精转化为元气,此即炼精化气的功能。 2 内功 具体练法:双手掌根稍用力顶紧身体保持不动状态,闭目内视掌心,要意念掌心相接处逐渐加热渐渐通红如火,而双手为红火所灼烤而发生抖动(可有意使双掌轻抖),抖动主要是前后抖,由轻微而渐剧烈到将要带动身体时,意念要使之渐渐放慢再渐渐停止,一般来说由开始轻抖到逐渐加快约抖81次,进入加快到剧烈抖动也为81次,由有意减慢到停止仍为81次。抖动停止后双掌徐徐上升到与口平齐时停止,十指由交叉而伸直然后由两拇指处开一道缝约一寸宽,此时张口将掌心之热气吸入口中咽下,送入小腹内,小腹隆起。如送入小腹感觉困难,可借助双手的下按动作,以两拇指轻轻按于壬脉两侧徐徐下行,到与肚脐平齐时停止,两手轻抚于小腹两侧。 接着开始进行腹部鼓荡,此时不须管呼吸一任自然,腹部进行收缩运动,先用力收腹要意念肚皮贴到后腰上,然后自然放松为一遍,共进行81遍。腹部鼓荡结束后仍如前进行揉腹,向左向下36遍,再向右向下24遍即可。 以上功法每天早晚(睡前)最少各做一遍,要大小便后空腹进行。 3 性保健功

武当元始派的内功修炼(图解)

武当元始派的内功修炼(图解) 内家拳功,源于道家,道家主张清净,无为,养生,全形。在内功修炼上有二:一是养气,一是练气。养者,涵养培养之意,练者,锻炼运使之意。夫气,以心为体,心以气为用。练气与养气,虽同出一气之源,但有虚实动静及有形无形之区别。气者,即中气也,中气者何?即道家所谓“元阳”,医经(黄帝内经)所谓“元气”,以其居人身脏腑之内,故国(武)术家名之曰“中气”,此气即人先天真一之气,为全身营养活动之根源。静坐家修养之。假名“内丹”,国(武)术家锻炼之,则名“内功”。今将武当元始派秘传的内功修炼公诸于世,广结善缘。 一、丹田功 本派丹田功之法称“点火炼丹炉”(武火急烹与文火温养),采用的功架叫“立鼎封炉桩”(丹炉桩与金鼎桩)。此仅将“丹炉桩”与“武火急烹”介绍如下:

丹炉桩 因其形似炼丹炉,故名。两腿两脚并齐站立,双膝弯曲下蹲,但不超出脚尖。两成掌,相叠贴盖于小腹丹田处.(图1)要求:舌抵上腭,精神贯注,气沉丹田。 武火急烹 本法具有神速功效,能在较短时间内激发丹田神火(真元),打通全身滞碍之处,丹田有热气鼓荡之感。 1、按上述姿式站好,双目垂帘,留一点光亮感,眼观鼻尖,由鼻尖观心窝,由心窝观脐下小腹丹田内,想有一黄色“呀”字。燃烧以热。 2、松静观想,待呼吸平和,乃用鼻轻轻吸清气一息,深吸至满,同时小腹上提内收;气足后,猛从喉部咽下一口气,如咽物将气送往小腹丹田内,紧紧压往,提闭谷道,保持不呼不吸。如有漏隙,则仍用鼻息收之。一气下来,必令全身发热,闭气当尽全力,但不可故意用力强

憋。 3、实在闭不住时,仍不能一气吐出,吐快了,心气顿散,上气发虚,更不能松驰,一松弛,督脉气能突然失昏,必使头晕目眩,眼显金花,身体大虚。正确法应该紧握两拳,然后渐渐发声吐气,发“呀”音,这种音能使头部气能下潜小腹作功点,使气益中。每次闭息吐声后,需略有休息,使心脏狂跳渐缓,呼吸平和时,再行下一次闭息。 4、如上法闭上三至七遍,全身经脉大通,小腹内“呀”字黄色火焰引动腹内暖气洋洋,开始作主自己运动,此际宜放松,姿式不变,呼吸细匀而长,仍不时行轻微的咽气闭息,以打通尚有淤滞之细微脉结。练习此法,在各个阶段,会有不同的反应,①小腹内有跳动感。②有热胀感,愈胀愈充实。③热气滚动感。④热气鼓荡感。⑤强烈鼓荡感:开合,渐渐大起大伏,强于肺呼吸,渐渐肺呼吸停止胎息产生,全身渐发热发胀。至此,宜行“日月精华”之法。练此功期间必须禁止性生活,否则丹田气无法升华,通关透窍无能为力。同时还要做固精止漏之功,以防夜失走丹。 此功虽是入门下手法,但病弱者不宜,另有法门;心脏功能不好者,禁炼;老年者当须行“生精强精”法。 二、周天功 习本派周天功可直接通周天,无须用意引气。小周天指打通任督二脉而言,只要按要领做,气就从命门开始沿督脉上行,在小周天路线上进行循环;大周天指十二经脉的循行,依法练习,气就自然沿大周天路线运行。 1、小周天功 ①预备式:两脚开立大于肩宽的两倍,两膝弯曲,坐胯松腰,成马步蹲桩。同时两臂从体侧缓缓上举,手心向上,直臂举至头顶上方时,反掌相合,慢慢下落,合掌当胸,略停片刻(图2)。然后按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拇指的顺序逐对分开,双手放下,垂于体侧,并

武当七星活气功的简介

武当七星活气功的简介 武当七星活气功简介 《武当七星活气功》又称《武当七心活气功》简称《武当病功》《七星操》《铁布衫》其功简明易学,老少皆宜,由清末武术家李升庭所授居多,另外一枝是由1968年在黑龙 江省召源县收容所遭难的朱老道长当时人们污称朱满肠子所授。称《七星操》、《铁布衫》。 《武当病功》其功法来自《道德经》第廿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功理来自《道德经》第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其功式顺序和其功式理论也来自《道德经》第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 生三,三生万物。"始终讲究"三生万物""地天交泰""阴阳平衡""无为而为"。 讲究呼吸之法即老子的橐龠之机天地之间,其尤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则称谓《武当病功》,变化一下方式力道就成了《铁布衫》。不讲究呼吸 之法者则称谓《七星操》。 《七星操》。是纯健身保健操。《武当病功》则不同,除了因变化一下方式力道就成 了《铁布衫》之外,还特别具有非常可贵的疗疾祛病的神奇功能。其功"大道至简"的融合 了道、医、功三家的至深经典。 武当熊门七心活气功功理功法 七心活气功,是传统的动功功法。本功法运动量大,更适宜青少年锻炼。 武当熊门七心活气功功理功法第一节准备动作 准备动作又称"平气"动作。具体做法:两腿直立并拢,两手自然下垂放腿侧,身躯正直,身心俱要放松,两目平视。两手握拳,拳心向上,两拳并排置于二两乳下,拳尖相对。然后两拳向两侧平划分开,并同时吸气,拳心仍向上。接着收拳轻击两胁,击时拳心仍向上,并同时呼气图2-1。呼气后,由拳变掌自两胁向下分开,边吸气。两掌边向外上缓慢 划圈,上举超过头顶,两掌心相对。然后两掌心向下,指尖相对,慢慢将双手降至小腹前,同时慢慢将气呼出"活气功"整个过程,只有这一动作柔慢呼气。在慢呼气同时两脚自然分开,站成内八字,与肩同宽或稍宽些图2-2。做任何一功之始和收功,都要作此准备动作 也称平气动作,正六把有点不同详后。 武当熊门七心活气功功理功法第二节正七功 一功:气行下丹田小腹区 准备动作后,左手叉腰,四指紧贴腰部,拇指朝前,虎口向下,右手伸向右侧,掌心 向下,掌背与肩平,上身也右侧微仰,眼望右手指图2-3。接着右手往下压,同时吸气,

武当熊门七心活气功功理功法

武当熊门七心活气功功理功法 气功, 功法 七心活气功,是传统的动功功法。本功法运动量大,更适宜青少年锻炼。 第一节准备动作 准备动作又称“平气”动作。具体做法:两腿直立并拢,两手自然下垂放腿侧,身躯正直,身心俱要放松,两目平视。两手握拳,拳心向上,两拳并排置于二两乳下,拳尖相对。然后两拳向两侧平划分开,并同时吸气,拳心仍向上。接着收拳轻击两胁,击时拳心仍向上,并同时呼气(图2—1)。呼气后,由拳变掌自两胁向下分开,边吸气。两掌边向外上缓慢划圈,上举超过头顶,两掌心相对。然后两掌心向下,指尖相对,慢慢将双手降至小腹前,同时慢慢将气呼出(“活气功”整个过程,只有这一动作柔慢呼气)。在慢呼气同时两脚自然分开,站成内八字,与肩同宽或稍宽些(图2—2)。做任何一功之始和收功,都要作此准备动作(也称平气动作),正六把有点不同(详后)。 第二节正七功 一功:气行下丹田(小腹区) 准备动作后,左手叉腰,四指紧贴腰部,拇指朝前,虎口向下,右手伸向右侧,掌心向下,掌背与肩平,上身也右侧微仰,眼望右手指(图2—3)。接着右手往下压,同时吸气,弯腰。右手继续下压,绕过两脚尖,从左侧上来,变掌心向上,经左至头左上方,掌心朝前变手指为虎爪形用力带于右耳边(同耳平),同时呼气(图2—4)。连做七至十次, 换右叉腰,动作同前,次数要相等。 二功:气行上丹田(胸部) 平气后的双手仰掌端平往上托至头顶前,接着带下左耳边(同一把一样,但此把双手齐带),同时呼气。然后右掌变熊掌,左掌变鹰爪状。下身不动,上身左转,右手亦向左转与肩平,左手向右后转。然后左右手同时向右侧甩动,两手平右肩,手心向下。随即向前弯腰,胸部向前下方。带动双手掌下压,掌心向下,贴近地面时两手下垂成鹰爪状,同时吸气(图2—5)。吸气后上身缓缓直起,两鹰爪手缓缓拉上至头顶,之后又向两耳旁用力打带,与耳平行,掌心朝前成虎爪状,同时呼气(图2—6)。呼气毕,换左手变熊掌,右手变鹰爪状,重复上法。左右手交替轮换锻炼,时间不论,适可而止。 要点:弯腰吸气时两膝不能曲。 三功:气行背路(背部、腰部)平气时两脚平拢、双手向两侧伸展与肩平,掌心

武当太乙内丹功

武当太乙(纯阳)内丹术(站桩) 育丹功 第一节预备功 姿势:两脚平行站立,两脚距离与肩宽,两膝微曲。腹微收。身直,头正。微收下腭。上下齿轻轻扣拢,口微合,眼微闭。松肩,两手臂自然下垂。整个姿势要以舒适自然为度。此为无极桩。 呼吸:自然呼吸。 功法:全身放松,一点不用劲,排除杂念,意守两手心劳宫穴,静站三分钟。 【说明】:意守劳宫有定心安神之作用, 比意守其他穴位更易于入静。乃太乙门秘法。 第二节放松法 (一)三面放松法:所谓三面即身体的前面、背面和侧面(两侧,包括手在内)。炼功时,先放松前面,意想从头顶百会松,面部松、胸腹部松、两脚前面松、一直松到脚心涌泉,同时默念“松”字。再松背面,由头顶百会经脑的后面、背、脚的后面,一直松到脚心涌泉。同时默念“松”字。最后放松两侧,还是从头顶松到脚心,同时默念“松”字。按前面、后面、侧面的顺序,三面各放松一次为一遍,共八遍。

(二)整体放松法:炼功时,意想整个身体从头松到脚,同时默念“松”字。反复做八遍。 【说明】:一、以上两种功法,初炼时不管呼吸。待功法熟练后,再配合呼吸,即呼气时,意想放松,并默念“松”字。二、功法熟练后,可直接炼整体放松法。 炼功时,要求全身柔和,一点不用劲。三面放松,主要炼肌肉的放松。整体放松,不仅炼肌肉的放松,更重要的是炼身体内部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各系统的放松。五脏六腑,经络血管,里里外外,无一不轻松柔和。越轻松柔和全身气血就越通泰,周身气血畅通,全身细胞能得到充分的营养,同时还可顺利排除人体内的废物,有利于新陈代谢,增强全身各细胞的生命活力,从而延长人体寿命。 放松法分两层炼:一从体外到体内,无处不放松,不柔和。使周身气血通泰,利于排除病气,对治疗慢性病,有良好的功效;二从头松到脚。引导气血下行,对治疗头部和心血疾病,以及消炎去肿毒,有着积极意义。 第三节洗髓法 本功从外到内,分五层洗。 炼功时,意想太空中,有一股清泉,从头顶往下淋洗,好像沐浴一样,从头一直洗到脚心。第一层洗皮肤。意想清泉从头顶洗下来,边洗边想把皮肤上的病气、浊气,从脚心排除。接着炼第二层洗肌

“武当太乙(玉清)明目功” 周壮

“武当太乙(玉清)明目功”周壮 白天(卯时到申时)练习。练时需面对东南方巽位。 一、太虚无极(起势): 1、姿势:自然站立,两脚与肩等宽,双膝微曲,两臂自然下垂,十指自然弯曲,下颌微收,两齿轻闭,双目微合;自然舒适,自由自在。此为“太虚桩”,是本功的总势。 2、功境:全身的皮肤、肌肉、骨骼、关节、血脉以及每一个毛孔放松,从上往下,由里往外,一层层地放松。全身犹如浸在温暖的春风中。大约放松1分钟。接着意守劳宫穴静站2分钟。 3、呼吸:自然呼吸。 二、巽风初起: 1、姿势:站“太虚桩”,两手从体侧上升至头顶,呈抱球状,(两手相距一尺左右,掌心斜向下45度)略停。经体前缓缓下落。 2、功境:朗朗晴空,东南方碧气成云,缓缓下降,由头顶百会穴进入体内,经中脉下降至会阴穴。然后分成两支,由大腿、膝关节、小腿、踝关节的中央位置下降至涌泉穴。两手下行的速度要与意念的速度一致。 3、回复“太虚桩”。意想碧气过后全身上下内外全都充满了青碧色的气光。 4、呼吸:自然呼吸。 三、休门传真: 1、姿势:接上式,两手心相对,与肩同宽,正体前缓缓抬起,至与肩平,停置不动。

2、功境:意想自涌泉穴升起一团白光,至足跟并沿着腿的中心上升,速度与两手上升的速度一致,至会阴穴合二为一,成为一团大的白光团。白光团由会阴穴沿中脉上升至中丹田(膻中穴入内一寸三分)。 当两手上升到与肩同高时,白光团分而为二,沿着手臂中心行至劳宫穴,白光汇聚于两手之中。意含集中在这团白光上。渐渐两手也融化于白光之中。 3、呼吸:自然呼吸。 4、保持3分钟左右。 四、两仪开合: 1 、姿势:接上式,两手置于胸前,手心相对,与肩等宽。两手向中间慢慢地靠拢,当移动至两手相距约5厘米时,两手轻轻拉开,返回原处。如此一开一合为1次,连续做18次。 2、功境:意想两手间的白光团随着两手的一开一合,互相感应也一开一合。 3、呼吸:两手相合时呼气,两手分开时吸气。 五、扶正驱邪: 1、姿势:接上式,两手合拢时,翻手心向上,在胸前如捧物状,向上移动,使两手心正对双眼,手眼相距约5厘米。手停在眼前不动,约3分钟。 接着,两手慢慢向外向下斜向拉出约20厘米。然后,两手上抬至手心与眼同高,再向眼部运动。恢复至原来的位置。如此一贯一拉,连续做9次。 2、功境:两手捧气贯目时,意想两手各捧着一团白光,发出灵气,灵光照亮双眼。 两手拉气时,意想手中的灵气、灵光把眼内病气拉出体外,并被灵气、灵光驱散;两手返回时,意想手中灵气、灵光灌入双眼,使双眼明亮闪烁。 3、呼吸:拉气时配合呼气,贯气时配合吸气,两手捧气时自然呼吸。

熊门拳风

熊门拳风 【看点提示】 (刚柔并济,内外兼修,熊门绝技再展雄风。敬请收看本期节目--?熊门拳风?) 【主持人:】 武术是中国的国粹,经过千百年发展演变,武林门派功夫各异,拳法迥然,并继而派生出多种修习套路和功法。熊门拳是京山本地的一种拳术,在民间颇受武术爱好者推崇。近几年,熊门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地方政府大力保护,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同时也为民间体育活动提供了又一个很好的项目。 【解说:】 湖北省京山县地处鄂中,历史上属荆州辖区,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西汉末年,京山人王匡、王凤在京山绿林山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绿林起义。 《湖北武术史》是这样评价的:?湖北‘绿林’农民起义,对而后中国封建社会近二千年里民间武术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绿林’一词几乎成了‘武林’的代名词;‘绿林好汉’也就成了武艺高强、行侠仗义者的尊称。? 清朝嘉庆年间,京山县人熊开元对发端于绿林起义军的武术加以整理,并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以其别具一格的风姿矗立于武坛,并以?熊门拳?之名传世。 【同期声熊门拳第七代传人邓卓能】:(熊门拳的发展历程) 【解说:】 熊门拳打拳时开声发力,声如雷轰,从中可以看出它是脱胎于军中武术的痕迹。(字幕:熊门总堂十路拳现场声) 与其它拳?拳打一条线?不同的是,熊门拳是?拳打四方?、?拳

打蜗牛之地?,与闻名天下的咏春拳颇为近似。拳师打拳时手臂是弯曲的,在接近对方时力量爆发,讲究寸劲。这种近靠短打,勇猛刚劲的风格正是熊门拳的主要风格。?跻步含裆?就是熊门拳法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同期声对练讲解】武校教练:?跻步含裆?是指拳法中的跻步连环锤,跟步连环掌。此势的重心为前三后七,前脚尖点地后腿膝部略曲,身体的重心落在后脚上,双手成抱婴势。含裆指裆胯的开合间隙不宜过大。特点在跻步的?跻?字上。跻步;跻进、钻进去。其法;前脚向对方跨进半步,后脚跟随跻进踏实一挺,劲即吐出。攻击可用拳、掌、肘、肩、头等部位在近距离内重创对手。此势具有快捷、灵敏、攻而力雄、守而圆活之特点。习者如能领悟其中妙法,主动在握,胜券可操。? 【解说:】 熊门拳与日常的生活习习相关,不少生活用具均能变为武术器械,如长凳、杆子、扁旦、铁锹等,都有各自的演练方法。 熊门拳的功法为?熊门七心活气功?。字幕:杨金林,熊门拳第七代传人,他练的功法就是“熊门七心活气功,其拳谱及图解曾在1996年的《武当》杂志第一、二期推出。 【杨金林同期声】:(熊门拳气功心法) 【解说:】 熊门拳以实战技击为主,演练中融入对抗套路,每一招都有对拳和破拳,并与功法训练融为一体,非常具有实战性。这正是它的独特价值所在。 其基本理论是:?先打匡,后打灵,然后打擒、仃、沉?。讲究阴阳、五行、八卦与脏腑、气血、四肢相合之理。要求七节八寸,九

【武术气功】武当虎爪功

【武术气功】武当虎爪功 武当虎爪功 武当虎爪功是闻名天下的内家绝技,传为武当三丰祖师依黑虎之势演化而成,历代道长将此功视为镇山法宝,非嫡传弟子不传。 虎爪功与一字混元桩功联为一体,一字混元桩功是虎爪功的基础,习者要先练一字混元桩功,功夫大成后方能练习虎爪功。 现先介绍一字混元桩功的练法:练者面南而立,头正身直全身放松,抿唇闭齿,舌抵上腭,心宁神安。毫光内敛。初时脚尖并拢,然后双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分别向外成一字形。再以脚尖为轴,脚跟向外分成一字形,最后以脚跟为轴再转脚尖向外成一字形。此时二脚掌向左右成一直线,二脚之间相当予二只脚掌的距离,然后双腿自然微曲,成蛤蟆式。 桩式站定之后,缓呼缓吸,意守丹田,二手向前轻轻上举至胸前,如抱婴孩,两肩松垂,双掌向内成阴阳掌式。十指相对,缓缓气动,拇指与拇指之问相距三寸,然后神气内敛,头向上顶,肛欲上提,沉肩松胯(气贯丹田(意入拇指,使二拇指意气相通。 接着用逆呼吸法(即吸气时小腹内收,存气于胸喉之间(呼气时小腹隆起,呼吸均用鼻,呼吸均要缓柔细长(有绵绵不绝之感。吸气时,男子意存左手无名指尖,女子意存右手无名指尖。然后(将气收至喉间,缓缓将气呼出,并纳入丹田,呼气时,男子将意念由喉间顺左臂入右臂入右掌中指尖溢出,女子则相反(如此一呼一吸,意念随气由左手无名指入,贮于喉间(再一部分纳入丹田,一部分由右中指而发。 上法成功之后,再将气转入胎息,由气在胎息中先动,久而久之口鼻俱停,而腹中如有物然,如此便

练就炼神还虚之功。 练一字混元桩功毕,即起身二脚转回,脚跟并拢,脚尖分开。身正头直,双手自然下垂,再按前后金刚圈、左右太极圈的步骤练虎爪功。 第一式:前后金刚圈 按前预备式,二手缓缓向前弯曲,置于腹前,掌心向下,十指相对,调整呼吸,气沉丹田。随即将气运向命门,同时双掌平举上提过脐,再将气憋住向神阙穴推运,并推入丹田,同时双掌十指作勾状,缓缓由里向外作转圈运动,要求身体不动,双肩放松下垂,两臂不可用力,意在十指尖,此时无力胜有力,如此三十六次后。再作逆向运动。气由丹田经神阙(而推向命门入丹田,双掌抓勾由外向里,作转圈运动(整个运动力要和缓连绵不断。 第二式:左右太极圈 太极圈以柔缓为贵,其势如涓涓溪水,连绵蚕丝。练法是接上预备势后,二手弯曲置于腹前,掌心向腹,十指朝下,二掌相距二寸。缓缓吸气存于丹田。意念将气在腹腔内关元穴上胸横膈膜下,作旋圈运动。先将气作逆时针旋圈,二手随之运劲,左手作向下推按动作,右手作虎爪状,由下缓缓向上提抓。左掌由上而下,意在掌心,右手力在指尖。当左掌按到底时,右手变掌向下推按,右掌变抓,缓缓上提。二手动作一个循环为一次。作三十六次后,腹腔内气改为逆时针旋圈,双手动作相反,也作三十六次,顺、逆动作可循环进行。 上述动作完成之后,可稍休息后再练,成预备姿势后(二腿略屈。二手作阴虎爪姿势左右分开,高与胁齐。以意运气入双手十指,当十指有麻木感之后,可慢慢蠕动,作抓挠状。 练习此功,不可有一日松懈,如此坚持不懈,与人交手分筋错骨。点穴闭气,便能得心应手。

太极元功

太极元功 太极元功拳术,由于过去秘不外传,故知者甚少。笔者曾于1980年5月在“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表演“太极元功六十四势”、“太极元功四门转走”,并奉师命寻访同门。在大会交流中,近百个拳种都找到同门,唯太极元功拳没有。自1981年《武术健身》杂志第二期介绍了吾师常焕章老先生《从秘不传人到公开教学》的事迹后,仅几个月的时间就接到全国二十六省几千封索要资料的来信。当年常师已八十高龄,笔者又公务缠身,无力满足广大武术爱好者的要求。今笔者已经退休,愿借《武当》一角将所学公之于众,兼借此机会寻找同门,以了恩师遗愿,告慰在天之灵。 太极元功拳始创于何人,至今尚未得知。凭恩师生前口授得知,其传自北京公爷府。由张公爷(满族人,系姓加官名)传授李恩荣(河北省任丘县人,满清官吏),李功成后曾保钺海钦差大人去南方视察。回京后被誉为“京东四李”之一之“快手李”,与“单刀李”(存义)齐名。李告老还乡后传授张克宽(河北省任丘县人),功成后曾参加义和团,失败后流落东北吉林市,后传授吾师常焕章。 太极元功拳谱[一路谱文] 一路一趟 预备式、起式、龙形(单划掌三手)、蹲虎形、右下塌掌、右拓捋式、左下塌掌、左拓捋式、左手劈掌、上步双推手(三手)、左右穿手、退步穿掌(巧女纫针三手)、分手抱球、右手挑旗、左手挑旗、左臂压

肘、右手挑旗、右臂压肘、左手挑旗、上步抗肘、栽左肘、回身滚肘一路二趟 迎门搬捶、左右蝴蝶手、挑袍双掌、捋手坐纲、放手抖纲、右卷帘手(三手)、猛虎抱头、捋手坐纲、放手抖纲、左卷帘手、猛虎抱头、上步拈手 一路三趟 白鹤亮翅、平地穿鱼、猿猴亮臂、左领手、右狮子逛球(各三)、单臂擒羊、金鸡抖翎(三)、怀中抱月 一路四趟 右臂搡掌、白鹤展翅、千斤坠、懒龙翻身、陆地撑舟、上步双撞掌、左臂单鞭(三手)、右臂搓掌、右臂单鞭(三手)、右臂搓掌一路五趟 回身搬捶、猴捅马蜂窝(二手)、上步捋手坐纲、放手抖纲、王祥卧鱼、左手搓面掌、进右步肘下捶(二捶) 一路六趟 回身荷叶掌、拦肘、右臂劈掌、左右单划掌、反臂撩阴、右击裆捶、右手劈掌、左顶心肘、左手反面捶(掌)、左臂掖掌、磨盘掌、左臂搡掌、右臂掖掌、磨盘掌、右臂搡掌、猿猴献果、虎站山岗、双裹手、通臂捶、风摆荷叶、右手钻捶、右反臂撩阴、左击裆捶、左劈掌、右盘肘、逛肘(三手)、右蹬脚、右打虎式、捋手左蹬脚、左打虎式一路七趟 右手塌掌、右合掌、右扣手、左栽肘、左合掌、穿掌靠山、左右

武当太和门铁布衫初级功-武当熊门铁布衫功

武当太和门铁布衫初级功:武当熊门铁布衫功 武当太和门功家南派硬功,系武当硬气功的正宗内家功,为内家拳祖师张三丰所创。以桶子功、千斤坠、五毒手为独门功夫,自宋代秘传至今。武当太和门铁布衫是一种简练、高效、速成的独门硬功绝技,通过短时间修炼可以瞬间激发人体潜能,快速打通经脉,实现力量倍增、抗击打力迅速变强。如果在师父的指导下练功,通常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能初功告成,出现武当派铁布衫的特有抗击打功能。诸如头臂开砖碎石,腹压千斤,睡刀或睡钉床腹压巨石等等。 吐纳要点 要求掌握胸式深吸猛喷吐纳法。 一、吸气口型: 吸气时,上下牙齿自然相合,舌抵上腭,深吸气由牙缝吸入,胸部尽量向外扩张,意念死守丹田。 二、喷气鼻形: 吸气三四秒钟,换气时,上下嘴唇紧闭,用力将全身筋络脉道之内气聚丹田,用丹田之内气迫气顺达,由鼻喷出,喷气有声,深扩小腹。

呼吸均为有意识地吸或喷。 功法要点 一部功架 预备式:立正姿势站立,右脚往右迈一步(两脚间距离约60cm,脚尖朝前),双手下垂,双目紧闭,舌抵上腭。全身放松,自然呼吸,意守丹田半分钟。(如图1)。 牙缝吸气的同时,两臂向身前直臂抬起(双手呈龙爪形,与肩同宽),抬至肩平时吸满气(图2)。双腿下蹲,双臂屈肘下落的同时,用鼻呼气。当双手下落至小腹时(双手相距约6厘米远),腿下蹲呈高马步,此时正好气呼出半口,但不要超过半口(图3)。停半秒钟,然后迅速闭气(把剩下的半口气闭在丹田),同时十趾用力抓地,提肛,收胸收腹,双腿用力内扣,沉肩,双腿向两侧并,稍向下用力慢慢外分,全身绷紧,意守丹田(闭气时动作参看注解)。双手用力分至与双脚稍宽时正好闭不住气(分手的快慢要与闭气时间长短配合好)(图4)。闭不住气时,用鼻一下把所闭之气放出,放气后全身放松。意守丹田,自然呼吸两口,接做第二个(不用再停半分钟),如此做30次,意守丹田。 二部功架 预备式:左脚往前迈一步呈高弓步(前脚尖距后脚尖约60厘米左右),双手下垂,舌抵

气功

中医与气功 气功一词,起于晋代许逊《灵剑子》一书中的“道气功成”。原始的气功是以“舞”这种运动形式出现的。如《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昔陶唐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气郁淤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之”。气功作为一种科学的医疗保健运动的方法,是通过意识处于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特殊状态(气功态)时的一种特殊运动方式而发挥其心身调整作用的。与一般的运动不同,气功态时的运动具有松静自然、动静相兼、协调舒展、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等诸多特点。 具有这些特点的动态,常常给人以一种优美的艺术的享受。而练功人随着意念的活动,意气相随,感觉自己时而如大鹏展翅,时而如蛟龙戏浪,时而如孔雀开屏,时而如野马分鬃,心身完全沉浸、陶醉在极其舒适美好的感受中。 中医气功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人体内部的经络系统是“气”的通道。而“气”的流畅与否,可以通过心理——生理——形态反应进行自身调节。人的心理活动可以有效地影响人体生理功能这是一个早就被证明了的事实。心理生理学、理免疫学的研究也证实了人类可以通过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改变自身的生理、病理的状态,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气功又分动功与静功两大类。无论静功还是动功,都离不开调心、调息、调身这三项练功的基本手段,也就是意守、呼吸、姿势三个环节。静则生阴、动则生阳,动静兼练,“三调”结合,于是阴阳调和,祛病延年。正如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里所说:“能动能静,所以长生”。由上可知,气功是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下产生的一种祛病延年的身心锻炼方法。它与现代科学的预防医学、心身医学、运动医学、自然医学、老年医学以及体育、武术等等,都有一定的联系。它通过自我调控意念、呼吸和身躯、来调整内脏活动,加强自身稳定机制,从而达到祛病益寿的目的。 气功实质是同调人体形气神 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首见于成书于西汉前期的学术典籍《淮南子》,它认为人体生命是由形、气、神三个要素构成的,并且这三个要素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一体。 这一生命观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人体生命是由形、气、神这三个要素构成的; 其二,人体形、气、神这三个要素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 这一观念体现于气功学说中,即气功修炼的本质是通过对形、气、神的锻炼和调控,运用各种方法使形、气、神合为一体,促进机体自组织平衡有序。并且,其调控形式有三。 调控形,使形、气、神三位一体

【VIP专享】“武当太乙(玉清)明目功” 周壮

“武当太乙(玉清)明目功” 周壮 白天(卯时到申时)练习。练时需面对东南方巽位。 一、太虚无极(起势): 1、姿势:自然站立,两脚与肩等宽,双膝微曲,两臂自然下垂,十指自然弯曲,下颌微收,两齿轻闭,双目微合;自然舒适,自由自在。此为“太虚桩”,是本功的总势。 2、功境:全身的皮肤、肌肉、骨骼、关节、血脉以及每一个毛孔放松,从上往下,由里往外,一层层地放松。全身犹如浸在温暖的春风中。大约放松1分钟。接着意守劳宫穴静站2分钟。 3、呼吸:自然呼吸。 二、巽风初起: 1、姿势:站“太虚桩”,两手从体侧上升至头顶,呈抱球状,(两手相距一尺左右,掌心斜向下45度)略停。经体前缓缓下落。 2、功境:朗朗晴空,东南方碧气成云,缓缓下降,由头顶百会穴进入体内,经中脉下降至会阴穴。然后分成两支,由大腿、膝关节、小腿、踝关节的中央位置下降至涌泉穴。两手下行的速度要与意念的速度一致。 3、回复“太虚桩”。意想碧气过后全身上下内外全都充满了青碧色的气光。 4、呼吸:自然呼吸。 三、休门传真: 1、姿势:接上式,两手心相对,与肩同宽,正体前缓缓抬起,至与肩平,停置不动。

2、功境:意想自涌泉穴升起一团白光,至足跟并沿着腿的中心上升,速度与两手上升的速度一致,至会阴穴合二为一,成为一团大的白光团。白光团由会阴穴沿中脉上升至中丹田(膻中穴入内一寸三分)。 当两手上升到与肩同高时,白光团分而为二,沿着手臂中心行至劳宫穴,白光汇聚于两手之中。意含集中在这团白光上。渐渐两手也融化于白光之中。 3、呼吸:自然呼吸。 4、保持3分钟左右。 四、两仪开合: 1 、姿势:接上式,两手置于胸前,手心相对,与肩等宽。两手向中间慢慢地靠拢,当移动至两手相距约5厘米时,两手轻轻拉开,返回原处。如此一开一合为1次,连续做18次。 2、功境:意想两手间的白光团随着两手的一开一合,互相感应也一开一合。 3、呼吸:两手相合时呼气,两手分开时吸气。 五、扶正驱邪: 1、姿势:接上式,两手合拢时,翻手心向上,在胸前如捧物状,向上移动,使两手心正对双眼,手眼相距约5厘米。手停在眼前不动,约3分钟。 接着,两手慢慢向外向下斜向拉出约20厘米。然后,两手上抬至手心与眼同高,再向眼部运动。恢复至原来的位置。如此一贯一拉,连续做9次。 2、功境:两手捧气贯目时,意想两手各捧着一团白光,发出灵气,灵光照亮双眼。 两手拉气时,意想手中的灵气、灵光把眼内病气拉出体外,并被灵气、灵光驱散;两手返回时,意想手中灵气、灵光灌入双眼,使双眼明亮闪烁。 3、呼吸:拉气时配合呼气,贯气时配合吸气,两手捧气时自然呼吸。

论气功

论 气 功 学院:中医学院 班级:2012级中医班 姓名:马文礼 学号:201203105016

【摘要】气功是中国传统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2000多年前成书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对气功锻炼的方法、理论和治疗效果等内容,都有记载。在《素问》的八十一篇中,就有十几篇直接或间接地谈到有关气功方面的内容。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前,气功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医疗保健方法。气功实践的结果也为中医学提供了新的内容,如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张景岳等分别对奇经八脉和丹田命门理论的系统阐发,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气功实践的基础上的。气功强调对意念的运用,是对中医调神理论和情志学说的补充和发展。掌握了气功心身同练的特点,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医“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而气功作用机制的探讨,亦有益于对中医“气化论”、“精气神”理论和脏腑心理相关性等的深入认识。发掘整理气功与药物配合应用,气功针灸、气功按摩等传统治疗方法也可提高临床疗效、开拓新的治疗途径。 【关键词】定义作用原理调理保健 一.气功学简介 (一)气功学定义 气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以中医理论内容为核心指导的“调神”的实践活动。是透过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锻炼方法,务求达到强身健体、健康身心、抗病延年、开发潜能等目的。气功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动功和静功。动功是指以身体的活动为主的气功,如导引派以动功为主,特点是强

调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而静功是指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大多气功方法是动静相间的。宗教中,道教的道士常会练习导引、内丹术气功,佛教里的禅定、静坐也包含气功。练针灸的中医也常透过练习气功来增进疗效。汉代名医华佗创编了五禽戏功法流传后世。有关气功的内容在古代通常被称为吐纳、导引、行气、服气、炼丹、修道、坐禅等等。在古书记载中很少有“气功”二字,偶尔出现“气功”的提法,亦无完整的解释。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刘贵珍在《气功疗法实践》一书中写到:“‘气’这个字,在这里代表呼吸的意思,‘功’字就是不断地调整呼吸和姿势的练习……”一般认为“气功”二字从此被确定和传播开来。国外有些资料将气功译为“深呼吸锻炼法”,国内有些工具书也如是照搬,显然是未认识到气功的真谛,实际上气功锻炼包括呼吸、体势、意念三类手段,每一类手段又有多种锻炼方法,深呼吸只是众多呼吸锻炼方法中的一种。可见,将气功的定义解释为“深呼吸锻炼方法”,是过于片面了。 (二)气功学的发源 气功发源于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可气功这个词的出现时间并不是很早,它首先见于晋朝许逊著的《灵剑子》一书。据考察认为此书不是许逊亲自所著,因为书中有很多气功术语都是宋朝以后才开始用的,所以成书时间不会早于宋朝。但它的思想可能是许逊这个门派师传徒,一代一代口传心授传下来的。在《灵剑子》一书中,气功这个词不是作为一个专用名词来使用的。过去练功叫修行,就是修道,

杨群力武当太乙五行拳基础功

杨群力武当太乙五行拳基础功——九宫旋转十二法之桩 预备势(无极势) 两脚并步站立,面南背北,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腋空,肘微屈,双手呈八字掌,掌心朝里,虎口朝前,中指对裤缝处。头正竖项,虚灵顶劲,舌抵上腭,身正自然,目视正南。 起势(混元一气): 1.两脚尖外展,如“V”字形,宽与肩同。两脚跟外分,与两肘尖上下相对,脚尖微内扣如“八”字形。膝微屈,上体与两手臂姿势不变(图1)。 2.两脚不动,两臂由体侧向前屈腕,徐徐提起,高与肩平,两臂屈肘成圆弧形。两掌松垂,掌指朝下,虎口相对,与肩同宽,目视前方(图2)。 3.两肩向后松沉,即肩关节微向上提约3厘米,背向后沉,使肩胛自然缩靠贴进;同时,两掌上翻,坐腕,翘指,高与肩平,掌心朝前,拇指相对,沉肩垂肘,两臂成圆弧形,目视前方(图3)。 4.两腿屈膝下蹲成马步的同时,两掌下按,掌心朝下,虎口相对,高与上腹平,臂成圆弧形,目视前方,呈马步按掌势(图4)。 一、左右太极阴阳鱼 1.承上式,胯向左旋,两腿由马步转换成左弓步,上体随胯转向正东;同时,两臂抱圆姿势不变,向左划弧摆动,双脚不动,目光平视(图5)。 2.上动不停,身体重心后移至右腿,上体后坐,呈左虚步势;同时,两掌指相对,掌心朝下,下按至身体两胯外侧,两肘略外张,呈圆形,面朝正东,目视前方(图6)。 3.身体重心在右腿不变,上体随胯右旋,转向正西,成右弓步,两掌置两胯处不动,目平视(图7)。 4.身体重心后移至左腿,呈右虚步势,两掌置两胯处不变,目平视(图8)。 5.收势:上动不停,胯向左旋,两腿换成开立步,两手由侧平举向体前相合,与肩同宽,虎口相对,掌心相下,徐徐下落于体侧,并步站立,目视前方(图9)。 二、左右穿翻天旋掌 1.接马步按掌(图4、下同)开始,两脚不动,胯向左旋,两腿由马步转换成左弓步,上体随胯转向正东;同时,左手翻掌上托向左外旋,掌心朝上,随上体向上,向后左平圆(以腕为轴)云手,至头左上侧。右手置右跨处,掌心向下,目视前方(图10)。 2.上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成左虚步,左手云至头顶上方,继而下落至左胯处,掌心向下,目视正东(图11、12)。

武当太极剑分解动作剑谱

武当太极剑49式剑谱 第一节:共12个动作,方向由西向东。 01.起势:分脚开步前弸,转腰摆臂曲蹲,弓步楼把前指。 02.丁步点剑:盖步翻指穿把,坐盘展臂后视,上步丁步点剑。 03.回身点剑:沉剑撤步举剑,回身独立下点(西南)。 04.仆步横扫:退步反穿剑指,仆步碾转扫剑(由西南扫向东北)。 05.右左平带:收手收脚收剑,送手送脚送剑,弓步翻剑后带;收手收脚收剑,送手送脚送剑,弓步翻剑后带。 06.分脚领剑:转腰撇脚分手,收脚绕剑穿指,上步绕剑分领。 07.叉步反撩:落脚绕上步撩,转身插反手撩(西北东南向)。 08.马步云抱:转身交臂摆剑,仰身云剑分手,马步抽剑合抱(马步西北东南向)。 09.丁步截剑:收脚翻剑下截。 10.翻身崩剑:扣脚翻身崩剑。 11.弓步下刺:翻身提腿收剑,落脚弓步下刺(东偏南30度)。 12.独立上刺:摆步翻剑分手,绕步提膝上刺(走折线,定式东偏北30度)。 第二节:共7个动作,先上西北,再绕走圈,后向东北。 13.仆步穿剑:退步翻手翻剑,仆步穿剑压剑(东北西南向)。 14.蹬脚前刺:前移弓步打开,上步虚步捧剑,蹬脚划弧平刺(方向西偏北30度)。 15.跳步平刺:落脚前倾送剑,落脚跳收前刺(弓步、刺剑东南西北向)。 16.转身平刺:坐腿摆剑回收,扣脚摆臂转身,上步弓步平刺(正北方向)。 17.穿剑行步:拉穿上步摆剑,扣步摆步行步(三步走弧形)。 18.行步扣剑:合手贴身反穿,扣步摆步行步,分合盖步扣剑(扣剑定式背向起势方向;17、18两动计九步,走一个圆,视场地大小可减至七步可增到十一步)。 19.弓步下刺:上步绕上打开,提转弓步下刺(走折线,定式西南东北向)。 第三节:共七个动作,方向有东到西、西北。 20.腾空跳刺:后移抽虚步分,垫步腾空跳刺(正西)。 21.马步藏剑:摆剑转身合手,落脚马步藏剑(半马步,左脚尖、剑尖、左肘尖方向均为正西)。 22.回身反刺:上步扣脚扣剑,转身撤步探刺(反手,定式西北东南向)。 23.虚步崩剑:坐腿虚步上崩(定式西北东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